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国情普查技术总结。
年轮流转,时光飞逝,回想起来,我们的生命中,经常有很多记忆深刻的经历,我们一般会在事情结束之后写一篇总结,总结的精髓在于客观的查错改错。怎么样去写好总结范文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地理国情普查技术总结”,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本页是工作总结之家最新发布的《地理国情普查技术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工作总结之家。
篇一:宁夏试点地表覆盖数据生产总结宁夏地理国情普查试点地表覆盖数据生产总结
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项目的技术路线,针对地表覆盖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生产流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对生产过程进行了总结。
关键字:地表 覆盖分类 地理国情 要素
1 项目总体技术路线
1.1 资料收集
收集基础资料1:10000DLG、1:50000DLG、):单精度浮点栅格
地形12
地理国情的定义
?国情:一个国家某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地理国情:从地理(地球表层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角度分析、研究和描述国情
普查内容
?地理国情普查的内容分三个方面:地表形态数据、地表覆盖分类信息、重要地理国情要素
– 地表形态反映地表地形及地势特征,也间接反映了地貌形态。DEM(数字高程模型)和
DSM(数字表面模型)是反映地表形态常用的计算机表示方法。
– 地表覆盖分类信息反映地表自然营造物和人工建造物的自然属性或状况。地表覆盖不同于
土地利用,一般不侧重于土地的社会属性(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目的意图)等。地表
覆盖通常采用规则格网形式的场模型(也称作域模型)进行描述。
– 地理国情要素信息反映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具有较为稳定的空间范围或边界、具有或可
以明确标识、有独立监测和统计分析意义的重要地物及其属性。通常采用要素模型(点、
线、面、体)来进行描述。
普查时点与数学基础
?地理国情普查的时点:
普查标准时点为2015 年6 月30 日。需利用2015 年3 月1 日至2015 年6月30 日时期获取的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对前期普查成果进行核准,形成符合标准时点要求的成果。
?数学基础:
平面采用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分幅数据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6゜分带,平面坐标单位采用“米”,坐标值至少保留2 位小数;按任务区组织的数据库数据不分带,采用地理坐标,经纬度值采用“度”为单位,用双精度浮点数表示,至少保留6 位小数。
高程基准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高程系统为正常高,高程值单位为“米”。
?采集精度
影像上分界明显的地表覆盖分类界线和地理国情要素的边界以及定位点的采集精度应控制在5 个像素以内。特殊情况,如高层建筑物遮挡、阴影等,采集精度原则上应控制在10 个像素以内。
1最小图斑实地大小要求的理解
?地表覆盖分类和地理要素采集中都依据类型的特点规定了基本要求。该要求只适用于勾绘或编辑
地类边界过程中对一些难以确定类型的小图斑进行“就近就大合并”时参照采用。无论是人工还是自动分类,如果能够确保分类结果正确,最小图斑面积不受此指标的限制,即分类后的图斑面积即使小于该指标,也不需要进行就近合并。
?例如:
– 最小图斑指标是1600平米,分出了400平米的图斑,只要分类正确,也是正确的;
– 但是如果影像上有3000平米地类被合并到了其他类型中,就是错误的。
?即: 对最小图斑指标的掌握,可以更严,不能更松。规定的指标值是一个图斑可以合并的上限值,
而不是下限值。
?由于涉及到尺度统一问题,指标从严掌握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 同一个普查任务区范围内,应按照统一的尺度进行掌握
– 指标下浮一般应控制在30%以内
2、地表覆盖归类基本方法
?“所见即所得”
– 由于地表覆盖分类的基本依据是地表覆盖物的物理特性,而非土地利用分类中侧重于土地
的社会属性,因此从分类判读的原则方法角度来说,可以称为“所见即所得”。
– 但这一原则并不能绝对化。由于地表覆盖和土地利用之间的耦合关系,有时候很难严格区
分某类型是属于土地利用类型还是土地覆盖类型。
– 例如耕地,严格从地表覆盖的角度来讲,应该从生长的农作物来进行地表覆盖类型定义,
要按照这一原则反映地表覆盖的客观状态,1年中需要多期影像才可能,由于目前技术和
经济可行性的原因,这是不可行的。因此需要对这种范围的地表进行时间尺度上的综合,
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耕地这一更偏向土地利用的类型。
