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课件(汇总5篇)

电工课件(汇总5篇)。

根据您的要求,笔者整理了“电工课件”,希望这些参考能对您有所帮助,感到非常高兴。教案和课件是教师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教师对于编写教案和制作课件并不陌生。只有将教案和课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

电工课件 篇1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课程的地位、性质: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课程作用:使学生掌握与机电专业相关电工电子的知识和基础技能。

二、课程的特点及教学法

(一)课程特点

1、突出了基本理论、概念、技能;

2、体现机电专业特色,紧密联系实际;

3本课程知识联系面宽,涉及较多学科的内容,是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的学科。

(二)教学法

1、理论联系实际。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

2、适当的运用启发、诱导、讨论、归纳等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解。

3、根据本课程逻辑性强,定性分析较多的特点,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根据本学科特点广

泛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加深学员对所学课程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

考试纲要求:主要测试考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程度,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范围和要求

(一)电工基础

1.直流电路部分

(1)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理解电动势、电位、电功率的概念;

(3)掌握电压、电流的概念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电功率的计算;

(4)掌握电阻元件与电流的关系,欧姆定律;

(5)了解电容元件、电感元件及其特性、用途及选用;

(6)了解支路、节点、回路、网孔的定义;

(7)理解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8)了解电压源和电流源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

(9)掌握电阻串、并联的连接方式及电路特点;

(10)掌握混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电压、电流及电功率的计算;

(11)掌握支路电流法,会求解二个网孔电路;

(12)了解叠加原理的内容及其适用范围;

(13)理解戴维南定理,能求解一个或两个网孔的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路;

(14)掌握万用表、直流电流表与电压表的使用,会正确测量直流电流、直流电压及电阻。

2.交流电路部分

(1)理解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了解正弦量的解析式、波形图、相量图及其相互转换(不要求画波形图);

(3)掌握R、L、C元件电压与电流关系,理解感抗、容抗、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掌握其计算;

(4)理解RLC串联电路的分析计算,会判断阻抗性质;(仅限于理想元件串联);

(5)了解对称三相正弦量、相序的概念;

(6)了解三相对称电源星形、三角形两种联结方式及其特点;

(7)理解中性线的作用;

(8)理解对称负载作星形、三角形联结时的电压、电流的计算;

(9)了解对称三相电路的功率计算;

(10)掌握万用表、交流电流表与电压表的使用,会正确测量交流电流、交流电压;

(11)掌握单相功率表的使用,会正确测量有功功率;

(12)掌握单相电度表的使用,会正确测量电能;

(13)会正确装接日光灯等单相照明电路;

(14)会正确装接三相负载电路;

(15)了解示波器的使用,会正确观测电路的波形。

四、教学措施

1、加强实训的力度,联系实际注意多听、多想、多动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

2、注重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3、积极培养学生兴趣,以学生的需求为第一位。同时贯穿思想道德建设,建构学生公德意识体系。

五、教学建议

1、教学中应以“行为导向教学法”为指导。以“课题”、“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探究。

2、学生采用小组学习、自主学习等方法,发挥“大师傅”和“小师傅”的作用,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获得知识。

六、考评方法

考评方法应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过程性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以各个课题中的实训内容为考核依据;二是终结性评价,为理论考核,主要体现为平时考试测试和统一模拟考核。

七、教学进度安排

填写教学进度安排表

电工课件 篇2

导电材料大部分为金属,属于导电材料的金属应具备导电性能好、不易氧化和腐蚀、容易加工和焊接、有一定的机械强度、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等特点,所以并不是所有的金属都可以用作导电材料。铜和铝基本符合上述特点,因此它们是最常用的导电材料。比如架空线要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常选用铝镁硅合金;熔丝要具有易熔断的特点,故选用铅锡合金;电光源灯丝的要求是熔点高,需选用钨丝做导电材料等。

常用导线按结构特点可分为绝缘电线、裸导线和电缆。由于使用条件和技术特性不同,导线结构差别较大,有些导线只有导电线芯;有些导线由导电线芯和绝缘层组成;还有的导线在绝缘层外面还有保护层。 :

(1)绝缘电线 绝缘电线是用铜或铝作导电线芯,外层敷以绝缘材料的电线。常用导线的外层材料有聚氯乙烯塑料和橡胶等。目前常用电线的品种、规格、特性及其用途见表3-4。常用电线的结构形式如图3—12所示。

1)B系列塑料、橡皮电线。该系列的电线结构简单、质量轻、价格低廉、电气和机械性能有较大的裕度,广泛应用于各种动力、配电和照明线路,并用于中小型电气设备作安装线。它们的交流工作耐压为500V,直流

工作耐压为1000V。常用B系列电线的结构形式3-13a所示。

2)R系列橡皮、塑料软线。该系列软线的线芯是用多根细铜线绞合而成,它除了具备B系列电线的特点外,还比较柔软,广泛用于家用电器、仪表及照明线路。常用R系列电线的结构形式如图3-13b所示。

3)Y系列通用橡套电缆。该系列的电缆适用于一般场合,作为各种电动工具、电气设备、仪器和家用电器的移动电源线,所以又称为移动电缆。

电线电缆的安全电流是电线电缆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指在不超过最高工作温度的条件下,允许长期通过的最大电流值,所以又称为允许载流量。常用电线在空气中敷设时的载流量(环境温度为+25℃),见表3-5。

(2)裸导线 裸导线是只有导体(如铝、铜、钢等)而不带绝缘和护层的导电线材。常见的裸导线有绞线、软接线和型线等。按外观形态可分为单线、绞线和型线(包括型材)三类。

1)单线。有圆单线和扁单线两种,主要用作各种电线电缆的导电体。

2)绞线。按其结构可分为以下四种:

a.简单绞线。由材质相同、线径相等的圆单线同心绞制而成、主要用于强度要求不高的架空导线。b.组合绞线。由导电线材和增强线材组合同心绞制而成,主要用于强度要求较高的架空导线。

c.复绞线。由材质相同,线径相同的束(绞)股线同心绞制而成,可用作仪表或电气设备的软接线。

d.特种导线。由导电线材各不同外形或尺寸的'增强线材,由特种组合方式绞制而成,用于有特种使用要求的架空电力线路,如扩径导线在高压线路上可减少电晕损失和无线电干扰;自阻尼导线可使导线减振;倍容量导线可增大线路的传输容量。 在工厂供电系统中,最常用的是铝绞线、铜绞线、钢绞线和钢芯铝绞线等,常用的铝绞线截面形式如图 3-14所示。

(3)电缆 电缆是一种特殊的导线,它是将一根或数根绝缘导线组合成线芯,裹上相应的绝缘层(橡皮、纸或塑料),外面再包上密闭的护套层(常为铝、铅或塑料等)。所以,电缆一般由导电线芯、绝缘层和保护 层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1)导电线芯。导电线芯是用来输送电流,必须具有较强的导电性能、一定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较强的耐腐蚀性,以及便于加工制造等。电缆的导电线芯一般由软铜或铝的多股绞线做成。

2)绝缘层。绝缘层的作用是将导电线芯与相邻导体以及保护层隔离,抵抗电压、电流、电场对外界的作用,保证电流沿线芯方向传输。电缆的绝缘层材料,有均匀质(橡胶、沥青、聚乙烯等)和纤维质(棉、麻、纸等)两类。三芯统包型电缆的结构如图3-15所示。

3)保护层。保护层简称护层,主要作用是保护电缆在敷设和运行过程中,免遭机械损伤和各种环境因素(如日光、水、火灾、生物等)的破坏,以保持长期稳定的电气性能。保护层分为外保护层和内保护层。

①外保护层。外保护层是用来保护内保护层的,防止铅包、铝包等受外界的机械损伤和腐蚀,在电缆的内保护层外面包上浸过沥青混合物的黄麻、钢带或钢丝等。而没有外保护层的电缆,如裸铝包电缆,侧用于无机械损伤的场合。

②内保护层。内保护层直接包在绝缘层上,保护绝缘不与空气、水分或其他物质接触,所以要包得紧密无缝,并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使其能承受在运输和敷设时的机械力。内保护层有铅包、铝包、橡套和聚氯乙烯等。

电缆分为电力电缆和电器装备用电缆(如软电缆和控制电缆)。在电力系统中,最常用的电缆有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两种。电力电缆是指输配电能用的电缆;控制电缆则是用在保护、操作回路中的。其中,应用较多的电力电缆的外形及结构如图3-16所示。

熔丝是在各种线路和电气设备中普遍使用的,具有短路保护作用的一种导电材料。使用时,将熔丝串联在线路中。当电流超过允许值时,熔丝首先被熔断而切断电源。常用的是熔点低的铅锡合金 丝。

正确、合理地选择熔丝,对保证线路和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关系很大。当电气设备正常短时过电流时(如电动机起动时),熔丝不应熔断。

选择熔丝的方法因线路不同而有差异,具体情况如下:

1)在线路上总熔丝的额定电流等于电能表额定电流的0.9-1倍。

2)在支路上熔丝的额定电流等于支路上所有负载额定电流之和的1-1.1倍。

1)单台交流电动机线路上熔丝的额定电流等于该电动机额定电流的1.5-2.5倍。

2)多台电动机线路上的额定电流等于线路上功率最动机额定电流1.5—2。5倍,再加上其他电动机额定电流的总和。

电工课件 篇3

电工技术教案



电工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和技能性较强的学科,对于电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学生对电工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文将从课程概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便更好地指导电工技术课程的开展。


一、课程概述:


电工技术课程是职业教育中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工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通过学习电工技术,学生将能够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熟悉常见电气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能够独立进行电路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电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构造。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电工工具和测量仪器,准确连接电路,并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安装、调试和维护电器设备的方法。


3. 心理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工技术的兴趣,提高解决电气故障的能力,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电工基础知识: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电路分析方法。


2. 电器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电机、变压器、自动控制装置等电气设备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3. 电器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包括电路连接、设备安装、参数调节等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


4. 电气故障排除:包括常见电气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方法,如断路、短路、漏电等故障。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以教师为主导,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


2. 实践操作:学生通过实验和模拟操作,掌握安装、调试和维护电器设备的实践操作技能。


3. 项目实训:通过模拟工业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完成电工项目的实践,提高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分组合作: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测验:对学生对电工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定期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实验报告: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后,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3. 项目评估:对学生在项目实训中的表现进行评估,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电工技术教案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对电工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希望通过本教案的推广,能够促进电工技术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具备电工技术能力的专业人才。

电工课件 篇4

一、填空题:

1、有三个6Ω的电阻,若把它们串联,等效电阻是 _Ω;若把它们并联,等效电阻是_Ω;若两个并联后再与第三个串联,等效电阻是_Ω。

2、电阻大,说明导体导电能力 _ ,电阻小,说明导体导电能力_。

3、电路是由_、_、_等组成的闭合回路。

4、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分别是 _、_、_。

5、对电路中的任一节点,流进节点的电流_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

6、_可简写为KVL,它描述了一个闭合回路中各部分电压的相互关系。

8、如果某一元件的电压和电流关联,则欧姆定律,字母表达式是 _,功率字母表达式是_ 。

9、在串联电路中,某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和它的阻值成_。 。

二、选择题:

( )1、电流的基本单位是_。

( )2、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_。

( )3、导体的电阻不仅与导体长度、截面面积有关,而且还与导体的_有关。

( )4、两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器串联后的`等效电阻与并联后的等效电阻之比是:

( ) 5、有一段16Ω的导线,把它们对折起来作为一条导线用,电阻变为:

1、( )由R=U/I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的电流成反比。

2、( )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值大于其中任一个电阻值。

3、( )电动势是由电源本身性质决定的,与外电路无关。

4、( )功率大的灯泡一定比功率小的灯泡亮。

5、( )两电阻并联时,其电流分配与电阻大小成正比。

四、计算题:

1、电路如图,已知E=10V,Is=1A,R1=10 ,R2=R3=5 ,使用叠加原理R2的电流I2.

