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代教案实用

中学时代教案实用。

对于新入职的老师而言,教案课件还是很重要的,因此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教师要注重教案的细节方能做好课堂教学。栏目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一篇介绍“中学时代教案”的文章,相信您看完以后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中学时代教案【篇1】

中学时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掌握中学时代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3. 情感目标:通过感悟中学时代的美好和珍惜宝贵时光的态度,培养学生的乐观向上、感恩和快乐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学习中学时代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认识中学时代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5分钟)

教师用一段与中学时代相关的视频开始课堂,引发学生对中学时代的思考和回忆。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学时代的感受和想法。

T: Today, 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Middle School Days". Let's watch a short video about middle school life and think about our own experiences. After watching, please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feelings about your middle school days.

Step 2 学习材料(10分钟)

教师分发学习材料,与学生一起阅读与讨论其中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中学时代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技能,并引导他们思考中学时代的重要性。

T: Now, please take a look at the handouts. Read the materials and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s. Try to understand the learning methods and life skills in middle school. Also, think about why middle school days are important.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记录自己的观点。

S: I think middle school days are important because they lay the foundation for our future studies and careers. We learn how to study effectively and manage our time.

S2: Yes, in middle school, we also learn how to work in teams and how to solve problems. These skills are crucial in our future lives.

Step 3 学习方法和生活技能(20分钟)

教师分组组织学生分享他们在中学时代掌握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技能。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感悟进行分享。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常见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技能。

T: Now, let's have some group sharing. Please share the learning methods and life skills you have mastered in middle school. You can also share your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insights. I'll provide feedback and additional information if necessary.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分享。

S: In middle school, I learned how to take effective notes, how to use online resources for research, and how to manage my time efficiently.

S2: I learned how to work in teams, how to listen to others' opinions, and how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教师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

T: You guys have learned a lot of valuable skills in middle school. These skills will benefit you throughout your life. Great job!

Step 4 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组任务,要求他们协作完成一个创新项目。学生需要提出创新的点子,并分工合作实施。最后,让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创意和成果。

T: Now, let's do a teamwork activity. I want each group to come up with an innovative project and work together to implement it. Afterwards, one representative from each group will share their ideas and achievements.

学生组成小组开始讨论和实施创新项目。

S: Our project is about designing a smart recycling bin that can automatically sort different types of waste. We will divide the tasks and work together to build a prototype.

其他小组也分享他们的创意和成果。

S2: We created a website to raise awareness about endangered animals and encourage people to take actions to protect them. Each group member contributed their own expertise to the project.

Step 5 总结和展望(10分钟)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并展望中学时代更多的学习和成长。

T: Let's summarize what we have learned today. What are the main points and takeaways from today's class? Also, let's think about what else we can learn and achieve in our middle school days.

学生和教师共同总结并进行展望。

S: Today, we have learned the importance of middle school days and the learning methods and life skills we can acquire. In the future, I hope to continue developing my teamwork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and explore more innovative ideas.

T: That's great! Keep up the good work, and make the most of your middle school days. I believe you will achieve even greater things!

Step 6 课后作业(2分钟)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中学时代的作文,可以分享自己的经历、感悟和目标。

T: For homework, I would like you to write an essay about your middle school days. You can share your own experiences, insights, and goals. Take this as an opportunity to reflect on and appreciate your middle school days.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我希望能引发学生对中学时代的思考,认识到中学时代的重要性,掌握学习方法和生活技能。同时,借助小组合作和创新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小组分享,他们不仅了解了中学时代的重要性,还获得了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增强了对中学时代的认同和珍惜。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积极探索和合作中成长,更好地适应和利用中学时代的机会。

中学时代教案【篇2】

中学时代教案

主题:回忆中学时代

引言:

中学时代是每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之一。回忆中学时代,温暖的回忆涌上心头,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思念无尽的情感,体验到那些难以忘怀的日子和人。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和影响。

2.了解中学时代的各类活动和经历。

3.培养学生的回忆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中学时代的重要性和影响。

2.各类活动和经历。

三、教学步骤:

Step 1:导入(15分钟)

1.引入中学时代的概念,与学生一起回忆和讨论中学时代的重要性和影响。

2.展示一些中学时代的照片,激发学生的回忆和情感。

3.请学生分享最深刻的中学时代经历和回忆。

Step 2:了解中学时代的各类活动和经历(30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中学时代各类重要活动和经历,如开学典礼、班会、校运动会、文化艺术节等。

2.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列出他们认为最难忘的活动经历。

3.学生代表介绍各组讨论的活动经历,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回忆。

Step 3:培养学生的回忆能力和表达能力(45分钟)

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每组选择一个自己最珍贵的中学时代回忆,写下来并准备演讲。

2.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演讲,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3.老师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提升表达能力和回忆技巧。

4.每个小组的代表进行演讲并集中点评,共同提升回忆和表达能力。

Step 4:总结和展望(15分钟)

1.学生回答总结性问题:中学时代对你的成长和未来有何影响?

2.总结中学时代的重要性和影响,强调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

3.展望未来,希望学生继续保持回忆和表达能力,珍惜人生中的每一个阶段。

四、教学延伸:

1.鼓励学生写下中学时代的日记或记忆文章,加深对中学时代的回忆和理解。

2.组织一次中学时代的回忆展览,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照片和回忆作品。

3.邀请中学的老师或校友来讲述他们的中学时代经历,增加学生对中学时代的了解和认识。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教案,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和影响,并培养回忆和表达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回忆中学时代的点滴,重新认识自己,感受到中学时代带来的成长和乐趣。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感体验,也为他们未来的个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学时代教案【篇3】

主题:中学时代教案

主题范文:

中学时代是我们人生中重要的阶段之一,是我们从孩童向成年人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不仅需要学习知识,还需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方法、价值观和个性特征。因此,中学时代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教育中学生,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中学时代的教案。

1. 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是一个人的身体、心理和性格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对于性知识、健康习惯的培养、人际交往等方面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建议开展青春期教育活动,包括性教育、心理健康、交友技巧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活动、讲座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2.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是中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建议教师对班级管理进行规范化和系统化管理,包括课堂秩序管理、考务管理、学生行为规范管理、老师家长沟通等方面。帮助班级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加强学生的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班集体和校园文化。

3. 学习方法

中学时代,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任务之一,而学习方法的合理运用对于学生成败的关键。建议教师从如何阅读、记笔记、领悟等方面展开讲解,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坚持自主学习和深入思考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 成长心理

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心理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不同的挑战和问题,建议开设成长心理课程。通过讲座、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掌握情绪管理、压力缓解和自我认知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积极面对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5. 社会实践

中学时代,学生开始步入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建议在课程中增加社会实践的内容,组织学生参观游览、志愿服务、社区义工等活动。通过实践,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多样和魅力,激发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自信和勇气。

6. 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的重要途径。建议开展以创新教育为主题的课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创新思考。通过团队合作、项目实践等方式,厚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未来职业和创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中学时代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通过以上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学教育的本质和核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中学时代教案【篇4】

中学时代教案:

主题:回忆中学时代的美好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写作和讨论分享回忆,激发学生的情感和记忆;

2. 练习运用过去时态和描写性的语言;

3. 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电脑和投影仪;

2. 指导学生准备作文草稿;

3. 学生准备回忆中学时代的物品、照片等。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10分钟):

教师展示一张中学时代的照片,并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中学时代的回忆和感受。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回忆,教师可以提问一些问题,如: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你最难忘的课程是哪一门?你参加过哪些俱乐部或社团?等等。

2. 写作及小组讨论(25分钟):

教师要求学生将他们的回忆整理成一篇短文,在写作过程中,要求学生运用过去时态和描写性的语言。然后,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修改彼此的作文,提出意见和建议。每个小组选择一篇优秀的作文代表小组发言。

3. 分享和总结(15分钟):

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选中的作文,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评论。教师在分享结束后进行接龙总结,提醒学生再回忆中学时代的重要事物和情感。

4. 作业(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完善和修改自己的作文,并将最终版本上交。

四、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利用照片、影像等多媒体形式,制作一份回忆中学时代的相册或视频,以展示给全班。

2. 学生可以邀请一位中学时代的老师或校友来学校做客,分享他们的中学时代经历和感悟。

3. 学生可以组织一场以“中学时代回忆”为主题的班级活动,让每位同学都能有机会回忆和分享他们的中学时代的美好。

五、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主题是回忆中学时代的美好,通过学生之间的写作、讨论和分享,既激发了学生对中学时代的情感和记忆,又提高了他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这样的主题不仅帮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长,还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进行调整和改进,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中学时代教案【篇5】

《中学时代》教学设计

配乐诗朗诵《中学时代》

中学序曲

教学目标:

1、理解新起点、大礼包的内容。

2、掌握中学时代对我们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中学时代对我们所起的作用。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校园生活》视频

1、同学们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

高大的教学楼、同学们在打篮球、音乐汇演.............2、你觉得初中生活怎么样。很棒!丰富多彩。

3、你对你的初中生活有什么打算?

我希望我的初中生活生活能看更多的书,能唱更好听的歌曲,运动会上拿奖.........新的起点:活动一畅所欲言分享“新”

1、踏进中学的大门,来到一个新的环境,你发现了那些新鲜事、感人事请大胆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新鲜事:新课本、新老师、新同学、新课程表、新作息时间表,新的板报内容.......感人事:看到一名学生主动将仍在校园里的废纸拾起来放到垃圾箱里,一名学生主动将正在咆哮的水管拧住。

2、与小学相比有那些新变化?

作业多了,时间紧了,阅读量大了,知识面广了,动脑的题和事多了,朋友多了........感觉自己长大了。

3、有人说中学时代为我们的人生长卷打上最美丽的底色?你怎么认为?(同桌相互提醒)

教师总结:(1)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段时间并不很长却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磨练自己的意志,交更多的朋友,为我们的人生奠定重要的基础。

1 / 2

(2)、开始深入的寻找生命的奥秘、撩开精神世界的面纱、主动发现自己,认识自己、自觉磨练自己的意志、思考生活的意义.........成长的礼物

活动二---礼物接接接

1、新的阶段,新的起点,每个人都对自己有新的期待,你期待中学时代接到什么样的大礼包呢?

2、要想真正把礼物收入囊中就必须付诸于行动:你打算怎么做? 快快说出来吧!

要求:

1、小组为单位,照样子写句子:

例如:(1)希望获得探索更多的知识,希望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希望自己越来越坚强.......(2)多读书、上课钻心听讲、不懂就问........2、每组选记录员一名。

3、各组的记录员把记录的结果向全班汇报 。

教师总结:

1、(1)、给我们提供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2)、能激发我们的潜能。日新月新我常新。(3)、不断的完善的自我。

2、珍惜当下,把握机遇,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不懈努力。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拉开了中学的序幕探讨到了“新”起点、成长礼物、付诸的行动。

学以致用:

1.进入中学后,你可能遇到的新鲜事是(A)①更多新同学,新老师 ②学习更多的科目 ③宽阔美丽的校园

④看到以前从未见过的实验室,图书馆,天文台等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②③

2、中学生活馈赠给我们的礼物有哪些?

