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2006年工作思路

市民政局2006年工作思路。

岁月流逝,流出一缕清泉,流出一阵芳香,在一段时间中,我们会有一些深刻经历了很多 ,优秀的人写一份总结,是对自己的反省,突破。总结就是将一个人的所作所为简单阐述,你知道有哪些总结范文呢?为此,小编特意呈上“市民政局2006年工作思路”,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政工作方针、政策,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要求,以“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宗旨,加快创新规范、加大资金投入、加速资源整合、加强作风建设,推动民政事业跨越式发展,为建设富裕、秀美、文明、安全的新浏阳而努力奋斗。

二、工作目标

以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为重点,以依法管理社会行政事务、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和民主政治权利、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不断推进民政工作的法制化、民政事业的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网络化、工作手段的信息化,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民政工作机制,努力实现有效的社会救助、广泛的基层民主、牢固的军民团结、规范的管理服务。

三、工作重点

(一)以规范管理为重点,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全面巩固城镇低保,继续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在应保尽保的基础上,实行动态管理,使城市低保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全面落实农村低保和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加快敬老院建设,年内扩改建5所以上百人敬老院。建立慈善会,完善日常性社会捐助体系,做好救灾抗灾工作。

(二)以村委会换届选举为契机,完善村(居)民自治机制

依法依规指导抓好全市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指导抓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抓好村干部培训,努力提高村干部队伍素质;深化巩固社区建设成果,完善社区功能,指导抓好社区居委会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三)以深化改革、维护稳定为核心,推进双拥工作深入开展

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做好2006年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推进安置制度改革,确保市政府安置任务的圆满完成。进一步完善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落实各项优抚经费,贯彻执行新《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烈士褒扬条例》。按照省市要求,抓好城乡义务兵家属优待金的落实。着重解决优抚安置工作的难点问题,做好涉军维稳工作,把双拥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四)以为老为残服务为宗旨,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

继续实施德政园工程,启动主体楼——德民苑装修工程,完善德民苑附属工程,继续进行园区房产开发。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完善老龄工作网络和为老服务设施,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落实福利生产方针、政策,规范福利企业管理,抓好福利企业残疾职工比例、上岗率和劳动保险工作,维护残疾职工合法权益。扎实抓好福利彩票发行,确保完成销售900万元,力争完成1000万元。

(五)以依法行政为中心,加强社会行政事务管理

一是强化民间组织登记管理工作。按照监管与发展并重的方针,加强宏观调控、分类指导,积极扶持、引导和规范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二是加大殡葬改革力度。进一步扩大强制火化区范围,做好强制火化区及火化对象中死亡人员的火化工作,力争全市平均火化率达到25%。三是做好婚姻登记集中办理工作和收养登记管理工作。四是提高地名管理水平。做好城乡门牌编码、装订及城区路牌安装工作,完成全市新建道路命名和农村集镇居委会更名工作,做好与长沙县的行政区划界线联检工作。五是切实做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机制,强化责任,提高行政效率。一是推行领导负责制。做到党政一把手对全局负责,分管局长对党政一把手负责,科室长对分管局长负责,科室干部对科室长负责的层层负责制。二是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全年工作任务分解到各科室,再由科室细化到个人,并进行定期督查考核。三是健全机关管理制度。推行首问责任制,实行科室工作月报制和干部职工季考核制度,完善机关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做到用制度管人、办事,不断提高办事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拓宽渠道,开源节流,集聚资金发展事业。一是市场运作多渠道融资,把社会服务业推进向市场,融合社会资金来办民政事业。二是盘活已有资产,提高资金利用率。三是加强与国家、省、市民政部门的联系,积极争取项目与资金。四是加强对日常开支的控制与管理,扩大社会福利彩票发行规模,广开源头,挖掘潜力,壮大实力发展民政事业。

(三)提高素质,改进作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是继续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适时进行集中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二是健全干部能上能下机制,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强工作责任感。三是培养锻炼青年干部,重视和加强青年干部的选拔与培养,提供青年干部锻炼的机会与舞台。四是加强干部职工思想教育,增强服务意识和宗旨观念,全力倡导上为市委政府排忧、下为人民群众解难的勤政敬业精神,努力造就一支与时俱进、能担重任的民政干部队伍。

(四)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不断摸索民政事业发展新路子。民政工作的社会性决定民政事业的发展必须走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道路。在政府主导、加大投入的前提下,立足我市实际,主动吸纳社会力量共同推进民政事业发展。融入“大民政”的思想理念,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力量主办、福利机构自主经营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机制,形成投资渠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运作机制市场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新模式。



Gz85.com更多 精选总结阅读

市民政局2005年民政工作总结及2006年工作打算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民政厅的具体指导下,我们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巩固、提高、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强化服务意识,突出工作重点,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各项民政工作稳步推进,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长足发展,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进一步做好社会救助工作,通过深入调研、多方协调,以市政府

,实现利税800万元,带动了周边近万亩姜蒜基地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

五、专项社会事务管理规范有序,进一步增强了依法行政能力。加大对民间组织的监督检查力度,联合教育、财政、公安等部门开展执法大检查,共查处非法民间组织12个,纠正民间组织违法行为30余起;进一步强化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工作,有效地促进了边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开通了“莱芜地名网”和地名服务热线,区划地名工作整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财政局、公安局和卫生局共同制定出台《弃婴收养管理办法》,规范收养登记程序,明确弃婴的合法监护人和送养人,保障弃婴的合法权益,全年共办理收养登记121例,登记合格率达到100%;认真贯彻《婚姻登记条例》,着力提高登记水平,截止目前共办理婚姻登记5555对,登记合格率达到100%;加大殡葬管理和执法检查力度,开展殡葬执法宣传周活动,有效地遏止了乱建、乱埋、乱葬等问题的发生,火化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六、社会福利事业稳步推进,福利社会化进程明显加快。民政服务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民政服务设施建设的水平。针对民政基础设施投入少、基础差、档次低的实际,在先后投资1800万元建设建设市老年公寓和军休干部活动中心的基础上,今年投资500万元建设的市社会福利院即将投入使用,投资400万元的市流浪儿童救助管理中心已经开工建设。通过不断加大改造和建设力度,努力从根本上改变我市民政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提升社会福利事业的档次和水平,为更好的为群众服务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福利彩票发行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紧紧围绕“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福利彩票发行宗旨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发行原则,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升级销售系统,提高了福利彩票的社会公信力,到目前福利彩票销售额已达6720万元,超额3000万元完成了销售任务目标,福彩销量增幅排在了全省前三位;强化对全市福利企业的监督管理,加强年检认证工作,维护福利企业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全市安置“四残”职工1460人,实现销售收入16.9亿元,减免各项税金1.05亿元,残疾职工年平均工资达5000元以上。

关于2006年的全市民政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民政事业发展为第一要务,抓牢“保障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这一主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抓管理、强服务、创品牌、出亮点,努力开创2006年全市民政工作新局面,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2006年全市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健全一个体系,完善两个机制,推进四项工作,实现三个目标。

