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树作文八篇

常青树作文八篇。

学生时代我们的作文花了很长时间,写作可以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下面的“常青树作文”是编辑收集整理供你借鉴的内容。相信您会在本文中发现不少惊人的收获!

常青树作文 篇1

窗外的常青树

粗壮,繁茂

洒下一片绿茵

在烈日的烧灼中撑起一片清凉



窗里的女孩

沉闷,忧郁

靠着一堵白墙

在幽暗的小屋里盼望秋天的到来



窗外的常青树

枝繁,叶茂

搂着一树青叶

在秋风的旋律中唱出生命乐章



窗里的女孩

虚弱,困惑

扶着一堵白墙

在阴暗的小屋里等待青叶枯萎



窗外的常青树

青葱,苍翠

顶着一片严冬

在寒风的摧残中歌颂坚定信念



窗里的女孩

绝望,痛苦

倚着一堵白墙

在阴冷的小屋中哀叹浓荫常蔽



突然

一夜北风呼啸

满地落叶残枝

劈开的树荫中

泄出一丝金色的阳光

温暖,美丽

轻轻擦去女孩脸上的泪痕

甜甜的微笑

梦醒了



窗外的常青树

粗壮,繁茂

洒下一片绿茵

在北风后的冬阳中撑起一片浓荫



窗里的女孩

无奈,叹息

望着一树深翠

在幽暗的小屋中感叹长青不懈



幻想着

美丽而温暖的阳光洒进女孩儿的小屋

……

常青树作文 篇2

“咔嚓,咔嚓”园丁工人在风雪交加的清晨修剪残枝落叶。

梅花在严寒里含苞待放,别的花都嘲笑它,连花都开不出来:“真是的,还不如让园丁把你给剪了。”

“咔嚓,咔嚓,咔嚓。”那声音步步逼近,常青树眉开眼笑地大喊:“喂喂。园丁工人,请过来一下,这儿有一根枯枝,麻烦您帮我修剪下!”

园丁工人循声而来。他看到梅花满身枯枝,连花骨朵都没有。园丁问梅花:“嗨,怎么还没有长花苞呀?”梅花听了扭了扭身子说:“我只是开花的时期还没到,待到我开花时,我会散发出淡淡清香。”常青树哈哈大笑起来,说:“你也不照照镜子,看你那样子呀,还要开出淡淡清香的花朵,真是白日做梦呀!”梅花听了,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似的难受,但也默默下了决心:我要开花,我要开花!我要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于是,它更加努力,加倍付出,每天都想着要长出花朵。为此,它还专门请风捎信,请教了玫瑰花,百合花,菊花,去吸取他们的经验,以便长出朵朵鲜艳的花。

过了不久,梅花终于开花!它开心极了。终于,她再也不敢讽刺梅花了。

的确,做什么都要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奋发图强,这样的事情才能越做越好!

常青树作文 篇3

眼前净是烟雾缭绕,耳畔传来百鸟齐鸣,贪婪地嗅着唯有此处才能闻到的清香。突然,一切都变了一个模样,遮天大雪覆盖着整个世界,耳畔仅是自己的心跳动的声音,嗅着血的腥味,眼中只剩下黑暗与恐惧,忽地,远处拔地而生一棵翠绿的大树……

也不知这梦做了多少次,每次醒来身上都是大汗淋漓,梦,好真实。慢慢走到窗户边望着渐渐上升的太阳,新的一天已经来临……

此处风景正好,天边太阳正晴。可我恐怕无福消受这暖春的午后了。我迅速收拾好补习资料,一蹓烟,人已经在赶往补习班的路上。街边随处可见的乞丐们一晃而过,只因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欺骗对他们我早已生不出分豪的怜悯之心。如今看每个人都是雾里看花半真半假,不知从何时起,人都丢弃了上帝给予的真诚,拿着面具遮掩自己丑陋的嘴脸……

不禁得停下了脚步,望着天空,此时竟有了些乌云。走着走着却看到了人性的凄凉。一个大约十四五岁模样的少年一直跟着一位穿着华丽服饰的中年妇人,突然,那少年好像似要飞了起来窜到妇人身旁,手脚麻利地抢过那妇女的小包包便扬长而去,更加奇怪的是,那妇女竟然不喊不叫,若无其事地径自走开。待她走后,我好奇地来到她曾站立的地方,发现地上有一些拉扯时从包上掉落的白色碎皮屑,方才恍然大悟,原来那包是高仿的,不禁冷笑,果然,贪婪和虚荣就是人的致命伤。

带着五味杂成的心情继续向补习班的方向慢跑,途中又看到一个白色的倩影,一个少女正细心地给一只流浪猫包扎伤口,而且那猫的毛沾着不少脏东西,我便跑到女孩面前:“这流浪猫长得也不讨人喜欢,再说这路上的猫猫狗狗多得是,你一个人忙得过来吗?……”没等我说完,那女孩打断我的话说:“因为我要对我的良心负责”,说完便离开了。我反复念着女孩的那名话,一瞬间,心中的雾雾一扫而空,然来,这世间还有那么一种善良。

善良是一束光,善良是一方塘,善良是成长路上的一棵常青树!

