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调研报告(汇编12篇)

财政调研报告(汇编12篇)。

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会有很多的报告需要写。而在提交报告时,重要的一步是要在落款处签署发文机关名称,并写上发文日期,最后盖上公章。如果你正在寻找相关的报告文案范本,不妨来看看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精心编辑的“财政调研报告”。我们非常关注您的需求,也希望您可以把这个页面收藏好,以免遗忘。

财政调研报告 篇1

一、及时召开局务会,传达落实视频会议精神

全省收支形势分析视频会议结束后,我局立即召开了局务会传达会议精神。会议强调指出,今年1—9月,财政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有力地支持了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成绩值得肯定,但第四季度的征收及支出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各业务科室务必进一步加强领导、超前思考、提早谋划,客观分析形势,完成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务必向各镇乡、市级各部门传达抓收入、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把好2013年预算编制关。

二、进一步增添措施,努力完成全年财政收支任务

今年1-9月,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7651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377102万元的'73.33%,比去年同期276032万元增长0.1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942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192686万元的72.36%,比去年同期175667万元下降20.63%,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399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121763万元的68.98%,比去年同期89162万元下降5.8%,基金预算收入完成5543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70923的78.16%,比去年同期86505万元下降35.92%。总体来看,1-9月收入形势不容乐观,为此,局党组、行政要求全体干部职工结合全省财政收支形势分析视频会议精神,进一步增添举措,全力完成全年财政收支任务。

一是加强与国地税的协调,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剑南春稳定工作,便于加强当期税收征缴,请缴往期欠税。

二是狠抓非税收入管理,大力组织政府非税收入。进一步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面推行非税收入信息化征管系统,由财政全面监督。同时充分利用矿产资源税(费)征收平台,严格做到应收尽收,切实挖掘非税收入新亮点。

三是协助国资局做好全市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对处于闲置状态的国有资产处置提出合理化建议,力求实现利益最大化,确保全年国资收益顺利完成。

四是动员全市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分析会议精神,努力增收节支。

三、切实做好财政教育投入工作,力争达到中央和省定标准

按国发〔〕22号文件精神,我市年财政性教育支出需占一般预算支出的18%。但事实上,震后我市绝大多数教育基础设施已由江苏或中央资金投入修建,全市各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也远远高于其他县市区水平,教育硬件投入需求较小,加之今年收入形势欠佳,地方财力仍然薄弱,要完成国家和省定目标难度巨大。尽管如此,我市仍全力抓好相关工作,力争达到中央和省定标准。

一是全面落实教育法定增长要求,继续加大投入优先保障教育支出。继续大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努力增加教育经费来源,按照调整后的政策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并按规定全额用于教育。

二是加大对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例执行情况分析力度。建立市财政教育支出占比目标任务监督机制,定期督查占比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科学统计公共财政预算用于教育事业的各类支出,努力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

三是继续完善本市各类学校经费保障机制。在及时落实各项上级资金的同时本级仍投入其他落实教育的项目。

四是严格控制一般预算支出,认真清理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应返还额度,对于当年无法实现的支出一律收回,根据实际支出需要在下年度预算中安排,再将一部分非教育支出结转到年支出。

五是加大教育项目储备。教育部门要加快已安排项目的预算执行进度,同时也要加大教育项目储备,确保行政教育支出能尽快落实到项目上。

财政调研报告 篇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财政是国家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部门是政府的重要宏观经济部门,要充分发挥经济调控、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等职能作用,为实现__经济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支持构建和谐__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和优质的公共服务。

一、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支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条件。近年来,我县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经济发展取得了快速增长。但不容忽视的是,我们经济增长的方式总体上仍是粗放式的,资源、环境问题仍很突出。因此,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就是要通过财政资金和政策手段引导市场经济主体走低消耗、高效益、重环境集约型经济增长。一是落实好建设新型能源和“一带园”、推进行业结构调整的财政促进政策,大力支持我县骨干企业和基地、园区企业进行技术开发,提高生产效益;二是统筹预算内外资金,建立财政扶持资金投入、退出机制,以经济的方式,努力推动我县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三是发挥导向作用,通过财力转移和政策倾斜大力支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型产业规模化。四是要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建设,保障环保执法经费,加大治理污染力度,支持改善生态环境。总之,要充分利用财政的资金支持、政策扶持、财政贴息、担保等手段支持我县企业从节约资源中求发展,从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发展循环经济中求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对健康安全和精神文化的`全面需求。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和归宿。近年来,伴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增长,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学、体育等社会事业有了相应的发展,但是,依然相对滞后,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不能满足人们对健康、安全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全方位需求。

发挥财政资源配置职能,就是要通过合理分配财政资金,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中“薄弱”环节和“短腿”行业的投入力度,实现财政资源的优化。从我县情况看,就是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大力调整支出结构,集中财力,支持“三农”、教育、卫生、科学、文化、体育等事业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全县人民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一是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进一步改变农村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不利地位,以工养农、以城促乡。要通过提高农村的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支持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进一步落实新增教育、文化、卫生等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继续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等途径切实促进我县城乡的协调发展。二是要加大财政对科学、教育事业的投入,切实保证科学事业费和教育事业费的增长比例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大力支持推进科教兴县战略;三是要研究制定相关财税政策,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为全县人民提供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四是要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财政补助政策,加强城乡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为全县人民提供更为便利的医疗设施。

三、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但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占有资源和本身能力的不同,近年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之间的贫富收入差距也快速拉大。此外,不同群体、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国际发展经验表明,收入差距过大,呈“金字塔”型的社会是不稳定的社会,不稳定的社会不可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因此,必须通过财政手段加以调节,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化,使社会变为“橄榄球”型。一是要通过提高资源税额、个人所得税征税起征点、加强税收征管等手段调节过高收入;二是要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通过确保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按时发放,并建立随着经济发展适度增加工资收入的增资机制。要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推行政府不同部门人员之间工资收入、津贴透明公开的“阳光”收入改革。要加大对困难乡镇的转移支付力度,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帮助困难乡镇落实兑现地方出台的补贴政策,提高财政供养人员的收入水平,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力度,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好农村“五保户”、受灾群众、优抚对象和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及时调度资金,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按时足额发放,并根据经济增长情况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标准。总之,要通过不同群体和不同地区人群之间收入的相对均衡,缩小收入差距,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提供坚实基础。

财政调研报告 篇3

摘要:我县财政部门内部监督的现状 、财政部门内部监督的有关问题、对财政部门内部监督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内部监督现状;内部监督问题;内部监督思考

一、 我县财政部门内部监督的现状

内部监督是完善财政管理、保障财政资金、财政干部双安全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县的具体做法:一是由监督检查科牵头每年按不低于30%的比例对局机关科室和财政所财务收支、预算执行、内控制度执行等进行综合检查。资金流量大、社会关注度高的重点岗位、关键环节是检查的重点,通过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漏洞和风险点,提出整改建议,促进本系统人员和资金的安全管理工作。二是开展中层干部离任审计工作。为加强对财政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中层干部任期内经济责任,促进财政干部勤政廉政,我县出台了《**县财政局中层干部离任审计工作制度》,规定中层干部离任必审,审计内容主要对离任所长任期内特别是近三年财政收支、审批事项、制度建设和日常人、财、物管理工作中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内部管理制度的情况。

通过近年来我们对局机关部分科室以及乡(镇)财政所的财务收支、内部管理情况的检查情况来看,虽然没有发现较大的违规违纪问题,但在有些方面仍需引起足够重视,例如:内部管理制度执行得还不够严格、会计基础工作不够规范、支出审核要进一步完善、部分开支手续不完备等等。这些问题一方面显示了内部管理的松懈,另一方面也提示加强财政内部监督的必要性。

二、 财政部门内部监督的有关问题

(一)对内部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尚未建立严格的内部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是财政部门自我预防和自我纠正的机制,其存在目的是堵塞日常管理漏洞,保障财政资金运行安全。但在实际工作中,内部监督的重要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对其重要性并未得到财政部门的一致认可。不少人认为财政内部监督可有可无,或者认为多此一举,属于没事找事,或者认为财政部门一家亲,财政部门内的监督检查就是一种不信任,是找茬、挑毛病、故意整人等,从而对内部监督检查不以为然、不积极配合、甚至不屑一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开展有效的内部监督时,必须了解被查方的情况,需要相关科室提供足够的信息资料,否则内部监督很难得到有效落实,无法实现真正的的事前、事中监督。另外,监督部门与各业务科室的同级关系,也使得监督工作开展得很被动,往往需要一把手重视、各分管领导的协调,才能得以顺利进行。至今,尚未形成一种严格的、能够自觉执行的内部监督机制。

(二)内部监督的有效性未能充分显现

当前,财政内部监督工作存在的普遍问题,一是如何提升监督层次,即由纠错型向控制型、由检查型向复核型、由静态向动态、由感性向理性转变。二是如何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紧扣财政内部监督工作的主旨与核心,删繁就简、突出主攻方向,配置优质检查资源,聚焦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在关注风险、舞弊的控制方面,内部监督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三)内部监督手段落后于现代财政管理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普及对传统财政监督方式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如“金财工程”的逐步实施,财政管理的网络化,为资金的快速交易提供了便利。适应现代财政管理技术发展,加强对资金跟踪、管理、监督,成就了以“过程”为核心的现代监督理念。但是,当前的内部监督手段还比较落后,没有充分利用内部网络技术及时获取有效的监督信息。监督检查工作仍然是以事后为主,依赖“等、靠、要”,很少做到事前、事中监督检查。主要是通过对业务科室的会计核算资料、预算执行结果等情况进行内部监督,获取内部相关管理信息,这种事后监督、查错防弊做法,无法充分发挥财政监督应有的作用,难以适应现代财政管理的发展需要。

三、对财政部门内部监督的思考与建议

(一)提高对内部监督重要性的认识

财政部门是政府的理财单位,掌握着大量的财政资金,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到内部监督的.重要作用,内部监督可有可无的话,容易出现灯下黑。内部监督一旦失控,不仅会造成财政资金的巨大损失,还会严重影响财政部门的工作形象,损害财政改革事业。因为财政部门作为维护财经法纪的单位,自身守法不严,执法不正,不自觉树立良好的部门形象,又如何监督和管理其他单位。

认识到内部监督的重要性后,在实施内部监督时,还需要把握“三性”原则。即,财政部门的内部监督应符合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首先,强化关键岗位制衡的重要性,内部监督对此应给予高度关注。其次,在合理分权和适当授权的基础上,对分权和授权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以防止分权、授权执行的偏离,导致风险、舞弊发生的几率增加。再次,建立及时、客观、准确的风险、舞弊评估报告制度,为领导正确决策,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服务。20xx年我局根据机构改革“三定方案”,科室职能作了调整,目前急待调整并出台与科室职能相适应的财政部门内控制度是做好内部监督的关键及依据,监督检查部门也应积极探索建立规范的内部监督工作机制,把业务科室制定政策的科学性、执行政策的规范性、内部管理的完善性作为内部监督的重点,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财政运行机制。

(二)健全财政监督机构,提高监督队伍素质

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加强内部监督检查,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以保障财政改革稳步推进,已经成为财政内部监督的一个重要任务。健全财政监督机构,加强对财政监督人员的业务培训,努力造就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良的财政监督队伍,是有效开展财政部门内部监督的保证。财政监督人员在负责外部监督检查工作的同时,应切实履行内部监督的重要职能。一是充分发挥科、所负责人对本科所内部监督检查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建立内部监督检查负责人专题会议制度,定期通报内部监督检查情况,研究内部监督检查工作重点和问题整改落实情况。二是财政部门内部各业务科室和财政所设立内部监督检查联络员,协助配合财政监督机构开展内部检查工作。三是监督检查人员应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改进工作方式,正确处理检查与被检查的关系。财政内部监督检查应注意将发现、查找问题与善于总结肯定成绩有机结合,不可偏废。内部监督绝不是一味挑毛病、找问题,在客观、准确查找问题、漏洞、薄弱环节的同时,不要忽略发现和总结那些认真履责、爱岗敬业、坚持原则、严格把关、热情服务、严谨高效的人和事。注意总结推广财政内部管理中的好做法,彰显和发挥内部监督的正面示范和引导作用。

(三)创新检查手段,重视成果利用,提高内部监督效率

1、重视信息技术运用,提高检查效率

有效的内部监督必须是实时监督,是对财政业务运行过程的动态监督。因此,需要着力调整内部监督的布局,创新监督手段,重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增强财政内部监督的即时性。当前在内部监督工作的开展中仍主要使用传统的查账方法,对问题的揭示、纠正、预警等难以体现内部监督的及时原则。因此要充分利用现有财政信息平台,与相关业务管理系统对接共享,实现监管信息数据的采集整理、汇总查询、比对分析、报表管理和风险预警自动化,提高监管信息化水平,为日常监督提供技术支撑,真正做到由事后检查向事前、事中转变,关口前移。

2、重视检查成果利用,提升检查权威

一是财政监督机构应定期回访被检查单位整改落实内部监督检查处理意见和管理建议的情况,定期检查审计机关和上级财政部门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建立内部监督检查专题报告制度,定期对内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二是建议将内部检查结果就作为科所加强预算管理、评选先进和干部考核、奖惩的参考依据,切实提高内部监督检查的权威,充分发挥检查实效。)

财政调研报告 篇4

1、区级收入:耕地占用税、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分税制财政体制下政府收入划分现状调研报告(5)。

2、镇级收入:增值税17%,企业所得税25%,个人所得税25%,一般营业税70%,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城镇教育费附加、契税等8项收入的100%及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其他收入等非税收入。

3、收入基数确定:按上述税种和比例将XX—XX年实际完成数进行加权平均作为收入基数。

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和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后,省以下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实际运行情况有所变化。我省现行省对市(县)转移支付,按转移支付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性转移支付两类。一般性转移支付是无条件的',或者叫均等化转移支付,根据均等化目标设计,专项转移支付也叫专项拨款,是有附加条件的转移支付,主要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

一般性转移支付由均衡性转移支付、激励性转移支付和政策性转移支付构成。均衡性转移支付额主要参照各地标准财政收入和标准财政支出差额以及均衡性转移支付系数计算确定。用公式表示为:某地区均衡性转移支付额=(该地区标准财政支出-该地区标准财政收入)×均衡性转移支付系数。标准财政收入和标准财政支出,采用XX年统计资料中的国内生产总值、总人口、乡镇数量等数据分别建立线形回归模型计算确定。激励性转移支付由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激励性转移支付、工商四税激励性转移支付、市州本级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激励性转移支付、财政改革与管理量化考核激励性转移支付和烟草销售激励性转移支付、发挥财政职能支持新型工业化和县域经济发展试点激励性转移支付组成具体支付数额分别设立公式计算确定。政策性转移支付包括:省集中税收增量返还政策性转移支付、农村义务教育政策性转移支付、公检法司政策性转移支付等。分别按公式计算确定支付数额。省对下一般性转移支付从1995年的1.75亿元,经过十年的发展,到XX年已达到23.5亿元,增长12倍,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9.20亿元,占39%;激励性转移支付3亿元,占13%政策性转移支付11.3亿元,占48%。

除一般性转移支付外,针对特定的政策目标,省还设计了一些补助下级财政专门的转移支付,称为专项转移支付。目前省对下的专项转移支付主要有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率转移支付、调整工资转移支付、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粮食直补转移支付等。专项性转移支付数额根据各种款项的性质考虑相关因素综合确定。

财政调研报告 篇5

为了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乡镇财政建设的发展方向、构建乡镇财政工作新模式、充分发挥乡镇财政职能,呼和浩特市积极开展全市乡镇财政建设工作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在各级财政的支持和指导下,呼市乡镇财政的基础建设和软件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依法理财和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职能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但同时也存在着乡镇财政建设发展不平衡、工作机制不完善、队伍建设不稳定、职能发挥受制约等问题。

一、调研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工作部署,制定调研提纲,主要内容包括乡镇财政建设情况、乡镇财政工作开展情况、乡镇财政职能发挥情况、存在问题以及对今后乡镇财政建设发展方向的思考等;深入到各旗县区,组织开展了由旗县区财政局领导、乡镇财政管理科室人员、乡镇政府分管领导以及乡镇财政所所长等人员参加的调研会,就调研提纲有关内容以及乡镇财政实际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和交流;同时实地调研了乡财所的基础建设、制度建设、工作开展等情况,与乡镇财政第一线工作人员进行座谈交流,掌握了较为全面和详细的乡财所建设调研情况。

二、基本情况

(一)乡镇财政机构组织情况

机构和编制情况: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要求,呼和浩特市各旗县区全部建立了乡镇(街道)财政机构,呼和浩特市共辖9个旗县区、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共设立52个乡镇(街道)财政所,其中45各乡镇财政所,7个街道办事处财政所。其中,新城区2个,回民区1个,玉泉区3个,赛罕区6个,土左旗9个,托县6个,和林县8个,清水河县8个,武川县9个。乡镇财政所原有编制数277个,20xx年自治区增批68个,共计345个 。

机构组织管理模式:乡镇财政所组织机构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乡财所机构和人员的编制完全隶属于乡镇政府,即人员工资经费、所长任命以及日常工作管理全部归乡镇政府,只有财政业务的监督和指导隶属于旗县区财政局。第二种是机构和人员的编制完全隶属于旗县区财政局,乡镇财政所是旗县区财政局派出机构,人员工资及经费来源、所长任命以及日常工作管理全部归旗县区财政局。

除去土左旗以外,其他8个旗县区的43个乡镇财所均属于第一种模式。大开发区的沙尔沁镇财政所行政区划在20xx年新划归大开发区,但是财政所的机构编制未办理划转手续,人员编制、工资经费仍然隶属土左旗,因此大开发区和土左旗目前共计有9个乡镇财政所属于第二种模式。

(二)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情况

目前全市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均比照预算单位管理模式实行,即乡镇政府不设金库,不承担收入任务,乡镇属地的收入直接缴入旗县区国库,旗县区按照一定的标准比照旗县级预算单位的管理模式核定乡镇级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的经费;有的旗县考虑到乡镇政府的工作性质和职能,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除了人员工资及公务费以外,另外核定一定的乡镇工作经费,用于乡镇履行地方事权的职能,核定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项目核定补助,一种是定额补助。例如清水河县,实行按项目对乡镇进行补助,除了人员工资、人员经费等一般预算单位的公用经费以外,还安排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费、计划生育事业费、农业人口管辖公务费(按照20xx年底管辖农业人口数2元/人,每个乡镇根据人数能核定2万到5万)、自然村管辖公务费(200元/村,每个乡镇根据村庄数能核定1万到3万)、乡财政工作经费(1。5万元/乡镇)、乡镇文化事业(2万/乡镇)及合作医疗费(2万/乡镇)、维修费(1。5万元/乡镇)等内容;按照定额补助的比如玉泉区,在比照部门预算编制年度预算经费的基础上,每个乡镇及涉农街道办事处定额核定经费50万元。

(三)乡镇财政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办公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全市乡镇财政所都有固定的办公场所,除玉泉区小黑河镇、昭君路办事处,土左旗所辖9个乡镇,清水河县北堡乡、五良太乡、单台子乡之外,其他乡镇(街道)财政所办公条件较好。各乡镇(街道 )财政所均配备了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卷柜等办公设施,新城区保和少镇、武川县可镇和哈乐镇还配备了LED电子显示屏、触摸式查询机、监控装置、公示栏、便民休息座椅等设施。办公设施齐备,有26个乡镇财政设置了服务大厅。

2、信息化建设情况

网络连通方面,各旗县区财政局依托金财工程建设,建立了四级财政网络,实现了自治区、市、县及乡镇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实时监控,除个别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乡镇之外,财政纵向网络贯通基本完成,并有专人负责保障信息化建设工作。

财政应用支撑平台建设方面,截至目前为止,全市财政平台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全部在各旗县区财政综合信息平台上运行,旗县运行的软件主要包括: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指标管理系统、会计总账、工资统发、资产管理系统、政府采购管理系统、非税收入管理系统、部门预算管理系统、预算执行监控系统(市级已经运用,旗县区尚未完全运用)、公务卡系统、地方金融债务管理系统以及“一卡通”和“一事一议”等,乡镇运行的软件系统主要包括,财政指标管理系统、集中支付系统、工资统发、账务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一卡通”和“一事一议”软件系统等。

3、制度建设情况

根据乡镇财政预算管理、资金监管、财务核算、服务基层等职能,各乡镇(街道)财政所进一步明确了乡镇财政在收入、支出、管理、监督等方面的职责,制定了涉及财政资金审批拨付、“一卡通”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等方面的内部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并制匾上墙,汇编成册,基本达到了职责明确、制度健全、操作规范的目的。

三、乡镇财政职能发挥情况

1、县乡财政体制方面

全市各乡镇财政均取消了金库,乡镇各项税收及非税收入等直接缴入旗县区金库,乡镇不承担组织财政收入的任务,全市所有乡镇经费的来源,均由旗县区按照一定的预算标准,比照旗县区预算单位管理模式,予以核定和拨付。

2、预算资金管理和核算

旗县级对乡镇资金的管理是由各乡镇财政按本旗县区预算编制标准、办法和程序编制乡镇年度财政收支预算,由旗县区财政局批复下达后执行。预算执行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除土左旗之外的其他旗县区财政局,对乡镇预算资金的管理方式等同于当地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即乡镇年度预算资金统一由旗县级财政支付中心拨付到乡镇财政所后执行。另外一种是只有土左旗,单独设有乡财旗管收付中心,专门核算和管理各乡镇中心的工资、收支及各类专项支出,以报账方式管理乡镇资金支出业务。

拨付到乡镇的预算资金的管理和核算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乡镇财政所负责乡镇所有财政资金的账户管理、资金拨付和财务核算,例如托县、清水河等。一种是乡镇政府另外设立专门的乡镇政府财务核算账户,由乡财所将预算资金由乡财所账户拨付到乡镇政府外专设的账户上,由乡镇政府专职的、不隶属于乡财所的财务人员进行核算。

3、国有资产管理

各乡镇财政对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的发挥不完全一致。有的旗县区乡财所开展了本乡镇政府的资产登记、购置、处置等管理工作,并通过国有资产管理软件系统实现了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的发挥。有的旗县区乡财所,资产管理职能发挥较弱,没有有效的利用国有资产管理软件系统,也没有有效地管理本地区的国有资产,最多停留在上报资产年度统计报表的工作状态。

4、政府采购

各旗县区均设立了政府采购监管部门,新城区、土左旗还设立了政府采购中心,实现管采分离,但乡镇政府采购工作总体薄弱,财政所均未设置政府采购岗位和人员,由于乡镇级政府采购预算业务相对量少,一般为临时性采购事项,大多未执行规范的采购程序,大额政府采购由旗县区财政统一办理。

5、项目专项资金监督

上级部门确定的项目专项资金大多由旗县区财政局直接拨付业务主管部门执行,乡镇财政不知晓项目资金的安排和拨付情况,也不参与项目专项资金的监管工作,因此对项目专项资金基本无法进行监管。

6、民生资金兑现

拨付到乡镇的民生资金的发放,是在职能部门依据有关政策确定了执行标准、执行范围等内容之后,由乡镇财政所依据职能部门的审核结果和报告,由乡镇财政所“一卡通”专职工作人员,通过“一卡通”软件系统,拨付和发放各类民生资金,目前,大部分民生资金(部门有专门规定的除外)已经基本基纳入 “一卡通”发放范围,为各项落实惠民政策的落实提供了有效地保障。