一、健全一个体系,即健全全员覆盖的社会救助体系。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56元提高180元,扩大城市低保的覆盖面;取消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动态管理和低保资金社会化发放,确保低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建立以财政供养为主的新型农村五保供养机制,切实加强乡镇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敬老院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力争全市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60%以上;建立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区别不同情况给予定额救助;进一步规范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灾民生活救济制度、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住房救助制度、法律和就业援助制度;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认真组织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抓好慈善资金募集和项目实施,建立“慈心超市”等新型社会互助形式。通过以上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确保在全市建立起全员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社会救助体系。

二、完善两个机制,即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和社区管理机制。一是着力完善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为核心的村民自治机制。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发[2004]17号文件精神,制定出台《莱芜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规范》,进一步规范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内容、形式、程序和监督措施,实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规范化、制度化,是“四民主一公开”上一个新台阶;充分发挥各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构的作用,落实工作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积极开展示范带动活动,培养一批典型示范单位,促进全市村务公开工作进一步深入;加强调度检查,狠抓制度落实,确保全市村务公开率达到100%,落实比较好的村达到90%以上。二是着力完善以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为重点的社区管理机制。按照

“改制先行、改造提升、整合规范、调整完善”的工作思路,将社区基础设施纳入“城中村”开发规划,实行规划、设计、建设、验收“四统一”,争取三年内全部落实“城中村”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对其他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采取新建、购买、租赁等形式,逐步进行解决。认真落实社区干部工资,充分调动社区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按照居民自治和费随事转的原则,不断改革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落实居民户口、计划生育、城市低保和劳动保障等各项社区事务的属地化管理;坚持“政府主导、社区主办、民间力量参与”的方针,制定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进一步健全社区服务网络,拓展社区服务领域,逐步实现社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

三、推进四项工作,即大力推进双拥优抚安置、农村经济协会、社会福利社会化、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工作。一是大力推进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制度化。以争创新一届“全省、全国双拥模范城”为目标,全力抓好《莱芜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三年规划》的落实,围绕“致力全新双拥、共建绿色钢城”这一主题,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不断强化军民双拥意识,营造双拥工作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开展社区拥军和企业拥军活动,提高双拥工作的社会化程度;加大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力度,重点解决军地双方共同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制定完善优抚工作配套政策,确保优抚对象抚恤定补金及时足额发放,指导各区做到重点优抚对象“四位一体”医疗保障制度的常态运行,切实解决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做好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继续实行全面考试考核、公开自主择岗的安置办法,加强安置工作政务公开,不断提高安置工作透明度,使城镇退役士兵得到妥善安置。认真落实我市《关于扶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优惠政策的意见》,及时足额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金,全市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率保持50%以上。二是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协会特色化。坚持以区级协会为龙头,以乡镇级协会为重点,以村级协会为基础,重点在三辣、畜禽、林果等优势产业,积极推行“协会+公司+基地+农户”和“支部+协会”的模式,帮助已经成立的农村经济协会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完善以协会章程为中心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农村经济协会负责人的培训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协会管理的规范化,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大力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社会化。认真抓好“明天计划”项目的实施,积极探索推动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妥善搞好孤残儿童安置;加强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发展“增量”、盘活“存量”,力争使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福利服务机构床位数达到1800张。四是大力推进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法制化。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要在依法行政上抓规范。立足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强化区划地名工作,争取出台《莱芜市地名管理办法》,促进地名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积极推进乡镇驻地标志设置工作,完成市级城市地名规划;认真开展边界线自查和联检,切实维护边界地区稳定;实行“两图一责”的管理模式和“三位一体”信息管理,逐步建立界线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大婴弃收养登记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弃婴管理办法》,维护弃婴合法权益,加快社会福利院建设,力争上半年投入使用。继续深化殡葬改革,加大对乱立墓碑、乱建坟头、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的查处力度,净化社会环境。加强福利企业管理,认真搞好福利企业年检,对不符合福利企业条件的坚决予以撤消,全面维护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实现三个目标,即实现完成招商引资、争创“双拥模范城”、民政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三个目标。一是全力争创全省、全国“双拥模范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军地统筹协调发展,服务于军地建设,针对部队科技练兵的需要,动员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部队现代化建设,协调部队支持地方招商引资和重点工程建设。解决随军家属安置难题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开展群众性的双拥共建活动,组织新社会组织参与双拥共建活动,突出抓好基层的双拥优抚等基础工作和社区双拥等群众性双拥共建工作,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宣传具有时代特色的双拥典型,营造双拥社会环境,带动社会双拥工作的开展。加强督导和工作体制建设,建立完善工作目标责任制,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的各个职能部门,形成抓落实的合力,确保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二是全面打造一支作风硬、业务精、能创新的干部队伍。努力强化业务素质,提高服务能力,着眼于民政事业的长远发展和对人才的总体需求,创建“学习型”民政,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紧紧抓住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等关键环节,着力培养行政管理、专业技术、现场执法等重点人才,全面提高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能力、狠抓落实的能力、提高效率的能力、依法

行政的能力、综合协调的能力和科学管理的能力,为全面建设和谐民政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以实现民政人才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实现从关心事到关心人、从满足人的低层次需要向满足人的高层次合理需求转变,在开掘潜能、增强活力、激发创造力中尊重人、提高人,切实打造一支政治坚强、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的民政干部队伍。三是努力实现民政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用市场化的思路和手段谋求发展。要突出福利彩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宗旨,全面提升福利彩票形象,着力打造福彩品牌,扩大发行领域,提高管理水平,使彩票工作走向规范管理、安全运行、稳定发展的轨道,力争全年发行量有新的增长,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强大资金支持。局属各单位要用市场化的思路办法改革管理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墓建设,加快殡葬改革进程;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福利服务机构,按照投资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运营机制市场化的思路,大力兴办“公办民营”或“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的养老福利服务机构,使国办养老、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互相补充,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通过以上方式,实现民政事业的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民政局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民政局及工作思路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民政厅的关心指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主攻项目、决战‘三区’、凸现特色、实现跨越"的总要求,按照努力构建社会救助、养老服务"两个体系",大力推进社会治理、行政区划、殡葬管理"三项改革"的工作思路,着力深化改革,着力依法行政,着力真情服务,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年工作总结

(一)民生保障能力巩固提高

1、城乡低保保障有力。从***年1月1日起,全市城市低保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50元,月人均补差水平提高到290元。全市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40元,月人均补差水平提高到165元。截止到***年10月底,全市城市低保人数为21556人,月人均补助达到304元,累计发放低保资金6589.4万元。全市农村低保人数为32052人,月人均补助达到168元,累计发放资金5416.03万元。