– 但即使是这样,这里的耕地,也实际上是从土地的外在表现上归纳出的一个概念,而不是
土地利用中惨杂了很多政策法律因素的耕地概念。
?自然优先
– 植被覆盖、裸露地表等类型中通过影像甚至实地核查均难以区分人工和自然的类型,一般
采用“自然优先”的原则进行归类。
?如人工繁育的树林或草场,从影像上甚至实地核查均难以确定是否为园地或人工草
地,优先归入林地或天然草地的相应类别。
?又如野外人工长期堆积弃置的砂土,经年累月成为自然的一部分,从外观上难以区
分其成因的,归入裸露地表中的沙质地表。
– 采用自然优先原则的前提是难以区分其具体成因。从人与环境的关系角度来说,人类的任
何活动结果都终将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因此无法判定的情况下,归入偏自然的类别,出错
概率更低,更符合自然规律。
?立体覆盖
– 对于不同高低植被立体覆盖的范围,如乔木林下有灌木,果树下面有疏菜等情况,以顶层
树冠的优势类型确定其植被覆盖类型;
– 对于树冠遮蔽道路、树冠遮蔽沟渠的情况,地表覆盖中按照植被归类;地理要素(地理实
体)中按照道路和沟渠的要求采集。
– 树木遮盖房屋的情况和遮盖路和水的处理方式不一样,应尽可能根据房屋的轮廓按照房屋
归类。
– 有屋顶绿化的范围,应归入房屋建筑或房屋建筑区;
– 桥面跨越大面积的水面,应归入水体类型(如果桥面宽度和水面宽度差不多,按路面采集,
水面断开;如果水面宽度大于桥面,路面断开,水联通);跨域峡谷,应按照地面的实际覆
盖归类。
– 对于高架路,不考虑路下的情况,地表覆盖中按照上层道路归入路面;
– 其他在空间上被多种类型立体层叠覆盖的情况,地表覆盖分类一般采用“就近就大”的原则,
即以面积占绝对优势的类型为主。
?因城市的大比例尺数据比较丰富,即使树木遮挡也能够方便的勾绘出真实的道路范围,反而按照
树冠范围分类会造成工作量加大。是否可以按真实地表采集路面?
– 对于大面积被植被遮盖的道路,建议按照植被归类;如果只是零星小面积的,可以不做处
理,归入道路路面。
?线状地类
– 耕地、库塘、固化池、大棚等连片区域内部斑块之间的田埂、小路、水渠、林带等狭长条
带,如果宽度在5米(含)以下(执行GDpJ 03-2013《采集要求》),或者连片达不到实地
400平米的,可以就近归并到相邻的耕地、库塘、固化池、大棚等类型中。
– 也适用于房屋建筑区内的情况
?“预见性”
– 对于正在发生变化且变化周期较短的类型,如即将完工的建筑工地、栽种果树幼苗的耕地
等,在普查时点规定的时间,按照通常规律可预见会变为另一种类型。但采集信息时依据
的影像或当前的状态并不能完全体现将来普查时点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两种方
式处理:
?1)按照预见的时点时状态进行采集,采集时建议做特别标记,以利于后期时点统
一时做重点核查;
?2)按照影像反映的状态进行采集,采集时也需要做特别标记,后期时点统一进行
核查。
– 由于“预见”需要一定的领域知识,这种方法不宜滥用。
– 采用这种方法时,第一种方式应慎用,否则容易起反作用,建议一般采用第二种方式处理。
?枯水期水面
?部分地表覆盖类型图斑与对应的地理要素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约束关系,主要包括:
– 1)水体要素和水面范围。覆盖分类的水面类型图斑一般位于河渠、湖泊和库塘等水体实体
的内部,只有依据的影像正好是丰水期拍摄的,两者的范围才可能完全一致。
– 2)道路要素与路面范围。地表覆盖中归为路面类型的图斑范围内可能会有对应的符合要素
采集条件的道路要素;但由于遮蔽、数据源识别能力等原因,有道路要素的地方其地表覆
盖分类不一定是道路类型,可能是植被或其他遮蔽道路的覆盖类型。也就是说,所有按要
素采集的道路中心线,在未被完全遮蔽且影像可识别的地区,必须与地表覆盖中的道路图
斑保持空间位置和属性值的一致性。
– 3)房屋建筑区与单位院落。单位院落与房屋建筑区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但位置上
有关联性。单位院落的范围内,一般应该存在属于房屋建筑区的地表覆盖类型。
– 4)堤坝覆盖类型与堤坝要素。堤坝要素用线表示,应该位于作为覆盖类型的堤坝图斑范围
内。
内容与指标说明
?01-耕地
– 定义:
?指经过开垦种植农作物并经常耕耘管理的土地。包括熟耕地、新开发整理荒地、以
农为主的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的
土地(林木覆盖度一般在50%以下);包括被地膜或人不能在内部进行生产活动的
简易塑料棚覆盖的耕作土地;专业性园地或者其它非耕地中临时种农作作物的土地
不作为为耕地。
?具有一定设施、能在内部进行生产活动的的大棚,依据覆盖物性质视为构筑物归入
“温室、大棚”一类。
– 采集要求:
?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400 平方米。耕地连片区域范围内部的地块之间
的田埂、小路、水渠、林带等狭长条带,如果宽度在5 米以下,或者连片达不到
实地400 平方米的,可以就近归并到相邻的耕地类型中。
– 0110 水田:种植水稻、莲藕、茭白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
的耕地。
?0120 旱地:种植小麦、玉米、豆类、薯类、油菜、青稞、蔬菜等陆地生长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土
地利用类型中的水浇地、旱地和菜地。