呀心中暗念不好,补习班要迟到了,随即拔腿飞奔,消失在路的尽头。

梦里,又来到那个场景,那树上坐着的女孩竟是我今天遇上的那位白衣少女,她手中捧着“善良”两字在黑暗隐隐发光……

常青树作文 篇4

我家有一盆常青树,从我们家搬来之前,她就在这儿“打住”了,所以我们一家人都叫她“老住户”。

在我们家搬进来的六七年里,她几乎每天都在长,可是到了去年的十一月份她却突然停止长高了。“老住户”一年四季都是翠绿色的,即使你把叶子摘下来,放上一个星期,它依然会保持她原本的颜色,让人感觉非常舒服,尤其是夏天。

她的分枝特别多,一开始是横着长,过了一段时间就慢慢向上伸展了。分枝大小不一,有粗有细,粗的枝很霸道,总是把细枝的生长的空间给抢占了,所以一些细枝只能歪着脖子靠边长。老住户有几条根是裸露在外面的,就像一条条巨大的绿色蚯蚓破土而出,上面还粘了几片叶子。

她的叶子的端点很圆,一对一对排列上去,茎的顶端独自再长一片。叶脉从中间最粗的一根往上长。叶脉是浅绿色的,就像一根细小的树藤。叶子一边翠绿一边浅绿,非常漂亮。常青树现在有一米多高了,一条茎跟在另一条茎后面,不留一点空隙。

我家的“老住户”还会欣赏音乐呢。每当我在一旁拉小提琴的时候,她的枝梢会微微地摆动,好像在为我打拍子呢,而且她的叶子这时候也好象特别的翠绿;而当我因不耐烦而胡乱应付妈妈的时候,她的枝梢一动也不动,颜色就变得灰暗起来。我可不愿“老住户”烦我,于是我会慢慢调理我的心情,再调整一下我的琴弦。

我家喜欢我家的老住户-------常青树。

常青树作文 篇5

常青树,一个不老的代名词,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种,在人们眼中,它不会衰老,不会落叶,更不会向烈日低头,向寒冷妥协!

难道说,常青树就真的没有衰老、落叶的时候?

在粗壮而又挺拔的树干中,我们读到了坚强不屈的精神;在柔美但不缺乏刚强的树枝里,我们学到了要有柔中带刚的性格;在充满生机绿意的叶片上,我们看到了勇敢阳光的身影。的确,通常常青树呈现在我们眼前的都是生机盎然的景象,没有一丝负面的迹象。

无论是温暖花香的春日,还是金风拂面的秋歌;无论是烈日酷晒的夏季,还是北风呼啸的冬天。常青树总是保持着这样的姿容:褐色的树桩上绿叶环绕,生机勃勃,没有树叶为强光而晒蔫,没有叶片为寒冷而退缩。日日都如春一般,生机、挺拔、葱茏。

目光匆匆一扫,常青树的确是绿油油的一片,但是,如果你细看,走近看,无论是哪一棵常青树的树冠上,都会有红叶摇摇欲坠的身影,是的,常青树也是会落叶的,也是会有衰老的一日的。

但是,为什么常青树不在秋季大张旗鼓地落叶,而是在平时悄无声息地掉落呢?因为常青树想要过冬,想在白色的冬日里给人们送来一丝生机,一片绿色。

常青树想过冬,就必须克服寒冷这一致命的困难!其实,当一片叶子离开树干的时候,马上就会有另一片新叶顶替,所以人们看到的一直都是那鲜活的嫩绿,正是因为这样,常青树顽强地度过了冬季。常青树看到了比其他树更多的风景。因为大雪纷飞、银装素裹的世界只有在冷血的冬天才会出现。

人也是这样,想要成功就必须克服困难,经过失败的洗礼。只有顽强的生命才能尝到成功与胜利的果实,看到比别人更多更美的风景,成为最后的强者。

常青树作文 篇6

“朋友如醇酒,味浓而易醉,朋友如花香,淡雅且芬芳,朋友如秋雨细腻而又满怀诗音,”

都说没有朋友的世界是灰色的,的确,还记得刚进高中的时候,由于周边环境的改变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显得那么的陌生,我变得沉默寡言,喜欢独来独往,闲逛之余,别人聊得热火朝天,而我只是静静地坐在一旁,看着书本发呆,偶尔在校园里遇见一个原来学校即便是原来没怎么说过话的,依旧倍感亲切,总有说不完话,可是过后呢!那段时间晚上常常睡不着,学习没兴趣,甚至对周边的一切开始感到厌恶,看着那时的同学身边都有了玩伴,心中顿感失落,我知道,我不能这样了,我开始尝试着和别人交流,和她人交朋友,渐渐地我发现周边的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我感叹,朋友的力量真伟大。

