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数学作文

我与数学作文。

我与数学作文 篇1

放暑假的时候,妈妈觉得我的学习有些困难,于是就给我买了一本叫《数学公主探案记》的书,这本书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深入浅出的讲述着有趣的数学故事:草原小学不断发生离奇的失踪案件、神秘狮子岛上的数学知识竞赛、恶狼三兄弟的神秘邀请函……用离奇曲折、一波三折的探险故事引导我不知不觉地爱上数学,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强化我的数学思维,培养了我的探究精神。还让知道了我们只要掌握了分析题目的技巧,化繁为简,抓住要领,难题就没什么可怕的了。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论检查的重要性,这篇写的是狗大宝数学很不好,所以想让自己有一些提升,所以他和好朋友们每天开开心心的,边玩游戏边做数学题,短短十天时间,狗大宝的数学水平便有了提升,他自己没有想到,周围的同学更是没有想到,因此,当这次考试结束公布成绩后,大家都大吃了一惊,乖乖,他居然考了91分,全班排第七名,本来取得好成绩是一件好事,但慢慢老师宣布他和另外六个倒霉蛋一起将要进行为期六天的数学特训班时,他一下子跳三尺高,不管不顾的大声嚷嚷我不干我不干,我要去秋游,我不要参加数学特训班,老师感到很诧异,别人做梦都想参加,你倒是怎么想的?***妈很支持,她说愿意跟你一起上数学培训班,为了妈妈狗大宝答应了张数学培训班,就拿上次的题目来说吧,让,比较两个数的大小,260988640〇261088640,这一看就应该写大于号,可他手一抖,写成了小于号,白白扣了两分,就这样七扣八扣的86分的卷子变成了76分,直到胡小妹教会她检查了方法,这次考试过后,格大宝检查六个错,一改就是12分,第二遍检查出三个错,这一改又是一个九分,共计21分,幸好检查了,不然91分变成70分了。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检查的重要性,之前我和狗大宝一样,认为只要认真答题就好了,可现实并非如此,明明数学,公式已经对了,可偏偏就把答案给写错了,白白被扣掉了几分。每次考完试都以为自己能够考个好成绩,结果每次等到老师给我发试卷的时候都是最失望的时候。感觉不对啊明明我都会写啊怎么就考这么点分数?总结到原因,我就是跟狗大宝一样写完作业从来不检查。唉~我决定利用暑假期间,好好改改我这个臭毛病。希望对我的成绩有所帮助。

我与数学作文 篇2

一、教学内容及其变动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是经过修订而成的,它包括十个单元的内容。教材的内容较以前的教材有着明显的变化。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动:

( 将“有余数的除法”从三年级上册移到本册进行教学,在学生学习到表内除法后开始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这种紧密的安排,既让学生对之前学习的除法有着联系和巩固,也在这种氛围下开始了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单元,其中关于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前移到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单元,将认识轴对称图形后移至本单元教学,内容简单明了,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基本上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更形象、直观。( 将教材中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后移到三年级上册进行教学,只在本册教材中简单的介绍对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计算题和估算。

二、教材内容特点

本册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知识点多,具有着自己的某些特点,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重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有关解决问题教学的详细目标,可以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教材这样的安排就正好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本册教材中,在学生学习了基本的计算知识后,有的题目是需要学生自己根据所给条件提出问题再解答,并且对于提出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只有少部分会明确提出使用加法还是减法的计算方式进行提问。教材的安排是要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试着学会自己通过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后,能解决简单的关于用除法运算的问题,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对于后面一个单元的学习就显得容易得多。这样的安排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形成,还节省了很多时间,降低难度,这是知识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教师的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做一做和剪一剪等。这些知识不仅使学生逐渐形成空间观念,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4.教材提供的学习素材联系生活实际。在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主题图,这些是与实际生活贴近的,都是生活内容,还包含所学数学知识的,十个部分知识的教学都从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有所体验的实际问题来引入的。

三、有关教材的建议

公园等等,对于城市的教师和学生而言是可以很好的接受学习的,但对于农村的学生,他们接触的东西是很有限的,对于老师而言要在这样的教材内容下引起学生的共鸣是很困难的。不思考,这些都是不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的。

参考文献:

[ 的几点体会和建议[J].中小学数学 ( 小学版) ,2008,03:15 - 17.

