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四等分教案模板

大班四等分教案模板。

资料一般指可供参考作为根据的材料。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工作中,时常会需要资料作为参考。参考资料我们接下来的学习工作才会更加好!所以,你是否知晓资料到底是怎样的形式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大班四等分教案模板”,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大班四等分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借助四季花圃设计活动,引导幼儿学习将物体分成两份和四份。

2.探索各种图形四等分的方法,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通过种花的活动体验园丁的辛勤劳动,培养幼儿绿化意识。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正方形花坛图片一张,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各种形状花坛卡片若干;剪刀;胶水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话题

1.出示迎春花、荷花、菊花、梅花四季典型的花图片。

师:这里有一些是特定季节的花朵,你能说说它们是在哪个季节开花的吗?

2.在教师的示范下,幼儿在白纸上绘画这四种花,并剪下。

(二)实例操作,理解知识

1.出示正方形的花坛。

师:裴老师家的小院子里要建造一座小花坛,准备种上刚才的那四种花,小朋友请你们帮我想一个办法,在这个花坛里种上四种花卉,并且让每种花卉所占的地方一样多呢?(幼儿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要把正方形的花坛分割成大小相同的4块,才能保证四季的花卉所占的地方一样大。

3.师:观察一下这个正方形的花坛,怎样才能把它平均分成大小相同的四块呢?你是怎么分的?还有没有其他小朋友有不一样的分法?

4.教师小结:用对折的方法,先把正方形二等分,然后再对折一下,就能得到四块形状、大小都一样的花坛了。

5.师:小朋友,我们来想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还用过对折的方法?(整理跳绳、折叠小手帕等)

(三)问题拓展,升华课堂

1.出示各种形状的纸(长方形、圆、椭圆)。带着幼儿再次认识一些这些图形。

2.师:花园里还有许多各种各样形状的花坛,都要种上四季花卉,请你们试着把花坛分成大小不一样的4块。

3.布置任务,幼儿从三种图形中任选一种自己喜欢形状的花坛进行等分活动。

4.完成任务,交流挑战成果:

(1)谁分的是长方形花坛?你是怎么分的?还有其他方法吗?

(2)圆形花坛怎么才能平均分成4块呢?你是用什么办法分的?

(3)椭圆形花坛的分法和哪种形状的分法是一样的?

5.幼儿将课堂开始时画的花粘贴在花坛上。

(四)延伸活动

想一想,三角形的花坛能分成4块同样大小的花坛吗?怎么分呢?

活动反思:

今天的数学教学中,我准备了一些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我邀请幼儿自己来动脑筋先将圆形分成两份,并且分出两份的.要一样大。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的最好老师,正式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有效的和幼儿互动起来。幼儿都非常愿意的尝试,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更能让幼儿去集中精神思考如何能将物体进行二等分,也能大胆的尝试各种方法。但是幼儿对“二等分”这个词是很陌生的,这是需要老师帮助更好的理解。经过这一环节,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的数学学习成为他们自愿进行的、快乐的事情。也使幼儿思想集中,开始研究怎么样进行二等分。通过学习二等分之后,已经初步形成了分的概念。接下来的四等分,幼儿们就更容易掌握。

接下来的环节“分蛋糕”,是要求孩子进行四等分。这个提材非常好,使幼儿认识到生活中的许多场景充满着数学知识,使孩子能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并且能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整个活动下来,幼儿逐渐认识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久而久之,孩子会自愿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即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这次活动收获颇多,做为一个教师应该更注重数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百科:在初等几何中,二等分是指对几何图形进行对称等价的分割,这里既有线,也有面。为了实现二等分,进行面积分割多对应的图形,以轴对称图形为主。

大班四等分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使幼儿里四等分的含义:四等分后的每份是一样大的,并能比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探索不同的物体、材料的四等分方法,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尝试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室周围的墙上布置有小动物的各种房子。

2、每组两个小筐(一个筐内装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彩纸若干,另一个筐内装剪刀、铅笔、线、尺等工具),正方形纸若干置于桌上。

3、另准备每组一筐特殊材料,如木片、肥皂、布、彩带、橡皮泥等。

4、浆糊、抹布若干、磁性黑板一块。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帮助小动物,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到动物城来玩,你们高兴不高兴?小动物今天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帮一个忙,给他们刚造好的漂亮的房子贴窗纸。因为从店里买回来的窗纸都太大了,一嘀咕内哟昂把每张都分成一牙膏内大的四份后才能够用,小动物们都不会分,小朋友愿不愿意来帮助小动物?

二、第一次尝试:四等分正方形

1、教师提出尝试要求,将正方形分成一样大的四份。

师:现在请小朋友试一试,看能用什么方法把正方形的窗纸分成一样大的四份,好吗?

2、幼儿尝试操作,将正方形四等分,教师巡回观察幼儿的操作,对分得好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并鼓励幼儿想想有几种分法。

3、尝试操作后提问。

师:(1)请XX小朋友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怎么知道分出来的四份是否一样大?(用重叠的方法比较)

(2)有哪些小朋友的分法是跟他一样的?哪些小朋友的分法跟他不一样?

4、老师将正方形的三种分法在磁性板上摆给幼儿看,然后请幼儿比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5、小结。

师:像这样把一个东西分成一样大的四份叫四等分,四等分后的每一份都是一样大的,而且每一部分都比原来的整体小,整体比部分大。

三、第二次尝试:四等分其他图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

1、请幼儿为小动物贴窗纸,教师提出第二次尝试要求:四等分其他图形。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种正方形的四等分方法,真聪明,可小动物的窗户是各种形状的,我们小朋友崽来试试看,把其他形状的窗纸也都进行四等分,然后去帮小动物贴上,好吗?请轻轻打开毛巾,里面是其他形状的窗纸。

大班四等分教案 篇3

四等分的概念对大班下学期的幼儿来说并不是很难,但要让幼儿真正理解具体的方法也不容易。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不同的环节,引导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折一折,分一分,剪一剪,再拼一拼,一步步操作探索,从而得出各种图形的不同的分法。活动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和操作特点。从幼儿的操作情况来看,大部分幼儿都能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操作活动中,大胆想出各种图形的不同分法,也能很快地掌握基本的分法。对于个别难的分法,也能在老师或同伴的提示讲解下得到启发和提升。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做做玩玩中掌握了四等分的知识,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体现了新纲要的教学理念,所以效果还是不错的。但也发现在操作材料上准备得还不够充分,可能是计算错误,另外在摆放操作材料时还要考虑得更周到,这样活动效果可能会更加完美。

大班四等分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判断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材料:绸带,纸(圆行,正方形,长方形),等分练习纸。

1、“小朋友,今天老师的头发有什么变化吗?(扎两个辫子)我还要给两条小辫扎上漂亮的绸带,现在只有一根绸带,怎么办才能扎两根小辫呢?”

2、组织幼儿讨论,等充分表达意见后,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让幼儿注意观察。

3、 把绸带两头对折,剪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叫二等分。使幼儿感知二等分的含义。 *次环节以形象直观的具体事物――绸带为材料,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并提出问题,让幼儿开动脑筋,帮助分绸带。通过把操作的过程与结果展现给幼儿,使幼儿初步认识“二等分”这一概念。

(二)操作探索操作。

1、为幼儿提供圆形材料,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等观察。

2、组织幼儿讨论等分方法。

3、小结:把圆形对折,然后剪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叫二等分。使幼儿进一步感知二等分的含义。

4、操作验证材料的二等分。 “怎样让别人相信你的两份纸是一样大的呢?”(叠在一起比较) “这儿有个好听的词,叫“重叠””。

5、讨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请幼儿把剪开后的两部分与原来的材料作比较,看它们有什么不同。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样大,以及原来的图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个大?哪个小?

(2)总结:二个部分合起来是原来的一份。 *此环节让幼儿开动脑筋想出对折的折法来二等分圆形,得到一样大小的两份,然后通过验证来证实二等分和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充分感知二等分的实际含义。

操作二:

1、为幼儿提供正方形,长方形材料,考虑有没有其它对折的办法来二等分正方形、长方形。

2、幼儿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3、请幼儿介绍新方法。

4、教师小结:向幼儿介绍讲清对角线折、对角折的方法。请没这样折过的幼儿重新试一次。*此环节提供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纸,让幼儿操作,探索多种二等分的方法,给幼儿增加了难度,有个别能力强的幼儿能想出对角线折的方法二等分,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能激发幼儿积极性和独创精神。教师让没有尝试对角线折和对角折的幼儿一个充分学习的机会,再次巩固新的二等分方法。

教师把各种几何图形等份成二份,一份在桌子上,一份在参加游戏的幼儿手中。幼儿四散找到和自己手中一份同样大小的图形,并把两份图形拼成一个整体,看谁找的又快又对。

1、教师讲评幼儿的活动结果。

2、幼儿展示自己拼贴的图形。

此环节为幼儿巩固二等分的知识而设计,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判断,选择正确的二等分图形。

四、活动延伸:

正方形的纸能二等分,它还可以进行四等分,八等分呢,怎么分呢?开动脑筋想想办法。 *次环节给幼儿思维拓展的空间,为学习四等分作铺垫。

五、活动评价:

随着年龄的提高,大班幼儿对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是熟悉的,因此对图形进行等分就有可操作性。本次活动从幼儿感兴趣的帮助老师分绸带入手,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接着围着图形层层展开活动。整个活动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原则,并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探索操作,对认识新事物具有积极意义。第一环节提供圆形可学习用对折的方法二等分,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第二环节提供长方形、正方形,幼儿凭自己地思维能力选择二等分地方法,在讲解中学习多种二等分地方法。第三环节,要求幼儿在掌握二等分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练习,加以巩固。第四环节,使知识能力得到提高。

大班四等分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四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对等分的兴趣。

3、发展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一、复习图形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形,我们小朋友看看都有什么?

1、启发幼儿想办法将圆形的纸片进行二等分并验证分出的两份一样大,理解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一半。

师:今天老师想考考小朋友,动脑筋把圆形分成两份,分出来的两份要一样大,你们愿意试试吗?你们是怎么分的?分出的两份一样大吗?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多少?分出来的两份合起来会怎么样?

