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2012年语言文字工作总结

市教育局2012年语言文字工作总结。

天波易谢,寸暑难留。回想起来,我们的生命中,经常有很多记忆深刻的经历,总结那一段时间的经过是非常重要的。总结就是将一个人的所作所为简单阐述,那么,大家有写过关于总结的范文吗?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市教育局2012年语言文字工作总结,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2012年,市语委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语委各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以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四川省实施办法为主线,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努力建立适合成都实际的语言文字工作机制,不断巩固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水平,为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服务建设“全域成都”做出了一定贡献。现将全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依法行政,整体推进语言文字工作格局。

2011年,我市继续加大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认真落实国家语委“一个目标、两条腿走路、三个结合、四项任务”的工作新思路。各语委成员单位、区(市)县继续巩固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语言文字工作格局,以原有工作机制为基础,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工作机构和各项工作制度。市普测中心新增了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为成都市普通话水平测试站点;市商务局、市体育局、大邑县、蒲江县、邛崃市等部门和地区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语委成员单位。

(二)加强协调,齐抓共管,推动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机制逐步形成。

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它服务于全市中心工作,涉及面十分广泛。2011年,在市语委的统筹协调下,我市各地区、各行业找准结合点,卓成有效地开展了各俱特色的语言文字工作。

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结合民生目标与本行业实际,对市属公园各种路标牌、横匾、公园门票、商品物价标签等标识牌的用字进行了清理与规范;市新闻出版局加强对《成都日报》、《成都商报》、《成都晚报》等纸质媒体的审读工作,把好语言文字质量关,编发了工作简报《严把报纸编排质量关,减少语言文字失误率》(《新闻出版审读》第2期),要求各平面媒体编辑要进一步规范用语;市电台推出了“国学大讲堂”栏目,邀请国学名师,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解读经典篇目,共播出了8期专题节目;市商务局制定了《成都市商务系统2011年语言文字推进计划》,与全市商务系统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市公安局将语言文字工作与公安队伍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公安中心工作服务;市工商局充分利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契机,在城管、交通等部门的配合下,在城区主要街道、大型商场、车站等地开展为期6个月的户外商业广告整治,发现有错别字、生僻字、自造字等不规范用字,及时予以纠正,对违反《广告语言文字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法规规定的广告,按有关广告管理法规予以处理。

(三)重在建设,创新载体,营造规范用语用字良好的社会氛围。

1.规范汉字书写大赛成绩斐然。6月,市语委支部开展了“首届全国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成都市分赛区选拔赛”。本次大赛以“书写经典,传承文明”为主题,以推行规范汉字为宗旨,旨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提高学生规范汉字书写水平,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和书法艺术。书法大赛自开展以来,各区(县)市语委高度重视、广泛宣传、认真支部;各中小学积极响应,踊跃参与。比赛设置小学一组、小学二组、中学组、高中组、大学组五个组别,每个组别又分硬笔和软笔。全市共几百所学校,76万多人次参加了此次比赛。成华区、青羊区、武侯区等区(市)县,还将开展此项活动与语言文字示学校创建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初赛,市语委办共收到1500余件参赛作品,其中硬笔1100余件,软笔400余件。经书法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个人一等奖67名,二等奖138名,三等奖 211名及优秀支部奖24个。选送53件作品参加全省比赛,其中50件分获全省一、二、三等奖,市语委荣获全省优秀支部奖。
2.推普周系列活动精彩纷呈。以宣传周为重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推广普通话,已经成为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的常规工作。各地、各部门采取公益宣传广告、语文规范知识培训、演讲朗诵比赛、征文比赛、监督监测社会用字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推广普通话,“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已经成为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品牌活动。

推普周期间,市语委向各语委成员单位、区(市)县发放了6000余份推普周宣传画,对市委办公厅、市总工会、市交委执法总队等单位举行了公益性普通话培训,收到良好效果。各地、各部门单位通过张贴宣传画,设立宣传咨询点、开设普通话培训班等多种方式,营造说普通话的良好氛围。市文化局结合文化工作实际,注重与其他常规工作的衔接和融合,努力发挥推普周的整合带动作用;市总工会先后支部了语言文字基础知识测试、诗歌朗诵、演讲比赛、公文处理测评、书法比赛及获奖作品展等活动,进一步增强机关人员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意识和能力;市城市管理局开展了“成都,我为您自豪-城管之歌” 普通话演讲比赛;锦江区开展了系列“经典诵读进社区”活动;邛崃市在鼓楼广场举行推普周启动仪式,向群众散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推普倡议书》等推普周宣传资料5