四、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财政工作人员队伍不稳定

一是乡镇财政所基层工作的特点和环境相对落后,不易留住人才。二是乡财所人员的编制包含在乡镇政府总体编制范围内,编制既有公务员编制,也有事业编制,人员使用和调配权也在乡镇政府,因此当其他工作岗位为公务员编制时,具备条件的乡镇财政所工作人员会优先选择公务员编制的其他岗位,而放弃乡财所事业编的工作岗位。三是随着预算法的有效落实,对于乡财所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及从业资格的要求不断提高,导致一些在乡财所工作多年但是从未取得过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老财政所工作人员,放弃了乡财所的工作而选择了乡镇政府其他工作。四是由于乡镇政府人员编制不足及高素质人员缺乏等原因,许多乡镇财政所人员兼职镇政府其他工作,当镇政府有专门的工作需求时,极易调整乡财所工作人员。以上几个因素导致乡镇财政队伍无法实现稳定的定编、定岗、定员的用人机制,使得乡财政建设缺乏强有力的队伍保障。

(二)乡镇财政职能弱化

1、培植财源、协税护税职能弱化

由于乡镇财政体制等同于预算单位管理的模式,乡镇的支出均由旗县区财政予以保障,不再与乡镇收入挂钩。客观上乡镇没有了组织收入的压力,虽然乡镇政府具有协税护税的职能,但是经济形势下滑、乡镇经济基础弱,加之乡镇税务所按片设置,税收实行垂直管理,乡镇协调税源难度大,使得各乡镇培植财源、协税护税的积极性较低,乡镇财政组织收入的职能趋于弱化。

2、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能力弱化

乡镇财政的资金监管能力普遍偏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民生资金监管缺乏合理分工合作机制。20xx年自治区统一要求通过“一卡通”发放涉农财政补贴资金,根据规定,乡镇财政部门是财政补贴资金 “一卡通” 发放通道的建立和维护部门,业务主管部门是给谁发、怎么发、发多少的政策执行者和监管者。随着近年来惠民财政补贴资金量的增加,工作量越来越大,有些乡镇由于人员少、部门间的分工合作机制不明确等原因,导致乡镇对资金监管职能的弱化,出现了部门推诿、监管缺位、资金发放效率受影响、个别补贴资金游离于“一卡通”之外进行发放、虚报冒领等问题。二是项目资金监管存在盲区。目前乡镇财政监管的资金基本上除去乡镇级预算资金外,只有极少的财政项目资金(例如一事一议资金)经过乡镇进行支出,其余项目资金均在旗县级通过业务部门执行,乡镇财政“不知道”、“摸不着”、“看不见”,更是无从监管,使得基层财政监管职能与有效促进基层经济建设不能够很好地相结合。”取三是对村级财务监管与农业、审计等部门缺乏有效的分工协作和工作机制,不能够很好地体现财政监督职能。四是乡镇财政对国有资产监管职能普遍较弱。有的乡镇没有进行过资产清理登记工作,即使登记了,有帐无物的资产也没有及时进行资产处置和账务处理。乡镇政府及各部门的资产购置、处置和处理业务,除了部分大宗政府采购业务经过乡镇财政上报县级财政进行采购之外,其余基本不通过乡镇财政进行。乡镇财政资产监管职能的弱化,导致乡镇资产不明晰、资产虚帐、资产闲置、资产流失等问题的出现。

(三)依法理财有待加强

目前乡镇财政在开展预算资金的管理和执行工作时,主要以服从乡镇政府领导和乡镇工作需求为主,当工作需求与财政政策规定以及业务规范发生冲突时,容易出现轻规范重需求的现象,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另外乡镇人大监督力度也相对较弱,比如有些乡镇出现需要经过乡镇人大批准的预算变更事项时,往往是先执行变更,然后再补办预算变更手续,有的甚至不不办预算变更手续。

(四)工作经费不足

基层财政的工作性质是面对广大农民,有相当大的工作量是要求深入到农村第一线的,加之信息化工程建设要求越来越高,网络运行费用和计算机所需耗材等开支都比较大,办公经费的需求也相应增加,目前各旗县区乡镇财政所工作经费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的现象,有的除了人员工资外基本没有专门的工作经费预算,经费不足问题逐步显现。

五、乡镇财政下一步改善的方向建议

一是明确乡镇机构编制隶属关系,建立乡财政职能发挥的机构保障机制。在新常态下,应明确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形势的的乡镇财政的职能定位,确定乡镇财政作为乡镇级的财政管家角色,并根据职能定位要求,明确批复乡镇财政机构编制和职能范围,确定乡镇财政所在新形势下的位置和角色,同时建立和完善乡镇财政发挥职能的保障制度和体系,为乡镇财政发挥职能形成强有力的组织基础和制度保障。

二是要明确乡镇财政的职能定位。要结合乡镇工作的新形势和新特点,根据新《预算法》的发布,调整充实乡镇财政职能,确保基层财政发挥效用。根据目前财政工作的新要求,要重点加强乡镇财政八项职能,即:协调组织收入职能、预决算编制和执行职能、财政资金的监督和管理职能、财经和惠民政策执行职能、农村综合改革职能、国有资产管理职能、乡村财政财务监管职能、资产与债权债务管理职能等。

三是通过试点的方法,探索恢复乡镇财政金库。预算法规定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之前之所以撤销乡镇金库,是考虑到在以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乡镇收入任务与当地支出完全挂钩,同时将收入任务作为考核指标下达,与乡镇领导的考核和任用挂钩,容易造成不正当渠道组织收入、非法组织税源等问题的产生。新形势下,中央提出新常态的经济发展理念,乡镇财政收入将不再成为压力指标,可以以试点的方式,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乡镇,恢复乡镇金库,探索建立与收入相关联的激励机制,提升乡镇培植财源、组织财政收入、促进乡镇经济法发展积极性。

四是要加强乡镇财政所队伍建设。建设乡镇财政所高素质的队伍,是做好财政业务、发挥财政职能的前提和保障,因此,要重视乡镇财政所人员队伍的建设,从理顺机构编制的隶属关系、提高乡镇财政工作人员的地位、加强乡镇财政人员的培养和任用等方面来促进乡镇财政队伍的稳定和加强,从而保障乡镇财政职能的有效发挥。

五是要构建法制乡镇财政。在全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大环境下,建立法制财政既是党和国家的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各级党委、政府及财政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乡镇财政法制化、制度化重要性的认识,强化乡镇财政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意识,建立完善乡镇财政的法制体系,形成乡镇财政依法理财的工作机制,在法治的轨道上充分发挥乡镇财政应有的职能。

六是要构建乡镇财政资金监督工作机制。按照财政部关于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和加强财政基础管理和基层建设工作的要求,要求乡镇财政充分发挥就地、就近监管优势,对财政性资金实施全面监管。对于乡镇属地项目,首先应该在项目的申报、建设以及项目资产的形成等方面,予以乡镇财政发挥资金监管职能的位置,其次在财政资金的拨付和管理方面,要以金财工程为支撑,全面建立财政信息联通和监管模式,下达资金的信息实现县乡共享,或者建立部门管理项目、资金由乡镇财政支付的模式,以便于乡镇财政能够及时对资金进行有效监管。

七是要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各乡镇财政所要积极整合办公资源,建立乡镇财政综合服务大厅,实行“一厅式办公,级次式审核,柜组式作业,一条龙服务,规范化管理”的运作模式,对惠民政策咨询、财政补贴农民资金发放等服务事项实行“一个窗口管理、一站式办结”,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财政调研报告 篇6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财政改革的深入推进,乡镇财政工作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使得建设一支高素质、守纪律、会理财的乡镇财政干部队伍作为新时期推进财政事业发展的必然举措显得尤为重要。

一、乡镇财政干部队伍现状

(一)改革创新观念不强。少数干部思想陈旧,缺乏创新意识,工作循规蹈矩,习惯于依照旧体制和老模式、老办法办事,对新的财税征管模式、征管手段缺乏相应的认识,致使思想上缺乏新观念,工作上没有新思路,改革难有新突破。

(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一是在业务培训上,往往急功近利,片面追求提升形象和注重业务尖子的专项培训,忽略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综合培训,导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人为地形成了干部业务两极分化的局面。二是随着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大龄干部陆续退出业务岗位,在岗的年轻干部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接受正规的财务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培训,一定程度出现了业务断层的现象。三是干部队伍的锐气不足。由于职业上的“保险箱”,工作上的“大锅饭”,分配上的“平均餐”,职位上的“太平官”,使工作存在“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干部的拼搏精神和斗志。

(三)管理服务水平不优。有些干部在日常工作中,缺乏服务意识,自我要求不严,敬业精神不强,主动服务的理念没有树牢,一定程度上存在不按原则办事,而是凭意气办事,凭感情用事的现象。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观念陈旧,科学管理意识不强。一些同志思想凝固,观念落后,缺乏创新。头脑里“官本位”思想严重,唯我是大,固步自封,自欺欺人。一些干部进取心不强,创新力不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思想严重。在管理上围绕老套套,循规蹈矩,缺乏创新。

(二)教育机制不完善,素能培训手段落后。干部培训教育内容多以业务知识为主,忽视了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往往是学历与能力很难划上等号,教育培训的效果不理想。干部综合素质没有明显提高,符合新形势要求的讲政治、懂经济、会查账、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

(三)财税管理刚性不强,依法理财矛盾突出。一是乡镇财务管理风险大。乡镇机关和直属站所对依法理财的认识不足,在

收入和支出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相当突出。二是部门财务管理不完善。一方面乡镇直属部门会计、主管领导理财水平不高,重创收、轻管理,重借贷、轻还债。另一方面,受部门利益的驱动,部分专项资金的划拔和使用游离于乡镇财政之外,资金没有归口管理,乡镇财政无法把关。三是村级财务监管不到位。财务制度不健全,没有严格执行现行的财务规章制度。财务管理缺乏强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没有真正做到以票管收。有的村民主理财小组只注重事后管理,对村集体资金支出的事前、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

三、加强和改进队伍建设的途径

1、建立科学严密的教育机制。一要因人而宜,制定多层次的培训规划。针对干部素质“两极分化”的现状,按照“豆腐要慢炖、铁锤要重敲”的方式,区分对象、划分层次,建立不同类别的培训规划,采取多种形式、各种渠道,抓好素质低的基础培训和素质强的能手培训,从根本上解决干部业务参差不齐的问题。二要因地制宜,加大教育的投入。投入一定资金添置教育设施,聘请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强的退养干部作为师资力量,从事年轻干部的财务知识和专业知识培训,逐步改变业务断层问题。三要因材施教,培养复合型人才。鼓励业务精通、知识全面的干部,报考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专业职称,并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选派有培养前途的干部到高校进修深造,努力培养一支复合型的乡镇财税人才。

2、加强班子建设,提高创新能力。一是转变思想作风,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破除因循守旧、等待观望的保守思想,牢固树立全新的财税观、人本观、效率观,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打造和谐财政。二是不断改进学风,在创新学习方法和内容的同时,注重将学习与财税工作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乡镇财政干部应用科学理论指导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推行工作项目落实责任制,创新举措,狠抓落实,通过创精品来抓落实、谋发展、增亮点、求突破。四是转变领导作风。一方面以身示范,在创新上做表率,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形成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树立实干精神,鼓励干部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大力提倡“一线工作法”,深入到基层和一线调查研究,力争在一线中创造经验和成果,在一线中解决问题和困难。

3、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一是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范围。将所有财政资金纳入监管范围,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二

是加强补助性资金的监管力度。明确补助性资金监管工作重点,对各项惠农资金要做到及时公开、公示补助政策和补助对象,切实将补助资金落实到户,同时扎实做好补助信息的基础管理工作,并协调做好上级安排补助性资金的监管。三是加强项目资金监管。把握项目资金监管的关键环节,做好项目公示,对工程项目做到及时验收决算。加大对纳入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的项目资金监管力度,了解下达到本乡镇范围内的项目资金,及时监管,并就项目运行效果向上级部门报告。同时做好夯实项目建设资金的基础管理工作。四是加强乡村财务管理。要逐步建立乡村债务动态监控制度,及时、全面地掌握乡村债务变化情况,建立健全债务控制和化债工作规章制度。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坚决禁止将利息转入本金,并做好降息挂账工作。

4、不断提高财政干部待遇。为调动基层财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建议切实提高财政干部待遇。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不让扎根基层的财政干部吃亏,让乡镇财政干部感到在经济上有想头,政治上有前途。

财政调研报告 篇7

乡镇财政是乡镇政府履行职能的财力基础,在巩固基层政权,促进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完善财务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乡镇财政作为连接国家与农民、城市与乡村的重要桥梁,在建立公共财政,提供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任务越来越艰巨。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的不断深化,乡镇财政理财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在逐渐淡出农业税收征管的同时,落实民生政策、发放涉农补贴、服务“三农”发展的职责逐步增强,乡镇财政面临着新的形势与任务。乡镇财政是我国整个财政体系的最基础层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国家政策落实的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基层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上。在新形势下,乡镇财政如何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特别是进一步加强对涉农资金的监管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经验和做法

近年来,岗子乡不断深化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大力开辟乡级财源,加强收支管理,使乡镇财政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乡镇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

1、提高思想认识,全面推进乡镇财政工作,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向乡直部门和村级组织延伸牢固树立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是财政管理基石的观念,充分认识加强“双基”工作的重要性,深入调查研究,梳理相关工作,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基层财政工作的指导考核,培训提高基层人员业务能力,帮助解决工作生活实际困难,有力地推动了乡镇财政各项工作的开展。

乡镇财政所充分发挥政策熟、业务精、力量强等优势,将乡所有乡直部门的财务纳入财政统管,取消乡直部门的会计和在银行开设的账户,变过去各自为政、多途管理为财政所统一管理。成立了“村账乡(镇)代管”办公室,安排1至2财政干部专门负责村账乡(镇)代管工作,帮助村级组织建立村民理财小组,制定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审核村级财务收支的执行情况,做好村账务、财务“双代管”和村级债权债务的.化解工作,促进了村级财务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2、强化对涉农专项资金监管,乡镇财政由资金管理向资产、债务管理延伸,乡镇财政监督向用款单位、具体项目等全程监督延伸

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主动参与土地出让金、改田造地资金等专项资金检查,以查促管,规范管理。建立完善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做到支出有据可依,财务核算规范透明,审批制度约束有力。积极推行“村账乡管”试点,强化村级财务监督,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

乡镇财政不仅对财政资金进行管理,而且建章立制,对乡直部门的大额固定资产进行了登记和监管,防止资产流失。乡镇财政会同有关部门对乡村债权债务进行了全面清理审核,建立了乡村债权债务档案或台账,及时制止新债,定期盘活资产,清收债权,对化解的乡村债务逐笔登记,定期上报,实现了乡村债权债务实时信息化监控。

针对每年都有大量资金投向农村、监督难以到位的情况,通过改革,乡镇财政实行了全方位监督。一是乡镇财政从项目的论证、立项、申报,再到工程的验收、资金的拨付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管,确保了专项资金的安全、规范和有效使用,提高了项目资金的效益。二是对各类涉农专项资金、财政扶贫资金及其他项目资金,设立专账和专户,实行专人管理和负责,保障专款专用。

3、规范预算管理

进一步完善乡镇预决算制度,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增强预算约束力,解决预算编制随意、执行不严肃问题。加强乡镇非税收入监管,实施以预算内外资金统管为主要内容的乡镇财政综合预算,管好用好乡镇政府性资金。积极组织财政收入,不断强化税源管理,定期协调部门收入征管工作,搞好协税护税,努力做大蛋糕。建立了协护税办公室,承担起全乡的协护税工作,在收入应收尽收方面取得了很好效果。

4、做好民生服务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向保运转、保民生、保农业农村发展延伸

根据服务三农、改善民生对财政工作的新要求,合理界定和充实乡镇财政职能,充分利用乡镇财政贴近农村、直接服务农村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基层财政的公共服务水平,实行“一折通”、 “一站式”服务等方式,将各项补贴资金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把国家的涉农补贴、家电下乡等各项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加强对乡镇财政预算指标的控制和财务核算的监管,规范乡镇收支行为,优化乡镇支出结构,保证民生等重点支出。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重点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努力解决农村税费改革后出现的土地流转等问题,理顺农村经济关系,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二、加强涉农资金监管的经验和做法

近年来,乡财政所严把涉农资金监督管理“五个关口”,确保涉农专项资金安全有效运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1、严把涉农专项资金“公开关”

在涉农专项资金安排后15日内,将涉农项目的名称、资金来源、资金数量、项目安排等情况,采取会议宣传、政务公开栏、广播等多种形式进行公开,让人民群众知晓,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涉农资金项目实施后15日内,向群众公布涉农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实施时间超过一年的,在项目实施中期,择时向群众公布项目资金拨付情况。

2、严把涉农专项资金“备案关”

涉及涉农专项资金,财政部门及时报同级纪检监察机关备案,特别是将涉农专项资金的名称、来源、数量(包括本级匹配)、项目安排去向、实施单位等情况在项目安排后的15日内报同级纪检监察机关备案,让纪检监察部门了解财政部门涉农专项资金落实情况。

3、严把涉农专项资金“拨付关”

严格按照不同涉农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要求,严格把好涉农资金的拨付工作,按时、足额拨付财政涉农专项资金,切实杜绝因财政部门原因导致涉农项目工作不到位的情形发生。

4、严把涉农专项资金“管理关”

加强对资金的跟踪管理,做到财政“支农”资金支付到哪个环节,财政监督就跟踪到哪个环节;财政“支农”资金支付到哪里,财政监督就延伸到哪里,促进涉农项目的实施。

5、严把涉农专项资金“检查关”

除支持和配合纪检机关、专项资金主管部门做好涉农专项资金检查外,每年财政所都自行组织对涉农专项资金落实情况的自查和检查工作,严格查处和纠正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套取、贪污和私分涉农专项资金的行为,保障农村群众的利益。

三、当前乡镇财政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工作量加大,人员不足,工作难度增加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越来越多,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绝大多数都要落实到户到人,农户一般要得到多项补贴,这些最终都要靠财政所来落实,加上“村财乡代理”,乡镇财政所的工作量成倍甚至几倍、十几倍地增加。由于乡镇财政处于财政管理体系的末端,直接面对千家万户,工作面广,服务项目多,补贴兑付工作程序和标准要求较高,致使任务十分繁重,工作量比税改前增加两倍,乡镇财政人员不堪重负。由于涉农补贴涉及到农民个人的直接利益,发放工作做不好,影响较大,发钱比收钱还难。同时,会计核算业务也大量增加,一名财政干部甚至要管理几十个账户,加之会计核算行政干预仍然较多,也人为地造成工作难度的增大。

2、经费短缺,办公条件差

随着财政所工作量的大幅度增长,需要的办公经费开支也相应增长,例如下乡所需的交通工具开支,需要印刷大量的分户补贴清册,需要大量增加计算机的纸张、墨粉消耗等,而这些都是乡财政正常经费预算难以保证的。乡镇财政所自身没有经费预算,支出靠上级补助,随着业务量的增加,经费短缺问题突出。同时,乡镇财政所办公、住宅条件较差,现在是租用乡政府的办公楼来办公,长期无人关注乡镇财政自身建设,经费紧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财政干部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四、对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和资金监管工作的政策意见和建议

基于实际调查和分析,结合乡镇财政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强化乡镇财政职能。

1、加强乡镇财政体制建设

要充分认识乡镇财政的重要性,将县乡财政建设纳入国家财政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根据当前乡镇财政的特点,转变职能,科学定位乡镇财政职能,由原来的抓收入转变为加强对支出的监管和跟踪,完善区乡财政体制。要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针对各地乡镇发展水平的不同,分类指导和改革区乡财政体制,满足不同类型乡镇发展的需要。在合理划分区乡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税源基础、财政困难程度等因素,对不同类型的乡镇实行不同的财政体制。

2、加强乡镇财政制度建设

要通过乡镇财政职能的合理定位,明确收入、支出、管理、监督等各项职责,达到“职责明确、制度健全、操作规范、运转高效”的目的,使乡镇财政工作有章可循。

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大力实施支农资金整合。对涉农补贴项目资金统一在乡镇设立专户,在乡镇报账。涉农资金发放上,区级财政要对乡镇给予一定的预拨资金,以解决兑付时间紧、任务重而带来的困难。整合资金性质相同的项目,形成大类项目,如新农村建设、道路建设、农村义务教育等。按大类项目分配资金,形成支农的合力,降低管理成本。逐步清理并减少配套资金要求,控制乡村债务增长。各类建设要求地方配套和群众自筹的项目多、配套比例大,建议上级减少对建设项目的资金配套要求,减轻乡村支出压力,给乡镇财政控制债务留出空间。

3、加大公示力度,健全公开机制

公开是保证一切工作“阳光操作”的必要前提。创新乡镇涉农财政资金公开方式,全面接受社会监督,要在深化现行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常规公开形式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管理使用信息公开形式。通过政府门户网站、部门网页等,实现从中央到乡、到村的自上而下的全节点公开,把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的资金流程,分配过程和发放过程全面公开,把资金的安排、项目规划审批、政策规定等内容向社会公布,使乡镇涉农财政资金更加透明阳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建议减少资金下拨的环节、程序,缩短资金到位的时间,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资金的下拨与资金信息公开结合起来,减少政策落实到位的时间差,最大限度地消除群众对党对政府的误解。

4、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科学合理决策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的投放,对于情况不明,把握不大的项目要特别慎重,尽量避免决策失误,盘活资源,突出重点进行监管,突出监管效果,有效打压基层找关系、跑项目的时间和空间,多给乡镇在项目资金上的自主权。对于涉农财政项目资金的投放,建议减少和取消区乡政府的项目匹配资金,从而减轻基层政府的财政压力。对乡镇涉农财政资金项目,建议通过统一部门审批,避免多部门、多渠道审批和管理,对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管理进一步规范,减少运作成本,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资金安全。

财政调研报告 篇8

xx县位于xx省西北部,湘西自治州中部,武陵山脉中段,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县,又是集“老、少、边、穷、山、库”于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到XX年底,有常耕地11.3万亩(其中稻田面积8.4万亩),财政收入33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42元,辖4个镇、8个乡,140个行政村,总人口13.8万人,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85.3%,农业人口11-3万人,占81.9%;国土面积1297.5平方公里,有“茶叶之乡”、“林业之乡”、“歌舞之乡”、“举重之乡”的美誉。

一、xx县农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xx县认真实施“绿色产业兴县,生态家园富民”的发展战略,在抓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立足地理资源优势,狠抓茶业、以椪柑为主的林果业、草食畜牧业、无公害蔬菜等四大特色支柱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围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财政先后投入5330多万元,修建小水电19处、集雨节水池(窖)1500口、沼气池5128口,除险加固1座中型、4座小i型、17座小ii型病险水库,修复各类水毁水利设施7000多处;投放各类蔬菜大棚220个,高标准钢架网箱150口。XX年,在继XX年遭遇春夏连旱的情况下,全县仍然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4万亩,总产2.84万吨,较常年3.5万吨减少0.66万吨,减幅18.9%,同比增产0.60万吨,增幅26.9%;完成国民生产总值(gdp)5.51亿元,同比增长10.4%;农业增加值1.25亿元,占gdp的22.7%,同比增长5.5%;财税收入3339万元,同比增长19.25%;农民人均纯收入1’742元,同比增加150元,增长9.4%。

