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实验工作总结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我们在某些事情中会有很多的收获,优秀的人写一份总结,是对自己的反省,突破。总结就是过去时间做的事的总检查、总评价,你知道有哪些总结范文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实验工作总结”,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育部于XX年颁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广东省作为全国首批四个实验省份之一,于XX年9月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各地普通高中结合我省实际,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总结和反思。三年来,通过各级教育部门、教研员和教师的努力,各地普通高中对新课程的认识不断提高,克服了各种阻力,使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从无到有,由点到面,开课率不断提高,学科教学逐步规范化,课程的管理也逐步走入正轨。
一、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改革的实验准备和实施
1、提前介入新课程
作为首批进入实验的四个省区之一,我们在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研制过程中,参加了《技术课程标准》的编制,《技术课程标准解读》的编写;并为培训承担了《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研修手册》、《理解与实施通用技术新课程》和《普通高中新课程通用技术教学指导》的编写任务,现均已正式出版,为顺利实施新课程做好了准备。
2、编写通用技术教材
XX年12月,广东省由教育厅教研室、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出版集团联合策划,启动编写粤教版普通高中各学科教材的工作。我们集中了省教研室、华南师大和部分学校的专家、教授和第一线教师,积极申报立项,其中通用技术学科教材获教育部立项通过,为全国四套版本的教材之一。经过艰苦努力,XX至XX年年,全套教材共九个模块的14册课本和教学参考书全部通过教育部审查,陆续在我省和其他省市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中投入使用,为课程改革做出了重大贡献。据了解,现在选用粤教版教材的省、市、自治区有山东省、安徽省、陕西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湖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
粤教版通用技术教材14册课本和教学参考书列表
选修模块
03《电子控制技术》04《建筑及其设计》
05《简易机器人制作》06《家政与生活技术》
07《服装及其设计》08《汽车驾驶与保养》
09《绿色食品》10《营养与饲料》
11《农副产品营销》12《无土栽培》
13《病虫害的预防与预测》
14《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品种引进》
3、教材选用情况
XX年6月,各地开始选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材。不同版本的通用技术教材由各地级市教材选用小组自主选择。我省选用了教育部通过的四套教材中的三套,即粤教版、苏教版和地质版通用技术教材。其中粤教版通用技术教材有主要15个市选用,约占2/3;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主要有5个市选用,约占1/3;另有1市由省教育厅安排试验地质版通用技术教材。我们一直非常重视教材的选用工作,鼓励各地各校根据当地实际和学校情况,选用不同版本的教材,以利于通过互相交流,互相提高,促进课程的开设,提高教学质量。
4、教师培训工作
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每年都举办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各市、区(县)每年也都要举办各级通用技术教师培训班,为学校培训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各级培训的举行,基本上保证了任课教师在上课前达到上岗要求,做到了“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有力地保证了开课的基本条件。
XX年7月,与华南师范大学共同举办了广东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培训班。本次培训是广东省新课程首次通用技术教师全员培训,采取了专题讲座、参与式研讨交流、教育教学实践等多种培训形式,聘请了课标组的专家和各版本教材主编来授课,专家们的讲课深受学员的欢迎。通过这些讲座,使学员们初步了解了通用技术,为课程的实施打下了基础。
XX年6月,与省教育学院共同举办了广东省高中通用技术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班由教育部技术课标组主持,通用技术课标组核心成员全部到位,就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进行了系统的交流和研讨。培训班上还请广东实验中学等四位老师进行了案例分析,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实例。