教师小结: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一半。二等分就是把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二份。把分开的两份合起来会变成原来的图形。

2、幼儿尝试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进行二等分。

三、幼儿学习将图形进行四等分一个图形不仅可以进行二等分,还可以进行四等分,就是是一个图形分成一样大的四份,小朋友拿一个圆形试一试

1、幼儿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小朋友们相互讨论。

2、幼儿反馈尝试的结果。提问刚才小朋友都动手把各种图形分成了相同的四份,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师:小朋友们今天很厉害,学会了二等分和四等分,我们以后还可以进行更难的等分活动。

教学反思:

理解二等分,四等分的概念,真正做到了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不经意地学到了知识,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大班四等分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多种方法将正方形、长方形进行等分。

2、知道有些图形能被四等分,有些图形不能被四等分。

3、愿意动手尝试,探索四等分的多种方法。

活动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教学挂图32-4、蛋糕卡、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梯形、菱形的图形纸片若干,剪刀、笔。

学具:幼儿用书p8、9,图形卡、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图形纸片若干,剪刀、笔。

活动过程:

一、理解等分的含义。

1、观看课件,激发幼儿兴趣。

2、小熊分饼干的故事。

(1)教师:听过小熊分饼的故事吗?这个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呢?

(2)鼓励个别幼儿介绍故事内容,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3、帮小熊分饼。

(1)出示一张圆形的纸,教师:小熊兄弟俩又捡到一快饼,你能帮他们分成相等的两份吗?

(2)鼓励个别幼儿示范分圆形。

(3)教师:怎样知道这两半是一样大小呢?

(4)引导幼儿将分成的两半对应比较大小。

二、问题解决

1、帮助麦思妈妈分蛋糕。

(1)教师:今天麦思妈妈做了几块不同形状的蛋糕,有些什么形状呢?

(2)出示圆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蛋糕图卡,鼓励幼儿说一说。

(3)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分法,引导幼儿了解同伴不同的分法。

2、四等分蛋糕。

(1)请幼儿取出图形卡中的蛋糕图卡,自主尝试分一分,剪一剪。

(2)教师:你是怎么分圆形蛋糕的?分成的四块是一样大小的吗?

(3)请幼儿展示并介绍分的结果,鼓励幼儿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分好的四块蛋糕是否一样大小。

重点指导幼儿探索不同的分法,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分法,并尝试用语言完整表述出来。

三、操作与拓展

1、出示教学挂图,介绍操作内容。

(1)分蛋糕:引导幼儿用画的方式将自己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2)圈出四等分:引导幼儿用目测或动手剪一剪的方法判断哪些是被四等分,将被四等分的图形圈出来。

(3)四等分方法多:鼓励幼儿画出同种图形不同的四等分方法。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欣赏评价。

出示图形纸片,请幼儿介绍那些图形能被四等分,并示范怎样四等分,师幼共同检查。

四、经验小结:

生活中我们为了公平,经常会用到等分,希望小朋友以后能够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等分的方法用到生活中,这样分起来又快、又公平,又可以避免发生不愉快的争吵。

五、活动延伸:分食物

教师:熊妈妈为了感谢小朋友帮助了它的熊宝宝,要送给你们一些食物,请小朋友把可以四等分的食物动脑筋分一分吧!并送给客人老师一起分享,不可以四等分的食物可以与同伴一起分享。

课后反思:

班级幼儿学习过二等分,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等分的活动很感兴趣,有继续学习的愿望,所以在幼儿学会了二等分的基础上设计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设计前我考虑到了活动的趣味性,即使是大班的幼儿,如何能让他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会学习并学会图形四等分的方法?所以我选择了以故事情境贯穿的方式,运用课件、动画的手段来激发幼儿的学习愿望和兴趣。从整个活动现场来看,幼儿表现积极、兴趣浓厚、认真参与、大胆探索。另外在学习四等分的过程中,教师由易到难的引导幼儿在探索中、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学会四等分的方法。从简单的圆形逐渐过渡到正方形再到长方形,层层递进,遵循了幼儿的学习发展规律。四等分方法分享的环节,教师注重引导幼儿用完整化表达的习惯,促进幼儿语言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从中教师也以帮助小熊想办法的情境让孩子懂得帮助别人、懂得分享,体验帮助别人后的快乐。最后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将学到的数学四等分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活动中也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活动时间的把握上,环节应该再安排得紧凑一些、该简略的部分再压缩一下。

Gz85.Com小编推荐

大班数学等分教案汇编14篇


在众多文章中,笔者认为“大班数学等分教案”是最值得一读的,建议将其加入收藏夹,以便随时访问。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前提前准备好的,而课件的内容需要老师自行设计改进。出色的教案需要老师在多个方面进行思考。

大班数学等分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球体和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2.在探索、操作中,感知、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不同。

3.乐意与同伴交流、讨论,能清楚讲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重点:

初步了解球体和圆柱体的重要特征及不同。

活动难点:

交流讨论清楚讲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多种球体圆柱体的物品若干(乒乓球、网球、弹珠、罐子、圆柱体积木等)。

2.人手一个球体(乒乓球)一个圆柱体(圆柱体积木)。

3.数学操作纸p37认识球体和圆柱体,蜡笔。

活动过程:

一、操作探索,发现特征。

1.交代活动要求,师:桌上都有些什么物品?这些物品哪些是可以滚动的?请把这些可以滚动的物品找出来。

2.幼儿探索操作,寻找可以滚动的物体。

二、感知球体、圆柱体的特征。

1.请幼儿交流自己寻找到的可以滚动的物体,并通过演示证明这些物体是可以滚动的。

——师:这些能滚动的'物体是哪些东西?它们的形状一样吗?

2.请个别幼儿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3.师幼共同概括球体与圆柱体的主要特征: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呢?(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我们就叫它球体)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呢?(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我们叫它圆柱体)

——师:球体和圆柱体都会滚,它们滚起来一样吗?

——幼儿人手一个球体和圆柱体进行滚动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尝试从不同方向滚动,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鼓励幼儿相互间轻声交流。

4.教师整理幼儿的交流结果并小结:球体放在地上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而圆柱体放在地方却不是各个方向都能滚动的。

5.请幼儿说说周围环境中哪些物体像球体,哪些物体像圆柱体?

三、操作练习与评价。

1.幼儿完成数学操作纸p37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2.展示个别幼儿操作结果,集体检查改正。

活动延伸:

1.拼搭圆柱体。

——师:那么多圆柱体能不能拼搭在一起,成为一些新的圆柱体呢?

2.理解圆柱体只要圆面大小相同,就可以一直拼搭起来,成为新的圆柱体。

大班数学等分教案 篇2

1、通过尝试种花游戏,复习巩固按标记进行分类的方法,感知集合的形成。

2、初步感知交集,发展幼儿的辨别能力,培养其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学具:

1、幼儿操作板及各种花人手一份2、游戏用各种花及标记若干

活动过程: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复习巩固标记

1.认识花

师:“今天,我们要和电脑娃娃玩游戏。”“草地上开满了许多花,你们知道有什么花吗?”让幼儿知道花园里的花除了种类(郁金香、喇叭花)不同外还有颜色(红色、蓝色)不同。

2.按标记种花

师:“草地上有两个什么形状的花坛?”(一个是三角形、一个是长方形;三角形上蓝色标记,长方形上有小标记)

师:“电脑娃娃想请小朋友把花按标记种在花坛上。”(请幼儿帮帮电脑娃娃种花)

3.幼儿操作,按标记种花

师:“小朋友真棒,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花和花坛,请小朋友按自己花坛上的标记种花。”(幼儿在自己的操作板上按标记种花,教师指导。)

二、初步感知交集

1.电脑演示,提出问题

师:“蓝色的小花不高兴了,它即想跟蓝花在一起又想跟小花在一起怎么办呢?”(幼儿讨论)

2.感知交集

师:“我们来看看,三角形和长方形中间有个什么图形?”(小梯形)

引导幼儿说出小梯形里应该种蓝色的小花。

3.幼儿操作、感知交集

师:“电脑娃娃的小梯形种上了花,你们的小梯形种上花了吗?”引导幼儿在自己的操作板上的小梯形里种花,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小梯形里种了什么花?

三、游戏:《花仙子》

复习巩固标记,进一步感知交集

四、结束。

师:“小朋友真能干,我们幼儿园外面也有许多美丽的花坛,我们一起看看有没有合适的花坛可以种花。”(听音乐出活动室)

大班数学等分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进一步练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

2、幼儿认识减号,帮助幼儿理解减法的含义。

重点

幼儿进一步练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

难点

掌握10以内数减法的运算技能。

活动准备

挂图《加法和减法》,蜡烛,橡皮泥,数字卡,我的数学操作材料,加减法操作材料,附加题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用橡皮泥做一个10根蜡烛的蛋糕。

——这是一个神奇的蛋糕,我们可以对它许下心愿。

请一个幼儿先许愿,再吹灭蜡烛。

——数一数还剩几根没有吹灭。

写出算式10—1=9。

再请一个幼儿吹灭一根蜡烛。

——数一数还剩几根。

写出算式9—1=8。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我的数学材料。

第三、四组:加减法材料。

第五、六组:附加题材料。

3、活动评价。

请幼儿口述作业单,师生共同评价。

请幼儿看挂图,做一做上面的数学题。

鼓励幼儿多参与操作活动,提高幼儿操作的能力。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大班数学等分教案 篇4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在儿童乐园里玩吗?李老师昨天也去了儿童乐园,还带回来一张照片呢,你们想看一看吗?

带领学生观察图片,进行教学。

1、让学生数图片上的物体的个数。

(1)、师:同学们,儿童乐园里非常热闹,在照片中,你能看到什么?能告诉家吗?

①先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②再发表意见。

(2)、谁能告诉家,照片中有些什么?

①让小朋友举手发言,对说得好的小朋友进行表扬。

②引导学生在表述的时候说清各种物体在图中的位置。

③鼓励学生到屏幕前指出物体所在的位置。

(3)、在说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物体的个数。

师启发:小朋友,你能说出XXX有几个吗?

