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必背十首诗(集锦14篇)

韩愈必背十首诗(集锦14篇)。

中华文化璀璨夺目,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为了增强我们的知识储备,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古诗词,它承载了民族情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您还记得诗人有哪些古诗词呢?栏目小编经过不断搜集为大家提供了全面的“韩愈必背十首诗”资讯,我们相信这些句子能为您提供必要的帮助!

韩愈必背十首诗(篇1)

韩愈《送李尚书赴襄阳八韵得长字》原文

帝忧南国切,改命付忠良。壤画星摇动,旗分兽簸扬。

五营兵转肃,千里地还方。控带荆门远,飘浮汉水长。

赐书宽属郡,战马隔邻疆。纵猎雷霆迅,观棋玉石忙。

风流岘首客,花艳大堤倡。富贵由身致,谁教不自强。

韩愈必背十首诗(篇2)

韩愈《春雪》原文

看雪乘清旦,无人坐独谣。拂花轻尚起,落地暖初销。

已讶陵歌扇,还来伴舞腰。洒篁留密节,著柳送长条。

入镜鸾窥沼,行天马度桥。遍阶怜可掬,满树戏成摇。

江浪迎涛日,风毛纵猎朝。弄闲时细转,争急忽惊飘。

城险疑悬布,砧寒未捣绡。莫愁阴景促,夜色自相饶。

韩愈必背十首诗(篇3)

韩愈《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二首》原文

晋人目二子,其犹吹一吷。区区自其下,顾肯挂牙舌。

春秋书王法,不诛其人身。尔雅注虫鱼,定非磊落人。

湜也困公安,不自闲穷年。枉智思掎摭,

粪壤污秽岂有臧。诚不如两忘,但以一概量。

我有一池水,蒲苇生其间。虫鱼沸相嚼,日夜不得闲。

我初往观之,其后益不观。观之乱我意,不如不观完。

用将济诸人,舍得业孔颜。百年讵几时,君子不可闲。

韩愈必背十首诗(篇4)

韩愈《和侯协律咏笋(侯喜也)》原文

竹亭人不到,新笋满前轩。乍出真堪赏,初多未觉烦。

成行齐婢仆,环立比儿孙。验长常携尺,愁乾屡侧盆。

对吟忘膳饮,偶坐变朝昏。滞雨膏腴湿,骄阳气候温。

得时方张王,挟势欲腾骞。见角牛羊没,看皮虎豹存。

攒生犹有隙,散布忽无垠。讵可持筹算,谁能以理言。

纵横公占地,罗列暗连根。狂剧时穿壁,横强几触藩。

深潜如避逐,远去若追奔。始讶妨人路,还惊入药园。

萌芽防浸大,覆载莫偏恩。已复侵危砌,非徒出短垣。

身宁虞瓦砾,计拟掩兰荪。且叹高无数,庸知上几番。

短长终不校,先后竟谁论。外恨苞藏密,中仍节目繁。

暂须回步履,要取助盘飧。穰穰疑翻地,森森竞塞门。

戈矛头戢戢,蛇虺首掀掀。妇懦咨料拣,儿痴谒尽髡。

侯生来慰我,诗句读惊魂。属和才将竭,呻吟至日暾。

韩愈必背十首诗(篇5)

韩愈《刘生诗》原文

生名师命其姓刘,自少轩轾非常俦。弃家如遗来远游,

东走梁宋暨扬州。遂凌大江极东陬,洪涛舂天禹穴幽。

越女一笑三年留,南逾横岭入炎州。青鲸高磨波山浮,

怪魅炫曜堆蛟虬。山cd讙噪猩猩游,毒气烁体黄膏流。

问胡不归良有由,美酒倾水炙肥牛。妖歌慢舞烂不收,

倒心回肠为青眸。千金邀顾不可酬,乃独遇之尽绸缪。

瞥然一饷成十秋,昔须未生今白头。五管历遍无贤侯,

回望万里还家羞。阳山穷邑惟猿猴,手持钓竿远相投。

我为罗列陈前修,芟蒿斩蓬利锄耰.天星回环数才周,

文学穰穰囷仓稠。车轻御良马力优,咄哉识路行勿休,

往取将相酬恩雠。

韩愈必背十首诗(篇6)

韩愈《永贞行》原文

君不见太皇谅阴未出令,小人乘时偷国柄。

北军百万虎与貔,天子自将非他师。一朝夺印付私党,

懔懔朝士何能为。狐鸣枭噪争署置,睗睒跳踉相妩媚。

夜作诏书朝拜官,超资越序曾无难。公然白日受贿赂,

火齐磊落堆金盘。元臣故老不敢语,昼卧涕泣何汍澜。

董贤三公谁复惜,侯景九锡行可叹。国家功高德且厚,

天位未许庸夫干。嗣皇卓荦信英主,文如太宗武高祖。

膺图受禅登明堂,共流幽州鲧死羽。四门肃穆贤俊登,

数君匪亲岂其朋。郎官清要为世称,荒郡迫野嗟可矜。

湖波连天日相腾,蛮俗生梗瘴疠烝.江氛岭祲昏若凝,

一蛇两头见未曾。怪鸟鸣唤令人憎,蛊虫群飞夜扑灯。

雄虺毒螫堕股肱,食中置药肝心崩。左右使令诈难凭,

慎勿浪信常兢兢。吾尝同僚情可胜,具书目见非妄征,

嗟尔既往宜为惩。

韩愈必背十首诗(篇7)

韩愈《玩月喜张十八员外以王六秘书至(王六,王建也)》原文

前夕虽十五,月长未满规。君来晤我时,风露渺无涯。

浮云散白石,天宇开青池。孤质不自惮,中天为君施。

玩玩夜遂久,亭亭曙将披。况当今夕圆,又以嘉客随。

惜无酒食乐,但用歌嘲为。

韩愈必背十首诗(篇8)

韩愈《江汉答孟郊》原文

江汉虽云广,乘舟渡无艰。流沙信难行,马足常往还。

凄风结冲波,狐裘能御寒。终宵处幽室,华烛光烂烂。

苟能行忠信,可以居夷蛮。嗟余与夫子,此义每所敦。

何为复见赠,缱绻在不谖。

韩愈必背十首诗(篇9)

韩愈《送穷文》原文

元和六年正月乙丑晦,主人使奴星结柳作车,缚草为船,载糗舆粮,牛繫轭下,引帆上樯。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鄙人不敢问所涂,窃具船与车,备载糗粻,日吉时良,利行四方,子饭一盂,子啜一觞,携朋挚俦,去故就新,驾尘风,与电争先,子无底滞之尤,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

屏息潜听,如闻音声,若啸若啼,砉敥嘎嘤,毛发尽竖,竦肩缩颈,疑有而无,久乃可明,若有言者曰:“吾与子居,四十年余,子在孩提,吾不子愚,子学子耕,求官与名,惟子是从,不变于初。门神户灵,我叱我呵,包羞诡随,志不在他。子迁南荒,热烁湿蒸,我非其乡,百鬼欺陵。太学四年,朝韮暮盐,唯我保汝,人皆汝嫌。自初及终,未始背汝,心无异谋,口绝行语,於何听闻,云我当去?是必夫子信谗,有间于予也。我鬼非人,安用车船,鼻齅臭香,糗粻可捐。单独一身,谁为朋俦,子苟备知,可数已不?子能尽言,可谓圣智,情状既露,敢不回避。”

主人应之曰:“予以吾为真不知也耶!子之朋俦,非六非四,在十去五,满七除二,各有主张,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转喉触讳,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其名曰智穷:矫矫亢亢,恶园喜方,羞为奸欺,不忍伤害;其次名曰学穷:傲数与名,摘抉杳微,高挹群言,执神之机;又其次曰文穷:不专一能,怪怪奇奇,不可时施,祗以自嬉;又其次曰命穷:影与行殊,而丑心妍,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又其次曰交穷:磨肌戛骨,吐出心肝,企足以待,寘我仇怨。凡此五鬼,为吾五患,饥我寒我,兴讹造讪,能使我迷,人莫能间,朝悔其行,暮已复然,蝇营狗苟,驱去复还。”

言未毕,五鬼相与张眼吐舌,跳踉偃仆,抵掌顿脚,失笑相顾。徐谓主人曰:“子知我名,凡我所为,驱我令去,小黠大痴。人生一世,其久几何,吾立子名,百世不磨。小人君子,其心不同,惟乖於时,乃与天通。携持琬琰,易一羊皮,饫于肥甘,慕彼糠糜。天下知子,谁过于予。虽遭斥逐,不忍于疏,谓予不信,请质诗书。”

