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的加法课件8篇

9的加法课件8篇。

本文将带您通过多种分析角度全面探究“9的加法课件”,不妨把这个页面收藏一下方便下次再来。老师在开学前需要把教案课件准备好,现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迟。设计教案需要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9的加法课件 篇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苏教版 数学教材74-75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算法,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计算思维过程。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意识,在合作交流中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3.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进位加法“满10进1”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看卡片口算。4+6= 4+9= 20+13= 30+3= 40+2= 30+40= 4+50= 5+9=

2. 指名口算,并说出口算过程。 24+2=( ),你是怎样算的?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周末,小明、小亮和小红到郊外游玩,休息时,他们正一起互相欣赏各自所带的画片。(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小明有9张画片,小亮有24张画片,小红有6张画片)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试着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预设:

(1)小红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2)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3)小亮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2.提问:小朋友能列式解决上面的问题吗?学生汇报,教师板书:9+6, 24+6,24+93.我们班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能列出相应的算式!在这些算式中,哪几道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得多少?用的是什么方法?

三、动手操作,探究算法。

1.迁移类推,尝试学习。

(1)24+6等于多少,你想怎样算?先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小朋友可用小棒去摆一摆,想好的小朋友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师巡视指导)

(2)集体交流方法:你怎么知道等于30呢?你是怎样想的?

(3)谁愿意交流下你是如何摆小棒的(教师在黑板展示学生摆小棒计算的过程)提问:原来几捆?怎么多出来1捆?(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带着下面的小朋友将6和4合起来的10根小棒扎成一捆)追问:你们先算的几加几?你们是怎么想到先算4+6的?

(4)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个计算过程。先要把24分成20和4,先算4+6=10,再算20+10=30。教师板书24+6分解式。

(5)提问:24十位上是2,为什么24+6的得数十位上是3?这多出来的1个十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回答:4+6=10,满十进一,满十了就往十位上进一位,十位上就多了1个十,所以得数十位上是3。要求学生将书上例1算式填写完整,并提醒学生: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写完得数后别忘记写出单位名称。

(6)这个方法你学会了么?请小朋友们看着黑板上的分解式,全班一起读读运算过程。

2.自主操作,合作学习。

(1)你能先估一估24+9的得数是几十多?你是怎样估算的?

(2)24+9又等于多少,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算一算。

(3)交流汇报:谁愿意把自己的好方法分享给大家?学生1:先把24分成20和4,先算4+9=13,再算13+20=33,学生2:先把9分成3和6,先算24+6=33,再算30+3=33。

(4)仔细观察这两种方法,尽管计算过程中拆分的加数不同,但是他们都是为了把一个数拆开后变成整十数再相加,这就把新的加法算式转化成了前面学过的加法算式。计算24+9的几种方法中,你喜欢哪种方法?

(5)对比总结:观察比较、24+6、24+9这两道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梳理归纳: 24+6、24+9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板书),今天学习的24+6、24+9的得数是三十和三十几,十位上多了1个十,这多的1个十是哪里来的?生回答后教师规范语言“个位满10向十位进1”板书(进位),揭示本节课课题。

四、练习巩固

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了么?下面我们就通过练习来检验一下吧!

1. 课本75页“想想做做”第1题:38+2、26+7。两名学生上黑板完成,其他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汇报:结合分解式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 课本75页“想想做做”第2题。

(1)先口算第一组题中的三题:7+3=、7+43=、7+83=。

(2)观察比较:仔细观察这一组三题,你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都是先算3+7=10。也就是说这三道题都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把加得的得数与整十数相加。用这种方法,快速算算第二组、第三组。(左边同学第2组,右边同学第3组比赛)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应该怎样计算?其实,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多动脑筋,用心去思考,你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做学习的小主人,生活中的有心人!

9的加法课件 篇2

1.通过回顾,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计算的算理,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结合现实情境,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能正确熟练的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一)口算热身

学生完成练习八的第7题

学生直接把结果写在书本上。

学生完成后,指名交流得数,

同桌互批, 全对的打一颗星。

(二)自主练习,巩固算法

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八第8题

0.45+2.85= 17.6+3.9=

6.1-5.78= 143.9=

集体校对,分别订正。

说说计算时的注意点。

提醒: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一定把小数点对齐后加减。

(三)分层练习

练习单

1.练习八第9题。

学生独立练习

说说如何思考的过程。

如何求王晓芳比李明跳的低的高度,数量关系式怎样?

2.练习八第10题。

(1)读取题中表格中的信息。

(2)完成书中的三个问题。

提醒:正确找到他的最高体温和最低体温,开始时的体温和一天结束时的体温。

3.练习八第11题。

(1)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

(2)同桌互相再提一些问题进行解答。

点拨:妈妈付出40元,求找回多少元,可以用付出的钱减去物品的价钱。

提醒学生提出问题时不要随意增加条件,符合用加减法计算的意思。

4.练习八第12题。

学生独立练习

全班交流,说说如何思考的。

点拨:要求这一天一共耕地多少公顷,要知道上午耕地数和下午耕地数,根据书本上的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下午的耕地数。

5.创编题

① 修一条公路,已经修好了136米,比剩下的少86.4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点拨:先求出剩下的米数,再求出公路的全长。

②一桶油连桶重10.5千克,用了一半后,连桶还重6千克,原来的油和桶各重多少千克?

点拨:先求出半桶油的重量,然后乘2求出一桶油的重量,最后求出桶的重量.关注学生不同的方法。

6.智力迷宫(练习八中思考题)

(1)学生自己独立审题,小组交流想法。

(2)请学生自己解答,再次说说想法。

教师提示:引导学生先写出5.1一( )=2.76,利用已有经验算出减数,然后再用5.1加上算出的这个数。

(四)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第38页的第1、3、5题。

《补充习题》第39页6、7.

提高题:

小马虎在计算3.42加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了4.25。正确的结果应当是多少?

(五)家庭作业

《课课练》44页。

9的加法课件 篇3

教学内容:p.53的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九第5~9题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能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体会小数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在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准备:板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解决问题:

1、(第5题)四五年级同学采集树种,四年级采集了13.5千克,五年级比四年级少采集2.8千克。四五年级同学一共采集多少千克?

读题后让学生列式,交流各种解答方法的不同思路:

(1)13.5+(13.5-2.8)

四年级是已知的,五年级的未知,先求出五年级再算出两个年级

(2)13.5+1.35-2.8

先假设五年级和四年级一样多,再把五年级少采集的减去。

观察两个算式,哪个更简便?算出结果。

2、(第6题)分别计算书上的4个问题。

交流各个问题,注意有的学生会出现选错商品价格的现象。

二、学习例4,用计算器计算并探索:

1、课前板书:

商品名称数量单价/元金额/元

铅笔1支0.80

电池4节24.00

铅笔盒15.4015.40

书包1个44.70

面包3.006.00

问:这是一张不完整的发票,说说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算出空的格子。

填写完整后,算出总金额。

(可以用计算器算,也可以利用数据特点口算或笔算。)

2、如果老师付出100元买这些商品,应找出多少元?

学生列式计算。

3、(第8题)小明家九月上旬的收支情况如下表。算出每次收支后的余额,并算出合计数。

指导学生看懂该份表格,区分收入和支出,依次算出每一个空格。

讨论:上月结余、合计收入、合计支出以及表中最后余额的关系。

4、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找到不变的数:小数部分前面都是8,最后一位是9

(2)找到变的数字及变的规律:整数部分是变的,它比最后一个小数的位数少1;它同时还是后面小数部分的8的个数。

(3)按照发现的规律填出最后一题的得数。

5、两个小数的和是8,相差0.4,这两个小数分别是多少?

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

(1)画线段图(图略),发现如果把8减0.4,得到的是两个较小的数;或者把8加上0.4,得到的是两个较大的数。再除以2就可以了。

(2)从平均数的角度考虑:平均数是4,要符合相差0.4,一个数要大0.2,另一个数小0.2

(3)检验:两个条件都要符合和是8、差是0.4

6、思考题:小华在计算一道小数减数时,把被减数十分位上的8看成了3,把减数百分位上的1看成了7。你能算出错误的答案与正确的答案相差多少吗?

指名说说思考方法。明确:被减数少算了,结果也少算了;减数多减了,结果也偏小。

三、布置作业(略)

课后小记:

我在课上并没有提倡用计算器来计算,我的出发点是要锻炼学生的口算和笔算,所以在计算像第8题这样的题目时,正确率是不理想的。一开始是有的学生没读懂表格,再后来就完全是计算方面的问题。所以我在课上是做一格交流一格,确保正确的前提下才继续的。

第9题,不少学生在思考的时候是无序的,所以容易出错。所以我在课上就强调了思考的步骤,从不变变找变的根据来思考,情况才有所好转。

书上相应的其他练习我没做。

9的加法课件 篇4

教学内容:

第28页例1(加法交换律)和第29页例2(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情景图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随着学生的回答,从左往右出示线段图,出现大括号与问题:

3.解决问题: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

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展示:从右往左再现线段图。

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生:等于65+25)

78+64=______

⑥完成课本第28页下面的“做一做”:

300+600=()+()()+65=()+35

2.加法结合律。

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88+104+9688+104+96

=192+96=88+(104+96)

=288=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三、练习巩固

1.指出下面哪几道题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1)用“凑十法”7+9=6+(1+9)(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2)~(7)为教材练习五第4题(略)。

2.连一连。

83+315

64+(73+37)

87+42+58

315+83

(64+73)+37

87+(42+58)

56+78+44

78+(56+44)

想一想:最后一组连线的依据是什么?

四、小结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3.对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应用,我们已经知道的有哪些?

