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趣的课件12篇

有趣的课件12篇。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做好教案是教师规范自身教育教学表现的重要手段,网上有哪些值得推荐的优秀教案课件?我们为大家推荐的这篇“有趣的课件”文章内容深刻值得深思,请将这篇文章加入收藏列表方便重复阅读!

有趣的课件【篇1】

一.说教材

这是苏教版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在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考察,经过认真观察,反复比较,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段简单介绍了达尔文。第二段点明了“有趣的发现”是什么,用“要么……要么……”的句式讲清了岛上昆虫翅膀的特点,并且指出达尔文看到这一现象后感到十分奇怪。第三段是全文的重点,先介绍了达尔文发现这一现象后的做法——“捉来许多昆虫”、“反复比较观察”,接着用三句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讲清了造成这一有趣现象的原因,即岛上经常刮大风,昆虫翅膀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它们是否能顶住大风,适应环境,得以生存。最后一段点明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以后的科学研究(提出生物进化论,揭示适者生存的科学规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题目是眼睛,是全文的核心。这个“有趣的发现”是谁发现的?发现了什么?有趣在哪儿?这个发现有何意义?这些都是阅读本文从基本层面上需要解决的问题。细读文本,我们不难看出其实达尔文的发现有两个层次:一开始是发现一种现象,后来是经过研究发现这一现象背后所蕴含的大自然中的本质规律。我们可以设想,一个普通人,如果没有像达尔文这种对自然执着的爱,那样敏锐的观察,那样寻根探底、深入细致的研究精神,可能会对这种想象熟视无睹,或是认为这很寻常,不值得研究。所以,我认为本课教学在引导学生读书上,不能光停留在阅读一个科学故事,搞清最基本层面的几个问题上,而是要引导学生深入读懂达尔文究竟发现了什么现象和规律,他怎么会有这个有趣而重要的发现的。

因此,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用“要么……要么……”练习说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科学道理,鼓励学生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研究的精神。

课文二、三自然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达尔文这个有趣的发现是什么,而难点则是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科学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说教法和学法

我试图通过独特而又富有童趣的情境创设,以“发现”为切入口,从生活中的“发现”,谈到课题中的“发现”,进而探究课文中的“发现”,最后又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发现”,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课文的兴趣,又让学生在反复读、慢慢嚼、细细品、深深悟的过程中,身临其境地体验到昆虫在大风中的各种遭遇,从而突破难点,使学生懂得适者生存的道理。

三.说教学程序

(一)营造“发现”氛围,初涉课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课时中,我营造“发现”氛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可以是教室里的布置,可以是同学头上的发卡,也可以是大自然的变化。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揭题,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质疑,学生就会提出“这个‘有趣的发现’是谁发现的?发现了什么现象?有趣在哪儿?”这些基本层面的疑问。

俗话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轻松的谈话交流,真实的内心疑问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此时即可趁热打铁,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整体感知。

要让学生走进文本,离不开充分的初读,从一个个抽象的文字符号到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痕迹,生成感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这个环节,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运用多种手段和形式激发学生反复读,读字词,读句子,读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内容,自行解决“这个‘有趣的发现’是谁发现的?发现了什么现象?”两个疑问。

设想进行以下几步:

1、借着刚才质疑的兴趣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文,先不提什么要求,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因为一遍课文读下来,学生会感到欲望内心的满足,但也遇到了生字词的障碍,此时老师再提要求就很容易被学生接受)

2、再读课文,明确要求:(1)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想想刚才的疑问有哪些自己读明白了。

3、 检查初读:

(1) 一查词语的认读,识记并初步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百多年 达尔文 反复 比较 生存

容易 研究 著名 考察 因为 淹死 而

在读准确的基础上,重点指导:①提醒“因、文”为前鼻音②“存、研、较”的偏旁和笔顺③用说近义词、反义词的方法理解“容易、比较、著名”④用动作示范的方法理解“反复”

(词语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初读环节,不仅要让学生读准音,同时也要相机进行形、义的教学指导)

(2)二查分段读课文,要求学生仔细倾听是否通顺流利,并思考每段主要讲了什么。(这是注重了学生仔细倾听的习惯培养,每段内容不要求回答)

4、之后交流初读所得,相机出示第一段,解决“谁发现”这个疑问,说说读了以后对达尔文的认识,还可以让学生转换句式,用“达尔文是_______”来介绍一下达尔文的身份。

(三)营造“探究”氛围,体验悟理。

第二课时先从解决“发现了什么现象?”入手,让学生再读课文,画出文中的有关语句 “他看到……要么……要么……,感到十分奇怪。”请学生读读句子,说说达尔文发现了岛上昆虫的什么现象,和其它地方的昆虫相比有什么奇怪之处。从而理解“要么……要么……”的句式表示只有两种情况的存在,再让学生用这个句式练习说话。

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再读这段话,引导质疑反思:难道这就是课题中指的“有趣的发现”吗?这是全文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此时要求学生再次走进文本,细读课文,思考:根据这个现象,达尔文找到了什么原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他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的?