000余份;蒲江县在驭虹桥中心广场开展了“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用文明语,做文明人”万人签名活动。

3.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有声有色。9-10月,按照国家语委、省语委有关精神,由市语委、市教育局、市文明办联合支部开展了“中华诵"2011经典诵读大赛”成都赛区选拔赛。此项活动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任务,以迎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设置公务员组、教师组、大学生组、综合组四个组别。自活动开展以来,各区(市)县、市语委各成员单位高度重视此次比赛,进行了精心策划和充分准备。市公安局、市体育局及各区(市)县语委办等100多个单位支部参赛。经过初选和决赛,最终评选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2名及优秀支部奖13个,其中4名教师荣获全省一等奖,市语委还被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省语委评为优秀支部单位。

(四)诵读经典,传承文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构建和谐校园。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在副市长、市语委主任傅勇林同志的亲自指导下,我市教育系统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试点工作,通过一年多来的研究与实践,“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1.建立机构、提供保障。市教育局成立了以周光荣局长为组长的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各区(市)县及试点学校、幼儿园也成立了推进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并制定了专门的工作计划。组建了省市国学名师的专家团队,为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提供智力支持。

2.编写教材、走进课堂。以“潜移默化,扎实持久”为指导思想,制订并下发了《成都市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实施纲要》。支部四川师大专家学者编写了《成都市国学经典诵读读本》。从2011年秋季起,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正式走进全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等各类学校,让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8月,举办了成都市首期国学经典诵读指导教师培训班,培训了试点学校和二十个区县的200余名教师。
3.活动展示、持续发展。6-12月,市语委与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精神文明办、市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了“成都市少儿国学经典诵读大赛活动”。该项活动历时半年,以全市社区和校园为两大主阵地,全面覆盖20个区(市)县,上百个社区,数百所学校应声而起,参与人数上万人,影响极为深远。最终评选出一等奖5个,二等奖11个,三等奖15个及优秀支部奖20个。12月18日,“成都市少儿中华经典诵读大赛颁奖晚会”在成都电视台隆重举行,400多名演员共同演出了一场颁奖盛典特别节目,晚会还对此次大赛获奖单位、个人以及优秀支部单位进行了颁奖。

(五)以评促建,量化评估,促进全市语言文字工作纵深发展。

1.发挥学校的示范辐射带头作用。学校是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主要部门,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是推动全社会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发展重要抓手之一。2011年,成都市科华中路小学、成都市玉林小学、成都市青龙小学、成都市双水小学、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得胜分校、西南交通大学子弟小学、郫县示范幼儿园等7所学校通过了市级语言文字示范校的验收;成都市天涯石小学、成都市成华小学、成都市成华实验小学被评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目前,我市已创建示范学校4所,省级示范学校6所,市级示范校48所。这些示范学校在当地有效地发挥了学校在语言文字工作中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

2.继续推动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11月,邛崃市、蒲江县分别通过了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达标验收。在创建过程中,两地坚持“以创促建、以评促改,重在过程、重在实效”的指导方针,以二类城市评估达标为契机,按照“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学校为基础,以新闻媒体为榜样,以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的工作思路,结合本地区的中心工作,营造了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语言文字环境,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为促进两地语言文字规范化和提高人民群众整体语言文字素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阶段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基本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达到了“普通话初步普及、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的新世纪初叶语言文字工作目标要求。目前,在主城区已经于XX年通过国家一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验收后,已有10个二、三圈城区市县通过了国家二类城市检查验收。

(六)严格管理,狠抓质量,稳妥开展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工作。

近年来,随着城市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社会各个行业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需求都有所增加。

1.优化服务,方便测试人员。以“坚持标准、着眼推动、强化服务”为指导思想,努力创设便利条件,切实为各行业人员做好普通话培训测试的服务工作,并多次深入到各测试站点及测试单位指导工作,圆满完成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任务。全市共测试40609人次,其中学生35239人次,教师3045人次,公务员1208人次,社会人员1117人次,总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338人。