2 / 2

中学时代教案【篇6】

中学时代教案

教案题目:中学时代的回忆

教案主题:通过回忆中学时代,培养学生对过去经历的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的情感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教案目标:

1. 帮助学生回忆中学时代的美好经历和成长点,并进行思考和总结;

2. 培养学生自我表达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3. 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4. 培养学生对过去经历的回忆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

1. 学生对中学时代的回忆和思考;

2. 学生自我表达的能力。

教学难点:

1. 学生对中学经历进行思考和总结;

2. 学生的情感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准备:

1. PPT或教学展板;

2. 课堂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1. 师生互动:教师通过回忆自己的中学时代,向学生讲述一段亲身经历。

2.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中学时代经历,鼓励他们分享一个令自己难忘的经历。

二、信息输入(10分钟)

1. 展示PPT或教学展板,列举中学时代的一些共同经历和活动,如初中毕业典礼、班级活动、夏令营等。

2. 分组讨论,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回忆和分享一个让自己难忘的中学时代经历。

三、学生活动(30分钟)

1. 学生自由表达:学生按照组别进行自由交流,每个小组挑选一位代表分享自己的中学时代经历。

2.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派几个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经历和思考,其他组员可以提出问题或进行点评。

四、合作学习(15分钟)

1. 学生小组合作:学生按照小组合作的方式,以一个中学时代的经历为主题,共同撰写一篇回忆文章。

2.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朗读自己小组撰写的回忆文章,其他组员可以进行点评和交流。

五、情感体验(10分钟)

1. 老师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分享自己对中学时代的思考和回忆。

2. 学生反思:学生个别反思自己对中学时代的回忆和思考,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继续撰写自己对中学时代的回忆和思考,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可以包括对过去的感谢、对未来的展望等。

2. 学生可以结合教材中的相关话题,展开更广泛的讨论和交流。

课堂评价:

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口头表达和思考的深度等。

2. 评价学生在写作环节中的表现,包括文章的结构合理性、表达清晰程度和个人体验的真实感等。

教学反思:

1. 学生的回忆和表达能力的差异较大,要注重帮助学生慢慢展开思维;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和展示,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3. 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问题引导的合理与否,提高教学效果。

中学时代教案【篇7】

中学时代教案

一、主题:中学时代的成长与思考

范文:

初中生活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希望,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也经历了许多值得铭记的时刻。作为老师,我们应该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成长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中学时代的特点和意义。

2.探索中学时代的个人成长与思考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观念。

4.激发学生对未来的希望和追求。

三、教学内容:

1.中学时代的特点和意义

- 中学时代是我们人生中重要的阶段,是从童年走向成年的过渡时期。

- 中学时代是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 中学时代是塑造个人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的时期。

2.中学时代的个人成长与思考的方法

- 学习方法: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 思考方法: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思考自己的行动和决策的后果。

- 沟通能力: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表达。

3.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观念

- 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4.激发学生对未来的希望和追求

- 引导学生设置目标并努力实现。

- 鼓励学生追求个人兴趣和职业目标。

-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心态。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中学时代的特点和意义,引导学生对自身成长和思考进行思考。

2.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个人成长与思考的重要性,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经验,促进思想碰撞和交流。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中学时代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中学时代的思考和回忆。

2. 教学内容讲解:

- 课堂讲解中学时代的特点和意义,并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成长与思考的方法。

- 分析一些成功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他人是如何成长和思考的。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中学时代的成长与思考经验,并互相交流。老师可以适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教师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讨论成果,强调学习和思考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对未来的希望和追求。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学时代的特点和意义,培养他们的成长和思考能力。同时,通过教学内容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了解了个人成长与思考的方法和重要性。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可以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思考,互相启发和借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同时,老师也要注意及时给予学生的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中学时代教案【篇8】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七年级音乐课的一首作品。这首民歌是由有"西部歌王"之誉的著名作曲家王洛宾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从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口中学得,并加以整理而成。全曲是由五个乐句都是基本相同的节奏,同样的旋律重复而让人百唱不厌,只在第三乐句的旋律上稍许变化,就能给人以新鲜感。最末两小节是乐段的扩充,在稍许变化的旋律中,用乡间土味的虚词衬字渲染,又回到主旋律中去结束全曲。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唱歌曲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能力目标:通过音乐活动,了解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增强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光阴。

(三)教学重点:体会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

(四)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理解歌曲的欢快情绪,锻炼对新疆民族舞蹈动作的创编能力。

二、说学情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音乐的基础知识,但他们把握音乐的情绪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对于我们所教的学生,都是乡镇的学生,他们从小就很少跟音乐接触,因此,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不够浓厚,还缺乏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想要让学生很好而又迅速的掌握音乐知识,那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动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说教法

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谈话法、讨论法、表演法等。

四、说学法

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如下学法:整体感知法、视听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

五、说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情激趣

1、教师范唱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

2、要求学生听后说出它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并说说歌曲的音乐情绪。

设计意图:课前学生的注意力都比较分散,因此,运用提问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情景创设,运用视听法、提问法,让学生感受新疆民歌欢乐的歌舞场面,激发他们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从而引入新课教学《青春舞曲》。

(二)整体感知引导掌握

1、教师范唱《青春舞曲》

设计意图:让学生全面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2、学唱歌曲

(1)随老师跟唱歌曲旋律。

(2)教师唱旋律,学生唱词。

(4)教师根据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纠正。

(5)完整演唱歌曲(要求唱出欢快的情绪和拍的韵律感)

(6)分小组和组合进行歌曲的演唱

设计意图:七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都已经趋向于成熟阶段,已经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能够感受、体验歌曲的风格特点。

(三)音乐活动———探究表演展现自我

教师教授新疆舞蹈基本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教授舞蹈动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四)拓展

1、思考:《青春舞曲》这手歌曲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道理?

2、讨论(师生、生生互动)

设计意图:音乐也是一门学科,它渗透着情感教育、道德教育;通过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不仅能够掌握歌曲中蕴涵的人生道理(告戒人们青春易逝,一寸光阴一寸金,要好好把握时间,珍惜时间。)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鉴别、分析和表达能力。

(五)小结:

今天我们从学习《青春舞曲》这首歌曲中,对我们美丽的新疆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同时还要谨记歌曲给予我们的人生道理:珍惜时光,展现自我。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线,贯穿整堂课。

中学时代教案【篇9】

《中学时代》教学设计

土门子中学 侯治卉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中学时代》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能够用轻快而有弹性的演唱能力。

2、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珍惜中学时代的学习机会。

二、教学重难点:能够熟练的演唱好歌曲《中学时代》 ,并理解其深刻的哲理。

三、教学方法:讲解法、范唱法、练习法。

四、教学教具:电子琴。

五、教学所需课时数:1 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语

人生道路上最丰富多彩的年华是在中学时期,它是我们求 知、探索、建立友谊、增长智慧的黄金时期,也是我们认识世界、懂得人生的关键时期,因此、它值得珍爱、也确实让 人难以忘怀。

(三)发声练习:

1 2 3 4 5 6 7 i/i 7 6 5 4 3 2 1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是中学生了,对于中学时代,你曾经的理解和想象是什么呢?你又应该以怎样的形式来度过你的中学时代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中学时代》。(四)学习过程:

1、作品分析:

(1)作词作曲者:王晓岭和戴于吾;这首歌词是非常好的诗歌,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学校生活,也是一首歌颂了美好的中学 生活,主题鲜明、深刻。《中学时代》里“系着红领巾迈进 校门,戴着团徽走向未来” ;这些点睛之笔读来令人感动。

(2)讲一讲:中学时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学生讨论)(3)下面老师用一首歌曲来表达“中学时代”,请同学们认真听一听,看看哪位同学能说出老师心中的“中学时代”是怎样的时代?(4)老师演唱歌曲《中学时代》(学生讨论)

师:老师心中的“中学时代”就是一个珍惜时间的黄金时代,只有珍惜时间学好本领,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才是我们中学时代最宝贵的,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在这个黄金时代里快快乐 乐的成长,认认真真的学习。

2、学唱歌曲《中学时代》

(1)a 讲解作品的调性为降 B 大调、2/

4、附点、减时线、增时线、连音线、小节线等。 b 先慢练、准确后再逐步按原速演唱(2)高声区大跳音程的跳跃 a 师范唱,学生模唱 b 慢速练,待准确后再演唱,长音的时值要求学生要把握好(3)师带唱歌曲《中学时代》(1—3 遍)(4)学生跟着老师的琴有表情的演唱歌曲。(5)分小组练习歌曲《中学时代》要求尽量背唱歌曲(老师巡堂指导学生练习唱歌)

(6)让学生讨论找出认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师再反复教几遍。(7)全班有表情的齐唱一遍。

(8)师: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来比一比,看看哪组演唱的歌曲最棒,请各小组长组织好本组同学有两分钟来准备。

七、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不但学习了歌曲《中学时代》,而且还懂得了珍惜中学时代这个黄金学习时代,把握好每一寸学习光阴,不辜负老师和家长的期望。

中学时代教案【篇10】

福州时代中学

2011年初中秋季招生说明

福州时代中学坐落于仓山区程埔路172号(原福建师大生命科学学院校址,与福建师大附中毗邻),是1994年由福建师大附中创办的一所民办中学,现由福建师范大学资产经营公司和福建师大附中合作举办。福建师大附中是它的师资和教研的坚强后盾。

福州时代中学继承和发扬师大附中优良的办学传统,确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校训,坚持“立德育才,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弘扬“文明、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17年来,取得了卓著的成绩,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得到上级教育部门的充分肯定。2003年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福州市A级民办中学”、“福州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校”、“福州市文明学校”、“福州市平安校园”、“福建省民办教育先进单位”、“福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福州市初中素质教育目标考评优秀单位”、“福建省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先进单位”、“福州市红旗团委”、“福州市红旗大队”、“2010年福州市区初中素质教育目标考评优胜奖”等。

一、初中办学规模和主要特点

1、校园内绿树成阴,古木参天,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所有教室和实验室均配备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2、初中三个年级现有34个教学班,学生总数1840人。

3、全面传承福建师大附中的优良传统、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具有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4、教师队伍由福建师大附中派出的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和聘任的中、高级教师以及优秀的大学毕业生组成。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师资力量强,教师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和对学生的爱心。

5、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福建省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试点校”。为学有专长的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

6、教学质量高,历届初三毕业班中考成绩均居全市中学的前列。2010年中考有387人考入福州市一级达标的高中校,比率高达%,有211人考入师大附中、一中、三中,比率高达%。

二、招生数量、收费标准与志愿填报

1、今年我校拟招收初一新生400人(实际招生数以市教育局审批为准)。

2、招生范围与对象:本市五区各小学优秀毕业生(包括学籍在福州市区但户口不在福州市区的留城生)及户籍已在福州市区目前仍在外地学习的回榕生。

3、收费标准

(1)2010年初一学生每年收费8000元,2011年新生学费每年拟收9550元,由于政府每年将下拨每位初中学生免除学杂费补助资金550元,因此2011年新生每年只需交费9000元。(收费标准以物价局最终审批的文件为准)

(2)课本、簿籍等代办费每学期按规定标准收取。

4、按市教育局规定,正式填报志愿应于市教育局规定的时间(具体日期以市教育局的通知为准)到各所在小学领取并填写市教育局统一印制的《民办中学志愿表》为准(回榕生直接到户口所在的区教育局报名并填报志愿)凡没有到所在小学(或户籍所在的区教育局)填正式《民办中学志愿表》的将无法录取。

三、关于生源条件的基本要求

1、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学业基础。

2、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学生能按本校规定在校期间统一着装和统一发式,做到“穿有样、坐有相、言有规、行有范”,。

3、小学

五、六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全优,体育成绩良以上,操行等级优。

四、有关自荐与面试事宜

1、有意报读我校的学生或家长可在4月6日至4月29日(双休日和法定节假日除外)到我校招生办公室领取《招生说明》和《初一招生自荐表》。

2、从4月20日至5月4日(双休日及4月30-5月2日除外)的上午8:00-11:30或下午2:30-5:30,请学生本人或家长自选其中之一的时间,到我校北大门招生办公室领取《面试通知》,并带上已填写好的《初一招生自荐表》及下列材料:

(1)该生小学5年级及6年级笫一学期成绩单(或素质报告单)的原件及完整复印件。

(2)该生在小学高年级获各级荣誉称号证书的原件及复印件(如:三好生、优秀少先队员等)。

(3)该生在小学

五、六年级参加学科竞赛获奖证书的原件及复印件(如:迎春杯、快乐杯、华罗庚杯赛、计算机赛等以及其它能证明学生特长的材料的原件及复印件)。

(4)学生本人近期一寸相片二张。

没有完整填写自荐表或没有上交相关材料的,均视为自动放弃报名。

3、学生或家长将已填好的《初一招生自荐表》与有关材料交招生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审核,核对后带回原件自已保存。工作人员将同时发给一张面试时间的通知。届时学生本人应按指定的时间到我校参加面试。面试时应带上所发的通知,但不必带笔及其它学习用具。