对于说的又快又准的`小朋友进行表扬。

学生喜欢先数什么就让他们说什么,不要限制先数哪一种,保持学习热情。

对于比较难数的数目,要引导学生有次序的数,防止重复或遗漏。

2、对照小图,数一数,说一说。

(1)、出示图1。

①让学生说出图中有几个滑梯?

②还可以在图中找一找他们在哪里。

③指出有几个就在下面点几个红点,表示几。

(2)、图2至图6都以以上的方法教学。

(3)、教学图7、图8。

①先让学生数一数,有几个红点。

②再让学生想一想,有7个红点,就是说图中的东西应该是几个?

③找一找,在图中什么东西有7个?小图里应该是什么?

(4)、教学图9。

①数一数有几个气球。

②有几个东西就在下面点几个红点,有9个气球应该点几个红点呢?启发学生从形象的图画到抽象的认识。

(5)、最后一幅图让学生立完成。

①启发学生图中的物体应该是几个的。

②小组讨论,认为图中应该是什么。

③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1、联系周围,说说教室里的东西有几个,看谁说得多,说得好。

(1)、先让学生找一找,想一想。

(2)、可以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3)、发表意见,看谁说得好。

(4)、对于说得好的小朋友进行表扬或奖励。

2、让学生数数,从1数到10。

(1)、先自己数。

(2)、在跟同桌一起数。

3、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数,并说说可以用几个红点表示。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交流,你知道了什么?能告诉给老师吗?

大班数学等分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理解数学符号“+”和“-”的实际意义。

描述含有“+”和“-”意义的情境。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加号来帮忙”音频及图片;“减号来帮忙”音频及图片;“加号还是减号”组图。“加号减号”图片。

纸面教具:《加号头饰》、《减号头饰》。

活动过程

教师佩戴纸面教具《加号头饰》,激发幼儿兴趣,导入主题。

——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数学符号,猜猜我叫什么名字?

——今天熊猫妙妙请我去她家帮忙,到底是什么事呢?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对话音频及图片“加号来帮忙”,引导幼儿理解加号的实际意义。

——妙妙在布置房间,她想在房间的每个花瓶里都插上美丽的花朵,一共有几个花瓶需要插花呢?妙妙请加号来帮忙。

——桌上有几个花瓶?书架上有几个花瓶?

——加号怎么帮助妙妙?(把桌上和书架上的花瓶合起来就知道有几个花瓶需要插花了)

——加号的作用是什么呢?

小结:加号的作用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

教师换戴纸面教具《减号头饰》并播放对话音频及图片“减号来帮忙”,引导幼儿理解减号的实际意义。

1.教师佩戴减号头饰,引导幼儿认识减号。

——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数学符号,我叫减号。看看我长得和加号有什么不同?

——我和加号长得不一样,作用也不一样,今天熊猫奇奇找我帮忙,一起去看看吧。

2.播放音频及图片“减号来帮忙”,帮助幼儿理解减号的.实际意义。

——奇奇在收拾房间,他想从5个玩具里选出3个送给好朋友,奇奇还剩几个玩具呢?奇奇找减号来帮忙。

——减号怎么帮助奇奇?(从5个玩具里去掉3个就知道还剩几个玩具了)

——减号的作用是什么呢?

小结:减号的作用是从一个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数。

出示组图“加号还是减号”,鼓励幼儿描述情境并选择正确的数学符号。

——加号和减号不仅能帮助奇奇和妙妙,很多需要计算数量增加或减少的地方也需要它们的帮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请你描述一下图上的内容?(如:树上有2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停车场上有4辆小汽车,开走了2辆)

——数字之间填上什么符号可以表示这幅图的内容呢?

出示手势图片“加号减号”,组织幼儿玩游戏“我说你做”,巩固幼儿对加号和减号的理解与运用。

1.出示手势图片,介绍游戏规则:幼儿两两一组,一人说情境,如:小明有3块饼干,吃了1块;一人如图比出正确的数学符号“+”或“-”。

2.组织幼儿玩游戏,教师巡回倾听。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

家长可以结合日常生活情境,继续与幼儿玩“我说你做”游戏,增进幼儿对加号和减号的理解与运用。

大班数学等分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看看、做做、说说中体验分类的作用,引发对生活中分类运用的关注。

2、探索将食物进行分类的方法,尝试按食物的两种特征进行二次分类,发展分析、归纳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故事画面PPT、日常物品分类PPT。

学具:各种食物图片、操作纸人手一份。

活动环节:

一、谈话导入

1、这幅图上是什么季节呀?(秋天)是的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2、播放画面,并提问:“有只大熊肯尼为了过冬,就在秋天里准备了大量的食物。”

(1)幼儿根据经验猜测:大熊会准备些什么食物?

(2)播放画面:这么多的食物,有什么不同?(颜色、大小、种类)

(2)这么多的食物,大熊想要全部放进储藏室,会出现什么问题?(放不下)

二、探索将食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1、呈现问题:储藏室堆不下了“大熊决定整理一下,可是要怎么整理呢?”(幼儿先讨论再讲述)

2、幼儿操作:大熊说:“让我们把所有的东西都分类放吧!”

交代操作要求:那我们来帮帮大熊,小盘子里有大熊喜欢吃的食物,请你试着把食物分成三类放在绒布上。

3、交流:你想了什么方法?是怎么分的?还有谁也用了这样的方法分?(可能出现:颜色、大小、种类分)教师帮助孩子用符号记录。

三、尝试二次分类。

“我们来看看大熊的问题解决了吗?”

1、出示二次分类的图片(教师大的二次分类)“大熊是怎么分的?(先按种类再按大小)

2、操作要求:“能在按颜色、大小、种类分的基础上再分一次,帮大熊解决问题吗?”

(1)先按一种特征分类,在第一次分的基础上,再按第二个特征分一次。

(2)摆放清楚整齐。

3、交流:这次你是怎么分的?(交流时老师和幼儿可一起用标记做记录)

四、连接生活。

1、照片呈现幼儿生活中的问题:储物柜、游戏区的超市、书架等乱摆放问题。

“大熊的问题解决了,可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你发现了吗?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觉?可以怎么做?”

2、小结:我们可以用分类的方法来整理物品,将物品分类摆放,不仅可以使环境变得整洁美观,还可以有效地利用空间,使生活更有序。

大班数学等分教案 篇7

活动目的

1.能按照物体的高矮、厚薄、宽窄的差异进行10以内物体的正逆排序。

2.初步理解序列中量地相对性、可逆性、传递性。

3.能够与同伴合作完成排序活动,并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长度一样宽窄不同的纸条每人10张

2.记录纸,彩笔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按宽窄排序,感知量地可逆性。

(1)请幼儿随意取出4张彩纸,按由窄到宽进行排序,并用与彩纸对应的彩笔将顺序记录下来,说一说自己排序的方法,如目测、重叠。

(2)请幼儿按由宽到窄的顺序排序,并记录结果。比一比,说一说纸条顺序有什么变化。

2.再次排序,感知量地相对性。

(1)请幼儿随意增加2张彩纸,给6张纸条再次按由宽到窄的顺序排序。并记录结果。

(2)请幼儿将记录结果与第二次的记录对比一下,说一说原来的3张纸条排序有什么变化。

3.第三次排序,感知量地传递性。

请幼儿取出最窄和最宽的彩纸,说一说两张纸条跟其他纸条比,按照由窄到宽的顺序排,它们的位置有没有变化。

4.请小朋友比高矮,再次感知量地可逆,相对性。

5.到教室中寻找可以排序的物体,感知物体的高矮、厚薄。

(1)请幼儿到教室里找一种可以比较厚薄、高矮的物体,如图书、积木、桌椅、玩具柜等,看谁比较的数量多。(2baobao)也可自由结伴比高矮。

(2)请部分幼儿说一说找的哪种物体,找了几个,按什么顺序排序,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的。

(3)教师根据情况,随机提出不同排列顺序,再一次感知量的不同性质。

活动反思

孩子在做中学,所以本次课程我给幼儿准备了足够的材料,让孩子在操作中感知量的可逆性、相对性和传递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与生活,所以在活动最后,布置亲子小作业,找一找生活中能够排序的东西,记录下来,和小朋友互相交流、分享。

大班数学等分教案 篇8

设计理念:

《纲要》在科学领域的目标与要求中,反复出现的“身边事物和现象”、“周围的环境”、“生活经验”等词句,再一次明确了数学内容应取材于现实生活,适应幼儿的实际水平,《对号入座》正是这样一个取材于日常生活,并为幼儿解决生活问题的教学内容。整个活动通过一个个真实、可亲身体验的游戏情景,使幼儿在直接参与中了解座位票中的“排”与“座”。通过自制座位票、看票找座位两大环节,在座位的逐渐递增中,将几排几座这个二维条件的知识点,有递进、有层次的让幼儿在游戏性参与中自然掌握和巩固,而与家长们的互动交往,更让幼儿体验到活动的成功感,真正做到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制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2.学习按座位票中的两个条件对号入座,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

难点:学习按座位票中的两个条件找到相应座位的方法。活动准备:教具:一张大的“排座”;1—7排的标记。

大班数学等分教案 篇9

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趣味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二、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盘子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大班数学等分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6可以分成5和1,4和2,3和3,1和5,2和4,并知道它们合起来是6。

2、培养幼儿归雷达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数学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具:6个小熊

2、幼儿用具:(雪花片,吹塑圆片),作业单,铅笔人手各一份。

[活动过程]

1、复习5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

2、教学6的组成

⑴请幼儿观察小熊特征。

⑵请幼儿根据小熊特征分类。

幼儿和老师一起说分合,知道两队调换合起来是6。

教师小结6的分解

3、分圆形图片,练习6的组成。

⑴教师提示幼儿象刚才分小熊站队那样分。

⑵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玩“捉迷藏”的游戏

⑴、请6名幼儿藏好,请几个站起来。

⑵、幼儿说出藏了几个,并引导说出6的分发。

6的组成课后反思:

本节课目标很明确,就是学习理解“6”的组成,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的规律。因为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特别强的特点。我们应该在数学活动中应该提供一些渗透着正确的、幼儿可接受的、可感兴趣的数概念的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大班数学等分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

2.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秩序。

活动准备:

算式题(挂于幼儿胸口)、彩旗(旗上有数字)、布置场景、停车场标记、沙包(上面有数字)、篓子(有数字110)、奖品(有算式题)、塑圈、黑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

师:今天天气真好让我们开着汽车一起到数学宫玩玩吧!(幼儿听音乐开汽车进活动室)

师:数学宫到了,让我们把车停到停车场,胸口算式的得数就是你的车位号。

师:汽车停好了,我们一起进数学宫吧。

二.闯关游戏

1.录音:欢迎来到数学宫,请闯第一关:对暗号。

师:进数学宫还得闯关啊!让我们看看闯关的要求是什么!

