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全体,重在后进生的管理

面向全体,重在后进生的管理。

时间过得很快,让人不知所措,我们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事情,在这些事情中,优秀的人写一份总结,是对自己的反省,突破。总结也是对自己的更优秀的自己负责,大家知道总结范文要怎样写吗?也许以下内容“面向全体,重在后进生的管理”合你胃口!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一、目的 所谓后进生,无非是指那些纪律涣散或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这些 学生由于长期在集体中处于后进,常常受到冷淡与歧视,缺少的是理解与信任。久而久之,丧失了进取的信心和勇气,甚至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这不仅影响了个人进步,也影响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实现学生群体素质的提高,则是摆在面前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面向全体,正是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促进他们全体发展。因此,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更应侧重后进生,研究后进生,转化后进生。 二、作法 ㈠组织学习,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是转化后进生的关键。因此,我们先后组织干部、教师学习了有关教育教学的理论,观看了素质教育的录像报告。通过学习、讨论,大家产生了共识:自尊、自爱之心人皆有之;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理解是人之常情;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意识,必须有教师感情的投入,尤其要多给差生一点爱。只有抓好后进生薄弱环节的管理,才能大面积地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㈡抓好典型,树立榜样 我们先后在校内树立了中青年典型。请这些“以奉献加科学精神,开发弱智生且成绩卓著”的同志介绍经验,发挥榜样作用。目前,获市、区、校级师德之星、期望之星的同志占全校教职工总数的35%。一批具有高尚师德的典型开始成长起来。 ㈢总结经验,全面推开 每学期末,我们给全校教师创造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采取小组会和大会相结合的方法,召开演讲会、论文交流会。一方面,交流转化后进生的经验;另一方面,大力宣传教师队伍中“尊重、热爱与奉献”的事迹。通过活动,进一步加强教师师德建设,以教师的爱心、信心、耐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在对后进生的管理上,我们本着求实、求细、求活的原则,破除那种“大锅熬”的做法,切实做到抓在需要上,管在关键处。我们采取的管理方法是: ⒈目标管理 每学期初,各班老师对后进生情况进行诊断分析,根据学生实际制定转化措施。学校在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学校后进生,且在教学目标管理中,每年都要体现出提高后进生的幅度。由于计划目标是在全体教师讨论认可的基础上制定的,并做到了月有计划、总结,周有具体安排,所以,保证了计划目标的实现。 ⒉档案管理 任课教师人手一册“后进生档案”,即“学习有困难学生学习情况表”。在实践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及时采纳教师的建议,设计了实用、简化的新表格。表格分成几栏:⑴基本情况;⑵学习成绩;⑶知识缺陷;⑷弥补措施。后进生档案的设立,不仅对后进生进步的幅度、成绩的高低一目了然,而且便于后进生的追踪调查及老师的工作交流。 ⒊制度管理 学校教职工大会讨论通过的《教学工作管理条例》中的各个教学环节均有后进生教学工作的规定。这些规定不仅是领导和教师管理后进生的依据,也是检查和考核的依据。我们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定期检查落实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反馈,逐步将制度变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⒋活动管理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克服自卑感,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第一,坚持每学期开展一次后进生知识竞赛活动,并将获奖个人与集体张榜公布,请校长给他们颁奖,让他们亲自体验成功的喜悦。第二,德育干部、大队辅导员密切配合,把后进生组织起来,开展“嘎子小分队”活动,对表现进步突出的同学,吸收他们与三好生、小干部一起参加夏令营活动,使他们大胆地抬起头来走路,进步更快。 ㈣科研领先,改进教法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我校于95年开展了“全脑开发与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科研实验,寓创造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我们带领教师有计划地开展学习理论、教学研讨活动,并把“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语文学法指导研究”等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开展了研究课题活动,请有经验的教研员、教育专家来校听课、评课,给予理论指导。老师们克服困难,积极探索,进行教学方法尝试。两年来,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思维水平明显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明显高于往年同年级的学生,后进生的比例逐年缩小。 三、效果 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教育专家具体指导下,我校全体教职员工团结协作,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坚持面向全体和积极探索转化后进生的途径和方法,其效果显著。干部深入班级,调查研究,对各班后五名学生情况做到心中有底,一边向青年教师传授转变后进生的经验,一边抽挤时间给学习差生辅导;党团员带头奉献,走出校门,主动家访,无报酬地给后进生补习知识漏洞。全校干部、教师齐心协力努力创造和谐、民主的人际环境,逐步形成一种“人人关心后进生”的氛围。八年来,老师们以爱心温暖学生之心、家长之心,千方百计开发弱智生、边缘生11人;后进生的思想、学习、纪律、体育等方面均有了不同程度上的进步。全校学生团结友爱,尊敬师长,勤奋进取,乐于学习良好校风已经形成;全校各科学习成绩优良率达80%以上;学生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保持了连续八年无一名留级生的记录;全校学生群体质量达到了市区规定的标准;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获奖人数占全校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我校为中学输送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学生,受到了对

