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倒教案

蒙氏倒教案。

“教案课件是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位教师都对于编写教案课件非常熟悉。编写优质教案课件是教师职业发展与提升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才能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课件呢?栏目小编在这里向您推荐名为'蒙氏倒教案'的资源,希望能够为您提供新的思路。请注意,本文内容仅供参考。”

蒙氏倒教案(篇1)

蒙氏教育是通过给予孩子自由、独立、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兴趣和能力的一种教育方法。蒙氏教学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在进行蒙氏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特点和需要,制定详细的蒙氏教案,以指导他们的学习。

蒙氏教案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目标:在每堂课开始之前,教师需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旨在指导孩子们学习的方向,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设定一个目标,鼓励孩子们观察和分类不同的动植物。

2. 教学准备:在上课之前,教师需要准备一些教具和材料,以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例如,如果教师要讲解颜色的概念,他可能需要准备一些颜色卡片和一些彩色物品让孩子们进行分类。另外,教师还需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专注和参与学习。

3. 教学内容:教师需要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他们可以选择一些与孩子们生活经验相关的话题,如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通过这些教学内容,孩子们能够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实践活动来引导孩子们学习。

4. 教学方法:蒙氏教育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需要采用一些适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介绍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使用展示物品的方式,让孩子们亲自观察和探索。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问问题和引导的方式促进孩子们的思考和学习。

5. 教学评估:在每堂课结束时,教师需要对孩子们的学习进行评估。评估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孩子们的理解和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评估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和交流等方式进行。例如,教师可以观察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与他们进行小组讨论,了解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综上所述,蒙氏教案的详细编写对于指导蒙氏教学非常重要。通过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准备好教学材料,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进行评估,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孩子们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蒙氏教育的核心是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能力,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获得知识和经验,成为独立、有创造力的学习者。

蒙氏倒教案(篇2)

1、学习在众多的物品中找出相同特征的物品并放在一起。

2、在操作中感知和探索物体的共同特征。

2、学具准备:“超市游戏”,“彩色鱼”, 红、黄、蓝圆形卡片每人一张,幼儿的衣服、裤子等,各类玩具若干。

3、《操作册》第1册第5-6页。

(一)预备活动。师幼相互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小司机。幼儿每人一张圆形卡片当方向盘,一边念儿歌(儿歌附后)一边办小司机在线上开车走,儿歌结束后,请幼儿找到与汽车相同颜色的停车场(呼啦圈)站好。提醒幼儿安静地走在红线上。

1、教师出示“超市游戏”中的`水果和蔬菜图片。

师:小司机讲许多水果和蔬菜运到了超市里,你们看一看有些什么呢?(幼儿自由说出名称)

2、教师与幼儿一起按类别分类。

师:这些蔬菜和水果都在一起,卖起来不方便,我们将他们归为两类。

师:请小朋友看看,刚才陈老师排的东西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说出一排是蔬菜、一排是水果。)

第一组:按名称归类。幼儿利用“超市游戏”中的物品图片按名称归类,可归类为水果、蔬菜和生活用品三类。

第二组:操作“彩色鱼”。请幼儿经彩色鱼按大小分类摆放。

游戏“汽车停”。幼儿站在自己的呼啦圈里面,教师发出口令,站在相应颜色呼啦圈里的幼儿做蹲下的动作。“红汽车停、红汽车停,红汽车停完黄汽车停。黄汽车停、黄汽车停,黄汽车停完蓝汽车停……”各组可交换位置玩游戏。

师:老师说什么颜色停,什么颜色要蹲下来。如红汽车停,红色呼啦圈里面的小朋友就要蹲下来。

1、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师:请小朋友把桌上的学具一个一个地放进学具袋子里面。

方向盘,手中握,

我当司机把车开。

红灯亮了停下来,

绿灯亮了往前开。

嘟,嘟,嘟,

嘀,嘀,嘀,

我的小车跑得快。

蒙氏倒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长短,并学会从长(短)到短(长)的顺序排列。

2.找相同图形,并从大(小)到小(大)的顺序排列。

3.培养幼儿专注的观察力。

4.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顺序)。

游戏规则:幼儿拉成圈,在留一位幼儿切西瓜,拉圈饿幼儿边说儿歌边走,切西瓜,切完之后,切成两半,让幼儿站成两排,然后问一下切西瓜的幼儿,说一说哪边的队排的长,哪边的队排的短。反复两边。

2.通过游戏引出长棒:

(1)集体活动:在5个物体中找出最长的,教师出示“长棒”散放,请幼儿找出最长的和最短的,教师示范比较,验证幼儿找的是否正确。

(2)请幼儿找出最长的长棒,然后在从剩下的长棒中找出最长的,依次类推,由长(短)到短(长)的顺序排队。

(3)用同样的方法找出和长棒相同的数棒,一一对应。

(4)把长棒拿走留下数棒,让幼儿数出数棒多少节,并找出相应的数字一一对应。

(5)巩固复习感知长短,纸上作业p27---28页。

3.熟悉图形宝宝:

(1)教师出示“图形宝宝”,请幼儿观察,这里都有什么图形?每位幼儿从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图形,说一说图形的名称。

游戏规则:教师说出图形宝宝的名字,看看哪位幼儿反应的'最快,先拿出相应的图形。

(3)找朋友:教师引导幼儿把相同图形宝宝放在一起,并从大(小)到小(大)的顺序排列。看谁最好最快。

(1)由图形宝宝引出房子:这个房子是谁的家呢?你们知道吗?(小熊)小熊一家怎么没出来呢?难道它们不在家吗?噢,原来小熊一家在家穿衣服呢。可是,衣服有大的大,小的小,怎么穿才合身呢?请幼儿和家长一起来帮帮小熊一家吧。

(2)教师引导先拿出帽子,让幼儿找一找最大的帽子,然后把最大的帽子给最大的熊宝宝戴上,小的给小熊宝宝戴上,依次类推帮它们穿好衣服出去玩啊。幼儿和家长一起完成。

历史上的今天:

谁可以告诉我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那些节日-02-17种无籽西瓜,要播什么种?2011-02-17有谁知道当初的老动画?2011-02-17西瓜种植2011-02-17

蒙氏倒教案(篇4)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1.let’slearn

本部分主要学习4个有关文具的词汇:pencil,ruler,eraser和crayon.

2.let’schant

本部分通过ihaveaan?的歌谣,练习并运用以上单词。

二、课前准备

教师自备与本课相应的文具(实物)和单词卡片。

三、教学步骤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演唱歌曲abcsong。

(2)请几个学生戴sarah,wuyifan等人物的头饰,两人一组打招呼问候:

sarah!hi,wuyifan!

(3)让学生之间互相打招呼问候(用自己的英文名字或中文名字)。

(4)将学生分组进行自我介绍。

hello,

2、新课展示(presentation)

(1)给学生出示文具实物,教新单词pencil,ruler,crayon,eraser.教师边教边作示范。如pencil一词,教师可通过实物或图片介绍新词,带读并示范,让学生在ihaveapencil.的指令下出示铅笔。可用同样的方法教本课时的其他文具。(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crayon及eraser两个词的发音。对于多音节词,教师可采取“先部分,后整体”,分音节的方法进行教学。例如教eraser一词,教师先示范整个单词的读音,然后分音节请学生跟读e-ra-ser,最后再让学生跟读整个词,此时教师要注意学生把重音放在第二个音节/rei/上。)

(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let’slearn部分的词汇,并要求学生用手指着词汇来认读,力求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3、趣味操练(practice)

(1)游戏活动

a、“寻宝藏”:让一学生面向黑板,另一学生把教师准备好的宝藏(即本课时的学习用具)藏到其他同学的书桌里,寻宝藏的同学开始寻宝,全班学生读该单词,当寻宝的学生离宝藏较远时小声地读,当寻宝的学生离宝藏较近时大声地读。b、猜物品游戏:将crayon等文具放在一个大盒子里,请一们同学出来选一样文具攥在手里放在背后(2)让学生听录音,边说边做let’sdo部分的活动。

4、课堂评价(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本单元第2部分练习

5、课外活动(add-activities)

听说、认读新单词pencil,pen,ruler,eraser,crayon,并能用英语介绍文具。教学反思:

蒙氏倒教案(篇5)

教具:红蓝相间的数棒10根;地毯;数字卡 示范――量的认识 1、邀请幼儿:“这个工作叫数棒。” 2、请幼儿取地毯(2块)。 3、师:数棒象什么?(长棒)“请象长棒一样拿过来。” 4、幼儿取数棒放到地毯上(按取长棒的方式) 5、师:我们要排成长棒那样。 6、老师取最长的一根,放到地毯左上角(告诉幼儿红色在左边) 7、幼儿象长棒一样排列出来。 8、老师把要教的1、2、3棒,放到旁边。进行三阶段教学: 命名:(1)这是1,这是1。 老师边说边用右手5指摸一下。点数:1。幼儿模仿。 (2)这是2,这是2。 老师边说边用右手5指摸一下。点数:1、2。幼儿模仿。 (3)这是3,这是3。 老师边说边用右手5指摸一下。点数:1、2、3。幼儿模仿。 辨认:哪个是1?数一数2?把3放在这里。 确认:这是几?(1)数数看!(依次确认123摆成如图:) 9、将1、2、3排到摆放处(先排最长的3,不用摸) 10、将数棒放回到教具柜中(先取最长的10) ※(几天后,先确认1、2、3,再教4、5、6,依序教到10) 练习一――量与数字的结合(已学过砂数字) 1、幼儿取地毯(2块)。 2、取数棒。 3、取砂纸板。 4、排列好数棒。 5、确认数字卡1――9,是否认识(老师从盒里不按顺序的取出) 6、将数字卡移到右边地毯上。 7、再确认数棒1――9。 取8:这是多少?数数看。(9个都要确认) 8、老师取数棒1,放到地毯左下角:“这是1。取卡1,这是1,摆在数棒1的右侧) 老师依次排到3。 9、幼儿摆到9。 10、学习“10” (1)老师指棒10,这是多少?(10),把棒放下来摆好。 (2)看看10是怎么写的。取10,摆在棒的右侧。 (3)下次你可以这么排。 11、介绍数字前后的关系: (1)老师手指着有序的棒,用手告诉答案:“6的后面是7,7的后面是8。”(命名) (2)全问完后面,再问前面:“5的前面是几? 12、先收卡:从大到小(10――1) 13、再收数棒。 练习二――看棒找数 1、取数棒。 2、排好数棒。 3、老师“我们做不一样的。” 4、老师将数棒上下打乱。 5、老师指着最上面的数棒“这是多少?”(8)“好,请你找数字卡” 6、幼儿取数字卡8,摆在数棒右侧。 7、再数数棒,再进行数与量的.结合。(过程:看――放卡――数数棒) 8、将所有打乱的数棒都排好卡。 9、收数字卡:从大到小(10――1)(可以问:10的前面是几?) 10、将数棒排列好。 11、将数棒、数字卡收回教具柜。 练习三――看数找棒 1、数棒在右边地毯上。(可有序排列或无序排列) 2、把数字卡竖着摆在左侧(无序的排列) 3、指6,这是几? 4、幼儿取棒6,放在卡6的右侧。 5、再数一数数棒6。 6、依次将剩下的数棒与数字卡一一对应。(过程:指卡――找棒――数数棒) 7、收数字卡:从10收。 8、将数棒从10重新摆回去,排列好。 9、将数棒、数字卡放回教具柜。 目的: 1、1――10数量与数字的认识。 2、帮助孩子学习数的顺序。 年龄: 做过长棒(非常熟悉) 错误控制: 教具颜色的区分。 备注: 经常让孩子数算。   html/0905/051355499701.html

