《诗经》先秦值得赞赏的优美诗词合集(8篇)

《诗经》先秦值得赞赏的优美诗词合集(8篇)。

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在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曾诞生过很多杰出的诗人,为了培养我们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可以赏析解读《诗经》,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绮丽瑰宝,华夏文明的核心。有哪些古诗词让人不容错过呢?以下是我们吐血整理的“《诗经》先秦值得赞赏的优美诗词”,欢迎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诗经》先秦值得赞赏的优美诗词 篇1

小星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

【注释】

嘒〔hu〕:形容星光微小而明亮。

三五:参宿三星和昴宿五星,一说举星之数。

肃肃:疾速貌。

宵征:夜行。宵,夜晚。

寔〔sh〕:通实,确实,实在,一说通是。

命:命运,天命。

维:句首语气词,无实义。一说是义。

参〔shēn〕: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昴〔mǎo〕: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抱〔pāo〕:通抛,抛下,一说为抱着。

衾〔qīn〕:被子。

裯〔chu〕:被单,一说为床帐。

犹:如,若。

【翻译】

小小的星微光熠熠,参宿和昴宿在东方。尚在夜晚就匆忙出行,从朝至夕只为奉公。这确实是命运不同。小小的星微光熠熠,原来是参宿和昴宿。尚在夜晚就匆忙出行,抛下棉被还有被单。这是命运不如别人。

【解读】

《小星》一诗的主旨,《毛诗序》认为是夫人无妒忌之行,惠及贱妾,进御于君,知其命有贵贱,能尽其心矣,而《韩诗外传》卷一引夙夜在公,实命不同一句,谓此诗主题为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古今学者多认为申韩之说更符原意,意即此诗咏叹了一位远行的小臣日夜兼程、为公事而奔走不息的形象。

全诗只有两章,结构上是工整的复沓。各章以熠熠发光的小星起兴,暗示了主人公的身份比较低微,也暗示了他长期披星戴月、夙夜在公的生活状况。在描写小星时,作者明确提到了同属二十八宿的参宿和昴宿,三五的含义或认为就是参宿和昴宿,因为古人认为二宿分别有三星、五星;或认为是言星的数量,形容其稀少之貌。在形容征人出发的疾速动作之时,用了叠词肃肃,仿佛模拟出征人衣襟之间呼呼的风声,十分贴切而形象。

抱衾与裯一句中,抱字应为古抛字,但也有人认为就是本意,指行人或役夫随身携带着被褥行帐,此说并不可取。正是从征人抛下被衾床帐这个举动,进一步渲染了他在睡意未消之时就不得不起身赶路的仓皇匆促,并由此发出了寔命不同寔命不犹的无限感慨,透露出上古时期人们所具有的某种宿命观,略带悲怆色彩的叩问和质询极富艺术感染力。

《诗经》先秦值得赞赏的优美诗词 篇2

晨风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栎,隰有六驳。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注释】

鴥〔y〕:鸟疾飞貌。

郁:葱郁茂盛貌。

钦钦:忧思难忘貌。

苞栎〔l〕:苞,草木茂密丛生貌,后同。栎,栎树,落叶乔木,叶呈长椭圆形,结球形坚果,木材可制器具。

六駮〔b〕:树木名,即梓榆,树皮青白斑驳。

棣〔d〕:又作棠棣、常棣,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栽培供观赏。一说为郁李。

树檖〔su〕:檖树,一名赤罗,一名山梨,果实比梨小。一说树指直立貌。

【翻译】

鸟儿疾飞于晨风中,北方森林郁郁葱葱。还没见到君子之时,忧心忡忡难以忘怀。怎么办啊怎么办啊,你忘我事确实很多。山上长着茂密栎树,湿沼生有梓榆之木。还没见到君子之时,忧心忡忡没有快乐。怎么办啊怎么办啊,你忘我事确实很多。山上长着繁盛棣棠,湿沼生有赤罗之木。还没见到君子之时,忧心忡忡如同沉醉。怎么办啊怎么办啊,你忘我事确实很多。

【解读】

对《晨风》这首诗的解读,历来分歧较多。《毛诗序》认为是对秦康公忘穆公之业,始弃其贤臣的讽刺,朱熹《诗集传》则认为是妇人以夫不在而言。此外,还有朱谋玮刺弃三良说、何楷秦穆公悔过说、《韩诗》君父忘记臣子说等。

本诗共分三章,每章六句,皆运用叠咏章法,其中各章末二句完全相同。第一章以鸟疾飞和北林起兴,而第二、三章则分别以山和隰上某种植物起兴,引出未见君子之时忧心愁肠不可排遣的心境。各章末二句似是对对方忘我的埋怨之辞,实际上从反面映衬出诗人对对方的思怀之殷、期盼之切。

《诗经》先秦值得赞赏的优美诗词 篇3

羔裘

羔裘逍遥,狐裘以朝。岂不尔思?劳心忉忉。

羔裘翱翔,狐裘在堂。岂不尔思?我心忧伤。

羔裘如膏,日出有曜。岂不尔思?中心是悼。

【注释】

朝〔cho〕:上朝。

忉忉〔dāo dāo〕:忧思貌。

翱翔:遨游,漫步。

堂:朝堂。

膏:油脂,脂膏。

曜〔yo〕:照耀。

悼:悲伤,哀念。

【翻译】

身穿羔皮衣悠然徐行,身穿狐皮裘去上早朝。怎么能不思虑于你?劳心伤神忧思不止。身穿羔皮衣优游漫步,身穿狐皮裘立在朝堂。怎么能不思虑于你?我的心中忧愁哀伤。羔皮裘衣如同脂膏,太阳出来光辉照耀。怎么能不思虑于你?我的心中悲苦惆怅。

【解读】

古今学者对《羔裘》这首诗的理解,观点较为统一,大多支持《毛诗序》之说。《毛诗序》认为桧国国小而迫,君不用道,好洁其衣服,逍遥游燕,而不能自强于政治,其国大夫故作此诗,以道去其君也。也就是说,此诗是对桧君耽于燕乐、昏庸误国的针砭和谴责。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四句,皆用复沓章法。前二章起句直叙桧君身着羔裘和狐裘,逍遥翱翔、上朝壁立之状,展现了一派雍容华贵、安逸自得的风采。然而在光鲜外表的背后,是国家积弱、旦夕危亡的严峻现实,故而其国大夫以三度反诘,自问自答,流露出自己无比沉重、悲哀、痛怀的心绪,也从侧面对桧君进行了诘责和指斥。

《诗经》先秦值得赞赏的优美诗词 篇4

清人

清人在彭,驷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驷介麃麃。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

清人在轴,驷介陶陶。左旋右抽,中军作好。

【注释】

清人:指清邑的军队。清,郑国邑名,在今河南中牟之西。

彭:郑国邑名,在郑、卫两国边界,今河南中部。

驷介旁旁:驷介,由四匹披甲马挽引的战车。旁旁,强壮有力貌。

二矛重〔chng〕英:二矛,酋矛和夷矛。重英,指矛柄上有两重画饰,一说指矛上的两层缨。

翱翔:遨游,一说徘徊不进。

消:郑国邑名,在黄河边。

麃〔biāo〕麃:勇武貌。

重〔chng〕乔:指矛上悬缀雉羽的勾,一说指矛上用雉羽作的缨。

逍遥:缓步行走貌,一说彷徨、徘徊不进。

轴:郑国邑名,在黄河边。

陶陶:驱驰貌。

左旋右抽:御者在左,掉转车驾;武士在右,抽刃击刺。旋,调转车头,引申为回归、返回。抽,抽刀。

中军作好:中军,古代作战三军之一,主将就在中军发号施令。作好,指军容威严。

【翻译】

清邑的军队驻守在彭邑,牵引战车的披甲四马矫健有力。酋矛和夷矛柄上有两重画饰,在黄河边上遨游不息。清邑的军队驻守在消邑,牵引战车的披甲四马强壮勇武。酋矛和夷矛上用勾悬缀着雉羽,在黄河边上缓缓行走。清邑的军队驻守在轴邑,牵引战车的披甲四马驱驰不休。左侧御者回转车头、右侧武士抽刀击刺,中军主将仪容威严。