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烧车与船,延之上座。

全文赏析

初看韩愈的文章似乎难以理解,坚持看下来之后,发现竟然如此情切、如此贴近自己的生活。于是不忍释手,每看一篇都感叹良久。

韩文公的仁慈善良、为国为民的大爱精神让千年后的进人再一次深深感动。

然而韩公这样的一位才子和清官却过着一种颠沛流离,过着并非惬意的生活。

《送穷文》便是韩愈发自内心的自白。何为穷?穷鬼的过半共有五个,“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这五穷各司其职,掌管韩公的命运。主人应之曰:“子以吾为真不知也耶!子之朋俦,非六非四,在十去五,满七除二,各有主张,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转喉触讳,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其名曰智穷:矫矫亢亢,恶园喜方,羞为奸欺,不忍害伤;其次名曰学穷:傲数与名,摘抉杳微,高挹群言,执神之机;又其次曰文穷:不专一能,怪怪奇奇,不可时施,祗以自嬉;又其次曰命穷:影与行殊,面丑心妍,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又其次曰交穷:磨肌戛骨,吐出心肝,企足以待,寘我仇怨。凡此五鬼,为吾五患,饥我寒我,兴讹造讪,能使我迷,人莫能间,朝悔其行,暮已复然,蝇营狗苟,驱去复还。”

五鬼如苍蝇般无耻追逐,像没有廉耻的狗一般跟随韩公,还告诉韩公徐谓主人曰:“子知我名,凡我所为,驱我令去,小黠大痴。人生一世,其久几何,吾立子名,百世不磨。小人君子,其心不同,惟乖於时,乃与天通。携持琬琰,易一羊皮,饫于肥甘,慕彼糠糜。天下知子,谁过于予。虽遭斥逐,不忍子疏,谓予不信,请质诗书。”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烧车与船,延之上座。

意思是:人的一辈子,能活多久呢?我们使您树立了名声,千秋百代也不会磨灭。小人和君子,他们的志向是不一样的,君子虽然不舍于当世的潮流,却跟天意相通……

从这篇文章我看到了一位品德高尚,然而又充满坎坷的唐人。从看古文里看到了别人也见到自己,没有生活的磨难彼岸难以理解生命的真实面目。但是困难不应该太多,也不应太久,因为每一次的磨难都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是智慧的积累,如果没有将之化为力量和勇气去战胜内心的痛苦,那么就白吃饭,白吃苦了。

韩愈在字里行间体现出来的内心世界机器丰富,有对国对民的担忧、有对自己怀才不遇的孤独感、也有对身世之不幸的哀叹、也有对社会丑陋面目的批判……看到百代宗师的韩愈生于忧患的一生。他实际上真正为自己生活过的时间又有多少呢?

活在今天的我们,是多么幸福。只要有理想、有目标,就会有人支持和扶助,想想也是,生活在以和平为主题的社会,为什么不怀着感恩的心生活,过着古人无法实现的理想生活。

注:正月初五“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鬼(穷神)。穷鬼,又称“穷子”。据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文宗备问》记载:“颛顼高辛时,宫中生一子,不着完衣,宫中号称穷子。其后正月晦死,宫中葬之,相谓曰'今日送穷子'”。相传穷鬼乃颛顼之子。他身材羸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烂衫,喝稀饭。即使将新衣服给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烧出洞以后才穿,因此“宫中号为穷子”。

写作背景

《送穷文》写于唐宪宗元和六年春,时韩愈45岁,任河南令。韩愈在经历了一番坎坷之后,终于官运亨通。35岁那年,韩愈被擢为四门博士,翌年又拜监察御史。虽然不久被贬阳山令,但元和三年被召还国子博士,分司东都,改真博士,升河南令。然而,《送穷文》却把作者一肚皮的牢骚发泄得淋漓尽致。这一篇寓庄於谐的妙文,主人翁(韩愈)认为被五个穷鬼缠身,这五个穷鬼分别是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五个穷鬼跟著他,使他一生困顿。因此主人翁决心要把五个穷鬼送走,不料穷鬼的回答却诙谐有趣,他告诉主人翁,这五个穷鬼忠心耿耿的跟著他,虽然让他不合於世,但却能帮助他获得百世千秋的英名。韩愈写“送穷”,实则是“留穷”。韩愈以诙诡之笔抒发了抑郁不得志的愤慨,留下了这篇千古奇幻之文。 自嘲的笔调,戏剧性的对白,诙谐的风格,奠定了《送穷文》的文学成就并使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愈必背十首诗(篇10)

韩愈《琴操十首。拘幽操》原文

(文王羑里作。古琴操云:殷道溷溷,浸浊烦兮。

朱紫相合,不别分兮。迷乱声色,信谗言兮。炎炎之虐,

使我愆兮。幽闭牢阱,由其言兮。遘我四人,忧勤勤兮)

目窈窈兮,其凝其盲;耳肃肃兮,听不闻声。朝不日出兮,

夜不见月与星。有知无知兮,为死为生。呜呼,

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

韩愈必背十首诗(篇11)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原文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饮奈明何。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近散文化的笔法,古朴的语言,直陈其事,主客互相吟诵诗句,一唱一和,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衷情互诉,洒脱疏放,别具一格。

诗里写了张署的“君歌”和作者的“我歌”。题为“赠张功曹”,却没有以“我歌”作为描写的重点,而是反客为主,把“君歌”作为主要内容,借张署之口,浇诗人胸中之块垒。

诗的前四句描写八月十五日夜主客对饮的环境,如文的小序:碧空无云,清风明月,万籁俱寂。在这样的境界中,两个遭遇相同的朋友不禁举杯痛饮,慷慨悲歌。韩愈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在三十二岁的时候,曾表示过“报国心皎洁,念时涕汍澜”。他不仅有忧时报国之心,而且有改革政治的才干。公元803年(贞元十九年)天旱民饥,当时任监察御史的韩愈和张署,直言劝谏唐德宗减免关中徭赋,触怒权贵,两人同时被贬往南方,韩愈任阳山(今属广东)令,张署任临武(今属湖南)令。直至唐宪宗大赦天下时,他们仍不能回到中央任职。韩愈改官江陵府(今湖北江陵)法曹参军,张署改官江陵府功曹参军。得到改官的消息,韩愈心情很复杂,于是借中秋之夜,对饮赋诗抒怀,并赠给同病相怜的张署。

诗的开头在描写月夜环境之后,用“一杯相属君当歌”一转,引出了张署的悲歌,是全诗的主要部分。诗人先写自己对张署“歌”的感受:说它声音酸楚,言辞悲苦,因而“不能听终泪如雨”,和盘托出二人心境相同,感动极深。

张署的歌,首先叙述了被贬南迁时经受的苦难,山高水阔,路途漫长,蛟龙出没,野兽悲号,地域荒僻,风波险恶。好不容易“十生九死到官所”,而到达贬所更是“幽居默默如藏逃”。接着又写南方偏远之地多毒蛇,“下床”都可畏,出门行走就更不敢了;且有一种蛊药之毒,随时可以制人死命,饮食要非常小心,还有那湿蛰腥臊的“海气”,也令人受不了。这一大段对自然环境的夸张描写,也是诗人当时政治境遇的真实写照。

上面对贬谪生活的描述,情调是感伤而低沉的,下面一转,而以欢欣鼓舞的激情,歌颂大赦令的颁行,文势波澜起伏。唐宪宗即位,大赦天下。诗中写那宣布赦书时的隆隆鼓声,那传送赦书时日行万里的情景,场面的热烈。节奏的欢快,都体现出诗人心情的欢愉。特别是大赦令宣布:“罪从大辟皆除死”,“迁者追回流者还”,这当然使韩、张二人感到回京有望。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写到这里,诗情又一转折,尽管大赦令写得明明白白,但由于“使家”的阻挠,他们仍然不能回朝廷任职。“坎轲只得移荆蛮”,“只得”二字,把那种既心有不满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地是“荆蛮”之地,职又是“判司”一类的小官,卑小到要常受长官“捶楚”的地步。面对这种境况,他们发出了深深的慨叹:“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天路幽险”,政治形势还是相当险恶的。

