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扶贫

公文写作扶贫。

我为您收集整理了“公文写作扶贫”相关的资料,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你是否知道该如何写出一篇范文呢?保持对文档的处理有助于保持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借鉴范文是更为高效的方法之一。

公文写作扶贫【篇1】

精准扶贫,是党和政府的首要任务。公文写作对于实现精准扶贫目标至关重要。本文将就精准扶贫公文写作进行详细阐述。

一、准确定位

公文写作的第一步,是准确定位。要精准扶贫,需要准确把握扶贫对象。因此,公文应该在标题、导言等重要位置,明确指出扶贫对象。比如,标题可以写“关于贫困地区农民工的扶贫工作计划”,导言可以写“为了实现精准扶贫,提高贫困地区农民工脱贫解困能力,特制定本工作计划”。这样,读者一看到公文,就能够知道扶贫对象是贫困地区的农民工。

二、明确目的

准确定位之后,公文写作的第二步,是明确目的。要想精准扶贫,要有明确的目的,否则一切努力都是空谈。因此,公文应该在正文中,明确提出扶贫目的。比如,正文可以写“本工作计划的目的是:通过加强贫困地区农民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帮助他们早日脱贫致富”。这样,读者一看到公文,就能够明确知道扶贫的具体目的。

三、系统安排

准确定位之后,而且明确了目的,公文写作的第三步,是系统安排。要做好精准扶贫工作,需要有清晰的工作安排,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因此,公文应该在正文中,系统安排扶贫工作。比如,正文可以写“本工作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对农民工岗前培训;二、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险、劳动法规的宣传;三、为农民工提供创业服务和就业信息;四、加强农民工就业的监督和指导”。这样,读者一看到公文,就能够清晰掌握扶贫工作的安排。

四、强调制度

准确定位之后,而且明确了目的,更系统安排好工作后,公文写作的第四步,是强调制度。要想实现精准扶贫,最重要的是制度要到位。因此,公文应该在正文中,强调扶贫工作的制度。比如,正文可以写“本工作计划对于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职责明确,任务到位,考核督查,确保扶贫工作始终沿着精准扶贫方向推进。同时,加强对扶贫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扶贫能力和工作效率,确保扶贫措施能够真正惠及贫困地区农民工”。这样,读者一看到公文,就能够知道扶贫的制度是到位的。

五、突出效果

最后,公文写作的第五步,是突出效果。扶贫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因此,公文应该在结尾处,突出扶贫产生的效果。比如,结尾可以写“本工作计划的实施,确保了贫困地区农民工就业率的提高,劳动收入增加,务工条件改善等实际效果,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这样,读者一看到公文,就能够知道扶贫的具体效果。

总之,精准扶贫公文写作需要准确地确定扶贫对象,明确工作目的,系统安排工作内容,强化扶贫制度,突出扶贫效果等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

公文写作扶贫【篇2】

精准扶贫公文写作

随着中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全国各地开始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但要彻底解决贫困问题,光有政策不够,还需要具体的落实和执行。在这个过程中,精准扶贫公文写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公文基础写作

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需要公文作为指导。公文写作首先要实事求是,要把握好公文的内容和听众对象。在描述扶贫情况的时候,要注重实际情况,具体到哪些地区存在贫困问题,哪些贫困人口需要帮扶等。

然后,要求公文的文字要准确,不要出现歧义和误解,以免干扰扶贫工作的推进。公文中涉及到的指示性内容,要明确到位,让相关部门和负责人理解具体工作要求,到达帮扶目的。

二、公文的切入点写作

在精准扶贫公文的写作中,切入点非常重要。要从扶贫思路、扶贫方法和扶贫措施三个方面入手,籍着这三个方面,立足于当地实际能力和资源状况,有针对性、有效地制定贫困户脱贫计划。

扶贫思路的切入点主要体现在指导性文件的撰写中,例如鲁迅说的“书法决定思想”,指导性文件起到什么样的指导性作用,要求对扶贫工作具有明确的思想方向,强调政府服务、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等核心内容。(好句摘抄网 799918.coM)

扶贫方法的切入点体现在具体实施上,如何使贫困户获得收益,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发挥特色产业和地区优势等。

扶贫措施的切入点则是帮助贫困户获得更多资源,包括资金和服务。典型的切入点可能包括创业扶持、财政扶持、金融扶持等。

三、公文的目标写作

精准扶贫公文的另一个重点是目标写作,这是推动精准扶贫成功的关键。明确具体的目标,让所有参与公文写作和扶贫工作的人都知道最终的目的和达成的标准。

一般来说,公文的目标要细分成长远型和短期型两部分。长远型目标应该包括中长期扶贫、关心下岗和残疾人等,而短期型目标则可以分为统筹安排、金融扶贫、调控就业等。

最后,公文的目标应该是可行和可达的,实现可持续的扶贫效果,也需要考虑到当前的贫困人口和下一步工作的目标制定。因此,需要在公文中明确合理的标准和实际目的,才能总结和回顾工作进展,进一步推进扶贫脱贫工作。

总之,精准扶贫公文写作关键在于实事求是、切入有度、目标明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指导周到、落实到位的目的,推动全国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实现。

公文写作扶贫【篇3】

莫让扶贫变扶贪

前不久,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涠洲镇322户农房危改户陆续收到了此前被套取的危房改造补助款,共计49.9万元。涉及该案的22人分别受到处分。(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1月28日)

扶贫何以牵动八方焦点,莫不外乎扶贫关乎着民族复兴大计。扶贫金作为脱贫攻坚的保障金,作为地方贫民的救命金,是扶贫的事业的基石。但就是有某些败坏良心的害群之马盯着扶贫金这样的香饽饽。打着扶贫的旗号,干着违法腐败的勾当。一方扶贫金到扶贫的最后一公里,往往变成了腐败者损公肥私的“经验值”。莫让扶贫变扶贪,因此对贪腐扶贫金的行为必须严惩。

莫让扶贫变扶贪,首先则要对违纪贪腐扶贫金的干部重罚严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此等败类扶贫金敢伸手,必定腐败早已为常。加大执法力度,无论违纪的是一人抑或一窝,都必须严惩不贷;莫让扶贫变扶贪,其次是要建立起严格的追责问责制度。所谓官官相护,必然造成监管对扶贫腐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正因如此,才必须对相关人员及部门建立严格的追责问责制。只有将监管扶贫之任精准分配到各个部门及个人,才能达到对扶贫领域腐败的监管合力,才能有效遏制扶贫领域的腐败乱象;莫让扶贫变扶贪,最后是要让扶贫在阳光下运行。扶贫决定必须为民所知,扶贫金额必须为民所悉,扶贫之监督权力也必须“外包”于民。扶贫领域的监督,一要靠内部监督,二则要靠民众监督。只有民众对本地扶贫情况心悦诚服,才能让扶贫真正扶民,而非扶富了贪官。

违法乱纪是犯罪,扶贫领域的腐败则是对人民的犯罪,扶贫领域的腐败国法难容的同时,更是民心难懑。任凭扶贫变成扶贪,下不足以平平民愤扶民心,上不助复中华振小康。对扶贫变成扶贪的行为,必须从严观之处之。切实解决好扶贫领域的贪腐问题,才能让困难群众真正共享改革发展之成果。肃清扶贫领域的最后一公里障碍,莫让扶贫变成扶贪,是民心所向,家国大业所治之根。

gz85.COM更多工作总结范文编辑推荐

扶贫工作总结及扶贫工作意见


扶贫工作总结及扶贫工作意见

我县20xx年扶贫开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上级扶贫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县委十届三次全会和县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和第十五届县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解决温饱、稳定脱贫、加快致富、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开发式扶贫和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扶贫开发方针,调整思路,创新机制,强化措施,明确责任,把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着力抓好整村推进扶贫、革命老区标准化综合扶贫、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等工作,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20xx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如下:
一、20xx年主要工作
(一)县扶贫办认真学习贯彻县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和县第十五届县人民政府召开第一次政府全体(扩大)会议及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新发[20xx]11文件提出的学习提高、查摆问题、整改落实三个阶段的工作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一是制定实施意见,成立**扶贫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学习活动;二是结合单位和个人工作实际,认真撰写心得体会,查找单位和个人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三是结合部门职能,开展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何加于改进进行认真的讨论和座谈;四是始终坚持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贫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为主题来开展大讨论活动;五是认真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办党支部先后深入平掌乡、建兴乡、平甸乡、水塘镇调研,征求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对20xx年度工作完成情况的全面了解,参加座谈的乡村组干部群众达400余人次。
通过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实践活动,党员干部思想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观念有了新的转变,对扶贫职能进行了一次再认识,对县情、乡情、村情以及民意的认识有了提高,用心学习,用心思考,用心干事的氛围逐步形成。
(二)做好新化乡新甸村市级标准化综合扶贫项目验收工作
20xx年3月13日,市级标准化综合扶贫项目验收组赴**县新化乡新甸村进行检查验收。新化乡新甸村的标准化综合扶贫项目于20xx年5月经市扶贫办批准实施,该项目计划总投资84.7万元,其中:市级财政扶持资金60万元;群众自筹(投工投劳折资)24.7万元。建设内容主要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科技培训等内容。具体包括村庄道路硬化4件6683m2;村组公路3千米;防洪沟渠1.68千米;科技文化活动室4所400 m2;安居房1户;支砌挡墙247.4 m3;架设铁板桥1座;举办科技培训班15期670人次。整个项目工程于20xx年6月开工,20xx年12月竣工,完成总资113.58万元,(其中:市级财政扶持资金60万元,群众筹集53.58万元),完成计划数84.7万元的134%。检查验收组通过实地检查验证、听取汇报、查阅项目建设资料等方式,全面了解了整个项目建设情况,对新化乡党委、政府以及新甸村两委领导班子能够统一思想、步调一致、精心组织、严格程序,强化监督,认真带领广大群众克服重重困难,按质、超额完成项目的建设任务表示赞赏,同意按合格工程项目通过验收。
(三)圆满完成20xx年省市下达我县47个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建设工作,项目总投资1057.26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705万元(省级420万元、市级285万元)、群众投工投劳和自筹352.26万元(每个整村推进扶贫项目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5万元),项目覆盖 47 个自然村 2128 户8876人。
全县47个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共完成村庄道路47件106073平方米,公厕36座230坑1040平方米,支砌档墙4568立方米,修复村组公路2件1.5公里;架设人畜饮水钢管19.4公里,建水池413立方米,新修三面光沟渠10件4.2公里;架高压电1公里,变压器1 台;新建安居房31户2480平方米,改造安居房16户1680平方米;建盖科技文化活动室47所4685平方米,排水沟0.8公里,垃圾投放坑4座,娱乐场所二块1846平方米;种植经济作物1400亩,养殖250头,举办科技培训185期9537人(次)。
(四)实施20xx年水塘镇革命老区标准化综合扶贫项目,项目覆盖水塘镇新寨村曼糯,腊哪,官护,杧木树4个小组、130户、570人。项目总投资97.8万元,其中:市级财政补助60万元、群众自筹(含投工投劳折资)37.8万元。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益事业、科技培训等。现在整个项目工程已完工。
(五)抓好易地扶贫开发项目
20xx年省级财政投入200万元、市级财政补助9.3万元资金,对我县戛洒镇戛洒村白糯格52户205人和扬武镇丕且莫村45户195人实施易地搬迁建设