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一般限于2年内的轮种可以视为水田,如果轮种周期超过2年的,以普查时点年份为准2年内耕种情况确定是否算作轮种的水田。即含普查时点年份2年内,如果有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情况或只种植水生农作物,归入水田,否则归入旱地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
?水田: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
地。
?旱地: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
灌的耕地
?水浇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种植
蔬菜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02-园地
?定义:指连片人工种植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集约经营的,以采集果实、叶、根、茎等为主的,
覆盖度大于50%的土地。包括各种乔灌木、热带作物以及果树苗圃等用地。
?采集要求: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400 平方米。
?包括:
– 0210果园
0211乔灌果园:种植乔木或灌木类果树为主的果园
0212藤本果园:种植藤本类多年生果树为主的果园(种植藤本类果树一般都需要搭建藤架),如葡萄、猕猴桃
0213草本果园:种植株型较大、多年生草本类果树为主的果园(株型较大的草本果树大都为热带水果,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和海南等地),如香蕉、菠萝、火龙果
– 0220茶园:指被人工种植的茶树覆盖的连片区域。
– 0230桑园:指被人工种植的桑树覆盖的连片区域。
– 0240橡胶园:指被人工种植的橡胶树覆盖的的连片区域。(橡胶园主要分布在海南省,其
次在云南省,此外,在广东、广西、福建有少量分布)
以上就是《地理国情普查技术总结》的范文全部内容,讲的是关于覆盖、地理、地表、国情、分类、普查、采集、数据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Gz85.com更多 精选总结阅读
县经济普查技术总结
我县第一次经济普查按照全市的统一安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经济普查主要工作任务。通过各级普查人员对经济普查全过程的亲身体验,切实感受到按照全国、全市的部署,一丝不苟执行普查方案对有条不紊地搞好经济普查工作至关重要,同时进一步检验了普查方案的科学性。在经济普查过程中,通过不断总结,不断分析,我们获得了一些经验,也对普查方案产生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现对我县第一次经济普查技术总结
一、新阶段各项普查的频率增大,往往这项普查尚未落幕,那项普查又已登场。为切实保证各项普查工作自始至终,各级政府,特别是区县政府应该常设普查机构,为普查提供机构、人员保证。
二、由于各地受财力、领导重视程度的影响,造成每次普查经费落实不平衡,甚至规模相当的区县普查经费悬殊极大,有的甚至不能保证普查工作的正常开展。建议普查经费渠道由各级政府分级负担改为中央财政负担,或由市财政统一负[网-找文章,到网]担。这样才能保证普查工作量与普查经费的基本平衡,保证普查质量。
三、制定普查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基层普查机构的工作量及资料收集难度,指标设置应简勿繁,否则不利于保证普查数据质量。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中间投入,要么企业核算资料不齐,要么企业统计人员不能准确计算,给搞准这一指标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房地产中介企业基本上是私营企业,根本没有会计帐务资料,填报财务表难度很大。
四、建立依法普查的长效机制。普查虽然是政府行为,但打造法治社会需要依法进行普查,《统计法》和《全国普查条例》为依法普查提供了法律依据。只有依法普查,才能促使调查对象自觉配合普查,最大限度地杜绝以往普查中存在的虚报、瞒报、甚至拒报现象发生,从而保证普查数据质量。
五、动员各方面力量,宣传发动工作必须贯彻经济普查工作的始终。本次普查在宣传月(12月)时宣传力度大,群众知晓度较高,而宣传月前较为乏力,以致有的单位不知道要开展经济普查工作,以及机关、事业、企业单位本身的复杂性,从而出现了清查工作的“入户难”、“配合难”“如实登记难”等诸多问题。如有的机关事业单位对经济普查不了解,因而采取了不配合的态度,认为行政机关属于非经济单位,不属于清查、普查的范围,如某区法院拒不配合普查员的上门清查。建议在普查登记前,加大经济普查宣传力度。
六、加强普查员调查技巧培训。在普查员入户调查前,虽然我们也注重了调查技巧培训,但由于普查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绝大部分调查员未注意调查技巧,或调查技巧应用效果非常不明显,造成入户难。建议全市统一制定通俗易懂、操作性强的《入户调查询问规范》。