2.加强管理,确保测试质量。2011年,市语委办、市普测中心坚持测试员聘任上岗制度,聘任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员16名,省级普通话水平员139名。坚持“统一标准、规范操作、保证质量、体现公正”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了测试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规范管理普通话测试报名申请、录音、成绩送审、收费、试题管理、盖章登记、编号分类、证书发放等程序,维护了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严肃性,确保我市普通话测试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gz85.COM更多总结编辑推荐

2012年教育局语言文字工作年终总结


这篇关于2012年教育局语言文字工作年终总结,是工作总结之家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县语言文字评估工作自评活动始于2012年5月。在xx市语委的指导下,在局党委的领导下,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优”的指导思想,严格按照市语委的评估标准和操作办法,注重工作过程,突出重点,扎实有序地开展了各项工作,到今年10月,教育系统自评自查活动已顺利完成。整个自评自查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建立机构,宣传发动(2012年5月)

教育系统建立了迎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迎评工作方案,做好评估发动工作,召开了迎接省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动员大会,对迎评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周密部署。会上下发了《海兴县教育系统迎接河北省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实施方案》,按照评估标准和评估规程,与各学校签署《海兴县教育局创建河北省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目标管理责任书》,分解评估任务,做好迎评工作的日程安排,营造出了浓厚的迎检氛围。

第二阶段:强化自评,认真整改(2012年4月——2012年9月)

一是各学校对照《实施细则》,组织力量逐条逐项进行自查自评,针对自身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整改,梳理档案目录,整理档案内容,整治校园环境,创设迎检氛围。二是加强督查指导。教育局督查室组织相关科室对各学校的普及普通话和社会用字进行全面检查清理。三是做好自查自评。各学校在自查自评确认基本符合标准后,向局语委办提交自查材料、整改措施、自评报告、评估申请,语委办特邀请市语委部分成员,按照评估规程及操作办法,对教育系统大部分学校进行全过程评估。

第三阶段:小结汇总,迎接评估(2012年9月——11月)

为全面做好迎评工作,对照评估标准,整理档案、搜集信息,按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综合评价,教育系统语言文字工作基本实现了“普通话初步普及,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的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目标。

下面,把我县教育系统语言文字工作自查自评情况,对照标准,汇报如下。

综合管理(总分56分,自评56分)

组织领导(16分)

多年来,教育系统语言文字工作在县语委的指导下,以“立足师生素质提高,服务社会发展需要,营造文明环境,促进教育发展”为工作思路,不断完善“政府主导、语委统筹、教育先行、服务社会”的工作模式,全面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把语言文字工作列入政府议事日程,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法规建设,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坚持政府主导,落实教育系统语言文字工作长效运行机制。1995年成立海兴县语言文字工作办公室。由于人事变动较大,教育局多次下发通知,调整语委办组成人员,2010年教育局副局长马立新同志任教育系统语委办主任。
(二)工作机构(12)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系统的语言文字工作深入开展,不断建立健全了工作机构,明确副局长马立新同志具体负责,确定教育系统语委办设在教研室,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实施。各级各类学校成立了由校级领导任组长,语言文字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语言文字工作小组。几年来,尽管人事变动频繁,但我们始终做到“人变,事不停”,保持工作的一贯性与连续性。为了稳步推进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的进程,2012年教育局又成立了海兴县教育系统语言文字工作迎评领导小组,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迎评细则等。

(三)管理措施(12分)

教育系统严格按照上级语委语言文字工作目标要求部署和推动工作,遵照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规范、标准、结合本系统实际开展工作,严格管理,注重质量,有计划地对专、兼职语言文字工作干部进行培训。

建立工作责任制。按照省语委的统一部署,县政府于2012年5月12日,召开了全县迎评动员大会,明确了评估范围、内容要求,对迎评工作全面部署。近几年来,教育局除拨款为语委办配置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数码照相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外,每年还下拨一定费用作为语委办的日常工作经费,重大活动下拨专项经费。

(四)法制建设(10分)

为深入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教育局采取有效措施,把语言文字工作作为行风评议和机关考核的重点内容,开展了推普系列活动,制定规章制度,严格规定教职员工公共场合必须讲普通话,所有社会用字一律规范使用,出台了系列语言文字应用规范性文件,逐步建立了教育系统语言文字应用的管理制度。

(五)宣传工作(6分)

