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课件(推荐12篇)

逍遥游课件(推荐12篇)。

下面我们为您提供“逍遥游课件”相关主题的内容,每位老师都需要在上课前准备自己的教案和课件。本学期又到了需要编写教案和课件的时候了,这对于教学评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希望您在阅读完这一页之后能够有所学习和收获!

逍遥游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2.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思路纵横、气势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欣赏其浑莽开阔的意境和独具特色的气韵美。

3.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理解本文的主旨,文章为了强调“无所待”的观点,从反面提出问题,紧紧扣住“有所待”论证,最后给以否定,提出正面主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庄子临死前,他的心情很平静。弟子们想厚葬老师,庄子倒觉得难过了:弟子们在这关键时刻并没有勘破生死关。于是他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来为我送行,我的葬物还不齐备吗?”弟子们不觉垂泪,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您的遗体。”庄子笑道:“天上有乌鸦和老鹰来吃,地上也有蝼蚁来吃啊,要是夺了前者的食物给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颇了吗?”(《列御寇》)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庄子(约公元前369一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人(今城关镇东城路)。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吏、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逍遥游》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以及通过“无为”达到这一境界的主张。全篇集中表现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与绝对自由。课文选的是第一部分,共三段。

什么是“逍遥”?从语义学意义上说,这是个联绵词,联绵词往往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此外,它还是个叠韵词,因为韵母相同,逍遥就是徜徉、漫步、翱翔,反正试想一下安适自得优游岁月的情景,那就是逍遥。《逍遥游》是《庄子》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逍遥游即“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天下》)即“游心于谈,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庄子》的“无为”主义,也可以叫作“逍遥”主义。

三、朗读课文,粗通文意。

1、听录音,注意字音与节奏。

2、指名朗读,集体正音正句。

鲲(kūn)抟(tuán)坳(ào)蜩(tiáo)

决(xuè)起而飞抢(qiāng) 小知(zhì)

斥鴳(yàn) 数数(shuò)然泠(líng)然、

3、疏通、积累

通假字:

冥——溟反——返知——智已——矣

辩——辨而——耐有——又

重点实词(单音词):

怒而飞志怪抟扶摇六月息负大舟覆杯培风决起枪榆枋控于地适千里小年知其修绝云气斯已矣天地之正

重点实词(双音词及短语)

海运扶摇野马坳堂夭阏莽苍果然泠然数数然羊角

重点生字

抟坳蜩舂蟪蛄斥鴳

四、整体感知

《逍遥游》“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文笔汪洋恣肆。诵读时,针对不同描述对象,应读出不同情感。诵读大鹏怒飞一层,要读出气势和力量;读“蜩与学鸠”一层,要读出其渺小;读“小年与大年”一层,要读出鲜明的对比;读“汤之问棘”一段,要读出对鲲鹏的赞美,读出对斥鴳渺小、短视的蔑视。第三段举例论证,对“知效一官……而征一国扩,读时要带不屑——顾的态度;对宋荣子、列子,要有赞美之情,又要强调他们“犹有未树”、“犹有所待”。结尾“故曰”——句是结论,要读得十分肯定。

五、分析、理解第一段

1、这一段中写了哪几种事物?请选取其中感兴趣的一个作介绍。

鲲、鹏、野马、尘埃、大舟、杯、芥、蜩、学鸠等

2、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感情倾向是否一致?

对鲲鹏作者抱赞美态度;对蜩与学鸠则明显表示嘲讽、贬斥。

3、作者写这些事物的目的是什么?

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六、布置作业

找出第一段中所描写的事物的“所待”。

附:板书设计

(大)(小)

鲲鹏海运水击三千里野马、尘埃以息相吹

持扶摇培风芥覆杯水于坳堂

大舟水之积蜩学鸠(适莽苍、百里、

千里具粮各别)

皆“有所待”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鲲鹏上九万里,非逍遥,有所待。有所待的是什么?

明确:是海运时的六月巨风。

2、蜩与学鸠“枪榆伤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说明什么?

明确;照样讲明它们也不逍遥,是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二、分析、理解第二段

1.这一段可分几层?

第一层,归纳上文,阐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不及”,包含不可达到和不能了解两重意思。作者举出“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冥灵“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彭祖以长寿闻名于世为例,说明小知不能了解大知,寿命短的不能了解寿命长的。“小知”与“大知”,“大年”与“小年”的不同,实际上强调的是人的认识上的大小区别。在庄子看来,万物既有所待,又要人为地以小及大,是非常可悲的。

第二层,引“汤之问棘”的一段话对前文补充印证,并点明“小大之辩”。“汤之问棘”一段话与第1段“北冥有鱼”内容好像重复,其实不然。今人刘武《庄子集解内篇补正》对这两段话有很好的解释:“前语近怪,且出《齐谐》,恐人疑其不典,故引汤棘问答以实之。且前后详略各异,足以明之。前言鹏背几千里,当指其修也,此则以泰山形其高与大。扶摇不知其状也,此则以羊角形之。野马等不知其实也,此则以云气二字释之。腾跃而上,明枪之势也。数仞而下,明枪之高也。非此,则前语未了,前意未申,且不足征,故复而非复也。”由此可见,这段文字不是第1段的重复。在论证上,它与篇首的内容相照应,并归结前文所述种种现象,点明为“小大之辩”。

2、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朝菌不知晦朔,编站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

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3、根据本段中的“小”“大”观点,第一段中的事物哪些是“小”哪些是“大”?

从时间上说,朝菌、蟪蛄是“小年”,冥灵、大椿是“大年”。与众人比,彭祖是“大年”,但他与冥灵、大椿比,又是“小年”。鲲鹏是“大智”,蜩、学鸠、斥鴳等见识浅陋,只能算是“小智”。

总结:在五彩缤纷,变幻无穷的大千世界里,有动物、有植物、有云气、有人类。其物种形状,其所占时间,所占空间,大者大,小老小,绝不相同。自然界如此,社会亦然。作者以上写的都是物,它们都不是自由的,即非逍遥的。

三、分析、理解第三段

1、这一段写了哪些人?可分为几类?

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宋荣子、列子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2、作者对这几类人的看法是怎样的?

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自视甚高,但只不过是斥鴳之类)

宋荣子、列子

(远胜于第一种人,但“犹有未树”“犹有所待”)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顺应万物的本性,达到物我一体,才能无所待,才是逍遥游。)

3、庄子所说的逍遥是什么?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绝对的精神自由。

四、总结

这篇文章采用先述后议、先破后立的写法,运用对比与想象由物及人,最后推出结论,气势阔大而思路严谨,夸张、虚幻的描述中隐藏着炽烈的情感,堪称一篇奇文。

本文开头以背负青天,具有奇伟力量的大鹏和纤细微小、能在空中任意游荡的“野马”为喻,论证世间万物都“有所待”,因而算不上逍遥游。可谓想像奇特。论证时,首先指出大鹏南飞,有待“海运”,有待六月的巨风;而“野马”“尘埃”的任意游荡有待于“以息相吹”。为了强调大鹏“有所待”,作者以“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作比喻,论证“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为了使人们对结论深信不疑,作者又以“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这个生活常识为喻,证明“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可谓说理透彻。

庄子渴望“逍遥游”,即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就要“无为”,做“无己”、“无功”、“无名”的至人、神人、圣人。其实,庄子并非生来就无入世之心,但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层抱负。人世如此污浊,他的心灵就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了。因此,《逍遥游》其实是庄子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

而且,庄子自己也很难达到他所主张的“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所以,他一方面强调大至鲲鹏小至尘埃都“有所待”因而不自由,另一方面又反复强调“小大之辩”。只有把庄子放到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中去审视,才能更好地认识庄子其人及其文。

五、鉴赏

1.借用寓言说理。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评论庄子散文的特点说:“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例如本篇中的鲲、鹏、蜩、学鸠、斥,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纳入他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接受感染。

2.想像丰富,意境开阔。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像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像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看来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

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如第1段,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与人的情性,是拟人。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六、作业:搜集庄子有关资料,写一篇读书笔记

逍遥游课件 篇2

[教学要点]

1.介绍庄子及《庄子》。

2.在诵读基础上,疏通、研习第一自然段。

3.引导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诗仙”李白《上李邕》诗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使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诗人在自由的心态中获得了满足,明显地烙上了战国时期一派名家庄子的印迹。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庄子的一篇奇文——《逍遥游》(节选)。(板书课题)

二、解题1.庄子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山东曹县)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做过蒙地的漆园吏。家境贫困,曾向监河侯(官名)借粟而受到奚落,又以麻鞋布衣见魏王。相传楚威王闻其贤,以厚礼聘之为楚相,遭其拒绝,明确表示:“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霸,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他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逍遥游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句,掌握相关文言知识;

文言词语:怒、抟、覆、置、负、培、图、志、名、穷、特、匹、辩。

文言句式:其……邪?其……邪;奚以……为?奚以……也?恶……哉。归纳“则”“乃”“而”的用法。

2、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汪洋恣肆的特点;

3、辩证理解庄子“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

重点难点:

1、庄子“三无”思想的理解。

2、用新时代的眼光重新审视庄子。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高一时我们学过李商隐的《锦瑟》?我们一起来复习背一遍。“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兰亭玉暖日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里有一个典故“庄生晓梦迷蝴蝶”,大家还记得吗?庄子有一天睡觉,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张开翅膀,在花丛中自由自在的飞舞歌唱。但当他醒来之后,却陷入了沉思:是我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我?如果是我做梦变成蝴蝶,为什么我会体会到蝴蝶独有的飞翔之乐呢?如果是蝴蝶做梦便成了我,为什么这一切会出现在我的梦中呢?于是他就跑过去问老子,老子说:“周即蝴蝶,蝴蝶即周。以明道之为一。”

老子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走进庄子,通过学习《逍遥游》来感受庄子的心灵世界。

庄子生活在社会矛盾及其复杂的战国时代,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动乱、大变革时期,策士横议,积极追求功名,庄子却不同,他冷眼看待世事,在现实世界之外给自己创设了一个精神世界,反应在他笔下的文章里就使文章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形成汪洋恣肆的文风,而这构成了庄子文章的浪漫主义特色。

二、体感知:结构和论证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本文论证思路,并提示所用论证方法)

1、学习角度:

(1)扣标题,提出问题:何为逍遥?

(找同学谈一下你对“逍遥”两字的理解)

教师明确:“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那么,庄子又是如何诠释他的逍遥观的呢?通过预习和整体阅读,我们能看出庄子在文中哪段明确提出了自己的逍遥观。

(2)扣行文关键词:文中出现了几个“笑”字?各笑什么?

提示:文中三个“笑”字,分别在第一、二、三节。

明确:蜩与学鸠笑之;斥鴳笑之;宋荣子犹然笑之。

——笑其不逍遥,其实自己也不逍遥。真逍遥什么?

2、学习思路:

提示:不逍遥——逍遥(驳论,先破后立)(如已学过的《拿来主义》)

提出两问题:

(1)每一段列举了哪些事物,是否达到了逍遥?(第一、二自然段)

(2)找一下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即什么才是真正的逍遥游)并翻译。(第三段)

四、梳理探究

(一)、引导学生梳理第一、二自然段。

1.通假现象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2)三飡而反(飡通“餐”,反通“返”)

(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4)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5)而征一国者(而通“能”)(6)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7)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

2.虚词、实词

怒而飞(怒:奋发)志怪者也(志:记载)

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以:凭借)

则风斯在下矣(斯:则,就)莫之夭阏者(夭阏:阻塞)

之九万里(之:到……去)之二虫(之:这)

众人匹之(匹:相比)彼且奚适(奚:哪里)

是鸟也(是:这)抟扶摇(抟:环旋着往上飞)

置杯焉则胶(置:安放;胶:粘着地)而后乃今陪风(陪:凭)

而后乃今将图南(图:计划,打算)适百里(适:往)

以久特闻(特:独)穷发之北(发:毛,指草木)

恶乎待哉(恶:何;待:凭借)

3.词类活用

(1)水击三千里(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

(2)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名词作动词,南飞)

(3)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非: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非)

4.文言句式

(1)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2)《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

(3)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4)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

(5)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6)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

(7)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

5.古今异义词

果然:古义:充实之状,文中为食饱之状;今义:表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6.固定句式

(1)奚以……为?(表示反问,译为“哪里用得着……呢?”)

(2)其……?其……?(表示选择,译为“是……呢?还是……呢?”)

7.文化常识(关于纪日法)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望:农历每月的十五;十六为既望。

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学生深入文本,思考以下问题:

1、第一段列举了哪些事物,是否达到了逍遥?

明确:鲲鹏——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尘埃——生物以息相吹不逍遥(有待)

蜩与学鸠——枪榆枋而止

2、为了论证事物有所待,还用了哪些比喻

大舟漂浮,有待深水

芥草为舟,杯水负载均有待

行路备粮,所待不同

3、第二段写了那些事物,作者如何归类?

小知不及大知,小:朝菌蟪蛄

小年不及大年大:大椿冥灵

汤之问棘大:鲲鹏

小:斥鷃

4、第一二段之间关系如何

明确:万物在有待的范围内有大小之分

教师点评:在五彩缤纷,变幻无穷的大千世界里,有动物、有植物、有云气、有人类。其物种形状,其所占时间,所占空间,大者大,小老小,绝不相同,它们都不是自由的,皆“有所待”,即未达到逍遥之境。自然界如此,社会亦然,文章的论述自然由自然界过渡到人类社会。

(二)探究赏析

1、齐读第三段找一下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即什么才是真正的逍遥游)并翻译。

明确: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穷无际的境界中遨游的人,他们还凭借什么呢?

2、其中“待”字如何翻译,若将最后一句改成陈述将是什么意思。

明确;待:凭借,依靠。他们不凭借任何东西。

3、如何用两字概括逍遥境界?

明确:无待

4、社会中的人如何做到“逍遥”,庄子认为哪些人才“真逍遥”?

明确: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5、引导学生对庄子“三无”思想理解:

所谓“无功”,就是去掉功名利禄之心,不汲汲追逐外物。

所谓“无名”,就是忘掉荣辱毁誉得失,褒贬任人。

所谓“无已”,就是忘掉自我。不受外物的束缚,达到恬淡自适的境界。

6、文中其它生命形式如何不逍遥?

知、行、德、征……有名、有功、有己(社会理想人格)

宋荣子……无名、无功、但有己(有我与彼的区别,犹有未树)

列子……无名、无功无己(物我合一)但乘风而行(有待)(不能真逍遥)

第四层次:至人、神人、圣人(超越一切的境界)

无名、无功无己无所待(真逍遥)

7、标题详解:

逍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悠游自得、任性适意

游:心游、精神漫游、精神与心灵的放任

逍遥游:独立精神的自由翱翔。“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五、结构主题及写法

1、结构思路:

万物皆“有所待”→万物所待有“大小之辩”→世人亦“有所待”(有所待→不逍遥)

(怎样才算“逍遥游”?)

乘天地之正气,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无所待→才逍遥)

(什么样的人可以入此境?)

提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2、写法:

①论证方法:驳论,先破后立;②艺术风格:浪漫主义

③善用寓言,神奇想象,大胆夸张,并对比

概括本文主旨。

明确本文追求一种“无所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即顺应万物的本性,悠然自在,适心任性,达到物我一体的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这样消除了物我对立,使精神与道融和为一,超越一切现实的矛盾,步入超越现实的绝对自由。

六、拓展思考

讨论:我眼中的庄子?

于丹曾经说过:儒家给我们一方坚实大地,道家给我们一片自在天空,人在其中,是以心灵无疆。庄子是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于丹对道家的评价,为我们重新审视庄子提供了平台。

(1)思考并讨论;故事中的庄子,面对富贵、功名不为所动,眼里只有濮水的清波,你是否支持庄子的做法?

明确:

①志向远大,不局于功利。(传扬)

积极②追求精神自由,个性解放。

一分为二看庄子

消极无为思想:虚无主义绝对自由(摒弃)

消极遁世

(2)这就是庄子的个性,几千年前的庄子至今仍有魅力,下面我们用新时代的眼光重新审视庄子。(讨论)

明确:笑对人生,现实世界从容不迫;超越自我,心灵天地自在逍遥。

3、教师总结:

实际,庄子早就将这种人生态度寄托到了大鹏鸟身上,他是一个奋斗者的形象尽管前途渺茫,尽管随处都有学鸠、斥燕式小人的嘲笑。但是,奋斗者还是要高飞,要在那广野之乡找寻心灵停泊的港湾。面对大鹏,我们感慨万分,他时刻在指引、激励着后人如何面对困难、挫折。中国就是那只矫健的大鹏,他将永远高飞、远飞。

庄子的影响:庄子在诸子百家中是独树一帜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孔子仁爱,孟子仁政,墨子兼爱,法家强国,兵家攻战,都是不离现实生活的,可以称为现实主义。但庄子讲逍遥,讲齐物,却是远离人间烟火,并且行文洒脱,意象新奇,如天马行空,属于百家中的浪漫主义。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他教会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用非功利的眼光观照这个世界,直接影响着后人的思维和创作。特别是那些浪漫主义大师,如李白,李贺,毛泽东……郭沫若说:“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庄子与鲁迅》)从上面这些诗句,可以看出基本上都是脱胎于庄子《逍遥游》的描写。

4、鲍鹏山《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是的,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的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5、作文布置:学习指导《庄子的翅膀》

逍遥游课件 篇4

一、设计思想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也是庄子的代表作,它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的人生观——“无待”之境,这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庄子的散文,主要表现手法是寓言。《逍遥游》大量地运用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在生动的想象中。因此学习本文应以此为突破口。同时,本文中比喻之奇特,联想之丰富,意象之变幻,文字之跳跃,这也是学习的一个重点。

阅读《逍遥游》时,文字上有一定的障碍,所以课前安排预习,让学生能借助工具书和相关资料,读通课文。并让学习小组有选择地制作课件,以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具备初步的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学习文言文时,多数学生懂得借助工具书去疏通文字。但总的来说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及对古代文化的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2.理解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3.整体感知文言文,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言散文的感悟和理解。

2.问答法。对文中较容易的问题,采用问答法,简捷明快。

3.讨论法。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对“逍遥游”的理解),必须广泛地讨论。

五、教学重点

1.鉴赏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2、庄子思想、艺术手法对后世的影响。

六、教学难点

1、对庄子“逍遥游”主旨的理解。

2、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

八、教学用时:两课时

九、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诗仙”李白《上李邕》诗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使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诗人在自由的心态中获得了满足,明显地烙上了战国时期一派名家庄子的印迹。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庄子的一篇奇文——《逍遥游》。

(二)听录音,检查预习情况。

1、字音识记

鲲(kūn)鹏抟(tuán)齐谐(xié)坳(ào)堂

迁徙(xǐ)北冥(mínɡ)夭阏(è)沮(jǔ)丧

榆枋(fānɡ)斥鴳(yàn)舂(chōnɡ)米晦朔(shuò)

泠(línɡ)然蓬蒿(hāo)翱(áo)翔恶(wū)乎待哉

穷发(fà)之北知(zhì)效一官决(xuè)起而飞

数数(shuò)然飡(cān)蟪(huì)蜩(tiáo)

2、通假现象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2)三飡而反(飡通“餐”,反通“返”)

(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4)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5)而征一国者(而通“能”)(6)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7)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

3、虚词、实词

怒而飞(怒:奋发)志怪者也(志:记载)

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以:凭借)

则风斯在下矣(斯:则,就)莫之夭阏者(夭阏:阻塞)

之九万里(之:到……去)之二虫(之:这)

众人匹之(匹:相比)彼且奚适(奚:哪里)

是鸟也(是:这)抟扶摇(抟:环旋着往上飞)

置杯焉则胶(置:安放;胶:粘着地)而后乃今陪风(陪:凭)

而后乃今将图南(图:计划,打算)适百里(适:往)

以久特闻(特:独)穷发之北(发:毛,指草木)

恶乎待哉(恶:何;待:凭借)

4、词类活用

(1)水击三千里(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

(2)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名词作动词,南飞)

(3)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非: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非)

5、文言句式

(1)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2)《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

(3)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4)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

(5)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6)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

(7)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

6、古今异义词

果然:古义:充实之状,文中为食饱之状;今义:表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7、固定句式

(1)奚以……为?(表示反问,译为“哪里用得着……呢?”)

(2)其……?其……?(表示选择,译为“是……呢?还是……呢?”)

8、文化常识(关于纪日法)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望:农历每月的十五;十六为既望。

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三)理解文章内容。

1、小组讨论:文中写了几次“笑”?各笑什么?

2、学生找出并回答。

明确:写了三次“笑”:蜩与学鸠笑之、斥鴳笑之、宋荣子犹然笑之。

3、理解三“笑”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明确:前两个“之”所指对象,都是鲲鹏。第三个“之”所指的对象是“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4、朗读第四、六、七自然段,思考并讨论:

(1)蜩与学鸠为什么要笑鲲鹏?

(2)蜩与学鸠笑鲲鹏,作者赞成还是反对呢?为什么?

(3)斥鴳为什么笑鲲鹏呢?作者对斥鴳的“笑”是什么态度?

(4)宋荣子为什么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呢?作者对宋荣子的态度又怎样?

5、老师小结:蜩与学鸠嘲笑鲲鹏是因为它们不理解鲲鹏的远大志向。对蜩与学鸠、斥鴳、宋荣子作者都持否定态度,对被“笑”的一方鲲鹏和“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也都作了否定,并且对文中提及的野马、尘埃、芥、大舟、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列子等事物或者人物也都作了否定。这种全盘否定的态度,如果我们借用本文中的一个形象的词语,可以说是:笑!本文可以说是:庄子“笑”万物!

6、问:庄子为什么要“笑”万物呢?

明确:因为它(他)们都“有所待”,都没有做到“逍遥游”。

7、问:哪种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为什么?

