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观后感

设计观后感。

人的思维和想法,总是随着时间不断的改变。体会心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在学习中,我们每一个人应该都尝试过写心得体会吧,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我们写心得体会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设计观后感》,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设计观后感(篇1)

《设计中的设计》读书笔记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著名设计师originai。在书中,我通过讲述设计案例来解释设计的涵义和概念。它简单易懂,能吸引我继续阅读。这本书让我深层次地理解了设计的真正涵义,书中很多设计理念对我们今后的创作很有帮助,正如书名“设计中的设计”,设计并不是单一孤立存在,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要考虑更多的综合性因素。以下是我的读书感想和设计随笔。

一、1、《设计中的设计》第一章对设计的定义不完整,他只是说设计是通过创造交流来认识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这种定义也可以说是发明或是创作。

我认为设计是一种具有审美性、功能性和创造性的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思维活动。

2、我认为书中“创造出用着顺手的东西,创造出良好的生活环境,并由此感受到生活中的喜悦”。这句话很好,反映了设计的真实目的,也是人们心中对设计最真实、最朴素的想法和要求。

3、“设计基本上没有自我表现的动机,其落脚点更侧重于社会。”这是设计和艺术的区别。

4、书中谈到的整合设计是将设计的所有问题都从整体去观望,再去领悟它的本质。无论是从设计的时代进程还是从设计对象的整体艺术形式来看,我们都应该有一个宏观的态度。这样我们才会真正的了解设计。

5个。问:我们研究的**设计史,19世纪以前的设计史料,可以称之为设计吗?因为在19世纪之前设计这一概念和词语还未出现。

6、视觉传达

2、 第二章通过展览中的实例和设计案例来说明设计师的各种设计理念

7号。重新设计:在现有设计的基础上,重新创造和设计,使设计更加人性化和创造性思维。捕捉新鲜感进行再设计。

让人们对熟悉和使用得生活用品的认识发生变化,与人类建立起各种各样的关系。

8个。纸管建筑和四角纸管厕纸的设计体现了设计师节约资源的设计理念,

9号。保温服(多拉链、报纸)设计人性化,注重设计与人的关系。

9号。设计不仅考虑了主体行为,还考虑了图象背后的各种环境。“青年放咖啡杯”这一例子,说明设计有时候是一种“给予”,结合环境设计,会有偶然性发现,这是环境的给予。

10、cd播放机,外型与“换气扇”相似,这是嫁接的手法,把人们对换气扇的感觉植入到cd播放机,两者结合,吸取换气扇的优点。

11、茶包设计把潜意识领域的种种可能性设计进去

木偶牵线茶包,是运用设计迁移的手法,找到之间的相同要素

四、12、第四章谈到“无中生有”这一设计概念,设计出“有品质的设计”,具有简单而深远的意味。如同中国山水画中恰到好处的留白,一种“无中生有”的心灵体验。

13、这章节中围绕“无印良品”这一设计,谈到的设计理念就是“无”,这里的“无”就是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无不为”中的“无”,这是日本所倡导的简约优雅的设计风格。

14、原研哉认为“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

这是我们俗称的善于发现问题和改善问题。

15、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校长马克斯·比尔认为设计是“外界环境形成”。将设计看做一种与环境有关的思想。

5、 第五章论述了设计的目的和发展方向。设计不仅关系到个人的价值观或偏好,而且可以促进经济利益的增长,引导消费欲望。

6、 第六章,中原研哉用描写和批判的语言考察日本的历史和文化。他深刻分析了日本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承认不足,展望未来,但谦虚的言辞掩盖不了主人翁的风范。另一个是对所处自然环境的热爱,不推崇同西方文化一样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十足的色彩斑斓的设计,他引导的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设计。

设计观后感(篇2)

这本书无法让人更懂设计,它为你武装设计的思维,并要求你不断迭代关于设计的观念。

一、原研哉作为一名设计者

二零零一年起,原研哉受田中先生之托成为无印良品咨询委员会的一员,构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无印良品呈现出的形态。极简主义/简约在无印良品这里并不能粗暴地概括为简洁和朴素,因为简化工序会使其更易被模仿;它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优雅而质朴的生活提案”,从而形成世界性的影响。