此外,我们还多次承担了对使用粤教版通用技术教材的有关省市的教师培训任务,对山东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安徽省、湖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的教师进行了粤教版通用技术教材培训。
二、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改革实验的进展情况
1、学科课程从无到有,由点到面,开课率不断提高
通用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的新学科,开设的难度比较大。广东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以来,各地各校克服了器材设备和场地的不足、缺乏专业师资队伍等困难,逐步开设了通用技术课程。XX年仅有少部分市的一些学校尝试开设,XX年开始,全省各市基本上都有学校开设,课程的管理也逐步走入了正轨。
XX年11月至多XX年年5月,为了全面了解全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有关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推动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我们对全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开展情况进行了一次比较系统的调研(见粤教研室〔XX〕32号关于开展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调研工作的通知)。调研工作以XX年11-12月为主,XX年年1-5月又结合其它工作进行了补充调查。据部分地市的调查统计,全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课率平均为60%左右。有些市的开设情况比较好,如广州市全市有130多所高中学校,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学校88所,未开课的学校40多所,开课率达67.8%;深圳市共有普通高中学校53所,其中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学校有37所,未开课的学校16所,开课率为70%。从总体来看,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情况目前还很不平衡,但形势比新课程开始的时候已有很大好转。同时,各地在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管理方面也进行一些探索,在开课的准备、师资培训、设备设施、教学评价等方面都积累了一些经验,出台了一些办法和措施,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
2、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能力逐步增强
建设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始终都是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实施的重要前提。由于首次全省通用技术教师全员培训是在新课程开始之前,学校的实施方案和教师的岗位还没有完全确定,因此参加培训的教师基本都是临时从各学科抽调的,其中很多人在新课程开始后并没有任通用技术教师;加之高考方案公布后又转回其它学科一批,使本来就相当难找的通用技术教师队伍人员更加缺乏,新课程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近两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对通用技术课程的认识有所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才有了一定的起色。目前的教师经过几轮的、省级和市区级培训,以及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开展,教学能力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已经逐步走向正轨。
据不完全调查统计,目前的通用技术教师约有一半参加过各级培训,本科学历的占90%以上,专科或以下不到10%;专职教师不足1/3,兼职教师超过2/3。以广州市为例(资料),登记在册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有267人,参加过培训的为149人,占55.8%;本科学历的251人,占94%,专科学历的16人,占6%;专职教师45人,占16.9%,兼职教师222人,占83.1%。
3、开展教研、科研,课堂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科、教师和教学的需要,适时举办了各种教研活动,如经验交流、教学研讨、案例评选等,并出版了通用技术案例集,以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各级教教研员也积极组织各种类型的教学研究活动,尤其是注意发挥校本教研的作用来促进教学。各级教研部门重视教研活动的开展,有的市如湛江,还成立了通用技术教研会,除了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说课交流、评选论文和案例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外,还充分发挥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以弥补初期培训工作的不足。
开展教研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过程中,我们充分体会到,越是薄弱的学科,越要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发挥教学研究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各级不同类型教研活动的开展,广大教师在教学常规方法、教材分析、教学手段、教学基本技能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掌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对于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XX年4月-6月,制定了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从实验的指导思想、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的内容和体系、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的实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的教学评价、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规定了通用技术课程每周开课不少于2课时,必修2个模块以上。
XX年12月,举办了广东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案例评选活动。由全省各地普通高中选送的案例评选出优秀案例,并编写了案例集,录制了教学光盘配套下发,供学校在进行通用技术教学时参考。
XX年4月,我们在珠海承办了第二届通用技术四省区协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课标组核心成员、广东、海南、山东、宁夏四个实验省(区)的教师和教研员,还有江苏、福建2个准实验区的代表,以及一些相关院校的教学、科研人员等共80多人。会议内容有经验介绍、现场观摩、说课交流、专家讲座,讨论互动等,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XX年1月份,参加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各学科教学指导》编制工作,承担了通用技术学科教学指导的编写任务,该书现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XX年6月,我们制定了《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通用技术科模块教学要求》,为课程开设、教学正规化创造了条件,为教学评价制订了标准,为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打下了基础。
XX年年9月,举办了广东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工作研讨会。会议的内容为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情况交流;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工作研讨;通用技术课程现场教学观摩和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论文评选等。全省各市普通高中有80多位教师、教研员、学校领导参加了会议,共提交了36篇论文,参观了番禺中学和仲元中学2个现场,观摩了2节现场教学。会议针对通用技术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思路。会议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为进一步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基础。
此外,我们还组织省内教师参加了海南(第一届)、山东(第三届)、宁夏(第四届)通用技术协作会和天津的通用技术研讨会,我省代表提供的经验、论文、和说课的质量较高,很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深受各地会议代表的欢迎。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十分重视以科研促教学,鼓励教师开展以优化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科研,如教学设计、教学课例、评价方式、学分认定、教学策略等。各市各校现在已有一些不同级别的科研课题立项,开始了课题研究。这些课题有教师个人的研究课题,也有以学校科组为课题组的研究课题。研究的范围包括高中学生技术素养培养的研究、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理论研究、高中通用技术教材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研究、通用技术课程评价研究等方面。教学科研的开展,推动了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使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GZ85.cOm更多总结延伸阅读