五、招生程序

正式招生按市教育局规定的时间与办法进行,录取名单经市教育局审批确认后正式公布。

六、生活与交通条件

校内有食堂,可供学生在校午餐。在校寄午膳的学生由年段、班级实行统一管理。

本校不提供住宿。

交通便捷,凡乘20、60、8

3、509路公交车在对湖路“师大附中”站下车后步行约2分钟可到学校北大门;乘K

1、

4、

42、

43、50、6

6、8

3、8

7、10

6、113(原813)、115(原815)、1

24、1

26、30

7、

319、50

2、503路公交车在上三路“程埔头”站或“福建师大”站下车后步行约6分钟可到我校。

七、咨询方式

1、拟定4月23日(星期六)上午9:00在福建师大附中(仓山区对湖路)报告厅召开招生咨询会。(时间若有更改,请注意学校布告栏或时代中学网站的通知。)

2、招生咨询联系电话:

5、

23、、

3、学校概况及各种信息可登陆本校网站获取。 福州时代中学的网址: 教学设计

24计时法教学设计

中学时代教案【篇11】

中学时代教案

一、教案主题:回忆中学时代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讨论和写作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中学时代的回忆和回顾。

2. 帮助学生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和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介绍中学时代的重要性和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并引发学生的回忆和思考。

2. 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中学时代的话题。鼓励他们分享他们最喜欢的记忆、朋友、老师和活动等。

3. 讨论总结(10分钟)

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提醒学生注意记录其他小组的见解和回忆。

4. 个人写作(30分钟)

要求学生根据讨论和听取他人回忆的内容,开始写一篇关于自己中学时代的回忆和回顾的文章。鼓励他们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学习生活、友谊、老师和活动等。

5. 互评和修改(15分钟)

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评价和修改。

6. 展示和讨论(20分钟)

学生可以有机会在班级里展示他们的作文,并与同学讨论彼此的回忆和共鸣。

7. 小结和反思(10分钟)

教师在课堂最后总结中小学时代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保持对这段时光的珍惜,并对未来充满期待。

四、教学资源:

1. 讲稿和PPT

2. 分组讨论记录表

3. 学生自己准备的素材和文具

五、教学评估:

1. 学生的分组讨论和讨论总结表现

2. 学生的个人写作和互评表现

3. 学生的展示和讨论表现

六、教学延伸:

1. 让学生组织一个中学时代的回忆展览

2. 鼓励学生为自己中学时代的回忆写成一本小册子

七、教学反思:

此教案通过讨论和写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和回顾中学时代。通过分享和讨论,学生可以感受到他人的想法和回忆,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和写作能力。此外,通过这种主题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如何珍惜和利用中学时代给自己带来的宝贵经历和教训。

gz85.COM精选阅读

2024速度路程时间教案实用


新来的老师需要准备好上课会用到的教案和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仔细设计教案和课件。优秀的教案编写是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工作总结之家小编已经为您整理了关于“速度路程时间教案”的相关内容,请查收,建议您将链接保存到电脑上以便将来查找!

速度路程时间教案(篇1)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62―64页的《路程、时间与速度》,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这一运算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解释与运用,由以往第一学段的图画情境应用题的数模学习过渡到现在第二学段的文字应用题的数模学习。通过教材这种概括的、单列的数量关系向学生提供一种新的数学模型(即数量关系式),这种数学模型将应用到以后文字应用题的学习中去。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知识的基础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结合实际情况,根据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2)难点: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运用这些数量关系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关键: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知与形成“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概念,并切身体会每个物体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都有关系。

4、教学准备: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再向抽象思维转化。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本节课我借助下面的教具帮助教学:

(1)多媒体教学课件。

(2)皮尺、秒表。

二、说教法: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用演示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多媒体电教法、尝试教学法、反馈法等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概念。并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整节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三、说学法:

因为“速度”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故而教师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经历一系列的观察、实践、探索、分析、思考、交流的过程,逐步让学生理解“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概念,并建立这个问题的数学模型(数量关系式),然后运用这个模型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材提供的练习和教师补充的习题)。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标准》所提出: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一)、联系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和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概念。

师:看完录像,你想说什么?从录像中你搜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从录像中找出相关数据,并分析数据所表示的含义,学生自己总结出名称。(板书:路程、时间、速度)

初步感知“速度”:你知道刘翔的速度有多快吗?老师通过计算知道他平均每秒大约跑8.5米(板书:平均每秒大约跑8.5米)。从我们教室的后墙到讲台大约是8.5米,也就是“滴答”这短短的一秒,刘翔已经从教室的后墙跑到讲台这了,他的速度确实惊人。

巧妙的利用现实生活中热点的赛况情境,通过让学生观看、分析录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初步感知、理解“速度”这个概念(速度实际上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物体的行程,行程大则称为“快”,行程小则称为“慢”),帮助学生建立“速度”的数学模型。达到了新课初始便分散这节课的难点。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什么是路程、时间与速度,以及他它们之间的关系。

向学生明确表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三个概念。

⑴教师举例,学生辨别各个量表示的含义:

⑵学生联系生活尝试模仿老师的例子自己来举例表示这三个概念。

⑶练习:(课件演示)你能分辨出路程、时间与速度吗?并说说为什么?

①从百草堂到盈信最近的路大约有900米,走路大约需要15分钟。

②一辆面包车3小时一共走了21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70千米。

通过教师的举例、学生的模仿、课件的演示,从中捕捉学生的好奇心,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将这种好奇心发挥到极致,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理解、区分这三个概念。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1、进一步理解速度的含义和由来。

(1)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也进行了一次赛跑比赛,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比赛成绩。(课件演示)

①小狗5分跑了300米;

②小兔4分跑了280米;

③小猴5分跑了250米;

(2)师: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时间、路程)你还想知道什么?(谁跑得快,就是“速度”。)

学生独立思考后各抒己见,计算出各动物每分钟奔跑的路程,比较出快慢。

(5)师:速度是怎么求出来的呢?它与路程和时间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6)引导学生观察算式,自己发现各部分关系,总结关系式:速度=路程÷时间。全班齐读。

先通过多媒体的声、形、色的动画动感演示三只小动物的赛跑比赛,从“速度”这个难点入手,再通过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路程、时间、速度)三个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总结出第一个数量关系式,建立第一个数学模型,由此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并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2、学习速度的正确写法和读法。

(1)师:为了准确的表示速度,我们在60米后面加上“/分”,表示小狗每分钟跑60米。

(2)让学生自己写出其他动物和刘翔的速度,再读一读。

教师再进行速度单位书写的指导和关于速度知识的补充,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速度这个抽象的概念。

3、学生活动:现场测试学生步行的速度,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速度”的概念。

在教室里选择一段距离让2―3名学生分别来行走,教师用秒表记时,用计算器计算出行走的速度。

①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千米/时。

②飞机飞行的速度大约为12千米/分。

③为什么我们会先看到闪电才听到打雷呢?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40米/秒。

光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0万千米/秒。

④地球以500米/秒的速度自转。

⑤人心跳的速度为80次/分左右,新生儿呼吸的频率大约为40―50次/分,成人大约为16―20次/分,人眨眼的速度约为22次/分。

通过课外知识的补充,让学生了解“速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数量,从而体现“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

5、探索三者的其它关系。

⑴师:那速度与路程、时间除了我们发现的关系之外,他们之间还有没有别的关系呢?

⑵到底同学们自己总结的对不对呢,让我们来看下面一组例题(教材63页“试一试”第1题)。(课件演示)

①师:谁来说说图意?你怎么解答?为什么用乘法(除法)?

学生看课件口述图意。学生分析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找出解决问题方法。

②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己总结、发现三者之间的另外两个关系式:

在学生自主发现了第一个数学模型后,通过这一组的例题,让学生尝试分析、思考、解决其中的数学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探究出第二个和第三个数学模型。本次的例题以线段图的形式出现,体现了帮助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由此进一步的培养了学生探索的精神、探究能力以及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6、全班齐读三个关系式。

1、数学书P63第2题:

一辆汽车的行驶速度为60千米/时,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3小时。

①60×3=180表示什么?

②180÷3=60表示什么?

③180÷60=3表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互相说。

要求:说清算式中每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算式又表示什么?

三个练习的难度由浅入深,训练的侧重点由理解概念到选择计算的方法再到运用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让学生体会了生活中的数学,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三个概念,又训练学生思维的方式和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生活实际问题:一辆开往天津的在看到距离天津还有225千米的路牌后,它的速度是多少?

师:从题目你得到了那些信息?它们实际是什么,你会计算吗?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并利用这些条件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4、扩展练习:老师在上班时遇到了一个困难,你能帮助老师吗?(课件演示)

从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600米,我步行的速度大约为60米/分,我从家出发步行9分钟能否到达?(你有什么不同的方法?)

师:从题目你得到了那些信息?你估计能到达吗?你打算怎样解决?

⑴学生独立思考。

⑵四人小组交流不同的方法。

⑶学生汇报:

③计算应该用的时间来进行判断。

②计算9分能走的路程来进行判断。

③计算9分走完所需的速度来进行判断。

要求:学生灵活运用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思考问题、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这道拓展题让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的三个数量关系式(或是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不同的思维角度来分析、思考、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让学生通过这个过程,体会到处理实际问题的策略多样性、算法多样化(即: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的理解,解决它也有多种的方法)。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弄懂了什么?想对同学们说什么?

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及对自己的评价。

给学生提供一个空间和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说说、找找中领悟本节课的内容,再一次理解与整理“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者构造成的三个数量关系,并由衷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2、教师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分析、发现、自主探究弄清了什么是路程、时间、速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同学们自己总结出了三个数量关系式,并利用这些关系解决了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收获不小。希望同学们能继续保持这种探索的态度,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中的生活。

数学书63页第3题、64页第5题。

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板书:

本课的板书设计,配合多媒体,能简明扼要,画龙点睛地展现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板书展示了什么是“速度”,“速度”的表示方法、读法;展现了“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所构造成的三个数量关系式;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一目了然,留下深刻的印象。

谁跑的快?

路程 ÷ 时间 = 速度 速度的表示方法:

小兔:280 ÷ 4 = 70米 速度= 路程 ÷ 时间 小兔:70米/分

速度路程时间教案(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这一运算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解释与运用,由以往第一学段的图画情境应用题的数模学习过渡到现在第二学段的文字应用题的数模学习。通过教材这种概括的、单列的数量关系向学生提供一种新的数学模型(即数量关系式),这种数学模型将应用到以后文字应用题的学习中去。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知识的基础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结合实际情况,根据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1)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难点: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运用这些数量关系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关键: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知与形成“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概念,并切身体会每个物体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都有关系。

4、教学准备: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再向抽象思维转化。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本节课我借助下面的教具帮助教学:

(1)多媒体教学课件。

(2)皮尺、秒表。

二、说教法: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用演示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多媒体电教法、尝试教学法、反馈法等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概念。并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整节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三、说学法:

因为“速度”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故而教师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经历一系列的观察、实践、探索、分析、思考、交流的过程,逐步让学生理解“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概念,并建立这个问题的数学模型(数量关系式),然后运用这个模型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材提供的练习和教师补充的习题)。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标准》所提出: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联系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和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概念。

1、情境导入:刘翔奥运会比赛实况。

师:看完录像,你想说什么?从录像中你搜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从录像中找出相关数据,并分析数据所表示的含义,学生自己总结出名称。(板书:路程、时间、速度)

初步感知“速度”:你知道刘翔的速度有多快吗?老师通过计算知道他平均每秒大约跑8.5米(板书:平均每秒大约跑8.5米)。从我们教室的后墙到讲台大约是8.5米,也就是“滴答”这短短的一秒,刘翔已经从教室的后墙跑到讲台这了,他的速度确实惊人。

巧妙的利用现实生活中热点的赛况情境,通过让学生观看、分析录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初步感知、理解“速度”这个概念(速度实际上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物体的行程,行程大则称为“快”,行程小则称为“慢”),帮助学生建立“速度”的数学模型。达到了新课初始便分散这节课的难点。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什么是路程、时间与速度,以及他它们之间的关系。

向学生明确表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三个概念。

⑴教师举例,学生辨别各个量表示的含义:

①老师从学校走回家的距离

②我坐摩托车用了10分钟

③小汽车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

⑵学生联系生活尝试模仿老师的例子自己来举例表示这三个概念。

⑶练习:(课件演示)你能分辨出路程、时间与速度吗?并说说为什么?