师:老师说一个数,你们对一个数,两数合成小旗上的数。这样就能闯关成功。

师:嘿!嘿!我说数字2。

幼儿:嘿!嘿!我说数字6,2和6合成8。

2.录音:小朋友你们真棒!欢迎进入第二关:投掷。

师:这一关的要求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

师:请小朋友算出沙包上的得数,然后站在线上投到相应的数篓子里。

(幼儿分组检查)

3.录音:小朋友你们真能干,快快来闯最后一关吧!第三关:看谁报得多。

师:这一关的要求是:听一个数,请你说说有哪些算式的得数等于它。

4.录音:祝贺你们闯关成功。博士爷爷还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礼物。请你找一找跟你胸口得数一样的就是爷爷送给你的礼物。

大班数学等分教案 篇12

材料设计:

在数学区提供若干个放面霜的正方体空盒子,把空盒子的六面涂成红色或绿色,在空盒子的六面分别贴上10以内数字或10以内物体的图案也可以贴上10以内的点子,记录单若干份,记录笔。

玩法提示:

让幼儿选择两只相同图案的绿色骰子任意掷骰子,看看面朝上的是几和几,合起来是几,讲讲、说说、再算算然后在记录纸上列加法算式。

让幼儿选择一只绿骰子和一只红骰子,任意掷骰子,看看面朝上的是几和几,比比谁多谁少,讲讲、说说、再算算然后在记录纸上列减法算式。

指导要点:

1、活动刚开始时,可由两位幼儿各持一骰子进行投掷,再共同观察、讲述,待熟悉后可由一位幼儿独立操作并记录。

2、鼓励幼儿选择多种骰子进行投掷活动。

3、在操作中,如果遇到不能确定的现象可向老师或同伴请教。

价值取向:

利用放面霜的正方体空盒子制作骰子,投放到数学区域中,供孩子们投掷,观察、讲述。发展幼儿目测、投准的能力,提高手部的精细动作。能根据画面列10以内的加减算式,寓教寓乐,使孩子们在玩乐的过程中对数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大班数学等分教案 篇13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孩子们无时无刻不在与数学打交道,数学教学对孩子们的生活有着独特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也就是让数学教学“生活化”。所谓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在数学教学中,要让数学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数学教学。而蔬菜是小朋友每天都见到的,和他们不可分开。于是,我利用这一资源,让小朋友利用简单的统计来统计事物,从玩中学习,从游戏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因此,我设计了这堂课,让小朋友自己去操作,使幼儿在动眼、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掌握巩固分类的知识,初步尝试用统计的方法,让小朋友用自己的方式简单清楚地记录。同时通过幼儿自己介绍的方式,引导幼儿较清楚地表述,真正发挥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幼儿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学习的能力。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简单的方式清楚地记录,初步学习统计。

2、引导幼儿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记录结果。

二、活动准备:

1、土豆、辣椒、茭白、萝卜等蔬菜人手一份。

2、各类标记、铅笔。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小兔子家收了各种各样的蔬菜,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小兔都收了些什么菜呀?

二、初步探索统计的方法:

1、小兔子收了那么多的蔬菜,他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收了哪些蔬菜,每一中蔬菜有多少?你们愿意吗?

2、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笔、蔬菜、标记、白纸。你们可以在白纸上贴蔬菜的标记进行统计。但老师要一个要求,你们的小耳朵可要听仔细了:你们统计出来的蔬菜数量要让别人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赶快行动吧。

3、幼儿尝试统计

4、交流:把你们统计的拿到上面来。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统计的?我们看看这两张统计,哪一张让我们看的更清楚,排列更整齐呢?

5、小结:他的办法真不错,统计的蔬菜品种多,而且让人一眼就可以看清他统计的蔬菜的数量

三、初步学习统计的方法:

1、你们想不想也来尝试一下用这种方法统计呢?

2、幼儿再次尝试统计。

3、交流:有没有谁愿意把统计表拿到上面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统计的呢?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一种新本领,能用非常简单的方法,让小兔子一眼就看出他收了多少种蔬菜,每种有多少。小兔子要我帮他谢谢你们。他说,下次有困难还要来找我们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他吗?下课后老师想请小朋友帮老师统计一下我们的玩具。愿意吗?

大班数学等分教案 篇14

一、 说教材

《9的加法》是《幼儿园整合性家园共育资源包》中《做中学1》下册的活动内容,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

二、说活动目标

依据教材的编排思路、结构特点及幼儿的年龄特征、已有的的知识经验,活动目标我定为:

知识目标: 学习9的加法,能够看图列式,理解图示与算式的关系。

能力目标:观察加法算式,初步感受加法交换律。

情感目标: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以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重点:9的加法的计算。

活动难点:看一幅图写2道算式。

三、说教法

大班幼儿形象思维方式发展已经相当好,逻辑思维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一阶段既是做好幼小衔接的重要阶段,也是幼儿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根据数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幼儿的认知规律,本次活动我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

1、谈话教学法:科学合理设计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探索、思考。

2、演示教学法:利用PPT进行情境演示,让幼儿更直观的去理解9的加法。

3、游戏教学法:幼儿活动以游戏为主,让幼儿感受数学的乐趣,喜欢数学活动,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说学法

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一阶段主要是靠感觉和动作探索周围世界,儿童的年龄越低,越需要借助直观和操作活动来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在活动中注意安排幼儿的操作活动,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学法:

1、动手操作:幼儿利用手中的小棒计算9的加法。

2、自主探究:幼儿根据第一组加法的学习,去探究学习第二、三、四组加法。

3、合作学习:幼儿合作分工,完成“送水果宝宝回家”的游戏。

五、说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我设为四个环节:

(一)游戏情景导入——游戏:“手指开花”。

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手指开花”。老师手指上开出的“花”的数量和小朋友手上“花”的数量加起来是8。

师幼一起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这一环节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二)游戏活动准备——利用PPT图示学习“9的加法”

1、学习第一组:“1+8=9”和“8+1=9”。

(1)出示第二张PPT(点击出现一个苹果,再点击出现八个苹果,让幼儿观察图片),引导幼儿提出问题。

(2)引导幼儿根据图示编加法应用题,并列式。

(3)引导幼儿交换加数的位置列式计算。

这一环节让幼儿学习如何根据图示学习9的加法。

2、利用PPT上的图示,让幼儿自己根据图示编加法应用题,自主学习“2+7=9”、“7+2=9”,“3+6=9”、“6+3=9”,“4+5=9”、“5+4=9”这三组加法。

(1)PPT3图示:先出现2个梨,再出现7个梨。

(2)PPT4图示:先出现3个草莓,再出现6个草莓。

(3)PPT5图示: 先出现4只小鸟,再出现5只小鸟。

这一环节让幼儿自主探究9的其他几组加法的运算。

3、引导幼儿观察四组加法算式,感知加法的交换律。

4、师小结,对幼儿的表现进行正确评价。

(三)游戏活动过程——游戏:“送水果宝宝回家”。

1、师讲解游戏规则:每个小朋友手里都有一个水果宝宝图片,图片后面有一个加法算式,小朋友算出结果以后送回到相应的屋子里面。送错的小朋友要表演一个节目,送对的小朋友得到奖励。

2、师幼听音乐一起游戏,注意游戏过程中的安全。

3、小结游戏:送错的宝宝表演节目,送对的宝宝得到奖励。

这一环节让幼儿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

(四)游戏活动延伸:我们家的数学

幼儿在家和父母一起找找家里的数学,并列出算计算一下。比如:我们家有一个男的,两个女的,一共有几个人?我们家有五个大盘子,三个小盘子,一共有几个盘子等等。

这一环节让幼儿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道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最新中班等分教案分享


经过多次优化工作总结之家编辑为您制作了这份精选的“中班等分教案”。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但老师也要清楚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行的。 学生反应的客观性可以帮助教师更准确地调整教学策略。欢迎光临我们的网站让我们为您提供有价值丰富的内容!

