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数和合数课件八篇

质数和合数课件八篇。

工作总结之家小编费尽心思打造的“质数和合数课件”一定会让您感到印象深刻,希望本文内容能为您提供宝贵的帮助。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的部分工作,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质按时去写好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规范化管理形式。

质数和合数课件【篇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根据它们的意义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分类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视频展示台,学生准备1~20的数字卡片,自己的学号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合作学习,研究发现

1.教师:现在请各学习小组把你手中的1至20的数字卡片准备好,注意听要求,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对1至20的数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根据,看哪个小组分的方法多,分的方法科学合理。

2.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教师巡视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3.学生汇报

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如:按能不能被2整除,分成奇数和偶数;按数位的多少,分成一位数和两位数等,只要学生说得有理,老师都及时给予肯定。

我根据能约数的个数来分,分成了三类,有一个约数的是一类,有两个约数的是一类,有三个约数的是一类。

现在我们就重点来研究一下按约数的个数给1至20的数进行分类的方法。

你们这一小组再来说一说,有一个约数的是什么数,有两个约数的是什么数,有三个约数的是什么数。

学生说,教师板书。

现在我们就来共同找找这些数的约数

指名说,教师板书

二、进一步探究,总结规律

1、指导发现,总结质数概念

师指质数的一组数来说

现在我们就来一起这一组数,这些数的约数有什么样的特点?

指名,两到三人,大体总结出质数的特点。

师指出,像这样的数叫质数,反问学生,什么样的数是质数?

指名再说

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质数。

出示定义

指名读,齐读

2、总结合数的概念

指合数这一组数,现在我们再来看这一组数,看这些数的约数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

教师指出,像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反问学生,什么样的数是合数?

指名再回答,出示定义,齐读

三、揭示课题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质数和合数。(板书课题)

四、教学例2

大家来判断一下这些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课件出示

五、出示质数表

我们可以用找约数的个数的方法来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也可以用查质数表的方法来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出示质数表

学生齐读

在心里记一记

齐背

六、游戏,巩固概念

我们都有自己的学号,现在注意听要求,想一想,你的学号是质数还是合数,是质数的同学举起你的学号并到前面来,你的学号是合数的同学举起你的学号并起立。

上下共同检查,找出1,指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出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总结:刚才我们按约数的个数把非零的自然数分成了三类,质数、合数、1。

反问学生,哪三类,按什么分的

七、课堂练习

一、填空

1.一个数,如果只有()和()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或)。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3.()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4.自然数中,最小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5.在自然数中,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是()。6.一位数中,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是()。7.在13、19、39、33、84、91中()是质数。

二、判断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3.两个质数的积一定是合数。()4.自然数中除了奇数就是偶数。()5.自然数中除了质数就是合数。()

三、选择1.10以内最大的质数是()。

A.5B.7C.92.几个质数连乘的积一定是()。A.质数B.合数3.两个相邻自然数的积是()。A.质数B.合数C.可能是质数也可能是合数

4.正方形的边长是质数,它的周长和面积()。A.都是合数B.都是质数C.一个是质数,一个是合数

四、在20以内的自然数中,相邻的两个数都是合数的有:

五、讨论:

用10以内的三个不同的质数组成一个三位数,使它们能同时被2、3整除,它们是()和()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通过对1至20的数字进行的分类活动,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然后通过约数的复习,让学生找准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的学习内容之间的潜在合适性,为新知识的学习建立认知平台,创设探究环境,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在学生明确分类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分类活动,让学生自觉地去认识和理解所学的自然数有的只有1个约数,有的有两个约数,有的有两个以上的约数.在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有的数只有两个约数,而有的数有两个以上约数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说出质数和合数的定义,并通过对质数和合数的约数特点的观察比较,让学生掌握质数和合数相同的地方是都有1和这个数本身两个约数;不同点是质数只有这两个约数,而合数除了这两个约数,还有其它约数,抓住只有、除了还有这些关键词,让学生深刻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本质特征,深化学生对质数和合数概念的认识。在学生掌握了质数和合数这两个概念后,教师放手让学生用这两个概念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并在判断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到两种基本的判断方法,这就是查表法和约数列举法,寓方法的掌握于知识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本课的一个特色.接着通过让学生做100以内的质数表,在奇数和偶数中找质数和合数等方式,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在判断自己的学号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游戏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号,再次加深对质数合数的理解,更加明确了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学到新知,整个教学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质数和合数课件【篇2】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质数合数。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3.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活动一:以新闻引入

活动目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活动过程:

刚才大家提起歌德巴赫猜想,贾老师也很感兴趣,而且一直在搜集这方面材料,点击课件,很巧前一段有这样的报道-----小时候就听说有人把歌德巴赫猜想比做数学王冠上的明珠,点击课件,今天竞有人悬赏100万美元求征歌德巴赫猜想之解,歌德巴赫猜想到底是什麽呀?有兴趣看看吗?点击课件

出示:大于4的偶数总能写成两个奇素数之和。

师:谁来读一下.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生读.

师:就这样一句话呀。你读懂了吗?你读懂什麽啦?

质数和合数课件【篇3】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

2.熟记20以内的质数。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2.掌握正确判断质数、合数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涵,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若干张。小黑板一块。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小黑板出示例1),要求写出下面各数的所有约数:

1的约数    2的约数     3的约数     4的约数

5的约数     6的约数     7的约数     8的约数

9的约数     10的约数    11的约数    12的约数

(指名板演)其它同学打开书58页,按要求把例:填好,集体订正。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归纳:

(1)按这些约数个数的多少,可以分为哪几种情况,也就是说这些数的约数都有几个,从少到多找一找。

(2)分组讨论后汇报。

(3)引导学生说明:

有一个约数的。(板书:有一个约数的)

有两个约数的。(板书:有两个约数的)

有三个约数的,有四个约数的,有六个约数的。

教师提示:像有三个、四个。六个甚至更多的约数,我们把它们归纳为一种情况,用一句话概括为有两个以上约数的。(板书:有两个以上约数的)    2.按约数个数的多少,把自然数分成三种情况。

(1)分组再讨论。

(2)汇报讨论结果。

(3)引导学生说出:1 的约数是:1(板书:1 的约数:1)

有两个约数,它们分别、:

板书:2的约数:1、2

3的约数:1, 3

5的约数:1、5

7的约数:1, 7

11的约数:1、11

有两个以上的约数,它们分别是:

板书:4的约数:1, 2, 4

6的约数:1、2、3、6

8的约数:1、2、4, 8

9的约数:1, 3, 9

10的约数:1, 2, 5、10

12的约数:1, 2、3、4、6、12

质数和合数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经过探索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质数合数。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你们知道吗?数学在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如果把你们学号当成一个数,谁能试着用你学过的整除知识描述你的数?

二、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把你的学号看成一个数,这个数是几,你手里就有多少个这样小正方形。(摆上正方形)就用他们拼出新的长正方形。因为拼起来很烦琐,所以把你想到的拼的结果画到方格纸上(摆方格纸)在图形中写上这个数,还要标上长宽或边长(举例)

教师提示:(同时演示)比如我的数是40,我就用40个小方格,可以拼出这样的85和58的长方形,别看摆法不同,但属于同一种的

(2)在3分钟内,我们比一比看谁拼得最多,谁就是冠军。

(3)学生反馈汇报:谁拼得多?还有更多的吗?

生反馈24号4种,并验证

(4)看来24号同学是这次比赛的冠军。是最聪明的,你们同意吗?找个代表说说理由。

(5)验证刚才总结出的结论

(二)揭示质数、合数

(1)为什么这些数只能拼出一种来,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点

(2)拼出不只一种的都有谁, 为什么这些数拼出的不止一种呢?这些数又有什么共同点呢?

(3)投影概念读一读

(4)研究数字1

揭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板书)读一读

(5)小练习:现在我可以说自然数中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对吗?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出示学生表

1、抢答练习:一些数快速判断质数合数

2.判断

3.猜学号认同学

4.自我介绍

2、出示哥德巴赫猜想

四、小结收获

板书设计:

质数合数

只有1和它本身没有其他约数叫质数

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约数叫合数

质数和合数课件【篇5】

自学预设:

自学内容

p23—24例1、做一做,p25—26的t1—5

指导方法思考:

1、按要求填写下表:

从上面的表格中的数据有什么特点?

2、什么叫质数和合数?举例说明

3、在这个表中找出100以内的全部质数

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尝试练习 1、试着完成p23的做一做练习

2、判断下列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 34 17 15 23 20

43 39 51 78 90 99

教学内容:质数和合数p23~24例题1及p25题1~5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②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③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④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谁能说说什么是因数?

2、自然数分几类?

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来分,今天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二、反馈预习,探索研究

1、学习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预习反馈(1)请写出1~20各数的因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预习反馈(2)观察:①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否完全相同?②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多少,可以分几种情况?(学生讨论后归纳)

(3)可分为三种情况:(让学生填)

生反馈:

只有一个因数 1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2,3,5,7,11,13,17,19

有两个以上的因数4,6,8,9,10,12,14,15,16,18,20

(4)教学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①自然数只有两个因数的,如:2、3、5、7、11、13、17、19等。这几个数的因数一定是多少?

讲: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②4、6、8、9、10、12、14、15……这些数的约数与上面的数的约数相比有什么不同?

讲: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别的因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合数”)

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5)提问: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自然数按因数个数来分,可以分几类?

2、质数、合数的判断方法。

(1)我们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

(2)完成p23做一做,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3)提问:你是怎样判断的?(找出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

判断是质数还是合数,是不是把所有的因数都找出来?(不必要,只要发现自然数除了1和本身指望还有其它的因数,不管有几个,它都是合数)

3、出示p24例题1,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的制作一张100以内的指数表?

(2)按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也可以用筛选法。

(3)介绍筛选法:先排除2以外的所有偶数,接着排除3以外的所有3的倍数,再接着排除5以外的所有5的倍数,最后排除7以外的7的倍数。因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所以也必须排除,这样剩下的就是100以内的质数。

100以内的质数:(略)

(4)讲: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除了用质数的定义进行判断外,还可以查质数表,如100以内的质数表。(或者看6的倍数的左右)

三、巩固练习:

完成p25题1~5

第3题:质数+质数=10,质数×质数=21,分析:这两个质数一定小于10,10以内的质数有2,3,5,7,通过观察可知,只有3和7。

同样,质数+质数=20,质数×质数=91,只有3+17=20和7+13=20,而积是91的只有7和13。

四、拓展延伸

1、判断

①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②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③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④两个奇数相减,差一定是偶数

⑤两个偶数相加,和一定是合数

2、最小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 ,20以内的质数是,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数是 。

3、把下列各数写成两个质数相加的形式

①10=( )+( )

②16=( )+( )

①24=( )+( )=( )+( )=( )+( )

五、课后小结:

六、作业:

质数和合数课件【篇6】

三、建构概念

1、为探究进行方法定向

师:一个数究竟是质数还是合数,与它所含约数的情况有关,根据你前面研究数的经验,你打算怎样去研究今天的问题?

生:首先随便列举几个数,看看它们的约数具有怎样的规律。

师:对,这是我们最近研究数的问题时经常用的方法,今天我们仍然这样去做。那么你打算选取哪些数来研究呢?

生1:我打算选择100以内的所有数。

生2:我打算选择10、20、30、40、50。

生3:我打算选择3、30、300、3000、30000。

(教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有选择地写出一些数)

师:同学们的选择都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不过如果去找30000的约数,或者把100以内所有的数的约数都找出来,你觉得怎么样?

生:太麻烦了!

师: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有个建议,我们先从几个较小的数入手研究,同时也为了我们在研究时能够互相交流,我们不妨都来选取212这几个数(出示212各数),接受我这个建议吗?

生:接受。

[评析:筛选合适的研究对象,是进行研究的前提,筛选的策略和方法也是整个研究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经历对研究对象的筛选过程,为学生日后的自主探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1的回避使学生在自主探究时尽可能地避免了无关的干扰,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此得以体现。]

2、写出212各数的约数,初步体验一个数所含约数的特征

3、自主发现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数的约数的情况,从所含约数的情况来看,你觉得哪些数比较特殊?请你把这几个数划出来。

(学生活动)

师:请你进一步观察划出来的这几个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选出了哪几个数?它们特殊在哪里?

生1:我选择了12,12的约数最多。

师:与这种想法相同的请举手。(极少数几个同学举手)

生2:我选择了2、3、5、7、11,它们都只有1和本身两个约数。

师:与这种想法相同的请举手。(大多数同学举手)

生3:我认为每个数都有特殊的地方。

[评析:教者在这里采取了与传统的简单分类方法所不同的教学策略找出特殊的,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这一做法无疑使学生的思维与概念的本质更为接近。]

4、选择合理的分类,归纳概念

师:同学们的几种选择都有一定道理,而刚才大多数同学的发现就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我们来进一步研究一下这几个数,在这一类数中(指质数),它们有几个约数?

生:2个。

师:一个数如果只有两个约数,那么是哪两个?

生:1和它本身。

师:这样的数还有吗?你能举出几个吗?

师:这样的数有很多很多,象这样,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就叫做质数,它也叫做素数。

(出示定义)

师:这里剩下的这一类数就叫做合数,你能说说看,一个怎么样的数,叫做合数?

师:把你想到的说法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

师:一个怎么样的数,叫做合数?谁来说一说?

生1:一个数如果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约数,它就是合数。

生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含有其他的约数,它就叫做合数。

师:你还能找到其他的合数吗?

师:刚才有同学列举了100、30、60,你是怎么发现它们是合数的?它们都有很多的约数,我们有必要将它们都找出来才能判断是合数吗?关键是看什么?

生:除了1和它本身是否还具有其他约数。

师:像这样的合数我们写得完吗?

生:写不完。

[评析:质数概念的得出立足于学生的自主发现;随后基于已经构建的质数概念,学生又自主构建出合数概念;而合数的判断方法(事实上也是质数的判断方法)由学生通过对自己例举合数过程的自我反省提升而来。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5、完善概念

师:我们看看刚才几位同学在刚上课时想选择研究的一些数是什么数?

师:我们接着再来看几个数,如果你认为出现的数是合数,你就站起来,如果你认为是质数,你就坐端正。

(教师依次出示:20、22、37、31、35、29、87、100、1)

(当最后出现1时,大多数学生不知所措,有个别学生离开座位蹲在一旁)

师:你们怎么啦?你发现什么问题?

生:1只有一个约数1,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1很特殊,比1大的数呢?

生:一个比1大的数至少有两个约数,因此它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师:在我们所研究的数中,只有1比较特殊,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而大于1的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评析:精心设计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过程,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自我完善了概念。]

质数和合数课件【篇7】

教学内容:

复习质数、合数的特征并利用质数和合数的知识点,把质数和合数知识大胆运用到正方体拼组图形中。

教学目标:

1、复习质数、合数的特征、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2、利用质数和合数的知识点,把质数和合数知识大胆运用到小正方体拼组图形中。引导学生归纳出:小正方体的个数是质数个时,只能拼成一种长方体,而小正方体是合数个时,哪种表面积最大或最小。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把质数和合数的知识运用到拼组图形中,并能归纳出合数个小正方体拼组成的图形,谁的表面积的大、谁的表面积小。

教具准备:

1、每人20个小正方体。

2、题卡每个小组两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复习铺垫。

创设问题:

1、师:比一比:老师写出1至20,你们说出1至20,看看谁最快?

课件1出示: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课堂上,我班学生感觉到不太可思议,太简单了,于是高高兴兴的在本子上认真书写,写好后还再高兴中我就提出新的问题!)

