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论观后感实用

矛盾论观后感实用。

编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为您编辑出这篇“矛盾论观后感”的文章,如果您觉得我们的网站有价值别忘了将其收藏并关注哦。当我们欣赏一部相当优秀的作品时,全身心投入的过程,会让我们有更多的感触与体会。观后感的内容可以反映出观众对作品的思考和理解程度,观后感提升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矛盾论观后感 篇1

首先,我认为这篇文章从功能上来讲,并非毛泽东要建立一种自己的哲学理论,而是在联系西方哲学家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以及我国古代哲学家的诸多理论后,从科学的角度去阐述马列主义哲学,同时通过总结,又把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上升到哲学的高度。 我个人认为《矛盾论》一文,全文逻辑结构紧密严谨,分为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宇宙学的两种类型,即形而上学和辨证法。指出形而上学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欧洲,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都属于唯心主义宇宙学范畴,在人们的思想中占有主导地位。在欧洲,资产阶级早期的唯物主义也是形而上学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欧洲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情况进到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阶段,生产力、阶级斗争和科学均发展到了历史上未有过的水平,工业无产阶级成为历史发展的最伟大的动力,因而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

第二部分对矛盾的普遍性进行了论述,此部分阐述比较简略,通过引用如“在数学中,正和负,微分和积分。在力学中,作用和反作用。在物理学中,阳电和阴电。

在化学中,原子的化合和分解。在社会科学中,阶级斗争。”来证明了矛盾的普遍性,也让我明白了世界上的每一差异中就已经包含著矛盾,差异就是矛盾,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

第三部分则是对矛盾的特殊性进行了研究与说明。同时,从四个方面对矛盾的特殊性理论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明确指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是矛盾的普遍性与个别性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相互联系的、相互转化的关系。(1) 各种形式的物质运动的矛盾是特殊的。

这种特殊的矛盾构成了一个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质。这就是世界上各种事物如此不同的内在原因。这些物质的所有运动形式都是相互依存的,本质上是不同的。

每一物质的运动形式所具有的特殊的本质,为它自己的特殊的矛盾所规定。(2) 在每一个发展过程中,每一种运动形式的矛盾都有其特殊性。不仅要研究个大系统物质运动形式及其调节本质的特殊矛盾,而且要研究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长其发展的各个过程中的特殊矛盾和本质。

一切运动形式的每一个实在的非臆造的发展过程内,都是不同质的。(3)各个发展过程的矛盾的各方面。不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的矛盾运动,在其相互联结上,在其各方情况上,我们必须注意其特点,而且在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也有其特点,也必须注意。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根本矛盾和为这一根本矛盾规定的过程的本质,在过程结束之前是不会消除的,但事物发展的长期过程中,每个发展阶段往往是不同的。这是因为根本矛盾的性质和事物发展过程的性质没有改变,但根本矛盾在发展阶段的漫长过程中逐渐激化。并且,被根本矛盾所规定或影响的许多大小矛盾中,有些是激化了,有些是暂时地或局部地解决了,或者缓和了,又有些是发生了,因此,过程就显出阶段性来。

如果人们不注意事物发展过程的阶段性,就不能正确处理事物的矛盾。(4) 个发展阶段个发展过程的矛盾和个发展阶段各方面的矛盾。每个发展阶段的各个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每个发展阶段的各各方面的矛盾,研究这些矛盾的特点,不能采取主观随意性,必须对它们进行具体分析。

没有具体的分析,我们就无法理解任何矛盾的特点。我们必须永远记住列宁的话:具体分析具体的事情。

以前,我能分辨是非,追求光明,憎恨黑暗。但我从未想过如何改变现实中的一些丑陋现象。读了《矛盾论》,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改变了我的认知。

我感到,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必须掌握矛盾普遍性的分析方法,正确认识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状,在实践中科学分析和正确处理各种具体矛盾,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去改变现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自身发展,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矛盾论观后感 篇2

《矛盾论》是毛泽东于1937年8月在延安为抗日军政大学所作的《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 的第三章第一节。这段时间重读了毛泽东的《矛盾论》,有了更深的感触。

毛泽东一开始就直接指出,矛盾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最根本规律。对于统一物的**及其充满了矛盾的部分之认识, 乃是辩证法的本质。

由此可见,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本质。毛泽东把对立统一规律提高到比否定否定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更高的地位。毛泽东十分重视矛盾在辩证法中的作用。他敏锐地意识到中国社会的模糊性和复杂性,即国内矛盾的复杂性,并试图在他的革命战略中体现这种洞察力。

第四部分毛泽东对矛盾特殊性的论述非常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做了全面的论述:即是各个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各运动形式在各个发展过程的矛盾,各个发展过程的矛盾之各个方面,各个发展过程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以及各个发展阶段上矛盾之各方面。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创造性发展。