以上诗人通过张署之歌,倾吐了自己的坎坷不平,心中的郁职,写得形象具体,笔墨酣畅。诗人既已借别人的酒杯浇了自己的块垒,不用再浪费笔墨直接出面抒发自己的感慨了,所以用“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一接一转,写出了自己的议论。仅写了三句:一是写此夜月色最好,照应题目的“八月十五”;二是写命运在天;三是写面对如此良夜应当开怀痛饮。表面看来这三句诗很平淡,实际上却是诗中最着力最精彩之笔。韩愈从切身遭遇中,深深感到宦海浮沉,祸福无常,自己很难掌握自己的命运。“人生由命非由他”,寄寓深沉的感慨,表面上归之于命,实际有许多难言的苦衷。八月十五的夜晚,明月如镜,悬在碧空蓝天,不开怀痛饮,就是辜负这美好的月色。再说,借酒浇愁,还可以暂时忘却心头的烦恼。于是情绪由悲伤转向旷达。然而这不过是故作旷达而已。寥寥数语,似淡实浓,言近旨远,在欲说还休的背后,别有一种耐人寻味的深意。从感情上说,由贬谪的悲伤到大赦的喜悦,又由喜悦坠入迁移“荆蛮”的怨愤,最后在无可奈何中故做旷达。抑扬开阖,转折变化,章法波澜曲折,有一唱三叹之妙。全诗换韵很多,韵脚灵活,音节起伏变化,很好地表现了感情的发展变化,使诗歌既雄浑恣肆又宛转流畅。从结构上说,首与尾用洒和明月先后照应,轻灵简炼,使结构完整,也加深了意境的苍凉。

写作背景

这篇七古,公元805年(永贞元年)中秋写于郴州,题中的张功曹,即张署。

公元803年(唐贞元十九年),韩愈与张署皆任监察御史,曾因天旱向唐德宗进言,极论宫市之弊,韩被贬为阳山(广东阳山)县令,张被贬为临武(湖南临武)县令。公元805年(贞元廿一年)正月,顺宗即位,二月甲子大赦。八月宪宗又即位,又大赦天下。两次大赦由于有人从中作梗,他们均未能调回京都,只改官江陵。知道改官的消息后,韩愈便借中秋月圆之夜,写下这首诗,并赠给遭遇相同的张署。 

韩愈必背十首诗(篇12)

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李繁时为随州刺史宰相泌之子也)》原文

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

为人强记览,过眼不再读。伟哉群圣文,磊落载其腹。

行年五十馀,出守数已六。京邑有旧庐,不容久食宿。

台阁多官员,无地寄一足。我虽官在朝,气势日局缩。

屡为丞相言,虽恳不见录。送行过浐水,东望不转目。

今子从之游,学问得所欲。入海观龙鱼,矫翮逐黄鹄。

勉为新诗章,月寄三四幅。

韩愈必背十首诗(篇13)

韩愈《秋雨联句》原文

万木声号呼,百川气交会。 ——孟郊

庭翻树离合,牖变景明蔼。 ——韩愈

潈泻殊未终,飞浮亦云泰。 ——孟郊

牵怀到空山,属听迩惊濑。 ——韩愈

檐垂白练直,渠涨清湘大。 ——孟郊

甘津泽祥禾,伏润肥荒艾。 ——韩愈

主人吟有欢,客子歌无奈。 ——孟郊

侵阳日沈玄,剥节风搜兑。 ——韩愈

坱圠游峡喧,飕飗卧江汰。 ——孟郊

微飘来枕前,高洒自天外。 ——韩愈

蛩穴何迫迮,蝉枝扫鸣哕。 ——孟郊

楥菊茂新芳,径兰销晚馤. ——韩愈

地镜时昏晓,池星竞漂沛。 ——孟郊

欢呶寻一声,灌注咽群籁。 ——韩愈

儒宫烟火湿,市舍煎熬忲。 ——孟郊

卧冷空避门,衣寒屡循带。 ——韩愈

水怒已倒流,阴繁恐凝害。 ——孟郊

忧鱼思舟楫,感禹勤畎浍。 ——韩愈

怀襄信可畏,疏决须有赖。 ——孟郊

筮命或冯蓍,卜晴将问蔡。 ——韩愈

庭商忽惊舞,墉禜亦亲酹。 ——孟郊

氛醨稍疏映,雺乱还拥荟。阴旌时摎流,帝鼓镇訇磕。 ——韩愈

枣圃落青玑,瓜畦烂文贝。贫薪不烛灶,富粟空填廥. ——韩愈

秦俗动言利,鲁儒欲何匄。深路倒羸骖,弱途拥行轪. ——孟郊

毛羽皆遭冻,离褷不能翙。翻浪洗虚空,倾涛败藏盖。 ——孟郊

吾人犹在陈,僮仆诚自郐。因思征蜀士,未免湿戎旆。 ——韩愈

安得发商飙,廓然吹宿霭。白日悬大野,幽泥化轻壒。 ——韩愈

战场暂一干,贼肉行可脍。 ——韩愈

搜心思有效,抽策期称最。岂惟虑收获,亦以求颠沛。 ——孟郊

禽情初啸俦,础色微收霈。庶几谐我愿,遂止无已太。 ——韩愈

韩愈必背十首诗(篇14)

韩愈《丰陵行(顺宗陵也,在富平县东北三十里)》原文

羽卫煌煌一百里,晓出都门葬天子。群臣杂沓驰后先,

宫官穰穰来不已。是时新秋七月初,金神按节炎气除。

清风飘飘轻雨洒,偃蹇旗旆卷以舒。逾梁下坂笳鼓咽,

嵽嵲遂走玄宫闾。哭声訇天百鸟噪,幽坎昼闭空灵舆。

皇帝孝心深且远,资送礼备无赢馀。设官置卫锁嫔妓,

供养朝夕象平居。臣闻神道尚清净,三代旧制存诸书。

墓藏庙祭不可乱,欲言非职知何如。

GZ85.com延伸阅读

韩愈的诗(集锦10篇)


中华文化光辉灿烂,在我国悠久的人文历史中曾诞生过很多杰出的诗人。诗人有哪些古诗词让人不容错过呢?我们精选了有关韩愈的诗的最新报道和分析供您参考,我真诚希望这些句子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韩愈的诗 篇1

韩愈《桃源图》原文

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流水盘回山百转,

生绡数幅垂中堂。武陵太守好事者,题封远寄南宫下。

南宫先生忻得之,波涛入笔驱文辞。文工画妙各臻极,

异境恍惚移于斯。架岩凿谷开宫室,接屋连墙千万日。

嬴颠刘蹶了不闻,地坼天分非所恤。种桃处处惟开花。

川原近远蒸红霞。初来犹自念乡邑,岁久此地还成家。

渔舟之子来何所,物色相猜更问语。大蛇中断丧前王,

群马南渡开新主。听终辞绝共凄然,自说经今六百年。

当时万事皆眼见,不知几许犹流传。争持酒食来相馈,

礼数不同樽俎异。月明伴宿玉堂空,骨冷魂清无梦寐。

夜半金鸡啁哳鸣,火轮飞出客心惊。人间有累不可住,

依然离别难为情。船开棹进一回顾,万里苍苍烟水暮。

世俗宁知伪与真,至今传者武陵人。

韩愈的诗 篇2

韩愈《琴操十首。猗兰操》原文

(孔子伤不逢时作。古琴操云: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

无有定处。世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韩愈的诗 篇3

韩愈《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二首》原文

晋人目二子,其犹吹一吷。区区自其下,顾肯挂牙舌。

春秋书王法,不诛其人身。尔雅注虫鱼,定非磊落人。

湜也困公安,不自闲穷年。枉智思掎摭,

粪壤污秽岂有臧。诚不如两忘,但以一概量。

我有一池水,蒲苇生其间。虫鱼沸相嚼,日夜不得闲。

我初往观之,其后益不观。观之乱我意,不如不观完。

用将济诸人,舍得业孔颜。百年讵几时,君子不可闲。

韩愈的诗 篇4

韩愈《汴泗交流赠张仆射(建封)》原文

汴泗交流郡城角,筑场十步平如削。短垣三面缭逶迤,

击鼓腾腾树赤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分曹决胜约前定,百马攒蹄近相映。球惊杖奋合且离,

红牛缨绂黄金羁。侧身转臂著马腹,霹雳应手神珠驰。

超遥散漫两闲暇,挥霍纷纭争变化。发难得巧意气粗,

欢声四合壮士呼。此诚习战非为剧,岂若安坐行良图。

当今忠臣不可得,公马莫走须杀贼。

韩愈的诗 篇5

韩愈《和李相公摄事南郊,览物兴怀,呈一二知旧》原文

灿灿辰角曙,亭亭寒露朝。川原共澄映,云日还浮飘。

上宰严祀事,清途振华镳。圆丘峻且坦,前对南山标。

村树黄复绿,中田稼何饶。顾瞻想岩谷,兴叹倦尘嚣。

惟彼颠瞑者,去公岂不辽。为仁朝自治,用静兵以销。

勿惮吐捉勤,可歌风雨调。圣贤相遇少,功德今宣昭。

韩愈的诗 篇6

韩愈《送区弘南归》原文

穆昔南征军不归,虫沙猿鹤伏以飞。汹汹洞庭莽翠微,

九疑镵天荒是非。野有象犀水贝玑,分散百宝人士稀。

我迁于南日周围,来见者众莫依俙.爰有区子荧荧晖,

观以彝训或从违。我念前人譬葑菲,落以斧引以纆徽。

虽有不逮驱騑騑,或采于薄渔于矶。服役不辱言不讥,

从我荆州来京畿。离其母妻绝因依,嗟我道不能自肥。

子虽勤苦终何希,王都观阙双巍巍。腾蹋众骏事鞍鞿,

佩服上色紫与绯。独子之节可嗟唏,母附书至妻寄衣。

开书拆衣泪痕晞,虽不敕还情庶几。朝暮盘羞恻庭闱,

幽房无人感伊威。人生此难馀可祈,子去矣时若发机。

蜃沉海底气升霏,彩雉野伏朝扇翚。处子窈窕王所妃,

苟有令德隐不腓。况今天子铺德威,蔽能者诛荐受禨.