七、加强摸底工作,摸底工作是经济普查的重要基础。由于常规统计没有包括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单位,工商登记涵盖不全,底数不清,从行政记录收集的企业单位及个体经营户数量与清查登记出来的实际数有较大差异。因此,摸底工作非常重要。我们在摸底工作中对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采取条块结合进行摸底,对个体经营户以块的方式进行“地毯式”摸底。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1、准确把握对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的划分标准。
2、认真对楼宇经济进行清查,有的单位在居民楼宇中,有的没有挂牌,清查容易遗漏。在摸底清查中,普查员采取先向楼宇的物管部门、保安人员及居民了解单位和住户分布情况,进行清查登记时,对未挂牌的法人单位和个体户分别清查登记,以免遗漏。
3、加强对摸底清查数据的评估。
八、突破个体经营户调查难。(1)个体经营户一般不记账,对调查资料仅靠回忆告知。(2)大多数个体经营户害怕如实提供收入和利润后,给以后经营的税费带来麻烦,增加支出,使“入户难”、“配合难”、“如实登记更难”的现象非常突出。(3)有的个体经营户认为普查对于他们没有好处,只能是增加负担,浪费他们的时间,他们不愿意接受普查员的普查登记。我们通过以下措施较好地解决了个体经营户调查难。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二是加强执法力度;三是要注意调查询问的方法和艺术,应先从税费、雇员报酬、水电费和房租费等费用入手,再询问其收入,使个体经营户容易接受。
九、对于小型企业无专职统计人员,会计制度不健全或根本无核算资料问题。主要措施:(1)对于有会计没有专职统计人员的,在安排部署时,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填报普查报表。(2)会计制度不健全的单位,不能取得相应的资产和损益情况和产、销、存、能力情况资料,经济普查办公室人员根据相同行业的情况,根据单位资料补充填报普查表。(3)根本没有核
算资料的单位,根据产品产量及价格和纳税情况,确定产值和经营收入,根据其耗用的原材料和能源等,确定中间投入。然后根据相同行业的有关系数来填报其他有关指标。
十、普查数据质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由于个体经营户和小型企业对普查的担忧和不理解,瞒报现象比较普遍,建议普查后应允许分专业抽取一定的比例进行复查,然后按照一定的系数来对个体经营户和小型企业的数据质量进行评估修正。
十一、经济普查数据处理技术方面
经济普查数据处理工作现已基本完成,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需要认真总结。
1、科学严谨的组织是数据处理成功的关键。
数据处理的组织实施非常重要。包括处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录入人员的培训,数据处理流程的管理,普查资料分发与管理,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将会影响到整个数据处理的进度和质量。
2、对数据处理程序熟练掌握是顺利进行数据处理的前提。
经济普查数据处理时间紧、任务重,要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处理任务,录入人员、数据处理人员对epras的熟练掌握至关重要,能够达到事倍功半的作用。在培训阶段,必须保证培训时间和培训质量。
3、数据处理方案要因地而宜,精简适用。
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制订适宜本地的数据处理方案。特别要减少在数据处理流程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以提高数据处理速度,保证普查资料不被遗漏。
4、经济普查数据处理程序需要改进的地方。
epras程序整体不错,但也有个别地方不如人意,主要有:
⑴在安全性方面,用户的权限划分过粗。如:不能赋予某个用户以只读的方式查看某专业的基层表、汇总表等。
⑵在数据审核时,当审核公式涉及到其他无权处理的专业时,该审核公式无效。我们认为,应该同样进行跨专业审核,并将错误信息显示出来,只是无权修改涉及到无权处理专业的数据。
⑶对查询后的所有数据不能进行汇总等处理。如:对查询出来的10xxxx单位的总产值进行汇总。
⑷不能以计算后产生的数据为条件进行查询。如:601表,不能查询男性大于10xxxx的单位。
⑸制表功能不够完善,不如excel用起来方便。
⑹有的表逻辑审核关系不够严密。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能源表逻辑审核关系不严密,财务表设定的资产总计应大于固定资产原值审核关系值得商榷。
⑺录入界面不够友善。如大部分表录入时光标不能前移。
国情普查工作总结
篇一:2013年统计员年终总结范文
时间如梭,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2013年将告别它的光辉,2014年从容而至。在这个辞旧迎新之际,第一次尝试把自己在这一年来的行动用语言表达。下面我就做个简单的总结。
一、统计工作
1、每日做好生产一线职工的个人产量与次品数据的汇总与登记,并间断性地抽查相关数据是否准确;
2、每月汇总并公布职工的出勤、个人产量、次品等。做好产量月报表上报生产经理和财务部门,包括生产车间和包装车间;
3、每月月底进行一次彻底的盘库,主要有原材料、辅料、半成品、成品。整理分析数据后上交财务部等相关部门;