建立长效的宣传机制。为了营造规范语言文字的社会氛围,扩大宣传效果,近几年来,在每年的推普周期间,组织师生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组织经典诵读活动,大力营造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氛围。组织参加河北省“中华诵·红色经典诵读”比赛等,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扩大了“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社会影响。

普及普通话(总分24分,自评22分)

1、局机关。充分发挥机关的龙头作用。局机关以身作则,站在转变机关作风,树立机关形象,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高度,在工作中大力提倡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测试,使语言文字工作步步深入。

2、学校。充分发挥学校的基础作用。学校是语言文字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教育局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全县教育年度工作目标管理;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和文明创建的整体要求;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作为教师基本功训练、检测、比武内容,纳入教师资格认定和职务评聘条件之一;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渗透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活动中。各学校把语言文字工作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日常工作,认识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末有考评,普通话已经成为校园语言。

三、社会用字管理(总分15分,自评14分)
海兴地处北方方言区,规范社会用字的难点在城边区域。在县语委的统一布署下,不断加大整治力度。将户外广告、条幅、标牌用字纳入日常管理范围,及时纠正出现的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和错别字,按要求正确使用汉语拼音和外文,将不规范用字及时整改。2012年9月,组织县直学校中小学生对主干道沿线单位、临街门店、招牌和户外广告用字情况进行了调查,共发现不规范用字37处,并告知用户进行整改,较好地促进了社会用字规范化、标准化的进程。

县教育局严格用字规定:学校名称牌、标志牌用字,符合要求,印刷体不允许出现一个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或错别字,板书中杜绝出现错别字,公文、校刊(报)、讲义用字规范,公文文头用字一律使用国家标准的印刷体,校刊(报)头、讲义封面杜绝出现不规范字,试卷及其他自办印刷物用字规范。板书用字符合要求,教师课堂上不准书写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和错别字,批改作业、书写评语用字符合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分辨其识字范围内的规范字和不规范字,小学生能正确书写所学汉字,字形、笔顺规范。目前,学校的名称牌、标志牌、标语(牌)、公文、校刊(报)、教案、试卷及其他印刷品、指示牌、电子屏幕用字及教师的板书、批改作业、书写评语,用字都基本规范。每年的推普周宣传活动是学校工作内容的重点之一。推普周期间,各校纷纷举办演讲比赛、诗文诵读、正文、街头宣传、国旗下的讲话等多种活动。

市教育局2012年工作总结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成都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落实“十大行动计划”,大力实施成都教育一体化、现代化和国际化三大发展战略,教育灾后重建任务全面完成,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基本确立,教育现代化有序推进,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完善“公平均等”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和改善教育民生

健全政府教育职责体系,建立和完善公平均等的城乡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教育的公共服务效能。

一是完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全市近100万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了学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近70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现了“零费用”入学。全市的19公办民助类改制学校“回归”公办体制办学,执行同类公办学校招生政策和收费标准。

二是健全特殊群体的帮困助学体系。全市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9.4万人次;全市近10万名一,二年级中职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接受义务教育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村劳动者子女18.6万人(其中在中心城区就读的12.9万人);落实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全市共有21所(占全省总量的1/4)中等职业学校接收“9+3”学生2594人,占全省总数的42%。

三是全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加强与卫生部门的联系,根据不同阶段防控工作的要求,结合学校特点和学生实际,及时采取各种措施,指导各区(市)县、学校开展防控工作,在第一时间与卫生部门和学校共同、及时处理疫情,防制疫情扩散,保护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四是统筹改善和提高教师待遇。全市899所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顺利实施,全市新增财政支出20.35亿元,近7万名义务教育学校在职教职工工资平均增加1.9万元/人.年,4万余名退休教职工退休费平均增加1.6万元/人.年。通过集中建设、政府补贴等方式,建成农村教师住房6293套,全市农村教师住房困难问题基本解决。

五是统筹改善灾区办学条件,灾后重建取得重大胜利。市政府筹集资金48.8亿,通过自建、援建和捐建等方式,全部重建的169所中小学在今年秋季开学前如期交付使用,18万灾区中小学生告别板房进入永久性校舍,灾后重建学校的基础性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已经如期完成,校园绿化工作将逐步完成,校园特色文化正在建设和完善之中。