明确:“至人、神人、圣人”,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四)鉴赏本文的写作技巧及艺术特色

1、学生展示课件(课前准备:提示学生从选材、修辞等方面分析,以免学生无从下手)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看法并汇报成果。

3、师生共同归纳文章的艺术特色。

(1)看奇特的描写

文中的描写奇妙莫测,运用了生动的寓言故事。如“大鹏徙南冥”的寓言,对大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夸张描写,创造出了一种雄奇深邃的境界,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把作者心目中那种为一般人难于理解和想象的高远哲学境界,变得易于理解和想象了。蜩与学鸠、斥鴳的两则寓言故事,庄子则以拟人手法,寥寥数语,将其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这几则寓言故事,善于发挥惊人的想象力,虚构出了神奇莫测、叹为观止的故事,创造出了多姿多彩的令人瞠目结舌的艺术形象。

(2)探大胆的想象

文中的想象不仅体现在具体形象的描写上,更主要的表现在整个文章的构思上,那“其翼若垂天之云”,其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的鸟的雄伟,那“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大椿的长寿,固然令人咋舌,但更令人神往的却是庄子用来说明观点的奇特的事物、奇特的境界和奇特的用意上。他极写鹏之大、椿之寿,一则造成一种声势,一种氛围,引人入胜;二则形成一种对比,一种暗示——以鹏之大暗示人之小,以椿之长寿暗示人生之短暂。大鹏乘风而飞尚且要有所待,人生的不自由不言而喻。重负之下,立言、立功、立德、立名还有什么意义,争名夺利根本没有价值,而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无己”“无功”“无名”。

(3)析隐蔽的情感

庄子看透了人间的沉浊肮脏,沉溺于纯洁无瑕的幻想王国中,否定了争名夺利、尔虞我诈的世人,醉心于动物、植物与神仙的世界里。为此,文章的大部分篇幅都在写虚的、空的、幻想的、非人世的事物,似乎做到了“无己”,但是,在虚幻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呢?那就是作者深深的`苦闷,对人世间的绝望,追求逍遥却无法摆脱人生的羁绊。他把“至人”的境界写得那样不可企及,其实不正隐约露出他追求逍遥而不可得的苦恼、失望吗?他虽然提出“无己”,物我不分,却发自内心地认为“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由此可见他对智慧的重视,对生命的热爱。

(五)总结

《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文章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难怪鲁迅先生会说:“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那怎样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逍遥?庄子的“逍遥”其内涵指的又是什么?这种思想对后世又有什么影响?下一节课我们再来探讨。

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在前一节课理解《逍遥游》的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逍遥游”深刻的内涵及分析庄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步骤

(一)导入:马叙伦曾经说过:“开宗不解‘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足见《逍遥游》之魅力。很多同学们对《逍遥游》都有种“敬而远之”的心理,为什么呢?我想首先就在于被字词难倒、“吓”倒。

(二)巩固复习(提示学生归纳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1、一词多义

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名词,志向)

《齐谐》者,志怪者也(动词,记载)

博闻强志(动词,记住)

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自名秦罗敷(名词作动词,命名)

圣人无名(名词,名望)

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

穷: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形容词,穷尽)

复前行,欲穷其林(动词,走到尽头)

2、虚词用法:

其:①代词其翼若垂天之云(代“鲲”译为“它”)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代词,代“水”)

彼其于世(代词,代“宋荣子”)

②助词不知其几千里也(句中表舒缓语气)

③连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选择)

而:①连词,表顺承化而为鸟、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而后乃今将图南

②连词,表修饰关系怒而飞、夫列子御风而行

③连词,表并列关系水浅而舟大也、而彼且奚适也

④连词,表转折关系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⑤连词,表因果关系,译为“因而”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⑥连词,表递进关系,译为“并且”而御六气之辩

⑦通假字,通“能”而征一国者

之:①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徙于南冥也、水之积也不厚

②助词,“的”穷发之北、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③代词而莫之夭阏者(代“鹏”)

④指示代词之二虫又何知(指代“此”“这”)

⑤动词,“到”“往”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三)精彩句子鉴赏

1、老师示范:

(四)探讨“逍遥游”深刻的内涵

从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庄子认为只有“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逍遥”的境界。那如何理解庄子的“逍遥”呢?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的观点呢?

1、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2、分组讨论:对“逍遥游”的理解

(1)如何理解作者塑造的大鹏形象?

①学生各抒己见,谈自己的看法。②教师在学生意见的表述后,加以深化。

作者从原则上否定了大鹏,认为它的展翅高飞还要凭借海运,并非真正的逍遥。但是,作者又义正辞严地驳斥蜩与学鸠的嘲笑,强调指出有“小大之辩”,并且三次浓墨重彩,不避重复地描绘大鹏的雄伟形象,热爱之情跃然纸上,这是为什么呢?

③学生思考并明确:那雄伟的大鹏形象所体现的正是作者欲飞的理想和无法飞走的悲哀。

(2)作者所谓的“逍遥游”指的是什么呢?你又是如何看的呢?(学生可以根据前面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从大鹏形象的探求中得到点启示;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3、教师明确:作者所谓的“逍遥游”指的是一种“无所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即顺应万物的本性,悠然自在,适心任性,达到物我一体的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人应该有精神自由、个性解放的追求,这些都是庄子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而对于庄子思想中的虚无主义、绝对自由以及遁世避患等消极因素,我们则应当摈弃。作为新世纪的弄潮儿,同学们应该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知人论世:关于庄子的生平事迹

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讠比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选自《〈庄子〉导读》谢祥皓著 巴蜀书社)

(六)探究:庄子思想

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课件

(七)拓展:庄子思想、人格对后世的影响

1、老师展示

庄子的思想是东方神秘国度中国最有价值的思想。——海德格尔(德国)

“读庄子像是读一本伟大的神秘主义的书。”——林语堂(《信仰之旅》)

庄子的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远。

(1)生活中喜用大鹏取名。

如岳飞的字叫“鹏举”,就是引用大鹏鸟来的;宋朝的神仙陈抟,为什么叫抟呢?取“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之意,陈抟的号叫“图南”,也是从《庄子》里来的。古往今来叫图南的,叫飞的,叫鹏的,不晓得有多少。人家有出门读书的,我们送给他“鹏程万里”四个字。

(2)借庄子思想表达高远志向,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南唐时代有一位文学家叫高越,在他没有得志的时候,文学境界很好。南唐在中国历史上是五代时期,天下很乱,军阀各霸一方,这个称王,那个称帝。高越当时在湖南,湖南有一位姓李的称王,看到高越很有学问,很有前途,就想把女儿嫁给他。如果是普通的青年还真是求之不得,一个小国王把公主嫁给自己,那鹏程万里,前途无量啦。可是高越不干,他看出姓李的有这个意思,就套用《庄子》里的典故写了一首诗:“雪爪星眸凤鸟归,”他形容像鹰、鹏鸟一样,爪是白的,一个任何的生物,寿命活得很长,变白了;“星眸”,眼睛像天上的星星,亮得不得了。“摩天抟带锦毛衣,”就是庄子所讲的:“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这样的飞,文学上叫做“摩天而飞”,跟青天相摩擦。“虞人不漫张罗网,”你不要想布好网,把我这个大鹏鸟抓住。“虞人”是中国古代管山林,管动物的官职,相当于农林局局长兼野生动物园园长。“未肯平原迁草飞。”老实告诉你,你这个地方太小,还不够我翅膀一展开,我不想在这里飞。

(3)庄子思想对中国文人尤其是失意文人的影响。

庄子的物我合一的境界,在魏晋时期成为品评人物高下的一项重要标准。皈依自然也成为历代文人理想中的人生境界。更为可贵的是,庄子思想中叛逆愤世的一面,成为后世文人抗争现实的强大的精神武器。李白傲睨权贵,蔑视封建等级制度:“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粪土荣华富贵,“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为北流”(《江上吟》)。这些都可看出庄子思想的影子。苏轼的文章,最得力于《庄子》,他的《赤壁赋》从思想到语言都脱胎于庄子,所谓行云流水,“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与庄子的风格极为相似。

同时,庄子的消极避世、胆怯退缩也成为后世文人放浪形骸、玩世不恭的温床。

(八)结束语

庄子思想和文风对后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正如郭沫若所说:“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庄子与鲁迅》)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逍遥游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庄子其人,整体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

(2)探讨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说理方法。

(3)总结文中的文言知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

(2)通过质疑、讨论理解文中“绝对自由”的思想。

(3)鉴赏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和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

(2)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背诵全文。

2、把握文章的说理方式。

3、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教学策略】

1、设计艺术:从“三笑”入手明结构。

2、重难点突破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言散文的感悟和理解。教师提示诵读要领,学生诵读,整体感知。

(2)问答法。对文中较容易的问题,采用问答法,简捷明快。

(3)讨论法。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对“逍遥游”的理解),必须广泛地谈论。

【教学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简介庄子思想,熟读课文,分类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投影《秋水》“庄子钓于濮水”一段文字,引出追求逍遥游的庄子,读懂后让学生谈谈庄子是怎样一个人,并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介绍作者,教师再补充完善。

1、《秋水、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千岁矣。王中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问:庄子拿乌龟的选择来打比方,说明他鄙弃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

答:说明他鄙弃富贵权势,追求人格的独立,精神的自由,品行的高洁。天下无道,当然也可以有“入世”与“出世”两种选择,庄子选择了“出世”,他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庄子用乌龟来比方,入于宗庙,是“留骨而贵”,留在泥水里,则自由自在。这就是说,庄子视为生命的不是权势威福,而是洁身自好,是人格的独立,精神的自由。

2.庄子简介

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曾任漆园吏。楚威王闻其贤,聘以为相,不就,穷困终生。“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

记、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

(解说:简介庄子生活的时代背景,为理解文章的思想作准备。)

二、熟读课文

1、对照注释,查找字典,掌握字词读音。

2、听录音,扫清文字障碍,注意字音与节奏。

3、指名朗读,集体正音正句。或全班朗读,指出朗读中的不足或错误。

4、结合“问题设置”教师做朗读提示。

5、学生齐读课文。

三、问题设置

问:《逍遥游》“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文笔汪洋恣肆。诵读时,针对不同描述对象,应读出怎样不同情感?

答:第一段:“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要把选择问句的语气读出来。“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句中“且夫”是发语词,读“夫”时可稍拉长一些,“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也”后停顿一下,千万注意,“也”作为语气词应放在上半句尾,即“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下文如有类似情况,朗读方法相同。第二段,应重读“此小年也”“此大年也”“此小大之辩也”中“小”“大”“辩”。第三段,“故夫”“若夫”中“夫”作为发语词,朗读方法同第一段“且夫”的“夫”;最后,“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应读得干脆而响亮。

诵读大鹏怒飞一层,要读出气势和力量;读“蜩与学鸠”一层,要读出其渺小;读“小年与大年”一层,要读出鲜明的对比;读“汤之问棘”一段,要读出对鲲鹏的赞美,读出对斥鴳渺小、短视的蔑视。第三段举例论证,对“知效一官??而征一国扩,读时要带不屑——顾的态度;对宋荣子、列子,要有赞美之情,又要强调他们“犹有未树”、“犹有所待”。结尾“故曰”一句是结论,要读得十分肯定。

四、疑难探究

因为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求加强自学,故本课时以总结归纳的方式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并联系学过的相关知识使之掌握和巩固。内容涉及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1、自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利用工具书及课文注解,力求初步熟悉课文,扫除生字障碍,读懂课文大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标出不懂的地方,向小组其他成员提问,帮助自己解决。教师巡视中可参与小组的活动。

2、分类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文言词语:怒、抟、覆、置、负、培、图、志、名、穷、特、匹、辩。

文言句式:其??邪?其??邪;奚以??为?奚以??也?恶??哉。

归纳“则”“乃”“而”的用法。

(解说:扫清文言词、句的障碍,积累文言词、句式和虚词用法,理解文章意思,为整体感知内容提供条件。)

五、课堂小结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第一篇,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艺术上,都堪称庄子的代表作。此篇还被列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诵读篇目的建议”。希望同学们通过熟读课文来积累文言知识,来走进经典,走进大师。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七、板书设计

逍遥游

人格的独立

精神的自由

品行的高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清思路,背诵课文,探究写法与主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诗仙”李白《上李邕》诗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诗人在自由的心态中获得了满足。这明显地烙上了战国时期一派名家庄子的印迹。今天,我们继续来共同欣赏庄子的奇文——《逍遥游》。

2、检查学生熟读课文情况。用单独读、齐读、小组比赛等方式检查。

二、问题设置

文中出现了几个“笑”字?各笑什么?

三、深入探讨

1、这三“笑”是什么??

蜩与学鸠笑之/斥鴳笑之/宋荣子犹然笑之。

2、这三“笑”各笑什么?

前两个“之”所指对象,都是鲲鹏。第三个“之”所指对象,是“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3、三“笑”的作用是什么?

由物及人、先述后议、先破后立。首先通过描绘一系列具体事物形象地说明:无论是“扶摇而上”的乘天大鹏,还是“决起而飞”的蓬间小雀,也无论是“不知晦朔”的短命朝菌,还是春秋八千的长寿大椿,它们之间虽然有着大小之分,长短之别,但有所依赖,有所期待都是一样的,都是并不得逍遥游,进不了绝对自由的境界的。然后又通过三个层次的人物来反复申明绝对自由的难得。那些为世所累,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自不必说,就是“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宋荣子之流仍是“犹有未树”;列子虽然己能“御风而行”,胜过宋荣子,但是仍然“犹有所待”,待于风,算不上逍遥游。怎样才能“无所待”地去作逍遥游呢?庄子在本段的最后说:必须能够“乘天地之正”(顺着天地的法则,亦即自然规律),“御六气之辩(驾驭阴、阳、风、雨、晦、明的各种变化)以游无穷(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才是无所待,才是逍遥游。什么人能达到这种境界呢?唯有“无己”的“至人”。“无己”就是忘记自身的存在,做到任乎自然,顺乎物理,把自己的形体连同思想都看作是虚幻的不存在之物,也就无所限,无所待了,也就绝对自由地作逍遥游了。

为了确立自己的“逍遥游”的绝对自由的观点,首先就必须驳倒一般人的所谓“自由”,证明它们都是“有所待”而相对的自由,不是作者所主张的“无待”的绝对自由。这本可以开门见山地提出,但作者却采取了欲抑先扬、欲破先立的手法,从而驳的有力,破的彻底,立的牢固。

四、疑难探究

根据学生实际从下面三道探究题中选择一至两道,进行深入探究。

1、《史记》中说庄子“汪洋自恣以适己”,鲁迅说他“汪洋辟阖,仪态万方”。在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样的特点?

首先,是全文的构思。鲲鹏鸟的雄伟,大椿树的长寿,都令人叹为观止,又将这样的庞然大物与芥、蜩、朝菌之类细微、短命者对比,更显出事物、境界用意的奇特。

其次,是作者倾注笔力描绘的鱼而化鸟的鲲鹏形象。课文多次描绘这一形象,前后相互补充印证,使其形象更丰满鲜活。大鹏是作者着意刻画、极力渲染且颇为动人。作者说它是一种鸟,这种鸟体形巨大,“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么巨大的鸟从何而来?竟是从“北冥”中的一种名叫“鲲”的鱼转化而来。因为“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因而化成的鸟当然也“不知其几千里也”。自然界中由水生而转化为飞行的动物是很多的,比如蜻蜓,大概作者对这种现象是有所观察和了解,才作出了这样的推理和猜测。冥者、溟也,即大海。北冥,是作者想象中的一个大海。大海里的鱼比河湖里的鱼当然要大得多,但能把鱼想象到“不知其几千里”大的人,除了庄子,恐怕就没有第二个人了。不仅如此,作者还认为:“鹏之徙于南冥也”,竟会是“怒而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扶摇”,就是旋风;“六月息”,就是六月里的大气。我们知道,农历六月,正是台风肆虐的时候。作者不仅赋予大鹏以人的感情,而且还具体描绘了其飞起时的壮观场面。他把生活中所见到的平常事物鱼、鸟、旋风、台风等,通过想象夸张,运用到塑造一个有所待的极大的大鹏鸟的形象上来,这不可谓不是一个极大的创造!在这才能无双、向往逍遥而又无法逍遥的大鹏鸟身上,显示了作者的才情,也隐藏着作者的苦衷。

(解说:赏析写法及语言特色这是本课的重点,在学生反复阅读讨论的基础上,适当予以点拨,实现自读教学目标。)

2、章太炎说《庄子》“内篇以《逍遥》、《齐物》开端,浅言之,逍遥者,自由之义;齐物者,平等之旨。”(参见章太炎:《国学讲演录-诸子略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我们应如何看待庄子的逍遥游思想?

设题意图: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这个问题以自由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步骤可以参照如下安排:

(1)明确:庄子将自由表述为“逍遥游”,即心灵的无拘无束,自由翱翔。

(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3)教师提供多角度的补充资料。例如:

①《逍遥游》中所表达的思想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是不满现实的自我超脱的空虚。他企图以此达到逃避现实、保存自己的目的。实际上这种境界是不存在的,只能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我们青年人应该抛弃一切私心杂念,勇于面对生活,敢于挑战生活,要去拼搏,去创造更好的明天。

②《逍遥游》表现了庄子对不受时空限制的绝对自由的追求。但是这样的“逍遥游”却虚无缥缈,无法施行。这就提出一个问题:世界上有没有绝对自由?如果没有,那么庄子的追求是否有意义?“逍遥游”是一种精神追求,精神追求不应该有终点,否则就会象《浮士德》里所写的那样,人一旦停下脚步,就沦为魔鬼的奴仆。《逍遥游》中的鹏就是这样一个追求彼岸自由而永不停息的象征。

小溪边,欣赏着长河落日,大漠孤烟,品味着小桥流水、杏花春雨,时而扶摇直上,摒弃了人间的是非荣辱,遗世独立,超脱了世俗中生死名利的纠缠,悠然自得,适心任性地翱翔。这是多么地逍遥啊!

(2)学习庄子远大的目光和恢宏的气度。

《逍遥游》中描写了一只硕大无比的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能“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这是多么奇特的想象,多么宏大的气魄啊!庄子通过笔,使这只神鸟活在了人们心中,鹏成了一种理想、一种精神、一种非凡气度的象征。多少人从这儿汲取力量,,开阔胸襟。

例如,李白曾写过一首述志诗:《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在诗中,李白以冲天而起的大鹏自比,表示自己志大才高,气魄非凡;即令时运不好,也决不屈服。表现了一种睥睨一切,虽败不馁的英雄气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伟人毛泽东也将鹏融入到了自己的血脉和豪情中,他曾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伟人以鹏自喻,凡人也不愿做个鼠目寸光、满足于“翱翔蓬蒿之间”的斥鴳。人们用“鹏抟”(喻指人的奋发有为)、“大展鹏图”(“鹏图”形容人的宏大志向)、“鹏程万里”(“鹏程”比喻人的远大前程)互相祝愿着,传达着不平凡的志向。

作为青年我们也要从前人那儿继承鹏的精神,拥有鹏的气度。我们要高飞,就要有鹏海纳百川的宏大气度和笑看风云的开阔襟怀。

(3)按规律办事。

庄子认为“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亦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要达到这种逍遥游的境界,就要“乘天地之正”也就是要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即规律。庄子所追求的是绝对自由,这是虚无的,不可能达到的。但他所说的顺应本性,也就是按规律办事,无疑是合理的。

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才会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甚至会反受其害。国家不按规律办事会陷入困境。个人不按规律办事,会影响其成长和发展。例如学习在当前显的尤为重要。那如何学呢?荀子早在劝学中说道:“学,不可以已。”并为我们总结了学习方法和态度,那就是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得下苦功。对于学生来说,更应该遵循学习的规律。可是我们有些学生,却对此视而不见。有的平时不学,考试时才临阵磨枪;有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的上课走神,回家边学边玩??最后导致自己成绩不理想,更重要的是基础文化知识不能系统扎实地掌握,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及时养成,这样,我们如何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呢?我们认识了规律,就要利用规律。按规律办事学习,一切都会水到渠成的,这不正是庄子给我们的一点启示吗?

五、课堂小结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每次面对它的时候,我们总是痴迷于它那异彩纷呈的艺术形象、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意出尘外的独特构思和跌宕跳跃的诗性语言。这篇文章采用先述后议、先破后立的写法,运用对比与想象由物及人,最后推出结论,气势阔大而思路严谨,夸张、虚幻的描述中隐藏着炽烈的情感,堪称一篇奇文。“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除课堂学习外,大家还可课后细细品味,逐步消化。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从中汲取民族智慧,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三。

七、板书设计

三“笑”

由物及人、先述后议、先破后立。

三问

“汪洋自恣以适己”的体现?

如何看待庄子的逍遥游思想?

思想教育意义?

八、学科组长点评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存在着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也是望而生畏,不敢学,不愿意学。文言文学习停留在一种教师单边进行的层面上。文言文教学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瓶颈。本课的教学设计采用自主式学习法,让学生在学习古文时“动”起来,引导他们自主发现,自主整合,自主积累和自主提高。(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尹如丽)

九、区县教研员点评

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名著经典中徜徉熏染,这应该成为中学语文教学永恒的话题。但经典往往内涵丰厚,这种博大精深往往使初学者无所适从。要使学生面对经典不混沌,首先教者要做到不混沌。该课例从朗读入手求感悟,从“三笑”入手明结构,从合作入手辨主旨。这使学生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十、教学反思

《逍遥游》教学反思

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陈国良

《逍遥游》一文难教和难学。在给这篇课本确定难点时,人们常常笼统地说难点是主旨的理解,也正是因为如此,教者的解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可一旦全由教者解读,学生只有听讲的份儿,什么主体性、对话性、参与性等等都谈不上了。我认为,课文最令人难以捉摸之处,是内容以及一些内容构成的板块。内容很杂,学生的眼睛难以看出头绪来;一些内容构成的板块,学生更是难以从整体上把握,这直接导致他们对全文认识的混沌。

我在教这篇课文时,尝试在“笑”字上大做文章:全文三节正好有三“笑”,就从这里入手。因为三“笑”不仅把全文的内容简化为三个主要故事,即蜩与学鸠笑鲲鹏、斥鴳笑鲲鹏、宋荣子笑他人;也把全文涉及的“有所待”的事物或人物全贯串了起来。而且通过它文章的主旨也容易理解。三“笑”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十一、精彩片段

纲举目张

——《兰亭集序》的精彩片段

师:笑作为人们日常表情之一,大家最熟悉不过了,想笑就笑,要笑得漂亮。(生笑)有各式的笑,比如??

生(齐答):微笑,大笑??

师:当然,最难的笑是皮笑肉不笑。(生笑)

师:在天才庄子的代表作《逍遥游》中,也有三笑在吸引我们,我们不妨来找一找,读一读。

(生找出三笑“蜩与学鸠笑之,斥鼹笑之,宋荣子犹然笑之”。学生总结出三个“笑”字,分别在第一、二、三节。)

师:在《三笑》电影中,“三笑”都是秋香笑唐伯虎(学生大笑),《逍遥游》里的这三“笑”,是谁笑谁呢?

生:蜩与学鸠笑之/斥鴳笑之/宋荣子犹然笑之。

师:弄清三个“之”,我们就能知道笑的对象了。下面,就请大家解读三个“之”。生:前两个“之”所指对象,都是鲲鹏。第三个“之”所指对象,是“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师:全文的内容实际上就是由三“笑”构成的,现在我们一起来解读这三大板块。先看第一板块,请大家朗读第一节。

(读毕)

师:蜩与学鸠为什么要笑鲲鹏?

生:因为鲲鹏高飞,要靠风力。为了突出风力之于鲲鹏的作用,作者还以气息之于野马尘埃、水之于大舟的作用来作比喻、说明。

师:蜩与学鸠笑鲲鹏,作者赞成还是反对呢?

生:反对。作者以行路备粮的比喻进行反驳,说明“之二虫又何知!”,它们也凭借了一点外力。

(齐读第一节,感悟内容:鲲鹏凭借风力、蜩与学鸠笑鲲鹏和作者反驳蜩与学鸠。)师:再看第二板块,请大家朗读第二节。

(读完)

师:斥鴳为什么笑鲲鹏呢?

生:斥鴳认为,鲲鹏要飞高,才依赖于风力,而自己不追求那样的高度,所以能够摆脱对外力的凭借,自己能够自由地“腾跃”“翱翔”。

师:那么,作者对斥鴳的“笑”是什么态度呢?

生:同样是反对、反驳。

师:作者是怎样反驳的?

生:从大与小关系的角度来反驳的。世界上万事万物,所求有大有小,大固然需要凭借,小同样也需要有所凭借,因此“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是错误的。

(齐读第二节,感悟内容:小往往不了解大,导致斥鴳笑鲲鹏。)

师:最后看第三板块,一起朗读第三节。

(读完)

师:宋荣子为什么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呢?

生:因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师:作者对宋荣子的态度怎样?

生:由“斯已矣”“虽然,犹有未树也”可知,作者对他也是否定的。不仅如此,作者还通过否定比他自由得多的列子来进一步否定他。

(齐读第三节,感悟内容。)

师:到此为止,我们了解到,作者对“笑”鲲鹏和别人的蜩与学鸠、斥鴳、宋荣子都一一作了否定。那么请大家讨论一下,作者对鲲鹏和“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是不是肯定呢?