【解读】

《清人》一诗的创作,有着比较明确的时代背景。公元前年狄戎侵略卫国,因郑、卫两国毗邻,郑文公担忧狄人渡过黄河南侵郑国,就派自己憎恶的高克领兵去黄河边抵御。很长时间郑文公都没有召回高克的军队,最后军队溃散四归,高克也逃奔到了陈国。《毛诗序》认为此诗为郑国公子素所作,讽刺的是高克进之不以礼,文公退之不以道,危国亡师之本。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四句,除末二句外皆是重章结构。初读之下,感受到的似乎只是清邑军队的盛大阵仗和凛凛威风。比如形容驷介的雄健勇武用了旁旁麃麃陶陶三词,形容兵士所持二矛的精致华美用了重英重乔二词,还有形容在黄河边行进的队伍用了翱翔逍遥二词,俨然一派威武自得的气势。再加上文末对于车上左侧御者、右侧勇士和中军主将的描摹,更是展示出一幅骁勇猛悍、杀气腾腾的作战场景,更让人以为这是对军队的一曲赞美之歌。然而结合相关史实和诗中彭消轴三地名的暗示,即可推知此诗意在讽刺郑文公和高克。诗人用这种反话正说的手法,含蓄地对高克军队溃散叛逃之事进行了辛辣的嘲谑讥讽,顺带也暗讽了郑文公因个人好恶不当处置军队的失德之举。

本诗纯用赋法,善描细节,且多用叠词,使诗句具有音韵上的美感。诗人在通篇埋下反语的巧妙布局,只有在读完全诗之后才能恍然大悟,加强了本诗的讽刺意味,读来饱含意蕴,发人深省。

《诗经》先秦值得赞赏的优美诗词 篇5

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注释】

衣:上曰衣,下曰裳。

里:外曰衣,内曰里。

曷〔h〕:何。

维:句首语气词,无实义。

已:止。

亡:通忘,一说停止。

女〔rǔ〕:通汝,你。

治:此指制作。

古人:指亡故之人。

俾〔bǐ〕:使。

尤:过失,罪过。

絺〔chī〕:细葛布。

绤〔x〕:粗葛布。

凄:寒冷。

获:得。

【翻译】

绿色的上衣啊,绿上衣是黄色里。心中忧伤不绝,何时才可停止?绿色的上衣啊,绿上衣配黄下衣。心中忧伤不绝,何时才可忘怀?绿色的丝线啊,是你亲手纺成的。我思念那亡故之人,是她使我不犯过失。细葛布及粗葛布啊,风过生起点点凉意。我思念那亡故之人,是她确实深得我心。

【解读】

《绿衣》一诗的主旨,《毛诗序》认为是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诗也,朱熹《诗集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认为是庄公惑于嬖妾,夫人庄姜贤而失位,故作此诗。然而从后世学者文中古人一词的考证结果来看,此诗当属一首悼念亡人的作品。而绿兮丝兮,女所治兮一句,则暗示了所悼念的亡人极有可能就是诗人的妻子。

本诗共有四章。前两章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以绿衣黄里黄裳起兴,暗示了诗人从上到下、由表及里地反复翻看着这件衣服,进而引生了心中绵绵不绝、不可忘怀的忧伤之情。第三章起,由绿衣再进一层观察到缝制衣服的绿丝,不由睹物思人,联想到那已经亡去的古人。这一针一线是她亲手缝制的,如今却物在人亡,不禁更添一分悲凄之感。第四章以粗细葛布起句,打开了诗人的回忆闸门。他想到亡妻平素的贤德使他少犯过失,她的关怀体贴深入其心,如今二人阴阳相隔,留下的只有穿衣而过的簌簌冷风了吧!

这首诗作所抒发的无尽悲忧之情,颇与《长恨歌》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相近。而此诗也对后世悼亡主题的文学作品产生了较大影响,如西晋潘岳《悼亡诗》、唐代元稹《遣悲怀》等,在其内容主旨和表现手法上都可找到《绿衣》一诗的影子。

《诗经》先秦值得赞赏的优美诗词 篇6

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注释】

蜉蝣〔f yu〕:昆虫名,幼虫生活在水中,成虫褐绿色,有四翅,生存期极短。

楚楚:鲜明貌,一说整齐干净。

于〔wū〕:通乌,何,哪里,后同。

采采:华美多饰貌,一说众多貌。

掘阅〔xu〕:昆虫始生时穿穴而出。阅,通穴。

麻衣:深衣,古代诸侯、士大夫家居时穿的常服。

说〔shu〕:休息,栖止。

【翻译】

就像蜉蝣的双翅,衣裳鲜明而亮丽。心中忧愁无止尽,哪里是我归去之处?正如蜉蝣的两翼,衣服华美又精致。心中忧愁无止尽,哪里我可归去休息?蜉蝣初生须穿穴,麻衣洁白如冬雪。心中忧愁无止尽,哪里我可归去栖止?

【解读】

《蜉蝣》是一首蕴含人生哲思的小诗。《毛诗序》判定此诗主旨是对曹昭公的讽刺,因其国小而迫,无法以自守,好奢而任小人,将无所依焉。有现代学者则从更具一般性的角度出发,认为此诗是借朝生暮死的蜉蝣之虫,表达对生命短暂的思考和生命终将消亡的困惑。

本诗共分三章,每章四句,皆用叠章结构。前二章皆以蜉蝣翅翼起兴,亦是以之比喻华美鲜亮、细薄精致的衣物。这二物虽然美好无比,却如昙花一现般转瞬即逝,无法挽留,因此引发了诗人对生命存在和归宿的追溯拷问,三个无解的反诘句,似乎成为永远萦绕在人类心中的千古一问。

《诗经》先秦值得赞赏的优美诗词 篇7

鹊巢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注释】

维: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鹊:喜鹊,善筑巢,民间多以其为吉祥的象征。

鸠:鳲鸠,即布谷鸟〔杜鹃〕,另说斑鸠、红脚隼等。

百两:百辆车,泛言车辆很多。两,通辆。

御〔y〕:同迓,迎接。

方〔fng〕:通放,依据,依托。

将:送。

盈:满。

成:完成,此指礼成。

【翻译】

喜鹊筑有巢窝,杜鹃前来居住。这位女子就要出嫁,百辆车乘前来迎接。喜鹊筑有巢窝,杜鹃前来依托。这位女子就要出嫁,百辆车乘送她离开。喜鹊筑有巢窝,杜鹃前来占满。这位女子就要出嫁,百辆车乘成全婚礼。

【解读】

《鹊巢》也是一首以之子于归即婚礼为主题的诗。《毛诗序》认为此诗写国君之婚礼,朱熹《诗集传》认为此诗叙诸侯之婚礼,结合诗中迎送车乘之盛况可知,此诗确为描写王公贵族之婚礼,当无疑义。

全诗共分三章,章章互叠,结构不变。各章起兴之句描述的都是鹊巢鸠占的情景。根据古今学者考证,此鸠应指布谷鸟,又名杜鹃,其生活习性就是自不筑巢,而将卵蛋产于其他鸟禽巢窝,假借其力而代为孵化。喜鹊则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极擅筑巢,且其巢窝美观稳固、易守难攻,可以说是鸟界筑巢的权威。

之所以选用此意象起兴,学界的解读争议较大。郑玄《毛诗笺注》中认为鸤鸠因鹊成巢而居有之,而有均一之德;犹国君夫人来嫁,居君子之室,德亦然,姚际恒《诗经通论》亦言以鸠之居鹊巢,况女之居男室也。而方玉润等人对此提出辩驳,认为夫男女同类也,鹊鸠异物也,而何以为配乎?有鉴于此,在理解此诗时,可将各章起句单纯地作为起兴之辞,以领会诗歌所传达出的精神义理为主。

在古代的礼乐文化之下,一位女子,尤其是出身贵族的女子,她在出嫁之后,必定要修养女子四德,以自己的贤淑才德佐助夫君,同时化育后嗣,兴旺家族,这也应是本诗中居方盈三字所暗示的涵义。

《诗经》先秦值得赞赏的优美诗词 篇8

谷风

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

习习谷风,维风及颓。将恐将惧,置予于怀。将安将乐,弃予如遗。

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注释】

习习谷风:习习,和煦有节貌,一说大风声。谷风,东风。

转:反而。

与女:与,和,一说帮助。女,同汝,后同。

颓:自上而下的龙卷风、旋风。

寘〔zh〕:同置,放置。

遗:遗弃,丢弃,一说遗忘。

崔嵬〔wi〕:形容山势高峻巍峨,一说山顶。

【翻译】

温煦和顺的东风,风起还带着雨至。正当恐慌惧怕时,只有我和你二人。而当安宁和乐时,你却反而抛弃我。温煦和顺的东风,风起变成龙卷风。正当恐慌惧怕时,你能将我放心上。而当安宁和乐时,你抛弃我如丢物。温煦和顺的东风,山峦高峻而巍峨。没有草叶不会死去,没有树木不会枯萎。忘却我的大恩德,却想我的小嫌怨。