2、试用电流源与电压源等效变换的方法计算I。

3、已知E1=40V,E2=20,R1=R2=4 ,R3=13 ,试用戴维宁定理计算

电工课件 篇5

电工技能课件是电气工程领域中必备的学习资料,它为学习者提供了详细、具体且生动的内容,帮助他们掌握电工技能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本文将从课件的内容、优势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电工技能课件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了电工基础知识、电路理论、电力系统、电力设备维护与保养等方面的内容。这些课件通常会涵盖电气安全、电线与电缆敷设、电器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电器故障的排除等实践技能,并以生动的图文结合方式进行讲解。通过这些课件的学习,学员能够理解电工技能的基本原理,掌握电路的搭建和调试等技能。


电工技能课件的优势在于清晰的结构和直观的演示方式。这些课件一般都会按照逻辑顺序进行组织,将知识点进行模块化分解,使学员能够有条理地学习。课件中通常会配备丰富的实例和案例,通过实际应用的演示,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这种直观的演示方式,使得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有助于学员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电工技能课件在实际应用中有广泛的场景。对于电工职业教育来说,电工技能课件是不可或缺的学习资料。它可以作为教师的教学辅助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讲解重点。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课件来加深理解和掌握电工技能,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电工技能课件也广泛应用于企业内部的培训和技能提升。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定制相应的课件,用于培训员工,提高他们的电工技能水平。电工技能课件还可以作为电力公司和工程公司选拔人才的参考标准,帮助他们评估员工的技能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小编认为,电工技能课件是电气工程领域中重要的学习资料,它通过详细、具体且生动的内容,帮助学习者全面掌握电工技能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课件的内容丰富多样,结构清晰,演示方式直观,引人入胜。同时,电工技能课件在电工职业教育、企业培训和人才选拔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学习电工技能课件,学员能够夯实电工技能的基础,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为电气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GZ85.com扩展阅读

爱课程课件(汇编5篇)


老师的工作内容中包含着教案课件的撰写工作。考虑到教案是保证课堂教学完整性的必需品,因此教案课件的编写常常需要每天都进行。在开始编写教案课件前,大家应该思考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如果你想深入了解“爱课程课件”相关知识,可以阅读本篇文章,相信能够为你提供帮助!

爱课程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了解波尔多液发现、成份及作用机理

教学重点:

波尔多液的配制及作用机理

教学过程:

活动一:阅读教材,组织学生讨论,思考以下问题:

一、波尔多液的成分?

波尔多液是一种广谱无机杀菌剂,用硫酸铜、生石灰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

二、波尔多液制备方法?

分为生石灰少量式、半量式、等量式、多量式、倍量式、三倍式。

三、波尔多液的作用机理?

它是一种非内吸型保护性无机杀菌剂,,喷洒药液后在植物体和病菌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药膜,该膜不溶于水,但在二氧化碳、氨、树体及病菌分泌物的作用下,使可溶性铜离子逐渐增加而起杀菌作用,可有效地阻止孢子发芽,防止病菌侵染,并能促使叶色浓绿、生长健壮,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四、波尔多液的特点?

该制剂具有杀菌谱广、持效期长、病菌不会产生抗性、对人和畜低毒等特点。

五、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一般情况下,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雾效果最好,连续喷洒2~4次即可控制病害。发病时间越长,施用效果也越差。作物的花期、早晨露水未干、天气阴湿、多雾天喷施后易产生药害,喷施后遇大雨,应在天晴后补喷。在温度超过30℃的晴天中午也应避免施用。喷波尔多液15天后才能喷石硫合剂,并且不能与其它农药混用,在果实采收前20天停止使用,以免污染果面造成果锈。

活动二:

1、组织学生参观果园,指导学生配制波尔多液并给果树施药。

2、写出硫酸铜与熟石灰反应生成碱式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

3、通过波尔多液的发现教育学生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爱课程课件 篇2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读课文。

2.默写词语(见文后练习3)。

二、细读课文

1.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说了什么?(这句话是说“我”家乡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

(3)想一想,这句话该怎么读。(该读出自豪的语气来)

(4)齐读第1自然段。

2.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个句子?(六句)第一句写了什么(村前有条小河,河上有石桥)?“月牙一样的小河”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用来点题,表示“月亮湾”得名的由来)

(3)第二、三两句写了什么?(学生答)

比较下面两句话:

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谁能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好在哪里?(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一个“清清的”,它比第一句好,因为它说得具体,能显示出河中的倒影更清晰,色彩更鲜明)请齐读这两句体会一下。

(4)第四、五两句写了什么?(学生答)“灿烂的朝霞”是什么意思?(朝霞就是早晨天空的云霞,灿烂是鲜亮的意思,“灿烂的朝霞”是指早晨太阳出来时被阳光染得通红鲜亮的云)你说得很好!那么“一片”表示什么意思呢?(一片是表示从较大区域划分出来的较小的一块)对,下面课文中还用了两次“一片”,也是这个意思。请齐读四、五两句。

(5)第六句说了什么?(学生答)

比较下面这两句话:

过了石桥,是一片农田。

过了石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谁能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好在哪里(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一个“绿油油的”,它比第一句好,因为它显示了农田的具体色彩,第一句缺少这个意思)?请齐读这两句体会一下。

(6)教师板书重点词语,学生边看板书,边想象月亮湾村前的图景。(板书格式附后)

(景色很美)那么这一自然段该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来读?(该带着欣赏的心情来读)

(7)齐读第2自然段。

3.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也只有一句话,写了什么?(村后是山,山坡上有茶树)

(3)提示:这一自然段写得简略,但是它给整个画面绘上了背景色彩,却是不可少的,山是绿色的.,茶树也是绿色的,整个画面就显得富有生机了。

(4)齐读第3自然段。

4.第4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两句话写了什么?(赞美月亮湾真美,表达“我”爱家乡的感情)作者表达强烈感情时用了哪些词语和哪种标?

(3)这两个感叹号所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吗?(不,第一句后面的感叹号表示赞叹;第二句后面的感叹号表示热爱)那么这两个感叹句该怎么读?自答:前一句中的“真美啊”这个词要读得重,音调要低,语气延长,表示赞美之情;后一句读时音调高扬,语速要慢,表示自豪之情。请齐读第4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描写了月亮湾村前村后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的真挚感情。

四、布置作业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爱课程课件 篇3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结构分析

《圆的方程》安排在高中数学第二册(上)第七章第六节.圆作为常见的简单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圆的方程属于解析几何学的基础知识,是研究二次曲线的开始,对后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等内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方法上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解析几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圆的方程是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后,又掌握了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但由于学生学习解析几何的时间还不长、学习程度较浅,且对坐标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困难.另外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有待加强.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

②会由圆的标准方程写出圆的半径和圆心坐标,能根据条件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③利用圆的标准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①进一步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

②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和加强对待定系数法的运用;

③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 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

②在体验数学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以上对教材、教学目标及学情的分析,我确定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4.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的求法及其应用.

(2)难点: ①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

②选择恰当的坐标系解决与圆有关的实际问题.

为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进行分析:

好学教育:

【二】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采用“启发式”问题教学法,用环环相扣的问题将探究活动层层深入,使教师总是站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上.另外我恰当的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实际问题的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直观的引导了学生建模的过程.

2.学法分析 通过推导圆的标准方程,加深对用坐标法求轨迹方程的理解.通过求圆的标准方程,理解必须具备三个独立的条件才可以确定一个圆.通过应用圆的标准方程,熟悉用待定系数法求的过程. 下面我就对具体的教学过程和设计加以说明:

【三】教学过程与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是由七个问题组成的问题链驱动的,共分为五个环节:

创设情境 启迪思维 深入探究 获得新知 应用举例 巩固提高

反馈训练 形成方法 小结反思 拓展引申

下面我从纵横两方面叙述我的教学程序与设计意图.

首先:纵向叙述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迪思维

问题一 已知隧道的截面是半径为4m的半圆,车辆只能在道路中心线一侧行驶,一辆宽为2.7m,高为3m的货车能不能驶入这个隧道?

通过对这个实际问题的探究,把学生的思维由用勾股定理求线段CD的长度转移为用曲线的方程来解决.一方面帮助学生回顾了旧知——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方法,另一方面,在得到汽车不能通过的结论的同时学生自己推导出了圆心在原点,半径为4的圆的标准方程,从而很自然的进入了本课的主题.用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问题来源于实际,应用于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

通过对问题一的探究,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引到用坐标法研究圆的方程上来,此时再把问题深入,进入第二环节.

(二)深入探究——获得新知

问题二 1.根据问题一的探究能不能得到圆心在原点,半径为的圆的方程?

2.如果圆心在,半径为时又如何呢?

好学教育:

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对问题一进行归纳,得到圆心在原点,半径为4的圆的标准方程后,引导学生归纳出圆心在原点,半径为r的圆的标准方程.然后再让学生对圆心不在原点的情况进行探究.我预设了三种方法等待着学生的探究结果,分别是:坐标法、图形变换法、向量平移法.

得到圆的标准方程后,我设计了由浅入深的三个应用平台,进入第三环节.

(三)应用举例——巩固提高

I.直接应用 内化新知

问题三 1.写出下列各圆的标准方程:

(1)圆心在原点,半径为3;

(2)经过点,圆心在点.

2.写出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

我设计了两个小问题,第一题是直接或间接的给出圆心坐标和半径求圆的标准方程,第二题是给出圆的标准方程求圆心坐标和半径,这两题比较简单,可以安排学生口答完成,目的是先让学生熟练掌握圆心坐标、半径与圆的标准方程之间的关系,为后面探究圆的切线问题作准备.