2、五保供养水平提升。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05元,分散供养对象仍然维持在每人每月260元。截止到***年10月底,累计发放五保资金1143.99万元。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精简退职老弱残职工救济标准,城市的提高到每人每月335元,农村的提高到295元。累计发放精简退职老弱残职工的生活补助95.6万元。市政府将15个农村敬老院的改造提升列入民生工程任务,全面完成了***市***镇等15个敬老院的改造提升。出台我市《关于开展各类福利、养老和救助机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民字41号)。联合消防等部门开展了农村敬老院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3、医疗救助效果良好。城乡医疗救助累计直接救助31332人次,直接救助金额达到2643.83万元。其中城市医疗救助累计救助8401人次,救助金额达到583.85万元,农村医疗救助累计救助22931人次,救助金额达到2059.98万元。

4、减灾救灾有序开展。妥善安排冬春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冬春期间,全市民政部门共投入救助资金1000余万元(其中中央和省860万元),购置冬令棉被3000多床,棉大衣2000余件,大米、食用油等生活救济物资,灾区9.4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实施省、市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8户,投入资金40多万元(其中农户自筹22万元),为54人解决了住房困难。,

精心组织全国第七个"防灾减灾日活动".组织开展全市民政系统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演练。扎实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全年共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个、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3个。

5、优抚安置落实到位。***年我市共接收2014年冬季退役士兵487人(其中:义务兵和复员士官435人,转业士官52人),义务兵已全部办理了报到和自主就业手续,转业士官已进入了安置资格审核程序。***县9名转业士官6月底安置工作落实到位。为提高退役士兵劳动就业技能,增强他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竞争能力,针对我市435名退役义务兵和复员士官进行了全面广泛的宣传发动,引导他们参加就业,目前已有230余人报名参加培训,培训率达55%,超额超前完成了省厅培训率50%的要求。

全面落实优抚政策法规。严格按照文件规定核定各类抚恤标准和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标准,并按自然增长机制要求及时提高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做到抚恤金及时、准确、足额地发放。全年按时足额下拨资金共计4377万元,其中:优抚对象抚恤资金1052万元,定抚定补资金1579万元,优抚对象抚恤提标资金223万元,优抚对象解三难资金23万元,医疗补助资金283万元,60岁以上老兵生活补助资金472万元,60岁以上烈士子女生活补助资金669万元,年两参人员预拨资金76万元。

6、福彩慈善稳步推进。今年1-10月,我市共销售福利彩票7151.33万元,同比(6,465.91万元)增量685.43万元,增长10.60%,完成省中心下达任务的83.88%,人均购票金额为全省第四名。全年,全市共援助困难家庭61户,援助资金33万余元。实施资助22位大病儿童,省、市、县联合发放资金60余万元。

7、特殊人群救助及时。认真做好"三无"特困群众提标工作,***年每人每月提高到600元,月湖区范围内"三无"人员失能老人每人每月1200元,半失能每人每月800元。***市对散居"三无"人员按照身体状况发放护理费,半失能老人每人每月150元,失能老人每人每月300元,截止到***年10月全市累计发放475.4万元。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孤儿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孤儿供养标准提高到1100元,截止10月底共发放生活费274万元。

健全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机制,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先后开展了"传递温暖关爱救助"、"流浪孩子回校园"专项行动和"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活动,截止到***年10月全市共为4156人次提供了救助,引导护送48人返乡,提供医疗救治43人。

8、老龄工作有新进展。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我市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市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不断健全。今年48个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建设列入市政府民生工程,实行目标考核。对按规划和标准新建的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

务中心(站),根据规模大小,市财政(除省财政直管县外)每个一次性补助10—20万元。场所室内面积150—200平方米(不含200平方米)每个补助10万元,200平方米以上的每个补助20万元。对年正常开放260天以上的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按属地原则每年给予4万元运营补助。同时,惠老优待政策落到实处。建立了80周岁城乡高龄老人补贴制度,截止目前,全市发放高龄补贴资金889万元;全面落实***年全市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意外伤害由政府买单政策,为全市4.4万多名老人购买免费乘坐公交车意外伤害保险43.91余万元。老年人进公园免收门票,到医院优先就诊、取药,进公厕、图书馆免费等一系列老年优待政策,实现了老年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的转变。

(二)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我市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从土地使用、建设运营补贴、税费减免、资金扶持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去年底,我局率先采取"ppp"模式,通过"民办公助"和"公办民营"相结合,引入民间资本3亿元,开工建设***市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填补了我市空白。该项目列入了市委"8+1"重点项目,占地150亩,床位数1500张,现已完成护理中心、老年公寓等五栋大楼的施工,预计明年建成后,将成为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康复医疗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养老中心。同时,我局编制了《2015年—2020年***市养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今年按计划全面完成15个农村敬老院提升改造和48个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点建设。

(三)创建双拥模范城成效显著

及时调整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制定印发了《***市创建省双拥模范城(县)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各成员单位工作任务,先后出台了11份文件。召开了全市创建双拥模范城(县)动员大会、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驻***部队双拥工作座谈会;对照创建实施方案,督促43个成员单位上报双拥、双拥工作、双拥工作总结及近年来开展双拥工作情况。双拥办按照15个方面的内容,汇编成册资料110本以备迎检;为充分体现2011年以来我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情况,编辑《双拥工作简报》35期;为营造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县)氛围,协调有关部门在全市悬挂500多块灯箱广告,在道路重要地段悬挂宣传;协调电视台制作了《大爱双拥情》专题宣传片,在***电视台黄金时间播放,同时在火车站、中心广场LED显示屏滚动播放,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反应双拥创建工作动态,积极向《***日报》、《***在线网》投稿50余篇,同时在《江西日报》用了半个专版刊载了我市双拥工作的做法,充分反应我市近年来双拥工作情况,极大的调动了全市市民创建双拥模范城的积极性,掀起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新高潮。

(四)地名区划改革扎实有效

我市是全省唯一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设区市,按照省厅的部署,工作进展顺利,各县(市、区)完成了普查工作准备、属性信息调查、地理信息采集、工作图标绘属性数据梳理等实施阶段各项工作。成立了市地名普查专家咨询委员会,市级地名办根据核查情况进一步完善后报省级地名普查办验收。积极推进撤乡设镇工作,完成了***市雷溪乡撤乡设镇工作,完成了***市白田乡、耳口乡向省政府申报撤乡设镇工作。市界、县界联检工作按时完成,维护多年平安边界的良好局面。

(五)社会治理改革创新发展

依法积极做好社会组织审批登记工作。严格按照社会组织有关规定办理审批登记工作。同时,采取多种有效举措,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为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我市社会组织发展驶上了快车道。截止***年10月,市本级新登记社会组织达19个,其中直接登记的8个。

多措并举加强对社会组织监管。将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理念由过去"重登记轻管理"向"轻登记重管理"转变。注重抓好社会组织年检和等级评估工作。开展社会团体有关情况摸底统计工作,严格执行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在职能、人员、住所和财务四个方面脱钩的政策规定。

