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年轮流转,时光飞逝,回想起来,我们在某些事情中得到了一些感悟了很多,可以说,写总结是不可避免的了,总结的目的在于让我们知道自己,认识自己。那么,大家有写过关于总结的范文吗?推荐你看看以下的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加速发展,实现振兴崛起的关键时期。面对新世纪日趋激烈的经济技术竞争,我们必须进一步落实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把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实现社会生产力质的飞跃作为新时期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因此,充分认识黄冈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与部署,研究制定黄冈"十一五"科技发展计划和长远规划,对于合理部署科技力量,加强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十一五"黄冈科技发展面临的基本形势
(一)黄冈科技发展的基本态势
"十五"期间,全市认真贯彻科教兴市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落实,形成了一个重视科技、加速推进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热潮。随着一系列推进科教兴市,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措施出台与实施,科技工作的宏观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注重创新越来越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科技事业稳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兴起,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XX年,全市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0。2万人,较XX年增长8。8%;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到1。2万人;全市拥有研究开发机构160多个;全市r&d(研究开发)经费投入达到1。8亿元,比XX年增长了120%;民营科技企业达到320多家。"十五"期间,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增强了信息服务能力;部分科研仪器配备得到了更新改造,科研条件得到较大改善。XX年,全市专利批准数170余项,比XX年增长118。9%;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84亿元,比XX年增长83%。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以及光机电一体化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群。XX年,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4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高新技术产业正成为我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初见成效,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方面,培育出一批优质高产抗病的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大力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加快了作物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转变;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比XX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工业方面,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节能降耗技术等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增强了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全市工业企业近30%的生产设备实现了微电脑控制,半数以上的企业使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全市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7。8%,比1995年提高4。8个百分点;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9%,比XX年增加12。9个百分点,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增强。
虽然"十五"我市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不大,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名牌产品、知名企业不多,经济竞争能力不够强。二是行业技术发展不平衡,多数企业装备水平、工艺技术还比较落后。三是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能力不强,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四是激励和引导技术创新的政策不配套,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五是研究开发投入不足,r&d经费占gdp的比例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科技发展不够,"科技瓶颈"仍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二)黄冈科技"十一五"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世纪之交,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及其产业迅猛发展,人类正加速步入一个崭新的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我国也即将进入由创新主导经济增长的新阶段。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充分估量科技经济发展对我市科技工作的影响,迎接科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内经济由卖方市场进一步向买方市场转变,社会科技需求将更加旺盛,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市科技发展将面临更加开放的国际环境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我市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成为党和政府科技工作和经济工作的重要目标,科教兴市战略成为黄冈发展的第一战略;国际、国内新一轮产业转移为湖北乃至黄冈科技及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发展途径。这些都为"十一五"湖北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另一方面,黄冈科技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世界新技术革命势不可挡,我市面临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压力;国内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竞争日趋激烈,黄冈作为革命老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形势十分紧迫,产业技术和企业技术装备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储备不足,将严重制约黄冈经济的发展。

Gz85.com更多 精选总结阅读

【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1)


本页是工作总结之家最新发布的《【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1)》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有用就收藏了,希望对网友有用。

十三五发展规划(1)

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十二五”发展回顾

回顾公司“十二五”发展,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以精益深入扎根为目标,以车间班组建设为抓手,在保证产值产能的同时,完成了推进组织机构建设、加强行业标准顶层设计和规划、实施精益生产管理并努力拓展其外延等。

一、推进组织机构建设

“十二五” 期间,公司实行扁平化管理模式,共设立生产运营部、质量保证部、质量控制部、物资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设备工程部、行政事务部、财务部、安全保卫科,均由公司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直接领导,在整体工作运行上,达成了高效准确的管理目标。固体制剂一车间、固体制剂二车间、动力维护车间作为公司产能保证,由车间主任直接负责,车间主任配备工艺技术员、质量管理员、劳资核算员、设备管理员四大职能管理人员,该管理体系独立支持车间生产运作。

在后勤管理方面,公司依靠管理协调体系、后勤保障体系两大主体带动生产、保证发展。从生产的各个环节保证质量、控制成本。在生产中,严格要求过程控制,全面落实“三检制度”,确保流入市场产品的合格性。

二、加强行业标准顶层设计和规划

“十二五”期间,公司积极参与山西省内制药行业标准设计,努力投身我省生物制药科技项目工作。

通过小试工艺研究、中试、大生产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稳定性研究等,太原制药公司独立起草了“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产品质量标准,其中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公司自主研发技术,已申报专利。