II.灵活应用 提升能力

问题四 1.求以点为圆心,并且和直线相切的圆的方程.

2.求过点,圆心在直线上且与轴相切的圆的方程.

3.已知圆的方程为,求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

你能归纳出具有一般性的结论吗?

已知圆的方程是,经过圆上一点的切线的方程是什么?

我设计了三个小问题,第一个小题有了刚刚解决问题三的基础,学生会很快求出半径,根据圆心坐标写出圆的标准方程.第二个小题有些困难,需要引导学生应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圆心坐标和半径再求解,从而理解必须具备三个独立的条件才可以确定一个圆.第三个小题解决方法较多,我预设了四种方法再一次为学生的发散思维创设了空间.最后我让学生由第三小题的结论进行归纳、猜想,在论证经过圆上一点圆的切线方程的过程中,又一次模拟了真理发现的过程,使探究气氛达到高潮.

III.实际应用 回归自然

问题五 如图是某圆拱桥的一孔圆拱的示意图,该圆拱跨度AB=20m,拱高OP=4m,在建造时每隔4m需用一个支柱支撑,求支柱的长度(精确到0.01m).

好学教育:

我选用了教材的例3,它是待定系数法求出圆的三个参数的又一次应用,同时也与引例相呼应,使学生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培养了学生建模的习惯和用数学的意识.

(四)反馈训练——形成方法

问题六 1.求过原点和点,且圆心在直线上的圆的标准方程.

2.求圆过点的切线方程.

3.求圆过点的切线方程.

接下来是第四环节——反馈训练.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三个小题作为巩固性训练,给学生一块“用武”之地,让每一位同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找到自信,增强学习数学的愿望与信心.另外第3题是我特意安排的一道求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方程,由于学生刚刚归纳了过圆上一点圆的切线方程,因此很容易产生思维的负迁移,另外这道题目有两解,学生容易漏掉斜率不存在的情况,这时引导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结合初中已有的圆的知识进行判断,这样的设计对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具有良好的效果.

(五)小结反思——拓展引申

1.课堂小结

把圆的标准方程与过圆上一点圆的切线方程加以小结,提炼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待定系数的方法 ①圆心为,半径为r 的圆的标准方程为:

圆心在原点时,半径为r 的圆的标准方程为:.

②已知圆的方程是,经过圆上一点的切线的方程是:.

2.分层作业

(A)巩固型作业:教材P81-82:(习题7.6)1,2,4.(B)思维拓展型作业:试推导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

3.激发新疑

问题七 1.把圆的标准方程展开后是什么形式?

2.方程表示什么图形?

在本课的结尾设计这两个问题,作为对这节课内容的巩固与延伸,让学生体会知识的起点与终点都蕴涵着问题,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在知识的拓展中再次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另外它为下节课研究圆的一般方程作了重要的准备.

以上是我纵向的教学过程及简单的设计意图,接下来,我从三个方面横向的进一步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横向阐述教学设计

(一)突出重点 抓住关键 突破难点

好学教育:

求圆的标准方程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为此我布设了由浅入深的学习环境,先让学生熟悉圆心、半径与圆的标准方程之间的关系,逐步理解三个参数的重要性,自然形成待定系数法的解题思路,在突出重点的同时突破了难点.

第二个教学难点就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这是学生固有的难题,主要是因为应用问题的题目冗长,学生很难根据问题情境构建数学模型,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为此我首先用一道题目简洁、贴近生活的实例进行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引导学生真正走入问题的情境之中,并从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从而消除畏难情绪,增强了信心.最后再形成应用圆的标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模式,并尝试应用该模式分析和解决第二个应用问题——问题五.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形成了方法,难点自然突破.

(二)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 探究主线

本节课的设计用问题做链,环环相扣,使学生的探究活动贯穿始终.从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到应用都是在问题的指引、我的指导下,由学生探究完成的.另外,我重点设计了两次思维发散点,分别是问题二和问题四的第三问,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为学生设立充分的探究空间,学生在交流成果的过程中,既体验了科学研究和真理发现的复杂与艰辛,又在我的适度引导、侧面帮助、不断肯定下顺利完成了探究活动并走向成功,在一个个问题的驱动下,高效的完成本节的学习任务.

(三)培养思维 提升能力 激励创新

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我分别在问题一和问题四中,设计了两次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在问题的设计中,我利用一题多解的探究,纵向挖掘知识深度,横向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使学生的有效思维量加大,随时对所学知识和方法产生有意注意,使能力与知识的形成相伴而行.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预设,具体的教学过程还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向生成性课堂进行转变.最后我以赫尔巴特的一句名言结束我的说课,发挥我们的创造性,力争“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

爱课程课件 篇4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充分发挥学校及周围的资源优势,挖掘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化发展的课程。本学期化学组校本课程将在《生活中的化学》这一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并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继续改进和完善进一步开发《趣味化学》这门校本课程,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学校持续发展目标,把趣味化学实验这一活动渗透在日常教学之中,加大管理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力求取得更好效果。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本着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给学生最适应的教育,让学生最快乐的成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他们真正成为一名既能全面发展,又能突出个性的合格高中生。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灵活丰富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改变学习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兴趣。

4、通过学习,不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备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并能获取新的知识的能力。

5、建立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评价体系。形成学生认同,乐于参与的激励性评价形式。

6、为突出校体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按季节和时令选择相应授课内容。

7、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

三、课程内容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严谨的科学态度、灵活的动手能力,及提升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操作的技能,充分发展合作精神,现将课程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教学内容:

序言:你准备好了吗?

第一章:我也能做

实验一环保肥皂的制作

实验二化学“冰箱”与冰袋

实验三雪花膏的制作

实验四水果电池的制作

第二章舌尖上的化学

实验一汽水的制作

实验二自制果冻

实验三各种水果的维C含量之比较

第三章这里很有趣

实验一玻棒点灯、黑龙攀柱

实验二水下公园

实验三消字灵的制作

附录:小实验

四、课程实施及建议:

1、课程教学结构:创设情境小组探究汇报表演

2、组织形式:小组合作探究制

3、课时安排:每两周1课时(周四活动课时间)

4、活动地点:化学实验室或根据需要而定

五、具体安排:

爱课程课件 篇5

学习目标

1、了解清炒土豆丝的具体方法,激发学生炒菜的兴趣,引导他们把所学的方法运用到今后炒其他菜的过程中,达到“学一法炒多种菜”的目的。

2、通过学习清炒土豆丝,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以及学当家庭小主人的愿望。

学习重难点

学会清炒土豆丝的做法

导学过程

土豆是我们经常见的蔬菜,同学们说一说土豆可以怎么做?

清炒土豆丝是以土豆作为主料,大葱作为辅料,盐、胡麻油、花生油作为调料制作而成的家常菜。具有咸鲜,酸辣的口味

做法一:

1.大葱洗净切成丝待用;土豆削去外皮洗净,切成粗细均匀,长短一致的细丝放入大碗中用淡盐水浸泡片刻,捞出滤净水分。

2.炒锅置火上,烧热后注入花生油,四成油温时下入土豆丝翻炒二下后下入醋,接着下入精盐、葱油、花椒油、葱丝翻炒成熟即可出锅装盘。

做法二:

1、青椒去蒂和籽,洗净,切丝备用;

2、土豆去皮,洗净,切丝,放在清水中洗去淀粉(一般洗三次即可,备用;

3、锅内放油,加热至7分热,加葱花等爆锅,将土豆丝从水中捞出,去水分(不要去的太彻底),放入锅中翻炒,然后加入青椒丝,加调料翻炒至成熟即可

做法三:

1、土豆去皮切丝,放水中浸泡。

2、青椒切丝,葱切丝,蒜切片。

3、炒锅内放油,热了之后放入葱蒜爆香。

4、倒入土豆丝,煸炒,加入醋,盐,继续煸炒,

5、快出锅前加入青椒丝,煸炒几下,加入味精,搅拌均匀。出锅装盘即可。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挑选一种你们喜欢的吃法制作

电影课件汇集


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就需要我们老师要认认真真对待。 新老师要让课堂更加有趣,就要在教案课件上下功夫,好的教案课件怎么写?经过认真挑选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为您精心制作了“电影课件”,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电影课件 篇1

大班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小熊电影院》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的序数,能按照序数找到相应的位置。

2、愿意做小剧院的检票员,为大家服务,安排座位。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把活动室的一角布置成一个小舞台,观众席上备30张小椅子(分成六横排,每排5把椅子,第一二排椅子上贴上红色标记,第三四排椅子上贴上蓝色标记,第五六排椅子贴绿色标记)。

2、戏票30张(其中红点卡1-5当做红票,做二份。蓝点卡1-5当做蓝票,做二份。绿点卡1-5当做绿票)。

3、志愿者胸牌5-6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活动。

师:今天小熊电影院开张啦,他想邀请我们小二班小朋友到他的电影院去看电影,你们愿意吗?(愿意)不过,小熊说了,到他的电影院去看电影还有几个要求,你们愿意按照要求去做吗?(愿意)小熊说,到他的电影院一律要凭票录场,你看,小熊给我们小朋友还带来了票呢?这些票一样吗?(不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呢?(颜色不一样,有的是红的、有的是蓝的、有的是绿的)小朋友观察地真仔细小熊今天给我们的票友三种颜色,(屈老师 )小熊电影院的椅子上也有三种颜色,我们小朋友要拿好票去找一样的颜色坐下来,红色的票就要坐在椅子上贴有红标记的那一排,绿色票的就要坐在椅子上贴有绿色票的那一排,蓝色票的就要坐在椅子上贴有蓝色标记的那一排。

二、介绍电影院,讨论参加游戏的规则及角色职责。

1、在小朋友手里都有不同颜色的票,请小朋友按好自己手中戏票的颜色对号入座。不同颜色的戏票分别对应不同的座位。

提问:红色戏票坐第几排?(第一排和第二排)请红色戏票的幼儿入座。蓝色戏票坐第几排?(第三排和第四排)请蓝色戏票的幼儿入座。绿色戏票做第几排?(第五排和第六排)请绿色戏票的幼儿入座。

2、习按照序数找相应的位置。

老师把五张红色、蓝色、绿色并画上1-5个点的戏票贴在黑板上。提问:小朋友看看这几张戏票和刚才我们的戏票有什么不一样呢?(上面有小圆点)每张票上的小圆点一样吗?(不一样,有的是三个,有的是五个……)对,戏票上面的圆点是不一样的,我们想一个点的戏票要排在第几个?(第一个)二个点的第二个,以此类推。现在老师要把有小圆点的戏票发个小朋友,请小朋友按好戏票上小圆点的个数对号入座。请红色戏票的幼儿按好小圆点的个数对号入座。用同样的方法请蓝色戏票和绿色戏票的幼儿对号入座。