二、构建“城乡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满覆盖体系,深入推进城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坚持“全域成都”的理念,构建起了既并行发展又互相补充的优质教育资源全域成都满覆盖体系,有效提升了全域成都的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

一是推进名校城乡共享。组建名校集团,推动名校进工业园区、进灾区、进山区,提升新建学校、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发展水平,全市组建名校教育集团115个,其中学前教育26个,小学39个,初中26个,高中24个。中心城区组建学前教育名园集团6个,小学名校集团12个,初中名校集团6个,高中名校集团3个,涵盖39所幼儿园和114所普通中小学。通过领办支持、指导合作、对口帮扶等形式,四、七、九三校教育集团,覆盖了所有20个区(市)县,触角延伸至43所城乡学校,涉及学生8万余人。
二是建立城乡互动联盟。制定并实施《城乡学校互动发展联盟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全面推进城乡学校 “互动发展联盟”,集成推进教育资源的城乡间流动共享。五个中心城区、高新区与三圈层的8个区(市)县和青白江区签订了互动交流协议,全面启动了互动发展工作。通过城乡教育互动发展,在城乡教育间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是开展城乡百校结对。在城乡互动发展联盟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遴选出137所较好的学校与143所较弱的学校深度结对,中心城区的名校与郊区边缘学校全部结对。结对学校共同制订结对计划,采取“一对一”支援形式或共同体发展模式,形成合作互动的发展团队,共同教研、共同科研、共同培训、共同发展,共享前沿信息、共享教育资源、共享发展成果,辐射优质教育。

四是支部城乡师徒牵手。在全市支部和选拔1932名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骨干教师(包括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教育专家)与4869名农村教师和一般教师结成师徒,采取师徒“一对一”、一师多徒、名师工作室等多种有效方式,切实提升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温江区、青羊区、锦江区、成华区等成立了32个“名师工作室”,高新区建立了名师与区内薄弱学校教研组结对帮扶制度,63位名师“满覆盖”区内7所薄弱学校的78个教研组或年级组。

五是教育网络全域覆盖。以教育的信息化为基础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城乡共用共享。力争通过3年努力,让所有独立建制学校拥有校园网,学生计算机生机比达到14:1,学校教师计算机师机比达到3.7:1,教室多媒体系统达到4个班拥有一套,实现 “校校网、班班通、人人会”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目前,全市生机比为19.6:1,多媒体系统到班比例达到4:1,校园网建设完成比例达到48%,全市接入光纤建设进度约70%。市、区、校三级资源共建共享交换平台已完成开发任务。

三、完善“城乡一体”的现代教育体系,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

一是农村优质学前教育资源逐步扩大。今年计划修建的51所农村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将完成56所。全市标准化中心幼儿园总计完成68所。并将以此为骨干,实现农村幼教服务网络满覆盖,促进全市城乡幼儿教育优质发展。

二是“两基”成

果进不断巩固提高。2011年,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升学率为104.3%;全市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77%,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升学率为93.54%;小学生辍学率为0.07%,初中生辍学率为0.35%;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93%。

三是普通高中办学效益显著提高。全市普通高中校均规模由去年的1475人增至1830人,公办学校校均规模首次突破XX人;三类示范校在校生所占比例由去年的80.4%增加至85.68%;高考本科硬上线人数比去年增加10.09%,上线率达42.7%(含艺体),占同龄人口的24.39%,专科上线率达85.2%,占同龄人口的48.65%,600分以上的特优学生占全省近一半。

四是职教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2011年,我市区域内中职招生10.65万人,在校生26.11万人,毕业生就业率为98.96%,对口就业率为79.3%,毕业生双证率达到80%以上;全市职教攻坚经费总投入13.54亿元,其中,争取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支持经费近3000万元;34名优秀选手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取得全国一等奖3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6个的历史成绩,奖牌数量占全省83%。
五是社区教育体系逐步完善。成立社区大学,初步形成以社区大学为龙头,社区教育学院为支撑,社区教育学校为骨干,社区教学点为延伸的四级社区教育体系,青羊区、武侯区的社区教育示范区、实验区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和辐射,社区教育西部协作会议在我市首次召开,西部社区教育高地的地位初步显现。

六是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今年,全市义务教育段193所薄弱学校硬件改造任务将全面完成,进入软件提升阶段。通过实施初中学校提升行动计划,已经提升83所初中学校办学水平。全市小学生均教育技术装备值由过去(XX年)的587元提高到现在的808元,初中由过去的710元提高到现在的1228元;高中由过去的986元提高到现在的1429元。