三、实施精益生产管理

在全面推行精益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公司组建“精益生产管理小组”,结合公司生产经营的特点,全面审视公司的组织运作,解决组织架构与组织运作的冲突。在整体运作方面,公司以管理流程为中心组建管理架构,对公司的部门进行重组,不断改善管理流程。

在不断打造精益样板的同时,目标管理体系逐渐建立并完善起来。通过目标管理工具的运用,管理逐渐以数字和事实为基础。通过系统的培训,公司全员将自身工作和公司目标对标,达成了工作系统化、理论化的目标。

(来自:规定进行执行。

第五部分 落实关键配套机制

一、提升生产系统信息化工作水平

建设运营中涉及生产故障的管理系统。针对车间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设备故障,以及其他生产偏差,收集、分析和发布运营中的故障信息和延程运行信息。

建设信息化工作平台,以此满足生产的协同工作需求,实现生产管理和车间的信息共享。

二、优化公司培训机制

加强培训顶层规划,建立培训闭环管理模式。开展培训体系方法研究,制定培训需求收集、培训要求发布、培训结果汇总和培训效果评估的机制和程序,建立符合公司工作需要的培训体系。

(来自: 工作总结之家)

制定生产系统培训大纲。按照不同岗位,不同学历、不同专业分工,制定差异化和模块化的岗位培训方案。

建设内部专家库。以“以内训师储备”为基础,制定专家库选拔机制和培训课程开办机制,充分利用公司内专家资源。

购买院校培训服务。针对管理岗位、生产岗位所需但由于需求量小而无法开办的专业技术课程,合理利用培训经费,通过购买培训服务的方式,与授权培训机构或其他相关机构合作开办专业课程,扩展公司员工知识面和提高业务水平。

建设和使用 “培训信息管理系统” 管理培训需求和培训记录。

第六部分 结束语

“十三五”期间,太原公司将坚持“致力健康、敬畏生命、精益管理、规范超越”质量方针,深入精益生产管理模式,促进与全面质量管理的有机结合,不断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体制和管理经验,推动公司从优秀向卓越跨越,从效率向品质跨越,从学习向标杆跨越!

上页

《【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1)》是篇好范文参考,涉及到公司、管理、工作、生产、提高、发展、制药、车间等方面,觉得好就请(CTRL+D)收藏下。

科技兴乡五年发展规划



(2004年—2008年)
**县**乡1991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民政厅批准建乡,位于**县城以北18公里,省道318线21公里处,总面积61 平方公里。交通便利,全乡下辖 9 个行政村,共有953户、3067人,其中农业人口 2771人,是全地区唯一的汉族乡。 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乡被客观地分为三大片。即干河子工业小区、大坡灌区、阿克哲拉农业高产开发区。面积大、点多、线长、范围广是该乡的特点。全乡共有耕地面积1.5万亩,农牧民收入以畜牧业、农业、林业占主要地位。主要农作物有油料、玉米、兼作种草,枸杞、速生杨等特色经济作物也得到迅速推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980.11元,牲畜最高饲养量达到20515头(只)。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乡的个体私营经济总数达到174家,郊区养畜业及特色养殖经济已初具规模,从而实现了农牧民多轮驱动、多渠道增收。
二00三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3349.96万元,其中二、三产业生产总值2777.27万元、农业生产总值339.4万元、牧业生产总值214.53万元、农牧民外出劳务产值162.5万元,人均收入2980.11元。

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思想,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国共产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保障农业在中的基础地位,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以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水平、农民增收为目标,把发展作为主题,大胆创新,抢抓机遇,实施结构调整、科教兴乡、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村经济的较快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
发展思路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促进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保障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现代本资料权属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化。围绕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这个中心;增强农区养畜,科学的加强农业产业化调整,推进农业规模化种植。郊区养殖业,搞活城郊特色养殖业,壮大红色构杞业,发展二、三产业;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努力改善农牧民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合理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促进社会经济与各项事业的全面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社会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总目标:国内生产产值年均增长4%左右,到2008年,达到407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378元,年均增长8%。
——经济结构目标:到2008年,二、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000万元;农业生产总值达到547万元,年均增长10%、牧业生产总值达到491万元,年均增长18%、林业生产总值16.8万元(不包括退耕还林收入)、年均增长5%,经济发展和信息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人口与就业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到2005年总人口控制在4000人(包括自然增长与非自然增长人口),合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200人左右。
——进一步健全乡村科技服务体系,科技推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各项产业科技含量增加,技术进步加快,教育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进一步巩固,小学、初中入学率达100%,无辍学现象
——生活质量目标: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全乡农牧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住宅砖混结构比重提高到40%;全乡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5%,电话普及率30%,乡医疗服务设施继续改善,农牧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全乡文化、体育设施增加,覆盖面扩大,农牧民业余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较好,村容、村貌得到进一步改善,小城镇规划建设取得一