2、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知道这些数的用途吗?

(当时,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七嘴八舌说出许多这些数在生活中的用途。即数学问题的“生活化”,让数学教学内容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延伸,让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入数学教学,使学生感受到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运用于生活中。)

3、问题情境:你能用本学期的知识给这些数分分类吗?

学生很快就把这1至20分好了类:

(1)是不是2的倍数来分:

奇数:1、3、5、7、9、11、13、15、17、19

偶数:2、4、6、8、10、12、14、16、18、20

(2)按约数的个数分: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只有一个约数):1

质数(两个约数):2、3、5、7、11、13、17、19

合数(三个约数):4、6、8、9、10、12、14、15、16、18、20

4、让学生给1至20说出它们的因数:

找出质数的所有因数:

2的因数:1、2

3的因数:1、3

5的因数:1、5

7的因数:1、7

11的因数:1、11

13的因数:1、13

17的因数:1、17

19的因数:1、19

小结:质数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

找出合数的所有因数:

4的因数:1、2、4

6的因数:1、2、3、6

8的因数:1、2、4、8

9的因数:1、3、9

10的因数:1、2、5、10

12的因数:1、2、3、4、6、12

14的因数:1、2、7、14

15的因数:1、3、5、15

16的因数:1、2、4、8、16

18的因数:1、2、3、6、9、18

20的因数:1、2、4、5、10、20

小结:合数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他的因数。

5、复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关知识点。

(1)让学生回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知识。

长方体:6个面,面积完全相同;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正方体:6个面,相对的面面积完全相同8个顶点;12条棱,长度都相等。

二、质疑、探究。

1、问题情境

师:昨天,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在做题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你们愿不愿意帮帮他呀?得到了学生肯定的回答,我出示课件:12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组图形,问拼成的立体图形,表面积多少?

学生用练习本完成。

(1)12×1×4+1×1×2=50(平方厘米)

(2)6×2×2+6×1×2+2×1×2=40(平方厘米)

看着学生的答题,我试问学生,还有没有算出与这两位同学不一样的表面积?

学生一口同声的回答:没有!

2、分析与探究。

师:那我们一起用小正方体来拼一拼,算一算!

课件出示:12×1×4+1×1×2=50(平方厘米)

6×2×2+6×1×2+2×1×2=40

4×3×2+4×1×2+3×1×2=383×2×4+2×2×2=32

教师小结:通过比较发现,12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四种不同的长方体,体积一样,但表面积各不相同。

3、带问题合作探究。

师:下面我们分小组合作交流,我给每个同学20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看看你能拼出哪些不同的长方体。并以五人小组合作记录在下面的表格,小组合作,并填写下表:

师:同时,谁能结合质数和合数的知识,你能联系质数和合数的知识,熟练拼组出这些图形吗?并把你拼出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跟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看看和你的拼组图形一样,特别注意的是看看哪个同学在拼一拼、说一说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

质数和合数课件【篇8】

一、说教材

“ 质数和合数”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中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2、5、3倍数的特征之后的重要知识,在小学阶段,只是让学生在因数、倍数的基础上初步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为后面学习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以及约分、通分打下基础。

根据新课标倡导的目标,本节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正确的判断。

2、会把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

1、 采用探究式学习法,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意识。

2、通过自主学习-——猜想——交流验证——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体验与探究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魅力。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本节的核心内容就是质数和合数,所以教学重点确定为:

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由于本单元概念比较多,奇数、质数、偶数、合数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所以教学难点定为:

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的基础上,能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准具: 课件

课前准备:学生写出1——20的因数。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转变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根据本节知识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遵照课标精神,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动手操作,引导探索,发现规律,培养分类归纳的数学意识和品质 。

2.寓学于乐,逐步提高。乐学环境的构建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通过本节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以下学习方法:

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学会分析、综合、整理的方法。

2.在思维活动的组织上,采取从个别到一般的概括方法,比较对照,区别异同的方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思路拟订为“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联系实际,巩固新知——全课总结”四大模块,努力构建学生自主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应当建立在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已有数学知识经验之上。新知教学需要旧知做铺垫,本节的新知质数和合数以因数为基础,课前复习关于因数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也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关于因数你知道些什么?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因数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一)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秉着“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指导思想,课堂上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1、师:拿出你所找的1——20的因数,我们一起来互对一下自己找的完整不完整?

出示课件,1——20的因数。

观察思考:

(1)这些数的因数的个数一样多吗?

(2)你能把这些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吗?

按要求填入课本23页表格。

2、师:自学课本23页。

师:通过自学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生:质数的概念、合数的概念(板书课题)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明确:2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

20以内的合数4、6、8、9、10、12、14、15、16、18、20

(针对“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这个教学教学重点,我设计了三个强化层次。)

其一,思考:

(1)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关键是什么?

(2)质数的因数有多少个? 合数的因数有多少个?

其二,从小到大各写出5个。

2的倍数:

5的倍数:

3的倍数:

师:先观察2、5、3的倍数都是什么数?这些数的倍数都是合数吗?

其三,举例

你能举一些质数的例子吗?你能举一些合数的例子吗?(学以致用)

(二)自然数分类

举例我们把教室里面的同学进行分类,可以怎么分?引出“分类标准”很关键;男女生分、左中右分。

1、按照是不是2的倍数这个标准,可以把自然数分为?

黑板上画集合圈。 sxsk/

2、按照因数的个数多少这个标准,自然数又可以分为哪几类?

黑板上版画集合圈。(把学生的思维导向于有意义的思考。)

3、观察质数里有奇数吗?有偶数吗?

观察合数里有奇数吗?有偶数吗?(此时学生已有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如何启用相关的知识经验,对比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建立起概念之间的联系,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加强了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从而突破本节的教学难点。)

三、联系实际,巩固新知

(从内容上围绕重点,巩固新知。从层次上逐层深化,拾级而上。可以检测学习情况和评价教学效果。)

1、开心智力判断,并解释理由

(1)所有奇数都是质数。()

(2)所有偶数都是合数。()

(3)在自然数中,除了质数就是合数。( )

(4)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 )

2、智力找朋友

172229 35 37 87 93 96

质数合数

3.猜猜陈老师家的电话号码?

第①位是10以内最大的质数。

第②位是10以内最小的合数。

第③位是10以内最大的既是偶数又是合数。

第④位这个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第⑤位是10以内最小的质数。

第⑥位是10以内最小的既是质数又是奇数。

第⑦位是10以内最大的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四、全课总结

(课终之时,进行简明扼要地梳理,可以使教学内容系统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师生共同小结:学习了哪些内容?怎样判断质数和合数?从中你学会了什么?

说教材完毕,谢谢大家!

Gz85.Com小编推荐

质数合数课件十二篇


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收集整理的“质数合数课件”。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不过教案课件里知识点要设计好。教师需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来提升教案制定的水平。继续向下获取更多有关该主题的资讯!

质数合数课件(篇1)

《质数和合数》教学反思

本周星期三,我在28班上了一堂青年教师竞赛课,结合教学进度,我选了《质数和合数》为教学内容。为了能上一堂比较满意的课,我提前几天开始备课,包括学案设计、教学设计和课件,力求达到如下几个效果:

1.利用学案,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新课程理念突出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强调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切入点,把教学立足点,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把备“教案”变为备“学案”,为学生提供课堂自主学习的文本和方案。“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学案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它能够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2.采用类比的学习方法结构,使学生能自主探究学习内容

类比思想是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有可能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的思想,不但能使数学知识容易理解,而且能使公式的记忆变得顺水推舟的自然和简洁。因数与倍数就可以采用类比的学习方法,从“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可以类比到“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从“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可以类比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同样,研究了一个数(2、5、3)的倍数的特征后,我们同样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研究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如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我们先列举一些2的倍数如2、4、6、8、10、12、14等等,然后分析这些2的倍数的特征,再归纳概括出“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最后,给出了“偶数、奇数”两个概念。同样,我启发学生采用同样的方法研究一个数(1~12各数和学生任找两个数)的因数的个数的特征。

3.体现活力课堂“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民主和谐、快乐有效”的十六字方针

“小组合作”是天元区课堂改革的最主要形式,是“活力课堂”的关键要素;“自主探究”是在教师“智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民主和谐”,教师要把课堂的话语权、质疑权、探究权、评价权真正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浓浓的人文情怀,让师生之间充满民主和谐的氛围;“快乐有效”,要从课堂教学的形式上进行改革,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

上完课之后,感觉比较满意,感到满意的地方有:1.首次采用学案备课而学生反响比较好;2课件采用了文本框形式,能够和学生互动,吸引了学生眼球,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3.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难点分析透彻,大部分学生能够当堂理解“质数和合数是按照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的”,并且与“奇数和偶数”的分类标准进行了对比和区别。

当然,这堂课还有些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比如:只要求学生把数按因数的个数分成三类,这样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评价方式不够积极,学生回答对了,多数是生硬的“个人加一分,小组加一分”,学生回答错了,有时是“不对,换人回答”,极易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质数和合数》教学片段与教学反思

[片断]:

学生小组合作:找出1——20每个数的因数。

大屏幕随着孩子的回答展示。

师:观察因数的个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1:奇数只有2个因数。

生2:9呢?不是有三个因数吗?

生3:每个数因数的个数都不相同。

生4:应该是有些数的因数个数不相同的。

生5:偶数都有好几个因数。

生6:2是偶数,可它只有两个因数。

生7:奇数的因数个数少于偶数的因数个数。

生8:有些奇数的因数个数少于偶数个数。4有3个因数,15还有4个因数呢!

师:如果根据因数的个数将这些数分类,你会怎么分?

生1:有一个因数分一类,有两个因数分一类,三个因数分一类,四个因数分一类……

生2:有几个因数就分几类。

师:如果是许多自然数,你准备分成多少类?

生:不知道。

……

师:其实在数学上有这样一种分类方法,将只有两个因数的分成一类,请你们看一看哪些数只有两个因数?

生:2、3、5、7、11、13、17、19都是只有两个因数。

师:这些数的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

生1:一个最大的,另一个是最小的。

生2:一个是1,另一个是它本身。

师:数学上把这种只有两个因数的自然数叫着质数。

师:质数的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呢?

生:除了1就是它本身。

教师引导学生用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达质数的概念,理解概念。

生:不止两个因数的又叫什么数呢?

师:数学上把含有两个以上因数的数叫合数。合数最少有几个因数呢?

生:最少有三个。

师:合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生: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它的因数。

生:1呢?它只有一个因数?

师:问得好,它是质数吗?合数呢?

生:不能,质数有两个因数,合数最少也要有三个因数。

师:1到底是属于哪一类?

生:1既不能算是质数,也不能算作合数。

……

[反思]:

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我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思路,摒弃了让学生自主分类的方法,直接把分类的方法呈现给学生,当时课堂上作这一考虑是源于学生的无绪回答。我认为对于按因数的个数分类,能按质数与合数分类标准的进行分类的学生应该很少,除非提前预习了课文的内容,不然,大部分学生都会按因数的个数进行一一分类,如果顺着学生的思路下去,这样的分类将毫无意义,最终都会因达不到教师的教学目的,教师又得重起炉灶,将质数与合数的分类标准传授给学生,这样不仅会浪费宝贵的时间,另一方面又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我们自己想出来的没有老师讲得好,最后还得听老师的,不如我一开始就等待。

另外,在教学中我发现单纯的让学生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并不是件困难的事情,我相信不少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阅读课本理解概念,对自然数进行正确地判断。既然学生自学都可以完成,那这节课的重点就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分类上,分类这一问题本身就有不同的标准,如果将课堂上大量的教学时间用不定期探讨不确定的分类标准,意义并不大,还不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对概念内涵的认识。本着这一点考虑,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差时,我直接抛出了分类的标准,放手让学生观察质数的两个因数的特点,通过找质数加深理解。可能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太浓,当学生充分认识质数概念以后,并不满足而是接二连三的提出一些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提出,合数与1的认识也就水到渠成了。

质数合数课件(篇2)

一、教学分析

《质数与合数》是本册教材第二单元最后一个知识。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2、5、3倍数的特征之后学习的又一重要内容,为学习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约分,通分打下基础,在本章教学内容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Internet网上有关质数与合数的相关资源非常丰富也非常有吸引力,这就使本节课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成为可能。同时,我校是全国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学校,五年级学生早已具有网上搜索、交流的能力,为此我设计了《质数与合数》的专题网站,将网络中散落的资源进行整合与集中,便于学生查阅。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数学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并能根据概念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过程与学习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探索、观察、比较,经历对自然数的分类和概念揭示,体验数学问题的研究过程。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现代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增进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

质数与合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三、教学过程及整合点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根据本课特点以及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采用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基于此,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情景设疑,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景:如果我们把教室里的孩子分一分类,可以怎样分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思维活跃,很快找到了各种不同的分类,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得出: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情况也就不同。这样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得到了良好的营造。这时引入我们要研究的课题“质数与合数”已是水到渠成。

(二):网上交流,自主探究

为了给自然数的分类作好准备,我顺势提出要求:请找出你们学号的因数,并发到论坛上。这样利用论坛使每个单一的信息迅速汇集到一起,大大增加了信息量,便于学生从丰富的信息中观察因数个数的特点。这样设计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而且通过多媒体教室的转播,学生的演示,更有利于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能利用论坛相互了解自己的不同发现,感受思维的多样性,使课堂上的探究真正落到实处。

接下来,根据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和发现,教师提出:你认为自然数按照约数个数的多少可以分成几类?学生立即在网上进行投票,教师通过网络能收到及时准确的信息反馈,了解每个同学的不同意见。最大限度的尊重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教师马上提出:“那数学家按照这个标准是怎样分类的呢?”学生通过看书自学,迅速知道了自然数的另一种分类,理解了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学生立即运用概念对自己与他人的学号进行判断。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掌握了质数与合数的概念,不仅突出了本课的重点,而且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此时,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学习“筛法”,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处理,教材的编排比较抽象、枯燥,学生不易理解,也要花费大量的学习时间,不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我把“筛法”在网站上动态的展示出来。声音、文字、图象的感官刺激,化抽象为具体,正符合学生的心理。使学习化被动为主动,学生能轻松的理解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激活思维,真正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利用网站有效的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三):网上练习,分层巩固

专题网站设计了“学习天地”“考考你”“智力快车”等练习,按照教学要求和进度安排不同层次的学习和训练。在学习和交互练习中,人机交互可以是有快有慢的、有难有易的。学生可以得到网络及时评价,因而既可充分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又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学生因需要而学习,达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最后全课总结。这对于帮助学生理清脉络,巩固知识,加深记忆,活跃思维、发展兴趣都具有重要作用。

四、教学效果

总之,本课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增加了信息量,扩大了学习活动的自由空间,落实了因材施教,不仅高效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而且同学们的信息素养的到了培养。他们不但掌握了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还能用多种方法进行判断。网络环境给数学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质数合数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和判断能力。

3、通过质数与合数两个概念的教学,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给教室里的人分类。体会:同样的事物,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明确:分类的标准很重要。

说一说,在我们学习的空间,你可以得到哪些数?(要求与同学说的尽量不重复)

给这些自然数分类。根据自然数能不能被2整除,可以分成奇数和偶数两类。

把学生列举的数填写在对应的集合圈里。

问:看了集合图,你想说什么么?(学生看图说自己的想法,复习奇数和偶数的有关知识)

说明:这是一种有价值的分类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很有用。

问:想不想学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关于新的分类方法,你想知道些什么?