七是内涵发展的素质教育有效实施。聚焦课堂推动减负提质。从“五个禁止”入手,彻底封杀“疯狂奥数”,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启动“成都市中小学‘内涵发展聚焦课堂’系列展示活动,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及课堂教学状况的随机视导。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深入开展。建立素质教育监测公布制度,建立和完善学生学业水平质量监测体系。启动市级专项学能监测工作。建立健全中小学校、教师、学生科学的评价制度。

四、建立“全球视野”的教育合作机制,统筹提升成都教育国际化水平

以开放的视野,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抓住灾后教育重建契机,推进灾区教育与援建省市教育合作,积极推进成都教育与先进地区教育、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有效提升都教育国际化水平。

一是建立与援建省市的合作机制。灾区与援建省市建立了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援建省市为灾区制定了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计划”、资培训协议和支教计划,分期为灾区培训教师和开展支教活动,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注入灾区教育;上海市与19个区(县)的32所知名学校与都江堰市19个乡镇的51中小学、幼儿园签订对口帮扶协议,福建省教育厅与彭州市教育局、福建17所知名学校与彭州市16所学校签订了“手拉手”对口帮扶协议;都江堰市教育局与上海市教委教究室签定了教研合作协议和职业教育合作协议,建立共同教研科研机制。

二是建立城市间战略合作机制。与英国、法国等国的友好城市签署教育合作备忘录。以共同构建区域性教育高地为目标,在教育发展战略、教育规划、教育政策、课题研究及教育数据库建设等方面,与宁波市、雅安市等开展战略合作,通过整体谋划,战略项目和具体项目合作与交流,积极创新合作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软硬环境,促进区域教育和谐发展,提升区域内教育的竞争力。

三是建立局校(所)间战略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和发挥区域内高等院校的资源优势,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与四川师范大学签订了教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教育科研、教师培训、素质教育、大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将有效整合行政部门的资源优势和高校的智力优势,促进高师院校为地方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做贡献。与成都大学共建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不断增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强统筹城乡教育的决策咨询研究。青羊区依托中央教科所的优势和力量,整体谋划和提升区域教育水平。
四是积极引进境内外优质资源落户。由市政府投资1.8亿元建设,占地260亩,美国梅里塔斯国际教育集团全权办学的乐盟国际学校(成都)今年秋季顺利开学;争取国家汉办支持,特批20名城乡学校骨干教师纳入对外汉语教师资源库。高新区采取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办法,引进台湾大地幼儿园、新加坡阿波罗爱儿坊幼儿园等,在区内开办了连锁幼儿园;成华区通过内引外联发展战略,引进北大附小、北大附中等名优资源,成立北大附小英语特色学校和北大附中外语学校,引进美国加州阳光幼儿园入驻龙潭同乐社区,加盟标准化幼儿园。

五、不断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城乡教育交流互动的活力

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根本原因在于体制机制障碍。我我们抓住体制机制这个根本,大胆探索创新,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一是实施“校区校点”村小管理体制改革,切实提升农村教育水平。通过建设一批农村寄宿制小学或完全小学、与乡镇中心校合并、设立为乡镇中心校校区等方式,彻底消除原有的294所村小。保留的校区与中心校统一排课,统一教学进度和教学活动,办学情况纳入对各区(市)县考核评估范围,其师资由中心校重新调配,并分两年完成轮换、轮训;村小设立为独立建制小学的,力争用两年时间,完善学校教育技术装备配置,使学校达到《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必备标准》的要求,保证三年内有50%以上教师交流轮换、培训提高和充实补充,学校校长由所属区(市)县的窗口小学派出,其考核评估纳入县域内小学的统一考评。

二是深化“城乡联动”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面向市场。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推动公办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通过税收优惠、鼓励生产性实习等多种方式,在实训基地形成办学、生产一体的实体。组建8大专业职教集团,依托专业和资源优势,完成

旅游、汽车、电子、服装等4个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形成人才培养的集团优势,加入8个集团职教的企业145家,其中产值上亿的企业达31家,并开展了多个项目培养和订单培养。集团实施“1+1+n”组建方式和“1+1+1”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城乡一体”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机制,实现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城乡共享。改革公办中等职业教育投入方式,实现公办、民办等职业教育平等共同发展,在全国率先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券制度,对具有本市户籍的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在校学生按每人每学年1200元的标准发放中等职业教育券,全市享受中等职业教育券的学生共8.9万人。