【解读】

《谷风》一诗的主旨,旧说大抵一致。《毛诗序》云刺幽王也,以天下俗薄,朋友道绝焉。朱熹《诗集传》亦云:此朋友相怨之诗。今人高亨、程俊英等则将此诗与《邶风谷风》比附,提出此为女子被夫遗弃之诗。

全诗共有三章,每章六句。各章皆以习习谷风起兴,继而以风雨风颓山崔层层推进,营造了一种凄冷肃杀的氛围。前二章以叠咏句式,运用对比手法,揭露对方实是可共患难却不可同安乐的无情无义之徒。末章以草死木萎暗喻人与人相处小怨乃不可避免,然而忘德思怨之举也未免太过失德。这首诗,其实就是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等成语的最好注脚。

GZ85.com延伸阅读

《诗经》中选录的优美诗词篇章合集


中华文化绚丽多彩,在我国悠久的人文历史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可以赏析解读《诗经》,它是民族文化的基因,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有哪些古诗词让您念念不忘呢?工作总结之家小编特意给大家整理了“《诗经》中选录的优美诗词篇章”,敬请阅读,希望工作总结之家小编的分享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参考。

《诗经》中选录的优美诗词篇章(篇一)

晨风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栎,隰有六驳。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注释】

鴥〔y〕:鸟疾飞貌。

郁:葱郁茂盛貌。

钦钦:忧思难忘貌。

苞栎〔l〕:苞,草木茂密丛生貌,后同。栎,栎树,落叶乔木,叶呈长椭圆形,结球形坚果,木材可制器具。

六駮〔b〕:树木名,即梓榆,树皮青白斑驳。

棣〔d〕:又作棠棣、常棣,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栽培供观赏。一说为郁李。

树檖〔su〕:檖树,一名赤罗,一名山梨,果实比梨小。一说树指直立貌。

【翻译】

鸟儿疾飞于晨风中,北方森林郁郁葱葱。还没见到君子之时,忧心忡忡难以忘怀。怎么办啊怎么办啊,你忘我事确实很多。山上长着茂密栎树,湿沼生有梓榆之木。还没见到君子之时,忧心忡忡没有快乐。怎么办啊怎么办啊,你忘我事确实很多。山上长着繁盛棣棠,湿沼生有赤罗之木。还没见到君子之时,忧心忡忡如同沉醉。怎么办啊怎么办啊,你忘我事确实很多。

【解读】

对《晨风》这首诗的解读,历来分歧较多。《毛诗序》认为是对秦康公忘穆公之业,始弃其贤臣的讽刺,朱熹《诗集传》则认为是妇人以夫不在而言。此外,还有朱谋玮刺弃三良说、何楷秦穆公悔过说、《韩诗》君父忘记臣子说等。

本诗共分三章,每章六句,皆运用叠咏章法,其中各章末二句完全相同。第一章以鸟疾飞和北林起兴,而第二、三章则分别以山和隰上某种植物起兴,引出未见君子之时忧心愁肠不可排遣的心境。各章末二句似是对对方忘我的埋怨之辞,实际上从反面映衬出诗人对对方的思怀之殷、期盼之切。

《诗经》中选录的优美诗词篇章(篇二)

行露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注释】

厌浥〔yāy〕:潮湿。

行〔hng〕:道路。

谓:通畏,害怕,担忧。一说奈何。

女〔rǔ〕:通汝,你。

无家:没有成家,没有妻室。

速:招致。

狱:讼案,官司。

室家:成室成家,即成婚。

墉〔yōng〕:墙壁。

讼:诉讼。

女从:倒装用法,即从女,听从于你。

【翻译】

潮湿的道路上露水浓重,难道不需清晨就开始赶路?否则就会担心行走时多露。谁说鸟雀没有喙?不然怎么会啄穿我的房屋?谁说你没有成家?不然怎么会给我招来官司?即使你给我招来官司,我还是不足以与你成家。谁说老鼠没有牙?不然怎么会凿穿我的墙壁?谁说你没有成家?不然怎么会给我招来诉讼?即使你给我招来诉讼,我还是不会听从于你。

【解读】

《行露》这首诗的主旨,古今说法纷纭不一,增加了理解和研究此诗的难度,以至于宋人王柏在《诗疑》中断言是别诗断章错入。《毛诗序》联系上篇《甘棠》的召伯听讼,解释此诗为彊暴之男,不能侵陵贞女也。而《韩诗外传》《列女传》等认为此诗主旨是申女许嫁之后,夫礼不备,虽讼不行,近代亦有人承袭此说,此外还有寡妇执节不贰贫士却婚远嫌诸说。当代学者多认为,此诗表达的是一个女子(或女子家长)对一个诉讼她的男子的斥责和拒绝。至于这个男子的身份,则或认为是女子的丈夫,或认为是强娶女子之人,或认为是已有妻室之人,其中当以已有妻室的强娶之人二说合解较为圆融。

全诗共有三章,第一章独立,第二、三章叠章。第一章首句即以行露起兴,交代出作诗的背景。然后就写到天寒露重,道路湿滑,所以要夙夜兼程,提早上路,以此暗示女主人公所处的险恶处境,也透露出她与之抗争的坚定意志。

第二、三章分别以雀角和鼠牙比兴,以雀虽有角而无穿屋之理,鼠虽有牙而无穿墉之理,说明你已有妻则无致我讼案之理。四个连续的反问句式形成字字含泪、步步紧逼之势,充分揭露了对方速我狱讼的卑劣行径,也自然表引出了她室家不足亦不女从的坚定立场,可谓斩钉截铁,气概凛然。另外,清代张澍《读诗钞说》认为后两章并非现实,而是预拟其变而极言之的假设之辞,也颇有见地。

《诗经》中选录的优美诗词篇章(篇三)

缁衣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注释】

缁〔zī〕衣:古代用黑色帛做的朝服。

宜:此指合身。

敝:破损,败坏。

改为:另制,重造。

适:去,往。

馆:公署。

还:回来,返回。

粲〔cān〕:本指上等白米,此处指代餐食。粲,同餐。一说新衣鲜明貌。

好〔hǎo〕:便宜,合宜。

改造:另制,重制。

席:宽大。

改作:重制,另制。

【翻译】

黑色朝服很合身,破了我再重做一套。到你的官署去吧,回来我给你饭食款待。黑色朝服很合宜,破了我再新造一套。到你的官署去吧,回来我给你饭食款待。黑色朝服很宽大,破了我再另制一套。到你的官署去吧,回来我给你饭食款待。

【解读】

《缁衣》是郑风的第一首诗,这首诗在古代典籍中常常提到,且成为君王好贤的象征性诗歌。毛诗序认为此诗是对郑武公的称颂,因其父子并为周司徒,善于其职,所以国人宜之,故美其德。朱熹《诗集传》也赞同此说,方玉润《诗经原始》则点明为美武公好贤之诗。另外也有现代学者认为此诗主人公是卿大夫的妻妾,诗歌描写的是二人之间的家庭温情,鉴于古时朝廷有为命官修缮朝服之制,以及授字极少用于下对上的习惯,这种说法尚有待商榷。

全诗共有三章,每章四句,皆是叠章结构。每章前二句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即为这位卿士重制破旧的缁衣,为避免文字重复,形容衣服合身和表达重制衣服之词都进行了略微的变动。而缁衣作为上朝的礼服,说其宽大合身,也暗示出大夫内在具有美好的德行,才与这外在庄严的服饰相匹配。除了以重制礼服作为贤士的礼遇,还有等他从官署回来时给予粲的优待。粲一词的解释不一,其本意为上等的白米,古代学者多认为此处粲通餐,指餐食;而近代有学者认为是指新衣鲜明貌。如取后说,则前后诗意发生重叠,且黑色的缁衣而有鲜明色泽,于理不通,所以并不可取。可见,从服饰再到饮食方面都对卿士关照备至,这在古时确实可为礼贤下士之典范。

本诗皆用赋体,未及比兴,看似是简单朴素的平铺直叙,背后却透露出古时重视衣冠礼仪的制度,以及贤君厚待人才的作风,这对于今天社会各个层次的领导者来说,都是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的。

《诗经》中选录的优美诗词篇章(篇四)

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注释】

镗〔tāng〕:击鼓声。

踊跃:欢欣鼓舞貌。

兵:武器。

土国:在国都服筑城等劳役。土,土功。国,国都。

漕〔co〕:卫国的城市。

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邶国将领。

平:使媾和,使和好。

陈与宋:陈国与宋国,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名。

不我以归:倒装结构,即不以我归。以,使,令。

有忡:同忡忡。

爰〔yun〕:于,从。一说语助词,无实义。

丧:丧失,丢失。

于以:在何处。

契阔:聚散。契,合。阔,离。一说勤苦。

成说〔shuō〕:定约,誓约。

于〔xū〕嗟:感叹词,于同吁。

活:假借为佸,相会。一说存活。

洵〔xn〕:远。

信:相信,信任。一说为古伸字,指其志得伸。

【翻译】

击鼓之声咚咚作响,战士鼓舞操练兵器。都在国都修筑漕城,只我一人向南而行。我跟随着公孙文仲,陈宋两国得以交合。但我不被允许回家,忧心忡忡不可断绝。而我此刻身在何处?马儿跑失又在哪里?何处可以找回它来?就在那片山林之下。此生生死聚散之事,我已与你早有誓约。我要拉起你的手来,和你一起直至老去。哎呀如今却又分离,你再不能与我相聚。哎呀我们天各一方,让我如何信守誓言!