[ ,2004,Z3:6 - 9.

[ ,2014,01:19 - 21.

[4] 王永春。二年级下册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J].小学数学教育,2014,03:5 - 6.

我与数学作文 篇3

一直都很想做一件事,就是把每一天工作中涌现的值得记录的事情一一保存下来,但想总比做容易,并不是真就那么难以做到,很多时候阻碍自己去做的不过就是那一念之间的懒惰。08届的高三教学就这样劳碌兼模糊的过去了,虽然学生最终出来的造诣都还不错,但总结起高三这一年,却发现自己不知从何说起,并不真就没什么好去回忆的,去迷恋的,去总结的。而是时过境迁,当时那一霎那思想的灵光,因为没能及时记录下来,便也随时间逝去,一去不复返了。

凤凰花又开了,有幸,因为08届考得还不错,两个平行班都过了540的平均分,学校似乎也从中看到了年青教师的力量,又给了我一次带高三毕业班语文课的机遇。这一次,我再不能只甘当个思想上的巨人、举动上的矮子了。于是,便有了接下来这每一天的教学随笔(盼望能日日坚持)。不去计较文字有多么生硬幼稚,不去计较内容里透出的思想有多么平庸无奇,不去计较它是否能见出一个“老高三”(只带过一年,戏谑自己罢了)该有的程度,更不去计较是否有人会恩赐般地赏识它。只求能让信马由缰的思想找个归属之地,只求能让怀疑的心思找个暂时歇脚的地方,只求一一真实记录下这高三毕业班教学的点点滴滴,若能真由其中得到些思想的火花,一些泽被日后教师职业生涯的启发,那就算是最大的运气!

我与数学作文 篇4

今天是学奥数的最后的一天了,我带着轻松的心情来到了沈老师的家里,因为我们是在他的家里学奥数的!

上课了,老师今天在讲课之前说了好多的话,什么今天是最后一天啦!上课的时候要认真点啦!等等!但是,沈老师还是讲了一句有用的话!那就是说今天只听不写!这还真不错啊!

虽然只是听而不写,但我还是想放学啊!

终于放学了,像等了一百年似的!哦!又要听老师说话了!不过在老师说话的时候,那个胡雨承和江永杰在无缘无故的笑,可由于他这一笑,我们都笑起来了,场面顿时变的一发不可收拾!!……老是想的好啊!让他俩罚站I他们还在笑啊!呵呵!

等老师讲完了,又像过了一百年!

虽然今天比较晚回家了一点,但是因为在老师家里留恋了一会儿,因为毕竟这是最后一次在这里了…………

我与数学作文 篇5

当前,幼儿园正深入开展教育改革,教师们接触到了很多有关课程实施的新理念,如课程的开放、生成理念,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互动、体验等。许多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都努力实践这些理念,尤其是在组织公开教育活动时。然而,经历了很多活动现场并仔细分析后笔者发现,许多活动的热闹、精彩只是假象,由于理解的肤浅、认识的偏颇,许多活动都没能很好地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

假开放

一次公开课上,教师为了凸显让幼儿自主学习的理念,准备了充分的供幼儿自主选择。活动看上去井井有条,幼儿操作得投入认真。然而,事后我了解到,哪些幼儿操作哪些,教师早已作了“安排”,有些材料幼儿甚至已经“操练”过了。

开放的活动应该包含开放的时间、开放的空间、开放的材料等,但更重要的是应该有“开放”的幼儿,即幼儿应该有自主学习的权利,限制了幼儿自主学习的选择权利,其他形式上的开放也就不能称其为真正的开放了。

假体验

一次社会领域活动,教师为了帮助幼儿了解残疾人生活的艰难,从而萌发关心残疾人的情感,准备了眼罩让幼儿体验盲人生活的不便。没想到幼儿戴上眼罩后感到很新奇,表现得很兴奋,有的嬉笑出声,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对眼罩本身产生了兴趣,不时地看一看、摸一摸……显而易见,教师的出发点虽好,但幼儿的实际表现与教师的预期相去甚远。

并不是所有经验都适合通过体验法来获得的,脱离幼儿生活经验的“体验”,即使再逼真也不可能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就这个案例而言,与其说是“体验”,不如说是“游戏”。

假互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师幼互动已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被要求努力成为“抛球者”和“接球者”。然而,实践中,有很多教师把互动简单地理解为“你一言我一语”,于是出现了这样一幕幕场景:教师频繁地问幼儿“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幼儿不需思考,张嘴即答;教师和一名幼儿有问有答,好不流畅,而其他幼儿则表情漠然,似置身事外;对于某个问题如果幼儿的答案总不能让教师满意,教师便不厌其烦地追问,可幼儿就是无法和教师“心有灵犀”,于是,面对着众多观摩者,教师急得满脸通红。这样呈现出来的教师“积极提问”和幼儿“消极应对”,是我们要追求的“互动”吗?