扶贫工作总结及扶贫工作意见第2页

,此项目20xx年批复,项目工程到20xx年完工。现在两个易地搬迁点项目已完工,戛洒镇耀南村上下南恩完成房屋建设52户,建筑面积4358.64平方米;架dn50引水管4100米,安装入户主水管道;修复进村公路6公里,村庄道路硬化3966.9平方米;建盖砖混结构的科技文化活动室2幢160平方米,种植甘蔗600亩,举办科技培训4期660人(次)。扬武镇丕且莫村完成房屋建设45户,建筑面积3735平方米;架通人畜饮水管dn40mm1380米、dn25mm510米,建水池1个80立方米;架设10kv线路2.6公里、220v/380v线路1.5公里,安装变压器1台;铺筑村庄道路主道宽3m长360m一条,宅前道宽1.5m长910m一条;建盖科技文化室1所84平方米,场地一块500平方米;举办科技培训4期500人次。
(六)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争取挂钩扶贫单位加大对贫困村的支持力度
我办加强与53家市级挂钩单位的联络工作,加强对县级76家挂钩单位的协调服务工作,努力争取今年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村挂钩单位的支持,真正实现整村推进,一次脱贫的目标。据统计,20xx年市县挂钩单位深入挂钩联系点指导人员共782 人,其中:市级312人,县级470人;共争取各方资金628.7万元,其中:部门直接投入222 万元,引进资金324.4万元,物资折款82.3万元;引进技术2项,资助学生14人,组织劳务输出240人次;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41期,培训人员达2184 人。通过培训,多数受培训人员基本掌握了1-2门生产实用技术,使贫困村逐步实现了科技扶贫目标化、科技实施具体化、科技管理制度化、科技推广社会化。
(七)做好小额信贷扶贫工作
按照《玉溪市第二轮农村小额信贷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玉妇联发[20xx]6号)要求,我单位积极协助妇联做好20xx年小额信贷扶贫工作。
(八)做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
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前的培训为重点,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综合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我办积极与农业和社会保障部门合作,做好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工作。今年把贫困地区的18名农村劳动力送到峨山县高级职业中学进行培训,并实现就业。
(九)抓好省级下达20xx年建兴乡帽盒村帽盒革命老区开发建设项目,投入该项目财政资金15万元,工程正值建设中,年底前完工。
(十一)积极争取并组织实施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项目,目前,贫困村互助资金100万元已到位,试点项目已经启动。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贫困山区的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山区经济、社会事业得到发展。二是贫困人口不断减少,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基本温饱得到进一步巩固。三是实施扶贫项目,不仅加强贫困山区基础设施建设,体现了政府为人民办实事的思想宗旨,也加强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树立了党和政府的威望,提高和发挥了执政的能力作用。
三、主要做法
(一)各级领导重视是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前提。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
(二)群众参与是搞好扶贫开发的关键。扶贫工作是进村入户的工作,建设主体和受益主体都是农民群众,如果没有群众的参与,扶贫项目不可能真正发挥效益。我县在扶贫工作中,非常重视群众参与这一关键问题,群众参与体现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项目建设前,召开群众会议,分析贫困原因,讨论决定建设内容;项目建设中,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积极参与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建立后续管理办法,由群众管好用好扶贫项目,改变重建轻管现象,最大限度地发挥扶贫项目的效益。
(三)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是搞好扶贫工作的保证。在项目管理上,严格按照省、市批复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实施,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坚持项目到村到户,责任到人,责任人对项目建设负领导责任;推行项目公示公告制,对项目计划安排、建设内容和资金使用等方面的不同阶段,采取公示公告方式,自觉接受监督;严格项目建设验收制,项目完成后,实行乡镇初验、市县全面验收、省抽查验收;在资金管理上,严格执行云南省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实行扶贫资金报帐制,扶贫资金由县级财政扶贫专户拨付项目所在乡镇财政所。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扶贫攻坚任务艰巨。**是山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推进这些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还十分艰巨,面临的困难很多。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地域面积广,村组分散,群众生产生活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特别是乡村、村组公路建设严重滞后,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近年来,各级十分重视农民素质培育工作,切实加大了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力度,也取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农民素质仍然偏低,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20xx年扶贫开发工作意见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扶贫部门的安排部署,做到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灾后重建、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相结合,围绕目标,瞄准对象,坚持方针,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强化措施,实现突破。
(一)整村推进扶贫是新时期重要的扶贫方式,对有效消除贫困意义重大,明年计划实施40个整村推进扶贫项目。主要布局在水塘镇、建兴乡、平掌乡、腰街镇。
(二)组织实施好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项目,主要在水塘镇、建兴乡。
(三)实施稻田养鱼扶贫项目,该项目覆盖桂山镇、漠沙镇、建兴乡和平掌乡。
(四)完成小额信贷催收任务。
(五)进一步搞好挂钩扶贫单位的联络、协调服务工作。
(六)配合农业、社会保障等部门,搞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配合科技部门,搞好科技扶贫工作。
(七)加强扶贫队伍自身建设,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在内部管理和人员素质提高方面实现新突破。
(八)积极完成县委、政府安排的工作,完成上级扶贫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八年十二月三日

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XX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扶贫办的关心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下,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的目标,按照扶贫开发“一体两翼”战略布署,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以贫困人口为基本对象,以贫困村为重点,着力消除贫困死角。通过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贫困群众的共同努力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明显。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是农村贫困人口逐年减少,解决温饱问题,巩固温饱成果能力显著提高。通过各类扶贫项目的实施和大量扶持资金的有效投入,极大地促进了贫困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XX年,全县预计减少贫困人口0.46万人,贫困人口预计从XX年的5.62万人下降到5.16万人,贫困发生率预计从14.5%下降到13.07%。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夯实,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按照扶贫开发“一体两翼”战略布署,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有效地促进了贫困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使贫困地区村容村貌日益改观,人居环境质量逐步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三是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提高。以产业扶贫和信贷扶贫项目为重点,逐步推行村级互助资金发展模式,以整村推进为平台,加大对贫困村产业发展的扶持,结合全县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转变了经济增长方式,为贫困村培植了以核桃、烤烟、茶叶、龙胆草为主的一大批优势产业,促进了贫困村特色经济的发展。

四是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为重点,举办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引导性培训,加大农村脱贫致富带头人学历和技能培训力度,不断加强对贫困人口的知识更新,转变群众思想观念,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主要方法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一是实行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职责任务,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分级负责,层层把关,确保项目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明确项目乡镇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为具体责任人,自然村理事长为项目执行人,相关行业部门负责人为技术责任人,将项目建设责任落实到人;三是落实扫除“贫困死角”制度。坚持先难后易的原则,严格确定项目村和扶持对象,消除“贫困死角”,确保最贫困的村、最贫困的人得到优先扶持,让最贫困的群众优先受益;四是实行项目预、结算和开工批复制度。在启动项目建设前,做好项目预算和实施方案以及开工报告,报县扶贫办批准实施,项目建设竣工后,作出项目结算;五是实行项目招投标制度。在项目实施前,对群众自身不能完成的建设项目,进行公开招投标,签订施工合同书,对群众自建的项目,由乡镇与村、村与组签订建设质量责任书,落实项目责任人。

(二)合理规划,致力实施各类扶贫项目,为贫困村发展注入活力

1、着力推进整村推进项目的组织实施

一是实施省级整村推进项目73个,项目涉及11个乡镇,48个村委会,73个自然村,农户3750户,总人口15247人。项目总投资7785.02万元,其中:中央及省级财政专项资金1095万元,部门整合资金1669.1万元,信贷资金701.6万元,群众自筹4319.32万元。截止12月15日止,73个省级整村推进自然村共完成项目总投资7867.52万元,占计划101.05%,其中:完成中央及省级财政专项资金1095万元,占计划的100%,完成部门整合资金1471.02万元,占计划的88%,完成信贷资金899.1万元,占计划的128%,完成群众自筹4402.22万元,占计划的102%。累计建成安居房1084户154150平方米;实施基本农田地改造1400亩;建成沟渠12条,长47.5公里,新增灌溉面积2350亩;新建人畜饮水管道23条92.4公里,解决了4560人2673头畜的饮水困难;新建公路30条45公里,村间道路硬化73条100.8公里;建成沼气池1979口;种植经济作物17000亩,经济林果34450亩,发展大牲畜养殖14410头;建成科技文化室12个,卫生室8个,组织劳务输出技能培训73人,开展科技培训206期10380人次。

二是实施市级整村推进自然村项目23个,项目涉及4个乡镇,16个村委会,23个自然村,农户1183户,总人口4774人。项目总投资3193.8万元,其中:中央及省级财政专项资金230万元,市、县配套资金115万元,部门整合资金657.8万元,信贷资金173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0xx万元。截止12月15日止,已全部完成项目计划,完成项目总投资3193.8万元,占计划的100%。累计种植经济林果9030亩,经济作物7550亩;发展大牲畜4550头;新建民居房126户12600平方米,改造民居房197户19700平方米;建设村组公路3条6公里,建设村间道路硬化23条34.6公里103800平方米;修复灌溉沟渠2条5公里,建设人畜饮水工程6件,管道长23.7公里,建设烟水配套工程2件;建设农村科技文化活动室5个500平方米;建设卫生室4个320平方米;修缮校舍2所750平方米,建设沼气池755口,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培训92期4600人次。

2、加大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

一是组织实施劳动力引导性转移培训5000人,完成投资100万元,占计划的100%。其中:昆明禾丰职业培训站组织培训3000人,爱华镇组织培训700人,幸福镇组织培训700人,忙怀乡组织培训600人。根据我县产业发展趋势和核桃、烤烟、养殖等重点产业,围绕农业现代化、产业化以及农村生产生活实际需求进行引导性培训,截止12月15日止已完成全部培训计划;二是组织实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项目1个,完成投资64万元,占计划的100%,完成800人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职业技能资格鉴定和转移任务。三是结合整村推进项目,联合市技工学校和县职业技术学校组织实施了438人的农村脱贫致富带头人学历和技能培训;四是组织完成了100人赴利比亚劳务输出培训,()经全面考核后计划输出到利比亚6人,开创了我县国外劳务输出新局面。

3、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一是全面组织实施XX年栗树乡易地搬迁项目。该项目涉及栗树乡丙必利村平掌、丙必利、小村3个自然村80户农户300人,共完成项目总投资388万元,占计划的100%,其中:财政资金150万元,群众自筹238万元。共建成砖木结构住房80户6400平方米;建设饮水工程一件,长1.5km,安装水表80只;架设220/380v输电线路2公里,安装10kva变压器1台,一户一表80户;建安置区内砂石道路1条,长1公里;建8m3沼气池80口;新植膏桐300亩,橡胶80亩,种植防护林:**松300亩;开展科技培训2期600人次。