①从百草堂到盈信最近的路大约有900米,走路大约需要15分钟。

②一辆面包车3小时一共走了21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70千米。

通过教师的举例、学生的模仿、课件的演示,从中捕捉学生的好奇心,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将这种好奇心发挥到极致,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理解、区分这三个概念。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探究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1、进一步理解速度的含义和由来。

(1)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也进行了一次赛跑比赛,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比赛成绩。(课件演示)

①小狗5分跑了300米;

②小兔4分跑了280米;

③小猴5分跑了250米;

(2)师: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时间、路程)你还想知道什么?(谁跑得快,就是“速度”。)

(3)师:怎样才能解决问题呢?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独立思考后各抒己见,计算出各动物每分钟奔跑的路程,比较出快慢。

(4)师指导:他们每分钟奔跑的路程实际就是他们的速度。

(5)师:速度是怎么求出来的呢?它与路程和时间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6)引导学生观察算式,自己发现各部分关系,总结关系式:速度=路程÷时间。全班齐读。

先通过多媒体的声、形、色的动画动感演示三只小动物的赛跑比赛,从“速度”这个难点入手,再通过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路程、时间、速度)三个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总结出第一个数量关系式,建立第一个数学模型,由此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并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2、学习速度的正确写法和读法。

(1)师:为了准确的表示速度,我们在60米后面加上“/分”,表示小狗每分钟跑60米。

(2)让学生自己写出其他动物和刘翔的速度,再读一读。

教师再进行速度单位书写的指导和关于速度知识的补充,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速度这个抽象的概念。

3、学生活动:现场测试学生步行的速度,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速度”的概念。

在教室里选择一段距离让2-3名学生分别来行走,教师用秒表记时,用计算器计算出行走的速度。

通过学生的亲身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只要有运动就会产生速度。

4、课外知识补充:了解一些关于速度的知识。(课件演示)

学生观看课件,师:你知道吗?

①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千米/时。

②飞机飞行的速度大约为12千米/分。

③为什么我们会先看到闪电才听到打雷呢?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40米/秒。

光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0万千米/秒。

④地球以500米/秒的速度自转。

⑤人心跳的速度为80次/分左右,新生儿呼吸的频率大约为40-50次/分,成人大约为16-20次/分,人眨眼的速度约为22次/分。

通过课外知识的补充,让学生了解“速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数量,从而体现“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

5、探索三者的其它关系。

⑴师:那速度与路程、时间除了我们发现的关系之外,他们之间还有没有别的关系呢?

学生自主发现、总结。(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⑵到底同学们自己总结的对不对呢,让我们来看下面一组例题(教材63页“试一试”第1题)。(课件演示)

少年宫

用了10分

学校

速度是60米/分

题目一:

从学校到少年宫的路程是多少?

甲地

乙地

速度是70千米/时

140千米

题目二:

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多少时?

①师:谁来说说图意?你怎么解答?为什么用乘法(除法)?

学生看课件口述图意。学生分析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找出解决问题方法。

②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己总结、发现三者之间的另外两个关系式: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在学生自主发现了第一个数学模型后,通过这一组的例题,让学生尝试分析、思考、解决其中的数学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探究出第二个和第三个数学模型。本次的例题以线段图的形式出现,体现了帮助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由此进一步的培养了学生探索的精神、探究能力以及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6、全班齐读三个关系式。

三、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1、数学书P63第2题:

一辆汽车的行驶速度为60千米/时,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3小时。

①60×3=180表示什么?

②180÷3=60表示什么?

③180÷60=3表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互相说。

要求:说清算式中每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算式又表示什么?

三个练习的难度由浅入深,训练的侧重点由理解概念到选择计算的方法再到运用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让学生体会了生活中的数学,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三个概念,又训练学生思维的方式和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表格练习:(课件演示)你会列式吗?

车型

速度(千米/时)

时间(时)

路程

(千米)

自行车

15

12

摩托车

60

120

汽车

2

160

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条件口答算式并说出计算依据。

3、生活实际问题:一辆开往天津的在看到距离天津还有225千米的路牌后,它的速度是多少?

师:从题目你得到了那些信息?它们实际是什么,你会计算吗?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并利用这些条件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4、扩展练习:老师在上班时遇到了一个困难,你能帮助老师吗?(课件演示)

从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600米,我步行的速度大约为60米/分,我从家出发步行9分钟能否到达?(你有什么不同的方法?)

师:从题目你得到了那些信息?你估计能到达吗?你打算怎样解决?

⑴学生独立思考。

⑵四人小组交流不同的方法。

⑶学生汇报:

③计算应该用的时间来进行判断

②计算9分能走的路程来进行判断

③计算9分走完所需的速度来进行判断

要求:学生灵活运用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思考问题、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这道拓展题让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的三个数量关系式(或是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不同的思维角度来分析、思考、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让学生通过这个过程,体会到处理实际问题的策略多样性、算法多样化(即: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的理解,解决它也有多种的方法)。

四、回顾反思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弄懂了什么?想对同学们说什么?

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及对自己的评价。

给学生提供一个空间和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说说、找找中领悟本节课的内容,再一次理解与整理“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者构造成的三个数量关系,并由衷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2、教师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分析、发现、自主探究弄清了什么是路程、时间、速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同学们自己总结出了三个数量关系式,并利用这些关系解决了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收获不小。希望同学们能继续保持这种探索的态度,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中的生活。

五、布置作业

数学书63页第3题、64页第5题。

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说板书:

本课的板书设计,配合多媒体,能简明扼要,画龙点睛地展现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板书展示了什么是“速度”,“速度”的表示方法、读法;展现了“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所构造成的三个数量关系式;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一目了然,留下深刻的印象。

路程、时间与速度

刘翔:平均每秒大约跑8.5米(8.5米/秒)

谁跑的快?

路程÷时间=速度速度的表示方法:

小狗:300÷5=60米小狗:60米/分

小兔:280÷4=70米速度=路程÷时间小兔:70米/分

小猴:250÷5=50米小猴:50米/分

小兔跑得最快,平均每分钟跑70米。(读法)

另外两个数量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4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速度”的含义,并学会用统一符号来表示速度。

2、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它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全过程,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并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程。

情态态度: 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并体会数学的简约美。

【教学重点】:

关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教学设想】:

在日常生活中, 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把学生原有一些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理解掌握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本节课的教学,从比较小明和小红的速度及了解、理解生活中的速度着手。先让学生自己汇报自己知道的一些速度,自己研究出速度统一写法的必要性。通过比较不同的速度,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知道的速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深对速度的理解。学生解决简单的行程问题时,先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感知速度,再总结出求路程、速度和时间的数量关系。

对于这节课,学生已经对速度有一定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是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由于中年级学段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并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3168÷24=

2.“小明上学走了6分钟,小红上学走了8分钟,谁走得快些?”

“小明家离学校360米,小红家480米,那谁走得快一些呢?”

1.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交通工具的速度。

教师肯定学生介绍正确的交通工具的速度,并说明各种交通工具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让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

2.“单位时间”的介绍。

(1)课件显示一些教师收集的速度。

课件出示:刘翔跨栏图片,8.5米/秒。师问:“那有多快”?学生兴致高涨地说:“滴答一下,就8米多”。师说:“是啊!滴答一下,刘翔就从讲台的右端,冲到门口了。”学生哈哈笑起来。课件又出示:猎豹的速度1800米/分,有什么感受?生说,“更快!”学生很自然地换算出了猎豹的速度30米/秒,比刘翔还快!师又说:“同样是滴答一下,猎豹就从教室的一端跑到操场去了!”学生又呵呵起来。师又问:“你们见过速度慢的吗?”学生说:“蜗牛”。课件出示:蜗牛,8米/时。学生说:“刘翔一下,蜗牛要爬一小时”。大课件出示:光的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而声音的速度每秒只有340米。这就是为什么在电闪雷鸣时我们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因为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快得多。

速度路程时间教案(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意义: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路程、时间与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的基础。教材呈现了一个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速度的意义,以及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实际运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每时行多少千米的问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过路程、时间与速度,对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了解但对它们之间的具体关系不明白,相对来说,对速度概念现实意义的理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建构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形成数学模型,并能运用模型决定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况,帮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认识速度单位。

3)、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学习态度,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教学重点

构建并运用速度=路程÷时间这一数学模型

5、教学难点

理解速度的现实意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二、说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这一教育理念,我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以教材素材为主载,以设疑激趣、直观演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建构模型、拓展模型、运用模型这一科学的探究过程。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法的指导贯穿始终,使的教法和学法融会贯通、浑然一体,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得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在教学过程中,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三、说教学过程:

在这样一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借助情境,建构数量关系,搭建数学模型。

三)、在解决问题中拓展模型

四)、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刘翔夺冠和羊村选一名参赛队员两个学生熟悉而又喜欢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很自然地参与到学习中来,顺利帮助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进行总结,当路程相同,谁用的时间少,谁的就速度快;当时间相同,谁跑的路程长,谁的速度就快。为下一环节的教学打下基础。

环节二:借助情境,建构数量关系

在这个环节,首先出示情境,分析题意,引出矛盾。用你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会帮它们比快慢吗?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初步感知速度与时间路程的关系,感受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第二结合线段图进行比较。线段图是帮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在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课时将线段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学生能读懂线段图,体会线段图能帮助我们正确的理解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2)揭示数量关系

教师通过对比较方法的总结,引出小汽车1时行60千米,即汽车的速度是每时60千米。教师这样来引导:速度怎么求?你会求吗?120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60表示什么?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出数量关系:速度=路程÷时间

3)、运用数量关系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学生自主总结出数量关系后,马上引导其进行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发现矛盾,顺理成章的进入速度概念的教学,完成练习后学生汇报,教师进行板书。原来它们的速度都是12千米,它们的速度相等吗?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速度虽然都是12千米,但它们所指的时间段不同,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样,顺势进入速度单位的教学,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对速度概念的理解更为深刻、透彻,对速度单位这样书写的必要性更能理解,从而巧妙的突破难点。

4)、感受生活中的速度

本环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人类、动物界、自然界等方面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速度,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增强应用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愿望。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读一读、说一说、比一比等帮助学生感受速度的快慢,理解速度的内涵。

环节三:在解决问题中拓展模型

路程、时间、速度它们之间还有别的关系吗?利用教材63页的两个教学情境,通过你能从图中获得什么数学信息?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每个数据表示什么?你能根据所列算式找到三者之间的关系吗?这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通过丰富的情境构建数量关系,并在解决问题中拓展数量关系。总结归纳出三个数量关系后,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三个数量关系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通过对比,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数量之间的紧密联系。

环节四: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本环节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闯关形式进行巩固练习。练习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设计分层训练,并且尽量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能让他们积极的思考,轻松地练习,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第一关基本训练,通过练习,明确已知路程、时间、速度中的任意两个数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数量。第二关解答方法多样化,可以比时间,也可以比路程,还可以比速度,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是直观教学的体现,一目了然,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展现了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梳理。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更新观念,创设生动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以生为本”,发展思维,张扬个性,享受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

速度路程时间教案(篇5)

【教学内容】路程、时间与速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53页 例5

【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含义,并会写、会读。

2.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3.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并培养合作与交流意识。

【学情分析】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速度”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

2.议一议:笑笑和淘气走路上学用的时间:6分钟、8分钟,他们两人谁走得快呢?