生:也都作了否定。

师:否定后者好理解,关键是否定前者不好理解,因为“鲲鹏展翅”早已作为积极的意象被人们广泛引用。但在本文中,作者在讲述这一寓言故事时,突出的不是鲲鹏本身,而是风力,“故九万里,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对风力作用的突出,实际上就是对鲲鹏的否定。

师:作者写了“笑”的双方,对“笑”的一方蜩与学鸠、斥鴳、宋荣子都作了否定,对被“笑”的一方鲲鹏和“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也都作了否定,并且对顺便提及的野马、尘埃、芥、大舟、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列子等事物或

者人物也都作了否定。这种全盘否定的态度,如果我们借用本文中的一个形象的词语,可以说是:笑!是的,本文也可以说是:庄子“笑”万物!

师:庄子为什么要“笑”万物呢?

生:因为它(他)们都“有所待”,都没有做到“逍遥游”。

师:全文基本上是否定,是从反面论证,最后才用几句话提出正面主张,以三“无”(无己、无功、无名)作结,有力地论证“无所待”观点。至于“无所待”的境界怎样才能达到,希望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读读《逍遥游》的后半部分。

逍遥游课件 篇6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3.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2.初步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德育目标

1.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

2.摈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内容。

2.鉴赏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3.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言散文的感悟和理解。

2.问答法。对文中较容易的问题,采用问答法,简捷明快。

3.讨论法。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对“逍遥游”的理解),必须广泛地谈论。

●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及课文朗读带、多媒体。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1.介绍庄子及《庄子》。

2.在诵读基础上,疏通、研习第一自然段。

3.引导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诗仙”李白《上李邕》诗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使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诗人在自由的心态中获得了满足,明显地烙上了战国时期一派名家庄子的印迹。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庄子的一篇奇文——《逍遥游》(节选)。(板书课题)

二、解题1.庄子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山东曹县)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做过蒙地的漆园吏。家境贫困,曾向监河侯(官名)借粟而受到奚落,又以麻鞋布衣见魏王。相传楚威王闻其贤,以厚礼聘之为楚相,遭其拒绝,明确表示:“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霸,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他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逍遥游课件 篇7

【原文】

北冥有鱼①,其名为鲲②。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⑥。南冥者,天池也⑦。

《齐谐》者⑧,志怪者也⑨。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⑩,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野马也(13),尘埃也(1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6)?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17),则芥为之舟(18);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19)。而后乃今培风(20),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21),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22):“我决起而飞(23),枪榆枋(24)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2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6)?”适莽苍者(27),三飡而反(28),腹犹果然(29);适百里者,宿舂粮(30);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31)!

小知不及大知(32),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33),蟪蛄不知春秋(34),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35),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36),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37)。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8),众人匹之(39),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40):“穷发之北有冥海者(41),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42),其名曰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43),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44),绝云气(45),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46):‘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47),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48)。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49)。

故夫知效一官(50)、行比一乡(51)、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52),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53)。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54),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55),定乎内外之分(56),辩乎荣辱之境(57),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58)。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59),泠然善也(60),旬有五日而后反(61)。彼于致福者(62),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63)。若夫乘天地之正(64),而御六气之辩(65),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66)!故曰:至人无己(67),神人无功(68),圣人无名(69)。

【译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水花,高达三千里,然后拍击大翼,凭借旋风直上高空九万里。它是乘着六月的大风而飞去的。野马似的空中雾气也好,飞扬的尘埃也好,凡空中带有生气之物,都是靠着风力的吹动而飘扬的。天色深青,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是高旷辽远而没有边际吗?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也就是这个样子而已。

再说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小小的芥草浮在上面就成为一只小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狂风就在它的身下托着它,然后它才能凭借风力飞行,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了,然后才像准备飞到南方去。

寒蝉与小灰雀讥笑它说:“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突过榆树和檀树的树枝,有时飞不到树上去,就落在地上,为什么要飞九万里的高那么费劲地去南海呢?”到近郊野林去,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时间捣米准备干粮;到千里之外去,三个月以前就要准备粮食。寒蝉和灰雀这两个小东西懂得什么!

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的小年比不上寿命长的大年。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清晨的菌类不会懂得什么是晦朔,寒蝉也不会懂得什么是一年的时光,这就是小年。楚国南边有叫冥灵的大树,它把五百年当作春,把五百年当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树,它把八千年当作春,把八千年当作秋,这就是大年。只活了800岁的彭祖现在却因长寿而特别闻名于世,大家都把他同冥灵、椿树相比,岂不可悲可叹吗?

商汤询问名叫棘的大夫,也有这样的话:“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荒原之地,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种鱼,它的脊背有好几千里,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这才向南飞去,打算飞到南方的大海。斥鴳讥笑它说:‘它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算是飞翔的极限了。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不同了。

所以,有的人才智只能担任一官之职有的人行事只能庇护一乡之地,有的人德性只能迎合一国之君的心意,有的人只能取得一国人的信任,这些人自鸣得意,也就如同斥鷃小雀一样。而宋荣子却讥笑他们。而且宋荣子能够做到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不会因此越发努力,世上的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清楚地划定自身与物外的区别,辨别荣誉与耻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呀!宋荣子他对于整个社会,从来不急急忙忙地去追求什么。虽然如此,他还是未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列子能驾风行走,那样子实在轻盈美好,而且十五天后方才返回。列子对于寻求幸福,从来没有急急忙忙的样子。他这样做虽然免除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依凭呀。如果能够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顺应自然界的意外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那有何必要有什么凭借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注释】

①冥:亦作溟,海之意。“北冥”,就是北方的大海。下文的“南冥”仿此。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②鲲(kūn):上古传说中的大鱼

③鹏:本为古“凤”字,这里用表大鸟之名。

④怒:奋起,这里指鼓起翅膀。

⑤垂:边远;这个意义后代写作“陲”。一说遮,遮天。

⑥海运:海水运动,这里指汹涌的海涛;一说指鹏鸟在海面飞行。徙:迁移。

⑦天池:天然的大池。

⑧齐谐:书名。一说人名。

⑨志:记载。

⑩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11)抟(tuán):环绕而上。一说“抟”当作“搏”(bó),拍击的意思。扶摇:又名叫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12)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息:停歇。

(13)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

(14)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15)生物: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息:这里指有生命的东西呼吸所产生的气息。

(16)极:尽。

(17)覆:倾倒。坳(ào):坑凹处,“坳堂”指厅堂地面上的坑凹处。

(18)芥:小草。

(19)斯:则,就。

(20)而后乃今:意思是这之后方才;以下同此解。培:通作“凭”,凭借。

(21)莫:这里作没有什么力量讲。夭阏(è):又写作“夭遏”,意思是遏阻、阻拦。“莫之夭阏”即“莫夭阏之”的倒装。

(22)蜩(tiáo):蝉。学鸠:一种小灰雀,这里泛指小鸟。

(23)决(xuè):通作“翅”,迅疾的样子。

(24)枪(qiāng):突过。榆枋:两种树名。

(25) 控:投下,落下来。

(26) 奚以:何以。之:去到。为:句末疑问语气词。

(27) 适:往,去到。莽苍:指迷茫看不真切的郊野。

(28)飡(cān):同餐。反:返回。

(29)犹:还。果然:饱的样子。

(30)宿:这里指一夜。

(31)之:这。二虫:指上述的蜩与学鸠。

(32)知(zhì):通“智”,智慧。

(33)朝:清晨。晦朔: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和最初天。一说“晦”指黑夜,“朔”指清晨。

(34)蟪蛄(huìgū):即寒蝉,春生复死或复生秋死。

(35)冥灵:传说中的大龟,一说树名。

(36)大椿:传说中的古树名。

(37)根据前后用语结构的特点,此句之下当有“此大年也”一句,但传统本子均无此句。

(38)彭祖:古代传说中年寿最长的人。乃今:而今。以:凭。特:独。闻:闻名于世。

(39)匹:配,比。

(40)汤:商汤。棘:汤时的贤大夫。已:矣。

(41)穷发:不长草木的地方。

(42)修:长。

(43)太山:大山。一说即泰山。

(44)羊角:旋风,回旋向上如羊角状。

(45)绝:穿过。

(46)斥鷃(yàn 即暥雀,喻志向狭隘。鸟名

(47)仞:古代长度单位,周制为八尺,汉制为七尺;这里应从周制。

(48)至:极点。

(49)辩:通作“辨”,辨别、区分的意思。

(50)效:功效;这里含有胜任的意思。官:官职。

(51)行(xìng):品行。比:比并。

(52)而:通作“能”,能力。徵:取信。

(53)宋荣子:一名宋钘,宋国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犹然:仍然。

(54)举:全。劝:劝勉,努力。

(55)非:责难,批评。沮(jǔ):沮丧。

(56)内外:这里分别指自身和身外之物。在庄子看来,自主的精神是内在的,荣誉和非难都是外在的,而只有自主的精神才是重要的、可贵的。

(57)境:界限。

(58)数数(shuò)然:急急忙忙的样子。

(59)列子:郑国人,名叫列御寇,战国时代思想家。御:驾驭。

(60)泠(líng)然:轻盈美好的样子。

(61)旬:十天。有:又。

(62)致:罗致,这里有寻求的意思。

(63)待:凭借,依靠。

(64)乘:遵循,凭借。天地:这里指万物,指整个自然线。正:本;这里指自然的本性。

(65)御:含有因循、顺着的意思。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辩:通作“变”,变化的意思。

(66)恶(wū):何,什么。

(67)至人:这里指道德修养最高尚的人。无己:清除外物与自我的界限,达到忘掉自己的境界。

(68)神人:这里指精神世界完全能超脱于物外的人。无功:不建树功业。

(69)圣人:这里指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人。无名:不追求名誉地位

逍遥游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庄子其人,整体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

(2)探讨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说理方法。

(3)总结文中的文言知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

(2)通过质疑、讨论理解文中“绝对自由”的思想。

(3)鉴赏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和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

(2)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背诵全文。

2、把握文章的说理方式。

3、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教学策略】

1、设计艺术:从“三笑”入手明结构。

2、重难点突破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言散文的感悟和理解。教师提示诵读要领,学生诵读,整体感知。

(2)问答法。对文中较容易的问题,采用问答法,简捷明快。

(3)讨论法。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对“逍遥游”的理解),必须广泛地谈论。

【教学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简介庄子思想,熟读课文,分类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投影《秋水》“庄子钓于濮水”一段文字,引出追求逍遥游的庄子,读懂后让学生谈谈庄子是怎样一个人,并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介绍作者,教师再补充完善。

1、《秋水、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千岁矣。王中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问:庄子拿乌龟的选择来打比方,说明他鄙弃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

答:说明他鄙弃富贵权势,追求人格的独立,精神的自由,品行的高洁。天下无道,当然也可以有“入世”与“出世”两种选择,庄子选择了“出世”,他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庄子用乌龟来比方,入于宗庙,是“留骨而贵”,留在泥水里,则自由自在。这就是说,庄子视为生命的不是权势威福,而是洁身自好,是人格的独立,精神的自由。

2.庄子简介

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曾任漆园吏。楚威王闻其贤,聘以为相,不就,穷困终生。“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

记、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

(解说:简介庄子生活的时代背景,为理解文章的思想作准备。)

二、熟读课文

1、对照注释,查找字典,掌握字词读音。

2、听录音,扫清文字障碍,注意字音与节奏。

3、指名朗读,集体正音正句。或全班朗读,指出朗读中的不足或错误。

4、结合“问题设置”教师做朗读提示。

5、学生齐读课文。

三、问题设置

问:《逍遥游》“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文笔汪洋恣肆。诵读时,针对不同描述对象,应读出怎样不同情感?

答:第一段:“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要把选择问句的语气读出来。“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句中“且夫”是发语词,读“夫”时可稍拉长一些,“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也”后停顿一下,千万注意,“也”作为语气词应放在上半句尾,即“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下文如有类似情况,朗读方法相同。第二段,应重读“此小年也”“此大年也”“此小大之辩也”中“小”“大”“辩”。第三段,“故夫”“若夫”中“夫”作为发语词,朗读方法同第一段“且夫”的“夫”;最后,“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应读得干脆而响亮。

诵读大鹏怒飞一层,要读出气势和力量;读“蜩与学鸠”一层,要读出其渺小;读“小年与大年”一层,要读出鲜明的对比;读“汤之问棘”一段,要读出对鲲鹏的赞美,读出对斥鴳渺小、短视的蔑视。第三段举例论证,对“知效一官??而征一国扩,读时要带不屑——顾的态度;对宋荣子、列子,要有赞美之情,又要强调他们“犹有未树”、“犹有所待”。结尾“故曰”一句是结论,要读得十分肯定。

四、疑难探究

因为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求加强自学,故本课时以总结归纳的方式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并联系学过的相关知识使之掌握和巩固。内容涉及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1、自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利用工具书及课文注解,力求初步熟悉课文,扫除生字障碍,读懂课文大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标出不懂的地方,向小组其他成员提问,帮助自己解决。教师巡视中可参与小组的活动。

2、分类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文言词语:怒、抟、覆、置、负、培、图、志、名、穷、特、匹、辩。

文言句式:其??邪?其??邪;奚以??为?奚以??也?恶??哉。

归纳“则”“乃”“而”的用法。

(解说:扫清文言词、句的障碍,积累文言词、句式和虚词用法,理解文章意思,为整体感知内容提供条件。)

五、课堂小结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第一篇,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艺术上,都堪称庄子的代表作。此篇还被列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诵读篇目的建议”。希望同学们通过熟读课文来积累文言知识,来走进经典,走进大师。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七、板书设计

逍遥游

人格的独立

精神的自由

品行的高洁

逍遥游课件 篇9

学乐教育每一步

关注成长每一天

咨询电话:020---87762686

XL---JX001

广 州 学 乐 教 育

学生姓名 ______________ 就读年级 ______________ 授课日期 _______________ 教研院审核_______________ 学乐教育每一步

关注成长每一天

咨询电话:020---87762686

XL---JX001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一选择题

1.下列式子①3x=5;②a>2;③3m-1≤4;④5x+6y;⑤a+2≠a-2;⑥-1>2中,不等式有()个

A、2

B、3

C、4

D、5 2.下列不等关系中,正确的是()

A、a不是负数表示为a>0;

B、x不大于5可表示为x>5 C、x与1的和是非负数可表示为x+1>0;D、m与4的差是负数可表示为m-4<0 3.若m<n,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m-2>n-2

B、2m>2n C、-2m>-2n

D、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不是x≥2的解

B、0是x<1的一个解

C、不等式x+3>3的解是x>0

D、x=6是x-7<0的解集

5.下列数值:-2,-1.5,-1,0,1.5,2能使不等式x+3>2成立的数有()个.A、2

B、3

C、4

D、5 6.如果关于x的不等式(a+1)x>a+1的解集为x<1,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

A、a>0

B、a<0

C、a>-1

D、a<-1 7.下列说法中:①若a>b,则a-b>0;②若a>b,则ac2>bc2;③若ac>bc,则a>b;④若ac2>bc2,则a>b.正确的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 9.下列表达中正确的是()

A、若x2>x,则x<0

B、若x2>0,则x>0

C、若x<1则x2<x

D、若x<0,则x2>x

mn> 22学乐教育每一步

关注成长每一天

咨询电话:020---87762686

XL---JX001

10.不等式 3x2x51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是()320 53x0 53x0 53x0 53xA.

B.

C.

D.

二填空题

11.不等式2x<5的解有________个.12.下列各数0,-3,3,-0.5,-0.4,4,-20中,______是方程x+3=0的解;_______是不等式x+3>0的解;__________________是不等式x+3>0.13.用“”填空:

xy(1)若x>y,则-_____-;(2)若x+2>y+2,则-x______-y;

2211(3)若a>b,则1-a ________ 1-b;(4)已知x-5<y-5,则x ___ y.3314.在-2<x≤3中,整数解有__________________.15.若∣m-3∣=3-m,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16.若6-6a>6-6b,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17.若不等式-3x+n>0的解集是x<2,则不等式-3x+n<0的解集是________.20.三个连续正整数的和不大于12,符合条件的正整数共有________组.三解答题

21.根据下列的数量关系,列出不等式(1)x与1的和是正数(2)y的2倍与1的和大于3 1(3)x的与x的2倍的和是非正数

3(4)c与4的和的30%不大于-2(5)x除以2的商加上2,至多为5(6)a与b的和的平方不小于2 学乐教育每一步

关注成长每一天

咨询电话:020---87762686

XL---JX001

22.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下列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4x+3<3x

(2)4-x≥4

(3)-1x≥1

(4)-1x+2>5 35

3.已知有理数m、n的位置在数轴上如图所示,用不等号填空.(1)n-m ____0;(2)m+n _____0;(3)m-n ____0;(4)n+1 ____0;(5)mn ____0;

(6)m-1____0.24.解下列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4x-15>3x-2(3)2x-3x

xx11(1)4(x-1)

(3)53x35x23(4)2x12x56x71 234

学乐教育每一步

关注成长每一天

咨询电话:020---87762686

XL---JX001

25.(1)当x取何值时,代数式

(2)当x取哪些正整数时,代数式3-

26.已知3(5x2)54x6(x1),化简:3x113x.27.已知3x18(4xy2k)20,当k为何值时,y的值为非负数.28.求不等式kx5x2的解集.3x54x3的值不小于的值? 286x43x1与的值的差大于1? 32

逍遥游课件 篇10

御气乘风来,逍遥天地间

——读庄子《逍遥游》有感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而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这是《逍遥游》的起始段,也是开篇立意之段落。起篇便以鹏飞南冥之浩然气息引人入胜,犹如一股蓬勃之生命侵入脑海,映入灵魂,不灭不休,直至文末。庄子的自由之思想透过这豪放的文字,奇幻的比喻映然纸上,让人叹为观止。

看到这,让我不由想起了我曾经玩过的一款游戏中的人物,就是《仙剑奇侠传》中的酒剑仙,他曾经自念过一首诗,即“御剑乘风来,除魔天地间。有酒乐逍遥,无酒我亦癫。一饮尽江河,再饮吞日月。千杯醉不倒,唯我酒剑仙。”这首诗让我回味颇久,其中蕴含的酒剑仙的洒脱与不羁令我感怀。我们什么时候能做到这一点啊,逍遥自在,不拘于世。

我不对全篇的《逍遥游》发表感想了,那样的话,我的思维就非得括进江河,容纳百川了。就就着前文的话,说一些我自己的感想吧。

我们看逍遥游,主要是看其中蕴藏着的自由的思想。或许是因为现在的社会太过压抑,让我们的思想禁锢在一个狭小之地了吧,我们总是向往着一片自由的土地,而逍遥游恰巧给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地方,所以我们趋之若鹜。可是,在盲目追求“自由”思想指引下,我们有没有真正领会过逍遥游,理解它的含义。

在文章的中篇说了这么一段“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句话的意思是:“若能顺着自然的规律,而把握六气的变化,以遨游于无穷的宇宙,他还有什么依持的呢!所以说:“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我们想要获得逍遥自在,还是不能忘却自己的心灵啊。一味盲目地追求所谓自由,结果恰是将自己陷入更大的囹圄里,得不偿失。正所谓:

“心安身自安,身安心自宽。

身与心俱宽,何事能相甘。

谁谓一身小,其安若仙山。

谁谓一室小,宽为天地间。

安分身无辱,身意心相合。

虽居尘世上,却是出人间。”

要记得,逍遥游的目的是为了达于自由这不错,但还必须具备逍遥的心境。逍遥之心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其实都沉淀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只是未被激发而已,因为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那个忙碌于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而那个真实的自我并未觉醒,所以,逍遥之心的获得,只能是在静虚的时空里让真实的自我自由地呈现。

“内我而外物”是一种准则,切不可本末倒置,这是庄子一再提醒的,同时逍遥之心得加入到逍遥之境中去,成为这个超越之境的有效体念者,并把这体念强化成生命本身的超验存在,这样心与境的契合便完成了逍遥。

正如我题目中所讲的那样,御气乘风来,逍遥天地间,只有当我们的心真正放开,感受天道自然,融于天,融于地,乘着天地的气息,才能无拘无束的翱翔在天地之间,真正逍遥于世。

诚然,这对于我们来说很难做到,但只要我们保持着这种心态,其实,逍遥,就与我们相伴。

逍遥游课件 篇11

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3.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2.初步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德育目标

1.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

2.摈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内容。

2.鉴赏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3.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言散文的感悟和理解。

2.问答法。对文中较容易的问题,采用问答法,简捷明快。

3.讨论法。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对“逍遥游”的理解),必须广泛地谈论。

1.介绍庄子及《庄子》。

2.在诵读基础上,疏通、研习第一自然段。

3.引导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诗仙”李白《上李邕》诗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使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诗人在自由的心态中获得了满足,明显地烙上了战国时期一派名家庄子的印迹。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庄子的一篇奇文——《逍遥游》(节选)。(板书课题)

二、解题1.庄子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山东曹县)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做过蒙地的漆园吏。家境贫困,曾向监河侯(官名)借粟而受到奚落,又以麻鞋布衣见魏王。相传楚威王闻其贤,以厚礼聘之为楚相,遭其拒绝,明确表示:“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霸,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他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逍遥游课件 篇12

一、 学习目的.:

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了解庄子想象奇特、意境开阔、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二、学习重点

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了解庄子想象奇特、意境开阔、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三、学习难点

学习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哲理的方法。

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四、学习方法

阅读、体会、分析

五、 学习过程

【一】结构图解

【二】要点详析

借用寓言说理 庄子善于运用寓言来阐明道理。全文开始即运用寓言,天池海运是荒唐之言,作者形象地刻画大鹏之飞,仍不能无所待;待海运,必须水击三千里,九万里风在下,才有力负起偌大的翼,六月才能息于天池,种种限制,有待即非逍遥。将反衬用在哲理散文之中,结合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有助于说理之透彻。另外,像惠施与庄子的对话中的题材有比喻,有故事,化用得非常神妙,形象而生动,很有说服力。

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邀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传”,“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看来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

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如第一段,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予人的性情,是拟人。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三】写作特点

想象丰富,意境壮阔。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借用寓言说理。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论庄子散文的特点说:“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遥游》运用大量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深受感染。

Gz85.com编辑推荐

百草园课件(推荐12篇)


以下是栏目小编为您整理的与“百草园课件”相关的范文。教案和课件编写是老师日常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工作,我们需要认真对待这项工作。科学的教案编写方法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百草园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语言具体生动、准确传神的特点。

2、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体会其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快乐自由活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语言具体生动、准确传神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儿时游戏与学习生活的经历,体味童真、童趣。

教学设想:

本文是作者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是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恋歌。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出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教学本文,围绕教学重难点,采用自主研读与合作探究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课间播放歌曲《童年》,营造学习氛围。)

一、创设情境,精心导入

二、走进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勤奋工作的一生。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里。

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就是成年时回忆往事。

三、预习检测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确凿菜畦收敛倜傥蝉蜕攒

2、根据意思写词语:

很少有人到来。()

人声喧嚷嘈杂,好像鼎里的水沸腾起来一样。()

垫高枕头,无忧无虑地睡觉。 ()

四、认定目标

五、揣摩题义:

文章题目传递给我们有哪些信息?

六、徜徉百草园、趣味无限

跳读课文百草园部分(1—8自然段)思考:百草园有哪些趣事?

七、合作交流、美点欣赏

1、第2自然段作者写百草园了哪些景物?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景物写得如此精彩?

提示:从用词是否准确、修辞手法、观察、顺序、观察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特殊句式等方面进行赏析。

2、美女蛇的故事在全文中的作用?

3、找出第7自然段描写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动词的作用。

交流总结写景技巧:准确用词理清顺序多样角度妙用修辞特殊句式

4、品析第9自然段(出示第9自然段)

①三个“也许””表现作者什么样的心态?