今天我们就用找约数的方法来给自然数分类。

引导学生观察:观察以上各数所含约数的个数,你能把它们分成几种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只含有两个约数的,这两个约数有什么特点?引出约数的概念。

明确合数的概念,提问:合数至少有几个约数?想一想:1的约数有哪几个?它是质数吗?它是合数吗?

明确:这是一种新的分类方法。看了集合圈,你想说什么?(学生看图说自己的想法,巩固奇数和合数的知识)

明确:因为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奇数和偶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出示例1下面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明确:可以找出每个数所有的约数,再根据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来判断;一个数,只有找到1和它本身以外的`第三个约数,就能判断这个数是合数还是质数。不必找出所有的约数来,这样可以提高判断的效率。

说明: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还可以查表。100以内的质数比较常用,看书本上的100以内的质数表。用质数表检查对例1的判断是否正确。

1、检查下面各数的约数的个数,指出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再用质数表检查。

2、出示2到50的数。先划掉2的倍数,再依次划掉3、5、7的倍数(但2、3、5、7本身不划掉。)

学到这里,一种新的分类方法,你掌握了吗?学生回答;相机揭示课题,质数和合数

讨论:质数、合数、奇数、偶数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

五、布置作业(略)。

质数合数课件(篇4)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正确的判断。

2、过程与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法,通过操作、观察自主学习-——提出猜想——合作、交流验证——分类、比较——抽象——归纳总结——巩固提高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体验与探究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明确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可分为三类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学号牌、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快点告诉我你的学号,学号是每位同学在这个班级的数字代号,每个人对自己学号的数字都会有特殊的感情,是吗?谁愿意用学过的知识来介绍自己的学号是个怎样的数呢?……

二、引入:刚才很多同学在介绍学号时很多用到了奇数和偶数的知识,请学号是奇数的同学站起来;哪些人学号是偶数呢?都站过了吗,可见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分类依据是什么?

三、探究新知:这节课我们换个角度,通过研究因数进一步来研究自然数,看看是否有新的发现。

1、写因数。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学号对不对,那么请你写出自己学号的所有因数,在写之前请一两个同学说说写因数的方法?说完后然后学生现在开始写因数,就写在学号牌上。(要求:写因数时要求完整、工整、有规律。)

2、交流:请1—12号同学汇报自己学号的所有因数,教师板书。现在请所有同学一起来观察黑板上这些数字的所有因数,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板书:按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为哪几种情况?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分?

(全班交流)板书完成:有一个因数:1

有两个因数:2、3、5、7、11、

有两个以上因数:4、6、8、9、10、12

(1)质数

师:先观察只有两个因数的特征,谁能发现:他们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呢?

(出示: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板书

命名:我们给这样的数取名为:质数(或素数)(课件),齐读后特别强调“只有”两字然后个别读,最后再齐读)(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

再举出几个质数的例子。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是质数。举得完吗?说明了什么?(质数有无数个)想一想:最小的质数是几?最大的呢?

(2)合数

师:再看4、6、9、10等这一类的数,它们的因数跟质数的因数比较,有什么不同呢?

(板书: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应强调两个以上或至少有三个因数

命名:我们给这样的数取名为:合数。(板书:合数)(课件)齐读概念

所以质数和合数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的内容(板书:质数和合数)

再举出几个合数的例子,然后问为什么。问:举得完吗?说明了什么?(合数也有无数个)想一想:最小的合数是几?最大的呢?

(3)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分类:所以按照因数个数的多少,自然数又可以分为哪几类呢?

明确用三分法可以把自然数分为质数和合数以及1三类

13号到27号的同学看看你们手中的因数也就这三类

判断你自己的学号是质数还是合数,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并告知理由。

(二)动手实践,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

1、51,是质数还是合数?要想马上知道一个数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过渡)如果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我们一起制作一个质数表,拿出100以内的数表,想想怎样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

2、刚才,我们有些同学接受任务后,有的马上就去找,有人在思考。要是我,我可不及于去找,而是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去找。说说你们是怎样找的?(把质数留下,其他的数去掉,古代数学家就是用这种筛选的方法制作质数表的。我们都来筛吧!)

3、怎样筛选的更快?……同学们自己发现了规律制成了100以内的质数表。你们真了不起!

4、你还有什么发现吗?

质数合数课件(篇5)

【教学内容】

数的奇偶性(教材第15页例2,以及第16~17页练习四第4~7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的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2.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1.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

2.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复习导入】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做抽奖游戏。其实在抽奖游戏中蕴含着许多数学规律,今天老师就看谁细心观察,在抽奖游戏中获得数学规律。同学们想要奖品吗?那就要看你们的运气了。

【新课讲授】

1.探索规律

游戏一:出示盒子,里面装的都是偶数。

游戏规则如下:从盒子中任意取出两张卡片,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奇数就可以领到精美礼品一份。

(1)如果继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什么原因拿不到礼物呢?

(2)总结规律:偶数+偶数=偶数

(3)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偶数除以2余0,两个偶数相加的和除以2还是余0。所以:偶数+偶数=偶数)

游戏二:出示盒子,里面装的都是奇数

游戏规则如下:从盒子中任意取出两张卡片,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奇数就可以领到精美礼品一份。

(1)如果继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什么原因拿不到礼物呢?

(2)总结规律:奇数+奇数=偶数

(3)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奇数除以2余1,两个奇数相加的和除以2正好余2。也就是没有余数了,所以:奇数+奇数=偶数)

游戏三:怎样修改游戏规则能得到奖品呢?

(1)两个盒子里各抽出一张卡片,就会中奖。

(2)总结规律:偶数+奇数=奇数

(3)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奇数除以2余1,偶数除以2余0,一个奇数加一个偶数的和除以2还余1.所以:偶数+奇数=奇数)

2.验证规律

这些卡片都是老师设计好的,仅仅靠卡片上的数,我们就下定论似乎还早了些。我们还需要什么呀?对,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那么就请你再自己任意出几个数,验证一下这三种情况吧。验证后把你的结论跟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并汇报发现的奇偶数规律。(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生齐读一遍

练一练:不用计算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吗?

10389+XX11387+131268+1024

3721+XX22280+10238800-345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6~17页练习四第4~7题。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的。只要我们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用眼观察,多用脑去想,更重要的是多用手去做的话。数学知识就非常简单了.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质数合数课件(篇6)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熟记20以内质数,能较快地、准确地辩识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通过探究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数学思考:

1、透过实际箱装饮料罐的排列方式,感知生活中有数学。

2、能对现实生活中箱装饮料罐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解释。

情感与态度:

1、由简单、实际的生活例子开始,减少学习时遇到太过抽象,无法理解的情况,以增加学习信心。

2、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具学具:

cai、投影仪、学习单2张,学号数字卡。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

如果让你给来听课的老师分类,你想怎样分?(按性别分成男和女两组,按年龄分年青和年长两组…)也就是说按不同的标准分有不同的分法。

一、生活实例引入

1、观察生活:

(1)师:日常生活中,一箱饮料通常都是排在长方体的纸箱中。

请你猜猜看:通常一箱饮料的总数量会是些什么数?(生猜:偶数、奇数……)

师:真是这样的吗?

(2)老师这里拍摄了一些箱装饮料的照片,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每箱饮料共有多少瓶?是怎样排列的?用算式表示。

教师出示4张不同数量装箱的照片:  板书:   9=3×3

9瓶啤酒、12瓶可乐、                    12=3×4

15瓶牛奶、24瓶雪碧                     15=3×5

24=4×6

学生观察并说一说:9瓶啤酒排成3行3列,9=3×3……

(师板书在黑板右侧)

2、实际数量的多种排列方法,分析可行性:

这些数量装在一个长方体纸箱中,还可以怎样排?(学生说出尽可能多的排列方法,老师补充前面板书。)

板书:9=3×3=1×9

12=3×4=2×6=1×12

15=3×5=1×15

24=4×6=3×8=2×12=1×24

提问:你觉得哪种排列方式,实际生活中采用的可能性最小?(请一学生在黑板上勾一勾。)

为什么?(不便携带……)

3、比较质疑,引入新课:

现在老师这儿有13瓶饮料,请你将它们排在一个长方体纸箱中,要求每排数量相等,可以有哪些排法?17呢?19呢?

板书:13=1×13              学生思考,同桌说一说

17=1×17             (师板书在黑板左侧)

19=1×19

你还能举出几个这样的数吗?

据学生回答:20以内的质数。(这样的数还有很多)

二、探究原因:

(一)、探究质数意义:

1、想一想:为什么右边的数量可以排成多行多列,而左边的数量不能排成多行多列呢?

(评:这个问题抓住了实质,它是本节课的核心和关键,非常具有思考价值,学生的思维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四人小组讨论(相机提示:跟这些数的约数有关。仔细观察左边这些数的约数,你发现了什么?)

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整理揭示:象这样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数叫“质数”。

(cai辅助逐步演示。)

2:1、 2

3:1、 3

5:1、 5

7:1、 7

11:1、11

13:1、13

17:1、17

19:1、19

……

2、再举几个质数,并说明理由。

(评:适时巩固应用,加深理解概念。)

(二)、探究合数

1、用质数判断合数:右边这些数也是质数吗?(不是)为什么?

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

揭示:象这样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的数,叫“合数”。

(cai辅助逐步演示)

4:1、4、2

6:1、6、2、3

8:1、8、2、4

9:1、9、3

10:1、10、2、5

12:1、12、2、6

14:1、14、2、7

15:1、15、3、5

16:1、16、2、8、4

18:1、18、2、9、3、6

20:1、20、2、10、4、5

……

2、请你再举几个合数,并说明理由。

3、比较巩固意义:你觉得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关键是什么?(约数的个数。)

(三)、谜底揭晓:日常生活中一箱饮料的总数量通常是些什么数?(板书:合数)很少采用什么数?(板书:质数)

(四)、巩固练习,并引出“1”

1、判断下列各数(是质数,一、二组举手;是合数,三、四组举手)。

2、17、50、22、37、35、29、87、1

提问50、87的判断方法(联系旧知: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

2、当最后判断“1”时,都没举手,提问:为什么?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揭示:“1”只有一个约数,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cai演示。)

(五)、总结并揭题: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三、发展练习(cai辅助演示。)

1、学习单1:小组合作完成后,是的画“√”。1、学习单1:是的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奇数

偶数

质数

合数

填一填:

(1)最小的奇数是   (   )

(2)最小的质数是   (   ),

(3)最小的合数是   (   )

(4)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只有  (   ),

(5)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有    (   )、(   )……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在自然数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    (   )

(2)除2以外,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

(3)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   )

(4)两个质数相加,和一定是合数。          (   )

(5)9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   )

2、猜一猜老师的电话号码。

第一位:10以内既是偶数又是合数的最大数

第二位:既是质数又是奇数的最小数

第三位:最小的质数

第四位:10以内最大的质数

第五位:最小的合数

第六位: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的数

第七位:10以内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最大数

第八位:最小的偶数

四、动脑筋离开教室。

请最特殊的数“1”离开教室;

请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离开教室;

请质数离开教室;

请既是偶数又是合数的离开教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课件按要求逐步出示数字,学生在自我判断后对照课件上的数字选择离开教室)

质数合数课件(篇7)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你能正确求出120各数的因数吗?

小组比一比,看谁列得快。教师指名汇报。

二、动手操作,制质数表。

(1)找因数。

观察这些数的因数,如果按因数的个数,你认为可以怎样分类?

动手给20以内的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填书P23。

观察黑板上的三类数各有什么特点?

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

结合120各数,解释一下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板书概念]

齐读20以内的质数、合数。

问:最小的质数是几?最小的合数是几?

1是质数,还是合数呢?[板书: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如果把整数按自然数的个数来分类,可以分为几类?哪几类?再次强调: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要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关键是看什么?

你的学号是质数,还是合数?与同桌说一说,并互相判断对错。

P23做一做。独立练习,全班交流检查。

(2)找质数。

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20以内的质数,那73它是不是质数。

要想马上知道73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如果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这表从哪来呢?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这上面是1到100这100个数,它不是质数表,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师:对,逐个判断比较麻烦,是否有什么方法可以很快地找出来?用排除法可以吗?

因为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质数的倍数就都是合数,只要在数字表上依次划出质数的倍数,剩下的就是质数了。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在教材第24页用排除法动手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然后再在全班交流。

一起把100以内的质数读一读。

附:100以内质数顺口溜

二、三、五、七、一十一

十三、十七、一十九

二三九、三一七

五三九、六一七

四一三七、七一三九

八三、八九、九十七

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习四第1、2题。

四、课题小结:

这节课你在激烈的讨论中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质数和合数1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既不是质数

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也不是合数

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在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指它的学习是建立在因数和倍数、2、3、5的倍数学习基础之上的,而启下则是指它是后面学习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以及约分、通分的基础,所以必须高度重视。

今天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而言,一个字可以准确概括难。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即使课前进行了预习,可因为概念太抽象,所以仍旧有许多学生都难以理解。

本单元概念多,难度大,我一直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前几课时,教材适时的留白,小精灵及时的点拔性提问以及明显的概念结语,帮助许多学生在预习中就初步理解了新知,教学效果比较显着。可今天,学生普遍反映看不懂。为什么?

原来他们并未按教材要求首先写出120各数的所有因数。缺少找因数的环节,何来后继的观察、比较与分类,概念的形成更是空中楼阁,形同虚设。因此以后再教时,在预习环节一定要明确指出:必须在草稿本上找出120各数的因数。相信有这样的经历体验后,再阅读教材中的人物对话一定会有所认同,再按因数进行分类,一定有理有据。

二本课要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的各种概念、知识,如找因数的方法、2、3、5倍数的特征,所以只要某一个知识环节稍稍薄弱,就可能出现判断失误。如:练习中许多学生就将27、57、87判断成质数,这说明3的倍数特征还需进一步强化。在找质数过程中,许多学生只划了2、3、5的倍数就以为可以了,其实还要接着去掉7的倍数,如49、77、91。

针对上述情况,准备再加一节练习课,帮助学生对奇数、偶数与质数、合数加以区分,对分解质因数加以补充教学。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3、经历质数和合数的认识和辨别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4、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

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质数合数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经过探索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质数合数。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你们知道吗?数学在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如果把你们学号当成一个数,谁能试着用你学过的整除知识描述你的数?

二、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把你的学号看成一个数,这个数是几,你手里就有多少个这样小正方形。(摆上正方形)就用他们拼出新的长正方形。因为拼起来很烦琐,所以把你想到的拼的结果画到方格纸上(摆方格纸)在图形中写上这个数,还要标上长宽或边长(举例)

教师提示:(同时演示)比如我的数是40,我就用40个小方格,可以拼出这样的85和58的长方形,别看摆法不同,但属于同一种的

(2)在3分钟内,我们比一比看谁拼得最多,谁就是冠军。

(3)学生反馈汇报:谁拼得多?还有更多的吗?

生反馈24号4种,并验证

(4)看来24号同学是这次比赛的冠军。是最聪明的,你们同意吗?找个代表说说理由。

(5)验证刚才总结出的结论

(二)揭示质数、合数

(1)为什么这些数只能拼出一种来,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点

(2)拼出不只一种的都有谁, 为什么这些数拼出的不止一种呢?这些数又有什么共同点呢?