中班等分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根据妈妈的明显特征,画出佩戴大红花的妈妈,并能添画一些礼物送给妈妈。

2. 通过绘画活动,表达爱妈妈的情感,知道要尊敬妈妈。

活动准备

1. 用一朵大红花在活动室里布置光荣榜。

2. 幼儿用书,水彩笔或油画棒。

3. 预约一名幼儿演唱一首赞美妈妈的歌曲。

活动过程

(一) 以歌表演引出课题。

一名幼儿表演唱。

小朋友,你们的妈妈在哪上班,干什么工作,你觉得妈妈辛苦吗?让幼儿讲述自己妈妈,并进行交流。

(二) 讲解示范。

我们的妈妈都很辛苦,我们小朋友都很爱自己的妈妈,今天我们来给妈妈画像。教师示范画出几幅不同打扮得妈妈形象的简笔画。

(三) 幼儿练习。

提醒幼儿画出妈妈的明显特征,启发幼儿添画送给妈妈的各种礼物。辅导个别能力较差的幼儿,允许幼儿边交谈边作画。

让幼儿拿着自己的画向同伴介绍,教师肯定幼儿的作品,并和幼儿一起把画贴到光荣榜上。

课后反思:

对于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来说,已经有一定绘画基础,知道了一些基本图形的'绘画方法,但是在平时的绘画活动中,孩子往往喜欢照老师的示范画来模仿。在本次绘画《我的好妈妈》活动中,由于每个孩子的妈妈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在教孩子画“我的好妈妈”时,不再像以往那样,只画一张妈妈的范画来引导幼儿照着画,而是把教学重点放在怎样才能让幼儿画出自己妈妈的形象上来。我思考着怎样教会幼儿,让幼儿不再依葫芦画瓢。

首先,我让孩子们自由讨论与交流。“说一说:你的妈妈漂亮吗?妈妈什么地方长得漂亮?”(引导幼儿欣赏妈妈的美并了解自己的妈妈和别人的妈妈长得不一样,能说出自己妈妈的特点。)然后,我按重点进行局部示范画,并重点用语言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妈妈的特殊形象,如“谁谁小朋友妈妈的脸长什么样子?圆圆的?方方的?还是椭圆型的?”然后我根据幼儿的回答边讲解边画圆脸、方脸和椭圆形脸的画法。

接下来的部分,我以同样的方法依次画出妈妈的头发(是短发、直发还是卷发)和五官(鼻子、眼睛、眉毛、嘴巴、耳朵)、身体及服装。由于我们班有过绘画人物的经验,我主要讲重点放在脸、头发、表情和服装上。在作画的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问答,跟随我的问题回忆自己的妈妈。如:在画妈妈的五官的时候,我说“我的妈妈脸上总带着微笑,我可以画开心表情。”开心的表情怎么画呢?我们可以把嘴巴画成半圆型或向下弯的弧线,这就是开心的表情。“我的妈妈很凶。”昊昊说道。我反问他:“妈妈平时都很凶吗?在什么时候妈妈才会凶你呀?”“我做错事的时候,她会打我。”昊昊犹豫了一会儿回答道。“哦,老师知道了。那是因为你做错了事,妈妈很生气,才会凶你是吧?所以妈妈那是生气的表情。”那妈妈生气时候的表情怎么话呢?我们可以画一个向上弯的弧线或是波浪线。在这一环节中,刚好抓住这个小插曲,为下面幼儿操作做了很好的铺垫。

等我画好几个不同形象的妈妈,幼儿就迫不及待地画起自己的妈妈来。但我没有直接让幼儿开始动手操作,我再次要求幼儿先想想自己的妈妈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妈妈的头发是卷发,还是长发或是短发?妈妈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不一定要和老师画的一样哦。

由于有了前面的活动作铺垫,幼儿笔下的妈妈“画活了”,不再是以前那样照着老师的示范画画出的大同小异的妈妈了。

中班等分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发展孩子控制力和平衡力。

2、培养与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平衡木、小篮子,积木,小沙包若干

活动过程:

一、 1.开始部分:

“山羊奶奶今天要请我们小朋友把这些米送到他家里去,他年龄大了,小朋友愿意帮他这个忙吗?”

“那先让我们来做些准备活动吧!”

6、 带领幼儿一起做弯腰,踢腿等准备活动

7、 幼儿分散自由地在平衡木上快走,横走

二、 基本部分

“去山羊奶奶家啊,要经过一座很窄很窄的独木桥!”

1、 平衡部分

A、 幼儿自由结伴,各自站在一条平衡木上,手拉手向前走

B、 幼儿自由结伴,各自在平衡木上相对站立,手拉手向一个方向横着走

2、 游戏:好伙伴过双桥“

“不知不决天已经黑了,刚才山羊妈妈告诉我,森林里有大灰狼,那我们还是两个两个结伴同行吧”

1、 幼儿一手提着装有沙包和积木的篮子,另一手与同伴相握,各自站在平衡木上向前走

2、 将平衡木平行成四排,幼儿二人一组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一手提篮子一手拉着伙伴一同往前走,比比哪一组最快!!

三、 结束部分

“我们今天帮了山羊妈妈一个大忙,你们累吗?让我们相互拍打按摩一下,放松放松吧!!”

中班等分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能比较黄豆芽、绿豆芽的不同特征。

2、知道豆芽是蔬菜,很有营养,乐意吃豆芽。

二、活动准备

黄豆芽、绿豆芽若干,黄色、绿色的篓子。

三、活动过程

1.猜一猜出示黄豆和绿豆,请幼儿说一说儿歌豆豆买豆豆,现在黄豆和绿豆要变魔术了,猜一猜是谁变的。

2、 幼儿分组观察讨论你认识它们吗?看看它们,你发现了什么?黄豆芽的茎是白色的圆柱体,茎下面有条细长的根,上面有两瓣黄豆辩。 绿豆芽有两片小绿叶。长有黄豆辩的豆芽粗,长有小绿叶的豆芽细。教师根据幼儿的观察和描述小结:粗粗的、有豆瓣的是黄豆芽。细细的、长小绿叶的是绿豆芽。分一分将黄豆芽和绿豆芽混在一起的以小组为单位,让幼儿将黄豆芽放在黄色篓子,绿豆芽放在绿色篓子里。

3、说一说豆芽是从哪来教师煮豆芽汤,炒绿豆芽。幼儿品尝豆芽,教育幼儿要爱吃豆芽。

四、执教情况及反思

即要遵循活动单的思想又要让这节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我做了一番思考也有了一些改动,首先我利用幼儿已经学过的儿歌做引子,让幼儿认识黄豆和绿豆并比较其不同,接下来两种豆豆变魔术,变成了豆芽,猜一猜分别是哪个豆豆变的,观察豆芽的特征,经过观察比较幼儿发现豆芽一个头大,一个头小,一个粗,一个细,在操作过程中有的帽子掉了所以就不容易分出来,但惊喜的是孩子们找到一个很好的辨认点就根据茎的粗与细来认识黄豆芽和绿豆芽。孩子们全找对了。最后还进行了小实验,期待更多的奥妙等我们去发掘。

中班等分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想想中,理解小水滴变化的各种形态。(雨、雪、霜、雾)

2、感受诗歌语言的有趣,体验探究水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水到水蒸气、云、雨、雪、霜、雾、露水的循环图

2、诗歌录音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说说对水的认识

师:今天我想和你们一起聊聊水,因为水是生命之源,世界万物都离不开水。

你看到的水是什么样的?

小结:水是透明的,是无色无味的。

二、基本部分:

1、观看PPT课件,了解水的不同形态。

(1)师:我还知道水是魔术师,会变来变去,看看它会变成什么呢?

(2)你看明白了吗?小水滴变成了什么了呢?

小结:水有不同的形态:云、雪是固态的水,雨、露水是液态的水,雾是气态的水。

2、欣赏诗歌《小水滴》,感受诗歌语言的有趣。

小水滴为了让你们记得它的不同形态,还跑到了诗歌里,让我们一起听听。

(1)如果小水滴是个小朋友,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2)诗歌里的哪一句说小水滴是淘气的?

(3)小水滴变成了哪些形态?是怎么变的?

(4)谁帮助它变成云彩的?又怎样变作大雨?

(5)什么时候会变成雪花?为什么?

(6)小水滴还会变成什么?

3、引导幼儿运用肢体语言理解、记忆诗歌内容

(1)你能用哪些动作表现这个淘气的小水滴?

(2)集体朗诵诗歌。

(3)分组朗诵诗歌

三、结束部分:

音乐:大雨和小雨

小水滴今天好高兴,它还邀请我们一起跳个舞。看看这次的小水滴淘气地变成了什么呢?

听音乐边唱歌边跳舞“大雨和小雨”。

附诗歌:小水滴,真淘气。

变过来,变过去。

夏天太阳一出来,飞到天空变云彩。

闪电雷鸣轰隆隆,变作大雨落下来。

冬天来了变雪花,送给大地白外衣。

会变霜,会变雾,有时还能变朝露。

变过来,变过去,你说淘气不淘气?

中班等分教案【篇5】

目标:

1、 在看看、说说、玩玩中,初步了解多种多样的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 培养幼儿有兴趣去关注周围的人和事。

准备:

1、 幼儿事先观察过生活中各种不同的门。

2、 教师、幼儿共同收集多种有关门的资料。(照片、图片、录像、等)

3、 版面布置若干。(幼儿发现的用图画进行描述;幼儿拍摄或收集的各种门的照片)

过程:

一、 看图讲述:快餐店的旋转门

l 毛毛和爸爸准备到哪里去呢?这家快餐店有扇怎样门?(播放照片)

l 爸爸怎么了?为什么爸爸进不了门?该怎么进门?

你们有谁走过旋转门?旋转门怎样进、怎样出? (播放录像)

l 现在爸爸和毛毛怎么进了门?他们买了什么?

l 谁在门里?谁在门外?怎样才能同时出门?

l 旋转门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进去出来不用等待)

二、 分享交流,幼儿自由讲述,并出示幼儿自己记录的画、照 片……

1. 你们看见过哪些有趣的门?(防盗门、自动门、旋转门、 感应门、卷帘门……)

2. 你是在哪里看见这么多门的?(小区门口、商店、饭店、商场、超市、停车库……)

三、 看看老师带来的门。

1.刚才小朋友说到的感应门老师这也拍了一段录像,我们来看看。

l 感应门又是谁造的呢?他们为什么要造这种门呢?(方便)

2. (插播录像自动伸缩门)我这里还有你们说到的自动伸缩门,我们来看看设计师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门?

四、 给门分分小组。

从做门的材料上分:有木门、金属门、玻璃门

从门的形状上分:有拱形的门、长方形的门

从开门的形式上分:有旋转门、伸缩门、卷帘门、推拉门、移动门

五、 造门游戏

刚才我们看了说了那么多的门,知道设计师和工人叔叔会设计制造各种门。现在我们能不能就用身体来造各种各样有趣的门呢?怎么造?

感应门——两人并排站立,走到跟前,同时向两边移动,走后复员。

旋转门——两人并排朝相反方向相靠,一手前平举,一手侧平举,走到跟前,推门旋转,出门停下。

伸缩门——众人列队,后面的人双手平搭在前者的肩上,走到跟前,前面的人向后退,最后一人不动,出门后复员。

六、 还有什么不一样的门?(车门、电梯门、天安门、凯旋门)

七、 结束

今天我们用身体建造了平时我们看见的有趣的门,造得真棒。我要用照相机把它拍下来,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看好吗?

