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害虫教案

灭害虫教案。

资料的定义比较广,可以指生活学习资料。平常的学习工作中,我们会经常使用到一些资料。参考资料我们接下来的学习工作才会更加好!所以,关于资料你究竟了解多少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灭害虫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灭害虫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归纳、总结、学习5的组成。

2、在操作活动中探索5的四种分法,用语言表达,并学会记录。

3、分享数的组合经验,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大、中、小塑料圈若干,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做一个游戏,叫做《老狼老狼几点了》。小朋友们都玩过这个游戏吧?但是今天的这个游戏和以前不一样哦!

二、教师出示小圈,请2组各5名幼儿游戏,并说明游戏规则:

1.小羊只要站到圈内,就不会被抓住;2.每个圈内只能站一只小羊;小结:每个圈里站1个人,有5个圈,合起来一共是5只小羊。

三、教师出示中圈,请5名幼儿游戏。

1、师:如果拿掉一个圈,还剩几个圈?

(幼儿回答:4个)小羊还能都站进圈里吗?(不能)那想个什么办法呢?(幼儿讨论发言)2、教师出示中圈,并且说明中圈能站2只小羊。

3、教师提问:小圈和中圈各用几个能站下5只小羊。

幼儿思考并回答,回答后请幼儿游戏检验看是否能刚好站下5只小羊。

小结:可以用3个小圈,1个中圈;也可以用2个中圈,1个小圈。

4、填写记录表。

(1)师:刚才小朋友都发现可以用3个小圈和一个中圈就能够站下5只小羊,3个小圈代表数字宝宝几?

幼儿:3一个中圈代表数字宝宝几?

幼儿:23只小羊加上2只小羊一共几只小羊?

幼儿:5那么5可以分成几和几呢?

幼儿:5可以分成3和2。

师:小朋友们真棒!那么现在请小朋友们把数字宝宝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

教师在黑板示范,幼儿填写。

(2)师:小羊还可以怎样站?(幼儿:2个中圈,1个小圈)师:2个中圈代表数字宝宝4,一个小圈代表数字宝宝1。

加起来是5只小羊,所以5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5可以分成4和1。

教师在黑板示范记录,幼儿填写记录表里。

四、教师出示大圈,5人游戏。

1、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大圈能站3只小羊。

2、教师提问:现在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用小圈、中圈或者大圈来保护5只小羊,可以怎样放圈?

幼儿:可以放1个大圈,1个中圈;可以放1个大圈,2个小圈,3个小圈,1个中圈(教师和幼儿一起巩固:5可以分成3和2)幼儿:可以放2个中圈,1个小圈;(教师和幼儿一起巩固:5可以分成4和1)3、师:怎样用最少的圈把5只小羊都保护起来?

幼儿思考:用一个大圈,一个中圈。

五、结束活动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用最少的圈保护了小羊。现在大灰狼还没有离开,我们一起送小羊回家吧!

(幼儿排队出教室)

活动反思: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在大班开展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掌握10以内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所分得的两个部分数合起来又是原来的数,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分合的有序性。“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境,旨在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5的组成,积累关于数的组成的经验。

一、操作在先,自主体验

我们知道学习组成最好的办法是让幼儿操作,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发现数的分合规律,进而掌握数的组成。而幼儿参加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完全来自于好奇心发展起来的求趣心,是幼儿产生兴趣、参与学习、获得快乐的划桨,因此幼儿数学教育必须创设游戏情境,充分利用幼儿的求趣心,寓教于乐。设计有游戏情节的操作活动,可以将“就事论事”地摆弄材料,变为有趣味的手脑并用的活动,可使幼儿多次反复操作而不感到枯燥乏味,有利于幼儿保持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景,能立刻吸引孩子的兴趣,并愉快、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在引导幼儿学习捉虫本领的过程中,我让幼儿用捉虫的工具“刀”将虫子一分为二,从而发现其中总数与分成的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关系。同时,每个孩子在记录的过程中,感受到将以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数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在这里,我让幼儿操作体验在前,教师的引导归纳在后,这样有助于幼儿对组成要领的理解和掌握。