我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于***年7月正式运营,基地建筑面积458平方米,基地获省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资金资助30万元,已有10个初创型和萌芽型社会组织入驻基地,并对入驻的社会组织免费提供办公场地、能力培训、信息传递、项目策划等服务。

第九届村(居)民委员会选举圆满完成。市委把"两委"换届作为全面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有利契机,对"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实行全过程统一组织实施。开展"十严禁"的纪律教育。专门设计"十严禁"宣传漫画,共发放3000余册,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十严禁"的内容,省"换届办"在工作简报和人民网上对我市的做法进行了宣传推广。结合"四进三改两覆盖"活动,市、县、乡三级共抽调1.5万名党员干部,对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的政策、"十严禁"等内容进行宣讲。参加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大会的选民占登记选民的95.2%,比上届提高了2.7个百分点。整个换届工作健康平稳有序推进,于***年2

月底,全市434个村(社区)圆满完成了"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实现了预期目标。

积极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目前已确定4个省级精品农村社区、12个市级示范社区、19个县级示范社区为创建单位,创建工作进展有序。

人才培养取得突破。针对我市社工人才缺乏的问题,加大对200余名民政系统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培训力度,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积极组织参加社工师考试,目前全市已有20名人员经考试获得助理社工师或社工师资格证,社工人才有良好的发展势头。

(六)绿色殡葬改革稳步推进

下发了《关于发挥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扩大了火葬区,按照"全域***"建设要求,全市除1个乡镇为土葬改革区外,其它地方全部为火葬区。通过各级领导和党员干部带头,积极倡导文明祭扫,绿色殡葬。各地结合实际,加快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县引入民间资金2500余万元对殡仪馆进行了改造,在并全县设置了5个公益性墓地,其中锦江镇400余万元建设的公益性墓地,已从规划区内迁入坟墓500余座。落实殡葬惠民政策,从今年1月1日起,全市实行免费基本殡葬服务,实行政府买单。

(七)"两个责任"全面落实

制定出台了《***市民政局党组关于落实党组主体责任和纪检组监督责任的实施办法》和《***市民政局***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工的通知》,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为全市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教育,全局党员干部职工的廉政意识进一步增强。二是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加强作风建设。重点围绕"三公"经费使用支出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同时抓住重点,开展专项治理工作,集中整治殡葬系统违规收受"红包"和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工程的腐败问题。三是加强监督检查,促进民政干部廉洁自律。组织开展对市级福彩公益金使用情况以及社会救助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组织开展对社会组织服务和收费行为的检查,进一步规范了社会组织自律行为。四是加强民政窗口单位。进一步理清职权范围,制定职权清单,机关各科室、民政各窗口单位均有工作服务流程,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我市民政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老年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老龄人口急剧增长的实际需求,亟待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步伐。基层队伍编制不足、工作负荷过重、工作经费短缺等问题还需进一步得到解决和保障。

二、***年特色亮点工作

按照努力构建"社会救助、养老服务"两个体系,大力推进"社会治理、行政区划、殡葬管理"三项改革的工作思路,我局注重念好"救"、"老"、"社"、"红"、"福"五字经,抢抓机遇,攻艰克难,奋力实现了在保障民生规范化建设、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加强民主建设培育社会组织、打造红色文化创建双拥模范城、发挥慈善福利作用等五个方面的新突破,呈现出***民政新的特色和亮点。

(一)搭建三个平台,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逐步向全覆盖、规范化转变。

为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我市以搭建"社会救助与精准扶贫对接平台、‘一站式’网络同步结算平台、居民家庭收入核对平台"三个平台为抓手,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广泛开展社会帮扶,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向全覆盖、规范化转变。

搭建社会救助与精准扶贫对接平台。***年6月,***县委县政府启动了"扶贫济困、大爱***"精准扶贫慈善公益活动,共筹集慈善资金138万元,规划用四年时间,对全县1200户特困家庭进行兜底式、保障性、造血型救助和扶贫。

搭建‘一站式’网络同步结算平台。我局紧紧抓住江西省金保二期系统软件在***市开发试点的有利时机,积极与市人社局协商,将民政医疗救助网络结算平台纳入省金保二期系统中,实现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无缝对接。根据《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通知》(赣民发4号)相关要求,形成《江西省金保二期多险合一(需求规格说明书)民政二次医疗救助分册》,多次测试系统的操作流程和救助资金算法,最终完成系统的开发工作,预计年底实现对接。

搭建居民家庭收入核对平台。加强部门之间合作,特别是与工商、、房管、车管协同配合,通过信息比对和家庭收入核查,共清退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382人。有效地发挥了核对平台的作用。

(二)着力三个创新,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逐步向高层次、适度普惠转变。

为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实施意见》,我市突出"点、线、面"结合,并着力在"政策创制创新、建设模式创新、养老模式创新"三个创新上下功夫,全市养老服务业呈现喜人的发展态势。一是扶老政策创新。市政府下发的系列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按照人均用地不

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设置养老服务设施。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凡公开出让经营性用地新建城区和居住(小)区要按照每开发1万平方米配建10平方米的标准无偿提供养老服务用房。今年我局还会同财政部门下发了支持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补助标准和办法,对按规划和标准新建的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根据规模大小,市财政(除省财政直管县外)每个一次性补助10—20万元。场所室内面积150—200平方米(不含200平方米)每个补助10万元,200平方米以上的每个补助20万元。对符合《江西省居家养老服务实施细则》要求的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按属地原则每年给予4万元运营补助。对民办养老机构补助。经依法许可和登记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自建或购买用房兴办30张床位以上且运营满1年的,市财政(除省财政直管县外)按核定床位数每张一次性奖补2000元,最高补助100万元;对租赁用房且租用期5年以上,达到前述条件的,按核定床位数每张一次性奖补1000元,最高补助50万元。对连续入住民办养老机构6个月以上的老人(不含政府供养对象),按实际占有床位数每人每月100元给予民办养老机构运营补助,补贴期3年。二是建设模式创新。去年底,率先采取"ppp"模式,通过"民办公助"和"公办民营"相结合,引入民间资本3亿元,建设***市福利中心项目。该项目列入"8+1"重点项目,占地150亩,床位数1500张,现已完成护理中心、老年公寓等五栋大楼的施工,预计明年建成后,将成为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康复医疗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养老中心。三是养老模式创新。针对五保对象、留守妇儿、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通过创新举措整合资源将"三无"老人和部分困难老人、留守老人集中在一起居住,自主管理、互助互帮,集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于一体,建设留守群体和分散五保服务中心等场所。着眼解决五保对象"离家进院",向"留守集中"养老模式的转变,着力解决留守群体"身离心不离、壮离老不离、男离女不离、大离小不离"等现实问题,积极探索和构建形式多样、服务面广、梯式链接、实际管用的养老模式,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妇有所乐、儿有所望、困有所帮的目标。