中班等分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对武术太极的学习,增强幼儿身体素质。

2、幼儿在活动中初步学习简单的太极拳套路,及推掌、收掌等动作。

3、通过活动让幼儿对中华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学会马步;掌握太极顺口溜。

2、背景音乐两段,幼儿打太极视屏一段。

3、班级区角中已布置有太极动作分解图。

4、幼儿已掌握"切西瓜"游戏的玩法。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看视频,了解太极。

1、请幼儿欣赏视频-太极。

师:小朋友,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

(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对中华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老师小结:在这段视频里我们小朋友看到的是:我们中华武术"太极拳",你们想学吗?那我们就一起出去玩个游戏吧。

(在音乐声中,孩子跟着老师做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到达活动场地。)

二、游戏"切西瓜":

幼儿围成圆站好,师发出口令"一个大西瓜",幼儿就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师发出口令"一个西瓜切两半",幼儿分开拉成两个圆圈,以此类推。

三、师幼共同学习太极拳:

1、播放音乐,教师进行太极拳表演。

2、师:老师今天打的这套太极拳和一个水果有关,谁能告诉我是哪种水果呢?(西瓜)

3、幼儿一边说顺口溜一边练习太极动作。

一个西瓜圆又圆(双手在胸前作太极抱球动作)一刀下去成两半(一只手作扶西瓜状,另一只手作刀状绵绵地向下劈) 你一半来 (双手左捋)他一半 (右捋)给你你不要 (双掌略蓄劲向左前推)给他他不收 (双掌略蓄劲向右前推)那我怎么办 (双掌微快回收)。

4、教师分解动作,幼儿进一步学习:

教师分句教幼儿说顺口溜边分步教幼儿打太极拳。

(幼儿练习时教师提醒幼儿马步要稳,呼吸要自然)

四、播放音乐,师幼共同练习:

在音乐声中,教师和幼儿一起说顺口溜打太极拳。

五、放松活动

幼儿一边说顺口溜,一边做放松活动。

(123抖一抖,抖抖手臂,抖抖腿,抖呀抖呀抖呀抖;345拍一拍,拍拍手臂,拍拍腿,拍呀拍呀拍呀拍;567敲一敲,敲敲手臂,敲敲腿,敲呀敲呀敲呀敲。)

活动简析:

整个活动幼儿的积极性很高,通过观看视频增加幼儿对学习太极的欲望。在教学中我采用先动后静的方法,开始我充分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而在学习太极动作时让孩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调整状态,使自己尽快的投入到太极动作的'学习中。然而自编的顺口溜给本是缓慢、枯燥的太极动作增加了一定的趣味性,也更加吸引幼儿,使幼儿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

中班等分教案【篇7】

【活动目标】

发起家长在家中常常提示幼儿在阳台上留意平安,实时制止伤害举动,加强平安意识。

【活动准备】

1、录像机,录像带,德律风机

2、幼儿操纵卡片

【活动过程】

1、幼儿凭据已有履历谈谈阳台的重要功效。"小朋侪家里是不是都有阳台?你们都在阳台上做些什么?"小结:阳台是一个伸向屋外的平台,它可以打仗到更多的氛围和阳光。有的人家在阳台上晒衣服,养花,养鱼,有的人在阳台上运动身材,熬炼。炎天,还可在阳台上纳凉。各人都须要它。

2、旁观录像,评论辩论在阳台上哪些举动是对的,哪些是搭档的'。

片断一:小朋侪在阳台上看书、折纸。

片断二:小朋侪在阳台上熬炼身材。

片断三:一幼儿将头和身材伸朝阳台外喊楼下的小朋侪。

片断四:一幼儿往阳台外抛工具。

片断五:一幼儿将身材伸朝阳台外特长帕。

片断六:一小朋侪在阳台上玩,突然风将阳台门吹上了,怎么办?

西席引诱幼儿分段旁观录像片,每看完一段,发起提问:这位小朋侪的举动那里对,那里错,为什么?应当奈何做?

评论辩论小结:在阳台上取晒在衣架上的工具时,幼儿园教案不克不及将身子探出护栏,应当用衣钩将衣物钩到可以拿到的处所再取回。不然,不当心会产生伤害。不克不及往阳台外扔工具,会砸伤他人。要是碰到阳台上的门被吹上,应向屋里的大人求救,请他们帮助。

3、幼儿评论辩论:在阳台上另有哪些伤害的事变不克不及做?

4、幼儿操纵,判定图片上的幼儿平安举动对与错,并说出缘故原由。

中班等分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在与蚂蚁的共同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关注自然的兴趣。

2、感受蚂蚁勤劳、团结、守纪及勇于牺牲的可贵精神,陶冶性情。

3、初步了解蚂蚁的特征、习性及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透明的玻璃瓶,内装无数的蚂蚁

2、面包屑、糖块、放大镜、皮球若干

3、故事PPT《小不点和小蚂蚁》

活动过程:

一、神秘客人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神秘的小客人,你们想和它打个招呼吗?你们认识它们吗?

1、组织幼儿讨论:

师:怎样才能让蚂蚁勇敢的从瓶子里出来?启发幼儿根据已有经验用面包屑、糖块吸引蚂蚁。

2、逗蚂蚁:活动中幼儿四人一组在瓶子周围观察蚂蚁的动向。

二、看蚂蚁

1、借助放大镜看蚂蚁

幼儿用放大镜对蚂蚁的身体进行观察,并用语言进行描述。

教师结合PPT总结:这是蚂蚁的头,这是它们的足,原来蚂蚁的足上面还有毛呢,在它的头顶上有一对长长的触角。

三、童话故事《小不点和小蚂蚁》幼儿边看PPT边欣赏故事。

1、组织幼儿讨论:小蚂蚁吃什么?(死了的小虫、蚯蚓、小朋友丢掉的米粒,还会吃烂草叶和烂树叶。)此时教师结合图片帮助幼儿记忆。

2、蚂蚁怎么搬粮食的?(大家一起搬,团结力量大)

3、要下雨的时候蚂蚁怎么做的'?(蚂蚁还有一个了不起的本领,那就是天气预报,看到蚂蚁排队搬家就说明天快下雨了)

四、游戏:蚂蚁搬家

带幼儿到户外,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模仿蚂蚁搬豆(皮球),幼儿自由结伴,商讨运球的方法,并进行分组竞赛。

活动评析:

此活动设计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同时,教师

也发现了幼儿在生活与活动中的兴趣点,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保障,从幼儿的兴趣着手,发展幼儿能力,及时抓住了这次机会,收集材料,设计活动,孩子们本身对蚂蚁产生了兴趣,活动中的图片,为了解决问题孩子们便会主动的探索,寻找答案。在这探索的过程中教师的适当参与和引导使孩子们获得了知识,整理了已有的知识,构建了相对完整的蚂蚁知识网。

中班等分教案【篇9】

【活动目标】

1、喜欢玩纸棒,体验游戏的乐趣,练习钻、翻。

2、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手、纸棒、眼、头、手臂的关系,提高机体的协调能力,锻炼手眼协调的能力和动作的灵活性。

3、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4、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长约50厘米的纸制彩棒。

【活动过程】

1、教师让幼儿自己找一个伙伴,两人组成一组。

2、小朋友二人一组,手拿纸棒的两端,两根纸棒成平行状;

3、游戏开始,两个小朋友一起念儿歌:“炸,炸,炸果子,咱俩一起炸果子,你开,我开,哗啦过来”。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念“炸,炸,炸果子,咱俩一起炸果子”时,两只手臂有节奏的左右摆动,念“你开,我开”时,两个小朋友同时举起同侧的一根小棒,念哗啦时,两人的头同时从举起的纸棒下面钻过去,这时两人背对背站立。小朋友再念第二遍儿歌,用同样的方法再翻回来,这时两人面对面站立。

【活动反思】

本游戏难度适合中班幼儿,幼儿用安全、好玩的彩色纸棒做游戏,幼儿很感兴趣,充分利用了活动器械,锻炼了孩子钻、翻的基本动作及手眼协调的能力和动作的灵活性,提高了机体的协调能力,同时,我也感到自己在活动的设计中,忽视了对个幼儿表现的估计,活动中虽发现了个别幼儿的表现,也试着引导,但为照顾全体幼儿的活动,降低了对个别幼儿的要求,以后值得加强注意。

小百科:果其本义为草木结出的球状籽实,后引申为使内部充实,使变成圆球形。

中班等分教案【篇10】

目地要求:

1、尝试对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等几何图形进行分割与组合。

2、探索图形分割与组合的不同形式.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准 备:

物质准备:正方形豆干,、空白纸张、长方形、圆形纸张若干,剪刀、固体胶若干。

蒙氏数学:图形分割(数学)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兴趣。

师:今天请小朋友都来当小厨师,给家人做一道“炒豆干?的菜。

讨论:想将一块豆干分给两个人或者四个人吃,要切得一样大该怎么切呢?

小结:我们可以可以角对角的切,也可以横塑的切,但要切一样大可需要练习切得本领。

(二)、出示拼图,提出要求。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正方形的纸张,我们把正方形的纸张当成豆干,你们先想想该怎么分割比较好。

要求:使用剪刀时要小心,在分割之前可以先对折、再分割,再组合黏贴在白纸上。

小结:

一张正方形的纸张分成两份可以变成两个三角形或两个长方形,如果分成四份,就变形四个三角形,四个小的正方形,分割后的每一份都比原来的正方形小,但合起来又是原来的正方形。

(三)、分组操作活动。

(四)活动延伸。

中班等分教案【篇11】

1.提问:你们喜欢跳吗?喜欢怎样跳?