二、归纳规律,提升概念

“数的组成”教学中的互补、互换规律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游戏中孩子除了与材料之间的互动,活动后教师与孩子的互动无疑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在关键时刻的“提问”能起到一种“支架”的作用。因此,幼儿在交流归纳“捉虫经验”的过程中,我的问题呈阶梯式地抛出。首先设计了一个初步性问题:“你是怎样捉到虫子的?怎么记录?”通过这样的提问,帮助幼儿梳理记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接着设计了一个关键性问题:“找出两组相似的记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目的是引导孩子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合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交流讨论、自己操作,来体验互换关系。最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怎样的记录最容易让人记住,又不会漏掉和重复呢”,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排列更有序等。这些问题无疑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究与讨论、互动与思考的有效平台,提升了活动的内涵。让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的探索、发现,学着自己来归纳数的组成中几个重要的关系。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但符合了幼儿的学习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三、重在运用,迁移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儿童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对于数的学习,我更加重视经验的迁移,运用在生活中,我通过“找朋友”活动——游戏情境的延续,让幼儿在找朋友过程中迁移自己的已有经验,“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数字卡片,宝宝们要找和自己的数字卡片合起来是5的宝宝当舞伴”,巩固对5的组成的理解。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幼儿都在快乐地学习,能力得到更加自主的发展。

不足:

1、目标的制定偏低,应考虑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三方面来制定,制定得更为全面、具体、适宜些。

2、在提问环节只顾及到个别幼儿,不能面向全体。

3、自己在总结5的组成时语言可再简练、规范些。

4、设计时内容略显单薄,如能稍加充实会更好。

在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材料,设计了贴近幼儿生活的情景和游戏,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对数学游戏产生兴趣,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的感性经验,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和游戏的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灭害虫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帮助幼儿练习双脚纵跳触物。

2锻炼幼儿的体质,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的精神。

活动准备:

青蛙头饰、各种害虫、场地布置:长绳上系有各种害虫,害虫离幼儿高举的手(15~20厘米)。

活动过程:

1幼儿带头饰做热身运动。

教师:青蛙宝宝来跟青蛙妈妈热身一下,做做运动吧

2引导幼儿说出青蛙的本领

教师:青蛙宝宝们,你们现在已经长大了,要开始学本领了,以后要自己做自己的事遇到困难要靠自己想办法。宝宝 们你们说说我们青蛙都有哪些本领啊?

幼儿:自由说出青蛙的各种本领。

教师:请几个幼儿说出并且表演一下。

3总结青蛙有一个跳的本领。

教师:刚刚小青蛙表演非常棒,表扬一下自己!青蛙宝宝啊,我们都知道我们青蛙有很多本领。那你们知道青蛙最大本领是什么吗?

幼儿:跳跃的本领。

4学习跳跃的动作。

教师:青蛙宝宝你们知道哪种跳的方法会跳的高呢?

幼儿:自由说出青蛙的跳跃的好方法。

教师:宝宝们真不错都能想出好方法,青蛙妈妈这里有个更好的方法。

5说出好方法。

教师:跳前要蹲下一点,双脚一起用力向上跳这样就会跳的高。

宝宝们来跟着妈妈做这个动作真棒!

教师:宝宝们自己来练习这个动作。Good真不错!

6进行游戏。

教师:叮呤……山羊公公啊!好的没问题。刚才,接到山羊公公的电话,说它庄稼地里有很多害虫,请你们帮忙,你们开心吗?现在是你们发挥本领的时候,不过去山羊公公家要经过一座小桥窜过山洞,青蛙有要求的去时一定要小心跟好青蛙妈妈后面。宝宝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吧!

教师:带青蛙宝宝去山羊公公庄稼地里。这里就是庄稼地里了妈妈先来示范一下,还真难捉妈妈来用一下好方法,捉到了一只老鼠。我要请一个青蛙哥哥来捉一下。宝宝们看好了青蛙哥哥这么捉的。记住要用学到好方法才能捉到更多害虫。开始吧。

7游戏结束。

教师:宝宝们今天表现很不错山羊公公邀请你们去它家坐客我们去吧。

反思:

这次活动中我反思了一下,在活动中以一些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幼儿的想象,幼儿能大胆的想象从而引起幼儿的兴趣,在教学时对一些问题的结果不要急于说出来可以引导幼儿自己去思考问题,使他们灵活的小脑袋很好的发挥。

灭害虫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幼儿练活动习双脚向前跳和连续跳的能力,锻炼幼儿腿部肌肉力量,增强幼儿的跳跃能力。

2.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二、活动准备:

能遵守游戏规则,互小虫子若干,呼啦圈若干

三、活动分析:

重点:

练习幼儿双脚向前跳的能力,锻炼腿部肌肉的力量

难点:

在双脚向前跳的基础上锻炼幼儿连续向前跳相合作,学习小青蛙消灭害虫,保护庄稼3.培养幼儿对体育游戏的兴趣。

四、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师:现在杨老师变身成为青蛙妈妈,那你们是?