(三)注重三个加强,双拥优抚安置不断巩固,逐步向体制完善、机制创新转变。

我市按照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基本要求,致力于双拥优抚体系巩固、致力于军民团结共建,注重在"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建设、加强军休服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三个加强上求突破。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市军分区高位推动,广泛宣传,落实拥军拥属各项政策,引导军地双方投入新一轮双拥创建工作,推进各个领域的军民深度融合,成效显著。市、县两级将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的总体规划统一安排,纳入重点工作督办统一督查、机构人员纳入正式编制统一设置,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统一划拨。市军供站今年完成军供任务5万人次,居全国军供站首位;***县实现连续56年无责任退兵,荣获"全国义务兵征集第一县"称号,省政府授予***县"征兵工作模范县"荣誉称号,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取得新突破。二是加强烈建工作。***、***分别投入800万元和500万元,将周坊、画桥打造成集教育、纪念、旅游为一体的***红色文化教育旅游基地。龙虎山景区计划投资1000万元建设红军上清会师纪念广场,完成了前期设计工作。我局在***公园建设抗日烈士暨殉难同胞纪念亭,12月10日将竣工。今年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重要节日,市四套班子领导都带领各级干部开展烈士纪念活动,缅怀先烈,激励后人。三是加强军休规范化建设。按照省厅的部署,我市积极开展军休所规范化建设试点,对军休所文化建设、制度建设、文体活动建设、环境美化和服务管理队伍建设进行了全面规范。建立了400多平方米集老干部健身、医疗、棋牌、阅览、球类等老干部活动中心,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晚年生活。规范了军休所服务管理制度、学习制度、工作职责等各项服务管理制度23多种,使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对军休所600多平方米的办公楼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和提升,设置了荣誉室、档案室、医务室、保健室、会议室、接待室、形象墙等门类齐全的公办设施。对军休所外部环境进行了整修和改造,使环境更加优美,更加宜居的和谐的军休家园。军休规范化建设得到省厅充分肯定,并在我市召开全省现场会,向全省推广我市经验。

(四)抓好三个环节,"三社"联动不断加强,逐步向长效运行、持续发展转变。

"三社"联动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路径之一,我市积极探索并稳步推进,致力在"社工人才培养、社会组织培育、社会组织监管" 三个环节上抓稳固。一抓社工人才培养。为解决我市社工人才缺乏的问题,近年来,先后与江西财大人文学院建立合作,与深圳融雪盛平社工服务中心达成联盟,投入近10多万元,对200余名民政系统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组织参加社工师考试,目前全市已有20名人员经考试获得助理社工师或社工师资格证,且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二抓社会组织培育。我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于***年7月正式运营,基地建筑面积458平方米,设展示区、公共区和办公区三个区域。基地***年获省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资金资助30万元,目前基地软硬件建设已初具雏形,已有10个初创型和萌芽型社会组织入驻基地,并对入驻的社会组织免费提供办公场地、能力培训、信息传递、项目策划等服务。饶剑明副厅长来我市调研时,对我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我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已初具雏形,基地建设有门头、有看头、有听头、有势头。三抓社会监管。创新监管手段,将工作理念由"重登记轻管理"向"轻登记重管理"的方式转变,先后对民非组织进行了财务审计,对54个行业协会商会和部分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了等级评估,其中获5A级社会组织4个,4A级17个,3A级22个。

(五)强化三项措施,地名普查和平安边界服务不断提高,逐步向惠民利民、服务群众转变。

我市是全

省唯一的地名普查试点设区市。为使普查、命名和边界工作有序有效开展,我局在"强化资源整合、强化工作流程、强化联检共建" 三项措施上细做功。一是强化资源整合,构筑工作合力。我市地名普查试点工作涉及3个县(市、区)、3个管委会和30多个相关部门,地名普查内容涉及11大类。为分类推进普查工作,规范地名普查运行,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市地名普查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民政、发改、林业、公安、财政、国土、统计、交通等部门和驻军单位的职责,提出了抢抓实施进度、把握时间节点、强化工作调度、注重操作效率的要求,目前,外业内业已全面结束,正向普查成果运用过渡。二是强化工作流程,突出点面互动。信江新区是我市一江两岸构想开发的新城区,也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道路命名倍受关注。道路命名方案经向社会各界征询意见与建议,在市政府网站,市委、市政府、市民政局大楼展板的公示,召开了地名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基础上征询市四套班子成员意见后再次修改,道路命名方案经市委第五十次常务会,市政府第六十五次常务会研究,完成了信江新区道路命名工作,***年6月市政府对信江新区18条道路予以命名。道路名称以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和浓郁地域色彩,广受好评。三是强化联检共建,体现和谐平安。加强平安边界创建工作,与市综治办共同印发了《关于创建平安边界实施意见》,省界平安边界创建工作得到中央政法委、省民政厅认可与赞扬,完成了月、贵线县界和***与东乡和金溪市级勘界工作,连续15年创建平安边界。

三、 ***年工作思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局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就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厅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做好***年工作,为"十三五"良好开局、"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至关重要。全局上下要进一步振奋精神、解放思想、加强学习、敢于担当、狠抓落实。

一是认真编制我市民政十三五规划。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进改革,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紧紧围绕"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继续把扶贫攻坚牢牢抓在手上,下大力气解决特殊群体的特殊困难,努力实现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强的同步全面小康。

二是巩固提升民政保障民生托底作用。统筹社会救助、防灾减灾救灾等,不断健全完善托底性社会救助体系。

三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深入创新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逐步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协调推进城乡社区建设,社区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广泛开展基层协商民主,推动城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提升;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全面深入发展。

四是大力推进绿色殡葬改革。通过各级领导和党员干部带头,积极倡导文明祭扫,绿色殡葬。结合实际,加快殡葬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落实免费基本殡葬服务惠民政策。

五是强化优抚安置军休工作。完善优抚法规政策,全面落实优抚对象各项待遇,逐步实现优抚对象生活待遇由"解困型"向"优待型"转变。提升优抚事业单位服务优抚对象的能力和水平,推动烈士褒扬工作深入发展。

六是积极推进行政区划改革。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稳妥有序地推动条件成熟的地方撤乡设镇,重点解决"一市一区"问题,全面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任务,完善市、县地名数据库。