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培训工作总结


xxxx年7月21日起,xxxx师范大学xxxx学院连续在xxxx大酒店、金发铁路大厦等地进行了三个批次滚动式xxxx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培训。7月27日,将近一周的xxxx省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圆满结束,来自全省各地的六百多名高中语文教师带着针对语文新课程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设计满载而归。检视一周的培训工作,以及接受培训任务后的各个工作环节,现作如下总结,以有利于进一步开展下一轮的学科培训。
1.严密组织,精心策划
xxxx学院在接到省级培训任务后,立即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分管副院长、副书记及两位课程论教授为副组长的领导班子,与此同时,由财务管理、会务安排、资料供给、班主任四拨人马组成的强大的后勤保障体系也开始形成并运作。培训前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紧锣密鼓地开展。学院克服了时间紧、规模大、任务新、责任重、人员缺等带来的巨大压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制订了严密翔实、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学院还不断保持与省培训中心、省教研室、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联系,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
为保证这次省级培训工作成功进行,学院于6月底派出了全体课程论教师(5位),赴杭参加了国家级培训,成为参与人员最多的学院。而且,这些教师在培训期间还作为牵头人,组织了讨论,从而为省级培训积累了经验。
此外,学院还召开了多次协调工作会议,反复预演、推敲,精心策划,不但充分挖掘学院的方方面面的力量,也认真考虑了各种不利的因素,努力扬长避短,并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保证培训的每个环节不出纰漏。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xxxx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为保证我省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教师培训工作和新课程实验的顺利进行,xxxx师范大学xxxx学院精心策划、制定了这次培训的培训方案。我们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培训,使参训老师了解语文新课程实验的背景和理念,准确理解高中新课程方案;把握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究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和方法;了解前期实验区的经验和问题;为各校顺利实施高中语文新课程奠定基础;帮助教师做好必修模块一、二的教学准备工作。培训思路是:根据培训时间短、人数多(按照省教育厅 不培训、不上岗的规定,全省700多所高中老师必须受训)的实际情况,主要从三方面考虑:一是教学内容上强调三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前瞻性与现实性相结合,把握整体与突出重点相结合;二是培训方式上强调一主三辅:以专家讲座为主线,以对话、研讨和案例分析为辅助;三是培训态度上强调三重视:重视借鉴实验区经验,重视发挥本地名师的优势,重视大学与中学的多元结合。
2.名实俱重,体现层次
我们深知,本次培训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培训队伍的建设。尽管我们学院博士教授的数量在学校名列前茅,拥有大量教学经验丰富的知名专家学者,但是,由于培训对象与培训内容所限,因此,学院选派出课程论的三位优秀教授担纲培训任务,其他培训教师则从省内外选择。选择的标准是:名实俱重,体现层次。即所担任的培训教师,必须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更重要的是他既应该拥有较高的中学教学研究的理论水平,也具有丰富的大中教学的直接经验,善长课堂教学与学术讲座。此外,培训教师不宜出现在同一层次的岗位上,培训内容也不宜单一,而要考虑多方面的研究成果,体现培训的层次性。
根据上述原则,除了我院三位课程论教授及学校安排的通识课培训教师、江苏教育出版社安排的教材分析教师外,我们还选择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方之范,省教研室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胡勤,xxxx市教研室副主任、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褚树荣,回浦中学高级教师包建新(第九批特级教师候选人)担任主讲教师,实践证明,我们的选择是准确的。这支由大学教师、省市教研员、重点中学名师组成的培训队伍,高质量地完成了培训任务,赢得了多数参训教师的高度评价。
3.重视对象,讲究实效
在培训之前,我们反复与培训教师联系,根据培训的计划,共同确定每位培训教师的培训内容、培训重点和培训目标。我们既不给培训教师戴枷锁,又向各培训教师提出一定的要求,使培训教师既有充分的学术表达的自由,同时又保证培训能够沿着科学的方向前行。我们对培训教师提出的要求概括为6个字:重对象,讲实效。重对象的规定为:参训者为新学期的高一教师,他们将是首次执教苏教版语文的教师;苏教版语文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其与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密切相关;新教材的使用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故教师的课堂行为(包括课堂讲解、组织、评价)将直接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成败。讲实效的规定为:参训教师应当在本次培训中解决课程改革以来在理念上存在的诸多困惑,而不是炒冷饭,重复他们已经熟知的东西;参训教师能够在本次培训中切实感受到教学的魅力,知道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以及问题校正的策略;受训教师固然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提升,但本次培训他们更需要通过案例的分析明白教理,习得教法,获取经验。由于多数培训教师的讲座遵循了这个6字方针,因此,培训的内容与方式获得多数参训教师的高度评价。