3.算一算,比一比

继续出示420米、640米,(板书:路程)现在,你能准确地比较出谁快谁慢了吗?

4.汇报反馈:笑笑快。

5.初步理解“速度”含义,引出“速度”一词。

6.揭示课题:路程、时间与速度

二、激活内需,目标导学

1.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学习“路程、时间与速度”什么方面的知识?

2.出示学习目标

三、理解速度含义,构建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

1.写法、读法教学:70米/分,读作70米每分;80米/分,读作80米每分

2.构建三者之间的关系:路程÷时间=速度

3.练一练:

(1)一辆自行车2小时行驶16千米,自行车的速度是 。

(2)国产小型飞机6分钟飞行了48千米,飞机的速度是 。

(3)神州七号飞船在太空5秒飞行了40千米,飞船的速度是 。

4.设置冲突,引发问题,进一步体会速度的含义

(1)它们的速度都是8千米,难道它们的速度相同?你有什么想法?

(2)小结:速度不是独立存在的东西,不但要看路程还要看时间,它与路程和时间有关系,速度单位是由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

5.速度概念提练,概括

(1)小组交流:看了这几个速度,你能概括地说说什么叫速度吗?

(2)学生归纳,教师小结:物体每小时、每分钟、每秒……行的路程,叫做速度。每小时、每分钟、每秒……叫做单位时间。

四、联系实际,体验生活中速度的快慢

依次出示一组图片,引导感受速度的快慢。

1.刘翔8.5米/秒

2.动物界的猎豹30米/秒

3.自然界的自然现象:雷电,声音的传播速度340米/秒,光的传播速度30 0000千米/秒

五、解决实际问题,完善数量关系的构建

1.先出示图片,认识限速标记。

2.再出示文字:张叔叔驾车经过这一路段时,想花2小时行完140千米。你想对张叔叔说些什么?那你建议张叔叔按( )的速度行驶。

3.同学们给出了合理的速度,那么我们按这个速度来解决两个问题

(1)照这样的速度,3小时能行多少千米?

(2)照这样的速度,300千米的路程张叔叔需要开几小时?

要求列式,解答,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六、阅读课本第53页的内容。

七、全课总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2.你有什么收获?

八、综合运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镇政府与北团中小的距离大约是1500米。今天早上,吴老师7:30分从北团镇政府出发,以100/分的速度赶往北团中小上课。我能在7:50分到达学校吗?

板书设计:

路程、时间与速度

每分钟行的路程

笑笑:420÷6=70米/秒 读作:70米每秒

淘气:640÷8=80米/秒 读作:80米每秒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时间=路程

速度路程时间教案(篇6)

恩格斯曾把思维称做“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而数学则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在课堂上,李老师总是努力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创设活动的情境,营造活动的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善于运用已有的方法去思考、去发现、去交流、去感受,让课堂成为展示思维过程的平台,成为学生积累“财富”、资源共享的“加油站”。

1、开始,李老师就检查预习,让学生说一说速度、时间、路程分别是什么。充分发挥了预习的作用,在预习过程中,实现了数学阅读的价值,并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结合具体题目,让学生寻找时间、速度、路程,思考已知什么,求什么。并从中得出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式,从而推导出其他两个关系式。

3、5秒行了40千米,得出每秒行8千米。2小时行了16千米,得出每小时行8千米。都是8千米,速度一样吗?从这个比较中让学生了解,光用8千米不能准确表示速度,得出速度的表示还需要时间单位。这个设计很好。

4、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在练习中注重了速度的比较,比如路程相同的情况,时间相同的情况。轻松一刻非常有趣,学生的理解很有争议,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兴趣。

速度路程时间教案(篇7)

课程标准:

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现实生活或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速度、时间与路程,知道速度的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构建速度×时间=路程的数学模型,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3、运用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过路程、时间与速度,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

教学策略:

1)助学单先行,以学定教,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学生对这个课题已经知道多少、存在哪些障碍?如何做能协助学生轻松、有效的实现目标?这些是我进行教学方法设计的出发点与着力点。

2)体现“五主一辅”原则。本节课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教材素材为主载,以学生情感的升华为主旨,以趣味性的故事情节和多媒体资源的声像图为辅的原则,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的抽象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最后达到建模。

师:那你们知道我们买过的东西是怎样交到我们的手里的吗?

师:其实快递也是物流,关于物流,老师这里有一段视频,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学生观看视频)

师:正是因为物流中心有着这么多的作用,所以每天那都是车来车往,你看摩托车、大货车,小货车都在赶着往物理中心送货呢。

师:经过观察,咱们发现并提出了数学问题,下面咱们就分析和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这是助学单的第一个问题,先请大家回忆一下,你昨天是怎么想的?现在请大家在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师: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烈,刚才大家提到一个非常关键的几个词(板书速度、时间、路程),请大家结合实例想一想什么是速度?什么是路程?

同学们紧互动交流。

总结:这样我们把每分钟、每小时等等这样的时间可以叫做单位时间 单位时间行驶的米数或千米数就可以叫做(速度)

师:那速度单位应该怎么写呢?哪位同学愿意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课件出示:李老师骑自行车走了9千米,这里的9千米表示的是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

课件出示:刘翔的速度是9米/秒,蜗牛的速度是9米/时,两个速度相等

师:我们如果让刘翔和蜗牛比赛,滴答一声谁出去了?谁还在后面慢慢的'爬呀?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了速度、时间和路程,想一想老师接下来会提问什么问题?

师:没错,我们开始解决助学单的第三个问题,结合实例说一说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现在先想一想,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一下。

师:同学们经过互动交流,我们理清了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师:看大家学的这么认真,老师奖励大家去玩一个闯关游戏,看谁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可是可爱的熊大熊二被光头强绑架了,你们愿意参与营救活动吗?

1、第一关:先说说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再填写下表(课本100页的1)

师:这是三种交通工具的形式情况,仔细观察,解决第一个你打算用到了什么关系式?

师:第二个有关摩托车的,你能解决吗?第三个呢?

2、第二关:甲地离乙地有240千米,一辆汽车的行驶速度是60千米/时,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4小时,

师:同学们真厉害,这两道题都没难住大家,接下来我们接受更大的挑战,请看

3、第三关:平均每小时可以做纸花25朵,3小时可以做纸花多少朵?

小明打作文,平均每分钟打100个字,5分钟可以打完,他的作文有多少个字?

师:恭喜同学们成功营救出熊大熊二,老师为你们点赞。

师:仔细观察刚才解决的这两个问题,然后回忆下刚上课时我们解决的这个问题,你发现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师:在数学上能用联系的眼光看待问题,这对我们的数学学习非常的重要。

师:这么多不同的数学问题,都可以归结到一个关系式上。希望你带着发现的眼睛继续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这节课马上要结束了,回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课下请把本节课知识整理在思维导图本上,善于总结的孩子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速度路程时间教案(篇8)

【教学内容】

路程、时间与速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53页 例5

【教学目标】

会读。

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3.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并培养合作与交流意识。

【学情分析】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速度”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

8分钟,他们两人谁走得快呢?

3.算一算,比一比

继续出示640米,(板书:路程)现在,你能准确地比较出谁快谁慢了吗?

4.汇报反馈:笑笑快。

5.初步理解“速度”含义,引出“速度”一词。

时间与速度

二、激活内需,目标导学

时间与速度”什么方面的知识?

2.出示学习目标

三、理解速度含义,构建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

读法教学:70米/分,读作70米每分;80米/分,读作80米每分

2.构建三者之间的关系:路程÷时间=速度

3.练一练:

(1)一辆自行车2小时行驶16千米,自行车的速度是 。

(2)国产小型飞机6分钟飞行了48千米,飞机的速度是 。

(3)神州七号飞船在太空5秒飞行了40千米,飞船的速度是 。

4.设置冲突,引发问题,进一步体会速度的含义

(1)它们的速度都是8千米,难道它们的速度相同?你有什么想法?

(2)小结:速度不是独立存在的东西,不但要看路程还要看时间,它与路程和时间有关系,速度单位是由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

5.速度概念提练,概括

(1)小组交流:看了这几个速度,你能概括地说说什么叫速度吗?

(每分钟、每秒……行的路程,叫做速度。每小时、每分钟、每秒……叫做单位时间。

四、联系实际,体验生活中速度的快慢

依次出示一组图片,引导感受速度的快慢。

1.刘翔8.5米/秒

2.动物界的猎豹30米/秒

3.自然界的自然现象:雷电,声音的传播速度340米/秒,光的传播速度30 0000千米/秒

五、解决实际问题,完善数量关系的构建

1.先出示图片,认识限速标记。

2.再出示文字:张叔叔驾车经过这一路段时,想花2小时行完140千米。你想对张叔叔说些什么?那你建议张叔叔按( )的速度行驶。

3.同学们给出了合理的速度,那么我们按这个速度来解决两个问题

(1)照这样的速度,3小时能行多少千米?

(2)照这样的速度,300千米的路程张叔叔需要开几小时?

要求列式,解答,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六、阅读课本第53页的内容。

七、全课总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2.你有什么收获?

八、综合运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镇政府与北团中小的距离大约是1500米。今天早上,吴老师7:30分从北团镇政府出发,以100/分的速度赶往北团中小上课。我能在7:50分到达学校吗?

速度路程时间教案(篇9)

前段时间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一起去史庄子小学聆听于娜老师的一节数学课,听完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首先,课程的开始以口算题的形式复习导入,采用了我们也经常使用的接龙形式,然后又紧接着复习了之前学习的单价、数量、总量的数量关系,回答问题时让学生先读题,并说出使用的数量关系,采取同桌大声对说的形式,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这是非常值得我学习借鉴的。接着是引入新知,先板书两个问题,让学生找出两道题的`共同点,并用重点符号标识出来,从而引出本节课的重点――速度时间路程,并对此数量关系进行来回推导,让学生加深印象,深深印入脑海,及时练习及时检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高效课堂,并且给出学生标准的答题模式,每做一道题,都要用笔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写出来,最后是巩固新知,复习旧知,并且迁移了一些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眼界与见识。

整堂课听下来,于娜老师的课程安排非常紧凑,高效的课堂不仅让学生整堂课把新知识熟记于心,更把旧知识很好的迁移到复习中,为什么于娜老师能让自己的课堂成为我们梦寐以求的高效课堂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课堂纪律,整堂课没有一个学生处于走思的状态,眼睛全部定在老师的身上,老师指到哪里,学生立刻就能做到哪里,我觉得这是使本节课成为高效课堂的首要条件。

2、行为习惯,每一位学生整节课都没有私底下做小动作或者是窃窃私语的行为,回答问题的语言组织更是让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教师深感佩服,可见于娜老师平时下的那功夫非比寻常。

3、师生关系,从进入教室,看到学生与老师相处的状态,看到老师脸上的笑容,到上课提问学生时叫的孩子们的昵称,我们就能感受到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是一个有爱的大家庭。

总之,我认识到要向于娜老师学习的经验还有很多,希望以后有机会,还能继续交流学习。

速度路程时间教案(篇10)

我说课的内容是《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下面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及板书等方面,向各位老师说说我的这节课将要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么教。

首先,我来说说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学情的分析。

《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是北师大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最后一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运算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跑步比赛等生活中的情景,进行梳理归纳,并提炼数量关系,感受模型思想。建立了这个模型,不仅在解决生活中的行程问题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正反比例等知识奠定基础。本课的学习还有一个特别的意义,让学生由第一学龄段的“情景问题串的学习”过渡到第二学龄段的“解决问题的数模学习”。

四年级的孩子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虽然他们抽象思维还不健全,可孩子们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路程、时间和速度的生活经验,只要引导孩子建立牢固而清晰的表象,就能认识到运算规律的存在。这一认知规律和课程标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要求相吻合。路程时间和速度是小学阶段常见的几个关系量中单独拿出作为新授内容讲解的数学模型,可以这样说,只要成功地理解了量的意义,明确了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路程、时间和速度”目的就能达到。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等常见的量,理解速度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掌握“路程÷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模型思想,并体会速度的提升对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和主动学习知识的情感提升。

难点:正确理解“速度”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会书写速度的单位。

在“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下,我准备组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写,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并以四人小组形式,交流讨论,合作学习,根据学习任务单逐步达到学习目标。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教材内容出发,本节课我准备采用情景激趣法,通过创设学生身边的各种生活情境,激发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同时配合启发式谈话法,比较质疑法,讲解法等展开教学。

本节课我的教学预设充分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特点,首先表象感知“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量就是速度,然后深度理解“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物体所行驶的路程”,最后才是建构三者之间的数学模型。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所以,如何加强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价值,体会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是我本节课重点思考和将要践行的教育理念。

《课标》要求我们:“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鉴于此,本节课我将更多地关注学生自主建立数学模型,让学生积极、有效、科学地进行探究,学习。

综合其他学科知识在数学学科的体现和应用,既有物理学科对速度的两层定义,同时有语文学科的诗歌创作,还有地理历史学科的古代蓟州是现在北京等知识点,这也是我本节课的创新思考之一。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使学法和教法收到实效,我设计了“创设情境,揭示主题”“自主探究,建构模型”“学以致用,解决问题”“总结回顾,情感提升”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1、从刘翔比赛的多媒体动画切入,引入速度的感念;

2、通过刘翔和其他两位对手的比赛,引导学生得出:路程相同比时间,时间相同比路程,并让学生质疑:路程、时间均不同如何比较?