4、每月将生产部各种人员流动情况及考勤,奖罚,请假等数据汇总上报行政人事部;
5、协助人事部门招聘、登记求职人员信息,刊出宣传橱窗;
6、配合生产部发布和修改各类制度、通知、考核等;
7、自从公司实行免费餐以后,每日进行就餐人数统计;
8、年底将部分数据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汇总与分析。主要有《年度原材料消耗表》、《年度生产表》、《年度成品包装产量表》。
二、2014的工作计划
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学习更多有关财务、统计方面的知识,以提升自己专业学识。
积极参加一些和专业有关的培训,有效提高对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并做好数据的登记与分析。
三、总结经验与不足之处
2013年,在原有的各种统计报表基础上,对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表格作了改进,并对统计数字的准确性进行了加强。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尤为突出的是“食堂就餐人数的统计”问题。由于如今在厂职工按部门划分,人员变动情况很难在同一时间最准确地掌握,给每日的上报带来很大的麻烦。为此经过一系列的改进与调整,我们将专属部门专职人员上报签字认可,希望能够起到更准确更及时的统计。12月份最多统计人数相差了8人,为此我也做了检讨。有人反映人数统计方面存在问题,那是否职工产量也是如此。关于这个问题是我统计中的疏忽,但产量我可以大胆地说,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确,却有99%的准确!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要勇于正视错误,并且解决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回顾过去,2013年是个不平凡的一年,是我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宝光给了我锻炼的舞台,使我取得了不少的收益。这些成绩是离不开领导的信任和支持,离不开车间各道质检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要感谢各位对本人工作的支持!过去的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未来的日子还是要靠我们共同的努力去实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相信宝光的未来会更加辉煌!
最后,衷心地祝愿各位领导和同事们新年快乐!
篇二:2013年统计员年终总结
转眼间,一年就这么结束了。有时候时间过的速度连你自己都无法掌握,只能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吃饭、睡觉,一年就这么过去了。
但是我一年来是辛勤工作过来的,为了公司的业绩,我一直十分努力。在年末的时候,
我要写出我一年来的工作总结,让我在过去一年的工作在新的一年得到继续的发挥和努力。
我在四车间工作,岗位是统计,负责本车间人员的考勤、所生产品种的成本核算、包装材料的领取制表以及奖金、劳保的发放工作,自xxxx年开始从事本岗位以来,每年都能按照领导的安排准确、及时地完成任务。为了将本职工作做好,我于2013年取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财务会计大专学历,并每年按时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2013年对我公司来说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公司完成了搬迁、复产、认证工作,工作量之大是不言而喻的。我车间是拥有近170人的大车间,人员多,设备多,生产品种多,而办公室管理人员又太少,因此,我没有只把自己的工作看成简单的报报出勤、做做成本,而是主动的将力所能及的工作多做一点。下面简单总结一下我今年的工作情况:
一、 公司于年初完成了搬迁、复产、改造工程。这期间大多数员工放假,只有办公室、班组长及部分生产骨干上班,面对新落成的诺大厂房,我们不怕苦,不叫累,清理垃圾,安装设备,为尽快复产作准备。我们从没休过公休日,就连元旦也一天未休,有时甚至加班到深夜,在大家的努力下,仅用20天便恢复了生产,并于4月份顺利通过gmp认证,这其中也有我的汗水和功劳。
二、 我车间拥有员工170多人,其中一半以上是临时工,由于身份性质,临时工流动性很大,甚至有些人才来两三天就不干了,还得重新补充员工,每一名新员工报到后,我都及时做好出勤记录,收好押金,将工作服、工作鞋等劳保品发放到个人手中,以便他们及时上岗,不耽误生产。我的日常工作就是每天将生产所需的各种辅料、包装物制表,交供运班组领料,及时领取就餐卡,以保证职工按时就餐,对于各班组所需清洁剂、清洁工具、备品备件等做到随时领取随时发放,我从未因这些工作平常、繁琐而不尽心尽力。每月的月末是我最忙的时候,我将车间所有人员的考勤进行整理,经主任审核后上报人力资源部;将各种材料领用单据等整理登帐,进行成本核算,将报表上报财务部,
并保证报表资料准确,数据正确,上报及时。
三、 我车间共有大小设备多台套,有进口的,有国产的,现在产量大,所有设备几乎都是全负荷运转,甚至有些设备是超负荷运转,因此出现故障在所难免。我及时将维修工提出的所需备件做成采购计划,由主管领导批复后送交职能部门,并随时与职能部门联系物品到货情况。