蒙氏倒教案(篇6)

在蒙氏教学中,有这样一个教育理念,那就是生活即教育。因此许多生活中的活动都能纳入到蒙氏课堂上,如:开关门、拧毛巾、穿脱衣服等等。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孩子们掌握了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但是对提高孩子们的实际生活能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拓展、延伸蒙氏日常生活活动。

比如在“快乐星期五”活动中,各班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开展了丰富、有趣的生活实践活动。大一班开展了水果拼盘活动,让孩子亲手制作拼盘,并邀请小班的弟妹来班内品尝水果;大二班的小朋友亲手制作“糖三角”;中班的小朋友也不示弱地动手搓起了漂亮的麻花,包起了“饺子”;小班的孩子们也没有闲着,帮食堂阿姨摘起了韭菜。

在这些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们发现,只要放手,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会非常高涨,竞争意识也非常强烈,生怕落在后面,为此我们适时地组织各种小型比赛,看看哪组包的饺子多,哪个小朋友搓得麻花最漂亮等等,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竞争意识和能力。我们发动家长参与其中,有些家长还亲自来园和孩子们一起活动,这种有效的互动,孩子们的社会生活能力大大提高,自信心明显增强。

让孩子独立睡觉,是很多家长都很头疼的一个问题,这也是判断孩子是否独立的一个标志。老师和家长一起共同探讨学习,想出了很多的好办法,如先分床再分房,布置一个孩子喜欢的房间,买一个孩子喜欢的玩具,榜样的作用等。通过家园配合,大部分孩子已经开始独立睡觉,勇敢、坚强品质的训练是形成竞争力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

在蒙氏教学中还有一个理念,“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老师通过创设一个有准备的环境,让孩子们每天都能随心所欲地、自由地选择喜爱的工作。老师不能随便打断和干扰孩子们的正常选择,如孩子有帮助的需要,老师才能做指导,一般都是让孩子独立完成。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孩子的想法。

比如,小班幼儿刚刚开始自主操作活动时,有一部分孩子不懂得自己去选择学具,有的孩子就坐在蒙氏线上一动不动,有的孩子则转来转去无所适从,还有一些缠着老师问:“老师,我做什么呀?”这些现象都是自我意识缺乏,没有自主性的表现。但孩子们在这种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很快就学会了能够按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工作,有了自我意识,并且在工作中逐渐学会了交往与合作。

当然,老师提供的自由环境是有一定限制的,孩子们只有遵守一定的规则和秩序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如:蒙氏教具都只有一套,如果孩子们都想选择时,就会引起纠纷。这时,老师就要让孩子慢慢学会耐心等待,学会协商、学会合作等等能力,从而增强其自制力,这些都是竞争力所不可缺少的品质。

另外我们给孩子提供的环境是有序的,每一项蒙氏教具的摆放都有固定的位置和标记,孩子们在工作中学会了物品归位的好习惯,自然而然地就会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这也是获取竞争力所必备的条件之一。

蒙氏教具也并非人们说得那么死板,限制了孩子创造性,相反它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在孩子工作时,我们常常鼓励孩子创造自己的玩法。例如给孩子们准备小夹子,让他们做夹的动作,老师的`示范只是两个一样的夹子相互夹住,但是孩子们创造了许多不同的玩法,开始把小夹子夹在筐四周,告诉老师他做了一个美丽的花篮;花篮玩腻了,又有小朋友用小夹子夹了一辆小汽车;接着有夹成小山的、小鸡的,还有摆成各种图形的,把小夹子按图形、颜色分类的等等,这些玩法可能老师都没有想到。

孩子一旦创造出新的玩法教师会让他给其他小朋友做示范,激励其余小朋友继续大胆创新,这样做孩子的积极性非常高,有的孩子甚至抱怨时间太短了,还没有玩够。让幼儿自由地选择教具,并且把教具自由进行组合,是孩子们很喜欢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幼儿的收获是非常大的。蒙氏活动的自由、轻松、自然、有序、挑战、探索、尊重等,为幼儿创造了非常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对孩子来说,竞争不仅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同样也是知识的竞争,孩子们在幼儿园获得的知识越多,他的自信心就会提升,竞争力也会增强。

我园教学内容的安排,除有传统的省编教学之外,还安排了丰富的蒙氏课程,内容涉及非常广泛,有日常、感官、数学、语言文化、科学文化、艺术,丰富、直观的教具为孩子们的学习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蒙氏班的孩子普遍竞争意识、独立性较强,同时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强,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思维活跃,知识面丰富。

当然在幼儿园内,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竞争中,没有常胜将军,没有哪个人能在各方面都次次取胜。今后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增强其良好的竞争意识。

蒙氏倒教案(篇7)

教案目标:

1、初步学念,感受欢乐、融洽的家庭氛围。

2、知道长大了要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力的事情。

2、妈妈过生日,我和爸爸在干什么?引导幼儿学说:妈妈过生日,我和爸爸忙。

二、给妈妈过生日。

1、妈妈喜欢吃什么呢?(教师自言自语地做思考状,忽然想到了,依次拿出一盘红烧大虾、一碗汤)先来一盘虾,再烧一碗汤。

2、请幼儿学念诗歌前两句:妈妈过生日,我和爸爸忙,先来一盘虾,再烧一碗汤。”

3、引导幼儿观看挂图。两个菜够不够?怎么办?再加几个菜吧。看,爸爸在干什么?(爸爸切黄瓜)黄瓜淡淡的不好吃,需要放些调料,我们来放吧。可以放些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醋和糖)

4、我在干什么?给妈妈尝一口,妈妈会说什么呢?(引导幼儿学说“嗯,这个拌黄瓜,味道特别香。”)

5、教师扮演妈妈,幼儿扮演孩子,把“拌黄瓜”送到“妈妈”嘴里,妈妈一边点头一边说:“嗯,这个拌黄瓜,味道特别香。”

7、为什么妈妈会觉得菜的味道特别香?(因为我会帮助大人做事情了)

三、初步学念。

1、老师把妈妈过生日的事情编成了一首,名字就叫《妈妈过生日》。

2、教师朗诵,幼儿跟念。

Gz85.Com小编推荐

蒙氏数学4的教案


小编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您所需的"资料",确信你具备寻找对个人有用的信息的能力。教案和课件需要老师用心准备,这需要老师自行安排时间完成。教案是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工具之一。

蒙氏数学4的教案【篇1】

1、能给物体按一种特征进行分类。

2、了解标记的的含义,对符号初步具有敏感性。

3、体验分类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小象公仔、货架图片、橙子、梨、红绿苹果、葡萄、西瓜、香蕉、草莓图片若干。

一、通过手指游戏安抚幼儿情绪。

伸出你的手指,捏一捏;收起你的手指,握拳头;看见你的朋友,招招手;我们一起握握手。

小朋友们,上午好!小潘老师见到见到小朋友们真高兴,看!我的手指宝宝已经动起来啦,它想要给小朋友们表演一个节目,大家想不想看,那小眼睛就要看好老师咯:伸出你的手指,捏一捏;收起你的.手指,握拳头;看见你的朋友,招招手;我们一起握握手。谁来跟我握握手呀?

好,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把你们的手指宝宝请出来和我一起跳个舞,跟着老师啊!(重复做)

二、能给物体按一种特征进行分类,并尝试说出同类物体的共同特征。

1、咚咚咚!(助教敲击门)小朋友们看一下谁来了!(出示公仔小象)我们一起来拍拍小手欢迎小象吧。

小朋友们好!我是小象笨笨,我今天来是想和小朋友们分享一个好消息,我的水果店过两天就要开张了!可是,我们的水果还没有摆上货架呢!我想请小朋友们帮个忙,帮我把我的水果放到货架上摆好,可以吗?谢谢小朋友们,你们真是热心善良的好孩子!(教师模仿小象的声音)

咦?拿是什么?小朋友们看看你们的椅子底下都有些什么?水果宝宝什么跑到大家的椅子下面去啦?那现在请小朋友们把椅子下面的水果放到这两个货架上(助教事先偷偷地在幼儿椅子底下放一个橙子或梨)(助教出示货架图片)

(待幼儿上来放好后)嗯?这样~这样~你们觉得这样子放好吗?是不是有点乱了?我们把这些水果都分类摆放好吧,在这边放的是橙子,在这边放的是梨。(教师一边说一边把橙子和梨的标记贴在黑板左上角)所以,这个梨宝宝它跑丢了,我们把它送回到属于它的家里去吧?还有哪些水果宝宝也跑丢啦?老师请一位宝贝上来把水果宝宝正确的放在水果架上2、我还有好多水果要请小朋友们帮忙放到货架上呢!(助教把红苹果、青苹果香蕉的图片趁小朋友们上去放水果时偷偷放在椅子底下)小朋友们再看一下这次又有哪些淘气的水果宝宝跑到了你们的椅子下面。它们都是些什么颜色的呀?好,这次小朋友们要听清楚我的要求来帮水果宝宝放好咯。请小朋友们在这一排货架上放红色的水果,在这一排货架上放绿色的水果,在这一排货架上放黄色的水果。(教师一边说一边在每一排货架旁边贴好标记)小朋友们认真看好货架旁边的标记,不要放错了哟。

谢谢小朋友们,小朋友们真能干!