要想真正理解毛泽东写作《矛盾论》的意图,必须置于当时具体的历史情境之中。在延安之前,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法思想可谓是有深刻把握的, 从毛泽东读教科书的批注中和《矛盾论》中所举的大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例子,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毛泽东对中国古代哲学中朴素辩证法的精深把握。在《矛盾论》中引证中国古代哲学、传说、典籍有将近十余处,诸如孔子、孙子的名言。

又如**《水浒传》中的关于辩证法的故事、亦如《夸父追日》等传说。从这里可以看出, 毛泽东从一开始就是带着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思维去理解这些原理、概念,同时运用中国传统典籍、传说去引证马克思主义原理, 让马克思主义原理以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出场。这也可以看作是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线索。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法思想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检验,并上升到了方略和理论的高度。此外,由于毛泽东的实践经验,他比党内其他理论工作者都要高。几十年革命战争的丰富实践经验,是其他理论工作者所缺乏的。毛泽东引用中国具体革命实际的例子诸如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反围剿等具体的革命经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检验中国具体革命经验,并且将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寻求进一步指导实践活动的方法和理论。

《矛盾论》所涉内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时时可以见到,处处可以用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如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原则等,这些问题对我们的高中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和启示。正如篇中所说:

“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个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因地制宜”等成语都告诉了我一个道理,就是要具体地分析事物的特点。并根据事物的特点去办事情。

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毛泽东的《矛盾论》给予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为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提供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矛盾论观后感 篇3

近期,单位组织了《青年读经典》的活动,号召大家学***经典,学***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哲学理论水平和把握客观实际的能力。我通读了推荐文章,收获很大。现就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谈谈自己的学***。

《矛盾论》的第四部分是“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文中指出,“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一切问题都会解决。

”文章在这一部分,准确地分析了1840年到本文创作时的1937年,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到国内革命战争阶段,再到当时抗日战争的社会矛盾发展变化情况,抓住了各阶段的主要矛盾。

《矛盾论》对于矛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提出了认识和把握矛盾的正确方法,提出并解决了抗日民族运动的理论问题,指导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同时,《矛盾论》也为认识后来的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哲学**。

历史翻开新的一页。新中国在改革开放中进入了新世纪。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正确分析和把握当前矛盾,是科学制定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政策的关键前提。

在党和国家做出新的战略选择之前,**同志今年6月25日在**党校省部级干部培训班作了重要讲话。这是一次重要的战前动员。在讲话中,***同志强调,我们必须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

但是,我注意到,通篇讲话中没有特别指出矛盾之所在。***虽然同志在讲话中没有这样说,但我们可以通过他的治国方略,看到党对当前社会矛盾的分析和把握。

***同志们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命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在不断的发展创新,现在它的目标已经发展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根据这一论断,中国的社会矛盾应该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对应方面,说明在这些方面,我们的社会还存在诸多矛盾,需要树立这样的目标以解决相应的矛盾,而且解决这些矛盾应该是深刻而艰巨的任务。

矛盾论观后感 篇4

纵观全文,我们可以发现,全文构思周密,逻辑结构严谨。同时,文本简洁准确,例句通俗易懂,不失表达内容。

整体上本文可以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两种宇宙观——即形而上学的见解和辩证法的见解,这是论述矛盾的世界观基础。“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第二部分论述矛盾的普遍性。这一部分作者写得比较简略,因为作者对党内绝大多数同志的认识水平已经作了客观的分析,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已经被很多人所承认,因此,关于这个问题只需要很少的话就可以说明白。

第三部分讲矛盾的特殊性。作者分了几种情形。“首先是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

”“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构成了一个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质。”进而,“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

”进而,“不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的矛盾运动,在其相互联结上,在其各情况上,我们必须注意其特点,而且在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也有其特点,也必须注意。”进而,“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必须在其联结上、在其总体上去看,而且必须从各个阶段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去看。”这就是在部分的逻辑结构:

各个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各个运动形式在各个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各个发展过程的矛盾的各方面→各个发展过程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各方面,层层明晰,浑然一体。

第四部分讲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作者在这一部分开头指出“在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还有两种情形必须特别地提出来加以分析,这就是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可见,第四部分是对第三部分的细化。

在这一部分的最后一段,笔者阐述了主要矛盾与研究矛盾的特殊性之间的关系。“在研究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如果不研究过程中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之主要的方面和非主要的方面这两种情形,也就是说不研究这两种矛盾情况的差别性,那就将陷入抽象的研究,不能具体地懂得矛盾的情况,因而也就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的方法。”这样就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巧妙地联结到了一起。

第五部分讲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这是对前面内容的深化。

第六部分讲对抗在矛盾中

的地位。这又是对第五部分矛盾斗争性的细化,作者明确了“我们回答道: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

第七部分,作者进行了总结。这七个部分层次关系清楚,逻辑结构明晰;部分与部分之间、论点与论点之间衔接过渡自然。这充分显示了作者的高层次思维和统领全局的能力。

矛盾论观后感 篇5

读《矛盾论》心得体会

毛泽东的《矛盾论》写于1937年8月,发表于1952年4月1日。《矛盾论》是毛泽东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存在于党内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本文总结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这部著作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宝库的重要贡献,是一部辉煌的哲学著作。虽然已经过去了70多年,但这部作品中哲学思想的光辉始终指引着我们前进。