(二)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业支柱产业建设。

以专业村、户带动形式建设支柱产业,通过多年不懈努力,到XX年,全县茶叶、以桠柑为主的林果业、草食畜牧业、无公害蔬菜等四大特色支柱产业建设已初具规模,发展各类专业村40个,各类专业大户3000户。一是茶叶种植面积5.6万亩,可采茶园面积2.5万亩,良种化率25%,年产茶叶1300余吨,年产值4500余万元;二是柑桔种植面积5-3万亩,年产柑桔2.4万吨;三是草山草坡160万亩,居全省之首,全县山羊饲养量16万余只,牛6万余头,畜牧水产产值突破’78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34%;四是蔬菜种植面积5.1万亩,年产蔬菜8万吨,总产值5000万元。

(三)围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

多年来,特别是20xx年以来,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各级财政的支持下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一是茶多酚厂、雅洁公司、泰森木材加工厂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得到发展和壮大,有效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二是神宝牧业、中顺牧业、群博公司、绿园茶场、小背篓茶苑等一批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大户联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方式进行规范运作,辐射带动各类专业户80c10多户。

二、20xx年以来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及利弊分析

20xx年来,中央连续6年出台了1号文件,安排部署农业农村工作,把“三农”工作摆在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制定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实施,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财政支农政策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1、财政扶贫成果显著。六年来各级财政投入扶贫资金共计10806万元,帮助全县1170名绝对贫困者和7632名低收入者脱贫,组织培训并安排外出务工就业贫困劳动力4000余人;新增和改造农田240公顷;新建和改建公路1213公里;解决了农村4.2万人、16.78万头牲畜饮水困难。

2、农民减负增收效果明显。通过减免农业税、减免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发放粮食直补、良种、农机和农资综合补贴(简称“两减免、三补贴”),每年全县减少农民负担117.1万元,新增收入432万元。

3、特色产业建设得到较快发展。近年来各级财政投入项目扶持专项资金3000万元,改良茶园1.5万亩,新增茶叶开发面积1万亩、桠柑为主的林果业面积2.1万亩、牛羊为主的节粮型草食牧畜1 6.78万头、大棚蔬菜为主的无公害蔬菜基地1200亩,全县四大特色支柱产业初具规模,并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4、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财政安排农村生态建设资金270万元,推广农村沼气能源建设,项目区农民以沼气代柴火,既减少空气污染,又保护植被林木,目前已建设沼气池6’735口。据统计,节省柴草18万吨,相当于封山育林6万余亩。实施生态公益林等项目建设,新增造林18.5万亩,恢复了生态环境,减少了水土流失,促进了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财政支农政策对发展现代农业的障碍因素分析

XX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了以发展现代农业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级财政部门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实施,促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一定加强,农户种粮积极性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一定提高,农村支柱产业得到一定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得到一定壮大,但是,目前财政支农政策措施与发展现代农业要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财政支农投入仍然相对偏低,基础产业难以做大做强。往年财政等先后投入大量资金,xx县的四大支柱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地处山区,各方面因素制约,发展生产的前期投入成本相对其它经济发达的县市高。一方面xx县农业产业规模小、效益低,产业没有规模和效益优势,另一方面财政支农投入政策强调规模,扶优扶强,致使xx县同其它发达县市相比,很难争取各级财政大力支持,进一步拉大了与发达县市的发展差距,如xx县的茶叶产业,有品牌优势,但无规模,只有5.6万亩,难以达到财政支持10万亩以上的规模要求,财政支持力度小,难以扭转xx县茶叶有品牌无产业优势的.局面。

2、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偏重农田水利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忽视其它软件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多年来,虽然各级财政先后投入大量的资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支持只局限在加强农田水利、农村清洁能等方面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对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农业市场体系、服务体系、执法体系、检验检测体系等方面建设支持不够,甚至没有。由于农业产业体系不健全,农村现代物流体系没有建立,服务水平低,标准化生产难以推广,品牌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难以加强,致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低,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形势。如我县茶叶产业,尽管茶叶加工实现了由手工制作向机械化制作转变,茶叶生产逐渐向高、精、深产品转型。但是由于联合协作生产经营机制、市场监控机制及网络营销机制仍停留在较低效的状况,仍然改变不了“毛尖”家庭式作坊加工“有品牌、礼品茶,无市场”的局面,难以发挥联动效益。

3、财政支农资金没有形成合力,难以发挥资金统筹效益。多年来,财政支农资金分别掌握在发改委、扶贫办、农办、财政、农业、畜牧、水务等多个部门,在缺少切实可行的系统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导致财政支持政策紊乱,资金统筹使用困难,项目实施范围和建设内容有相当程度的交叉重复,难以发挥资金统筹效益。

4、财政支持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力度小,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与现代农业发展相脱节。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需要有农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支持,将现代农业科技项目转化为成果,发展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而xx县在这些方面因财政困难等原因几乎没有投入,依靠的是单位自筹资金引进数量有限的设备,从业人员在推广过程中去逐步摸索,难以达到用现代物质技术条件装备农业、发展农业的要求。

5、财政支持农民教育培训形式落后,难以为发展现代农业培养高素质农民。近几年,我县在各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深入开展了农业实用技术、“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等培训。几年来,共投入财政资金67.5万元,累计培训农民4000余人次。由于培训形式单一落后,且大多数技术人员专业知识老化、知识更新速度慢,培训效果不太乐观。

6、财政支农项目资金地方配套“一刀切”,严重制约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的发展。xx县是一个财政穷县,XX年财税收入仅3339万元,每年需向上争取转移支付维持运转。相关部门下达xx县的项目任务都要求县财政配套资金,但是象这样的穷县、小县根本无力配套,形同虚设。由于实施项目单位没有工作经费来源,迫使部门冒险违规挪用项目专项资金作为工作经费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既影响了项目设计效益,又加重了部门压力和负担,也严重挫伤了部门争取财政支持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

三、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作为承担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财政部门,在财政支农政策的设计和安排上,应按照现代农业的内涵要求,把思路统一到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高度上来,突破固有体制的束缚,加大投入力度,及时进行财政支农政策调整创新。

(一)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

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农业是第一产业,也是基础性产业。但就产业而言,它与其它非农产业相比具有明显的弱势,不但点多、线长,而且短期效益不明显,任何时候都需要政府强大支持力度和保护力度。就区域来讲,xx县与其它发达县市相比,财力更弱,发展更困难,更需要中央、省财政的优先支持,确保财政支农投入优先增长、稳定增长的政策充分落实到位,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围绕现代农业特性,结合县域农业的实际,突出财政支农重点。

在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财政支农投入要突出以下几个重点:一是突出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重点抓好水、电、路的建设及改造和耕地质量的提升,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是突出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投入,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三是突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提升农口部门社会化服务能力,以适应农业产业对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的需要;四是突出优势农产品良种栽培、精深加工、贮运技术研究推广投人,重点抓好茶叶、柑桔、草食牧业的发展,推进xx县的优势产业的改造升级;五是突出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基地建设投入,充分发挥我县生态环境优势,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切实加大财政资金监管力度,实行项目申报公开透明管理,成立以各级政府为主的资金整合协调领导小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针对发展现代农业不同对象和环节,优化财政支农政策。

财政项目资金作为政府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手段,要根据不同的支持对象和环节,采用不同的支持方式,才能达到政策效果:一是加大财政无偿投入,在产业化经营中的纯公益部分,属于公共财政履行职能的范围,财政应无偿地投人。如农产品基地的基础设施包括水利工程、机耕道路等;二是创立财政有偿投入,对于产业化经营中属于市场筹资部分,财政可采取有偿投入,支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三是继续加大财政贴息,鼓励企业使用银行贷款,进行深加工技改、优良品种繁育、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市场改建扩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等,财政可在一定时期内给予全额或部分贴息;四是创立以奖代补制度,对于龙头企业开发引进推广良种和新技术,培训和指导农民,开展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引进推广应用农产品精深加工、包装、储藏、保鲜等技术,申报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培育产品品牌、提供食品安全服务,开展市场信息服务、建立营销网络、举办产品宣传推广活动等,财政可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进行支持。

(四)落实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优惠政策,取消贫困县地方项目配套资金政策。

多年来,要求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政策”,脱离了贫困地区财力十分薄弱的实际,也与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相关规定相悖(《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五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民族自治地方配套资金的,根据不同情况给予减少或者免除配套资金的照顾”)。象xx县这样特殊贫困地区,财政靠转移支付维持运转,实在无力配套资金搞建设,国家应该对贫困县市和发达县市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情况取消这样民族自治地区项目建设要求地方配套资金的政策,并给予资金倾斜照顾,切实把中央有关民族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财政调研报告 篇9

我县财源结构比较单一,抗风险能力低,受市场影响大。支柱财源主要是三大块。一是有色金属矿产行业,大多属外购外销“两头在外”企业(本地资源仅占20%左右),主要靠税收优惠政策搞活(原是福利企业政策,后是废旧政策,再后是再生资源利用政策),xx年再生资源利用政策取消,为完成财税目标任务,xx年我县按缴纳增值税额的23%予以贴息,xx年按缴纳增值税额的33%予以贴息。xx年、xx年、xx年、xx年、xx年该行业分别缴纳税收14801万元、21346万元、28131万元、27805万元、34924万元,分别占税收总额的51%、52%、50%、44%、50%。二是铁矿行业,主要分布在大坪,共有18家企业,xx年、xx年、xx年、xx年xx年分别缴纳税收1714万元、3122万元、3859万元、2926万元、2144万元,分别占税收总额的6%、8%、7%、5%、3%。三是水电行业,先后投资新建了股份制的宝沙电站、万年桥电站、两江口电站、扶竹洲电站、渔仔口电站、老坡口电站,全县已建电站149处297台,装机24.2万千瓦,xx年、xx年、xx年、xx年、xx年分别实现税收5185万元、5772万元、5629万元、8613万元、7812万元,分别占税收总额的18%、14%、10%、14%、11%。近年随着我县城市建设项目的拉动,房地产税收及重点项目税收逐年增加,形成我县比较稳定的税源,xx年、xx年、xx年、xx年、xx年分别实现税收2189万元、6619万元、8219万元、11793万元、15724万元,分别占税收总额的7%、16%、15%、19%、23%。(具体详见附表四《xx-xx年大户分行业税收入库比较表》)

xx年我县纳税上1000万元的企业6家,纳税上100万元的企业46家。xx年纳税上1000万元的企业14家,纳税上100万元的企业60家。xx年纳税上1000万元的企业17家(其中纳税上2000万元的企业5家,**县鸿发矿业有限公司纳税达到4200万元),纳税上100万元的企业66家。xx年纳税上1000万元的企业18家(其中纳税上2000万元的企业5家,**县丛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纳税达到3280万元),纳税上100万元的企业69家。xx年纳税上1000万元的企业18家(其中纳税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1家,**县鸿发矿业有限公司纳税达到4480万元,纳税上100万元的企业55家)。

财政调研报告 篇10

一、乡镇财政监督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现行乡镇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就xx县目前乡镇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开展情况来看,乡镇财政监督检查主要依赖于县级财政监督部门,乡镇财政所主要是配合上级财政监督部门工作,没有或者很少主动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由于体制或者其他方面原因,乡镇财政部门自主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主动监督意识不强,存在等靠望思想。

大部分乡镇财政所认为财政监督是县监督局的事情,主观认识不足。

2、管理体制不顺,开展监督检查阻力大。

由于xx县财政所“人、才、物”归地方政府政府管理,在开展工作的.时候主要是遵从地方政府的旨意,在开展监督检查的同时不同程度上会受到各方面的阻力和压力,不能展开手脚开展监督检查。

3、执法主体不明,处理落实力度薄弱。

由于财政所是乡镇的一家事业单位,不属于一级执法主体,没有执法权力,往往查出问题,也得不到很好的处理和落实,大多数只能是不了了之。

4、检查程序不规范,监督检查缺乏有序性和科学性。

由于缺乏一整套完整的乡镇财政监督操作程序和工作规范,再加上乡镇财政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在执行财政监督过程中往往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缺乏有力的执法依据,实行财政监督工作往往也只能了于形式,停留在表面上,不能有实质性的进展。

(二)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违纪违规的主要表现形式,检查的重点及难点。

1、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乡镇财政体制已由原来的一级财政改为“乡财县管乡用”模式,每年的收支纳入部门预算管理,不再核算税收收入,除镇政府和财政所,其他部门全部垂直上划。乡镇财政收入主要是上级补助收入和非税收入,而乡镇政府及财政部门都没有收费及罚没等政府非税收入科目所赋予的职能,大部分是地方企业上交及上级专项补助等自筹收入,从严格上讲,只能属于自筹收入,而且收入来源复杂,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给监督检查也增加了难度。

2、乡镇财政收入违纪违规的主要表现形式:

主要是部分收入具有不合理性或不合法性:如部分乡镇政府和村组织存截留、挪用专项资金,少数部门存在乱收费现象等。

3、乡镇财政收入财政监督检查的重点是:

如何规范乡镇收入形式,严禁乱收费行为,如何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的监督,保证专项资金的使用安全和使用效益。难点是:村级收入管理不规范,没有真正全额纳入预算管理,存在坐收坐支现象;对乡镇政府和村组织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的行为督促整改及处理处罚力度不够。

(三)乡镇财政支出的主要管理模式,存在问题。

1、乡镇财政支出的主要管理模式:

就xx县而言,乡镇财政支出的主要管理模式是实行“乡财县管”和“国库授权支付”模式。对乡镇政府和财政所编制部门预算,对村级转移支付支出编制公共支出预算。

2、乡镇财政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由于乡镇项目资金存在不确定性,一般很难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畴。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缺乏严肃性,部门预算也仅仅是规范了财政预算内支出,而预算外支出预算在编制和执行上都不严格,部门预算改革普遍是了于形式,缺乏严密性。

(四)乡镇财政支出的主要方向与类别,违纪违规的主要表现形式,检查的重点及难点。

1、xx县乡镇财政支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部门预算支出:是指乡镇政府和财政所的部门预算支出,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2)村级补助支出:是指村级转移支付和取消农业税后农业税附加。

(3)专项资金支出:包括各类惠农补贴资金、民政优抚资金及项目资金等。

(4)“以钱养事”支出:指对以钱养事单位的补助支出。

2、违纪违规的主要形式是:串用资金科目,不严格按照科目支出类型使用财政资金,存在挤占、挪用部分项目资金现象,有的地方还存在用下年度资金弥补上年度资金缺口现象,形成寅吃卯粮状况。

(五)乡镇财政如何开展财务、会计、资产和绩效监督,重点是什么。

1、转变观念,强化监管意识。

乡镇财政部门要增强大财政监督意识,要把加强财政监督纳入日常工作的重要范畴,要争取财政监督的主动性、经常性,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开展重点检查工作。

2、发挥优势,探索监管思路。

一是要规范乡镇财政监督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

二是要完善乡镇财政监督队伍建设;

三是要明确乡镇财政监督职能和完善监督机构设置;

四是要增强乡镇财政监督检查执法权力;四是要理顺乡镇财政监督管理体制;五是要保障乡镇财政财政监督工作经费。

3、上下联动,形成监管合力。

上级财政监督部门要加强乡镇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指导和管理,要建立日常监督检查的考核检查和绩效评价及激励机制,要建立财政监督情况上报和重点违纪违规情况预警防空防控机制,要形成上下联动的监管合力。

4、齐抓共管,开创监管局面。

财政监督离不开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各级政府部门及全社会的大力支持,要积极营造大财政监督氛围,形成全社会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

(六)实行“乡财县管”、“村财乡管”新情况、新问题,违纪违规的新表现形式是什么。

1、“乡财县管”和“村财乡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乡财县管”主要是管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管理难到位,对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缺乏力度;“村财乡管”主要是管帐,对资金和资产管理难到位,综合预算编制和执行力度不够。

(2)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会计基础工作不够规范,财务会计制度执行缺乏力度,白纸条入帐、现金余额过大现象普遍。

(3)会计执法环境不优,农村的公共支出往往都无法提供规范的原始发票,支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大。

2、违纪违规的新表现形式主要有:

(1)编制和申报虚假或重复申报项目套取项目资金弥补公用经费不足;

(2)挤占、截留或挪用专项资金用于公用经费支出;

(3)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部分“两委”存在人人手里有钱、人人用钱现象;

(4)以钱养事项目不清,明是养事,实是养人。

二、意见和建议。

(一)建立乡镇财政监督专员制度:

由县财政监督机构派出财政监督专员驻乡镇或区域负责辖区财政监督日常工作,履行财政监督职责,执行上级重点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任务。

(二)规范乡镇财政监督工作程序:

规范和完善乡镇财政监督检查和执法程序。

(三)明确乡镇财政监督检查工作职责和内容。

(四)建立乡镇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效能考核和评价机制,注重绩效评价。

(五)强化乡镇财政监督检查执法力度,赋予必要的执法权力。

(六)加强乡镇财政监督检查队伍自身建设,建立乡镇财政监督专员考核考评和异地交流机制,实行再监督。

(七)理顺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建立规范统一的乡镇财政垂直管理体系,有利于加强乡镇财政队伍的管理和工作指导,便于乡镇财政干部的异地交流,有利于充分调动乡镇财政干部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财政调研报告 篇11

随着国家“三农”投入的不断加大,农业生产科技和农业生产风险补贴机制也日益完善,自__年起,我县陆续出台了高效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国家补贴保险”成了新农村建设中颇具经济魅力的字眼,农业保险补贴为农民撑起一把遮风挡雨的保护伞,高效设施农业保险补贴及高效农业种养殖业保险补贴成为各级政府引导农民增收致富的一种激励手段。高效农业保险补贴政策运行近7年了,究竟给广大农民带去了多少实惠,农民如何看待“高效农业保险补贴”,“ 高效农业保险补贴”还存在哪些需要完善的方面,就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调研。

一、财政补贴实施基本情况

据笔者调查,__镇是全县经济作物重镇之一,从__年起实施高效农业保险制度。保险品种从当时的能繁母猪增加到育肥猪,__年参保品种呈多样化,有油桃、梨、钢架大棚、河蟹养殖等品种。参保率和保险品种逐年提高,财政对参保农户的保费补贴标准在逐年提高,其中肉用仔鹅、育肥猪、肉鸡、荷藕、内塘河蟹等品种高效农业保险的保费,各级财政补贴达70%;能繁母猪、奶牛品种高效保险各级政府补贴高达80%。到目前为止,全镇参加高效农业保险的`品种已有七种,广大农户受益匪浅。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效农业保险补贴工作在宣传动员、承保核实、防灾减损、查勘理赔、资金配套、财务运作等环节存在一定问题,值得关注。

1、宣传动员待加强,参保意识待提高。由于农民受传统小农意识影响,理解和接受保险的观念较弱,对补贴政策缺乏了解,往往要等到“殃及池鱼”,才会“怦然心动”。加之现有经营规模较小,预期收益较低,不愿再付出保险成本,如葡萄产销专业合作社。由于赔付率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受当年度的台风、暴雨、持续高温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农户自愿投保积极性有待提高。

2、服务机构不健全,行政推动难维持。从目前情况看,县镇村高效农业保险工作几乎全部依靠基层组织行政来推动,类似于农业保险公司机构还未将保险产品的经营服务延伸到乡镇村组户,还没有真正建立让农民更积极、更踊跃、更放心的基层保险机构与队伍,农业保险机构应有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根本没有发挥。

3、保险成本费用高,理赔定损难公正。高效农业保险费率偏高。一方面是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品种,农民是急于投保,其出险率和赔付率就高,保险公司就有亏损,如能繁母猪保险业务。另一种是旱涝保收的品种,农民则不愿参加保险,造成保险公司无利可获,经营成本上升,因此费率也高,如旱生蔬菜保险业务。理赔定损难公正。一方面是农业保险从业人员大多数是镇村干部兼职,未经专门的培训,机械性多、灵活性少;保守型多、开拓型少。按照理赔条款的条条框框,许多损失不在范围内,但因其考虑化解农村基层干群矛盾实际,特殊原因的,也适当赔偿。另一方面是承保标的是动植物,流动性大,基本信息难把握,要制定出一个公平合理的、让农户满意的理赔标准就较困难。

4、资金配套难保障,财务核算待加强。作为惠民之举,国家出台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由各级财政和农户共同负担保费。但从实际经营情况来看,农业保险的组织发动工作主要依靠县镇两级政府,而农业大县与重镇,往往都是财力弱县镇,配套补贴资金负担相对较重。

5、保费指标下达不合理,有虚增保费、虚支赔额的违纪现象。据调查,有些地方主管农业保险部门为片面追求保费指标,不顾当地实情,以粮食种植面积的40%下达高效农业保险面积和保费,造成基层虚增保源和保费,出现集体垫付保费、虚报定损理赔、骗取上级财政补贴行为。在实际工作中,也容易出现个别参保户多次报灾,以轻报重,以少报多等虚报现象。同时,镇村两级对农业保险代事代办财务核算制度不统一。

三、几点建议

高效农业保险保费财政补贴的实行在转移农业风险、减轻政府负担、引导农民积极参保投保等方面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为此,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

1、应当建立差别化的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给予更多的补贴资金,加大对农业大县重镇或者欠发达县镇的财政补贴力度,提高当地开办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对相关重点保险品种进行适当补贴,提高财政对保费的补贴额度,以减轻农民个人保费负担压力。建议将是否参加高效设施农业保险作为高效农业发展扶持奖励的前置条件。

2、强化宣传动员,增强保险意识。将高效农业保险精神宣讲到户,讲清政策,讲透条款,使得种养大户能充分认识到高效设施农业保险是为了降低他们农业经营风险,增强他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从而引导他们自觉自愿参保。

3、完善考核机制,力求务实为民。高效农业保险补贴工作尚处于摸索和尝试阶段,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一是完善基层考核机制。高效农业保险补贴的推广实施成功与否关键在基层干部。摒弃部分干部对高效农业保险工作视为“多此一举、忙中添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错误认识。二是纠正以粮食种植面积一定比例下达保费指标做法,切实为基层办实事,为农户办好事。

4、加强队伍建设,规范核算行为。应加强部门协调,明确各职能部门管理责任。财政、人保、农经、气象、农技等部门加强沟通联系,强化部门协调,形成合力,各守其职。建立农业核灾定损工作组织和三农保险专兼职队伍,定期对核保和定损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加强对基层财政、农经部门、行政村有关保险代理代办业务培训。

财政调研报告 篇12

财政支出绩效监督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依据一定的原则,按照统一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对财政支出运行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并通过绩效评价找出财政支出决策和执行中的问题以及提出改进的方向,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财政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随着以编制部门预算为龙头的预算编制体系、国库集中支付为龙头的预算执行体系、绩效评价为龙头的预算监督体系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建立,财政支出绩效监督评价已经成为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政府管理效率、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财政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随着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建立,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问题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广泛重视。由于目前XX县县级财政管理基础还不够坚实,实施绩效监督将会面临观念制约、制度制约、技术制约,所以推进XX县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管理工作,需要明确绩效监督管理的层次、主客体,初步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以及选择适合XX县县情的改革路径。