现在高考临近了,我们又再一次的站在了分岔路口,道路千万条,选择更多了,再次踏上同一条道路的机率是少之又少了,这次一别不知道等到何年何月??想到这儿,内心便有些惆怅了,中国有句古语“天下无不散之宴席”更了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的故事”只是相处了那么久,一说到离别,总让人感觉低沉,难过“相见时难别亦难”啊!千言万语那时都只能化为珍重!我害怕离别,害怕离别时的泪眼,我希望当我们分别时,都能微笑着说再见,然后期盼着下次的重逢,不管分别多久,我相信,我们都不会忘记彼此等到下次再见时,无须过多的言路一个拥抱足以表明你我的心意。

感谢,我的朋友,感谢我的朋友在我困难时伸以援助之手,感谢你们在我孤独时陪伴着我,感谢朋友在我失落时在我身边鼓励我,是你没你们让我明白生活的真谛,我们一齐重种下了友谊之果,精细呵护它茁壮成长,原我们的友谊之树常青,不自不觉我的脑海里又想起了,“朋友别哭,我陪你就不孤独,人海难得有几个真正的朋友,这份情请你不要不在乎……”

常青树作文 篇7

自打我小时候起,就素爱常青树,一是因为它一年四季都是绿的,二是因为他的执着,年复一年悉心地关照着叶子,从不让它从身边逃离,即使是在凛冽的北风里,也是一如既往。

在北方的山林里,常青树是很少见的,大多都是杨树、槐树、杏树等落叶树。儿时见的常青树,影响最深的就是哥哥结婚的新房里贴的那两块钱一张的那张迎客松,在悬崖峭壁上拼了命地生长,其次就是小学校园里那几棵柏树,虽然很小,只有那么十来棵,却一直都是方圆几十里的一道风景。

我的家乡环县素称是十年九旱,可现实却是十年十旱,不是缺水,而是没有水,大大小小2000多泉眼、17000多条河流,99%都是苦水,驴喝了都摇头。虽然年降雨量在300-400毫米,却大都集中在夏秋两季,春季播种、植树的时节,干旱很让人无奈。记得在上小学的时候,学校为了美化校园,买了十几棵柏树,旱的栽不下去,于是决定,学生早晨上学的时候,先跑到沟里取一次水,一个娃娃一瓶,带回来浇树。功夫不负有心人,坚持了两个月,一百多名学生,一天带来七八十斤水,这十来棵柏树真的给栽活了,二十几年过去了,这些柏树比学校的围墙还高出了一大截,真的成了整个村里的一道风景。

常青树和其他的树不同,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把自己喝叶子的关系处理地很好,使叶子没有二心,永远伴随在它的身边,哪怕是老去。看,杨树、槐树、杏树……每到秋季,它们的叶子都会随风而去,不知是叶子变了心,还是树呵护的不够周到,是叶子不够坚强,还是风太纯情,把叶子勾引地无法自拔,随风而去?

这些树的叶子认为,我生长在一棵树上,树每天都极力地吸食着土壤里的水分,哪怕是几十米深,让我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可秋季的风却是如此地迷人,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原有的平静生活,领着我去看外面的花花世界。叶子的离去,违背了树的夙愿,风带它而去,也只是一时的欢快,有时候会被老农们带回火堆里取暖,有时候也只能落个自生自灭,成为大地的美餐。

这些树认为,一进入秋季,叶子好象越来越讨厌它了,尽管每天尽力地给它吸取养分,尽情地吸收太阳的光华,还有一个专为它生存的身体。风虽然可以带它去看花花世界,可那是一时欺骗的谎言,过不了几天,叶子就会丧心病狂而失去生命。

常青树却不一样,一生一世都与叶子不分离,即使叶子老去,他们的关系还是那样的甜蜜。

常青树的专一,不仅仅是对叶子,对欣赏它的观众也是一样的。北方的群众,向往绿,喜欢绿,我就一年四季地绿,让你喜欢个够,哪怕是在寒冷的冬季,哪怕是在干旱的三月。

在我的眼里,哪怕是两块钱一张的常青树的画,也是那样的迷人,因为无论在哪儿,它是那样的专一。

常青树作文 篇8

摘 要:小学习作教学在经历着变革的同时却陷入了丢失童心、缺乏童声的泥潭,不能自拔。为体现小学习作的特点,找回小学习作中消失殆尽的儿童的灵性,使小学习作教学返朴归真。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10-0197-01