四、 我车间主要生产两个剂型,胶囊和口服液,共计7个品种。剂型不同,生产工艺也不同。胶囊是固体制剂,在我车间要经过制粒、胶囊灌装、铝塑包装、封袋、包装等工序制成成品入库,完成生产过程。口服液是液体口服制剂,在我车间经过配剂、灭菌、过滤、灌装、灯检、包装后入库,完成生产。我要求自己对车间生产的所有品种的工艺流程都有所了解,掌握各品种的原辅料及包材的领用量和消耗。
以上是我对今年工作的简单总结,工作中还有很多不完美之处,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克服缺点,发扬优点,争取把工作做的更好,也请领导和同志们进行监督和指导。
现在时全球金融危机的高峰时刻,任何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稍有不慎,一家企业就会倒闭关门,很多人失去工作,连养家都成了难题。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警惕,不要被眼前的巨大困难打倒,相信金融危机很快就要过去,我们公司美好的明天就在明天。
篇三:2013年统计员年终总结
时光荏苒,很快就要过去了,回首过去一年来的统计工作,内心不禁感慨万千,在领导和全体同志的关怀、帮助、支持下,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岗位职能,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以“服从领导、团结同志、认真学习、扎实工作”为准则,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工作上有了进步,总结过去、取长补短、挖掘潜力,为明年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
一、一年来的工作表现
(一)仔细认真,提高自身素质。为做好统计工作,我坚持严格要求自己,统计工作最大地要求就是“仔细认真”,因此,我正确认识自身的工作价值,提高自己的耐心,增强自己的细心,时刻提醒自己,要以高效率,高质量的报表数据上报给各位领导。同时细心学习他人长处,改掉自己不足,并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在不断学习和探索中使自己有所提高。
(二)严于律已,不断加强作风建设。一年来我对自身严格要求,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准则,始终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上。在工作中,以制度、纪律规范自己的一切言行,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谦虚谨慎,主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坚持做到不利于公司形象的事不做,不利于公司形象的话不说,积极维护公司的良好形象。
(三)强化后勤处室职能,做好服务工作。对办公室费用方面,继续发扬以必需品为前提,节省处室费用消耗,保证各种办公必需用品齐全,确保领导与同事对办公用品的需求。在这一年里,我积极配合做好后勤工作,与同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会计较干得多,干得少,只希望把工作圆满完成。
二、工作中的不足与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工作中,我一定认真总结经验,克服不足,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一)仔细认真,克服浮躁心理。面对枯燥的数字统计工作,不怕繁琐,做到谨慎细心,不浮躁,积极适应各种数据变化,在工作中磨练意志,增长才干。
(二)发扬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加强学习,勇于实践,博览群书,在向书本学习的同时注意收集各类信息,广泛吸取各种“营养”;同时,讲究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努力培养自己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辩证的思维方法、正确的思想观点、踏实的工作作风。力求把工作做得更好,树立处室室的良好形象。
(三)多从细节考虑,紧跟领导意图,协调好内外部关系,多为领导分忧解难。继续加强对公司各种制度和业务的学习,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公司的各种制度和业务。用公司的各项制度作为自己工作的理论依据,结合实际更好的开展统计工作。
总之,一年来,我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领导和同志们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主要是对政治理论和文字基础的学习抓得还不够紧,学习的系统性和深度还不够;工作创新意识不强,创造性开展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以对工作、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不辜负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期望!