3、还有呢还有呢!我还有水果呢!(助教再次把红苹果、绿苹果、西瓜、草莓的图片发下去)这次我想要小朋友们把红色的大水果放在这一排上,红色的小水果放在这一排上,绿色的大水果放在这一排上,绿色的小水果放在这一排上。(教师一边说一边贴标记)

现在请小朋友们开动小脑筋想一想,这些水果除了按照品种分类、颜色分类、大小分类还可以怎么分类呢?(出示苹果、梨、香蕉等水果图片)

谢谢小朋友们啦!小朋友们都太棒了!我要送给小朋友们一些好吃的水果。(助教把桃子的图片和葡萄的图片发到幼儿手上)

我们到外面玩游戏好不好?请桃子宝宝跟小潘老师出去,葡萄宝宝跟小陈老师出去。

教学反思:

在此基础上,我决定了让家长帮助孩子在生活中寻找小游戏,让孩子们从生活中慢慢的去理解。我也设置了一些小游戏,比如说用积木、珠子…等幼儿园常见的玩具来让幼儿分。就这样,孩子们慢慢地学会了如何来按特征来分类了。

蒙氏数学4的教案【篇2】

第1篇:幼儿园中班下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半圆形》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半圆形》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情境认识半圆形。(重点)

2、知道两个半圆形合起来是一个圆形,能不受图形的颜色,形状干扰,准确找出圆形。(难点)

3、喜欢参加关于图形的数学活动。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熊与小兔的故事挂图,几何图形组,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半圆,胶棒。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师幼问候。

2、集体活动:

A、故事导入《小熊请客》师:今天呀,中一班来了两位好朋友,一位是小熊,另一位是····当当当,咦!是小兔(出示挂图)讲故事,小兔来小熊家做客,小熊准备了圆形饼干,饼干只有一块怎么分合适呢?请一名幼儿上台分饼干,引出半圆,问幼儿像什么?

幼儿:像月亮,桥,半边圆形

师:像这样的形状就叫半圆形

B、师:小熊为小兔准备了美味的圆形饼干,小兔给小熊也带了一位礼物——图形宝宝,小熊跟小兔玩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现在,小熊和小兔要和中一班的小朋友玩这个有趣的游戏。(发教具)

师:请小朋友从图形宝宝中找出一个红色的半圆形,引导幼儿用手触摸,感知半圆形的轮廓,体验半圆形整体特征

师:请从图形宝宝中找出另一个红色半圆形,比一比它们一样大吗?让它们手拉手会变成什么样的图形?

师:请你仔细找找还有相同颜色的.半圆形吗?请你找出来比一比它们一样大吗?让它们手拉手可以变成什么图形。

幼:圆形

教师出示相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半圆问幼儿手拉手能否组成圆形,通过不能得出结论:相同大小的两个半圆形合在一起组成圆形。

师:今天杨老师也带来一个有趣的游戏:拼图游戏。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是不是也来到了,下面的拼图游戏和爸爸爱来一个妈妈一起来玩好不好,想一想,用图形宝宝可以拼成什么物品?(花,船,小熊)拼图完成放轻音乐请孩子手拉手围大圆欣赏孩子的作品。

C、收学具。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认识了半圆形,见过拱桥,月亮,家里面有什么物品像半圆形呢,今晚跟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明天来幼儿园告诉老师。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第2篇:幼儿园中班下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半圆形》

这个网站幼儿园中班下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半圆形》范文有很多,送你一篇。

中班数学教案《半圆形》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使幼儿能够认识半圆形,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数学《半圆形》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能够认识半圆形。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半圆形。

难点:知道一个圆形可以变成两个一样大小的半圆形

活动准备

1.装有各种形状的篮子(人手一份)

2.剪刀。浆糊若干。

3.大的示范圆形和半圆形各一个。

4.用图形拼成的完整画面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认识圆形和半圆形。

1.教师出示示范圆形,问幼儿其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再出示示范半圆形,再问幼儿其图形的名称和特称。

2.让幼儿在图形篮里找出圆形和半圆形。

3.给幼儿讲解圆形和半圆形的关系。

二.幼儿尝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

1.教师让幼儿思考:你能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吗?!是怎么把圆形变成半圆形的?让幼儿自主先思考再与其旁幼儿讨论。教师巡回旁听。

2.幼儿讨论后,教师请若干名幼儿说一说自己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的。

3.幼儿尝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教师巡回观察。

4.教师把幼儿的成品半圆形进行讲评。

三.教幼儿如何正确的把圆形变成半圆形

1.教师出示圆形,把圆形对折,必须以中线为中心边对边对折,对折后,在圆形的中线把圆形一分为二,把成品半圆形放在同等大小的整圆上比较,看看是不是该整圆的一半,该半圆形不能大于整圆,也不能小于整圆。

2.教师再次向幼儿正确示范如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并验证。

3..请幼儿按照教师的方法再一次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并作验证。

4..教师对幼儿的第二次的成品半圆形进行讲评。

5.教师小结:半圆形就是整圆的一半,两个同样大小的半圆形合起来就是一个整圆。

四,延伸活动;快乐图形拼

1.教师出示.用图形拼成的完整画面图一幅,请幼儿观察哪些物体用了哪些图形拼成。

哪些物体的拼成里有半圆形。

2.教师激发幼儿:你可以用哪些图形可以拼画面上没有的物体?并请你说一说。

3.请幼儿自主与同伴用各种形状进行合作创意粘贴。教师巡回观察和指导。

4.教师点评若干幼儿的作品。

5.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本活动能遵循“教师为主导,孩子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幼儿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关健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1.初步认识半圆形

在认识半圆形之前,我先出示了圆形给幼儿认识,让他们明白,半圆形和圆形的

演变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待他们知道了这一点,再下面的认识过程做了相应的铺垫。

2.以幼儿为主体,在操作中探索发现、获得知识

教师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孩子,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我在活动特别注重幼儿自主操作的指导。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为主线,在认识半圆形特征时,主要采用了操作法,幼儿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摸一摸、剪一剪,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先幼儿自主的尝试想方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他们都会只是随手把圆形剪成半圆形。待他们自主的尝试过后,教师讲解正确如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并示范后,让幼儿再一次按照教师说的步骤去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当他们发现特征后,在老师的启发下,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还能依照教师的正确步骤去动手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培养幼儿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3.最后借助图形快乐拼,给幼儿一个全面的认识各种图形的平台,并能利用各种图形演变成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物体,在我巡回的观察中,我发现了幼儿利用半圆形变成了:月亮,花朵的花瓣,小兔子蘑菇房的房顶,等等。幼儿从动手中与图形们做“游戏”既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动手创意能力。

本文扩展阅读:圆形是一种圆锥曲线,由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截圆锥得到。

蒙氏数学4的教案【篇3】

教案目标:

1、初步学习把相同颜色的.不同物体放在一起。

2、通过送蔬菜水果回家,学会按颜色分类。

3、有参加游戏的兴趣,愿意讲述操作过程。

教案准备:

2、各种颜色相同的水果、蔬菜图片若干。(苹果、香蕉、梨子、红辣椒、草莓、黄瓜、西瓜等)

分别举红、黄、绿卡片,并带领幼儿向卡片问好,如:红卡片好!

2、在黑板上,出示红、绿、黄三个方框,告诉幼儿这是卡片的家。

引导幼儿观察方框说说:这三个家有什么不一样?想一想,哪个是红卡片的家?谁愿意把卡片送回家?鼓励幼儿边送边大声地学说:**卡片,我送你回**颜色的家。

二、将水果、蔬菜按颜色归类。

1、出示各种水果、蔬菜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这里有什么?它们是什么颜色的?这些水果和蔬菜也想回家,应该送它们会哪个家?要求幼儿边说边送。如:红苹果,我送你回红颜色的家。

2、教师带领幼儿讨论:红颜色家里住着谁?为什么它们能住在一起?(因为它们的颜色是一样的。)最后让全班幼儿一起说:红颜色家里住着XX……绿颜色家里住着XX……黄颜色家里住着XX……

三、幼儿操作活动。

将相同颜色的水果和蔬菜进行按颜色归类。(巩固知识)观察衣服和服装的色彩,引导幼儿按不同颜色对衣服进行分类。

四、评价活动情况。

请幼儿说说,住在红篮子里的有谁?

用帮助它们找到好朋友,相互道谢结束活动。

蒙氏数学4的教案【篇4】

第一课:沙数字板,0-4的书写第二课:沙数字板,5-9的书写第三课:纺锤棒箱第四课:数字与筹码第六课:序数第六课:相邻数第七课:数棒1第八课:数棒2第九课:彩色串珠第十课:金色串珠第十一课:塞根板l第十二课:塞根板2笫十三课:1-100板第一课第十四课:1-100板第二课第十五课:片珠(百位数的认读)第十六课:片珠(数与量的对应)笫十七课:块珠(千位数的认读)第十八课:块珠(数与最的对应)第十九课:银行游戏笫二十课:超市游戏

第二十一课:千位的加法(不进位)第二十二课:千位的加法(进位)第二十三课:千位的的乘法(不进位)第二十四课:千位的乘法(进位)

笫二十五课:千位的加法乘法游戏课第二十六课:千位的减法(不借位化)第二十七课:千位的减法(借位)第二十八课:千位的除法(不退位)第二十九课:千位的除法(退位)第三十课:邮票游戏加法第三十一课:邮票游戏乘法第三十二课:邮票游戏减法第三十三课:邮票游戏除法第三十四课:加法蛇第三十五课:减法蛇

第三十六课:加法板(不进位)笫三十七课:加法板(进位)第三十八课:减法板(不借位)第三十九课:减法板(借位)第四十课:乘法板笫四十一课:除法板第四十二课:平方第四十三课:立方第四十四课:分数小人笫四十五课:时钟(整点)第四十六课:时钟(半点)笫四十七课:二项式三项式公式

蒙氏数学4的教案【篇5】

1、能给物体按一种特征进行分类,并尝试说出同类物体的共同特征。

2、 了解标记的含义,对符号有一定的敏感性。

3、喜爱操作探究,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尝试提出自己的`分类标准。

物质准备:“小熊的一家”的衣、裤、鞋子、袜子和手套;分类盒、分类标记(颜色、大小、季节);摸箱;花片;