口中学的好评,取得了家长和群众的信任和社会的认可。 我们将继续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在实处。

Gz85.com更多 精选总结阅读

后勤安全管理工作先进个人材料


《后勤安全管理工作先进个人材料》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后勤管理先进个人材料

后勤安全工作总结

作为从事多年后勤工作的工作人员,我清楚的知道,后勤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保障线、生命线,后勤服务水平和质量关系到学校的改革、稳定、发展的大局,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能否正常进行。所以多年来,我始终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努力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为学校发展奠下坚实基础。对于与息息相关的安全工作,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

一、管理

1、我们不断加大对宿舍的管理力度,完善和修订了宿舍的管理制度,对部分宿舍管理员进行了调整和更换,大力加强学生在宿舍的安全管理,实行学生就寝期间不离老师的值班制度,督促提醒学生按时就寝,按时起床,正常的作息时间。严禁学生在宿舍打闹,串舍等行为而引发的打架事件,并在宿舍走廊设有监控,杜绝学生就寝期间私自外出。

2、定期检查维修宿舍的床、壁橱等设施存在的问题,上铺的学生全部都保证配备安全带,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二、食堂安全管理

1、针对食堂,坚持了定期进行食堂卫生大整治,认真做好督促每天的打扫、保洁、消毒杀菌工作,强化了食堂工作人员着装佩证和规范操作,保证了食堂食品卫生。

2、为了避免学生吃饭因为拥挤而产生摩擦现象,我们针对自身学

校特点,安排各年级分批就餐制度,并安排专门人员跟班组织学生就餐,杜绝在食堂打闹,吵架等行为的发生。

3、为了学生的食品安全,注重加强小卖部的卫生监管,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立即落实整改,杜绝了过期变质及三无食品进入校园,严把病从口入关,有力的保障了师生身心健康。

三、用电安全管理

经常深入宿舍、教室进行检查摸底,发现隐患,及时排除。教室按时开灯关灯,保证了正常供电,安全用电,节约用电。寝室杜绝学生使用电源,以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四、维修工作

1、我们还定期对茶炉进行维修,除垢工作,及时更换水龙头,保证教职工学生的热水供应。

2、及时做好寒冷季节对于供暖设备的维修工作。

3、及时对教室损坏的墙面、黑板、桌子、凳子、玻璃组织力量进行维护,保证学生正常教学秩序。

总之,后勤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保障,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在今后的工作中,仍要牢固树立“后勤不后,用心服务”的思想,把师生的合理需求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密配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本着“精打细算、厉行节约”的原则把好经费开支关,加强校物、校产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做到物尽其用;切实加强安全防范工作,积极建设“平安校园”,要把学校安全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建立学校安全防范机制,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保证全校师生在一个安全祥和的校园环境中工作、学习、生活!

这是篇好范文参考内容,涉及到工作、学生、安全、保证、宿舍、学校、后勤、进行等方面,觉得好就请(CTRL+D)收藏下。

民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现今,许多地方政府对于民生责任意识的弱化,导致在公共服务的提供上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民生方面存在的问题,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第一篇:民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民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转型不到位,民生公共服务机制短缺。目前部分地区公共服务供给之所以不能尽如人意,这与考核官员主要依据GDp等经济增长指标,不太重视将公共服务的供给状况纳入政绩考核体系,这就导致了许多地方政府对于民生责任意识的弱化,导致在公共服务的提供上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

公共政策的监督和评估不到位,民生利益表达机制缺失。监督和评价事关公共政策的价值成效,在公共性的民生政策中,有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公共政策的监督不到位。以农村为例,当前各级政府提供的农村公共服务缺乏完善的监督体制,同时也没有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制。二是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通过社会治理的方式来实现,但是,在现阶段,由于受惯性思维的束缚和传统体制的影响,我们的决策机制存在弊端。相关利益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对于关乎到他们切身利益方面缺乏话语权,利益诉求渠道不畅。