②两个“我的”、三个“们”表达了“我”什么情感?

八、走进三味书屋,苦中找乐

相比百草园,三味书屋的生活怎么样呢?(浏览课文10——24自然段,试举例说明。)

九、学生质疑、主旨探究

鲁迅在这篇文章中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呢?

十、课堂练习

必做题:(任选一题)

1、仿写句子: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2、模仿“雪地捕鸟”,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一种活动,注意用词准确。

选做题:

摘抄文中喜欢的段落,来点赏析会更好!

百草园课件 篇2

一、教案背景

1、初中语文;

2、教学课时:3

3、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

4、学生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进行标注;

3)标划自然段,给每段小结大意。

二、教学课题

1、熟悉鲁迅,了解及其所处的特定社会环境及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2、学习多种方法;

3、掌握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

4、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意识;

5、认识32个生字新词。

三、教材分析

1、教材概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是鲁迅先生42岁时“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用一颗童心去回忆的童年生活。通过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的生活相比较,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生活,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的束缚和损害。

2、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具体生动的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学习用鲜明的对比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3、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认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4、教学准备

利用【百度搜索】,搜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相关资料图片、音乐、视频,并对其分类进行整理,制作PPT。(关键词搜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鲁迅”、“童年”,类型分别搜索“新闻”、“网页”、“贴吧”、“MP3“知道”、“图片”、“视频”。)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文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文中出现的生词,对文中出现的部分词语进行正音和释义;记住鲁迅先生的生平及作品。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具体生动的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多种方法。体会作者如何在写景记事中渗透思想感情。学习用鲜明的对比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

3、价值观目标: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认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五、教学方法

采取听-想-看-谈-思过程法。让同学全面了解这篇课文,掌握文章的意境和写作风格和手法。畅想自己的童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热爱大自然,树立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听课文。由【百度搜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MP3课文,播放MP3的阅读文件,让学生听。

2、简介作者和作品

展示图片:【百度搜索】“鲁迅图片”,展示3-5幅不同时期鲁迅的照片。

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勤奋工作的一生。从1907~1936年他所写的小说、杂文、散文、诗歌以及翻译、日记、书信等共800多万字,是我国现代文学中一笔巨大的宝贵的财富,也是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这个散文集子中。

3、扫除文字障碍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提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引导学生注字音,解释课本未注释的词)

缠络chán相互缠绕在一起豁huò此处状声觅食mì找食渊博yuān学识深广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èn油蛉líng攒cuán斑蝥máo珊瑚shān蟋蟀shuài敛liǎn脑髓suǐ陌mò人迹罕至hǎn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òu书塾shǔ宿儒rú蝉蜕tuì人声鼎沸dǐng窦dòu厥士jué拗ǎo倜傥tì tǎng金叵罗pǒ盔甲kuī绣像xiù锡箔xī bó

4、指定学生朗读全文

5、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你想象中的百草园、三味书屋是什么样的?你的童年有什么趣事?

6、播放视频

由【百度搜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视频,《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与欣赏。

展示图片:【百度搜索】“百草园”

展示图片:【百度搜索】“三味书屋”

7、课堂交流

文章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请同学考虑文章从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百草园”的生活?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三味书屋”的生活?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想象和现实的差距,自己的童年趣事,写上一些小故事作为课堂作业。

8、课后作业(第一课时结束)

生字生词在作业本上抄写三遍。熟读全文三遍,并反复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9、童年乐趣(第二课时开始)

从学生好的童年趣事中,选出1-2个,由学生本人读给大家听。对他们所作的事情进行【百度搜索】。如“捉鱼鳅”、“过家家”。

图片展示【百度搜索】农村儿童捉鱼鳅:

图片展示【百度搜索】过家家:

10、百草园之乐趣

1)百草园的景物描写,诸多乐趣,恋恋不会百草园的感情。

由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导入新课。

提问:作者对百草园的生活与三味书屋中的生活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明确:作者认为在百草园中有无穷的乐趣;三昧书屋的生活则是枯燥乏味的。文章先后写了两种生活,第一部分(1至9段)写的是“我”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第二部分(10至24段)写的是“我”在三味书屋中枯燥的读书生活。这就是本文的大体结构。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提问:课文的第1段写出百草园的什么情况?这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明确:写出百草园曾是“我”的乐园,点出了忆写百草园的缘由。②理解:“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这句话是“夕拾”,是从成人的眼光看当年的百草园。“确凿只有”,断定百草园没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是对上面断定内容的犹豫与踌躇。这一方面表明由于“时间的流驶”,一些景致是否能够清楚的记得,不敢妄下结论;另一方面,也是为下文甩出一个“线头”——“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课文的第1段是全文第一部分的第一层,写出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引起下文回忆描写百草园。

◎请学生朗读第2段,引导学生迸行分析。

①提问: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多少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什么?明确:写了十四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草丛、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图片展示【百度搜索】该十四种动植物。

②提问:作者写了百草园中什么景物呢?

明确:莱畦,石井栏。

③提问:作者在写这些景物、动物、植物的时候,用了哪些词语把它们写得更加生动、美好呢?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景物写得那么具体、生动、真切?百草园为什么是“我那时的乐园”?

明确:不被大人看得起眼的百草园,却有那么多有趣的事物供好奇心盛的孩子观赏、玩耍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当然是“我”的乐园了。这里的草木虫鸟曾吸引着儿时的鲁迅先生去观察、玩味,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至今,这些景物还历历如在鲁迅先生的眼前,鲁迅先生就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把它们描写出来,表现儿童生活的情趣,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④提问:作者怎样描写出百草园的可人?

明确:鲁迅先生用色彩绚烂的语言,生动的文笔描绘了百草园的可人。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棋,写的是春季;鸣蝉,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写的是夏季;油岭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的是秋季。

这样写了春、夏、冬三季的百草园,而且还写了那么多、那么生动、形象的动、植物,错综交织,而又井井有条,描写出了百草园的可人。

⑤提问:本段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百草园的事物?表现出了事物的什么持点?

明确:这段文字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句:“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表现出木莲果实的形态特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表现了覆盆子形状颜色的美丽。

拟人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表现出这两种昆虫鸣声的悦耳。

⑥提问: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祥精彩?明确:作者曾对百草园的景物进行过细致地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还在描写之中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儿童乐园的热爱之情。因而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 小结:第2段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二层,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和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这段文字中处处表现了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让学生轻声齐读第2段,加深体会,加强记忆。

3)指定学生朗读课文第3至3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提问:文章的第3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起过渡(或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对百草园的景物的描写,过渡到关于百草园中有关传说的叙述上去。

②提问:这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这里写了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这个故事带有神怪色彩,结局是邪不压正,美女蛇被制服了。

③这个故事与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联系呢?

明确:其一,故事的内容符合儿童好奇、爱惊险的心理。这也是儿时的一种乐趣;其二,听长妈妈的故事后,“长草”是不去的,这就限制了“我”在百草园中活动的范围,极想得到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在百草园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这也符合儿童的探险猎奇、战胜邪恶的心理。这就为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纱,诱导着儿童去涉足认识、了解它。其三,百草园丰富的生活内容和赤链蛇的传说,对儿时的作者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所以这个传说,增加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因素。

4)让学生齐读课丈第7、8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这两段写了什么?

明确:写了雪天捕鸟,是百草园冬天的乐趣。

短文展示【百度搜索】雪天捕鸟:不同的人对雪天捕鸟的描写。

②让学生默读课文第7段,同时找出写捕鸟方法的动词,分析使用这些动词的表现力量。

明确:作者用“扫、支、撒、系、牵、看、拉”等一连串的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

③第8段写出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这和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关系?

明确:第8段写出了一位善良、沉静、有丰富捕鸟经验的农民——闰土的父亲。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劳动人民智慧、经验的钦佩之情。这层中,没有明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但乐在其中了,捕鸟时的新奇、兴奋,对闰土父亲的钦佩,这些都是百草园生活中的组成部分,这样就把“乐园”写得实在、具体。

5)指定学生朗读第9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三个“也许是因为……”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

明确:这三个分句构成一组排比句,其内容都是在百草园中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以此来推测离开百草园的原因。表现了儿童觉得被送进书塾是遭到了惩罚的心理。

②这一段字里行间流露了一种什么感情?

明确:这一段用猜测、疑问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达了童年的鲁迅告别百草园时既无奈又恋恋不舍的感情。

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这里能够自由地观赏自然景物;这里能够听到神奇的故事,而且又能常常被这种猎奇的心理驱使,想在百草园中寻得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这里还可以学到捕鸟这种本领;这里还可以做在大人的眼皮子底下决不能做的把戏——毁墙根、投砖头、跳栏杆……这里的生活是自由的、新奇的、活泼的、带有探险意味的,这怎能不是儿童的乐园呢?离开它又怎能不恋恋不舍呢?这就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表现了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种种乐趣。

6)布置作业(第二课时结束)

①背诵默写课文第2自然段。

②完成课后练习题二、三。

③预习后文,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

11、三味书屋之枯燥

三味书屋的单调陈设、枯燥生活、失败教育;和百草图中情景构成的鲜明对比。

1)检查作业背诵、默写第2段。

2)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11、12两段,边读过考虑:

①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②“我”对三味书屋和先生的印象又如何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

展示图片:【百度搜索】“三味书屋”

明确:三味书屋的陈设单调、沉闷。三味书屋给作者的第一个印象就是“黑油的竹门”,多么沉重、压抑的颜色,它与百草园中的“碧绿”“紫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屋里的陈设就更单调了,只有匾和画儿,不象百草园中的生机勃勃。鲁迅先生对这里极为熟悉。寥寥几笔,三味书屋的环境、陈设,使读者有如目睹。 “我”对三味书屋的主人——寿镜吾先生是很尊敬的,说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展示介绍:【百度搜索】“寿镜吾先生”:

鲁迅一生最为敬重的三位老师之一

关于寿先生,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说,他“极方正、质朴、博学”。他教学严,“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他常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鲁迅父亲病重,亟需一种“三年以上陈仓米”,鲁迅多方搜求未果便告知了寿先生。几天后寿先生自己背了米送到鲁迅家里,所以后来鲁迅无论求学南京,还是留学日本,或入京工作,只要回乡便不忘去看望寿先生。1906年他奉母命从日本回乡完婚,仅在家十天,也要去寿先生家坐一坐。1912年进京工作后仍与其保持书信联系,1915年底寿夫人病逝,鲁迅又主动送挽帐致哀。

3)由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12段至末尾。(一人读“我”的语言,一个读先生的语言,一人读叙述部分)

教师提示:对19段,要注意引号里的句子句逗应该是这样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上九,潜龙,勿用。”“厥土,下、上错;厥贡,苞茅、橘柚。”朗读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鲁迅先生儿时在三味书屋学习七年,在此文中写出了几个方面的学习生活情况?

(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写出了五个方面的学习生活情况:问“怪哉”虫——这是不可以的;单调的学习生活,正午习字,晚上对课;逃课到小园中去被先生批评;师生一起朗读时的情景;课上的意外收获——画的成绩却不少了。

②在这五个方面中最使作者反感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第一个是问“怪哉”是怎么回事。先生说“不知道”,而且脸上有些怒色了。“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他)决不至于不知道……乃是不愿意说。”——这是对压制学生求知欲的十分不满。进了三味书屋就要非礼勿言、非礼勿视,要一心只读圣贤书。可是少年鲁迅却问了读经以外的“怪哉虫”,这在老师的眼里简直是左道旁门,所以不予回答,而且有怒色了。

第二个是读书的内容和形式。老师“大声道。‘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这书读得多没劲呀,是在老师的压力或命令下读的。读的又是什么内容呢?有的宣传“仁”这个虚伪的封建道德。有的低级趣昧地取笑别人;有的宣传迷信风水;有的拼凑起讲古代税法的话;这些令人难懂而又无用的书,读不成句,读错了也没有人纠正,只有死记硬背。学生怎能感兴趣呢?这和百草园中生动活泼的生活真是大相径庭!

③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也写了老先生寿镜吾,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他是什么态度?(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当鲁迅提出“怪哉虫”的问题时,老先生有些“怒色”了,答以“不知道”!当孩子们到三味书屋后的小园中去玩而被老先生发现时,只不过是“瞪几限”,大声道:“读书!”当学生惹他生气时,他有戒尺,但不常用;他可以让学生罚跪,但他也不常用。当他自己读书读到得意处时,他就微笑起来,将头仰起,“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些都可以看出来,寿镜吾老先生秉性慈祥,酷爱读书,鲁迅先生是尊敬的。可是他不自觉地为旧制度效劳,是旧教育制度的忠实执行者。他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他没有象长妈妈那样能够抓住儿童的心,饱也没有象闰土的父亲那样耐心诚恳地回答儿童提出的问题,而是不看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拒绝学生的提问,泯灭他们的求知欲,这些都是错误的教学态度与教学方法。

尽管如此,他在塾师中是比较好的,对学生还“和蔼”,不常用戒尺与罚规,也正囚为他是比较慈祥的。他尚且如此严格遵守封建教育制度,更何况其他人了!所以鲁迅先生在“恭敬”的同时,也给予了恰如其分的批判与否定,以此来否定三味书屋的生活,否定旧教育的制度,寓意是十分深刻的。

④三味书屋的教育是成功还是失败呢?

(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结论是肯定的,三味书屋的教育是失败的。首先学生不喜欢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再有“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作者从自己的角度否定了三味书屋式的教育;还有“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自己也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土地位了”——从同学的角度否定了三味书屋式的教育,它培养出来的人,正是这种逐利趋势之徒,旧制度的维护者与社会基础。这样的批判是很深刻有力的。

⑤第二部分表现出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什么特点?和百草园中的情趣盎然构成了什么关系?(学生回答)

小结:第二部分表现出三味书屋学习生括的枯燥无味,和百草园中的情趣盎然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12、引导学生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总结)

提问:作者把情趣盎然的百草园和枯燥无味的三昧书屋对比着写,表达了什么祥的中心意思?(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作者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也表现了儿童对知识的追求,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作业布置:

1、完成两本练习,本课生字词抄写两遍;

2、预习下一课,先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七、教学反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对儿时童年生活的记忆。一个是富有乐趣的百草园、一个是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通过对比的写法,表达了他对大自然和自由生活的热爱,对封建教育制度桎梏儿童的精神是一种批判。在教学中,通提问学生对百草园、三味书屋的想象,布置童年趣事作业,讨论童年趣事等,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1、动手能力、动脑能力不断下降。

在的家庭作业时。多数学生都写了陪爸爸妈妈去商场购物、去儿童乐园、去动物园,都是坐享其成的自己玩耍。与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的很少,更不用说自己动手制作陀螺、竹蜻蜓、纸飞机,捉泥鳅、制作鱼竿钓鱼等等原来孩子的趣事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明显减弱。

2、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意愿降低。

很多学生在童年趣事中描写的是打电子游戏,上QQ聊天、偷菜,要不就是恶作剧,画别人的衣服,弄人家的头发。很少有人提及到农村去、爬山等。时代的进步,不能让我们桎梏于钢筋水泥。只有热爱大自然的人,才能热爱人类共同的家园。

3、三味书屋的枯燥和现在的应试教育如出一辙

三味书屋的老先生是要求学生能背诵课文,对上句子为成绩,而我们的家长、学校和社会则要求学生分数第一就万事大吉。不顾及学生的爱好和要求,一味地填鸭式教育,剥夺了学生的童年。有些学生说,他的童年就是在培训英语、书法、音乐、绘画、舞蹈中消耗的。小时候的学生听话,家长可以将思想强加于人,而初中、高中的学生就难以驾驭,所以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

4、百草园的乐趣应该还给孩子

家长、学校、社会应该营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玩耍环境给学生,多给孩子们营造“百草园”。如建立公园、观光农业园、体验农业园等。周末的时间,应该多带孩子去玩耍。让孩子们在亲近大自然中去感受、融入大自然中去享受,才能体会到童年的乐趣,才富有想象力(一切想象都来源于生活)。

百草园课件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教学目标。

《百草园》是初中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观察、反映生活——景和物)中的一篇课文。该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要求学生懂得观察、反映周围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周围景物的习惯,逐步提高观察、反映周围景物的能力。《百草园》是该单元中第一篇课文,起着引导学生理解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反映身边景物的兴趣的重任。课文节选自鲁迅的现代散文集《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通过描写景物和叙写童年趣事来反映童年的“乐”园,表现了童年鲁迅热爱大自然、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感情。体现了鲁迅广泛的生活兴趣和聪明才智。

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认知目标:了解观察描写景物的意义。(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景物的能力;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形象、有序的描写的能力。(3)情感目标: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儿童情趣,热爱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儿童情趣。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文主要写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在百草园中的有趣活动。课文显著的特点是:作者观察景物和描写景物的细致,能抓住景物的不同特点;对这些特点的描写角度不同,很注意顺序安排,且描写具体;选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恰当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鲜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因此,我把课文描写百草园景物描写细致、形象、有序,用词准确定为教学的重点。把对“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以及最后一段中“我”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定为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

这篇课文完全是从儿童的眼光、儿童的口吻和儿童的心理出发来写的。鲁迅研究专家李何林同志说得好:“此文,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而且写景细致、有序,极为形象传神。为此,在课文讲读教学中,可采用读文品句赏析、读文表演等方法进行教学。

“观察欣赏花鸟虫草之乐”部分课文,作者采用一定的写作顺序,着力从色彩、形状、声音、滋味等方面人手进行细致地描写,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表现了百草园趣味所在。在读文中品句赏析能使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意会百草园“春”、“夏”、“秋”之乐。

“雪地捕鸟”的过程运用了一连串动词,这些动词都很普通,但又十分准确、传神地展现了雪地捕鸟全过程,突出了冬天百草园玩的乐趣。教学中可请学生上来表演一下捕鸟的过程,屏幕上预先播放“雪地捕鸟”的插图,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对照“图”文,进行评论。采用这种教法,既能激发兴趣,调动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加深印象。

三、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根据课文特点,拟着重指导学生朗读训练,从重点段人手,指导学生背诵。引导学生以孩子独有的纯真的心理和幼稚的看法去发现、去探究、去体验课文内容。启发引导“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在文中的作用,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使学生在朗读时跟作者站在同一角度去感受百草园的趣味盎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了解背景。设计话题由讲述童年趣事导入,让学生置身于课文情景之中。简要介绍《朝花夕拾》和写作背景,了解作者到了中年才来回忆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更能滋长热爱自然的情趣,有助于作者对“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的百草园“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和“家里人要将我送进书塾去”的恐惧心情的理解。

2.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朗读全文寻找中心句“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把握全文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确课文的思路和结构,即文章从春、夏、秋三季百草园的乐趣和冬天百草园的乐趣两方面展开。

3.读文品句,突破重点。这一教学环节,是为课文第二段描写百草园景物部分这个教学重点而设计的。通过带着问题读文(听录音)、讨论,品句背诵明确:本段写景的合理顺序,用形象传神的词语来描写百草园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滋味等突出百草园“无限乐趣”,使学生感受少年鲁迅热爱自然,喜欢探索,爱好自由的性格和情趣。

4.读文表演,加深印象。百草园的春夏秋三季景色迷人,乐趣无穷。冬季比较无味,大雪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趣味。课文中“雪地捕鸟”片断写得绘声绘色,十分精彩,用词极为准确。在屏幕上显示捕鸟“插图”,请学生上台来表演捕鸟的过程。通过几名学生的不断补充,让学生掌握捕鸟的动作,体会用词的准确。

5.解读语言,体会情感。文章最后一段话是文章难点之一,通过对下面具体的语言分析,让学生体会到“我”被迫离开百草园时的复杂情感。

(1)三个“也许是因为……”的排比句,对离开百草园的原因进行推测。(2)两个“Ade”一词的运用,德语中专门指儿童分别时所用。(3)“我的蟋蟀们!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一句中所运用的拟人的修辞。

6.小结拓展。理解课文内容,紧扣“乐园”写出无限乐趣来表达中心思想;在写作知识上,作者细致、有序、动人的景物描写得益于细心观察和精心选用词语。引导学生平时养成注意观察的好习惯,结合课文,指导观察方法

百草园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语言具体生动、准确传神的特点。

2、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体会其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快乐自由活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语言具体生动、准确传神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儿时游戏与学习生活的经历,体味童真、童趣。

教学设想:

本文是作者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是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恋歌。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出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教学本文,围绕教学重难点,采用自主研读与合作探究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课间播放歌曲《童年》,营造学习氛围。)

一、创设情境,精心导入

二、走进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勤奋工作的一生。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里。

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就是成年时回忆往事。

三、预习检测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确凿菜畦收敛倜傥蝉蜕攒

2、根据意思写词语:

很少有人到来。()

人声喧嚷嘈杂,好像鼎里的水沸腾起来一样。()

垫高枕头,无忧无虑地睡觉。 ()

四、认定目标

五、揣摩题义:

文章题目传递给我们有哪些信息?

六、徜徉百草园、趣味无限

跳读课文百草园部分(1—8自然段)思考:百草园有哪些趣事?

七、合作交流、美点欣赏

1、第2自然段作者写百草园了哪些景物?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景物写得如此精彩?

提示:从用词是否准确、修辞手法、观察、顺序、观察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特殊句式等方面进行赏析。

2、美女蛇的故事在全文中的作用?

3、找出第7自然段描写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动词的作用。

交流总结写景技巧:准确用词理清顺序多样角度妙用修辞特殊句式

4、品析第9自然段(出示第9自然段)

①三个“也许””表现作者什么样的心态?

②两个“我的”、三个“们”表达了“我”什么情感?

八、走进三味书屋,苦中找乐

相比百草园,三味书屋的生活怎么样呢?(浏览课文10——24自然段,试举例说明。)

九、学生质疑、主旨探究

鲁迅在这篇文章中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呢?

十、课堂练习

必做题:(任选一题)

1、仿写句子: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2、模仿“雪地捕鸟”,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一种活动,注意用词准确。

选做题:

摘抄文中喜欢的段落,来点赏析会更好!

百草园课件 篇5

内容分析

文通过对百草园及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赏析景物描写语段,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

3、感悟成长中的童真童趣,受到思想启迪。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学生按常规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过鲁迅的一篇文章是《________》。鲁迅,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著名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________家。

三、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

⑴给下列生字注音:

拗()箔()畦()倜傥()

蜕()秕()珊瑚()臃肿()

葚()

⑵解释词语:

轻捷: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臃肿:

2、整体感知:

⑴关于鲁迅与《朝花夕拾》。

⑵题目“从……到……”把两个生活场所联系起来了,有利于扩大文章的容量,表现儿童的生活。

⑶学生自读课文,精彩的地方多读几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那些事?

之后讨论交流。

3、研读赏析:

⑴第一部分是写百草原的,是从哪三个方面来写的?

(有趣的动植物、神奇的传说、雪地捕鸟)

⑵作者写百草原都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是怎样贯穿起来的?

⑶两个“不必”在在描写对象和描写顺序上有何特点?

⑷文章是从孩子的角度来写的。从文章可以看出“我”是怎样的一个孩子?从那些地方能体现出来?

⑸写百草原的生活除了“我”,还有谁?

⑹长妈妈给了我什么乐趣?闰土的父亲给了我怎样的乐趣?

四、课堂小结

(本文流露的感情及表现的主题)

五、作业设计

1、复述美女蛇的故事。

2、第二段挑最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教后札记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

1、检查字词。

2、作者对百草原的态度怎样?

3、用一句话概括作者对百草园的感受,从哪些方面看出是我的乐园?