定成效,大力进行小康示范村建设。


三、实施措施

(一)、种植围绕现代畜牧业调整优化结构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突出以畜 牧业为主的支柱产业,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 展。
1、以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立足培育特色主导产业。进一步优化种植业,按照“稳经、增粮、扩草”的方针,依照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逐渐转向“农牧并举、多轮驱动”的轨道,稳定经济效益高的油料、豆类、瓜菜等作物占据种植业的主导地位,面积保持相对稳定在15000亩左右,重点抓好品种结构调整,提高品质和产量。进一步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按照畜牧业需求增加饲草料种植面积,尤其是苜蓿、青、黄贮等优质饲草料种植面积,使我乡饲草料达3000亩左右。积极探索科学利用农副产品资源,解决畜牧业发展的饲草料短缺问题,不断改良畜牧品种,加快农区养畜的步伐,培育和引进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大力改良畜禽品种,加快饲料饲草发展,引导发展特种养殖业,整体推进畜牧业发展。
2、提高优质特色农产品的比重。将我乡有一定市场销售能力的枸杞、蔬菜等农产品,采用新技术和先进工艺方式,提高加工能力和产品档次,重新包装,通过合同契约、产销衔接、合作经营等方式,密切市场与农户的利益连接,促进农产品经营向更高层次发展。利用地域优势发展片区特色。在乡干河子片区继续鼓励农牧民发展城郊养殖、特色养殖和反季节蔬菜相结合,实行整村推进,实现“一村一品”。依托地缘优势,鼓励农牧民以家庭联营、“公、私”联营等方式,发展暖棚蔬菜种植,生产反季节蔬菜,逐步建成城乡“菜蓝子”基地,生产前期逐渐占领县域市场,后期向县外发展;在大坡片区走特色种植和郊区养殖的路子;在阿克哲拉灌区走高效农业的经济发展之路。
3、进一步扩大定单农业,提高农产品定单面积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比重,提高土地产出率,加大土地开发力度,五年内计划本资料权属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播种面积达到2.5—3万亩,坚持作物调整和品种调整并重,产量、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以提高效益,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为着力点,加快市场化步伐,扶持一批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私营企业主,在形成公司+农户的"订单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市场+经纪人+农户"的模式,形成"产、供、销"农村服务体系。
4、继续依靠科技投入,降低成本,减轻负担,在实现增产增收的同时,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开发的支持力度,以项目开发为着力点,提高扶贫开发资金、以工代赈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积极组织农牧民参加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乡村道路,水利工程建设等。利用五年的时间,实现大坡片“干、支、斗”彻底全防渗、干河子片区2000亩低产田改造、阿克哲拉5000亩荒地开发任务,为我乡农业生产增强后劲。
5、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进一步壮大乡村科技推广队伍,加强农技人员的,健全农村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
(二)、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
全面启动畜牧业致富工程,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采取有力措施,真抓实干,实现四个突破:
1、是思想观念上求突破。要敢于突破传统畜牧业束缚,逐步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树立求大发展,时不我待的观念,提升农区畜牧业的比重;
2、是领导方式上求突破。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畜牧业工作指导中,狠抓科技推广应用不放,加快牲畜品种改良力度,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加大养殖小区牲畜品种改良力度,利用人工授精、冷配、胚胎移植等技术,抓好牲畜品种改良,用五年的时间,把我乡的牛羊良种化程度提高到90%以上,在实施大户经营战略在保障饲草料的同时,加快培育养殖大户向提高千家万户整体养殖水平转变,推进养殖的蓬勃发展。继续做好《动物防疫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使牲畜防疫工作在全乡范围内得到广泛开展。全面推进“长草短喂、短草槽喂、“三贮一化”等技术。重点加大对冬羔生产工作的指导和服务;要始终坚持发展牛为主,推广黄牛冷配和胚胎移植,近期以发展奶牛为主,全面实施"郊区奶业"计划,远期发展肉类产品深加工,开拓县域、省内市场,使其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3、是实现结构调整求突破。紧紧借助扶贫开发工作,抓住县上加大养殖小区建设扶持的优惠政策机遇,增强畜牧业发展劲头。力争建成3—4个养殖村,扶持100户农户进驻小区。通过养殖小区带动千家万户发展养殖业。因地制宜地引进新的牧草品种,加大草场改良、人工牧草面积。建立、健全畜牧业配套服务网络。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防范一体的科技服务体系,坚决贯彻“防疫先行、预防为主、依法治疫”的方针,要通过不断提高良种繁育、疫病防治和养殖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质量水平,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兴建3-5个牲畜防疫站。利用干河