2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请幼儿们一起说一说。

3.这些东西可以怎样跳?请个别幼儿来示范一下

4.教师小结:(1)呼啦圈:可以把呼啦圈一个一个摆起来跳,或者是尝试难度一个两个摆放进行单、双脚跳。

(2)梅花桩:可以一个一个有间隔的摆放,或者尝试增加难度2个梅花桩叠起来跳。

(3)布包:可以夹在两腿中间两两幼儿进行比赛谁跳的快,或者两两幼儿进行迎面接力。 

二、幼儿自主活动,教师观察并个别指导

1.提出要求:今天老师投放了3种器械,你们可以自主的选择你们喜欢的材料进行跳跃的练习。

2.可以多尝试几种跳跃的方法,和伙伴们交换玩这三种器械。

3我们比一比谁跳跃的方法最多,增加难度:(1)呼啦圈:尝试一个两个摆放进行单、双脚跳。

(2)梅花桩:尝试增加难度2个梅花桩叠起来跳。

(3)布包:尝试两两幼儿进行迎面接力。

4提醒孩子玩时注意安全,教师观察并个别指导。

三、幼儿整理活动,教师讲评

1.你们喜欢这样跳吗?说说你是怎么玩的。

2.让我们下一次再来想想还有什么更好玩的方法吧,整理器械。

向幼儿介绍投放的器材,激发孩子自主游戏的乐趣。

让孩子明白活动的规则。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进行游戏。

在活动过后,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挑战项目,并说说感受。

中班等分教案【篇12】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的下肢力量,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2.培养幼儿的合作与竞争的意识,体验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锻炼下肢力量,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活动准备:

绑脚绳子若干、盒子若干、平衡木、已有两人三足的经验准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热身运动

(谈情景导入,激发兴趣;热身运动,做好铺垫。)

师:孩子们,你们马上要进入小学了,想不想当一名小学生?(想)今天我们就像个小学生一样来做一做运动。(热身运动,为下面的练习做好准备)

师:今天小学里的哥哥姐姐请我们帮忙做一件事情,把商店里的皮球运到他们的小学里去,你们愿意吗?但是去小学的路上会遇到请多的障碍。我们先把本领学好,再来帮他们运皮球好吗?(好)(以让孩子们帮忙去做事情,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二、自由探索、齐心协力

(出示绳子、盒子若干、平衡木,让幼儿进行自由探索两人三足新玩法,并引导幼儿在探索中掌握新玩法。)

师:你们玩过两人三足的游戏吗?是怎么玩的?怎样玩才能走得更快、更稳呢?

幼:要两个人一起走,要说好哪只脚先走。

幼:两个人可以一起喊口号

幼:一只手放在别人的.肩膀上,一只手放在腰上。

师:你们都会玩这个游戏,但是今天我们玩的两人三足游戏有一定的难度,还要用到很多的东西,想不想去挑战一下?(想)瞧,这里就有许多的障碍在等着你们,看看你们能不能克服障碍。练的时候注意安全。(引导幼儿自由探索两人三足的新玩法,并要注意一定的安全。教师在旁观察并指导。)

师:谁来告诉我,你们是怎么玩的?

幼:我们是踮着脚走的。

幼:我们在平衡木的时候,我们是横着走的。

师:刚刚老师看到有几对小朋友走得非常地不错,请他们上来走一走看。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走的。

师小结:原来走盒子的地方,两个小朋友绑住的腿一起抬高并踩在盒子中间,注意绊住;另个两个脚在盒子的外面;当你走平衡木,绑住的脚在平衡木上走,另个两只脚在两旁走。

师:请你们按照刚刚小朋友的玩法再去练一练,但老师有个要求:脚抬高不要踩到盒子并注意安全。(游戏要有一定的规则,在幼儿游戏前给予一定的游戏要求,使孩子们更加清楚的知道游戏)现在请你们练一练吧。(请幼儿根据教师所讲的玩法再去进行自由练习)

三、勇闯难关,体验成功

(以小组形式进行比赛,培养幼儿的合作与竞争的意识,体验游戏的快乐。)

师:本领学好了吗?现在我们要准备去为哥哥姐姐运皮球了。但是听好要求:两人为一组手拿皮球,走过盒子,走过小桥,把皮球放进篮子里,然后再从旁边返回,拍一下下组小朋友的手,第二组才能拿皮球再出发。比一比哪组速度要快。(适时提出相应的游戏要求,使孩子们知道游戏的玩法。)还有记住比赛规则:脚抬高不要踩到盒子,拍到手才能出发,并注意安全。(要让孩子知道游戏要有一定的规则,以便后面更好的进行游戏活动)准备好了吗?准备出发!(游戏进行2-3次)

师:老师为获胜的一组奖励小红花,没有获胜的那组也没有关系,我们下次还有机会,孩子们你们的本领学得真棒,真像个勇敢的小学生。(给予胜利的孩子进行适当的表扬,同时也要鼓励那些没有胜利的孩子们,下次还会有机会获得成功;从而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游戏的快乐。)

四、放松身体,结束活动

(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做着放松动作结束活动。)

师:玩得可真累呀,我们来放松一下吧。本领学会了,现在跟着老师去小学里帮其他的哥姐姐做事情吧。(与片断一前后呼应,成名一个完整的情景。)

中班等分教案范本五篇


这篇文章“中班等分教案”很值得一读小编建议您不要错过,希望此信息对您有所助益。上课前准备好课堂所需的教案和课件非常重要,编写教案和制作课件是每位老师都必须完成的任务。只要教案和课件写得好,老师的教学质量肯定不会差。

中班等分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彩球具有颜色鲜艳,安全、耐用等特点,孩子在体育活动中喜欢玩彩球。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用多种玩法,如:抛、接、投、骑、顶、背等,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活动目标]

1、会用多种方法玩彩球,如:抛接、踢、滚等。

2、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制彩球若干(数量多于幼儿人数),可用花布包裹在废旧报纸团外扎紧,也可在花布内包上棉花团扎紧。

2、绳子、球门、篮球筐。

3、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幼儿手举彩球,在音乐声中沿场地四周进行走、跑交替等简单的四肢动作练习。

2、自由玩彩球。

(1)启发幼儿想出多种玩的方法,如:抛接、踢、滚、运等。

(2)鼓励幼儿与别人合作玩。

(3)交流多种玩的方法,如:抛、接、投、骑、顶、背等。

3、游戏:飞舞的彩球。

(1)幼儿分成两队,分别站在长绳两边,相互抛击彩球,不要让球落在自己场地上。

(2)游戏2-3遍。

4、传球接力赛。

(1)幼儿分成四组,每组一个球,从第一个幼儿开始将球传至最后一个幼儿手中,比比哪一组最快。

(2)可以改变传球的方法,如从头顶传,跨下传,腰两边侧传等。

5、结束:幼儿手拿彩球在音乐声中跳起欢快的舞。

[活动延伸]

把彩球投放在区角中,让幼儿进一步寻觅彩球的多种玩法。

[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幼儿兴趣浓厚,孩子们展开了充分的想象,玩出了多种花样,提高了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在分组竞赛时,锻炼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同时使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中班等分教案 篇2

《纲要》中艺术领域中指出:“要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我结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肢体动作的发展水平,设计了这节音乐活动《快乐的小面条》。活动抓住幼儿爱游戏的天性,让幼儿将生活经验迁移到音乐中,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音乐的三段体结构,体验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现所带来的快乐。

本次活动目标有两个:1、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以及明显的节奏变化,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欢乐。2、在了解煮面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表现。

《纲要》的基本点是以儿童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设计上,针对本班幼儿的肢体表现能力,我将能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作为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准备:

1、煮面的录像、音乐和画有煮面条过程的三幅画(没煮前的面条,刚刚放入锅里的面条,和水沸后的面条)

2、活动场地中用及时贴贴出一个圆形代表大锅

3、一个围裙,一顶厨师帽和一把勺子

4、一张白纸和一支广告笔

说教学流程,本次活动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导入部分,通过谈话和观看录像,让幼儿了解下面条的过程和应该注意的事项。第二部分是完整和分段欣赏音乐,以及感受滑音。教师在幼儿完整欣赏的同时,根据音乐来画图谱,在分段欣赏音乐时主要是为了让幼儿能根据不同的音乐用肢体动作来表现不同时候的面条以及和图谱的对应。感受滑音这一环节教师启发幼儿根据滑音创编各种动作,增加幼儿活动的情趣,为后面进行的游戏做好准备。第三部分是完整跟随音乐集体表演,教师出演厨师,幼儿当面条,师幼跟随音乐进行游戏活动,要强调关火后面条就不能动了。活动结束。

下面是具体的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我主要采用谈话法和体验学习法。导入本次活动,本环节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通过谈话引起幼儿兴趣:你们见过爸爸妈妈煮面条吗?是怎么来煮的?第二步看录像,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煮面条的录像,看一看面条是怎样变化的?通过经验的迁移,让幼儿回忆观察表现的对象。

第二部分我采用的是启发引导法、多种感官参与法、创造性学习法,幼儿通过观看老师画的图谱,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哪一段表现的是直直的硬硬的面条,哪一段表现的刚下锅的面条,哪一段是在锅中沸腾的面条,再次欣赏音乐,你听完是什么样的感觉?谁愿意用身体表现出来?有一个不一样的音乐,再次欣赏,找到并且感受滑音,教师启发幼儿根据滑音创编各种动作,增加幼儿活动的情趣,为后面进行的游戏做好准备。

第三部分我采用游戏法和体验学习法,让幼儿完整跟随音乐并且集体表演,教师出演厨师,幼儿当面条(或者请一名幼儿当厨师),师幼跟随音乐进行游戏活动。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

中班等分教案 篇3

活动设计意图:

世间万物总是蕴藏着许多和数学有关的秩序、规律,我们的生活往往充满着规律排序之美。绘本《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将规律排序的数学概念隐含在有趣的故事中,孩子从公主拯救王子的过程中,就能够发现书本中处处存在的规律排序,感受到规律和秩序带来的美的感受。数学绘本能够激发起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数学绘本就是让孩子从简单的故事中,或者美丽的图画中学到很多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故事中隐藏的排序规律。

2、积极参加排序活动,能在游戏和自主操作活动中尝试按规律排序。

3、欣赏感受规律排列之美。

活动重点:

探索发现故事中的排序规律。

活动难点:

尝试按规律排序。

活动准备:

绘本《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ppT

操作材料,王宫图画,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公主图片,提问:

A、你知道她是谁吗?是的,她不是一位普通的女孩,她是一位公主。

B、公主收到了王子寄来的一封信,你知道信上写了什么吗?