3、剧院门口还少了几个检票员,这个检票员可重要了。他们要站在小剧院的门口,看客人票的颜色和点数然后对号入座,千万不能坐错。如果客人坐错了,那需要我们检票员去给他们找正确的位置。谁愿意来当检票员呢?请5-6个幼儿带上工作证执行任务。

三、玩看电影的游戏。

1、老师把戏票交给检票员,鼓励他们把票卖给观众,然后带着观众到电影院帮助他们找到座位。如果观众自己能够找到座位,志愿者就负责检查核对观众手上的戏票是否与座位吻合。其余幼儿看电影。

2、进行角色交换,继续游戏。

四、小朋友,现在小熊电影院的电影结束了,请我们小朋友排好整齐的队伍回家了。请小朋友跟着老师走出教室。

电影课件 篇2

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旋律。

重难点分析:

1、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导语: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秒。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唐诗《次北固山下》(板书、明确学习目标)

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龟虽寿》。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有:“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首联叫颔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每联的最后一个字为韵脚,它们相同的韵母为所压的韵。

解题:《次北固山下》中“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是山名,江苏镇江北。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1. 听录音范读。(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注上拼音;把握这首诗的朗读节奏,找出这首诗的韵脚和所压的韵。)

电影课件 篇3

1.爵士乐产生的历史背景:爵士乐是现代音乐演变的的一个代表,是非洲遗风和欧洲古典音乐在美国多元、自由、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相互融合、发展的产物,是原始音乐精髓和现代文化结合的结果。布鲁斯和拉格泰姆是爵士乐的初期形式,这两种音乐都源于美国黑人乐曲。在布鲁斯和拉格泰姆走向成熟的时候,黑人乐手把它们结合到一起,形成一种与美国主流音乐传统迥异的音乐──爵士乐。从此以后,它多次变换其形式、风格及速度,每一次的变化都注入了一些新的内容。音乐是用来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这是理解爵士乐的一个关键,也是课本的一个难点。爵士乐是由非洲音乐与欧洲音乐相融合而产生的平民音乐。爵士乐不仅是一种音乐流派,它本身还反映一种精神状态,其内容包括生活的许多方面,而且是真实的反映:诸如对不公正的反抗、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挫折后的失意等,同时还有幽默、自嘲,有时甚至是流着眼泪的笑。

2.好莱坞引导世界电影的潮流:好莱坞是世界电影之都,代表着世界电影发展的最高水平,这里汇集了著名的电影制片公司、名导演和名演员,拥有世界一流的电影制作技术和拍摄场地,摄制出许多闻名世界的影片,好莱坞引领世界电影的潮流。“一只眼睛盯着观众,一只眼睛盯着金钱”是好莱坞经营的最高哲学。近年来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对各国的民族电影市场构成强大威胁。中国电影应如何应对,不应仅是电影界人士的任务,也应当引起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关注,探寻好莱坞称霸影坛的原因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

解析: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爵士乐”的掌握情况。爵士乐起源于非洲音乐,后来在美国南部发展起来,因此传入欧洲是不对的,所以应选A选项。而B项都是考察的爵士乐的影响,C 、D两项考察爵士乐的特点。故B、C、D三项不能选。

1.下列关于爵士乐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3.拥有世界一流的电影制作技术和拍摄场地,汇集了著名电影制片公司导演,摄制出多闻名世异的影片。这一地点在美国的(? )

电影课件 篇4

①爵士乐起源于哪里?

②爵士乐发展的基本脉络是怎样的?

③爵士乐最主要的演奏特点是什么?

④爵士乐对世界音乐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爵士乐起源于非洲音乐,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南部发展起来。爵士音乐的演奏特点是即兴风格,即自由自在地演奏,拉格泰姆是爵士乐音乐的节奏支架,即切分的节奏风格,切分示意出动荡和不稳定,与平静和稳定相对峙。爵士乐的“即兴”表现方式渗透在整个作品的演奏之中,它是爵士音乐的精髓和灵魂。早期黑人爵士乐多不识谱,演奏时只是凭着灵感,对所熟悉的曲调自由地进行变化。所以带有很强的即兴性质。由于人数不多,三五个乐手经常在一起合作,时间久了,彼此之间也就自然地形成一种默契。这种情况只是到后来才有所改变。即兴表演为爵士乐手提供了宣泄情感的机会,容易激发人的情绪。

爵士乐不仅影响了其他流行音乐的形式,也影响了古典音乐的创作。

电影课件 篇5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基础教育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8-29页。

二、教材内容分析

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以及对乘法的进位也有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算法。本节课主要通过电影院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让学生在经历具体的活动中,拓展学生的思维,体验算法策略的多样化,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法。

三、学生状况分析

我班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并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已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对处理乘法的进位,也有一定的经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更进一步的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算法。

四、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3)能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

(1)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及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丰富的情感体验,感知数学的价值,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最喜欢看的电影是什么?在哪里看的?

师揭题:今天我们就去电影院发现新的知识。板书:电影院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观察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

1)课件播放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有500人,共有21排座位,每排可坐26人。

2)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估计学生会提出:A、电影院的座位够吗?B、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估算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班内反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只要学生讲的合理就给以肯定。2)计算

引导学生进行就算求解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列式:2126=

A、学生独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记录在练习本上。

师进行巡视指导,特别针对一些用竖式计算的学生进行帮助和引导,让他们注意乘法时的进位。B、小组内交流、讨论算法。

C、班内反馈估计学生出现的答案有:1、2620=520261=26520+26=546

2、2621=2637=787=5463、竖式计算

重点对竖式计算进行汇报。让学生进行质疑,并在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和算理。

引导学生完整答题2126=546(个)答:这个电影院一共有546个座位。3)揭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今天的乘法竖式,思考今天和昨天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总结出今天学习的是用竖式计算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师进行板书:电影院-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1、让学生计算2428

1)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在班内反馈,重点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过程,班内其他学生进行判断。

2)学生汇报后,让班内所有学生同位间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2、计算15363543

1)让学生同位间进行比赛做题,同位的两位学生每人选择不同的题目进行计算。

2)学生同位交换,相互检查,并让对方讲出计算过程,自己进行判断。3)班内反馈对做正确的学生给以鼓励和表扬。

3、解决课本29页第3题1)让学生仔细审题,找出题目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3)班内反馈3223=736(名)答:共有736名运动员参加。重点让学生说出算式的意义和计算的过程。

对做对的学生给以鼓励。四、班内汇报总结1、谈谈自己今天的收获,可以是学习的内容,也可以是自己学习方法。

2、评价自己所在小组和自己今天的表现如何?五、作业布置:做课本29页第2、4、题六、板书设计:

电影院

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

2126=546(个)

1、2620=520261=26520+26=5462、2621=2637=787=546

3、竖式计算

答:这个电影院一共有546个座位。

电影课件 篇6

教学要求:

1、知道球幕电影院的特殊构造和球幕电影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造的精神。

2、读、写、默本课13个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新型、反扣、飘拂、交错、围攻等词。用巨大造句,听写指定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指定的句子能读出正确的语气。

4、背诵课文第3、4、5节

教具准备:幻灯片(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3教时

第二课时

[课时重点]知道球幕电影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突破口]抓住关键句体会比较,知道球幕电影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球幕电影院是什么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相关内容)

2、听写句子(自学本)

球幕电影是一种新型电影。它不仅有声有色,而且还有香味呢。

二、学习37节

(一)轻声读37节

1、思考:球幕电影的特点是什么?它与一般电影不同在什么地方?

仔细读读课文,用括号括出相关的语句,与一般电影加以比较说明,然后到小组里说一说。

2、反馈交流

(1)、四周的银幕上出现彩色的画面,连天花板上也出现了朵朵飘浮的白云,成队的大雁从上面飞过。

(简介:四周天花板都有画面告诉我们球幕电影是整个半球形的内壁,它用多台放映机同时放映,构成一幅统一画面,所以称它为球幕电影,又称全景电影。)

板书:全景、图象逼真

A、飘浮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课文中指在蓝天下的白云随风轻轻地移动,成队的大雁从上面飞过,说明天花板上出现的像真的天空,图象逼真,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B、齐读第三节

(2)、小林觉得自己身前身后洒落在自己身上。

(小林的感觉好似真的在森林一般。这是因为球幕电影中的镜头十分逼真,给人全新的感觉)

过渡:作者除了写视觉上感受到球幕电影的逼真外,球幕电影还有什么方面让读者感到逼真?

(3)飘来一阵阵苹果的香味。嘿这电影不仅有声有色,而且还有香味呢!(板书:有味)

(简介:在观看球幕电影时,随着银幕上出现的物品,电影院还散发相应的味道)

A、那么这香味是从哪里来的呢?

(原来电影院设有地下管道,通到每个座位下。银幕上出现什么实物时,电影院就用压缩机通过管道,把需要放出的气味送到每个人座位下)

B、指导朗读

(这句感叹句,要读出惊讶、赞叹的语气)

C、齐读

(4)大厅四周同时传出各种动物的叫喊声。

(球幕电影的音响逼真,使人感觉身临其境)

板书:音响逼真

过渡:球幕电影太逼真了,以至于小林也情不自禁地叫起来,一头撞在椅背上。

小虎见了,拉了一把,轻轻问

出示句子:唷,小林,你在干什么?

指导朗读(这是一句问句,尾音上扬,读出惊讶、疑问的语气)

(二)、说话练习

1、以球幕电影是一种新型电影为开头,说说它新在哪里?