在学习交流第三段第2-4句的内容时,以“岛上经常刮大风”为突破口,让学生想象一下刮大风时翅膀小的、没有翅膀和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在风中会如何表现,并让孩子们演一演,试着用语言进行描述,创设大风吹来的情境,采用随机采访的形式问一问几种“昆虫”的不同感受。在近似游戏形式的朗读体验结束后,再去找课文是用怎样的语言把这三种情况介绍清楚的,学生找出“由于、因为…所以…,由于…便…”等表示因果关系的词语之后,本文的难点已经突破了:昆虫只有适应岛上的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反之则自然淘汰。

达尔文为什么会有这么有趣的发现呢?怎么别人就发现不了呢?这个追问再次把学生引进课文,学生仔细阅读,找到“考察、十分奇怪、许多、比较、认真观察、终于”等词句,体会达尔文这一发现的必然性,那是他热爱科学,深入研究的结果。读到这里,学生对这个发现的认识更加清晰,对达尔文的认识更加深刻,内心涌动着对达尔文的敬仰、佩服,崇拜之情油然而生。这时因势利导,让孩子们夸夸达尔文,说说自己的感受就水到渠成了。课文内容的`感悟就在再次得到了深化,情感得到了升华。

(四)结合板书,指导复述。

经过两课时的学习,学生对于课文内容已经有了较深刻的印象,在第三课时中,根据板书的提示,指导学生复述课文就不再困难了。

(五)课外拓展。

布置学生课后搜集阅读科学家的故事,可安排一个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

补充一点:本课的生字是穿插在前两个课时中进行教学的。

板书: 有趣的发现,营造氛围,体验悟理

翅膀大 生存

没翅膀 风

翅膀小 消失

有趣的课件【篇2】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辨认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并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2、知道三种图形的特征,并能利用三种图形组合变化出新形象。

3、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发展创造力及动作表现力。

活动准备:

PPT、三种图形的大小卡片若干、自制图形拼摆图2幅。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和图形宝宝做游戏,猜猜会有谁呢?(幼儿根据已有认知大胆猜测)喔,小朋友认识这么多图形,下面我们就和图形宝宝做游戏。

二、逐一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大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形特征。

先请出第一个图形宝宝(教师出示大卡片,逐一让幼儿观察并摸一摸,并分别立体粘贴在三张桌子前面)。

1、圆形宝宝长得什么样?(圆圆的),它有一条边。

请你用身体表现圆形的样子。(幼儿动作表现)

请小朋友想想你吃过、玩过、见到的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的?(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2、三角形宝宝长得什么样?(通过观察引导感知三角形有角、有边)我们数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师生点数)有几个角?噢,有三条边,三个角。

请你用身体动作表现三角形的样子(如:双手指尖相对举过头顶,代表三角形等)。

请小朋友想想你吃过、玩过、见到的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的?(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3、正方形宝宝有几条边?几个角?谁来数一数(幼儿点数,回答) 师:正方形有四条边,并且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

请用身体动作表现正方形的样子。

请小朋友想想你吃过、玩过、见到的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的?(引导幼儿进行联想)你们真是善于观察、善于表现的好宝宝。

4长方形正方形宝宝有几条边?几个角?谁来数一数(幼儿点数,回答) 师:长方形有四条边,并且对边都相等,四个角。

请用身体动作表现正方形的样子。

请小朋友想想你吃过、玩过、见到的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的?(引导幼儿进行联想)你们真是善于观察、善于表现的好宝宝。

三、通过游戏“送图形宝宝回家”,加深幼儿对三种图形的认知,体验

学习的乐趣。

小朋友喜欢捉迷藏吗?(喜欢)图形宝宝最爱捉迷藏了,它们藏到哪里去了呢?(出示准备的物品)噢,原来它们藏在下面这些物品里,请你把它们找出来,放到和它们长得一样的大图形宝宝的家里好吗?(三张贴有大卡片桌子)

幼儿放好后,要让幼儿自己检查一下有没有送错的,如果有,帮忙送到正确的图形宝宝家里。

四、图形宝宝变魔术——巩固认知,提升目标。

1、图形宝宝不仅喜欢捉迷藏,还会变魔术呢!

请小眼睛看仔细,大家一起数123,奇迹就会出现!

2、教师分别出示自制图形拼摆图1(热带鱼),请幼儿仔细观察并找出藏在图中的图形。

(1)这条鱼由哪几个图形组成的?请一个小朋友过来指给大家。老师也想变魔术,看老师把小鱼变成了什么?(在孩子拼摆的小鱼的基础上,再拿一个三角形,变成一颗小松树,拓展一下孩子的思维空间。)

(2)图形宝宝继续变魔术,数123,奇迹就会出现!(出示拼摆小房子)这座小房子是由哪几个图形宝宝组成的?请一个小朋友过来指给大家。 你们想不想和图形宝宝一起变魔术?(想),现在就和后面桌子上的图形宝宝们一起变魔术吧!魔术表演成功的小朋友老师会给你惊喜呦!

3、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自由拼摆、组合,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放轻音乐)

4、将幼儿拼摆图形及时拍照,并在大屏幕上展示。

5、播放PPT,欣赏几种图形拼摆组合。

活动小结:

哇,图形宝宝们能变出这么多神奇的造型,你们还想不想试一试呢?(幼:想)今天就带图形宝宝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继续变魔术,好吗?(幼:好)祝你们表演成功!

有趣的课件【篇3】

《一件有趣的事》习作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案

一、习作目的:

1、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说真话、心里话,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有一定的中心。

2、抓住一件印象最深的事记述,旨在突出“趣”。

二、习作重点、难点:

1、通过美好回忆,围绕“趣”字,选择印象最深的往事,尤其是有趣的情节要进行真实、具体、细致地描述。

三、教学理念与方法:

写作课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表达真情实感。引导学生发现生活懂得乐趣,并学会表达;在习作练习中,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享受写作文的快乐。

四、课前准备:

1、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有关趣事的物品。

2、师准备范文一篇。

五、教具准备

打印好的范文与做好的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肯定发生过许多让你难忘的事情,有高兴的、有难过的,那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说说有趣的事吧。首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曲!让我们先听听这首歌曲。在听歌的同时也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屏幕上的一些画面,看看画面中的事能否勾起你对往事的回忆,把回忆到的趣事等会与同学们分享一下,好吗?(播放音乐,出示画面)

(二)、明确范围,精心指导。

我们写文章就像做房子,做房子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房子?这就要我们先审题。通过审题来明确要写一篇什么样的文章?