出送抚背我涕挥,行行正直慎脂韦。业成志树来颀颀,

我当为子言天扉。

韩愈的诗 篇7

韩愈《病中赠张十八》原文

中虚得暴下,避冷卧北窗。不蹋晓鼓朝,安眠听逢逢。

籍也处闾里,抱能未施邦。文章自娱戏,金石日击撞。

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谈舌久不掉,非君亮谁双。

扶几导之言,曲节初摐摐。半途喜开凿,派别失大江。

吾欲盈其气,不令见麾幢。牛羊满田野,解旆束空杠。

倾尊与斟酌,四壁堆罂缸。玄帷隔雪风,照炉钉明釭.

夜阑纵捭阖,哆口疏眉厖。势侔高阳翁,坐约齐横降。

连日挟所有,形躯顿胮肛。将归乃徐谓,子言得无哤.

回军与角逐,斫树收穷庞。雌声吐款要,酒壶缀羊腔。

君乃昆仑渠,籍乃岭头泷。譬如蚁蛭微,讵可陵崆uu.

幸愿终赐之,斩拔枿与桩。从此识归处,东流水淙淙。

韩愈的诗 篇8

韩愈《酬蓝田崔丞立之咏雪见寄》原文

京城数尺雪,寒气倍常年。泯泯都无地,茫茫岂是天。

崩奔惊乱射,挥霍讶相缠。不觉侵堂陛,方应折屋椽。

出门愁落道,上马恐平鞯。朝鼓矜凌起,山斋酩酊眠。

吾方嗟此役,君乃咏其妍。冰玉清颜隔,波涛盛句传。

朝飧思共饭,夜宿忆同毡。举目无非白,雄文乃独玄。

韩愈的诗 篇9

韩愈《青青水中蒲二首》原文

青青中水蒲,下有一双鱼。

君今上陇去,我在与谁居?青青水中蒲,长在水中居。

寄语浮萍草,相随我不如。

全文赏析

这两首乐府诗写于贞元九年(793),是韩愈青年时代的作品。这是具有同一主题的组诗——思妇之歌,是寄给他的妻子卢氏的。两首诗一脉贯通,相互联系。随着行子刚离家门及远去,思妇的离情别绪也由初蕴到浓重,而后与日俱增,一层深于一层,全诗就在感情高潮中戛然而止,余韵无穷。本组诗语言上“炼藻绘入平淡”,“篇法祖毛诗,语调则汉魏歌行耳”(朱彝尊),体裁为“代内人答”(陈沆),极为独特。

韩愈的诗 篇10

韩愈《师说》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全文赏析

韩愈作《师说》的时候,有人以为是在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这大致是可信的。这年韩愈35岁,刚由洛阳闲居进入国子监,为四门学博士,这是一个“从七品”的学官。但他早已有名。他所提倡和不断实践的古文运动,在那一两年内,正走出少数爱好者的范围,形成一个广泛性的运动,他俨然成为这个运动的年轻的领袖。他用古文来宣传他的主张。维护先秦儒家的思想,反对当代特别盛行的佛老思想;提倡先秦两汉的古文,反对“俗下文字”即魏晋以来“饰其辞而遗其意”的骈文:这就是古文运动的内容。这个运动所以逐渐形成于唐德宗统治的后期,是有现实的社会条件的。它是为维护唐王朝的统一、反对藩镇割据的政治目的服务的。而这除军阀、大地主外,正是当时广大社会阶层的现实利益的要求。韩愈的积极努力,对这个运动的开展与形成,起了不断促进的作用。就古文来说,他不仅自己刻苦努力,从理论到实践,表现了优秀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他不顾流俗的非笑,努力提倡,特别表现在给青年们热情的鼓励和指示。《师说》正是这种努力所引起的一篇具有进步意义和解放精神的文章。

韩愈由于幼年的家庭教养和天宝以来复古主义思潮的影响,从青年时代起,就以一个传道的古文家自命。这也是他在科举和仕宦的阶梯上十年不能得意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他并不悔,还愈来愈有自信。最初他到汴州参加宣武节度使董晋幕府的时候(796—798),先教李翱学古文;由于孟郊的介绍,不久又教张籍学古文。后来逃难到徐州(799),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安置他在符离,又教一个青年人张彻读古书,学古文。张建封死后,仕途不通,到洛阳闲居(800—801)。向他请教的青年愈来愈多,他对青年们非常热情,奖励有加。他在《重答李翊书》中说:“言辞之不酬,礼貌之不答,虽孔子不得行于互乡,宜乎余之不为也。苟来者,吾斯进之而已矣,乌待其礼逾而情过乎?”为了“广圣人之道”,他以热情的、有礼貌的态度对待一切向他请教的青年,他认为这并不是什么“礼逾”和“情过”的问题。他回答许多青年的信,指示怎样做人,怎样作文。在韩愈看来,文章是作者的人格修养的表现,做人与作文应该是一致的。他进了国子监后,对待青年依然非常热情。

韩愈这样不断地同青年后学交往,给他们奖励和指示,这是魏晋以后所没有的现象,当然要引起人们的奇怪,以至纷纷议论和责难。一切向韩愈投书请益的青年便自然地被目为韩门弟子,因而韩愈“好为人师”的古怪面貌也就非常突出了。但韩愈是早有自信的,他不管人们怎样诽谤,依然大胆地回答青年们的来信。他在《答胡生书》中说:“夫别是非,分贤与不肖,公卿贵位者之任也,愈不敢有意于是。如生之徒,于我厚者,知其贤,时或道之,于生未有益也。不知者乃用是为谤!不敢自爱,惧生之无益而有伤也,如之何?”他对那些恶意中伤的诽谤,表示愤慨,也为向他请教的青年担忧。《师说》的最后一段,声明写作的由来,说这是为了一个“好古文”“能行古道”,跟他学习的青年李蟠而作的。实际上他是借此对那些诽谤者来一个公开的答复和严正的驳斥。他是有的放矢的。

在这篇文章里,他首先(第1段)肯定从古以来师对于任何人总是不可少的,因为人不能“生而知之”,谁也不能没有“惑”──茫然不解的东西。因此,他认为师并不是什么特殊人物,而是一种“传道受业解惑”的人。他还认为人人都可以为师,没有社会地位(贵贱)或年龄(长少)的限制,只问他有没有“道”,有就可以为师,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接着(第2段),他慨叹古来的“师道”久已失传。现在一般人,既不能“无惑”,又“耻学于师”,所以越来越愚蠢。然后列举事例,论证这种“耻学于师”的风气实在是愚蠢而奇怪的。他说有一种人,即士大夫,对于儿子,则“择师而教之”;但对于自己,“则耻师焉”:这就是他们的不明。又有一种现象,广大的各行各业的人,即“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以彼此相师为耻;而“士大夫之族”,如果有人谈到谁是师,谁是弟子,则大家共同非笑,问其理由,无非是年龄、地位云云,这又证明了他们的智慧反而在他们所瞧不起的巫医等等之下,这不是很奇怪吗?再看(第3段),“士大夫之族”所崇拜的“圣人”没有一定的师,孔子的师有郯子、苌弘等,这些人都“不及孔子”。而且孔子还说过,三个人里面,一定有一个人是他的师。因此,作者得到另一个重要的论点,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就是说,弟子可以为师,师也可以为弟子。所以师和弟子的关系的存在,最后结论很简单,不过是因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缘故。这也还是前文所提出的论点,即能者为师。