根植于日本的品牌能够成为WORLDMUJI,一部分是由于田中先生所倡导的“从日常生活的审美意识中提炼而成”,另一部分便是原研哉对它的发扬光大。

这一理念除了指导产品开发,在向受众直接表达的平面广告上也产生了经典的呈现。

《地平线》系列取景于“乌犹尼”盐湖和“马鲁哈”草原,意在通过一条完美的地平线表达“虚无”(Emptiness)的概念。拍摄这个普遍真理的自然景象在4米高的地方取景,地平线将天和地完美分割。

原研哉作为独立设计师也设计了长野冬季奥运会开幕式的节目册。

二、《设计中的设计》对我曾经工作的启示

设计不是做加法。

设计,让人想到的是“加法”或者“浓墨重彩”。是一种加在原材料上的改变它的想法,也是一种加在物与物之间的结构,或者赋予色值。这本书第一次让我意识到……设计的本质——先“深入”地理解,再“浅浅”地表达;它不应该被注意到,因为最完美的设计呈现出来的是一个整体。

在达到这个理解之前,引起省思的是原研哉提出的“留白”,这样一个中国传统水墨画里的词汇。当把“留白”作为“设计”的理念提出,产生了奇妙的对比。

在无印良品所有的物品中,牙刷架是它的设计理念最生动体现,“扳指”状的牙刷托完全脱离传统牙刷杯的规制。

它意味着终极的指向。

从新产品设计的角度而言,人群的区隔、产品的定位是它的原点,它的配方、它的包装设计是随之而生的产物,就如鸡和蛋。这一整套的动作能够称之为设计。当人们谈论设计之时,是从微观的角度把它具象成为了一幅图或者一个视觉作品。

这个思路在炮制多美滋高端新产品“致粹”的时候得到了完整的练习,它的视觉体系出发点不是理性的说服,而首先是感性的共情。它共情的对象是和虎妈相对的另一类新手妈妈,她们不为自己的孩子预设既定的角色,而是通过陪伴,来发掘并充分激发孩子的潜力。而落到“奶粉”这样严谨的产品,它的产品支撑点在于改变营养元素的结构,激发它提供的免疫作用。

在视觉设计上,如何把产品的理性和人群的诉求无声地联系起来?首先找到了一个比喻——钻石,钻石和碳由相同的元素构成,结构使它们有天和地的区别。

在包装的设计上,将钻石的切面及透光的效果作为设计的元素,或者可理解为基底,不言自明地表现高端、可靠、坚实,又不似其它奶粉般冷感。

三、再看《设计中的设计》

时隔多年,在现在的平面工作、甚至管理工作中这本书里朴素的话语依旧会随之浮现。

设计观后感(篇3)

读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

“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原研哉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到了原研哉编写的《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当我简单的翻阅了这本书时,我被里面的设计深深的吸引住了。于是,我决定利用平时空闲的时间好好的把这本书读完。以下是我仓促的读完原研哉(hara kenya) 的《设计中的设计》读后的感想。

照我的理解,第一个“设计”是指大众眼中的设计产品,而第二个则是设计行为背后的思想动力。据说内地版的装订、版面都不如台湾版的来得精致(至少封面看来似乎是如此),但读着也还算舒服。简单的封面,不算紧凑也不算太过奢侈的排版,应该没有违背hara kenya的风格吧。

当然,他对原创性研究感兴趣是因为无印良品。之前,我在杂志上、网络上都未从去了解对于harakenya和他设计的产品的介绍,通过这次读到了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这种设计不仅为日常用品提供了新的可能,也在其中蕴藏着一种生活态度。日本的优秀设计,或者是他们所谓的“有品质的设计”——建筑也好,日用产品也好,都具有一种简单而深远的意味,如同中国山水画中恰到好处的留白,一种“无中生有”的心灵体验。

至于最初的研究设计,我以前从未接触过。通过阅读,我对这本书中的案例感到新奇。不过,笔者在本书中对自己的设计理念做了较为清晰的阐述。在我脑海中收集的一些相关片断也需要建立一些联系。

虽然后现代主义似乎已经占据了艺术舞台,但现代主义的积极影响永远不会消失,日本的设计氛围也为这一理念的延续提供了空间。原研哉的设计思想中,就有现代主义思想影响的体现。

比如,他眼中的设计与艺术。作为一个不深入思考设计本身的学生,我很少想到这个问题。与艺术相比,“设计基本上没有自我表现的动机,其落脚点更侧重于社会。

”以原研哉为代表的一些日本设计师,设计的出发点并非是自我风格的表现或是个人情绪的张扬,而是从揣摩大众的感受出发——无论是视觉还是触觉。这样的设计师,就是把自己置身于幕后,用谦虚的思维为公众重新设计日常生活用品,引导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创新的闪光点。