五、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五第1题、第3题。

9的加法课件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幼儿理解3的组成。

2、通过操作、实践、启发幼儿看图口述3的加、减法应用题。

3、培养幼儿的思维、动手能力。

4、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与运算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能熟练地口算3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准备

数字卡、硬纸片、挂图、3的加减法算式卡、宝藏。

活动过程

1、看图启发幼儿在“2”的基础山发现“3”的形成。给“2”添“1”是3,3里面有3个“1”。

2、教师利用游戏,引导幼儿理解3的组成,并让幼儿观察游戏人数的变换来摆硬纸片。

3、教师和幼儿玩“凑数”的游戏,让幼儿进一步熟练3的组成。

4、教师出示挂图示范口述3的加减法应用题,让幼儿列出算式并学习看图口述3的.加、减法应用题列算式。

5、游戏“寻找宝藏”学习计算3的加、减法算式。

(教师在藏宝的途中放着3的加减法算式,把全体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每算对一题前进一步,哪组幼儿能最先算完找到宝藏,哪组获胜)。

1+2=32+1=33+0=3

3—1=23-2=13—0=3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刚刚从幼儿园来学前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我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较成功的课。经过教学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学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呢?从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教学

一、使用游戏活动,一节课时间很长,孩子好动,长时间坐不住,课堂中我插了一些游戏,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在比赛中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幼儿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在小组中进行“夺红旗”比赛,比一比谁做的有对又快,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我将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方法,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小百科: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

9的加法课件 篇6

老师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帮助、激励和引导。本节课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实际,根据新课程解决问题和计算相结合的特点设计的,力争做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有机统一。

(根据以上的设计思路,对教材、学生作以下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以前较熟悉的整数加减法和三下学习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及起家一步学习的需要,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也是小学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1.通过情景,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通过学生自主尝试探索研究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2.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注意验算检验,提高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小数加减法的算法(相同数位对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为位数不够时的小数加减法。

1、抓住算理本质,重组教材,促进新知的内化建构。

本本节课,利用整数的加减法导入,让学生回忆和复习整数的加减法的方法,重点是整数与整数的末尾(个位)对齐,这样个数位也就相应的对齐了。接着,我把书上的例题进行了重组,让学生首先解决:“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这一问题,算式:4.75+2.65,这样使学生自然而然的由整数加减法,过度到小数加减发的表象中来,在伺机教授如何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这样学生对小数加法有课一定感性的认识,这时在出示第二个问题:“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算式为:4.75-3.4,教师巡视,指名一学生板演,及时反馈,找出不一样的做法,提示学生应该注意什么?这样学生变有了一定理性的认识。小数加减法教学的切入点是“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全课因此始终围绕这一算理为主线。讲清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特别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个核心算理,为探究新知做知识铺垫。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去判断、分析、理解、建构小数加法正确的计算方法,内化计算小数加法时要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的要求。

2、关注学生学习,强化有效互动。整节课我能我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没有提前的渗透,没有矫情的暗示”,全力以赴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注意面向全体,给他们改正错误,成功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剖析错误,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让所有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3、精心练习设计,联系生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为了问题的呈现我也是我也是精心安排的。第一个练习是安排了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竖式,直接让学生在竖式在填写结果,因为这个时候,学生对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只是一个感性的认知,还没有内化成方法和算理,老师应该适当的扶一扶。接着第二个问题,让学生改错,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第三题是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要求学生掌握验算的方法,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最后是一道实际问题,出示两个条件,让学生自己提问并解决。使学生顺利进行建构生成,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到达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的目的。

9的加法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交流、合作,体验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在经历探索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充分感受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计算导入

我听说我们班的学生个个都是计算小能手,大家敢不敢挑战两个计算题?计算:

26+35+11 65-21+18在两位数运算的基础上,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你说我说,探究新知

1、出示数学信息

星期天妈妈带礼物去姥姥家,给姥爷买了一件上衣112元,一件下衣103元,给姥姥买了双鞋88元。

2、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买一件上衣和件下衣一共需要多少钱?

(2)买一件上衣和一双鞋一共需要多少钱?

(3)买两件下衣需要多少钱?

(4)上衣比下衣便宜多少钱?

(5)姥姥的上衣比姥爷的裤子贵多少钱?

(6)买衣服和鞋一共花了多少元?(板书)

(7)衣服比鞋贵多少钱?(板书)

大家真善于思考,提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我们着重解决这两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3、解决问题:买衣服和鞋一共花了多少元?

(1)认真思考,你可以列出什么算式?由复习导入,学生可以列出112+103+88

(2)你会解答吗?自己在本子上试一试,看能有哪些方法解决?

(3)找学生展示他的算法。

(4)学生说算法及运算顺序,其他同学补充。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列分式计算:112+103=215(元) 215+88=303(元)

(2)列综合算式计算:112+103+88=303(元)

(3)用竖式计算:112 215 112 + 103 + 88或+ 103 215 303 215 + 88 303

(4)口算(凑整百、整十)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

独立思考说出理由。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

第一个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你们的计算能力真强,第二个问题敢不敢挑战?

4、解决问题:衣服比鞋贵多少钱?

(1)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展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

本节课在学习了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再通过学生讲解补充掌握计算方法,为后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5、总结归纳运算顺序。

思考:在只含有加法或减法的算式里,该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学生交流。

结合学生发言,归纳总结:一般情况下,在只含有加法或减法的算式里,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过关形式)

真了不起,这么快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看来大家的计算能力非同一般。老师带来了过关游戏,敢不敢闯?好,请看第一关。

第一关:计算795-35-138 335+280-104

第二关:一水果店有300斤苹果,上周卖了132斤,这周卖了121斤,现在还有多少斤?

第三关:王阿姨去逛商场看中三件商品:电话248元,果汁机187元,饮水机186元,她的钱包里有600元,够吗?

四、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发言。

县优质课参赛课后反思

这次优质课评选参赛人数比较多,比赛用四天的时间完成了整个比赛。参加完讲课比赛后自己有很多感想:

一、自我反思

1、思想不重视,准备不充分。

在起初接到参赛通知后,由于认识不是很到位,我没有十分投入的去积极准备,以至于过了几天才算是定下了整个讲课内容。幸好得到我校兰主任和赵主任

给予的积极的指导和帮助,一起研究教材,针对出现的错误情况进行纠正。并让我在有评委的情况下反复多次的练习,使自己在一些环节上改进和提高了很多,真的是发自内心的感谢他们。

2、评价语言不丰富

大家都知道老师的`评价语言亲切自然,可以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比如,教师评价学生:“你说得太好了,老师和你想得完全一样”,“真了不起,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你回答得很正确,如果声音能再大一点就更好了”,“不要怕,大胆地说,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让老师和同学帮你找出错的原因,你会进步得更快”。在起初练课时,我总是不能自然的评价学生,在两位主任的帮助下总感觉进步不小,但在讲课时还是不能自如的进行评价。

3、教学基本功不足,相关知识学习不够。

通过讲课发现自己在这次比赛中存在基本功不足的问题,可以说这与自己平时放松了对自己基本功的练习有关,同时对教材以及讲课中语言的点拨不到位,对学生出现错误状况后反映不敏感,这些都反映出了对课堂的内容的学习不够,所以我认为自己该学的东西还很多。

二、成长收获:

1、经受磨练。

我参加工作10年来,从未参加过县级数学讲课比赛,在接到参加优质课比赛通知后感到很兴奋,这对我个人来说是很难得的一次机会。在准备课的时间里,总是感到,心里挂着,脑子里想着,梦里梦着,心情从一开始的兴奋,到准备课时的自己的思路与他人观点的不一致时的心乱如麻,再到后来的思路清晰,到即将比赛时的紧张心理,到讲课结束后的一身轻松。可能整个过程是很多参加过类似讲课比赛的老师们都经历过的,我为自己经受住其中的磨练而快乐,也为磨练后的提升而幸福,最终的成绩并不理想,但是我通过参加这项活动从中得到了、收获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也许在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在讲课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

从准备课到讲课过程中,对教材以及教案的多次修改;从学校老师对我的这节课提出的意见、建议,针对不足改进和提高我的这节课的过程,过程中的改进提高,是自己的一大收获。

通过观摩选手们的讲课,开阔了视野,看到了自己一直追求却没有做到的东西;很多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通过观摩,发现有些课讲的确实很棒,选手的教容教态、驾驭课堂能力、课堂处理问题能力和与学生交流方式方法等方面都有可学之处,通过观摩课我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总之,通过此次活动我感觉收获很大,对如何准备课,如何上课,如何反思课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自己还应该学习哪些东西也更加明确了。

9的加法课件 篇8

课题

课型

新课

课时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家庭生活中日常支出项目的调查和了解,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通过计算有关项目的合计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3、通过此次教学,使学生能积极关注家庭收入情况,体贴父母工作的艰辛,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精神。

重点

难点

支出和收入在计算时采取的方法

课前准备

让学生提前收集:上月的电话缴费单,水电燃气三个月的缴费数据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新授

三、延伸

四、总结

1、拿出你家上个月的电话缴费单,看看每个月的电话费包含哪几个部分。

1、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你能写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吗?

本月消费有很多,你怎样算本月消费的合计数。

计算一下是不是存在这样的关系呢?

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

××的爸爸中途又充了100元话费,那么又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帮他算算。

2、把你收集到的你家近三个月的水电气消费的数据填在书上,然后自己算一下合计数,看看谁家的哪项费用最少?

①家庭支出较低者:

②家庭支出中等者:

③家庭支出较高者:

再与你家庭的收入情况结合起来考虑,哪些同学的家庭储蓄额最多,支出较多的同学考虑一下能不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呢?通过这次的记帐你有什么样的体会?

3、统计一下自己上周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

你的收入是从哪儿来?你的支出合理吗?必要吗?

你结余多少?你准备怎样处置你结余的钱?

4、我们应当如何合理安排收入与支出?

回去收集你家一周内生活费用的支出情况,并用计算器算出合计数。并对家庭支出的各种数据作出相应的判断,给父母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初步学会理财。

选择适当的机会组织交流,特别要组织学生经历活动的过程,关注活动经验的积累及活动中的体验。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整理家庭收入与支出情况,已具备了初步料理家务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理财技巧,相信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我们也一定能治理好国家,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小组交流,分组汇报

小组交流一下谁家的电话费最多,各自的余额又是多少呢?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分组交流、比较

自由讨论发言

小组交流后,自我总结

后记

GZ85.com延伸阅读

分数加减法课件汇总8篇


每位教师都必须具备教案课件,但是教师必须清楚教案课件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教案是注重实效的重要指导,对于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工作总结之家编辑为大家整理了这篇名为“分数加减法课件”的文章,以下建议供那些不知道如何做的朋友参考!

分数加减法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使学生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加减法计算题中“1”的处理。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每人一张长方形白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图书馆购买了一批新图书,其中童话书有3/8,故事书有1/8。童话书和故事书一共占这批图书的几分之几?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结果要注意什么?

2、我们已经学会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在此基础继续学习新的内容。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例1。

(2)要求“种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实际是求什么?

(3)怎样列式呢?

(4)这道题的算式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不同?(分母不同,异分母分数相加)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法。

(5)取出长方形白纸,表示试验田,你能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涂色表示1/2和1/4吗?说说你是怎么折的?你能根据折的情况说说1/2与1/4相加的和是多少吗?你是怎样看出1/2+1/4的得数是3/4的?把涂色部分看作3/4时,原来的1/2看作了几分之几?

(6)想一想,计算1/2+1/4时,我们要先做什么?小组内互相说说。(通分)通分的目的是什么?(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指出:在计算1/2+1/4时,要先把1/2和1/4通分把它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按什么方法计算?(同分母分数计算)按这样的方法,完成例题的填空。

2、出示“种黄瓜的面积比种番茄的面积多几分之几?”。

(1)要求“种黄瓜的面积比种番茄的面积多几分之几?”实际是求什么?

(2)怎样列式呢?

(3)这道算式与前一题有什么不同的呢?(异分母分数减法)补充课题:减法。

(4)说说你打算怎么办?通分的目的是什么?你能试着独立完成吗?并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尝试解题,小组交流。

(5)交流汇报方法。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试一试。

(1)还有什么其他的要求吗?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汇报方法。指出:一般情况下最后结果都应用最简分数表示。

(3)你是怎样计算1-4/9的?怎样想到把1转化成9/9的?指出:在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可以把1转化成与减数同分母的假分数,再计算。怎样才能知道计算是否正确呢?怎样验算?小组中完成。

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在小组中说说。

小结: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计算后要验算。

5、完成练一练。

(1)独立完成计算,并验算。

(2)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你觉得有什么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1)按要求涂色,并写出得数。

(2)结合图形说一说为什么?通分母分数相加应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怎样?