由此可见,《师说》不仅严正地驳斥了那些愚蠢的诽谤者,更可贵的是提出了三点崭新的、进步的“师道”思想:师是“传道受业解惑”的人;人人都可以为师,只要具有那样的能力;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某一方面比我好,在这一方面他就是我的师。这些思想把师的神秘性、权威性、封建性大大地减轻了;把师和弟子的关系合理化了,平等化了,把师法或家法的保守的壁垒打破了。这些思想是和他后来发展的“道统”思想矛盾的。这些思想是具有解放精神、具有深刻的人民性的思想。这是唐德宗时代在相对的稳定局面之下,城市繁荣、商业经济发展的反映。

因此,可以想象,这篇《师说》的流布,鼓舞和吸引了更多的青年后学,也因而招致了更多的顽固的“士大夫之族”的反对。实际上,韩愈也确乎因此官更难作,不断地遭到当权者的排挤。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贞元十九年(803),韩愈在监察御史的职位,第一次被当权的官僚集团赶出了长安,贬到阳山(今广东阳山),就是在作《师说》一年后。他这次被贬,原因可能很复杂,但照柳宗元所说,这篇《师说》至少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为他由此“狂名”更大,为更多的顽固派所疾恶,更容易遭到莫名的排挤。然而韩愈在奖励后学这一点上,态度始终不变,只是到了元和以后,声势没有在贞元末年那么大就是了。到了宋代,有人为韩愈辩解,说他“非好为人师者也”(《五百家注音辩昌黎先生文集》卷十二引“洪曰”),这是说,由于学者归附,韩愈是不得已而“作之师”的。又有人以为韩愈“作《师说》,盖以师道自任”,但充其量不过“以传道受业解惑为事,则世俗训导之师,口耳之学耳”(俞文豹《吹剑三录》),这是指韩愈把师的封建作用大大地降低了。可见这篇《师说》的解放精神是不容易为一般封建士大夫所接受的。因此,它在当时的重大意义也就不难理解了。

韩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汇编12篇)


那么您知道诗人有哪些有名的古诗词呢?中华文化璀璨夺目,在我国悠久的人文历史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古诗词,它承载的古时候的人们的思想情感,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经过考虑栏目小编为你推荐了韩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坚持阅读这些句子你会感觉到一些收获!

韩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篇1)

韩愈《和李相公摄事南郊,览物兴怀,呈一二知旧》原文

灿灿辰角曙,亭亭寒露朝。川原共澄映,云日还浮飘。

上宰严祀事,清途振华镳。圆丘峻且坦,前对南山标。

村树黄复绿,中田稼何饶。顾瞻想岩谷,兴叹倦尘嚣。

惟彼颠瞑者,去公岂不辽。为仁朝自治,用静兵以销。

勿惮吐捉勤,可歌风雨调。圣贤相遇少,功德今宣昭。

韩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篇2)

韩愈《师说》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全文赏析

韩愈作《师说》的时候,有人以为是在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这大致是可信的。这年韩愈35岁,刚由洛阳闲居进入国子监,为四门学博士,这是一个“从七品”的学官。但他早已有名。他所提倡和不断实践的古文运动,在那一两年内,正走出少数爱好者的范围,形成一个广泛性的运动,他俨然成为这个运动的年轻的领袖。他用古文来宣传他的主张。维护先秦儒家的思想,反对当代特别盛行的佛老思想;提倡先秦两汉的古文,反对“俗下文字”即魏晋以来“饰其辞而遗其意”的骈文:这就是古文运动的内容。这个运动所以逐渐形成于唐德宗统治的后期,是有现实的社会条件的。它是为维护唐王朝的统一、反对藩镇割据的政治目的服务的。而这除军阀、大地主外,正是当时广大社会阶层的现实利益的要求。韩愈的积极努力,对这个运动的开展与形成,起了不断促进的作用。就古文来说,他不仅自己刻苦努力,从理论到实践,表现了优秀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他不顾流俗的非笑,努力提倡,特别表现在给青年们热情的鼓励和指示。《师说》正是这种努力所引起的一篇具有进步意义和解放精神的文章。

韩愈由于幼年的家庭教养和天宝以来复古主义思潮的影响,从青年时代起,就以一个传道的古文家自命。这也是他在科举和仕宦的阶梯上十年不能得意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他并不悔,还愈来愈有自信。最初他到汴州参加宣武节度使董晋幕府的时候(796—798),先教李翱学古文;由于孟郊的介绍,不久又教张籍学古文。后来逃难到徐州(799),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安置他在符离,又教一个青年人张彻读古书,学古文。张建封死后,仕途不通,到洛阳闲居(800—801)。向他请教的青年愈来愈多,他对青年们非常热情,奖励有加。他在《重答李翊书》中说:“言辞之不酬,礼貌之不答,虽孔子不得行于互乡,宜乎余之不为也。苟来者,吾斯进之而已矣,乌待其礼逾而情过乎?”为了“广圣人之道”,他以热情的、有礼貌的态度对待一切向他请教的青年,他认为这并不是什么“礼逾”和“情过”的问题。他回答许多青年的信,指示怎样做人,怎样作文。在韩愈看来,文章是作者的人格修养的表现,做人与作文应该是一致的。他进了国子监后,对待青年依然非常热情。

韩愈这样不断地同青年后学交往,给他们奖励和指示,这是魏晋以后所没有的现象,当然要引起人们的奇怪,以至纷纷议论和责难。一切向韩愈投书请益的青年便自然地被目为韩门弟子,因而韩愈“好为人师”的古怪面貌也就非常突出了。但韩愈是早有自信的,他不管人们怎样诽谤,依然大胆地回答青年们的来信。他在《答胡生书》中说:“夫别是非,分贤与不肖,公卿贵位者之任也,愈不敢有意于是。如生之徒,于我厚者,知其贤,时或道之,于生未有益也。不知者乃用是为谤!不敢自爱,惧生之无益而有伤也,如之何?”他对那些恶意中伤的诽谤,表示愤慨,也为向他请教的青年担忧。《师说》的最后一段,声明写作的由来,说这是为了一个“好古文”“能行古道”,跟他学习的青年李蟠而作的。实际上他是借此对那些诽谤者来一个公开的答复和严正的驳斥。他是有的放矢的。

在这篇文章里,他首先(第1段)肯定从古以来师对于任何人总是不可少的,因为人不能“生而知之”,谁也不能没有“惑”──茫然不解的东西。因此,他认为师并不是什么特殊人物,而是一种“传道受业解惑”的人。他还认为人人都可以为师,没有社会地位(贵贱)或年龄(长少)的限制,只问他有没有“道”,有就可以为师,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接着(第2段),他慨叹古来的“师道”久已失传。现在一般人,既不能“无惑”,又“耻学于师”,所以越来越愚蠢。然后列举事例,论证这种“耻学于师”的风气实在是愚蠢而奇怪的。他说有一种人,即士大夫,对于儿子,则“择师而教之”;但对于自己,“则耻师焉”:这就是他们的不明。又有一种现象,广大的各行各业的人,即“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以彼此相师为耻;而“士大夫之族”,如果有人谈到谁是师,谁是弟子,则大家共同非笑,问其理由,无非是年龄、地位云云,这又证明了他们的智慧反而在他们所瞧不起的巫医等等之下,这不是很奇怪吗?再看(第3段),“士大夫之族”所崇拜的“圣人”没有一定的师,孔子的师有郯子、苌弘等,这些人都“不及孔子”。而且孔子还说过,三个人里面,一定有一个人是他的师。因此,作者得到另一个重要的论点,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就是说,弟子可以为师,师也可以为弟子。所以师和弟子的关系的存在,最后结论很简单,不过是因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缘故。这也还是前文所提出的论点,即能者为师。

由此可见,《师说》不仅严正地驳斥了那些愚蠢的诽谤者,更可贵的是提出了三点崭新的、进步的“师道”思想:师是“传道受业解惑”的人;人人都可以为师,只要具有那样的能力;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某一方面比我好,在这一方面他就是我的师。这些思想把师的神秘性、权威性、封建性大大地减轻了;把师和弟子的关系合理化了,平等化了,把师法或家法的保守的壁垒打破了。这些思想是和他后来发展的“道统”思想矛盾的。这些思想是具有解放精神、具有深刻的人民性的思想。这是唐德宗时代在相对的稳定局面之下,城市繁荣、商业经济发展的反映。