(多媒体展示:先审题)

1、先审题

(1)解题:把握《一件有趣的事》中的“趣”和“事”。

师:请同学们看题目《一件有趣的事》想想:①今天我们要写的是人还是事?(事)什么样的事?(趣事)②什么是趣事?(多媒体展示)③题目上有哪些限定的范围?(只能写一件事)④《一件有趣的事》中要重点表现的是“趣”还是“事”?⑤你怎样理解“趣”?

学生交流:

师:“趣”的含义可以从四个方面去理解,即:意趣、情趣、乐趣、傻趣,这个“趣”也就是你写的这篇文章要告诉读者的。写“事”就是为了表现“趣”。这样我们就一下子明确文章的中心。

2、找材料师:要找齐材料,我们得齐心协力。每个人都要出力,现在就请同学们分组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吧!

①学生分组说说自己的趣事,并请3个同学在全班汇报。师:刚才三位同学的趣事真是有趣,我想同学们可能还会有这些趣事。

②(师多媒体展示)归纳学生可能会出现的趣事。

师:其实,第二单元的课文中,也有不少的趣事,我们看看?

③回顾第二单元中的趣事。(多媒体出示)

3、巧安排

①师:有了这么多“趣事”的材料,怎么把这些材料里的事写清楚呢?不用着急,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种写好记事文的技巧,它叫“添枝加叶法”。

②(多媒体展示)再次回顾第二单元课文,引出----找重点,添加情节;

师:《冬阳·童年·骆驼队》重点写了“学骆驼咀嚼”、“想象驼铃用处”这两件事,《祖父的园子》作者重点写了“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这件事,这就告诉我们记事文中,我们要找准重点事件,再根据重点来添加情节。这就叫“找重点,添加情节”

师:知道了“找重点,添加情节”还不够,那么如何把故事情节写具体呢?我们就要抓好故事中的人物描写。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描写人物呢?

③提问: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描写人物呢?(学生交流,多媒体归纳)

④借过渡,巧妙连接。

师:要写好记事文中的“事”,还要写清楚整个事件,这就要写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并用过渡句、过渡段巧妙连接整个事件过程,这就是那就是“添枝加叶”中的----借过渡,巧妙连接。

(三)、范文引路,交流写法。

1、师指导学生学习《捉鱼》

①标段序;②判文体(记事文);③读文章-----符号圈点标注法读文章(做好语言的积累)

④析结构

小结:《捉鱼》这篇例文作者用优秀作文的基本形式,那就是题目+开头+中篇+结尾,写出了自己的童年时代与小伙伴捉鱼的趣事。我想,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写好记事文的方法,对写好童年趣事更有把握了。

(四)、总结激励,谈谈收获。

1、学生交流。

2、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把自己的趣事写好,第一步:审好题。第二步:找材料。第三步:巧安排。第四步:巧相连。第五步:善修改。(多媒体展示)

(五)、学生习作练习。

有趣的课件【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标志。

2、懂得基本安全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做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活动准备:

红绿灯、人行横道等标志,幼儿人手一张标志。

活动过程:

一、通过"开汽车",引发幼儿思考,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1、游戏"开汽车"。

幼儿随着音乐"开汽车"进教室,教室出示红绿灯标志牌,只会交通,红灯停,绿灯行。

2、教师提问:老师没有说话,为什么你们一会开车,一会停车?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红绿灯?红绿灯告诉我们什么?

二、幼儿自由探索,认识标志。

1、幼儿没人一张标志图,让幼儿观察,并讨论标志上的内容及所代表的含义。

2、引导幼儿交流标志上所代表的含义,在哪里见过此类标志。

三、标志分类。

1、引导幼儿发现有斜线的标志是禁止性标志,并逐引导幼儿说出其含义。

2、提示性标志。

3、请幼儿把禁止性标志放在一起,提示性标志放在一起。

四、游戏《找朋友》

1、听音乐,分组请幼儿找出相同的标志图片。

五、结束活动。

听着音乐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提升了幼儿运用标志的能力。同时更进一步增强了幼儿遵守各种规则、维护公共秩序的责任感。这节活动从知识、情感、行为等方面都使幼儿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幼儿在轻松愉快地环境中学习,体、智、德、美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有趣的课件【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教材第44页:探索图形。

教材分析:

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后,教材安排了“探索图形”的综合与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过的正方体的特征等知识,探索由小正方体拼成的大正方体中各种涂色小正方体的数量,发现其中蕴含的数量上的规律,以及每种涂色小正方体的位置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体会分类计数的思想。

原研究内容是这样呈现的:

(1)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棱长2cm的大正方体,把它的表面涂成绿色。三面、两面、一面涂色以及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块?

(2)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个棱长3cm的大正方体,各种涂色情况的小正方体是多少块?棱长是4cm,5cm,6cm的呢?