2、齐读37节

三、作业

1、选择最喜欢的内容背诵。

2、向爸爸妈妈介绍球幕电影,并请父母把听到的内容记录在自学本上。

电影课件 篇7

1、珍惜时光,大好青春莫辜负。

2、你有想过吗?自己想要找回什么样的记忆,友情,亲情或者是爱情。

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5、因为我喜欢你,比地球上任何一个人都要喜欢你。

6、有一种孤独是,你看过了很多精彩的电影,读过了很多感动的书,听过了很多美好的音乐,只可惜,再没有了那个想要分享的人。

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8、你给我一生,我还你三世。

9、一个人不是你所想般爱你,并不代表那人不是全心全意地爱你。——《乱世佳人》

10、人这一生这么长,谁不爱上几个人渣呢?—赤裸的娇。

11、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12、如果你要提前下车,请别推醒装睡的我。

13、别撞了,撞墙有用你天天给我十万加啊。

14、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

15、作为一个曾经充分理解怎么吃也不胖的瘦子,如今我总算完全的体会了一吃就胖的感悟。

16、愿你想要的一切,都如约而至。

17、纵然我有万般悲伤寂寞和想念,你都是再也看不见了。

18、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于学矣。——王符

19、我没有很刻意的去想念你。我只是在很多很多的小瞬间,想起你,比如一部电影,一首歌,一句歌词,一条马路和无数个闭上眼睛的瞬间。

20、祝你春节愉快,合家幸福,新年新收获。

2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2、真正的喜欢不是整天腻歪在一起,也不是朋友圈里到处发两个人恩爱的照片,而是他愿意停下来等等你,愿意陪你一起慢慢变好。

23、从今以后,我将不再贪吃,而只是爱吃而已。——《加菲猫》

24、哪怕自己再痛苦,可是余生好长,你好难忘。

25、他是一道光,不能被任何人伤害,哪怕是我,哪怕是爱。相比他众叛亲离与我相依为命,我更希望他得天独厚,应有尽有,哪怕彼此相忘于江湖。——《橘生淮南》

26、赢家,永远都有一个计划;输家,永远都有一个借口!

27、让我妈妈左一刀右一刀,一点人性都没有,比城市马路扒开得还勤!这哪里是医院,这是屠宰场!

28、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29、别沮丧,生活就像心电图,一帆风顺就证明你挂了。

电影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旋律。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尉。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 王湾是一个生卒年不详的唐朝诗人,今天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诗歌,这印证了“人以诗传”的道理。

1.学生自由朗读。

2.听老师范读。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

?串讲:

?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

?⑥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按:鸿雁传书,实无其事。《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扣留,汉使求苏武,单于谎称武已死,后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单于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

5.请一位学生讲述诗歌内容。

一条弯曲幽深小路伸向青山外边,山前澄清碧水中泛着一只小船。

潮水汹涌平漫显得两岸更加阔宽,轻风吹动的水面上荡着一片孤帆。

海上朝日刺破残夜吐出霞光万道,江南春早已经进入了寒冷的旧年。

写好的书信如何才能寄回到家乡?急切地拜托这些北飞洛阳的归雁。

[译文]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1.氛围创设: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同学们能例举一些学过的写乡愁的诗歌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

?明确: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

3、把握。问: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这是诗人的想象,很明显,船到镇江后,他要上岸再乘驿车转往别的地方去。)“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自由发言)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为下句“江春人旧年”张本)这个“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残冬腊月)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

4、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5、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学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讨论明确: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

名句分析。“海日”两句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这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这样说有根据吗?先说这两句所写的景象。(学生凭想象自由发言。)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旧在外奔波,不得回乡,怎能不产生乡愁呢?)但这种乡愁并不使人感到低沉,例如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就显得开朗一些,是吗?说说道理。(残夜未尽,而旭日已升;旧岁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不正是包含着新的希望吗?)

?5、前面三句写景,各有特色,请问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感受和理由?

?设想:分小组交流各自的感受与观点,然后请几位同学登台讲述。以鼓励为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世界、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

参考理解:

①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指北固山,绿水指长江。此处加了“外”“前”两字,将北固山的位置,确定得不能用于别处,见得旅程介于水陆之间,因此和下联“两岸”“一帆”描写水陆发生密切关系。诗人以平实之笔开篇,犹如画家作画以前在纸上铺设的底色,为抒情言志创设出收缩自如的挥洒空间。诗人一落笔写自己岸上的旅途在望不到的青山之外,显然这里是诗人的想象,这就隐含了诗人并没有到达终点,可见旅途是艰辛的,而走得越远,离家乡也就越远,乡愁也就越浓,这为下面的抒情交待了缘由。此外,这里首句对仗工整,超出了一般律诗的要求,也是诗人的匠心独运,把“青山”和“绿水”分别镶嵌在诗句中,更显得色彩明亮,意境优美。.

电阻课件(汇编13篇)


栏目小编根据您的需求为您准备了一份详细的“电阻课件”。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又到了老师开始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完整的教案是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和安排课程的前提。希望我的意见对你有所帮助请记得将其收藏起来!

电阻课件 篇1

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1.通过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进一步体会研究多个因素问题的方法。

2.学会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1.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严谨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2.通过了解物理学知识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本节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认识电阻的概念和知道电阻的影响因素。电阻是电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它是初中电学学习的核心之一。教学重点是电阻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是通过实验说明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电阻概念的建立是重点,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导线,并提出为什么我们一般选择铜作为常见导线材料,然后将长度、粗细相同的电阻丝接入电路,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和电流表的示数,发现不同电阻丝在导电的同时,对电流有阻碍作用,从而得出电阻的概念。也可以将电流类比成水流,河道中的水流会因为河道的阻碍程度不同而不同,那么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时受到导体的阻碍作用也会不同,进一步介绍电阻的概念、单位以及符号等。而在进行探究电阻影响因素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常见物质的电阻,引导学生从中发现电阻的大小可能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通过一些设问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①此实验需要用到什么物理方法?②电阻的大小如何“显示”出来?③该如何设计实验?④需要用到哪些器材?

电源,小灯泡一只,演示电流表一只,开关一个,金属丝若干,导线若干,废白炽灯的灯丝,酒精灯一个。

电阻课件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早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阐述对本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欧姆定律》的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是初中物理电学知识中重要的实验内容,是欧姆定律的应用和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基础, 可以说既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化,又是对新学知识的铺垫,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学好本节课至关重要。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原理;

2.进一步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规则;

3.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2.通过学生根据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计实验、制订实验操作方案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操作、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实验过程中,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阻 。

难点: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规律,加深对电阻概念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求出小灯泡的电阻;得出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学生刚刚学习了“欧姆定律”,第二次同时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等电学仪器,在这种情况下来学习本节课,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

(1)能否设计出完整的实验步骤。

(2)能否准确的连接实验电路。

(3)能否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问题引导、指导学生实验探究。

学法:思考、讨论、探究、分析、归纳总结。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约2分钟)

通过问题,欧姆定律的内容,用公式表示欧姆定律,及公式的变形,让学生考虑如何测灯泡灯丝的电阻,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测出U、I,再根据R=U/I,即可算出灯丝电阻。

由于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知识掌握的很好,所以这部分内容比较好引入,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学生已经在上节课学过公式的变形,很容易得到变形公式,为如何测电阻打下基础,很容易引入课题《测小灯泡电阻》。

(二)设计实验方案(约10分钟)

各实验小组讨论、设计一个能测灯丝电阻的电路图,可能出现电路中没有滑动变阻器的情况。然后以此为契机讨论到底用不用滑动变阻器,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滑动变阻器在此电路中的作用。

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画出测电阻的电路图,大部分学生都没画滑动变阻器,让同学们想想自己所画的电路图只能测几次电阻,同学们都想到只能测一次,那么老师设疑如果要多次测量应该怎样改进你所设计的电路图呢?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改变电源电压,一种是用滑动变阻器让学生讨论哪种方法更方便,学生很容易得出用滑动变阻器。在电路图中加入滑动变阻器。

电路图确定之后,再给学生时间讨论实验步骤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设计表格较为简单,学生容易完成。

学生讨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后让学生简单叙述一下,这样可以将学生的成果进行交流,锻炼了学生的交流评价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20分钟)

学生实验,记录数据,教师巡视,辅导实验。

实验次数

电压(V)

电流(A)

(四).分析数据,得出结论(5分钟)

由两个实验小组将实验数据填在黑板上,学生会发现随着电压和电流的改变,灯丝电阻也在变化,这一实验结果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导体的电阻和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流过导体的电流无关”,发生冲突,以这个冲突为突破口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三次测量得到的电阻为什么不同。可让学生重复刚才的实验,仔细观察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除了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变化,电路中还有什么现象。很快学生会注意到灯泡亮度的变化。灯泡越亮,就说明灯丝温度越高,三次测得电阻不同是因为灯丝温度发生了改变。

(五)交流和评估(5分钟)

学生小组间交流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有代表性的一起讨论。

(六)小结(2分钟)

由学生小组逐一总结本次课的知识点并记录。

(七)布置作业(1分钟)

完成本节实验报告

五、板书设计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实验原理:R=U/I

电路图: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1) 保护电路

(2) 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六、教学反思

学生在连完实物电路,闭合开关时,灯泡不亮,此时只需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减小接入电路的电阻即可,而学生却普遍认为是电路故障,不知所措。今后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并加强此类问题的联系。

电阻课件 篇3

新课标中指出:“物理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初中物理《电阻》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这节课利用不同导体(铜线和镍镉合金线)接入电路,导致小灯泡亮度不同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注意力,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导体(铜线和镍镉合金线)接入电路,灯亮不同?”从而指导学生阅读,从导电性和对电流的阻碍两方面分析原因,帮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对学生掌握电阻理解其含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对控制变量法及转换法,类比法等科学方法进行了很好的的渗透,通过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学生掌握了控制变量的基本方法通过用小灯泡亮度体现电阻的大小使学生对转换法有了进一步认识,电阻概念是很抽象的一个知识,直接用教材知识下定义学生很难明白,不利于后面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汽车走不同路面阻碍不同与电阻类比,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电阻的含义。

电阻课件 篇4

(1)了解滑动变阻器的构造,结构简图,元件符号。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2)通过探究活动能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会用滑动变阻器来控制电路中灯泡的亮度。

(1)通过思考观察实验、对比、探究等方法,学习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电压。

(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热情。

多媒体课件、滑动变阻器、示教板、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

“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交流评价”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创设情景,采用多媒体实验引入新课。(创设情景,引发思考,演示实验,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其感到惊奇,产生疑问,引起思维,激发兴趣,从而顺利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灯泡亮度的变化是由通过的电流引起的,而电流的变化则是由电阻的变化引起的。启发学生猜想:铅笔芯的电阻变化是由改变导体电阻的什么因素引起的?

方案目的(改变长度):如图所示,在导线间夹入一段铅笔芯,使一端在铅笔芯上自由滑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铅笔芯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观察并记录小灯泡的亮度变化,并加以比较。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是提出问题获得证据或数据的来源。在观察到现象后及时做出记录,这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揭示科学的神秘面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灯泡亮度变化,实质上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铅笔芯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灯的亮度的。要想弄清其原理,我们先来学习一种能改变电阻的器件──变阻器。其实,实验室所用的变阻器也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器件。

原理:变阻器就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器件。(板书)

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结合实验桌上滑动变阻器的实物认识变阻器的主要构造,并重点强调观察4个接线柱和表面涂有绝缘漆的合金线所绕成的线圈,猜想这种结构的设计有什么理由。然后提问:

◆电阻丝什么位置的绝缘漆被刮去了?为什么要刮去?

◆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

◆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几乎是零?