一、开展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财政支出绩效监督是完善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财政支出管理的深化与延伸,是财政监督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当前,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财政支出继续呈刚性增长态势,政府性负债比重正在逐步加大,给政府及财政部门带来新的压力。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财政改革与财政管理面临的一项新任务;对于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缓解财政支出压力,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促进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绩效监督评价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客观需要。政府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四个方面。财政资金是政府性资金,实际上是老百姓的钱,财政资金的安排必须符合政府公共管理的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今后财政支出重点要放在公共事业领域,如社会事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财政支出绩效监督评价的.本意是以财政支出效果为最终目标,考核政府职能的实现程度,也就是考核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数量与质量,是体现公共财政投向结果的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目的在于提高政府支出的管理效率、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水平。因此,通过绩效监督评价,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用有限的财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公共管理需要,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根本问题,在客观上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二)绩效监督评价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XX县的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财政在确保解决“吃饭”问题的前提下,可以有一定的资金用于“建设”。“建设”与“吃饭”不同,必须更讲求效益。花钱要搞清楚资金的投向及效益,要符合老百姓的意愿。财政部门将大量资金用于项目建设,这在客观上需要一套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来衡量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即绩效监督评价。特别是对财政专项资金支出,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价,可以促进部门和单位树立使用财政资金的绩效理念,从而进一步强化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绩效监督评价是引导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杠杆。财政资金特别是财政专项资金,不仅体现政府投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作用,而且是引导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杠杆。因此,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不仅直接关系到财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而且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投入方向。通过财政支出绩效监督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财政专项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进行科学评价,不仅可以提高财政支出项目本身绩效和配置效率,而且可以使财政资金更好地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从而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

(四)绩效监督评价是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实际需要。在公共财政框架下,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三分离是公共财政框架的基本要求。财政支出绩效监督评价采用科学规范的评价制度体系,通过“跟踪问效”的方式,对财政资金运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综合评判。目前以绩效监督评价为重要手段的预算监督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它将成为公共财政管理的“三驾马车”之一,共同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与绩效。

(五)绩效监督评价是强化财政监督的历史性要求。财政分配活动既然是以国家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在财政分配过程中,就必然会形成以国家主体对其他相关主体的一种控制和制约关系,这就是财政监督。广大纳税人作为委托人,出于对公共产品数量及质量的需求,对于公共支出会有强烈的绩效关注,这是加强财政绩效监督之原动力所在,也是一个政府维护其拥护程度、合法性的基础。长期以来,财政监督侧重财务合规性检查,忽视

对绩效的监督,对资金的分配效果、资金使用效率以及产出结果缺乏监督和考核,普遍存在预算约束软化、项目投资失控、资金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造成大量低效和无效投资。一些盲目投资,低绩效投资所带来的损失,一定程度上比财务违规造成的损失大的多。所有这些急需我们引入绩效监督思想,更加敏锐而不是机械地去监督财政支出。另外,近几年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取得丰硕成果,预算资金更加综合,预算细化程度明显提高;连续多年的会计信息质量大检查,各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得到改进;这两方面都给财政绩效监督创造了条件,也提出了历史性的要求。

二、XX县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工作开展情况和难点分析

XX县财政支出绩效监督评价工作从xx年年开始起步,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着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为进一步推进XX县财政支出绩效监督评价工作,有必要对财政支出绩效监督评价工作实践进行再思考。

(一)XX县绩效监督工作开展情况。

XX县财政支出绩效监督评价工作起步于xx年年。根据甘肃省财政监督条例和XX市财政支出跟踪问效暂行办法,结合XX县财政工作实际,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XX县财政支出跟踪问效实施办法的通知》(徽政发[xx年]37号),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绩效评价指标和标准、绩效评价的组织方式与实施范围、绩效评价程序以及评价结果的应用作出了规定,为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创造了外部环境。财政局制定下发《XX县财政支出跟踪问效评价指标体系》,设立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来2个一级指标,分设12个二级指标,具体细化为26个共性指标和4各个性指标,并制作了《XX县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自评报告》和《XX县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报告》范本,明确了财政局内部绩效评价工作的职责,建立起了内部协调机制,以利于绩效评价工作上的配合。

根据《XX县财政支出跟踪问效实施办法》的精神,按照“先易后难,由点及面、稳步推进”的原则,xx年年和20xx年选择了财政专项支出在五十万元以上的5个项目布置开展绩效监督检查,涉及的项目包括整存推进扶贫项目、城区三期拆迁改造、东西河道治理、工业集中区建设、金徽大道建设等项目。对项目涉及单位县建设局、拆迁办、经委、国土局、水电局、城关镇、水阳乡、银杏乡等部门xx年年度和20xx年1月至6月份期间,有关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和财政绩效进行了延伸检查。在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中,发现项目会计给检查组送审的会计资料,仅仅反映项目财务机构直接经办的资金收支状况,而涉及同一项目的资金却分散到相关部门和乡镇办理收支事项,与项目专门会计没有充分衔接,项目会计核算反映不出本项目投资运作的全貌,会计部门很难发挥参与项目资金全程管理和财务计划控制建议职能。项目建设资金财务进度考评和财政绩效评价基础资料不全面。检查组未查阅到项目工程投资概预算等财务基础资料,无法考评财政投资到位进度,也无法全面评价完成项目投资部分的财政绩效,更无法准确估算项目投资的资金缺口,为政府决策提供准确及时、切合实际的筹资建议存在一定难度。为此,检查组建议项目实施单位,在编制和修订项目建设规划时,编制和及时修订详细的投资预算和筹资方案,便于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监管和考评,也便于财政部门及时筹集建设资金,保障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产生的绩效评价报告反映问题的层次和深度还不够深入,绩效监督评价的结果还没有与预算安排挂钩,难以为政府监督和考核公共管理部门绩效提供依据。

(二)开展绩效监督评价的难点分析

早在xx 年4月财政部就下发了《中央级教科文部门项目绩效考评管理试行办法》,此后又下发了一系列制度办法,开始探索建立财政支出的绩效考评制度。从这几年实践情况看,绩效监督工作的效果还不理想,主要是由于当前绩效监督环境基础还很不完善,存在现代财政观念、绩效监督法规制度和财政绩效监督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实施绩效监督评价还存在较多的难点。

1、绩效监督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全面系统规范财政监督活动的法律法规,相关的一些规定散见于《预算法》、《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之中,缺乏整体性、系统性。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的法律规范更是明显空白。有关财政支出绩效监督主体、组织实施、工作程序、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效果的责任追究、跟踪问效等方面均没有相应法律规定,没有形成制度化和系统化的监督工作机制,使整个绩效监督工作缺乏法律约束与制度保障。当前一些关于绩效监督工作的思考,在各地财政监督机构中进行,也出台了部分框架性、原则性的规范文件,但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将绩效监督列入当前实质性的工作部署中。

2、绩效监督评价的氛围还未形成。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资金的管理往往是粗放式的。在财政资金的监督审计和考核方面,有关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的基本理论认识不清晰

并缺少基本共识,一些官员和民众仍缺乏一种公共性、效率化的现代财政观念。部分部门和单位对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还没有形成绩效评价的理念。

Gz85.com更多 精选工作总结范文阅读

财政调研报告4篇


工作的时光如流星一般飞逝,现如今,我们已经步入了职场,你喜欢写工作总结吗,写好工作总结,对每个职场人来说都是必备的职业技能。那么,值得拿出手的个人工作总结模板有哪些?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财政调研报告4篇,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财政调研报告 篇1

近些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市委、市政府对三农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增强了农业综合实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如何推进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加强财政涉农资金管理,提高财政涉农资金安全、规范运行的迫切需要,又是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规范财政涉农资金投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因而,我市支农工作调研是财政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

一、工作成效

我市支农工作开展以来,支农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管理轨道,从三个方面取得了突破。一是加大财政支农惠农投入。认真贯彻落实省、州财政支农政策及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提高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的同时,用足用好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等各类资金。近几年来,财政对支农专项资金66794.36万元。完成了那棱格勒河二级站、格尔木乃吉里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格尔木温泉水闸除险加固、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草)、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江源生态保建设等项目。二是实行县级报账制度,财政部门审核原始单据后加盖审核专用章、主管部门加强财务核算,双方联管杜绝不合理支出,对资金管理进一步规范。三是联合部门对资金实行全程管理。由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联合进行监督管理,并由事后监督改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全过程监督管理,提高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存在的问题

(一)惠农补贴因素性问题较多,现实价值认同度不高

我市惠农补贴包括耕地地力补助、农机具购置补贴、草原生态补助、退耕还林还草补贴、公益林补助等方面。近几年累计下达XXXX万元。国家惠农补贴范围不断扩大,项目不断增加,力度也不断增强。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由于制度设计和运作机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惠农补贴的作用与效益未能充分体现,群众对此的认同度并不是很高。

1、惠农补贴民心效应高于激励效应,效益预期缩水。惠农补贴的目的在于刺激并保护好农民生产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国家粮、生态保护;这也是国家以工补农、反哺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政策途径。从调查情况来看,尽管补贴资金每年都在几千万,集中起来是一笔很大的资金。如耕地地力补助项目按补贴标准计算,平均补贴到户,补贴多的也只有几百元,少的甚至只有几十元。与粮油等农产品价格增涨所带来的利润空间和收益相比,与打工收入相比,对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兴奋点刺激不大。可以这样说,税费改革减轻了农民负担,杜绝了弃田抛荒现象,但惠农补贴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安抚民心、稳定农民的作用,对农业的生产、农民的增收没有实质性地推动。另外享受草原生态奖补项目的群众思想观念陈旧,等靠要现象较普遍。各项补助政策含金量高、补助资金金额大等现象较普遍,导致群众收入来源多为政策性收入,缺少产业发展等带来的转移性收入,长效稳定增收难度大。

2、惠农补贴制度设计超于农村实际,相对成本过大。目前,各种惠农补贴项目分类很细,项目发放要求各不相同,既加大了这项工作的落实成本,又增加了农民不必要的麻烦。如:如良种补贴补当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当年补上年,发放的都是当年不补,次年补上年。基层干部感觉一年四季都在为发放补贴做准备都在发放惠农补贴。而每次发放补贴,镇、村及财政干部都要进村入户逐户登记、逐户核实、制订账卡表册,张榜公示,层层报批、层层督查、层层验收。对各种惠农补贴发放时的人力、财力重复投入实行成本效益核算,行政成本过大。从政策宣传、填表造册、公示报批等,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严格规范的资料,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要乡镇、村的干部投入大量精力进行动员、调查、核实,投入的行政成本,远远超过这次补贴所带来的实际收益。

(二)支农项目整合乏力,项目资金放大效应受限

20xx年至20xx年6月底,全市通过财政下拨的上级支农专项资金为66794.36万元,其中农业专项资金16133.41万元,林业专项资金24083.73万元,水利专项资金16240.67万元,扶贫专项资金10336.55万元。近些年来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我市项目资金还存在以下二个方面的问题:

1、项目规划编制滞后,资金投入重点分散。有些部门对各自领域内的建设项目没有提前规划,项目库很不完善。每年在向上争取项目时,往往不是根据全市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结合各地重点发展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进行项目策划和包装,而更多地是跟着上面的政策走,依据上级年度支农方向,为争项目而报项目,为争取到项目而跑项目,造成争取的项目很多时候不适合实际,项目投入作用不大。同时,财政支农项目投入涉及农业生产的水、田、路、林等多方面,一般由发改委、财政局、国土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等部门分别管理,有很多条线,分许多口子,政出多门、资出多门,各部门安排各自的计划,各部门争取各部门的项目,造成不同渠道的投资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各行其事,投入分散,从而导致重点区域、重点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投资总量不足,建设规格不高,甚至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

2、项目管理各自为政,资金统筹配套困难。一方面,对于每一个部门、每一块的项目和资金,上上下下,条条块块,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使用和管理办法。不少项目国家、省里是直接到点,不少资金国家、省、州也是戴帽下达。对于这些不同渠道和类型的项目和资金,大多无法进行区域、产业上的整合。另外,很多项目资金都附带地方配套的要求,而我市地方财政都比较紧张,地方配套难以承受。这样,既造成很多项目因配套资金难以完全到位,影响项目实施的完整性,同时也增加了市级财政统筹的压力与困难。

(三)缺乏有效的绩效审计

对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师提高资金绩效管理和监督的重要手段。但是,当前我市却还缺乏有效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这制约了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提升。相关的审计部门对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审计缺乏足够重视,对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的提出整改建议,造成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效果性不强。虽然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关于如何改进财政支农资金的绩效审计,建立科学完善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选取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方法以及如何运用绩效审计结果却成为困扰绩效审计顺利开展的难题。

三、意见建议

(一)改革惠农补贴的实践形式,提高现实价值认同度

针对当前我市惠农补贴因素性问题较多,现实价值认同度不高的现状,建议应当积极改革惠农补贴的实践形式,提高现实价值认同度。惠农补贴要立足实际,既要维护政策的严肃性,更要体现方法的灵活性。目前,我们要在进一步落实现行的惠农补贴政策,完善补贴发放形式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尝试新的惠农补贴途径。

首先,应变分次发放为打包集中发放。要深入调查、认真研究,逐步改变以往的惠农补贴年度内分项、多次发放的模式,简化补贴审批程序,优化补贴标准,实行惠农补贴次年度一次性打包集中发放。凡是财政安排、直接发放给农民的补助资金,可以采取财政直接支付的方式发放;其次,是要改变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杜绝懒汉思想和等靠要惯性。如发放草原生态管护员补贴资金时实行基础补贴资金+绩效补贴资金,其中基础补贴资金比例占70%、绩效补贴资金比例占30%,以一卡通形式兑现。基础补贴资金上、下年发放二次,绩效补贴资金在年底考核合格后一次性兑现。考核不合格的管护员绩效补贴资金不予兑现,并解除聘用合同;第三,应加大财政支农直补力度。要突出补贴重点,以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和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完善补贴的激励-约束导向机制,降低运作成本,提高补贴效率。要切实加大一折通推进力度,积极探索改进惠农补贴资金发放方式方法,逐步将发放到户的惠农补贴资金归并管理,建立以财政统一管理资金,实现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直接到户。

(二)提高支农项目整合力度,增强项目资金放大效应

财政支农工作应当合力而为之,这样才能确保资金分配、使用的公平性、合理性、科学性,同时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增强项目资金放大效应,以解决当前我市支农项目整合乏力,项目资金放大效应受限的问题。

首先,应努力形成支农资金整合的思想共识,把全市各部门的支农工作思想统一起来,将整合支农资金作为支农工作的重要一环,合理配置公共财政资源,解决长期以来资金使用碎片化管理的问题,各部门尽快形成多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的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的机制,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力争通过思想认识上的统一,形成整合工作上的合力;其次要加大支农项目资金整合的力度,合理确定资金分类,明确整合方向,同时搞好项目规划,完善支农项目库建设。另外,还需要搭建支农资金整合平台,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采取项目捆绑、资金统筹的方式,围绕三个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搭建项目、资金整合平台。在整合利用上级资金的同时,我们也要围绕这几个方面的重点,积极对市级以奖代补资金及其他支农扶持资金加以整合,及时对项目建设进行配套补充,弥补项目建设资金缺口;第三,我们还需要建立健全支农资金整合保障机制,例如要加强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等,确保项目、资金等可以得到有效的整合。

(三)完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对三农的发展十分重要,针对当前我市缺乏有效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问题,我们必须真正重视财政支农资金的绩效审计,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财政支农资金的绩效审计指标体系。这是开展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前提保证;其次,建立完善的绩效审计制度,完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方式,科学的资金绩效审计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绩效审计的独立性和科学性;再次,有效把握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审计的过程的透明度和科学性。对财政支农资金绩效审计的过程的科学把握,促进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的监督,加强对支农资金使用过程的审计,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的提升;最后,加强绩效审计的指导性。在实际的绩效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该注重审计结果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的指导作用。提高对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重视,促进财政支农资金的绩效改进和使用效益提升。

从整体调研结果情况来看,我市的财政支农工作有进步、有成果,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以及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积极的寻求改进、完善,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财政支农工作成效,促进三农建设事业发展。

财政调研报告 篇2

**旗旗委、政府举全旗之力推动旅游业发展,贯彻落实全区旅游发展大会精神,着眼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实施“旅游+”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全力打造“多彩草原、乐在**”品牌,初步形成了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并重、旅游传统业态和新兴业态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进的新格局。目前,全旗共有旅游景区15个,牧人之家旅游点107家,旅行社2家。全旗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16年全旗接待游客8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4亿元。

一、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大力发展四季旅游

围绕“壮美**、亮丽风景线”品牌,以“多彩草原、乐在**”为载体,举办“国际万人草原马拉松比赛”、“国际草原山地车挑战赛”、“国际越野滑雪精英赛”及“全国中国式摔跤冠军赛”等国际国内赛事节庆活动。我们举全旗之力成功举办了“**第十四届冰雪那达慕暨第七届蒙古族冬季服装服饰艺术节”,进一步提升了我旗知名度。要抓住此次成功经验和巨大影响力,持续打造冰雪旅游活动,把“冷资源”变“热经济”。抓住中国马业协会命名我旗为“中国马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机遇,依托独有的白马文化,个人简历进一步发展马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中国十大黄金赛道,举办中华民族大赛马。以最美乡村为品牌,以游牧草原文化为基础,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针对拓展出的“商(商务旅游)、养(养生旅游)、学(研学旅游)、闲(休闲度假)、情(情感旅游)、奇(探奇旅游)”等更多的旅游发展要素,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创作推出《**婚礼》等一批精品力作,大力实施“旅游+”思路,不断加出新产品新业态,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旅游收入。力争20xx年旅游人数突破100万人次。

二、以自治区旅游年为契机,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

结合我旗实际,进一步完善各项旅游基础设施,促进景区景点提档升级。

(一)坚持保护为先,合理开发,加快旅游业提质升级。要以乌兰五台、**城两大4A级核心景区为龙头,进一步加大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对现有的“牧人之家”信息网络化升级,鼓励牧民结合畜牧业创办牧区生活体验点。大力推进旅游交通、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自驾游营地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年内新建改建旅游厕所14座,新建扩建旅游公路123公里。大力开发疗养康复、特色医疗等健康旅游产品,年内以阿吉太养生园为平台,打造蒙医药健康旅游基地。构建“一心、两线、五条、六区”旅游格局(“一心”即巴拉嘎尔高勒镇为中心、“两线”即国道207线和国道306线、“五条”即草原风光民俗风情之旅、旅游特色名镇之旅、中国最美乡村之旅、**白马文化之旅、红色文化之旅等五条精品旅游线路、“六区”即乌兰五台景区、**城景区、成吉思汗瞭望山景区、游牧部落景区、哈布其盖景区、苏力德文化产业园区),集中旅游资源优势,以**城景区为核心,以“99公里”草原游牧文化景观带为基础,打造草原5A级旅游景区,推动全旗景区深层次建设。

(二)大力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突出我旗地方和民族文化特色,依托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民族服装服饰、民族手工艺品、奶食品、牛羊肉制品等一批地标性商品生产基地。利用我旗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和旅游纪念品。推动我旗优秀旅游商品入选“**首选旅游商品”名录和“**博乐歌”。

(三)积极构建智hui旅游游服务体系。加强旅游政务平台建设,推动旅游与网络融合发展。结合我旗大数据运用中心建设,加强旅游景区及主要旅游区域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热门思想汇报积极构建智hui旅游游服务体系。传统旅游发展电子商务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整合丰富的线下资源和线下服务能力强,所以充分发挥旅游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围绕“吃、住、行、娱、购、游”旅游发展就大要素,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开发和设计出符合旅游消费市场的多种产品供旅游者选择。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打破传统旅游业的产品单一,顾客重复消费率低及覆盖用户有限,获取用户成本高的顾虑。加强各景区信号覆盖率,推动景区、餐饮点、购物场所、娱乐场所消费支付电子化,提高在线旅游收入的比重。

三、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开发旅游资源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要求,年初已经对我旗六大景区和乡村旅游进行整体详细规划,包括旅游线路、旅游景点、客源市场、营销策略等。尤其是在旅游线路的设计上,注重与京津冀等一线城市和周边地区旅游线路的对接,形成网络优势,扩张旅游市场。

四、实施旅游精准扶贫

把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结合起来,加强规划引导,年内以巴彦宝力格嘎查和巴彦额日和图嘎查为试点,采取由旅游企业代缴医疗保险、合作经营牧区生活体验点和代售牧民畜产品等形式,工作总结改善当地牧民生产生活条件,通过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旅游产业合作等方式,实现乡村旅游带动脱贫任务。

五、加大旅游推介力度,不断强化区域旅游合作

20xx年,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加强线上线下宣传服务力度,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微信、微博、微电影及APP等新媒介扩大宣传影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周边地区旅游产业方面的合作,在赤峰市和东三省等地举办旅游推介会,与赤峰市旅游协会、沈阳市旅游商会签订旅游合作协议,并得到赤峰玉龙机场和沈阳铁路局大力支持,开通了华东五市旅游包机及沈阳市到白音华东站旅游专列,进一步拓展京、津、冀及东北地区旅游客源市场。通过资源互补、客源互送等方式,为广大游客提供更优秀的旅游产品,增加游客数量。

六、有效规范旅游市场管理

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力度,规范旅游市场经营秩序。严格按照《**自治区乡村旅游接待户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评定“牧人之家”旅游点等级,并出台星级“牧人之家”旅游点奖励政策,促进当地牧民群众增收,激发牧民转产创业热情。加快综合执法改革任务,建立健全旅游综合执法队伍,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景区,按照《**旗“牧人之家”旅游点管理暂行办法》及《**旗规范牧区旅游点建设审批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规范新建旅游点审批程序,依法惩处违规旅游点建设行为,并提高旅游市场监管和投诉处理效率,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和游客合法权益。

七、存在问题

深入我旗几个重点景区和部分“牧人之家”旅游点进行摸底调查,发现我旗文化旅游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旅游产品结构单一、雷同,观光产品多,参与体验产品少;旅游季节性明显,能够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的产品相对不足,没有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导致旅游购物、文娱消费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较低。

(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通往部分景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道路狭窄存在安全隐患,部分景区、“牧人之家”旅游点的住宿、餐饮、娱乐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需要改善和提高。

(三)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及管理有待提高,部分旅游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尚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整体需要,旅游质量与服务水平亟待提升。

(四)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部分“牧人之家”旅游点开发缺少规划,盲目性、随意性开发情况时有发生,造成了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八、对下一步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科学编制全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树立全旗旅游规划“一盘棋”理念,聘请资深专业团队抓紧修编全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赋予规划绝对的权威性,坚决执行好总体规划,确保旅游开发一切行为遵循规划,以规划总揽旅游开发一切行为,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旅游产品千篇一律。

(二)继续传承和发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强化措施,立足我旗独特的区域优势,注重草原民俗与自然风光、生态文化建设相结合,切实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我旗的富民产业来打造好、发展好。

(三)继续抓好重点景区项目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企业资源整合,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文化旅游业与相关产业互动发展,加强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同时,加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旅游业接待能力和服务档次,心得体会突出“多彩草原、乐在**”这一主题,精心打造“多彩**珠穆沁”品牌。

(四)围绕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需求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主干线至旅游景区旅游公路和重要旅游景区连接线建设,切实提高我旗旅游通达能力。

(五)切实加强旅游环境市场监管,建立健全旅游市场联合执法、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和旅游市场物价指导调节机制,推动形成旅游市场规范管理、游客文明出游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提升我旗旅游形象。严格对“牧人之家”旅游点的审批和监管,规范旅游点名称,限制数量、提高质量,在发展特色旅游业的同时,真正做到促进牧民增收。

(六)注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努力培育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强化旅游业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增强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着力改善全旗旅游服务质量,切实提升服务水平。

(七)进一步整合全旗宣传资源,建立政府主导与企业参与相结合、品牌形象宣传与产品线路推介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宣传营销机制,利用好网站、微信、微博、微视等新媒体,构建全方位、多平台、立体化的宣传推介格局,力争用最少的投资,实现最大的宣传强度和最好的宣传效果。

财政调研报告 篇3

一、活动目的及意义。

为加强国家后背人才的建设,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感召和动员广大有为青年奋进进取,开拓创新,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组织动员大学生弘扬和继承“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

二、活动时间:

20xx年xx月xx日

三、活动地点:

xx。

四、活动开展。

(一)活动准备阶段。

1、参加活动人员:全体20xx级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学员。

2、主持人进行开场白演讲并宣布班会正式开始,对活动流程及活动的背景、目的、要求进行介绍。

3、寻找一些相关的资料来在班上宣传,并让同学们进行讨论,深化于心。

(二)活动举办阶段。

1、由写好发言稿的同学进行发言。

2、在同学之中找几个实际的真实例子讲讲事情的真实的发展,以及事情发生后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和间接影响。

3、主持人对有关资料的解读。

(三)活动后续阶段。

1、会场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不得在会场留下任何影响班级形象的不文明的行为或现象。

2、整理好会议的相关材料,以备后期查阅及作为相关会议内容的证明材料。

五、注意事项。

1、会议进行时不得大声喧哗,不得扰乱会场纪律。

2、会议期间注意自身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3、会议在未结束之前,不得早退,注意会议期间的会场卫生。

六、活动预计。

财政调研报告 篇4

(1)公共财政收支预算:预算安排财政总收入91368万元,增长1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3798万元,同口径增长15%;上级补助收入54544万元(包含构成财力的转移支付资金、部分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上年结余497万元;调入资金23992万元,县级预计可用财力122831万元。财政总支出安排122831万元(不含年中上级追加的专项指标),其中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1998万元,上解上级支出833万元。

(2)基金收支预算: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41777万元(其中土地出让收入39961万元),政府性基金补助收入3827万元,上年结余56万元,当年基金预算财力45660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45652万元(其中调出资金23992万元),预计当年结余8万元。**年公共财政预算留有缺口23992万元,为确保收支平衡,从基金预算土地出让收入调出资金弥补。由于我县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征地拆迁及还本付息都有较大缺口,实际上无法调出资金用于弥补一般预算收支缺口。

2024财政调研报告


相信大家都明白,实践是打开理论宝库的钥匙,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报告的使用频率正不断增加,而且在写作方面也有一些诀窍。现在你可以使用这篇名为“财政调研报告”的报告了,请将这个网页添加到收藏夹,以便日后再次查看!