2、完成第2题。

(1)独立完成计算。

(2)展示作业,交流评价。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完成第3题。

(1)理解题意。

(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列式计算。

4、完成第4题。

(1)理解题意。

(2)求“从体育馆道少年宫一共有多少千米?“实际是求什么?求“从学校道体育馆比从学校到少年宫近多少千米?”应该怎样列式?第3各问题应该怎样想?(1-4/5)(3)独立完成计算。

5、拓展训练。

( )/( )-( )/( )=1/5 ( )/( )+( )/( )=1/4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说说你的体会。

板书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

分数加减法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

2、使学生会计算分母不超过10、结果不需要约分的同分母分数加法

3、使学生初步知道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相同时,这个分数就是1,从而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会计算简单的分数加法。

教学难点:

从理解分数意义入手,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

课型课时:

要素组合方式,标准课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看+想+做

1.口算并说明是怎样计算的。

46-5120+1350-20

2.老师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5份,提问

① 这张纸平均分成5份,如果5份都取了,应该用什么数表示?

② 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应该怎么计算呢?

二、自主探究

出示例1:张纸的几分之几?

①用什么方法计算?

②从图上看结果是多少?

(多找几位同学说一说、同桌同学互相说……采取多种形式加深算理的理解。)

提问:计算前后分母变了吗?分母为什么不变?

三、巩固拓展

观察讨论

①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②阴影部分各占几份?分别用什么分数表示?

③怎样计算?为什么?

四、梳理整合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2、完成练习二十三的第1-4题。

分数加减法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景,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理解通分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通分。

2.能力目标:在比较大小的同时体会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渗透环保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通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地进行通分。

教学准备:

垃圾处理场地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同分母分数大小和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环境污染的问题是当前倍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请看大屏幕。(出示情境图)

师: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堆放处理的垃圾与填埋处理的垃圾哪类多?

师:怎样比较哪类多?

生:比较一下和的大小。师:怎样比较这两个分数哪个大?请大家在小组里面研究解决。

三、自主实践,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探究分数大小比较。(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2.订正交流

生:可以化成小数比较。

生: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来比较。

生: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来比较。

3.引导讲授:

师:同学们很会研究问题,你们的策略其实都是将新知识转化成了已有的知识来解决,这是我们研究数学经常用到的方法。我们来看这种方法。(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师:你是依据什么将这两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将的分子和分母都乘5,的分子和分母都乘7,两个分数的分母都变成了35.

师:把异分母分数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通分过程中相同的分母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

4.对应练习,巩固新知。

请你把和通分。

师:你觉得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交流,说明算理)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自主练习第1、2、3、4、自己完成,老师巡视交流答案,找出自己错误的原因。

五、看书质疑,总结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分数加减法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探究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初步学会简单分数的加、减计算。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在计算分数加、减和解决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能主动地参与探究,对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感受。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并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教学过程:

一、问题从情境中引入

课件演示情境:今天是小明的生日,妈妈为他准备了一个大蛋糕。爸爸将这块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小明吃3块,妹妹吃了2块,弟弟吃了1块。师:你能根据情境用学过的分数知识说一句话吗?生1:爸爸将这块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生2:小明吃了这蛋糕的,妹妹吃了这个蛋糕的,弟弟吃了这块蛋糕的。生3:里面有2个。生4:2个是。生5:里面有3个,3个是。

〔设计意图:从身边的情境引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同时又巧妙地运用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复习旧识,为知识迅速迁移做好准备。〕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1:小明和妹妹一共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

生2:小明和弟弟一共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

生3:妹妹和弟弟一共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

生4:小明比妹妹多吃蛋糕的几分之几?

生5:小明比弟弟多吃蛋糕的几分之几?

生6:妹妹比弟弟多吃蛋糕的几分之几?

生7:他们一共吃了几分之几?

生8:蛋糕还剩几分之几?

师:大家能给这些算式分分类吗?

〔设计意图:问题意识,是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梳理问题合作解决重点问题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是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本节课让学生根据情境所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梳理问题,让学生把算式进行分类,为新课的研究指明方向。〕

二、猜想在探究中验证

1、学习简单的分数加法。选择:+等于多少呢?先猜一猜,然后再想一想为什么?(提示:可以借助手中的长方形纸片,把它的

涂上红色,再把它的

涂上绿色,仔细观察,两次涂色部分一共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学生独立操作、思考、探究。小组讨论,全班汇报。

⑴从图上看结果是。

⑵是3个,是2个,3个加上2个是5个,也就是。请你来总结:

你认为简单的分数加法要注意什么?

2、学习简单的分数减法。选择:

等于多少呢?说说你的理由。从上面的算式中选择1、2道,并算出结果。

三、知识在练习中刷新

1、口算:

2、挑卡片组成加法算式。(分组比赛,看哪组挑得多。每组选一名代表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其他学生写在卡片上

3、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并改正。

4、据统计,我班在校民乐队中演奏各类乐器的人数在民乐队总人数的情况如图。你能写出哪些不同的分数加法或者减法算式,并说出它们表示的意思,并计算出结果。

5、考考你:下面的题有几种填法?

分数加减法课件 篇5

各位老师:

下午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分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一、说教材

我首先对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本节教材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分数的认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它将为后面的分数的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心理年龄特征,我将教学目标制定为:

1、通过直观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原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引导学生从现实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兴趣,学会合作,与人分享收获,并感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原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难点是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四、教法、学法

为了讲清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制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学法上谈一谈。

教法:我会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参与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让学生探究体验、参与合作、互动讨论。

学法:引导学生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归纳知识,在参与中培养能力,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五、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重点说一说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出示课本上的情境图(小明和小红在手工课上折纸鹤)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结合学生提问,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引出算式1/2+1/4(板书算式)

此环节抓住切入点生成本节课的问题,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相加怎样计算?让学生体会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的必要性,在生活中确实需要。从而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因猜想而紧张的沉思,从而达到风起云生的效果。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解决异分母分数加法

1、独立思考——投石问路

在提出1/2+1/4得多少后,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全体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自己的通过画图、折纸、探索计算的算法。

2、合作交流——曲径通幽

算完后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

3、汇报交流——水到渠成

小组说完后,哪组的同学起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想法?其他还有别的想法吗?

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请况:

1/2+1/4=1/6

1/2+1/4=2/6

1/2+1/4=2/4+1/4=3/4

不管是哪这种想法,我都不会急于表态,而是把问题抛回去:请同学们想想,你同意那种意见?为什么?

重点引导学生不仅说出得多少,更应结合图形、画图说明为什么先通分的道理,进一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二)异分母分数减法

出示提出的问题:你能计算小红比小明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吗?学生独立探索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然后出示试一试两题,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三)小结计算方法

观察算式,小组讨论,怎样计算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加减法?

让学生思考、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小结优化,重点引导学生说出算法——先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加减。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吗?引导学生总结提醒大家注意的事项。

此环节抓住问题的的着力点讨论,让学生探究有实效,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方法,汇报交流抓住知识的突破点,以求达到由“投石问路——曲径通幽——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我会设计基本练习(课本练一练1—3题)、提高练习(练一练第4题)、综合练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先看清题意,再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关注有什么不一样的或是不对的?

此环节抓住盲点练习,让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说出学到的知识,还有情感体验。

此环节抓住新知识增长点,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更深刻地运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五、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我力争体现数学的简洁美,又使板书设计能突出本课重点、提示方法过程。

分数加减法

1/2+1/4=2/4+1/4=3/4

1/2-1/4=2/4-1/4=1/4

先通分,再加减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分数加减法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的思想和方法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检验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自主探索的精神。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运用转化思想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东营市正在创建文明城市,我们每个公民都要为建设文明、卫生的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那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生1: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

生2:我们要保护环境,不随便扔垃圾。

生3:……

师:对,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能随便扔垃圾,但是我们日常生活能产生很多的生活垃圾,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我们可以对垃圾分类处理。一般情况我们把生活垃圾分为四类(课件出示例1的垃圾分布图),其中纸张和废金属可以回收再利用,从而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异分母分数加法

(1)采集信息

师:从这个表上你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指名2—3名学生回答。

(2)处理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纸张和食品残渣一共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

师:我们一起列式解答。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师:你能说说计算过程吗?

指名回答。

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提出废金属和纸张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

生2:危险垃圾比食物残渣多多少?

生3:食品残渣和危险垃圾一共占几分之几?

(教师根据需要在黑板上板书。)

(3)探索方法

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废金属和纸张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你能自己列出算式吗?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师:这个加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分数加法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我们学习的分数加法分母都是相同的,今天学习的加法分母不同。

师:这就是今大我们要学习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师:你能想办法把它转变成我们学习过知识进行计算吗?

小组内讨论怎样变成学过的知识。

学生汇报,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生1:我把分数化成小数进行计算,四分之一就是0.25,十分之三就是0.3,所以0.25—0.3=0.55。

生2:我用画图的形式表示出来的。(实物投影显示学生的表示方法。)

(对于两种方法老师都予以肯定。)

生3:我用的算式的方法

师:你们能看懂这是什么意思吗?

3/10+1/4=6/20+5/20=11/20

生:把1/4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5倍,把3/10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2倍。

师:为什么要一个分数同时扩大5倍,另一个分数同时扩大2倍?

生:因为我们已经学过通分,而且也知道了同分母相加的方法。

师:他的意思是说,原来分母是不一样的,现在用通分的办法使分母一样,这时候用同分母的方法来做就可以了。

(4)教师总结

刚才的几位同学都说得非常精彩,无论是画图,还是把分数转化成小数,还是通分,都是想要把单位统一,然后再相加。具体请看课件演示。

(5)自主选择二次探究,方法择优

师:接下来还有几个算式,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1/2+1/8 1/3+2/9 2/7+1/3

师:你们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生:通分。

师:为什么不用化成小数的方法?

生:因为除不尽。

师:为什么不用画图的方法?

生:画图太麻烦了。

师:看来用化成小数的`方法、画图的方法都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那么你们刚才用了那么多的方法,能不能找到一个都通用的方法?

生:还是通分比较简便。

师:请你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说。

生:如1/3+2/9=3/9+2/9=5/9

师:你能说说异分母分数加法怎么计算吗?

生1:分母不同没法直接相加的,通分以后分数单位一样了,也就是分母一样了,所以这样就可以直接相加了。

生2:我们学过分子不同、分母相同的分数加法,现在把它们通分就能用到以前学过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异分母分数减法

师: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废金属和纸张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刚才我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你们能计算出危险垃圾比食物残渣多多少吗?

学生独让解答,

师:你能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吗?

同桌交流完,指名说说计算的过程。

生:我是先通分,然后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三)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我们首先应该做什么?

生:通分。

师:通分之后再怎么计算?

生:根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方法应用

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很多,我们只解决了两个,你能自己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问题解决吗?

(学生选择问题,并解答。)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教学板书: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10+1/4=6/20+5/20=11/20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教学反思: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在实际计算中经常遇到,是分数加、减法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不提任何规定性的要求,让学生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并让学生形成共识,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相加、减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样化新知为旧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分数加减法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重难点:独立探索中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减法。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师:现在,每个小朋友手上都有一些正方形的纸片,请你们取其中的一张纸折一折,然后在折的一部分涂上颜色,并说一说涂颜色的部分是几分之几?