教师结合投影片介绍其构造,理解铭牌上数据的物理意义;并要求学生学会画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简图和电路符号。

符号:

(该部分内容简单,让学生观察,师生共同解决,教学中主要采用问题法和讲授法。)

※该部分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为了化解难点突出重点,我在此设计了一个学生实验,让学生动手去探究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另外。还借用课件直观、生动地显现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亮度的过程。

◆要使灯泡和变阻器中的电流大小相同,变阻器应该与灯泡串联还是并联?

◆要能控制电流的大小,应该使用变阻器上的哪两个接线柱?

◆要使灯泡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应将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

◆移动滑片时,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随着改变?向哪个方向移动时电阻变大?

◆滑动变阻器上有4个接线柱,怎样把这些接线柱接入电路?共有几种接法?

实验探究 学生相互讨论,首先,设计出实验电路如图所示,接着上台进行操作,尝试控制灯泡的亮度。同时,引导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并指导实验学生每次将变阻器的实物连接、电路图连接、及电路符号连接进行对照,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使用:①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4种(“一上一下”);

②不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2种,其中“同下”电阻总是很大,而“同上”电阻总是很小。

③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

(本环节中以教材内容和设计好的实验报告为主,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交流评估”这一个性化的过程,去主动突破“变阻器”这一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使用滑动变阻器, 改谁电流跟谁串。

一上一下连接线, 关键是看连下线。

左连右移电阻大, 右连右移电阻小。

(板书)① 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②保护电路。

(设计本题目旨在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运用,更重要的是拓宽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2.结构:瓷筒、电阻线、金属棒、金属滑片、接线柱等。

①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4种(“一上一下”);

②不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2种,其中“同下”电阻总是很大,而“同上”的电阻总是很小。

③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

一个仪器,讲清它的构造、原理、作用并不十分困难。怎样使学生在较短时间里,由感性的肤浅认识──到理性的理解──再到熟练得使用?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受到启发。我认为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设计方案、实施实验,让学生感觉知识离自己并不远,努力思考就能想出好办法,设计会更加合理。学生自己想、自己做、自己改进,印象会更深,应用起来会更亲切、更熟练。

教师即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新的课程观更强调课程是一种活动,因为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科学方法的掌握,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形成,都必须通过具体而生动的活动来实现。

本节课教师给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活动提供了一个展示的机会,作为教师,只是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讨论活动,积极寻找学生的思想火花,遵循“不干涉”原则。比如在讲授变阻器的原理时,教师引领学生分析与电阻有关的几个要素为后面的教学设伏,并通过用铅笔芯改变小灯泡亮度的实验,让学生自主得出应该改变导线的长度。接着教师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将铅笔芯换成变阻器演示实验,运用“类比”的方法因势利导突破难点,揭示变阻器的原理,事实证明运用此法效果十分的好。在教授变阻器的使用时,教师又是让学生自主讨论分析、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进而总结出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对于这一部分的教学教师切忌不要操之过急,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口诀的形式总结出来,学生乐于接受,易于识记掌握。从课后的调查与作业效果来看,此处的教学十分成功。

课堂教学的好坏,并不在于教师是否把概念、规律讲清讲透讲活,而是看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勤于思考、乐于探究进而总结出规律揭示其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探究课。

电阻课件 篇5

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电阻的测量》。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电阻的测量》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七章第三节内容。从编者的编写意图来看,《电阻的测量》安排在欧姆定律之后,是欧姆定律的应用,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正确、安全的使用电路元件,是对前面学习使用电路元件方法的巩固,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从整个初中电学体系看,本节内容是继规律型实验,如: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探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电阻的关系之后的第一个测量型实验,是后续学习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高中学习伏安法测电阻的基础,因此本节是初中电学的重点,是高中物理知识下移的良好载体,处于电学实验的核心位置,是中考热点。

2、学情分析及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实验表格等,并要求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学生已经有了探究的经历,有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但考虑到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少,学生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中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

(1)不能很好的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表格

(2)实验操作中,出现一些电路故障不能迅速排除。

(3)通过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存在一定的困难。

基于存在的困难,我将整个教学分为三个板块,一是探究前的准备,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步骤。二学生自主探究。三是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三个环节是层层递进的。

实验探究,一般可以分为七个环节,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为突出重点,将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数据处理三个环节作为重中之重。

二、说教学目标

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道测电阻的原理,会同时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

(2)理解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的电阻有不同的特性。

(3)在测量过程中,体验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的重要性,让学生逐步养成安全操作的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目标的确定依据:

(1)按照物理课程标准。

(2)本节的中心任务是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教材中并未对是否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提出要求。由于物质种类不同,灯丝电阻受温度影响明显,学生对此难以理解。为降低难度,让学生知道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我利用测出实验数据让学生类比思考的方法将测量灯泡电阻融入到本节课中。

教学重点:自行设计完整的实验操作方案,完成伏安法测电阻。

重点设置依据:经历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的过程,为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规律,正确理解影响小灯泡电阻的因素。

三、说教法

说教法: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谈话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探究前的准备,要让学生了解实验原理、仪器选择、电路图、表格、注意问题等,采用启发引导、谈话讨论、师生互动的教法。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当然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可以适当的指导。第三个环节是数据处理。

四、教学流程

1、探究前的准备

实验原理的确定:让学生回忆欧姆定律,由导出公式联系实验的.原理。

实验仪器的选择:教师提问:

(1)测量电压和电流需要什么仪器?

(2)为确保电路元件不被烧坏,应选择什么仪器?(引出变阻器限流式作用)只测量一组数据可以吗?进而让学生思考如何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引出变阻器分压式作用)。

电路图的确定:通过所选仪器的作用,引导学生设计出本实验的电路图。

实验步骤的确定: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实验是如何进行的。提问学生,然后让其他组的学生补充,最后教师总结。

实验表格的确定:表格设计的要领是:明确测量的物理量有哪些?计算的物理量有哪些?为提高实验结论的普遍性,还应该注意什么?在学生展示了自己设计的表格后,

在这个环节中,要让学生明确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在使用中应注意什么?连接电路应注意什么?

提示电压应该拉开距离,第一次取1V,第二次取1.6V,第三次取2V。虽然在实验前做了准备,但考虑到学生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少,这一环节我计划用15分钟。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学生在连接电路中出现的问题,不要急于给学生回答,先让学生自己思考。

2、实验数据的处理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不易突破。我计划用10分钟时间。我设计了以下一组问题:

(1)让学生先算出自己电阻的电阻值,并且上去展示。

(2)三次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变化大吗?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对电阻的理解达到一个全面的认识。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小灯泡与定值电阻受温度影响阻值变化不同呢?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3、板书设计

实验原理:R=U/I

实验电路图:

实验表格设计:

次数

电压/V

电流/A

电阻/Ω

电阻RX平均值/Ω

电阻课件 篇6

(一)

1、有关导体电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粗细相同的两根导线,长度大的电阻一定大

B.长度相同的两根导线,横截面积小的电阻一定大

C.同种材料制成的长短相同的两根导线,横截面积小的电阻一定大

D.铝导线的电阻一定比铜导线的电阻大

2、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是( )

A.导体两端的电压

B. 通过导体的电流

C. 导体的电功率

D.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3.把两段相同粗细均匀的铜丝并排扭在一起,它的电阻( )

A、因长度不变,电阻不变

B、因材料、长度未变,电阻仍不变

C、因材料、长度未变,横截面积增大,电阻变小。

D、因材料、长度未变,横截面积增大,电阻变大

4.一段导体,接入电压为3V的电路中,电阻为50 Ω,当它两端的电压为6V时,它的电阻为( )

A、100 Ω B、50 Ω C、25 Ω D、0 Ω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导线的电阻比铁的电阻小

B、两根长度相同的铝线电阻相同

C、粗细相同的两根铁丝,长的那一根比短的电阻大

D、导体中的电流为0,电阻也为0。

(二)

2.(新疆)几位同学到大峡谷探险。随身带着能发出求救信号的手电筒,手电筒的电压是6V,他们需要将 节干电池 联起来使用。

3.学生用的电压表有“+”、“3”和“15”三个接线柱,有O~3V 和O~ 15 V 两个量程,若被测电压约为2 V,则应该选用 量程来测量,此时应该把 和 两个接线柱连人电路。

4.(南宁市)关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电压时,电压表必须与被测电路串联

B.测量电流时,电流表必须与被测电路串联

C.不管是电流表还是电压表,连接时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出,从“-”接线柱流进

D.电压表的量程改变后,每小格表示的值仍保持不变

5.(长沙市)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锰铜线的电阻比铜线的电阻大

B.粗细相同的导线,长的电阻较大

C.长短相同的导线,细的电阻较大

D.同样材料制成的长短相同的两条导线,细的电阻较大

6.(江西省)在如图6—4(a)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为图6— 4(b)所示,则电阻R1和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

A.4.8 V ,1.2 V B.6 V ,1.2 V

C.1.2 V ,6 V D.1.2 V ,4.8 V

7.(龙岩市)如图6—5所示,已知灯L处发生了断路或短路故障,在不拆开电路的情况下,利用一个电压表可快速对故障进行判断。具体做法:将开关断开,把电压表接在A、B两点间。如果电压表有示数,则灯L 路;如果电压表无示数,则灯L 路。

8.(长沙市)如图6—6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小灯泡L1、L2都正常发光,电表完好,如果将电压表与电流表互换,那么将出现的情况是( )。

A.电压表示数不变,灯泡L1、L2不亮

B.电压表示数变小,灯泡L1、L2变亮

C.电流表示数变大,灯泡L1、L2 变亮

D.电流表、电源烧坏,灯泡L1、L2 不亮

电阻课件 篇7

实验原理  变形

实验器材  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单刀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实验电路图

实验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2)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3)其出三次R的值,求出R的平均值.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 )

1

2

3

实验记录表格

待测电阻R的平均值

2.教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时提示学生

①开关要处于断开位置.

②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放在最大电阻值的位置.

③电源电压选用4V.

④电压表选用3V量程,电流表选用0.6A

⑤注意认清电压表、电流表的“+”、“-”接线柱.

(2)指导学生连接电路时强调:

先连“主电路”即由电阻R、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单刀开关、电源组成的串联电路,检查无误后再接电压表.

3.进行分组实验

(1)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学生分组实验的情况,及时解决实验中发生的问题.

(2)指导学生正确读出电流表、电压表上的数值.

(3)注意观察,尽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操作.

(4)掌握实验进展,记录下实验做得好的小组.

4.实验总结

(1)选几组汇报实验结果.

(2)指出实验中的优点、缺点,特别是实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今后的教训.