财政局地方税务局2005年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思路



第一部分2005年工作总结
2005年,局全体干部职工,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围绕“兴工强市、借力发展”和推进“六六”产业发展两大战略和其他各项决策部署,以及全省财政地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三个三”工作措施,围绕年度确定的工作思路,聚财为国,执法为民,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9月,全市财政总收入累计实现4.5亿元,完成年计划79.xxxx,增长18.xxxx。地方财政收入实现2.7亿元,完成年计划76.xxxx,增长23.xxxx。财政总支出实现4222xxxx元,增长26.xxxx。全年财政总收入预计实现6.05亿元,增长18.xxxx,地方财政收入3.65亿元,增长1xxxx。
1-9月,地税部门完成各项收入3078xxxx元,增长12.xxxx,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2亿元,增长7.xxxx。全年地方税收收入预计实现3亿元,增长1xxxx。2004年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切实转变职能,调整优化收支结构
(一)全力优化收入结构 一年来,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下,我市建材等支柱产业和房地产行业效益下滑,地方财力增收的难度不断加大,收入形势极其严峻。我局进一步调整、优化收入结构,实现地方财力稳步增长,为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6亿元目标而努力。wmxz.cn
1、加强税费调研,强化税源监控。积极开展企业所得税、建筑房地产营业税等经济税收调研和社会保险费等普查工作,加强税源管理和分析研究。对年纳地税额在1xxxx元以上的重点企业实施重点税源监控,强化税收动态管理,确保税收的及时入库。
2、加强地方税收管理。及时调整房地产行业税收政策,对房地产行业企业所得税统一实行查账征收,同时完善土地增值税管理办法,扩大土地增值税的预征范围,1-9月土地增值税同比增长17xxxx;出台《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办法》,统一了确定征收方式的认定,明确了企业所得税预征率,保证了所得税收入比上年同期稳中有升的良好势头;扩大印花税预征范围,规范印花税按月申报制度;继续完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电子档案,实行动态管理,1-9月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同比增长8xxxx和21xxxx;开展客运行业纳税评估,规范客运企业税收管理;调整木材行业税收政策,进一步规范木材行业税收征管,实行查账、核定、双定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3、加强社保费收入征管。建立欠费情况等征收信息的反馈联系制度,积极稳妥的推进养老保险金全覆盖工作,做好大病医疗补充保险费的移接交和征收工作。
(二)努力优化支出结构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需求,确保建设“平安我市”的资金需求,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1、强化预算约束。2005年,我局以增强财政预算严肃性、准确性为预算管理改革的立足点,在加强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制定了《我市部门预算管理暂行办法》、《我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和《我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预算编制标准、程序,促进了预算编制质量的提高。
2、集中财力保重点、保急需。财政支出向工业发展、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倾斜,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加大社会保障等急需和必需支出上。一是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积极应对宏观政策调控要素制约,加大对企业支持力度。2005年财政安排企业贴息资金100xxxx元,增长11.xxxx,安排17xxxx元招商引资、“六六产业”专项经费,保障经济的持续增长。二是加大对农业、教育、卫生、科技的投入,优化支出项目结构,支出安排向重点方向倾斜。教育投入继续增加,增长11.xxxx,其中1-9月支出增长16.xxxx,比全省平均高出xxxx百分点,解决了全市离退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支持教育“四项工程建设;卫生支出重点向公共卫生倾斜,2005年公共卫生支出安排75xxxx元,增长5xxxx,其中1-9月支出增长67.xxxx,比全省平均高出4xxxx百分点;2005年1-9科技支出增长509.xxxx,比全省平均高出48xxxx百分点;三是切实解决一些历史性遗留问题。初步划清乡镇公共卫生支出和其他卫生事业费支出界限,对乡镇卫生院院长、防疫、保健、血防等公共支出,实行定员定额的经费包干办法,进一步加大对乡镇公共卫生支出的投入,医疗卫生支出预算比上年增长28.xxxx;逐步提高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保障水平,根据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合理界定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财政补助界限,重点提高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经费,特别是提高对非公益性且收入来源少的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财政补助标准,逐步与行政单位离退休人员经费补助接轨;对非义务学校的离退休人员实行全额补助。四是财政支出向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防范突发性事件能力、打造“平安我市”倾斜。公检法司支出上年增长16.xxxx,提高公安部门人均公用经费,做好中央政法专款地方配套资金落实工作,筹措资金支持市法院、司法部门开展信息化工程建设。
(三)致力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培植新兴财源
1、进一步加强了对企业技改项目财政贴息资金申报和管理,加大技改贴息支持力度,安排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260xxxx元,推进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安排重大项目前期经费、招商引资项目经费,贯彻“工业立市,旅游兴市”的战略思想,紧紧围绕“六六产业”做大做强我市工业支柱。
2、充分发挥担保中心的政府信用担保作用,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3、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级各项财税优惠政策,1-9月,审批减免2xxxx企业所得税金额470xxxx元,批准3xxxx企业财产损失税前扣除124xxxx元,办理6xxxx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认定,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培育经济增长点。
二、支持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加大“三农”投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1、加大资金投入。继续加大市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并积极向上申报项目,争取省财政资金支持,同时进一步完善各项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的管理办法,确保支农资金效益最大化。2005年,市财政安排农、林、水支出同比增长3xxxx,高于全市预算支出14.xxxx的增长,1-9月向上争取各类支农补助资金为475xxxx元,预计年内补助资金总额可达1亿元。
2、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支农政策,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在做好农业税免征的基础数据核查工作,开展农业税票证(章)清理,对改革开放以前的农业税征管档案进行清理建档;及时落实粮食生产直接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认真做好森林生态效益补助直接补贴资金的试点工作。
3、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推进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龙头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并加大扶持力度,大力扶持效益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制定农民素质培训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对农民素质培训工程财政补助资金实行项目管理;支持“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下山脱贫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筹措资金支持13xxxx行政村办公用房建设。鼓励山区农民下山脱贫,补助资金的发放方式可以代理券形式直接补贴给山区农民建房,使农民直接得到了实惠。
(二)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积极参与《我市城镇职工大额医疗补助办法》、《我市医疗救助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等多式制度的制订,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工作的制度建设。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建立重点优抚对象优抚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城乡低保户实现应保尽保。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实现全覆盖,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工伤生育保险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支持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一是支持农村教育投入,足额安排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差额,加快教育布局调整步伐,集中财力择优推动峡口片区学校布局调整,确保投入一处完成一处,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增加农村公共卫生事业投入,落实公共卫生及突发事件控制经费,及时安排贺村镇坞里村副伤寒和麻疹控制经费。三是做好我市部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试点工作,为全市40xxxx符合奖励扶助条件的计划生育家庭,发放奖励扶助资金2xxxx元。
三、夯实基础,深化地税征管改革