地籍调查技术总结
工作总结之家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地籍调查技术总结》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篇一:县农村地籍技术总结-刘江1 概况
1.1 任务来源
为了全面落实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工作》“十五”计划纲要,尽快建立全省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实现地籍信息查询、统计、输出、分析的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推进数字城市、数字国土的进程,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测绘院(乙方)受友谊县国土资源局(甲方)的委托,承担友谊县1∶500地籍调查任务。
1.2 测区范围、行政隶属及自然地理概况
测区位于东经131°46′30″~131°49′20″,北纬46°44′30″~46°48′10″,行政隶属于黑龙江省友谊县。
友谊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三江平原腹地。东邻宝清县,西与集贤县接壤,南靠双鸭山市,北临富锦市,19(转载于:ApGIS 6.5软件6套、打印机2台、绘图仪1台。
1.5 作业时间及完成的工作量
该项地籍调查工作任务量较大,时间较长,跨2007、2008两个年度,累计工作时间为11.5个月。
调查面积为7.1km2。其中建设用地5.8km2,农用地为1.2km2。全调查区划分为1个街道,44个街坊,共有5761个宗地。共施测二级GpS点50点,图根控制点1225个。
使用莱卡、索佳全站仪进行地籍勘丈,共施测界址点约50000个。
采用MApGIS软件进行各类图件的编辑、面积计算汇总及分类统计,共编辑地籍原图151幅,地籍底图151幅,宗地图5761份。
2 作业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简称《城市规范》;
(2)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简称《GpS规程》;
(3)《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简称《调查规程》;
(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 1995,简称《图式》;
(5) 《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1]255号;
(6)本项目的专业设计书,简称“设计书”。
3 已有的利用情况
3.1 控制资料
本单位资料室提供的国家三等控制点二分场、四分场及四等点IV05。
3.2 图件资料
友谊县国土资源局提供的调查区1∶10000总体规划图,作为控制布点、街道街坊划分、生产指挥的参考图件。
3.3 权源资料
各土地使用者提供的各宗地房屋所有权证、土地使用证及身份证等证件,作为权属调查时确权的权源证明材料和依据,以复制件提交。
4 基本技术要求
4.1 控制测量的投影、分带、系统
4.1.1 投影:高斯-克吕格正形投影
4.1.2 分带:3°带第44带
4.1.3 坐标系统:1954年北京坐标系
4.2 地籍图的成图方法、比例尺、成图软件、分幅及编号
4.2.1 成图方法:全解析法数字测图
4.2.2 成图比例尺:1∶500
4.2.3 成图软件:MApGIS 6.5
4.2.4 分幅及编号:采用正方形分幅,规格50cm×50cm。图幅编号采用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法,X在前,Y在后,中间用短线连接。
4.3 精度要求
4.3.1 首级控制点、图根控制点,其最弱点相对于邻近已知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4.3.2 界址点精度要求按下表执行
4.3.3 宗地内部与界址边不相邻的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5m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4mm。
4.4 图廓整饰
总体按“规程”F2格式
东北角注:友谊县地籍图 秘密
西南角注:2004年×月权属调查
2004年×月全站仪测图
1954年北京坐标系
1994年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图式
出版单位:友谊县国土资源局
5 首级控制测量
5.1 首级控制全部采用GpS测量方法施测
5.2 首级控制的布点、组网及点的编号
二级点的点位基本上按设计点位布设,整体按设计网型组网。二级点的点号为E001~E50。
5.3 GpS点标石的埋设
二级点设在水泥地面上的埋设附录1中C型标志,设在沥青地面上的埋设附录1中D型标志,其余各点均埋设B型标石。
5.4 GpS网的观测
使用检验合格的“天宝5700”GpS接收机三台套,按设计网形和每天的工作计划以同步三角形二级GpS网进行观测。
二级GpS网边长则采用快速静态观测,观测时间均≥15分钟,一般在20分钟以上。
作业中对站点号、仪器高等站点信息均记录在GpS外业观测手簿中。
5.5 数据处理
(1)站点信息的录入
坚持每天外业观测结束后导入外业观测数据并录入站点信息,以便制定第二天的工作计划。站点信息录入后由作业组进行100%的校核,之后分院检查人员也对该数据进行100%的校核。
(2)基线解算
a.基线解算应用随机Trimbie Geomatics Office(TGO)后处理软件。
b.所有观测基线全部采用单基线模式解算。
c.所有基线全部采用双差固定解。
(3)GpS网的平差计算
a.平差计算应用Trimbie Geomatics Office(TGO)后处理软件。b.无约束平差
以网中观测时间最长的单点定位结果的平差值的WGS-84系三维坐标为起算,将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的方差协方差作为观测信息,进行GpS网的无约束平差。平差后输出各点WGS-84系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三个坐标差观测值的总改正数,边长以及点位和边长的精度信息。
c.约束平差
GpS基线向量网的二维约束平差在1954年北京坐标系中进行。约束条件是网中起算点的固定坐标,观测量应是将原始基线向量转换投影到国家坐标系的二维平面上的二维基线向量及其转换后的方差协方差阵。
约束平差后输出以下数据:
1954年北京坐标系3带的二维坐标成果;
平差成果产生的基线向量改正数,基线边长、方位以及坐标、基线边长、方位的精度信息;
转换参数及其精度信息。
5.6 基线环检验
篇二:郭旗乡地籍调查技术总结
延长县郭旗乡地籍调查项目
技
术
总
结
商洛金石测绘有限公司
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延长县郭旗乡地籍调查项目
技术总结
项目负责:
技术负责:
编 写 者:
审 核 者:
商洛金石测绘有限公司
二 零 一 四 年 十二 月
目 录
1、调查区概况及工作内容与范围........................- 1 -
2、调查依据..........................................- 1 -
2.1、法律依据......................................- 1 -
2.2、技术依据......................................- 2 -