设计意图:设计精彩的开头,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过程顺利展开。设疑提问,揭示主题,促其产生学习的内需。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在本环节中,我准备组织学生进行三次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始终以愉悦的心情,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设计意图】创设校园中女生比赛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在实际生活中往往路程时间均不同,怎么比较速度?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调动已有经验,联系除法知识,鼓励学生尝试总结出路程÷时间=速度这个数学关系式,然后通过画线段图初步感知“速度就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设计意图】速度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对于9岁的孩子们来说较难以理解。通过计算得出:飞船的速度是8千米,人的速度也是8千米,这样的半成品单位,迫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并质疑,启发学生不得不在原来的表达形式上进一步完善单位,即复合单位来表达速度,从而达到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效果。随后结合生活中的人的速度,飞机的速度,电闪雷鸣等四幅情境图,再学生例举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速度。

【设计意图】在突破速度单位这个难点之后,我准备再采用启发式谈话法,引导学生对速度自主归纳其精准定义,让学生逐步达到由表及里的深层次学习效果。

【设计意图】继续创设校园中男生跑步的情景,有了前面五次对速度的计算,加之对速度概念和单位的深层次理解,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根据乘除法各部分之间关系,进一步得出要求路程和时间的另外两个关系式。

1、唐朝时,从长安(西安)到蓟州(北京)约1200千米,马车不停歇的走60小时才能到达,马车的速度是多少?

2、现在高铁的速度约为300千米/时,去北京需要几小时?比之前坐马车节约几小时?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时空穿越的时间情景串,巩固三个不同的数量关系式,感受祖国科技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品质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不仅让学生在知识层次上得到提高,还让学生在情感受到了一强烈的震撼,深刻体会到速度提升的重要性,以及学习数学知识对生活的作用。

1、学生回顾知识获得的基本活动经验,和大家交流自己的收获。

2、诗展示:

以前,老师想你们的时候,翻过绵延不绝的山岭,走过几个昼夜;

现在,老师想你们的时候,收拾好行囊坐上高铁,经过两三小时;

未来,老师想你们的时候,。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感慨,达成共识:速度改变世界,知识创造未来!激发学有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增强责任感,在情感上受到更大的鼓舞。

最后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突出比较速度的三种方法,以及路程、时间和速度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一目了然,留下深刻印象。

速度路程时间教案(篇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54页的内容及练习八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①让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了解速度的内涵。

②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的关系。

③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自制课件一套,学生练习纸一份,奖励小笑脸。

教学设计

一、从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十一黄金周你们有去旅游吗?(有)去哪里了?谁想告诉老师?

生:......

生:我和爸爸、妈妈坐特快列车去上海玩。

(从旅游将学生引入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这也是让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

师:那你可知道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生:......

问: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这句话表示什么呢?

二、引导探究,自主学习

1、学生认真看书,畅言其发现。

⑴学生从书中发现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这句话表示特快列车的速度。

⑵学生发现和知道生活中的其他速度。

⑶学生发现速度有简便的写法。

2、猜速度

⑴学生猜速度,让其他学生评价是否合理。

⑵学生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知识来判断同学猜得是否合理,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⑶教师适时进行思想教育。

3、解决生活中与速度相关的问题。

⑴解决课本第54页例3。

①出示第54页例3,学生读题,独立完成,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②学生板书演示,并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还提出别的列式方法。

⑵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①小组讨论:比较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②学生积极表述自己的发现。

从学生的发现中得出:速度时间=路程。

③板书课题。

④知识升华:同样的行程问题学生利用关系式解决。

三、质疑,释疑。

⑴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第54页的内容,敢于质疑。

⑵学生独立思考,利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同学的问题。

从学生的质疑和释疑中,得出:

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⑶利用这两道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勇闯冒险岛,答对的同学给自己奖励一个笑脸,看谁的笑脸多!

第一关:小小法官。

⑴小强1分钟打字108个。这句话表示小强打字的速度。()

⑵红红平均每分钟折12架飞机,可以写作:12/分。()

⑶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用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就可求得。()

⑷小强5分钟跑了600米,小强平均每分钟跑多少米?

6005=3000(米)

答:小强平均每分钟跑3000米。()

第二关:练习八第8题。

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乡送化肥。去的时候用了3小时,返回

时用了2小时。

⑴从县城到王庄乡有多远?

⑵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第三关:拓展题:

爸爸骑摩托车带小倩到粤晖园玩,摩托车速度是500米/分,

从家出发经过2小时到达,小倩家到粤晖园有多远?

四、学生分享收获总结评价

在这节课里同学们的收获应该不少吧,谁想同学们分享一下?在

这节课谁表现得好,你想表扬谁?你自己呢?老师呢?今天哪个组表

现得最好?

板书(附页)

速度路程时间教案(篇12)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将数学知识融入情境中。

挖掘“童心”、“童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一开始就设计“羊队和狼队的跑步团体赛”的环节,让学生来体会根据不同的条件来判断物体的快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对路程和时间两个量进行感知。

二、营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活跃的课堂氛围。

教学中,我安排了小组合作探究,给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提供了比较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方法,突出方法多样性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思维方法的引导。

三、密切联系生活,激活生活经验。

用生活中的“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公路上的“限速标志”、“指示牌”等学生很乐于解决身边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认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很多用途,进一步巩固对速度的认识,加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高。

四、图形结合,深化数量关系的理解。

为解应用题积累了一种好的方法--画线段图。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线段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让学生尝试画线段图解决数学问题。通过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方法,从而更加清晰的提炼数量关系式。

教学中,我两次用到微课教学。第一次是关于速度单位的由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速度和速度单位;第二次是用微课来梳理知识,打通本课的知识网络,让学生对速度时间路程三者的关系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参与面很广,大部分同学都掌握并理解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能在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反思这堂课,感觉稍精心准备一下的课,效果就是不同。这样设计,思路比较流畅,有利于引起学生思考。反思本课教学,总体上还不错,但是也还存在很多不足:

1.教学语言不够简洁,教师说的话偏多;

2.课堂有些环节操之过急,还需要更多耐心地静静等待。

3.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我会积极正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自身不足,并努力进行弥补,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再更上一层楼。

中班科学教案(实用十三篇)


资料可以指生产、生活中必需的东西。如: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会用到各方面的资料。参考资料有利于我们完成相应的学习工作目标。可是,我们的资料具体又有哪些内容呢?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中班科学教案(实用十三篇),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中班科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四种纸张的不同特点,发现不同纸质的纸吸水性不同。

2.愿意动手操作、探究,进行实验。

3知道爱惜纸张,体验发现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四种纸张的不同特性

难点:通过动手操作记录发现不同纸质的吸水性不同

活动准备

彩色绘画纸、牛皮纸、蜡光纸、宣纸、脸盆、水、记录表、PPT 等。

活动过程

一、参观纸艺品店,了解纸的多种多样。

1.幼儿触摸各种各样的纸

宝贝们,今天纸艺品店又进了四种新的纸张,老板想邀请小朋友们去参观并帮忙将纸张分类下。

2.讨论纸的厚薄、软硬等特性

提问:宝贝们,你们看到了这四种纸有什么不一样?这些纸摸起来觉得怎样啊?

小结:原来,纸是有很多种的,而且他们都不一样。宣纸看上去很薄, 摸起来很软;蜡光纸摸起来很光滑,看上去亮亮的;绘画纸看上去也很薄, 摸起来有响声;牛皮纸看上去很厚,摸起来有点粗糙。

二、“花儿朵朵开”,激发幼儿实验兴趣。

1.引导语:你们玩过这些纸吗?是怎么玩的?我也会玩纸,不过和你们玩得不一样,我会用纸变魔术。(教师示范折纸花苞)咦,宝贝们,有什么好办法才能让这朵花苞开花呢?

2.其他的纸做成花苞也能开花吗?你们来猜一猜。(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猜测记录结果)

二、巧手做花,自主选择纸张制作实验的纸花。

1.提问:宝贝们的意见都不一样,那怎么才能知道会不会开花呢?现在也请你们来当一回魔术师,我们去实验看看你们猜的对不对,好吗?

2.幼儿制作纸花,教师巡回指导

操作要求:四个人为一组,自己选一张纸折成花苞,注意折的时候要四个角往中间折好。

三.静待花开,感受每种花开的速度,了解纸的特性。

1.猜想实验

提问:你们猜猜这些纸花放到水里会怎样?你们可以几个人一组同时将纸花放到脸盆里去,比比看谁的花开得快,谁开得慢?

2.观察讨论,再次验证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哪种纸花会开放?他们开的速度怎样?

3.记录小结

结合记录表,验证结果。

小结:原来纸花放到水里,水慢慢跑到纸宝宝的身体里去了,就好像纸喝了水一样,使花瓣撑开了,所以纸花开了,这就是纸的吸水性。不一样的纸吸水性也不一样,有的吸得快,纸花开得快,有的吸水慢,纸花就开得慢。我们刚刚看到宣纸吸水最快,绘画纸第二,蜡光纸第三,牛皮纸吸水是最慢的,所以最后开完花。

四、落花为泥,变废为宝

1.纸船激趣延伸

提问:我们用四种不一样的纸做成了纸花让它在水里开花了,这些纸还能变成什么呢?这四只小船也是用这四种纸做的,你们猜小船会浮在水面上吗?哪只小船会游得更久更远?

2.变废为宝,珍惜纸张

提问:刚刚我们实验完泡在水里的纸还有什么用呢?

小结:弄湿的纸张有的还可以放到美工区,继续探索。五、活动延伸

1.将各种材质的纸张、水盆等放到科学区让幼儿继续对比实验。

2.将泡过水的纸张投放到美工区让幼儿继续再创作。

活动总结

本节课的活动设计很新颖孩子也很喜欢玩,第一个环节可以让他们多触摸几下,多一点时间感知各种纸的特性。在孩子们记录的过程中,采用集体记录的方式太拥挤,可以用分组的形式。整节课孩子们的兴趣还是很高的,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中班科学教案(篇2)

一、活动名称:小种子大集合

二、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不同的种子。

2.观察并辨认种子的外形特征。

三、活动准备

挂图、各种种子数颗、纸盒或瓶子。

四、活动过程

1.教师展示种子后提问。

教师:①你曾经看过哪些种子?数一数你认得几种?