电阻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伏安法测电阻是一项重要的物理实验。因为,它既涉及学生对相关重要物理概念的正确理解,又涉及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作为对学生物理学习知识掌握的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它还是学生成绩考核的必出题之一。因此,怎样让学生理解实验、学会实验、做好实验,真正掌握实验所包含的物理要领和实验技能,就成为许多教师探索的课题之一。因此针对这节课,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

2、学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测量出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测量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课题设计实验电路图,掌握正确的操作顺序。

难点:根据电路图进行实物连接线,排除接线中的故障。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初中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对事物存在着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但这一阶段的学生仍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

(2)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对电压、电流和电阻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有一定的肤浅性、片面性,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还不能构成科学的知识体系。

(3)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适合在网络环境下学习。

设计思想

主要采用“设疑、探究、发展”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体验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学习乐趣。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小组使用的形式,并要求共享资源,在集体的努力下克服学习的困难,完成学习的任务,促使学生早日建立合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用一个电路板改变小灯的亮度,设疑:灯的亮度改变时,灯的电阻变化吗?引入新课,一目了然。

二、进行新课:

让学生在问题的提示下完成实验探究,为了避免实验探究过程中的盲目,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既是对学生的提示也是实验中应当注意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探究活动。

1、你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2、设计的电路中的各个器件的作用是什么?

3、你认为在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几次数据?通过什么方法来改变?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4、在实验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或故障?你是如何排除的?

5、能不能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超过额定电压?为什么?

6、你认为在实验中还应该注意哪些地方?

提示:可以让学生先在仿真物理实验室软件上先模拟实现,再实际连接电路,这样可以避免在实际连接过程中时间的浪费。

实验探究完成之后,利用幻灯片及时进行评价及交流,这是探究活动中的重点及升华。主要解决几个问题:

1、对实验电路图的探讨,说明此实验电路图的优点。

2、利用仿真物理实验室将实验过程再现。

3、利用仿真电路图探讨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4、对实验过程出现的故障的排除。

三、总结及自我评价:

老师在整个实验结束之后,进行适当总结,这里可采用概念图的方法,方法比较直观、清晰,内容可包括学生幻灯片中包含的内容:即原理,器材,电路图,器材作用,实验时注意事项,电表量程的选择等,让学生再次加深印象。并让学生对自己表现给与评价,从而提高同学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利用课后一道练习题,即电压表的外接法及内接法的探讨,使本节内容更加深入。

本节课的特色说明:

整节课始终贯穿一条主线,根据提出的问题,学生进行设计并进行探究,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先小组讨论解决,如不行的,就在全班交流时提出,由其他小组帮助解决,或师生共同解决,让学生自己分析从实验中获得的种类信息,从中做出判断,去伪存真。因此,本节课信息量非常大,对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这堂课始终在一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气氛中进行。

本节课使学生对探究的过程及方法更加明确,并且利用其中的评价体系,对各自的表现给予评价,有利于同学间的相互配合。

本节课主要运用了仿真物理实验室,这个软件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学生很容易掌握。

电阻课件 篇9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编排是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安排的,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同一电路中电学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了解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关系的实验方法,同时也为后面学习电功、电功率内容做铺垫。

欧姆定律是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来的定律,它的逻辑性、理论性都很强,实验难度也比较大,特别是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对学生来说都有难度,所以教师要做好适时引导、恰当点拨。通过学习欧姆定律,经历实验探究过程,领悟“控制变量法”这种科学探究方法,理解这种方法在实验探究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学生分析

初中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学生在没有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了解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初步学会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但他们都是单个的技能操作,没有综合应用。对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联系,认识是肤浅的,不完整的,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依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将本节课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讲实验探究过程及结论,第二课时讲公式及其简单的计算。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与技能

1、会用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3、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4、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初步领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的思路。

2、进一步培养学生电学实验操作能力及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概括结论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谨慎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实验方法;理解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教学难点:

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

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发探究想法

通过家用可调亮度的台灯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进行交流、讨论,利用手头器材自己设计模拟实验,可以让两个学生上台来做,做完后讲解,得出调光台灯亮度发生变化的原因。这样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锻炼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操作能力,又为后面的实验方法做了铺垫,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二、展开探究活动,深入研究实践

(一)、利用FLASH和学生刚才的小实验引导得出:电流的大小与电压、电阻有关。板书课题: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二)、猜想与假设

学生分组讨论,这时学生的想象会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留给学生交流猜想的机会,多肯定,多鼓励,多引导。最后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其他小组也可以适当补充。引导学生根据猜想完成学案1、2题。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设计电路图

通过幻灯片的提示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应选用的实验器材以及器材的连接方式,在此基础上设计电路图。这个实验是一个综合的定量实验,用到的器材也多,除了同时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外,还要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路,对学生来讲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老师要实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最后形成统一的电路图。

(四)、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让学生探究自己的猜想,因为这是他自己急于想验证的,当然也可以两个实验都去探究。连接电路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但这么多的器材一起连接还是第一次,可以采用多种引导方法,教育学生有序连接,可以先串联再并联。在此基础上完成学案第4题。强调每个探究至少要做3次,这样的结论才具有普遍性。教育学生应尊重事实,千万不可不填数据或捏造数据。穿插讲解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小组物理组副组长何润伟先生在美国的故事,刺激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

(五)、收集证据,分析得出结论

可以让一组学生写出自己的实验数据,其他组同学检查纠正,剔除坏值,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交流探究成果,及时调控纠正。这一阶段学生的认识将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学生的情感将在互动中得以升华。

(六)、评估与交流

旨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误差,认识到误差的存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回忆探究实验过程,回答本节课的收获,巩固所学。

四、课堂练习:旨在进一步巩固控制变量的思想以及归纳出的结论。

五、课外活动

上网搜集有关欧姆生平资料,交流感想。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的科学精神。

电阻课件 篇10

演示如图的实验,当用镍铬合金线替换电路中的铜导线后,灯泡亮度明显变暗。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现象,概括出: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大小还与导体自身有关。

目的:探究粗细、长短都相同的铜线、铁线和镍铬合金线的导电情况。

过程:

(1)学生设计实验、选择器材并操作(实验电路图见上图)。

(2)教师补充探究粗细、长短都相同的铜丝、碳钢丝、康铜丝及镍铬合金丝的导电情况。

提示:为了研究各种材料的导电性能,可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提示学生参照课本上的实验方法连接电路进行实验:

实验器材:铁线、铜线、镍铬合金线(电炉丝)、小灯泡(带灯座)、开关、干电池(带电池盒)、电流表、导线若干。

学生实验步骤(参考):

①将镍铬合金线连入电路,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②将镍铬合金线换成长短、粗细相同的铁线连入电路,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③将铁线换成长短、粗细相同的铜线,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④将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重复上述的实验,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发现小结:接入铜线比接入铁线时灯泡亮,接入铁线时比接入镍铬合金线时灯泡亮;接入铜线比接入铁线时电流大,接入铁线时比接入镍铬合金线时电流大。小灯泡亮时电流大,小灯泡暗时电流小。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本次发现的意义。

意义概述: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相同电压下,导线中电流不同,说明两条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教学说明:这样安排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确认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并且使学生明确怎样用实验的方法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从而初步突破“电阻”这一教学重难点。)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材中电阻部分的材料,解决如下问题:

①电阻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________。

②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______。

③电阻的符号是____,电路图中的符号“ ”。

④电阻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你掌握这些单位之间的转换了么?

⑤你知道了生活中哪些常见的电阻器呢?

⑥对于电阻,你有什么新的问题和发现?

教师活动:

①组织学生进行解答问题、质疑。

②教师到各个小组当中,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加讨论。

③板书电阻相关知识,并纠正学生回答过程中的错误和不足。

学生活动:

①阅读教材及资料学习电阻的相关知识并初步解答问题。

②将自己没有掌握准确的知识交给小组,进行合作、交流互相解答问题。

③小组代表发言为全班同学解答问题。

④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问提出来,其他小组答疑(如果没有则该步骤不用进行)。

(1)知识学习方面:

①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③电阻的符号是R,电路图中的符号“ ”。

④电阻单位有:欧姆(Ω),千欧(Ω),兆欧(MΩ);换算关系:1 Ω=103 Ω,1 M Ω=106 Ω。

⑤生活中常见的电阻器: 电视机、收音机和耳麦的调音旋钮,各种家用电器的电路板上有各种各样的电阻器(如右上图)。

⑥新的问题和发现:由课本上“几种长1 、横截面积1 2的金属导线在20 ℃时的电阻值”可发现“导体电阻除与材料有关外,还可能还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是否有关,有什么关系?’需要用实验进行验证)。”

(2)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方面。

教师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成员进行表扬与鼓励,并提出新的要求:运用小组的合力设计实验,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说明:这样安排教学的目的有二:一是放手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突破“电阻”这一教学重难点;二是打开新的探究之门,过渡到对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探究上来。)

(1)单位换算:180 Ω=______ Ω,3×105 Ω=______MΩ=______ Ω。

展示:学生课下搜集来的各种电阻线。(要求学生搜集得多一些,种类要全,各种粗细、材料的都有,有家庭用的,有工业生产用的等等,这样有益于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

甲 生活中的电线(1) 乙 生活中的电线(2) 丙 高压输电线 丁 电炉

提出问题:我们看到,高压输电用的电线,使用的金属线又粗又直。为什么不用细导线输电呢?电炉上面的电炉丝,为什么不用粗而直的导线呢?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组的猜想。教师也有意选择几组,加入讨论。

教师主持,学生交流猜想。

有的学生提出,从刚才的探究实验中,可看出电阻的大小可能和导线的材料有关;有的学生则在与水流的对比中推断出可能与导体的横截面积和长度有关;也有学生联想到长跑时比短跑时的速度慢,认为可能与电流所流过的路径长短有关。

教师在交流过程中则应注意让学生说出得到猜想的线索和依据,启发、帮助学生明了自己所采用的生成猜想的方法(如联想、类比、观察等)。此外,不论学生提出的猜想或假设是否成立,只要是有依据的,教师在此都应予以表扬。

学生分组实验器具:1.5 V电池(1节);电流表(1只);导线若干;待研究导体4根,规格如下:

学生按照自己的假设,自己设计实验电路,自主拟定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实验结束后,学生上讲台,将实验报告投影出来,并重点就结论、电路图、实验步骤、实验设计思想进行交流,生生、师生互问、互辩。

这一阶段,教师应注意:(1)通过突出导线 的选择原则,渗透实验变量的控制方 法。(2)注意收集得出同一实验结论的不同实验途径,如探索长度因素时,既可用导线①②比较,也可用导线③④,还可将同一导线的不同长度接入电路。激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完成实验,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发散能力。(3)对实验方法独特的学生予以大力赞扬,以养成学生尽力追求“与众不同”的创新意识。(4)由于实验器材中四根导体的横截面积相同,因此在交流粗细因素时,特别注意让学生说出如何得到长度、材料相同而粗细不同的导体的,如将②④导线对折后分别与导线①③相比;或向别组借一条导线和自己组中相同的一根并联后测出电流,与原导线相比等。