让学生综合运用正方体的特征等相关知识,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在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中,把握问题的共性,从而发现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大正方体顶点、棱、面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正是由于各个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上的位置不同,所以它们涂颜色面的个数不同。研究小正方体涂色面的规律,要分类整理各种小正方体的原来位置,与刚刚教学的正方体知识有联系,对空间想象力提出了新的内容与要求,有益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教材编排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基础。同时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为学习立体图形作好了准备。本单元前面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性以及两种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由平面图形扩展到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动手操作、总结归纳,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掌握知识的内涵,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教材以棱长为2、3、4的正方体入手研究规律,规律研究的最小数据棱长为2开始研究,从学生的实际反馈发现棱长为2的正方体对涂色图形的位置特征缺乏直观的感受,而棱长3、4的表格填写对规律的发现还有点薄弱。所以本课我在棱长为2教学时,切开让学生直观感受,里面的没有涂色。从棱长为3的正方体为切入点,通过观察魔方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涂色情况小正方体位置特征,再通过对棱长为4.5的正方体图形的涂色研究、数据填写,通过实验操作经历从具体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过程,丰满学生的规律发现探究之旅。

教学目标:

1、加深对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2、通过观察、列表、想象等方式探索、发现图形分类计数问题中的规律,体会化繁为简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体会分类、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模型等数学思想。

4、在相互交流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及时自我修正,自我反思,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从简单的情况找规律,解决复杂问题的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规律的归纳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阶魔方、活动任务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复习正方体知识

1、魔方大多数是正方体,正方体有哪些特征?

2、这里有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要用它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最少需要多少个?

教师:这也就是拼成了棱为几的正方体。你们用到的小正方体的总块数是?

教师总结:我们用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可以拼出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也可以拼出棱长为3厘米、4厘米、5厘米。。。的正方体。

引出问题:

1、教师:这是棱长为几的正方体?它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的?

2、教师:如果现在给它的表面涂上颜色,会有什么问题发生,请大家在仔细看看,其中每一个小正方体涂色情况相同吗?对应的块数又是怎样的呢?

师总结:看来要想知道准确的答案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们不妨从一个简单的图形入手,一起来探索规律(板书课题,探索图形)。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体会分类计数,深刻感受到原有的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有困难,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深刻体会化繁为简、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意义,积累解决问题的数学学习经验。同时,复习正方体的有关知识可以为后面的学习铺垫。

(二)活动研究,探索规律

1、探究棱长为2时,各种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

2、探究棱长为3时,各种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利用正方体实物进行探究)

活动一:同桌两人合作,借助桌面上的三阶魔方进行观察,完成任务单活动(一)。

①在立体图形上找出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位置。

②数一数,算一算,每类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

③汇报交流

教师:刚才你们观察到三面涂色的在的顶点处,两面涂色的在棱上,一面涂色的在面上。

猜想:是不是所有拼成后的三面、两面、一面涂色的正方体都在相应的位置上呢?

四人一组,小组合作研究,验证猜想。

[设计意图]:探究大正方体棱长为3时不同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学生利用学具能比较容易地找到答案。但本环节的意图并不在此,而是以探究不同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为主体,旨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具体感受不同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上的位置,为找不同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大正方体棱的等分数的关系扫清障碍。

活动二:四人小组继续探究,当棱长为4,棱长为5时,每类小正方体的涂色情况,并快速填写任务单(二),看一看你能否发现规律。

学生汇报数据。

探究对应的数据如何得来的,验证答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在学生抛开学具的基础上探寻不同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表面上看仿佛是上一环节在量上的增加,其实也有质的变化。上一环节重在让学生感受不同小正方体所在的位置,至于答案是学生数出来的还是算出来的,不作要求;而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用想象、推理加计算来找答案。由数出来到算出来,规律就在一步步的探究过程中悄悄萌芽。

(三)比较归纳,概括规律

教师:当小正方体的个数足够多时,我们再继续拼下去,这时棱长可以怎样表示呢?(用字母表示)

教师:回顾一下刚才的探究过程,你们觉得哪组数据最好找?

为什么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最好找,你有什么发现?

再来回顾下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回顾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你又有什么发现?仔细观察一面涂色的小正方形,它们构成的图形有共同点?

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有什么规律呢?生汇报。

师:没有涂色的怎样找更快,还有更好的方法吗,他们都位于大正方体的什么位置?那就是需要我们揭开它表面的一层,一起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ppt播放)

师:你有什么发现?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的形状有共同点吗?那它的数据还可以表示成?当棱长为n时,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就为?

[设计意图]:回顾总结,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不能简单理解为学生认识到什么就总结什么,而应该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顺势而为,作适当的延伸和提高,不仅使学生有机会感悟研究规律背后的数学思想,为以后的数学研究做好铺垫,也实现相关研究方法和数学思想由“外显”变为“内化”。

回到棱长为9。

师:现在你们能解决棱长为9时,每类小正方体的块数吗?生汇报数据。

(四)课堂小结,总结提升。

1、回顾刚才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说说你的体会。

其实刚才的探究方法,就是数学上解决问题,常用的方法叫做“化繁为简”,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也用到了这种学习方法,让我们一起回顾下吧。(ppt播放)

在今后的学习中,这位老朋友还会陪伴我们解决更多的问题。

老师把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送给大家,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这句话能激励着你们不断探究。

板书设计:

探索图形(化繁为简)

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

棱长

三面涂色的块数

两面涂色的块数

一面涂色的块数

没有涂色的块数

有趣的课件【篇6】

【教学内容】

本科讲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第十课《有趣的蛋壳造型》。主要是学习用蛋壳和彩纸做出不同的美得造型。