在这部著作中,毛泽东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辩证法。

一、两种世界观: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宇宙观,是两个对立的宇宙观。这两种对立的宇宙观是人们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而上学的宇宙观是从孤立、静态和片面的角都看待世界的,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形式和类型都是永远相互孤立、永不改变的。

相反,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运动、相互变化的。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基础,外因通过内因发挥作用。

由此可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矛盾律,即对立统一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规律。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个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运动过程中;另一个是说,每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矛盾运动。矛盾的特殊性或相对性是指矛盾有其特殊性。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矛盾都是特殊的。在实践中,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同时注意从总体、从各个联结点,从各个阶段区分研究矛盾特殊性,关注其特点。

对这些特征的研究不能主观随意,必须进行详细的分析。

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方面:“研究任何事物的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为我们指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抓主要矛盾。

对主要矛盾方面,毛泽东指出,“矛盾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其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方面是所谓矛盾其主导作用。事物的本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主要方面发生了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对不同性质的矛盾要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

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他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身份与斗争的结合构成了万物的矛盾运动。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性,斗争性中存在着同一性。在实践中,要研究各种矛盾和斗争的具体情况,用理论解决具体问题,不加分析。

今天,我们学习《矛盾论》,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和唯物辩证法思想,用科学的观点认识事物,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用科学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我们的党史干部,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工作。

1、 运用矛盾普遍性原则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敢于面对矛盾和问题,善于解决问题和不足,正确处理个人与群体、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矛盾。要用科学的方法协调解决各种关系,发扬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精神,建立和谐文明的机构和家庭。

2、 用大矛盾和小矛盾的原则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在工作中,要善于抓主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在复杂的事务中,要分清主次矛盾,权衡利弊。当工作与家庭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能够作出正确的选择,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务,确保事业和家庭都是正确的、得到提升的。

3、 从唯物辩证法的原则看问题,就是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这样,才能从发展的角度看我们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我们要看到,我们党在克服自身缺点和弱点的过程中不断成熟。

这样,我们就对我们的民族未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途命运充满信心,更能正确的记录我们党的历史,科学总结党的经验和教训,书写出无愧于前者又无愧于后人的党史新篇章。

干部神经内科:丁海敬

2013年6月28日

矛盾论观后感 篇6

--会计重要性原则及其主要矛盾

《矛盾论》是毛泽东主席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而写出的辩证法的理论经典,也是我们党的行动基石之一。然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亿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因此,倘若读完了《矛盾论》却不能把其中之道理与世间普遍之实践结合起来,那么读了也是惘然,起不到理论经典应有之推动作用。读罢此文,豁然开朗,这《矛盾论》中之所讲与当今会计界所推崇的会计的重要性原则岂不不谋而合,其岂不就是《矛盾论》在现实中应用一经典案例?于是,顿感《矛盾论》应用之广泛,遂撰文以舒胸臆。

首先,让我简要介绍一下会计中会计重要性的原则。

2006年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明确指出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即要求我们在进行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时要遵循重要性原则, 提供会计信息使用者重要的企业财务信息, 以帮助其作出正确合理的决策。

对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两个层次。

其一,对于企业的会计人员,算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的要求,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 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 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 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 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 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 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 可适当简化处理。

其二,对于注册会计师,其对审计的要求便已经融于其所要求的“风险导向”审计之中,即要求注册会计师在通过风险评估程序,按照被审计单位出现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配置审计资源,计划实质性程序和控制测试,并在整体审计过程中注重对错报的性质和金额的考察,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判断错报的重要性时,应当将错报的累计影响和错报的性质考虑在内。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看,毛主席在《矛盾论》中,是如何对主次矛盾以及矛盾的主次方面进行阐述的。

毛主席在《矛盾论》中对主次矛盾做了如下的论断: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然后,根据对历史事件和过程的分析,他得出以下结论:

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一个过程,如果在复杂的过程中存在两个以上的矛盾,就应该尽可能找出其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一切问题都会解决。

进一步地,毛主席又对矛盾的主次方面做了如下的论断: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方面是所谓矛盾其主导作用。

事物的本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在取得支配地位方面存在着矛盾。主席指出“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转化着,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在矛盾发展的一定过程或阶段,主要方面属于甲方,非主要方面属于乙方;到了另一发展阶段或另一发展过程时,就互易其位置,这是依靠事物发展中矛盾双方斗争的力量的增减程度来决定的。

”,他认为一个事物想要得知其性质,就必须抓住其矛盾的主要方面加以分析。

综上,我们不难发现,在会计的重要性原则的要求中无处不渗透着毛泽东主席在《矛盾论》中指出的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例如,众所周知,企业应该特别关注一些影响很大的账户。例如,为现金和银行存款设置日记账;占资产比例较大的预付款项应单独列示;对于固定资产,不仅要设置反映其账面价值的“固定资产”账户, 还需要设置专门反映其损耗价值的“累计折旧”账户, 通过累计折旧账户的余额对固定资产账户余额的抵减来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对部分存货等采用个别计价法。同时,又由于企业的会计核算需要建立多个账户,其繁杂程度,难以想象。