3、调查目标和任务....................................- 3 -
4、资料收集..........................................- 3 -
4.1、基础资料......................................- 3 -
4.2、权源资料......................................- 4 -
5、工作情况..........................................- 4 -
5.1、人员及仪器设备.................................- 4 -
5.2、作业情况......................................- 5 -
5.3、实际工作量....................................- 6 -
6、技术要求和技术流程................................- 7 -
6.1、数学基础......................................- 7 -6.2、技术流程 …………………………………………………….- 7 -
7、权属调查..........................................- 9 -
7.1、调查内容......................................- 9 -
7.2、权属调查原则、程序、方法.......................- 9 -
7.3、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状况调查......................- 10 -
7.4 宗地划分......................................- 13 -
7.5、地籍编号.....................................- 14 -
7.6、地类调查.....................................- 15 -
7.7、界址调查.....................................- 15 -
7.8、权属调查表的填写..............................- 16 -
7.9、权属争议情况.................................- 16 -
8、图件制作.........................................- 17 -
8.1、宗地图绘制...................................- 17 -
8.2、地籍图编制...................................- 17 -
9、数据库建设.......................................- 20 -
9.1、技术指标.....................................- 21 -
9.2、数据库建设主要步骤............................- 21 -
9.3、地籍数据入库.................................- 21 -
9.4、拓扑处理.....................................- 21 -
9.5、数据分层.....................................- 22 -
9.6、属性数据录入.................................- 22 -
9.7、数据库质量检查................................- 22 -
10、质量控制及验收..................................- 23 - 10.1、质量控制....................................- 23 - 10.2、验收........................................- 24 -
11、成果资料........................................- 25 - 11.1、文挡成果....................................- 25 - 11.2、数据统计成果.................................- 25 - 11.3、图件成果....................................- 25 - 11.4、宗地档案资料.................................- 25 - 11.5、数据库成果..................................- 25 - 11.6、控制测量成果.................................- 26 - 11.7、界址点成果..................................- 26 -
12、安全生产........................................- 26 - 13、经验、存在问题与建议...........................- 26 - 13.1、经验........................................- 26 - 13.2、存在的问题..................................- 27 - 13.3、建议........................................- 27 -
篇三:城镇地籍调查的特点及技术方法总结
城镇地籍调查的特点及技术方法总结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城镇地籍调查工作的特点及调查中存在
的问题,并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地籍调查;快速静态测量;gps rtk;界址编号
中图分类号:p27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地籍调查,是依照国家规定的法律程序,通过土地权属调查和地
籍测量,查清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线、面积、用途和位置等情况,
形成地籍调查的数据、表册和图件等调查资料,为土地注册登记、
核发证书提供依据的一项技术性工作。该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
且牵涉到千家万户,工作量大且繁杂。随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
作的全面铺开,如何顺利、准确地开展具体工作,是摆在测绘单位
面前一个不小的难题。本文以某县 1:500 城镇地籍更新调查项目
为例,介绍在第二次全国土地城镇地籍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
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1工作方案研究及实施
本项目按照城镇地籍调查以及有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收集大比
例尺地形图和乡镇整体规划图等相关资料为调查底图,运用 gps、
gis、rs、数字制图、数据库及网络通讯等先进技术、采用内外
业相结合、全野外数字测绘的调查方法。同时按照省国土资源厅要
求,开展界址点实测和权属调查工作,同时对原有初始调查资料、
这是篇好范文参考内容,涉及到调查、友谊、坐标、资料、成果、权属、观测、信息等方面,看完如果觉得有用请记得(CTRL+D)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