下面是除通识培训外的各专业培训教师讲解内容的概括(根据讲课顺序排列):
方之范(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国家课标组成员):报告标题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必修课程目标解读》,主要介绍了制定课程目标的指导思想,提出了行为性目标展开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三大目标体系。具体分析了二大方面,第一方面是阅读与鉴赏的目标及实施,对不同文本的阅读教学指明了具体的路径。第二方面是书面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及实施,着重对不同表达方式及其教学进行剖析。在剖析书面表达的同时,还强调口头表达的要性,提出了口头表达教学的具体建议和方法。
曹勇军(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特级教师、南京市教授级高级教师、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编写组核心成员):报告标题为《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介绍》,详细介绍了苏教版教科书的框架和特色,分析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回答了什么是文学教育和如何重视教材的文学性问题;指出了苏教版的三种呈现方式,提出了四大教学建议和五个注意事项。
胡勤(xxxx省教育厅教研室、特级教师、xxxx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报告分两大板块,第一板块标题为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意见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解读,在这一板块中,着重介绍了积极、稳妥、创新、务实的思想原则,指出高中新课程实施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实验工作的目标与任务,分析了xxxx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六大变化。第二板块标题为高中语文模块教学指导意见解读,在这一板块中着重介绍了xxxx的教学大纲《语文学科模块教学指导意见》,介绍了第一模块的特点及其教学建议及其宁波培训的情况。
王尚文(xxxx师范大学xxxx学院教授、xxxx省中语会会长、xxxx省功勋教师):报告标题为《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新要求》,指出了语文教师与新课程的关系:教师不是新课程被动执行者,而是积极创造者。语文教师新课程实施应处理好语文与人文、语文内容与形式、引导与对话、感悟、体验与实践、练习、个性化阅读与遵循阅读基本规律、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多媒体教学与传统语文教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语文素养与应试能力等十大关系。并提出语文教师应注意双主体原则、咬文嚼字原则、开源节流原则等三大原则。
包建新(临海市回浦中学、特级教师、xxxx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报告标题为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主要从五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教学设计的意义、形式、目标、内容等等,即:1.从目前的教学实际考虑: 设计的追求:形成有意义的学习过程;2.从新课程提倡的理念考虑:设计的本质是观念的调整;3.从语文学科特点考虑:设计的关键是教学内容的选择;4.从学习的过程评价考虑:设计的新元素:纳入过程性评价;5.从教学的资源考虑:设计是教学资源的挖掘
蔡伟(xxxx师范大学xxxx学院教授、特级教师):报告标题为语文(苏教版)教学建议与课例分析,开篇则介绍模块、板块、专题、主题四个重要概念,并整理出语文课程结构图;接着分析了苏教版教科书喜新而不厌旧,类型丰富多彩,三种呈现方式三大特点,给出了苏教版统计量表;提出了围绕三种呈现方式展开教学,旧文新教、创意无穷,新文联旧、旧法新用,单元合教、以点带面,大胆解构、科学重构五大教学建议,最后还特别强调了资料库建设与考试等重大问题。
褚树荣(xxxx市教育局教研室、特级教师、xxxx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报告标题为穿越理论的迷雾教学的价值追求和方法选择,着重阐明了三个方面问题,即:尊重常识:追求真实的教育;千变不离其宗:扎实的专业化之路;合理的就是最好的:方法的选择。最后,围绕苏教版介绍了文本研习的方法,问题探究的内容与原则等等,并号召参训教师与新课程一道成长。
潘涌(xxxx师范大学xxxx学院教授):报告标题为语文新课程与教学走向解放,首先给课程范式作出界定,接着介绍了百年来语文三次课程范式转型,然后提出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创新,第四强调教师角色的创新,号召教学走向解放,并着重介绍了非指示性教学和新语文写作实验,最后提出了重建课堂的一些方法。
从上述概括的本次培训的内容明显可以看出,专家学者们是经过精心准备,既体现个人的学术见解,又照顾到各个层面各种水平的教师的需要,既具有较高的理论讲解与渗透,更有着实际应用的经验与操作的方法。
4.众口交赞,自找差距
如前所述,由于本次培训,学院领导重视,计划严密,组织落实,加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方方面面工作十分顺利。除了安排好教师的食宿,我们还给教师下发了大量的资料,包括无偿赠送我院新出版的《语文教研》,为受训教师拓展视野,广泛交流,提升素养,提供良好的条件。特别是专家学者、一线名师的一个个既富有个性,又具有学术含量,既充满激情,又具有理性思考的报告、讲座,精彩纷呈,令人赞叹。本次培训除极个别场次外,每场讲座可谓座无虚席,甚至吸引了出版社、研究机构及大学一大批非正式培训人员。与会人员对本次培训给予了高度评价。下面摘录部分受训名师的感言