倘若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在年终编制的会计报表中对所有细小金额都进行披露,无疑将提高企业的信息披露成本,降低企业信息披露的积极性。因此,由于有些会计账户的细小金额相较于公司整体庞大的规模来说是不重要的,在年度编制报表的事后可以采用近似或者估计值。因此,在这多个矛盾中,即多个账户中,对时局,即财务报表对投资者的利用价值,有显著影响的几个账户,我们可以将他们看成一体,称其为“主要矛盾”,而那些金额细小零碎的账户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次要矛盾”,这样,我们便能够明显地看出,会计的重要性原则旨在于帮助企业抓住主要矛盾,以增强企业的经营效率。

正如毛主席所说“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一切问题都会解决。”。

再例如,在审计工作中,会计的重要性原则要求注册会计师们要根据金额和性质两条线来判断一个错报是否属于重大错报。于是,我们可以看出,当一个错报的金额大到一定程度足以影响到报表使用者的决策的时候,金额便成了错报这个矛盾体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而该事物,即错报,的性质也便有其金额决定了;而当错报的性质至关重要时,错报的性质便成了这个矛盾体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而错报的性质决定了整个错报是否属于重大错报。这正式应了毛主席的那段话“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转化着,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因此判断一个事物的性质,一个错报是否影响重大,应当找准其矛盾的主要方面。

因此,从上文的阐述中我们不难发现,会计的重要性原则所要求的与毛泽东主席在《矛盾论》中所阐明的是同一个道理,即一个时期要抓住一个时期的主要矛盾,在繁杂的事物中要抓住其关键作用的那个,而凡事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对事物性质做出更准确的评价。

以上便是我读《矛盾论》后的一点浅见,若有不当之处,还望老师批评指正!

矛盾论观后感 篇7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当时为了克服党内的教条主义而去完成的,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主要讲了矛盾的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本文是我通过自己在项目中的经历,再结合矛盾论,就“模板执行”这个问题来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首先,模板的存在是一种矛盾的产生,因为模板是生成实现的。(模板的产生是人与自然物相互作用的产物,是矛盾的统一体。同时,模板本身也是一个矛盾体,它既存在于模板内部各部分、各环节的相互作用中,又存在于一个统一的主体中。

即模板各要素之间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这体现了矛盾即对立统一。)模板的执行和不执行就是一种矛盾的表现,这两个事物又是同时存在,所以它们又是对立统一的。

(执行与不执行之间的矛盾是模板的运算符之间的对立,而不是模板本身的矛盾。模板本身的矛盾就是我上面所说的对立统一。)后面大家在公司领导的不断督促下去执行了,这样,执行和不执行这个矛盾就发生了变化,偏向了执行这一面。

最终导致了主要矛盾的产生,这个主要矛盾就是去执行了,却没有执行到位。以后,事情的发展将集中在如何更彻底更好的实现模板上。(这是矛盾双方转化的体现。

矛盾的一方向另一方转化是要条件的。矛盾的双方不会自然转化,而是需要人为的努力。这是实现。执行和不执行对应的结果是有效和无效的,或者是成功和失败。

这一点,强化了人的努力。)

《矛盾论》说,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一个过程,如果在复杂的过程中存在两个以上的矛盾,就应该尽可能找出其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解决了。

(这是我们常说的,是发现问题、抓住关键的关键。)

所以我们找到了主要矛盾,就是怎么样才能更彻底、更好的执行我们的模板。既然我们找到了,就的解决它。只有解决了主要矛盾,问题才能最终解决。在我们解决主要问题之前,先分析一下问题的原因。

(后面专业的方面我不太懂,但只要分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然后从这个关键着手,解决问题,应该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了。)

因为前几天大家都在做成果汇编,所有的人都在改排版,调尺寸,纠正错别字等。领导还说,我们很辛苦,也为以前不认真付出代价。这让我想起刚进公司的时候,我们的模板是已经做好的,大家晚上在做一店两p的时候,去执行就行了,但是为什么后来大家却做出了千差万别的一店两p呢?

我觉得原因有两个:

首先是没有给予书面文字性的制度强制执行;出发前的最后一次会议,总是会强调大家去认真执行模板,但是当时并没有统一**尺寸,更没有制定出一个模板的执行方案,怎么样去执行,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是执行?如果不执行,会受到什么惩罚?这些都没有。

所以导致大家在做***的时候,也是按照模板进行操作,但是写出来的页面却千差万别。(如标题内容不统一、左右页间距不统一、文字不统一等)

其次大家都没有尽职责去审核自己的成果;组员没有认真检查自己做出来的***是否存在错别字,是否有字体不统一,是否有**不对称?当组员把成果交给组长的时候,组长也没有去检查组员交上来的成果是否存在大量错别字或其他问题没有做修改。如果发现问题较多,整体效果不佳,组长可以回电给组员进行复查和纠正。