创设情境:叮叮叮,闹钟响,小熊一家要起床。衣裤鞋袜摆放好,依次分类有主张。

1)师出示“小熊的一家”中的衣、裤、鞋、袜,请幼儿观察后说出分别有些什么物品,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从颜色、大小等来说。

幼儿每说出一种不同特征,师就出示相应的特征标记,如幼儿说有红色、蓝色……师就出示相应颜色标记,并小结:它们颜色不同,按颜色来分就可以分成红色的、蓝色的……

2)幼儿探索,师巡回指导。

3)师幼儿交流小结,请具有不同分类特征的幼儿各一名,分享自己的分类过程与结果。

分组活动:

第一、二组:做《操作册》第2册第3页的活动“停车场:。

蒙氏数学4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水做实验,验证、体验容积守恒。

2、感知容量守恒现象,初步理解等量的液体装在大小不同的容器里,其量不变。

活动重、难点:感知容量守恒现象,初步理解等量的液体装在大小不同的容器里,其量不变。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透明的杯子3组(每组3个杯子:一组高矮粗细完全相同;一组高矮不同,粗细相同;一组高矮相同,粗细不同)。颜料水若干。一次性杯子若干。

2、大小不同的容器若干,大米。

3、幼儿操作用书。

活动流程:

导入活动——幼儿实验——师生总结——幼儿游戏——活动延伸

活动过程:

1、游戏:挑水。

2、出示教具:出示三组杯子,老师给它们分成了苹果组,西瓜组和菠萝组。请幼儿分辨每组杯子的不同(高矮,粗细不同)。

3、教师分组做实验

第一组:分别倒入不同分量的水,请幼儿观察比较各杯中水面的高低位置。哪个杯水最多,哪个最少?幼儿回答并在教师提示下总结。

第二组:分别倒入同样分量的水,请幼儿观察比较各杯中水面的高低位置。说说3杯水一样多吗?为什么?幼儿回答并在教师提示下总结。

第三组: 分别倒入同样分量的水,请幼儿观察比较各杯中水面的高低位置。说说3杯水一样多吗?为什么?

幼儿回答并在教师提示下总结。

4、游戏“小老鼠买米”

小朋友来扮演小老鼠,教师扮演卖米人。卖出同样分量的米,装在不同大小的容器里,比较米是否一样多?为什么?

幼儿回答并在教师提示下总结。

5、指导幼儿完成《幼儿操作用书》。

蒙氏数学4的教案【篇7】

教案目标:

1、区分红、黄、蓝三种颜色,按颜色的标记分类。

2、能用语言表述分类的结果。

教案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美工活动及日常工作中已经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

3、环境创设:创设“小兔的家”环境。(桌上放有红、黄、蓝色的东西)

活动预设:

一、以“参观小兔家”的游戏形式引入,复习对红色、黄色、蓝色的认识。

二、游戏“给小兔送花”

1、认识颜色标记。提问:这三只小兔子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它们穿着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裙子,看看它们穿了什么颜色的裙子?

引导语:喜欢红色的小兔子,要送给它什么颜色的花呢?请你把花送给它。然后再分别给喜欢黄色的小兔和喜欢蓝色的小兔送花。

游戏规则:幼儿自由选取红、黄、蓝颜色标记一个,教师引导幼儿按标记的颜色站在一起。再交换颜色标记,再次游戏。

引导语: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颜色标记,请手那相同颜色标记的小朋友站在一起。

蒙氏数学4的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发现物体的不同排列规律,并尝试用abab、aabb、abb的规律进行排序;2、在夹夹、串串的游戏中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糖果、小鱼、香肠、肉丁”(木珠、衣夹、吸管、文件夹),竹签等若干;四个箩筐;场景布置(彩旗、串烤、花束等)。活动过程:一、参观美食城:1、小朋友们,美食节开始了!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参观美食城,请小朋友们仔细地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等会儿把你的发现来告诉我。现在准备好了吗,跟着我出发喽!(幼儿听音乐进活动室)2、瞧,香香美食城到了(幼儿自由参观场景)快看,美食城里有什么?(带孩子认识各种“美食”)二、感知abab排列1、谁来说一说你在美食城里发现了什么,它是怎么样的?2、美食城里的东西真多呀,这里的串烤串的不仅好看,而且也很有规律的,谁已经发现它是按什么规律串的?3、你们会用这些方法做串烤吗?(幼儿操作)4、交流操作:你串的是什么,是怎么串的?(交流完展示) 3、师:我这串是怎么串的呢,谁愿意帮忙往下串?(个别操作交流)三、学习aabb、abb规律排序1、观察发现不同排序规律:在你们做串烤的时候,我发现有些串烤客人特别喜欢买,它是怎么串的呢?(,引导幼儿发现aabb、abb的排序规律)2、出示图示一,提问:它是怎么串的?(教师小结abb规律)如果接着往下串应该怎么串呢?谁想来试试?3、出示图示二,提问:这串和前面一串有什么不一样,它是怎么排的?(教师小结aabb规律)如果接着往下串应该怎么串呢?谁想来试试?4、小结:原来美食除了可以按一个*一个*的规律串以外,还可以一个*两个*或者两个*两个*的规律串,用这些方法串的美食真好看,难怪买的客人这么多,我们也用这些方法来串一串,送给后面客人来品尝,并向客人介绍你是怎么串的?(幼儿二次操作)四、延伸活动教师小结:原来“美食”除了一个*一个*、一个*两个*、两个*两个*的规律串外,还有很多种串法,我们拿着这些“美食”回教室再去串一串新的方法吧!(可以观察个别幼儿不同的排列进行展示)

蒙氏数学4的教案【篇9】

更多精彩请联系: 富联网教育 网站: 130 9636 1232 132 2822 8885 151 9814 4189 137 0818 3988 137 0818 3899 137 0818 6399 136 8844 3310 134 0844 4788 134 0844 4792 蒙氏数学“按一种特征分类”教案    按一种特征分类   活动目标: 1. 能给物体按一种特征进行分类,并尝试说出同类物体的共同特征。 2. 了解标记的含义,对符号有一定的敏感性。 3. 喜爱操作探究,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尝试提出自己的分类标准。   活动准备: 1. 教具准备: “小熊的一家”。 2. 学具准备: “小熊的一家” 中的衣、裤、鞋、袜;分类盒、分类标记(颜色、大小、季节等);摸箱;各色塑料雪花片及彩色珠子。 3. 《操作册》第2册3-4页。   活动过程: 1. 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幼儿一边念儿歌《小小手》(儿歌附后)一边做相应的动作。 2. 集体活动。 ①  按颜色特征分类。 出示“小熊的一家”中的衣、裤、鞋、袜,请幼儿观察后说出分别有些什么物品,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从颜色、大小等来说。 幼儿每说出一种不同特征,教师就出示相应的特征标记,如幼儿说有红色、黄色……教师就出示相应的颜色的标记,并小结:它们的颜色不同,按颜色来分就可以分成红色的、黄色的…… ② 幼儿自主探索分类标准。 提出活动要求:给小熊一家的用品分类。分类的特征可以自己来设计,想好后按这种特征将所有的物品分完。 幼儿探索,教师巡回给予必要的指导。如有的幼儿对画标记感到困难,教师可先问幼儿想按什么特征进行分类,幼儿说出分类特征后,教师可给出具体的建议,使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够继续下去。 ③ 交流小结。请不同分类特征的幼儿各一名,分享自己的分类过程与结果。 3. 分组活动。 第一组:做《操作册》第3页的活动“停车场”。 第二组:玩“摸摸、猜猜、分分”游戏。将各色雪花片和彩色珠子放入摸箱,小组中每人轮流摸玩具,猜猜自己摸到的是什么,可能是什么颜色,按一种特征进行分类。 第三组:继续操作学具“小熊的一家”。尝试用与前面不同的分类特征对物品进行分类。 4. 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引导幼儿将学具及分组操作材料收拾整齐。   活动延伸: 1. 完成《操作册》第2册3-4页的活动。 2. 将教具“小熊的一家”投放到数学角,供幼儿继续操作游戏。   活动提示: 1. 按某一特征对物品进行分类时,每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出现多种不同的分类特征。在该活动中,不要求每个幼儿对“小熊的一家”进行多角度分类,只要能按一种特征分类并画出相应标记即可。 2. 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讲述自己的分类特征后,能倾听同伴与自己不同的分类特征,在拓宽其思维和视角的同时,逐渐养成对他人不同意见的宽容和接纳态度。   生活中的数学: 1. 完成《作业纸》第2册5-8页的活动。 2. 家长可利用生活中整理房间,收拾玩具等机会和孩子一起将物品按一种特征分类,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资源 小小手 伸出你的手指,捏一捏, 收起你的手指,握拳头, 看见你的朋友,招招手, 我们团结友爱握握手。

蒙氏数学4的教案【篇10】

活动目标

1、学习将两个相同的或相关的物体放在一起。

2、萌发初步的逻辑意识。

3、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5、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小猪的一家:4种颜色的彩笔,与彩笔同色的4个篮子。

2、学具准备:小猪的一家中的鞋子、袜子和手套,4种颜色的彩笔及相关颜色的篮子,大小不一样的暗扣若干,大小不同的锁和钥匙。

3、《操作册》。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动一动。幼儿一边按节奏念儿歌《动一动》一边走线,并做相应动作,走、跑、跳等交替进行。

二、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小朋友一起来玩“彩笔对对碰”。

请幼儿看一看桌面上的彩笔:小朋友这些彩色笔的盖子都跑哪去了?我们把它们都找出来吧,(快思 )教师示范:给红色的彩笔盖上红色的盖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红色的笔就找红色的盖子,然后放进红色的篮子里。

三、幼儿动手操作。

教师将幼儿分组操作。

第一组:操作学具小猪的一家。

第二组:操作暗扣,幼儿根据暗扣的大小,公母配对。

第三组:操作图片,找缺失并配成完整的图片。

第四组:看谁找的对。幼儿根据一样实物,找出另一半配对。

四、游戏活动。

游戏“对对碰”幼儿两人一组一边念儿歌《对对碰》一边做相应的动作。

五、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教师引导幼儿将学具成对放好,如将袜子配对放在一起,直到收拾完毕。、

教学反思:

活动的开始我创设了情境“帮鞋子找朋友”,让幼儿从关注自己脚上的鞋子出发,通过观察,使幼儿知道脚上鞋子有两只,两只鞋子是一样的,它们是一对好朋友。在“帮鞋子找朋友”环节中,请幼儿根据手里的单只鞋子到很多鞋里去找另一只一样的鞋子。在出现问题后,及时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讨论,讨论使幼儿相互吸取经验,这种相互的学习方式使幼儿接纳他人的观点,达到学习的目的。帮助幼儿解决了特征混淆的问题,使幼儿知道一样颜色、一样花纹、一样大小的两只鞋子是一双鞋子,丰富了一双的概念。在操作环节:材料的设计考虑到了鞋子大小花纹一样颜色不同、颜色花纹一样大小不同、颜色大小一样花纹不同,这几种在操作材料中都显示出来,由于在前面“找鞋子”环节中幼儿出现了问题,幼儿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在操作中都能正确成双配对鞋子。整个活动,老师的指导有针对性,由简到难,层层深入,有效的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

最后环节“鞋子碰碰舞”,提供给幼儿的鞋子在颜色、款式、大小上有了帅选,方便幼儿在“碰碰舞”中快速寻找到和自己手中一样的鞋子的朋友,游戏中并不断和旁边小朋友交换不同的鞋子。以游戏形式引导幼儿继续学习配对,把数学的概念渗透于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和成长。

蒙氏数学4的教案【篇11】

一.设计意图:

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幼儿要在一次活动中较为正确地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并同时知道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是不太容易的。因此,教师针对这一活动的重难点,本着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及数学思维能力,设计了活动的教学流程:自由分散探索---集中讨论学习---分组操作探索---集中讨论归纳。

二.活动目的:

1.在活动中体验不同的测量方法,培养幼儿对自然测量的兴趣。

2.知道测量的结果与量具有关,即量具长,测量次数少,量具短,测量次数多。

3.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准备:

1、教具准备:直尺和绳子

2.学具准备:测量用的等长的吸管棒、铅笔、小木棒、牙签、积木若干,统计表若干。在黑板上和室内地面都布置好独木桥的场景。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2)难点:。引导幼儿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次数之间的关系

四.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走“独木桥” 。让幼儿自由体验,用脚尖挨着脚跟测量独木桥的长度。

2.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1) 问幼儿走了多少步?为什么大家走的步数都不一样。

小结:刚才我们用脚尖挨着脚跟走,量了独木桥的长度,这种方法啊就叫测量。

(2) 发散幼儿思维:你还知道其他的一些测量工具吗?并引发幼儿思索:不同的工具,测量的结果会一样吗?

(3) 教师用直尺和绳子分别在黑板上对独木桥进行测量,重点讲解测量的正确方法:即测量时,量具要首尾相连。

(4) 通过观察,比较,提问,引导幼儿小结出量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分组活动,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测量用具与测量次数之间的关系。

(1)教师介绍分组活动的材料及活动要求。

(2)教师组织幼儿分组活动,重点帮助幼儿掌握测量的方法

五.教师展示各组幼儿的测量结果,引导幼儿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次数之间的关系。

六.活动延伸:

蒙氏数学4教案锦集


资料是作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可供参考的材料。在我们的平时工作生活中,会经常需要参考资料。有了资料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学习工作!只不过,你是否知道有哪些资料种类呢?以下由小编收集整理的《蒙氏数学4教案锦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蒙氏数学4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教师用课件演示:(1)钟表的转动;(2)风车的转动。

提问:观察课件的演示,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在交流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1)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在转动;

(2)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是绕着一点转动;

(3)钟表上的指针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风车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

教师:像钟表上指针和风车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这种现象就是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变换)

2.提问:旋转现象有几种情况?

生回答后板书。

3.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旋转现象?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

二、新课讲授

出示课本第83页例题1的钟面。

(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

提问: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完整)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指向3)。

提问: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3指向6)。同桌互相说一说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提问: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

(2)教师:根据我们刚才描述的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

小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四、课堂练习

完成课本第8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3题。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活动,我们知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教学板书:

旋转

顺时针旋转

逆时针旋转

相对应的点到O点的距离都相等。

蒙氏数学4教案 篇2

数学活动:大熊的储藏室

活动目标:

1、感知食物的特征,按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并做上相应的标记。

2、感受分类和标记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准备:绘本故事PPT;各种食物图片、竹筐图片、标记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人。

1、师:天气渐渐冷了,大熊肯尼准备了大量的食物要放到储藏室里过冬。

2、请幼儿猜猜大熊会在储藏室里放些什么食物。

二、观察大熊的食物,感知食物的外部特征。

1、师提问:大熊都准备了哪些食物?(引导幼儿说一说什么样子,什么颜色…)

大熊准备的食物可真多啊!于是他准备把所有的食物都放进储藏室里,可是储藏室堆不下了,大熊决定整理一下。

2、提问:要怎么整理呢!谁来帮帮大熊把这么多的食物分分类?(有什么不同)

三、幼儿操作1,按食物特征进行分类,共同概括食物特征。

1、让我来把所有的东西都分类放吧!(幼儿操作:你要分成几份就拿几个竹筐)

2、师提问:你是怎么分的?按什么分类的?

3、你们真聪明,用了不同的方法把大熊的食物进行了分类,有按食物的大小分、有按食物的颜色分、有按食物的形状分、还有按食物的种类分。

四、幼儿操作2,把分类好的食物做出标记。

1、师:如果给分类好的食物加上标记,那大熊找起食物来就更方便了。

你有什么好办法标上大熊看得懂的标记呢?

2、说说标记:按食物大小分的,可以用大小标记来表示;按食物颜色分的,可以用颜色标记来表示,如:香蕉、小鱼干黄黄的就用黄色标记来表示…

3、出示表格,师幼共同归纳总结。

五、延伸:观看生活中的日常物品,了解分类和标记在生活中的作用。

师:运用了分类和标记的方法,用几种好办法都能把大熊的那么多食物整理好并标上相应的标记。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地方用到,一起来看看!分类有这么大的用处,以后我们也把图书、玩具理理好,让班级看起来更整洁吧!

蒙氏数学4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形的排列规律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与比较能力,提高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过程:

1、老师:“今天我收到了图形王国送来的礼物,你们想看吗?”(想)

“好,我么一起来看,是什么礼物?”

①出示一个自制头饰,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一饰物,从而激发他们自制头饰的兴趣。

②老师打开第一个礼物盒:“哇!是一个漂亮的头饰。”(老师戴在头上)

“好看吗?这漂亮的头饰是用什么颜色的图形做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③小结:图形王国送来的头饰是用图形有规律的排队的。

2、引导幼儿根据图形排列规律接着排图形。

“我们来看看第二个盒子里的礼物是什么?哇!也是漂亮的头饰。但是它还没做完,图形国王请你们来帮忙呢!你们愿意吗?”

②小红旗:黄圆形绿三角形绿三角形黄圆形绿三角形绿三角形……

小结:原来图形王国的头饰是用图形有规律排队的,所以很漂亮。

“上面写得是什么?我来读一下。”老师读请柬,“小朋友今天图形国王邀请你们去参加一个舞会,但是你们要打扮一下自己。每个小朋友要按照图形有规律的装饰自己的头饰。戴上头饰才能进去参加舞会。”

老师出示为幼儿准备的操作材料,有头带、各种图形,请幼儿按照图形规律依样接着有规律的排序。

老师:“好,我们开始做好,做好了,请双面胶帮忙。”

4、幼儿操作活动。

5、活动评价。

①老师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请幼儿说说,他是怎样做的?

②表扬做的好的幼儿。

③带领幼儿一起去参加舞会。

教学反思:这个活动《按规律排序》,目的在于训练幼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整个活动以收到礼物贯穿主线。分三个环节完成,层次清晰,第一个环节通过让幼儿自己观察去发现图形排队是有规律的`。通过图形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图形排队的基本特征。这是对幼儿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第二个环节让幼儿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启发法、提示法,引导幼儿进一步掌握并概括图形的排列特征。让幼儿感受了不同颜色,不同图形按规律排序的乐趣,也训练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的敏捷性。在活动中还设置一些分难易层次不同的操作材料,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

蒙氏数学4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善于观察的好习惯,了解生活中的圆。

2、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引导幼儿用添画的形式对圆形进行装饰、完善。

4、培养幼儿喜欢绘画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用圆形变成各种物品,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泡泡水、腊笔、白纸、各种颜色的圆形、圆形玩具:皮球、铁环、陀螺、呼啦圈、小篮球架等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放音乐《饼干歌》,教师带幼儿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基本部分:

1、“小朋友们累了吧,先休息一下。”小朋友和老师都坐下来。“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好玩的东西,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把它们请出来。”出示泡泡水。

(1)教师自由的吹泡泡,吹出的泡泡可大可小,可多可少。

(2)幼儿仔细观察泡泡是什么形状。

2、师:孩子们,刚才老师吹出的泡泡漂亮吗?(漂亮)小朋友喜不喜欢它们?(喜欢)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引导幼儿说出圆形。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小伙伴,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它是谁呀?(想)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出示圆形宝宝,让幼儿说一下它的名称。(圆形宝宝)

3、小朋友你想不想跟圆形宝宝交朋友呀?(想)那老师问一下圆形宝宝想不想跟小朋友成为好朋友。老师跟圆形宝宝说悄悄话。

刚才圆形宝宝告诉老师,它非常愿意跟你们交朋友,但是它有一个小条件,就是我们必须找出和它长的一个样子的东西,这样,它才和我们做好朋友。引导幼儿自由发言。(太阳、气球、等等……)对说得好的孩子给予鼓励。(好朋友握握手,好朋友亲一个……)

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你们都是我的好朋友。我有点累了,要去休息一会了。小朋友再见!

三、幼儿变魔术,老师指导。

(1)教师:刚才圆形宝宝和我们小朋友成了好朋友,它很高兴,但是圆形宝宝告诉老师,它还是很寂寞,因为它的家里没有和它一个样子的朋友。它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帮它变出些好朋友来。那小朋友想不想帮它的忙?(想)

师:那就请小朋友做神奇的魔术师,帮圆形宝宝变出好玩的东西呀!