社会事业欠账多,民生投入管理机制不健全。当前,云南省惠及民生政策越出越多,财政投入惠及民生方面资金量越来越大。20xx年全省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到1286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66%;20xx年,全省财政民生投入达1570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69%。这些资金中,用于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种粮农民综合直补、大中专学生生活补助等直接补贴个人的资金高达241.1亿元。虽然政府投入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但与发达省区相比、与人民群众的需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此外,在机制建设方面,一是民生投入不足。主要是经费的增长速度低于需要支出的速度,在有限的政府财政中,以钱养事的措施面临较大困难,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方面,还经常有公共服务机构的经费被挪用的现象。二是在民生工程资金不宽裕的状况下,其管理也不容乐观。在民生工程实施过程中,各部门都高度重视并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民生工程建设,但由于部门各自为政,职能交叉,一些民生投入缺乏统筹性和集中性,致使资金易被分散、截留、浪费。最为突出的是,在财政民生投入总体不足的情况下,一些地方片面追求政绩工程,将财力投向市政建设、大型体育文化设施等形象工程,导致教育、公共卫生等一些基本财政投入偏低。

从民生工程建设看,在具体层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首先,由于各个阶层、各种群体的不同利益诉求相互交织,使得政府在选择民生项目、制定民生政策等方面难以取舍,稍不注意,就会相互攀比,反而引发新的矛盾。同时,已经实施的民生工程,在工作推进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就业方面,形势依然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及需求与供给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方面,存在覆盖面较窄、缴费门槛偏高、省级调剂能力弱、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分布不均衡等;医疗保障方面,保障水平低、统筹层次低、农村卫生服务能力较低等;保障性住房尤其是廉租住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由于需求多、要求高、投入大,与地方各级政府有限的筹资能力形成矛盾;收入分配同样存在着不公的现象,劳动者的劳动所得偏低,再分配中的公共财政构架尚未完成等。

民生建设的基本选项

规范政府职能、优化服务体系。一是优化政府职能和权力配置。要进一步调整政府的职能定位,在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改革研究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使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切实得到强化。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使政府有更多的精力用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二是转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从以行政管理手段为主转向经济、法律手段与依法行政相结合。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效能,改进公共服务质量。三是健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健全应急管理、社区服务、社会组织管理、流动人口管理、环境治理和公共安全的目标、责任、程序、范围、监督考核办法等,促进社会管理规范化。在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基础教育、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等方面,健全均等化的基本标准和保障措施。

推进制度和法律建设,完善民生建设的保障机制。制度带有长期性、稳定性、根本性和全局性。解决民生问题必须有法律制度作保障。免除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制教育是立了法的,因而推行起来就比较顺利。有了法律制度,改善民生的方针政策就不会被轻易改变,不会因为政府领导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民众所感受到的受教育机会、健康机会、迁徙机会、进入市场的机会等机会不公平,均与现有的法律规设、制度安排不健全不完善有直接关系。随着大量的农村人口拥向城市,他们要面对城市的物价、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高收费,这就使这些群体在客观上对国家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制度有着强烈期待,而恰恰在这个时候,我们却难以给他们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健全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这些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尤其要出台各种政策保护好困难群体的切身利益,采取措施减小各类差距,并力争使之法律化,切实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

健全民生政绩的考核机制,树立民生政绩观。从本质上来说,民生政绩观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的体现。树立以民生为本的政绩观,就是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不断优化民生政策,把改善民生当作第一要义和最大政绩。在具体操作上,要进一步加强目标管理与绩效评估制度的建设,将民生工程目标层层分解,层层落实,明确第一责任人,切实做到一级对一级负责,级级对人民负责。建立全面而正确的绩效评估指标,注重公民的满意指标。要扩大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当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多采取政府内部评估,上级评价下级,很少采取外部评估、社会评估。因此,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应扩大评估主体,引进社会评估,公民参与评估,使绩效评估成为政府和公众交流的方式。

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完善民生协调机制。民生问题的核心是利益问题。这就迫切要求政府既要从整体民生利益出发,通过发展追求整体民生利益最大化,又要最大限度地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在强调多数人利益、整体利益至上的前提下,也要充分兼顾少数人的利益。由局部利益推动整体利益,合理兼顾农民与市民这两大部类的利益,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市支持农村。各级政府部门要统筹规划城乡民生工作布局,在继续为城市居民多办实事的同时,更多地在民生领域造福广大农村农民,加快推进城乡保障的全面接轨。