【解读】

《击鼓》是一首经典的战争诗,字里行间流露的是诗人对战争的厌倦抵触,对故乡的殷切思念,和对战友的深厚情谊,表达了诗人在战乱动荡的时代对个体生命获得尊重和幸福的呼唤,体现了先民真挚朴素的人文关怀精神,也开创了后世以战争别离为题材进行文学创作的先河。

关于此诗所表达的精神主旨,古今学者观点多无分歧,然而就此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具体事件则说法不一。《毛诗序》云:卫州吁用兵暴乱,使将,而平陈与宋,国人怨其勇而无礼也,认为是鲁隐公四年,卫国公子州吁联合宋、陈、蔡三国伐郑之事。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云:此乃卫穆公北清北之盟,求陈为宋所伐,平陈宋之难,数兴军旅,其下怨之而作此诗也,指为鲁宣公十二年,卫穆公出兵救陈之事,今人亦大多赞同此说。

全诗共有五章。第一章由战鼓之声和练兵之景起行,点明征战在外的现实背景。继而又说众人虽服劳役修筑城池,犹在国内;独我一人孤身赴战,南行陈国,其艰苦凄楚更难道尽。乃至平陈与宋之后,仍然无法归来,忡忡忧思自然难绝。第三章中,诗人不仅让马跑失,仿佛自己也迷失其中,不知所归。然而马失易得,终在林下找到,可是与同心战友定下的生死誓约,执手偕老的美好愿景是否还可实现?第五章中对此给出答案:彼此阔别,天各一方,何以相聚,又何以履约?哀苦悲叹,空留余恨,至此战争造成的生命色彩的缺失和个体理想的破碎,已力透纸背,流露无遗。

诗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句流传广泛,可谓人尽皆知。此句已脱离了其原本含义,而被用来表达对待爱情或婚姻坚定忠贞的态度。这从侧面也反映出《此诗》语言优美,对后世的人文精神有着深刻影响。

《诗经》中选录的优美诗词篇章(篇五)

青蝇

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

营营青蝇,止于榛。谗人罔极,构我二人。

【注释】

营营:苍蝇飞鸣声。

樊:篱笆。

岂弟〔kǎi t〕:同恺悌,和乐平易。

罔极:没有准则,一说没有穷尽。

交乱:共乱,交相祸乱。

构:陷害,祸乱。

【翻译】

嗡嗡鸣叫的苍蝇,停落在篱笆上面。和乐平易的君子,不要听信那谗言。嗡嗡鸣叫的苍蝇,停落在棘树之上。谗佞之人无准则,交相祸乱四方国。嗡嗡鸣叫的苍蝇,停落在榛树之上。谗佞之人无准则,为祸陷害我二人。

【解读】

苍蝇是一种逐臭食腐、散播病菌的有害昆虫,以之比喻趋炎附势、巧言令色的奸佞之徒可谓恰如其分。《青蝇》就是一首讽刺谗言为祸的诗,《毛诗序》认为是大夫刺幽王也,《三家诗》则更提出幽王信褒姒之谗而害忠贤的观点。

本诗共分三章,每章四句,除首章后二句外皆用复沓章法。各章皆以营营飞舞的青蝇栖止某处其兴,暗喻奸佞之人四处散播谗言之举。首章是对君子无信谗言的劝诫,而后二章则层层递进,表明馋人气焰嚣张,不但挑拨祸乱四方诸国,还构陷离间你我二人,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馋人欲除之而后快的愤恨不平之心。

《诗经》中选录的优美诗词篇章(篇六)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注释】

硕鼠:大鼠,一说田鼠。

黍:古代一种粮食作物,亦称稷,一说黄米。

三岁:多年,后同。三为虚词,泛指数目之多。

贯:侍奉,服事,后同。

女〔rǔ〕:同汝,后同。

莫我肯顾:倒装结构,即莫肯顾我,后文莫我肯德莫我肯劳用法相同。

逝:通誓,发誓,决意,后同。

去:离开,后同。

爰〔yun〕:于是。

德:恩惠,恩德。

直:通职,处所。一说通值,价值。一说正直。

劳:慰劳。

号〔ho〕:呼号,大声喊叫。

【翻译】

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再吃我的黍。多年来奉事于你,你却不肯顾念我。发誓将要远离你,去往那片安乐土。安乐土啊安乐土,这才是我好去处。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再吃我的麦。多年来奉事于你,你却不肯恩惠我。发誓将要远离你,去往那个安乐国。安乐国啊安乐国,这才是我好归宿。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再吃我的苗。多年来奉事于你,你却不肯慰劳我。发誓将要远离你,去往那方安乐郊。安乐郊啊安乐郊,谁还长久呼与号!

【解读】

《硕鼠》是一首有名的刺贪诗。诗人将贪得无厌又寡薄无情的剥削者形象地比喻为硕鼠,正如《毛诗序》中所说: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无限的憎恶、怨恨和谴责之意尽皆流注于笔端。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八句,皆运用叠咏章法。各章首二句以警诫的口吻比兴,让硕鼠不要无休止地啃噬农人辛苦收获的谷物,然后进一步给出原因:多年来对它的事奉不仅没有得到一点恩惠,反而是变本加厉的蚕食鲸吞。也难怪诗人会决然发誓离开硕鼠,去寻找那方安乐之土了。诗中乐土乐国乐郊三词意义类似,皆是寄托着诗人美好向往的一种象征,代表着没有剥削、人人平等、安乐祥和的一种理想社会。

《诗经》中选录的优美诗词篇章(篇七)

大车

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岂不尔思?畏子不敢。

大车啍啍,毳衣如璊。岂不尔思?畏子不奔。

榖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皎日。

【注释】

大车:大夫所乘之车。

槛槛:行车的声音。

毳衣〔cu〕:此指大夫的礼服,以毛布制成。毳,鸟兽的细毛。

菼〔tǎn〕:初生的荻。荻,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似芦苇,茎可以编席箔。

啍〔tūn〕啍:迟重缓慢貌。

璊〔mn〕:一种红色玉石。

奔:私奔。

谷:生存,生长。

谓:认为,以为。

皦〔jiǎo〕日:明亮的太阳。皦,同皎,光亮洁白。

【翻译】

大夫的车辘辘行驶,毳衣色如初生之荻。怎么会不思念你呢?害怕大夫不敢表露。大夫的车缓缓行驶,毳衣色如红色之璊。怎么会不思念你呢?害怕大夫不敢私奔。活着之时不在一室,死后就要埋在一坟。如果认为我不可信,我誓就像璀璨明日。

【解读】

《大车》这首诗涉及到了男女婚恋的话题。《毛诗序》认为此诗通过描写古时大夫仪容庄重、威慑人心的风范,来讽刺当时礼义陵迟,男女淫奔,大夫不能听男女之讼的社会现实。而近当代学者却多以此诗为一男子所作的情诗,认为诗中的子指男子所恋之女,所畏之事乃女子不敢和他相恋及私奔。