【教学目标】

1、感受蛋壳,学生学会欣赏神气活现的蛋壳造型,并且使学生学会用彩纸和多种材料进行蛋壳作品创作,动手创作自己喜欢的蛋壳小玩具或其他工艺品作品。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创作能力,从而使小朋友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学会创作多种蛋壳造型,动手创作自己喜欢的蛋壳工艺品或其他作品。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孩子们能动手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蛋壳作品或其他造型,培养孩子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用具】

蛋壳、彩纸、彩色卡纸、剪刀、彩笔、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工艺品诱导,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看不同造型的工艺品

问:小朋友们这些工艺品造型美吗?(美丽)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创作自己喜欢的蛋壳造型工艺品好吗?(好啊)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课《有趣的蛋壳造型》。

二、出示教学目标

1、学习了本课内容,使学生学习欣赏神气活现的蛋壳造型,并且使学生能动手创作自己喜欢的蛋壳工艺品或其他作品。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创作能力,从而使小朋友更加热爱生活。

三、讲授新课

1、展示各种蛋壳工艺品,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深知制作材料。

师:孩子们,咱们一起仔细观察一下,做这些工艺品需要哪些材料呢?

生:? 蛋壳、彩纸、彩色卡纸、剪刀、彩笔、胶……

师:孩子们真聪明,打开课本第十课《有趣的蛋壳造型》,仔细看书上的蛋壳工艺品,其中哪个工艺品介绍的最详细呢?

生:公鸡蛋壳工艺品

师:好,我们就拿公鸡蛋壳工艺品为例 制作一下好吗?

生:好

2、学习蛋壳造型的基本技法。

a、先拿出蛋壳,擦洗干净。

b、拿出彩色卡纸,选出自己喜欢的颜色(一般为蓝色),做出一个漂亮而结实的底座。注意把蛋壳的破损处粘贴在底座的中间或后面,这样蛋壳美观又能站立起来。

c、在不同的颜色的彩纸上画出公鸡的鸡嘴、鸡眼、鸡冠、鸡翅、鸡尾等,用剪刀慢慢的剪下,剪的时候注意手指离剪刀远一些,照着书上的造型把它们粘贴到相应的位置。

d、最后要整体协调一下,使自己的作品造型更美观。

3、巧设比赛,激发孩子们的小学创作的兴趣。

分小组比赛,用自己手中的材料制作自己心中喜欢的蛋壳造型工艺品,看哪一组孩子们做的又快又美观。

4、知识拓展

孩子们,今天表现很出色,我们学习了蛋壳造型的制作,很有趣吧!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一样事物都是很美、很有趣的。以后通过咱大家的共同努力创造,打造我们更有品味的生活。使他们变得更美观,使我们的家园更美丽,使我们的祖国更富饶,使全世界都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课堂作业】

制作一件自己喜欢的蛋壳造型工艺品。

【板书设计】

第十课? 《有趣的蛋壳造型》

一、蛋壳造型设计

二、大小适中的底座

三、有序粘贴

四、整体协调

【教学后记】

本节课采用了情境创设法、演示法、联系实际法、愉快式教学法、模型展示法等。引导学生学习造型技法,能极大的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应该不错。

有趣的课件【篇7】

有趣的指印画 教学设计

设计目标:

一、引导幼儿用手指印作画,并能够在指印上做出各种创意的联想。

二、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感受手指印画的乐趣。

三、通过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体验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生:每个宝宝三种颜色颜料、笔、图画纸每人一张、纸巾、抹布、颜料盘

师:蝴蝶图片、范画、录音、印泥、水彩笔、图画纸3张以上、纸巾、抹布等。

教学过程:

一、拍手音乐导入(幸福拍手歌):

1、听音乐,老师和孩子们一唱跳。“在上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来唱首歌,运动运动!

2、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一齐唱了幸福拍手歌,用到了我们灵活的小手,手还能做很多事情,你觉还可以用手来做什么呢?(劳动、做手工、吃饭、学习、写字、画画„„)

师:哦!我们可以用手来画画,平时,我们都是用手抓住笔来画画,今天,我们 要用我们的小手来作画!《有趣的手指画》。”

二、教学: 1.认一认:

师:我们的手能做很事情,平常我们都要用到手。那么,你是否认识我们的手呢?(认识手指: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师:当我们做事情的时候,手指上一圈圈的纹理能帮助我们抓牢东西,这一圈圈的纹叫做什么?指纹

2、试一试(师生互动): 师:“这是我们的手,现在老师用手蘸点儿颜料。”我做示范,用手指或手的其它部位沾颜色,然后在纸上按纹,请宝宝们注意观察,大家看到了,刚才那张是印出来的指纹,你们想不想试着印一印呢?现在开始试一试,大家一起把小蝴蝶画上漂亮的翅膀。第一次尝试印指纹

意图:这一环节很重要,让幼儿在毫无技法的情况下试印指纹,探索把指纹印得清晰的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尝试失败,而失败可以激发学生去积极探索如何才能成功

4、讲一讲:

幼儿体会印指纹的方法,思考片刻:(教师出示范画蝴蝶)(1).先把指头按在颜料盘里蘸上颜料,手指上的颜料要沾得均匀。(2).再把它按在白纸上,注意角度和形象塑造(3).印好后放一边小心晾干。用添画的方法给它造型

5、示范:

老师一边演示范画(蝴蝶翅膀)

三、操作实践,体验创作的乐趣:

1、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开始创作

幼儿小组合作(2至3人)手指画

2、幼儿们一边创作,家长配合。

四、展示归纳: 1.展示几幅优秀作品。

五、赏一赏

师:今天小朋友们画得这么好,可以把你的小蝴蝶带回自己家,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起分享。六.小结全课:

小朋友们,原来我们的手指可以印出这么美丽有趣的画呀!那还可以运用手的其他部位创作出什么样的手指画呢?回到家里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指纹绘画的游戏。小朋友们再见。

有趣的课件【篇8】

一、说教材

《有趣的发现》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的一篇充满探索意味的叙事性作品。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达尔文在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发现了岛上的昆虫翅膀都不同。于是,他亲自去岛上观察,终于被他找到了昆虫翅膀不一的答案。在这篇课文中,达尔文以一个智者的形象出现,他既是一个科学家,而在学习此文时,对于天真的孩子们来说,他更是一个能够带领他们走向科学,走向生活,探索问题答案的朋友。此文通过讲述这样的一个故事,一方面是在赞扬达尔文仔细观察,勇于探索,亲自实践去找到答案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也在号召我们的孩子要学习达尔文的这种仔细观察,乐于探索的精神。当然,课文还传达给孩子的另一个信息,那就是我们必须要学会去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去适应你。

本课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达尔文事迹的学习,学习他那种仔细观察,勇于亲自去探索,实践的科学精神。也使学生在脑海中牢记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努力创设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朗读课文。新课程积极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们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一起探讨学习中的问题。

三、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引入情境

“孩子们,你们在平常的生活中有什么有趣的发现吗?”一开始,我会以谈话的方式直接导入。我所抛出的这一问,和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预计学生肯定会不加以思索,踊跃回答。而这一效果正好是我想要的。本来,在很多老师包括我自己在内。会觉得科学味的文章难教。但我这样一问,使孩子们的身心立刻放松下来,课堂内的气氛变得不那么严肃,孩子也就会在乐中学习了,我的目的达到了。接着,我板书课题“有趣的发现”。在教学时,我注上拼音,让学生读准“趣”的发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纠音:出示生字词

bǎi dá wén fǎn fù jiào cún róng yì yán jiū

一百达尔文反复比较生存容易研究

2、在朗读纠音,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我会引导学生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课标指出,二年级的学生要能够完整讲述简短的故事了。所以,我的这一设计,主要是为了让我的学生练习说,说不好不要紧,但要敢表达,我会在一旁作指导。我就想为我的孩子们提前打下基础,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

3、主问题提出

课程标准指出,在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同时,要注重孩子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会抛出一个疑问。达尔文的发现是什么呢?他是如何发现的?这是全文教学的一个主问题。主问题,按照我的理解,它就等同于我们的脊梁,因此它是课文教学进程的核心。它对于孩子和作为教师的我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对于孩子来说。它适应了孩子们身心发展的特点。二年级的小孩,他们在课堂上很容易分神,也往往读书,听课没有目标,常常知识跟着附和。因此,这样的主问题,可让他们集中注意力,知道老师说要做什么,而自己又要做什么?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而对于老师,主问题作为整课的核心,它可以帮助我们老师把握住课文的重点。况且,问题一提出,孩子们还会由于好奇心的趋势,立即去读文章,对文章有进一步的感知。

(三)研读课文,深刻领会

重点研读第三小节,体会达尔文执着的探索精神。

①对比,感觉自己的不足

先让学生切合自己的实际说说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问题时,会自己去寻找答案吗?预计:一些学生说有,但由于孩子的阅历不足,大多肯定说没有。于是,老师再话题一转说,我们的科学家达尔文就有,一起来看看。这时,不用老师说,孩子们在心里也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

②紧扣“许多”“反复”“观察”“比较” “终于”,体会达尔文的执着。

重点句子出示: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先让学生说自己读后的感受,这时候我们老师要充分珍惜孩子的言语,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初步的理解。

③想象性表演,升华理解。

让孩子们想象达尔文会怎样观察,谁来给大家看看。这样的表演,由于是直观性的,给孩子留下的影响会更深。当然,因为是课标指出的。也要发展孩子的想象能力,所以我设计了这个环节。孩子们先是通过自己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在脑海中想象,完成了一个内化过程,接着,我会让他们说,完成了一个外化过程。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

④对比学习

首先,让孩子们读一下达尔文找到昆虫翅膀为什么不同的答案,也就是后面的三句话。我一边出示几个画面(1、没有翅膀的昆虫停住不动的画面,2、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在风中的画面,3、翅膀不够大的昆虫的画面),这里出现的画面而不是课文文字,一是考虑到大片文字吸引不了二年级孩子们的长时间注意,二是图片配合风的声音更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兴趣,也容易让他们理解课文,然后看表格填空,自己再说说为什么不同?最后,对比一下,选择一个说你想对它说的话。表格如下:

昆虫翅膀(有趣的)

发现

⑤朗读感悟

本节学好了。我要求学生朗读。因为,朗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听听孩子们对于课文的理解程度。

(四)畅谈体会,加深感悟

教师是课程的推进者之一,教师能走多远,紧接着,孩子们就能走多远。当然,别忘了我们的孩子,他们也是课程的推进者之一。孩子们对于知识的需求是不会也不可能用言语直接表达的。但作为老师的我们知道,在进行了刚才那么有趣的表演之后,孩子的热情仍旧高涨,他们对于知识的学习仍然处于颠峰状态,能动性孩子促使他们想要学到更多。因此,在这个时候,我会抛出层层递进的问题:你们觉得达尔文发现昆虫的翅膀不同后就亲自去岛上探索,观察的做法怎么样?这个问题提出以后,我会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其实,从表面上看,孩子们的确是在谈着自己的想法。但实际上,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了他们自己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我们知道,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才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所在。这个时候,承接着孩子们所说,老师再简明扼要地帮助孩子总结此文的主旨,起到升华作用。