加强组织协调,形成民生工程的联动机制。各级政府部门要把实施民生工程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抓手,强化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财政具体协调、部门牵头落实、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民生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在实施民生工程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作为组织实施单位,要不断提高科学决策的民主性,广泛收集和听取社会各种力量的意见,做到立足民情,决策结果要反映民心、符合民意。要全面推进民生工作的公开透明,实现阳光管理、阳光服务、阳光运作,最大限度地实现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民生工程更透明、更公正、更高效。要以为民、便民、利民、惠民为目标,实现政府与民心、民意、民情的联动,形成政府领导、部门落实、上下联动、横向互动、多方协同、逐级落实、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民生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因此,在实施民生工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承受能力,不搞高标准、高要求,不吊高群众胃口,坚持立足当前,放眼长远,从办得到的事情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使民生工程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建立能真正解决民众利益的诉求表达机制。一方面,要给民众充分表达的权利,尤其要重视困难群体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声音。另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要不断适应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不断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事关人民群众基本民生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通过决策听证制度,保障公众的参与权。通过公开政务信息,让老百姓及时了解与自己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政策制度,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健全正常的利益表达机制,让不同利益主体都有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和建议的平等机会。

大力培育公民社会,鼓励和引导市场力量和社会公众以多种形式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培育公民社会,说穿了就是是要把社会还给社会。而要把社会还给社会就需要政府转变职能。现在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投入比例增大了,随之而来要做的就是要大力培育社会组织,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因为社会组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基层、贴近民间,最了解民生的深浅、冷暖。当前,政府要逐步从主要依靠政府管理转向政府治理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发展,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除了重大事项,政府应当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政府着重发挥好监管者的作用,这样的一种方式将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二篇:民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根据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从20xx年起,淮南市组织实施了12项民生工程。审计结果表明,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民生工程的工作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细则,进展顺利。凡涉及个人的补贴、补助和救助,相关部门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的标准,已发放到群众的手中,切实保障了其基本生活权益。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扎实推进,全市30万义务阶段在校学生免除了学杂费。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但从当前制度建设和运行过程来看,民生工程实施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资金下拨不及时。在民生工程资金投入方面,省财政对县及县改区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大,对市和市辖区的支持较小。20xx年省财政安排重大传染病病人救治和艾滋病病人救助资金114.1万元,其中69.9万元于当年12月底才拨付到县区财政,只能结转下年使用。

2、发展不平衡,惠及面偏窄。一是受资金和保障人数的限制,加之行政村基本没有社会救助组织,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尚在建设之中,20xx年我市农村低保覆盖面仅为3.7%,虽超过省厅3.1%的要求,但还没有做到应保尽保,扩面提标难度较大。二是新农合因实行县级统筹,补偿标准由县区自定,农民受益程度存在区域差异。以20xx年4个试点县区大病补偿封顶线为例,凤台县是3万元、潘集区和毛集实验区是2万元、大通区是1.5万元。三是20xx年全市结核、艾滋病人总数为1708人,实际救治、救助人数为257例,仅占病人总数的15%,比例较低。四是目前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持对事实收养的子女未实行奖励扶助政策,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相对较低。

3、部分资金和项目管理存在薄弱环节。个别区在农饮工程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中,将市级以上资金400万元在区农林局设户管理,违反了《安徽省农饮工程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办法》项目建设资金需在各级财政进行专户专款核算的规定。另外,部分农饮项目未建立后期管理维护机制,农饮工程项目完工后,没有明晰产权、落实管护主体、制定相应的管护办法,农民只好看着到户的水管没水吃,工程效益难以发挥。

建议今后应强化民本意识,不断推进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将公共财政更多地向民生倾斜,把着眼点放到 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等18项民生工程上,足额筹集和落实配套资金,建立公共财政支出的长效机制,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化、规范化。切实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执行政策公开、程序透明、支付到人、打卡发放的阳光操作办法。强化基层和基础工作,加快数据库和信息化建设,做到好事办实、实事办好,确保各项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篇:民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民生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这四大问题都是民生的基本问题。

民生问题关乎社会治乱与政权兴亡。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是我国古代朴素的民本思想,也是对民生问题重要性的认识。

在中国目前的体制政策环境下,民生首先是一个政治层面的问题。

第一,这些看起来属于经济、社会层面的民生问题,它后面直接关联的,是与政府的公共服务有关。一个政府行为规范,公共服务意识、公共服务提供能力强,围绕民生问题反映的社会问题也许不很突出。因为政府的行为和能力容易受到民众的认可。

第二,表现为经济、社会层面的民生问题,也与一定时期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密切的关系。如果一个社会公平正义度比较高,即使这个社会的经济能力有限,社会利益分配得比较合理,那可能老百姓的怨声还不至于很高;如果说这个社会不能体现公平、正义,社会利益分配又明显不公,即使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了,民众的呼声仍然会很高,甚至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第三,这种经济、社会层面的民生问题,也与一个国家和政府在一定时期的制度安排有关。就是说,这方面的制度安排得合理不合理,得当不得当,就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经济问题,而首先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种制度安排的后面,直接反映着政府的价值追求和治国理念,也反映着一定时期政府的政策导向,这些都是其政治意志的直接体现。