财政调研报告【篇1】

洪铺镇是皖江城市安庆的一个偏南小镇,是怀宁县辖镇。我们今天所要介绍的洪镇村与五桥村同是洪铺镇中非常重要的乡村,其中,洪镇村是镇政府所在村,是洪铺镇的中心,也是洪铺镇目前最繁华的一个村。而五桥村与洪镇村紧紧相邻,只有一河之隔,本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乡村,因为赶上了新农村建设的好政策,成为了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没有几年的建设治理,原本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如今变得非常富庶美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前往洪铺镇,看看两村的相同与差异。

常听老人谈起她们记忆里的洪铺镇,由于隶属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水系丰富,水产盛足,那时候还没有三峡大坝,村子里的河流都是和长江相通的,那时在家门口都能捕到江里的鱼种,七八十斤的大鱼也是常常能捕到的,现如今很难见到的江豚简直就是常客,每每洗衣洗菜的时候便会游过来找点吃的。乌龟甲鱼什么的放牛的孩子经常一天能捡一大箩筐回来,可惜那时候竟然不知道怎么吃。我老家所在的村子就是洪镇村,奶奶说那时候是没有自来水的,全村人吃喝的水都来自门口的那口方塘,并说那时候的水是很甜很清澈的,于是我便再次前往那口小塘,看到的却是这幅景象。

降雨量的减少,加上人们大量的取用,还有农药,垃圾的污染,原本清澈甘甜的方塘已然变成了一个污水坑了。

我们再看看五桥村经过治理,情况是否会好一些。

这便是五桥村的池塘,水依然那么清澈见底,周围用大理石筑起了堤坝,显得非常干净整洁。

跟随着全国城镇化的步伐,洪镇村也积极响应着国家的号召,但似乎在发展的进程中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忽略了对自然地敬畏。

这是洪镇村新建的小区,我想说的并不是它建的有多么漂亮,而是要强调一下它的前身,大家一定不敢相信,这个地方曾经是一个很大的水库,为了满足更多人的`住房梦,人们不惜将水库填平,将扩建的魔爪伸向了稀软的湖床。广场上一条条歪斜的裂痕仿佛是那冤死的水库在无声的哭泣。

相比洪镇村,五桥村的建设开发则更加注重与自然和谐相处,他们在河道的两边修建了栏杆,住房沿着河堤依次建造,门前有流水,屋后是松林,好不惬意。

近年来,与许多乡镇一样,随着外出务工的越来越多,洪镇村的青壮年悉数进城,劳动力的缺失导致耕地大面积的荒废,这些祖祖辈辈留下的农田,曾经肥沃的土地,一经荒废再想重新种植几乎再没有可能。五桥村又是怎么解决这一难题的呢?

我们看到的就是五桥村的整体规划图,他们将村子里的土地通过土地平整,集中到一起,再承包给别人种植,既保护了赖以生存的耕地,又增加了经济收入,可谓一举两得啊。

触目惊心!图片上的就是洪镇村最重要的淡水河,早在二十年前,人们从这里上船可以直达武汉,更有很多的渔民以此河为生。现如今,宽阔的河道几近干涸,於黑的河床像一条被剥了皮的巨蟒衰死的暴露在焦阳下,大量的垃圾撒满河道散发出阵阵令人作呕的气息,无奈的村民只能将就着使用已经发臭的河水。不知道老辈们看到如此场景会不会心痛,而或是叹口气,黯然的离开。

这是五桥村的水脉,五桥村的村民通过修建防护提,水堰,很好的保护了河水的流失,通过垃圾清理,河道清淤,使河水保持清澈,在这样的小河边漫步怎能不心旷神怡,心情舒畅。

通过这次调查,给我内心的冲击确实很大,曾经鸟语花香,虾美鱼肥的洪镇村,在城市扩张的浪潮中被伤的千疮百孔,横流的污水取代了曾经清澈的小溪,堆积如山的垃圾占领了曾经翠绿的小丘,葱郁的山峦被切去了秀发,湛蓝的天空被掩上了浓浓的乌云……而五桥村却能后来居上,建设的如此美丽,不得不令人深思啊,真心的期盼美丽的洪镇小村能恢复曾经冒昧的摸样,希望像五桥村一样的乡村能越来越多,愿我们生存的环境越来越美好!

内容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

引语: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无关?自然环境是人类栖息之地,也是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又是人们的游赏对象。因此,保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尤其在当前,随着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前进,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激起人们的旅游兴趣。在新的旅游热潮的情况下,我们更应重视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现就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的自然风光,还是田园的秀丽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是形象地说明了大自然的美对人们的精神感应作用。因此,人们通过游览风景区,欣赏自然风光,瞻仰名胜古迹,赞叹能工巧匠的高超艺术,享受大自然的美,而获得精神生活上的满足。当然,由于旅游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阅历、性格及思想意识、文化素养、宗教信仰、审美水平、具体环境等的不同,对美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正如孔夫子所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那样。如有一些旅游者在游览名胜古迹时,常常会对一些古代建筑、文物古迹,以及与文化传说有联系的风物,感到特别的兴趣。对这些人文景致的欣赏,实际上包括了对古代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赞美。旅游者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游览,既增长知识,又获得美的享受。这种知识的获得和美的欣赏,往往是联系一起的,从而进一步增添了游览的兴味。因而,只有环境美,才具有旅游价值。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负有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环境,为开发、建设、更好的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任务;而且更负有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好的生存、生活环境,以创造的旅游财富的责任。

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另方面在合理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首先,要依照法律来保护环境。建设旅游风景区、开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利用现行的许多法规条例,以确保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免受污染的破坏。如利用“森林法”,既可制止对森林的乱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直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又如利用“水污防治法”,对保护江、河、湖、海水体免受污染的危害,对维护旅游用水环境等,都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对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加强管理;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

其次,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新观念。保护旅游风景区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为人类的休养生息,创造越来越好的条件。因此,必须贯彻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要避免重走资本主义世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无论是山林、水体、风景名胜,只要是已辟为旅游区,或计划要开发为新的旅游区,都应事先就其环境保护方面,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按其重要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分级保护。不能等到问题成了堆,再来补救、治理,而处于被动局面。

1、为了让的游客都能饱览我国奇妙绝伦而绰约丰姿的旅游资源,我们必须在从事旅游业工作中,注意旅游风景区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特别在当前仍有很多人尚未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时,把保护风景区环境作为发展旅游事业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就显得更为重要。要应用美学观点,搞好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规划,一个良好的旅游风景区,必须是风光秀丽,环境未受破坏和污染,能满足旅游者观赏和行动的心理活动环境。因此,必须应用美学的观点搞好环境规划。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园林、建筑、地质、地理、生态、气象、环保、文物、历史、经济、管理、旅游和美学等多种学科协同配合,对风景区环境进行综合考察、评价、预测合理的旅游规模等,从而提出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最佳方案。这个最佳方案,一定要从美学的观点出发,按规划的要求,提出严格禁止在风景区范围内大兴土木,建工厂企业;并提出在必要地段,实行封山育林,确保风景区生态平衡,以努力把风景区建设成为一个有益于人类健康,构成为一个适合于康乐消费的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发展旅游业,虽可以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的效益。但也产生一些旅游污染等消极因素。有的人看到风景区内的花草树木长得逗人喜爱,便信手攀折、摘取而独自欣赏,甚至有的人为了爬山省力,就随意拆树砍竹以充当拐杖之用;有的人不仅在风景区到处乱扔果皮杂物,甚至随地大小便;有的人还在风景区的显眼之处,随意刻上“×××到此一游”的标志,惜以“留芳百世”等不文明行为。

对上述这些不文明的人为破坏、污染风景区环境前景物、植被和环境卫生等,均会降低风景区的旅游价值。

众所周知,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对于污染物的净化能力,以及对于旅游人群的承接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因此,一旦游客人数过于拥挤,人流疏散不开,必然会产生践踏风景区的绿化地、花圃、园林,甚至也往往会造成对旅游设施、荷塘水榭、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的破坏。同时,游人过多伴之而来的,是抛撤的垃圾狼籍满地,噪声超过标准等。为了顺利地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必须加强对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根据每个风景区的具体情况,提出可容纳游客的最大限量指标,来控制门票的出售量,以确保风景区环境的良性循环。同时要设法维持旅游区道路的通畅,以便及时疏散人群,降低对环境的压力。并做好旅游指导工作,使游客的不规律的活动,变为比较易于控制的行动,以缓和旅游人群对旅游热点的冲击。

总之,为了让的海内外游客都能饱览我国风景旖旎的自然环境和奇妙绝伦、丰姿绰约的旅游资源,必须保护好我国的旅游资源——自然环境不受污染,璀璨文化不受破坏,这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所以,在开发我国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必须注意抓好环境的保护工作,才能使有限的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为迎接的国际旅游者,增进我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应有的贡献。保护旅游资源、创造优美的生活娱乐环境,不仅是我们这一代人为发展旅游业的任务,而且也是为我们子孙后代创造良好的生存生活条件。

财政调研报告【篇2】

财政支农政策调研报告

随着上级支农惠农政策加强,财政支农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对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资金渠道多、管理乱、使用分散、效率不高等问题也比较突出。为了贯彻落实好各项财政支农惠农政策,积极谋划“十二五”时期特别是2011年财政支农政策,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根据上级要求和工作需要,对我县财政支农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就如何整合支农资金提出了一些思路。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政府支农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相对应的建议

(一)存在问题各级政府投资规模的不断加大,为我县农业农村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在资金使用上暴露出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1、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近年来,各级财政对“三农”投入逐年增加,但由于我县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道路、环境整治、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导致投入总量与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我县人多地广,财政困难,短期内很难大幅增加对农村建设的投入。比如我县农田灌溉工程,点多面广,特别是大中型灌区,建设时间较早,老化失修严重,加上原先田间配套工程做的较少,一遇旱情,即受旱灾。

近几年来投入一直不足,不能适应农业生产的要求。2、配套资金往往难以到位。目前支农项目建设大都采取各级财政共同投入的模式,而我县经济实力不强,配套资金显得捉襟见肘。如我县2008年安排各类配套资金11403万元,占当年预算财力的13.9%,占当年地方财政收入的31.4%。

乡村财政更为困难,部分乡村财力薄弱,历史负债一大堆,成为影响政策效应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

3.财政支农资金使用分散、绩效有待提高。来自不同渠道的支农资金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重复交叉,如农民培训项目,就有劳动、科技、农业、扶贫等多个部门管理;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在农业开发和水利两个部门存在重复;水土保持项目在水利、林业两个部门均有安排;扶贫开发中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工代赈及公路建设项目有相同的建设内容。项目的交叉重复现象,造成不同渠道的投资相互不配套,给资金和项目管理带来困难,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使有限的资金分散化,稀释了支农惠农政策效应。农业项目点多面广,单个项目投资额较小。一些部门在安排支农投资时撒“胡椒面”,甚至出现“人情项目”,人为造成项目数量多,资金使用分散。如作为各级政府“十件实事”之一的沼气建设项目,每座补助400元,与国债沼气项目1320元补助标准相比,差距较大,导致农民建池积极性不高,依赖国债项目思想严重。加之每年上级政府下达硬性指标任务,造成市县沼气项目实施困难,工作难度增大。

4、项目计划批复与资金指标不同步,资金到位中间环节多,影响项目实施。在资金拨付上,不同来源的资金拨付渠道不一。财政的钱要逐级拨付,资金到位相对缓慢,影响了项目的实施进度;行业部门的钱按条条拨付,有些资金在部门内部运转,造成资金沉淀现象,使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有时还会出现项目计划资金与实际到位资金不符现象等等,直接影响项目的实施进度,常常出现跨年度实施,造成资金滞留。

5、对农补贴标准低,补贴方式有待改善。近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增长,农业生产成本增长较快,而目前对农民的各种补贴仍沿用以前的标准。比如实行的小麦、玉米每亩补贴10元,水稻每亩补贴15元的标准,在走访中,群众普遍反映过低。我县小麦良种补贴实行种子售价折扣补贴,即将补贴以良种的形式发放给群众。虽然这种补贴方式确实起到了加速品种更新换代的作用,但供种的过程中,时间紧,品种少,可供群众选择的余地小,群众意见大。另外,种子售价折扣补贴容易形成单一品种种植面积过大的情况,考虑到近年来气候异常,可能因气候等非种子质量原因造成减产,从而引发群众上访等不稳定因素,影响农村稳定。在调查中发现群众普遍认可直补到户的补贴方式。

6、工程项目后期管护不到位现象严重。随着“三农”投入的增加,项目不断增多,项目单位后期管护的责任越来越大,由于没有足够的维护经费,加之部分项目单位存在重建设、轻后期管理意识,导致工程项目管护缺位,毁损不能及时修复,直接影响项目的后期使用效益。比如沼气服务网点建设与沼气池数量不匹配,对沼气池及灶具的维护不到位,影响群众使用。

(二)、实施财政支农惠农政策的几点建议1.加大财政支农惠农投入。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三个高于”的财政投入政策,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提高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的同时,用足用好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占用税金、土地出让金等各类资金。二是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事权,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做到“重心下移、财力下倾”,逐步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投入力度,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三是进一步做强做大县域经济,克服对上级级财政的过度依赖,逐步解决配套资金难以到位的问题。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壮大乡镇经济实力,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拉动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2.加大财政支农直补力度。要突出补贴重点,以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和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根据财力状况,逐步扩大直接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完善补贴的“激励-约束”导向机制,降低运作成本,提高补贴效率。要切实加大“一折通”推进力度,积极探索改进惠农补贴资金发放方式方法,逐步将发放到户的惠农补贴资金归并管理,分帐核算,建立以财政统一管理资金、部门分口把关的工作机制,实现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直接到户。

3.调整优化财政支农结构。财政支农投入要以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保障基本公共品供给为重点,在市场主体竞争秩序公正性上发挥更大作用,积极营造更加公平有效的和谐环境。

(1)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和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的科技攻关扶持力度,提升我县农产品深加工档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二是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通过贴息贷款、税收优惠、建立发展基金,以及对发展规范、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以奖代补。对具有组织章程、管理民主、财务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政投入的项目资金可以折股量化到社员,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带动农民增收、推动农业产业化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积极扶持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整合农田水利建设、农业品种引进、技术推广、品牌建设、质量建设等专项资金,鼓励发展设施农业。对发展设施农业并能带动其他农户增收的,采取差级扶持办法,分档进行“以奖代补”。四是积极扶持农产品市场和基地建设。通过加大扶持力度,做大做强张良姜、鲁山柞蚕等一批鲁山特色农产品,建设一批有规模、有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健全农产品营销市场与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营销网络,打造一批影响力大的农业品牌。

(2)开展环境治理,加快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一是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环卫保洁新体系为目标,加快建设大型垃圾处臵场、垃圾中转站、垃圾池和公厕,各级财政分担镇村在清运车辆配备和保洁员工资发放所需的运转经费,切实做到建管并重,促进长效管理。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经费支出,稳步推进河道疏浚和村庄河塘清淤,加快沼气、秸杆气化等农村清洁能源发展步伐。二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建立农村生态补偿机制,确定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标准,大力实施增绿复绿生态工程,增加“绿色园区”管护投入。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建立促进伊河流域水环境保护的专项资金,根据出入境水质状况确定横向补偿标准,实现乡镇供水全覆盖,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加大污水处理场和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工业园区和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努力实现达标排放。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以高水平的规划为引领,突出农村道路交通、教育、医疗等重点,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对接。积极扶持农村干线公路和村组道路建设,改善农民出行条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中低产田改造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提升工程的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快县级现代化医院、乡级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服务站建设,改善农民就医条件。

(3)推进城乡一体化,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一是改善农村医疗保障水平。建立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稳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二是继续提高农村低保标准。按照农村低保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农民生活水平以及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的要求,建立农村低保标准稳定增长机制。三是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逐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负债问题。

4.完善支农惠农政策体系。近年来,我县不断完善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健全农村基本保障为主的支农惠农政策体系,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推力。

下一步,还要进一步围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重在三个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稳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抓紧研究制订县级保险品种目录,及早落实财政预算,确保农业保险基本涵盖到主要种植品种和多经项目,基本涵盖发生频率高且易造成较大损失的灾害风险,基本涵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农产品加工的各类主体。二是是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土地差价的确定和分配,提高被征地农民的补偿标准,按规定及时拨付和发放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补贴,同时,加大对被征地农民再就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培训补助和给予自主创业人员贴息贷款扶持,切实保护失地农民的利益。

5.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绩效。一是深化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强化绩效预算和绩效评价,健全各部门分工协作机制,完善县级报账制、项目法人制的管理方式,通过资金整合,总结扩大试点经验,使财政资金能够集中用于支持农村重点产业发展,减少支农资金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重复交叉,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调整财政投入管理办法。按照“谁投入、谁决策”的原则,进一步简政放权,健全支农投入的科学决策机制;完善项目质量管理制度,切实解决好农业项目投资中的产权虚臵、政府投资负责主体的问题;健全项目监督制约机制,做到项目立项审批实施与监督相分离,加强审计和监督检查,将财政支农资金的跟踪监管、效益评价放在与资金分配同等重要的位臵,确保资金使用绩效。

6、完善工程项目后期管护机制,确保项目投资长期发挥效益。一是明确工程项目后期管护主体,做到管护责任明确,避免推诿扯皮;二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财政、村组集体组织、受益人要按照科学的比例合理分摊后期管护费用;三是要建立管护责任追究制度,对于管护不力,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等等,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二、十二五时期,特别是2011年重大财政支农政策的建议按照“统筹规划、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加强配合、规范管理、运转高效”的思路,加强各类支农投资统筹协调、相互衔接、集中安排,着力解决投入分散与重复建设,建立支农投资稳定增长机制,提高政府支农投资宏观调控能力和效益。

1、建立统一领导机制,解决统筹协调难的问题建立由县级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支农投资领导小组会商协调机制,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能是:制定农业和农村发展建设规划,提出年度支农投资的安排原则和使用方向,衔接各项支农投资的建设重点和项目布局,统筹协调支农投资中的重大问题,汇总编制年度政府支农投资指南,指导各部门支农投资安排。

2、统一规划,突出重点,解决项目交叉重复的问题。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必须规划先行。各部门根据全县实际-10-和本部门管辖范围,制定水利、农业、林业和生态建设等领域的“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提出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重点、总体布局和重点建设项目。县整合支农投资领导小组根据各部门制定的行业规划,编制全县“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规划,规划要统筹全县,相互衔接,重点突出,避免重复,对一些重大项目要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在规划指导下,今后所有渠道的投资和项目,都要严格按照规划进行统筹安排,力争建一个成一个,通过三到五年的建设,使全县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有明显的改善。

3、整合资金,集中使用,解决支农资金分散的问题。

支农工作线长面广,涉及部门多,职能交叉,形成支农资金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格局。各部门对政策的理解、执行和资金使用要求各不相同,政策和资金分配上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协调机制,基本上是各自为阵,资金使用分散和投入交叉重复,影响支农资金的正常运转和及时拨付。有些领导个人支配使用的随意性大,分散重复使用普遍。有些没有严格按照预算方案执行,将支农资金分散拨付到各个部门单位或乡村使用,点、线、面统筹发展不突出,真正用于项目建设上的少,项目资金整合效应差白白浪费的多。今后在支农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探索财政资金“打捆”使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举全县之力,最大限度地发挥部门合力、-11-资金合力。比如沼气建设要提高补助标准,压缩建池数量,科学确定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同时进一步加大沼气服务网点项目批复建设力度,提高网点建设数量和标准,适应建设发展的需要。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要加大大中型水库灌区节水灌溉配套力度,提高粮食主产区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

4、规范资金划拨形式,解决中间环节过多的问题。

中间环节过多是影响资金高效运行,造成一部分资金流失的关键问题。一是创新资金运行机制,设立专户直接拨付。

今后对上级下拨的财政资金,由县财政直接划拨到项目实施单位;对上级有关部门下拨到县有关部门的资金,采取由财政统一拨付的办法,下拨到项目单位;防止各部门索、拿、卡、要支农资金,减少沿途跑冒滴漏,保证支农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二是要简化报账程序,减少中间拨付环节。规范资金的管理运行,使支农资金管理清晰、用途清楚、职责明确。要特事特办、单列急办,必要时直接将预算内的支农项目资金拨付到各乡镇的财政支农专户上。三是项目计划与资金批复计划同步下达,以便及早进行招标采购等系列工作,也便于抢抓建设时间,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四是逐步减少现金拨付,增加专项转移支付,把部分小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级政府部门,加快资金拨付和项目建设。