②这些种子是什么颜色?

③比较一下这些种子的大小形状。

⑴请幼儿根据颜色分类,把颜色一样的种子放在一起。

⑵请幼儿根据大小分类,把大小一样的'种子放在一起。

2.教师请幼儿摸一摸每种种子并提问。

教师:①种子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②不同的种子摸起来感觉有什么不同?

3.种子配对游戏。

将各种种子放在一个纸盒或瓶子中,以本班种子的类别分成种子小组,把代表本组的种子摆放到桌子中间(例如

红豆小组就把红豆摆放到本组桌子上)。教师请一位幼儿摸种子,用布或手蒙上幼儿的眼睛,让其在纸盒或瓶子中任意摸一颗种子,然后去找相应的种子小组进行配对。配对成功的幼儿可给予奖励。

中班科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瓢虫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瓢虫的命名方式。

2、学习用目测撕的方法撕出瓢虫的外形特征,锻炼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6、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7、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色手工纸,糨糊,抹布,瓢虫图片若干。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制作瓢虫。

活动难点:瓢虫的命名方式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出示图片

1、提问:你们看,今天老师请来了谁(瓢虫,先出示7星,介绍完之后再引出它还有很多朋友,我们来看看它们长的什么样?)

2、你们仔细看看,他们长得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形状一样,背上的花纹不一样)

3、小结:瓢虫是一类非常漂亮的甲虫,圆圆的身体,鞘翅光滑或有绒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红色或黄色的斑纹,或红色、黄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纹,但有些瓢虫,鞘翅黄色、红色或棕色,没有斑点;体长通常在1-15毫米之间。

4、逐一介绍瓢虫:这只背上的花纹是怎么样的----它叫XX瓢虫(7星是益虫,其它都是害虫)。

5、教师小结:我们见到或捉到瓢虫时,往往会数一数鞘翅上的斑点数,随后会说几星瓢虫,有时这种方法真的管用。因为瓢虫的种类很多,不易记住名字。一般只要数一数鞘翅上的斑点或条纹,说几星或几条瓢虫就可以对69.2%。不管怎么样,我们看到瓢虫时,还是要数一数它的星点数。

(二)制作瓢虫

1、讲解方法:

(1)教师出示范例作品:

――“看看这只是什么瓢虫?”

“这张作品看上去和平时的剪纸作品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议论,教师告诉答案是用目测徒手撕的作品,所以瓢虫的边线不像用剪刀剪出那样光滑。

2、尝试新方法:

(1)教师讲解目测徒手撕瓢虫的'方法:

可以将纸对折撕出完整瓢虫身体。

可以将瓢虫的身体分开表示在飞。

撕贴完成后,添上瓢虫的花纹、眼睛、触角。

(在粘贴瓢虫时,要呈现瓢虫的不同方向,使画面生动。为表示瓢虫在飞时,可以粘住瓢虫一半的翅膀,另一半翅膀向外翻折。)

(2)幼儿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欣赏

幼儿介绍自己作品,欣赏同伴作品。

(这只是谁做的,这叫什么瓢虫,哪里最可爱,我们给他取个好听的名字)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不仅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也让孩子学习到了知识还增加了见闻。在活动中幼儿不光积极思考和还踊跃回答老师的问题,充分达到了教学的效果,这是一门很有创意的课。在教学类容来看我也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来安排的。在上课过程中更是充分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来进行教学让幼儿在一种愉快的氛围汇总进行学习。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学习到了知识。相信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幼儿的学习很有帮助。

中班科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知气球的特点,和它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2、探索各种不让气球飞起来的方法,体验胜利的快乐。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普通气球(人手一只)氦气球(人手一只)

2、活动课件

3、打气筒

4、辅助资料箱:长棍、双面胶、透明胶、尖刀、扭扭棒、废旧盒子、罐子、吸管、废旧光碟、废旧用纸、卷筒纸芯、海洋球、乒乓球等

活动过程:

一、PPT引入:

--(出示PPT聊聊气球)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气球?

(幼儿泛讲)

二、第一次玩气球(普通气球)

--瞧,我这里有这么多的气球,想不想玩啊?等会你们在玩的时候动动脑筋,找一找,这气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幼儿教师一起游戏)

--来,让我们的气球休息一下吧,我们也来休息一下。

--诶?你找到什么特别的地方了呀?你是怎么发现的?

--那气球里面到底有没有东西呀?

小结:原来气球里面是有气的`。

三、第二次玩气球(氦气球)

--我看你们都这么喜欢玩气球,来我再多给你们一些玩玩吧!

(幼儿教师一起游戏)

--你发现我们现在玩的气球和刚才玩的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了?

小结:原来这两种气球里面装的气是不一样的。

四、提出挑战

--这气球很调皮,你手一松,它就飞起来了,越飞越高。那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让这气球留在你的身边,飞不起来?

除了我们提到的资料箱里的资料以外,只要你需要的话,我们教室里所有东西,你都可以请它来帮帮助!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记录)

五、活动延伸

--你们的方法都胜利了,可是我遇到问题了,瞧!我的气球上也绑了东西,可是怎么一放手,它还是会飞起来呢?

(幼儿泛讲)

--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一起来研究一下!

教学反思

通过本活动使幼儿对颜色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加深。气球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也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东西,幼儿乐于玩弄气球也喜欢吹,在吹的过程中幼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可有些小朋友胆小自卑、缺乏自信心,表现出不敢吹或生怕会吹爆,经过老师的鼓励并指导帮助,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了信心。可是好多小朋友在吹足气后不知怎样处理,就放开气球,气球在空中乱飞,小朋友乐的合不上嘴。孩子们非常的开心。

在吹好气球后幼儿无法一个人绑气球口,这时就需要同伴的帮助,采用什么方法系气球口是我们关注的,通过活动让幼儿感受到只有与同伴合作才能完成任务,也给了幼儿学习如何与同伴接触交往的机会。

在踩气球时幼儿更是高兴的不得了,一个劲的踩别的小朋友的气球,生怕别人会踩到自己的气球,培养了幼儿如何保护自己的意识和能力,感受到了游戏的快乐。同时使幼儿的体脑共同参与了活动,既使幼儿体验到了轻松,愉快的感受也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和智力的发展。

中班科学教案(篇5)

活动名称:

会跳舞的陀螺(中班)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游戏,帮助幼儿了解物体在绕着自己的对称轴转动时,具有保持转速和转动轴的方向不变的性质。

2、引导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仔细观察,并且将自己操作过程和发现大胆的表述出来。

活动准备:

圆形纸片、纸片娃娃、火柴棒

活动过程:

1、出示准备的纸片与火柴棒。

“你们看看,我手里拿的是什么呀?”(纸片、火柴棒)

“那你们动动小脑筋,帮帮老师,让这些纸片站起来,让他们跳个舞,好吗?想想,你们可以利用这些火柴棒。”(让幼儿自由动手操作。)

2、教师在片刻之后,将自制好的陀螺出示给幼儿,在幼儿面前进行表演。

“我知道你们每个小朋友跳舞都可好看了。我也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想看看吗?”(老师出示陀螺。)

“那你们手中的小姑娘都跳舞了吗?自己试一试”

“你们想想她为什么会跳舞呢?”(让幼儿自己讨论后,做出总结。)

教师总结:“我告诉你们,这是因为这根火柴棒总是绕着自己在转动,并且保持着转动速度和转动方向,这样她就会跳舞了。”

“那你们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利用这种原理呢?”

(惯性导航仪,火箭飞行器等等。)

3、小结:

物体在绕着自己的对称轴转动时,具有保持转速和转动轴的方向不变的性质。

“今天,我请你们跟小姑娘一起跳了舞,现在我们一起出去做做游戏,成为好朋友,好吗?”

中班数学教案实用十一篇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又到了老师开始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那有哪些值得参考教案课件呢?这篇文章将探究并分析“中班数学教案”的多个方面,如果您需要某方面的信息可以依据本文查找参考资料!

中班数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两组物体有规律的交替排序

2.发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音乐《开火车》

2.教学课件、。红色苹果、绿色苹果及小刺猬图片人手一份。

活动重点:按照规律排序

活动过程:

一、师、幼一起玩游戏《开火车》,导入主题

1.师:今天我们来玩个开火车游戏吧!老师来当火车头,小朋友来当车厢,我们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后面是男孩还是女孩(幼儿一起回答)。感知男女间隔排列。

2.师:火车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出发了:呜~~咔嚓咔嚓咔嚓~~豆豆四班到了,请小朋友们回到自己的小椅子上坐好。

3.师:刚才我们火车是怎样排队的呢?幼: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总结:原来火车是按照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来排队的。

二、播放PPT,引起幼儿兴趣

1.播放PPT,师:咦?谁来了?幼:小刺猬。师:原来苹果园里的苹果熟了,刺猬妈妈叫小刺猬去摘果子。路上要经过一片小树林,我们看看它们是怎样来排队的?幼:小树是一棵红色的,一棵绿色来排队的。

总结:原来小树是按照一棵红叶子树,一棵绿叶子树来排队的`。

2.播放PPT,师:咦?谁来了?幼:毛毛虫。师:它们又是怎样排队的?幼:一条红色的,一条绿色的。

总结:原来毛毛虫是按照一条红色的、一条绿色的这样的规律来排队的。

三、集体活动

1.播放PPT,师:到了果园,小刺猬摘了好多的苹果,它想按照一个红色的苹果,一个绿色的苹果排在身上,把它背回家,哪个小朋友来帮帮小刺猬把苹果排在身上?幼:我。(请个别幼儿操作)。师:XX小朋友帮小刺猬排的真好,谢谢你!

2.师:其他的小朋友是不是也想帮帮小刺猬。幼:是

四、幼儿操作

1.自有操作

2.师:小刺猬是想把什么颜色的苹果排在第一个?幼:红颜色苹果排在第一个。它想把这些苹果背回家。小刺猬还想按照一个绿色一个红色这样的规律来排队。它还可以怎样排。等我们下一节课来帮助小刺猬。

3.教师巡视,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五、结束活动

1.师:今天小朋友真能干,刺猬妈妈很感谢小朋友们,想请小朋友们去它家做客。

2.音乐《开火车》

师:那我们开着火车去吧!老师来当火车头,小朋友还是来当车厢,我们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六、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投放本次活动操作的材料,请幼儿继续操作按照规律排序。

操作材料说明:为了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我为幼儿准备了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红色苹果、绿色苹果及小刺猬图片人手一份,通过给小刺猬背果子,进一步使幼儿掌握按照规律排序,同时解决本次活动的难点。

中班数学教案【篇2】

活动设计背景

在学习了1到5的序数后,发现小朋友掌握的不够牢固,一来巩固一下所学知识,二来继续学习6到10的数。

活动目标

1.能排出10以内自然数列,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能正确地运用序数词,会用第几来表示物体在序列所在的位置。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灵活运用10以内的序数,正确运用序数词。

2. 引导幼儿思考,使幼儿灵活地掌握序数知识,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教具:数字1~10,图卡,数字挂表

学具:图卡,幼儿操作卡,数卡,

活动过程

一.导入学习

老师向幼儿展示1到5的序数卡片,引导幼儿描述这五个序数。

幼儿:1像铅笔能写字

2像天鹅水中游

3像耳朵听声音

4像红旗迎风飘

5像鱼钩把鱼钓

老师:很好。现在大家看一下我手中的挂表。这是什么?(用手指着口哨)

幼1:口哨。

老师:对了。那么它看起来像什么?

幼2:像6.