“互动”不是简单的“问答”,只有关注幼儿的需求,让幼儿的思维与教师、同伴的思维互动,让幼儿与材料互动,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假生成

由于“生成”的理念备受推崇,许多教师在组织活动时纷纷加以运用。于是,有的教师在备课时就假想好了一个生成环节,希望在活动过程中得到落实。

如,一次韵律活动中,教师设置了这样的情景:喜羊羊要举办一场舞会,灰太狼知道后想要来破坏,怎么对付灰太狼呢?幼儿发言踊跃,有的说把灰太狼骗走,有的说把它引诱过来用大网逮住它,有的说用绳子把它捆起来……教师对这些回答都表示赞同,但都没有追问下去,直到一名幼儿说到“挖个陷阱捉住他”时,教师才追问:“怎么挖?用什么挖?”有幼儿答道:“用挖土机挖。”教师说:“办法是好的,可是没有挖土机怎么办?”幼儿不知怎么回答,教师只好说:“也可以用铁锹来挖。”教师边说,边做起示范动作。接下来便是全体幼儿模仿用铁锹挖土的动作进行的一次韵律活动。

事后,当我们问这位教师为什么不用幼儿提到的挖土机的办法时,教师回答说:“因为挖土机挖土的动作我没有想好,而用铁锹挖土的动作我事先设想过。”

教师对幼儿的某些有价值的想法听而不闻或虚与委蛇,完全按照预设的方案将幼儿引入早已设计好的过程中。这只是虚有“生成”的名而实质上还是预设。

活动中如何生成课程内容考验的是教师的智慧,需要教师敏感地捕捉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并作出恰当的回应,这些课程内容可能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如果教师能及时抓住、有效利用,则能事半功倍。

细细想来,教学活动中的假提问、假倾听、假讨论等现象也不胜枚举。由此引发了我们的进一步深入思考,我们的教育改革是否仅仅虚有其表?我们运用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否只是为了让教学活动更热闹、更好看?我们真正理解它们的内涵了吗?我们真的从幼儿的已有经验、兴趣和需要出发践行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了吗?

创设有教育价值的区域环境体现师幼互动

内容摘要 在幼儿园创造一个适合幼儿学习的环境是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物质环境设置和材料提供应是幼儿兴趣、需求与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有效结合,明确环境和材料所蕴涵和可能实现的教育价值,将环境创设和材料搜集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创造与自我表现的过程。我们应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物质环境,让环境与幼儿“对话”。

 

我与数学作文 篇6

要说起来历,我的感受颇深,尤其是现在再回味起我应聘数学课代表时的来历,那可是有一肚子的墨水。

新学期刚开始,当我懵懵懂懂的小学生迈入中学的时候。刚开始融入九班这个大家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一场场考试,让我了解了自己的成绩,唯独数学还有点起色。这也愈发让我对数学变得更加感兴趣了,这也就让我产生了想要当数学课代表的念头。但是,数学课代表已经拍板,我不确定老师是否可以我这个无名小卒而破例,但是,我还想试一试。腼腆的我始终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开口,没有机会就要创造机会。

果不其然,我找到了合适的机会与田老师搭上了话:田老师,课代表最多需要几个人呀?我婉转地说。

咋啦?和蔼可亲的田老师面带笑容地对我说。

那个,我想当数学课代表。我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要不我问一下她俩看看还需要人帮忙不?田老师思考了一下说。

嗯,好,谢谢老师。

这几句短短的对话,却让我不免对田老师又多了几分敬意与好感,最重要的还是田老师的活跃的课堂和平易近人的性格深深的打动了我。

后来,田老师也是同意了我的应聘。我也就当上了我梦寐以求的数学课代表。

渐渐地,数学课代表仿佛早已不是一份职业,它更像是一份责任,被担在肩头,让我无时无刻被它这个神圣的职位约束着,也成为了一股动力,促使着我一定不辜负田老师的期望!