二是启动XX年易地转移安置计划105户500人。项目涉及爱华镇、幸福镇、大寨镇三个乡镇。项目计划总投资1450.3万元。其中:财政专项资金250万元,部门整合34.9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及自筹1165.4万元。截止12月15日止,已完成项目总投资435万元,占计划的30%,完成搬迁38户。其中幸福镇已全面完成38户安居工程建设,爱华镇和大寨镇已完成迁入点“三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安居工程建设预计明年1月份可全面启动实施。

4、安居工程项目

XX年全县安居工程建设任务100户,其中栗树乡10户,涌宝镇24户,茶房乡26户,大朝山西镇40户,项目总投资269万元,其中:财政专项资金60万元,群众自筹204万元,目前,已完成项目总投资4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5万元,农户自筹20万元。已完成安居房建设50户,建设面积5000平方米。

5、扶贫到户贷款贴息项目

今年,共安排第一、二批到户贷款计划1600万元,项目覆盖全县12个乡镇。截止10月底,已全部完成贷款计划,获贷农户710户。用于扶持养殖业1019万元,占计划的64%,发展大牲畜23880头,家禽70000只,水产品3000公斤;扶持种植业504万元,占计划32%,发展粮食经济作物7000亩,经济作物2350亩,经济林果3160亩;扶持加工行业40万元,占计划3%;扶持其他行业37万元,占计划1%。在发放的1600万元贷款中,财政贴息资金达80万元。

6、村级互助资金试点项目

按照“无偿投入、有偿使用、长期滚动、受益群众”的村级互助资金模式,我县积极推广村级互助资金发展种、养、加及其他行业,广泛吸纳贫困户加入村级互助组织。XX年,共吸纳农户入组416户,其中贫困户35户,农户交纳互助金4.63万元,同时,财政无偿安排村级互助资金100万元,截止12月15日止,共向农户发放互助资金贷款217户92.25万元,其中:种植业43户20.3万元;养殖业140户63.2万元;加工业4户1.5万元;其他行业11户7.25万元。

7、新农村建设项目

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和“十四个一”目标,XX年全县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9749.77万元,其中:上级补助4665.34万元,贷款368.57万元,群众自筹14715.86万元。累计建成基本农田地48910亩,建成沼气池1854口,建设经济林果105760亩,建成经济作物56760亩,建成卫生室50所,实施民居房建设1407户,建成党员电教室、文化室43所,实现大牲畜存栏680521头,出栏98691头,实施中小学校舍改造32所9473平方米,建成硬板路356条344.58公里,建设饮水工程117件,沟渠建设755条1040公里,开展科技培训577期90840人次。

(三)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

按照我县新农村建设、党建、扶贫等挂钩帮扶联系制度,积极协调各级各部门扎实开展挂钩帮扶工作。全年共组织动员121个单位参与挂钩扶贫工作,其中:省级单位1个,市级单位18个,县级单位102个。全年共有723人次深入挂钩村开展工作,其中厅级6人次,处级66人次,科级125人次,科级以下526人次。共为挂钩村协调项目24个,协调资金803.15万元,其中部门直接扶贫资金731.65万元,捐物折资71.5万元,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培训213场12866人次。

(四)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做好项目跟踪检查,确保项目效益最大发挥

严格按照省、市《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制定、完善和执行各项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加强项目及资金管理,确保项目资金安全使用和效益最大发挥。一是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认真执行项目资金回补报帐制,确保项目资金专户储存、专人管理、封闭运行、确保项目资金效益的有效发挥;二是推行扶贫开发项目廉政承诺和项目实施绩效责任制度。县、乡镇、村层层签订《廉政承诺书》,作为反腐倡廉的重要制度,牢固建立上级监督,部门监督、监察审计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五道防线,最大限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实行大宗物资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对用量较大的大宗建材物资以及种苗等由政府以招投标和询价等方式进行集中采购,签订质量、价格、供货合同和廉政合同,做到优质优价;四是实行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度。采取电视、报纸、挂牌公示等方式,对项目名称、建设内容、实施期限、实施单位及负责人、资金来源、补助标准及额度进行事前公示,事后公告,增强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广泛接受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五是实行项目建设跟踪检查监督制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协调有关行业部门,深入项目点定期不定期对项目实施进度、质量及资金的运行情况督促检查,保证项目建成一项,成功一项,发挥效益一项;六是落实项目后续管理制度。项目验收合格后,制定和完善项目后续管理办法,使项目发挥持久效益,巩固项目建设成果。

三、存在困难及问题

(一)我县是全国592个重点贫困县之一,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群众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自然环境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按照人均纯收入1196元的新贫困标准统计,目前全县有贫困人口5.16万人,扶贫工作点多,面广,工作量大。

(二)解决和巩固温饱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现有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生存环境较差、居住分散、构成更加复杂、社会发展程度相对落后的山区和半山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弱,整体贫困问题十分突出。

(三)项目村分布发展不平衡,群众自筹能力有限,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总体偏低,外向型农业发展水平滞后。

(四)资金供需矛盾突出,各级财政投入到扶贫开发的资金十分有限,资金整合难度大,导致项目建设目标难以实现,严重影响到群众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XX年工作计划

XX年,是“xx”扶贫开发工作的最后一年,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中央、省、市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一二一”发展战略和“1334”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奋斗目标,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牢固树立“大扶贫”观念,切实扫除“贫困死角”,进一步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努力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努力把我县扶贫开发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一是深入调研,精心组织,合理规划,切实扫除“贫困死角”,加大整村推进项目的组织实施力度。

二是加大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和输出力度,强化引导性培训。

三是加大产业扶贫项目申报力度,确保更多的产业扶贫资金扶持*县龙头企业。

四是继续抓好100万村级互助资金的滚动发展,确保互助资金效益发挥最大化。争取更多的村级互助资金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

五是继续抓好XX年到户贷款的回收放贷工作,积极向上争取XX年的1600万元到户贷款贴息项目资金在我县实施。

六是加大易地搬迁项目工作力度,不断改善贫困人口生存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

七是做好XX年扶贫项目的扫尾验收工作,确保各类扶贫项目通过上级验收并发挥效益。

八是加强作风纪律建设,强化责任心和事业感,不断加强扶贫队伍建设,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水平。

九是认真学习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超前谋划,科学合理的做好新一轮扶贫开发项目规划编制工作。

扶贫办年度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州扶贫开发工作在省办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纲要》和全国、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目标,以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为基本任务,坚持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小康建设带动扶贫开发的思路,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围绕年度工作目标,认真抓好各项任务落实,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一)争取项目和资金量再创新高。今年来,我办加大向省扶贫办汇报工作力度,努力争取中央和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计全年争取扶贫项目资金48000.62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0%,比20xx年净增13000.62万元,增长37.14%。占省扶贫办安排资金总量的1/9强;按因素法,超我州贫困人口在全省基数占比1.83个百分点。

1、核桃产业,资金5315.32万元;2、草地生态畜牧业,资金7170万元;3、蔬菜产业,资金420万元;4、脱毒马铃薯产业,资金909万元;5、乡村旅游产业,资金1660万元;6、精品水果产业,资金600万元;7、油茶(甘蔗)产业,资金3000万元;8、特种养殖产业,资金239万元;9、特色产业,资金910万元;10、中药材产业,资金4150万元;11、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资金5395.2万元;12、雨露计划,资金845.5万元;13、集团帮扶项目,资金1000万元;14、革命老区项目,资金1078万元;15、农业扶贫示范园区,资金12200万元;16、减贫摘帽奖励,资金2310万元;17、其它资金764.6万元。

(二)农业扶贫示范园区工作成绩显著。全省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省级重点33个,我州争取6个,其中我办争取了3个,财政扶贫资金1.22亿元,争取的园区数和资金量在全省是绝无仅有的。3个省级重点园区规划和20xx年实施方案已编制完成,并通过省级专家评审,各园区建设工作正按照实施方案有序开展。

(三)认真落实片区扶贫攻坚规划。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启动会召开后,根据国家及省有关要求,我办积极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相继修改完善了州、县两级实施规划编制工作。并努力抓好相关政策的梳理和衔接,做好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项目的对接,确保规划资金、项目和政策落地。

(四)强化项目监管,产业化扶贫成效明显

今年来,结合全省扶贫项目资金大检查,我办积极加强与纪委、财政、审计等部门沟通、协作,安排督查组赴各县市开展项目、资金检查。并在日常工作中采取抽查和不定期检查方式加强项目实施监督,明确专人负责项目进度跟踪,扎实推进项目实施。预计全年完成茶叶种植5000亩,核桃种植140000亩,甘蔗种植20000亩,脱毒马铃薯种薯和优质薯种植21445亩,油茶种植新造7154亩,改造18000亩,中药材种植10000亩,实现草地生态畜牧业存栏74000只羊单位。

(五)抓好扶贫资金使用监督,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按照国务院扶贫办、省扶贫办有关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自查自纠工作的要求,我办积极向州委、州政府汇报,并组织开展我州扶贫资金自查自纠工作,从纪委、财政、审计等部门抽调人员组建8个督查组,分赴各县(市)督促检查工作,针对自查自纠发现的问题,认真开展整改,将长期闲置的资金清理出来,合理调整使用方向,有序投入亟需项目,切实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

(六)对口帮扶工作开创新局面。新阶段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我办多次反复与XX市对口支援办对接、沟通和协调。争取到XX市继续结对帮扶我州,并将XX市原结对帮扶黔东南州的区(县、市)、市直单位全部转移到我州进行结对帮扶,实现了XX市对我州八县(市)和新筹建的义龙新区、兴贞新区、蔗香临港经济试验区结对帮扶全覆盖,且新增XX市卫生局、旅游局与州卫生局、州旅游局开展系统结对帮扶。签订了《XX市·黔西南州新阶段对口帮扶工作框架协议》和《20xx年宁波对口帮扶项目协议书》。签约项目68个,签约帮扶资金4051万元,签约的帮扶资金比20xx年多1184万元,增幅达41.3%,签约帮扶资金总量在八个对口帮扶XX的城市中排名第二。完成对口帮扶工作20xx—20xx年计划编制工作。同时,争取到XX市申洲针织有限公司捐赠我州衣物18万件,共计3350箱,价值2000余万元。

(七)“雨露计划”和干部培训有序推进。预计年底完成“雨露计划”培训14990人(其中,国办改革试点培训1300人,“三位一体”培训3000人,农业产业化培训10060人),培训少数民族4449人,妇女3473人。完成干部培训2172人(其中,党政干部培训621人,中青年扶贫业务骨干培训869人,贫困地区基层组织负责人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682人)。

(八)突出抓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加强与民政等相关部门的衔接,以国家扶贫标准为定量依据,以“两不愁,三保障”为定性依据,加强培训,全面完成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全年登记2300元以下贫困人口347454户1092736人(其中,扶贫户139675户551731人,扶贫低保户64167户219214人,低保户139927户317332人,五保户3685户4459人)。为项目资金到村到户,切实使扶贫资金直接用于扶贫对象奠定了基础。

