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记观后感6篇

学记观后感6篇。

人的想法不一样,能力不一样,眼界不一样,看过了解一样事物之后,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其的看法。心得体会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写作训练,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心得体会书要如何规范的书写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学记观后感6篇,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学记观后感 篇1

可是对于我来说繁忙的工作之余读书的时间就不是很多了,所以我的读书也带有了一定的功力性,我主要还是读跟我们教学有关的书籍比较的多,主要还是阅读杂志为主,其他类书籍买的比较少,下面我跟大家交流一下,我最近读的一本书,顾明远主编的《国际教育新理念》,其实我也是冲着顾明远的名气去选择这本书的。这本书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宏观教育的概念;第二部分介绍教育的一般概念;第三部分介绍教育学的概念。

通过阅读这本书,教师可以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以时代特征为背景,以现有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出发点,以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借鉴。能较好的回答我们教学中碰到的常见的几个问题:第一,“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知识经济出露端倪”已经成为我们的常用话语。

第二,广大教师早就摈弃了注入式教学法,而接受了启发式教学法,特别是近几年来,许多引进和自创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这对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第三,某些观念支配某些行为,教育也不例外。

这本书听起来很理论,但读起来并不枯燥,因为它与我们的正常教学密切相关,可以直接帮助我们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比如书中介绍的“掌握学***:让差生得到同样的发展”,就是一个我们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难题。

差生是我们老师最为头痛的一个大问题,我想刚刚结束的考试,大家肯定也在为差生摇头叹息了。如何解决贫困生问题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布卢姆对学习的精通也许会为我们打开一条好路。

在传统教育中,每一位教师在新学期或新课程开始时都有以下期望:有多少学生会成为优等生,有多少学生会成为中等生,有多少学生会成为差生。我不知道我们这里的老师有没有这样的想法?

这一系列的先入之见通过评分程序、教学方法和教科书传递给学生。这种传播导致了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通过评分程序的学生的最终成绩几乎与最初的预期一致。布卢姆对这种“预想“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这样传统的教育“预想”是当今教育体制种最浪费、最有循环性的一面。他压抑师生的创造力,减少学生的学习,摧毁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概念。因此,布卢姆指出,改善每个学生的教育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改变我们的学生和学习方法。

由此,布卢姆提出了他的掌握学***,并因此而被称为是”摧毁美国教育的人”。

布卢姆的掌握学***的核心是“为掌握而教”和“为掌握而学”。

“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我们所教授的事物,教学的任务就是要找到使学生掌握所学学科的手段。”这就是布卢姆为掌握而教的核心思想。布卢姆通认为:

大多数教师认为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学习,另外三分之一将失败或通过,剩下的三分之一将在中间。他认为这种想法“是当今教育系统中最浪费、最具破坏行动一面。他压抑了师生的抱负水平,也削弱了学生的学***”。

布卢姆坚持认为9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这门课程的材料。为此,布卢姆和他的助手进行了一项长期研究。通过实验、观察和后续研究,他们得出结论:

初了百分之一二的超常儿童和百分之二三的低常儿童(包括智力、情感、体格等方面有缺陷的儿童)之外,95%以上的学生在学***、学***、学***等方面,并无大的差异。只要有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世界上几乎每个人都能学到任何东西。造成差生多的原因是:

一方面,课程设计和方法不完善,我认为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是对原有课程的改进,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的原因,也在于教师并没有去期待学生掌握。看来我们教师的一言一行稍有不慎就会误人子弟。

布卢姆认为,要让学生掌握学习宽容,教师必须对所有学生抱有期望,而不仅仅是对一些学生。教师应向学生解释掌握性学习与一般性学习的区别,并向学生展示绝大多数学生应该而且能够达到掌握水平的信心。