(五)启发想象,拓展延伸

语文学习,如果仅仅停留在文内意思的理解和掌握那时远远不够的。拓展延伸可以帮助孩子对文章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因此,

①我会请孩子们说说学了这文后感受。可以预计,孩子们肯定会说要学习他的科学精神。这样,孩子们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了,比任何的思想教育起到的效果都要好。

②我还会让孩子们说说对昆虫有什么想说的话没有?以此引导出“要学会适应环境”这一说法。因为相对于前一主旨重要性是次之的,所以无须花太多时间。

③介绍自己知道的科学家以及他们的事迹。

板书:

昆虫(有趣的)发现

没有翅膀,翅膀残缺的不容易被风吹走

翅膀特别大的能生存下来

翅膀不够大的逐渐消失

仔细观察勇于亲自探索实践的科学精神

有趣的课件【篇9】

活动目标:

1、 通过看看、说说、做做,让幼儿了解符号有不同的含义,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离不开它,从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3、 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4、 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符号:红绿灯、垃圾入箱、安静、男女厕所、禁止烟火、人行横道6个符号。

大挂图一张,各种生活中常见的符号,大的一套。

小图20张,各种生活中常见的符号小的20套。 实物环境创设;微型立体娃娃城。

活动过程:

一、 巩固认识已学的符号,并认识新的符号。

1、 引出课题:教师对着幼儿,用食指贴在紧闭的嘴巴上,看看幼儿懂不懂教师的意思,问:教师这个动作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安静),待幼儿回答后,出示这个符号。复习已学的符号。

2、 认识新的符号。

师:今天还有许多新的符号朋友来跟我们一起做游戏,它们是谁呢?(逐一出示各种符号),你认识这个符号吗?它表示什么意思?在什么地方出现? 幼儿回答后,教师小结新的各种符号及各表示什么意思。

二、 学会运用符号。

1、 我们平时在生活中会遇到这些符号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张图片,请你们互相商量帮助符号朋友找到合适的地方。然后想一想,符号朋友为什么站在这个地方,表示什么意思?

2、 幼儿分组放符号,可以互相商量、合作完成。

3、 幼儿集中讨论,并在大挂图上张贴符号。

1) 请个别幼儿上台把符号朋友贴到合适的什么地方?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发言。

2) 为什么让符号朋友站在这里?符号朋友站在这里告诉我们什么意思。

3) 教师小结:符号在我们生活中是很多的,当我们看到这些符号时,就知道这是哪里,或告诉我们它表示什么意思,它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4、游戏:寄信

延伸活动:

幼儿园需要符号吗?哪些地方需要呢?我们下次区域活动时去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好吗?

有趣的课件【篇10】

一、游戏导入

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上课。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好不好?

1、老师带了一枚精美的图章(出示),现在我把它放在我的一只手里(避开学生视线),你能猜猜它在我的哪只手里呢?左手还是右手?谁来说一说?(指名学生说一说,还有不同意见吗?)

既然同学们很难确定,那么我提示一下,它不在我的左手。那么它在……(右手)对了!

这就是简单的“推理”(板书),其实推理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的,推理也是“有趣的”(板书)

2、我再来玩个游戏。这里有3只杯子,分别是1号、2号、3号,我把它(图章)放在其中的一只杯子里,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好了,你能猜出它在哪只杯子里吗?(指名学生说一说,还有不同意见吗?)

到底谁猜中了呢。我提示一下,它不在1号杯中,现在能确定吗?(不能)再提示一下,它不喜欢3号杯子,那么它在……(2号杯中)对了。推理很有趣吧。

二、新知探究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情境图1)这三个小朋友,认识吗?(淘气、笑笑、奇思)

他们分别参加了不同的兴趣小组,你知道他们“分别在哪个兴趣小组”(出示)吗?谁来说一说?

老师提示一下,(逐条呈现信息)笑笑说:我不喜欢踢足球,淘气说:我不是电脑小组的,奇思说:我喜欢航模。现在能确定他们分别在哪个兴趣小组吗?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位同学交流交流。(指名汇报)

2、刚才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那么,怎样把说的推理过程呈现出来呢?有没有什么简洁的数学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看看谁的方法简洁明了,很清楚。(指名汇报)

3、我们还可以这样思考。从奇思的话入手,奇思说“我喜欢航模”,那么,他就一定在……(航模小组),就在航模空格画对勾,那么,他会一会在足球或电脑小组呢?(不会),既然不会,这两个空格就应该画×了。既然奇思已经在航模小组了,那淘气和笑笑会不会在航模小组呢?(不会),既然不会,这两个空格也应该画×。这样一来,通过这一条信息,我们就能排除了4个信息。

再看,笑笑说:我不喜欢踢足球,那么,足球这个空格就应当画……(×),这样,可以看出他一定在……(电脑小组)

再看淘气,他说:我不是电脑小组的,也就排除了电脑小组,画上×,那他就一定在……(足球),画上对勾。

这样就很清楚地呈现了我们的推理过程。

4、巩固练习,一道有趣的推理题:桌上有三种水果,香蕉、苹果、葡萄,淘气、笑笑、妙想分别选了一种不同的水果,他们分别选了哪种水果?淘气“我不喜欢吃酸的”,笑笑“我喜欢吃红的水果”。(本题有一个信息隐含在题目中,重在引导学生先从已知入手才能很快推理出结果,体会推理的技巧性和简便性)