正如他所倡导的,“创意并不是要让人惊异它崭新的形式和素材,而应该让人惊异于它居然来自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基于这样朴素却实用的观点,便有了那令人印象深刻的妇幼医院棉布标识——干净的白色棉布,无论是从色彩还是质感上,都让人有了不同以往的温暖感受。在书中的一张照片中,一个刚洗过的棉布商标暴露在阳光下,温暖的白色让我感到非常感动。

先将日常的事物陌生化,再重新进行设计——这种贴近生活、以生活的文化积累为素材的创新在这个纷乱的信息时代显然是十分可贵的,也必将有利于大众的审美意识提高。

我认为这本书还是能在“什么是设计”方面给人带来一些启发。“再设计”要考虑的问题就是用最简洁的方式去达到美感和功用的目的,同时还能体现人性的考虑,自然的考虑。与成人尿布的设计一样,其实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减少人们使用该产品可能产生的羞耻感;而火柴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想想,要从树林中将这些小树枝捡回来,是多么充满感情和欣赏的一件事,绝不是将木材生生劈开那样的无情。小树枝的自然形状也比直的木材更有美感。前提是人们使用火柴的机会确实少了,甚至火柴的使用也成了一件好事。

设计师也设计了小树枝燃烧这件事所能带来的感受。同样,方卷厕纸也意味着:设计师设计了人们使用方卷厕纸时的感受,他们的感受,他们听到的声音,以及他们收到厕纸时的感受虽然我师设计师,但我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

但隐隐觉得,这个最核心的部分,其实反到靠的是常识,不是要在工艺美院学习的技术层面的东西。所以说,增加感悟力,在理解物性和行业技巧之前就充分理解人性,这是设计师最首要的,跟诗人、小说家、导演,一样。

书中还有一段提到了中国。中国这样一个大邻国的经济正在崛起。对日本来说,街上似乎有一家巨大而熙熙攘攘的超市。日本有一种感觉。不过,原野表示,日本不应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而失去理智,准备采取行动。

因为中国正处于青春期,而日本已经过了青春期,所以必须清楚,幸福并不完全取决于经济发展,日本必须知道日本需要什么和适合什么,否则日本将成为一个无聊的国家。

世界进入“水瓶座时代”,人们都在寻求着自由表达个人意志的途径,设计当然是有效的途径之一。所以我们看到了各种风格和流派,但判断标准除了个人偏好外,还必须包括社会因素。原研哉看似平凡的设计,恰恰蕴含着这个喧嚣时代崇尚自然、回归和平的精神。

muji品牌中所体现出的环保意识和寓深刻于简单的理念,也和当今为人们所提倡的lohas生活理念是吻合的。

许多人和书籍提醒我们,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人们应该保持一种纯净的心情。原研哉的实践告诉我们,设计是一样的。虽然它往往不可避免地与商业有关,但它不能成为市场利润的奴隶。只有这样,设计才能对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设计中的设计才不会失去原来的意义。

设计观后感(篇4)

这段时间我不仅在为毕业设计想方案,同时也阅读了《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读了这么久,突然发现就像原研哉在开篇的自序中所说的一样,自己越来越不懂设计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你对于设计的认知倒退了,而是证明你在设计的世界里又往更深处迈进了一步”,所以归根结底,这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是因为我对设计这个异彩纷呈的世界越来越高涨的热情,以及对设计的意义更加深刻的思考与感知。

设计是什么?在我离设计很远很远的时候,我一直以为他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名词。而如今作为一个初学者,它有些神秘,有些美丽,又有点包罗万象,意蕴复杂。对于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原研哉并没有在这本书中给出一个明晰的答案。但他给了我们弥足宝贵的启示。通过创新与交流来认识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这是我在第一章“设计到底是什么”中所认识的设计。

“设计的时代将要来临”。当初的松下幸之助看到了设计发展前景,二战后的日本产品设计高速成长,并且对质量的追求为规模化、量化的生产提供了品质保证。日本设计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是因为,对如何形成真正具有自身特色的设计思想的思索,在于反思什么样的东西才是“日本的”,在于将现代主义的感觉浸润并融入日本的生活文化中去。