布卢姆的这一思想对于我们解决差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为掌握而教的思想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这就意味着,在掌握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传统的教学往往根据正态分布曲线,来给学生进行成绩的等级评定,据此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等级。布卢姆认为,正太分布只能反映学生整体的学习顺序,而不能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这样的做法往往容易使教师形成这样一种观念,即“他们会把学生的学***看成一种持久和稳定的东西,也就是说学生在最初发现的差异,不仅会在他们整个学***中表现出来,而且会贯串于他一生的。

”布卢姆认为学***不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得到弥补的。只有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找到方法帮助每个学生,所有的学生,至少在理论上,才能掌握它。

为掌握而教的具体做法是:采劝给学生第二次机会“,即在每个单位完成之后进行“诊断测验”,发现学***在的问题,然后让通过测验的学生,由另一位教师有计划的作与第一次不同的讲解,一直到他们掌握有关教学内容为止。这种方法被称为“给学生第二次机会”,“对目标射第二次箭”。

为掌握而学就是要使学生确认自己的学***,把自己看成是胜任学习的。按照布卢姆的说法,这是学***生自我观念所产生的影响。布卢姆认为,学生往往不能通过并参加学业任务,这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应对能力,因此应引导学生在校外体验中寻求信任和能力。

布卢姆强调,如果学校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成功的经验,他们将完全拒绝在校内外学习。掌握学***学校带来生机,给学生带来信心,并帮助学生在各类学***展一种毕生的兴趣。布卢姆的掌握理论,我们在教学中也在无形中运用,“给学生的第二次学***”我们也一直在做,我们对学生的课后辅导不就是为掌握而教的思想吗,可是我们也有做的不够的地方,对于差生我们总是缺少耐心,总是超之过级,太急功近利。

学记观后感 篇2

二、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的提升应以积极投入为前提,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存在和对教师的认同,并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气度对待敢于质疑传统、挑战教师、个性鲜明的学生;要以博大的爱心和崇高的师德爱护、关心学生;要引导学生独辟蹊径,使学生拥有活跃的头脑,丰富的想象力;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生活,从中感受美、发现美,用自己的笔来表现美。

三、在美术创作中,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欣赏者。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爱学生是责任教师的共同品格;爱学生是好教师的灵魂。教师关注的应是学生的长处和优点,让他们在“你很有见地”、“你很棒”、“你的想法很新颖”、“你启发了我”、“你很有观察力”的赞扬中进步。

每个学生都想获得认可和被别人欣赏的需求。渴求赏识是上进的动力,所以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欣赏者。

4、 在新美术课程的实践中,教师应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还要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每个教师都应该走出一条适合学生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道路。一个只埋头画画的人,充其量不过是个“画匠”;一个只知道低头教书的人也不过是一个“教书匠”。我们教师要从“独奏者”向“伴奏者”的角色转变,由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帮助学生去发现、去处理并学会运用知识,激发创造的欲望。

艺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艺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使学生在探索和质疑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要把美术教学的全过程作为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来研究。研究意味着创新。课程改革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面对新的教材内容、新的标准、新的规范、自我认识的自身环境,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和教学过程,不断产生新的思想,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促进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更快。

美术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的双重角色。课堂教学,就是不断和学生对话的过程。在这个“对话”的过程里,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被激发、思维被启迪、热情被释放、探索问题的好奇心被点燃,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享受参与的乐趣,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学记观后感 篇3

《学记》作为战国时代的教育论著,总结了夏、商、周官学和春秋战国时代私学的教育经验,从儒家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教育观点。汉武帝奉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的统治地位,《学记》作为儒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也深深影响了2000多年来的中国教育。特别是《学记》中关于教育目的的阐述,直到现在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政策。

中国土生土长的儒家有着十分浓厚的“入世”思想,从孔夫起,儒士对虚无缥缈的怪力乱神采取回避的态度,所谓“不语怪力乱神”,倡导修齐治平,经世致用。这种思想体现在教育上就是在《学记》中强调教育的社会作用,认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认