4、复述美女蛇的故事。

5、赏析雪地捕鸟一节中,动词的精彩。

三、教学过程

1、研读赏析:

学生浏览阅读,合作研究下列问题:

①作者对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态度怎么样?

②对“先生”印象如何?他是怎样的一个人?赏析一个老师的外貌与性格的句子。

③选择课后三个主题,讨论并说出同意的理由。

④三味书屋中有没有有趣的事?找出来,讨论一下。

⑤模拟“人声鼎沸”的读书。

学生交流之后,提出自己认为精彩的语段,在全班交流。侧重谈“你认为精彩的理由”,教师借此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增强感悟文章主题的能力。

2、合作探究:

⑴文章前半部分写百草原,后半部分写三味书屋,这两部分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⑵作者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⑶本文作者所要表现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3、体验与反思:

学了本课之后,结合《祖父、后花园和我》,谈谈童年的经历对自己的成长有那些影响。

4、拓展延伸: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三,写在快速作文本上。

四、课堂小结

1、知识学习方面。

2、情感体验方面。

五、布置作业

百草园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恭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

2、理解鲁迅在永别故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明白鲁迅“夕拾”“朝花”的深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爱憎感情。

3、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顺序有层次的记叙,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

4、能够记叙自己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要求内容充实,增进记叙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作家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中确切使用形容词、动词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方法: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2、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

3、培养学生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鲁迅图片,解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有谁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鲁迅?

(投影)鲁迅简介(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当时我国正处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高潮时期。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顺利北伐,冲击着北洋军阀的统治。另一方面,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加紧迫害革命力量,斗争很尖锐。鲁迅先生始终坚定地站在爱国青年学生一边,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与反动势力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战斗。因而被诬陷,被通缉。为了安全起见,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初到达厦门,经林语堂推荐,在厦门大学国文系任教。在厦大仅一百三十多天的日子里,鲁迅一方面为革命风暴在南方的兴起而欢欣鼓舞,可是,另一方面,鲁迅不久就发现,厦门也骨子里和北京没有什么两样,“沉沉如死”。厦大校长兼国学院院长林文庆,是个顽固守旧分子,他使厦大弥散着尊孔复古的空气,令人窒息。林文庆与跟踪鲁迅而来的“现代评论派”分子串通起来,以种种卑劣手段排挤鲁迅。鲁迅此时又陷入渴望战斗而不可得的新的孤寂与苦闷之中,于是,对于往事的回忆便开始在他心中酝酿了,“朝花”,即清晨带露珠、色香“自然要好得多”的鲜花,指鲁迅青少年时的事;“夕拾”,是说直到中年以后才在回忆中把它们写出来,借以慰藉“夕时”“离奇和芜杂”的心情。鲁迅在厦大期间写的后五篇回忆性散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此前在北京期间写的前五篇回忆性散文有:《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形式多样,笔法灵活,抒情之中见讽刺,叙述之中显深意,严肃的内蕴常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出之,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从文章题目可看出它有二个部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鲁迅用“从……到……”的标题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带有比照意味。那么二部分的过渡段在哪里呢?(我不知道┉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二、快速阅读,感受情感

1、快速阅读课文,回想课文内容,限时7分钟(大约3500字)

⑴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

⑵文中传递了鲁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怎样的情感?

百草园:依恋,留恋;三味书屋:害怕

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

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不只是对自然的观察,而是自己动手去翻,去捉,去按,去拔,去尝……觉得更加好玩。增长许多知识)

三、合作探究,揣摩乐趣

1、提供话题,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并请文中找出你以为作者最为留恋的内容。(朗读、分析)

2、班级交流。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满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前。

四、品读赏析,景物描写

1、百草园的景物很美,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呢?又是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呢?(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

“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的共性是什么?(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碧绿、光滑、高大、紫红。它们的共性都是静物。)

“也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行为,它们的共性是什么?(鸣蝉、叫天子、黄蜂。----长吟、伏在菜花上、直窜向云霄里去。写的都是动物。)

2、品味词语

A、()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

鸣蝉()、()叫天子()向云霄里去、()黄蜂()在菜花上

B、()一块雪,()出地面,用一支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住了。

朗读第二段,划出能准确表达事物特点的词语并分析,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描写景物。

1)抓住事物特点,符合儿童心理

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

2)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皆有;桑椹,菜花在春末,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后才叫,与后文冬季合成四季图,构思极精巧。

3)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

4)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本文采取了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鸣蝉,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斑蝥、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用“单是就”突出后者

五、合作探究,蛇的故事

1、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对于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历来看法不一。有的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的说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有的说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

2、写百草园插入一段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增加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使得它更有情趣。其他方面不必涉及。)

教学时可以撇开这些不同的观点,重点让学生想一想: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兴趣?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一联想对作者阐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否有帮助?最后让学生明白:不管别人的争论如何,有一点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六、课文小结,巩固延伸

1、请同学们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造一组句子,并说说这个句式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不必说数学12道题要做,也不必说英语20个单词得默,单是语文的一篇作文就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您想,我得什么时候睡觉呀!”此句是说学生的家庭作业太多。由此看出这个句式的特点是形容某种事物非常之多。)

2、同学们小的时候,都捕捉过小昆虫或玩过各种游戏。请你模仿鲁迅描写冬天捕鸟使用一系列动词,也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你亲自做过的一种活动。(教师可找几位同学看谁说得好;也可以做为书面作业。还可以边说边表演。)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图片导入

上节课,我们整体把握了全文内容,领略了作者在百草园的一段生活经历,

这节课让我们同作者一起走进三味书屋。

二、快速阅读,感知“三味”

少年鲁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是否满意?

不满意?(①拘束人的礼节:拜鹿——拜孔子,拜先生;②问“怪哉虫”老师不予回答;③读的内容大多不懂。)

三、研读赏析,读书生活

1、课文两部分内容是怎样衔接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第九段巧妙地过渡的,这一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眷恋之情,同时也暗示对三味书屋读书的不情愿、不满意。

2、第二部分是从哪些方面写三味书屋的?

学习三味书屋的生活

1)学习环境:呆板(黑油竹门,匾,画)

2)学习生活:单调枯燥:{(正面描写)教学内容单调难明,只读书,习字,对课,古书难明

{教学方法死板,发问遭禁止,要打戒尺,罚跪

{(侧面描写)折花、寻蝉蜕,做戏,画画儿,喂蚂蚁。

教书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严格中有和蔼、开明的一面

——好学、追求探索知识,封建教育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

写人:客观、带有感情。

3、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讨论明确: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4、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另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对本文结构的不同理解,实际上表现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不同理解。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允许有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四、互动释疑,拓展延伸

(一)互动释疑:“似乎”和“确凿”矛盾吗?

——“教参”答案:这句话是用成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

——“似乎”表示“从表面看是这样,而实际上不是”。这一句的意思是:从表面看确实只有一些野草,没有什么动人之处,但实际上有许多有趣的事物,是“我的乐园”。所以不但不矛盾,还表现了鲁迅的语言艺术。

(二)拓展延伸:

1、学了本文,在你印象中鲁迅的童年与少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是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活泼、天真、好奇、求知欲强等)

2、你怎样认识百草园的趣味和三味书屋的无味?(①儿童少年与大自然接触,不仅增长知识,而且无拘无束;②三味书屋生活被封建礼教束缚,学的东西似懂非懂,枯燥无味。)

3、你怎样看待寿镜吾老师?

(①方正、质朴、博学;②在当时比较开明,不打骂学生;③对学生既和蔼又严格。但在封建社会里,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是守旧的。)

4、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是否存在对比

三味书屋并不像人们分析的那么坏,那么可怕,作者对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无意持批判态度,因此,文章的前后两部分也就不存在什么对比的问题。

A、可从六个细节看:

1.据寿先生之子寿洙邻在《我也谈谈鲁迅的故事》一文中写道:“三味书屋坐东朝西,前临小河,架石桥以渡,后有竹园,修竹千竿,门前有小院,簇种花草,后有‘自怡’亭一间,前后还有高大的古木,名贵的花草。可见三味书屋的环境十分幽静,是一个读书的好所在。屋内正中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这说明陈设并不算古旧,气氛也谈不上沉闷。至于说学生要两次行礼,这也完全正常,如今学生上学不也要向国旗行礼,向老师行礼吗?何况“第二次行礼,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这是必要的礼貌教育,谈不上礼仪陈腐。

2.先生不回答“怪哉”是怎么回事也无可挑剔。

3.关于戒尺和罚跪的问题,文中说得很清楚:“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周作人曾经指出,寿先生“不打人,不骂人”,“罚跪我就没有见过”。很明确,先生虽然严厉,然而不失开明。

4.至于鼎沸的读书声,读的尽是一些艰涩难懂的内容,鲁迅对此也只是一种绘声绘色的回忆,并无批判之意。当时没有白话文,只能读那些古书。我们要历史地看待和分析问题,不能苛求于古人。

5.关于寿先生读书的声调、姿态,那是进入了文章氛围、激起内心视象的非常投入的一种好的朗读,真可谓是声情并茂。

6.最后谈谈学生在读书时的小动作问题,小动作过去的学生有,当今的学生也不少。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是非常用功的。寿洙邻说鲁迅“风度矜贵,从不违犯学规”,“虽不注意正课,但未尝欠课,一见了了,不劳记诵,间出余技,为同学捉刀”。鲁迅写这个细节,并不是为了说明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单调乏味”,像“牢笼”,他只不过认为有趣,活灵活现地描写出来罢了。

B、还可以从“百草园”的描写不全是好的、乐的,也有阴暗的,可怕的一面看;“三味书屋”的描写不仅不坏,还有特别值得津津乐道、特别值得自豪、得意的事情:

如对百草园里的赤练蛇的描写,有恐怖色彩,说明“乐园”也有“不乐”(只是有趣)。

再如在三味书屋,“我”能够看到上学前请长妈妈都难得找到的各种小说,并描摹了成本成本的《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后来还卖了钱,这对于少年鲁迅来说,不知道是如何得意,如何自豪的美事,由此说来,三味书屋不但不可怕,而且是一个值得“我”回味一生的好地方。从这两个细节可以看出,鲁迅原本就没有把前后两部分对比起来写的意思。

五、总结存储,作业延伸

1、用形象化的儿童语言写一段童年有趣的生活。

2、用形象、风趣的语言描写某位老师上课的神态、语言、动作,让同班同学一看就知道写的是哪位老师。

第三课时

体验反思,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学习生活的认识。

⑴你喜欢怎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⑵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⑶你认为游戏与学习之间是矛盾的吗?你是怎样认识的?

⑷鲁迅写三味书屋是为了批判封建教育吗?

从新的视角来研究作者的意图:

如果我们认为鲁迅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合起来写是为了达到批判封建教育制度的目的,实际上这种评判已经忽视了作家的某些本意。从根本上说,这篇文章传达的是一种作者感受到的人生况味,是人生不是社会,是况味而不是思想,用“时代感”去硬套,或用“深刻”去度量,都不尽其然。只有那些能体味到作者人生况味的研究者、读者,才会深切地感受到作品的内在气韵。而鲁迅正是通过对人生经验通感的把握,找到了一条通往读者心灵的最佳通道。而我们仅仅把它理解为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即使不是曲解,也是对作品审美意义的削弱。

2、搜集资料,交流认识,走近鲁迅。

在我们学过的《风筝》一课中,在我们看到的鲁迅的照片中,他却是一个很严肃的,甚至有点不近人情的感觉。那么鲁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的作业就是搜集关于鲁迅的文章、作品与资料,然后写一篇《我眼中的鲁迅》,时间是两周。

百草园课件 篇7

教材解读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名家名篇,历来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现今多种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也大多选入。是什么使得这篇散文具有如此的永恒的艺术魅力呢?我想:一方面是因为它表达了永恒的人性──对欢乐的新鲜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另一方面它又永远是感性的、新鲜的,就像那陈年的酒,愈藏愈醇,愈久愈香。

从写作心理学角度看,鲁迅先生曾在《〈朝花夕拾〉小引》中写道: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如果说“百草园”是甜美的回忆,是“思乡的蛊惑”,“要哄骗我一生”,那么“三味书屋”则是亲切的思念,虽然有点单调枯燥无味,可存留的“旧来的意味”,“使我时时反顾”。这种“旧来的意味”是什么?是普遍相通亘古不变的人性,是成长的足迹。

对欢乐、新鲜事物的追求和向往,是人类的天性,也不仅是儿童如此。这也是人们总是难忘童年的心理原因。“百草园”的生活“有无限的趣味”,自不必说;就是“单调枯燥”的“三味书屋”也有无穷的乐趣。且不说也有“园子”可以“折腊梅花、捉蚂蚁喂苍蝇、寻蝉蜕”,也不说“画画、做游戏”,单是“先生”就让人感到有趣──严而不厉,读书是那样入神。

成长是一首歌。成长离不开欢乐的滋润,更少不了忧伤甚至是痛苦的磨砺。“百草园”让鲁迅无忧无虑地度过童年,这是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同样“三味书屋”使少年鲁迅增长了知识,这是精神的成长。换句话说,三味书屋的生活是一个现代文明人的必经历程,是更重要的成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所以能激起读者尤其是少年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仅是它表达了人们、读者相通的心理,更因为它还是感性、新鲜的。类似的心理、兴趣勾起了读者的回忆,同时它还是独特的“这一个”。尤其是现代的中学生玩的具体内容与鲁迅时代不一样了,更能吸引学生去研究。文章片段式的选取几幅画面,连缀成篇,写景细致,且饱含感情,贴近学生生活,让读者觉得亲切自然,可读爱读。

学情分析

文章所写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真实自然。学生有着类似的心理和感受。所表达的感情是“儿童心理的情”,学生感到亲切。

文章描写生动,写景细致,这些学生从感性上都能有很浓厚的阅读兴趣,但在理性上缺乏认识。为什么要写这些,这样写好在哪里,是学生应该深入问一问的。

教学依据

1、本单元的主题为“成长的足迹”,把主题理解为成长的历程的回忆应该是恰当的。

2、学生对文章内容极为感兴趣,对感情的把握是从儿童心理出发的,应该有许多问题提出来。

3、文章描写生动活泼,应该从写作的角度加以提升,让学生有点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1、抓住文章内容,学习选取鲜活的材料表现生活。

2、深入理解课文,把握思想感情,提高感受、理解作品的水平。

3、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学习细致生动的描写方法,提高欣赏水平和写作能力。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说话训练:寒假见闻(或“寒假生活回顾”)

1、教师示范引导。

2、学生自由交谈:

要求:先回顾梳理,用一两句话概括感受,然后着重选取一两个值得回味的片段说一说。

3、导入课文:

回忆总是让人感到亲切而美好。今天我们就随着鲁迅先生一起回忆那美好的童年生活。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谈读后感受。

2、从文题入手,抓住文章主要内容:

⑴百草园、三味书屋这两处地方,你更喜欢哪里?为什么?

⑵有人说,这两部分是对比关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从文中找一些语句作为依据,说说你的看法。

⑶有同学把标题改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个题目有什么不同?哪个更符合文章内容?

三、抓住要点,缩写训练

在上一步骤的基础上,抓住文章要点。写前提示:

1、作者满怀深情回忆这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他没有记帐式的写过程,而是撷取几个片段,要注意概括,适当加上几句话进行连缀。(示例:过渡段的理解)

2、不遗漏要点,字数500左右。可选课文语句连缀,也可自己概括。

四、学生交流

1、小组交流缩写,体会不同之处。

2、全班交流。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同学,在班上念,其他同学评价:是否有遗漏、质疑提问。

3、讨论:(问题由缩写情况生成。下列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出,应提出。如果没有出现这些情况,则不讲。总之应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某一个内容)

可能出现的问题:

⑴有同学认为美女蛇的故事与百草园无关,对它一字未提。你是怎样处理的?说说理由。

⑵有同学在缩写“三味书屋”部分时,把“怪哉”的故事原文照抄,你觉得怎样处理好?

⑶两个部分,是平分秋色还是有详有略好?说说你的想法。

五、优化作业设计

有人曾给本文写了一副对联。请你根据文章内容把对联补充完整。

乐园藏百草,春夏秋冬□□□□;书屋□□□,吟咏书画苦中有甜。

第二课时

一、请你做导游

“走进鲁迅故里,踏寻乐土书香”,这是绍兴旅游部门为鲁迅故居拟写的广告词。假如你是百草园或三味书屋的导游,请你来做一回导游。

二、质疑问难,深入理解课文

1、示例引导:

有一个同学在开头这样写:……其中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与课文相符吗?“似乎”“确凿”这两个词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意思和感情?

2、学生自由提问,谈论交流,教师解答。

(有些问题如三味指哪三味,只是学生的感性经验不够,并不是理解上的疑难。可随机解答,一般应让学生课后去观察或查找资料)

三、把握文章思想感情,解决难点

1、朗读第9段:

指导朗读:朗读的感情基调是__________。

2、作者把百草园称为“我的乐园”,请围绕百草园说几句话,句子里要有“乐”“快乐”等字眼。

3、讨论交流:

⑴你怎样理解“我们到书屋后面园子里去玩”和“读书时画画”等行为?鲁迅读书不用心吗?

⑵鲁迅对“先生”怀有怎样的感情?从文中找出语句说明。

⑶课后“研讨与练习”一、3。

四、优化作业设计

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千家诗》中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荫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诗句中丰富自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鹏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1、用一句话概括上面语段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

3、文中写《千家诗》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引用很多古人描写春夏秋冬四季风光的名句,你能另外再默写四句吗?

春:____________________

夏:____________________

秋:____________________

冬: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一、欣赏美点

1、请两位学生上讲台朗读自己的缩写。特别重复朗读写“泥墙根一带”和“捕鸟”的部分。

2、学生比较与课文的不同。

(一概括简略,一细致生动)

3、朗读第2段,与学生的作文比较:

有同学这样写:这里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这里有……;这里还有油蛉、蟋蟀、蜈蚣……试比较与课文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种写法?你平时说话作文是哪样的?

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⑴写景要抓住特点。

⑵“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句式,表示强调某一个意思。写作文要选用恰当句式。

⑶多角度去描写,文章就丰富细致、具体生动了。

4、读第7段:

⑴合上书,说说怎样捕鸟。

⑵请一个同学表演一套动作,大家说出过程,用上动词。

⑶请向别人介绍一种动作游戏。

二、学生感受体验

走出教室,观赏校园美景,或观察昆虫。

三、学生写片段

校园一角

蚂蚁搬家

课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一句话:“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我以为,不仅要“沟通课堂内外”,就阅读教学而言,更主要的是要沟通读者(学生)和作者的心灵(心理)。作者和读者,所处时代、环境,个人的经历、性情等各有不同,这给阅读理解造成障碍。阅读教学的首要就是要找到这个相通的地方。从儿童心理、从为什么要写的角度去理解,似乎要省力些。

语文教师要牢固树立资源开发意识。资源开发的途径是多样的。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包括错误)是极其宝贵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与名家的文章作比较,既能激发学生兴趣,更是最有效的学习。即时开发学生身上的语文学习资源,利用好学生学习成果资源,是一门学问,更是艺术。语文课堂应该是动态生成的。利用学生的写,不断生成教学内容,课堂显得有生机。

语文永远是感性的。“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就是增加学生感性经验的机会。“走出教室”是实践,在教室,读书,学习写写文章,同样是语文实践。从“百草园”的“玩乐”到“三味书屋”的读书,是成长;愿我们的语文学习也能茁壮成长。

百草园课件 篇8

教材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是作者少年时代生活恋歌。它反映了清末私塾教育的状况,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制度、教育方法表示不满。学习本课,要让学生能理解作者的这一思想感情,从而珍惜今天自由、愉快的学习环境。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从知识、能力二个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知识方面:

学习作者在描写时以准确的词语来表现景物特征的方法。

能力方面:

观察能力: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及描写的方法。

写作能力:指导习作《美丽的邢中校园》,进一步理解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是最好的素材。这篇课文,不像镜子那样,只是原封不动的把原物照下来,而是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先让学生学习习作《这里有我的欢乐》,而后与20年代作者的欢乐比较。在今昔的对比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学习作者在语言运用方面的精练、隽永。古人云:“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学习作者的语言的同时还要教学生如何观察。常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引导学生观察,从生活中搜寻写作的素材,把所学的方法用到实践中来,让学生学会“开车”》

在本课中,课前,我先让学生自己写生活感受《这里有我的欢乐》,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把握教学重点。一则学习作者的语言,二则传授观察方法,三则练习所学的新知,让学生在练中学,在学中练,以便巩固。

教学程序 :

(一)、本课教学的整堂安排

根据课文内容和讲练结合的原则,我设计了两个教学环节。即:第一环节:讲授新知,大约用30分钟;第二环节:练习巩固,大约用15分钟。

(二)、第一环节的具体安排

导入新课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我采用练习式导入法。课前,先让学生准备一篇100字的小《这里有我的欢乐》。教师批阅以后,选出两篇短文:一篇较好的,一篇较差的。一开始上课,先投影两篇文字,评析其词语的运用。肯定好的,同时也要指出不足。同时指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对景物的仔细观察;准确的语言运用;练习写作《美丽的邢中校园》。

教授新知 :

(1)、指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前8段,并思考这部分内容中主要记叙了哪三个令作者难以忘怀的内容。

明确: 景物(美好)

百草园 故事(神奇) 乐园

捕鸟(有趣)

(2)、重点研读第二段,放录音。

学生思考:课文写了百草园的哪些美好的景物?它们各抓住了静物的动物的什么特点来写?

明确:作者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一组词语就写出了十五种景物。写静物,作者分别抓住了形态和色彩。写动物,则分别抓住形态、声音和动态;另外抓住动作写出四件趣事。

(3)、学生齐读第七段,以捕鸟为例,进一步理解观察和描写的方法:抓住关键的词语(特别是动词)。

扫开、露出、撒、系、牵、看、拉、罩

小结:从这段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观察需要从事物的形、色、声、态等几个方面入手,把事物看仔细,然后才能把这些感觉具体的写到里。

概括起来说: 观察:看仔细

描写:写具体

(三)、练习运用

指导写作:《美丽的邢中校园》

A、写作手法采用“移步换景”法。

B、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美丽”。

C、注意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描写抒情等表达手法的运用。

这既是本课的结尾,又是本课的高潮。它使学生从课堂的理论学习,走到实践观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上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的教学设想。整堂教学紧紧教学目标展开,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力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学以致用”.

百草园课件 篇9

【教学目的】

1、学习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准确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

2、学习谴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方法】

情境体验法,通过引导想像(如百草园的美景)、动手实践(如雪地捕鸟)、模拟表演(如私塾先生读书),并通过口头造句、书面写作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变讲堂为学堂。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回忆童年趣事是温馨而甜蜜的,中年时的鲁迅为了追寻这种甜蜜,特意写了一组回忆性散文,结集为《朝花夕拾》。单看书名,就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今天我们学习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赏析课文

1、详学百草园部分:

⑴ 作者回忆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地的童年生活,文章以此分为两部分。大家觉得哪部分最有趣?百草园,那我们就重点学习百草园部分。能否给这一部分加一个标题?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学生答案不求一致:有《我的乐园──百草园》、《童年的乐园》、《童年趣事》等。

⑵ 具体描写百草园最精彩的是哪一段:

第2段。

学生齐读第2段。

教师引导学生想像百草园的美景,并给学生时间,将之扩写得更细腻逼真,富有诗情画意的想像引导和扩写训练,使学生如临其境,更增添了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⑶ 讨论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用了哪些动词、形容词,把百草园的各种景象描写得形象生动、历历在目?

⑷ 为表现百草园的无限趣味,作者采用了一种什么句式?仿例造句: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

⑸ 春夏时的百草园是如此美丽迷人,充满趣味,那么冬天的百草园如何呢?