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既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五年,也是民生问题得到明显改善的五年。五年来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从解决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所取得的成绩得到全国人民的认同和世界的瞩目。

第一,更加重视促进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居民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就业是民生之本。在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在党和政府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支持和关心下,城镇居民就业状况得到明显改善。20xx-20xx年四年间,新增城镇就业3530万人,平均每年增加880万人,超出了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的年度目标。20xx年就业形势进一步好转,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629万人,完成全年900万人计划的70%。

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xx-20xx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2%,基本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增长。20xx年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连续三年超过6%,是1985年以来的首次。20xx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4.2%,增幅高出同期GDp2.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3.3%,是1995年以来增长最快的。此外,各地还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实施城镇低保家庭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动态补贴制度,下大力气降低今年以来由于物价上涨对城乡居民生活的影响。

在就业形势好转和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带动下,居民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消费热点不断持续和巩固。20xx年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分别增长7.6%和8.6%,分别是2000年和1985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年份。

第二,更加重视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使百姓更多地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近年来国家对义务教育和其他各级教育的投入明显增加,农村义务教育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自20xx年底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以来,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为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补贴住宿费。与此同时,国家助学体系不断完善,每年用于助学的财政投入、助学贷款和学校安排助学经费达500亿元。

城乡基本医疗体制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xx年开始试点后,在全国农村迅速普及。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达7.2亿,占全国农业人口的82.8%。与此同时,为实现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目标,国务院决定加快建立城镇居民制度,争取在试点的基础上尽快铺开。

继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之后,从20xx年起,农村低保制度由试点地区扩大到全国农村,从而为广大农村贫困人口建立最低生活保障的安全网。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31个省区市已经初步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到2068万人。

第三,更加重视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统筹城乡发展,贯彻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支农惠农政策体系不断得到巩固、完善和加强。从20xx年开始,分别以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连续出台了4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这些重大政策和措施,对加强农业基储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国家先后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特产税、牧业税、农业税和屠宰税,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与农村税费改革前的1999年相比,从20xx年起每年减轻农民负担1200多亿元。20xx年以来,国家还先后出台粮食直补、综合直补,扩大粮种补贴范围和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措施,中央财政实际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逐年增加。

第四,更加重视改善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五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xx年城镇人均住宅面积26.1平方米,农村人均住宅面积29.7平方米,分别比20xx年增长14.5%和12.1%。五年来大多数城乡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针对近年来主要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导致的低收入居民住房困难问题,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不断加大,旨在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已经全面铺开。截至20xx年6月底,全国656个城市中,已有586个建立了廉租住房制度,20xx年计划安排廉租住房资金达到79.4亿元,超过20xx年之前廉租住房资金总额。

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投入加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20xx年我国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1平方米,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9.1标台,分别比20xx年增长39.2%和35.8%,极大地便利了出行。城乡居民的信息通信更加畅通,城市居民用水普及率和燃气普及率达到较高的水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明显增加。

当然,改善民生问题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特别是在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当前主要矛盾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现实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解决我国民生问题不可能走西方福利国家的道路,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对此,十七大报告已经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美好的图景,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


党内生活是党员干部应该重视与规范的方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欢迎大家阅读。

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一

党内生活是党员干部加强交流、增进团结、净化思想、促进工作,提高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形式,也是我们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的重要组织制度。我们党是一个郑重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健全和完善党内生活,以抵制各种政治灰尘和腐朽思想侵蚀,解决党内矛盾和维护党的纪律。从某种意义上说,党就是在健全和完善党内生活,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不断纠正和克服自身缺点错误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规范党内生活,形成了一整套党内生活制度,党内生活原则性和实效性得到进一步增强。但也应看到,当前,党内生活方面也出现了不少新问题。

一是说假话。有的在向上级机关和领导同志汇报工作时,讲好的方面浓墨重彩、极力渲染,对问题和缺点则轻描淡写、讳莫如深,对群众的苦与痛、基层的忧与愁,能掩则掩、能盖则盖;有的对报忧的人横加指责、施加压力,甚至打击报复;也有的擅于揣摩领导意图,看领导脸色说话,不惜溜须拍马,搞无原则的歌功颂德。

二是表扬与自我表扬。有的不愿自我剖析,在开展自我批评时浮光掠影,说远不说近,说人不说己;有的奉行多栽花、少摘刺的处世哲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

三是家长制、一言堂。少数地方和单位领导把集体领导当陪衬,把集体讨论当形式,搞个人专断、家长制,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

四是拉帮结伙、搞小山头、小团体。一些人为了自己升迁提职拉选票,搞亲亲疏疏、团团伙伙,厚此薄彼,唯亲是举;有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少数年轻干部热衷于在上级领导机关找所谓的靠山。