(3)投影概念读一读

(4)研究数字1

揭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板书)读一读

(5)小练习:现在我可以说自然数中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对吗?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出示学生表

1、抢答练习:一些数快速判断质数合数

2.判断

3.猜学号认同学

4.自我介绍

2、出示哥德巴赫猜想

四、小结收获

板书设计:

质数合数

只有1和它本身没有其他约数叫质数

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约数叫合数

质数合数课件(篇9)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好,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侯,你们可以叫我什么呢?现在我们要在这里共同上一节数学课,我很想和大家成为朋友。作为朋友,我应该知道每个同学的名字。可是我又不能一下子把全班同学的名字全记住。于是,我想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暂时先用学号来代替名字,这个办法可以吗?

学生回答(好)。

师:从左边起第一位同学为1号,向右依次为2号、3号…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学号报一下,我对数字很感兴趣,看谁能让我先记住。

学生依次报学号。

师:我也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了,我就是?号了。

二、复习导入:

师:现在呀我想向同学们重新介绍我自己。我是?号,?是奇数,能被3整除。你们想不想像老师一样介绍一下你自己?谁来介绍?

学生回答,(强调:其它学生要认真倾听,看他们说得对不对)根据回答中学生报的质数进行提问:它能被谁整除?板书,引导:还有哪位同学的学号也是这种情况,只能被1和这个数本身整除?(学生回答,教师相应板书10个左右质数)

师:谁的学号除了能被1和这个数本身整除以外,还能被别的数整除?(学生回答,教师相应板书10个左右合数)

三、探索新知

1、总结概念

师:那么这两组数都是什么数呢?请同学们看数学书59页的内容,看谁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

学生看书。

师:好了,我看了同学们看书很认真,那么通过看书你知道了这些数是什么数吗?(指着第一组数)

学生回答质数的概念。(如果不完整,引导:书上是怎么告诉我们的?)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准确,像这样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质数(又叫素数)。(教师相应画上椭圆,出示课题:质数。并贴出质数的概念。)

师:那通过看书你知道这些数又是什么数呢?(指着第二组数)

学生回答合数概念。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完整。像这样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教师相应画上椭圆,出示课题:合数。并贴出合数的概念。)

师: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手指课题)

下面我们把这两个概念齐读一下。

学生齐读。

师:现在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39号,39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以外,还有别的约数,所以39是合数。你们也想这样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自己吗?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听听他们介绍得对不对。(4、5个同学介绍)还有同学想介绍,那就请同桌两人互相介绍介绍吧!

2、游戏促学:

师:好了,咱们大家的学习兴致可真高!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学号是1——20的同学请注意,学号是质数的同学请起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报一下自己的学号。学号是最小的质数的学生请说一句话!

师:学号是合数的同学请起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报一下自己的学号。最小的合数请说一句话!

师:1——20号的同学,谁一次也没有站起来?你为什么不站呢?

学生回答。

说明:是的,1只有一个约数,所以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3、认识质数表

师:判断一个数究竟是质数还是合数,除了根据概念去判断以外,还可以查看质数表。(出示100以内质数表)

师:这是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在这里出现有是100以内的什么数?(质数)没有出现的呢?(合数和1)

师:现在请你将这些质数读一读,然后找出20以内的几个质数,并将它们记住。

学生读背。

师:20以内的质数谁背下来了?

学生回答。

师:你们可真聪明,记得这么快!现在我们又多了一个判断质数的方法,当我们运用概念判断有困难时,别忘了可以借助质数表。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质数与合数的特征,关于质数和合数方面的知识还有很多,谁愿意把你知道的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个别的问问从哪查到的)

质数合数课件(篇10)

本周我上了一节教学常规视导课,是小学数学第10册的《质数和合数》。

【片断一】

课前,我问学生:“今天我们在教室上课与往日有什么不同吗?”

“来了三位客人老师。”生齐答。

“是的,每位同学都表现出了最佳的精神状态。好的,你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将我们教室内所有的师生进行分类吗?”

生①:“可以根据老师和学生的区别分为两类,就是所有的老师为一类,所有的学生为一类。”

生②:“可以根据性别来分类,所有男的为一类,所有女的为一类。”

生③:“可以根据是否戴眼镜来分类,戴眼镜的人为一类,不戴的为一类。”

生④:“可以把听课的老师分为一类,把我们自己班的同学和任老师分为一类。”

生⑤:“可以按小组来分类,第一组为一类,第二组为一类,第三组为一类。”

……

还有很多双小手示意要发言。

“刚才这几位同学的分类都有一定的道理,有自己的分类标准,是可以的。下面我想请你简洁地、最好就用一句话来解决一个问题。”

“假如有人说我们教室内的人全部都是男的。你如何跟他反驳?”我发问。

“我就指着刘倩说她是女的,就可以说明他说的这句话是错的。”刘星星指着自己的同桌说,引起全班同学大笑。

“刘星星说的有道理吗?”

“可以的,只要指出有一个不是男的,就能证明那句话是错的。”有学生解释给其他同学听。

【片断二:】

“前面我们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有关知识,你能有序地写出一个数的所有的约数吗?”

我把“所有的”三个字加重了音说,目的是为了强调,不漏写约数。

很快,大家都写好了1~12这12个数的所有的约数,我把其中一个同学写的展示出来了:

1的约数:17的约数:1、7

2的约数:1、28的约数:1、2、4、8

3的约数:1、39的约数:1、3、9

4的约数:1、2、410的约数:1、2、5、10

5的约数:1、511的约数:1、11

6的约数:1、2、3、612的约数:1、2、3、4、6、12

“你能根据约数的个数来将这12个数进行分类吗?”我强调了“约数的个数”这几个字。

生①:“我想把这12个数分成这样几类,1有一个约数为一类,2、3、5、7、11各有两个约数为一类,4、9各有三个约数为一类,6、8、10各有四个约数为一类,12有六个约数为一类。即约数个数相同的各为一类。”

生②:“我是把约数的个数为奇数的分为一类,个数为偶数的分为一类,即1、4、9为一类,2、3、5、6、7、8、10、11、12为一类。”

生③:“我是把1、2、3、4、5、7、9、11分为一类,6、8、10、12分为一类的,因为第一类数的约数的个数都是3个或3个以下的,而另一类数的约数个数都是3个以上的。”

生④:“我是把1、2、3、5、7、11分为一类,4、6、8、9、10、12分为一类的,因为第一类数的约数的个数都是1个或2个的,而另一类数的约数个数都是2个以上的。”

生⑤:“我是这样分的,1分为一类,2、3、5、7、11分为一类,4、6、8、9、10、12分为一类的。因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2、3、5、7、11是质数,它们只有两个约数;4、6、8、9、10、12是合数,它们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约数。”

“他都知道质数和合数了,一定是课前作了很好的预习,预习也是搞好学习的重要环节。”我边板书“质数”、“合数”,边表扬生⑤,“那么质数和合数到底‘长得’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继续研究。”此时,由师生共同直接从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入手,再次深入研究其约数个数的不同特征。

【片断三】

“前面,我们按照一个数是否能被2整除可以把自然数分为两类,奇数和偶数。今天我们能否重新给自然数分类呢?”说着,我在黑板上板书了“自然数”三个字,并在下面画了一个椭圆。

生①:“可以分为质数和合数两类。”

生②:“不对,还要再加上‘1’才行!”

生③:“我也同意把自然数分为三类,就是‘1’、‘质数’和‘合数’。”

她把“1”画在一个小小的圈里(上图①),“为什么把‘1’画在这个小小的圈里呢?”我不解地问。

“因为只有‘1’啊!”她更不解地看着我。

“你觉得‘1’只有一个,是吗?”

女孩点点头。

“‘1’虽然这一类只有一个,可它也是一类啊,对不对?是一类就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是吗?”我问大家。

“是的。”全体同学作答。

“那我们可以这样来表示吗?”(如图②)。

“可以。”

“那你们再来猜猜看,在非零自然数中是质数多还是合数多?”

“因为质数和合数都有无限多个,所以应该画一样的。”

【片断四】

在让学生动手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时,我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制作步骤,然后才动手制作,等制作完成时,我问:“我们在把2、3、5、7的倍数划去后,还要不要继续划去8的倍数、9的倍数、10的倍数……?”

生①:“不需要再继续划去8的倍数了,在前面划去2的倍数时,已经把8的倍数都划去,因为一个数如果是8的倍数,它肯定也是2的倍数。”

生②:“同样道理,也不需要再继续划去10的倍数了。”

“那9的倍数呢?”我接着问。

生③:“也不需要再继续划去9的倍数了,在前面划去3的倍数时,已经把9的倍数都划去,因为一个数如果是9的倍数,它肯定也是3的倍数。”

“对,是这样的。那么我们在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时,当7的倍数划完后,一直要划到哪个数的倍数为止呢?”

生④:“就到7的倍数划完后就可以了,因为7后面的一个质数是11,11乘11是121,121都超过100了,所以到7的倍数划完后剩下的数就都是质数了。”

【思考】

上述四个片断的处理,我认为基本上突破了《质数和合数》这一课时的关键和难点,实现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这一目标,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实现了对学生渗透某些数学思想的任务,如集合的思想、分类的思想、极限的思想等等。

①片断一是课前谈话,看似普通,实则用意深刻,因为这是片断二的铺垫之作,没有片断一的伏笔,就不会有片断二中对1~12这12个数的分类的深刻和有意义。因为片断二中对12个数的分类是充分的,所以学生对于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的形成也是牢固的,有意义的,可建构的,有“原形”的。实则上对于质数和合数的区分,是基于对这个数的约数的个数的区分的,而这个对约数个数的分类的历程又是丰富的,是源自学生已有认知基础的,从已有认知到质数概念的建立,这也是一个思维的节点,必要的、充分的对于约数个数的分类则是有效激活这一节点的重要环节。

②片断三重在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1”在非零自然数的这一次分类中到底占有几席之地?一个是“质数”和“合数”两者中谁的个数更多?第一问题学生可以丝毫不经思考地把“1”圈在一个很小的圈里,这是学生真实的想法,因为“1”就只有一个数,而质数和合数有那么多,就应该在那个集合里画一个小小的圈。可是从分类的角度出发,尽管“1”只有一个数,质数和合数各有那么多,可“1”在这里它也代表着一类,类与类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各有自己的特征,所以把非零自然数的分类作了上述处理(如图②)。第二个问题中,学生从1~12这12个数的分类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质数少于合数,于是大多数人认为质数少,合数多。那么教师就要借助于“自然数个数、有没有最大自然数”等学生的已有认识进行有效的迁移,逐渐浸润“极限”的思想,让学生在朦胧中感觉两者皆为无限多。在这里,教师就要打碎学生初步的、原生态的固有思维习惯,把它调整到数学的、合理的、有挑战性的思维平台上来,这是又一次思维水平的提升。

③片断四处理的是一个问题解决中策略的合理性问题,“为什么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只要把2、3、5、7的倍数(本身除外)划去就可以了呢?而不需要再去划8、9、10……的倍数呢?”“为什么只要到划去7的倍数后就可以停止了呢?而不要划到11的倍数呢?”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即使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了100以内的质数表,其内心也很纳闷,不知其所以然

质数合数课件(篇11)

一、说教材

“ 质数和合数”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中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2、5、3倍数的特征之后的重要知识,在小学阶段,只是让学生在因数、倍数的基础上初步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为后面学习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以及约分、通分打下基础。

根据新课标倡导的目标,本节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正确的判断。

2、会把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

1、 采用探究式学习法,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意识。

2、通过自主学习-——猜想——交流验证——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体验与探究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魅力。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本节的核心内容就是质数和合数,所以教学重点确定为:

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由于本单元概念比较多,奇数、质数、偶数、合数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所以教学难点定为:

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的基础上,能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准具: 课件

课前准备:学生写出1——20的因数。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转变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根据本节知识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遵照课标精神,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动手操作,引导探索,发现规律,培养分类归纳的数学意识和品质 。

2.寓学于乐,逐步提高。乐学环境的构建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通过本节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以下学习方法:

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学会分析、综合、整理的方法。

2.在思维活动的组织上,采取从个别到一般的概括方法,比较对照,区别异同的方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思路拟订为“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联系实际,巩固新知——全课总结”四大模块,努力构建学生自主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应当建立在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已有数学知识经验之上。新知教学需要旧知做铺垫,本节的新知质数和合数以因数为基础,课前复习关于因数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也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关于因数你知道些什么?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因数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一)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秉着“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指导思想,课堂上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1、师:拿出你所找的1——20的因数,我们一起来互对一下自己找的完整不完整?

出示课件,1——20的因数。

观察思考:

(1)这些数的因数的个数一样多吗?

(2)你能把这些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吗?

按要求填入课本23页表格。

2、师:自学课本23页。

师:通过自学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生:质数的概念、合数的概念(板书课题)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明确:2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

20以内的合数4、6、8、9、10、12、14、15、16、18、20

(针对“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这个教学教学重点,我设计了三个强化层次。)

其一,思考:

(1)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关键是什么?

(2)质数的因数有多少个? 合数的因数有多少个?

其二,从小到大各写出5个。

2的倍数:

5的倍数:

3的倍数:

师:先观察2、5、3的倍数都是什么数?这些数的倍数都是合数吗?

其三,举例

你能举一些质数的例子吗?你能举一些合数的例子吗?(学以致用)

(二)自然数分类

举例我们把教室里面的同学进行分类,可以怎么分?引出“分类标准”很关键;男女生分、左中右分。

1、按照是不是2的倍数这个标准,可以把自然数分为?

黑板上画集合圈。 sxsk/

2、按照因数的个数多少这个标准,自然数又可以分为哪几类?

黑板上版画集合圈。(把学生的思维导向于有意义的思考。)

3、观察质数里有奇数吗?有偶数吗?

观察合数里有奇数吗?有偶数吗?(此时学生已有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如何启用相关的知识经验,对比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建立起概念之间的联系,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加强了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从而突破本节的教学难点。)

三、联系实际,巩固新知

(从内容上围绕重点,巩固新知。从层次上逐层深化,拾级而上。可以检测学习情况和评价教学效果。)

1、开心智力判断,并解释理由

(1)所有奇数都是质数。()

(2)所有偶数都是合数。()

(3)在自然数中,除了质数就是合数。( )

(4)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 )

2、智力找朋友

172229 35 37 87 93 96

质数合数

3.猜猜陈老师家的电话号码?

第①位是10以内最大的质数。

第②位是10以内最小的合数。

第③位是10以内最大的既是偶数又是合数。

第④位这个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第⑤位是10以内最小的质数。

第⑥位是10以内最小的既是质数又是奇数。

第⑦位是10以内最大的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四、全课总结

(课终之时,进行简明扼要地梳理,可以使教学内容系统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师生共同小结:学习了哪些内容?怎样判断质数和合数?从中你学会了什么?

说教材完毕,谢谢大家!

质数合数课件(篇12)

教学内容:

复习质数、合数的特征并利用质数和合数的知识点,把质数和合数知识大胆运用到正方体拼组图形中。

教学目标:

1、复习质数、合数的特征、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2、利用质数和合数的知识点,把质数和合数知识大胆运用到小正方体拼组图形中。引导学生归纳出:小正方体的个数是质数个时,只能拼成一种长方体,而小正方体是合数个时,哪种表面积最大或最小。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把质数和合数的知识运用到拼组图形中,并能归纳出合数个小正方体拼组成的图形,谁的表面积的大、谁的表面积小。

教具准备:

1、每人20个小正方体。

2、题卡每个小组两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复习铺垫。

创设问题:

1、师:比一比:老师写出1至20,你们说出1至20,看看谁最快?

课件1出示: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课堂上,我班学生感觉到不太可思议,太简单了,于是高高兴兴的在本子上认真书写,写好后还再高兴中我就提出新的问题!)