结论:导线的电阻与导线的长度和导线的横截面积有关系:导线越长,电阻越大;导线越细,电阻越大。大量实验表明,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李智和周慧做“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横截面积关系”的实验。他们准备在下图中的M、N两点间接入待研究的电阻丝,电源电压恒定,忽略灯丝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影响,待用电阻丝的规格如下:

(1)他们应选择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的两根电阻丝来探究;

(2)正确选择后,他们将所选电阻丝分别接入M、N两点间,闭合开关,通过观察灯泡的亮暗或电流表的示数来比较电阻丝电阻的大小。实验中,两次电流表指针均有偏转,但第一次的示数小于第二次的示数,说明第二次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电阻值__________,同时周慧发现第一次实验中灯泡不亮,你认为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b gh (2)较小(小) 灯泡的实际功率太小(通过灯泡的电流太小或灯泡两端的电压太小)

拓展深化:

学生阅读教材“科学世界”中的内容,了解什么是半导体,什么是超导现象。

2.介绍能导电的塑料(见参考资料)。

3 .播放电阻与温度视频,师生共同观看。

(1)假如让你架设一条输电线路,在铁线和铝线之间,你选用哪种?请说出理由。

(2)请课后调查你家里的电线、室外的电线、高压电线、电话的电缆线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并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分析采用该材料的原因。

[课堂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电阻是用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电阻的符号为R,电路图中的符号“ ”;

2.电阻的单位为欧姆(Ω),常用单位还有千欧(Ω)和兆欧(MΩ),其换算关系:1 Ω=103 Ω,1 MΩ=106 Ω;

3.大量实验表明,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 截面积。

[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1、2、3。

电阻课件 篇11

一、教学目的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是欧姆定律在实际中的重要应用。通过本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新教材安排了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要求学生“多测几组数据”,“比较计算出的答案”从而能看出其中规律。如此安排,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和探究能力,有助于学生认识温度对于导体电阻的影响。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

(2)会设计和连接实验电路。

(3)学会根据物理规律及实验数据进行推导。

3)德育及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合作能力。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实验原理;会组成实验电路。

(2)教学难点:实验步骤的设计;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二、学习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学期的物理学习,已基本领悟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同时也具有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及操作能力,但是面对一个陌生的探究课题还是不能独立完成。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采用目标导学、学生分组实验、分析讨论、讲授及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充分体现现代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动手、动脑,从而掌握知识、提高各种能力。学生主要学法为实验探究法和讨论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分为导入新课、课堂讨论、分组实验、小结等5个部分。

1、导入新课

电流可以用电流表测量,电压可以用电压表测量,电阻用什么仪器测量呢?我这里有一个小灯泡,如果你手中只有电流表和电压表,怎样帮我测出小灯泡的'电阻呢?以这样的方式引入新课,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2、新课教学

以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积极参与的形式,分为五个学习过程:

活动一: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电路图、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这部分内容由于布置了课前作业,学生已有准备。采取提问和学生板书的方式,将实验原理、电路图及实验表格呈现在学生面前。

活动二:挑选实验器材。

这部分内容由于已课前步置了设计实验报告,并且明确了实验电路图,大多数学生能正确选择。所以要进行学生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选择,教师巡视并指导。

活动三:完善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步骤制定的是否合理、完整,直接影响到数据的测量和实验正确结论得出。我采取这样的教学步骤来引导学生的:

首先,通过学生评比、推荐的方式,选出四份实验操作步骤制定得较为完整的实验报告。用投影仪将四份实验报告同时显示在大屏幕上。

第二,采用分组讨论的方法,总结出四份报告中实验步骤设计合理之处。

第三,每位同学再拟定一份完整的实验步骤。

最后,用大屏幕显示正确、合理的实验步骤,使每一个学生能够明确怎样进行实验操作。

活动四:分组实验。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的薄弱之处。为了能让每个同学都能正确连接电路,得出实验所需的数据,我采取这样的方式来进行的:

第一:每组只有两个人,但每一组都分派一名实验能力强的同学,这名同学主要起指导的作用,而由另一能力稍弱的同学操作。

这样做既让每个同学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又培养了合作能力。

第二:提醒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小灯泡亮度变化,并建议在不同亮度下触摸小灯泡,为得出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做准备。

活动五:得出结论

这部分内容包括两部分:

第一:根据欧姆定律用得到的实验数据求出小灯泡的电阻。

应用欧姆定律的相关练习,学生已经做了很多,所以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出小灯泡的电阻值。这一步要进行学生活动,让学生动手计算,教师提供展示结果的平台。

第二:得出金属的电阻本性——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由于事先已提示学生观察小灯泡亮度和小灯泡的温度,一少部分学生可以发现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而大部分同学能发现电压与电阻之间有一定关系。

我采取这样的教学步骤来引导学生学习:

在这样的活动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敏锐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追求证据的科学态度,这正是我们物理教育所致力追求的。

3、第三个环节:内化提高,实际应用

从基础巩固、能力提高、发展思维三个层次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自我检测、强化训练。(设计意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4、第四个环节: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有何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收获,反映的不仅有知识与技能的达成情况,还有过程的体验、方法的获得以及物理思想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情况,教师根据情况再进行小结。)

5、第五个环节:布置作业、拓展延伸(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巩固提高,学会科学想象。符合新课标“不同的人在物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

电阻课件 篇12

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导体中的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

2.使学生了解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个量随两个量变化的关系。

教学仪器

演示器材 干电池8节、演示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各1只,2.5V、6.3V小灯泡各1只,灯座2个,开关2个,5欧、10欧、20欧电阻各1只,滑动变阻器1只,导线若干,挂图,投影仪,投影幻灯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有关知识,那么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有没有关系?请看下面的实验。

1.演示

小结用两节干电池、灯泡较亮,电流较大。说明通过一个灯泡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有关。

2.演示

小结 “6.3V”灯泡较暗,电流较小。灯泡不同,电阻一般不同。说明在电压一定时,小灯泡的电流跟电阻有关。

3.引入 实验告诉我们: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有关,本节将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板书

第八章 欧姆定律

第一节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进行新课

今天我们用实验来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间的定量关系。

用实验研究一个量随两个量变化时,要保持一个量不变,研究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这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有用的方法。

1.设计实验电路

2.让学生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图

(一)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目的 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步骤 1.按图连接电路(R=10欧)(R调到最大位置);

2.调节变阻器使导体两端电压分别为U=2V、4V、6V时,分别读出A的数值,填入表中;

3.实验完毕,断开开关,保留电路。

操作 老师请学生协作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将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投影到屏幕上,使全班同学读数。

记录 条件:R=10欧(保持不变)

∴I与U成正比。

板书 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条件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二)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目的 保持电压不变,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步骤 在电路中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使电阻成整倍数变化(5欧、10欧、20欧)。调节变阻器,使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U=4V),读出电流表对应的数值填入表中。

操作 老师请学生协作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将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投影到屏幕上,使全班同学读数。

记录 条件:U=4V(保持不变)

∴I与R成反比。

板书 结论:在电压不变的条件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实验得出电流跟电压、电阻间的定量关系为:

1.电流跟电压的关系为:R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2.电流跟电阻的关系为:U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内容

2.补充练习:

1.下表是某次实验记录表,其中有些数据未填,请补充完整

R=5Ω

结论:

U=3伏

结论:

2.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为1.5伏时,导体中的电流为0.3安。如果电压增大到3伏,导体中的电流变为多大?

3.电压保持不变,当接电阻为10欧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2安。如改接电阻为30欧时,电路中的电流为多大?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册。

电阻课件 篇13

一、教材分析

《电阻》一节课是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第3节的内容,电阻是电学重要的物理量之一,与电流、电压构成初中电学的三大基石。对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初步理解,是更好地学习变阻器、欧姆定律、电功率等相关内容的必要基础。学生需要理解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一种阻碍作用,知道电阻的概念和单位以及换算;在课堂活动中,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知道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从而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同时,在实验探究中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再次加深并熟练掌握物理研究方法之一。因此,电阻的学习将在物理电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根据本节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参照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

(3) 理解影响电阻的大小的因素是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的过程中,体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产生兴趣,积极动手进行实验或观察实验。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影响电阻的大小的因素是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难点: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四、教学过程

通过生活引入新课,咱们家里的电线、用电器的导线都是用什么做的呢?有些重要的电器设备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的导线。并(追问)铁也是导体,既多又便宜,想想看,为什么不用铁来做导线呢?

通过与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带着对生活的兴趣和思考的问题走进课堂。

课堂活动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自学,小组间互相交流以下问题。

1.什么是电阻 ?电阻符号?

2.电阻单位是什么?单位符号?

3.电阻的单位还有有哪些?单位间换算关系是什么?

训练学生单位换算能力。

4.电路中电阻器符号?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他人交流分享的好习惯。

课堂活动三实验探究:师生共同实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思考实验一:1.如何判断 电阻大小?2.这个实验控制了什么?3.这个实验同时还说明了导体的电阻与什么有关?

必须向学生讲述所提供的实验器材的导体,并启示学生寻找各导线之间的异同,并告诉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已经知道了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猜想: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在这个过程中明确要求学生来观察:粗细相同,相同长度的锰铜和镍铬,粗细相同,不同长度的镍铬,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镍铬,当把他们接入电路时他们对灯泡亮度、电流表示数的影响。

通过探究活动得出导体的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在实验过程中体验用控制变量法去进行武力探究,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巨大作用,培养学生之间人人参与的合作精神,实现人人有收获的理想课堂效果。

关于温度这一因素进行演示实验:将灯泡钨丝接入电路中,用打火机给灯丝加热,要求学生观察灯泡亮度和电流表示数。让学生直观的真正认识到电阻大小受温度的影响。

课堂活动四引导学生自学18页半导体和超导体,并进行总结归纳。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他人交流分享的好习惯。

五、课堂小结测

在进行完这些内容后,及时进行课堂小检测,题量不能多,但都要具有代表性,对学生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从检测反馈形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六、课堂小结

由学生完成总结本节课知识要点,起到回顾的作用: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与导体是否接入电路,电流、电压大小及形状无关。

七、 板书设计:

一、电阻(R)

1.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单位:欧姆。符号Ω

1 kΩ = 1 000 Ω= 103 Ω 1 MΩ = 1 000 000 Ω=106 Ω

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材料 2.长度 3.横截面积 4.温度

三、半导体和超导体

1.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2.超导现象:某些物质温度很低时电阻变为0。

八、作业布置

教材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