幼:青蛙宝宝。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下热身活动"我是一只小青蛙。捉虫本领大,手儿伸一伸,腿儿蹬一蹬,蹲下找找小虫子,跳起来吃掉它"(2遍)

师:青蛙宝宝们已经长大了,应该学着自己捉虫子了,保护庄稼,你满愿意吗?

幼:愿意

2.双脚向前跳

师:首先妈妈来教你们跳的本领教师示范(两脚分开,两腿弯曲,手心向前,五指分开,轻轻的跳)幼儿自由练习跳的本领

3.练习"小青蛙跳荷叶"

师:小青蛙是生活在池塘里,现在妈妈要检查青蛙宝宝的本领学会了没有,看看谁能从一片荷叶跳到下一片荷叶,不能掉进水里幼儿排队有序的跳荷叶,跳完请跳的好的幼儿示范怎样跳才能跳的更远,跳的稳。

教师总结:

准备跳的时候双腿弯曲,手臂向身体前方摆动,跳时身体下蹲后双腿用力向上一蹬身体向前跳。

4.小青蛙捉害虫

师:刚才妈妈接到农民伯伯的电话,说田地里有很多害虫让我们一起去帮他捉害虫,你们愿意吗?

"我们去田里捉害虫要经过池塘(呼啦圈),越过小水沟(两个独木桥),找到小虫子捡起来(每人捡一个)原路返回。

5.放松活动:

揉一揉膝盖,活动一下手和脚五、活动延伸:

农民伯伯说青蛙宝宝很棒,帮他把田里的害虫消灭光了,夸我们本领大。那我们小朋友在平时的时候要做到不能浪费粮食,农民伯伯也非常的辛苦。

活动反思:

基本过程我主要设计了小青蛙练本领,我先带领幼儿去荷叶上玩,先示范青蛙怎样跳,然后再进行动作讲解,边讲解的时候幼儿边做动作,然后幼儿自由练习。运动后请幼儿坐到荷叶上面休息,休息时告诉青蛙宝宝最大的本领是捉害虫,请幼儿学习捉害虫的方法,幼儿学的非常认真,积极性很高,幼儿存在个体差异性,在幼儿练的过程中有些幼儿姿势做的不到位,我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活动中孩子们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情趣中,使气氛达到了**。整个活动比较符合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发展了孩子的协调能力,齐心合力消灭害虫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灭害虫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欢快的音乐形象,模仿青蛙跳,捉虫的动作。

2、喜欢听音乐做游戏。

3、懂得青蛙是保护庄稼的益虫。

活动准备:1、农田背景一幅,纸制害虫若干,青蛙胸饰人手一份,音乐磁带、录音机。

2、活动前让幼儿认识青蛙和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活动过程:

活动目标:

1.粗浅地感受歌曲的活泼欢快的旋律,学用连贯和跳跃的唱法甜美的'歌唱。

2.学习用喜欢的动作表现小青蛙捉害虫后高兴的心情。

3.在熟练歌曲的基础上替换歌词

活动准备:

1.春天的背景图一幅。

2.小熊、小刺猬、小松鼠、小花蛇的贴绒图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律动《小鸟飞》

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学小鸟飞进教室

二、练声《小动物醒来了》

1.出示春天的背景图

春天天气真好,花儿都开了。有些小动物睡了一个冬天,都醒来了。它们在哪呢?我们来找找看。

2.教师和幼儿分别找到小松鼠、小熊、小刺猬、小花蛇,唱一唱这些小动物醒来的时候做了哪些动作。

三、学唱歌曲《小青蛙捉害虫》

1.出示小青蛙指偶,激发学习兴趣,池塘里真热闹,是谁在叫?(教师学小青蛙叫)小青蛙醒来了,可小青蛙有重要的事要做,小朋友猜猜看它有什么重要的事?