(九)狠抓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有关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制定《黔西南州扶贫开发办公室20xx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认真查找廉政风险防范点,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实现廉政风险防控点、防控措施公示上墙,全年开展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5次,保证党员干部思想纯洁。认真落实涉农资金备案制,全年完成财政扶贫资金100%备案。

(十)扎实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按照州委、州政府的统一安排,认真完成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并在参与评议的州直机关中获取最高评分。一是成立行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办公室,制定实施方案。二是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利用宣传栏、信函、中国金州网、走访等方式征求对本部门政风行风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中征求的意见、建议实行边查边改。共发出征求意见函44份,收回43份,通过认真梳理归纳,收集意见和建议5条。主要是要求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多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制定整改方案。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基层干部群众的建议,结合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

(十一)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今年来,我办积极采取多种形式拓宽扶贫宣传渠道,组建黔西南州扶贫开发门户网站,扩大宣传面,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关心和参与扶贫,激发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积极性。预计全年报送扶贫简报35期,通过中国金州网发布信息43条,采用28条,通过XX扶贫开发网发布信息150条,采用112条,通过政务公开栏公示信息200余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500余份,宣传横幅28幅。

预计今年全州共减少2300元以下贫困人口14.17万人,完成“减贫摘帽”乡镇6个。

今年,省扶贫办对全省扶贫系统20xx至20xx年度工作的评比结果,州扶贫办获全省扶贫部门一等奖(名列全省第三),比20xx至20xx年度提升一位,实现了增比进位。这也是我州多年来第一次获得的最高评价。

二、存在问题困难

(一)扶贫开发任务仍然艰巨。全州7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8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994个贫困村,98.1万扶贫对象。贫困对象分布地区的生存条件差、基础设施差、基本公共服务滞后,贫困人口素质低、扶贫产业支撑力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贫困农户收入增长缓慢,扶贫开发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和繁重。

(二)扶贫开发项目实施的效果有待提高。由于州、县财政困难,没有安排财政配套资金用于扶贫开发。造成我州在扶贫项目的实施和跟踪、管理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致使我州的部分扶贫项目效果不明显。

(三)扶贫队伍的建设亟待加强。全州扶贫队伍现状与担负的任务极不相称,目前最主要的困难:一是州、县市扶贫机构的编制和人员都显得不足,人少事多;二是办公条件和设施差,如工作用车既缺乏、又严重老化;三是现有工作人员中,业务骨干严重缺乏。

(四)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是项目资金,必须一分不少地用于扶贫项目,扶贫项目资金下达后,要求各级政府匹配相应的项目管理工作经费。由于各县(市)基本都是“吃饭”财政,无力匹配相应比例的项目管理费,导致扶贫项目实施监管十分困难。由于实施扶贫项目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部分贫困乡(镇)因财政困难而不愿实施扶贫项目、或对扶贫项目的争取积极性不高。特困地区由于基础条件差,环境恶劣,很少有人愿意到这些地方去工作,即使去了也不愿长期在这些地方工作。比如XX县,贫困程度非常深,全县17个乡(镇)贫困乡(镇)就有14个,但乡(镇)扶贫工作站没有一名专职人员。由于各级党委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出现“越穷越不敢要扶贫项目”、“越穷越没人管理扶贫项目”的怪圈,导致大量的扶贫资金项目实施管理不到位,效益不明显。

三、20xx年初步打算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汪洋副总理关于扶贫开发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在威宁召开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座谈会时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安排部署意见,以全面小康统揽扶贫开发工作,围绕创建全国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努力实现XX扶贫“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加强扶贫项目和资金监管,切实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提升产业化扶贫成效。

一是认真谋划20xx年的扶贫项目布局和申报工作,争取上级财政给予我州扶贫开发更多的投入与支持,力争20xx年争取上级投入超过20xx年水平。

二是进一步加强与州直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整合资金、项目,努力将我州农业扶贫示范园区打造成为全省亮点园区,同时积极争取更多扶贫示范园区进入省级重点扶持。

三是围绕片区实施规划,主动加强与职能部门的对接和沟通,形成共同支持扶贫攻坚的合力。

四是按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自查情况和审计结果,认真抓好整改,切实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

五是按照对口帮扶工作20xx—20xx年计划,加强与XX市沟通、协调,争取宁波对口帮扶力度在上年基础上有所增加。

六是切实改进扶贫考核方式,把贫困地区干部的主要精力引导到扶贫开发上来。

七是加快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实现电子政务信息录入常态化。

八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扶贫各项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九是进一步加强扶贫队伍建设。重点是人员的充实和业务骨干的培养,为扶贫开发和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扶贫报告


汇报是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可以向大家宣布你所取得的成就,为你日后学习生活带来更多信心。在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经常需要写报告,你是否正在苦恼如何写好报告呢?别担心,工作总结之家编辑经过大量阅览,特别推荐了一篇非常实用的“扶贫报告”,相信你会从中获益匪浅!

扶贫报告【篇1】

我的述职在上个月的26号党员活动日时,按照乡里的统一安排在村里已经进行了,乡里派出了包村干部到村里对党员进行了测评,也对第一书记进行了测评,党员测评的结果我是全票优秀,第一书记的测评也是全票优秀,测评结果在村里进行了公示。上周五乡里给我打电话,说推荐优秀第一书记,让我写一份1000字左右的先进事迹材料,我说自己是市扶贫办派驻的,就不占用这个名额了,还是让给别人吧!这是关于年底述职和测评的有关情况,在此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做一汇报。

下面,我利用这个机会简要向大家汇报一下这一年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以6月6日来划分,可以把20xx年分为两个阶段来说,6月6日以前我是在机关里,主要还是围绕办公室做了一些事情,比如参与筹备市委农村工作会议、迎接省市脱贫攻坚检查等等,这些大家都是看得见的,我就不再重复了。主要还是说一下6月6日以后,根据组织安排我被派驻高稍村任第一书记,到今天是7个月零9天,可以说对我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和考验,让我有机会与群众零距离的接触,让我有机会与最基层的村干部在一起工作,一起学习,一起生活,更加真切的去感受他们的付出与不易,更加真切的体会到国家各项扶贫政策是怎样在基层得到落实的,更加真切的感受到贫困户是如何看待打赢脱贫攻坚战的。

我在上山之前与工作队员联系,询问在村里有什么困难,当时队员卫昌第一句话就是"没什么吃的".当时与我一起去的还有李帆,虽然可以在学校的灶上吃,也可以固定到农户家里吃,最后我们商量为了减少大家的麻烦,还是自己做。吃水就到学校门口的小河里取,天热也不敢多买菜,就三四天去官道口买一次,经常还有热情的村民给我们送来自己种的新鲜蔬菜,就这样吃饭问题算是得到了解决。

在那段时间里,我们三个人轮换着做饭,白天一起整理档案,一起接受检查,迎检的压力使我们没有时间在想别的,一个多月谁也没有回过家。一到晚上家人的电话就成了最大的期盼,你躲在这个角落,我躲在那个角落,都在安慰着家人,大家所有的难处都在默默的克服,我能帮助大家的就是打完电话后一起聊聊天,一起谈谈当天的工作,使大家暂时忘记我们还在山上。这样的时间也不长,7月底随着国家验收结束,李帆就被机关召回了,第二天卫昌也因为妻子一人在家照看两个孩子,有时饭都吃不上,实在没办法在山上了,也离开了村里,从那以后村里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算起来,这7个月我参加的各级各类型的会议有五六十次,平均三四天一个,最多时连续六天每天都有一个会。组织召开的村委或村民代表会议也有三十多次,接受各级检查、督导、暗访、采访、慰问也有二十多次,最直观的就是汽车的里程表已经跑了8000多公里。在这里我最想说的还是村委干部,他们的奉献精神让我由衷的敬佩。

我刚上去的时候,正值整改阶段,全面规范档卡建设,当时只是完成了入户普查,填写了入户普查表和政策明白卡,按照省里要求的村级户档6项,村级村档7大类22项还没有开始,还有乡里安排的自选动作6项,还有组织部规定的党建档案8大类21项,我带着村委把这些内容一项一项进行培训,因为我知道仅凭我们是干不完这些的。这还不算入户宣传政策、张贴宣传材料、组织村民培训、金融授信普查,还有防汛防火,河道治理、烟叶生产、大气防治、医保收缴、信访维稳、邻里纠纷、申报项目等等。村支书已经快60岁了,在村里工作了近30年,基层经验丰富,群众基础牢靠,每天都带着班子成员兢兢业业。四个村委干部每月960元的工资只发80%,几乎是每天都在村部忙活,他们没有节假日,没有补贴,没有任何荣誉,甚至有时还要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并不是这个微薄的工资,还是要依靠烟叶或玉谷,可是为了村里的事务,他们根本就顾不上,地里的农作物就只能"自由发挥了".夏天,蚊子咬的身上都是包;冬天,大家冻的一边搓着手一边写字,可是没有人发过牢骚,没有人消极怠工,家里有病号也顾不上照看。听他们说起过,以前村里的一个小组长当选后,家里人骂道:"你要是敢干,咱们就不过了",没办法最后只好又把组长辞掉了。这一切,我没法帮助他们,只能是与他们一起工作,让他们相信做这一切还有意义。

高稍村没有集体经济,也没有集体收入,除了乡里拨付的经费,能算得上收入的就是每年的烟叶税收返还。烟叶是村里唯一的主导产业,也是村民主要的收入来源,村里177户有一多半都种植烟叶,幸好烟叶可以称得上是订单农业,只要产量高,等级高,销售就不成问题,即使烟田管理的不好,每亩也有四五千元的收入,好的可以达到七八千元,甚至超过一万元。村里有一户烟农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由于烟田管理的好,30多亩烟叶收入了36万元,在当时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

随着近几年,国家对精品烟的需求导向越来越明显,烟农的收入在可预见的未来一定会受到影响,好多次在引导村民发展其他产业时,大家还是死死的盯住烟叶,不论你怎么宣传,他们都会和烟叶做个比较。第一句话都是"你说干这个,每亩能挣多少钱"接着就是"当年能见效吗,能卖出去吗".由于烟叶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家里没有劳力的农户,有的把地租出去,有的种些玉谷,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只能依靠低保、五保、养老金或残疾补贴。

作为脱贫攻坚,如何能在短期里增加农户的收入,尤其是尚未脱贫的贫困户的收入,现在剩下的大多还是"三无"人员,我想通过到户增收入股分红,通过金融扶贫帮扶增收,通过光伏发电补贴增收,这些措施可以实现所有贫困户全覆盖,符合上级贫困户至少有两个增收项目的要求。20xx年的食用菌代管代养项目,实现了当时未脱贫贫困户的全覆盖;20xx年的食用菌项目通过变更为养殖项目后,实现了20xx年以前脱贫户和目前未脱贫户的全覆盖;户用光伏项目实现了具备安装条件的贫困户全覆盖;村级光伏项目20xx年建成后将实现那些不具备户用安装条件的贫困户全覆盖;已经停止办理的户贷企用金融扶贫模式实现了具备金融授信贫困户的全覆盖;"1+1"金融帮扶模式实现了目前所有未脱贫户的全覆盖。