三、在财政支农工作中加强两基”的建议

1、创新监督管理机制,解决支农资金利用效率低的问-12-题。创新监督管理机制,严格审批报账手续。根据现行支农资金管理只注重前期申报立项,而不注重后期跟踪服务管理的苗头,上级政府和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资金的后期跟踪管理,不断加大支农项目资金的审计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切身利益。各行业主管部门要严格履行项目管理职能,在项目管理上做到“四制”,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把好“四关”,即把好项目设计规划关、工程施工关、资金使用关、工程验收关。不断完善防腐防渎机制,对重复立项、违规挪用、虚报开支、巧立名目等方式套取、骗取国家支农资金的相关责任人,实行责任终身追究,根据责任大小分别予以党纪、政纪处分。

2、创新支农投资体制,解决农业投资过分依赖政府支农资金的问题。针对新时期呈现的一些新问题、新特点,要完善政府支农投资方式,改变目前单一的、直接的、无偿的政府支农投资方式。发挥政府支农投资的引导作用,根据项目性质,采取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财政贴息等方式,按照“谁投资、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投资,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等各种经济成份从事农业建设,调动各方面发展农业的积极性。要有效利用国家积极的财政支农政策,逐步完善支农措施,创新支农资金管理长效机制,规范运行,提高效益,努力形成与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相适应的支农政策体系,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县财政部门要站在党的基层政权建设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要把乡镇干部和乡村财务人员培训工作作为财政的工作重点之一,明确培训重点,提高培训水平,特别要对乡村干部和新调整人员及“民主监督委员会”成员进行适时培训,进一步提高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和收支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广大村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还人民群众一个明白,还乡村干部一个清白。要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加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宣传,切实落实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从改革中受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努力推进商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创新财政支农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农业财政工作水平。实践证明,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工作机制,财政支农工作才有生命力。各级财政部门要不断加大工作创新力度,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加大财政贴息的力度,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央财政将出台一些政策、要求,对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给予贷款贴息,促进解决龙头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有效地引导社会信贷资金向农业领域投入。

二是探索开展农业信贷担保试点。由财政、银行、龙头企业和相关部门共同组建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对企业向银行贷款进行担保,有效地放大了政府对龙头企业的支持规模,产生了财政投入引导的乘数效应。三是继续探索小农水“民办公助”和“以奖代补”的投入激励机制。各地的实践证明,这-14-种机制可以有效地调动农民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以奖代补”将成为今后财政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方式。四是创新财政支持农业科技服务机制。认真总结推广湖北省“以钱养事”和“花钱购买农业服务”的经验,推进农口事业单位改革。五是要创新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在做好支持整村推进、扶贫贷款贴息改革试点、扶贫贷款奖补资金试点等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扶贫开发项目“四到县”的管理机制、扶贫资金与其他支农资金的有机整合机制、以结果为导向的扶贫资金分配机制、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进退的动态管理机制以及扶贫资金项目管理监督的强化机制等。

5、促进农业体制机制放活,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近几年,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出台减免农业税、牧业税、屠宰税、农业特产税,进行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和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等重大支农惠农政策的支持力度。今后,应在促进农业农村体制机制“放活”上多下功夫,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进农口事业单位改革,包括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国有林场改革、水管单位改革等。同时,积极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小农水设施产-15-权制度改革,并研究建立建设与管护并重的长效机制。

6、进一步规范支农资金监管机制,不断提高政府支持效率。为规范和强化支农资金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级财政部门和农口财务主管部门一定要抓好落实,务求实效。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在清理现有财政支农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各项资金的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依法理财。二是要加强支农资金的日常管理工作,通过开展经常性自查、重点检查等活动,及时发现资金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认真加以整改。三是要自觉接受审计、监察、纪检等部门的审计、监督,对核实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并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四是要加强队伍建设。随着政府支农政策的不断出台和强化,支农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大多数县从事财政支农管理的力量比较薄弱,很难适应这一要求。因此要加强基层农财队伍建设,适当充实力量。同时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政策能力和工作水平,使财政支农管理工作能够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财政调研报告【篇3】

20xx年8月29日,州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州政府《关于20xx年度州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并就进一步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提出了审议意见。对审计揭示的问题及整改,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张定超常务副州长于11月1日主持召开全州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推进暨全州20xx年审计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视频会议,专门部署了审计整改工作,要求各县(市)、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审计发现的问题,不折不扣、坚决严肃地逐项整改,并通过建章立制的方式,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切实提高政府工作整体管理水平。

州审计局按照州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和州委州政府的有关要求,切实加大对审计整改工作的监督力度,督促被审计单位提升审计整改效果。

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执行审计决定,积极采纳审计意见和建议,及时执行审计整改工作方案,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审计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州财政局高度重视审计查出的问题,多次召开党组会和局务会进行专题研究,并部署了具体的工作措施落实审计整改情况。

1.对涉及部门上年结余未编入本年预算的问题,州财政承诺下一步将严格审核,严格结余资金使用管理,监督并配合部门做好部门预算编制工作,采取措施完善部门预算编制工作。

2.应缴未缴土地出让收入和未及时上缴土地出让收入的问题。州财政局将积极协商州国土局采取有效办法,督促有关单位和土地受让人缴纳应缴未缴的土地出让收入。

3.应缴未缴财政收入。已将资金缴入国库。

4.其他财政管理方面。一是建安工程劳动保险费未按规定全部纳入财政社会保障基金专户管理,拟按规定全部纳入财政社会保障基金专户管理;二是未及时清理形成闲置资金的暂存款,已作为结余资金缴入国库。

审计了州检察院、州国资委、州食药监局、州工商局4个部门20xx年预算执行情况,从审计情况看,上述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良好,“三公”经费支出规模均有下降,降幅超30%以上。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如下:

1.预算编报和执行还不够严格。个别单位存在挤占项目经费,自行安排以前年度结余、改变会计科目核算以及项目未实施导致预算未执行问题。已制定整改措施,将挤占的项目经费归还原资金渠道,按预算项目安排拨付资金给相关部门,同时对改变科目核算资金进行调账处理。

2.往来款和结余资金未及时清理。相关单位进行了清理,上缴了结余资金,并撤销长期未使用银行账户1个。

3.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主要是少列固定资产和未及时核销已处置的固定资产。已将未入账的固定资产全部入账,已将未及时核销的固定资产报州财政局作核销处理。

根据省审计厅的统一部署,今年1至6月全州审计机关重点对财政扶贫资金、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项目和个别县以工代赈建设项目进行了跟踪审计,审计查出主要问题整改情况如下:

1.相关政策措施未能及时贯彻落实。一是个别县扶贫产业发展基金用于公司注册资金,已按要求转作为农业产业扶贫贷款风险金。二是6个县20xx年财政扶贫项目未按时立项,5个县已按要求进行立项批复。三是部分项目实施未按要求实行利益联结,已按要求与农户签订利益联结机制协议书。

2.财政扶贫项目实施进度较慢,大量资金结转结余未能及时发挥效益。财政扶贫项目存在实施进度较慢、请款进度缓慢、未及时支付工程建设项目款等情况,未能及时有效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涉及县市正在采取措施,积极推进项目实施进度,按进度支付工程款。

3.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擅自调整项目实施规模、未按规定时限审批、未及时组织有关部门或专家对项目进行论证的情况等。相关县市正在积极向上申报。

1.项目实施进度较慢。3个县20xx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项目实施进度较慢。涉及县正在采取措施加快进度。

2.相关政策执行的标准不到位。个别县20xx-20xx年度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均按每户每人0.70万元发放住房补助,未执行每户每人1.2万元的标准,拟结合财政扶贫资金整合试点进行整改。

3.8个县20xx-20xx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住房闲置的问题。目前,2个县已安排搬迁对象入住,6个县正采取积极措施,加快安排入住。

4.个别县扶贫生态移民住房销售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已缴入县财政,纳入预算管理。

个别县存在资金计划下达滞后,项目进展较慢,6个项目未按计划开工建设,存在项目资金滞留,个别项目未按合同约定的内容施工的情况,目前正在加紧采取措施加快工程进度,并按工程进度拨付进度款。

20xx年州审计局对台江和剑河两县20xx年度财政决算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从审计的情况来看,两县均组织完成了当年的财政收入任务,财政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在财政支出方面统筹兼顾,确保了重点支出需要。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如下:

(一)财政决算事项处理不够规范。一是随意调整预算支出科目,将按审计要求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管理,杜绝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二是未计提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和农业土地开发资金,除台江县拟用3-5年时间,从土地出让收入中逐年消化,补足少提的.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资金及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外,剑河县已在审计后全额计提以上专项资金。

(二)财政收入未及时足额收缴。一是应缴未缴财政收入的问题,已全额上缴;二是应收未收财政收入的问题,已收缴75.4%,剩余部分正在清理整改中;三是未按时上缴上级收入的问题,已上缴19%,其余正在督促整改中;四是少收政府性基金和建安工程劳动保险费问题,已清收10.7%,其余正在组织力量清收整改中。

20xx年,州审计局对10个县(市)和州工业学校20xx年度教育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如下:

1.教育资金投入不到位。一是2个县(市)欠征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二是4个县(市)未按规定从土地收益金中提取教育经费;三是7个县未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等。

2.教育资金管理、使用不够规范。一是9个县及个别职校设立账外账;二是6个县及个别职校公款私存;三是9个县及个别职校违规发放教职工津补贴等。

3.工程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工程建设项目未按规定进行政府采购或招标、未经批准超预算、超规模建设和擅自调整建设项目、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等管理不规范问题。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各涉及县市正在积极筹措资金弥补教育资金投入,已将账外账资金纳入单位账内管理,同时加强财务监管,对公款私存资金进行了清理,对违规发放的津补贴已组织力量进行了清退。此外,对工程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督促相关单位完善工程项目建设手续,对超预算、超规模建设和擅自调整建设项目向有关主管部门进行了申报,目前正在清理和追回多支付的工程款工作中。

审计了全州20xx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投资、建设、分配、运营等情况,延伸审计了81个相关单位、1707户家庭,对123个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的开工、工程建设和质量管理等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如下:

1.安居工程目标任务未全面完成。

(1)14个县(市)未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任务,占上级下达任务总数的72.75%,目前正在积极加快开工进度。

(2)11个县(市)未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占上级下达任务总数的7.62%,目前正在积极加快工程进度。

(3)有关政策落实不到位。3个县保障性住房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较慢,正在积极加紧加快配套设施建设进度。

2.落实相关政策有偏差。22户保障对象不符合住房保障待遇享受条件,未按规定退出,已停止发放租赁补贴。

3.资金管理和使用不够规范。一是3个县未按规定从土地出让收入中计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已计提8.7%,剩余资金督促相关县进行清算计提;二是3个县投资建设的保障性住房租售收入等政府性非税收入未按规定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未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正在督促相关县进行清算整改。

4.住房运营管理不规范。一是个别县45套保障性住房被挤占临时用于办公用房,已腾退14套,其余正在整改中。二是个别县已建成的保障性住房长期闲置未发挥效益,已分配完成8.1%,剩余的正在开展租赁工作。三是5个县(市)保障性住房租金收缴困难,欠缴租金已收回30%万元,其余正在督促整改追缴中。

5.安居工程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个别县职业技术学校公租房建设项目监理履职不到位,已督促监理公司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综上所述,全州审计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及部门的高度重视,进一步推动了审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但仍存在一些一直存在却未能彻底整改的问题,有的还在整改期限,有的还需要继续加强管理,认真严格执行有关的规章制度。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力度查处问题,继续跟踪整改落实,当好公共财政“卫士”,充分发挥保障我州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

财政调研报告【篇4】

按照省直机关工委开展全省机关开展党员干部回乡调研活动的要求,我对我的家乡井冈山市的部分群众进行了调研走访,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广泛听取了群众意见建议,并认真做好记录,现将群众提出的建议、疑惑以及自己的看法等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春节期间,我在井冈山市罗浮、新城区等地对多户人家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活动采取了实地查看、入户走访的形式,向群众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和生活状况,宣传了上级党组织的方针政策,听取了群众对交通规划建设领域的意见和建议。群众们都赞赏这次调研活动,感谢政府对他们生产和生活的关心,普遍反映近年来在中央、省、市强农惠农政策扶持下,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勤劳致富奔小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群众种植养殖技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发表了一些意见。

经过汇总和提炼后,在交通运输方面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新景区景点连接的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缓慢,影响新景区发展。

2、井冈山旅游集散中心规划建设滞后,选址不合理,预计不能很好实现客运快速换乘的要求。井冈山旅游集散中心20**年立项开工建设以来,选址从井冈山市白银湖改至井冈山市罗浮,两次选址都与井冈山新城区的火车站、汽车站等需要旅客集散的站场相距较远,目前罗浮离火车站大约二十公里,且罗浮目前没有开发出新的景区景点,无法使游客实现顺畅的换乘。

3、由泰井高速通向景区的高速公路连接线管理主体不明确,导致按照高速公路标准建设的高速公路连接线随意开口,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从泰井高速井冈山收费站下高速至罗湖段,当地群众为方便自己出行,自行拆除高速公路连接线护栏,将通村公路直接通向高速公路连接线,目前仍没有相应的安保措施。

4、通村公路虽然建设成效显著,但是当时建设时由于资金等因素的制约,缺乏相应的标志标牌、路面标线等交通工程设施建设,安保工程与会车道的建设在设计时考虑不足,不能满足当前及未来人民群众出行的需求。

5、井冈山通25户以上自然村的公路建设虽然稳步推进,但是随着地方城镇化的推进、危房改造项目等民生工程的推进、偏远自然村整体迁移,必然会有部分自然村存在消亡的情况,可能导致通25户以上自然村的公路建设总量无法完成。

1、在交通硬件设施方面,加快与新景区连接公路的建设,尽量做到同步规划建设,实现旅游经济效益最大化;公路网建设方面加强安保设施建设,通村公路增加相应的标志标线、会车道的建设。

2、在交通软件设施方面,即将建设完工的井冈山旅游集散中心,配套加强软件方面管理,使游客在火车站、汽车站与游客集散中心之间实现更加顺畅的换乘,同时进一步对交通基础设施选址方面进行科学的管理,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以人民群众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标。

高速公路连接线应明确管理主体责任,杜绝高等级公路私自拆除护栏开口的现象,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沿线交叉口,渠化交叉口并进行交通控制,既方便老百姓出行,又消除安全隐患。

通村公路如需要通客运班线的路网可以考虑增加交通控制手段,在现有单车道公路的情况下,增设会车道,并在农村公路路网中规划实施单行道、交通监控等手段,使现有道路发挥更加大的作用,真正做到“人畅其行、物畅其流”。

通25户以上自然村的公路建设方面应科学合理的核定建设需求,将以目标为导向的建设转化为以需求为导向的建设,在建设时统一采取“以奖代补”的原则,适当加大补助力度,作为民生工程的一部分,在完成通25户以上自然村的工作同时,引导建设完成一批为农林牧渔发展服务的公路。

财政调研报告【篇5】

一、活动目的及意义。

为加强国家后背人才的建设,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感召和动员广大有为青年奋进进取,开拓创新,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组织动员大学生弘扬和继承“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

二、活动时间:

20xx年xx月xx日

三、活动地点:

xx。

四、活动开展。

(一)活动准备阶段。

1、参加活动人员:全体20xx级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学员。

2、主持人进行开场白演讲并宣布班会正式开始,对活动流程及活动的背景、目的、要求进行介绍。

3、寻找一些相关的资料来在班上宣传,并让同学们进行讨论,深化于心。

(二)活动举办阶段。

1、由写好发言稿的同学进行发言。

2、在同学之中找几个实际的真实例子讲讲事情的真实的发展,以及事情发生后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和间接影响。

3、主持人对有关资料的解读。

(三)活动后续阶段。

1、会场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不得在会场留下任何影响班级形象的不文明的行为或现象。

2、整理好会议的相关材料,以备后期查阅及作为相关会议内容的证明材料。

五、注意事项。

1、会议进行时不得大声喧哗,不得扰乱会场纪律。

2、会议期间注意自身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3、会议在未结束之前,不得早退,注意会议期间的会场卫生。

六、活动预计。

财政调研报告【篇6】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实现跨越式发展

-------富蕴县财政支农政策调研工作调研

近年来,我县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创新支农工作方式方法,为促进“三农”、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和农民持续增收困难的状况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财政支农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为此,我县应着力转变财政支农观念、完善农业投入增长的长效机制、创新财政支农体制机制、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大力开展县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健全财政支农的法律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的各项工作举措,保持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为加强我县财政支农工作,提高我县财政支持“三农”发展水平,我县就财政支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财政支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以及相应对策建议:

1、我县财政支农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创新支农工作方式方法,为促进三农、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

(1)财政支农的资金规模迈上新台阶。自党的十七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来,我国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确立,中央和省市财政对投入结构做出了重大调整,上级对县级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另一方面,随着县城经济快速增长,县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县财政对“三农”投入不断增加。:“十一五”期间,县财政累计对“三农”投入15亿余元。

(2)增产、增效、增收取得新成绩。随着支农惠农政策的不断强化和有效落实,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一是农业实现了增产。二是农业持续增效。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我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畜牧业、渔业和特色农业,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效益成效明显。三是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通过农业内部挖潜、发展非农产业、扩大非农就业,农村出现一产明显加强、二三产业加快发展、非农产业比重不断提升的新局面,尤其是近年惠农强农政策的推动,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财产转移性收入呈现全面增长。2009年,我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561元,比2005年4011年增加1550元,年平均增加310元。

(3)财政支农的方式发生新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公共财政的方向,我县财政支农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一是由扶持

农业向扶持农业、农村和农民转变。近年来,我县财政在加强农业的基础上,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民生工程。2009年,全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全县6乡3镇80%以上的公路都已铺设成柏油路,水利建设和发展实现了重大跨越。二是由间接补贴农民向直接补贴农民转变。2004年中央1号文件不仅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而且对财政支农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注重将财政支农投入尽可能多地直接转化为农民收入,我县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范围的力度越来越大。2009年,我县通过“一卡通”发放13项涉农补贴1333.61万元,三是由长期补贴流通环节向补贴农业生产经营转变。2000年农村税费改革前,我县财政对农业的补贴主要用于粮、油等流通环节。近年来,我县实施了粮食、良种、农机具购置、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和能繁母猪、奶牛、动物防疫、退耕还林补助、森林生态保护补贴,对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行贴息和项目扶持,积极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四是由直接投资向间接投资转变。财政除了继续对公益性、基础性项目直接投资外,更加重视运用国债、财政贴息、担保、参股经营、以奖代补、互助资金和民办公助等多种手段,粘合和引导各方面资金投入农业。

(4)财政支农资金的整合实现新突破。近年来,随着支农惠农政策的强化,县乡政府不断加大了对“三农”方面的投入,但由于“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造成目前支持“三农”的各种专项支出种类繁多,资金分散,投入交叉重复、整体效益不高。

我县财政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各记其功、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涉农资金,组织开展了以县为主、以农业发展规划引领的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建立了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利用中央财政和省财政的引导性资金,集中支持重点产业,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了产业层次。

(5)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创造新机制。目前,在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上普遍存在着中间环节多,运行缓慢,监督手段落后、资金运行和项目管理缺乏绩效考评等问题。我县财政根据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基本要求,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合理界定县乡政府的事权范围和财政支出责任,不断深化财政支农改革,健全财政支农管理制度,规范支农运行机制,通过实施“乡财县管”的财政体制、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财政支农项目资金县级报账制、探索建立政府采购机制、涉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为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体制机制和制度保障。

(6)农村社会事业完成新跨越。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我县不断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范围,公共服务逐步向农村延伸,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涉农民生问题得到逐步解决,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到2009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初步建立,全县“两免一补”直接减轻农民义务教

育负担896万元,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4647平方米,免除全部农村中小学学杂费和书本费共计11774人,对1108名寄宿生进行生活补助,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积极进展。新改建乡镇卫生院6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县5.66万人,参合率达99%,“五保户”供养标准提高到(4500)元。

实践证明,我县财政只有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坚持公共财政改革方向,不断创新财政支农的方式,加大财政支农资金的整合力度,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才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益,促进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我县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

2、我县财政支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当前,我县财政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党中央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支农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我县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和农民持续增收困难的状况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我省财政支持城乡统筹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

(1)部分支农政策不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农业投入不到位,农村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特别是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太多;农民贷款难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农民普遍反映贷款少,利息高,手续多,同时,大量农村资金流向城市和工商企业。农村“一事一议”操作难、标准低,议而不决,难以达成共识,兴办农村公益事业困难重重。财政补贴资金项目分散、名目繁多、资金量小,涉及部门多,发放工作量大,行政成本高。涉农资金整合力度不大,资金使用分散,整体效益不高。(2)农林水三项投入规模较小。尽管我县财政支农力度逐年加大,但目前这种支持仍然是低水平的。据统计,我县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的财政支出2009年为5869万元,但三项占全县财政支出的比重还不高,仅为7%。

(3)投入结构不够合理。农业财政建设性资金直接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土地开发整理和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农资综合补贴、用于农村低保、农村医疗卫生的比重较低。(4)支农资金管理相对滞后。目前,直接补贴一般只与农村经济政策挂钩,而忽略从农业发展的长远规划考虑。补贴目标对象集中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主要农产品上。支农重点不够突出,平均分配资金,分散使用,影响了财政支农资金整体效益的发挥。部分支农工程项目“重建设、轻管护”,缺乏管护的长效

机制。执行有关制度规定还不严格,时有违规使用财政支农资金。监管工作不到位,惩处制度不够完善。

(5)支农资金运行效率不高。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上普遍存在着中间环节多,资金在途滞留时间长,资金拨付进度慢,运行缓慢,资金到位率低,时效性差,影响了资金效益的发挥。同时,支农支出实行分块管理,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条块分割、相互之间不协调、重复投入,力量分散,有限的资金不能形成合力。

二、对“十二五”时期,特别是2011年重大财政支农政策和项目建议:

为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支农惠农强农的政策措施,我县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的各项工作举措,保持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转变财政支农观念。县、乡政府要真正把解决“三农”问题摆上重要位置,各有关职能部门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路,来安排项目和资金,防止出现“口头农业”和“口号农业”,切实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原则,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上切实体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坚持公共财政改革方向,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财政支农的体制机制,加快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公共设施向“三农”延伸、公共服务向“三农”覆盖,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二)完善农业投入增长的长效机制。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投入是关键,建立增长的长效机制是保证。要保证每年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要以政府投入为引导,拓宽农业投入来源渠道,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

(三)创新财政支农体制机制。积极推进支农资金整合,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对县级财政支农增量资金,采取指定投向、切块下达、县级统筹的方式分配使用。完善补贴发放方式,逐步推进“惠民直达工程”。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加大财政保费补贴力度,扩大产品范围,扩大保险覆盖面。创新财政资金管理,加强选项、立项、资金核拨、督促实施、跟踪反馈等环节管理。

(四)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建立县乡政府农业投入考核体系,将农业投入相关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建议县乡政府切实落实增加农业投入政策。建立政府农业投入增长的监督机制,制定保障农业投入刚性增长的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切实增强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专题调研报告汇编


时间流逝的刚刚好,相信你学到了许多东西,是时候准备工作总结了,工作总结应结合自身的情况客观的表达。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总结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专题调研报告汇编”,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专题调研报告 篇1