小朋友自由讨论

2.教师无琴声伴奏演唱,幼儿欣赏歌曲一遍

小朋友猜的对不对,让小青蛙唱给你们听。

3.师和幼儿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4.幼儿跟着琴声轻轻地唱

5.用连贯和跳跃的唱法甜美的演唱

四、根据歌词内容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编相应的动作

1.集体在座位上边唱边做动作

2.创编小青蛙捉到害虫后高兴的动作

3.个别、集体进行歌曲表演

五、替换歌词演唱

将“一只小青蛙”可更换成2只、3只、许多只等等

教学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形式新颖、构思巧妙。由冬眠的小动物醒来了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小青蛙捉害虫,并根据歌词内容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进行表演和创编,用其他数量词替换歌词中的“一只小青蛙”,拓宽了幼儿的思维能力。演唱中让幼儿充分思考、讨论,总结出小青蛙捉害虫既轻巧又灵活。在演唱中注意用连贯、跳跃的方法演唱,主题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美中不足的是表扬孩子的话太少,生硬,形式太单调

灭害虫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 学习将圆形纸剪贴成锥形。

2. 加深对昆虫的认识。

3. 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 感受色彩对比。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引导幼儿观察步骤图完成作品。

活动准备

1. 剪刀、双面胶若干,画有树叶的图画和画有纵向格子的游戏纸若干。

2. 每个幼儿《快乐手工》一册。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步骤图制作的先后步骤来完成作品。

1. 先剪出七星瓢虫头部和身体的轮廓。

2. 在裁剪处剪一刀,提醒幼儿别剪太深。

3. 在粉色粘贴处贴上双面胶,注意粘贴的边缘要对齐,贴紧,压平.帮助幼儿掌握内贴的粘贴方法,教师巡视给予动手能力弱的幼儿适当帮助。

4. 展示作品,相互评价谁的作品最漂亮,教师给予表扬。

二、七星瓢虫是益虫

1.七星瓢虫身上有几个斑点?它们住在哪里?喜欢吃什么?

2.小朋友还见过哪些不一样的瓢虫?

3.教师小结:背上有七个斑点的是七星瓢虫,它们是益虫.它们喜欢住在植物从中,捕食麦蚜,棉蚜,桃蚜等害虫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损害,被称为“活农药”有些有十二个斑点或者二十个八斑点的瓢虫是危害植物的害虫。

三、七星瓢虫游戏

1.把七星瓢虫放在桌子上,吹气让它前进,到达有害虫的叶子上消灭害虫。

2.分组让幼儿将瓢虫放在1—10的格子上,以石头,剪子布前进一格,比一比谁先到终点。

教学反思

对于这节手工课,总的来说大部分幼儿都能独立完成得很好,基本都能自己按照步骤图来完成作品,也能懂得七星瓢虫是益虫,就是在延伸游戏的时候,我选择在室内进行,没能让幼儿自主的发掘幼儿的玩法.我应该把游戏延伸到户外进行,让幼儿自由发挥玩法。

灭害虫教案【篇6】

目标:

1、学习单脚跳,练习多种形式的跳跃,锻炼幼儿腿部力量和平衡能力。

2、培养幼儿规则意识,体验有秩序共同游戏的快乐。

准备:

大青蛙头饰一个,小青蛙头饰、塑料圈同幼儿数,挂有许多蚊子、苍蝇卡片的长绳,皱纹纸制作的“河岸线”一条。

过程:

1、热身

老师戴大青蛙头饰,请幼儿做宝宝,青蛙妈妈带宝宝游水,一会长出了后腿,过一会又长出了前腿,脱掉了尾巴,变成了小青蛙。发给每名幼儿小青蛙头饰,“青蛙妈妈”带领“小青蛙”做青蛙操锻炼身体:前腿前腿抓抓,后腿后腿踏踏,东边东边瞧瞧,西边西边看看,水上水上划划,地上地上跳跳。