当前,小学习作教学改革研究比较活跃,新思想、新观点、新经验、新作法层出不穷,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大潮中,小学习作教学经历着变革的同时却陷入了丢失童心、缺乏童声的泥潭,不能自拔。泰戈尔说:“诗人把它最伟大的童年时代,献给了人类。”不错的,童年的伟大即在于:那是一个怎么做梦怎么遐想都不过分的时段……但是,当我们真正地走进学生的习作,发现童真童趣少了,空话套话多了;真情实感少了,矫情做作多了。

为体现小学习作的特点,找回小学习作中消失殆尽的儿童灵性,笔者将自己在习作教学中的些许困惑和反思诉诸笔端,希望在交流中正本清源,探寻有效的小学习作之道,让小学习作教学在回归中柳暗花明,挥洒出童真童趣,倾听到“花”开的声音。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动笔,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在实际的习作教学中,有的老师害怕学生习作千篇 一律,要求学生选材新颖。如写“新风尚”,就下禁令:习作不许写捡钱包、公共汽车上让座、扶盲人过马路等内容,说这是“老三篇”,材料陈旧,写出来的文章千篇 一律,缺乏新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喜欢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高标准”、“严要求”,如要求学生习作“立意要高,要有意义”,“想象要科学、合乎逻辑”,还有“构思要巧妙、描述要精美、辞藻要华丽、要讲究修辞的运用”等等。许多老师甚至以习作书上那些经过家长、老师以及编辑反复修改后的文章为标准来要求我们的学生。他们无视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片面地追求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景物写得有声有色,文章结构严密,选材独特,详略得当等,这样的要求令广大小学生对习作产生了恐惧心理,望而却步。

其实,老师的这种做法欠妥。依我看,写自己的事,怎么可能“千篇 一律”呢?因为习作是一种创造性的个体劳动。即使大家都经历了同一件事,不可能每个过程都一样,“感受”就更是各不相同了。就拿“拾金不昧”这个材料来说,我曾经问过全班同学:谁捡过钱?大多数同学都捡过,当我再请每位捡钱的同学叙述经过时,可就大相径庭了。捡的钱多少不等,环境不同,过程各异,就连结局也并非都是对方感谢或表扬了自己。

1982年,美国纽约大学教授尼尔・波茨曼出版了《童年的消逝》一书。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即捍卫童年!他说,“教育者要尊重未成年状态”。

小学生习作是从“零”开始的,小学阶段只是习作的启蒙训练阶段,其教学要求不可偏高,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住这个指导思想,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及语言状况进行训练,逐步引导学生写出“理真、情切、意达”的小文章来。 为儿童的一个善举而喝彩,为儿童的一个好词儿而赞赏,为儿童的一次小失误而报以宽容……。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不妨丢下繁重的成人枷锁,找回自己或许已迷失的童心,你会发觉儿童的世界有别样的风景。

如安排了一个半命题想象习作“我想做――”,在学生交上来的习作中,我发现有一个孩子写的是“我想做一头猪”。初看这个题目,我愕然。当读完习作后,我始知其中原由。其中一段这样写到:“猪可以不去上学,在主人喂饱后就只顾呼呼大睡,多舒服!它很诚实,也很温顺,不像狐狸那样狡猾,也不像看门狗那样势力……。”学生有想当科学家、艺术家、军人的理想崇高固然可喜,但对诸如想当猪,想当“威风”老师的学生,我们除了对其价值导向做一引导之外,恐怕也得为这份难得的真言喝彩。难得学生“我口说我心”,我们又何必要将这类习作赶尽杀绝呢?如果习作教学中况且不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又如何教育学生做真人?童真如琥珀,如玉石,如婴孩的瞳仁、鸽子的神情、少女的肌肤……如此之美,作为创造美,传播美的教师又何以忍心去抹杀、摧残……

有位哲人说儿童真正的乐园――大自然的被破坏,是成人世界对儿童犯下的最大罪过。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停息。”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从客观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中的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习作便只是海市蜃楼、无本之木。大部分学生的生活空间被禁锢在学校至家庭的两点一线,封闭在狭小的课堂之内,与精彩纷呈的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相隔绝。他们似乎看不到今天的太阳与昨天的太阳有什么不同。在这种生活空间下,发生的大多是平凡的小事,学生怎么可能有那么多“新颖”的材料呢?很多学生面对习作题目绞尽脑汁,苦思冥想,结果只好假话连篇编习作、东拼西凑抄习作来应付老师了。

总之,我们的小学习作决不能以牺牲孩子的童真为代价, 去换取所谓的“好习作”。掏出天使兜里的珍珠,去换取巫婆手中的玻璃球这样的蠢事我们绝不能干。理解尊重我们的孩子,精心呵护他们的童心,使小学习作教学返朴归真,相信,充满童声童语的习作才是最真、最美的好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