C、你们愿意和公主一起去救王子吗?那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观察大树上的果子,并能根据给出的排列规律找到正确的钥匙。

A、公主要到乱七八糟女王的王宫救出王子,必须先通过一个大门,可惜这道大门被大锁锁上了。看守大门的大怪树说:“要想通过大门,必须要按照我的提示才能找到正确的钥匙。”

B、播放大怪树的提示音,请幼儿仔细聆听。

C、你听到了大怪树是怎样说的吗?大怪树告诉我们水果排列的规律是怎样的?老师这有苹果和梨的图片,谁来把这个规律摆出来呢?(请幼儿上来排列图片)排的对吗?我们一起来念一念。这是按照两个苹果一个梨的规律排列的。

(5)师:按照这个规律,应该是拿第几棵树上的钥匙呢?(第2棵)钥匙在树顶,念规律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念的?(从下往上)刚刚小朋友是怎么排的?(从左往右),虽然排列的方向不同,但排列的规律是一样的。

2、引导幼儿观察大路的颜色排列规律,帮助公主找到正确达道路。

A、公主打开了大门,踏上了去往乱七八糟女王王宫的路,可是公主迷失了方向,一不小心走错路就会遇到可怕的怪物。

B、你能指给公主正确的道路吗?说说你的理由。

C、看来中间这条路才是最安全的。这条路的颜色可真多,有哪几种颜色组成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粉色蓝色白色的规律)

D那我们一起把这个规律念一念吧。

小结:原来是由三种不一样的颜色一组一组排列的。

3、出示制作的小桥教具,引导幼儿发现图案排列的规律,并将两个图案摆放到正确的位置上。

A、公主走啊走,被一座破桥挡住了去路。这座桥的桥板上有各种图案,你能说说都有那些图案吗?

B、仔细观察图案的排列规律,你能说说桥板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吗?

C、你能按照这个规律,用这两块桥板把小桥修好吗?

三、结束部分

1、观察乱七八糟女王王宫中的物品,发现规律并找到散乱物品的正确位置。

A、在大家的帮助下,勇敢的公主终于到达了乱七八糟女王的王宫,乱七八糟女王说:“你必须要把我这乱七八糟的王宫收拾整齐我才能放了王子。”

B、请你观察一下这些散乱的物品,如果按照一定的规律摆放的话,它们应该放在那里呢?

2、出示王宫图片,教师示范后请幼儿上前将散乱的物品和正确的位置之间连线,并说说找到的规律。

3、乱七八糟女王说:“还是有规律,有秩序的世界更美!我要跟着你们一起走!”于是,公主、王子带着乱七八糟女王回到了有规律的世界!其实我们的世界也有很多规律,希望小朋友们都有一双发现规律,欣赏规律美的眼睛!

活动延伸

1、请家长引导幼儿发现在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是按照规律排序的。

2、将主题延伸到区域:

在益智区给幼儿投放丰富的区域材料,引导幼儿自主进行按规律排序操作;

在美工区投放具有规律之美的艺术作品,引导幼儿欣赏或者是自主创作有规律的作品。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经过了教研组说课和第一次试讲之后,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上课情况做出了一些改动:

A在第一次出现水果按规律排序之后,投放了苹果和梨的图片摆一摆这个规律,使幼儿加深对“规律”概念的认识,然后将幼儿摆放的规律(从左往右)和树上水果的规律(从下到上)进行对比,使幼儿明白:虽然摆放的方向不一样,但是排列的规律却是一样的。

B操作材料的调整:

原来的设计是幼儿用穿线玩具为女王串一条项链,引导幼儿尝试自主按照规律排序,但绘本当中给出的项链模板是:一个绿色+两个黄色+一个紫色,我觉得这种排序的难度对中班幼儿来说较大,所以就否决了。

然后在第一次试讲的过程中将幼儿进行分组,每组提供一张操作图和一支笔,幼儿进行合作用线将散乱的物品连在正确的位置,连好以后每组派代表分享结果。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中班幼儿合作意识不强,分工协作的能力不足,所以出现了争抢笔、图的现象,有的幼儿拿到笔以后不会和大家商量,按照自己的意愿随便连线,后来在分享结果的过程中,大部分幼儿的注意力仍然在操作图纸上,所以操作和分享的过程是失败的。思考这个环节失败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没有正确认识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过高地估计了中班幼儿的分工合作能力和水平;二是操作材料过于分散,不利于幼儿得到公平的操作机会,不利于幼儿注意力的集中。所以计划把操作材料换成大图,幼儿上前进行找规律连线。教学课件也进行了改进,在收拾王宫这个环节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连线。

C、在试讲过程中,每次出现一个新的规律就有意引导幼儿发现规律当中的模式,建立“规律就是一个单元不停地重复排列”这样一个初步的概念,这也是我在最初的设计当中没有足够重视的地方。

中班等分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我们班的小朋友很喜欢玩磁铁,但是对于磁铁的特性还不是很了解,有一次,我们班的小朋友买来了一件玩具,是用磁铁做的,我们班的小朋友个个都很好奇,有几个小朋友还跑来问我,老师,为什么那个小鱼可以钓起来啊?于是我决定设计这样一节课让幼儿在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和感知活动中认识磁铁的特性。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磁铁的基本特性

2、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用途

3、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

活动过程:

一、引题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很好玩的地方,但是去那个地方玩我们小朋友都要带上一样东西才能进去,我们看看我们要带什么东西进去?(教师出示磁铁)幼:磁铁师:现在小朋友们可以拿着磁铁进去玩了?你们看看会发生什么事?

幼:好师:小朋友看看为什么磁铁吸不住这个东西啊?

幼:因为它是木头的师:小朋友聪明,那你们看看磁铁为什么又不能吸住这个东西呢?

幼:因为它是塑料的师:小朋友,你们玩好了吗?现在时间到了,你们去找个位子坐下来,老师请小朋友说一说刚才磁铁都吸了什么东西啊?

幼:有钉子,有夹子,有瓶盖,有别针师:哇!磁铁的本领可真大啊!磁铁吸了这么多东西?那你们看看磁铁吸得东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啊?

幼:他们都是铁做的教师小结:原来磁铁可以吸住铁的东西做它的朋友

二、幼儿动手操作,发现磁铁隔物吸铁的特性师:现在老师再请你们来玩一个游戏,现在每个小朋友一个人拿一个纸板,把磁铁上面的东西拿下来放在纸板里,你们再玩玩看会发生什么事?

幼:好师:小朋友,你们说说看为什么这些东西在纸板上动起来啊?

幼:因为纸板下面有磁铁师:真聪明!老师告诉你们磁铁还有一个秘密就是它还可以隔着物体吸铁,但是这些物体不能太厚

三、创设情境,让幼儿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用途师:刚才老师不小心把很多的别针掉进了这些沙子里,你们能不能帮助老师想想办法捡起来啊?

幼:把他们捡起来师:但是这样太麻烦了,你们有没有更好地办法啊?

师:刚才我们刚刚学过了一个磁铁的特点,你们可以不可以利用磁铁来把老师的别针捡起来啊!

幼:可以师:啊!原来真的可以啊!

师:小朋友,原来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给了我们这么多的方便啊!那我们再来看看磁铁还有什么用处?

教师出示铅笔盒,背包,磁性玩具

四、活动结束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知道了磁铁幼这么多的本领,现在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去教室找一找磁铁还有什么本领好不好?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并不是把现成的科学结论告诉幼儿,而是使幼儿成为渴求了解世界的探索者和发现者。我们的科学教育,就是要提供丰富的材料,营造宽舒的心理环境,在做中学,在做中思考让幼儿在探究中惊异科学,在持久、深入地探究过程中建构科学经验。《纲要》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所有的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为了让幼儿认识磁铁,我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可供操作的实验材料,而且在活动的过程中,不进行直接的指导,而是强调幼儿在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中,去发现、思考、解决各种问题。

当然在这次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不足就是准备的磁铁数量不够充分。是极个别幼儿玩得不够尽兴,在今后教学中将会做得更完善。

中班等分教案 篇5

目标:1.学习利用各种方法表现螃蟹的主要特征。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准备:大螃蟹数只、各种不同的螃蟹图片、背景音乐磁带

绘画材料(油画棒、各色彩纸、颜料、橡皮泥等等)

重点:寻找螃蟹的主要特征

难点:探索螃蟹的表现方法

过程:

一、引起兴趣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螃蟹)

师带上螃蟹头饰:嘿嘿,我是螃蟹爸爸,瞧我长得多神气。今天我把我的孩子也带来了,请你们仔细看看我的孩子长得什么样。

二、幼儿观察、寻找特征

螃蟹有一个身体、八条腿、两个大钳子,走起路来横着爬。

请你来学学螃蟹走路的样子。(幼儿一起模仿,请个别幼儿来表演)

三、幼儿操作

出示图片:照相馆里的叔叔给我的孩子拍了许多好看的照片,请你们看。(幼儿进行观察讨论,各种不同的螃蟹的特征,个别幼儿进行讲述)你们会给我的孩子拍照片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看,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拍的照片最好看。

幼儿自选分组操作,教师进行指导,要求幼儿尽量表现出螃蟹的主要特征,同时注意画面的整洁。

准备材料:

①蜡笔画(记号笔、油画棒、绘画纸)

②粘贴画(各种不同形状的彩纸做螃蟹身体、细长条的做螃蟹腿、浆糊、棉签、抹布等)

③泥工(各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

④拓印(泡沫板制作的螃蟹若干只、调好的各色颜料数盆)二:

四、结束活动

你们给螃蟹宝宝拍的照片真好看,我们一起去跟着螃蟹爸爸跳个舞吧。(幼儿随着音乐边念儿歌边舞蹈)

附儿歌:

我是一只,大螃蟹呀,

两个大钳,八条腿呀,

眼一眯呀,脚一伸呀,

爬呀爬呀,爬回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