长期增收,还是要靠发展特色产业,引导村民逐步减少对烟叶的依赖,寻找新的产业增收途径,避免陷入国家烟叶收购政策的调整,可能会导致的"成也烟叶、败也烟叶"两难局面。目前,张主任已经组织村民进行了蔬菜种植培训,引导村民在不影响烟叶生产的前提下发展辣椒种植,还有一部分农户对苍术、连翘等中药材感兴趣,今后发展其他产业将作为长期增收的备选途径。

作为还没有摘帽的贫困村,按照"一低五有六通"的脱贫要求,还有组织部门的党建要求,目前还缺少独立村部和文化活动场所,今年将把村部的后续过程完工,还要建设戏台和文体设施,目前项目已经上报进入项目库,还需要咱们的大力扶持。去年让村民对咱们帮扶工作感受最深的还是饮水,我在走访农户时,村民谈论水龙头经常是时断时续,有能力的村民就几户联合打井,没能力的只好去河里挑水,能挑动的还好些,挑不动的老人只有靠邻居了。我在一户独居老人的家里了解到,他吃水要一手拄着木棍,一手提着小桶,为了把水缸装满要往返河边六七次,有一次下雨路滑连人带桶摔倒在路边。通过咱们扶贫办的项目扶持,申请的烟水配套工程在去年12月已经开工了,王主任多次到现场查看,目前管道重新安装后,水量非常大,第一天接通时还把两个组的阀门压坏了,大家一边修理着漏水的阀门,一边在给我们讲述着家里的水通畅了,满脸都是喜悦。现在上冻以后,蓄水池暂时停工了,待气温回暖后,建成100方的水池就可以彻底解决全村吃水不稳定的现状。

除了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项目,增加农户收入以外,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村容村貌,丰富群众生活,增强集体观念也是今后重点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入户调查,由于村里的分户情况非常普遍,父穷子不穷的现象很常见,有的几个子女成家后,都搬进城里居住,有的子女在外地打工,可是一年也不回来看望一次;甚至有的子女与老人同住在村里,相距也不远,平时却很少来往,老人的吃饭看病都是靠自己维持,每当老人谈起此事,都是唏嘘不已。由于没有路灯,没有活动场所,劳作一天后,大家都是闭门不出,很少互相走动,交流思想。

记得刚到山上时,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到晚上,真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这种黑在城区是绝对体会不到的,黑暗吞噬了一切,四周寂静的可怕,有时我与村委干部开玩笑说,晚上咱们要是出去,走着走着一个人走丢了都不知道。这点李帆有体会,有一次他与卫昌晚上出去到河边洗锅,走着走着卫昌逗他,身子往下一蹲一声不吭,一下子他就看不见人了,吓得不敢再往前走了,急忙掏出手机照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生活垃圾的处置,因为村里没有固定垃圾池,也没有固定的保洁员,大家的生活垃圾就是就近倒在路边,咱们学校的垃圾也是倒在河边,每次上级检查时都要临时组织村组干部清理或就地掩埋。

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年解决,虽然习惯的养成和素质的提高需要时间,需要一个过程,可是如果不去做就永远不会改变的,扶贫要扶志,要激发群众的内在动力,只有大家对村集体有认同感才能自发主动的去干,村委的带领组织作用非常重要,党员的示范表率作用也非常关键。前几天,村委商量年前购置一批锣鼓,组织大家开展文体活动。年后,在村里主要路段修建垃圾池,组建专门的保洁队,再把路灯安装起来,实施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利用每月的党员活动日开展"道德讲堂",评选"敬老模范"和"五好家庭",倡导村民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的风尚。

脱贫攻坚,任重道远。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村里的很多情况我还了解的不太透彻,一些贫困户的实际困难我还没有能力帮助解决,一些想法还没有得到具体落实,今天只是很肤浅的向大家做一汇报。我相信在解主任的带领下,在扶贫办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工作队员的努力工作下,在帮扶人员的大力配合下,大家一定会更加理解和支持村委的工作,让高稍村早日摘掉贫困帽,让高稍村民早日实现小康梦。

谢谢大家!

扶贫报告【篇2】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化,创新发展成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必然要求,而乡村旅游扶贫就是扶贫开发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20xx年x月x日至x日,xxxx县政协第十三界委员会农经界别组赴兴隆考察调研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通过对三桥滨州移民新村、兴隆玫瑰农庄和卡麂坪传统古村落民居保护的考察调研,对我县乡村旅游扶贫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旨在探讨乡村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目前,扶贫已进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阶段,理清扶贫攻坚思路,增添扶贫攻坚措施,实施新一轮精准扶贫,已成为各级政府使命崇高的艰巨任务。

贫困地区是乡村旅游资源富集区域,更是扶贫重点投入的地区。乡村旅游扶贫丰富了扶贫开发的形式内容,提升了农村经济的“造血功能”。乡村旅游贴近农村、贴近农民,是调整农村经济、农业产业、农民收入结构的重要手段,自然成为扶贫开发的重要载体。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的有机结合是资源优势的融合,是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其本质都是为了提升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是促进贫困地区繁荣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助力。

一、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xxxx县通过实施特色产业融合,打造乡村旅游服务平台,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创建乡村旅游品牌、大力培育乡村旅游扶贫支柱产业。一是打造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目前新建龙桥、长安、太和、云雾民族风情街,板壁房,保存浓郁川东特色民居和人文景观,提升旅游接待服务基地的形象和档次。新建三桥、龙桥、蜀鄂、杉木等扶贫移民旅游新村,与绿树花草相映衬,与景区景观相辉映。农户依托景区发展农家乐、提供特色旅游产品商贸和后勤服务,实现安居乐业、经济增收。二是建设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大力培育餐馆、宾馆、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服务业。制定出台《xxxx县乡村旅游农家乐补助标准及验收办法》,搭建贫困地区创业协会和小额信贷金融服务平台,采取政策扶持、信贷、借款贴息等方式,解决资金困难,鼓励引导发展。已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农家乐1000家,总床位12000个,餐位15680个,接从业人员1万余人,其中贫困群众2000余人。致力乡村旅游扶贫人才培养。开展乡村旅游景区知识、乡村旅游扶贫营销、农家乐服务规范、农家乐基本厨艺等专项培训30余期,培训从业人员1.2万人次,大大提高了乡村旅游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电子商务企业,建设电子商务村,增强景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拓展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产业发展。三是壮大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围绕“示范带全域、旅游促产业、产业辅旅游”的思路,以乡村旅游产业为龙头,发展“养生休闲”农业特色产业、观光休闲农业园、规模化生态养殖。培育现代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培育本土企业,围绕乡村旅游要素,扶持、引导农业产业企业发展。鑫桥特色种植、云龙牧业生态养殖等龙头企业逐步成长,与之相应的就业群体、服务团体正在形成,走上致富之路。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立足资源、市场和乡村旅游发展,谋划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布局,支持、引导实施特色效益农业产业项目。建设红豆杉生态原料林基地和种苗繁育基地4.1万亩,繁育红豆杉种苗7000多万株。带动5000余户农户种植红豆杉,近200农户实现年收入超万元;发展脐橙30万亩,油橄榄6万亩,实现产值15亿元;大力发展四季特色小水果15万亩,满饱游客眼福和口福,带动成片农户致富。建设现代农业观光园。建成兴隆扶贫观光园、鹤峰油桃基地、江南脐橙观光园,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3000余人,新增产值1亿元,户平增收2万元。四是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深度发掘乡村生活、乡村文化内涵,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凸显三国文化、诗城文化、移民文化等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积极培育壮大巩义美术产业群,开发名优特产品、绿色食品、传统工艺品,以及民风民俗手工制品和民族饰品等旅游产品。五是创建乡村旅游品牌。打造了聚龙观光园等2个3a景区、铭阳等3个2a景区、回龙和杉木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二、乡村旅游扶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发展缺乏共识联动

乡村旅游扶贫是旅游产业与扶贫产业相融合形成的新兴产业形态,两种完全不同的产业的结合,有一个探索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就目前而言,还没有完全形成产业发展共识,主要表现为各级党委、政府对乡村旅游与农村产业发展的关系、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的作用、乡村旅游与巩固农村经济地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对乡村旅游扶贫思路不明确,理念不清楚,引导不给力;乡村旅游扶贫很大程度处于扶贫部门自说自唱的阶段,宣传推荐力度不够,社会认知度不高,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得到凸显;公安特种行业管理,文化、工商、税务、旅游、卫生、防疫等部门管理服务还没有跟进,产业联动发展机制还没形成。

(二)旅游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由于受扶贫项目资金投资周期的约束和绩效评估机制不健全,乡村旅游扶贫形成的多是“几间房,几张床,天热歇个凉”的低端旅游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深沉,已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产品缺乏市场分析,同质化现象突出。季节性强、效益不佳;开发方式粗放,急功近利、模式单一,文化内涵单薄,无法形成特色产品和核心竞争力等问题。

(三)发展环境急需改善提升

贫困村多处边远高寒地区,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往往是对外交通条件是最差的地区。要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必须改善和提升道路等级、用电保障、饮水安全、环境整治等环境条件。

(四)服务管理缺乏规章规范

一是制度不健全。乡村旅游扶贫由于跨多种行业,缺乏法律法规支撑,管理服务职责模糊不清,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制度。二是纠纷处理机制不健全。有经营行为,就有纠纷发生的可能性。在经营过程中,主顾摩擦、食物中毒等大小纠纷都有可能发生。由于条件限制,乡、村、户处理纠纷的能力已很不适应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的需要。三是人员素质低。在实际的乡村旅游扶贫操作中,管理人员一般由村干部或当地农民担任,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是本土农民,综合素质相对偏低,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

(五)乡村旅游扶贫“扶强不扶弱”

由于贫困户多数是经济、能力、条件多种致贫原因叠加的结果,住房条件、个人能力、经济收入大多不符合参与乡村旅游扶贫所必备的要素,所以乡村旅游扶贫的扶贫性也在一定程度饱受社会争议和质疑。由于乡村旅游投入大,点多面广,贫困户大多和旅游扶贫政策沾不上边。

三、乡村旅游扶贫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认识,形成乡村旅游扶贫共识

各级党委政府要努力形成乡村旅游扶贫是国家扶贫战略的共同意识。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旅游扶贫是推进扶贫开发、创新扶贫模式及方式的探索与实践;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区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旅游发展方式转变、建设旅游品牌的重要途径”这一重大意义。

(二)科学规划,强化规划操作性严肃性

一是科学规划。把乡村旅游扶贫作为一项区域经济发展的系统性工程来策划规划。要站在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县人大通过的《关于加快xxxx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为指针,与白帝城—瞿塘峡和天坑地缝等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xx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纲要等相衔接,突出扶贫特色和可持续性、可操作性,高起点、高规格制定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二是明确主题。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应该坚持丰富文化内涵、突出区域特色、培育品牌精品的基本方略,全力打造城市人群最关注的以文化、生态和健康为主题的扶贫品牌。三是注重规划的严肃性。乡村旅游扶贫总体规划,必须对全县的乡村旅游扶贫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在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规划执行的刚性原则,保证规划的严肃性和延续性。