五是计较个人名利得失。有的眼睛只盯着空缺的领导岗位,心里只想着个人的利益,一味自我设计,三年没动就有失落感;有的刚刚提拔,就急于要车子、要房子,要各种待遇。

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证明,党内生活是广大党员锤炼党性、改进作风的基本课堂,也是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重要途径。党内生活庸俗化的实质是不讲党性、不讲原则、不讲纪律。它是党的队伍的腐蚀剂,任其发展,必将减弱党内生活原则性和实效性,削弱党的战斗力、创造力,必须坚决反对和摒弃。当然,反对党内生活庸俗化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二、应该提倡什么样的党内生活

一是坚持党性。就是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定理想信念,就要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而奋斗。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就要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勤政为民,努力工作,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二是发展民主。就是切实保障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民主权利,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拓宽渠道,保证基层党员和下级党组织的意见及时反映到上级党组织。上级党组织应充分听取党员和下级党组织的意见,集思广益,改进工作。

三是敢讲真话。就是坚持讲真话、报实情,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坚决反对弄虚作假。认真调查研究,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讲符合实际的话不讲脱离实际的话,讲管用的话不讲虚话,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无病呻吟的话,讲反映自己判断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讲明白通俗的话不讲故作高深的话。

四是严肃纪律。就是增强纪律观念,学习党规党纪,严格用党的纪律规范自己的言行。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不允许公开发表违背中央决定的言论,不允许在群众中散布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意见,不允许编造、传播政治谣言及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

五是明辨是非。就是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有效地抵制各种不良风气对党员的侵蚀,及时地纠正党员的缺点和错误。

六是增强团结。就是高举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党组织的团结,维护领导班子的团结。一把手要坚持讲党性、树正气,虚怀若谷,以德服人;其他班子成员要增强大局意识,积极配合,相互支持,合作共事。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含糊、不和稀泥。

三、怎样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实效性

奠定思想基础。这是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实效性的基本前提。要从思想教育入手,引导党员干部切实认识健康的党内生活的重要意义,自觉维护党内生活的原则性,不断增强组织观念、纪律观念,自觉用党性原则规范个人的言行。

开好民主生活会。这是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实效性的工作重点。要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发挥民主生活会开展思想交流、提高党性修养、增进班子团结的重要作用。要把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党内民主生活的主要内容,做到思考问题出于公心,相互沟通务求交心,批评同志充满诚心,接受批评非常虚心,真正把民主生活会开成交心谈心会、帮助提高会。对问题较多、群众意见大的领导班子在召开民主生活会时,上级党组织尤其要加强具体指导。

坚持民主集中制。这是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实效性的关键环节。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完善班子内部的工作分工、议事、决策规则和程序;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全委会、常委会的职能与分工;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畅通党内信息上下互通的渠道。

强化监督约束。这是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实效性的重要措施。要建立上级组织部门与下级领导干部定期谈心、谈话诫勉制度,保证党委成员始终处在组织的监督之中。要广开言路,通过多种形式,主动征求和听取下级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定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干部活动,真诚地、主动地接受群众监督。

领导发挥表率作用。这是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实效性的根本保证。要自觉学习,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做学习的表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埋头苦干,做勤奋工作的表率;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度,胸襟开阔,光明磊落,做团结的表率;密切联系群众,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做发扬优良传统的表率;加强党性锻炼,努力改造主观世界,严于律己,作清正廉洁的表率。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以党的领导干部应有的精神和风范来影响和带动班子成员,影响和带动党员干部,大力营造良好的政治风气。

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二

加强纪律作风建设活动,自转入第二阶段即查摆问题阶段后,学校领导班子进一步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按照海拉尔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结合学校实际,狠抓查摆各项工作的落实,进展顺利,现将本阶段领导班子查摆问题材料总结如下:

一、基本做法

1、抓好思想再动员,继续深入学习讨论。学校党支部于3月30日召开了此次活动第一阶段总结暨第二阶段动员大会。会上,再次学习了市区领导关于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提高了全体教师对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认识到,查找问题阶段是活动的关键环节,会议要求广大干部要深刻剖析,深入反思思想、工作、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紧紧围绕查摆问题阶段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严肃认真的态度,找准病因,对症下药,为整改打好基础。

2、广泛征求意见。按照工作的安排,学校秉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集思广益、开门纳谏的工作态度,扎实搞好意见征求活动。在查摆问题阶段共发放征求意见表240份,收回240多份。发放领导班子征求意见表60份,收回60份。学校设立公开征求意见电话、设立征求意见信箱;深入学生、教师及学生家长调查研究,倾听教职工、学生及其家长、社会各界的呼声,广泛征求