这样就会减少错误的发生。

在分析原因之后,我们将回到根据原因来解决问题。那到底做到什么程度才叫执行,我们并没有一个标准。因此,我们需要编写一个规则和一个标准来定义实现的范围。

比如,列出十条需要做到的标准,如果这十条都做到了就是合格,就是执行到位了。这十条以外的错误就算是正常存在的。第二个原因,我们应该形成一个惩罚制度(我个人不建议用金钱来实施这个制度)。比如,不达标者,点名批评,小组举报。

这些建议是根据我自己的问题总结出来的,因为我是一个自我意识不强的人,只有在有框架约束的情况下才会尽力。

以上就是我读了《矛盾论》的感受。

矛盾论观后感 篇8

外语学院2014级英语五班姓名:絮语无字学号:2014030205xx

曾读过一些毛泽东本人的和关于毛泽东的书籍,每当读到这些往日的文字,总会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油然而生。也许是中国文化太博大精深,文字的力量极为强大。或者说毛爷爷的事迹和思想对我敬仰的国家和民族的贡献。读完《矛盾论》,更是有一种特别的感觉,不得不对毛爷爷的思想感到深深的折服。

在1837年就接受了如此先进的思想,并对其有读到的见解,只有伟人能达到如此境界啊!

初见“矛盾”一词,大概是在五六年级的时候,因为知识有限,当时理解的矛盾就是关系不好,出现问题。再后来,渐渐知道了“矛”和“盾”是古代的两种兵器。“矛”是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

矛头;“盾”是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盾牌,而且矛和盾是相互进攻相互对抗的。由此,我慢慢的了解到了“矛盾”的真正意义:

相互抵触,互不相容。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列宁常称这一规律为辩证法的精髓,又称辩证法的核心。

诚然,一切事物,无论大小,都是对立统一的。因此,要解决这一矛盾,需要从二分法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在人类认知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两种宇宙学。一个是形而上学,另一个是辩证法。这两种宇宙观是对立的。然而我们知道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形而上学的支持者们却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来看待问题,看待世界,并且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事物外部推动的,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如果在发展过程中有这样一个概念,事情就不能很好地发展。打个比方,就拿中国的科技发展来说,用形而上学的观点来说,发展只有数量的变化和场所的变更,科技发展是要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创新,然而如果只有数量和场所的变化,中国的科技是不会有任何进步的。由于伟人的正确决策,中国的科技水平居世界前列。

因此,用辩证思维看问题,就是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地观察和分析事物的矛盾运动,根据这些运动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到2016年的中国,变化无处不在,中国人用联系的、变化的、运动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每一次的考验,这都是在矛盾中求生存求进步而得来的。

矛盾具有普遍性的特点,矛盾无处不在。也就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一切事物都有矛盾;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总有矛盾运动,总有矛盾。恩格斯说过运动的本身就是矛盾的。

我们周围的一切都与我们周围的一切有一定的联系和矛盾。我们是矛盾的。只有处理好矛盾,才能把自己的生活管理好。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后,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暴露,善于矛盾的综合分析,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比如对待学习,我们要知道学***是会有矛盾的,但是我们要敢于正视这些矛盾,并且承认在学***的不好的地方,并且对自己的学***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到底是哪些地方做的不好,需要怎样去改正;既要看到学***的好的地方,又要看到做的不尽人意的地方,对于好的建议要采纳,对于老师和同学的忠告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矛盾还具有特殊性的特点,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个别到一般,这就决定了矛盾的特殊性。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就像世界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因为在发展过程中,事物遇到不同的情况,这就决定了发展阶段的特殊性。事物矛盾的两面性各有特点。这种特殊的矛盾构成了事物不同于其它事物的特殊本质。这就是世界上事物如此不同的内在原因。

对于学***,每个人在学***存在的矛盾是不一样的,这或许是受天生的智力影响,也可能是生活环境的影响等等;就算是矛盾一样的两个人,在学***同过程中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可能是他们接受的知识不一样也可能是兴趣不同;学生们在学***矛盾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学***是不一样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根据矛盾的特殊性来分析具体问题。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则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这种科学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列宁称之为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有主次矛盾。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并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强调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其中必须有一个是主要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要求我们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一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二要学会统筹安排,妥善处理次要矛盾。解决矛盾,首先要弄清主要矛盾是什么,即薄弱环节是什么,然后对症下药。解决了主要矛盾再解决次要矛盾。

此外,要区分矛盾的主次两个方面。矛盾主次关系原则要求我们全面看待问题,善于区分主流和支流。在学习中,如果知道了主要的薄弱环节在外语方面,那么要更深层次的了解是在语法方面还是词汇方面出了问题,再进行解决问题,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是指矛盾的相互渗透、联系和依赖。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著其相反的方面转化。