(三)突出主题,打造乡村旅游扶贫品牌

立足生态涵养发展,重点突出“生态休闲、健康人生”主题,提升乡村旅游扶贫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按照不同区位优势和客源市场,利用水利、农业、林业、交通及新农村建设项目等优势资源,开发避暑、健身、漂流、农事体验等旅游产品,形成比较全面的产业布局。要以“保护资源环境、荫泽子孙后代”主题。加强对乡村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保护,有选择地保留、有重点地保护、有计划地修缮古村寨、古民居和文物古迹。乡村旅游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拓乡村旅游扶贫市场。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在重点旅游线路和景区(点),设立乡村旅游扶贫宣传推介窗口。利用花卉观赏、瓜果采摘等节庆媒介,宣传推介乡村旅游扶贫目的地。加快乡村旅游扶贫管理系统建设,积极开展网络营销,网络预定等旅游在线服务,指导乡村旅游扶贫专业合作社、扶贫示范户建立网上预订系统,提高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的信息化水平。

(四)整合资源,夯实乡村旅游扶贫基础

一是加大财政扶贫的引导性投入力度。设置乡村旅游扶贫专项资金,重点向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户倾斜;按照渠道顺畅、方向不变、统筹安排的原则,整合农民新村建设、民族发展、道路通畅、饮水安全、用电保障、环境整治等行业部门资金。二是拓宽乡村旅游扶贫开发融资渠道。鼓励县内外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和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联营、购买、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乡村旅游扶贫开发。三是鼓励和支持项目区农民以房屋、宅基地、土地承包使用权、资金、技术等资源,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培育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富有活力的旅游服务经济实体,创新“公司+农户”、“公司+协会”等扶贫开发方式,提高乡村旅游扶贫的组织化程度,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五)规范管理,提升乡村旅游产品质量

一是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扶贫管理体系。把乡村旅游扶贫纳入农村扶贫开发法律法规管理体系,实现乡村旅游扶贫“粗放式管理”向“依法扶贫”规范管理转变升级。二是建立和完善乡村旅游扶贫项目资金申报审批、管理使用、检查验收等制度,明确乡村旅游扶贫资金支持的对象和范围,建立扶贫、旅游、工商、卫生等相关部门管理服务联席制度。三是走专业合作化道路。以村为单位成立乡村旅游扶贫专业合作社,发挥其在市场开拓、质量管理、教育培训、价格管理、投诉处理、利益分配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合作社+示范户”的模式,实行标识标牌、星级评定、收费标准、客源分配等“四统一”规范运行管理。四是强化从业人员培训。整合旅游、人力资源、教育、文化等培训资源,开展经营管理、食宿服务、接待礼仪、传统技艺、导游解说、文艺表演、市场营销等技能培训,逐步提高乡村旅游人才的整体素质。

(六)创新机制,实现扶贫效益最大化

一是创新乡村旅游扶贫方式。对贫困户发展农家乐,在享受乡村旅游普惠政策的同时,可以享受d级危房改造、宅基地复垦、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地灾救助、三峡库区移民等政策的叠加扶持。还可以享受扶贫的信贷贴息、低息和无息借款等特殊政策;由企业开发的旅游景区,政府给予相关扶持政策时,将扶贫责任捆绑给企业。企业必须履行优先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收购贫困户生产的农副产品,门票收入提成用于贫困户扶危济困、社保扶贫补助、经济发展扶持等扶贫义务。建立乡村旅游扶贫互助组织,探索无偿扶贫资金有偿使用机制,实现循环使用、滚动发展。二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坚持乡村旅游扶贫资源集体所有、村民共享。通过制定村规民约、乡村旅游扶贫互助组织等方式明确并公示扶贫项目资金使用、利润分配、项目受益农户等重大事项,使乡村旅游扶贫成果真正惠及贫困农户。三是建立扶贫项目成果巩固机制。加强扶贫项目后续管护指导工作,建立“谁所有、谁管护、谁受益”的管护机制,发挥扶贫项目效益。

总之,xxxx乡村旅游扶贫要立足生态涵养区发展“三步走”战略,以“建设长江三峡国际休闲度假中心”总体目标,以白帝城—瞿塘峡景区和天坑地缝景区为依托,以产业化拓展为平台,以发挥乡村自然生态优势和人文资源优势为重点,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产业,走特色化、规范化、品牌化和可持续一体化的道路。

扶贫报告【篇3】

解决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是当前扶贫开发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不仅是扶贫开发部门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民生问题,也是涉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近期,我们就此进行了调查研究,作出了一些思考。

一、主要举措及成效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就业工作得到了各乡镇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大力实施再就业援助行动,有力促进了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再就业。20xx年元至11月,我县城镇新增就业513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165人,帮助城镇困难就业对象上岗就业320人,农村贫困家庭就业援助835人,再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强化了组织领导。县里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就业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县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每年,以政府发文的方式将就业再就业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和相关单位,纳入政府年终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政府督查室定期组织检查,下发督查通报,对工作开展不力、完成任务进度缓慢的,予以通报批评。扶贫开发部门实行了月报表制度,一月一调度,确保了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

2、开展了调查摸底。依托乡镇、社区扶贫开发部门,对辖区内所有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对象和零就业家庭进行了摸底调查和入户家访。建立了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对象和零就业家庭台帐,做到了情况明、底子清、人员实。集

中进行了就一轮就业政策的宣传,使辖区内每个失业人员都清楚就业援助的对象、范围、认定标准和可享受的扶持政策,做到就业援助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组织了专项行动。组织开展了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四送活动为主题的专项援助行动,针对就业困难对象的实际需求,开展“一对一”的就业帮扶活动,免费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县人力资源市场建立了月招聘制度。20xx年,在楚江、蒙泉、三圣等乡镇举办现场招聘会11场,为广大求职者提供就业岗位万余个,让数千名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实现了与岗位的顺利对接。

4、落实了优惠政策。积极落实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重点是“雨露计划”培训、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技能鉴定补贴等政策补贴资金。20xx年,共兑现各项补贴资金1060万元,6000余名下岗再就业人员从中受益。对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企业,积极协调税务等部门实行税费减免,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就业容量,稳定就业岗位。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目前在我县,就业的总量性矛盾已不明显。但困难群体就业难,“有事没人干”和“有人没事干”的结构性矛盾比较尖锐。经过调研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与现实需要的矛盾。目前,全县累计发放的《再就业优惠证》和《就业失业登记证》15000余个,这其中,还有极少数就业困难对象和就业愿望不强烈的对象没有再就业,或就业质量不高、就业不稳定。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从相关部门来看,少数单位对就业工作还存在认识不高、

重视不够的现象,经费投入不足,没有真正把促进就业摆在民生之本的高度来看待;从就业困难群体来看,大部分就业观念陈旧,存在依靠政府、依恋铁饭碗,重国有、轻民营,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来,宁可失业也不愿从事脏、苦、累工作的陈旧观念和惰性心理;从用人单位来看,一些企业招用人员时,没有根据自身岗位需求合理确定招聘条件,要求高学历、设置年龄限制,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下岗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

2、主观期望与就业待遇的矛盾。据调查,我县在超市、酒店、餐饮等服务行业工作的'工资水平一般在600-800元之间。由于经济发展、物价上涨等因素,这样的工资水平与下岗再就业人员的期望值相差过大,缺乏吸引力。同时,一些用人单位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某些条款存在误读甚至有意规避,用工不规范,拖欠、克扣工资,不按规定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也是造成职工流动性过大,下岗再就业人员难以稳定就业的原因之一。

3、能力素质与岗位要求的矛盾。大部分就业困难对象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时间短,专业性不强,技能单一,就业能力较弱,难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而一些企业岗位要求较高,要求具备某一方面的专业技能,要求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使得就业困难人员望而却步,导致出现了有剩余人员缺就业岗位、有就业岗位缺适用人才的“两缺”结构性矛盾。

三、工作对策及建议

解决好群众的就业问题,尤其是困难群体的就业再就业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大局,事关和谐石门的建设。一定要始终坚持“就业优先”的战略,全面贯彻“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的方针,严格落实《就业促进法》等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法律法规,促进我县就业困难群体稳定就业、平等就业。

1、高度重视促进就业工作。促进就业是当前解决民生问题的首要任务,对于维护我县发展稳定的大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意义重大。要充分认识就业是民生之本,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政治任务来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规划,纳入政府目标考核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各乡镇政府在促进就业工作中的领导责任,从经费上加大投入,从人员上重点考虑,夯实工作平台,打牢工作基础。各相关部门领导要把促进就业工作放在心上,拿在手上,体现在行动上,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

2、切实加大舆论宣传力度。相关职能部门、新闻媒体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促进就业政策的宣传,引导企业适度转变用人观念,适当放宽招工条件;引导就业困难人员正确转变择业观念,自觉调整就业期望,改变“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树立积极的就业观,摆正心态,自立自强;要大力宣传一批再就业典型,挖掘一些鲜活事例,树立一些可学可追的榜样,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就业、支持就业的氛围。

3、大力推进职业技能培训。要按照“市场所需、培训对路”的要求,将下岗失业人员、城镇零就业和农村零转移家庭人员等各类就业困难群体都纳入培训范畴,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培训计划实施,扩大扶贫培训范围,实现城乡各类就业困难人员技能培训的全覆盖。着眼于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着眼于企业用人要求,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充实培训项目,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用足就业扶持优惠政策。全面落实税费减免、岗位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职业培训补贴、技能鉴定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就业援助等再就业扶持政策,真正把各项优惠政策转化为促进困难群体就业的内在动力。通过落实税费减免、岗位补贴政策,激发企业招用下岗失业人员和“4050”等困难就业

人员的积极性;通过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创业融资问题;通过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减轻就业困难群体的经济负担,实现稳定就业;通过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技能鉴定补贴政策,让就业困难对象真正学得一技之长,提升就业能力。

5、着重开展就业援助行动。要进一步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完善各项就业扶持政策措施,坚持以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家庭人员、“4050”人员、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以及城乡退伍士兵为就业援助重点,实行台帐式“动态消零”管理。具体来讲,可以采取“五个一批”的办法来解决,即:稳定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向机关事业单位下达任务,帮扶一批;动员企业捐助岗位,吸纳一批;发挥职业介绍机构和社区服务平台的作用,市场就业一批;加大信货扶持力度,自谋职业一批。通过多种途径,切实解决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

6、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工作设施,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县、乡镇、社区(村)三级就业服务工作平台,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困难家庭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等提供就(失)业登记、职业指导、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就业援助、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一站式”服务,对就业困难人员优先实施免费的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帮助其确定适合自身实际的职业定位,尽快实现就业。通过定期分析和发布就业岗位,努力疏通就业岗位供求信息传播渠道,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扶贫报告【篇4】

围绕“旅游+”做好旅游精准扶贫工作报告

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提高,如今已进入了“旅游+”新时代。“旅游+”,是指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整合力和提升力,为相关行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翅膀,催生新业态,提升相关行业和领域的发展水平与综合价值。