这两种说法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诗中大车和毳衣二词的不同解释。毳本指鸟兽细毛,后来毳衣逐渐成为天子或大夫的一种毛制礼服的代称,近人闻一多则考定此诗毳衣指毛毡车篷。然而诗中对毳衣的形容用了菼璊二字,表示芦荻的菼字暗示其色泽新绿,质地通透;表示美玉的璊字暗示其色泽朱红,质地光润。考虑到这种具有多种色彩纹饰的精细织物在周时只可能为贵族专有,而毛毡车篷也无法呈现出这样的色泽和质感,此毳衣应指贵族礼服,大车也应指大夫之车。这样,后文以子指代大夫,就能使上下诗意在逻辑上一贯相承。

本诗共有三章,每章四句,前二章运用重章手法,末章相对独立。前二章首两句刻画了大夫身着华美裘服,乘车缓缓而行的情景,渲染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此后诗人以设问句表明并非自己不思念情人,只是威慑于大夫的雍容庄重的仪容,不敢有进一步的举动。生时不能在一起,所以诗人只好在末章发下共死之誓,并以皦日昭明其志,此情可谓拳拳在膺、令人动容。然而这也从反面体现出古人对婚姻以礼传统的重视。

陆游诗词鉴赏合集(8篇)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曾诞生过许多杰出的诗人。它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根,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诗人有哪些古诗词让人不容错过呢?为了使你更加顺利使用“陆游诗词鉴赏”已经被我们整理好了,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陆游诗词鉴赏(篇1)

剑门道中遇微雨[宋: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解释: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作者由陕西南郑前线被贬四川成都,途径四川剑阁剑门关时作。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典用南宋尤袤《全唐诗话》:「〔唐昭宗时〕相国郑綮,善诗。或曰:相国近为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何以得之?

陆游诗词鉴赏(篇2)

陆游《木兰花慢(夜登青城山玉华楼)》原文

阅邯郸梦境,叹绿鬓、早霜侵。奈华岳烧丹,青溪看鹤,尚负初心。年来向浊世里,悟真诠秘诀绝幽深。养就金芝九畹,种成琪树千林。

星坛夜学步虚吟。露冷透瑶簪。对翠凤披云,青鸾逆月,宫阙萧森。琅函一封奏罢,自钧天帝所有知音。却过蓬壶啸傲,世间岁月骎骎。

陆游诗词鉴赏(篇3)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全文赏析

当淳熙二年(1175年),陆游几经调动再回到成都时,范成大也以四川制置使的身份来到这里,旧友异地相逢,十分亲热,常在一起饮酒酬唱。陆游原本豪放不羁,这时因抗金的抱负与个人的事业都受到挫折,更是借酒浇愁,放浪形骸。因他“不拘礼法”,被一些人讥为“颓放”(《宋史》本传),并于淳熙三年被罢去知嘉州的官职。陆游索性自号“放翁”,表示对抗和蔑视的态度。但尽管他外表上旷达颓放,饮酒寻乐,内心却常常充满了忧患、愤慨和悲哀,我们从他这一年所作的《关山月》可以看到。

《关山月》这首诗较好地体现了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比较完美的作品。这是一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品,作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 1 7 7),陆游5 3岁。这时陆游因力主抗金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刚刚在淳熙三年被加上宴饮颓放的莫须有的罪名,免去职务,他满怀报国热忱,却没有用武之地,眼看着统治阶级醉生梦死,置国家与民族的利益于不顾,一味的妥协投降,苟且偷安,内心十分愤慨。于是他在《关山月》这首诗中如实地描写了由南宋朝廷长期执行投降政策造成的恶果,表达了对外族侵略者的无比仇视,对统治集团的愤怒谴责和对要求抗战的爱国战士、遗民的同情。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全诗十二句,共分三段,四句一段,一段一层意思: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第一段从南宋统治集团写起。戎——是古代对外族的称呼,这里是指金国侵略者。和戎诏——是宋朝皇帝向金国侵略者求降的诏书,宋孝宗隆兴元年(1 1 6 3)于福力大败,而向金国下了求和诏书,从那时开始到陆游写这首诗时,一共十三、四年,说十五年是举其成数。从那时起,将军虽统帅兵马驻守边境,却无从发兵,无事可作。空临边——是白白地到边境去。指将军不得作战,不是不肯作战,为什么将军不战空临边呢?这因为南宋统治集团只顾自己的安乐,而不惜出卖国家、民族的利益。 “朱门”一句,沉沉——形容屋宇深遂。按歌舞——指依照乐曲节奏载歌载舞。这一句一针见血地揭露了他们妥协、投降的实质,在大敌当前,国土沦丧,民族危亡之际,统治者却是一味追求灯红酒绿,争歌逐舞的享乐生活。他们贪生怕死,向敌人屈膝投降,采取不抵抗政策,下什么自欺其人的“和戎诏”,致使那些养来抗敌的战马,用来杀敌的弓箭,死的死,断的断,而且马是肥死,弓是朽断。这是多么惨痛的现实呀!“厩马肥死弓断弦”是对“将军不战空临边”的补充,这两句都与和戎下诏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第二段由写南宋统治集团写到边防战士,与“将军不战空临边”一句照应。“戍楼刁斗摧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这两句是写战士苦闷悲愤的心情,由于统治集团的投降政策,北方失地不能恢复,战争没有终结,他们也就长年累月地驻守戍楼不得与亲人团聚。他们迫切地要求驱逐敌人统一祖国,可这愿望却长期不得实现,他们只得在刁斗报时的声音中,让时光白白地流逝,于是,每当明月之夜,他们就情不自禁地怀念故乡的亲人。战士们用悲凉的笛声来传达自己不能以身报国的苦闷和悲愤。然而朱门之中的统治者们,还在依照他们自己的乐曲去载歌载舞,哪里会听到并理解笛声中的含义呢?于是活着的战士熬白了头发,死去的烈士空流了鲜血。夜空中传来凄凉的笛声,明月徒然地照着留在沙场的尸骨。所以诗人说: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这是描写空怀壮志的苦闷和激愤的心情,是和戎的投降政策贻误了战机,使他们进不能杀敌尽力,退不能还乡会亲,而只能遥望天边的月亮,守着同伴的尸骨,听着哀怨的笛声,前途未卜,国家无望,内心何等的凄凉。这是第二段。诗人的感情也是悲痛难忍,情绪激烈的。“空照”、 “谁知”等词语是他这种心情的写照。

最后四句是第三段,从写边防战士转到写人民,写在敌人统治下被奴役的北方人民即所谓遗民。“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这两句是说,北方自古以来就遭受过外族的侵略,但是统治者从来不可能在这里长久地占下去,诗人坚信总有一天敌人会被赶走。这是一层意思;这两句同时可以理解成是对统治者的谴责。中原自古以来就遭受过外族的武装侵略,但都没能够让他们站住脚,如今在南宋统治者和戎投降政策下,金侵占中国,侵占中原至今,已经传过四世,统治者只顾自己苟安,早把沦陷区的人民给忘了。遗民们深受异族蹂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支持他们的精神力量,就是盼望宋军能够挥戈北上,恢复祖国统一的局面。然而遗民们期待北伐,盼望恢复的愿望无法实现,他们只好空望着南方,伤心落泪。这就是结尾两句“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的含义。

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关山月》这首诗虽然既写了统治集团,又写了将士、遗民,但是从头到尾贯穿着一条线索——南宋王朝下诏和戎,这是诗的第一句指明了的。正是因为下诏和戎,将军才不战空临边,战士才不得趁年轻力壮上阵杀敌,遗民才不得从外族统治的水深火热之中解放出来。诗人的思想倾向是非常鲜明的,这就是诗中所表现的对南宋集团妥协投降政策的谴责,对抗敌爱国的将士和遗民的深切同情,和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正因为表现了这些思想,所以我们才说这首《关山月》集中体现了陆游爱国诗歌的进步内容和精神实质。陆游诗歌爱国主义精神还常常表现为他壮志未酬的愤懑。在《关山月》这首诗中,虽然不像《书愤》等诗那样直接表现这一点,但是在“将军不战空临边”,“厩马肥死弓断弦”,“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等句子中间也隐含着自己倾音无路,壮志未酬的悲愤,诗人与抗金的将士们是息息相通的。

陆游诗词鉴赏(篇4)

陆游《双头莲》原文

风卷征尘,堪叹处、青骢正摇金辔。客襟贮泪。漫万点如血,凭谁持寄。伫想艳态幽情,压江南佳丽。春正媚。怎忍长亭,匆匆顿分连理。

目断淡日平芜,望烟浓树远,微茫如荠。悲欢梦里。奈倦客、又是关河千里。最苦唱彻骊歌,重迟留无计。何限事。待与丁宁,行时已醉。

陆游诗词鉴赏(篇5)