这就是所谓同一性。矛盾的存在是以另一方为前提的,如果说学***个矛盾体,那么就有学***学***的一对矛盾,这对矛盾都存在于学习中,少了其中一方,另一方就无法存在了。矛盾斗争贯穿于矛盾斗争的全过程,把矛盾斗争的过程转化为矛盾斗争的过程。矛盾斗争是无所不在的,矛盾斗争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在不断改善学***程中,好和坏的学***着持续的斗争,而且这种斗争不需要任何条件就真切的发生着。

矛盾按其性质划分,可分为对抗性矛盾和对抗性矛盾。对抗性矛盾是指矛盾双方在根本性质和根本利益上互相敌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其斗争形式一般表现为剧烈的外部冲突。比如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这种矛盾一般要通过斗争的形式进行解决。非对抗性矛盾是矛盾双方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一般不表现为剧烈的外部冲突,即不表现为对抗的形式。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主要用来说明社会生活中的矛盾,但有时也指自然界中的某些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采取民主的方法进行解决而不是斗争形式。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我国根据人民和社会的需要,进行了多种改革,为人民谋利益,不断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

读完《矛盾论》,对于矛盾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处理矛盾的方法也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对于马列和毛爷爷的对矛盾的阐述和见解,我真的是很佩服,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矛盾?矛盾无处不在。

总之,我们要学会认识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把解决矛盾的理论付诸实践,用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我相信这会对我们未来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使我们受益终生。

矛盾论观后感 篇9

.txt36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澄净。

今天,我学习了毛泽东同志所著的《矛盾论》这篇文章,读后使我更加明白了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为了克服党内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最终统一了全党的思想,使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得以发扬和光大。

毛主席的文章是1937年8月写的。当时,由于西安事变的爆发,抗日形势来临,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是,由于在长征之前的江西中央苏区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使得党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得以滋生和蔓延,这种不良影响一直持续到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虽然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清除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者,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但是,对于王明这些人在党内所造成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影响,不花费一番大的力气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为此,毛泽东同志写出了《矛盾论》和《实践论》这两篇文章,借以说明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危害性,并以此来统一全党的思想。

可以说,这两篇文章是对建党16年来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哲学概括和总结。她成立第一天起,我们党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不能为任何国家的革命,特别是中国革命提供现成的公式和答案,中国革命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不能死板教条式的生吞活剥马列著作中的片言只语,更不能照抄照搬苏联十月革命的某些做法,只能在坚持马列主义普遍真理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找出适合中国革命的路子来。

在世界上,不管什么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矛盾,可以说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在自然界是如此,在革命事业的发展中也是如此。记得在我们党刚刚成立的时候,那些在苏联留过学,住过洋房,喝过洋牛奶,吃过洋面包的布尔什维克们,不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一味听命于共产国际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指示,生硬死板地套用苏联十月革命的某些“经验”,甚至聘用由共产国际派来的洋顾问李德来指挥红军打仗,结果致使中央苏区的第

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形而上学那一套,因为它是不切合实际的唯心主义的理论。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

这种宇宙观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式和类型,都是永远相互孤立和不变的。”从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看什么事物,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唯物辨证地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坚持原则的条件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观。再有,任何事物都有着它一定的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问题就存在于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就决矛盾,不管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的变化,都是如此。

因此,我们不仅要看表面现象,更要从内部挖掘、研究和探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可以说,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可真是说到点子上去了,就拿当时的中国社会现状来说吧,表面上看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亿多农民的力量可以说是不可忽视,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所有的耕地都掌握在大官僚、大地主的手里,而农民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一年到头打下的粮食刨掉交地租以外,所剩下的口粮是寥寥无几,根本解决不了一家人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一年糠菜半年粮,如果赶上灾年就更不用说了,可以说,在遭灾的情况下你粮食歉收,交不上地租,那么,那些残酷剥削压迫农民的地主老财就要收回你所租种的土地,甚至逼着你去卖儿卖女,从而家破人亡。

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可以说,政府强迫人民反对他们。这样一来,自然会出现内部矛盾,必然会促进社会进步。不是吗?在旧中国,由于大官僚、大地主和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此时,诞生了代表全中国全体受剥削、受压迫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它的诞生,给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曙光,而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人民的希望,带领全体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倒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由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有这些都充分印证了毛泽东同志所说的“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可以说,毛泽东同志所讲的这一席话真是太对了,因为,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只有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再有,毛泽东同志在本文中还着重指出了“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可以说,这段论述可真是太精辟了,就拿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件事来说吧,是蒋介石背叛了孙中山先生,叛变了革命;但是,这和当时党内所出现的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也是分不开的,如果在当时我们拥有自己的革命武装,硬起来,不和国民党妥协,那么,我们就不可能遭到大革命的失败,更不可能发生国民党蒋介石屠杀共产党人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同样,在江西中央苏区,如果我们不迷信苏联的某些“经验”和听命于共产国际的那些不符合中国实际的指示的话,就不可能发生第

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可以说,远在莫斯科的那些住洋房、吃洋面包、喝洋牛奶的共产国际的头头脑脑没经过调查研究,擅自发布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有关中国革命的所谓“指示”,固然可恶,但是,如果没有党内那些对马列著作的条条框框和共产国际的指示奉若神灵的教条主义者,窃取中央主要领导岗位的话,也就不可能导致第

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弄得中央红军大搬家似的进行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所以说,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句话,说得可真是太对了,由此看来,“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

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是啊,整个地球世界上从古至今几千年的发展也都是在矛盾中度过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不是吗?