应慈军(丽水市教育局教研室):由浙师大xxxx学院组织并承办的省级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的培训,让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了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增强了对苏教版语文教材编写思路以及教法的认识,对于我省如何推进课程改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样,对组织市级培训有了信心,有了底气。与会的其他教师和教研员大多觉得本次培训收获多多,获益匪浅。这次培训,是一次成功的培训。感谢为这次培训作出努力的领导和老师。
康伟平(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此次培训时间、活动安排较为适当合理,效果较好。培训强调问题意识,讲座内容设定侧重点突出,较好地避免了重复,培训内容能够关照理论与实践两个层次话语,结合丰富的案例分析,通过创设情境,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开展培训活动,提供了具有一定开放性的研修平台,对培训参与者的理论提升、理念建构起到了良好的引领作用,形成了较为良好的平等合作、共同成长的研修氛围,培训质量与效益较为理想。希望今后有更多这样的好培训,也希望今后培训内容发挥高校特有资源,提供更为丰富的培训资源。
沈波(富阳市教育局教研室):通过省内外高校教授、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的指导,广大参与培训的教师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切实领会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达到了对新课程的认同。初步理解和掌握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新课程的目标、结构、内容和功能,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课程评价与管理,课程资源开发等。在教育观念的转变上有了明显的效果。本次培训,教学观念新,传达信息新;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发展性,有较高的价值;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实用性。
金佳玮(xxxx人民出版社):xxxx师范大学xxxx学院组织的高中语文新课程培训,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高中课程结构的改革的背景与趋势,新课改的基本理念、目标、重要意义以及改革的理论依据。作为一个做文化教育类图书的编辑,此次培训让我收集到不少相关信息,比如高中语文新课程的结构框架、教材设计的价值取向、新课改后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与模式等等。这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新课改的精神,策划与新课程精神相吻合的图书有莫大的帮助。
王剑虹(鄞州高级中学):在这次xxxx省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省级培训期间,听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讲座报告,让我们参训的教师对新课程有了一个较为清晰和全面的认识,帮助很大。其中蔡伟教授的报告,更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苏教版新课程教学建议和课例分析》,充满了独立思考的精神。教学建议切实有用,课例分析独到深刻,处处闪耀着思想的光辉。尤其是资料库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更是为我们更好的理解、把握新教材指明了一条切近的道路。
郭吉成(安吉中学):浙师大xxxx学院组织的新课程语文省级培训组织有序,思路清晰。既有理论上的通识培训,又有实践上的教学指导。专家讲座与点评从我省语文教学、师资状况出发,有较强的指导性。蔡铁权、王尚文、潘涌教授的报告从理论上阐述了新课程实施的理论背景、框架、意义,拓宽了受训者的理论视野。胡勤、褚树荣、包建新等特级教师对xxxx省语文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介绍与阐释,翔实具体。蔡伟教授的课堂教学点评结合具体的教学事例,有很强的针对性与操作性,使受训教师明确了廓清了教学实际上的一些模糊认识,解决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疑惑问题。总之,新课程培训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但浙师大xxxx学院克服了种种困难,在培训中不搞形式上的走过场,而是从受训者的实际需求出发,取得的成效是实在的。
上述名师的评价,对我们全体培训教师与工作人员来说,既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鞭策,为我们未来的各级新课程培训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当然,我们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培训结束后,有关人员召开了经验总结,冷静而深刻地分析了本次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三个培训班的食宿条件不太均衡,导致一些受训教师产生不平衡感;江苏教育出版社没有及时寄来新版教材,造成新版教材未能在第一时间发到第一个班的学员手中;因为参加培训教师人数众多,我们未能一一探望,没有及时做好反馈工作;培训点提供的设备质量尚有一些问题,虽然我们及时给予了解决,但对部分教师的讲课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因为时处暑期,无法组织教师到前期实验区样本学校,进行现场教学观摩,高中新课程教学案例分析研究稍有欠缺。这些都是以后培训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