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捕鸟时紧张而又愉悦的心情。并准备竹筛、短棒、长绳等捕鸟用具,让学生按照文中所指示的方法,动手演示捕鸟过程。这样,既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体会一系列动词的准确连贯,又给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增添了课堂情趣。

印发或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的片断,与课文比较阅读,扩大阅读面。

2、略学三味书屋部分:

讨论:

⑴ 私塾先生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表现?

读书的样子。让学生依照书上的描写,模仿先生读书的样子。

⑵ 描写了教书先生的哪些方面才使人物形象如此生动形象?

答案略。

小结:作者并未表现出对私塾先生的厌恶感,尽管先生有些迂腐、古板,但不失为是一位教学认真,心地善良,值得尊敬的老人。在鲁迅看来,三味书屋的生活和百草园一样,是值得留恋和回忆的。

三、拓展延伸

三味书屋的教学方法怎样?鲁迅希望有什么样的儿童教育?

四、布置作业

刚才我们一起分享了鲁迅童年的欢乐,同学们也是刚刚走出童年的大门。童年就像珍藏在记忆深处的桃花源,有青山、绿水、幻想、冒险;有晚归的牛羊,牧童的短笛,更有母亲那一声声悠长的呼唤。童年,浓缩了一段令人回味留恋的历史;童年,沉淀了一个美丽迷人的童话。童年的幻想多彩诱人,童年的故事说不完同学们能不能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把童年的趣事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和鲁迅先生一比高低呢?

百草园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儿时游戏与学习生活的经历,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

过程与方法

1.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2.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的写法,学会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学习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难点

感知课文,体会文章的主题。

教学方法

朗读法、品评法。

课前准备

课文朗读磁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片宽阔的原野,在这上面,你可以任意栽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可以放飞所有的希望,可以播撒一年的幸福,可以荡漾一生的笑意。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地留在心中。今天我们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鲁迅先生对童年的记忆。

二、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出生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的影响,于1902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望以此来改变国民的精神。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鲁迅一生著作颇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三、文本链接

1.题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和范围。

2.《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本文选自《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1926年9月,鲁迅到厦门大学任教,遭到顽固守旧分子的排挤。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事物来寄一丝安慰,排解一些苦闷;在这样的思想状态中,“回忆在心里出土了”,著文即以“朝花”的艳丽与单纯,来安慰“夕拾”(即现时,此时)、“离奇和芜杂”的思绪。本文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

3.关于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地方。他于12岁那年到这里上学。第二年秋后,因祖父下狱,少年鲁迅离家去绍兴农村——皇甫庄、小皋埠避难,故学业中断。1894年夏间回家,仍返三味书屋。这样一直到大约往南京水师学堂学习前半年才离开,首尾竟达六年……

四、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听读,了解课文大意。

2.教师选一男一女两位同学读课文,女同学读百草园部分,男同学读三味书屋部分。要求读音响亮、抑扬顿挫、节奏分明,读出形象感、情趣感。其余同学点评。

3.教师请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生1:本文写鲁迅先生的童年趣事。

生2:本文写作者童年时的游戏、玩乐和长大读书的情形。

生3:本文写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过程。

其余同学评价:第3位同学的表述较好。

4.教师顺势引导学生了解阅读文章的一些技巧和步骤:从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可以捕捉一些信息,“从……到……”表示这篇文章主要以空间的变换为记叙顺序,大致包括两大部分,并且暗示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5.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写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五、课文精读

1.读课文第1自然段。这段话交代了什么内容?

交代了回忆百草园的缘由。

2.第1自然段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没有矛盾。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所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3.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很多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什么?

写了十四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草丛、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2)作者写了百草园中什么景物呢?

菜畦、石井栏。

(3)作者在写这些景物、动物、植物的时候,用了哪些词语把它们写得如此生动、美好呢?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景物写得那么具体、生动、真切?百草园为什么是“我那时的乐园”?(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描写景物。)

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井经过了长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为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它。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叫天子忽然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也不单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不被大人看得上眼的百草园,却有那么多有趣的事物供好奇心盛的孩子观赏、玩耍并去探索它的奥秘。这当然是“我”的乐园了。这里的草木虫鸟曾吸引了儿时的鲁迅先生去观察、玩味,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至今,这些景物还历历如在鲁迅先生的眼前,他就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把它们描写出来,以表现儿童生活的情趣,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4)作者怎样描写出百草园的可爱?

鲁迅先生用色彩绚丽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百草园的可爱。多角度写景,色形声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菜畦的“碧绿”、桑椹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这真叫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这里实际上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椹、菜花是春末的,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妙。

(5)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把这百草园的可爱之景描绘得生动活泼而不显得杂乱无章呢?

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活泼多姿。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顺序,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这又是一种顺序。整体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这又是一种顺序。这几种顺序结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多姿。

(6)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

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心重、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作者曾对百草园的景物进行过细致的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还在描写之中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儿童乐园的热爱之情。因此才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

(7)本段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百草园的事物?表现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

这段文字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比喻句:“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表现出木莲果实的形态特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表现了覆盆子形状颜色的美丽。

拟人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表现出这两种昆虫鸣声的悦耳。

4.小结:第2自然段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二层,是写景的精彩之处。它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和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这段文字中处处表现了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那么我要强调一点就是请同学们注意作者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5.读第3~6自然段。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6.第7、8自然段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7.第8自然段写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这和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关系?

第8自然段写了一位善良、沉静、有丰富捕鸟经验的农民——闰土的父亲。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劳动人民智慧、经验的钦佩之情。这层中,没有明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但“我”已经乐在其中了,捕鸟时的新奇、兴奋,对闰土父亲的钦佩,这些都是百草园生活中的组成部分,这样就把“乐园”写得实在、具体了。

8.读第9自然段。“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不知道,从“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都无从知道”可以看出,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

9.“Ade,我们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之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示

课文第一部分写百草园,作者抓住“我的乐园”来写,行文充溢了生机和活力。“我”慢慢地长大了,“我”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心中充满了依恋、无奈、迷茫;接着写“我”被送进三味书屋,随先生读书。

二、巩固理解

1.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三味书屋的学习环境:“一扇黑油的竹门”,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下面有“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的画。作者描写刚到书屋时对里头的陈设布置首先就充满着新奇的情感,那“黑油的竹门”,“三味书屋”的大匾,“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的画幅,那孔子牌位、拜孔子和拜先生仪式,对未脱孩提稚气的鲁迅,充满着一种不同于百草园戏耍的新鲜感。假如说,百草园是令人留恋的,那么进了三味书屋,则又使他的好奇心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

2.“我”对先生的印象又如何呢?

主要是敬慕先生,说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3.由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12自然段至末尾。

一人读“我”的语言,一人读先生的语言,一人读叙述部分。

注意下面几句话的读法:

(1)“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应读作:“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意思是:“仁这东西很遥远吗?我想得到仁,这仁就来了。”

(2)“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应读作:“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意思是:“笑人家牙齿缺了,(那口)像个狗洞大开着。”

(3)“上九潜龙勿用”,上九,即初九。意思是:恶势力强大时,才高德重的“好人”就要隐居起来,暂时不出去做官,以免被害。

(4)“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应读作:“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意思是:“那个地方的土地(分为九等,上上为第一等,下上为下等里的最上一级),好坏交错;那进贡的东西,有祭祀专用的一捆捆的茅草,还有橘、柚这类水果。”

4.鲁迅先生儿时在三味书屋学习七年,文中描写了读书生活中的哪些乐趣?

写出了五个方面的乐趣:问“怪哉”虫——充满好奇心;正午习字,晚上对课;逃课到小园中玩耍;师生一起朗读时的情景;上课时偷偷在下面玩纸盔甲、画画儿。

5.怎么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虫的问题?

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解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如此“不务正业”,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

6.“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说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

7.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也写了老先生寿镜吾,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先生则以他的品行“方正、质朴、博学”以及对学生的宽容获得了少年鲁迅的崇敬。文章是这样描写先生的:他对学生和蔼,在开始严厉,后来就好起来,不失开明,如没有孔子牌位的拜孔子和拜先生仪式。学生溜出花园去玩,并不是不可以,只是去的人“太多”、“太久”,就不行了。他不屑于回答“何曰怪哉”之类的怪题也无可挑剔;从不轻易体罚学生,在学生不听话时,戒尺和罚跪“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他有点旧书生的迂腐,他在念书时,“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非常投入的一种声情并茂的朗读习惯,这并没有给学生带来一点厌恶感,更没有在作者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恐惧的阴影。

8.第二部分表现出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什么特点?和百草园中的情趣盎然构成了什么关系?

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三、文章脉络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阅读时抓住地点的变化可将全文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又可按时间和事情的不同分为几层:

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层:

一层(第1自然段):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

二层(第2自然段):描绘百草园春、夏、秋三季的景色。

三层(第3~6自然段):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四层(第7~8自然段):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

第二部分(第9~24自然段):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可分五层:

一层(第9自然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私塾读书。

二层(第10~11自然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和先生。

三层(第12~16自然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四层(第17~23自然段):描写三味书屋后园游戏以及师生共同读书的情景。

五层(第24自然段):写课堂上“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

四、写作特点

本文采取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鸣蝉,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斑蝥、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春、夏、秋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又如作者对捕鸟经过的记叙,虽然仅仅用了两个句子共100个字,但写得很细致、很有层次。第一句,简洁交代了冬季捕鸟的条件。第二句,着重写捕鸟经过。这之中,又是先写捕前必要的准备,写了捕鸟的环境和确保来鸟落网的准备,强调要先露出一块地面再撒些秕谷;支棒要短;竹筛大而多孔;绳长,人远远牵着,看鸟雀下来后再猛然一拉。最后说明,只要掌握以下要领,罩住鸟是不成问题的。这一小段记叙,描述有序而严格,绝不能任意调换。

五、板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

赏美好景物听神秘故事捕觅食之鸟―→自由快乐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一句话:“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我认为,不仅要“沟通课堂内外”,就阅读教学而言,更主要的是要沟通读者(学生)和作者的心灵(心理)。作者和读者,所处时代、环境,个人的经历、性情等各有不同,这给学生的阅读理解造成了障碍。阅读教学首先就是要找到这个相通的地方。从儿童心理、从为什么要写的角度让学生理解,似乎要省力些。

语文教师要牢固地树立资源开发意识。资源开发的途径是多样的。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错误)是极其宝贵的资源。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与名家的文章作比较,即能激发学生兴趣,更是有效的学习方式。即时开发学生身上的语文学习资源、利用好学生学习成果资源,是一门学问和一种艺术。

语文永远是感性的。“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就是增加学生感性体验的机会。“走出教室”是实践,在教室读书和写作同样是语文实践。从“百草园”的“玩乐”到“三味书屋”的“读书”是成长,愿我们的语文学习也能茁壮成长。

百草园课件 篇11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知识目标

认识作者,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 ,体会他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能力目标

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地描绘景物的写法。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情感目标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学习“百草园”部分,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重点)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地描绘景物的写法。(重点)

3.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诗,那么童年是其中最耐人咀嚼的一节;如果说,人生是一幅画,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写意的一笔;如果说,人生是一首歌,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动人的音符;如果说人生可以重新来过,那么童年是人们的首选时光。鲁迅先生用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调,回忆似水流年,获得些许温馨,我们共同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屏显播放歌曲《童年》开头片段)

听到这首歌我们都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那时的生活是多么自由自在。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回忆的童年,即使是大作家鲁迅也不例外。今天,我们一起循着先生的足迹,走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走进先生多姿多彩的童年世界。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听录音朗读,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表明了记叙的是作者的一段经历(从……到……),点明了写作的两个场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先写了百草园,再写了三味书屋

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据此分段并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1—9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第9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第二部分(10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3.百草园是“乐园”,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百草园是“乐园”表现为:(1)有趣的景物; (2)有趣的故事——美女蛇故事;

(3)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

【教学备注】

‖教学提示‖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显示了文章的内容和层次。解答此题,可从内容与结构等方面入手。

‖教学提示‖

给文章划分层次,要注意找过渡段。

目标导学二:体会“百草园”之乐

1.第二段中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分别从哪些角度、哪些顺序描写这些景物?

景物:有静态的事物,如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有动态的景物,如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等。

角度:分别从视觉、听觉、味觉等角度入手。

顺序:采取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写动物)、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

2.写美女蛇的故事,属于何种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

插叙。美女蛇的故事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3.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着重描写了捕鸟,写了哪几方面内容?运用了哪些动词? 有什么作用?

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

运用的动词有:“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准确、生动、真切写出捕鸟地全过程,使读者如临其境,同时也从捕鸟活动写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

‖学法指导‖

景物描写顺序有三种:(1)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写。(2) 按方位顺序写。方位包括上下、左右、内外、前后等。(3)按景物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写。

目标导学三: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表示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全成肯定,“确凿”则是完全肯定的语气。有矛盾吗?该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是因为不相见已隔了七八年,印象模糊,“确凿”是因为童年生活快乐而难忘记。

2.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

“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

3.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

句中连用三个“也许”有什么表达效果?

句中连用三个也许表猜测,表达出作者深刻眷恋百草园和被迫离开时势无奈与依依惜别的深情。

目标导学四:拓展延伸,仿写句子

1.文章描绘百草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把这些词语去掉读一读,跟原文对比,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并试着模仿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

不必说翠绿的青山,苍劲的松柏,浮动的白云,湛蓝的天空,也不必说夜莺在婉转得歌唱,麻雀在喳喳的嬉戏,美丽的蝴蝶在风中舞动,单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就足以令人心旷神怡,它是那么嫩绿,那么坚强,迎着凛冽的寒风昂然挺立。

2.雪地捕鸟这段文字总共不到70个字,连用9个表达动作的词,把雪地捕鸟的系列 活动生动而有层次的表现出来了。每句话都写得实实在在,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试写一个游戏,表现系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不超过100字。

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前后不停地拍着,两眼滴溜溜的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脚步,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教学提示‖

设计此题意在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品味,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板书设计

赏美好景物

听神奇传说

百草园“乐园”

热爱自然、追求自由

捕雪地之鸟

第2课时

学习

目标

1.学习“三味书屋”部分,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重点)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本文的主旨。(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有趣的百草园,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节课我们学习“三味书屋”部分,主要掌握写景、写人的方法,进一步体会词句的作用。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研读“三味书屋”

1.用一句话归纳这一部分的内容。

对三味书屋的美好生活的回忆。

2.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片断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其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习环境:呆板(黑油竹门,匾,画)

学习生活:单调枯燥:(正面描写)教学内容单调难明,只读书,习字,对课,古书难明。

教学方法:死板,发问遭禁止,要打戒尺,罚跪。

教书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严格中有和蔼、开明的一面——好学、追求探索知识,封建教育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

3.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从先生来说,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读书很投入,但不太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从学生来说,一是敬慕老师的渊博,喜欢提问,愿意了解新知;二是一有机会便跑出去玩,寻找读书以外的乐趣;三是趁老师读书入神,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从这几个片段不难看出,当时的私塾教育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严厉,孩子们还是有相当多的自由的。

【教学备注】

‖教学提示‖

在作品里,鲁迅十分逼真地描写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学生进学先向孔子牌位行礼,其次是拜先生,平时只能专心攻读经书,旁的学问是不许过问的。日常课程也安排得十分刻板,每天只能专门攻读经书。但鲁迅并没有把书塾写成儿童的囚牢,这不是他创作的本意。

目标导学二:探究文章主旨

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1)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

(2)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3)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教学提示‖

对本文结构的不同理解,实际上表现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不同理解。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允许有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目标导学三:体验与反思,畅谈童年之乐

童年是美好的,请用形象化的儿童语言说说自己快乐的童年(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较好的在全班交流)

三、板书设计

学习环境:呆板(黑油竹门,匾,画)

学习生活:单调枯燥

教学方法:死板,发问遭禁止,要打戒尺,罚跪。

教书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严格中有和蔼、开明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了认识规律:先整体后局部。也注意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注意了字词句段的教学和赏析。

不足之处:在组织教学中,我的这节课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发挥小组的力量解决问题,虽有师生互动,可是学生互动就太少了,以后要改正!

百草园课件 篇12

创意说明: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景色描写形象细腻,事情记叙完整生动,人物描摹惟妙惟肖。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这些特点,学习本文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一、组织学生听课文朗读磁带,并讨论下列问题:

1.从课文标题和文章看,全文写了哪两个地方?作者对这两个地方各是什么感情?

2.文章的过渡段是哪一段?全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体会作者童年时代在百草园的乐园生活。

1.指定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组织学生讨论下列问题:

(1)这一部分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2)这一部分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的特征分别是什么?请学生找出相关的词语。

(3)“雪地捕鸟”这一情节,哪些动词运用得准确、生动?

(4)“美女蛇”故事的插叙有什么作用?

(5)离开百草园,作者的心情怎样?这一小节(第9小节)的内容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3.指导学生集体朗读文章第一部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对百草园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理解“我”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的方方面面。

1.指定学生朗读课文第10、11小节,概括这部分的内容。引导学生体会“我”对先生的敬重之情,并找出相关的词语进行分析。

2.学习课文第12节至文章最后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下列问题:

(1)这部分内容写了几件事情?

(2)写大家到三味书屋后面的园里去自寻乐趣,除了表现孩子们的天性之外,还有其他什么作用?

(3)哪些内容的描写表现了封建教育的陈腐与失败?

四、课后练习。

1.认真朗读并背诵课文第2小节,体会作者写景手法的高妙。

2.通读全文,请说出你所认为的作者童年生活中最有趣的事情,说明理由,并与同学交流。

遥控器课件(热门6篇)


我们的老师在工作中需要写教案和课件,这是必需的。为了确保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老师必须抽时间制定好教案。教案和课件的制作需要遵守哪些步骤呢?如果您想深入了解"遥控器课件"的内容,不要错过这篇文章。请继续关注本网站,获取更多信息。

遥控器课件(篇1)

【活动设计】

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能接触到许多东西都有遥控器,例如电视机、空调、汽车、电控门、玩具车等,小朋友们特别喜爱摆弄上面的按扭,都知道上面的按扭的用处,为了让幼儿对遥控器有一个概念上的提升,因此设计了此次活动,让幼儿在自主操作的过程中学会探索学习。

【活动目标】

1、探索遥控器上各个标记所表示的意思,了解各个功能键的作用。

2、在活动过程中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尝试解答别人的问题,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体验成功的喜悦。

3、体会使用遥控器给生活带来的好处,激发对科技知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0只不同品牌的电视遥控器;调查表人手一分;记录纸;教师用大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在讲述调查表中了解遥控器的相关知识。

1、你们知道什么是遥控器吗?

2、前几天我们一起做了一个调查表,请你们说一说你的家中有哪些东西上有遥控器?

3、你还见过什么遥控器?

4、老师在电脑上收集了一些遥控器的样子,我们来看一看这些遥控器你见过吗?(和幼儿一起看折叠式遥控器、触摸式、无线遥控器等)

(通过让幼儿说说自己调查的内容、看老师收集的资料,加深幼儿对遥控器的认识,在遥控器种类这一层面上提升幼儿的经验。)

二、让幼儿探索遥控器上的秘密。

1、遥控器的品种真多,我和小朋友一起收集了几种电视机的遥控器,每一只遥控器都不太一样,那遥控器上到底有什么,它们都有什么用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找一找它的秘密。

2、分组两人合作,通过观察、记录的方式寻找遥控器上的特点。

师:两人一组,找好一位同伴,选择一个遥控器,看看遥控器上有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你们的方法记录下来,然后讲一讲有什么用,待会儿一起来告诉大家。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一份表格,在表格中将你们的发现用自己的方法记录下来,第一格把遥控器的样子简单画一下,每一格记一个发现,请你们合作完成这个任务,明白吗?谁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现在提出来。

师:找好同伴去完成任务吧。

3、幼儿两人合作探索遥控器的特点。

指导:

(1)商量好谁记录及记录的方法。

(2)能说一说表示的意思。

4、幼儿表述自己的发现,老师将幼儿的发现展示在大记录纸上。

(1)你和谁一起找的哪一种遥控器,你们发现了什么,用的什么标记?

(2)还有别的发现吗?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3)你能看懂小朋友做的标记是什么意思吗?或者在找的时候你碰到什么困难吗?或你有什么问题?

小结:这种遥控器的特点。

5、老师预设几个问题:

(1)—/——表示什么意思?

(2)遥控器上都有什么键?

(3)除了小朋友发现的功能外,遥控器还有什么功能?(游戏、计算器、日历、时钟等)

(在开放的活动过程中,让幼儿在看看、说说、记记、比比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并能对别人的问题作出回应,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从遥控器的功能键这一层面上提升幼儿的知识。)

三、探索遥控器怎样工作。

1、遥控器上藏着的秘密真不少,你知道遥控器是怎样工作的吗?

2、看老师收集在电脑中的资料:包括遥控器的构成(外壳、电路板、电池)、

3、刚才的遥控器里都缺了一样东西,是什么?(电池)在你们的遥控器中有一只是控制我们的电视机的,把电池装上请你们试一试是哪一只?( )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去装电池,看看怎样装电池遥控器才能工作,(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再次验证自己的发现,体验成功的喜悦。)也可以请边上的老师帮助将电池的盖子装好。试一试是哪一只?

4、老师和幼儿同时操作遥控器上的功能键,验证刚才的发现。

四、简述遥控器的功能,说说自己想为什么东西设计遥控器。

1、有了遥控器你觉得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2、你想给什么东西也设计一种遥控器呢?为什么要为这样东西设计呢?

3、用了遥控器很方便,所以科技人员还设计了电脑遥控器、鼠标遥控器,如果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继续和老师小朋友一起来研究。

(通过活动,认识到使用遥控器后对我们的活动会带来很多的方便,从而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知识的热情)

【活动反思】

遥控器这一活动激发了幼儿对身边事物的兴趣,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幼儿主动和家长一起寻找身边的遥控器,幼儿还把家中的遥控器拿来和小朋友做比较,从中发现问题。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幼儿从感知、观察、比较、实践记录中逐步对电视机的遥控器熟悉与了解。通过活动幼儿的表现力、语言表达能力、细致观察能力都得到了一系列的提高,感受到科技生活给我们带来的方便,能使幼儿在以后的科学活动中更加好学、好问、好动手。

遥控器课件(篇2)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会激发正面的情绪感受,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和把握自己的情绪,学会积极面对自己的情绪,提高青春期情绪的自我觉察和自我调控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情绪的类型及情绪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情绪的类型和特点,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

【难点】

积极面对自己的情绪。

三、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游戏)

游戏规则:教师出示喜怒哀惧的情绪卡片,并让学生作出相应的表情。

教师总结:像同学们刚刚表演出的表情,开心、发怒、悲哀、惧怕都是我们在青春期经常碰到的情绪,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情绪类型,它们又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呢?引出课题《青春的情绪》。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情绪面面观

活动一:情境体验

出示5种不同的情境:

情境一——妈妈告诉我这个周末带我去看电影;

情境二——过生日,同学们给了我生日惊喜;

情境三——提醒同学别喝生水,遭到同学的白眼;

情境四——下课铃响了,老师还在拖堂;

情境五——父母临时有事,留我一个人在家。

提问:遇到这些情境,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会出现在这样的情绪?