这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自始至终充满着矛盾,可以说,按照列宁的说法,那就是“承认(发现)自然界(精神和社会两者也在内)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会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趋向”,难道不是这样吗?就拿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来说吧,封建社会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上是比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强多了,但是,由于体制上和意识形态乃至文化方面的一些因素,使得科学技术发展不起来,这就大大地影响了社会的发展,致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提高,这就产生了矛盾,也就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方面的矛盾,由此,逐渐逐渐地就过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得到了很大发展,科学技术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在思想和文花方面的视野也有了很大的开阔,但是,由于大官僚大资本家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工人们是一天十几个小时不停地做工,但仍然是吃不饱穿不暖,一个月下来,被资本家七扣八扣挣下来的那点工钱根本就没法养家糊口,于是,就产生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对社会变革感兴趣的有志志士会先出来探索改变这种局面的方法。

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整个世界几千年的发展都是在充满矛盾的过程中度过的,没有矛盾就不可能有世界的发展,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刚才我们谈到了矛盾孕育和存在于世界上一切事物之中,在我们党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如此。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到导致大革命失败的江西中央苏区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再到中央政府的统治

四、五两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等等吧,可以说我们党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也是充满曲折,也是在充满矛盾和解决矛盾中度过的,不然的话,能有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次又一次地从危亡中挽救了我们的党,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能够拨正船头,沿着正确的航向驶向胜利的彼岸。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如果党内没有解决和挽救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就会停止。

”是啊,世界上无论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产生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

“不同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为我们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指明了方向,这大千世界所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矛盾,其原因、其性质各不相同,所以,解决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来解决,比如说这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就要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来解决;这我们党内的矛盾,就要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来解决;在改革开放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了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而绝大部分人才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有一部分人还处在贫困线上这样就出现了贫富之间两极分化的矛盾,而要想解决这个矛盾,不能靠别的,只能靠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就业的岗位增加了,人们的收入提高了,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也才能解决贫富不均的矛盾。

另外,这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矛盾,每当历史向前迈进了一步,旧的矛盾解决了,而新的矛盾又产生了,所以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也都是在解矛盾中度过的,而解决不同的矛盾,也要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在计划经济时期,特别是50年代到90年代初,我国居民消费的粮油实行定量配给,即每人每月半公斤油、20公斤油

七、八斤的口粮。特别是象大米白面这样的细粮,每个月加在一起也超不过那么五六斤,可以说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过得是相当的苦,虽然每斤粮的价钱超不过两三毛钱,价格较低,但是人们却吃不到更多的细粮,可以说是苦不堪言。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取消了“粮食本”,粮油敞开供应,这下子人们的餐桌上可再也见不到高粱米和苞米面这样的粗粮了,可这好了好了,人们却又开始抱怨上了,抱怨什么呢?

原来呀,是买粮食虽然不用粮食本了,可以敞开量地买,但这价格却上来了,而且这段时间是这个价,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却又是那个价,弄得人们是人心荒荒,一个劲儿地抱怨说:这还不如有粮食本哪会儿呢!虽然人们对这件事的认识有所偏激,但是它也确实又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所产生的一个矛盾,这个矛盾就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的经济没有发展起来,人们只好吃定量供应的粮油,而且每个月根本吃不上几斤大米和白面;而到了市场经济时期,这个问题虽然是解决了,但粮油的价格却又上来了,这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正常的,但要想解决这个矛盾,只有在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粮食产量上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粮食,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需要,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收入,使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只要这样,才能解决老百姓收入的增长赶不上物价上涨的矛盾。

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过程变化,旧过程和旧矛盾消灭,新过程和新矛盾发生,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因之而不同……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

再有,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更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片面地看问题,照抄照搬某些条条框框。例如,1949年建国后,我们对城市里资本家所经营的工厂企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这就和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政府对资本家的财产实行没收充公大不一样,我党在这个问题上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毛泽东同志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来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而如果按照那些教条主义者的做法,那就得照抄照搬苏联在这方面的做法,如果那样做的话,就得事与愿违,达不到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且没有不出乱子的,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总之,通过学习《矛盾论》这篇文章,使我更加认识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而这些矛盾又各有不同,所以,我们要做到对症下药,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不同的情况解决不同的矛盾,而不要死抠马列著作中的那些死板教条,要确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做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能够拨正船头,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总之,《矛盾论》这篇文章,是我党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反对教条主义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它不仅在过去,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同样有着它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矛盾论观后感 篇10

摘要:事物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规律。当代大学生需要认真学习矛盾理论,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正确认识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状,推断革命的未来,制定自己的战略策略。