2、自由探索

“青蛙妈妈”带领“小青蛙”去找食物,来到一片“荷塘”,“妈妈”请每一个“小青蛙”找到一片“荷叶”,尝试用不同方法与“荷叶”做跳的游戏。

3、集体练习

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做不同方向的双脚跳,单脚跳,跨跳,休息动作。

4、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带领幼儿来到“池塘边”,分成四组,说明游戏名称。

布置游戏场地,介绍游戏场景:这有一条河,对面有许多苍蝇,蚊子等你们喜欢吃的害虫,河里有很多荷叶,你们可以跳过荷叶,到对岸跳起吃害虫。

说明并示范讲解游戏玩法:每组幼儿依次向前跳圈,来到害虫前纵跳拍一条害虫,再从右侧跑回原位。

游戏分组进行,指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第一次游戏双脚行进跳、纵跳,第二次单脚跳、纵跳,第三次跨跳、纵跳。

5、享受美味,做放松动作结束。

灭害虫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练习双脚向前跳,发展其腿部的力量

2、培养幼儿爱护青蛙等小动物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准备小青蛙头饰(与幼儿参与人数相等)

2、用纸条做出小虫,水桶若干个

活动过程

1、出示青蛙头饰,在活动前丰富幼儿对青蛙的了解。

知道青蛙是益虫,专门捕捉,是田里的英雄。并知道不能捕捉青蛙。

2、师讲解并示

范游戏规则

小青蛙,你们都是捉害虫的小英雄,现在农伯伯辛辛苦苦种的稻谷又要被害虫侵害了,我们快跳到田里去消灭它们。师规范的做跳跃动作,(学小青蛙跳跃的动作)让幼儿模仿。发现有害虫时应蹲下将害虫捡到小水桶里3、发出口令将幼儿分成小队向前行进跳,到稻田里捉害虫。跳进稻田内可不排队自由跳跃活动,可模仿小青蛙的叫声呱呱。

4、要求幼儿不可与同伴争抢,不推同伴

5、活动结束提醒幼儿多喝水,以避免活动后的水分流失

灭害虫教案【篇8】

【活动目标】1。练习双脚立定跳(40——60厘米)和纵跳触物,发展跳跃能力。

2。通过游戏初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头饰、布圈、背景音乐、害虫若干、平衡木、梅花桩

【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蝌蚪变青蛙。《青蛙舞》热身。

二、小青蛙练本领。

1。幼儿自由练习跳,教师指导。

2。总结分享,引出双脚立定跳过荷叶。

个别幼儿演示。

教师讲解动作要领:跳的时候要并并脚,弯弯腿,用力摆臂向前跳。

3。集体练习双脚立定跳过荷叶。教师指导。

4。练习纵跳触物。

师:大家刚才说青蛙能捉害虫,青蛙不仅能捉到地上的害虫,而且青蛙还能捉到空中的害虫,大家想想空中的害虫怎样能捉到?

个别幼儿展示。

讲解动作要领:捉虫前,双腿蹲下一点,要看的准,而且还要跳的高。幼儿练习。

三、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1。讲解游戏规则及玩法。分两组游戏,去捉害虫时要跳过荷叶,走过小桥,跳过树桩,捉到虫子后在一旁跑回来。第一只小青蛙捉到虫子跑回来要拍第二只小青蛙的手,第二只小青蛙再开始去捉,依次进行,捉到虫子的小青蛙要到队伍的最后面,试一试哪组能以最快的速度捉到害虫。

2。先请一只青蛙探探路。游戏开始。

四、放松活动。

今天我们捉到了这么多害虫,大家都累了,咱们跳到河里洗个澡吧!

下雨了,咱们顶着荷叶回家吧!

灭害虫教案【篇9】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巡逻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学习了4以内数的分解组成后,初步理解数量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4以内的数量小,不能很好地体现部分数之间的互补、互换、递增、递减关系。5有4种分法,可以让幼儿很好地感知部分数之间的互补、互换、递增、递减关系,使幼儿掌握数的分解组成的规律和学习方法,以便在以后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时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活动目的:

1、在游戏活动中感知5的组成,并尝试进行记录。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活动准备:

教具:磁带,稻田场景,木珠做成的虫子一条,刀一把,1——5的数卡各一,分合号一个。

学具:木珠做成的虫子若干,刀、笔、记录卡人手一份,数字卡人手一张。

重难点分析

重点:知道5可以分为两个比它小的数,两个小的数合起来仍是5。

难点:能够边操作边做好记录。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青蛙妈妈,幼儿扮演青蛙宝宝,以到稻田捉害虫的游戏形式引入活动。