学生自由回答:喜悦、兴奋;惊喜、开心;无助、生气;着急、焦虑、讨厌;失落、无助、害怕。

教师引导指出:人的情绪复杂多样,除了常见的喜怒哀乐以外,还有害羞、焦虑、厌恶等。且情绪会受到个人的生理周期、心理预期及环境的影响。

过渡语:了解了情绪的多样性之后,情绪对我们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活动二:案例分析

案例一:默默在一次考试中,把本是强项的数学考砸了,试卷发下来后,他冷静地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没等老师讲评,他就自己错题改正并写在本子上,心里感觉舒坦多了,之后的几天,他吃的好,睡的香,精力充沛,学习劲头儿很足。

案例二:语文考试时,小冲因为紧张导致许多原本会做的题目做不出来,一怒之下,把试卷撕了,哭着离开考场,之后的几天,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精神恍惚,生病了。

分组讨论:默默和小冲面对考试的情绪有什么不同,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默默面对考试失利,选择的是冷静的面对,找原因,结果是经历充沛,干劲十足,而冲冲是很紧张且非常冲动,撕掉试卷导致最后精神恍惚,生病。从这可以看出,情绪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动,积极的情绪可以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而消极的情绪可能会让我们止步不前。

过渡语:青春期的情绪是多变的,那他们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接下来进入到第二目的学习,情绪的青春色调。

2.情绪的青春色调

活动三:角色扮演

出示情境:陈玲和芳芳是好朋友,一天上学路上,陈玲看到了芳芳,热情的喊着芳芳。芳芳却骑着车子从她身边飞驰而过。陈琳心里有些不悦:“你怎么不理我?还好朋友呢!”进了教室,正赶上数学课代表发作业本。芳芳冲着刚进教室的陈玲说:“没办法,又是满分!”陈玲打开自己的作业本,看到两个鲜红的“×”,不由暗想:神气什么!他边想边从书包里拿书本。一不小心把文具袋碰掉地上,刚蹲下准备捡,就被芳芳采到了手。陈玲一下子爆发了:“你干什么呀!故意找碴儿是吧?”这一幕恰巧被刚进教师的班主任看到,她批评道:“陈玲,你怎么对同学大喊大叫?“陈玲暴跳如雷的大叫:“我怎么这么倒霉呀!”

同桌之间扮演陈玲和芳芳。并思考:陈玲的情绪表现体现了青春期情绪的什么特点?如果是你,会怎么办?

学生上台表演,并回答问题,教师归纳、补充、整合学生观点,指出:青春期的情绪特点主要有反应激烈、波动大、固执、细腻、闭锁和表现性,这些不同的情绪特点带给了我们不同的感受,因此我们要善于激发正面情绪,学会面对负面情绪。

环节三:巩固提高

巩固1:活动巩固

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出现过的情绪表现,并说明自己的情绪特点。

巩固2:情感巩固

将自己一个星期的情绪制作成“情绪调色板”,并相互之间分享,来猜一猜对方想表达的情绪是什么?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情绪的不同类型及其影响因素,学会了如何识别自己的情绪,同时了解了情绪的作用及情绪的特点。

作业:根据情绪提示,充分发挥想象力,编写一个小故事,例如:我是一个感情细腻的人,有一天……下节课跟同学们一起分享。

五、板书设计

遥控器课件(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遥控器的外形特征,尝试运用围合的方法表现长方形的遥控器。

2、乐意介绍自己的作品,体验建构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知道遥控器的用途;有拼摆小棍子的经验。

物质:ppt、音乐、半成品直线雪花片、各色雪花片、遥控器面板、遥控器实物、电脑、照相机、长短不一的小棍。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引发兴趣。

出示电视机场景。师:“瞧,这是什么呀?”

“要用什么可以把电视机打开收看到电视节目呢?”

2、观察遥控器,感知外形特征。

(1)师:“我们一起来看看遥控器有点像什么形状的?”

(2)小结遥控器特征:遥控器是长方形的,有四条直直的边,两条长边,两条短边,遥控器上有许多的数字按钮。

3、拼摆小棍,感知长方形的基本结构。

(1)师:“桌上有一些小棍,有的长有的短,你能用这些小棍拼出遥控器吗?”

(2)师:首先应该拿几根小棍,比一比要用一样长的来拼。

(3)展示照片,提升经验

小结:对边等长(上下边一样长,左右边一样长),四边要围合起来。

4、幼儿建构活动,教师指导

(1)师幼讨论接插方法。

师:你想用几根的小棒围合成遥控器,几根长?几根短呢?

出示等长小棒两组,个别幼儿尝试建构。

重点强调围合点的接插方法:内侧空一个齿。

(2)幼儿建构

介绍半成品材料的提供:等长的直线小棒、遥控器面板。

5、评价

(1)相互欣赏作品

(2)教师评价

师:“你是怎样建构出遥控器的?先插出了什么?接着怎么连接的。”帮助幼儿再次梳理建构长方形的经验方法。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鼓励幼儿尝试进一步建构表现长方形。

遥控器课件(篇4)

一、教学理念

1、现代思想品德教育理论认为,德育课程更应该回归生活,思想品德知识与现实社会相联系才更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教材是学生探索生活世界和文化世界的平台,借此平台推动力使学生进入更为广阔的生活世界和文化世界。因此我在本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突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强调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启发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验与感悟,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和表达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2、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对全班学生进行了分层次分组,让各组学生、各层次学生展开竞赛。

二、教材分析

1、内容

本节课是人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一单元《我是自己的主人》中的第二课第三框《走出情绪低谷》,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

①就是高兴不起来,

②换个角度看问题,

③调节情绪的技巧。

2、内容解析

《走出情绪低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就是高兴不起来》通过分析一个同学因为成绩不理想而情绪低落的例子,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情绪低落时的体验,并总结哪些事情容易导致自己情绪低落,通过小资料告诉学生,长期处于情绪低落的状态,对于身体健康有不良的影响。第二部分《换个角度看问题》通过阅读分析故事和欣赏漫画两个活动,引导学生领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观点看问题往往能有不同的感悟,导致不同的行为和后果。第三部分《调节情绪的技巧》提供了几位学生调节情绪的具体做法,归纳出立即行动、合理定位、自我暗示等方法,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适合自己的调节情绪的方法,并与其他学生交流。最后,根据范例,让学生填写一份“心灵处方”,对一种情绪问题提出“治疗方案”。调节情绪的技巧是本课的重点,能换个角度看问题是本课的难点。

三、学情分析

处于青春期的初一学生,情绪波动较大,容易为一些小事而情绪起伏。同时,他们自控能力较差,分析和判断事物的能力还不高,面对开心,愤怒,难过等情绪往往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有时会做出一些冲动的行为,或者沉溺于消极情绪中不能自拔。因此,学生们需要情绪调控上的正确指导,需要学会掌握自己丰富多变的情绪,出来一些情绪问题,保持健康,愉快,向上的精神状态。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本课我设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体验情绪低落时的心理状态,了解其原因与危害,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掌握调节情绪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学会正确地看待不良情绪,学会控制和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不良情绪对人的影响,善于调节情绪,保持健康、愉快、向上的精神状态。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调节情绪有技巧。

教学难点:换个角度看问题。

六、教学支持条件

根据本课的需要,组合不同类型资源,如播放周华健《最近比较烦》歌曲导入新课,漫画、文本资源的综合使用,利用多媒体课件高效整合,学生的参与过程和生活体验也是本课的重要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七、教学方法的选择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以及现有条件,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讨论法,辩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角色扮演法。

八、教学评价设计

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和学生特点,实行分层次分组评价,可以是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九、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学生展示的方法。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强调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下面我就具体教学过程说明一下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最近比较烦》出示课件(视频歌曲)

师:歌曲《最近比较烦》中倾诉了那些烦恼?出示课件

学生听歌曲,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动画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二】联系实际探究新知

(一)就是高兴不起来。

环节1:(了解原因表现)播放音乐故事《伤心的朱婷》出示课件

师:你曾经像朱婷一样陷入过伤心,沮丧,懊恼,自卑等情绪低谷吗?当时你有哪些表现?生活中常常有哪些事情会使你感到很烦?出示课件

学生分组讨论。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了解产生不良情绪原因及表现,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环节2:了解危害。

师:说一说不良情绪都给你带来哪些影响?出示课件

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认识不良情绪危害。]

(二)换个角度看问题

环节1:辨一辨(展示课件辨析)

辩论:能不能防止不良情绪的产生?

学生:分组辩论。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良倾向是可以预防的,树立战胜不良情绪的信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环节2:角色体验:分角色朗读《老太太的烦恼》出示课件

师:思考感悟,如果你是老太太的邻居,你会怎么开导她?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环节3:漫画欣赏,深化理解。出示课件

师:解读漫画涵义,对同样一件事,用同样的眼睛去看,同样的耳朵去听,同样的心去体会,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内交流,形成不同看法,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领悟换个角度看问题的道理,突破难点。]

环节4:角度调换出示课件

师:试试看,换个角度,重新看待自己生活中的种种苦恼。

1、考试成绩不如意

2、老师的批评

3、父母的唠叨

学生的回答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加深理解。]

(三)调节情绪有技巧

环节1:利用课件出示三个情景

师:大家探讨一下,面对上述情景,你该用什么方法来调节情绪?

学生思考后回答方法:立即行动,合理定位,自我暗示

[设计意图:分析事例,让学生初步探讨走出情绪低谷的技巧。]

环节2:探讨生活情景(联系生活实际)

师:当你情绪低落时,你还有哪些调节情绪的好方法?

学生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把比较好的调节情绪的方法展示给大家。

其他方法:合理宣泄,自我激励。转移注意力……

[设计意图:使同学们掌握切实可行的调控情绪的方法,突出重点。]

环节3:引导践行,出示课件《朱婷,我想对你说》

师:用我们共同总结出来的方法和技巧来开导朱婷同学。

学生自由发言

师:大家帮帮你解决生活中的烦恼(指导学生从原因,危害,方法三个角度分析)

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

1、使学生体验到朋友的关心也是走出情绪低谷的一剂良方。

2、理论指导实践,检查本节课教学效果。]

【三】小结收获训练思维

1、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利用课件指导学生小结本节课内容,并进行学法指导。

3、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提升:生活中,我们要正确认识消极情绪产生的不良影响,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运用正确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才能真正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反思总结,使他们在有效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也获得了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

【四】配乐朗诵情感延伸

配乐朗诵:假如你不够快乐

[设计意图:进一步使学生感情得以升华,真正成为情绪的主人,乐观,开朗地迎接生命中的每一天。]

【五】拓展延伸指导生活

27页心灵处方

【六】板书设计

三、走出情绪的低谷

表现:

1、就是高兴不起来原因:压力、疾病、挫折、担心、害怕

危害:影响食欲容易生病成绩下降反应迟钝

2、换个角度看问题

立即行动

3、调节情绪有技巧合理定位

自我暗示

10、教学反思

“走出情绪低谷“这一问题,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是经常遇到很重要的问题,因而我在教学中,一方面尽量创设情境,另一方面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究,再次充分有效的利用课堂内外的资源,通过歌曲导入,小组讨论,漫画欣赏,经验交流等环节,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领悟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如此,学生对调节情绪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理解和感悟,这需要学生多走进生活,细心揣摩,并通过大量具体事例去体验,进而掌握教学重点。

根据本节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状态呈现立体交往式,将一言堂变成多言堂,课堂活动呈现多元互动式,实现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智慧共享与优势互补。

在全面推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本课教学注重了对学生思维方法的指导。

遥控器课件(篇5)

活动目标

1.能区别高兴和不高兴的情绪。

2.知道缓解不高兴情绪的方法。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高兴和不高兴”组图;“不高兴”组图。

纸面教具:《变高兴》。

材料准备:胶水。

活动过程

一、出示组图,观察并区分高兴和不高兴的情绪

图片上的小朋友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二、出示组图,让幼儿讨论缓解不高兴情绪的方法

飞飞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你是怎么让自己变高兴的?

三、发教具,让幼儿分辨情绪并帮助小朋友变高兴

看看图片上哪些小朋友是高兴的,哪些小朋友是不高兴的?

请你说出一个变高兴的好办法,并找到不高兴的小朋友的笑脸为他贴上。

遥控器课件(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笑、生气、哭”三种情绪,并产生相应的体验。

2、乐意探索情绪调节的方法,知道要保持积极的情绪。

活动准备:

音乐《拍手歌》、三个娃娃夸张的表情图、多种表情矢量图

活动过程:

一、情感体验(互相问好)

1、教师以娃娃家妈妈的身份逐一介绍三位宝宝:娃娃家里有三位宝宝,他们是大哥、二哥和小弟。

2、鼓励大家与三位宝宝问好。

二、情绪体验(模仿各种情绪,进一步体验情绪的变化)

1、出示三张表情图,引发观察:提问:说说他们的表情有什么不同?你觉得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2、鼓励幼儿模仿“开心、生气、难过”时的不同表情,并谈谈自己的情绪经验。如:当你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也会这么伤心(生气或高兴)(让幼儿对这三种情绪产生共鸣。)

教师小结:从表情上可以看出他的心情怎么样,笑眯眯的说明他很高兴,哭了就说明他很难过,瞪眼睛、嘟着嘴说明他生气了,原来表情不一样,心情也不一样。

三、情绪变变变(积累情绪调节的方法)

1、讨论:除了这三种表情,你看到过其他表情吗?(鼓励幼儿通过表情动作大胆表达或表现,并演示相关表情图)

2、通过表情图,鼓励幼儿大胆模仿各种表情,积极体验各种情绪的变化。

3、继续观察三幅表情图,并展开讨论:提问:说说你喜欢哪个宝宝?(怎么样的表情)为什么?

教师小结:哭宝宝、生气宝宝的样子都不好看,爱笑的宝宝又好看又可爱,所以大家都喜欢笑眯眯的宝宝。

4、帮助生气宝宝、哭宝宝变成笑宝宝:你有什么办法能让我的哭宝宝和生气宝宝变成一个笑宝宝?(幼儿互相交流或动作表现,教师以拍照的形式及时加以记录方法,帮助幼儿积累经验)

教师小结:当朋友或自己不开心的时候,我们可以相互帮助,如,互相安慰,互相关心,互相谦让,大家就会变得开心起来。

5、欢乐舞(引发幼儿进一步体验积极情绪所带来的快乐):如果感到高兴你就拍拍手,让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快乐吧。(播放《拍手歌》,鼓励幼儿跟着歌声一起唱唱、拍拍,共同体验欢乐的情绪。)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行为受情绪支配作用很大,他们的情绪依然很捕稳定,容易冲动。所以希望通过开展“情绪变变变”这样一个活动,帮助幼儿逐步产生调节情绪的意识。从今天的活动过程来看,发现有些孩子已经意识到了哭闹和生气会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伤害,还会影响周围的人的情绪,如有幼儿说:“阳阳早上来幼儿园时,总是哭着要回家,弄得我也很不开心。”;还有幼儿说:“经常哭,妈妈说要生病的,所以我不做哭宝宝了。”可见,孩子们还是意识到不良情绪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只是在实际生活中,大部分的孩子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就是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真实写照。为了让孩子能真正感受到积极情绪所带来的快乐,让更多的孩子能保持积极的情绪,在活动最后,我通过游戏活动 “情绪变变变”,让孩子们跟随欢快的歌声拍拍、唱唱,看到每个孩子的脸上洋溢着欢快的表情,听到每个孩子爆发出欢乐的笑声,我知道孩子们已经乐在其中。不过,积极的情感培养不是一个活动就能达成效应的,所以我们要做好这方面的日常引导,从而让每个幼儿能持久保持一个健康、良好的情绪。

做软件课件推荐


你是否需要寻找优秀文章,那一定要看看“做软件课件”,这篇文章只是供参考之用。老师的工作之一就是编写教案和课件,但教案的知识点必须设计得精心。教案对于监测教学质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工具。

做软件课件(篇1)

发挥CAI优势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CAI课件能提供文本、图表、图形、声音等多种教学信息,它能化静为动,化平淡为神奇,化艰深为平易,可将不易发现的内部结构展现出来。由于它有形有声,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激发学生求知欲,启导数学思维,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等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

新课一开始,怎样有效地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明确学习要求,为学好新知识创造良好的心理准备。运用CAI,创设动态直观,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能诱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愿望。

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CAI课件设计如下:

1.大都市动画图像,高楼林立,雄壮的立交桥,疾驰的车流……

2.定格一辆小汽车,微观放大,闪烁车轮。

3.师:车轮是圆形的,这是大家熟知的,但谁思考过为什么车轮一定要是圆形,而不能设计成其它形状呢?圆到底什么特征呢?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圆。

运用CAI创设这样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情境以及随即出现的“车轮为什么一定要是圆形”的问题引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强烈共鸣,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法则、公式及应用题中叙述的情节,数量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等,学生无法亲身体验,必须借助表象进行想象,体会语言文字描述的内涵与情境。CAI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展现事物发展的过程与结果,浓缩更多的表象,为学生的合理想象提供感性材料。

如,行程问题的教学,运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明确运动的物体是一个还是两个;运动的起点是同地还是异地;运动的方向是同向还是反向;运动出发的时刻是同时还是不同时;运动的结果是相离还是相遇,特别是相遇的浓缩过程等。这样凭借CAI课件,展示物体的发展变化过程,学生就拥有更多的表象,今后解答相关应用题时能借助表象进行合理想象,为正确理解和解答打下良好的基础。

数学课本上的例题、插图等是静态的材料,单靠抽象的语言描述,难于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运用CAI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把抽象的知识情境化,有利于创造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如,教学“5以内数的加减法”,多媒体显示动画,一只小猴背着水果高高兴兴地跑回家,边跑边唱:“今天我小猴真高兴,背回了5个大苹果,妈妈一定夸我是好孩子……”不料布袋有一个破洞,掉出两个。这时教师定格画面,提问:“猜一猜,小猴回家还有几个苹果?”(闪动5-2= +2=5)这样一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一个学生说:“口袋里应该还有3个苹果”。列式是5-2= +2=5。另一个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口袋里可能剩2个,并讲出理由。这时学生的思维的闸门打开,纷纷发表意见一致认为口袋里可能剩3个、2个、1个,或1个也没有,并说出相应的算式。正当学生沉浸在心理满足之时,一个学生站起来:“我认为还剩5个,因为小猴边跑觉得口袋轻了,发现口袋有破洞,它把掉了的苹果检回来了,回家后妈妈夸它是好孩子”。回答得多么精彩,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学生寻求的答案是多样的,思维是创新的。教师操作电脑,按课前预设,给以验证,并通过配音给予鼓励,学生异常活跃,主动参与的意识得到激发,初步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

在“线、面、立体图形等”几何知识的教学中,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学生对具体形象的'感知后,运用CAI优势,通过隐藏、再现、重组等手段隐褪研究对象的非本质属性,将对象的本质属性、基本特征凸现出来,实现由“朴素的直观”向“精致的直观”的转换从而使学生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由于CAI省时、快速、高效,可以增加课堂密度,扩大信息量,对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有独到的优越性。

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在引入面积单位时,运用CAI设计一系列矛盾冲突:面积有大小,怎样比较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呢?多媒体显示两个大小差异明显的图形(可以直接观察);又出示两个面积相近的长方形,用观察的方法不能获得正确答案,那怎么办?(学生讨论后得出用重叠的方法)多媒体重叠两个图形,把剩余部份再重叠,还是不能正确判断,又该怎么办?(画方格,数个数)多媒体动态演示得出正确结论。紧接着又出现两个面积差异明显的正方形,都有4个方格,能说面积一样大吗?(方格大小不一,不能直接比较)看来必须对方格的大小作出统一的规定,这个规定就是面积单位。这样不断地揭示矛盾,解决矛盾,使学生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的探索状态。可见利用多媒体信息容量大,信息搜取、提取、显示及转换方便快捷的特点,大大地增加了教学的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运用CAI课件,生动形象,音形兼备,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其教学的最佳效能,能有效地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这正是CAI课件的生命力所在。

做软件课件(篇2)

作为会计日常工作的重点,会计凭证必然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这一个模块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给出相应的会计原始凭证,来将其作为这项任务的驱动,并且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结构(如账户与科目、会计凭证、复式记账)进行紧密的结合。

让学生对会计科目、会计账户进行自主的设置,并通过对记账凭证的填写来了解与掌握相关的会计知识。

另外,在指导学生对每笔业务记账凭证进行填写时,应将借贷记账法的原理以及相应的会计要素科目引入到实践当中。

在登记账簿项目模块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自主的完成总账与明细账的登记。

首先,分发一定的总账与明细账页给学生,并将登记账簿项目模块的教学内容告知学生,要求学生将其引入到项目任务当中。

在学生自主登记的过程中必然会遇见各种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对于问题的交流与探讨。

其次,当学生完成登记后,教师应该指出学生账簿登记中的各种错误,并加以指导,将正确的账簿登记方法与错账更正方法告知学生。

最后,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采用正确的错账更正方法来对自己的错账进行更正。

在编制财务报告项目的模块中,教师应该将财务会计报告与传统会计学教材当中所涉及到的编制报表前的准备工作这两部分的内容在充分的结合下进行应用。

财产清查、对账、结账以及编制试算平衡表便是编制报表之前的准备工作。

但是,在这一模块的教学当中,由于受到了教学条件的一定限制以及学生对于财产清查的实地盘存还缺乏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教学的顺序将与其他模块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在此模块的教学中,应该沿用传统教学的顺序,即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对具体会计处理方法的掌握→组织学生实践→完成对账、结账以及编制试算平衡表的任务→编制财务报表。

如今,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显然已经不能够适应于现实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学生在对信息进行接收的过程中不应该是传统的被动角色,

而是要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社会经验与已有的知识基础来对外在的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与处理,从未获得自己能够充分理解的知识内容,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必定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

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引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引导来让学生对现有的知识与经验进行充分的应用,让学生能够根据相关任务所采用的建构教学原理来分析出需要哪一些专业知识与技能来完成每一个项目的任务。

同时,教师通过引导,要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对项目任务的理解,通过自身经验与现存知识的应用来提出方案并解决相应的问题。

总之,在项目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始终都应该严格的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注重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主体性,从而为学生的探索、思考以及发现与创新提供出具有积极因素的环境。

就目前的社会形势而言,只有具备了娴熟的专业技能、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的人才才会是社会当中的“香饽饽”。

因此,在针对于《基础会计》课程进行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时,教学的目标不能仅仅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严重的忽略理论知识的讲授。

显然,如果学生缺乏了对会计制度、会计理论知识的掌握,那么基础会计的学习效果必定会显得十分的肤浅,学生虽然能够掌握一些财务处理的方法,但并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这样的学生一旦在形势不断变化的现实社会中进行实际工作的时候,必然会在面临一些新问题、新知识的时候显得不知所措。

因此,在采用项目教学法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不但要强调项目实践的环节,也要对专业理论知识引起足够的重视。

总之,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不但实现了《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从理论教学转变为实践教学,它的应用也能够充分的将学生的创造潜能挖掘出来。

通过更加贴近实际工作的项目教学,学生必然会在“做中学”的学习环境下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等,对于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显然是非常有利的。

做软件课件(篇3)

从PowerPoint(PPT)的英文原意来看,Point是“要点”的意思,PowerPoint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将要点更有力地展现出来”。

有一些老师简单地认为只需将要书本内容的要点复制到PPT上就可以了,我们称之为“教材搬家”。这样的页面对于学生来说信息量过大,重点不明确,看起来比较费劲。

PPT的本质在于可视化,就是要把原本晦涩难懂的抽象文字转化为图表、图片、动画及声音所构成的生动场景,以求通俗易懂。

老师需要改变“复制”“粘贴”的做法,尽量在教案中归纳出关键词和关键句,可以参考以下两个原则:

能用图的不用表格,能用表格的不用文字。图片要和本堂课教学内容相关,不能为了放图而放图;

如果没有可用的图或表,那么尽量将文字分成条目,最好控制在5行以内,不要一大段文字堆砌在一起。

逻辑是PPT的灵魂!没有逻辑和层次的PPT,只能算是图片和文字的堆砌。有些老师做PPT的时候,习惯想到哪里做到哪里,没有很好的逻辑规划,导致学生不好理解。

首先,老师需要先理清一堂课教学内容的逻辑,拟出PPT内容大纲。制作PPT时,可以添加导航来展示整个课件的结构,比如:

一个简单明了的目录可以呈现课件的清晰脉络,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便于抓住主要内容;

每个页面除了标明整个PPT的标题,更重要的是要标明本章节标题和本页主题;

有的老师为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制作课件时加入一些与教学毫无关系的花哨元素。

注意啦,课件上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打扰他们的思维,反而削弱课堂教学的效果哦!