老师;是啊!所以啊,6像口哨咧嘴笑。

幼儿:6像口哨咧嘴笑。

接着展示其他四张图片,引发幼儿思考,并得出对7到10的描述:

7像锄头能耕地

8像葫芦藤上吊

9像勺子能盛汤

10像铅笔加鸡蛋

二.做游戏

找10个幼儿来参加游戏

将标有1到10的十个数字卡片打乱顺序,翻过来放在桌子上,让10个幼儿分别抽取 一张卡片,并按照上面的数字序数站在正确的顺序。最后看每个幼儿是否都能找对自己的位置。这个任务交给在台下的幼儿来完成。老师负责检验他们是否正确。当每个幼儿都能找对自己的位置时,再让这10个幼儿打乱顺序,两人互换卡片,重新排列顺序,正确排列后把卡片收起来,老师随意叫出一个学生的名字,让台下的幼儿来判断该幼儿处在第几的位置。让其余的幼儿也轮流来参加这个游戏,最终让每个幼儿都能灵活运用序数词。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来上这节课,让我感到上课很轻松,不知不觉中在快乐声中度过了一节课。但要想上好一节课,需要提前下很多功夫,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一句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2.这节课,每个幼儿都做到了积极快乐地参与,我很开心。我和幼儿配合的这么好,互动性好。幼儿喜欢做游戏,所以我将数学的概念融入游戏中,使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更为浓厚,对序数更容易理解。幼儿教学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是以游戏方式生活的,应寓教育于生活之中。

3.要想更好地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老师应该花更多精力来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这样才能构思更多适合幼儿发展的游戏。

中班数学教案【篇3】

1。正确感知比6少的数量,理解数的意义。

2。有良好的操作习惯,能积极地与材料互动。

3。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学具:塑料空瓶若干,黄豆、蚕豆若干,1~8各个数量的实物条人手一份,1~7的数字人手一份。

教具:1~6的数字卡,1~6的圆点卡,1~6的动物图卡,大瓶子、背景图。

老师手拿点子、数字、动物卡片,和孩子们进行问答游戏。

(自评:以集体、个别、小组相结合的形式问答,孩子们对此游戏非常感兴趣,一方面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为下面的活动做好了铺垫,另一方面提高了幼儿目测数群的能力。)

师:呜呜,火车开到了数字城。(出示背景图,拿出数字6)看,数字6来迎接我们了,6可以表示什么?(幼儿先讲述,老师再出示贴有6只小白兔的大瓶子)6也可以表示这个动物瓶上的6只小白兔。6只小白兔可以用几个圆点来表示?请一幼儿上来选出6个圆点的卡片贴在数字6的右边。

(自评:当问到6可以表示什么的时候,孩子们发言非常积极,他们说6可以表示6个苹果、6个小朋友、6张桌子、6架飞机、6条小鱼等等,理解了6的意义,为下面的操作活动埋下了伏笔。)

三、亲自实践,感知比6少的数量

1。自山探索做动物瓶。

(1)要求幼儿找出比6少的动物条贴在瓶身上。

(2)幼儿集中交流,将幼儿探索的结果用圆点表示出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贴在6个点卡的下面)

(自评:点卡的排列很有顺序,使幼儿在视觉上也感知到了比6少的数量。)

2。再次操作,进一步感知比6少的数量。

(1)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力求完成5个动物瓶。

(2)通过视频仪检查一幼儿做的5个动物瓶,让该幼儿自己介绍每个瓶上贴了几只小动物,请小朋友检查是否正确,为什么?(因为每一个瓶上的动物数量都比6少)这些动物瓶上的数量可以用哪几个数字来表示?请5个小朋友一起到数字城找一找,并贴在和它们一样多的点卡左边。然后师生小结:比6少的有5、4、3、2、1。

(自评:在孩子们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提炼,从实物到点子,再到数字,由具体到抽象,层层深入,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习得知识和能力。)

师:小朋友做的动物瓶真漂亮,豆宝宝看见了,心里可喜欢呢,它们想住在动物瓶里,你们愿意吗?那我们一起来帮助豆宝宝搬家吧,但是要看仔细瓶上有几只小动物就住几个豆宝宝,不能多住也不能少住。(出示一个动物瓶,请小朋友观察动物数量,然后说说应该住几个豆宝宝,老师操作放入相应数量的豆宝宝)豆宝宝住在里面好开心,天冷了,赶快给它关好门,再贴上一个门牌号,应该贴数字几呢?为什么?请一幼儿选一数字,贴在瓶盖上。

幼儿操作:根据瓶身上的动物数量放入相应数量的豆豆,并在瓶盖上贴上相应数字,然后通过视频仪集体检查个别幼儿的操作结果。

(自评:孩子们对这一操作活动真是爱不释手,装豆豆、拧瓶盖、贴数字,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孩子在装豆豆时,碰到了瓶口小、蚕豆大装不下的问题,但是没有一个小朋友请求帮助的,他们很自然地把蚕豆换成黄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孩子们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材料投放恰当对孩子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小朋友拿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戴在头上,记住自己是数字几。由数字6开始按比自己小1的顺序找朋友,找到的新朋友排在前面,继续找新朋友,按6、5、4、3、2、1的顺序组成几列长长的小车厢。

师:“呜――,我的火车要开了,小小车厢快快来。”“火车快飞”的音乐响起,师幼开火车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自评:游戏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方式,孩子们积极主动,兴趣高涨,他们有的找得快,有的找得慢,还有的找错了,但是他们相互间发现问题后能自己帮助解决,最后都出色地按照要求找到了自己的新朋友,从中也让孩子感知了6以内的序数。)

活动延伸:

将动物瓶投放在数学区,让孩子自由探索,玩出新的花样。如根据瓶身上的动物数量放入少1的豆豆,贴上多1的门牌号等。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中班数学教案【篇4】

中班快乐碰碰碰数学教案

近年来,数学教育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越来越受重视。为了让中班的宝宝们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我们特别设计了一堂名为“快乐碰碰碰”的数学教学活动。这个活动不仅寓教于乐,还能够培养孩子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教案的内容吧!

教案名称:《快乐碰碰碰数学教案》

适用对象:中班幼儿

教案目标: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合作精神

教案时间:约60分钟

教案准备:照片、图画、数字卡片、贴纸、彩纸、胶水、彩笔、计分板等

活动一:数数字(10分钟)

1. 老师准备一份印有数字图片的贴纸,将贴纸贴在教室的不同地方。

2. 老师鼓励幼儿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的任务是找到所有的数字,并按顺序排列。

3. 小组成员一起合作,找到并叫出所找到的数字。

4. 老师在黑板上记录每个小组找到的数字,进行计分,鼓励小组们争取更多的分数。

活动二:分类游戏(15分钟)

1. 老师准备一些彩纸和彩笔,先让幼儿们练习画直线、曲线、波浪线等不同形状的线段。

2. 然后,老师示范将这些线段分成两组,并请幼儿们猜测这两组线段分别代表什么。

3. 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并给出自己的答案,老师鼓励每个小组给出自己的分类依据。

4. 最后,老师指导幼儿们将线段按照自己的分类依据分成两堆,并将每组的线段标上不同的图案。

活动三:图形拼贴(20分钟)

1. 老师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图形卡片,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2. 老师鼓励幼儿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的任务是用这些图形卡片拼贴出不同的图案。

3. 小组成员一起合作,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示,拼贴出对应的图案。

4. 每个小组拼贴完成后,老师鼓励幼儿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比,选出最有创意的小组。

活动四:数数游戏(15分钟)

1. 老师准备一些计数卡片,上面印有不同的物品图片和相应数量。

2. 老师鼓励幼儿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的任务是根据计数卡片上的图片,找出相应数量的物品,并按照数量排列。

3. 小组成员一起合作,找到并摆放好物品,然后报出找到的数量。

4. 老师记录每个小组找到的对应数量,进行计分,鼓励小组们争取更多的分数。

通过这个教案设计的活动,中班的宝宝们可以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他们通过观察、分类、拼贴和数数等活动,积极参与实践,培养了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通过竞争游戏和评比,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

在日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有趣、生动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通过快乐的游戏和活动,爱上数学,并建立起对数学的自信。相信通过这样的努力,孩子们的数学能力将得到更大的提升,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班数学教案【篇5】

1、能正确迅速地点数10之内的点子和认读10之内阿拉伯数字。

2、能将点子和数字进行配对。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1、教师导进,激起幼儿爱好。

师:告知小朋友一个好消息,小蜜蜂门明天要过生日,他们想邀请小朋友们往参加生日晚会,你们想不想往?(幼儿回答)

师:那我们送小蜜蜂甚么生日礼物呢?(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对幼儿的`回答给予肯定。

师:小朋友们看,花园里开了这么多花(教师把花洒在桌面上),你们观察一下五彩缤纷的花有甚么不一样?(幼儿自由说)。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预备了一些漂亮的小篮子,大家仔细看一看,小篮子有甚么不一样?你发现了甚么?(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师:在采花时小朋友们要让花上的数字(点子)与花篮上的点子(数字)一样,听音乐开始采花,音乐停了采花结束。

3、采花结束后,教师要找幼儿说一说:“你们采了几朵花?采花过程当中你发现了甚么?(只要能说出点子和数字一样或数字和点子一样就能够了?

导语:小朋友们喜欢听小矮人的故事吗?(幼儿回答),小矮人今年天要和点子娃娃做游戏,可是小矮人找不到哪一个点子娃娃是自己的朋友,想请小朋友们帮忙。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他们?(幼儿回答)。

(1)今天老师就把小矮人和点子娃娃都请到了我们幼儿园里,你们想不想见到他们呀?(教师把卡片分放在幼儿眼前)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小矮人和点子娃娃它们之间有甚么不同?(幼儿自由回答)。好现在我们就来帮助小矮人找朋友。

(2)幼儿帮助小矮人找朋友,找完后,找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幼儿自由回答)数一数你找了几对朋友。(幼儿回答)

(3)小朋友们看一看(出示挂图)这又来了几位小矮人。冬天来了,它们到外面往烤火、做游戏,它们也想找几个朋友和它们一起顽耍,我们帮助他们找到它的朋友好不好?(找个别幼儿到前边来帮助小矮人找朋友)。

指着图问幼儿:“说说为何他们两个是朋友?你是怎样知道的?(幼儿回答)

(4)小结:今天,小朋友们为小蜜蜂预备了生日礼物,又帮助小矮人找到了朋友,你们真能干,小蜜蜂和小矮人都非常感谢你们,并让我代他们谢谢你们。好了,今天游戏就玩到这里,我们一起到户外往活动。

中班数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认知各种不同的规律排列。

2、能够按照规律对图形进行规律排列。

3、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体验通过数学帮助他人解决困难的快乐情感。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

1、师:今天天气真好,小兔准备去树林里探险。看!小兔来到了一片奇怪的树林,这片树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2、师:谁来说一说这些树木都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幼儿自由讲述自己看到的规律。

3、教师引导幼儿一起认识这些规律排列。

1、师:小兔在进入规律树林后,看到了远处有个果园,它想去果园摘果子吃,可是进入果园的小桥坏了,谁来帮它修好小桥呢?

3、请小朋友按规律把小桥修好。

1、师:小兔来到了果园,发现这个果园非常大就像一个迷宫一样。其实,在这个果园里有两种树是有规律的排列的',你们能找出来吗?

2、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果园,找出其中两种果树的排列规律。

1、小兔走出了果园迷宫来到了小巫师的房子前,小巫师说,“如果你帮我把房子按照规律装饰好,我就给你一个神秘的礼物”

1、森林里的小动物听说小兔子去规律森林探险得到了神秘礼物,他们也来到了规律森林,找到了小巫师的房子。小巫师也请他们装饰房子,你们愿意帮助小动物们吗?

2、看!这是小猴子要帮巫师装饰的房子,谁愿意帮助他?我请第一组、第二组的小朋友来帮助他。

3、这是小狗要装饰的房子,我请第三、四两组的小朋友帮助他。

4、这是小猫要装饰的房子,我请第五、六、七组的小朋友一起来帮助他。

活动反思:

有了故事的衬托整个数学教学环节更加生动有趣,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整个活动,孩子们能够积极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积极开动脑筋,举手发言,动手动脑,解决小动物们遇到的困难。在为小动物们解决困难的同时,孩子们巩固了所学数学知识的同时,体验到了利用数学知识帮助他人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