三是建立“交流共享”的干部教师管理和使用机制,统筹人才资源的城乡合理流动。统筹建立干部教师流动机制,继续实施中小学校长定期交流轮换制度,每年从城区学校选派1%的教师到农村学校定期服务,建立起了干部教师流动的激励导向机制、经费保障机制、教师培训机制等长效机制;统筹实施 “成都市特岗教师计划”,招募名额从去年的600人扩大到今年的30个学科1938人,实施范围从农村中小学校扩大到了城区(镇)中小学(幼儿园);统筹城乡干部教师的培训培养,为期一年的1081名校长参与的“千名校长大练兵”活动圆满结束,启动169所灾后重建中小学校校长专题培训,选派45名城乡学校骨干校长到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参加“影子培训”,启动“十万教师大比武”活动,三年一轮的6500名市级骨干教师培训顺利进行,成立200人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团队,启动建设80所教师发展基地学校建设工作,启动成都大学每年招收培养100名定向免费师范生工作,启动全市教师远程培训平台和网上学习精品资源库建设。
七、大力规范教育收费行为,不断加强行风建设

高度重视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制定下发《成都市2011年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实施意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的各项教育收费政策,严格禁止“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认真研究解决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高收费问题,对义务教育段择校生实行“两控”,限制高收费。

加强监督检查和舆论监督,严查乱收费行为。在成都人民广播电台“成都面对面―政风行风热线”与听众交流,宣传教育收费政策,解答和处理群众的投诉。安排部署了全市中小学校服务性收费专项清理检查工作,与市物价局、纠风办、财政局等七部门联合开展全市教育收费专项检查。1至11月,共受理群众关于乱收费电话、网络和信访投诉101件,全部进行了认真处理,对情况属实的按照《成都市教育局治理教育乱收费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予以责任追究。

2011年,我市在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效,受到教育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11月6日,我市被教育部表彰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集体,并在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会上作交流发言,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对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给予了肯定和表扬。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三次深入试验区调研,近日,袁贵仁部长又莅临我市视察指导工作;《教育部简报》、《全国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工作简报》等已七次专题刊发成都教育改革与发展经验;教育部官方网站刊发十一条试验区建设阶段性成果。11月10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以《一体化,全覆盖――成都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新跨越》为题对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了专题报道;12月19日,央视综合频道《新闻调查》以《成都:叫停奥数的背后》为题,对成都教育一体化和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了深度报道。重庆、云南、广西、吉林等省市也先后到我市考察学习。

**市教育局2012年德育工作总结


德育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灵魂,为了扎实有效地搞好德育工作,我市教育局把创德育工作特色作为了“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两大重点工作之一,一年来,我们认真进行调研、探讨,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各项德育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本年度德育方面工作总结如下:

一、树立本土师德标兵,强化全员育人机制

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是否富有成效,能否完成新时期下的育人任务,关键是要有一支过硬的德育工作队伍。为了推进德育队伍建设,我市明确要求全体教师“立终身从教志向,树为人师表品行,兴教学研究风气,尽教书育人职责”,形成“人人承担育人重任,堂堂渗透德育内容,处处蕴含德育寓意,时时贯彻德育思想,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良好德育氛围和格局。首先,我市《**教育》以“板样在身边”为题,强力推出部分德育工作优秀校长、班主任、政务教务主任和教师,在全市教育系统迅速掀起了学习高潮,学习他们热爱教育事业、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们克服困难、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学习他们立足本职、精益求精的进取精神;学习他们顾全大局、甘为人梯的高尚品质。

其次,建章立制,实施班主任工作等级评价。评价分为三个等级:优秀班主任、合格班主任、见习班主任。每学期对各班主任的工作进行评价,其考核结果与奖励工资挂钩。

第三,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构建德育网络。家长学校,是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的重要场所;是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工作,联系学校、家体、社会,促进形成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工作桥梁;是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为此,我市大力推进“家长学校”建设,今年新增家长学校78所,覆盖了全市每一所学校、幼儿园。家长学校有了牌子、教室、活动安排;建立了家庭教育讲师团队伍,建立了家长学校活动档案。进一步开展了“四个一”活动,即组织家长读一本书,给家长上一堂高质量的课,举行一次家庭教育经验交流,开展一次亲子活动。