2、引导幼儿观察稻田,发现稻田有五节虫,引导幼儿用数字表示五节虫数量。

3、以让宝宝学习“捉虫本领”的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学习5的组成。

(1)青蛙妈妈示范一种捉虫方法,请宝宝说说妈妈把虫子分成了左边几节和右边几节,可以用数字几表示这个分合关系。

(2)青蛙妈妈提简单的捉虫要求后,宝宝“尝试捉虫”,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捉虫经验,妈妈巡回指导。

(3)师幼共同总结出5的组成式,即教师把幼儿记录的结果用数字列在黑板上。让幼儿观察分解式寻找规律递增、递减的规律。

(4)引导幼儿发现分合式中部分数的秘密,即数的有序性和互换性。

4、游戏”找朋友”,巩固5的组成。

5、以“宝宝捉虫辛苦要休息了”自然结束。

延伸活动:

在角色游戏中开设游乐场、菜场、超市,把所学的组成经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在超市里,要用5元钱买两种物品,必须是两种物品合起来的钱刚好是5元,不多也不少。)

活动评价: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探索出5的四种不同分法。本活动注重幼儿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景,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探索,获取知识。

活动反思: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在大班开展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掌握10以内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所分得的两个部分数合起来又是原来的数,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分合的有序性。“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境,旨在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5的组成,积累关于数的组成的经验。

一、操作在先,自主体验

我们知道学习组成最好的办法是让幼儿操作,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发现数的分合规律,进而掌握数的组成。而幼儿参加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完全来自于好奇心发展起来的求趣心,是幼儿产生兴趣、参与学习、获得快乐的划桨,因此幼儿数学教育必须创设游戏情境,充分利用幼儿的求趣心,寓教于乐。设计有游戏情节的操作活动,可以将“就事论事”地摆弄材料,变为有趣味的手脑并用的活动,可使幼儿多次反复操作而不感到枯燥乏味,有利于幼儿保持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景,能立刻吸引孩子的兴趣,并愉快、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在引导幼儿学习捉虫本领的过程中,我让幼儿用捉虫的工具“刀”将虫子一分为二,从而发现其中总数与分成的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关系。同时,每个孩子在记录的过程中,感受到将以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数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在这里,我让幼儿操作体验在前,教师的引导归纳在后,这样有助于幼儿对组成要领的理解和掌握。

二、归纳规律,提升概念

“数的组成”教学中的互补、互换规律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游戏中孩子除了与材料之间的互动,活动后教师与孩子的互动无疑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在关键时刻的“提问”能起到一种“支架”的作用。因此,幼儿在交流归纳“捉虫经验”的过程中,我的问题呈阶梯式地抛出。首先设计了一个初步性问题:“你是怎样捉到虫子的?怎么记录?”通过这样的提问,帮助幼儿梳理记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接着设计了一个关键性问题:“找出两组相似的记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目的是引导孩子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合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交流讨论、自己操作,来体验互换关系。最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怎样的记录最容易让人记住,又不会漏掉和重复呢”,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排列更有序等。这些问题无疑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究与讨论、互动与思考的有效平台,提升了活动的内涵。让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的探索、发现,学着自己来归纳数的组成中几个重要的关系。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但符合了幼儿的学习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三、重在运用,迁移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儿童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对于数的学习,我更加重视经验的迁移,运用在生活中,我通过“找朋友”活动——游戏情境的延续,让幼儿在找朋友过程中迁移自己的已有经验,“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数字卡片,宝宝们要找和自己的数字卡片合起来是5的宝宝当舞伴”,巩固对5的组成的理解。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幼儿都在快乐地学习,能力得到更加自主的发展。

不足:

1、目标的制定偏低,应考虑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三方面来制定,制定得更为全面、具体、适宜些。

2、在提问环节只顾及到个别幼儿,不能面向全体。

3、自己在总结5的组成时语言可再简练、规范些。

4、设计时内容略显单薄,如能稍加充实会更好。

在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材料,设计了贴近幼儿生活的情景和游戏,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对数学游戏产生兴趣,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的感性经验,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和游戏的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灭害虫教案【篇10】

活动目标

1.训练敏捷的攀爬取物能力。

2.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墙上悬挂各种昆虫,垫子铺成草地,平衡木小桥。

2.音乐磁带。

声音

活动过程

1.引出主题,激发兴趣。

教师当壁虎妈妈,小朋友当小壁虎

教师: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去捉害虫吧!