梅花[宋: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注释:坼:裂开,此谓花朵绽开。

此诗作于宁宗嘉泰二年(1202),时放翁七十八岁,闲居山阴。

上联写梅花不畏严寒,笑迎晨风,纷繁似雪,遍开山中。下联诗人用了一个奇特的设想,极表其爱梅之心:有什么方法能把自已化为千万个人,让每一枝梅花之前都有个放翁呢?吐语不凡。

陆游诗词鉴赏(篇6)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

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

全文赏析

陆游诗词鉴赏(篇7)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全文赏析

第一首诗主要写十一月四日的大雨和诗人之处境。前两句以夸张之法写大雨瓢泼,其声响之巨,描绘出黑天大风大雨之境,很是生动,波涛汹涌之声正与作者渴望为国出力、光复中原之心相印。后两句转写近处,描写其所处之境,写出作者因天冷而不思出门,其妙处是把作者的主观之感和猫结合一起写。这首诗也道出了作者处境悲凉。

第二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诗的开头两句,意思紧密相联:“僵卧孤村不自哀”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写常在床蓐;“孤”字写生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而且思想苦闷,没有知音;“村”写诗人贫困村居,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四字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让人十分同情。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又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气。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并不感到悲哀,贫病凄凉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值得悲哀之处;诗人自己尚且“不自哀”,当然也不需要别人的同情。但他需要理解,理解他终生不渝的统一之志,理解他为这个壮志奋斗的一生,理解他的满腔热血、一颗忠心,就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精神状态。这两句诗是诗人灵魂和人格的最好说明,山河破碎,国难当头,自有“肉食者谋之”,诗人不必多此一举。另外,诗人正是因为“喜论恢复”、热心抗敌才屡屡受打击,最后才罢官闲居的。作为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他一生问心无愧,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而今后国运如何他可以毫不负责。其次,虽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诗人作为年迈多病的老人也已不能承担报国杀敌的义务了。作为一个既无责任也无义务的七旬老人仍有“为国戍轮台”的壮志,这就让人肃然起敬慷慨扼腕。相比之下,那些屈辱投降的达官贵人和苟且偷生的人,他们承担着责任和义务却无心复国,显得渺小和可鄙。

“夜阑卧听风吹雨”紧承上两句。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幻化出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而且“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这也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声,是南宋时代的民族正气。

写作背景

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陆游诗词鉴赏(篇8)

华鬓星星,惊壮志成虚,此身如寄。萧条病骥。向暗里、消尽当年豪气。梦断故国山川,隔重重烟水。身万里,旧社凋零,青门俊游谁记?

尽道锦里繁华,叹官闲昼永,柴荆添睡。清愁自醉。念此际、付与何人心事。纵有楚柁吴樯,知何时东逝?空怅望,鲙美菰香,秋风又起。

全文赏析

范至能,即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比陆游小一岁。公元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九月,孝宗已即位,两人同在临安编类圣政所任检讨官,同事相知。公元1175年(淳熙二年)六月,范成大入蜀知成都府、权四川制置使,辟陆游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兼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范成大有一首诗:“余与陆务观自圣政所分袂,每别车取五年,离合又常以六月,似有数者。”《宋史·陆游传》说:“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这年春,陆游因病休居城西桥一带;范成大也因病乞罢使职,公元1177年(淳熙四年)六月,离蜀还朝。范、陆在蜀,颇多酬答唱和之作,这首词就是其中一首,当作于公元1176年(淳熙三年)秋陆游病后休官时。

公元1176年(淳熙三年),陆游五十二岁,已离开南郑军幕,在成都制置使司任官,后又因病和被“讥劾”而休官,有年老志不酬之感。故上片开头三句:“华鬓星星,惊壮志成虚,此身如寄”,即写此感。这种感情,正如他《病中戏书》说的:“五十忽过二,流年消壮心”,《感事》说的:“年光迟暮壮心违”。“壮心”的“消”与“违”,主要是迫于环境与疾病,故接下去即针对“病”字,说:“萧条病骥。向暗里、消尽当年豪气。”这一年的诗,也屡以“病骥”自喻,如《书怀》:“摧颓已作骥伏枥”,《松骥行》:“骥行千里亦何得,垂首伏枥终自伤”,这一年的《书叹》诗:“浮沉不是忘经世,后有仁人知此心。”《夏夜大醉醒后有感》诗:“欲倾天上银河水,净洗关中胡虏尘。那知一旦事大谬,骑驴剑阁霜毛新。却将覆毡草檄手,小诗点缀西州春。鸡鸣酒解不成寐,起坐肝胆空轮囷。”浮沉不忘经世,忧国即肝胆轮囷,可见所谓消沉,只是一时的兴叹而已。“梦断故国山川,隔重重烟水。”由在蜀转入对故都的怀念,而“心在天山”的心迹也透露无疑,同样也表现出作者终日忧愁,于何时才能重返前线的愤慨。另一方面,也为下文“身万里,旧社调零,青门俊游谁记”。作一过渡。“旧社”义同故里,这里紧属下句,似泛指旧友,不一定有结社之事,苏轼《次韵刘景文送钱蒙仲》:“寄语竹林社友,同书桂籍天伦”,亦属泛指。“青门”,汉长安城门,借指南宋都城临安。这三句表示此身远客,旧友星散,但难忘以前同游交往的情兴。陆游在圣政所时,与范成大、周必大等人同官,皆一时清流俊侣,念及临安初年的旧友,都引以自豪。就如《诉衷情》说:“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南乡子》说:“早岁入皇州,樽酒相逢尽胜流。”换头“尽道锦里繁华,叹官闲昼永,柴荆添睡”,又自回忆临安转到在蜀处境。锦城虽好,柴荆独处;投闲无俚,以睡了时,哪能不“叹”?“清愁自醉。念此际、付与何人心事”。这两句是倒文,即此时心事,无人可以交谈,只得以自醉对付清愁之意。时易境迁心事无人可付;只能是壮志未消、苦衷难言的婉转倾诉。作者“借酒浇愁愁更愁”,酒不能消“清愁”,愁反而成醉。巧妙、曲逝地反映出作者的心态。

“纵有楚柁吴樯,知何时东逝?”无计消愁,无人可托心事,转而动了归乡之念,也属自然。因“东归”而想望“楚柁吴樯”,正如他《秋思》诗说的:“吴樯楚柁动归思”,“东逝”无时,秋风又动,宦况萧条,又不禁要想起晋人张翰的故事:“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薄羹、鲈鱼脍”,遂“命驾而归”,顿感“空怅望,鲙美菰香,秋风又起。”更难堪的,是要学张翰还有不能,暂时只得“空怅望”而已。值得提出的是,作者的心情,不仅仅是想慕张翰。他的“思鲈”,还有其不得已的苦衷,诗集中《和范待制秋日书怀二首》,作于同时,不是说过“欲与众生共安稳,秋来梦不到鲈乡”吗?陆游是志士而非隐士,他的说“隐”,常宜从反面看。这也曲折反映出作者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无奈心情、欲罢而又不甘心。因两种矛盾心情,遂发出“空怅望”的感叹。才有“思鲈”的痛苦的念头。

先秦经典《诗经》的古诗文选录收藏(6篇)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可以赏析解读《诗经》,它是民族文化的基因,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有哪些古诗词让您念念不忘呢?根据大家的需求,工作总结之家小编特意准备了“先秦经典《诗经》的古诗文选录”,敬请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先秦经典《诗经》的古诗文选录【篇一】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

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

衣锦褧衣,裳锦褧裳。叔兮伯兮,驾予与行。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注释】

丰:容貌丰满美好。

俟〔s〕:等候。

送:从行,从嫁。

昌:硕大,健壮。

将:随行,从嫁。

衣〔y〕:穿上衣。

褧〔jiǒng〕衣:枲麻类植物纤维制成的单罩衣,古代女子出嫁途中所穿,以蔽风尘。

裳〔chng〕:穿下衣。

叔兮伯兮:叔、伯,此指迎亲之人。

驾:驾车。

归:归去,一说出嫁。

【翻译】

你的容貌丰满美好,你在巷里等候着我。后悔我没有跟你走啊!你的体格健壮魁梧,你在堂上等候着我。后悔我没有嫁给你啊!上身锦衣外罩麻衫,下身锦衣外罩麻衫。迎亲的各位叔伯啊,驾车我和你们一同出行。下身锦衣外罩麻衫,上身锦衣外罩麻衫。迎亲的各位叔伯啊,驾车我和你们一同归去。