对学校领导班子、干部和师德师风的意见和建议。

3、深刻进行个人剖析。学校支部要求每位干部在在查摆问题阶段,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责,要开展自我反省和帮助对照检查,按照重点写问题、深入找原因、关键查自身的要求,认真撰写个人查摆问题总结,此次个人剖析大多做到了认识深刻,触及思想深处,提出的整改措施针对性强。

4、抓好领导班子成员个人查摆及专题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成员个人问题查摆是重点。学校校级领导干部在反复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开展自我反省和帮助对照检查,也按照重点写问题、深入找原因、关键查自身的要求,着重从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地位观等方面进行剖析,撰写了剖析材料。学校先后召开了民主测评会和专题民主生活会,民主测评会邀请全体干部及教师代表对学校、领导干部的剖析材料进行评议,学校校级干部在中层以上干部会上进行了查摆剖析并接受了满意度评议。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班子成员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热烈和诚挚的气氛中,相互进行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对同志们的批评都表示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克服不足,弥补不足,齐心协力,团结进取,把学校工作推向前进。

5、查摆问题与实施整改紧密结合。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我们坚持以推动工作、促进发展作为检验成效的根本标准。学校通报开学以来的工作情况,对工作效率高、完成质量好的部门给

予了大力表彰;对于少数部门存在工作被动、办事效率低、工作质量差等问题进行了批评。各部门以此为契机,对照工作查不足,边学边改,积极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还注意把查摆问题与日常小事相结合。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查摆,学校干部队伍、领导班子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工作态度和方法方面。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不够。存在工作作风飘浮、方法简单、落实不力、效益低下等问题,服务意识不够,领导深入基层不够,不能很好地倾听教职工的呼声,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尚未得到充分的调动。工作纪律、生活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是纪律作风方面。规章制度欠完善,落实不够。特别是随着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和社会现实的变化,原有的规章制度没有得到进一步的修改完善。部分教师签到签退不及时。

三是教职工中存在从教、治学行为不规范、不严谨等现象,部分教师真情关爱学生不够,有对学生罚站现象,有教育教学敷衍塞责现象等。领导班子成员监管不够到位。

四是安全稳定隐患方面,在学生放学上学时间,校门口车多、人多,比较杂乱,存在安全隐患。学校忽视安全死角。

五是学校工会组织开展教职工文体活动不够,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缓解工作压力,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应组织全体教职工集体出游,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

三、开展纪律作风建设活动几点认识

(一)把思想发动、学习提高贯穿始终,是确保加强纪律作风建设活动取得成效的基础。这次活动,是结合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教育的实际行动,是对党员干部进行的一次思想、纪律、作风的自我教育。我们感到,搞好思想发动和理论学习,既是整顿活动的内在要求,也是搞好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不论是在学习、对照检查还是在整改提高阶段,我们都严格按教育局党工委的要求,认真准备,精心组织,每一阶段工作开始之前都召开会议,帮助同志们提高认识,明确要求,打消顾虑,增强信心,为下一步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克服了松劲和厌战情绪,明确了投身于整顿活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得以使这项活动善始善终。

(二)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是确保查摆问题取得成效的前提。 我校的加强纪律作风建设活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征求各方面意见。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等方式,广开征求意见的渠道。充分调动了每位教职工参与整顿活动的积极性,使各阶段工作始终处于全体教职工的参与和监督之下,这对于党员干部找准抓住自身思想、工作、纪律、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进行自我剖析,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都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边学边改,边查边改,是确保查摆问题取得成效的关键。坚持闻过即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我中心这次活动的一个重要工作纪律、生活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

指导思想,只有把这一指导思想贯彻到实践中去,才能切实解决问题,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在活动的每一阶段都坚持了及时查找问题,尽早解决问题,针对查摆出来的主要问题,制定了整改措施,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重点问题,制定措施,限期改正,使全体教职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学校党员干部在思想、工作、纪律、作风上的变化和进步。

(四)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组织实施,是确保加强纪律作风建设活动取得成效的保证。这次活动要求高、任务重,时间紧,因此,我们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加强领导,把搞好整顿活动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来抓。思想上高度重视,时间上充分保证,组织上周密安排,措施上精心筹划。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加强了对各阶段工作的指导。保证了活动扎实有序的进行。同时,我们还坚持做到了开展活动与当前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三