让我们瞧瞧哪个小朋友的法术最厉害,变的东西最棒。(小朋友画画)(放轻音乐)

(2)展评幼儿作品。(选择几名幼儿的作品,请他自己讲述,教师总结。)

(3)小朋友们都真棒,那我们把变的作品送到圆形宝宝家里好不好?(好)

活动延伸:

在生活中去发现有那些东西是圆圆的

蒙氏数学4教案 篇5

1、初步掌握并运用事物排列规律。

2、能仔细观察物品排列规律,发展幼儿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1、布置活动室,在室内挂有各种规律排列的物品(气球、小旗、各种图形)

2、师:“孩子们,你们看,今天我们的教师真美丽,你能发现有什么?”

(幼儿找出①按颜色排列的规律:气球是按红黄顺序排列的,小旗是按红蓝得顺序排列的……②按图形排列的规律:三角形、正方形、圆形。③找出其他按大小、高矮、长短等规律)

1、师:“我这里有三个魔术盒,看看他们有什么规律。”(一个比一个小或一个比一个大)

师:“我们打开其中一个魔术盒,看看里面会变成什么?”从第一个魔术盒里找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送个孩子们一个动作:拍手拍腿各一下,拍手拍腿各两下,拍手拍腿各一下……教师和幼儿一起练习动作,幼儿说一说其中的规律。

带领幼儿观察图片一:四个盘子,盘子里装着糖果分别是2个、3个、4个、5个。请幼儿找出其中的规律:一个盘子里的糖果比另一个盘子里的糖果多一个。

带领幼儿观察图片二:四个鱼缸,鱼缸里游的金鱼分别是2条、4条、6条、8条。请幼儿找出其中的规律:一个鱼缸里游得金鱼比另一个鱼缸里游得金鱼多两条。

送给每个幼儿一盒几何图形。幼儿自由摆一摆,要求有一定的规律。排列好以后可以告诉老师和好朋友说一说自己是按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印章、珠子、蜡笔、粘贴图片等,要求操作中体现一定的规律特点。

蒙氏数学4教案 篇6

教具 加法板 在30�M×42�M的板上画横18格纵12格的方格,上端写1-18阿拉伯数字(1-10是红字,11-18是蓝字)。10的旁边画一条纵的红色分隔线。 定规 红色和蓝色板子各9支装在木箱中。每支木板各有规定的尺寸,故称为置之不理规。 蓝色定规……当成加数使用。有1-9共9支,数字写在木板右端。 红色定规……当成加数使用。有1-9共9支,上面标明数字与刻度。 B.提示[A]――10的基本加法练习(10的构成) 1、在加法板上方的左侧按顺序排列1-9的蓝色定规。 2、右侧同样排列红色定规。 3、将蓝色定规1放在加法板上1的上面,也取红色定规9排在板上。老师说:“1加9是10。” 4、这时指着答案10和红线,(加法板上段所印的数字代表加算的答案。) 5、其次取2的.蓝色定规和8的红色定规放在板子上,“2加8是……10”跟着指答案10和红线。 6、同样进行3加7等于10 4加6等于10 5加5等于10 6加4等于10 7加3等于10 8加2等于10 9加1等于10 一直到全部结束。 7、让小朋友注意到每个组合的结果都是10。 8、依小朋友的要求,让他继续反复这项组合成10的基本加法练习。 提示[B]――构成11-18的加法练习   1、先把蓝色定规拿走,在加法板上放2的定规,再放9红色定规。 “2加9等于11”老师指数字11说道。 2、接着加法板上放蓝色定规3和红色定规8。 “3加8等于11” 3、同样地进行4加7等于11 5加6等于11 6加5等于11 7加4等于11 8加3等于11 9加2等于11 在加法板上排列出全部的组合。 4、把红、蓝定规全部归回原位。 5、其次拿掉蓝色定规2,在板上放3的定规,及红色定规9。 “3加9等于12” 6、以下同样地全部进行答案为‘12’的加算。 7、其次进行答案为13,14,15,16,17的各组组合练习,一直到最后‘9加9等于18’为止。

蒙氏数学4教案合集


有没有兴趣了解一下“蒙氏数学4教案”呢,栏目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内容,需要的同志可以来看看哦。老师会把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和课件中,因此不能马虎对待写教案。教案要考虑到不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

蒙氏数学4教案【篇1】

活动目标:

十位、百位,了解数位之间的关系。

2.喜欢认识数位的数学活动,体验基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39”等。

2、学具准备:“数字卡片”;“金色珠”;写好的数字卡片若干。

3、《操作册》第6册第19—20页。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游戏:请你像我这样做。幼儿模仿老师做动作。

2.集体活动。

① 复习100以内的数。

创设情境:数字宝宝又来我们幼儿园做客啦!让我们热烈欢迎好朋友。

教师拿出写好的数字卡片,如39,先读出数字,然后取出数字卡片“30”和 “9”,拼成数字卡片“39”。

② 认识数位。

继续创设情境:数字宝宝生气了。它们说有些小朋友不认识数位,把它们的名字读错了。它们想请老师都所有的小朋友都认识数位。

引导幼儿认识数字“39”中,数字“9”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数字“3”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也就是个位上是数字“9”,十位上是数字“3”。

用相同的方法认识数字“139”,认识百位。

③ 、 幼儿自己取卡片,拼成200以内的数,再说说个位是几,十位是几,百位是几。

3.分组活动。

小朋友都学会认识数位了吗?数字宝宝想分组对小朋友进行检测。

①、听数说数。幼儿两人一小组,一名幼儿随意报出一个十位、百位上的数字各是几,互换角色反复进行。

②、看数取珠。幼儿自己拿数字卡片,根据数字卡片取出相应的金色珠。

③、 数珠画珠。做《操作册》第6册第19页的活动“金色珠与数位器”。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师幼共同小结:个位的“1”表示1个1,十位的.“1”表示1个10,百位的“1”表示1个100。

5、引导幼儿收拾学具。

蒙氏数学4教案【篇2】

一、名称:

蒙眼感知红蓝数棒

二、直接目的:

1、感知数棒的长短。

2、感知数量的多少。

三、间接目的:

协调、专注、独立、秩序。

四、适宜年龄:

4.5~6岁以上。

五、准备材料:

数棒1组;眼罩1个。

六、步骤:

1、我要示范的工作是:蒙眼感知红蓝数棒

2、将数棒在卷毯上散放,幼儿坐在老师周围。

3、教师戴上眼罩,用双手触摸的方法找寻数棒1,左手按住数棒,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进行触摸,并以点头或摇头的方式表示所选数棒的正确与否。

4、把找出的数棒1放在卷毯左下方。

5、请幼儿戴上眼罩,用双手触摸的方法依序找出其余数棒,每找出一根数棒都要通过数棒1来量取。

6、将找出的数棒一一排列在卷毯左下方。

7、将数棒全部找出后,请幼儿摘下眼罩对自己的操作结果进行检查,将数棒红色一头全部靠在左端,并检查数棒的排列顺序。

8、整理教具,并归位。

七、错误订正

摘下眼罩自我检查。

八、变化延伸

以蒙眼方式进行砂数字板和数棒配对的活动。

蒙氏数学4教案【篇3】


第1篇:幼儿园中班下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半圆形》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半圆形》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情境认识半圆形。(重点)

2、知道两个半圆形合起来是一个圆形,能不受图形的颜色,形状干扰,准确找出圆形。(难点)

3、喜欢参加关于图形的数学活动。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熊与小兔的故事挂图,几何图形组,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半圆,胶棒。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师幼问候。

2、集体活动:

A、故事导入《小熊请客》师:今天呀,中一班来了两位好朋友,一位是小熊,另一位是····当当当,咦!是小兔(出示挂图)讲故事,小兔来小熊家做客,小熊准备了圆形饼干,饼干只有一块怎么分合适呢?请一名幼儿上台分饼干,引出半圆,问幼儿像什么?

幼儿:像月亮,桥,半边圆形

师:像这样的形状就叫半圆形

B、师:小熊为小兔准备了美味的圆形饼干,小兔给小熊也带了一位礼物——图形宝宝,小熊跟小兔玩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现在,小熊和小兔要和中一班的小朋友玩这个有趣的游戏。(发教具)

师:请小朋友从图形宝宝中找出一个红色的半圆形,引导幼儿用手触摸,感知半圆形的轮廓,体验半圆形整体特征

师:请从图形宝宝中找出另一个红色半圆形,比一比它们一样大吗?让它们手拉手会变成什么样的图形?

师:请你仔细找找还有相同颜色的.半圆形吗?请你找出来比一比它们一样大吗?让它们手拉手可以变成什么图形。

幼:圆形

教师出示相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半圆问幼儿手拉手能否组成圆形,通过不能得出结论:相同大小的两个半圆形合在一起组成圆形。

师:今天杨老师也带来一个有趣的游戏:拼图游戏。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是不是也来到了,下面的拼图游戏和爸爸爱来一个妈妈一起来玩好不好,想一想,用图形宝宝可以拼成什么物品?(花,船,小熊)拼图完成放轻音乐请孩子手拉手围大圆欣赏孩子的作品。

C、收学具。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认识了半圆形,见过拱桥,月亮,家里面有什么物品像半圆形呢,今晚跟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明天来幼儿园告诉老师。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第2篇:幼儿园中班下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半圆形》

这个网站幼儿园中班下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半圆形》范文有很多,送你一篇。

中班数学教案《半圆形》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使幼儿能够认识半圆形,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数学《半圆形》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能够认识半圆形。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半圆形。

难点:知道一个圆形可以变成两个一样大小的半圆形

活动准备

1.装有各种形状的篮子(人手一份)

2.剪刀。浆糊若干。

3.大的示范圆形和半圆形各一个。

4.用图形拼成的完整画面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认识圆形和半圆形。

1.教师出示示范圆形,问幼儿其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再出示示范半圆形,再问幼儿其图形的名称和特称。

2.让幼儿在图形篮里找出圆形和半圆形。

3.给幼儿讲解圆形和半圆形的关系。

二.幼儿尝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

1.教师让幼儿思考:你能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吗?!是怎么把圆形变成半圆形的?让幼儿自主先思考再与其旁幼儿讨论。教师巡回旁听。

2.幼儿讨论后,教师请若干名幼儿说一说自己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的。

3.幼儿尝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教师巡回观察。

4.教师把幼儿的成品半圆形进行讲评。

三.教幼儿如何正确的把圆形变成半圆形

1.教师出示圆形,把圆形对折,必须以中线为中心边对边对折,对折后,在圆形的中线把圆形一分为二,把成品半圆形放在同等大小的整圆上比较,看看是不是该整圆的一半,该半圆形不能大于整圆,也不能小于整圆。