【解读】

《丰》这首诗从字面来看,描写了一位女子因故未能与一位男子成婚,后来却为此感到后悔的故事。《毛诗序》判定此诗主题为讽刺郑国时弊,认为郑国存在昏姻之道缺,阳倡而阴不和,男行而女不随的问题,这种观点主要是从宏观层面的政治学和社会学角度而言。朱熹《诗集传》概括此诗主题说妇人所期之男子已俟乎巷,而妇人以有异志不从。既则悔之,而作是诗,这与近现代学者观点相同,主要是从个体微观角度而言。在对诗意的把握上面,这二种观点并没有本质的不同。

本诗共分四章,前二章每章三句,后二章每章四句,共十四句,叠咏手法也是在前后二章中分别运用。前两章是女子的回忆,主要描述了男子丰昌的仪容体魄,以及在巷和堂等候自己的情景,暗示男子本来有意要娶她,但她却未同意。然而现在她却感到追悔莫及,所以连发两句感叹,表明自己愿意从嫁之意。后两章是女子的设想,既然现实中已经铸下大错,不可挽回,那只有在幻想的境界中嫁给对方,聊以慰藉自己悔恨落寞之心。她详细地描写了自己身穿锦绣嫁衣、外罩麻布披风的情景,且在两章中颠倒次序,反复咏唱。继而又假想对方迎亲队伍驾车接迎自己的场面,不仅自己主动招呼迎亲之人为叔伯,而且还希望他们驾车带自己同归,出嫁的迫切意愿凸显无遗。幻想中的愿求越是殷切,梦醒后的悔恨便越是深长,这二者之间的巨大反差,使得诗人哀怨凝重的心绪渲染得无以复加。

本诗全用赋法,虚实结合,以回忆和幻想的内容分野,采用前后不同的复沓结构,构思奇巧而独特。以幻想之美好反衬幻灭之残酷,使得全诗被赋予一种浓郁的悲剧性,读来令人扼腕,又耐人寻味。

先秦经典《诗经》的古诗文选录【篇二】

灵台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於牣鱼跃。

虡业维枞,贲鼓维镛。於论鼓钟,於乐辟廱。

於论鼓钟,於乐辟廱。鼍鼓逢逢。蒙瞍奏公。

【注释】

经始灵台:经始,开始营建。灵台,古台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攻:建筑。

子来:如同子女承事父母一样到来,形容民心归附,不请自来。

灵囿〔yu〕:周文王园囿名。囿,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

麀〔yōu〕鹿:母鹿。

濯濯:肥壮润泽貌。

翯翯〔h h〕:光泽洁白貌。

灵沼:周文王时池沼名。

牣〔rn〕:满。

虡〔j〕业维枞:虡、业、枞皆为悬挂钟磬等乐器的木架的部件。虡,指木架两旁的柱子。业,指木架横木上的大版,状如锯齿。枞,指木架上端刻的锯齿,亦代指钟磬架。

贲〔fn〕鼓维镛:贲鼓,一种大鼓,贲借为鼖。镛,一种奏乐时表示节拍的大钟。

论:通伦,有次序。一说伦理,一说思念。

辟廱〔b yōng〕:周天子设以行乡饮、大射或祭祀之礼的地方,圆形,围以水池,前门外有便桥。辟,通璧。

鼍〔tu〕鼓逢逢〔png png〕:鼍鼓,用鼍皮蒙的鼓,鼍即扬子鳄。逢逢,形容敲鼓声。

矇瞍奏公:矇瞍,指乐官,古代乐官以盲人充任,故名。奏公,演奏歌唱。公,通颂,一说通功。

【翻译】

开始修筑那灵台,经纶而又营治之。百姓出力来建造,没过多久就完工。开始修筑莫焦急,百姓如子皆到来。君王在那灵囿中,母鹿贴伏在地上。母鹿肥壮毛润泽,白鸟光泽又鲜洁。君王在那灵沼边,池中满是游鱼跃。钟架横板有崇牙,大鼓还有那大钟。敲起钟来有节奏,辟廱宫中尽欢乐。敲起钟来有节奏,辟廱宫中尽欢乐。敲起鼍鼓声砰砰,乐官演奏又歌唱。

【解读】

诗中的灵台和灵沼,在《孟子梁惠王》中有一段简介: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毛诗序》认为此诗展现的是民众归附文王之旨,文王受命,而民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

全诗共分五章,每章四句。首章介绍修筑灵台的过程,二、三两章分别写文王游灵囿和灵沼的场景,其中对母鹿、白鸟、跃鱼的描摹极富情趣。四、五两章主要写了辟廱宫中敲鼓鸣钟、奏乐歌咏的场面,渲染了文王治下和恰安宁的社会状况。

先秦经典《诗经》的古诗文选录【篇三】

晨风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栎,隰有六驳。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注释】

鴥〔y〕:鸟疾飞貌。

郁:葱郁茂盛貌。

钦钦:忧思难忘貌。

苞栎〔l〕:苞,草木茂密丛生貌,后同。栎,栎树,落叶乔木,叶呈长椭圆形,结球形坚果,木材可制器具。

六駮〔b〕:树木名,即梓榆,树皮青白斑驳。

棣〔d〕:又作棠棣、常棣,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栽培供观赏。一说为郁李。

树檖〔su〕:檖树,一名赤罗,一名山梨,果实比梨小。一说树指直立貌。

【翻译】

鸟儿疾飞于晨风中,北方森林郁郁葱葱。还没见到君子之时,忧心忡忡难以忘怀。怎么办啊怎么办啊,你忘我事确实很多。山上长着茂密栎树,湿沼生有梓榆之木。还没见到君子之时,忧心忡忡没有快乐。怎么办啊怎么办啊,你忘我事确实很多。山上长着繁盛棣棠,湿沼生有赤罗之木。还没见到君子之时,忧心忡忡如同沉醉。怎么办啊怎么办啊,你忘我事确实很多。

【解读】

对《晨风》这首诗的解读,历来分歧较多。《毛诗序》认为是对秦康公忘穆公之业,始弃其贤臣的讽刺,朱熹《诗集传》则认为是妇人以夫不在而言。此外,还有朱谋玮刺弃三良说、何楷秦穆公悔过说、《韩诗》君父忘记臣子说等。

本诗共分三章,每章六句,皆运用叠咏章法,其中各章末二句完全相同。第一章以鸟疾飞和北林起兴,而第二、三章则分别以山和隰上某种植物起兴,引出未见君子之时忧心愁肠不可排遣的心境。各章末二句似是对对方忘我的埋怨之辞,实际上从反面映衬出诗人对对方的思怀之殷、期盼之切。

先秦经典《诗经》的古诗文选录【篇四】

大车

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岂不尔思?畏子不敢。

大车啍啍,毳衣如璊。岂不尔思?畏子不奔。

榖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皎日。

【注释】

大车:大夫所乘之车。

槛槛:行车的声音。

毳衣〔cu〕:此指大夫的礼服,以毛布制成。毳,鸟兽的细毛。

菼〔tǎn〕:初生的荻。荻,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似芦苇,茎可以编席箔。

啍〔tūn〕啍:迟重缓慢貌。

璊〔mn〕:一种红色玉石。

奔:私奔。

谷:生存,生长。

谓:认为,以为。

皦〔jiǎo〕日:明亮的太阳。皦,同皎,光亮洁白。

【翻译】

大夫的车辘辘行驶,毳衣色如初生之荻。怎么会不思念你呢?害怕大夫不敢表露。大夫的车缓缓行驶,毳衣色如红色之璊。怎么会不思念你呢?害怕大夫不敢私奔。活着之时不在一室,死后就要埋在一坟。如果认为我不可信,我誓就像璀璨明日。

【解读】

《大车》这首诗涉及到了男女婚恋的话题。《毛诗序》认为此诗通过描写古时大夫仪容庄重、威慑人心的风范,来讽刺当时礼义陵迟,男女淫奔,大夫不能听男女之讼的社会现实。而近当代学者却多以此诗为一男子所作的情诗,认为诗中的子指男子所恋之女,所畏之事乃女子不敢和他相恋及私奔。

这两种说法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诗中大车和毳衣二词的不同解释。毳本指鸟兽细毛,后来毳衣逐渐成为天子或大夫的一种毛制礼服的代称,近人闻一多则考定此诗毳衣指毛毡车篷。然而诗中对毳衣的形容用了菼璊二字,表示芦荻的菼字暗示其色泽新绿,质地通透;表示美玉的璊字暗示其色泽朱红,质地光润。考虑到这种具有多种色彩纹饰的精细织物在周时只可能为贵族专有,而毛毡车篷也无法呈现出这样的色泽和质感,此毳衣应指贵族礼服,大车也应指大夫之车。这样,后文以子指代大夫,就能使上下诗意在逻辑上一贯相承。