(学生开始进行折纸、涂色的活动,教师进行巡视。)

师:现在,哪个小朋友来介绍你和折纸与涂色情况。

生:我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先对折,再对折,然后在其中一个小正方形上涂颜色,这个涂色的部分叫1/4。

生:我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先对折,再对折,然后在其中的3个部分涂上颜色,涂色的部分叫3/4。

一会儿时间,学生介绍了各种各样的折纸与涂色的情况。

师:同学们,如果现在要计算两张纸中的涂色部分合起是多少,你可列出哪些算式?

生:我可以列出:1/4+3/4。

生:我可以列出:3/4+1/2。

生:我可以列出:1/8+5/8。

生:我可以列出:5/8+1/4。

(教师分别将学生提出的算式,书写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根据分数的分母特点,这些算式可以分成几类?

生: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的,一类是分母不同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类,将黑板上的算式进行了整理。)

师:这个同学说得正好,我们今天这一节课就要来探索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

2.自主探索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任意选择一道分母不同的加法算式,试一试如何计算?

(学生进行独立的尝试。)

师:谁来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

生:我选择了“1/4+1/2”的这一道题,它的计算过程是:1/4+1/2=2/6。

生:我也选择了“1/4+1/2”的这一道题,但计算的过程与他不一样。计算过程是:1/4+1/2=1/4+2/4=3/4。

生:我选择了“1/8+1/4”的这一道题,它的计算过程是:1/8+1/4=1/8+2/8=3/8。

生:我认为他的计算太复杂,我的计算过程是:1/8+1/4=2/12。

师:刚才有很多同学汇报了他们的探索过程,那么为什么同样的算式,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到底谁是正确的?谁是错误的呢?

师:我听了很多同学的不同意见,但现在谁也说服不了谁,那该怎么办呢?能不能观察刚才所折的纸,从折纸的涂色部分中,思考、验证哪一种计算方法正确。

3.图像验证

生:老师,我发现“1/4+1/2”在图上可以看到,它的结果应该是3/4。

生:我也发现了“1/8+1/4”在图上的结果是3/8。

师:那么这个3/4与3/8是怎样得出的呢?

生:我发现了,1/4与1/2在图上是不能直接相加的,因为它们所代表的每一份都不同,只有每份都相同的,才可以相加。

生:我有一个补充,刚才这个同学说的每份不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不同,所以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才可以相加。

4.小结: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灵活计算。

5.练习

67页第1、2、3题

板书设计:

同学们,如果现在要计算两张纸中的涂色部分合起是多少,你可列出哪些算式?

生:我可以列出:1/4+3/4。

生:我可以列出:3/4+1/2。

生:我可以列出:1/8+5/8。

生:我可以列出:5/8+1/4。

学生分组讨论

分数加减法课件 篇8

(1)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 )个 是 , 里有( )个 ,3个 是( ),化成最简分数为( )

(4)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 的差是( )

(5) + 表示( )个 加上( )个 ,一共是( )个 ,也就是( )

(7) 加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是5, ( ), — 表示( )。

(8)1— 中的1可以看成( )个( )。

(9)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和 一共是( )个 , 比 多( )个 。

(10)减数是 ,差是 ,被减数是( )。

(11)在括号内填上不同的最简分数。

(2)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可以直接相加、减..................( )

(4)(4) ................................( )

○ ○ ○ ○ ○ ○

○ ○

+ + 1+ + 9— 2— —

(1)一个工人制造一个机器零件,原来需要 小时,技术革新后只用 小时,比原来节省了多少时间?

(2)一根绳子第用去全长的 ,第二次用去全长的 ,两次一共用去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

(3)在小华的所有课外书中,故事书的本数占总数的 ,文学数的本书占总数的 ,这两种书的本数共占课外书的几分之几?

(4)食堂有大米370吨,吃了240吨,剩下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5)小明从家向东走 km是书店,从家向西走 km是邮局,书店到邮局有多少千米?他家到邮局比到书店远多少千米?

(6)吴燕在班级小银行存了 元,如果她把钱给王芳 元,两人钱数相等。王芳存了多少钱?两人一共存多少钱?

小刚、小红、小明三人做家庭作业。小刚比小红多用 小时,小明比小红少用 小时。小刚和小明相差多长时间?如果小明比小红多用 小时,小刚和小明相差多长时间?

5的加法课件十一篇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 学生的反应可以反映教学质量。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篇关于“5的加法课件”的资料,欢迎大家浏览以下文章获取更多相关知识资料!

5的加法课件 篇1

教学内容

P95~97页例1、例2及P97“做一做”第1、2题。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的环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探究新知。

3、通过应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

小数加、减法计算中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使数末尾有“0”该怎样处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你喜欢体育吗?你知道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的哪座城市举办?2004年奥运会又是在哪儿举办的?

2、课件呈现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主会场。

师: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小队员更是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3、课件呈现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双人4米跳台决赛画面。两名17岁的小将劳丽诗和李婷联手为中国代表团夺得本次比赛的第三枚跳水金牌,她们的成绩为352、14分,这也是中国代表团在本次奥运会摘得的第十枚金牌。

4、课件呈现P95页教学情境图表: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奖牌榜。

师:从上面奖牌榜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你还想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想知道她们的具体比赛成绩。)

5、课件出示P96页上方的教学情境图表

师:看到这张图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谁能用算式表示两队的比分差距是多少?

板书:53、40-49、80

6、引出课题

师:这是一个两位小数的减法算式,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两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探索两位小数的'减法

(1)自主探究方法

(2)讨论交流算法

a、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b、3.60为什么可以写成3.6?

2、探索两位小数的加法

课件出示P97页下方的统计表

(1)提出问题,引出算式

师:根据这张统计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自主探索算法

(3)讨论交流算法

课件出示: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五轮动作得分及总成绩统计表。

(4)根据下面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5)学生自主提问,全班交流。

(二)教学例2

课件出示: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3、教师归纳小结

4、在什么情况下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三、巩固应用

试着做下面各题(课件呈现)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P97页“做一做”第1、2题。

教学反思

1、在课堂情境创设中,选择对学生有感染力的体育运动为背景。呈现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跳水运动员劳丽诗、李婷在女子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完美的空中动作照片,该项目奖牌榜以及中国队与加拿大队各轮动作得分总成绩统计表。通过观察照片进行计算,让学生回味雅典奥运会中我国运动员创造的辉煌成绩,又使爱国主义教育润物无声。

2、数学课程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途径之一就是使学生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课件呈现的表格,让学生获取有效的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尝试解答,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以充分体现。

3、在解决“两轮过后,中国队领先多少分”这一问题时,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把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同时也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充分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从学生的解答情况看,不少学生都想到了“3、6+9”这一简式。在呈现“中国队与加拿大队各轮动作得分及总成绩”时,我又发问:“你能根据下面数据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这一开放题的设计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4、在例1的教学结束之后,学生已初步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为了让学生形成知识的系统性,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小数加减法应注意什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让学生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应注意的三点。在学生归纳之后,我又再次问道:“在什么情况下小数末尾的0可以不用去掉呢?”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小数在保留一定数位取近似数时,一般不要去掉,还有商品标签上的价格。”可见,学生们在前阶段学习,基础很扎实。

5的加法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3、通过观察、操作、表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4、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或圆片。

投影片(主题图抽拉片),人物贴图,开放题材料(红花、绿叶、信封袋)。

教学设计

创新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主题图抽拉片:从美丽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内景,再到陆续飞落草地吃食的小鸟。)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大森林里看看,请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组内小伙伴说一说。

交流汇报:

生1:有4只小鸟在吃小米,又飞来1只,一共有5只小鸟吃小米……

生2:我看到在大森林里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合在一起就是5只,列式就是:4+1=5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1=5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勾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的桥梁。贾老师把静态的教材制成动态的投影片,使情境活动化,让学生在眼看、脑想、口说的过程中,理解图意,激发学习积极性。]

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师:“4加1等于5,你是怎样算出的?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想一想,说一说。

2、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师参与讨论。)

3、全班交流,代表汇报。

生1:我是看图1、2、3、4、5数出来的。(数数法。)

(根据回答贴图板书)

生2:我先数4只,接着再数1只,就是5只。(接着数。)

生3:我可以心算。

生4:我会数指头或小棒来算。

生5:先有4只小鸟,又飞来5只小鸟,4和1就组成5,所以4+1=5(师给予高度评价。)

4、师生评价。

a、师:一道题,就有这么多算法,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生评略。)

b、师介绍自己喜欢的方法,说明理由。

分层练习,辨析算理

1、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a、仔细观察、分析、说图意。

b、全班交流,汇报算式。

c、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d、仔细观察这两道题,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集团和不变规律)

2、第24页的”做一做“第2题。

a、学生按要求摆一摆。

b、口头列算式。

c、打开书第24页填上书上。

寓练于乐,巩固深化

分组进行”红花配绿叶“活动。

a、要求:为”绿叶“上的算式,找到相应的”红花“答案。

b、活动方式: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个组找到的答案多,图案设计最美。

c、生生互评:给优胜小组奖励”团结协作星“、”智慧星“。

5的加法课件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8的加法。

2、乐意参与活动,并能用清楚的语言讲述实物图所表示的意义。

3、养成认真倾听口令、遵守活动规则的习惯。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过程:

一、 导语引出小白兔的困难,复习8的组成。

二、看图列算式,学习8的加法。

(1)分别出示ppt(2)(3),请幼儿讲述ppt上图示所蕴含的意思,并列出算术题,学习8的加法。

(2)将ppt(4)理解以后,列出3+5=8和5+3=8以及4+4=8

玩法:幼儿分组比赛捉蝴蝶。将得数是8的蝴蝶才捉回来,展示在树上。

玩法:幼儿选择教师提供的作业纸,做完了小朋友相互查一查全对了到老师这里来拿小红旗。

难关内容:

(1)给小熊涂色:算一算,算出来以后看一看应该涂什么颜色。(复习8以内的加法)

(2)看图列算数题:这张看一看图式该列出怎样的算术题。(巩固8的加法)

五、教师展示幼儿作业,讲评作业,小结活动。

活动反思:

成功之处: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指导学生用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良好习惯,并通过学生说三句话以及算式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真正明白了加减法的算理。

不足之处:在第一个环节,让孩子说的还是不够,8,9的组成不够熟练,在教学中,引导得少。

改进措施:多正确引导,让孩子自己自主思考,并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

5的加法课件 篇4

《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2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知道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2.学生充分借助学具操作,经历理解算理,提炼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学生充分借助已有经验进行自主探索,在经历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加几(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教学难点】

在自主探索地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和小朋友们一起到海边参加了欢迎海鸥回来的活动,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到海边看看这些海鸥朋友好吗? 出示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数学信息。学生可能找到的信息有:

天上左边有12只海鸥。天上右边有3只海鸥。海里左边有15只海鸥。海里右边有4只海鸥。岸边有3只海鸥。

师:你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数学信息,那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2)海里一共有多少只海鸥?......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主要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课件出示):(1)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2)海里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设计意图:以学生所熟悉的海鸥情境引入,通过观察形态各异的海鸥,激发学生对海鸥的喜爱之情,渗透保护环境的意识。训练孩子用数学的眼光看图,培养学生从图中抽象出数学信息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你说我讲

1.分析问题,列出算式。

师:我们首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出示板贴):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师问:那怎样列式呢?