子片区地处城郊,有着全乡2/3的人口,富余劳动力多,有针对性地发展城郊养殖具有一定的优势,把干河子片区作为发展城郊养殖业基地,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大坡片区建立饲草料基地,弥补干河子片区耕地少的不足,保障发展城郊养殖业所需饲草料。
4、是规模上求突破,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各方资金,使畜牧业在规模上有较大突破。重点引导有比例的实施小畜换大畜,力争小畜换黄牛(购黄牛)1000头,引进优良奶牛200头。紧抓肉类、奶业市场,培育200户年出栏100头牛或出栏200只羊的育肥大户。重点扶持100户年饲养50头以上的养牛大户 。并加大小畜改良力度。充分利用大坡、阿克哲拉灌区丰富的水土资源及片区内丰富的秸秆和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实行种草养畜,舍饲圈养,使牛羊养殖成规模,形成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做 大做强农区养畜业;
(三)、将退耕还林工作与调整产业结构和致富奔小康紧密地结合起来。
广泛深入宣传退耕还林相关政策、法规,继续在全乡营造“谁退耕、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良好氛围,积极鼓励农牧民开展退耕还林工作,实行林草间种、林牧结合的方式,实施中根据我乡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高,积极引进适宜性新品种。并借助扶贫开发项目,提高土地利用率。结合本资料权属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乡实际将沙柳和沙枣适应性强、成活率高选为重点防护林,合理搭配树种,结合荒地造林来试行推广种植红柳、甘草、打瓜、碱毛草、毛谷子等,实现由单一生态林向经济林效益转变,以增加种植户收入。力争五年内完成退耕还林5000亩、荒漠造林5000亩、三北四期防护林2000亩,绿色通道500亩,同时,大力推广普及树木新品种,保证成活率达90%以上,改变乡村的区域环境状况。
(四)、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1、巩固和提高“两基”教育工作成果。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帮困助学”活动,遏制学生辍学现象。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基础教育,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提高乡卫生院医务人员整体素质,充分利用发挥 X光、B超,生化仪等较为先进的医疗设备的作用,使医疗技术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医,积极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通过坚持深入持久的宣传和教育,使广大村民维护社会卫生环境的意识得到普遍提高,完善各项制度、措施,实施卫生“三包”制度,逐步完成卫生改厕工作,彻底治理“脏、乱、差”,加快小城镇规划建设步伐,美化村容、村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杜绝农牧民群众因病返贫现象。完成全乡居民点改水工程,使全乡100%的农牧民吃上自来水。
3、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群众文化活动等文化阵地建设。完善乡文化中心文体设施建设,利用各种形式开展文体,健身活动。积极开展争创“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户”的活动,形成乡、村、户三级文明创建体系。
4、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继续坚持“三为主”的工作方针全面创建计划生育合格村。积极推行计划生育村级自治,鼓励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
5、巩固扶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加大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对贫困户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资金上给予扶持,改善他们的基础条件和生产、生活环境。同时,加大对扶贫项目的申报力度,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管理,完善贫困户档案。
6、抓好稳定工作。层层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在发挥统战、宗教、司法、武装部、派出所“维稳”职能作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的参与积极性,巩固社会治安“群防群治”网络。进一步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加大信访工作的力度,设立信访公示栏,出台信访工作首问责任制,信访回执单制度
(五)、稳定农村基本制度,深化配套改革
1、把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作为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的中心任务,按照“打基础、抓重点”的要求,以彻底消灭“空壳村”和帮扶2个重点村为重点,积极开展“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年”活动。重点抓好巩固提高工作,使绝大多数的村集体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半数以上的村集体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乡年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
2、搞活农村金融,完善农村信贷工作。进一步增强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实力,改善信贷资产质量,用好用活小额信贷,加快培育农村投融资市场,推行农村商业信贷,发展企业联保和农户联保,努力解决农户农资难问题。用五年的时间,使乡信用村达到五年以上,信用户达到80%以上,加快建立以政府政策性引导为导向,降低农业风险。
3、严格执行有关农村减负政策。规范农村收费管理制度,坚决取消对农民的各种乱收费,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4、加快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乡进程。进一步健全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制度,实行村务、政务公开,完善村民自治,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推进政 府工作法制化,依法行政。
“不积小流,难以成江海,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针对制定的**乡2004年——2008年五年规划,我们将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每一项工作圆满完成视为通向成功的基石,扎实开展工作,认真抓好落实,带领全乡各族人民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建设局十一五发展总结十二五发展规划