本诗共有三章,每章四句,前二章运用重章手法,末章相对独立。前二章首两句刻画了大夫身着华美裘服,乘车缓缓而行的情景,渲染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此后诗人以设问句表明并非自己不思念情人,只是威慑于大夫的雍容庄重的仪容,不敢有进一步的举动。生时不能在一起,所以诗人只好在末章发下共死之誓,并以皦日昭明其志,此情可谓拳拳在膺、令人动容。然而这也从反面体现出古人对婚姻以礼传统的重视。

先秦经典《诗经》的古诗文选录【篇五】

长发

濬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率履不越,遂视既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跻。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

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何天之休。不竞不絿,不刚不柔。敷政优优,百禄是遒。

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厖。何天之龙,敷奏其勇。不震不动,不戁不竦,百禄是总。

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苞有三蘖,莫遂莫达。九有有截,韦顾既伐,昆吾夏桀。

昔在中叶,有震且业。允也天子,降予卿士。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

【注释】

浚:深邃。

发:发展,兴发。

芒芒:水势浩大貌。

敷下土方:敷,治理。下土方,天下四方。

外大国是疆:外,王畿之外。疆,划定疆界。

幅陨:幅员,陨同员。

有娀〔sōng〕方将:娀,古国名,此指有娀氏之女简狄,商人始祖契之母。将,长大。

玄王桓拨:玄王,指商人始祖契。桓拨,大治,一说威武刚毅。

达:通达政教。

率履:遵循礼法。履,通礼。

遂视既发:视,巡视。发,施行。

相土烈烈:相土,契之孙,昭明之子。烈烈,威严显赫貌。

海外有截:海外,四海之外,泛指边远之地。截,整齐有序。

跻〔jī〕:达到。

昭假〔gǔ〕迟迟:昭假,向神祷告,以昭示其诚敬之心;一说以光明之德宽宥于人。迟迟,从容,舒缓;一说长久。

祗〔zhī〕:恭敬。

式于九围:式,统治。九围,九州。

球:玉石。

缀旒:表率,典范。一说缀结的旗旒。

何天之休:何,通荷,承受。休,吉庆,美善;一说美誉。

不竞不絿〔qi〕:竞,纷争。絿,急躁。

敷政优优:敷政,布政,施行教化。优优,温和宽厚貌。

遒:聚集。

共:通珙,璧玉。一说通拱,法度。

骏厖:〔mng〕:丰厚,笃厚。

何天之龙:何,通荷。龙,通宠。

敷奏:陈奏,报告。

戁〔nǎn〕:恐惧。

总:总集,汇聚。

旆〔pi〕:旌旗。

有虔秉钺〔yu〕:虔,强固,勇武。钺,青铜制大斧。

曷:危害。一说通遏。

苞有三蘖〔ni〕:苞,树根。蘖,树木残存根茎上长出的新芽。

莫遂莫达:遂,生长。达,发芽。

韦顾:韦,古国名,在今河南滑县附近。顾,古国名,在今山东鄄城附近。

昆吾:古国名,在今河南许昌附近,与韦、顾二国同为夏之与国。

中叶:中世,中期。

阿衡:伊尹,名挚,小名阿衡,辅佐成汤的贤相。

左右:辅佐。

【翻译】

智慧深邃是商祖,长久发展现吉祥。洪水茫茫浪滔天,大禹平治四方地。畿外大国定疆界,幅员辽阔边界长。有娀氏女刚长大,天命生子建商朝。玄王商契成大治,小国通达其教令,大国通达其教令。遵循礼法不逾越,于是巡视行教化。相土威严而显赫,四海之外皆有序。天帝之命不违逆,等到成汤齐天心。成汤降生并不迟,圣明诚敬日渐至。从容舒缓祈神明,恭敬事奉那天帝,天帝下命统九州。接受美玉小大球,成为诸国之表率。承受上天之吉庆,不起纷争不急躁,不过刚烈不柔弱。温和宽厚施政教,百种福禄齐聚集。接受璧玉小大共,对待各国诚笃厚,承受上天之恩宠。陈述奏告其英勇,既不震栗也不动,既不惊恐也不惧,百般福禄皆汇集。成汤高举那旌旗,强力执持那斧钺,如同火焰烈烈燃,无人敢将我侵害。树根长出三新枝,不能再生新嫩芽。九州整齐而有序,韦顾二国已讨伐,再征昆吾和夏桀。往昔商族之中世,威震四海建功业。商王诚然是天子,上天降下诸卿士。正是伊尹名阿衡,确实辅佐助商王。

【解读】

《长发》一诗,是商人祭祀成汤、相土等商朝历代先王,兼以歌咏贤相伊尹的宗庙乐歌。《毛诗序》概括此诗主旨称大禘也,禘是一种祭天之礼,为五年一次的大祭,与祫祭并称为殷祭。这首诗在内容、风格等方面与《周颂》中赞美周朝及其先祖的篇章比较近似。

全诗共分七章,第一章八句,第二章到第五章各七句,第六章九句,第七章六句。诗中贯穿着天命神授的观念,从大禹治水的事迹引入,追述了商人始祖契的出生,成汤、相土等贤明商王的文治武功,及他们为商朝基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诗人多以四海诸国归服于商并行商之教令,反衬出商朝的强盛国力和无上权威。本诗还特别将商朝元老伊尹同历代商王一起进行歌咏,这种罕见的做法凸显了商人对伊尹的推崇和尊敬。

先秦经典《诗经》的古诗文选录【篇六】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关关雎鸠〔jūjiū〕:关关,雄雌水鸟相互应和的鸣叫声。雎鸠,亦称王鴡,一种水鸟名,上体暗褐,下体白色,善捕鱼。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yǎo tiǎo〕:娴静貌,美好貌。窈,喻女子心灵美;窕,喻女子仪表美。

仇〔qi〕:古同逑,配偶。

荇〔xng〕菜:又名莕菜,多年生水生草本,圆叶细茎,叶可食用。

流:义同求,此指顺水势摘采。

寤寐〔w mi〕:日夜。寤,醒时。寐,睡时。

思服:思,语气助词,无实义。服,思念。

友:亲近,结交。

芼〔mo〕:以手指或指尖采摘。

【翻译】

相对啼鸣的雌雄雎鸠,就在河水中央的小洲之上。娴静淑雅的女子,是君子最好的配偶。长短不齐的荇菜,从左边或右边来回摘取。娴静淑雅的女子,在白昼或夜晚常想追求。设法追求却还未得到,令人醒时梦时思念萦缠。此心此情悠长不绝,翻来覆去难以安眠。长短不齐的荇菜,从左边或右边逐一采摘。娴静淑雅的女子,演奏琴瑟来与她相交。长短不齐的荇菜,从左边或右边轻轻拈取。娴静淑雅的女子,演奏钟鼓来让她愉悦。

【解读】

《关雎》一诗是《国风》的第一篇,也是《诗经》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首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在《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诗经》,但仅对《关雎》一篇作了具体评价,谓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这首短小的诗作,主要描写了一位君子爱慕追求一位窈窕淑女的故事,因此常常被解读为表达古代青年男女委婉爱情的诗作。然而正如汉儒在《毛诗序》中所说《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古人认为夫妇为人伦之始,一切德行成就的根基在于夫妇之德,而《关雎》也正是因为在厚人伦,美教化,移风易俗方面具有典范作用,才被列为《国风》首篇。

作者以雌雄雎鸠的对鸣起笔,比喻儒家礼法下夫妻之间的伦常原则。此后重点刻画了娴淑温婉的窈窕淑女形象及君子追求淑女的曲折过程。窈窕淑女,几乎由此成为了古代儒家礼乐标准下理想的女子形象,也对后世女德修养的思想起到了奠基性和启发性的作用。而君子对于淑女的追求,虽然不免寤寐求之展转反侧,却仍能发乎情,止乎礼;在接近了淑女之后,也是以琴瑟钟鼓的演奏来与她相识相知,体现了一位谦谦君子遵循礼法而又不失风雅的动人作风。此诗意境清新优美,语言含蓄隽永,流露出上古民风的淳朴和乐,读来朗朗上口,余韵不绝。此外,文中反复交替出现采摘荇菜的情景,也为本诗增添了一分别样的灵动和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