因此,可以想象,这篇《师说》的流布,鼓舞和吸引了更多的青年后学,也因而招致了更多的顽固的“士大夫之族”的反对。实际上,韩愈也确乎因此官更难作,不断地遭到当权者的排挤。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贞元十九年(803),韩愈在监察御史的职位,第一次被当权的官僚集团赶出了长安,贬到阳山(今广东阳山),就是在作《师说》一年后。他这次被贬,原因可能很复杂,但照柳宗元所说,这篇《师说》至少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为他由此“狂名”更大,为更多的顽固派所疾恶,更容易遭到莫名的排挤。然而韩愈在奖励后学这一点上,态度始终不变,只是到了元和以后,声势没有在贞元末年那么大就是了。到了宋代,有人为韩愈辩解,说他“非好为人师者也”(《五百家注音辩昌黎先生文集》卷十二引“洪曰”),这是说,由于学者归附,韩愈是不得已而“作之师”的。又有人以为韩愈“作《师说》,盖以师道自任”,但充其量不过“以传道受业解惑为事,则世俗训导之师,口耳之学耳”(俞文豹《吹剑三录》),这是指韩愈把师的封建作用大大地降低了。可见这篇《师说》的解放精神是不容易为一般封建士大夫所接受的。因此,它在当时的重大意义也就不难理解了。

韩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篇3)

韩愈《重云李观疾赠之》原文

夭行失其度,阴气来干阳。重云闭白日,炎燠成寒凉。

小人但咨怨,君子惟忧伤。饮食为减少,身体岂宁康。

此志诚足贵,惧非职所当。藜羹尚如此,肉食安可尝。

穷冬百草死,幽桂乃芬芳。且况天地间,大运自有常。

劝君善饮食,鸾凤本高翔。

韩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篇4)

韩愈《归彭城》原文

天下兵又动,太平竟何时。訏谟者谁子,无乃失所宜。

前年关中旱,闾井多死饥。去岁东郡水,生民为流尸。

上天不虚应,祸福各有随。我欲进短策,无由至彤墀。

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上言陈尧舜,下言引龙夔。

言词多感激,文字少葳蕤。一读已自怪,再寻良自疑。

食芹虽云美,献御固已痴。缄封在骨髓,耿耿空自奇。

昨者到京城,屡陪高车驰。周行多俊异,议论无瑕疵。

见待颇异礼,未能去毛皮。到口不敢吐,徐徐俟其巇.

归来戎马间,惊顾似羁雌。连日或不语,终朝见相欺。

乘闲辄骑马,茫茫诣空陂。遇酒即酩酊,君知我为谁。

韩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篇5)

韩愈《雨中寄孟刑部几道联句》原文

秋潦淹辙迹,高居限参拜。 ——韩愈

耿耿蓄良思,遥遥仰嘉话。 ——孟郊

一晨长隔岁,百步远殊界。 ——韩愈

商听饶清耸,闷怀空抑噫。 ——孟郊

美君知道腴,逸步谢天械。 ——韩愈

吟馨铄纷杂,抱照莹疑怪。 ——孟郊

撞宏声不掉,输邈澜逾杀。 ——韩愈

檐泻碎江喧,街流浅溪迈。 ——孟郊

念初相遭逢,幸免因媒介。祛烦类决痈,惬兴剧爬疥。 ——韩愈

研文较幽玄,呼博骋雄快。今君轺方驰,伊我羽已铩。 ——韩愈

温存感深惠,琢切奉明诫。 ——韩愈

迨兹更凝情,暂阻若婴瘵。欲知相从尽,灵珀拾纤芥。 ——孟郊

欲知相益多,神药销宿惫。德符仙山岸,永立难欹坏。 ——孟郊

气涵秋天河,有朗无惊湃。 ——孟郊

祥凤遗蒿鷃,云韶掩夷靺。争名求鹄徒,腾口甚蝉喝。 ——韩愈

未来声已赫,始鼓敌前败。斗场再鸣先,遐路一飞届。 ——韩愈

东野继奇躅,修纶悬众犗。穿空细丘垤,照日陋菅蒯。 ——韩愈

小生何足道,积慎如触虿。愔愔抱所诺,翼翼自申戒。 ——孟郊

圣书空勘读,盗食敢求嘬。惟当骑款段,岂望觌珪玠. ——孟郊

弱操愧筠杉,微芳比萧z1.何以验高明,柔中有刚夬。 ——孟郊

韩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篇6)

韩愈《送杨少尹序》原文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

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古时候疏广、疏受叔侄二人,因为年老,同一天辞掉职位离去。当时,朝廷中的公卿摆设宴席,在京都门外为他们饯行,车驾有数百辆之多;道路上旁观的,有很多人为之感叹并流下了眼泪,无不称赞他们贤明。汉代的史书既记载了他们的事迹,而后世擅长绘画的人,又画下了他们的形象,到今天依然光彩照人,清清楚楚的仿佛是前不久发生的事情。

国子监司业杨巨源,正以他善于写诗来教育学生,一旦到了七十岁,也禀白丞相离职回归他的故乡。世上常说古时的人和现今的人是不能并论的,而今杨巨源与疏氏二人,他们的思想难道有什么差异吗?

我攀附于公卿之末,恰逢生病不能出去送行。不知道杨少尹走的时候,都城门外送行的有多少人?车有多少辆?马有多少匹?道边的旁观者,也有为他的行为感叹,知道他是贤者的,还是没有呢?而史官能不能铺张渲染他的事迹,写成传记以做为疏氏二人的事迹的继续呢?不会冷落寂寞吧?我看到现在世上没有擅长绘画的,而画还是不画,也就不必考虑了!

然而我听说扬侯的辞归,丞相中有敬重而怜惜他的,奏明皇上任命他为其故乡河中府的少尹,以便不断绝他的俸禄;又亲自写诗来慰勉他。京城中擅长写诗的人,也作诗来应和。又不知道古时候疏氏二人的归乡,有这样的事吗?古人与今人相同还是不同,不得而知啊!

中古以后的士大夫,往往依靠官俸来养家,罢官之后就无归宿之处。杨侯刚成年,便在他的家乡被荐举,参加了《鹿鸣》宴而来到朝廷的。现在回到故乡,指着乡间的树说:“那些树是我的先人种的。”“那条溪流,那座山丘,是我小时候钓鱼、游戏的地方。”故乡的人没有不对他表示敬意的,人们告诫子孙要以杨侯不舍弃故土的美德做为榜样。古人所谓“乡先生”,逝去之后能够在乡里社庙中享受祭祀的,大概就是这样的人吧?

韩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篇7)

韩愈《桃源图》原文

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流水盘回山百转,

生绡数幅垂中堂。武陵太守好事者,题封远寄南宫下。

南宫先生忻得之,波涛入笔驱文辞。文工画妙各臻极,

异境恍惚移于斯。架岩凿谷开宫室,接屋连墙千万日。

嬴颠刘蹶了不闻,地坼天分非所恤。种桃处处惟开花。

川原近远蒸红霞。初来犹自念乡邑,岁久此地还成家。

渔舟之子来何所,物色相猜更问语。大蛇中断丧前王,

群马南渡开新主。听终辞绝共凄然,自说经今六百年。

当时万事皆眼见,不知几许犹流传。争持酒食来相馈,

礼数不同樽俎异。月明伴宿玉堂空,骨冷魂清无梦寐。

夜半金鸡啁哳鸣,火轮飞出客心惊。人间有累不可住,

依然离别难为情。船开棹进一回顾,万里苍苍烟水暮。

世俗宁知伪与真,至今传者武陵人。

韩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篇8)

韩愈《病鸱》原文

屋东恶水沟,有鸱堕鸣悲。青泥掩两翅,拍拍不得离。

君童叫相召,瓦砾争先之。计校生平事,杀却理亦宜。

夺攘不愧耻,饱满盘天嬉。晴日占光景,高风恣追随。

遂凌鸾凤群,肯顾鸿鹄卑。今者命运穷,遭逢巧丸儿。

中汝要害处,汝能不得施。于吾乃何有,不忍乘其危。

丐汝将死命,浴以清水池。朝餐辍鱼肉,暝宿防狐狸。

自知无以致,蒙德久犹疑。饱入深竹丛,饥来傍阶基。

亮无责报心,固以听所为。昨日有气力,飞跳弄藩篱。

今晨忽径去,曾不报我知。侥幸非汝福,天衢汝休窥。

京城事弹射,竖子不易欺。勿讳泥坑辱,泥坑乃良规。

韩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篇9)