2、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知道这些数的用途吗?

(当时,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七嘴八舌说出许多这些数在生活中的用途。即数学问题的“生活化”,让数学教学内容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延伸,让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入数学教学,使学生感受到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运用于生活中。)

3、问题情境:你能用本学期的知识给这些数分分类吗?

学生很快就把这1至20分好了类:

(1)是不是2的倍数来分:

奇数:1、3、5、7、9、11、13、15、17、19

偶数:2、4、6、8、10、12、14、16、18、20

(2)按约数的个数分: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只有一个约数):1

质数(两个约数):2、3、5、7、11、13、17、19

合数(三个约数):4、6、8、9、10、12、14、15、16、18、20

4、让学生给1至20说出它们的因数:

找出质数的所有因数:

2的因数:1、2

3的因数:1、3

5的因数:1、5

7的因数:1、7

11的因数:1、11

13的因数:1、13

17的因数:1、17

19的因数:1、19

小结:质数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

找出合数的所有因数:

4的因数:1、2、4

6的因数:1、2、3、6

8的因数:1、2、4、8

9的因数:1、3、9

10的因数:1、2、5、10

12的因数:1、2、3、4、6、12

14的因数:1、2、7、14

15的因数:1、3、5、15

16的因数:1、2、4、8、16

18的因数:1、2、3、6、9、18

20的因数:1、2、4、5、10、20

小结:合数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他的因数。

5、复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关知识点。

(1)让学生回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知识。

长方体:6个面,面积完全相同;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正方体:6个面,相对的面面积完全相同8个顶点;12条棱,长度都相等。

二、质疑、探究。

1、问题情境

师:昨天,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在做题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你们愿不愿意帮帮他呀?得到了学生肯定的回答,我出示课件:12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组图形,问拼成的立体图形,表面积多少?

学生用练习本完成。

(1)12×1×4+1×1×2=50(平方厘米)

(2)6×2×2+6×1×2+2×1×2=40(平方厘米)

看着学生的答题,我试问学生,还有没有算出与这两位同学不一样的表面积?

学生一口同声的回答:没有!

2、分析与探究。

师:那我们一起用小正方体来拼一拼,算一算!

课件出示:12×1×4+1×1×2=50(平方厘米)

6×2×2+6×1×2+2×1×2=40

4×3×2+4×1×2+3×1×2=383×2×4+2×2×2=32

教师小结:通过比较发现,12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四种不同的长方体,体积一样,但表面积各不相同。

3、带问题合作探究。

师:下面我们分小组合作交流,我给每个同学20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看看你能拼出哪些不同的长方体。并以五人小组合作记录在下面的表格,小组合作,并填写下表:

师:同时,谁能结合质数和合数的知识,你能联系质数和合数的知识,熟练拼组出这些图形吗?并把你拼出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跟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看看和你的拼组图形一样,特别注意的是看看哪个同学在拼一拼、说一说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

正数和负数课件


这是一篇工作总结之家编辑精心打造的文章为您呈现美好的“正数和负数课件”,如果您想要随时查看本文请将其收藏起来。为了教学更有顺利,老师会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需要老师把每份课件都要设计更完善。教案是教学体系的有效支撑。

正数和负数课件 篇1

教学目的: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5.6+0.9-+0-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摄氏度。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2、练习一第6题。

3、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或(0kg)。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正数和负数课件 篇2

1.1.1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最好?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3、+2、-1、+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举例说明:3、2、0.5、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

-3、-2、-0.5、-等是负数。

4、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为0的高度是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义已不仅表示“没有”。

5、让学生举例说明正、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展示图片(又见教材p5图1.1-2-3)让学生观察地形图上的标注和记录支出、存入信息的本地某银行的存折,说出你知道的信息。

巩固提高:练习:课本p5练习

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课后作业:课本p7习题1.1的第1、2、4、5题。

活动与探究: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某班的平均分为85分,把高于平均分的高出部分记为正数。

(1)美美得95分,应记为多少?

(2)多多被记作一12分,他实际得分是多少?

课后反思

1.1.2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深刻理解正数和负数是反映客观世界中具有相反意义的理。

3.进一步理解0的特殊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熟练地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能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分小组派代表,注意数学语言规范。

1.认真想一想,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吗?

某零件的直径在图纸上注明是,单位是毫米,这样标注表示零件直径的标准尺寸是()毫米,加工要求直径最大可以是()毫米,最小可以是()毫米。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带有“一”的数是负数;B、0℃表示没有温度;

C、0既可以看作是正数,也可以看作是负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认识正、负数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特别是数0。

讲授新课:

例1.仔细找一找,找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甲队胜5场;零下6度;向南走50米;运进粮食40吨;乙队负4场;零上10度;向北走20米;支出1000元;收入3500元。

例2(1)一个月内,小明的体重增加2千克,小华体重减少1千克,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xx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

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

写出这些国家xx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例3.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哪些是正整数,哪些是负整数?哪些是正分数(小数),哪些是负分数(小数)?

例4.小红从阿地出发向东走了3千米,记作+3千米,接着她又向西走3千米,那么小红距阿地多少千米?

复习巩固:练习:课本p6练习

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课后作业:课本p7习题1.1的第3、6、7、8题。

活动与探究:海边的一段堤岸高出海平面12米,附近的一建筑物高出海平面50米,海里一潜水艇在海平面下30米处,现以海边堤岸为基准,将其记为0米,那么附近建筑物及潜水艇的高度各应如何表示?

正数和负数课件 篇3

襄城一高初中部七年级数学学案(1)

课型:新授课

执笔:张霞

审核:

审批:

班级:

姓名:

1.两件商品都卖84元,其中一件亏本20%,另一件赢利40%,则两件商品卖后().A.赢利元B.亏本3元C.赢利3元D.不赢不亏

2.一家商店将某种型号的彩电先按原售价提高40%,然后在广告中写上“大酬宾,八折优惠”.经顾客投拆后,拆法部门按已得非法收入的10倍处以每台2700元的罚款,求每台彩电的原售价.

3、甲、乙两个工程队分别有188人和138人,现需要从两队抽出116人组成第三个队,并使甲、乙两队剩余人数之比为2:1,问应从甲、乙两队各抽出多少人?

4.机械厂加工车间有85名工人,平均每人每天加工大齿轮16个或小齿轮10个,已知2个大齿轮与3个小齿轮配成一套,问需分别安排多少名工人加工大、小齿轮,才能使每天加工的大小齿轮刚好配套?

5三位数的数字之和是17,百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的和比个位上的数大3,如把百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对调,所得的新数比原数大495,求原数.襄城一高初中部七年级数学学案(1)

正数和负数课件 篇4

1.使学生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初步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4.在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门研究数的学问.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

学生答后,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

4.87、……

为了表示“没有人”、“没有羊”、……,我们要用到0.

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表示.

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相反意义的量还有很多.

例如,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高于”和“低于”其意义是相反的.

和“运出”,其意义是相反的.

同学们能举例子吗?

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补充.

教师小结:同学们成了发明家.甲同学说,用不同颜色来区分,比如,红色5℃表示零下5℃,黑色5℃表示零上5℃;乙同学说,在数字前面加不同符号来区分,比如,△5℃表示零上5℃,×5℃表示零下5℃…….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就曾经采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古时叫做“正算黑,负算赤”.如今这种方法在记账的时候还使用.所谓“赤字”,就是这样来的.

现在,数学中采用符号来区分,规定零上5℃记作+5℃(读作正5℃)或5℃,把零下5℃记作-5℃(读作负5℃).这样,只要在小学里学过的数前面加上“+”或“-”号,就把两个相反意义的量简明地表示出来了.

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出前面例子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高于海平面8848米,记作+8848米;低于海平面155米,记作-155米;

教师讲解:什么叫做正数?什么叫做负数?强调,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界限,表示“基准”的数,零不是表示“没有”,它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并指出,正数,负数的“+”“-”的符号是表示性质相反的量,符号写在数字前面,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例  所有的`正数组成正数集合,所有的负数组成负数集合.把下列各数中的正数和负数分别填在表示正数集合和负数集合的圈里:

此例由学生口答,教师板书,注意加上省略号,说明这是因为正(负)数集合中包含所有正(负)数,而我们这里只填了其中一部分.然后,指出不仅可以用圈表示集合,也可以用大括号表示集合.

任意写出6个正数与6个负数,并分别把它们填入相应的大括号里:

由于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因此产生了正数与负数.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就是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如0℃.

1.北京一月份的日平均气温大约是零下3℃,用负数表示这个温度.

2.在小学地理图册的世界地形图上,可以看到亚洲西部地中海旁有一个死海湖,图中标着-392,这表明死海的湖面与海平面相比的高度是怎样的?

3.在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3.6,-4,9651,-0.1.

4.如果-50元表示支出50元,那么+200元表示什么?

5.河道中的水位比正常水位低0.2米记作-0.2米,那么比正常水位高0.1米记作什么?

6.如果自行车车条的长度比标准长度长2毫米记作+2毫米,那么比标准长度短3毫米记作什么?

7.一物体可以左右移动,设向右为正,问:

(1)向左移动12米应记作什么?(2)“记作8米”表明什么?

这节课是在小学里学过的数的基础上,从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负数的.

从内容上讲,负数比非负数要抽象、难理解.因此学生通过这节课只能对负数概念有初步的理解,使学生掌握正负数的记法和它的描述性定义,要求不能过高.对有理数的深入理解将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加强.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的选择上,尽可能注意中小学的衔接,既不违反科学性,又符合可接受性原则,教师在课堂上要起好主导作用,并让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机会,使得课堂气氛有新鲜感.所以这节课采取了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师生共同探究解决的途径,以谈话法为主.同时,教师的语言要尽量儿童化.

正数和负数课件 篇5

预习提示

1、在实际问题中,为便于记录、计算引入正、负数体会其引入情境;

2、理解正、负数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会表示。

知识目标:

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能力目标:

用正、负数表示实际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情感目标:

体会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

用正、负数表示实际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过程:

1、比比看谁快:

(1) 比0大的'数叫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前加上-号数叫负数;

(2) 把下列各数写入相应集合里:

-10, 6, ―7, 0, ―2.25, ― , 10%,

正整数集合{ } 负整数集合{ }

正数集合 { } 分数集合 { }

负数集合 { }

2、想一想:

例1、(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这个月他们的体重增长值;

正数和负数课件 篇6

2.1正数与负数:教案

教学过程(教师)

生活中的正数与负数

议一议:

在小学里,我们学过正数、负数、零.你知道右边图片中各数的意义吗?

正数与负数的意义

像8848.43、100、357、78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154、-38.87、-117.3、

-0.102%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读作“正”,如“+ ”读作“正三分之二”,正号通常省略不写;“-”读作“负”,如“-117.3”读作“负一百一十七点三”.

例1 指出下列各数中的正数、负数:+7,-9,

《2.1正数与负数》同步测试

1.在一次数学测验中,七(4)班的平均分为86分,把高于平均分的部分记作正数.试回答:

(1)李洋得了90分,应记作________;

(2)王明得了86分,应记作________;

(3)刘红被记作-5分,她实际得了多少分?

(4)刘红和李洋相差几分?

《2.1正数与负数》课后测试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

1.如果向北走 6 步记作+6,那么向南走 8 步记作( )

A.+8 步 B.﹣8 步 C.+14 步 D.﹣2 步

2.《九章算术》中注有“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意思是:今有两数 若其意义相反,则分别叫做正数与负数,若气温为零上 10℃记作+10℃,则﹣3℃ 表示气温为( )

A.零上 3℃ B.零下 3℃ C.零上 7℃ D.零下 7℃

3.大米包装袋上(10±0.1)kg 的标识表示此袋大米重( )

A.(9.9~10.1)kgB.10.1kg C.9.9kg D.10kg

正数和负数课件 篇7

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2)了解正数、负数的概念.

(3)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难点:正确区分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并会用正负数表示.

通过补充的引例,复习回顾上一学段学习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和分数,然后通过观察、分析P3的几幅画和图表所列举出的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通过分析正、负数与以前学过的整数和分数的区别与联系,进而归纳出正、负数的概念.

例1为P5练习1,设置目的是强化学生对正、负数表示形式的理解.让学生准确的认识和区分正数与负数.

在学生对正、负数的概念与表示形式掌握的基础上,补充例2.例2是明确了哪一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则与其相反意义的量用负数表示.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如何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数量.并理解“相反意义”与“数量”的含义.进而利用课本P5“观察”让学生认识正、负数表示实际生活中的数量的意义和必要性.

补充例3是例2的延续,在不明确哪一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的情况下,让学生表示相反意义的量.通过例3的学习,训练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理解、体会正、负意义的相对性,并恰当的用正、负数表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补充例4则是对例3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加强,通过训练,让学生说出正、负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正、负数的应用能力,逐步提升正、负数相对性和相反性的理解.

习题的设置是针对例题掌握情况的检查.教科书p5练习(2)、(3)、(4)是针对例2而设置的.补充练习1检查学生对“相反意义”与“数量”的理解.补充练习2是对例3的掌握情况的检查.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对于“相反意义”及“数量”含义的理解,以及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是本课的难点.在教学中注意思维的层次,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数量指的`是具体事物的多少.再分析是否是同一类事物,在是同类事物的基础上确定是否是相反关系.强化学生分析的层次性.在操作上,通过大量实际生活材料的分析和例2的学习让学生对“相反意义”及“数量”含义建立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师及时的给予适当的归纳,让学生建立初步的理性认识,最后通过练习1的判断对错进一步强化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过程中体现的正与负的相对性是另一个难点,通过例3的教学,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认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而让学生认识正、负的相对性,通过例4的教学强化进一步强化对正、负的相对性的理解.

通过回顾小学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强调数学的严密性.

教师举例: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自我介绍一下,我的名字是***,身高1.71米,体重75.5千克,今年32岁,我们班有50名学生,其中男生23人,占全班总人数的46%,女生26人占总人数的53%.

问题1:老师在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试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分类方法分类.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总结:整数和分数两类.

引例:学生观察前面的几幅画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讨论这些带有符号的数在实际中表示什么意义?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以前学的数已经不够用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引进一些新的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示生活实际中数量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上例中出现的这些数与以前学过的数的区别,进而归纳出正负数的概念.

-1,2.5,0,-3.14,,120,-1.732,.

正数前面的“+”号通常省略.了解正负数形式上的区别(符号不同),形成中的联系(在以前学习的非0整数和分数前加上符号)

问题3:在整数前加上“-”号后这个数还是整数吗?在分数前加上“-”号后这个数还是分数吗?使学生对正整数、正分数、负整数、负分数有初步的了解.

问题4:为什么要引出负数?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学生回答问题.(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数量)

(1)若把上升5m记作+5m,那么下降5m记作.

(2)某人转动转盘,如果用+5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表示为.

(3)向南走5000米记作-5000米,那么向北走8000米记作.

学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意义相反.如向东的反向是向西,上升与下降,收入与支出.二是他们都是数量.

练习思考.书P5观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指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例子.(检查学生对“相反意义的数量”的理解程度.

(1)某地白天的温度是30℃,午夜的温度是零下10℃.

(2)某出租车在东西走向的大街上向东行驶3km,又向西行驶了5km.

(3)一商店在一小时内收入200元,又支出150元.