普通高中新课程教材远程培训辅导员工作总结


河南省2009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教材远程培训已经圆满谢幕了,我作为本次培训濮阳市油田化学班的辅导员参加了本次培训,本班自七月十号起早组织学习下午看案例做作业。坚持良好,每日坚持点名签到。作为辅导员培训期间每日比学员早到,晚走。解答培训教师的问题,到现在,已批改作业300余人次,每位培训教师每次作业都做到认真批改并给出评价。以下是我对新课程的一点见解:

一、为什么要课改:

1、社会发展呼唤创新人才

诺贝尔奖设立至今已1xx年,评选98次,有700余人获奖,占世界人口1/5的泱泱大国--中国没有一个人获奖。在国外的美籍华人却有七人获此殊荣。为什么聪明的中国人只有在外国的环境中才显示出更高的创新才能?

2、基础教育课程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不能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的发展要求;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不能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过于强调课程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课程管理过于集中,要求所有学生必须用同样时间、同样进度学习同样内容,达到同样的要求。

二、对高中化学新课程初步认识:

1、现行高中化学课程结构

必修(化学ⅰ): 140课时 偏文

必修加选修(化学ⅱ):259课时 偏理

2、高中化学新课程结构

3、正确树立高中化学课程理念

建立有共同基础而又能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适应时代需要的可选择的化学课程体系;强调化学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看待物质世界,能应用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参与社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的学习方式,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启迪,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充分发掘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现状,帮助学生改变被动接受、死背硬记、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进行接受学习的同时,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倡导 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学习主动探求,能互相交流讨论、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了解学习需要和发展方向和可能性,予以指导、帮助;创设学习情景,组织学习活动;提供学习工具,参与学习过程给予帮助、指导。师生要共同创造美好的有生命力、有创造力的教学生活。

三、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几点体会:

1、认识课程模块的教学功能

选修化学素养:理解化学与技术的关系,运用化学概念和原理,拓展化学实用性知识,强化学生的技术意识。

2、学生学习方式将多样化

问题讨论:在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思考、解疑

信息加工:从多种媒体和场所获取知识并整合

方案设计:针对不同任务设计有效的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中共同配合,互相交流

实验探究:体验探究过程,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

调查咨询:理解化学与生活、环境和科技的关系

反思评价:反思、调整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成果

3、新课程倡导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具有自主学习的特征。自主学习是元认知监控下的学习。学习者依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学习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取得有成效的学习结果,得到成功感和满足感。

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被动接受式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带有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

⑵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积极主动地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学习,通过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元认知能力,寻找适合与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⑶教学设计要关注并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 注重教学情景设计、给学生自主学习以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学习指导要重视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使学生要学、能学、会学、主动地学。

4、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必须不断充实自我

⑴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地位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不再是教书的匠人,而应肩负起了解人,培养人的工作。教师不是学生的主宰,学生也不再教师的工作成绩与效果的表征。新课程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阶段的激励人、引导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帮助、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潜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指导。在课堂上教师不单纯是知识的讲解、传授者,是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指导、调整者。

共2页,当前第1页12

⑵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通过新课程的学习,我觉得作为教师必须自觉进行教学反思,发扬继承优秀的教学传统,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努力实践.探索,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结合新课程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化学专业知识。对sts的认识水平扩大知识面,提高信息获取、加工和传播水平。不断充电,更新知识,提高驾驭新课程的能力。

四、新课程的几点困惑:

课程改革会不会半途而废?考试评价能否作相应改革?教师需要怎样的专业支持?如何摆脱传统的教学思维?学生层次差别很大,如何实施?