学生可能会说:12+3或者3+12,够给予肯定。如果学生没有说出3+12的话,可以追尾:还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12+3= 师追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学生可能会说出:把两边的海鸥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师:要求“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也就是要把两边的海鸥合起来,合起来就要用加法计算。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过十以内的加法,所以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很容易列出算式,通过追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使学生加深理解加法的意义,从而把计算和解决问题有机结合。】

2.操作学具,探索算法。师:那12+3等于多少呢? 学生可能说:等于15。可能有的学生还没有答案。

师:那到底等于多少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研究研究。也可以用小棒和计数器帮忙。

师:老师给你们每个同桌准备了一些小棒和一个计数器,两个人先商量商量,选择自己喜欢的学具来研究研究。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掌握信息。师:研究完了把你的研究过程说给同桌听听。

【设计意图:此环节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操作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借助学具充分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从而积累起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只是作为一名参与者和合作者,及时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掌握学生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在同桌交流中,可以进一步梳理自己的思考过程,不同的算法可以产生出思维碰撞的火花。】

3.理解算理,建构算法。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交流你的算法?先说说12+3等于多少,再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1)学生可能说:用数一数的方法,在12的基础上接着数13、14、15。如果这种方法,教师追问:为什么从13开始数?

教师借助尺子课件演示。小结:前面已经有12了,加上3,就接着数三个,13、14、15,所以12+3=15。

(2)学生可能用摆小棒的方法。

师:你用什么方法算的?12+3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摆的?

学生演示摆小棒的过程。

师追问:你先把谁和谁合起来了?

课件演示摆小棒的过程,边演示边讲解:先摆1个十和2个一,就是12,再摆上3个一。把2个一和3个一合起来是5个一,再把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就是15。

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了12+3等于多少?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3)学生可能用拨计数器的方法。

学生演示拨的过程,引导学生质疑:你对这种算法有没有什么问题想问?

学生可能会问:3为什么拨在个位上,不把它拨在十位上?如果学生不能质疑,由老师追问。

学生回答后,教师边演示课件边小结:现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个位上拨2个珠子,就表示12,再在个位上拨3个珠子,个位上就是5个珠子,合起来就是15。师:孩子们,回想刚才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过程,这两种方法有没有一样的地方?

结合学生回答,边课件演示边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先把几个一合起来,再把一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也就是先算2+3=5,再算10+5=15。师:谁再来说说怎样口算12+3。学生说口算过程。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足的交流展示的时间,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借助小棒和计数器展示计算过程,在摆小棒、拨计数器和口算三种方法建立联系的过程中,理解算理,建构算法,从而使算理和算法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借助学具初步感受到相同计数单位相加的道理,既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4.介绍加法的各部分名称。

12+3=15,你知道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2 + 3 = 15 加数 加数 和

师:中间的这个符号“+”叫做什么?(加号)加号两边的数就叫做加数,两个加数合起来就叫和。

出示课件,提问:谁再来说说12叫什么?3叫什么?15叫什么? 5.自主解决第二个问题:海里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15+4=19(只)师:谁来说说这个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对于加法各部分名称的教学,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说,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和生活经验充分交流,在教师明确答案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6.揭示课题。

仔细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加法和前面学过的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说:以前是十以内的加法,现在学的是20以内的加法。或者十几加几的加法。

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我们看其中一个加数是十几,另一个加数都是几,而且都没有进位,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三、自主练习

1.基本练习: 比较每组中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3.综合练习。

4.发展练习:先编一个数学故事,再解答。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的练习,能调动学生参与计算的积极性。综合练习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开放性题目培养学生思维过程的灵活性。学生在编数学故事的过程中,既激发了解决问题的兴趣,又推动了思维的发展。】

四、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

学生交流,教师点击课件利用丰收园做好评价。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

【设计意图:回顾反思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几个方面全面引领学生回顾梳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谈自己的收获时,老师及时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5的加法课件 篇5

学习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29页例2 《加法结合律》。

教材分析:例2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总结结合律。并且可以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例2采用图画表示题意,教材在分析学生解决问题的两种算法中,可以得出加法结合律。

学情分析:例2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通过观察比较得出加法结合律。

学习目标:1 、学习加法结合律。

2 、准确地运用两种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重难点:1 、掌握加法结换律。

2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两种运算定律的作用。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具准备:小黑板、情境图。

学习流程:

一、自主预习:

预习例2 、例3.

二、知识链接:69+27=()+()155+45=()+()

三、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过的李叔叔骑自行车旅行的事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李叔叔在旅行途中遇到哪些问题?这三天一共骑了多少米?请看小黑板。(出示小黑板)

四:自学辅导:

1、明确自学内容:

请同学们仔细读题、理解题意,想办法解决这道数学问题,小组内交流算法,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2、自主学习:

认真思考独立解决,写在练习本上。

3、合作交流:

小组长组织组员交流自主学习收获,总结解决问题的几种方法。

4、展示辅导:

个小组推荐成员向大家展示本组学习成果,师辅导对新知的`认识。()(教师板书算式)比较下面两组算式,你会有什么发现?(小黑板出示)155+(145+207)()(155+145)+207

(49+172)+28 ()49+(172+28)

五、自主检测:

1、明确自学内容:425+14+18675+168+125

2、自主合作检测:独立完成,组内交流。

3、汇报检测结果:小组汇报检测结果

4、运用规律独立写算式25+49+75=()+()+()

六、交流收获: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 、同学们准确地算出了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看来,学习数学真的很有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后,我们要更加努力,学好数学,正当小数学家。

5的加法课件 篇6

1、学习6的加法,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理解加法交换律。

2、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游戏中的简单问题。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1、教师演示材料:5以内的加法算式若干,小花(1朵白色的花,5朵粉红色的花),苹果树的图片(树上2个绿色的苹果,4个红色的苹果),列式用的卡片若干。

2、幼儿分组活动材料:

1)、编有3、4、5、6的号码大树四棵,写有6以内加法式子的树叶若干;

2)、分别编上2、3、4、5、6号码车厢的火车,写有6以内加法的算式的火车票若干;

3)、盘子上摆放6只鸭子(1只大鸭、5只小鸭,两只戴帽子、四只没戴帽子,3只红色,3只黄色);

4)、服装柜上有6件服装(3件上衣、3条裤子,2件红色、4件黄色,1件厚的、5件薄的)。

一、以游戏复习5以内的加法和6以内数的组成分解。

1、玩游戏”开火车“:教师出示5以内数的加法算式,幼儿按座位顺序以开火车形式一个接一个答出得数。

2、玩游戏”碰球“,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分解。

二、引导幼儿根据教师口述应用题用卡片列式计算。

1、教师操作手上的花编题:孙悟空先变出1朵白色的花,又变出5朵粉色的花,一共变出几朵花。

2、请幼儿列出加法式子并计算,教师观察幼儿列式情况。

3、交流分享:请说一说你列的式子(1+5=6)。孙悟空一共变出了几多花?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你怎么知道用加法算?

三、运用交换规律列加法算式。

1、引导语:如果老师把手上的花交换下,你们能列出一道新的式子吗?

2、引导幼儿运用交换律列出另一道加法式子,并请一名幼儿到黑板上用卡片列式(5+1=6)。

3、教师结合两个加法算式”1+5=6“、”5+1=6",引导幼儿观察: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四、用同一张卡片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1、引导语:孙悟空又变出一棵苹果树,树上有2个苹果核4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

2、引导幼儿用卡片列出两道加法式子并计算,教师观察幼儿列式情况。

3、请个别幼儿到黑板上用卡片列出两道加法式子并计算(2+4=6,4+2=6)。

4、引导幼儿继续观察苹果树上的3个大苹果和3个小苹果列一道加法算式计算(3+3=6)。

五、师幼共同梳理6的五道加法算式:1+5=6、5+1=6、2+4=6、4+2=6.

六、幼儿分组活动,巩固6以内数的加法。

1、介绍分组材料。

(1)帮助树叶宝宝找树叶妈妈:先算出树叶上式子的得数,再去找和得数一样的树,并将树叶贴在树上。

(2)找火车车厢:先算出火车票上的加法算式的得数,再找出和得数一样的火车车厢,并把车票贴在车厢上。

(3)根据盘子上的情景列式:根据鸭子的不同特点列出五道6以内数的加法算式并计算。

(4)根据服装柜上的情景列式:根据服装的不同特点列出五道6以内数的加法算式并计算。

(5)幼儿自选小组活动。

我觉得,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了很多,在快乐的心情中讲述,幼儿也很快乐的学习,而且6的加法算式他们全都学会了。最重要的是快乐,孩子们快乐,作为老师的我也很快乐。

5的加法课件 篇7

不进位加教学设计

谷前堡小学赵建英

教学目标:

借助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二、三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计算。结合笔算加法,让学生初步了解验算的作用,学会加法的验算方法,井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教法:引导、探究

学法: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计数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20+40 200+400 200+40 52+20 52+2 520+200 指出:在口算的时候,要注意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2.笔算。(与口算同时进行。)43+26 3.引入新课。

通过练习,我们得知不管口算还是笔算,在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这节课我们将要用这个规律开始学习三位数加二、三位数中的不进位加。(出示课题。)

二、新授例题 1.出示情境图,以情境引入。(课件出示)提问:根据图意,你能提出些什么问题呢?

指名请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再列出相应的算式不计算。

2.(1)引导学生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板书:143+1260)(2)根据学生现状,请学生自己找一找办法进行计算。(3)指名请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利用计数器,用算珠拨一拨:先拨出143,再在个位上拨六个珠,表示个位上增加了6个一;在十位上拨两个珠,表示十位上增加了2个十;在百位上拨一个珠,表示百位上增加了1个百。)(4)鼓励学生用笔算的形式计算。

①提问;在竖式时,两个加数要怎样?(数位对齐。)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强调: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②提问:应从哪一位算起? ③指名说说笔算的过程,以及在结果中每一位上数表示什么。

④提问:三位数相加时应怎样列竖式,从哪里算起?指出:笔算加法时的竖式要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3.教学验算方法。

(1)介绍:要检查算得对不对,只有验算之后才知道。(板书:验算)(2)将例题中的两个加数位置交换,该怎样列式。(板书竖式)(3)学生们笔算,看计算的结果和例题相比会怎样?(指名板演。)(4)说明:在笔算时要检查加法做得对不对,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遭的方法,看得数是否与第一次一样,这样的检查,我们称作验算。

4.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三位数笔算加法,应怎样列竖式,要从哪一位算起?计算之后还可以怎样验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1.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1)学生们进行笔算,指名板演。(2)请学生们说说他们每题的笔算过程。

(3)学生们对已算的题进行验算。提醒学生在验算之前,应先检查加数有没有抄错,算出得数后,检查横式等号后面的得数有没有抄错。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们按要求计算,要注意在笔算时是否将数位对齐。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让学生们说说表中所提供的信息有哪些。(2)学生们计算。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要从哪一位算起,验算加法的方法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 作业设计:

一、口算下面各题。

31十12= 50-20= 320十80=

110-50= 800十70= 650-40=

39十14= 64 470-300= 十9= 310= 190十80= 十300= 90+40

5的加法课件 篇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小学四年级下册第27—29页内容。

【教学目标】

结合律的发现过程,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价值意义。

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分析和计算,自己发现并总结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供素材,引入新课。

1、谈话引入

师:在我们班里,有会骑自行车的同学吗?你最远骑到过什么地方? (学生发言)

师: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你看,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自行车旅行呢!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观看场景

师:你能从场景中得到哪些信息?