(4)甲公司本月的销售额增长13%,乙公司本月的销售额下降了2.9%

本例题是一发散性问题,没有规定哪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所以先要指明哪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其相反意义的量用负数表示.在解题中鼓励学生的不同思维.比如:若收入200元,记作:-200元,则支出150元记作+150元.反之,若收入200元,记作:+200元,则支出150元记作-150元.进一步加深对正、负数相反性及相对性的理解.同时要明确,通常情况下,零上、增长、收入用正数表示,零下、减少、支出用负数表示.

补充例4:解释下列各语句中表示各数量的数值的实际意义.

(1)七月份的物价比六月份增长了25%,八月份比七月份增长了-2.3%.

(2)经过绿化,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增长-4.5%.

(3)某仓库上午入库货物-3500t.

(4)缆车上升了-78米.

(5)小红这次考试分数比上次增加了+2分.

(6)盈利-300元.

分析:强调负数表示的是与其具有相反关系的量.(1)降低2.3%,(2)降低4.5%,(3)出库3500t,(4)下降78米,(5)增加了2分,(6)亏损300元.

A.向南走-60米表示向西走60米.

(1)温度上升3℃和下降5℃.(2)盈利5万元和亏损8千元.

(3)运进50箱与运出100箱.(4)向东10米与向西6米.

1.课本P7第1、2、3.

补充练习:

2.下面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5,+1,0.07,-1.414,1.98%,0,-20%,-1000,11/9,0.001

3.如果一个物体沿东西方向运动,若规定向西为负,向东为正,

(1)向东运动5米和向西运动10米各怎样表示?

(2)-30米和50米各表示什么?(3)物体原地不动怎样表示?

4.说出下列每句话的意义.

(1)小明在围棋比赛中输了-5盘.(2)今晚的气温升高了-3℃.

正数和负数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

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负数,同时渗透“对应”和“集合”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的意识和能力。

4、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负数的意义和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实物投影仪、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上数学,数学和什么打交道最多?数学课离不开数,数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得也非常密切。(边说边板书:数 数)下面老师要说些数据,请你们认真听,当一名小记录员,看谁能经过思考,将老师所说的数据信息,用你喜欢的方式准确地记录下来。能开始吗?

1、中国队参加足球比赛,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输了2个球。

2、寒假开学,我校四年级转进学生7人,五年级转出学生3人。

3、小刚的妈妈卖服装,今年三月份赚了900元,四月份赔了100元。

二、探讨交流,感知新知。

(一)交流记录的数据信息,初步感受正数和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1、展示同学们的记录单(随机进行)

根据同学们的记录情况,启发同学进行分析,相互之间交流看法。

谁写完了,举起来让我看看(教师桌间巡视,收集相关信息。)

足球比赛

转学情况

账目结算

上半场 2 四年级 7 三月份 900 下半场

2五年级 3 四月份 100

刚才老师收集了几个同学的记录单,请你们看看,有什么想法?(不能准确地表达老师所说的意思)

看来用我们已有的知识,来记录一些数据,有时候是说明不了问题的。刚才老师说的这些信息进球和输球;转进和转出;赚和赔都是相对应的。(渗透对应的数学思想)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这张记录单,只把数据记了下来,没有说明情况。请看这张记录单,你觉得怎样?(请学生们交流看法)

足球比赛

转学情况

账目结算

上半场 进2个 四年级 进7人 三月份 900 下半场 输2个 五年级 出3人 四月份 100

这位同学能把前两条信息准确的记录下来,用的是什么方法?(汉字)这种方法怎么样?(麻烦)

还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吗?(请同学进一步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分别展示学生不同的记录方法。)

2、小结:你用的符号意思你明白,他用的符号意思他明白,那我们要想让大家都明白,就应该用共同的符号。(视课堂学习的情况而定,如果有用“+”、“-”就来展示一下,让同学们了解。)

3、统一记录的方法和形式看,咱们同学还有用这种方法记录的:

足球比赛

转学情况

账目结算

上半场 +2 四年级 +7 三月份 +900 下半场 -2 五年级 -3 四月份 -100

谁说说用这种方法记录好在哪儿?(能准确表达老师要说的意思,简单)

小结:这种记录方法中所用的这两个符号“+”、“-”是数学符号,(教师边说边板书:+、-)。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帮助大家进行交流的。以前我们见过它,想想在哪儿见得最多?现在它们可有新的名字啦,我们管它“+”叫正号(师边说边板书:正号),跟我读:正号。它“-”叫负号(板书:负号)读:负号,人们在数学中就用这种符号来区别意义相反的量。

(二)认识正数和负数,读、写正、负数。

1、认、读正、负数。

像记录单中这个数+2,我们就读正2(板书:+2)跟我读:正2;它“-2”,读作:负2(板书:-2)跟我读:负2。

用刚才的方法,谁能读出后面的4个数?(指名读,随着生读师板书:+7,-3,+900,-100)

小结:刚才我们用正号和负号能清楚地记录数学信息,从中我们也认识了正数和负数(师板书:正、负)。

练一练:谁能说出几个正数和负数,说的完吗?正、负数是无穷多的。(渗透集合思想)用一个符号表示……(师同时板书)

课件出示:-100,+68,-1.5,+,-,36

请同学们开火车读,其他同学判断。

讨论36是什么数,介绍为了简便起见,正号可以省略不写。

猜猜看,36是正数还是负数?

告诉你,像这样的数是正数,为了简便起见,正号可以省略。同学们想一想,负号可不可以省略,为什么?(区分不开)

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后,教师归纳:为了正确的区分正数和负数,负号不能省略,正号可以省略。我们已经初步的认识了正数和负数,下面老师考考大家,行吗?

2、写数,认识“0”

课件出示练习

做完后同学交流结果。

谁想把你做的结果跟大家交流一下。(学生说,教师同时用课件演示。)

重点讨论“0”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大于0的数是正数,小于0的数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介绍负数的历史

通过以上的学习,大家已经认识了负数这个新朋友,其实对负数的认识,我们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人在很早以前就想出了用不同方法记录正数和负数,大家想知道吗?请看大屏幕。

⑴、出示课件,请同学读上面的信息,其他同学思考: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听了他们的介绍,你们想说些什么吗?

⑵、学生谈感受

使学生了解我国在很早以前就有使用负数的历史,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进行德育渗透)

(三)寻找生活中的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1、从天气预报入手,感知负数的意义。

负数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请看大屏幕,这是20xx年11月3日北京市气温分布图。

出示课件:找同学读一读。

谁能读出上面的气温?

区别-1℃和1℃所表示的意义,感知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这个气温分布图上,有这样两个温度:-1℃和1℃,谁能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为什么?(-1℃是零下,1℃是零上)(-1℃比1℃要冷)

小结:在通常情况下,把水结冰的温度定为0℃,把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100℃在0℃以上,可用正数表示,0℃以下的温度可用负数表示。由此可见,0℃很关键。

2、在温度计上找温度,体会水银柱越往上升温度越高,水银柱下降温度降低,0℃以上为正数,0℃以下为负数。

把你的温度计准备好,请你在温度计上表示出10摄氏度。(展示同学们的温度计,有两种可能,一种是10℃,另一种是-10℃)从温度计中更能看出0℃的重要性了。

(四)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负数,并总结规律。

正数和负数还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边说边演示)请看大屏幕,直线上有无数个点,我们选择其中的一个点为0点,每小格代表单位1,如果我要写正数,在0的哪边写?还可以写好些,正数都在0的右边,那0的左边就是(负数了)。

负数 正数

越来越大

-3 -2 -1 0 1 2 3

越来越小

请你观察这个图,从左向右看,你发现了什么?(从左向右数越来越大)还可以从哪边看?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从右向左数越来越小)从这个图中你能看出0是什么数吗?(板书: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和正、负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0小于所有的正数,大于所有的负数)可以用这个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吗?(同时板书:“<”)

三、走进生活,巩固新知。

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1、电梯中的负数(出示课件)

下面请同学看大屏幕,叔叔应该按哪个键?阿姨应该按哪个键?

2、存折上的负数。

3、方向问题(出示课件)

我们继续往下看,默读题目,谁读懂了,谁能填空?

4、课本P73例4(出示课件)

请看这幅图,我们以海平面为分界线,图中高于海平面有两点,低于海平面有哪几点?用正、负数读出图中的数据。

5、刘翔跨栏的画面(出示课件)

认识他吗?请你默读信息,思考当时赛场风速每秒-0.4米是什么意思?谁能解释一下?

四、归纳总结,质疑问难。

可见,正、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得很广泛,以后大家千万要留心身边的生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要学的数学知识。

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就要下课了,你们过得高兴吗?说说有什么收获?

看着你们举起的手,大家都有所收获。

哪儿不明白?

我们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思考问题。下节课我们一起讨论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五、留心生活,完成作业。

作业:1、完成自主丛书P43 1、2、3题;

2、课后思考: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板书:

负数 < 0 < 正数

-2 +2 +正号

-3 +7 -负号

-100 +900

正数和负数课件 篇9

正数和负数(第1课时)

教学任务分析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2、数学思考: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3、解决问题:会用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重点:正、负数的意义。难点: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课前准备温度计、文具盒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及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问题引入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数起源于生活。活动2活动安排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从而引出问题。活动3举例说明用更多事例,丰富问题情境。活动4学习负数的概念说明什么是正、负数。活动5负数概念的应用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活动6负数概念的巩固全面认识正数和负数。教学过程设计活动1

1、请同学们数一数自己的文具盒中共有几支笔。(若干支笔)

2、请一个同学数一数老师手中的文具盒中有几支笔。(没有笔)

3、用一把小刀把一个苹果切成两半,半个苹果怎样用一个数来表示?

4、书P2图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师生行为及设计意图

通过活动说明数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原始社会,从打猎记数开始,首先出现自然数,经过漫长岁月,人们用“0”表示没有,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在丈量土地进行分配时,又用小数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通过创设情景问题,向学生渗透“实践第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正数和负数课件 篇10

1、在实际问题中,为便于记录、计算引入正、负数体会其引入情境;

2、理解正、负数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会表示。

知识目标:

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能力目标:

用正、负数表示实际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情感目标:

巩固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加强应用问题的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1.篮球赛的组织者出售球票,需要付给售票处12%的酬金,如果组织者要在扣除酬金后,每张球票净得12元,按精确到0.1元的要求,球票票价应定为。

(A)13.4元(B)13.5元(C)13.6元(D)13.7元

2.一商店把彩电按标价的九折出售,仍可获利20%,若该彩电的进价是2400元,则彩电的标价为()。

(A)3200元(B)3429元(C)2667元(D)3168元

3.某商店将彩电按原价提高40%,然后在广告上写“大酬宾,八折优惠”,结果每台彩电仍获利270元,那么每台彩电原价是()

(A)2150元(B)2200元(C)2250元(D)2300元

4.一个商店以每3盘16元的价格购进一批录音带,又从另外一处以每4盘21元的价格购进比前一批数量加倍的录音带。如果两种合在一起以每3盘k元的价格全部出售可得到所投资的20%的收益,则k值等于()

5.某城市有50万户居民,平均每户有两个水龙头,估计其中有1%的水龙头漏水。若每个漏水龙头1秒钟漏一滴水,10滴水约重1克,试问该城市一年因此而浪费多少吨水(一年按365天计算)。

(1)比0大的数叫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前加上“-”号数叫负数;

(2)把下列各数写入相应集合里:

-10,6,―7,0,―2.25,―,10%,

正整数集合{…}负整数集合{ …}

正数集合{…}分数集合 { …}

负数集合{ …}

2、想一想:

例1、(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这个月他们的体重增长值;

学习目标:1、整理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习兴趣。

一、自主预习与互动学习:

2、阅读材料: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们的数学老师。身高1.75米,体重74千克,今年43岁。我们的班级有5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7个,占全班总人数的54%……

问题1: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小学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思考讨论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问题5:你是怎样理解“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的呢?请举例说明。

3、在同一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意义;

4、(1)向东行进-50米,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2)某水泥厂计划每月生产水泥吨,一月份实际生产了1100吨,二月份实际生产了1350吨,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每月超额完成计划的吨数各是多少?

正数和负数课件 篇11

一.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巩固正数、负数的概念;理解在同一个问题中,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同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举一反三用正、负数表示身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而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理解正、负数的概念,能应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难点:正数、负数概念的综合运用.

3.关键:通过对实例的进一步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正负数可以用来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四、复习提问课堂引入

1.什么叫正数?什么叫负数?举例说明,有没有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

2.如果用正数表示盈利5万元,那么-8千元表示什么?

五、新授

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20xx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

写出这些国家20xx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分析:在一个数前面添上负号,它表示的是与原数具有意义相反的数.负与正是相对的,增长-1,就是减少1;增长-6.4%就是减少6.4%,那么什么情况下增长率是0?当与上年持平,既不增又不减时增长率是0.

解:1.这个月小明体重增长2kg,小华体重增长-1kg,小强体重增长0kg.

2.六个国家20xx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分别为:

美国-6.4%,德国1.3%,法国-2.4%,英国-3.5%,意大利0.2%,中国7.5%.

归纳: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如盈利-2千元,就是亏本2千元;前进-3米,就是后退3米;浪费-14元,就是节约14元;向南走-7米,就是向北走7米,因此盈利2千元与盈利-2千元具有相反的意义.

六、巩固练习

1.课本第5页的`第8题.

点拨:增长-3.4%,就是减少3.4%,所以这一年里这六国中中国、意大利的服务出口额增长了,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的服务出口额都减少了,意大利增长最多,日本减少最多.

2.补充练习.

若向西走10米,记作-10米,如果一个人从A地先走12米,再走-15米,你能判断此人这时在何处吗?

解:向西走10米,记作-10米,那么这人走12米,则表示向东走12米,再走-15米,表示向西走了15米,即这个人从A地先向东走12米,接着再向西走15米,此人这时应该在A地的西方3米处.

七、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正数、负数的概念是否有了进一步理解?请你用正负数表示身边具有相反数的量.

八、作业布置

课本第5页习题1.1第4、5、6、7题.

九、板书设计

正数和负数

正数和负数课件 篇12

正数与负数

【教学目标】

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是从实际需要产生的;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内容简析】

本节是小学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本节的重点是通过熟悉的实例引入负数的概念,使学生明确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能正确识别负数、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本节的难点。教学中要特别强调“0”的特殊身份,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点。教学中应多结合实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流程设计】

一、情景创设

1.引导学生回忆小学学过的数,并回答小学学过的最小的数是谁?是否存在比零小的数?在小学遇到0-2、3-5这类题会算吗?

2.你看过电视或听过广播中的天气预报吗?(可让学生模拟预报)请大家来当小小气象员,记录温度计所示的气温25°c,10°c,零下10°c,零下30°c。

为书写方便,将测量气温写成25,10,-10,-30,再如中国地形图上的海拔标注数据8848.13,-155之类的数是什么意思?怎样用数学来区分高出警戒水位1米与低于警戒水位1米呢?