①大学生掌握农业政策的能力不容乐观。在40份问卷中,有近30位的支部记盼望大学生村官有一定的政策运用能力。而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多数大学生对农业政策一无所知,虽然有一部分也谈到农村税费改革、新农村建设,但与农村工作要求存在很大差距。

②大学生对创业困难的认识状况不容乐观。在“您认为大学生到村里任职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一问题的回答上,村支多数认为,大学生人生地不熟,容易与其他村干部产生隔阂,村里的宗族血缘和邻里关系错综复杂,部分群众对大学生当村官持不信任态度,加上大学生自身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与农村工作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都会影响大学生作用的发挥。而大学生在对“你到农村任职的最大担忧是什么”的回答中,多数对到村里任职的困难估计不足,这样就很可能造成大学生在任职后的几次碰壁中,产生消极厌倦情绪。

③大学生专业状况和村民期望差距不容乐观。问卷中,村干部大都希望县里能把专业对口(提到较多的有农业种植、养殖,法律,财会,电子信息,企业管理)、综合素质较高、为人正直、作风踏实、性格外向、能带领大家致富创业的优秀大学生派到村里。而从报名登记情况来看,与村民期盼的对口专业仅占26%,大学生初出校门,对农村的环境、现状了解不深,对市场经济了解不够,与经济发展能联系起来的不多。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重视,大学生当村官就极有可能成为“作秀”工程。

专题调研报告 篇2

1.存款比年初增量、增速均低于同期

5月末,xx市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945.03亿元,比年初增加37.34亿元,比年初增长4.11%,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44.32亿元,比上月小幅增加6.68亿元,环比增长0.71%;同比增加73.84亿元,增长8.48%。20xx年1-5月新增存款合计同比少增7.69亿元,比年初增加38.57亿元,同比少增7.69亿。

2.贷款增速放缓,新增贷款少于同期

5月末,xx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73.89亿元,比上月增加1.49亿元,月环比增长0.26%;比年初增加26.6亿元,增长4.86%,其中,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70.53亿元,环比增加1.61亿元,环比0.28个百分点,今年以来连续5个月贷款投放保持缓慢增长趋势。20xx年1-5月新增贷款合计23.61亿元,同比减少10.61亿元,贷款投放增速同比回落30.99%。

3.票据融资余额回落

5月末,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的票据融资余额3.70亿元,比上月增加0.03亿元,环比增长0.82%,比年初减少0.02亿元,下降0.54%。

4.不良贷款强势反弹,金融机构风险剧增

截至5月末,xx市各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7.77亿元,比年初增加5.78亿元,上升48.21%,不良贷款率3.1%,比年初上升0.91个百分点。

5.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运行情况欠佳

截止20xx年3月末,xx市共有小额贷款公司16家,比20xx年末减少1家。注册资本总额5.31亿元,同比减少1.06亿元,分别是旺盆注销减少资金0.5亿元,宏源丰减资减少资金0.56亿元。1-2月17家小额贷款公司共实现利润346.32万元,同比减少155.80万元,下降31%,利润同比下降的公司12家,占70.58%;资产回报率0.54%,同比下降0.24个百分点。辖区唯一一家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的xx金投xx办事处业务开展也遭受困境,截止到3月末,其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24.45亿元,与20xx年同期相比减少2.26亿元,下降8.46%。

专题调研报告 篇3

一、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共走访廉租住房住户17户,城市棚户区10户,均为我县中低收入家庭。其中廉租住房家庭对象中,家庭人口4人以上的居多,人均年收入均在万元以下,家庭成员身体状况一般,只有7户参加了医保及社保,居住面50平方米;城市棚户区对象家庭中,家庭人口均为4人以上,人均年收入低于万元,一户参加职工医保,大部分家庭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住房均为棚改实物安置住房,面积121平方米。

二、调研情况

走访调研期间,坚持开门纳谏、边听边改、立说立改,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廉租住房家庭经济较困难家庭成员多劳动力少,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8000元属于低收入家庭;部分家庭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入住廉租房之前均为无房户,租住他人住房。

城市棚户区家庭,原住房均位于城市危旧房集中区或城郊结合部,原住房结构较老旧、危房占大多数,生活设施配套不齐、安全隐患较突出;实施棚户区改造后,选择实物货币补偿并举,住房均为棚改实物安置住房,面积121平方米,住房及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通过走访调研,对部分家庭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想群众解释清楚取得群众理解。阳光家园小区住户提出的安装室外路灯问题已编列工作计划,逐步加以解决,加强物业公司管理,要求物业公司加强对小区保安人员的教育,确保群众财产安全。

三、调研结果

廉租住房小区科学化、规划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目前,我县建成的较大规模廉租住房小区有3个,中等小区1个,廉租房小区要建成和谐、整洁、有序的标准化小区,物业公司的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

专题调研报告 篇4

1、目前奶牛养殖片区,因奶户分散、挤奶卫生、清洗不到位,牛奶卫生指数超标。

建议奶牛饲养逐步走“小区集中饲养”发展,以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和牛奶品质,目前仅xx奶牛小区,饲养320头牛,牛奶产量每天都在5吨以上,而且都达到了卫生指标和牛奶收购标准,部分散户、养殖奶牛经验丰富想扩大养殖规模,但存在院落小无场地,急需建设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才解决,今年申请国家建设小区资金100万元,已确定了两个小区建立,今后逐年解决向规模化发展。

2、牛奶收购价格偏低,平均奶价2.2元/公斤,最高2.35元/公斤,加上0.2元补贴,最高可达2.55元/公斤,但还是比周边地区持平或略低。饲草饲料价格逐步升高,带动饲养成本不断增加,养牛户反映强烈。

建议企业牛奶收购价格每公斤再提高0.05元/公斤—0.1元/公斤。

3、为了在牛奶收购中体现公正、公平、公开保护奶农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尽快建立牛奶质量第三方检测监督机制,维护牛奶收购秩序。此项目已列入20xx年自治区奶业发展补贴项目,下半年将建成。

4、部分奶农特别是大户,急需贷款购牛和压制青贮饲料如xx镇奶牛小区的梅月祥,急需压制青贮500吨,所需要15万元,还有部分奶农想扩大再生产,购买高产奶牛,急需贷款的问题。

建议政府协调金融部门,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加大扶持力度,实行按揭贷款,每月从奶款中按比例偿还,贷款部分由政府贴息或部分贴息。这样降低了金融部门的风险又减轻了奶农的负担。实行由银行贷款,保险公司做保险担保,政府贴息,企业帮扶,农户发展的五位联动的发展模式。

5、建议把吉尔格勒乡和八十四户乡也纳入奶价补贴范围,到年底奶产量可达到20吨/日,到20xx年可达到30吨/日,促进我市奶业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

专题调研报告 篇5

一.市场分析

(一)、行业分析

茶油是我国新兴的市场行业,政府重视,引导有力。虽然早在23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山茶有的应用历史,但是真正促使太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形成行业是长初步竞争格局的,是在2008 年。为规范、管理、发展好这一新兴市场行业,2009年7月,国家林业局发布《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2),各相关地方政府依据这一规划,积极出台产额扶植政策,行业机遇前所未有。

(二)、市场竞争态势和环境分析

竞争对手

(三)、消费趋势分析

食用油品种繁多,从猪油、花生油、粟米油、调和油、茶籽油、葵花油、黑(胡)麻油、色拉油、大豆油、香油、橄榄油等,各有各自的市场。

花生油、调和油是市场领导者。

山茶油、橄榄油是市场挑战者。

粟米油、香油、菜籽油、大豆油是市场追随者。

猪油、麻油等油是市场补充者。

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要求也日渐突出。

(四)、销售状况

1、本公司的营销业绩不尽如人意,近几年的目标市场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沙地区,销售额维持在3000万元左右。

山茶油市场大,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竞争还不充分。

2、市场缺乏行业领导品牌,有企业广阔发展空间 。

二.产品策略

(一)、SWOT分析

优势:

1、公司投资1亿多元建立了现代化的流水生产线,建成产能强大的现代化基地。

2、在浏阳、永州等山区了近100万亩油茶林,保证了原材料的供应和产品品质优良。

3、良好的地方政府关系

4、强大的资本实力

5、产学研产业技术底蕴深厚

6、老板有做强做大的决心

劣势:

1、公司知名度不高,市场范围狭小,仅限于长沙地区

2、各地在抢人才,目前缺乏强大的专业管理团队

3、有多家竞争对手抢占本地优秀资源领地,目前难以应对

4、新品开发定位不清晰,品牌需要重新设计

5、老板系转型而来,缺乏行业大视野及先进管理运营理念

6、组建高效管理层及管理层之间的磨合需要时间,会影响公司发展进度

机会:

1、国家、地方产业政策明确支持

2、山茶油市场大,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竞争还不充分

3、市场缺乏行业领导品牌,有企业广阔发展空间

4、老年化社会进程加快,人们的保健养生意识、食品质量安全意识增强,山茶油市场预期好,将呈暴发式增长。

5、有世界一流的职业经理人加盟,企业营销管理起点高,实现宏观战略目标的可能性加大。

威胁:

1、茶油品牌众多

2、市场秩序混乱,假冒伪劣充斥市场

3、我国食品管理规程不严格,运作秩序不完善,难以得到对口国际 机构的认可

风险:

1、国家整体经济不稳,通胀行情导致人们收紧银根,市场消费萎缩,

导致业绩难以确定。

2、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企业经营风险较大。

3、现有产品开发不当,影响后续运营市场及员工信心。

4、省外有地方保护竞争品牌,拓展分销容易遭遇困境,引发恶性竞争攻击。

5、行业品质控制如再出问题,企业发展有被拖累的危险。

(二)、产品定位与组合

首先要做到定位跟随,山茶油的营养价值并不输给橄榄油,甚至在某些方面优于橄榄油,其价值的差别在于定位不同。在崇尚西方的心理作用下,橄榄油是“高档货”,而山茶油仅仅是“土特产”。仅这一点,橄榄油就将山茶油甩在了身后。山茶油若想改变这一局面,就要在自身定位上以“传统文明”对抗“西方文化”,以“皇封御赐”对抗橄榄油的“贵族血统”。其次要做到跟随,商超渠道是食用油产品的展示台和比武台,山茶油要想在市场表现上做到跟随,就要在商超展示和比武这两个环节不输于橄榄油。采取终端拦截、专架陈列等战术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目前山茶油的市场定位仍然比较模糊,在消费者诉求方面千篇一律的以功能诉求为主。山茶油不妨避开整个食用油行业人人都在喊的健康营养概念诉求,另辟蹊径,在“稀缺、尊贵”上多作,以此满足高端消费人群追求尊贵、荣耀的心理需求。

(三)、产品包装策略

包装已成为强有力的营销手段。多种多样的因素会促进包装化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在应用方面的进一步发展。由于越来越多的产品在超级市场上和折扣商店里以自助的形式出售。现在,包装必须执行许多推销任务。贵太太的包装必须有以下几点作用。

1.保护商品,便于储运。

2.包装能吸引注意力,说明产品的特色,给消费者以信心,形成一个有利的总体印象。

三.销售网络设计(渠道设计)

(一)、渠道设计

a、超级市场渠道(短渠道;公司负责):由公司在超市设点,专门卖礼品包装高级礼盒系列的产品,主要吸引送礼顾客。包括独立的超级市场、连锁超级市场、商场内超级市场、自选商场、仓储式超级市场等。进入超市的成本较高,但效果很好。大型超市人流大,可以给顾客形成品牌意识,扩大知名度。在商品摆放区域设置1~2名销售人员,对过来买油的人进行推荐介绍,把销售做得更专业,促使顾客选择贵太太茶油。

b、直营专卖店渠道(短渠道;公司负责):开设专卖店,直营各种本公司系列产品,中心放在礼品上。

c、湖南特产销售渠道(长渠道;经销商负责):把贵太太茶油做成湖南特产,入住湖南各旅游景点的特产店,吸引旅游需要购买特产的人。

d、其他渠道(短渠道;公司负责):各类商品展销会,食品博览会,集贸市场庙会,各类促销活动。

e、网购渠道(短渠道;公司负责):在团购网上进行团购活动,推销商品。在天猫上开专卖店。

(二)分销渠道成员的管理

(1)培训方面:包括培训、公司培训、公司培训、个人激励培训等。通过这些培训,让员工了解公司的历史、发展的状况、企业精神、管理系统、质量系统、生产系统和检验系统、人文文化、营销文化、规章制度等。同时,进行公司的业务技能培训,包括食品养生、保健类的各类知识。根据公司发展所确定的各种岗位工作的需要,对在岗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培训的目标是着重提高在岗职工实际工作能力或劳动技能,使之岗位成才,满足岗位要求,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2)分销渠道成员的激励:主要采取一般企业的激励模式:利益激励、发展激励、关系激励、渠道支持、用内部营销和企业文化推广激励渠道成员。按月、季度、年制定销售计划,完成或超额完成会进行奖励。

四.销售区域划分与经销商的选择及管理

(一)、经销商的选择

调查清楚经销商的实际情况,企商联动谋求双方共同发展。根据当地市场情况进行调查、选择。

选择经销商的标准:1.经营历史,也就是对当地市场的熟悉和融入程度。经销商对当地市场的熟悉程度可以帮助厂家的业务人员快速的认识当地市场状况,避免许多盲目的摸索和试验,这将有效的帮助厂家找准当地市场的切入点和切入时间,并且能较好的提升厂家市场资源的针对性使用。2.在当地所拥有的封闭终端和特殊渠道的情况(例如团购销售能力,特殊单位的采购定单)。在二三级城市市场,所拥有特殊渠道的数量及质量在将直接影响到该经销商的实际销售能力。3.市场服务能力和意识。这样可减少厂家对市场服务所投入的成本,并实现快速市场反映能力。经销商也要跟得上市场环境的变化。

(二)、经销商的管理

①对经销商的供货管理,保证供货及时,在此基础上帮助经销商建立并理顺销售子网,分散销售及库存压力,加快商品的流通速度。 ②加强对经销商、促销的支持,减少商品流通阻力;提高商品的销售力,促进销售;提高资金利用率,使之成为经销商的重要利润源。

③对经销商负责,在保证供应的基础上,对经销商提供产品服务支

持。妥善处理销售过程中出现的产品损坏变质、顾客投诉、顾客退货等问题,切实保障经销商的利益不受无谓的损害。

④加强对经销商的订货处理管理,减少因订货处理环节中出现的失误而引起发货不畅。

⑤加强对经销商订货的结算管理,规避结算风险,保障制造商的利益。同时避免经销商利用结算便利制造市场混乱。

⑥其他管理工作,包括对经销商进行培训,增强经销商对公司理念、价值观的认同以及对产品知识的认识。

上面这些就是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专题调查研究报告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专题调研报告 篇6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城乡差距突出反映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济新常态下,一方面农民增收传统渠道受到挤压,一方面新兴产业新型业态又带来新的契机。开展农民增收新业态专题调研,其意义在于:适应经济新常态,把握城乡产业新变化,着眼助农增收新途径提出政策建议,引领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大趋势。

专题调研所指的农民增收新业态,界定在与农民传统增收门路相区别,消费市场新需求、新物质装备、新技术手段等带来的产业功能拓展和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新形态,为农民实现增收带来新门路、新空间。从各地实践看,表现突出的有乡村旅游、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社会养老、农村文化创意等5个产业。以此,明确了农民增收新业态专题调研的范围和重点。

4月15日至5月30日,省委农工委、省发改委、财政厅、农业厅、林业厅、民政厅、商务厅、文化厅、省旅游局、省扶贫移民局、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等12个部门组成专题调研组,对农民增收新业态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

农民增收新业态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下:

调研认为,在“四化同步”的大背景下,随着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实现农民收入的产业形态不断丰富,新业态加速涌现、竞相迸发,成为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新的增长源。

专题调研报告 篇7

①大学生创业农村的热情不可低估。在“你为什么选择报考大学生村官”的调查中,有95%的问卷对大学生村官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或出身农村,熟悉农村生活,希望能用自己的学识和智慧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或生在城市,对新农村建设有兴趣、有见地,愿意到农村施展才华和发挥本领,大都对农村工作充满了激情,有为农村做贡献的强烈愿望。大学生经过考虑权衡作出这样的选择,虽然不能排除就业压力的影响,但也从另一角度证明,他们有克服农村苦、条件差的心理准备,并树立了到农村干一番事业的雄心。

②大学生的组织协调、交流沟通能力不可低估。此次参加报名的344名学生,平均每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3次,其中有86名在校期间担任过班长、团支、学生会干部以及学校的各种协会负责人。通过交谈,我们发现,这些大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交流沟通能力都比预想的要强许多。如一名叫张辉的应聘者,在谈及对基层工作的认识时,他说,自己在农村长大,从小就感到农民苦,收入低,如果能当上村官,很希望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这种状况。笔者问,你觉得与村民交往会有哪些困难,他说,大学期间,我任团支,组织过多次社会实践活动,我感觉与村民打交道应该不会有太大困难。

③大学生村官活动设计对人才的培养和锻炼作用不可低估。座谈和答卷中,许多乡镇领导干部对大学生村官持乐观态度,认为大学生村官冲破传统身份、城乡、地域等人才壁垒,通过农村广阔的就业机会和建设新农村的政策机遇及一系列优惠举措吸引大学毕业生从基层起步、到农村创业,较于以前的直接分配进机关的选人方式,是以“实绩用人”的理念在选才用才环节上的生动体现。

专题调研报告 篇8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免除农业税以后,乡村干部的职能将由行政性向服务性转变。为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进乡村干部职能的转变,需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规范可行的乡村基层干部工作职责,明确乡村干部应该做什么,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乡村干部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乡村工作项目纷繁复杂,工作分散性大、流动性大,有必要制定一整套规范可行的乡村基层干部工作职责,以便于加强对乡村基层干部的管理工作。要以整体、全局出发,用系统论的方法作指导,对乡村基层干部各个岗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工作量大小作至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来制订,以弥补当前各个岗位责任制中亮严不一的缺陷,使岗位责任制得到深化和发展,趋向规范化、标准化,为搞好乡村工作管理奠定基础。同时要根据乡村基层干部各岗位的要求,要有针对性地培训干部,也促使乡村基层干部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便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干部调研报告汇编六篇


时光在斗转星移间流逝,这一阶段的工作暂时告一段落了。工作总结可以提上日程了,快速是现代生活的代名词,但很多情况下欲速则不达,更多的是需要做好盘点和回顾。那么一篇优秀的总结怎么样动笔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干部调研报告汇编六篇”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干部调研报告【篇1】

祥井村位于潞城市东部,有185户726人。耕地1310亩,林地380亩。村民居住分散,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薄弱。该村主要经济**是种田务农,村里40岁以下的劳动力基本都是外出务工,约有550人,占总人口的75%,而从事的也基本是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活。

据村支部书记吴天良统计,全村人均纯收入约3000元/年(主要是打工收入)。主要产业为种植业,玉米和大葱为主要农作物。现有核桃、苹果、梨等经济树种约200亩,但缺乏管理,无法规模化;养殖业以散养猪、羊、鸡为主,目前还处于小农经济阶段。

2009年,一位村民介绍了60多只波尔山羊。由于缺乏科学育种,死亡率很高。目前,现有波尔山羊80多只,效益不好。村委会干部希望因地制宜搞一个工程,带动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般来说,祥井村主要有三个困难

1)空心村的尴尬:近年来,为了改善生活,村里的青壮年劳力都外出打工,剩下的基本都是老弱病残,使得农村经济振兴无人,发展严重缺乏劳动力。支书吴天良说,种地不合算。

以最普通的旱地西红柿为例,按最好的年景,最好的**,每亩地也不过2万元的毛收入,付出则是没日没夜,操心费力,还得担心**和市场。一不小心一年白费,还得搭上种子钱。一个工人的年收入也有2万元。因此,农村没有工业,没有人可以留在农村。因此,没有人来发展经济,就会造成恶性循环。

2)没有支柱产业。村里没有从事工业的基础和条件;搞农业没有规模,没有技术;总的来说,它还处于小农经济的落后阶段。村委干部对此感到头疼.