据我所知,“旅游+”代表着一种新的先进生产力。“旅游+”是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培育旅游大产业,关键是做好做足“旅游+”这篇大文章。当前,我国整体发展为“旅游+”创造了条件。通过实施“旅游+”,我国旅游业将经历一个大调整、大变革、大跨越的过程,进而实现从量变到质变、从数量增长到质效提升、从粗放经营到集约发展的大变化,向旅游强国稳步迈进。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我们关于旅游的认识停留在简单的消费层面,把旅游看成是孤立的行业。实际上,旅游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是消费,而是覆盖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领域;旅游是增强国民幸福感、提升国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产业,也是具有优化区域布局、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功能的新经济增长点。xx县是国贫县,乡村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乡村旅游扶贫也是该县农村扶贫开发的主渠道之一。xx旅游扶贫既有利于打破xx县贫困地区的封闭状态,又有利于更新人们观念、提高人口素质,促进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

9月11日上午,xx县旅游局全体干部认真传达学习全县结对帮扶、精准扶贫暨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并对县委书记饶xx就如何抓好结对帮扶、精准扶贫暨基层党建工作的讲话精神进行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我们作为县级基层旅游部门,该如何做好旅游扶贫工作呢?我个人的思考是:围绕建设文明新村目标,以精准扶贫为突破口,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线,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富民兴村为目标,突出“四个一” 工作重点:

一是编制一部乡村旅游规划。按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与xx扶贫的困难群众逐户见面,摸清民情、民意、民愿,围绕旅游扶贫做好旅游规划基础材料,立足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围绕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聘请规划设计单位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在规划文本中,结合乡村旅游开发,把全村产业进行立体化布局,明确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与“种养畜林果水”等产业进行有机结合,努力将资源优势向资本优势转化。

二是争取一批旅游扶贫项目。县级旅游干部要深入xx扶贫乡村,与xx扶贫的村委会班子成员进行座谈对接,通过了解村情村貌及存在的问题,找准帮扶对接的重点,根据了解到急需解决的问题,县旅游局与县扶贫办一起将积极争取有关项目给予支持解决,同时将积极引导支持xx扶贫乡村在草莓西瓜蔬菜采摘、垂钓休闲、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旅游新业态的发展,增加群众的收入。

三是培育一批旅游示范户。按照统一规划、分散建设、带动示范的原则,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参与旅游发展意识强的农户进行重点培育,拟选定有条件农户开办农家乐、家庭旅馆、娱乐项目、土特产品开发等,根据乡村旅游发展需要,设立“乡村旅游服务中心”,并在村委会挂牌,主要负责该村旅游资源的保护、管理和服务,同时,县旅游局带领全体党员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开展节日慰问活动,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当中去。

四是开展一批乡村旅游村官培训。我国从20xx年到20xx年计划培训6000名村官,开展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加强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规划指导、专业培训,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整村扶持。每年通过乡村旅游带动2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确保到20xx年实现7017万贫困人口的17%(1200万人)通过旅游实现脱贫。“旅游+创新创业”,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大批返乡农民工通过参与乡村旅游经营实现了创业致富;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和文化、艺术、科技等专业人员落户乡村,将自身的专业优势与乡村的资源优势、旅游的市场优势结合起来,形成了一批乡村旅游创客基地。据此,我们基层旅游部门将结合xx扶贫乡村对乡村旅游村官进行系统培训,充分做好发挥乡村旅游扶贫的积极作用,围绕“旅游+重点领域”,更好地服务发展大局。

扶贫报告【篇5】

一、概述

xx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牧业旗。全旗共辖8个苏木镇;161个嘎查(村),其中以牧为主的嘎查90个、以农为主的村71个;568个村民组(独贵龙);总人口17.85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12.76万人。6月末,全旗牲畜总头数198万头(只),但贫困农牧民(未解决温饱和低收入人口)人均饲养牲畜仅3羊单位。

xx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经过多年的扶持与发展,全旗的贫困程度虽有所减轻,但受自然灾害、地理环境、人口素质、农牧业基础设施状况等影响,贫困面还比较大,贫困程度还比较深,到底仍有42个贫困嘎查村,占全旗嘎查村总数的26%,未解决温饱人口1.68万人,低收入人口2.11万人,分别占农牧业总人口的13.2%和16.5%,无灌溉饲料地或人均不足1亩水浇地2.7万人,占农牧业总人口的21%,特别是牧区无畜少畜户(人均不足5个羊单位)人口2.2万人,占农牧业总人口的17.2%.。

二、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

(一)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

目前,在牧区贫困户中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六种情况:一是因病致贫,比如因家中一人或几人患了一种需长期医治的疾病,每年需花费不少医药费而贫困,约占贫困户的50%;二是因灾致贫返贫,主要是长期的自然灾害使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得不到改善,收入低,加上底子薄,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生产性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生活而致贫,约占贫困户的25%;三是因学返贫,主要是学杂费逐年增高,一个学生从小学读完大学就得需要几万甚至十几万元,不仅大学的学费居高不下,就中小学的杂费也让一些农牧户难以承受,特别是近年学校大量合并,多数自然村都没有小学,许多小学生和学前班孩子都需要家长陪读,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开支都很大,一个小学生一年也需要几千元的费用。约占贫困户的10%;四是因残致贫,有些家庭的主要劳动力致残或是残疾人,因不能从事正常的劳动,更不能去谋取发家致富的非常复杂的事情而致贫,约占贫困户的5%;五是懒惰致贫,一家人不好好种地养畜,更不会去勤劳致富,一年到头等救济而贫困。约占贫困户的5%;六是其他原因致贫返贫,如孤寡、借贷等原因致贫返贫,约占贫困户的5%。

(二)影响和制约贫困农牧民脱贫解困的主要因素及存在问题

1、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

右旗自古以来就有“旱巴林”之称,十年九旱,低山丘陵面积较大,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十分频繁。1995年秋,全旗遭受百年不遇旱霜冻,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1.9万亩,返贫人口达1.02万人;1998年7月全旗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直接造成经济损失1.61亿元,返贫人口达3.07万人;8月16日遭受6.3级地震,持续时间30多秒,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250万元,返贫1.87万人;春旱十分严重,6月20日以前降水量不足10毫米;更是多灾之年,不仅遇到了30年不遇的夏秋连旱,而且在9月5日至9月8日,北部的4个苏木镇又遭受严重的雪灾和霜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48.5万元,11月3日又发生了4.2级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1.4万元,预计总返贫人口2万人左右。同时,全旗有近5万多人生活在布病、地甲病、结核病、高氟水等地区,致病患者多达1.3万人,因病致贫现象较多。

2、农牧业基础建设薄弱、生产单一,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右旗目前有耕地面积62.25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为15.55万亩,人均1.21亩,主要集中在东南部西拉沐沦河北岸的冲击平原,这一地区履盖1个苏木、2个镇1万多人。近年来,全旗的扶贫开发工作主要以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但应对连年频发的旱灾、洪灾、雹灾、早霜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不强,这些不仅制约了农牧民增产增收,并易因此而致贫、返贫。截止底,全旗仍有三分之一的贫困独贵龙仍是以养牧为主,其他收入基本没有,生产生活都靠卖畜,至今尚有无畜户或少畜户(人均不足5个羊单位)5400多户。

3、农牧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程度差。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场调节的比重日益增大,对于一家一户以分散经营方式为主而文化素质偏低的农牧民来讲很难对诸多的市场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如果同一品种的农畜产品在某一阶段的供给大量增加,而国内需求增辐不大,产品不能大量出口时,农牧民收入就会大幅降低。

与此同时,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用于农牧业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大量涌现,要求农牧民加强这方面技术的学习,并将其运用到生产经营中来,绝大部分农牧民则无所适从,很难把先进适用且市场需求空间较大的新品种和技术运用到生产经营中来。

另外,一些贫困地区农牧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干劲。

4、牲畜分配不均,牲畜占有量差距大。

牲畜是牧民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但多数地区牲畜分配不均,多的多少的少,据统计,全旗18.5%的养畜大户饲养着全旗70%的牲畜,如岗根苏木张勇一家4口人,饲养700多只羊,人均175个羊单位。而贫困农牧民(未解决温饱和低收入人口)人均饲养牲畜仅3个羊单位,还有一部分无畜户。

5、劳务经济发展缓慢,富余劳动力比较多。

劳务经济发展缓慢,随着农牧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原来大量的手工劳作被机械代替,就使一大部分农牧民从以往的生产劳动中摆脱出来,形成大量劳动力资源闲置。目前,全旗有闲置劳动力达3.5万人之多,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和语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劳务输出量不大,仍有相当一部分劳动力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加上近年禁牧舍饲又使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重新返回牧业生产中,劳务输出难度大。每年组织输出人数在1万人左右。

6、牧区生产生活支出高,成本大,收入不稳定。

一是牲畜这种生产资料的生命性决定了牧区具有人畜双重消费的特点,特别是一遇灾年,需要购买大量饲草料,出现成本大于销售的现象。同时,禁牧舍饲也加大了牲畜饲养的成本。二是由于牧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牧民在教育、医疗、交通、水电、食品等方面消费较高,年人均达1264元,占纯收入的52%。三是与农区建设相比,国家对草原建设投入较少,畜牧业基础建设欠帐较多,需要建设投入较大,牧民自己无力承担。加强畜牧业基础建设,转变畜牧业经营方式,是提高农牧民收入的先决条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四是扶持牧户所需投入较大,如每户建一处草库伦(6000元),扶持10个羊单位母畜(3000元),每户需投入9000元。据统计,全旗1128元以下收入的牧户有17285户,约需投入1.5亿元。五是右旗属高寒低温区,且持续时间长,取暖时间长达6个月,牧民维持基本生存状态所需开支较大。

7、公共设施落后,社会事业发展缓慢。

全旗每百平方公里有乡镇0.078个,每百平方公里有等级公路4.2公里,每百平方公里有医疗机构(含医疗点)0.25个,每百平方公里有中小学1.04个。一半以上的嘎查村不通电话。尽管各嘎查村已经通电、通路,但村路质量还有待于提高,电网质量和电价仍存在很大的城乡差别。同时,又是地甲病、氟病等地方病区,全旗病区人口达4万多人,占农牧民人口总数的34.6%。

8、扶贫开发资金投入不足。-,每个“千村扶贫开发工程”的嘎查村3年投入资金20万元,项目只能覆盖1-2个独贵龙组,发展灌溉饲料200—400多亩地。如财政扶贫资金项目中直接到村到户资金额为213万元。项目覆盖人口3万人。人均只有71元,远远不能达到解决温饱问题的要求。这样只能解决极少一部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另外,由于牧区农牧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路途较远,项目建设成本相对其它农区就高一些,费用大一些。

三、牧区扶贫开发中值得借鉴的一些做法

在扶贫开发工作中,主要坚持开发式扶贫和到村、到户原则,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实现低收人口稳定增收为目标,主要实施了整村推进扶贫,世行贷款扶贫,产业化扶贫,移民扩镇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并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为尽快改变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创造了基本条件。一些好做法、好经验值得在今后工作中借鉴和继续应用。