二、新知探索

1.教师由以上实例归纳出正数与负数的描述性概念。

像25,10,8848,大于0的数叫正数;像-10,-30,-155这样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给出板书:

正数——大于0的数

负数——正数前面加“-”号的数(小于0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说明:①负数前面的“-”号的读法,“-5”应读作“负5”;

②正数前面有时也可加上“+”(正)号,如将“5”写成“+5”;

③“0”是第一个自然数,可看作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0”的内涵很丰富,它不仅仅表示没有,在实际意义中,“0”是用来表示基准的数。

小资料:世界各国对负数的认识和接受也有一个过程。如1484年法国数学家曾得到二次方程的一个负根,但他不承认它,说负数是荒谬的数。1545年卡尔丹承认方程中可以有负根,但认为它是“假数”。直到1831年还有数学家认为负数是“虚构”的,他还特意举了一个“特例”来说明他的.观点:“父亲56岁,他儿子29岁,问什么时候父亲的岁数将是儿子的两倍?”,通过列方程解得x= -2,他认为这个结果是荒唐的,他不懂得x= -2正是说明两年前父亲的岁数将是儿子的两倍。

三、范例共做

例1:所有正数组成正数集合,所有负数组成负数集合。把下列各数中的正数和负数分别填在表示正数与负数集合的圈里:

-11,4.8,+7.3,0,-2.7,-8.12

正数集合负数集合

例2:自己任意写出六个正数与六个负数分别填入相应的大括号里:

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注:由于正数和负数都有无数个,在表示正数和负数的集合中常加上省略号。

例3:规定向前走为正,两个学生一组做游戏,如

甲:向前走2步乙:2

甲:向后走3步乙:-3

甲:-4乙:向后走4步

甲:0乙:原地不动

注:通过设计类似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四、巩固练习

1.-10表示支出10元,那么+50表示

如果零上5度记作5°c,那么零下2度记作

如果上升10m记作10m,那么-3m表示;

太平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可记作海拔米(即低于海平面11034米)。

比海平面高50m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拨;

比海平面低30m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拨;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正数都带有“+”号

b.不带“+”号的数都是负数

c.小学数学中学过的数都可以看作是正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数学测验班平均分80分,小华85分,高出平均分5分记作+5,小松78分,记作。

4.某物体向右运动为正,那么-2m表示,0表示。

5.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10±0.05(单位mm),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10mm,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标准尺寸,最小不超过标准尺寸。

五、小结提高

1.正数和负数表示的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哪种意义为正是可以任意规定的。如果把一种意义规定为正,则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为负。常将“前进、上升、收入、零上温度”等规定为正,而把“后退、下降、支出、零下温度”等规定为负;

2.正数是比零大的数,正数前面加“-”号的数叫负数。所有负数小于零,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六、课后思考

1.-a一定是负数吗?

2.在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可达127°c,太阳落下后的“月夜”气温竟下降到-183°c,请问在月球上温差是多少度?

质因数课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有关“质因数课件”的话题,本文可供参考,以期为您提供帮助。在上课前,教师需要准备好教案与课件,因此每天都会认真地编写教案与课件。了解学生的反应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效率。

质因数课件【篇1】

1.使学生理解质因数、的意义,初步会把一个合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1.在5、13、21、32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为什么?

2.把上面各数用两个自然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5=× 13=×

3.以上几个自然数都可以用两个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其它的自然数行吗?

教师: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个自然数可以用什么形式表示出来?

板书:把一个自然数用两个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1.如果我们做一个规定,“1除外”(板书于因数外),也就是因数不能用1,这句话还能这么说吗?举例说明.

教师:在因数不用1的'前提下,什么数仍能用两个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什么数就不能?

板书:把一个合数用两个因数(1除外)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2.根据这条结论把下面几个合数用两个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3.这些合数(指24、28)的因数中还有合数12、8、6……根据刚才的结论又可以用什么形式表示?现在不限制因数的个数(擦去结论中的“两个”)把这些合数用最多个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教师:6和15还能不能用更多个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为什么不能?

明确:这些因数都是质数,根据这一特点,我们给它们起一个名字?(质因数)

2和3还是谁的质因数?24的质因数有哪些?

28的质因数有哪些?

如果说3和5是质因数对吗?怎么改?

(12、4、6……)这几个因数是不是质因数?

5.现在我们是把一个合数用什么形式表示出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原结论中添上“质”字,去掉“1除外”。

1.判断下面各题,对的画“√”,错的画“×”,并说明理由。

什么叫质因数?什么叫?时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

2.下面的数是由哪几个质数相乘得到的。

质因数课件【篇2】

教学目标

(一)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意义。

(二)会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掌握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

(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质因数与分解质因数的意义。

(二)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

教学用具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请说出1~12这些数中的质数和合数。(投影片)

学生口答后,投影出示答案:

①2,3,5,7,11是质数;

②4,6,8,9,10,12是合数。

2.说一说质数与合数的区别?

3.请想一想,第1题答案中的两组数,哪一组数能分成比它本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哪一组不能?为什么?

学生口答后,老师指出:像这样的数,即合数,因为它们除了1和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所以都可以用几个比本身小的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这节课就来研究要求连乘式子里的因数都是质数的情况。

(二)学习新课

1.质因数的意义,分别质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1)板书例36,28和60可以写成哪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教师板书出6,学生口答后,老师再用塔式分解式写出2,3,圈上。

教师:用算式如何表示,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6=23。

教师板书出28,学生口答后,老师按塔式分解式写出:4,7,7是质数,圈上。问:4老师为什么没圈?(4不是质数,继续分解。)

板书;2,2,圈上。请用算式表示。板书;28=227。

教师:请用上面的方法把60分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老师巡视中请一位同学板书出塔式分解式和算式。(如下)

(2)教师:请观察,(指塔式分解式和算式)每个合数都写成什么形式?(每个合数都写成了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教师:这些质数,在式子里与原来的合数是什么关系?(这些质数都是原来合数的因数。)

教师:像这样,把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因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板书:质因数。教师:请说一说什么是质因数。

请说一说上面三个算式中谁是谁的质因数。

针对学生口答,老师说明:讲质因数时,要说出这个质数是哪个合数的质因数,不能单独说一个数是质因数。

教师:(指上面的式子)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板书:分解质因数的意义)这就是这节课研究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分解质因数。)

(3)口答练习:(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

把24,36分解质因数。

2.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

教师:为了简便,通常用短除法来分解质因数。

介绍步骤:

第一步,用能整除6的质数2去除,商3;

第二步,3是质数;

第三步,把除数和最后的商相乘。

教师:试用短除式分解28。(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教师:第一步做什么?

14是最后结果吗?第二步做什么?

第三步做什么?

教师:请观察上面两个短除式中的除数和最后的商,都是什么数?(质数。)

(2)请一位同学板书把60分解质因数。其余同学在本上试把18和42分解质因数(两位同学写投影片)。

教师:请观察短除式,第二步与第三步的做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讨论后,归纳:这两步除的方法与第一步相同,也就是说那一步除得的商如果是合数,就照同样的方法继续去除,除到最后商为质数为止。

用学生投影片订正把18和42分解质因数的短除式。

(3)谁能说一说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的步骤吗?

学生口答后教师归纳。并作简要板书:

第一步:先用一个能整除这个合数的质数(通常从最小的开始)去除;

第二步:看上一步除得的商,如果商是合数,就照上面的方法继续除下去,直到得出的商是质数为止;第三步:把各个除数和最后的商写成连乘形式。

(三)巩固反馈

1.口答填空。(投影片)

①18的质因数有();5和7是()的质因数。

②分解质因数。

2.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并找出错误原因。(学生用反馈牌)

①2和5是质因数;()

②一个合数的约数,就是它的质因数;()

③24分解质因数:24=12223;()

④8分解质因数:8=222;()

⑤30分解质因数:30=56;()

⑥21分解质因数:37=21。()

3.用短除式把34,54,72分解质因数。

(四)课堂总结和课后作业

1.质因数,分解质因数。

2.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2.作业:课本P63练习十三:7,8,9。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求一个数的约数的方法和质数,合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先安排学生列塔式分解式对具体数进行分解,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质因数是一个合数的因数,同时还必须是质数的双层含义。在学习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时,让学生按照:了解格式,试算,归纳分解步骤这几步进行,这样使学生能准确把握住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的关键和方法,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新课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质因数与分解质因数的意义和方法。共分为三层,写塔式分解式对合数进行分解;归纳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意义;会用塔式分解式分解质因数。

第二部分学习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分为三层。掌握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巩固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归纳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步骤。

质因数课件【篇3】

介绍步骤:

第一步,用能整除6的质数2去除,商3;

第二步,3是质数;

第三步,把除数和最后的商相乘。

14是最后结果吗?第二步做什么?

第三步做什么?

教师:请观察上面两个短除式中的除数和最后的商,都是什么数?(质数。)

(2)请一位同学板书把60分解质因数。其余同学在本上试把18和42分解质因数(两位同学写投影片)。

教师:请观察短除式,第二步与第三步的做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讨论后,归纳:这两步除的方法与第一步相同,也就是说那一步除得的商如果是合数,就照同样的方法继续去除,除到最后商为质数为止。

用学生投影片订正把18和42分解质因数的'短除式。

(3)谁能说一说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的步骤吗?

学生口答后教师归纳。并作简要板书:

第一步:先用一个能整除这个合数的质数(通常从最小的开始)去除;

第二步:看上一步除得的商,如果商是合数,就照上面的方法继续除下去,直到得出的商是质数为止;

①18的质因数有( );5和7是( )的质因数。

质因数课件【篇4】

(一)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意义。

(二)会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掌握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

(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一)质因数与分解质因数的意义。

学生口答后,投影出示答案:

①2,3,5,7,11是质数;

②4,6,8,9,10,12是合数。

2.说一说质数与合数的区别?

3.请想一想,第1题答案中的两组数,哪一组数能分成比它本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哪一组不能?为什么?

学生口答后,老师指出:像这样的数,即合数,因为它们除了1和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所以都可以用几个比本身小的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这节课就来研究要求连乘式子里的因数都是质数的情况。

1.质因数的意义,分别质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1)板书例3 6,28和60可以写成哪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教师板书出6,学生口答后,老师再用塔式分解式写出2,3,圈上。

教师:用算式如何表示,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6=2×3。

教师板书出28,学生口答后,老师按塔式分解式写出:4,7,7是质数,圈上。问:4老师为什么没圈?(4不是质数,继续分解。)

板书;2,2,圈上。请用算式表示。板书;28=2×2×7。

教师:请用上面的方法把60分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老师巡视中请一位同学板书出塔式分解式和算式。(如下)

(2)教师:请观察,(指塔式分解式和算式)每个合数都写成什么形式?(每个合数都写成了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教师:这些质数,在式子里与原来的合数是什么关系?(这些质数都是原来合数的因数。)

教师:像这样,把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因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板书:质因数。

请说一说上面三个算式中谁是谁的质因数。

针对学生口答,老师说明:讲质因数时,要说出这个质数是哪个合数的质因数,不能单独说一个数是质因数。

教师:(指上面的式子)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板书:分解质因数的意义)这就是这节课研究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分解质因数。)

质因数课件【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意义。会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掌握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把(1)、(2)中所给的合数写成比每个数本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进而引出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

(三)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质因数与分解质因数的意义。

(二)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

教学用具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请说出1~12这些数中的质数和合数。(投影片)

学生口答后,投影出示答案:

①2,3,5,7,11是质数;

②4,6,8,9,10,12是合数。

2.说一说质数与合数的区别?

3.请想一想,第1题答案中的两组数,哪一组数能分成比它本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哪一组不能?为什么?

学生口答后,老师指出:像这样的数,即合数,因为它们除了1和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所以都可以用几个比本身小的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这节课就来研究要求连乘式子里的因数都是质数的情况。

(二)学习新课

1.质因数的意义,分别质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1)板书例36,28和60可以写成哪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教师板书出6,学生口答后,老师再用塔式分解式写出2,3,圈上。

教师:用算式如何表示,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6=23。

教师板书出28,学生口答后,老师按塔式分解式写出:4,7,7是质数,圈上。问:4老师为什么没圈?(4不是质数,继续分解。)

板书;2,2,圈上。请用算式表示。板书;28=227。

教师:请用上面的方法把60分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老师巡视中请一位同学板书出塔式分解式和算式。(如下)

(2)教师:请观察,(指塔式分解式和算式)每个合数都写成什么形式?(每个合数都写成了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教师:这些质数,在式子里与原来的合数是什么关系?(这些质数都是原来合数的因数。)

教师:像这样,把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因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板书:质因数。

教师:请说一说什么是质因数。

请说一说上面三个算式中谁是谁的质因数。

针对学生口答,老师说明:讲质因数时,要说出这个质数是哪个合数的质因数,不能单独说一个数是质因数。

教师:(指上面的式子)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板书:分解质因数的意义)这就是这节课研究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分解质因数。)

(3)口答练习:(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

把24,36分解质因数。

2.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

教师:为了简便,通常用短除法来分解质因数。

介绍步骤:

第一步,用能整除6的质数2去除,商3;

第二步,3是质数;

第三步,把除数和最后的商相乘。

教师:试用短除式分解28。(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教师:第一步做什么?

14是最后结果吗?第二步做什么?

第三步做什么?

教师:请观察上面两个短除式中的除数和最后的商,都是什么数?(质数。)

(2)请一位同学板书把60分解质因数。其余同学在本上试把18和42分解质因数(两位同学写投影片)。

教师:请观察短除式,第二步与第三步的做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讨论后,归纳:这两步除的方法与第一步相同,也就是说那一步除得的商如果是合数,就照同样的方法继续去除,除到最后商为质数为止。

用学生投影片订正把18和42分解质因数的短除式。

(3)谁能说一说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的步骤吗?

学生口答后教师归纳。并作简要板书:

第一步:先用一个能整除这个合数的质数(通常从最小的开始)去除;

第二步:看上一步除得的商,如果商是合数,就照上面的方法继续除下去,直到得出的商是质数为止;

第三步:把各个除数和最后的商写成连乘形式。

(三)巩固反馈

1.口答填空。(投影片)

①18的质因数有();5和7是()的质因数。

②分解质因数。

2.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并找出错误原因。(学生用反馈牌)

①2和5是质因数;()

②一个合数的约数,就是它的质因数;()

③24分解质因数:24=12223;()

④8分解质因数:8=222;()

⑤30分解质因数:30=56;()

⑥21分解质因数:37=21。()

3.用短除式把34,54,72分解质因数。

(四)课堂总结和课后作业

1.质因数,分解质因数。

2.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2.作业:课本P63练习十三:7,8,9。

板书设计

质因数课件【篇6】

1、进一步理解自然数、整数、整除、除尽、约数、倍数、奇数、偶数、素数、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概念,掌握能被2、5、3整除数的特征。

2、能对以上概念作正确判断,能熟练地把合数分解质因数。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能整除?哪些不能整除?哪些能除尽?把算式填到相应的圈里。

反馈后提问:什么叫做整除?什么叫约数?什么叫倍数?说一说上面整除算式中谁是谁的约数?谁是谁的倍数?

(2)投影反馈,矫正错误。

(3)提问:

B、什么是素数?什么是合数?怎样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有哪些方法?171和395是素数还是合数?为什么?

C、么是奇数?什么是偶数?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的标准是什么?

D、答:自然数和()组成,或者由(),()和()组成。

4、出示:在36、48、84、75、15、210、130、204这些数中,

(1)能被2整除的数有(),能被5整除的数有(),能被3整除的数有()。

(2)能同时被2、5整除的数有(),能同时被3、5整除的数有(),能同时被2、3整除的数有()。

(3)说一说,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5、提问:

什么叫分解质因数?把课本P65第1题中的合数分解质因数。

(2)反馈,矫正。

(1)12的全部约数有(),把72分解质因数是()。

(2)最小的.自然数是(),最小的素数是()最小的合数是(),最小的奇数是(),最小的偶数是()。

(3)一个数的最大约数是60,则它的最小倍数是(),最小约数是()。

(4)自然数A÷B=4,则A能被B(),B是A的(),4能整除()。

3、思考题:

有一位初中生参加一次数学竞赛,别人问他成绩如何?他说:“我的分数在60分以上并且我的分数,我的年龄和取得的名词的乘积是4275,你们说我考了几分?得了第几名?”你能想出来吗?