。教育制度功不可没。

然而,将教育的作用局限于直接服务于社会政治是片面的。立足于过去,教育是自然的特征;面向未来,教育是难以实现的。教育总是比较保守的。

特别是儒家,素有“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传统,总喜欢“白发老章句”,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意识。特别是从安史之乱后的中唐开始,中国的封建社会已经日益成为一个烂熟的桃,把教育的作用局限在直接为社会政治服务,往往就是为当前的社会政治服务,而不是为社会政治的发展服务,其消极意义就愈来愈突出。

教育应具有两大功能,一是为社会政治服务,二是为个人发展服务。其中,在现代社会,后者更为重要,即通过教育培养人格和谐发展的社会成员。通过培养社会成员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服务。

战国时期,士在诸侯争雄的社会格局中,可以自觉地选择自己的“主”,可以念叨着择主而事。知识分可以独立研究,可以保有自己比较独立的人格,首先考虑的是创造新的学说,而不用考虑迎合某一特定的统治者,------反正统治者或大或小,多着呢------总是能找到买主的。此时,人的发展与政治服务相对统一。

因此,春秋战国时期有百家争鸣。秦汉以后,为政治服务转变味为为皇帝单独服务。知识往往味了满足社会政治的需要而单方面放弃自身的发展需要。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将教育的职能直接界定位服务于社会政治,客观上制约了中国封建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

《大学》中虽然把“格物”定为教育的开始,但是此“格物”绝对不是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堂”中所设的学科“格物”。《大学》的“格物”并不研究自然界的日月星辰,花草虫鱼,“格物”的对象是社会生活中的人事关系,自然和人的“天人感应”,后来有一幅对联高度概括了封建教育的“格物”内容:“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儒家所想格的“物”,无非是研习祖宗传下来的一些典籍,揣摩当今圣上的旨意,把人生的乐趣定格为“金榜题名时”,并不把独立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作为人生自我实现的途径。这应该是2000年中国封建社会只有少数技术发明,缺乏纯粹合理的系统科学研究的原因之一,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科学相对落后的原因。孔夫不是骂想学“稼圃”的樊迟为“小人”吗?

教育过程中只“格”社会关系的“物”,只强调教育为社会政治服务,把教育视为社会政治的附庸,忽视教育最主要的功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政治一出风波,教育风起云涌。教育已成为社会风向标。

学记观后感 篇4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呻,朗读。占,音(chān),同“觇”,注视。毕,竹简,这里指书。“呻其占毕”意为“盯着课文大声朗诵”。讯,告知,告诫。“多其讯言”意为“一味地灌输”。

及,急迫。数,音(shuò),多次。“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意为“一味赶进度而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悖,违背教学原则。佛,音(fú),佛戾,违背,违反。“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是说教师在施教中违背教学规律,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学生实际。

隐,痛恶。疾,怨恨。“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意思是,由于教师教学不当,使学生痛恶自己的学业,并怨恨自己的老师。

刑,成功。

这一段列述教学上的种种失误,对于今天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警示。

失误一,教学形式单一,死记硬背,满堂灌,使学生不能自主学习,缺少独立思考,不能融会贯通。

失误二,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不研究学生的学情,不从学生实际出发,不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失误三,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不能从学习中体验收获和快乐,使学生产生厌学、厌师情绪。

《学记》很早就注意到教学中的弊端,并明确提出警示,但是,时至今日,这种违背教学规律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甚至根深蒂固。

20xx年12月我们在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实地参观了杜郎口中学,并根据我校实际,实行了“新课堂”。新课堂的宗旨是: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激励者、评价者;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最大进步。如今,新课堂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新课堂已开出灿烂的花朵,并结出丰硕的成果。

学记观后感 篇5

在寒假期间,我仔仔细细的阅读了《学记》。

这是我国最早乃至世界上最早的较有系统的教育学着作。这里面包含了许多老祖宗的智慧和宝贵的经验。这篇文章对教育的目的、学校制度、教育的原则、方法,以及教师的作用等问题,都做了非常全面系统的论述。对我国古代教育影响深远。它的经验和思想原则,并没有因为时间而过时,很有现实意义。