完美是枯燥的。设计不是工业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完美但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的东西。真正的设计应该不受教条、规则的束缚,充满想象力,永远在寻找新的、更好的、不同的、不被遗忘的创意。试着通过不同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才可以寻求新突破。每个人也要有自己的逻辑体系,不人云亦云。

设计在哪里?设计已经深深的扎根在生活当中,最令我们视而不见、习而不察,而恰恰又离不开的大概就是设计了。因为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每一个不容忽视的部分,都是设计。设计也为原本普通的生活,带来不一样的温馨与惊喜,让生活变美、变放松。“生活本身,就是设计的起源地;而设计,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对生活的发言。”

什么才是好的设计?没有标准答案。事实上,哪有那么多好与不好,只要它足够有趣、足够有新意;只要你喜欢,哪怕一件有趣的小物件,也可以将不好变成好,给你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官享受,让你怦然而心动。

在现代工业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如何退去浮华、回归自我,保持一颗平静宽容的心越来越多的被人追捧。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也不仅仅限于好用,他们更愿意选择那些能够触动心灵的设计产品。

正如原研哉写在最后:“我想邀请那些对设计有兴趣,在设计入口观望的人一起来阅读。设计世界看起来门槛很高,不会让人将其与流行或者潮流联想在一起,相信有很多人即使对

设计有兴趣也不一定会真的认为自己可以进入设计界,但我认为,只要脚踏实地,就能走好设计这条路。我期待那些对设计有兴趣的人能够坚定地进入设计界”。

设计观后感(篇5)

正如他所倡导的,“创意并不是要让人惊异它崭新的形式和素材,而应该让人惊异于它居然来自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基于这样朴素却实用的观点,便有了那令人印象深刻的妇幼医院棉布标识——干净的白色棉布,无论是从色彩还是质感上,都让人有了不同以往的温暖感受。在书中的一张照片中,一个刚洗过的棉布商标暴露在阳光下,温暖的白色让我感到非常感动。

先将日常的事物陌生化,再重新进行设计——这种贴近生活、以生活的文化积累为素材的创新在这个纷乱的信息时代显然是十分可贵的,也必将有利于大众的审美意识提高。

我认为这本书还是能在“什么是设计”方面给人带来一些启发。“再设计”要考虑的问题就是用最简洁的方式去达到美感和功用的目的,同时还能体现人性的考虑,自然的考虑。与成人尿布的设计一样,其实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减少人们使用该产品可能产生的羞耻感;而火柴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想想,要从树林中将这些小树枝捡回来,是多么充满感情和欣赏的一件事,绝不是将木材生生劈开那样的无情。小树枝的自然形状也比直的木材更有美感。前提是人们使用火柴的机会确实少了,甚至火柴的使用也成了一件好事。

设计师也设计了小树枝燃烧这件事所能带来的感受。同样,方形卷手纸也是这个意思:设计师设计了人们使用卷手纸时候的感受,他们的手感、听到的声音,他们在收纳手纸时候的感受……我虽不懂设计,但隐隐觉得,这个最核心的部分,其实反到靠的是common sense,不是要在工艺美院学习的技术层面的东西。

所以说,增加感悟力,在理解物性和行业技巧之前就充分理解人性,这是设计师最首要的,跟诗人、小说家、导演,一样。

书中还有一段提到了中国。中国这样一个大邻国的经济正在崛起。对日本来说,街上似乎有一家巨大而熙熙攘攘的超市。日本有一种感觉。不过,原野表示,日本不应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而失去理智,准备采取行动。

因为中国正处于青春期,而日本已经过了青春期,所以必须清楚,幸福并不完全取决于经济发展,日本必须知道日本需要什么和适合什么,否则日本将成为一个无聊的国家。

世界进入“水瓶座时代”,人们都在寻求着自由表达个人意志的途径,设计当然是有效的途径之一。所以我们看到了各种风格和流派,但判断标准除了个人偏好外,还必须包括社会因素。原研哉看似平凡的设计,恰恰蕴含着这个喧嚣时代崇尚自然、回归和平的精神。

muji品牌中所体现出的环保意识和寓深刻于简单的理念,也和当今为人们所提倡的lohas生活理念是吻合的。

许多人和书籍提醒我们,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人们应该保持一种纯净的心情。原研哉的实践告诉我们,设计是一样的。虽然它往往不可避免地与商业有关,但它不能成为市场利润的奴隶。只有这样,设计才能对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设计中的设计才不会失去原来的意义。

刘海滨b080301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