通过知识整理及填空、选择、判断各种题型的训练,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各个概念,并能对各个概念加以区分。

质因数课件【篇7】

(一)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意义。

(二)会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掌握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

(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一)质因数与分解质因数的意义。

学生口答后,投影出示答案:

①2,3,5,7,11是质数;

②4,6,8,9,10,12是合数。

2.说一说质数与合数的区别?

3.请想一想,第1题答案中的两组数,哪一组数能分成比它本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哪一组不能?为什么?

学生口答后,老师指出:像这样的数,即合数,因为它们除了1和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所以都可以用几个比本身小的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这节课就来研究要求连乘式子里的因数都是质数的情况。

1.质因数的意义,分别质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1)板书例3 6,28和60可以写成哪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教师板书出6,学生口答后,老师再用塔式分解式写出2,3,圈上。

教师:用算式如何表示,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6=2×3。

教师板书出28,学生口答后,老师按塔式分解式写出:4,7,7是质数,圈上。问:4老师为什么没圈?(4不是质数,继续分解。)

板书;2,2,圈上。请用算式表示。板书;28=2×2×7。

教师:请用上面的方法把60分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老师巡视中请一位同学板书出塔式分解式和算式。(如下)

(2)教师:请观察,(指塔式分解式和算式)每个合数都写成什么形式?(每个合数都写成了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教师:这些质数,在式子里与原来的合数是什么关系?(这些质数都是原来合数的因数。)

教师:像这样,把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因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板书:质因数。

请说一说上面三个算式中谁是谁的质因数。

针对学生口答,老师说明:讲质因数时,要说出这个质数是哪个合数的质因数,不能单独说一个数是质因数。

教师:(指上面的式子)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板书:分解质因数的意义)这就是这节课研究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分解质因数。)

把24,36分解质因数。

2.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

介绍步骤:

第一步,用能整除6的质数2去除,商3;

第二步,3是质数;

第三步,把除数和最后的商相乘。

14是最后结果吗?第二步做什么?

第三步做什么?

教师:请观察上面两个短除式中的除数和最后的商,都是什么数?(质数。)

(2)请一位同学板书把60分解质因数。其余同学在本上试把18和42分解质因数(两位同学写投影片)。

教师:请观察短除式,第二步与第三步的做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讨论后,归纳:这两步除的方法与第一步相同,也就是说那一步除得的商如果是合数,就照同样的方法继续去除,除到最后商为质数为止。

用学生投影片订正把18和42分解质因数的短除式。

(3)谁能说一说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的步骤吗?

学生口答后教师归纳。并作简要板书:

第一步:先用一个能整除这个合数的质数(通常从最小的开始)去除;

第二步:看上一步除得的商,如果商是合数,就照上面的方法继续除下去,直到得出的商是质数为止;

①18的质因数有(  );5和7是(  )的质因数。

②分解质因数。

2.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并找出错误原因。(学生用反馈牌)

③24分解质因数:24=1×2×2×2×3;  (  )

⑤30分解质因数:30=5×6;    (  )

⑥21分解质因数:3×7=21。    (  )

3.用短除式把34,54,72分解质因数。

1.质因数,分解质因数。

2.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求一个数的约数的方法和质数,合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先安排学生列塔式分解式对具体数进行分解,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质因数是一个合数的因数,同时还必须是质数的双层含义。在学习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时,让学生按照:了解格式,试算,归纳分解步骤这几步进行,这样使学生能准确把握住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的关键和方法,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新课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质因数与分解质因数的意义和方法。共分为三层,写塔式分解式对合数进行分解;归纳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意义;会用塔式分解式分解质因数。

第二部分学习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分为三层。掌握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巩固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归纳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步骤。

质因数课件【篇8】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质数、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等概念,并能比较熟练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比较熟练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基本练习

1、师: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概念?

生:素数、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教师板书概念名称)

师:这些概念你们都理解了吗?谁能举例说说什么是素数?什么是合数?(同桌互说后指名说)

生甲:比如7是素数,因为7除了1和它本身不再有别的约数;比如30是合数,因为30除了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

生乙:............

2、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

任何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任何一个自然数不是素数就是合数。...........................()

91是素数。...........................................................()

除了2以外,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奇数不一定是素数。................................................()

素数一定是奇数。...................................................()

最小的合数是4。...................................................()

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

3、师:谁能举例说明什么是质因数?什么是分解质因数?(同桌互说后指名说)

生甲:如15是合数,它可以写成两个素数5和3相乘的形式,5和3都叫做15的质因数。把15用5和3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既15=35,就叫做15分解质因数。.........

(如果学生基础较好,这一环节可以与第1环节合并)

4、练习。

(1)课本第45页第3题。

学生判断后反馈。注意第2、3、4小题要先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然后改正。

教学过程

备注

第2小题,1不是素数。

第3小题,4是合数,还可以再分解,应为84=2237

第4小题,书写格式错误。

(2)课本第43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校对。

51=317

98=277

105=357

111=337

143=1113

160=222225

允许学生直接口算出结果。可通过把160用短除法和口算法分别分解质因数,让学生体验短除法的优越性。要求学生说说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二、综合练习

1、课本第45页第1题。学生直接填写在书上,指名口答校对。

2、课本第46页第4题。学生填后说说约数和质因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课本第46页第5题。在作业本上完成后,反馈。

4、课本第46页第6题。

三、思考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解决。学生有困难的,教师可提示:先把各数分解质因数,再把质因数平分,分两组。

14=2775=355

33=31139=313

35=57143=1113

30=235169=1313

得到下面两种分法:

第一种:75、14、169、33及35、30、143、39

第二种:75、14、143、39、及35、30、169、33

四、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五、作业《作业本》

通过知识整理及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通过对思考题的探索,把分解质因数这一知识点深化。

课后反思:

设计上我主要考虑学生如何通过合作、谈论先自主学习这些概念。还要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如学习分解质因数时,出示这样的学习提纲:(1)为什么不把质数分解质因数?(2)分解质因数时用什么方法较好?(3)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时要注意什么?

质因数课件【篇9】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谁能说说什么是约数?

2.请写出自己学号的所有约数。

二、揭示课题

我们学过求一个数的约数,那么每个数的约数的个数又有什么规律?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

三、探索研究

1.学习质数和合数。

(1)请同学报出你们学号的所有约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观察:①每个约数的个数是否完全相同?②按照每个数的约数的多少,可以分几种情况?(学生讨论后归纳)

(3)可分为三种情况:(让学生填)

①有一个约数的数是:。

这些数中②有两个约数的数是:。

③有两个以上约数的数是:。

(4)再观察。

①有两个约数的如:2、3、5、7、11、13、17、19等。这几个数的约数有什么特征?

讲: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②4、6、8、9、10、12、14、15这些数的约数与上面的数的约数相比有什么不同?

讲: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外还有别的约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合数)

请学号是合数的同学举手,点两名同学板演学号,大家检查。

③请学号既不是合数也不是质数的同学举手并报出学号,大家检查。

④学生看书第59页,读书上的小结语。

2、质数、合数的判断方法。

(1)根据什么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教学例2。

让学生独立写出后讲所写的数为什么是质数(或合数)。

四、课堂实践

1.做教材第60页的做一做。

2.做练习十三的第1题。

(1)按要求去做后看剩下的数都是什么数?

(2)讲: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除了用质数的定义进行判断外,还可以查质数表,如第59页的100以内的质数表。(或者看6的倍数的左右)

3、做练习十三的2、4题。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质数只有两个约数。

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分为)合数两个以上的约数

1只有1个约数

六、课堂作业

1、做练习十三的第3题。

2、你知道吗?

课题二:分解质因数

教学要求①使学生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②初步学会分解质因数的方法。③培养学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①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②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清因数和质因数,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回答:什么叫做质数?什么叫做合数?

2.填空:1~12的质数有,合数有。

3.观察:2、3、5、7、11等质数,能写成比它本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吗?为什么?4、6、8、9、10、12合数,能写成比它本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吗?为什么?

二、揭示课题

下面我们学习每个合数能否用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板书课题)

三、探索研究

1.小组合作学习

(1)把6、28、60写成比它本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

6=2328=4760=61060=23060=415

(2)写出的两个数中如果还是合数的,再用上面的方法继续写下去。

6=23

28=227

60=2235

(3)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什么来?

师生归纳: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做练习十三的第7题,学生口答。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板书课题:分解质因数)

如把6、28、60分解质因数右以写成:

6=23

28=227

60=2235

书写格式说明:要分解的合数写在等号左边,把它的质因数相乘的形式写在等号的右边。质因数按从小往大的顺序排列。

2.学习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1)介绍短除法。

它是笔算除法的简化叫做短除号。

除数26被除数

3商

(2)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228260

214230

7315

5

28=22760=2235

(3)学生小结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后看教材第62页的结语。

(4)再让学生讨论一下:分解质因数应注意什么?

四、课堂实践

做练习十三的第8题,让学生说后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六、课堂作业

1、做练习十三的第8题。

2、学有余力的同学做练习十三的第17*题。

质因数课件【篇10】

一、教学目标

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意义,并会用一种方法或自己喜欢的方法分解质因数。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解质因数

难点:准确分解

三、预计教学时间:

1节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口答】

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1是什么?

【解答题】

下面各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把你判断的填在指定的圈里。

19,21,43,67,27,37,41,51,57,69,83,87,81,91

质数、合数

(二)新知学习

引入:今天,我们学习合数与质数之间关系

揭示课题——分解质因数

【典型例题】

合数

1。看合数21

(1)有多少个因数?并写出:1、3、7、21

(2)回到今天讨论的问题是合数与质数之间的关系,排除1和它本身21,即1×21=21。

(3)只剩下研究3×7=21的问题,表示成21=3×7。那么,3和7叫做21的质因数

(4)质因数与因数的分别?(也就是1和合数做质因数,也就是分解质因数中不能有1和合数;什么数都可以做因数)

2。研究讨论合数的分解方法。

(1)“树枝”图式分解法。

(2)“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3。把27,51,57,87,81分解质因数

【小结】(分解质因数时,你认为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10题)

【基础练习】

1。判断下面的横式哪些是分解质因数?哪些不是?理由?

24=2×2×6、6=1×2×3、60=2×2×3×5

2。把分解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提高练习】

把16,12,45,56分解质因数。

【拓展练习】

把下面各数分解质因数,并分别写出它们所有的因数。

分解质因数、因数

15、15=

18、18=

20、20=

质因数课件【篇11】

教研内容:

质数与合数、分解质因数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了解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意义。会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掌握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和判断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研究过程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学习乐趣,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同时在教学中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意义。

2、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如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分清因数和质因数,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联系与区别。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重难点突破:

1、从研究团体操表演中各方阵人数的特点这一情境入手,抓住学生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把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通过把每个数的因数罗列出来,思考:有两个以上因数的,都能排成方阵吗?进一步研究,验证,概况出质数和合数的定义。再出示几个数,让学生学会判断是质数还是合数,也可让学生自己写出几个质数和合数。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评判,以达到辨析概念的目的。

2、在认识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时,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对合数进行分解,然后从学生中选择用塔式分解式的方法,进行交流,归纳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意义;然后学会用塔式分解式分解质因数。学习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时,教师可先让学生了解格式,然后学生自己试算,然后归纳步骤。

教学要点:

1、认识质数和合数。围绕“排成各个方阵的人数,分别是24、25、40、35、32,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呢”这一问题,放手让学生寻找这些数的特点。教师在学生思考后可适当引导,看组成方阵的人数与它们的因数有关系吗,让学生观察因数的个数,初步得出这些数因数的个数都在两个以上的结论。再利用学具摆一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列举的个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得出非零自然数按照因数的个数分类可分成质数、合数和1.

2、分解质因数。先安排学生列塔式分解式对具体数进行分解,让学生清楚地认识的到质因数时一个合数的因数,同时还必须是质数的双层含义。在学习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时,让学生按照:了解格式,试算,对分解步骤进行归纳这三步完成的。

质因数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每一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

(2)掌握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学会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

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做素数?什么叫做合数?各举例说明。

2、20以内的素数有哪几个?为什么1既不是素数又不是合数?

二、教学新识

1、教学例2

(1)10是由哪几个素数相乘得到的?

(2)教学归纳:10是由2和5两个素数乘得到的,板书:10=25

(3)同时出示24和63的分解图。提问:4和6是素数吗?谁能继续分解,在□内填上素数?(指两名学生分别板演)那么,怎样把24和63分别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呢?

学生答后板书:24=2223;63=337

(4)把以上3个合数,分别写成了几个素数相乘的形成,是不是每一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相乘的形式呢?再举例说明。

(5)小结:从以上的合数可以看出,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出示:一个合数可以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其中一个素数都叫做这个合数的()。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引导学生看书作答。(板书:质因数、分解质因数并举例例2说明)

2、练一练

(1)P44第1题,同桌讨论后口答反馈,并说出打x的理由。教师小结:2和5,都是素数,但不能叫质因数。因为2和5都是10、20......这些合数的素数,离开这些合数,就不能孤立地叫质因数。4和5都是20的因数,但4和5不都是20的质因数。

(2)P45第2题,提问:把下面各数分解质因数是什么意思?学生答后独立作业在书上之后再评讲。

如果:51=151对吗?为什么?

42=314对吗?为什么?

我们已经懂得了什么叫做分解质因数。我们通常用短除法来分解质因

教学过程

备注

数,如何用短除法进行分解呢?

3、教学例3。

(1)15可用哪几种素数相乘的形式来表示?

教师说:用短除法来分解,先用一个能整除15的素数3除。(板书:3),用3去除得出的商是几?(板书:5),商5是素数还是合数?得出的商是素数,就不要再除下去了,就把除数和商写成相乘的形式。板书:15=35。这就是用短除法把15分解质因数。

(2)42怎样用短除法进行分解呢?学生答后,教师强调先用一个最小的能整除这个合数的素数去除,板书。

商21是素数还是合数?商21是合数还不是素数怎么办(继续分解?照上面的方法,继续除下去。)第二次除时,把21当被除数,除数应该是几?为什么?(除数必须整除这个合数的素数,其中最小,通常用3作除数。)学生答后,板书。

商7是素数还是合数?商7已经是素数,短除到此为止。问:合数42,怎样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板书:42=237

(3)学生试练:用短除法把60分解质因数。练后,让学生与书中对照,统计正确率。把学生中的错误写在黑板上,讨论错在哪里?为什么?

(4)学生看书上概括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结语。要求分清三层意思,划出没层中的关键词语。

三、巩固练习

1、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365475123

2、不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1)口答:

6=21=22=12=

(2)共同练习:

25=66=16=91=

3、课内作业:书上P45第4题。

四、教学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作业本》

对于分解质因数的形式,学生较易掌握,但在实际分解过程中,往往分解得不彻底,最后的因数不都是质数。强调质因数既是质数又是因数。

课后反思:在教学分解质因数这一课时,反馈阶段把24分解质因数,我请做得快的同学上黑板板书,板书情况如下:书写非常端正工整,答题步骤及答案无可挑剔。集体订正时,我表扬了这位同学做题迅速、正确、工整,同时也委婉的指出,今后书写时最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写。这时,一个同学突然举手,我让他说说有什么问题,他大声说:老师,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我认为从右往左写是一种创新,你不是经常要我们多创新,常创新吗?我怔了一下,然后微笑着肯定了他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及自己的想法,同时引导大家来讨论,这算不算是一种创新?许多同学都踊跃的发表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