我与数学作文 篇7

【摘要】提问,是引发幼儿产生心智活动并作回答反应的信号刺激,是促进幼儿思考发展的有效途径。提问所涉及到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的要点,是组织教学的开端,是教学进程中转换的“关节”,是幼儿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重要的“激活”因素。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和良好的课堂互动,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备问题”,即围绕教学目标预设一些有效的问题和提问模式,使问题措词正确、目标合宜。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和幼儿两头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要提问的问题。要善于通过提问把个别孩子有价值的经验呈现在全体孩子面前,经此来提升所有孩子的经验,推动整个活动的发展。事实上,教师在提问时持积极的态度对孩子的思维能起促进作用,孩子能从教师愉悦的态度中,得到鼓励和鼓舞,从而增强孩子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师提问是一种普遍存在且发生频率很高的教学行为,它不是一种简单的教学技能,而是由一系列可观察可分解的技能组成。提问,是引发幼儿产生心智活动并作回答反应的信号刺激,是促进幼儿思考发展的有效途径。提问所涉及到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的要点,是组织教学的开端,是教学进程中转换的“关节”,是幼儿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重要的“激活”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学的本质就是交流,教师和幼儿、幼儿和幼儿之间的交流,而提问是构成教学活动语言相互作用的必要的组成部分,教师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提问的有效性,提问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1.1问题的预设性;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和良好的课堂互动,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备问题”,即围绕教学目标预设一些有效的问题和提问模式,使问题措词正确、目标合宜。幼儿的一些奇怪想法和问题会在课堂中突然冒出来,这是任何一个教师都无法预料和感知的,但教师不能被这些问题“牵着鼻子走”。所以应把一些重要的问题写到教案当中。这种做法的主要作用包括:在备课时设计一些问题会增加课堂互动的可能性;事先准备好问题更有可能让幼儿聚集于教学的主要目标。

1.2问题的清晰性;如果教师想让自身的提问变得有效,他们必须清晰、简洁地陈述问题。然而很多时候教师提的问题常常无法让幼儿明了教师究竟想要幼儿知道什么、回答什么、怎么回答。清晰的问题包括这样几个特点:使用简洁自然的、明确的与幼儿认知中水平相符合的语言;仅包括幼儿在回答该问题所需的词汇和等待幼儿处理的信息,这些问题是直接与课堂内容或课文主题相关的,而不是“天女散花”般随心所欲的。

1.3问题的启发性;要想使问题变得有效,问题必须具有启发功能,要求幼儿“探求”或思考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并“组织”答案。这意味着教师要避免问一些只有唯一答案或修饰性的(花哨的)问题。即使幼儿在回答“紧随反应问题”时会主动地去探寻他们所学的知识,他们仍然只是在“选择”一个答案而不是在“组织”一个答案。为了让幼儿有更进一步的反应,教师可以重组一下这些紧随反应问题,以期使其具有启发价值。

所谓理答是指教师对幼儿回答的应答和反馈,是紧随幼儿的反应。教师的理答反应,直接关系到幼儿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影响到课堂上幼儿的参与是否成功,并影响教师的长期教学效果。提问本身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提问――幼儿回答――教师反馈,教师的理答恰恰是反映教师与幼儿之间互动质量的指标之一。实验表明,有效理答都直接与幼儿回答成正比关系,即教师的理答越是积极主动,越是持肯定、欣赏的态度,幼儿越是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中。

理答可以分4种类型:提供正确答案,追问,转问,澄清。我们主要探讨以下3种有效理答方式。

2.1追问;即向回答问题的幼儿提额外的问题以帮助他们回答正确或提升回答水平。很多时候,要说明原问题的重点或想引导幼儿取得正确或全面的答案时,教师要追加好几个问题。

追问也可用于提升幼儿回答的水平。通常,教师会问一些聚合式、内容性、低认知水平的问题,也可以使用追问以促进幼儿进入高层次的探索过程。常用的方法有:让幼儿解释一下他为何这样回答,让幼儿举个例子来说明他的回答。