(一)完善基础管理
坚持“抓大不放小”的税收征管方针,开展漏征漏管户清理,加强对印花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的管理。进一步推进个体税收“三等九级”的征管办法,科学测定,民主评议,规范管理。通过加强与金融系统的沟通,努力扩大网上申报和银行扣款范围,至9月底,9xxxx的企业实现“网上申报”,“网上申报”企业和“双定”户实现了税款的银行扣缴。探索建立基金户的联网扣税模式,推进个体工商业户及自由职业者办卡扣缴养老、医保费扩面工作,真正实现纳税人从办理申报到缴纳税费全过程的电子化;按省局统一部署,抓好税收基础数据清理;招聘临时税员,进一步充实一线征管力量。
(二)规范税收执法
推行稽查责任制,完善目录检查法,制订《案件处理、处罚集体审议及报批制度》、《税务检查时效管理办法》,提高稽查效率;加强与国税、公安部门的协作,严厉打击偷逃税行为。制定欠税公告办法,认真开展地方两税、契税等清欠工作,探索防止产生新欠的思路,努力做到以查促管、应收尽收。
(三)推进税收宣传
精心组织大型婺剧高腔税收宣传教育历史《我市本色》,荣获省局2005年度优秀税收宣传项目称号。积极参加XX市税收知识电视竞赛活动,荣获二等奖。认真开展贯彻《我省社会保险费征缴办法》等专项宣传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上街开展咨询活动、电视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全民纳税意识,改善税收执法环境。
(四)推进征管社会化
完善与国税、工商、公安等部门的协作机制,加强了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促进地税管理规范化、信息化,保证了地方税收稳定增长。加强与国税部门的协作,委托国税部门代征门征税收和“双定户”超定额补税。加强与多家银行的协作,推进银税联网,减轻办税服务厅征收窗口的工作量,从根本上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水平。继续巩固与交通、公安部门的税收协作关系,保证货运车辆及时足额地入库。进一步加强与公检法部门的协作,通过共同查处涉税案件、打击税收违法活动,维护税收秩序,保证税收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开拓创新,切实推进财税管理改革
(一)进一步调整内设机构的职责
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我局对内设机构的职责作了调整完善,并根据局领导班子调整的情况,调整了局领导分工,明确了各职能科室在项目立项、资金审批拨付、监督环节中的职责,进一步理顺了工作关系,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二)规范财政项目资金管理
严格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制定《我市市级财政资金拨付管理规程》,印制《资金申拨单》、《经常性资金增(预)拨单》,进一步完善资金拨流程、拨付依据、审批权限、拨付工作职责,完善财政资金运行内控制度建设。实行资金分类管理,做到资金有序、安全拨付。创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管理,建立政府投资项目资金财政直接支付管理试行办法,对概算投资5xxxx元以上的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实施财政直接支付,对1xxxx财政性投资项目实施代建管理。对国债项目进行专户管理,实行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实施国债项目的全程监管。
(三)财政、财务监督取得新突破
一是内外结合,认真做好《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等会计制度的宣传、培训及贯彻实施工作。二是贯彻执行省财政厅新颁发的《财政监督检查工作规程》,按照《规程》的要求认真组织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三是扎实开展纪念《会计法》颁布实施20周年的系列活动。召开会计学术研讨会,开展会计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活动。四是编印《我市财会》,加强会计工作研究和交流,推进财会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财税管理逐步实现信息化
继续推进“金财工程”实施,抓好资金申拨系统的应用,实现指标管理、资金申拨、总会计核算的财政管理信息化。对财政资金的运行全过程进行即时监控,有效地提高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加大引进和自行开发应用软件力度,积极推广应用因特网办税系统。将养老保险金、医保金纳入了银税联网的范围,方便单位、个人缴纳;发挥12366语音特服系统,利用手机短信催报催缴工作,提高征管工作效率。
(五)地税征管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推进票证管理改革。推行使用一联式电子转账完税证,印制了“银行扣缴专用收据”,对通用缴款书和完税证的开具全面推行一票多税,降低征税成本。各类完税凭证的使用量从16.xxxx份下降到1xxxx份,全局减少票证档案保管量达三分之二。二是多元化纳税申报方式得到进一步推进。进一步方便纳税人,提高税务机关工作效率,加快实现税收征管现代化。
五、整合资源,积极筹措资金,增强地方财力
(一)精心包装项目
及时掌握上级出台的新政策、新办法、新制度,会同各有关职能部门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做好项目包装;收集各职能部门向上争取项目情况和项目建设情况,并汇总分类,建立项目库。加强与上级和各部门的工作联系,积极向上级争取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国债资金。1-9月,向上引资额超亿元。
(二)拓宽政府融资平台
加强财政性资金的调度和管理,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确保重点建设资金的需求。认真选择政府外债投向,积极主动与金融机构衔接,通过国有独资公司向金融机构贷款,1-9月共融资1.1亿元。加强资产出租管理,继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非转经工作,努力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积极参与企事业单位改制,做好国有资产的监管和服务工作,履行好国有资产各项管理职能。
(三)严格非税收入控管
积极推行和完善“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征收模式,扩大原有的收入外延,将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收入、罚没收入等纳入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同时将教育系统的非税收入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不断增强政府的调控能力。制定非税收入分成资金上划及下拨办法,发挥财政专户职能,规范非税收入分成资金的上划及下拨。制定了《我市财政票据管理实施细则》,加强财政票据管理。认真开展银行结算账户清理,进一步规范了预算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的设置。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行为,及时公布取消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公布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并要求各执收单位建立收费公示制度,规范行政事业单位收费行为。同时从财力上保障合理收费,无偿提供农民建房通用图纸问题。
六、以人为本,推进干部队伍建设
2005年,我局始终围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工作方式,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深入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深入组织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严格按照“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采取局领导上党课、听取先进事迹报告、个人自学、党员集体讨论等多种方式,通过开展“三个代表’在我市的实践”和“先锋形象”大讨论活动,提出财政地税部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提高党员干部认识。深入企业、农村,开展了“落实三真、关爱基层”活动,认真开展党性分析和整改活动,切实做好先进回头看工作。我局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得到市委的肯定,被评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单位。
(二)加强内部管理,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
制定《中共我市财政局委员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机关干部学习制度》等,建立干部素质提高的长效机制。认真开展干部全员培训工作,聘请省、XX市等专家为干部更新知识,鼓励干部投入到学习中。建立《A、B岗工作制度》、《财政、地税干部的请销假制度》,内部管理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今年又有xxxx通过高级会计考试,3xxxx取得大专以上学历。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宣传教育经常化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印发《财政、地税干部十大禁令》,把反腐倡廉思想教育融入财税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个方面,坚持自律与他律、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并把廉洁自律承诺拓展到全体财税干部,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进一步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开展内部审计监督。
(四)注重财税文化建设
维修财税培训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干部职工生活,筹建征管大楼,关心基层干部和离退休老干部的生活。“基层三年建设”顺利通过省局考核验收。派出农村工作指导员,努力帮助联系村寻找脱贫致富门路。扶持党内弱势群体,长期开展与贫困村结对活动。动员干部积极参加捐款和无偿献血等爱心工程,树立良好的财税形象。
第二部分2006年工作思路
2006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作用十分突出,做好明年财税工作,对于我市实现“十一·五”计划目标起好步、开好局,为我市跻身全国两百强,具有十分重要的特殊意义。因此,我们要增强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做好今年财税工作的特殊意义。