2.活动身体,做准备活动。

3.基本动作练习

教师:小昆虫都飞的很高,停在了墙壁上,小壁虎该怎么办呢?

(1)引导幼儿讨论小壁虎怎样能很快向上爬,往下落。

(2)自由练习。

4.游戏:小壁虎捉虫子

(1)小壁虎爬小草地,爬小木桥,爬上墙壁,捉到小虫子,往回放到筐内。

幼儿练习。

(2)比赛游戏若干次

5.放松运动。

灭害虫教案【篇11】

农业害虫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介绍了与农业害虫的有关的知识,主要是通过对蝗虫形态结构的观察,总结出昆虫纲动物的主要特征。课本设计了四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蝗虫的结构特点和蝗虫能够对人类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危害的原因,以及防治蝗虫的最佳时机和方法。

蝗虫是北方常见的农业害虫,学生对它并不陌生,因此要对蝗虫进行探究活动,学生会有一定的兴趣。教师还应适当提出一些学生不了解的问题,借以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在课前教师应先准备好进行探究活动需要的物品,包括蝗虫活体和实物标本、农业害虫的标本和图片等。本节设计了4个探究活动,在进行蝗虫口器的观察时,教师应先加以示范,在探究蝗虫呼吸“门户”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开阔思路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昆虫纲动物的特征。

2、识别常见的农业害虫。

二、能力目标

尝试进行昆虫口器的解剖观察和昆虫呼吸“门户”的探究活动。

三、情感目标

形成重视农业生产,科学防虫治虫的思想。

重点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通过对蝗虫结构的观察总结昆虫纲动物的特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对蝗虫的结构进行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得出昆虫纲动物的特征。

教学媒体

蝗虫活体和实物标本、蝗虫生活史标本、农业害虫标本、解剖盘、镊子、试管(或水杯)、凡士林等。

课时建议

教师可以根据课本的“身边事”进行引入,也可以根据本地发生的虫害进行引入,也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蝗灾的视频进行引入。

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为什么蝗虫会对农业生产产生巨大的危害,进而激发探究的兴趣。

探究竟

(一)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蝗虫标本或实物,认识蝗虫身体各部分的分界线和各部分的结构。

教师可事先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把蝗虫放在小蜡盘里,使左侧向上,观察它的外部形态。先对照课本的插图区分蝗虫身体的头、胸、腹三个部分,然后按照顺序对头部、胸部、腹部的结构加以识别。

(二)教师首先演示解剖和观察蝗虫口器的方法,然后,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解剖观察。

(蝗虫口器的观察顺序为,先用镊子夹出上唇,然后顺序取出上颚、下颚、下唇、舌等部位。)

在学生观察时,教师布置学生思考蝗虫口器的特点与其取食特点和生活的关系。在学生观察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三)教师提问“蝗虫是靠什么进行呼吸的?”然后找几名学生进行回答。进而,组织学生设计探究实验进行探究。

(关于“蝗虫呼吸‘门户’在哪里”的实验,总的思路是想办法将气门堵住,或将蝗虫的头部捂上,与外界空气隔绝。过段时间,看经不同处置的蝗虫有什么变化,因该是堵住气门的蝗虫死亡,捂住头部的蝗虫照样活着。根据这一基本思想,可以用下面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

(1)取两只蝗虫分别将头部和中胸到腹部浸入水中,过一会看结果。胸腹浸入水中的死了,头部浸入水中的活着。

(2)找两只大小相似的蝗虫,把其中一只身体两侧的`气门全部用凡士林堵住;另一只不处理,将它们分别放在两个容器中(能透空气的),过几个小时再看它们,被涂上凡士林的奄奄一息了,另一只安然无恙。)

教师还可鼓励学生想出其他的实验方法,进行证明。

(四)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蝗虫的生活史标本,并讨论蝗虫一生经理哪几个发育阶段,在哪个阶段进行防治最好。

在学生讨论后,教室请各组代表阐明本组的观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蝗虫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