二、创特色校园文化、育新人润物无声

为了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使之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德育的发展,今年年初我市提出了“日常工作有规律,特色活动成系统,人有我精求规范,人无我有创品牌”的德育工作指导思想,鼓励各校在搞好德育常规的基础上,创立本校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我市各学校积极行动,因校制宜的开展了特色创建活动,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初步形成德育特色、教育服务“三农”特色、科技创新教育特色、体卫特色、艺术特色、教育科研特色、学习型校园特色等校园文化。

一年来,我们一是抓规范——培养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德育的基本要求。为此,要求各学校要抓《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加强行为习惯的训练。总结推广示范校**中学、**完孝**完孝**学校的经验,把《规范》细化为校纪校规、班纪班规,贯穿于教学、日常生活、学习、待人接物等各个方面。明确学生一日常规,包括进校、离校、集会等校园规范,起床、用餐、就寝等家庭规范,上学、放学、行路途中的交通规范。推广**中学、**完小等学校的经验,经常性地开展学生仪表仪容检查;政教处、团委、学生会每学期要组织多次全校性的检查;通过对学生仪表仪容的检查,规范学生的穿戴,体现中学生的精神面貌。对新生报到注册后要组织学习《学生手册》,遵守《学生手册》的教育活动。总之,在“抓规范”的落实过程中,既从大处着眼,又从小处着手,力求让学生做到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在家庭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个好公民。从而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二是抓活动——创设德育情景。今年九月是“全国第二个中小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我们在全市广泛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诚信教育活动、德育共建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主题班会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求学校建立专项活动档案,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作为改革学生评价的重要内容备查。要求德育活动方案、总结上报到我局基教股。市立中学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在**市第十一届运动会上的服务,受到组委会及各县(区)代表团的高度赞扬和评价,为我市在本届运动会创造组织工作一流、服务水平一流、运动水平一流作出了贡献。

全市六月、九月举行了中小学生新童谣、新儿歌、新诗歌学习诵读和演唱活动。评选出中小学生新童谣、新儿歌作品326件。
举行国旗下的讲话专题演讲材料评选活动,如:《把握每一天》、《成功始于足下》、《每天进步一点点》、《冲刺》、《你努力了吗》、《青春永不言败》、《生命就是时间的积累》、《尊人者自尊》、《学会关爱每一个人》《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等,通过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化为了学生现实的具体行动——勤奋努力,提高素质,报效祖国。

三是抓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我市的**、**、**、**、**、市*中等校,充分利用当地德育资源,开发出德育校本课程,如**的《炎帝与狗脑贡茶文化》,**的《知家乡、爱家乡》等,形成了特色,做出了成效。

三、创“平安和谐校园”、重抓学校德育工作有实效

为了贯彻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响应*同志今年2月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的“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同时,通过行之有效考核激励机制,帮助我市中小学校创造性地完成“巩固一项成果,争创两大特色,抓好五项工作”、使全市教育形成特色、工作绩效均得到可持续提高;促进教育与学校,社会、学生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与交流,在全市形成开放的教育,积极参与的教育,家庭、学校主动沟通的氛围,增强教育的凝聚力。我们开展了“平安和谐校园”创建活动。

“平安和谐校园”创建的考评内容为:1、**市中小学校教育工作目标考核细则;2、**市中小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考核细则;3、**市中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考核细则。三项共300分。考核评价结果:1)得分在280以上分者为五;2)得分在260分以上者,为四;3)得分在240分以上者,为三;给学校授予《安全和谐文明学校》牌匾并给予通报表彰;考核结果将作为上述部门学校行政领导工作绩效和评先评优的依据。

“平安和谐校园”考评方案把德育工作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确定了德育管理、德育活动、德育效果等德育一级指标,每一个指标都有相应的二级指标和具体内容与要求,同时,在学科教育、体育工作、卫生工作、艺术教育、科技教育等方面也提出了许多德育要求。从指标权重看,教育局对学校、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的有关德育指标所占权重分别为30%、29%、55%,体现了德育工作的核心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的发展变化,德育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外延在不断扩大。我们将不断调整和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在来年把德育工作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