通过2005年各项工作开展情况的总结,总结当前及今后财税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我局2006年财政总收入预计在2005年基础上增长1xxxx,力争超过7亿元。基本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上级经济工作、财政地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以跻身全国两百强为已任,切实履行财政职能,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完善税收精细化管理,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增强财政保障能力;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管理,努力构建地方公共财政体系;强化财政监督,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努力提高财政运行效益。
按照这个指导思想,2006年我局的工作基本思路是:
一、支持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为我市跻身全国两百强奠定坚实基础
以科学发展观正确审视面临的经济形势,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走向和新一轮税制改革动态,积极开展调研,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努力做大做强“财政蛋糕”,为建设“平安我市”提供财力保证。
(一)进一步加大对经济的投入,壮大财源,增强地方财力
增强工业经济对经济、社会事业和财政收入的支撑作用。积极构建招商引资平台,进一步加强了对企业技改项目财政贴息资金的投入和管理,结合我市实际,对相关的财政支出政策进行调整,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做大、做强、做优六六产业。及时兑现市政府鼓励发展各项财政贴补政策,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二)整合各项资源,集中财力办大事
财政支出要以推进跻身全国两百强建设为重点,按照轻重缓急、有保有压的原则,保证急需、急办的教育、交通、公共卫生项目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资金需求。一是充分发挥国资公司“非转经”资产作用,努力盘活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拓宽融资渠道。二是加大对交通设施、城市基础建设等项目的投入,重点做好黄衢南高速公路我市段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三是要坚持和谐发展,加强对农村的基础教育、公共卫生、以及以新型合作医疗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建设。进一步推进教育布局调整,加快城乡公共卫生卫生体系建设,巩固和发展农村五项社会求助体系成果。
(三)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
牢固树立服务“三农”意识,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重点抓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农业工业化”政策落实、山区农民下山脱贫、经济薄弱村办公用房建设、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农等资金的落实,、以及各类农业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建设、农民培训、农村税费改革后续工作落实。
二、努力深化改革,创新管理体制,为构建完善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改革,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一)完善部门预算和综合预算管理
进一步强化公共财政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以深化部门预算为手段,按照“控、保、压”的要求,编制2006年财政预算。顺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需要,按公共财政和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将不属于政府办理的职能分离出来,减轻财政压力。继续抓好乡镇财政管理,积极配合做好乡镇区划调整工作,关注乡镇财政运行状况,适时调整完善乡镇财政体系。
(二)继续探索财政国库制度改革
要按照《我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要求,以“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为目标,切实做好改革前的基础性工作。创新和完善会计核算中心运行机制,转换部分预算单位会计核算模式,满足预算单位财务监管的需要,并进一步扩大项目资金财政集中支付的范围,为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三)推进非税收入预算化管理
一是要规范非税收入的预算编制。对非税收入编制收支计划,纳入综合预算管理,细化非税收入管理。二是推进专户管理国库化管理,继续完善土地出让金等非税收入的管理。三是继续巩固行政事业单位银行帐户清理成果,严格银行帐户审批,规范专户管理。
(四)推进财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完善财政监督体系
一是继续完善资金分配、拨付等管理程序。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对专项资金实行“一项目一办法”,以制度来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分配;二是推进“金财工程”建设步伐,完成相应的配套制度建设。制定完善财政资金项目化、网络化管理考核办法,加快项目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对财政资金的运行全过程进行即时监控,以信息化的手段来推进财政管理的规范化,提高财政资金运行的透明度;三是按公共财政的要求,围绕财政管理目标,进一步完善财政收支监督机制,内部监督机制和会计监督机制,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完善财政资金支出绩效考评体系,完善资金使用跟踪检查制度,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财政资金运行风险。
(五)推进政府采购工作
要修订和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政府采购目录,逐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额度。
三、优化收入结构,推进精细化管理,为构建完善的公共财政收入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一)深化征管改革
一是坚持依法治税方针,对工业园区税收优惠政策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二是持续改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三是进一步推进个体税收“三等九级”的征管办法,规范管理。进一步做好税务公开工作,理顺税收征管秩序。四是进一步完善社保费征缴体系建设,推进养老保险费全覆盖工作,规范征缴行为,提高征缴质量,以税收征管的理念抓好社保费的征缴工作,实现税费“同申报、同征管、同稽查”。
(二)加强税收管理
一是加强对车船使用税、资源税等小税种的调研,探索资源税由代扣代缴和核定征收相结合的管理办法。二是进一步规范竹、木材行业税收征管,对竹、木材行业实行查账、核定、双定相结合的多元化管理模式。三是要进一步推进个人所得税全员管理工作。要稳步推进第一批试点工作,要做到宣传到位、培训到位、责任人员到位和工作进度到位,同时要在总结第一批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试点工作,初步实现以建立个人收入档案管理制度、代扣代缴义务人明细申报制度、纳税人与扣缴义务人双向申报制度、与社会各部门配合的协税制度为基础,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的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管理。
(三)提高征管效率
以信息化为依托,推进地税征管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继续加大“12366”特服系统的宣传力度,推进网税系统推广工作,不断提高网上信息发布、短信提醒、网上调查等应用水平。完善地税与社保联网系统,保证社保费征收工作顺利进行。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明确执法中的相应责任,推进地税执法的规范、透明、高效。
(四)提升稽查水平
积极有效地开展纳税评估工作,督促纳税人自查自纠,及时发现日常税收征管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强化税收稽查,完善《责成自查制度》和《税务稽查约谈制度》,规范税收执法,建立《案件特性分析制度》,挖掘稽查深度,发挥以查促管、以查促收作用。继续分阶段对低税负企业、社保费申报不实和零申报单位开展检查,重点配合解决税收征管中的难点、焦点问题。
(五)进一步推进地税征管社会化
进一步加强与国税、工商、公安等部门的协作,建立完善信息共享机制,规范委托代征管理。联合国税部门认真做好税务登记换证和联合办证工作,全面核查户管情况。探讨建立“地方两税”委托乡镇、社区代征工作,进一步堵塞税收漏洞。加强与公检法部门的协作,严厉打击税收违法活动,维护税收管理秩序。
四、增强四种意识,建立“四型”机关,为加快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体系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
(一)增强学习意识,创建学习型机关
着重树立现代学习理念、创造良好学习条件,形成全局上下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当“学习型个人”的氛围,以此推进财税改革与发展。加大学习、教育、培训的经费投入,切实增强干部学习积极性;创新形式,开展各种学教活动,继续支持干部学历教育和职称考试,适时与高校挂钩,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对干部进行培训,以此推进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增强廉洁意识,建立廉政型机关
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深入推进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的意见》等要求,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事。进一步明确内部管理职能,为监督创造有利条件;推进内部审计规范化,规范权力运行监督。层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构筑反腐败防线,增强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倡导“一帮一”结对活动,切实预防干部违法乱纪的机率。以人为本,以教育为主,以教育的强化来提高干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增强调研意识,建立调研型机关
要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上级财政地税部门的安排,对照全市“十一·五”规划,深刻领会上级各项经济财税政策,结合本单位、岗位实际,深入开展调研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理财治税的水平。
(四)增强服务意识,建立服务型机关
加强内部制度建设,致力于提高信息化水平,通过科技进步达到管理效益和服务质量的最优化。继续开展示范群体创建激动,激发财税干部奋勇争先的热情。
此外,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征管大楼建设,不断完善培训中心功能,为财政地税工作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