2.教师再次向幼儿正确示范如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并验证。

3..请幼儿按照教师的方法再一次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并作验证。

4..教师对幼儿的第二次的成品半圆形进行讲评。

5.教师小结:半圆形就是整圆的一半,两个同样大小的半圆形合起来就是一个整圆。

四,延伸活动;快乐图形拼

1.教师出示.用图形拼成的完整画面图一幅,请幼儿观察哪些物体用了哪些图形拼成。

哪些物体的拼成里有半圆形。

2.教师激发幼儿:你可以用哪些图形可以拼画面上没有的物体?并请你说一说。

3.请幼儿自主与同伴用各种形状进行合作创意粘贴。教师巡回观察和指导。

4.教师点评若干幼儿的作品。

5.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本活动能遵循“教师为主导,孩子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幼儿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关健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1.初步认识半圆形

在认识半圆形之前,我先出示了圆形给幼儿认识,让他们明白,半圆形和圆形的

演变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待他们知道了这一点,再下面的认识过程做了相应的铺垫。

2.以幼儿为主体,在操作中探索发现、获得知识

教师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孩子,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我在活动特别注重幼儿自主操作的指导。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为主线,在认识半圆形特征时,主要采用了操作法,幼儿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摸一摸、剪一剪,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先幼儿自主的尝试想方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他们都会只是随手把圆形剪成半圆形。待他们自主的尝试过后,教师讲解正确如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并示范后,让幼儿再一次按照教师说的步骤去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当他们发现特征后,在老师的启发下,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还能依照教师的正确步骤去动手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培养幼儿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3.最后借助图形快乐拼,给幼儿一个全面的认识各种图形的平台,并能利用各种图形演变成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物体,在我巡回的观察中,我发现了幼儿利用半圆形变成了:月亮,花朵的花瓣,小兔子蘑菇房的房顶,等等。幼儿从动手中与图形们做“游戏”既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动手创意能力。

本文扩展阅读:圆形是一种圆锥曲线,由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截圆锥得到。

蒙氏数学4教案【篇4】

一、目地要求

1.能按照物体的一种属性找出同类或者不同类的物体,并尝试说出物体的特征。

2.尝试按物体的一种特性分类。

3.体验操作的快乐。

准备

教育准备:“彩色鱼”

学具准备:“彩色鱼”

二、蒙氏数学《求同求异》

(一)预备活动:师幼相互问候

走线:今天我们要去一个好玩的地方,路上会经过一座独木桥,小朋友们可要小心了,不要掉到河里去了。

(二)集体活动。

(1)找相同。

①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老师抓到了很多条鱼,你们想看看这些鱼吗?

②出示彩色鱼色板,按彩色鱼的大小归类。

师:你们看,这些鱼还在“鱼网”里呢。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帮这些小鱼排排队,

师: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帮小鱼排队的,老师也要来帮小鱼排队,看老师是怎么排的。

教师按大小将彩色鱼排成三排,并提问幼儿。

师:这些彩色鱼排好队了,你们说,它们是怎么排队的啊?

师小结:嗯,小朋友们,真聪明,我是按照这些鱼的大小来排队的,大鱼的排成一排,比大鱼小,比小鱼大的鱼排成一排,小鱼排成一排。

③按彩色鱼的颜色归类。

师:现在,老师要将这些漂亮的鱼重新排队了,看看老师是怎么排的。

教师按颜色将彩色鱼归类,颜色相同的排成一队。

师:你们看,这些鱼儿是怎么排队的啊?

师小结:现在这些鱼就像是一家人,穿着同样颜色的衣服,鱼爸爸带着鱼妈妈跟鱼宝宝出去玩。

(三)游戏—找不同。

师:现在老师要跟你们玩一个游戏,找一找哪只鱼站错位置了。

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操作教学学具,让幼儿找不同。如:5条大鱼和1条小鱼;红色的鱼和1条紫色的鱼。

(四)

幼儿操作学具,先让幼儿按照大小将彩色鱼归类,再让幼儿按颜色归类。

师:现在,老师要让小朋友们帮这些彩色鱼排排队,按照大小来排队,大鱼排成一排,小鱼排成一排,比大鱼大比小鱼小的排成一排。

(五)教师巡视指导。

提醒幼儿的操作常规及按照要求操作学具。

(六)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蒙氏数学4教案【篇5】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8以及8以内数与量的对应》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7以内数与量的对应。

2、认识数字8,初步理解8的实际意义。

3、在情景化的活动中感受游戏的快乐,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重难点:

感知8以内的数。

数字和图片、圆点的对应。

活动准备:

1、《去郊游》音乐,《8的形成》PPT课件。

2、每个座位上贴上1-7的数字。每人一张圆形卡片(上有不等数量星星、小红花的原型卡片)。

3、圆点为5-8的蘑菇若干,上粘有数字5-8的小筐4个,小篮子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游吧!(幼儿随郊游音乐入场)

二、复习7以内的数量

1、游戏:找座位游戏规则: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挂了一个卡片,看,我的卡片上有什么?有几个?那我要去找数字几呢?(七个小星星就去找7号座位)请你数数你的卡片上有几个小星星或小红花就去找几号座位,好吗?)

2、指导幼儿数数量找座位

3、找到座位后,分别请幼儿数一数,说一说,并互相检查。

(此环节以郊游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活动中的对号入座也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复习7以内数物的对应)

三、学习活动:出示PPT,认识数字8.

1、复习7以内的数量。

请幼儿观看课件:请幼儿点数情景图中出现的事物,说一说用数字几来表示。

2、认识数字8,理解8的实际意义。

a)操作课件:师:嗡嗡嗡!飞来了一群小蜜蜂,我们数一数有几只?(7只)瞧!又飞来1只蜜蜂,现在一共是几只蜜蜂?(8只)原来有7只蜜蜂,后来又飞来1只蜜蜂,一共是8只蜜蜂。8只蜜蜂是怎么来的(7添上1是8)老师肯定并请全体幼儿说一遍。

b)师:现在一共师8只蜜蜂,用数字8来表示。8像什么?

操作课件:依次出现8多花,8只皮球、8个苹果等等,请幼儿点数。

小结啊:8能表示任何数量是8的物品。

(此环节为新授知识,在复习7以内数的基础上认识数字8,了解8的实际意义。)

四、游戏:采蘑菇

1、请幼儿采8只蘑菇。(巩固数量8)(师:老师发现这里有很多的蘑菇,我们去采蘑菇吧。但是老师有一个要求,因为这里的小动物也很喜欢吃蘑菇,所以我们不能都捡走,要给它们留一些。那我们采几只呢?采8只,每个小朋友采8只蘑菇。)

2、蘑菇分类。(根据小蘑菇上的圆点数量分类,同等数量的放在一起。)(此环节为练习对8的数与物的对应,复习5-8数字与圆点的匹配。)

3、请个别幼儿检查,复习巩固8以内数量。

五、活动结束:今天我们采了这么多的蘑菇,我们回家做蘑菇汤吧!幼儿排队随教师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活动最大的亮点是从幼儿实际出发,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游戏化、情境化的教学环境,使孩子们学得快乐,我们教得也轻松。同时,在活动中适当的表扬、及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我觉得是每个活动必不可少的。每个活动过后,总有不足之处,而此次活动的最大不足就是细节考虑不够到位,如导入的律动不熟练,没有充分让幼儿体会到郊游的快乐气氛;量词的运用反复变换,易使幼儿混乱;在游戏分蘑菇时语言的组织不够准确,致使幼儿不清楚是不是要把小篮子里的蘑菇都分掉等。细节决定成败,以后我会多关注细节,让教学更有效。

教师评价:

1、从目标达成来看,通过去郊游的一系列游戏活动,使教学目标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活动紧密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环环相扣,基本完成目标。

2、活动过程中运用了很好的教学方法:老师语言的有效引导,启发提问,倾听,观察,游戏等形式,帮助幼儿很好地理解知识点。课堂教学气氛热烈,幼儿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整个课堂教学体现了"幼儿主体"的理念,老师做到了参与者、支持者的角色,如:让孩子看,让孩子找,让孩子说,让孩子数数,做到一一对应。

3、整个活动教师的思路非常清楚,环环相扣,老师的语言比较到位,师幼互动起来。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游戏贯穿始终,以幼儿的前期经验为基础,在一个个有趣的情境中,引导幼儿轻松学习。

建议:教师语言的组织要进一步精炼,捡蘑菇的环节可以配上轻松的音乐,在分蘑菇先示范再请幼儿自己操作等。

幼儿百科:8是一个有理数,是一个在7和9中间的一个自然数、正整数,是一个合数、偶数和立方数。

不知道本文“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8以及8以内数与量的对应》及教学反思”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蒙氏数学4教案【篇6】

1、能给物体按一种特征进行分类,并尝试说出同类物体的共同特征。

2、 了解标记的含义,对符号有一定的敏感性。

3、喜爱操作探究,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尝试提出自己的`分类标准。

物质准备:“小熊的一家”的衣、裤、鞋子、袜子和手套;分类盒、分类标记(颜色、大小、季节);摸箱;花片;

创设情境:叮叮叮,闹钟响,小熊一家要起床。衣裤鞋袜摆放好,依次分类有主张。

1)师出示“小熊的一家”中的衣、裤、鞋、袜,请幼儿观察后说出分别有些什么物品,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从颜色、大小等来说。

幼儿每说出一种不同特征,师就出示相应的特征标记,如幼儿说有红色、蓝色……师就出示相应颜色标记,并小结:它们颜色不同,按颜色来分就可以分成红色的、蓝色的……

2)幼儿探索,师巡回指导。

3)师幼儿交流小结,请具有不同分类特征的幼儿各一名,分享自己的分类过程与结果。

分组活动:

第一、二组:做《操作册》第2册第3页的活动“停车场:。

蒙氏数学4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能比较出物体的大和小。

2、寻找发现生活中大小不同的物品。

3、能主动参与,在活动中积极探索。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比较

2、各种大小不同的物品,如:碗、盘子、汤匙、玩具、衣服、鞋子等。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观察图片

看看图片有什么?(衣服)

你知道是谁的衣服吗?(妈妈的衣服,孩子的衣服)

哪是妈妈的衣服?哪是孩子的衣服?

你是怎么知道的?