(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指名代表汇报)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问题:

李叔叔上下午一共骑了多少千米的路程?

3、解决问题

师:谁能帮李叔叔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回答)

二、探究学习新知识。

1、加法交换律

(解决例1。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观察对比

师:以上这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结果怎样?那么下面这组算式○里填什么符号?

课件出示:40+56○56+40

生1:填等号。

师:你们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生1:50+43=43+50 60+27=27+60

师:总结以上的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揭示规律

师:观察的很仔细,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生1:加法交换律。

(全班总结,师板书: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符号或字母表示。

师: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吗?

(学生小组讨论,后选代表回答)

生1:我喜欢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 ▲+=+▲

生2:我喜欢用这样的字母来表示 a+b=b+a

(根据加法交换律完成课本第28页的“做一做”:

300+600= + +65= +35

2、加法结合律

(出示例2主题图。

(生叙述题意,分析数学信息。

师:你们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发言)。

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课件先后出示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图:

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师:通过观看线段图,你们能列出算式吗?

生1:能 用88+104+96

师:你们能计算出它的结果吗?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96

=192+96 先用88加104等于192,

=再用192和96相加,结果是288千米。

=88+200 先用104和96相加,等于200,

=再用200加88,结果也是288千米。

(把两个算式连接成等式。

师:你们计算得非常的仔细,那么下面的两个算式○里填什么符号?为什么?

(+96○88+(104+96)

生1:等号,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都不变。

(比较下列两组算式:

(+

○(+207

师:○里应该填什么符号?

生1:应该填等号。

师:填等号的依据是什么?

(总结发现规律。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或符合表示

师:用你喜欢的符号或字母又是怎么表示呢?

(学生发言,师板书)

用符合表示:(▲+)+●= ▲+( + ● )

用字母表示:(a+b)+c= a +( b + c )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

1、下面的等式各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82+0=0+82;

=(+8;

(+;

=(+48。

2、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说说你是依据什么填的。

6+35=35+□;

(+;

=(+ □;

=(+□

+(;

+(□+□);

师: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对四个数相加、五个数相加适用吗?更多数相加呢?由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你还能联想到什么?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是如何得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同学们可以留心生活中的一些计算,看什么地方用到加法运算定律?

5的加法课件 篇9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把它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把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的联系起来,体现了计算内容情境性的特点。同时提倡算法多样化,这又体现了计算方式多样性与计算活动思考性的特点。因此,如今的计算教学应该是灵动而又充满生气的课堂。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善于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研究算法,理解算理。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选自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十单元第104—108页的内容20以内进位加法。

学生情况

学生是在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大部分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已经对于这部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说出结果,但是,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还是很生疏的,鉴于这种形式,我在教学设计时,以学生感兴趣的麦当劳的情景引入,创设问题,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从而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

本节课的采用的情景教学法、操作实验法、发现法等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教学准备

采用的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不少于20根) 卡片。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

理解“凑十”法的道理,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

本课的设计流程图是:分六个阶段将进行;复习铺垫,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探索新知——>巩固练习,内化新知——>精心设练,乐中求新——>评价体验,情感激新。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教师:小朋友们!又是操练口算的时间了,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我先出示一组口算题,请学生回答,并说说9+1+4=的计算过程

[这里通过复习旧知,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知识的迁移做好铺垫。]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学了20以内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并板书课题。《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二)、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探索新知:这里将分二个层次来组织学生探索新知.

1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去过麦当劳吗?()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麦当劳新推出4款儿童套餐(课件)

A 汉堡/冰淇淋 B汉堡/麦辣鸡翅

9元 5元 9元 8元

C薯条/冰淇淋 D 麦辣鸡翅/薯条

7元5元8元7元

(2)老师想买A款套餐送给我的小外甥,买A款套餐一共 需要多少元钱?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生:列式 9+5=14 板书: 9+5= 14

[这里通过创造出生动的生活情境来提取例题,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容易为学生所感知,所接受。]

2、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1)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 .9加5到底是不是等于14呢?请每一位同学都帮老师算算,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帮忙.一会儿比一比哪个小组汇报的方法简洁,

3)小组汇报 (鼓励多种算法,重点强调凑十法)

a 数一数

b把9看成10

10+5=15 15-1=14

c凑十法

①摆小棒

②说过程

板书: 9 += 14

10

③谁和他想的一样再说一说

d除了把9凑成十,能不能把5凑成十?

生说计算过程。 问:为什么把9分成4和5?

师板书 +=14

10

4)、这两题都是把一个数凑成10,那么你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好听的名字吗?出示:

凑十法

5、9+5=14,谁知道 5+9= 为什么?

5)、9+5=14,谁知道 5+9= 为什么? 板书小结学生的几种算法板书: 9+5 5+9

[使学生流程图的帮助下,了解凑十法的特点:先看大数 分小数 凑成十加剩数。]

6)、 在这些算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选择一种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再结合多媒体的演示:

把5分成1和4,先9加1凑成10,再10加4得14.

[这里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孩子们通过摆小棒,经历 “动手操作—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过程,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行算法整合,既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又品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枯燥的计算学习,也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了。]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学习8、7、6、加几)

1、把9凑十需要1,你知道把8凑十需要几吗?把7凑十呢?

2、你们帮助杨老师买走了A款套餐,剩下的三款有你们想买的吗?请同学们在组里商量一下,从B、C、D三款中选出你们组最喜欢的一款套餐,用凑十法算一算需要多少元钱?

(1)师:商量好了吗?买B款套餐的有哪个组?买C款套餐的有哪个组?买D款套餐的有哪个组?

(2)小组汇报:哪组愿意把你们组的成果展示给大家看。这三道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教师及时演示板书)并说一说凑十法的特点 凑十法 先看大 数 分小数 凑 成 十 加 剩 数

3、老师这里还有一道更难的题,你们敢做吗?

(1)出示: 6 + 5 = 快和组里的伙伴说一说计算过程。

生说计算过程 ,师板书: 6 + 5 = 11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的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主探究学习新知,进一步巩固理解“凑十”法的道理,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

(四)精心设练,乐中求新。

这里将分三个层次来组织学生探索新知. 基本层 综合层 发展层

1、 基本层。

你们真聪明。

9+7 7+98+4 4+87+5

学生先计算,再引导学生议一议:不管大数放前面还是小数放前面,两种的计算方法是相同的,都是用先凑十法 先看大 数 分小数 凑 成 十 加 剩 数

[这样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使学生进一步正确掌握凑十法 的特点: 先看大 数 分小数 凑 成 十 加 剩 数的计算方法。]

2.综合层。

配对连线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孩子,而是力求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鼓励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本着简单数一数的方法则一带而过;凑十法简单易学则大力推广;奇思妙想的方法则大力表扬但不推广的宗旨进行教学。

5的加法课件 篇10

标题:让学生爱上数学:寓教于乐的5的加法教案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至关重要。其中,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本篇文章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个富有趣味性、生动活泼的5的加法教案,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加法技巧。

一、目标和背景:

教案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掌握5的加法技巧,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个教案适用于小学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

二、启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引入教案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小游戏来激发学生对5的加法的好奇心。讲师可以使用5个颜色鲜艳的球,放在桌子上,让学生围成一个圆圈。然后,讲师告诉学生他们可以按照任何方式将球分成两部分。比如,可以将3个球放在一侧,2个球放在另一侧。然后问学生,两个数的和是多少?借助这个小游戏,学生将被引导思考5的加法的不同组合方式。

三、发现不同的组合方式:

在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后,讲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练习,帮助他们发现不同的5的加法组合。让学生尝试将5个数字分成两组,记录下不同的组合方式。例如,学生可以将3和2分开,也可以将4和1分开等等。通过多次实践,学生将会发现有很多种组合方式来达到5的和。

四、游戏化学习:

讲师可以引入一个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对5的加法的理解。游戏的规则如下:学生被分为两队,每队有5个成员。讲师给每个学生发放5个球,然后让学生按照不同的组合方式将球分发给队友。队员之间合作计算各自手中的球的和并喊出答案。首先喊出正确答案的队伍获胜。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将加深对5的加法的理解,并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五、练习和评估:

为了巩固学生对5的加法的理解,讲师可以给学生一些书面的练习题,让他们独立完成。例如,让学生计算以下算式的和:2+3、1+4、0+5等等。通过这些练习,讲师可以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5的加法技巧。

六、扩展学习:

为了扩展学生的学习,讲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其他的数字的加法技巧。例如,让学生尝试发现10的加法组合方式。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这个5的加法教案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掌握5的加法技巧。在这个教案中,学生通过游戏、实践和练习,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相信在这个富有趣味性和生动活泼的教案中,学生将会享受学习数学的过程,并渐渐爱上这门学科。

5的加法课件 篇11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2、学习5以内的加法运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5以内加法

难点:真正理解5以内加法,会应用。活动准备:

红花三朵;水果磁性教具若干;5以内的加法算式卡片若干。活动过程:

一、复习5以内的数的的分与合

1、教师和全体幼儿进行问答游戏,进行5以内数的分与合的练习师:小朋友,我问你,5可以分成1和几?

幼:肖老师,我告诉你,、、、、、

2、教师和个别幼儿进行问答游戏,缩小幼儿之间的能力差距师:××小朋友,我问你,2和3合起来是几?

××幼儿:肖老师,我告诉你,2和3合起来是5.

3、教师请幼儿两两合作并交换角色进行练习。

二、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

一)复习3以内加法,巩固对“+”“=”的认识

昨天奖到的2朵大红花用数字2来表示,今天奖到的1朵大红花,我们用数字1来表示。问共有几朵,我们用加法。

“+”“=”又表示什么呢?(引导幼儿说说符号的含义,进一步复习巩固)

二)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

现在老师要出题来考考你们,请你们算出橘子和苹果一共有几个?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用加法算式怎么来写呢?(教师板书,并引导幼儿读出算式,并说说算式中各数和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2、教师和幼儿编应用题

如:小明的妈妈在超市里买了1个西瓜,买了4个脐橙,请问西瓜和脐橙一共有多少个?