本页是工作总结之家最新发布的《建设局十一五发展总结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

局十一五总结十二五发展规划


建设局十一五发展总结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立足于资源优势的开发利用,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艰苦创业、加快发展,走出了一条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的发展路子。初步建成了林、糖、电、矿支柱产业体系,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找准方向,打牢基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发展新阶段。过去的五年是景谷城乡建设投资规模、发展速度、变化显著的五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城乡建设各项工作,狠抓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十五”期间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全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欣欣向荣、依法按规、配套完善、稳步推进的大好局面。
(一)加大规划编制力度,启动建立以总体规划为主体、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专业专项规划为保障的三层规划体系。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批准实施江东片区、大寨、响水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详细规划覆盖率达100%,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五年来实施了管网建设、道路建设、绿化建设、供水建设、设施建设、河道整治工程,城市道路、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停车场、公厕、广场、公园、路灯等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日益完善。全县的小集镇建设不断完善,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永平、正兴、民乐、景谷为次中心,其他乡镇为三级中心的小城镇结构体系。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已达6.85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32.4%,城市规模增长迅速,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达37.2平方米,建成道路总长为28.27千米,县城绿化面积达14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36%。
(三)治污项目循序推进。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规模为日处理垃圾70吨,服务年限为15年,项目概算投资2690.41万元,目前已通过初步验收,进入试运行阶段,垃圾转运站现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正在进行安装设备准备工作。八是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规模近期日处理1万立方米,远期日处理量2万立方米,配套管网总长84.8公里,初步设计投资8051.82万元,污水处理厂采用bot模式运作。项目于12月15日开工,处理厂图纸在送审中,配套管网工程已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待进入工程招标阶段的相关工作。
由于我县是非贫非富县,财政较为困难,垃圾及污水处理费用财政难以承担。为了保证垃圾填埋处理场和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实施、投入使用后良性运行、促进环境保护和城市公用事业发展,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污水生产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加强运营工作的意见》(云政发186号)文件精神,于12月29日由县发展和改革局组织,邀请相关单位对垃圾、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举行听证会,20xx年3月11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以《关于县城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标准的批复》(景政办复20xx19号)、《关于县城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的批复》(景政办复20xx20号)批复文件,同意我县征收县城垃圾及污水处理费。
(四)廉租住房建设稳步实施。和我县廉租住房指标19000平方米(其中3000平方米、160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2148万元。我县分七个点进行廉租房建设,其中:县城响水路一期3000平方米,现已竣;县城响水路二期5000平方米,县城苏家大营(与交运集团政企合建)1000平方米,县城凤岗盐矿5600平方米,凤山乡中小学平方米,永平镇二中1800平方米,正兴镇卫生院600平方米,整个廉租住房建设完成投资总额的83%,计划20xx年4月前全面完成廉租住房建设任务。我县所建廉租住房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并严格按照上级下达的规模进行建设。县上制定出台了《县城镇廉租住房实施细则》、《县廉租住房分配和管理实施方案》。
(五)城市管理
1、“三分建、七分管”。近年来,我县以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活动为载体,理顺机制,强化执法,不间断开展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城市特别是城区主次街道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但从总体上看,城市管理的问题还不少。比如市容市貌容易反复,长效管理不落实;管理盲区、背街小巷脏乱差依然存在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在完善城市管理体制上下功夫,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城区特别是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按照重心下移、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定地段、定人员、定时间、定责任,形成以路为线、纵横成网、布局合理、覆盖城郊的管理网络,做到违章行为及时处理,街头垃圾及时清除,环境面貌不断改观。
2、强化保障。为加强管理,协调,公安、工商、卫生、交警、运政等职能部门切实加大支持力度,建立与城管部门责任共担、联合执法、集中整治的工作机制。牢固树立城市建设要投入,城市管理也要投入的理念,切实加大对城市管理的投入,提高城市管理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