学习后,我认为他特别对老师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它里面囊括了教育的目标、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效果。这里面的内容对我们现在的教学非常有实际意义!其中我最赞成的它所论述的教育原则、方法。其实也就是如此!好的老师主要要看他的和教学效果。没有效果还谈什么教学?在我的体育这一块也一样!在我刚毕业时!感觉的自己理论多深!总有一种不服的感觉!有一点点高傲!其实到工作岗位以后才发现!在教学方法方面你连一个当教几年学的兵的都不如。

刚上课时你设计的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但到实施时,学生东跑西跑,打打闹闹。他们真的不把你当老师看!尽管你喊破喉咙,他还是挤空说他该说的。做他该做的,真让你没有办法!这有可能有点书中所说“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总结自己的经验!就我在近期教学中!每节课都认真真的准备,不断地变换花样!就二三班与二四班是选用不同的教法!因为三班学生较贪玩,不易管,象崔国冲、裴佳康、管照伦等孩子!你就必须慢慢的引导,花较多的时间去培养他们的习惯!而四班的孩子就好说多了!像武硕文、童亚博、梦晨遥等广播操稍微一指点就做的非常漂亮!有时做的比老师还好呢!根据这种情况两班决不能用同样的教法。所以我在三班一般以老师的教为主。

而四班更多的是带动优秀学生的积极性。自己作主较好其他的小朋友!有时四班在体育委员的带领下也能做好一堂课!读到文中的大学教的方法。也给我带来了许多启迪!就像文中所说“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现在在教学中我也能做到这四点。针对孩子性格及时的预防!特别是本学期刚上课我先做的施教于严。让孩子们知道学习过程中的规矩!如主抓不好好站队的、上课说话的。

这就及时避免了孩子们懒散、不专心听讲的毛病!特别是本周学习广播操!为了让孩子不枯燥,故意的编排各节的相互穿插!适时抓住了孩子的才能和年龄特征。还上他们结对子,进行互帮互助!通过那个上课也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总之,通过学习《学记》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其实里面不但但是这些。只要我们再细细品味里面还有许多财富呢!

学记观后感 篇6

读书之《学记》读后感600字心得感想范文: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礼记·学记》

学记第一段,开宗明义,给古往今来的人指出一条大道——学。

“君子”之名,在先秦经籍中,有以位言,有以德言。总而言之,有位无德者,终不能保其位,所以君子毕竟以德名。故宋儒释君子曰:成德之名也。

然则德何由而成?其必由学乎!君子以天下为己任,无天下之胸怀者不足以为君子,亦不足以言学,否则只是学成个自私自利的小人而已,与君子何干?

然须知,天下不在外,家国天下只在我心,修身与平天下只是一件事。《论语》中说“古之学者为己”者,正是为天下也,说“今之学者为人”者,正是不知道自己是谁,惶惶外求者也。

“化民成俗”即是“平天下”,学即是修身,“君子欲化民成俗”即是“欲明明德于天下”,“其必由学乎”即是“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与《学记》,异名而同理。君子能修身以成德,则发虑宪、求善良、就贤体远皆为化民成俗之道,否则只是外求,身且不能成,更何论化民。

此章于为人师、为人父母者而言亦大有启发。今之欲施教于孩童者,纷纷向外求各种各样之教育理论,而不知反修其身。如此,则求之愈多,而失之愈偏,或迷茫不知所从者,或固执己见自尊自大而轻薄他人者,总而言之无非两类,或自以为愚,或自以为智,此念一起便离道远矣,伤于自弃自我而不自知,又何足以言教!

欲教人者先修己,欲正人者先正己,己正则人正,己修则人修,此千古不易之道。舍修身而谈教育者,不知要教出个什么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