1、整村推进扶贫项目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资金投入分散,扶贫成效不明显的问题。从起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本着“渠道不变、投向不乱、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各项扶贫资金,集中投入,配套使用,加大了对重点嘎查村项目实施的投入力度。

2、产业化扶贫项目从调整产业结构出发,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一是通过扶持培育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增强其辐射和带动作用,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贫困农牧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合作共赢关系,最大限度地降低贫困农牧民进入市场的风险。二是围绕主导产业的发展加大了对种养殖基地的建设,重点扶持培育出一些扶贫专业村、专业小区,通过产业化建设,使小区(专业村)的贫困农牧民实现脱贫致富。

3、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是加快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实现“减少农牧民,富裕农牧民”,的新的战备性扶贫措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以“定单培训”方式通过各培训机构对那些收入低、生活困难、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劳动力进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真正掌握一门实用技术,从而达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脱贫一户”的目的。

4、科技扶贫在扶贫开发过程中,特别是项目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都离不开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持和保证,离不开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5、社会扶贫对扶贫开发工作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是一项社会性工作,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或一个项目能完成的任务,必须动员社会各界力量,让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扶贫工作中来。在这项工作中,市直、旗直各扶贫联系单位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进一步探讨解困办法和扶贫的新途径

扶贫开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工作重点和难点摆在了各级扶贫部门工作者面前,进一步研究探讨贫困地区的解困办法和扶贫的新途径是一项新的课题,根据多年的扶贫工作经验,鉴于以上牧区贫困户存在的不同致贫返贫的因素及存在问题,采取不同类型扶贫方式十分必要。贫困原因不同,贫困程度不同,其脱贫的难度也各不相同。对某种原因暂时致贫返贫的,如因小孩上学,或盖房娶媳妇而致贫的家庭,当儿女走上工作岗位或儿媳妇娶进门后,此类家庭通过自己艰苦创业,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脱贫。如果在扶贫工作中再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扶持,这类家庭脱贫速度会更快。但是,对天灾、人祸等原因致贫的贫困户就不同了。特别是一些家里有长年卧病在床需医治的病人,因自身无力也无法从事或找到一个什么职业,那么,脱贫的难度就会相当大。

所以,如果不从这些具体方面来研究问题,只是简单沿袭过去的结对挂扶、给钱给物、扶持致富项目等扶贫工作的思路、办法,只能是治标而不治本。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必须根据当前贫困户结构对症下药,重新调整扶贫工作思路。应当全方位、全覆盖的建立、健全一种新的运行机制和政策。以下几种方式仅供探讨。

1、对通过扶持能够在一定时限内脱贫的贫困户,应当继续采取“扶”的政策和办法。在过去的扶贫工作中,我们也积累了许多好的做法与宝贵经验,仍然可以在这类贫困户扶贫中继续运用。

2、对因病、因残等原因致贫的贫困户,脱贫对他们来说极其困难,为此,应当对他们实行特殊的保障政策。一是医保,二是养老保险。由政府出钱,为这些贫困户建立专门的医疗养老保险,确保他们以后过上基本无忧的生活。

3、对特殊无正常收入来源的贫困户来讲,应当以政府为主“养”起来。尽管当前已在农村实行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是,在并未全部覆盖到位、标准较低的情况下,并没有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因此,要根据这个地区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至少按满足正常生活需要测算适当的比例给予生活保障。至少帮助他们修建好住房,不再漏风漏雨。另外,再辅之实行社会救助、结对帮困等办法,从而真正让这少部分人摆脱贫困。

4、对于农村牧区懒汉型的贫困户只是极少数的,但确实存在,每个村都会有。对这种贫困户,不能像平常那样再去用救助的方法,不能一味地去扶,否则,越扶越懒。要采取“逼”的办法,根据不同对象,由乡、村两级负责,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并帮助教育他们自食其力,自己找饭吃。对经过帮助仍懒惰不干的贫困户,不再列入帮扶范围。

5、对于机关部门联系帮扶贫困户这项工作,今后只帮能脱贫的贫困户,同时,每个部门都拿出一些资金进入“保、养”基金专户统筹,按照新的“保、养”制度使用。同时,应当发动企业、单位以及富裕起来的农民,像“希望工程”那样,自愿参加,自找对象,结对帮扶。从而形成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参与的新型运作机制。

以上几种方式方法只是对今后扶贫工作方面提出的一种思考,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关键是效果,关键在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政策性制度的前提下,形成以旗、乡(苏木)两级政府为主,社会为辅的扶贫工作制度、政策以及相应的运行机制。

扶贫报告【篇6】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县精准扶贫工作,早日实现脱贫攻坚的最终目标,县政协组成调研组赴辽宁省朝阳县台子镇、河北省平泉县卧龙镇、鹰手营子矿区怡达国际电商创投中心、隆化县“政银企户保”金融服务中心、张三营镇等12个精准扶贫示范点进行了学习考察。“四县区”精准扶贫工作思路新、模式好、力度大、势头猛,并在实践中创造出了许多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和做法,令人震撼,深受启发。县政协经过充分论证,精心撰写该考察报告,现报送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敬请参阅。

一、“四县区”精准扶贫工作先进经验

通过学习考察,我们感受到,“四县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党政重视,精准施策,成效显著,亮点突出,他们的经验和作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思路清晰

“四县区”在精准扶工作上有着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领导高度重视,不仅将此项工作列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纳入政治任务范筹,谋划和推动工作思路清晰、行动迅速。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县乡实行“双组长”负责制,乡镇设立扶贫工作站、贫困村设立扶贫工作室,形成了“县级统筹、乡镇推进、村组落实、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各县区结合实际制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扶贫项目管理办法》、《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等综合性和专项扶贫规划,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为统筹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优化结构调整,最终实现脱贫致富指明了方向。

(二)建档立卡,动态管理

“四县区”按照“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原则,认真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组织县、乡、村三级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开展入户调查,分析致贫原因,对县区贫困人口进行了重新识别、核定,挤出水分、纳入真贫,并对非重点村的真正贫困户进行同步识别,纳入建档立卡范围,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梳理归类。详细区分细化了因病因残致贫、因学致贫、因缺技术致贫、因缺劳动力致贫、其它原因致贫人口底数,并按照措施到户,因地因户、因人施策的方针,明确了每一户、每一人的脱贫时间、脱贫途径,并集印成册,使脱贫攻坚真正做到精准到位,动态管理。

(三)勇于探索,创新模式

“四县区”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展密集调研、反复论证,积极探索并开创各种精准扶贫行之有效的新模式。平泉县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模式,创建了“一个好产业,一个好龙头,一个好入户项目、一个好运行机制”的四好模式在全省推广,被省委、x政府授予“河北省产业化扶贫示范县”称号。在实践中成功推行了“三个零”精准扶贫模式,即贫困户进企业、入社后参与生产“零投入”、发展产业“零风险”,家门口就业“零距离”,实现了产前投资、产中技术和产后销售等高风险环节全部由企业或合作社承担,全县投资1.5亿元建设扶贫产业园区20个,面积3000亩,吸纳贫困户1000户,户年增收4万元。开创了“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扶贫模式,吸取贫困户以土地和扶贫资金入股形式进驻基地,通过土地流转“获租金”、扶贫资金入股“变股金”、贫困群众就地打工“挣薪金”模式让贫困户走上“三金”道路。隆化县创建了“政银企户保”五位一体扶贫模式,以财政资金做担保,以银行贷款为基础,以企业带动为条件,以贫困户参与为目标,以保证保险为保障,创新探索金融扶贫道路,为贫困户脱贫引入资金活水。使贫困户实现了土地流转增收一部分,就近在产业基地打工收入一部分,由政银企户保方式获得利息补贴一部分的增收模式。该精准扶贫模式得到了河北省委、x政府主要领导充分肯定,并被国家扶贫办作为成功案例面向全国推广。

(四)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四县区”均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核心支撑和首选路径,将近期脱贫与长远致富相结合,保障了贫困户精准脱贫有依托、可持续、不反弹的目标。朝阳县以畜禽养殖、特色种植、林果栽植为重点,建设温氏养猪家庭农场10处,平均每处带动贫困人口400人,人均增收500元以上。特色种植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落实高产值作物6200亩,参与贫困户4127人。加大帮扶工作力度,积极沟通省直17家定点帮扶单位、市直29家,落实扶贫项目92个,投资近20xx万元,瞄准贫困村、贫困人口,发展致富产业。平泉县以近抓食用菌、设施园艺产业,远抓林果产业为重点,实现年均带动3000户, 9000人实现真正脱贫的目标。新建“光伏扶贫电站+现代农业园区”2个,装机70兆瓦,提取收益金对2100名贫困户按人均3000元标准进行扶持,同步建设设施大棚1200个吸纳1000户贫困家庭发展致富产业,提供就业岗位200个。隆化县借助“政银企户保”,利用“财政杠杆”撬动更多信贷资金、社会资本“入农门”,今年撬动民间资本30亿元以上,新增农业产业园区(小区)93个,设施蔬菜2万亩、中药材1.5万亩、草莓5000亩,土地流转11.3万亩,有12178户贫困户参与,为确保到20xx年全县“摘帽出列”奠定基础。

(五)健全机制,保障有利

“四县区”为了认真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精神新要求,在人员、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利的保障,同时不断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从而进一步深化扶贫攻坚,加快了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一是强化帮扶力量。各县区健全了“一村一品一支部、一户一策一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大力抓好乡镇党委、村两委、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建设,实行了“五包一”工作机制。二是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立足农村党员干部熟悉基层情况、了解群众现状的特长优势,引导农村党员干部积极协助“识真贫”,主动配合“真扶贫”,全力助推“扶真贫”,切实提升了精准扶贫工作质量。三是创新资源整合机制。重点是扭住以持续增收为核心,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三个保障,增加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力度,整合涉农资金向贫困村倾斜。四是创新贫困退出机制。依托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系统,定期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核查,精准识别,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严格执行退出标准和工作流程,脱贫认定按照“村评议、乡审核、县批准”的程序进行,切实做到脱贫真实,档案完整。五是创新脱贫考核机制。围绕年初脱贫指标完成情况、扶贫工作机制创新成效、领导班子重视程度情况等考核内容,以年度集中考核为主、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乡镇、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精准扶贫实绩进行动态考核。

二、对清原精准扶贫工作的启示

“四县区”先进经验、开阔了眼界、启迪了思维,看到了差距,通过深入思考,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依托产业攻坚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品味“四县区”脱贫攻坚共同特点,都有一套看得见、抓得实、效果好产业发展载体,把纳入脱贫笼子的“待脱贫户”牢牢绑缚在以产业带动为依托的“脱贫战车”上,平泉县被誉为“中国食用菌之乡”,发展了最具优势特色、产业链条最完整、辐射带动能力最强、农民从中受益最多、国内外影响最大的食用菌支柱产业,年生产规模达4.75亿袋,产值超过45亿元,现有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40余家,年创汇20xx余万美元。几年来已扶持52个贫困村出列,8万贫困人口脱贫,10余万群众实现致富目标,成为脱贫致富带动力最强的扶贫产业项目。

二是确立了行之有效工作机制,是推动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