整体模板、色调要统一。

没有特别的需要,一般不要更改背景设置的色调或风格。如果想要有层次感,可以采用同一背景色的不同渐变,保持色彩协调;

2

字体能统一的尽量要统一。

如果一张页面中出现了三种以上的字体,就会显得有点乱了,尽量控制在1-2种字体;

3

选择的素材跟教学内容相关。

现在网络资源很丰富,老师在制作课件时可以选择多样的素材。但是,这些素材一定要与教学主题相关,不然会造成两个后果:一是课件看起来很乱,二是分散学生注意力;

4

不要使用很复杂的动作设置、动画方案。

页面切换时应慎用花哨动作和无关声音,特别是在需要学生思考问题的时候,突然出现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切换声音,容易打乱学生思维,分散注意力。在讨论比较轻松的话题时可以加上一些效果,但都不宜超过两种。

有一些老师在做完PPT之后就觉得已经完工了,其实还有最重要的一个步骤——进行现场测试。如果漏掉这一步,之前的辛苦努力都很有可能白费~~

检验版本是不是兼容。

PPT软件有几个版本,在自己的电脑上完成制作后,要到录制现场进行测试,可以知道版本是否兼容,确保可以正常演示;

检验PPT里超链接和动作效果的正确性。

有的课件存在大量超链接和动作效果,如果不进行现场测试,在正式场合使用时可能会暴露各种问题,比如出现死链或者不应有的动作效果,那时再修改就来不及了;

对比电脑和大屏幕的效果。

在电脑上的效果和用投影仪展示的视觉、听觉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别。特别是有多种颜色对比、重叠、交叉时,往往在电脑上看起来效果很好,学生却在大屏幕上看不清楚文字和色彩的对比效果。这时,现场测试就显得特别重要。

做软件课件(篇4)

实验一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图文演示设计

一、实验目的: 对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图文演示设计,综合运用图形图像、影音处理软件及Flash CS4对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学习内容进行演示的设计与制作。

二、实验器材:多媒体计算机

三、学时分配: 8

四、实验地点:A301

五、实验内容: 实验主题:配乐诗朗诵 步骤:

1、建立课件场景

启动flash界面,选择新建flash文档,设置文档大小为500*400,背景色为“青色”,帧频为24fps

2、制作卷轴素材

(1)选择主菜单“文件”/“导入”/“导入到库”,从外部文件中导入准备好的画轴和画卷的图片素材。

(2)从“库”中拖入画卷图片,用“任意变形”工具调整其大小,放置在画幅中,形成画卷条幅效果,如图1所示

图1

图2

3、创建向一侧展开的卷轴动画

(1)回到场景,修改图层1为“画卷”层。在“库”中把画卷元件拖入到场景中心,用任意变形工具调整其大小,并在第800帧插入帧。

(2)在“画卷”层左方新增一图层“左画轴”层。在“库”中把“画轴”元件拖入场景作为左画轴,放置在画卷左边缘,并在“任意变形”工具调整其大小适合画卷。(3)在“左画轴”层上方新增一图层“右画轴”层。同(2)方法制作“右画轴”,放置在紧贴左画轴右边位置,如图2所示。

(4)在“左画轴”层上第800帧插入帧,在“右画轴”层上第50帧插入关键帧,按住Shift键用鼠标把右画轴移动到画卷右侧边缘并与画卷对齐。选择“画轴”层上1-50帧序列中的任意帧,右击鼠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创建传统补间”命令,为右画轴建立向右移动的补间动画,形成画轴展开,其效果如图3所示。

图3 图4(5)在“画卷”层上方新增一图层“遮罩”层。在该层选用工具箱中“矩形”工具,在“属性”对话框上设置笔触颜色为“无色”,填充颜色为任意一种颜色。在场景中用鼠标拖出与画卷一样大小的矩形,覆盖画卷,作为画卷的遮罩。(6)选择“遮罩”层第1帧,运用工具箱中的“任意变形”工具把矩形遮罩图形缩至左画轴下。选择该层第50帧,运用工具箱中的“任意变形”工具把矩形遮罩图形横向扩大到下画轴下,形成从左到右的遮罩扩大式变形。在此层1-50帧序列应用“创建补间形状”,使遮罩矩形建立变形动画。

(7)选择“遮罩”层,右击鼠标,在弹出的快捷键菜单中选择“遮罩层”命令,使矩形变成画卷的遮罩,实现遮罩层动画。由此打开画卷动画生成,画卷将同画轴移动而展开,其最终效果如图4所示。

4、添加按钮控制播放

在场景1时间轴上新建图层,命名为按钮,从主菜单“窗口-公共库”中选择合适的按钮,直接拖入场景,调整其大小,放在合适位置,如图5。

图5 图6

5、声音的加载(1)在主菜单中选择“文件”/“导入”/“导入到库”命令,打开“导入到库”对话框,在此对话框浏览选择需要导入的声音素材,单击“打开”按钮即可将声音素材导入当前Flash文档的“库”中。

(2)在场景的时间轴上新建一图层并命名为“音乐层”,选择该层为当前层。在第50帧插入关键帧

(3)打开“库”对话框,选择需加载的声音文件,直接拖入舞台中,实现声音素材的场景加载。

6、文本的加载

(1)新建图层,并重命名“字幕”,根据音乐,在第51帧,输入文本“如梦令 李清照”,第110帧处插入关键帧,在第51帧和第110帧之间创建传统补间,第111帧插入空白关键帧,第168帧处插入帧。

(2)新建图层,命名为“遮罩2”,在“画卷”层上方新增一图层“遮罩2”层。在该层选用工具箱中“矩形”工具,在“属性”对话框上设置笔触颜色为“无色”,填充颜色为任意一种颜色。在场景中用鼠标拖出与画卷一样大小的矩形,覆盖画卷,作为画卷的遮罩。

(3)选择“遮罩2”层第51帧,运用工具箱中的“任意变形”工具把矩形遮罩图形缩至文本旁。选择该层第110帧,运用工具箱中的“任意变形”工具把矩形遮罩图形横向扩大到完全遮住文本,形成从左到右的遮罩扩大式变形。在此层51-110帧序列应用“创建补间形状”,使遮罩矩形建立变形动画。(4)根据声音起始位置,采用同样方法完成后面所有文本内容的操作。

(5)选择“遮罩2”层,右击鼠标,在弹出的快捷键菜单中选择“遮罩层”命令,使矩形变成画卷的遮罩,实现遮罩层动画。由此打开画卷动画生成,画卷将同画轴移动而展开,其最终效果如图6所示。

7、测试影片并保存文件

(1)按Ctrl+Enter组合键测试影片动画(2)执行“文件|保存”命令保存作品

实验小结

在这次实验中,我不仅熟悉了图文创建环境,还学习到如何进行图形绘制与编辑,文本的创建与编辑,以及声音素材的添加。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也更好地理解了Flash中显示图标的设置意义。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看似简单的操作,当我真正做起来的时候,才发现需要注意的细节很多,稍有不慎就会出现错误。所以,这次的实验使我获益匪浅。

实验二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交互功能设计

一、实验目的:对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交互功能设计,主要运用Flash CS4平台和AS编程对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交互功能进行设计与开发。

二、实验器材:多媒体计算机

三、学时分配: 8

四、实验地点:A301

五、实验内容: 实验主题:心理测试 步骤:

1、创建新文档

启动flash界面,选择新建flash文档,设置文档大小为1024*768,背景色为“白色”,帧频为24fps

2、制作软件背景画面

将所找的位图素材导入到库,并拖放到“背景”图层,调整好大小,效果如图1

图1 图2

3、制作题目静态内容画面。

1)新建两个图层,并命名为“题目”和“脚本”。

2)单击“背景”图层,将该图层锁定,避免在以后的操作中移动该图层的内容。3)在“题目”图层的第1帧,单击“文本”工具按钮,编辑文本,效果如图2。

4、制作选择题选项按钮。1)选择“窗口|组件”命令,打开“组件”窗口,双击User Interface组件类,找出RadioButton,如图3所示,并分别拖放3个RadioButton按钮到舞台,分别对应A、B、C文字位置,并将其对齐,最终效果如图4

图3 图4 2)选择其中一个RadioButton组件,选择右边面板的“属性”选项卡,激活“组件检查器”面板,选择“参数”选项卡,将文本“A??”对应的RadioButton组件的groupName属性设置为answer,删除label参数的值,同样对B、C选项做相同操作

5、制作选择后的反馈显示

单击“文本”图层,选择工具栏中的文本工具,设置属性为“动态文本”,将该文本的实例名称命名为“answer”,并对该文本框的字体设置相应的格式,效果如图5

图5 图6

6、利用ActionScript脚本语言设置问题选项点击动作行为

1)选择“脚本”图层的第一帧,并选择“窗口|动作”命令 2)在“动作-帧”面板中输入脚本代码,实现点击动作,如图6

7、添加背景音乐

将素材导入到库,直接拖入场景,在音乐结束位置,插入帧,其他图层也相应插入帧,如图7

图7 图8

8、测试影片并保存文件

(1)按Ctrl+Enter组合键测试影片动画,效果如图8(2)执行“文件|保存”命令保存作品

实验小结

这次实验是一次非常有趣的实验,我们通过搜索心理测试题,来做一个有交互性功能的Flash。该实验除了要求我们对图文创建和音乐背景添加的有一个更深入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ActionScript脚本语言的学习。没有脚本语言的flash不能算一个真正的flash,而脚本语言的学习又有一定复杂性,所以我们应该花更多时间来学习脚本语言,真正学好Flash。

当前,很多产品都讲究交互设计这一功能,这种交互性给用户带来更多快捷和方便,非常符合用户的体验需求,尤其在教学课件的制作上,这种交互性的Flash课件,明显比PPT有优势。Flash是交互式多媒体集成,既可以编制一个动画,也可以集合文本、图形、图像、音效、音乐等多种媒体,加上强大的交互式控制(包括按钮的多种动态变换、任意播放控制与跳转设置等等),完全可以用来独立编制多媒体课件,尤其是适合于编制积木式的小课件(演示、自学均可)。它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对于Flash的脚本语言,我们更应该努力掌握好。

做软件课件(篇5)

数学制作软件课件:如何利用工具更好地教授数学知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普及,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转变和创新。数学课作为学科的核心内容,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如今,数学制作软件课件成为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数学制作软件课件的相关信息。

一、数学课程的特点与难点

数学作为一门严谨的学科,其内容不仅涉及到数学概念、数学计算等基础知识,还有许多难度较大的理论和应用问题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因此,教授数学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方法,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和发现。

二、数学制作软件课件的作用和特点

数学制作软件课件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它可以让教师通过模拟、演示、解释等方式,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现数学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数学制作软件课件具有以下特点:

1. 图形表现能力强:数学制作软件可以轻松地将复杂的数学概念转变为可视化的图像,更加直观生动的呈现给学生。

2. 互动性强:数学制作软件可以通过添加动画、音效等元素,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灵活性高:数学制作软件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随时修改和更新课件内容,保存课程数据,方便教师备课和教学。

三、利用数学制作软件课件,如何更好地教授数学知识?

教授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数学制作软件。

1. 初步认识:在学生初步接触和认识数学概念时,可以借助数学制作软件中的图形展示功能,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学概念和规律,如平移、旋转、缩放等。

2. 基础建立:在学生掌握了数学基础后,可以运用数学制作软件中的计算、模拟功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如解方程、构造图形等。

3. 进阶应用:在学生基础牢固、数学认知能力较强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数学制作软件中的函数、图像等功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应用,如最值问题、函数变换等。

四、课件的制作要点

数学制作软件课件必须符合教学规范和原则,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心理。以下是数学制作软件课件制作的几个要点:

1. 课件的结构应该清晰明了,主旨突出,必要的细节和说明要适当。

2. 课件的制作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心理,减少不能理解或难以接受的内容。同时要注重思维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灵活思考和分析问题。

3. 课件中的图形、演示、动画等元素要丰富多彩,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4. 讲解要简明、清晰、生动,不要过于抽象和深奥,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五、总结

数学制作软件课件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辅助教学工具。通过利用数学制作软件课件,教师可以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现数学概念和原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课件的制作也需要符合教学规范和原则,注重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心理,以及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做软件课件(篇6)

《多媒体软件设计与制作》复习提纲

1.掌握actionscript语言的系统自带的常用属性(_x, _y, _xscale, _yscale, _xmouse, _ymouse, _rotation, _visible, _alpha)

_x和_y属性:它们代表影片剪辑在场景中的水平坐标和垂直坐标。_xmouse和_ymouse属性:通过设置该属性可获取鼠标光标在屏幕中的坐标位置。xscale和_width属性:它们决定影片剪辑在水平方向上的显示宽度。yscale和_height属性:它们决定影片剪辑在垂直方向上的显示高度。_rotation属性:设置该属性可以旋转影片剪辑。_alpha属性:它代表影片剪辑的透明度。

_visible属性:该属性决定影片剪辑是否可见。

2.掌握ActionScript语言系统自带的常用函数(goto, play(), stop(), on(), with(), startDrag(), stopDrag(), duplicateMovieclip(), lineStyle(), moveTo(), lineTo(), function(), onClipEvent(), setProperty(), getProperty(), updateAfterEvent(),getByteLoaded(),getByteTotal(), ())【on是用来设定场景上按钮的鼠标/键盘事件的处理程序,该命令只能用在场景上的button instance。on语句的用法如下: on(mouseEvent){statement;}】

【允许您使用 object 参数指定一个对象(例如影片剪辑),并使用 statement(s)参数计算该对象内的表达式和动作。】

【StarDrag”命令,允许用户拖动指定的影片剪辑。该影片剪辑将一直保持可拖动,直到通过对 ()的调用明确停止为止,或者直到另一个影片剪辑变为可拖动为止。在同一时间只有一个影片剪辑是可拖动的。】

【lineStyle():指定 Flash 用于后续 lineTo()和 curveTo()方法调用的线条样式,在以不同参数调用 lineStyle()方法之前,线条样式不会改变。可以在绘制路径的中间调用lineStyle()以为路径中的不同线段指定不同的样式。】

【moveTo():将当前绘画位置移动到(x, y)。如果缺少任何一个参数,则此方法将失败,并且当前绘画位置不改变。】

【lineTo():

【stopDrag():停止当前的拖动操作。】

【duplicateMovieClip(元件名称,新元件名称,深度)】

【设置属性值setProperty可随时修改舞台中影片剪辑的属性,如透明度、坐标值、高度和宽度等。其表达方式如下: setProperty(target, property, expression);其中的target表示影片剪辑对象的目标路径,property表示对象的属性,expression表示对象属性的值。setProterty(ABC,_y,150);表示把名称为ABC的影片剪辑的Y坐标值设置成150】

【获取属性值getProperty是指取得影片剪辑的指定属性值并返回,其表达方式如下:

getProperty(instancename, property);】

3.掌握ActionScript语言系统常用的语句(if语句,for语句,)4.懂得flash动画中元件和实例的含义区别

元件是指在flash创作环境中创建过一次的图形、按钮或者影片剪辑,可在整个文档或其他文档中重复使用。元件是flash舞台中的“演员”,可表演不同的角色。

元件从“库”中进入“舞台”就被称为该元件的实例。实例就是指位于舞台上或嵌套在另一个元件内的元件副本。实例可以与它的元件在颜色、大小、功能上有差别。编辑元件会更新它的所有实例,但对元件的一个实例应用效果则只会更新该实例。

5.懂得flash帧的类型和在动画中的主要含义 关键帧、空白关键帧和中间过渡帧。

1.关键帧的定义与操作

(1)定义:关键帧定义了一个过程的起始和终结,又可以是另外一个过程的开始,当帧内容发生变化时应当插入关键帧。关键帧具有延续功能,只要定义好了开始关键帧并加入了对象,那么在定义结束关键帧时就不需再添加该对象了,因为起始关键帧中的对象也延续到结束关键帧了。

(2)插入关键帧:将鼠标移到时间轴上表示帧的部分,并用左键单击要定义为关键帧的方格,后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插入关键帧”。

(3)复制关键帧:选中要进行复制的某个帧或某几个帧,选择“编辑/复制”菜单,然后在拷贝放置的位置选择“编辑/粘贴”菜单。

(4)清除帧关键帧:选中欲清除的关键帧,击鼠标右键并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删除帧”。

2.过渡帧

两个关键帧之间的部分就是过渡帧,它们是起始关键帧动作向结束关键帧动作变化的过渡部分。在进行动画制作过程中,我们不必理会过渡帧的问题,只要定义好关键帧以及相应的动作就行了。过渡帧用灰色表示。

3.空白关键帧

在一个关键帧里,什么对象也没有,这种关键帧,我们就称其为空白关键帧。

6.掌握flash动画层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层产生怎样的动画效果?

在flash中图层有普通层、遮罩/被遮罩层、引导层/被引导层这5类(各层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转换),其中遮罩/被遮罩层是成对出现的。

引导层:在 Flash 的图层面板中,有个添加引导层图标,点击它可添加新的引导图层。引导图层就是用来设置运动路径的图层,它所起的作用在于确定指定对象的运动路线。

遮罩层:层是透明的,上面的层的空白处可以透露出下面层的内容,Flash的遮罩层跟这个原理正好相反,遮罩层的内容完全覆盖在被遮罩的层上面,只有遮罩层内有内容的地区可以显示下层图像信息。就象探照灯似的,黑色的背景上,只有一个探照灯,灯光打到什么地方就显示出该处的内容。

7.懂得Flash动画场景的含义和作用

一个Flash作品可以由若干个场景组成,每个场景都分别拥有各自独立的动画内容。每个场景中的层和帧均相对独立。在播放时,Flash会自动按场景的顺序进行播放。

一个或几个场景就可以组成一个影片。

8.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具有何作用

地位:多媒体课件是连接教学双方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CAI过程的中介或载体。

作用:1.提供多元化信息展示2.有利于培养学生多维化思维方式3.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步骤4.为教学提供大容量和集成化的信息资源

9.多媒体课件包含哪几种类型

资料、工具型

课堂演示型

个别化系统交互学习型 操练复习型

教学游戏型

10.多媒体学软件开发的步骤有哪些?

项目定义、教学设计、系统设计、稿本编写、数据准备、软件编辑、试用评价、形成产品

11.教学软件中必须包含形成性练习的设计,形成性练习的设计应包括哪几方面的设计内容?

形成性练习可设计为游戏方式和问题提问方式。

问题提问形式形成性练习设计应包括:

1.提问方式的设计

2.应答方式的设计

3.反馈方式的设计

12.多媒体教学软件中,有好交互界面的设计包含哪几方面的设计 文本交互的设计 热区交互的设计

移动对象交互的设计 按钮交互的设计

点击对象交互的设计 热键的设计 菜单交互的设计 限时限次交互的设计

13.多媒体课件的选题原则是什么

较为抽象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主题单一的教学内容 ;

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优势的教学内容 ;需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教学内容

14.如何对一个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设计?

确定并分解教学目标;分析学生特征;教学内容设计

15.多媒体课件必须符合哪些基本要求

正确表达学科知识内容;反映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具有诊断评价、反馈强化的功能

16.如何对多媒体课件的屏幕进行设计

显示方式的设计、颜色搭配的设计、字体形象的设计

17.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对设计多媒体课件有何意义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等等。当下正值新课程改革,基于生成性教学思维理念,人们对于教学内容有了新的认识。“教学内容,系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18.如何绘制多媒体课件系统功能图

19.如何书写多媒体课件的文字稿本和制作脚本

文字稿本: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的描述;知识结构的描述;完成稿本卡片 制作脚本:完成了对课件的教学设计和软件系统结构的设计以后,应由专门的稿本编写人员按照设计阶段的思想和原则并结合计算机编程技术把由内容专家提供的文字稿本改写成软件制作稿本即制作稿本,实现教学思想、教学经验与计算机技术的统一与结合。

做软件课件(篇7)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去”。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初浅的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运用CAI,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有学习数学的动机去激励他们、推动他们,这种动机可能来自外部动机――来自家长、教师的教导、奖惩等,但最重要的是内部动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向往和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既能解决问题的乐趣等。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而CAI课件可展示优美的图象、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把数学的现实情境和虚拟情景融会贯通,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动机。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在上课伊始出示动画“动物竞技场”,出示正方形,椭圆形,圆形这三辆汽车,先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一辆车,结果100%的学生喜欢圆形轮胎的汽车,教师问:“你为什么喜欢圆形轮胎的汽车?”在学生说出各自的理由后,教师随即进行动画演示三辆车的比赛结果,发现圆形的汽车跑的速度比其他两辆车要快,和学生挑选的结果相符。这时教师追问:“圆形汽车跑的比较快,究竟是为什么呢?”有些学生说因为它的轮胎是圆的,可是为什么圆形的汽车会跑的快呢?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索圆特征的动机。有了这个良好的开端,课堂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

二、运用CAI,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只有当学生对所从事的活动产生兴趣,使其形成一种探求的愿望,才会积极主动、愉快地从事自己的活动。而CAI其特有的功能使其具备了趣味性的特点,这对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大的价值,它提供的许多可能性也往往是我们常规教学手段所难以企及的。教师在课堂中利用CAI那图文、声像并茂、能动能便、形象直观的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 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例如:一年级小朋友在学习“相等和不相等”时,根据小朋友爱看动画的心理特点,教师设计一系列的'趣味动画,不时配上音乐,运用动物配音来适时表扬学生的点滴收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可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创设优美情境,产生求知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大有裨益。

三、运用CAI,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乐学。

数学知识抽象性的特点与小学生认识事物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一对矛盾。运用CAI,可以通过“变色”、“闪烁”等手段,不仅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是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充分显示出来,而且积极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刺激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找到事物间的联系,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在教学“相等与不等”这节课时,教师让学生通过“画一画”:第一排画5个三角形,第二排画圆形,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4个。在学生画好之后,让学生想方法使得两排的图形个数相等,小朋友说出了一种种的方法,老师让小朋友把这些方法分为两类,这时学生头还没有把所有的方法记忆在脑海里,更不用说让他们分成两类,针对这个难点,教师事先设计了一个课件,方法一:总数不变的一类,也是唯一的一种。方法二:总数改变的一类,方法多种多样。老师用“变色”的方法出示不同种类,这样学生一找,就不难发现彼此之间的异同,也就轻而易举的解决了难点,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特别是使他们对学好数学有了信心,促进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做软件课件(篇8)

在传统的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模式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有效调动,灌输式的教学形式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部分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过于注重学生应试成绩的提升,忽视能力的培养。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学习物流管理概论知识的过程中,管理思维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管理思维能力也会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受益,但是,老师对此并不重视,相反,把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转变为单纯追求应试成绩和教学进度的程式化教学[2]。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传统的物流管理概论教学观念,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了教学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物流管理思维能力,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成为教育的主旋律,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同样也不例外。一直以来,部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都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应试能力和考试技巧的提升方面,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长此以往,将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和弊端。因为项目教学法并没有准确的答案,学生在解决项目难题的过程中,就会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而这种方式恰恰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都会相应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