3)基础设施薄弱:全村虽然都已通电,但线路老化,导致电压低、电压不稳等情况,很多离变压器稍远的村民家中电压只有100多伏,甚至是连电风扇都无法启动。村子里几乎没有路灯。村里的主干道上只有几盏路灯。村民们对此怨声载道,因为他们都是老弱病残,晚上活动不便;没有健身器材。很多村民说,城里到处都有健身器材,很多村都有。为什么我们村没有呢。

但村委干部说,我们村没钱。

4)教育医疗负担重。我们走访的许多户贫困人家,或多或少都存在因为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劳动力缺失和负债,这样对于完全依靠务农的农民来说,往往就直接导致了贫困。我走访的12位村民中,大部分是有病人的家庭。

由于这个家庭的成年工人长期在国外工作,他们与亲人之间有一种凄凉的孤独感。除医疗费用外,对大多数家庭来说,子女教育投资占收入的大部分。他们不遗余力地把孩子送到城里上学,希望孩子们能好好学习,摆脱这种困境。

打工者在身体高强度负荷劳动的时候没有办法兼顾身体健康,而又在出现健康问题的时候因此重返贫困,村民提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往往也都很无奈。

二、具体帮扶情况

鉴于上述情况,我局根据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协助:

1)力所能及地解决路灯问题。我们认为,越是政策光辉暂时照不到的地方,越能体现政策的温暖,越能体现党对群众的关心。经调查,我局计划解决村道路灯20盏。

并联系解决村里的全民健身路径问题。

2)开展标志性帮扶共建项目。拟选择一些市场前途好的绿化苗木,在该村种植“工商林”。既是帮扶的见证,也是与村**系的纽带。

我们希望它最终成为村民的绿色银行和友谊之林。

3)实施造血工程。经过研究,我局拟帮助该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为其注册商标,实施商标战略,充分发挥其农业比较优势,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带动周边,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之路。同时,积极培育和培训村里的农村经纪人。

三、几点建议

我市东部乡镇办事处各村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基本相近,从祥井村着眼,从振兴我市东部经济的角度出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议当地党委**定期约请农业专家来为村民做技术推广及保障,选择适宜当地的农业新品种,大力发展种植业,力求上规模。

2)建议突出规模养殖。通过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成功的典型,进一步加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力度,使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在积极引导养殖户加大对养殖业投入的同时,要大胆解放思想,创新投入方式,为畜牧业快速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一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性资金支持力度;二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力促进发展。通过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周到细致的服务,吸引工商资本投资发展畜牧养殖业,为我市畜牧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形成全国重要的畜产品基地,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 加大对与农民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公用事业的扶持力度。一是通过统一制定城乡发展规划,由公共财政作为主要投资主体统一投入发展资金,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使农村公共事业得到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按“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农民有迫切需求的,有能力且愿意出钱办的公共事业,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可由农民集资兴建;在乡村集体经济不强情况下,通过招商引资,兴办企业,开辟财源,增加积累,以提高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能力;三是启动一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项目,引进社会资本和企业资本。对现有的公用事业基地、设施和资源实行拍卖、租赁、转让,提高效率和效益。

如对已建成的农村小水库、闲置校舍等基础设施的产权进行卖断,变卖所得资金,由乡、村两级集中起来用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变卖的农村基础设施由产权人使用、管理、保护、补偿和受益。这样既可以增加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又可以解决公共设施建设无管理的问题。

干部调研报告【篇2】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两三年,也就是温上台后,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农村出生的孩子,我对现在农村发生的变化感到非常高兴,当然农村的发展仍然存在严重的不足。

我从我寒假在家里的调查以及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所看所见全面的分析一下我所了解的农村。

自从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实施以来,农民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农业并没有摆脱为别的行业服务的地位,农业创造的财富无情的转移到别的行业,这和别的国家争相补贴农业形成了鲜明对比。二十年来农村的变化远远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我就农村的经济,教育,卫生保健,治安,信息化的调查大概谈一下我的看法。

农村变化最大的应该是房子,从小的时候的土坯房到平房,到现在二层的楼房,但是人们的收入并没有实质上的增加,我大概调查了一下,在我们那里,现在一般的家里都是三口人,每家有四五亩的地,每年种地的收入只有两三千元钱,这里面有农民买种子(大约要一两百元)和买化肥(也要一两百元)的钱,还有自己亲自劳作,节省了耕地和丰收的花费,所以如果一普通农家只种地的话,除去日常的生活花费将所剩无几,所以我们那里的农民一般都要去干零时工。在20**年后,突然流行了外出打工,这是中国的大势所趋,沿海的发展给大量的农民工提供了打工的机会。现在我们村子只要有一定劳动力的人都在外打工了,虽然收入也增加了,但是和中国经济总体水平相比,我觉得还是远远不够的,现在有的家里只有丈夫在外打工,每年能够带回五六千的收入,多点的七八千元的收入,家里的收入也就是自给自足,也就是现在每个家庭平均每年有两三千元的收入,但是每个家庭都有孩子,每个父母都要赚钱为孩子盖房子,现在农村一般都盖的是两层的楼房,如果不盖的话,自己的孩子将很难找到老婆,而且会被人耻笑,而盖一个二层的楼房一般都在两三万,所以丈夫辛辛苦苦储存的钱也就是为给孩子上学的费用,以及将来孩子长大了,给孩子盖房子。这样一个普通的家庭也就陷入了这样一个循环,父母储存的钱给孩子盖了房子,孩子又要养活自己的父母,又要储存钱为了自己的孩子,这里面不能发生任何的以外,包括家人得了什么重病。再看一下我们那里的村的集体经济,没有一个村办的企业,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只能到沿海打工,农民没钱,村的办公机关没有收入,举债运行,到达破产的边缘,农村的问题是非常严峻的问题,农村问题不解决中国不可能富裕,中国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不过中国在发展,农民问题也慢慢的解决。

农村的教育问题也非常的严峻,因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农村的人口占我国人口的决大部分,可能农村的孩子不能决定祖国的未来,但是也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乡原来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小学,而现在好几个乡才有一个小学,而我们市的高中也只有两所高中,而只有一所每年有两三百个考上大学,另外一所只有几十个,这样的状况怎么可能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很多家长还有孩子不是不想上学,一是考不上,二是考上了也可能没有钱上。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但是我问过很多人,普遍的反映却是用处不大。政府要加强对学校的投入以及扶持一些社会急需的行业培训结构。还有就是现在经济的发展使很多的孩子辍学去打工,我们村现在一个村只有两三个上高中的,其余十五六岁的孩子都去打工了,如何让这些孩子重返学校,也是社会要关注的问题。

农村的卫生保健就更差了。农民以前没有医疗保险,而现在突出的问题都是看病贵,所以农民只能是小病抗着,大病等死。还有就是农村没有自来水,随着环境的污染,自己井里的水到了不能食用的地步,就那我们村和附近几个村为例,普遍存在井水过咸的状况,而且杂质过多,越喝越渴,没有人去关注,农民选择了沉默。

农民看病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构成的:

一是农民收入水平不高,抵御疾病能力太弱。由于经济条件差,很多农民大病往往错过了治疗时机,一旦发现已经成了绝症,而且治疗费用高,造成许多家庭因病致穷、因病返贫,债台高筑。

二是农村“三级卫生网”功能萎缩,农民健康无制度保障。随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集体经济实力下降,依赖集体经济运转的农村合作医疗名存实亡,农村“三级卫生网”功能逐步萎缩,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得不到满足。

三是国家卫生投入不足,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多年来,国家对卫生的投入不足,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卫生资源的配置明显存在着倾向城市而忽略农村的趋势。

四是医疗市场竞争无序,医院运转成本增高。由于财政投入少,医院的正常运转主要靠提供医疗服务收取的费用,添置大型先进设备主要靠自筹资金。这种机制实际上把医院完全推向了市场,其后果是形成医疗市场的无序竞争。

五是医院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医德医风与日俱下。由于医疗制度的弊端,我市大多医院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公益性质和群众利益,医疗行风出现滑波,医疗服务质量下降。

六是医药进货渠道不畅,中间环节多费用高。有的医院的药品进货渠道不正规,伪劣药品鱼目混珠,药品入库价与出厂价的差价悬殊。

七是地方疾病防治不力,血防工作形势严峻。我市地方疾病中要数血吸虫病对群众健康危害最大。一旦患上血吸虫病,将伴药终身,若延误治疗到晚血后期将会丢掉生家性命。

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非小事,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水平和社会进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委员们建议:

第一、坚持办医的公益性和服务宗旨,加快医疗体制改革发展。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市卫生工作,围绕如何完善医院的运行机制,维护医院的公益性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加快医疗制度改革。

干部调研报告【篇3】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通过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扶持和各有关部门具体帮助指导,我乡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无发展到目前的77家,如何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农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对全乡所有合作社进行了实地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目前,全乡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77家。按行业划分:种植业58家,畜牧业16家,其他3家,今年新增51家。加入各类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有7993户。经营形式主要有以下2种:一是“合作社+专业大户+农户”。主要通过作为骨干成员的专业大户开展生产示范和流通经营,为农户提供间接服务。二是“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通过组织、协调和规范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合作经济组织也不断状大。按照利益联结机制,紧密型合作社占24%,松散型合作社占76%。

一是认真学习,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和培训。乡里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以宣传发动、培训人员、学习法律法规为突破口,解除农民的种种顾虑,使之充分认识入社的好处,办社的意义。分类指导,制定规划,建立各类合作社培训班,指导农民办社、入社,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是加强内部管理,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为了解决合作社合作水平低,内部运作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我乡坚持“自愿、民主、互助、平等”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基本原则,重点做到四个方面:即有一个可行的示范章程,有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有一个严格的管理制度,有一个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法。并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民主办社;坚持入社自愿;坚持以农民为主体。

三是完善规范。“按照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要求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管理。按照标准完善合作社的章程,财务制度,议事规则,发展规化,落实合作社的基地,明确合作社的责权利。建好一批规范的.合作社。如修学花生购销合作社、新科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等。

干部调研报告【篇4】

根据××省党委、政府,××市委、市政府指示和城区委、区政府的安排,我们作为××镇××村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员,于4月11日到达××村委,采取听汇报、走访群众、实地查看的方法,对××村以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基本概貌:××村位于××—××(省道)沿线,居××镇东南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约9公里,东与××村毗邻,西依××村,南向××村,北靠××村。××村是省级贫困村。全村总面积6.9平方公里,全村有1个自然坡,4个自然屯,有31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496户,总人口人,其中劳动力1086人,所居住的村民均为××族。××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长冬暖,干湿分明,日照强,霜期短,冰雪罕见,降雨量较为充沛。××村有78户已安装了程控电话,但村委会办公地点手机信号非常弱;72%农户用上了自来水。在上级支持下新建了村委办公楼;20修建了通村委水泥路4公里。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278元。

2、农(林、牧)业生产情况:全村总耕地面积2398亩,其中水田1360亩,畲地面积1038亩;全村有山林约亩,山塘和鱼塘36处,面积共228亩。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红薯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西瓜、木薯等;畜牧水产主要有:猪、牛、鸡、鸭、鱼等。

3、有关农村政策落实情况:全村现有“五保”户11户13人;现享受低保人农户有4户9人;××村目前还没有实施新农村合作医疗;××村已经实现教育“两基”达标,现在正为今年六月份国家教育“两基”复查验收做准备,“两基”达标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素质教育进一步发展,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为100%。

4、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村五位“两委”班子成员是2006年5月换届本村选民直选出来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由×××担任,副支书一人,副主任两人,村委委员两人;妇女占10%,高中文化2人,初中文化3人,平均年龄50.6岁。党支部共有党员51名,其中男党员42人、女党员9人,党员平均年龄55岁。××村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村委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重大问题向党员、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1、班子团结,民主作风好,想为本村群众办实事,对本村的发展有一定的思路,并为实现这一思路而努力。

2、群众基础较好,民风纯朴,大家有愿望建新村。有的村民自觉美化门前屋后,种花种草、植树。村民们能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项目建设,无偿让出土地,积极捐资。

3、具有建新村的环境条件。村子较为集中,有百年以上的老房子二十多处,村道多为青石板铺就而成。村委位于村子中心地段,前有鱼塘,后有空地,很适合建立一个大型的活动中心。

4、××村是省级贫困村,今年是贫困村整村推进的第一年,可争取到上级更多的扶持。

5、畲地土壤有红土赤红壤、砂页岩赤红壤、花岗岩赤红壤、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石灰性紫色土和冲积土、洪积土等,其中紫色土面积占畲地总面积的58%,土层较厚,泥沙含量比例适中,耕性好,土质肥沃,适宜种植各种南方种植作物。

6、农业资源可开发利用前景广大,经济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气候温和,四季宜耕,土地利用率及复种率比较高,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7、开展沼气建设以来,××村共有256户用上沼气熟饭菜,占农户总数的.52.3%。

1、村委无资产,无企业,无经济收入,经费十分缺乏,连最基本的新村建设启动经费都没有。

2、村民收入低,主要靠种植水稻、甘蔗、木薯经济作物,年人均纯收入只有2278元。

3、年轻人外出打工多,据了解18岁—40岁的年轻人有70%外出,要集中人力搞突击性的工作非常困难。

4、水源缺乏,没有河流,等天下雨积水,阻碍生产发展。

5、村民没有支柱产业。没有特色农作物种植业,也无中小型养殖业,更无其它企业,经济发展较慢。

6、群众期望太高,以为我们建新农村就是给大家拨款建别墅。

7、有部分村民以赌等为娱乐方式。

8、村民生活环境“脏乱差”较为严重。

9、民主决算难实施,村民小组长不稳定,公益事业难开展。

10、土地高度分散,给引进项目带来难处。

11、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觉悟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的村民部愿意出义务工,给新村建设带来难度。

1、农田干旱、希望有水种水稻,目前全村有40%的水田无水灌溉,需抗旱油补贴。

干部调研报告【篇5】

加强村支两委队伍建设。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建章立制,制度上墙,使大家明确职责,事事有人干,杜绝推诿拖拉。组织大家到附近先进示范村参观学习,使大家开阔眼界,更新观念、增长知识、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由于我村党员年龄机构整体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加之部分党员出外务工,使教育管理工作难度更大,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为此,拟开展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村党建工作。不断提高村党组织的战斗力,通过学习党的政策方针,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大局意识,讲团结,使村党组织具有更强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党员队伍建设。2xxx年将上两次党课,开组织生活会,强化“六大载体”,发展新党员。三是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及时更新流动党员的台账,掌握了解党员情况,根据实际建立健全流动党组织,使党员到那里,党员作用发挥到那里。

加强发展村经济及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我村经济条件、地理位置,群众思想观念所限,到目前为止,养殖业和种植业发展规模还不是很大。xxxx年,拟结合我村实际,加大土地产权确认工作,鼓励农民依法合理流转土地,使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利用选派干部项目引导,增加村集体、农户的收入。争取项目资金,筹措不足部分,进行村内道路整改,水沟清理,路灯照明,方便群众出行。整治村庄环境卫生,选点修建垃圾池、公厕,统一焚烧无害化处理。逐步实现户户通水,落实群众安全饮用水工程,改善群众生活质量。

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进行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开辟村精神文明活动室和健身活动场地,开展农民的法制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举办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身体素质,远离不良风气,促进乡风文明。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加强法制教育,切实维护农村稳定。

积极引进项目,加强水利农田建设。积极与各级水利和农业、财政部门联系,争取项目资金,积极与财政和水利部门协调沟通,力争完成实施九田村剩下部分水利改造、自来水工程和部分道路硬化工作。

干部调研报告【篇6】

良好的作风是干部工作状态和工作能力的集中表现,干部作风也是我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它不仅关系一个地方的形象,也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发展。事实证明一个地方干部作风越好,这个地方发展就越快,反之,一个地方干部作风越差,这个地方发展就越慢。为此,干部作风问题的存在,就会严重影响行政效能,影响干群关系,影响发展环境,损害政府形象,制约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我们要认真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行政效能建设的调查研究,以找出解决存在突出问题的有效办法,以此把它作为推动各项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振奋精神,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是很有必要的。

近年来,县纪委、各部门高度重视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在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改进政风行风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行政效能得到增强。作风建设扎实推进,但从调查研究和各方面提供的材料看,认为当前干部的工作作风仍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是缺乏干事创业激情,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问题。一些干部满足于四平八稳的工作状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懒惰性思维,缺乏进取之心、缺少发展冲劲,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不能坚持调研,不能坚持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二是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少数干部在工作中缺乏服务意识,对待群众态度冷漠,对待工作又推又拖;有的单位依法执政随意性较大,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或者尽心尽责欠缺。三是责任意识不强的问题。少数单位没有认真履行单位应该履行的职能,没有尽到单位应尽的责任。有的单位办事程序复杂、手续繁琐,甚至还有“吃、拿、卡、要”的现象,有些事说是不用审批,但明放暗不放;有的虽已下放,但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事项。少数单位干部没有把心思用在工作上,还有的人不求谋事,只求谋人,工作效率不高,没有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感,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负责任,给整体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四是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有些单位和干部思想保守、观念陈旧,习惯于轻车熟路办事情,不善于调查研究,不与时俱进,不踏实留印,不了解新情况,不解决新问题,办事僵化,缺乏生机。在工作中,有的干部总是跳不出原来的框框,迈不开步子,上级布置什么,就照葫芦画瓢,照猫画虎,工作碰到新情况、新问题,就抓耳挠腮,一筹莫展,找不到切入点。五是纪律意识不强的问题。一些干部精神萎靡不振,工作不在状态,甚至上班时间上网聊天、玩游戏;一些干部自由散漫、迟到早退、畏难发愁、办事拖拉,作风疲沓、懒散软慢,效率低下;一些单位管理混乱、纪律松驰、监管不力;一些干部开会无故缺席或随意顶替,开会期间交头接耳,接打电话发短信;有的干部甚至参与赌博,自损名节,严重败坏了党员干部形象。一些单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我行我素;一些单位本位主义严重、部门利益至上,对上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群众敷衍塞责,导致一些很好的政策和工作部署落空,甚至南辕北辙,把本来可以办成的好事办坏,归根到底就是没有上进性和纪律性。

一是注重从思想上抓落实,切实增强作风建设的自觉性。机关行政效能的高低取决于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能够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机关效能建设首先是干部队伍的建设,各单位要加强干部队伍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要克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思想、树立争先创优意识;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树立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意识;克服慢慢来、等条件成熟再做的思想,树立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意识;克服无过即功、无所作为思想,树立无功即过、有为才有位的意识;克服以口才论人才、以过程论英雄的思想,树立既看过程更看结果的意识;克服“拖、拿、卡、要”的思想,树立勤政、清廉、为民意识;克服小富即安、不进则满的小农思想,树立大发展快发展的进取意识;克服言行不一、表面文章、好大喜功的思想,树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推功揽过的意识;克服从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不可侵犯的思想,树立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的大局意识。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把作风建设列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通盘考虑,统筹规划。各单位干部要学习胡锦涛关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倡导“八个良好风气”的重要论述,切实提高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和自身职责,增强转变作风的自觉性,做到认识上不断提高,思想上永不松懈。

二是切实推进干部作风建设。1、站稳脚跟,坚定信念。把坚定干部的理想信念作为政府机关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好,使广大政府机关干部牢固树立马列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2、擦净脸面,树立形象。要牢固树立“笑脸相迎、茶水相请、细语相谈、热情相关”的服务态度,努力营造“人人当窗口、个个树形象”的'良好氛围。3、管住嘴巴,谨言慎吃。谨言不是不言,该说的话一定要说。谨言不是恶言,有话要好好说,谨言不是乱言,不该说的坚决不说。慎吃,就是不该吃的坚决不吃。4、俯下身子,联系群众。把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作为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做到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5、迈开双腿,深入基层。要通过建立联系点、调研周等制度,认真推行“一线工作法”,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政府机关在作风上的变化。6、切勿伸手,恪守底线。党员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要慎独慎微,善始善终,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去感召人民群众,引领社会风尚。

三、建立作风考核指标体系,转变作风。

1、明确干部作风考核评价的主要内容。对干部作风考核评价应从“勤、实、正、新、刚、俭”六个字上进行。一是考核其学习情况,是不是能够自觉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业务技术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并长期坚持,保证所掌握的知识总量逐年增加,看其是否“勤”;二是考核其政治思想素质和工作业绩,是不是能够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不是取得实实在在的、群众满意的效果,看其是否“实”;三是考核其表率作用,是不是能够清正廉洁,坚持原则,一身正气,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看其是否“正”;四是考核其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方式方法和工作思路,组织协调能力能不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学养、胆识、经验的作用,把上级政策落实好,能不能够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看其是否“新”;五是考核其党性原则强不强,在不正之风和消极影响面前能不能够勇于斗争,不随波逐流,保持敏锐的政治鉴别力,看其是否“刚”;六是考核其廉洁自律能力,能不能够遵守法律法规和党政纪律,能不能够继续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保持健康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看其是否“俭”.

2、建立对干部作风建设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根据机关作风建设内容所涵盖的各类指标进行细化和量化,通过从各种监督主体反馈来的信息,对干部的作风建设情况得出比较精确的量化结论。这个环节的工作重点是理化考核指标的设置。围绕“勤、实、正、新、刚、俭”六个字设置考核指标,要反映出被考核对象政治思想、具体言行、工作作风、家庭关系、社会交际等方面的情况,设置具体的评价项目,确定准确的评价标准,赋予合理考核分植。评出优、良、中、差等不同等次。

3、建立对干部作风建设实施考核评价的保障机制。一是要营造良好的考核环境。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消除特权意识,增强其主动接受考核的意识。二是要充分调动各监督主体积极参与。引导监督主体参与到对机关干部的监督考核中来,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和严格的保障措施,让他们准确地发展意见。三要利用各种媒体提供积极的舆论保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加强对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报道,鼓励参与对干部作风和机关作风建设情况的评论、探讨。四要明确监督考核的责任主体。充分利用各种监督渠道,采取纪检监察部门主动监督考核,组织、人事、督查、信访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动监督,群众直接参与的监督考核办法,保证考核评价工作的顺利实施。

4、积极运用评价考核结果。要把对干部的评价考核结果与其切身利益挂起钩来,运用评价考核结果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要与干部的职务晋升、选用调整相结合。根据考核结果的好坏,该提拔的提拔,该调整岗位的坚决调整,该辞退的要予以辞退。二是要与干部的评优评先相结合。对优者给予晋升工资、加薪或荣誉奖励,并记入个人档案,对差者给予警告、降低福利待遇等。三要与促进工作相结合。根据评价考核结果,找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工作方向,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和整改,从而有力地推动干部作风建设深入开展。

一要强化责任意识。每个人都有自己应尽的责任,党员有党员的责任,干部有干部的责任,领导有领导的责任。在其位必须尽其责,占着位子不尽责、不作为或者乱作为,就是失职甚至是渎职。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强化管理、深化管理、细化管理,确保责任到位、责任到人。认真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负责,严格按程序办事,按纪律办事,看好自己的阵地,管好自己的队伍。有的单位,有的干部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能做好的事没有做好,能避免的问题却不断出现,根本原因就是缺乏责任心,不认真、不负责,甚至敷衍塞责。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责任心是一个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态度问题,也是宗旨观念和价值取向问题。要牢记组织信任,牢记肩上重担,牢记岗位职责,把工作当事业,视岗位如战场,如履薄冰、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领导干部手中都有一定的权力,权力意味着责任,职务越高、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重,“一分权力、十分责任”.要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敢抓敢管、敢作敢为。出了问题推责任,遇到矛盾绕着走,这样的领导干部是不称职的。为此,一要牢记“两个务必”.工作作风直接关系党的形象、民心向背和事业的兴衰,发扬优良作风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两个务必”告诫我们,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传统要不自满、不懈怠、不停滞。二要真正深入群众。“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深入基层方能察民情,深入群众方能解民意。要坚持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和他们交朋友,拉家常,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需作为神圣的职责,关心群众的冷暖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诚心诚意地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把群众赞不赞成、高不高兴、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惟一标准,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三要真心实意为民。真心为民是共产党人的为政之道、立身之德。党的干部要带着真情实感去工作,去奉献。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总结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凝聚民智民力,依靠、组织和带领群众全力以赴地去实现他们的意愿,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在工作中少一些浮躁情绪,多一些务实精神;少搞一些形象工程,多搞一些民心工程,永远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只要我们把这些做好了,我们就会在群众中扎下根,我们就会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我们就会永远保持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我们的事业永远会向前发展,我们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二要严明党的纪律。优良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要靠教育和引导,也要靠严明的纪律作保证。纪律面前没有特权,纪律约束没有例外。对任何腐败行为和腐败人员,都要坚决查处,严肃追究,决不姑息适就。对腐败、贪官要严肃惩处,对庸官、懒官也要认真追究,对占着岗位不作为的人要让其退出舞台,对滥用职权乱作为的人要坚决查处。工作干好了给予必要的奖励是为了调动干事者的积极性,不认真履职出了问题的给予必要的惩处也是为了保护干事者的积极性。违反了纪律如果不问责、不追究、不处理,这是对党和人民的事业不负责任,也是对干部不负责任。许多干部腐化堕落往往是从小问题开始的,执纪不严也往往会使有的干部产生侥幸心理。严格执纪,犯错误的人就会越来越少。各级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要敢于动真碰硬,不怕得罪人,对违纪问题要严格依纪依法处理。特别是对影响党和政府形象,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一定要严格问责、严肃追究,营造一个风清气正、遵纪守法、真抓实干的发展环境。

三是倡导良好风气。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多做顺民意、增民利、得民心的事,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在党员干部中形成勤政为民、踏实苦干的浓厚氛围。要把解决突出问题作为抓落实的突破口,对困难的事情迎难而上,对突发性的事情挺身而出,在攻坚克难中开创工作新局面,不能怕困难,不能怕矛盾,不能怕吃苦,不能怕受累。抓落实,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如果遇到困难就退缩,见到问题就躲藏,就不可能抓好落实,工作也不可能取得成效。无论多么复杂的问题,不管多么艰巨的任务,只要有知难而进的决心、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有不届不挠的毅力,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没有干不好的工作。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作为肩负发展一方重托,稳定一方义务,管理一方职责的每一位干部,特别是每一位领导干部,以良好的作风履好职尽好责是党和人民对我们最起码的要求。我们唯有把心思用在发展上,把精力放在工作上,把时间花在干事上,咬定目标不放松,面对困难不退缩,不达目的不罢休,以实干的精神,实干的作风,实干的机制,创造出经得起群众检验,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工作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