关键词:矛盾毛泽东客观主观马克思主义

今天,读了毛泽东的矛盾理论,我有很多想法。让我们和你一起分享吧。

毛泽东的文章是1937年8月写的。当时,由于西安事变的爆发,抗日形势来临,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是,由于在长征之前的江西**苏区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使得党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得以滋生和蔓延,这种不良影响一直持续到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虽然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清除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者,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但是,对于王明这些人在党内所造成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影响,不花费一番大的力气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为此,毛泽东同志写出了《矛盾论》和《实践论》这两篇文章,借以说明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危害性,并以此来统一全党的思想。

可以说,这两篇文章是对建党16年来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哲学概括和总结。我们党从她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不可能对任何国家的革命提供现成的公式和答案,特别是中国革命,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不能死板教条式的生吞活剥马列著作中的片言只语,更不能照抄照搬苏联十月革命的某些做法,只能在坚持马列主义普遍真理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找出适合中国革命的路子来。

文章开篇写了形而上学和辩证法。“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在研究法则时必须要涉及很多哲学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些问题都弄清楚了,我们就在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辩证法。

这些问题是:两种宇宙论;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矛盾的各个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中的对抗地位。

形而上学,亦称玄学。是属于唯心论的宇宙观。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的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从孤立的、静态的、片面的角度看世界。

这种宇宙观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式和类型,都是永远相互孤立和不变的。如果有什么变化,那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地点的变化。增、减、变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即受外力的驱动。

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著和互相影响著。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外在,而在于内在,在于内在的矛盾。

第二部分论述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一般性与个别性、一般性与个别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这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研究和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必须认真把握共性与个性相联系的本质和原则,才能正确认识矛盾理论,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找到解决矛盾的根本方法。第三部分讲矛盾的特殊性。第四部分讲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要抓住主要矛盾,其它矛盾就比较容易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善于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有中心、有中点、有主攻方向。我们不可能抓住眉毛胡子,平分秋色地打仗。同时,强调要注意重大矛盾,不能忽视非重大矛盾的作用。

应当看到,在以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时候,正确地解决非主要矛盾,不但不会妨碍主要矛盾的解决,而且只会有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有助于推动全局工作的发展第五部分讲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第六部分讲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权利存在于相对中,斗争存在于同一性中。

我们绝不能离开斗争谈同一,因为没有斗争就没有矛盾,也无所谓同一;也绝不能离开同一谈斗争,因为同一制约着斗争,同一性的情况,性质不同,决定斗争的内容、形式、方法不

同。正确处理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在斗争中把握同一性,在斗争中把握同一性。矛盾同一性原则告诉我们,要全面反对片面性,特别是从两个对立的方面。

第七部分,作者进行了总结。这七个部分层次关系清楚,逻辑结构明晰;部分与部分之间、论点与论点之间衔接过渡自然。这充分显示了作者的高层次思维和统领全局的能力。

联系到我们专业的学习与以后工作有以下几点看法。在学习中,要认清事物的两面性、矛盾的统一性和对立性。用唯物辩证法看待事物,多思考遇到的问题,加以总结,看到事物的另一面。

比如,在设计包装盒时,在考虑好结构和创意的同时,也要考虑是环保的还是过于复杂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各种矛盾。只有坚持辩证法,从对立中认识和把握问题,才能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一是要正确处理治本与治标的关系。近些年来,行业一些单位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忽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轻视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削弱思想政治工作,忽视了治本即忽视了对如何改造世界观、树立正确的立场提高人的思想境界这一根本性问题的研究。相反,却过分注重对一些枝节、表面、形式化的问题的研究,疲于应付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事实上,思想政治工作不重视治本只注意形式,难免滑向形式主义的邪路上。二是要正确对待指导思想的贯彻落实,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的关系,要坚持说服教育。

做好疏导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应遵循的原则之一,但疏导并不是为了避免思想斗争的积极性。对错误的思想和不良倾向,要严肃地开展批评,不能姑息迁就,或去迎合那些落后的东西。只有把两者统一起来,才能既避免简单粗暴,又有鲜明的原则和战斗力。

第三,要正确处理动人心弦与说服理性的关系。要在思想工作中打动人心,使人们乐于接受真理,就要有真挚的感情,关心和理接受教育者。但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把讲感情强调到了不适当的程度,不去理直气壮地讲大道理,甚至采取哄骗的方法,造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低格调。

实际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既要以情感人,又要以理服人,做到入情入理,情理交融。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深入人心。现在,党**提倡:

加强理论学习,首先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不仅是提高党的工作性、预见性的根本途径,也是提高领导干部哲学水平的根本措施。

这是一篇很好的教育作品,这篇**告诉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如何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在发展事态下如何保持清醒的认识,这篇**无论是昨天还是今天,都可作为我们处理事物的方向坐标。

参考文献:

1 邱家政,《矛盾论》学习体会,广西烟草, guangxi tobacco, 编辑部邮箱 2009年 10期

2)陈世珍. 《实践论》与《矛盾论》的当代价值[j]. 前线, 201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