编出一道就以各种方式请幼儿说出算式或写出算式,并说说算式的含义。

三、游戏巩固练习

,请全体幼儿抢答。

2、教师出示5以内的算式卡片,请个别幼儿回答,对于有困难的幼儿,引导他利用实物等辅助进行计算。

3、把幼儿分组进行比赛,看哪一组答得又对又快。

四、活动延伸

回家与爸爸、妈妈比一比屋子里

5以内的加法课件


教师在授课前必须备好教案和课件,刻苦策划每份教案的关键和难点。教案是帮助学生轻松理解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必备工具。出于满足您的需求,我们提供了一篇题为“5以内的加法课件”的文章,请您收藏以便日后查看。

5以内的加法课件 篇1

活动目标:

1、学会观察、分析画面,找出两个已知条件,尝试编5以内的加法。

2、认识“+”、“=”,知道式子的含义。

3、乐意参加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的挑战性。

活动准备:

1、数学活动ppt、编题图画。

2、幼儿操作纸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复习导入。

师:小朋友们都学过分成吗?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来说,你来对”。我说一个数字,你们也说出一个数字,这两个数字合起来必须是5。嘿嘿,我说1/嘿嘿,我对4……

小朋友们说的真不错,再来看看这个地方认识吗?(出示羊村画面)

师:羊村里都住着谁呢?我们来看看你们说的人在不在。(点击出现喜洋洋、美羊羊、懒洋洋)

2、基础部分。

师:咦?今天这是怎么了?大家好像都不开心啊,连聪明的喜洋洋也不高兴,看来大家都遇到困难了。我们来看看他们遇到什么困难了。

(1)编题一。

a师:美羊羊又遇到什么困难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点击美羊羊,出现“草莓题”)

b师:你看到了什么?(盘子里有四颗草莓,盘子外有一颗草莓。)

这只小问号想问我们什么呢?(一共有多少草莓)听听你说的对不对。

一共三句话,你们听听看殷老师是怎么说的:盘子里有四颗草莓,盘子外有一颗草莓,一共有多少草莓?

谁能像殷老师那样说一说?(请1名幼儿)

分角色:男生说第一句,女生说第二句,老师说第三句。

c师:三个空白的○,○里应该写什么数字呢?盘子里四颗草莓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盘子外的一颗草莓呢?那你觉得第三个圆圈里应该填什么数字?为什么?现在数字5还不会出来,我们得请两个符号来帮忙。(点击+、=)谁认识这个符号?它是什么意思?一共有多少草莓呢?我们还得请这个符号来帮忙,它叫等于号,现在数字5会出现吗?(点击白板)

“4”代表什么意思呢?(盘子里的四颗草莓)“1”代表什么意思?(盘子外有一颗草莓)“5”代表什么意思呢?(一共有五颗草莓)

d、师:(指着式子,带领幼儿说出式子的意思)

盘子里有四颗草莓(4),盘子外有一颗草莓(1)一共有(=)五颗草莓(5)。

美羊羊的问题解决了,我们看看她满意吗?

(2)编题二。

a师:喜洋洋最聪明了,连他都有麻烦了,看来这个问题很难很难哦,你们有信心帮他解决吗?

(点击喜洋洋,出示“蝴蝶题”)

b师:你看到了什么?谁能用三句话来说?(请有1名幼儿)你真棒,请你当回小老师,带着小朋友们一起来说一说吧。

“+”、“=”又来了,谁会一边说一边写式子呢?(请幼儿操作)

2代表什么?3代表什么?5代表什么意思呢?

你们同意她的说法吗?那我指到什么你们就说出它的意思好不好?

喜洋洋的问题也解决了,还剩最后懒洋洋的问题啦。

(3)编题三。

a、师:我们来看看它的问题是什么?

(点击懒洋洋,出示“小鸟题”)

b、师:谁能来编一道题目?我们一起来说说好吧?

c、师:谁来到白板上一边说一边点?还是 你们说,我来写吧。

这里的3是什么意思?2是什么意思?5又是什么意思呢?

懒洋洋的问题也解决了,看它高兴了没有。

d、师:懒洋洋怎么还没有开心啊,难道我们的式子写错了?哦,我知道了,这幅画还有第二种编题的方法呢?谁看出来了,还能怎么编?(给幼儿充分的思考时间)

请一位幼儿说明,并请他一边说一边点击白板。

这里的3是什么意思?2是什么意思?5又是什么意思呢?

这回看看懒洋洋高兴了没有。

3、幼儿操作。

a、师:我们为灰太狼、美羊羊、喜洋洋、懒洋洋都解决了困难,本来一个个哭哭啼啼的,现在都笑眯眯的啦。可是你们是在老师的帮助下才解决问题的,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忙呢,你们还会吗?(出示5个卡通形象)

b、师:看看他们,有什么难题需要你们解决。(点击依次出现图画,给幼儿一定的思考时间。)

都看过了吧?大家看后面,我为你们准备了5张桌子,每张桌子上都有主人,愿意为红太郎解决问题的就站到她的桌子边,愿意为沸羊羊解决困难的就站到她的桌子边,但是,每张桌子只能有4个人。请你把你为她把解决难题的式子写在纸上。准备好了吗?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c、师:写好式子的小朋友就可以把它交给我。(结合作业纸,集体检查)

红太郎们,请你们来为大家说说你们是怎么编题目的。(幼儿分小组上前讲述自己的题目。)那大家看看,他们的式子列的对吗?

(下面几组同样的设计)

4、结束活动。

师:今天小朋友们真不错,没有被任何一个困难给吓住,而是一个一个把他们给解决了,我替他们说“谢谢”!好了,回教室看《喜洋洋和灰太狼》的动画片好不好?

5以内的加法课件 篇2

教学目的:

①让幼儿知道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口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②培养幼儿的分析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

小朋友、蝴蝶各一套图;图片(画有小朋友拍球、小鸡吃虫)一张;

卡片、动物胶片若干,21=?数字卡若干,鱼、鸭、狗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起兴趣

二、“看谁答得对”(边讲边出示图卡)

师:老师编应用题,你们用动物的叫声回答。“草地上,有1只小狗,又来了2只小狗,一共有几只小狗?”(汪、汪、汪)

三、幼儿学编加法应用题(集体活动)

1.教师示范编应用题(出示小朋友一套图)

师:应用题讲了一件事(小朋友做操),2个已知道的数(2和1),还提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这道应用题用什么方法运算?为什么说21=3(2和1合起来是3)。

2.教师编应用题,幼儿找出应用题的三个要求(出示蝴蝶一套图)。

师:刚才编的应用题讲了一件事?有哪两个已知道的数?还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3.幼儿看图编加法应用题(出示画小朋友拍球、小鸡吃虫)。

师:看谁能根据三个要求来编应用题,编得又快又完整(并用“三个要求”检查应用题对、错)。

四、分组活动

师:桌上有几种材料,可以看图片、图案、式子来编应用题,看谁能根据一件事、两个已知道的数,提出一个问题这三个要求来编应用题,编得又快又好,并且列出式子,计算结果。

指导:①提示幼儿根据“三个要求”编应用题。

②让幼儿选择适宜的材料活动。

五、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编题

5以内的加法课件 篇3

1、通过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出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

2、通过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体会估算的意义以及估算的策略的灵活性。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一、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独立完成第102页第1题。

2、同桌同学互答。

3、教师综合归纳万以内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三、复习估算。

1、猜一猜,这些数接近哪个整百整十数?

老师说数,学生猜。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完成第102页第3题。

四、数学活动。

1、口算练习。

一人说算式,一人说得数,在相同时间内说得又多又对的老师发给奖品。

2、笔算练习。

(1)教师给出一些数写在黑板上。

(学生两人为一组,一人用以上的两个数来出加减法题目,另一人计算,每做完一题后,两人互换角色。

(2)自己想一些数做做看。

3、估算练习。

(1)学生讨论,怎样估算?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

五、全课小结。

六、布置作业。

5以内的加法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发现其中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2. 通过20以内进位加法的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 课前整理

我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今天我们一起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

1. 现在4人一小组,把所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题写出来。

2. 请大家再把这些算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成表,看谁整理得最好。

小组汇报,出示20以内进位加法表

9+2

8+3

7+4

6+5

5+6

4+7

3+8

2+9

9+3

8+4

7+5

6+6

5+7

4+8

3+9

9+4

8+5

7+6

6+7

5+8

4+9

9+5

8+6

7+7

6+8

5+9

9+6

8+7

7+8

6+9

9+7

8+8

7+9

9+8

8+9

9+9

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二. 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1. 竖着看,提问:竖着看,再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引导回答:(1)从左到右,各行是按照9加几、8加几、……的顺序排列的。

(2)每一竖行的第一个加数都一样,第一行是9,第二行是8,第三行是7……。

(3)每一竖行的第二个加数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如加2,加3,加4……

(4)各行中试题的得数,下边的一题都比上边的一题大1。

2. 横着看。提问: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启发回答:(1)每一横行第一个加数是从大到小排列的,9加几、8加几……

(2)每一横排第二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加2、加3……

(3)每一横排试题的得数都相同,第一排都得11,第二排都得12,第三排都得13……

3。斜着看,提问斜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启发回答:(1)每一斜行得第一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列得,如7加4、8加4,第二个加数不变。

(2)每一斜行中左斜行得算式得两个加数与每列算式的两个加数换了位置。8+3与3+8、9+3与3+9……,计算时他们都相等,所以只要记住大数加小数的哪一种就可以算出小数加大数了。

4. 观察整个表,以6+5为界限,发现了什么规律(左边的题和右边的题相同只是两个加数位置变了,但是他们那的和不变。(在加法表中有一条粗线把加法表分成两部分,强调只要记住左边的20道题就可以了)

5. 练习。(完成课本113页第1题)

三. 练习

1.看谁算得又快又对。(完成课本113页的第2题)

独立完成后,全班订正。

2。成课本113页的第3题。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第1题,要求等号左右两边都等于13。练习时可回忆刚才学的加法表,完成后讲评,第2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要让学生讲一讲,你是怎样想的。

5以内的加法课件 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25页例题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5个圆片、5根小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美的引入

背一背5以内数的合成与分成。

二、美的发现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用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把3只红汽球与1只蓝汽球放到一块儿。

(2)你能说说图的意思吗?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 3只红汽球和1只蓝汽球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2.学习加法算式。

(1)由汽球的数量抽象出数字3和1。

(2)教师说明:把3和1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4。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3和1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

(5)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看图说算式的意思。

观察24页做一做的三幅图,说说这三个加法算式分别表示的意思。

4.观察25页上图,请学生说说图意。

原来有3只松鼠,又来了2只松鼠,现在有几只了?把3只和2只合起来,用加法算式怎么写?3+2。

想想,合起来是多少?

汇报:

(1)数数的方法,1、2、3、4、5,共5只。

从3接着数,4、5。

(2)利用数的组成,3和2组成了5。

三、美的升华

1.看图,填得数。

2.看图摆一摆,填一填。

投影出示25页做一做的第2、3题,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3.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引导学生通过看算式,摆小棒,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

四、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5以内的加法课件 篇6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加法交换率的含义。

2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能看图列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正确熟练的口算5以内的加法。

4、利用各种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仔细观察、动手操作,理解加法交换率的含义。

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娃娃伴着徐徐的凉风向我们走来。他想和小朋友门一起做5的拍手游戏,好么?

游戏玩完了,秋娃娃玩的可高兴了,现在她想带大家到果园里去走一走、看一看,你们愿意么?