5、这里有很多飞机模型(出示),我想把它们分别放在这个柜子(出示)里,那么,它们分别放在柜子的什么位置呢?请看提示信息(逐条出示),能根据这些信息,推理出它们的位置吗?请同学们想一想。(指名演示)这种按照左右或上下分类的方法,也是一种常见的推理方法。

三、归纳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运用表格的方法进行推理)

有趣的课件【篇11】

一、猜字谜

1.激趣: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领略汉字的魅力。请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

2.猜教材中列出的字谜。

(1) 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2) 千字头,木字腰,太阳从下面出来,大家都说味道不错。

(3) 一点一水平长度,两点一水平长度。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4) 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

(5) 这里有两张**:一个人在树旁休息,时钟指向12点

(6) 一些运动员在操场上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当记者问起他们的姓氏时,他们笑了但没有回答,每个人都做了一个动作让记者自己猜猜。

篮球运动员指着他面前的两棵树;跳高运动员拿起一根木棍,放在一堆土旁边;武术运动员不敢相信教练的书,把剑放在旁边;围棋手拿起一块放在瓷盆上。猜猜,这些运动员的姓氏是什么?

3.小组同学间相互猜字谜。

4宣布答案:(1)日(2)香(3)李(4)满(5)秀(6)林杜刘猛

5刚刚解决的所有谜题都是书上的。1-4是字谜,5-6是图画谜题,第七是动作谜语。大家肯定也搜集或编制了许多字谜,哪一组给大家猜?

二、有趣的谐音

1.说谐音性歇后语

(1)引言: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它通俗易懂,语言幽默,深受人们喜爱。

(2) 读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小葱拌豆腐──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3)介绍:歇后语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以上六组都是谐音寓言,借助谐音或紧密联系,产生诙谐的表达效果。

(4) 猜猜:以下四组是谐音寓言,哪一组猜对了又快?

a 一连三座庙──

b 石头蛋腌咸菜──

c 隔着窗户吹喇叭──

d 关公打喷嚏──

(5) 宣布答案:一庙(庙)庙(庙);b 一言(盐)难尽(进);c 名(鸣)声在外; d 自我吹嘘(须)

(6) 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每个小组收集了大量谐音寓言。哪个小组先提出问题?

(7) 歇后语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它。

2.谐音笑话

(1) 读一读。

(2) 交流:看了笑话,你有什么感想?

(3) 小结:汉语中同音词很多,不能随意使用,否则会成为笑话。

(4) 讲:前一阶段收集的谐音笑话。

三、汉字的起源

1.指名讲述:《仓颉造字》的故事。

2.介绍:“仓颉造字”是一个传说。事实上,汉字不是仓颉一个人创造的,也不是一段时间内创造出来的。很多人都参与了这项伟大的创造性活动。

传播学:关于汉字的起源有很多传说。哪一组给大家讲一讲?

4.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默读《“册”“典”“删”的来历》。你知道其它汉字的起源吗?

5.以小组为单位介绍。

6.认读课后的十个生字。

四、畅谈收获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呢?

内容摘要:本文介绍了有趣的汉字,有趣的汉字教学计划,出色的教学设计交流成果,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有趣的课件【篇12】

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第二课时《有趣的拼搭》,主要教学第35页后半部分和第36页的内容以及练习八的第4、5、6、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拼、搭活动中经历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与理解,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拼出新的图形,能较清楚地向别人说明所拼图形的内容与方法。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有趣的拼搭”这部分内容时,主要先通过拼摆若干个小正方体、小长方体和圆柱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巩固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再通过“看谁搭得又稳又高”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尝试指导法、效果回授教学法。学生采用:合作交流、实验探究法。

教学准备:积木(分1、2号篮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以前玩过搭积木吗?

老师知道同学们喜欢搭积木。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位“朋友“和小朋友们一起来玩搭积木,你们猜猜他们是谁?(生猜一个师板贴一个)

圆圆鼓鼓小淘气,滚来滚去不费力。(球)

正正方方六张脸,平平滑滑都一样。(正方体)

上下圆圆一样大,放倒一推就滚动。(圆柱)

长长方方六张脸,相对两面一个样。(长方体)

小朋友们真棒!看来小朋友们对前面学习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今天我们就用这些立体图形来玩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有趣的拼搭”(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课先以亲切的谈话引入课题并以“猜一猜”活动复习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充分体验,自主探索

(一)拼一拼

(用1号篮子的积木:用几个相同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

1、正方体的拼组

师:小朋友们,老师知道你们都是拼图的小能手,下面我们来玩“拼一拼”的游戏。

(1)用2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摆。

(2)用3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摆。

(3)要拼一个大的正方体需要几个小正方体?

小组合作、交流。

全班汇报。

2、长方体的拼组。

师:刚才,小朋友们用正方体拼成了许多不同形状的图形,很有创意,也很棒!那么用长方体拼摆,又能拼成什么图形?

学生用4个相同的长方体来拼组。

小组活动。

全班交流:用4个长方体拼一拼,可以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也可以拼成一些不认识的图形。

3、圆柱的拼组

师:刚才老师看到了小朋友们很爱动脑筋,拼出了许多不同的图形。

最后,我们来看看用圆柱能拼成什么图形?

小朋友用2个圆柱拼一拼。小组活动。

全班交流:用2个小圆柱可以拼成一个大圆柱。

师提问:两个圆柱横着拼平稳吗?为什么?(容易滚动)

小结:圆柱的曲面容易滚动,不稳定,但两个平面平平的很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