实验多,资源不足,活动多,课时不够,教材与评价不一致等。

共2页,当前第2页12

通用技术备课组工作总结


我们学校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高一年级n个教学班按照每周每班m节课,本着发展就是硬道理,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的理念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并结合课程标准制定学生学习通用技术课程的过程评价、终结评价和学分认定标准。目前,已修完通用技术必修1,已进入期末复习迎接统考阶段。现在,初步谈谈我们学校是怎样顺利开展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和对该科授课模式的初步探究。
一、良好的环境是课程顺利开设的前提
领导的重视、信任和支持是顺利开课的前提,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我们教务处庄教导、校长室陈校长非常关注课程开设,明确指示要按要求认真的开课,还亲自与负责上课的老师做思想工作,鼓励大家要大胆地尝试,不断学习和总结,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为今后的工作提供资料和宝贵经验。
我们还成立通用技术课集体备课小组,小组成员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多方查找资料,制定出我们上课的计划和列出和准备教学需要的素材。网络资源共享和同事间的密切交流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较好地把握信息技术课的课程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二、认真学习,渗透新的教育理念
现代生活离不开技术,通用技术课就是为了适应这一种需求而开设的。学习、理解、应用课程标准是选择课程内容、实施课程教学、开发和整合教学资源、进行课程评价及管理的依据。通用技术课是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更加理性地看待技术,以更有责任、更有远见、更具有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以更亲近技术的情感、积极探究的姿态和一定的科学精神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参与技术创新的实践;培养学生正确的技术观,积极、负责、安全使用技术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对技术使用、评价、选择、改进、决策、创新的能力。以下基本理念要渗透到整个通用技术课里:
(一)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属于通识教育范畴,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的教育,是高中学生必修的课程。通用技术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在兴趣、生活经历、地域特征、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及其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通用技术课程应当避免机械的、单一的技能训练,强调学习中学生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文化的领悟三者之间的统一,注重在拓展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共通能力的发展。
(二)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中学生正处于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想象力、批判精神、逻辑思维能力都达到了新的水平。在学习活动中,要鼓励学生想象、怀疑和批判,要营造民主、活跃、进取的学习氛围;应充分利用通用技术课程的内容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应通过技术设计、技术试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透视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加强人文因素的渗透:当代社会,技术与科学、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通用技术课程应当通过具体的技术实践使学生理解技术与科学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两者对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所具有的同等意义上的重要作用,从而深化学生的认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与此同时,注意将技术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因素,自然地融入技术课程的教学之中,使其滋润学生的心田、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四)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通用技术课程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课程内容;在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通用性的同时,注重它的先进性。应注意从学生现实生活中所接触的技术内容向现代技术和高新技术延伸,使学生有机会了解现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技术发展的崭新成果和未来走向。应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有机会接触到所能理解的最新发展成果和技术信息,从而领略到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文化意义,增强对当代先进技术及其文化的理解。
通用技术课的一大优势就是能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贯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教学原则。在学习《方案构思及其方法》这一章的时候,重点让学生发挥个人能动性,设计制作与他们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用品——台灯。简单得给了一些新技术的提示,介绍了一些产品,谈了常用的构思方法以后,让大家分组讨论、设计,结果课堂上学生完成的草图,有模仿,有想象,更不乏奇特构思,创造思维之活跃,远超出我最初的想象,这给了我们后来的教学以极大的信心和动力。联系实际,让同学们感觉到技术很亲近;在设计中融合进先进的技术和文化,这本身就是让学生振奋的动力,在这里,最让人欣慰的是创造的活力得到了激发。
(五)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应是主动建构知识、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更是学生亲密的朋友。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和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技术学习特点,指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要不断探究开展通用技术课的特点,让学生喜欢这门新科目,引导学生理解这门课对增强自己综合能力和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优势,真正让学生从通用技术课程中感受到与众不同的乐趣。

XX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