韩愈《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原文

昔寻李愿向盘谷,正见高崖巨壁争开张。是时新晴天井溢,

谁把长剑倚太行。冲风吹破落天外,飞雨白日洒洛阳。

东蹈燕川食旷野,有馈木蕨芽满筐。马头溪深不可厉,

借车载过水入箱。平沙绿浪榜方口,雁鸭飞起穿垂杨。

穷探极览颇恣横,物外日月本不忙。归来辛苦欲谁为,

坐令再往之计堕眇芒。闭门长安三日雪,推书扑笔歌慨慷。

旁无壮士遣属和,远忆卢老诗颠狂。开缄忽睹送归作,

字向纸上皆轩昂。又知李侯竟不顾,方冬独入崔嵬藏。

我今进退几时决,十年蠢蠢随朝行。家请官供不报答,

何异雀鼠偷太仓。行抽手版付丞相,不等弹劾还耕桑。

韩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篇10)

韩愈《短灯檠歌》原文

长檠八尺空自长,短檠二尺便且光。黄帘绿幕朱户闭,

风露气入秋堂凉。裁衣寄远泪眼暗,搔头频挑移近床。

太学儒生东鲁客,二十辞家来射策。夜书细字缀语言,

两目眵昏头雪白。此时提携当案前,看书到晓那能眠。

一朝富贵还自恣,长檠高张照珠翠。吁嗟世事无不然,

墙角君看短檠弃。

韩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篇11)

韩愈《北极赠李观》原文

北极有羁羽,南溟有沈鳞。川源浩浩隔,影响两无因。

风云一朝会,变化成一身。谁言道里远,感激疾如神。

我年二十五,求友昧其人。哀歌西京市,乃与夫子亲。

所尚苟同趋,贤愚岂异伦。方为金石姿,万世无缁磷。

无为儿女态,憔悴悲贱贫。

韩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篇12)

韩愈《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原文

崔君初来时,相识颇未惯。但闻赤县尉,不比博士慢。

赁屋得连墙,往来忻莫间。我时亦新居,触事苦难办。

蔬飧要同吃,破袄请来绽。谓言安堵后,贷借更何患。

不知孤遗多,举族仰薄宦。有时未朝餐,得米日已晏。

隔墙闻讙呼,众口极鹅雁。前计顿乖张,居然见真赝。

娇儿好眉眼,袴脚冻两骭.捧书随诸兄,累累两角丱.

冬惟茹寒齑,秋始识瓜瓣。问之不言饥,饫若厌刍豢。

才名三十年,久合居给谏。白头趋走里,闭口绝谤讪。

府公旧同袍,拔擢宰山涧。寄诗杂诙俳,有类说鹏鷃.

上言酒味酸,冬衣竟未擐。下言人吏稀,惟足彪与虥。

又言致猪鹿,此语乃善幻。三年国子师,肠肚习藜苋。

况住洛之涯,鲂鳟可罩汕。肯效屠门嚼,久嫌弋者篡。

谋拙日焦拳,活计似锄刬.男寒涩诗书,妻瘦剩腰襻。

为官不事职,厥罪在欺谩。行当自劾去,渔钓老葭薍.

岁穷寒气骄,冰雪滑磴栈。音问难屡通,何由觌清盼。

韩愈的古诗集(集锦11篇)


中华文化璀璨夺目,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多次出现过诗歌盛行的时期。为了陶冶我们的情操,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古诗词,它凝聚着无数前人的思想和心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那么您还记得诗人有哪些古诗词呢?工作总结之家编辑花时间特意编辑了韩愈的古诗集,衷心感谢您的真诚和诚信!

韩愈的古诗集 篇1

韩愈《琴操十首。越裳操》原文

(周公作。古琴操云:於戏嗟嗟,非旦之力,乃文王之德)

雨之施物以孳,我何意于彼为。自周之先,其艰其勤。

以有疆宇,私我后人。我祖在上,四方在下。厥临孔威,

敢戏以侮。孰荒于门,孰治于田。四海既均,越裳是臣。

韩愈的古诗集 篇2

韩愈《琴操十首。将归操》原文

(孔子之赵,闻杀鸣犊作。赵杀鸣犊,孔子临河,

叹而作歌曰:秋之水兮风扬波,舟楫颠倒更相加,

归来归来胡为斯)

秋之水兮,其色幽幽;我将济兮,不得其由。涉其浅兮,

石啮我足;乘其深兮,龙入我舟。我济而悔兮,

将安归尤。归兮归兮,无与石斗兮,无应龙求。

韩愈的古诗集 篇3

韩愈《盆池五首》原文

老翁真个似童儿,汲水埋盆作小池。

一夜青蛙鸣到晓,恰如方口钓鱼时。

莫道盆池作不成,藕稍初种已齐生。

从今有雨君须记,来听萧萧打叶声。

瓦沼晨朝水自清,小虫无数不知名。

忽然分散无踪影,惟有鱼儿作队行。

泥盆浅小讵成池,夜半青蛙圣得知。

一听暗来将伴侣,不烦鸣唤斗雄雌。

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数瓶。

且待夜深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

韩愈的古诗集 篇4

韩愈《晚春二首·其一》原文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草树 一作:草木)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全文赏析

这里,似乎只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其实,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意思。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荚杨花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说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钱钟联《集释》系此诗于元和十一年。注引朱彝尊《批韩诗》云: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却是如此。的确,仅就描写暮春景色而言,此诗可谓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诗题又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写乃春游郊外所见。诗人全用拟人手法,不说人之惜春,而说草树亦知春将不久,因而百花争艳,各呈芳菲。凑热闹的还有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像飞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飘舞。人言草木无情,诗偏说它们有知,或斗或解,活泼有趣。这是此诗明白有趣之处。

然而无才思三字颇怪异,遂引起后人诸多猜测。或谓劝人勤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无成;或谓隐喻人之无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讽喻;或言赞赏杨花虽无芳华,却有情趣和勇气。细审诗意,诗人当是赞赏杨花的。无才思应是故作顿挫的谐谑之笔。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会有不同的领悟。

韩愈的古诗集 篇5

韩愈《嘲鼾睡》原文

澹师昼睡时,声气一何猥。顽飙吹肥脂,坑谷相嵬磊。

雄哮乍咽绝,每发壮益倍。有如阿鼻尸,长唤忍众罪。

马牛惊不食,百鬼聚相待。木枕十字裂,镜面生痱癗.

铁佛闻皱眉,石人战摇腿。孰云天地仁,吾欲责真宰。

幽寻虱搜耳,猛作涛翻海。太阳不忍明,飞御皆惰怠。

乍如彭与黥,呼冤受菹醢。又如圈中虎,号疮兼吼馁。

虽令伶伦吹,苦韵难可改。虽令巫咸招,魂爽难复在。

何山有灵药,疗此愿与采。

澹公坐卧时,长睡无不稳。吾尝闻其声,深虑五藏损。

黄河弄濆薄,梗涩连拙鲧。南帝初奋槌,凿窍泄混沌。

迥然忽长引,万丈不可忖。谓言绝于斯,继出方衮衮。

幽幽寸喉中,草木森苯mH.盗贼虽狡狯,亡魂敢窥阃。

鸿蒙总合杂,诡谲骋戾很。乍如斗呶呶,忽若怨恳恳。

赋形苦不同,无路寻根本。何能堙其源,惟有土一畚。

韩愈的古诗集 篇6

韩愈《和席八十二韵(元和十一年,夔与愈同掌制诰)》原文

绛阙银河曙,东风右掖春。官随名共美,花与思俱新。

绮陌朝游间,绫衾夜直频。横门开日月,高阁切星辰。

庭变寒前草,天销霁后尘。沟声通苑急,柳色压城匀。

纶綍谋猷盛,丹青步武亲。芳菲含斧藻,光景畅形神。

傍砌看红药,巡池咏白蘋.多情怀酒伴,馀事作诗人。

倚玉难藏拙,吹竽久混真。坐惭空自老,江海未还身。

韩愈的古诗集 篇7

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原文

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全文赏析

诗歌开篇描写了当天气候的变化。前三句描写了雨后曲江两岸的美丽景色。傍晚的天空还飘浮着淡淡的阴霾,但很快就消散了,显出了蓝天白日,碧空如洗,同楼台相映成画,美好的春天也就更为动人了。在曲江上,红花绿树倒映在江水之中,更衬托出春天的美丽。诗人用淡雅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清新的画卷,节奏欢快自然。

从美学观点看,水中之月,镜中之花,往往格外给人以美的享受。大概,水中、镜里反映出来的形象,总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一种澄明而又微茫仿佛的美感,其动人情处,往往超过实体。此诗写景之美,正从水中得来:久雨乍晴,蓝蓝的天,明晃晃的太阳,千门万户的楼台,姹紫嫣红的花树,统统倒映在“曲江水满”之中。花树和楼台的倒影斑驳地叠映在水里。于是,花从翠楼顶上长出来,鱼从绿树中间穿过去。偶然,微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楼台花树,摇晃生姿。这实比岸边实景更令人神摇心醉。