师:说一说,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初步体会加法交换率。)

生2:他们的.加号两边都是2和3,等号后面都是5。

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秋娃娃可真高兴,它决定送给你们一份奖品。瞧(电脑出示第二幅图)

师:秋娃娃送给她家什么奖品?你能说给你的同桌听么?(同桌互相交流)

师:说一说这两个算式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再次体会加法交换率。)

看到小朋友们这么聪明,果园里的小动物可不服气了,说:“如果你能回答出我的问题那才叫本事呢!”同学们你们有信心么?

看着自己摆的图片和同桌互相说算式。集体订正。

同学么顺利的解决了小动物的第一个题目,这会儿,小兔子急了,他也想给大家出个题目,瞧:(电脑出示图)

师:同学们真棒!能够看着一幅图列出这么都得加法算式。我要给你们一点掌声。可是小动物门的题还没完呢!

小朋友们刚才凭着自己的智慧勇敢的闯过了小动物门的重重关卡,咱们的朋友秋娃娃见了可真高兴!他向邀请小朋友和它一起做手指游戏。

手指头动、手指头动,5可以分成1和几?

生:5可以分成1和4,1+4=5、4+1=5。

生:5可以分成2和3,2+3=5、3+2=5。……

生:你伸0,我伸5,0+5=5、5+0=5。……

师:看了同学们玩得这么高兴,林子里的小鸟也想来参加,瞧:(电脑出示图)

时间过得真快,秋娃娃要回家了。可是他想请同学们帮她一个忙,帮他把林子里的果子摘下来,你们愿意么?看来同学们都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可是这可不是一般的果子,你必须要回答出树爷爷的一个问题,这个果子才能送给你,你们有信心么?(出示一棵挂满苹果的苹果树,每一个苹果上又一个题)

4+1= 2+3= 0+4= 1+3= 5+0=

2>( ) ( )

1+4= 3+2= 0+5= 2+2= 3+1=

刚才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么完成了这么多地题,而且还帮秋娃娃把果园里的果子也摘下来了,那么庆同学们相依相你这节课的表现,如果你觉得自己近填表现的特别好,就给自己的5颗星,如果你觉得今天表现的还行,就给自己的4颗星,如果你觉得自己今天表现得不够好,应该继续努力,就给自己得3颗星。请同学们拿出彩色笔为自己把表示成功的星星图上颜色。

5以内的加法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读出写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操作、表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的组成”来进行加法计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小棒、圆片,小动物贴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大森林里看看,请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组内小伙伴说一说。(出示主题图)

交流汇报:生列式师板书:4+1=5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4加1等于5,你是怎样算出的?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想一想,说一说。

2、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

3、全班交流,代表汇报。

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师做适当的引导:点数、接数、心算、摆学具、数的组成4和1组成5所以4+1=5,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体现算法多样化。

4、一道题,就有这么多算法,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学生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后,师对于用数的组成求和的同学给予高度评价。

3、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做第25的“做一做”第1题。

(1)仔细观察、分析、说图意。

(2)全班交流,汇报算式。

根据学生的汇报师板书:3+2=5 2+3=5

(3)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4)仔细观察这两道题,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做第25的“做一做”的2题。

(1)学生按要求摆一摆。

(2)口头列算式。

(3)打开书填在书上。

3、由学生独立完成第28的1题。

4、师出示卡片1+1、2+1、1+2,生动手用学具摆,并汇报得数。

5、做第28的2题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四、寓练于乐,巩固深化

分组进行“红花配绿叶”的活动。

要求:为“绿叶”上的算式,找到相应的“红花”答案。

活动方式: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个组找到的答案多,图案设计最美。

学生互评:给优胜的小组奖励“团结协作星”、“智慧星”。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表现的真好!而且学会了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加法的计算,老师希望你们课下多练习,提高自己的计算速度。

5以内的加法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号,会读写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计算5以内的加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熟悉的情景和操作活动,会体会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根据直观图学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一、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想一想,填一填。

55()43()

2()()423()3()212

二、创设情境,认识加法。

1、学习主题图。

(1)(出示主题图)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交流结果,师小结:原来有3人浇花,又来了2人,合起来是5人。

2、理解加法的含义。

(1)原来有3个人,又来了2人,合起来一共是5人。像这样把3人和2人合起来就可以用加法计算。写成算式:3+2(板书3+2)

(2)认识加号,带领学生书空“+”,(板书加号)

(3)说明:把3人和2人合起来,就可以用加法算,一共是5人,也就是3加2等于5。(板书:=5)

(4)读算式3加2等于5;指导学生写算式。

4、理解算法。

(1)让学生结合图意,互相说说“3+2=5”表示什么意思。

(2)小结:说算式中“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5”呢?“+”表示合起来,算3+2时可以这样想,因为3和2合成5,所以3+2=5。

5、学习试一试。

(1)让学生观察两幅图,说说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2)把1人和2人合起来得到一共有3人,可以写出什么算式?(教师板书算式)

(3)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思考过程。引导学生说因为1和2合成3,所以1+2=3。

6、小结。

“3+2=5”表示把3和2合起来等于5。“1+2”呢?

三、巩固练习

教材45页“想想做做”1—5题

四、谈收获

说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

3+2=5读作:3加2等于5

加号

1+2=3

5以内的加法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能力目标:要培养学生观察,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能够在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根据创设情景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能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小五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知

(5分钟左右)

1.师生拍手对口令

师:10可以分成几和8?

7和几可以组成10???

2.看口算卡片,开火车说得数。3.看图片提出数学问题,并列算式解答。

(二)情景引入,自主探索

(谈话引入,出示草原课件图)(15分钟左右)1.师:小朋友们,今天有一位可爱的小天使会带我们去美丽的大草原玩,小天使说她还会把她的礼物送给爱动脑筋又听话的好孩子,你们想去吗?想得到小天使的礼物吗?那我们现在就出发吧!2.师:看看,草原上都有什么动物啊?2生:小兔子。

师:听小天使说什么呢?“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吗?”(出示课件和录音)

3.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分成小组,讨论自己的解决办法,并写出来,老师巡视指导,最后展示学生作业,并用课件演示。

4.老师板书出算式,并让学生说说如何计算的。表扬“凑小数”的学生。

(三)巩固练习,体验成功(出示小羊图)(10分钟左右)

1.(1)师:看看,草原上又来了一群可爱的小羊,你们还能提出数学问题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请几名学生回答后,其余学生在纸上列出算式,并解答。

(2)展示学生作业,并请学生说说“凑十法”的过程。2.你们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

(如果学生有困难,老师再提示引导)

3师:今天我们帮小天使解决了那么多难题,小天使可高兴了,她说要谢谢你们呢!(出示小天使画面和声音)

(四)联系生活,应用实践(8分钟)

1.请学生提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然后其他学生解决问题。

2.完成书上107页练习。

小结:(2分钟)今天我们又学会了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而且还学会了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也希望你们在生活当中也能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勇敢的面对它,做生活的有心人和一个真正勇敢的人。

5以内的加法课件 篇10

活动目标:

学习按图和操作顺序,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学习列出算式。

能分别用三句话讲述出一幅图的图意,注意用词正确。

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若干。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出示图一。

“这是什么地方?有谁?”“哪位小朋友能用一句最简单的话将图上的事说清楚。”(山坡上有两只乌龟)教师移动磁性乌龟:“这件事还有谁也能用一句简单的话说清楚。”(又爬来了一只乌龟)请小朋友把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教师指图:“最后一句话应该怎么说呢?谁会用三句话把图上的事说清楚:幼儿个别、集体讲述三句话。

列算式理解其含义。

“谁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图上的表情?”

“这道算式什么意思?我们一起说说看。”

“大家一起把算式读两遍。”

小组活动第一组:玩玩讲讲水果列算式。

第二组:玩玩讲讲动物列算式。

教后感:这节课上下来,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5以内的加法。他们通过自己的操作得出结果,尝试到了成功了,所以记得很牢。

活动反思:

对于一年级新入学的孩子来说第一次正式接触加法,而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

一、导入凸显分与合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来自于分与合的思想。在教学开始时,以几组变式的分与合作为基础,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今天我们要用分与合来解决新问题。

二、从算理中教学。

在例题教学时,我通过图意变化,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图的意思。(小丑左手拿着3个气球,右手拿着1个气球)。同时以提问的方式出现第三句话:一共有几个气球?给学生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了解看图是要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看图列出加法算式:3 1=4。这部分是学生的已有经验,我把重点放在了算式含义的讲解,计算教学重在算理。我采用了接受式学习方式,“ ”学生已经认识,而是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 ”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算式“3 1=4”中“3”、“1”、“4”的意义解释,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学生能够通过分与合的经验说出算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形象——数——符号——语言——初步将意义整合,最后将“3 1=4”意义精简为“3和1合起来是4”。

三、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不同层次的练习符合能力的需要,重在拓展学生的能力。

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学生能够自己看着图说出算式的意思。

摆一摆、填一填。学生看着梨图,用自己的学具摆一摆,然后填空。将摆、写结合,将动作和语言相连接,同时,又是对数形的结合。

直接写出得数,比较“2 1=3”和“1 2=3”之间的规律:加号前后交换位置的得数不变,再通过找到的规律让学生自己找算式,充分给学生空间拓展能力。

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下面算式的意思。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来表示算式的意思,学生很感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图可以用同一个算式来解答。

送信连一连。将连线题和有序的排一排结合在一起,将得数是5的算式全部找到。这部分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上黑板排序、说一说,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数学思想。

四、总结突出算理。

这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我可以通过语音语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不是一味高调;在送信环节,学生一开始出现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再去排一排,学生能够根据分与合的联系出现两组算式,让学生认识事物的对比过程,自主的找到算式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教师自主将这一环节延后出现;在教学中还要充分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

5以内的加法课件 篇11

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

2、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秩序。

准备:

小猫家、小溪、环境布置;鳄鱼头饰,请配 班老师扮演。

过程:

一、以去捉鱼导入,激起幼儿的欲望。

1、孩子们,今天林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捉鱼,想去吗?

2、在去之前,我想考考咱们大(7)班孩子,通过考验的才有资格去捉鱼哦!

3、我们以碰碰球的形式开始。知道什么是碰碰球吗?

讲解:比如说碰10个球,就是林老师的球和你们的球合起来是10个球,理解吗?

4、好!现在请接球。请5、6个小朋友。

二、捉鱼。

1、捉鱼讲解:

真不错!那现在我们可以准备捉鱼了,但是这个池塘里不仅仅只有鱼,还有一只饿急了的鳄鱼,我们小朋友去捉鱼时,要小心些。看见鳄鱼来了,就要马上跳到得数是10的一块大石头上。那样就可以避开鳄鱼了。若是得数不是10或者没跳到石头上,那样你就会成为鳄鱼的早餐了。每人一次捉一条鱼。记住了吗?

2、分三批进行捉鱼。

第一次:总结被捉的:逃到其他地方的。

第二次:鼓励被捉的,总结经验。

第三次:表扬成功的孩子。

三、卖鱼。

1、捉到鱼的孩子根据鱼的颜色分批坐。

2、讲解鱼身上的数字的意义。

3、买鱼的规则:一次购买两条鱼,一条红一条蓝,合起是10元的。

四、延伸活动:

将鱼与钱投到区角,让孩子在日后的活动中进行继续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