2.2转问;即让另一幼儿来回答同一个问题。在幼儿回答错误但又不需要追问时,教师可使用转问。这种理答方式对于成就动机很强幼儿非常有效,他们受到挑战会更加努力学习。但是,转问对于那些很爱面子的幼儿来说,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教师要慎用转问。

2.3澄清;即用不同的术语重新陈述同一个问题。当幼儿无法回答教师的问题时,常常是因为原问题的措词不当,幼儿难以理解。这就必须借助澄清使原问题变得清晰、简单或使幼儿关注问题的关键点,在使用澄清时应避免衍生出新的问题。提问时应避免使用澄清,因为这既是无效问题和低效教师的一个反映。

相对而言,使用追问是一种更好的理答方式,能帮助幼儿获取正确答案,能提升幼儿的思维水平,能增加有效教学的几率。当然教师还要学会用非言语方式进行理答,有时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点头都能起到鼓励的效果。

3.1充分了解孩子,要精心设问;首先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和幼儿两头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要提问的问题。这些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不仅让幼儿应该知道说、唱、画、想什么,更要让幼儿知道怎么表现。这些问题,应紧密关联,由浅入深,还要抓住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例:为方便他们分清水果大小,老师可以双手各举起水果,举得有高度变化问他们高的大?还是低的大?这样很直观地提问,是适宜幼儿直觉思维的提问)等这样有助于引导幼儿进入学习情境,体会个中妙处,使之有渐入佳境的喜悦感。这些问题,应力求难度适中,太浅显的不必问,太艰深的不宜问,难度较大的'可分几步问。总之,要改变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而把提问设计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3.2善于捕促孩子的信息,适当询问,使活动层层推进;问题往往是教师在备课时事先设计好的,因此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所以提问量要灵活运用,根据孩子的反应即时调整,围绕教学要求进行适当的追问。而不要在同一层面上反复提问同以问提,要善于通过追问让孩子把行为背后的思考表达清楚。由于教师没有及时追问,因而孩子不能将答案背后的信息表达出来,活动只能按部就班进行,失去了一次跳跃的精彩。所以我们要善于通过提问把个别孩子有价值的经验呈现在全体孩子面前,经此来提升所有孩子的经验,推动整个活动的发展。

3.3提问时教师的积极态度;在一个充满生动有趣的课堂背后往往有一个情绪激昂的教师。如果教师不去充分关注提问时的神态、语气、语调等方面对幼儿情绪影响的重要性的话,那么课堂上的学习气氛就会显得平淡无奇。事实上,教师在提问时持积极的态度对孩子的思维能起促进作用,孩子能从教师愉悦的态度中,得到鼓励和鼓舞,从而增强孩子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师与幼儿、幼儿和幼儿之间的交流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因为交流是教学的本质,而提问又是课堂交流的必要的组成部分,它创生一系列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把握适当的度,以启发幼儿思维,提高教学效益。只有那些优化了的课堂提问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我们要善于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因情而异,随机而变,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我与数学作文 篇8

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理工类各专业学习的基础课程,对学生而言,能否学好这门课以及通过这门课能否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将会影响学生将来的实际工作水平和能力,并且大学课程的学习水平对学生的自信心也有一定的提高作用。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有必要首先了解一下高等数学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现状。

1.1高等数学的教学特点

高等数学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我校高职学生的专业课如机电专业、电气专业、计算机专业、经管专业等都会涉及到许多数学知识,这些专业都要求我们的学生具备高等数学基础知识。很显然,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不仅关系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影响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积极思考提高教学效果增强高等数学在其它各专业学科的实用性。

高等数学是锻炼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数学的逻辑性主要反映在数学基本知识的高度抽象性和严密性之中,经得起反复的推敲和琢磨,它的本质是一种理性的思维训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正是帮助学生训练和升华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计算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

高职学生由于自身的原因,数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要求教师正确地处理教学与实际应用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把复杂的实际问题抽象归纳为数学问题,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处理。

1.2学生的学习现状

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很多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不够扎实,甚至有时候各个知识点之间相互混淆,所以笔者在讲授新的学习内容的同时还需要不时的穿插旧的内容,当然这对学生的知识巩固是有帮助的。另外,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不当,大多时候只是机械的记忆知识点,不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因此学生往往对已经学过的知识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常常造成混淆的状况,长此以往,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信心也就会大大降低,这也是作为教师最不愿意看到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