诗的结构也很有新意。它打破了绝句三句便转的规律,一连三句写景,第四句才陡然一问作结。这种结构上的特点,也很值得玩索。

这首诗是写给白居易的,除了倾诉自己的激情之外,也有惋惜和埋怨对方爽约的意思。诗人没有直接表露自己苦候、失望、埋怨的情绪,而是巧妙地极写曲江雨后空气清新景物明净所特有的美。曲江的春天,曲江楼台花树的迷人,愈是渲染得美好,愈显出辜负这良辰美景是多么可惜。末句虽只轻轻一问,尽管语气十分委婉,却把诗人这种心情表述得淋漓尽致。诗人构思巧妙,也于此可见。

写作背景

此诗为朋友间赠答之作。一个久雨之后轻阴转晴的傍晚,曲江涨起了新碧,绿树如洗,万紫千红,临风吐艳。兴致勃勃的韩愈,邀约张籍、白居易同游曲江。可惜白居易因雨后泥泞未去。游罢归来,韩愈写了这首诗,寄给白居易。

韩愈的古诗集 篇8

韩愈《原毁》原文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

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全文赏析

《原毁》论述和探究毁谤产生的原因。作者认为士大夫之间毁谤之风的盛行是道德败坏的一种表现,其根源在于“怠”和“忌”,即怠于自我修养且又妒忌别人;不怠不忌,毁谤便无从产生。文章先从正面开导,说明一个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和对待别人才符合君子之德、君子之风,然后将不合这个准则的行为拿来对照,最后指出其根源及危害性。通篇采用对比手法,并且全篇行文严肃而恳切,句式整齐中有变化,语言生动而形象,刻划当时士风,可谓入木三分。

本文抒发了作者个人的愤懑,但在不平之鸣中道出了一个真理:只有爱护人才,尊重人才,方能使人“乐于为善”。此文从“责己”、“待人”两个方面,进行古今对比,指出当时社会风气浇薄,毁谤滋多,并剖析其原因在于“怠”与“忌”。行文严肃而恳切,句式整齐有变化,语言生动形象,刻画入木三分。

第一段

第一段论证古之君子“责己”、“待人”的正确态度。“责己重以周,待人轻以约”是“古之君子”的表现特征。

第二段

第二段紧承上文,剖析“今之君子”表现。谈“古之君子”的态度是“责己”、“待人”,而谈“今之君子”却用“责人”、“待己”。一字之差,点明了两者不同的态度。对人的缺点,一个是“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一个是“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对人的优点,一个是“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个是“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由此得出结论:今之君子责人详、待己廉的实质是“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这一结句,简洁有力,跌宕有致,开合自如,非大手笔不能为之。

第三段

第三段以“虽然”急转,引出“怠”与“忌”是毁谤之源。作者认为士大夫之间毁谤之风的盛行是道德败坏的一种表现,其根源在于“怠”和“忌”,即怠于自我修养且又妒忌别人;不怠不忌,毁谤便无从产生。“怠者不能修”,所以待己廉;“忌者畏人修”,因而责人详。为下文“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的结论作了铺垫。文中既有理论概括,又有试验说明,顺理成章地得出了“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这一根本结论。最后三句,既交代了此文的写作目的,呼吁当权者纠正这股毁谤歪风,又语重心长、寄托了作者对国事的期望。

对比手法

文章通篇采用对比手法,有“古之君子”与“今之君子”的对比,有同一个人“责己”和“待人”不同态度的比较,还有“应者”与“不应者”的比较,等等。此文还运用了排比手法,使文章往复回环,迂曲生姿,大大增强了表达效果。

韩愈的古诗集 篇9

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愈时在徐籍往谒之辞去作是诗以送)》原文

此日足可惜,此酒不足尝。舍酒去相语,共分一日光。

念昔未知子,孟君自南方。自矜有所得,言子有文章。

我名属相府,欲往不得行。思之不可见,百端在中肠。

维时月魄死,冬日朝在房。驱驰公事退,闻子适及城。

命车载之至,引坐于中堂。开怀听其说,往往副所望。

孔丘殁已远,仁义路久荒。纷纷百家起,诡怪相披猖。

长老守所闻,后生习为常。少知诚难得,纯粹古已亡。

譬彼植园木,有根易为长。留之不遣去,馆置城西旁。

岁时未云几,浩浩观湖江。众夫指之笑,谓我知不明。

儿童畏雷电,鱼鳖惊夜光。州家举进士,选试缪所当。

驰辞对我策,章句何炜煌。相公朝服立,工席歌鹿鸣。

礼终乐亦阕,相拜送于庭。之子去须臾,赫赫流盛名。

窃喜复窃叹,谅知有所成。人事安可恒,奄忽令我伤。

闻子高第日,正从相公丧。哀情逢吉语,惝恍难为双。

暮宿偃师西,徒展转在床。夜闻汴州乱,绕壁行彷徨。

我时留妻子,仓卒不及将。相见不复期,零落甘所丁。

骄儿未绝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我所,耳若闻啼声。

中途安得返,一日不可更。俄有东来说,我家免罹殃。

乘船下汴水,东去趋彭城。从丧朝至洛,还走不及停。

假道经盟津,出入行涧冈。日西入军门,羸马颠且僵。

主人愿少留,延入陈壶觞。卑贱不敢辞,忽忽心如狂。

饮食岂知味,丝竹徒轰轰。平明脱身去,决若惊凫翔。

黄昏次汜水,欲过无舟航。号呼久乃至,夜济十里黄。

中流上滩潬,沙水不可详。惊波暗合沓,星宿争翻芒。

辕马蹢躅鸣,左右泣仆童。甲午憩时门,临泉窥斗龙。

东南出陈许,陂泽平茫茫。道边草木花,红紫相低昂。

百里不逢人,角角雄雉鸣。行行二月暮,乃及徐南疆。

下马步堤岸,上船拜吾兄。谁云经艰难,百口无夭殇。

仆射南阳公,宅我睢水阳。箧中有馀衣,盎中有馀粮。

闭门读书史,窗户忽已凉。日念子来游,子岂知我情。

别离未为久,辛苦多所经。对食每不饱,共言无倦听。

连延三十日,晨坐达五更。我友二三子,宦游在西京。

东野窥禹穴,李翱观涛江。萧条千万里,会合安可逢。

淮之水舒舒,楚山直丛丛。子又舍我去,我怀焉所穷。

男儿不再壮,百岁如风狂。高爵尚可求,无为守一乡。

韩愈的古诗集 篇10

韩愈《杂诗四首》原文

朝蝇不须驱,暮蚊不可拍。蝇蚊满八区,可尽与相格。

得时能几时,与汝恣啖咋。凉风九月到,扫不见踪迹。

鹊鸣声楂楂,乌噪声护护。争斗庭宇间,持身博弹射。

黄鹄能忍饥,两翅久不擘。苍苍云海路,岁晚将无获。

截橑为欂栌,斫楹以为椽。束蒿以代之,小大不相权。

虽无风雨灾,得不覆且颠。解辔弃骐骥,蹇驴鞭使前。

昆仑高万里,岁尽道苦邅。停车卧轮下,绝意于神仙。

雀鸣朝营食,鸠鸣暮觅群。独有知时鹤,虽鸣不缘身。

喑蝉终不鸣,有抱不列陈。蛙黾鸣无谓,閤閤只乱人。

韩愈的古诗集 篇11

韩愈《寒食日出游》原文

李花初发君始病,我往看君花转盛。走马城西惆怅归,

不忍千株雪相映。迩来又见桃与梨,交开红白如争竞。

可怜物色阻携手,空展霜缣吟九咏。纷纷落尽泥与尘,

不共新妆比端正。桐华最晚今已繁,君不强起时难更。

关山远别固其理,寸步难见始知命。忆昔与君同贬官,

夜渡洞庭看斗柄。岂料生还得一处,引袖拭泪悲且庆。

各言生死两追随,直置心亲无貌敬。念君又署南荒吏,

路指鬼门幽且夐。三公尽是知音人,曷不荐贤陛下圣。

囊空甑倒谁救之,我今一食日还并。自然忧气损天和,

安得康强保天性。断鹤两翅鸣何哀,絷骥四足气空横。

今朝寒食行野外,绿杨匝岸蒲生迸。宋玉庭边不见人,

轻浪参差鱼动镜。自嗟孤贱足瑕疵,特见放纵荷宽政。

饮酒宁嫌盏底深,题诗尚倚笔锋劲。明宵故欲相就醉,

有月莫愁当火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