(妈妈的衣服大,孩子的衣服小。)

二、找一找

1.请小朋友拿一个自己喜欢玩具,然后在教室里找一个,比自己的玩具大的,或比自己的玩具小的玩具。

2.请幼儿讲一讲,自己手中的玩具,哪个大?哪个小?

三、比一比

请幼儿观察图片

教师:图片上有什么?(苹果,草莓)

你喜欢苹果还是喜欢草莓

--苹果和草莓谁大谁小?

--小狗和蜜蜂水大谁小?

--大象和蚂蚁谁大谁小?

四、游戏:大的小的

教师任意出示一个物品,请幼儿找出比老师手中的这个物品大的或小的。

为激发幼儿兴趣,可以比赛的形式进行。

蒙氏数学4教案【篇8】

教具 加法板 在30�M×42�M的板上画横18格纵12格的方格,上端写1-18阿拉伯数字(1-10是红字,11-18是蓝字)。10的旁边画一条纵的红色分隔线。 定规 红色和蓝色板子各9支装在木箱中。每支木板各有规定的尺寸,故称为置之不理规。 蓝色定规……当成加数使用。有1-9共9支,数字写在木板右端。 红色定规……当成加数使用。有1-9共9支,上面标明数字与刻度。 B.提示[A]――10的基本加法练习(10的构成) 1、在加法板上方的左侧按顺序排列1-9的蓝色定规。 2、右侧同样排列红色定规。 3、将蓝色定规1放在加法板上1的上面,也取红色定规9排在板上。老师说:“1加9是10。” 4、这时指着答案10和红线,(加法板上段所印的数字代表加算的答案。) 5、其次取2的.蓝色定规和8的红色定规放在板子上,“2加8是……10”跟着指答案10和红线。 6、同样进行3加7等于10 4加6等于10 5加5等于10 6加4等于10 7加3等于10 8加2等于10 9加1等于10 一直到全部结束。 7、让小朋友注意到每个组合的结果都是10。 8、依小朋友的要求,让他继续反复这项组合成10的基本加法练习。 提示[B]――构成11-18的加法练习   1、先把蓝色定规拿走,在加法板上放2的定规,再放9红色定规。 “2加9等于11”老师指数字11说道。 2、接着加法板上放蓝色定规3和红色定规8。 “3加8等于11” 3、同样地进行4加7等于11 5加6等于11 6加5等于11 7加4等于11 8加3等于11 9加2等于11 在加法板上排列出全部的组合。 4、把红、蓝定规全部归回原位。 5、其次拿掉蓝色定规2,在板上放3的定规,及红色定规9。 “3加9等于12” 6、以下同样地全部进行答案为‘12’的加算。 7、其次进行答案为13,14,15,16,17的各组组合练习,一直到最后‘9加9等于18’为止。

蒙氏数学4教案【篇9】

活动目标:

1、使孩子们同过观察,比较,表演,游戏等活动认识1――9各数的相邻数。

2、通过学习相邻数,进一步了解一个数与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多1和少1的关系,进一步掌握数序。

3、在情景化的活动中,孩子们体验表演的乐趣,对美的欣赏,对数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绳子,大块的布,若干小泡沫垫子;小草,小花,用伞做的蘑菇(每个花和蘑菇上有一个数字),地毯。

2、纸做的蝴蝶翅膀,蝴蝶触角,若干数字;数字娃娃的头饰。

3、小朋友会玩游戏《蝴蝶找花》。

活动过程:

一、老师、小朋友一起布置数字王国。

1、把小泡沫垫子拼成t型舞台,把绳子牵起来,遮上布,分成表演的前台和后台。地毯在地上,在空地上撒上花和草,放上伞做的蘑菇成草地。

2、大家合作给蝴蝶翅膀涂上漂亮颜色。

3、小朋友们选择角色进行装扮:蝴蝶戴上翅膀,挂上数字;数字娃娃戴上头饰,剩下的孩子做数字王国的客人。

二、小朋友去数字王国做客。

师:今天我们要去数字王国做客,数字王国里做多的是什么呀?(数字)是啊,每个孩子一定要有一个数字,才能进入数字王国的。

三、小朋友和数字娃娃见面。

师:咦,数字娃娃怎么不见呢?我们一起喊喊吧!

1、数字娃娃(2)从布景后跳出来:“我在这里呢!”小朋友热情的和数字娃娃打招呼。

2、数字娃娃(2)说:“接下来出来的是我的邻居,他的数字比我的数字少一个,你们猜猜他是谁呀?”小朋友说对了,数字娃娃(1)就出来。

3、老师:数字娃娃(2)还有一个邻居,他的数字比数字娃娃(2)多一个,他是谁呀?(小朋友说对了,数字娃娃(3)就出来)1和3是2的邻居,也可以说1和3是2的相邻数)。

4、依照此方法,1――9的数字娃娃有趣的出来。

5、给数字娃娃按数序排好队。

6、请数字娃娃和小朋友坐在一起,不过数字娃娃的数字和小朋友脸上的数字是相邻数就可以坐在一起。

四、观看蝴蝶的时装表演。

1、师:今天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蝴蝶们还准备了一场时装表演呢!最先出场的是3号蝴蝶,大家欢迎!

2、在动听的音乐声下,3号蝴蝶在t型台上表演。

3、师:接下来出场的蝴蝶身上的数字和3号蝴蝶身上的数字是相邻数,小朋友说他们是谁呀?(2号和4号,可以反复强调2比3少一个,4比3 多一个)现在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2 号和4号蝴蝶出场!

4、依照此方法1――9号蝴蝶都出场。

五、小朋友和数字娃娃给蝴蝶献花。

1、小朋友、数字娃娃、蝴蝶手牵手边成一个大圆圈。

2、师:我们的蝴蝶表演的这么好,我们应该怎么表示呢?(献花)我们到草地上采一些漂亮的花送给它们吧!花上面的数字和蝴蝶身上的数字是相邻数,那朵花才能送给蝴蝶的

3、小朋友、数字娃娃采花,鲜花。(把花贴在蝴蝶的身上)

六、音乐游戏《蝴蝶找花》

1、交代游戏规则:大家一起随音乐自由表演,蝴蝶到处飞舞,唱到一半的时候,每只蝴蝶做一个花心,身上的数字和花心的数字是相邻数的小朋友,数字娃娃就做花瓣,手牵手把花心围起来。音乐完了,就从头再玩。

2、大家玩游戏。

七、结束。

1、、放打雷的音乐。

师:呀,要下雨了,我们到蘑菇下躲雨吧。免的挤在一起,你身上的数字和蘑菇上的数字是相邻数,你就进去躲。

2、大家都躲在蘑菇的下面。(放下雨的音乐声)。

3、关掉音乐。

师:看,雨停了,我们也该回家了,和蝴蝶、数字娃娃再见吧!

4、小朋友和数字娃娃、蝴蝶说再见,自由走出数字王国。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这是椭圆(图形)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这是椭圆(图形)

有益的学习经验:

认识椭圆,比较圆与椭圆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准备:

1.塑料和纸圆(便于折叠用)、椭圆片,每个幼儿各一片,圆的半径与椭圆的短半轴相等,纸的和塑料的圆与椭圆一样大。

2.细铁环1个。

3.黑板上画一个圆(与细铁环直径相等),一个椭圆,并分别标上圆心和椭圆的中心。

活动与指导:

1.出示细铁环,让幼儿说出它是什么样的图形,接着引导幼儿看黑板上的圆,使铁环与圆重合,使幼儿明白这两个圆一样大。启发幼儿观察圆心,画几条半径,用小棒量半径给幼儿看,让幼儿懂得一个圆的每一条半径都是一样长的。

2.把细铁环拉或压成椭圆,并使它与黑板上的椭圆重合。告诉幼儿这个圆形叫椭圆。画出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并且量给幼儿看,长轴和短轴不相等。

3.发给幼儿塑料和纸的圆以及椭圆。让幼儿先看一看,摸一摸塑料圆和椭圆,再把它们重叠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处。

4.让幼儿把纸的圆和椭圆分别对折和四折,看看它们有何不同。

5.小结:圆心到圆上各点的距离(半径)等长,椭圆中心到椭圆上各点距离不一定相等。

蒙氏数学4教案【篇10】

数学活动:《按数群计数》

活动目标:

整10数数,并说出总数。

2、能大胆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

3、乐于参加数数活动,体验用不同方法数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猴子捞月”;挂图“猴子捞月”;挂图“数手印”;音乐磁带一盘;

教室的地上画。

2、学具准备:“猴子捞月”;“金色珠子①②③”中的串珠;花生1袋。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师幼互相问候。

2、集体活动

①创设情境:看谁数得快又准。

教师:今天我们来举行数数比赛。首先老师要给你们讲《猴子捞月》的故事,小朋友们根据故事内容数数。(教师一边出示挂图“猴子捞月”,一边讲故事)有一天,,又来了几只小猴(依次出示几组),一共来了多少只小猴?

②引导幼儿说出总数,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出来的。如:我是1个1个数的;

我是先数先来的5只,再接着1个1个地数后面的。

③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能数得更快呢?引导幼儿用5个一数或10个一数的方法

数出总数。教师再依次出示教具“猴子捞月”中的若干组猴子(数量视幼儿能力定),引导幼儿用最快的方法说出总数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跳绳练习

户外活动:看书

下午Z

数学活动:《感知数位》

活动目标:

十位、百位,了解数位之间的关系。

2、喜欢认识数为的数学活动,体验其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三位数数位板各1张。

2、学具准备:“数字卡片”;“金色珠①②③”。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师幼互相问候。

2、集体活动

①认识数位

教师出示“金色珠”中的3串串珠和9颗粒珠,创设情境:小猪嘟嘟的串珠店开张了,它一大早就起来做串烧了,做着做着,迷糊的嘟嘟竟忘了自己拿了多少粒丸子出来了,我们帮帮它吧。教师引导幼儿将3串串珠摆在右边,下方摆出数字卡片30,9个粒珠摆在右边,下方摆出数字卡片9.

教师:这么多的丸子,到底怎么来表示呢?教师示范将数字卡片30放在事先准备好的两位数数板中,再将数字卡片9放在个位的位置。

引导幼儿认识数字39中,数字9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数字3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也就是个位上是数字9,十位上是数字3.

用相同的方法认识数字139,认识百位。

②幼儿自己去卡片,拼成200以内的数,再说说个位是几,十位是几,百位是几。师幼共同小结:个位的“1”表示1个1,十位的“1”表示1个10,百位的“1”表示1个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