观察蝗虫的口器,思考蝗虫口器的特点对其生活有何意义,并进行讨论。

设计实验探究蝗虫进行呼吸的结构,最后认识蝗虫“气门”的作用。

观察蝗虫的生活史标本,分析蝗虫的发育阶段,并讨论防治蝗虫的最佳阶段。

大家谈

本部分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可以经过学生的讨论和对“探究竟”的总结得出结论,第二个问题是开放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列举。

(参考:1、蝗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可以保护内部的柔软结构,防止水分蒸发,能更好的适应陆地生活;蝗虫的胸部腹侧有三对分节的足,前足和中足适于爬行,后足发达适于跳跃。蝗虫的胸部背侧有一对革质的前翅和一对膜质的后翅,适于飞行。蝗虫既有适于跳跃的足,又有善于飞行的翅扩大了陆地上的生活范围。)

通过讨论总结蝗虫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并列举本地常见的农业害虫 ,如果可以的话对其进行描述。

知识链

(一)教师组织学生回忆“探究竟”的观察结果,对蝗虫的结构特点进行总结,并由此得出昆虫的结构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一对,复眼一对,口器一个;胸部有分节的足三对、翅两对。

(二)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课本的插图归纳蝗虫的生活史分为哪几个阶段,并进行提问。然后教师强调若虫也叫蝗蝻、跳蝻,就是蝗虫的幼虫。

(三)教师结合“探究竟”中的讨论结果,再次强调蝗虫的防治应在若虫阶段,因为该阶段蝗虫的活动范围较小。

回忆探究竟的结论,总结出昆虫纲动物的特征。

归纳蝗虫的生活史,认识蝗虫发育的三个阶段。

实际用

本部分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农业害虫和防治方法。教师可以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本地常见的害虫标本,并介绍其危害和防治方法。

认识常见的农业害虫和防治方法。

板书设计

第三章第三节五 农业害虫

一、蝗虫的结构

二、蝗虫的生活史

三、昆虫纲动物

四、常见农业害虫和防治

 

灭害虫教案【篇12】

音乐活动:

小青蛙捉害虫

活动目标:

1、感受欢快的音乐形象,模仿青蛙跳,捉虫的动作。

2、喜欢听音乐做游戏。

3、懂得青蛙是保护庄稼的益虫。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1、农田背景一幅,纸制害虫若干,青蛙胸饰人手一份,音乐磁带、录音机。

2、活动前让幼儿认识青蛙和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教师份青蛙妈妈,幼儿扮青蛙宝宝,宝宝和妈妈一起随着音乐做律动愉快地进教室。

2、发声练习:1 23 45 6 55 4 3 2 1- :

我是一只小青蛙呱呱呱呱呱

(二)基本部分

1、复习歌曲《青蛙捉害虫》

2、提问:1)宝宝先想一想,捉害虫的时候,为什么动作要轻,不能发出声音?

2)宝宝做给妈妈看一看,你是怎样捉害虫的?

(让幼儿用形体表现)

3、教师示范"青蛙捉害虫"动作要领。

1)青蛙跳:两脚分开,两腿屈膝,手心向前,五指张开,轻轻跳。

2)捉虫动作:蹲下来,两臂在体前伸直,手触地,。腿分开,眼睛盯住虫子,轻轻跳过去捉害虫。

4、幼儿在教师指导下,练习两遍青蛙跳和捉害虫动作。

5、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做游戏两遍。

音乐开始,幼儿唱歌"小青蛙捉害虫",唱完后,做模仿动作青蛙跳,来到农田,蹲下来,做捉虫准备。当教师说"轻轻跳过去捉害虫"小朋友模仿青蛙捉害虫的姿态,靠近"害虫"跳跃,捉住"害虫",假装吞食。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做律动"小青蛙"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体育游戏活动,活动的目的是使幼儿学习、掌握青蛙跳的姿势,发展幼儿的跳跃能力,并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小班幼儿对模仿动物比较感兴趣,幼儿一般模仿的都是小白兔、大老虎等,模仿小青蛙对幼儿来说比较新颖,可以充分的调动幼儿的兴趣,在选材方面比较适合小班幼儿年龄发展特点。活动前我准备了大荷叶和“害虫”。在准备部分,我扮演青蛙妈 妈来找我的蝌蚪宝宝,带领宝宝做手部、腰部和腿部的运动,宝宝从蝌蚪变成了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