严格组织生活,是加强对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促进党组织和党员在各项工作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的一项组织保证。组织生活的质量如何对机关党的组织的健康发展,对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机关党组织生活已成为机关党的组织发展壮大的重要抓手,成为提升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就其组织形式和活动的内容而言,几乎涵盖了党内组织生活的全部,应该说它在机关党的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和必不可少的作用。然而就目前组织生活的整体成效来看,确实还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与新的形式、新的任务对我们的要求还相去甚远,与党员自身发展的需求还不相适应,与党委、政府对机关党建工作的要求还有差距。基于以上思考,本文拟从机关党组织生活的现状入手,就如何提高机关党的组织生活质量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现行机关党的组织生活的基本形式

近年来,机关党的组织生活基本上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的轨道。其形式而言主要有: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组织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以及党课、民主评议党员等,通过以上活动对党员进行党的知识教育,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有关业务知识,传达上级党组织的文件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议定党内有关重大事项等。总而言之,机关党组织生活已成为机关党的建设及党内活动必不可少的主要形式和途径。

一是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发挥了学习教育主渠道的作用。机关各级党组织始终把以三会一课制度为主要形式的党内组织生活作为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最基本途径。通过组织党员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传达中央及上级党组织的文件精神,学习时事政治、法律知识及相关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和工作水平,从而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发挥了党内民主监督的作用。党员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以民主生活会为载体开诚布公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分清是非,沟通思想,总结经验教训,统一认识,从而起到相互监督、相互约束、增进团结的作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参加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会,既增进了同志间的思想交流,密切了上下级关系,又加强了广大党员对领导干部的民主监督,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监督机制。

三是坚持开展有益活动,增强了党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机关党组织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及组织公益性的社会服务、义务劳动来教育党员和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参与社区党建活动,以党员志愿者的身份积极为社区服务。创新活动形式,增强活动效果,如:缅怀先烈活动、联谊活动、歌咏比赛等,对党员进行教育,通过开展这些党员喜闻乐见的,既富有娱乐性又有教育意义的组织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目前机关党组织生活的现状看,总体上实现了组织生活的制度化,在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强化党员的责任意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机关党内组织生活在其内容、参与度、组织形式和质量等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

1、组织生活形式主义现象较严重,质量不高。部分单位党内组织生活只满足于时间、次数要求,形式主义现象突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民主传统只是在形式上继承,并没有从实质上突破。在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上民主气氛不够浓厚,思想放不开,做不到畅所欲言,等待观望的现象比较严重。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影响支持率。由于这三怕,造成了过组织生活时自我批评多,相互批评少,你好我好大家好。有的支部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存在着组织随意、管理松散的现象,有的以学习会取而代之。

2、联系党员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不紧,针对性不强。没有用心去谋划好每一次难得的组织生活,随意性和主观性的现象较为普遍。目前组织生活会大多以学习教育为主,注重宣传大政方针,念念文件,读读报纸,然后泛泛提几点要求,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党组织对涉及党员思想、工作、生活的问题贴近不紧,针对性不强,对党员关注的热点和核心问题把握不准,释疑解惑的说服力不强,组织生活联系党员主观世界,解决思想问题不够。

3、组织生活的形式和内容缺乏创新,与形势的发展不相适应。在现有的机关组织生活模式中,大多数以开会形式过组织生活,而且支部所有的学习和教育活动大多数是单向的,主要由支部书记或者是组织者以灌输的方式来进行,缺少互动性。组织生活的内容也主要以学习为主,80%的组织生活基本上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由于机关人员流动性少,而且现有党员比例较高,一些机关基本上全员都是党员,因此发展党员、审批事项等在有的党组织生活中已不存在,这些单位的组织生活内容基本上只剩下了学习。随着社会的进步,党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获取信息渠道的不断多元,现有单调的组织生活方式已很难满足党员的需求,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

4、党员参加组织生活被动应付,缺乏自觉性。有的党员对参加组织生活持无所谓态度,以工作忙等理由推托,表现出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意识在逐渐淡化。有的党员反映组织生活形式陈旧单一,内容枯燥无味,没有吸引力,缺乏参与兴趣;有的党员认为组织生活是一言堂,缺乏党内民主,参与组织生活是一种负担;有的在网络上下载一些文章在会上应付了事。

5、领导干部参加组织生活较少,监督作用缺失。目前,机关党员领导干部过好组织生活的意识不强或是被逐渐淡化,总以这样或那样的理由不参与组织生活,努力游离于组织之外。除了过好每年一次的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外,支部或党小组的组织生活则较少参加。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对于我们党的各级领导人,应该有监督。这种监督来自上面,来自下面,来自群众,也来自党小组生活。《党内监督条例》明确规定,党内监督的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而党组织生活是一个有效的党内监督途径,尤其对领导干部。因此领导干部不能经常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支部的组织生活,则组织生活的监督功能就很难体现。

以上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有四:

一是对党内组织生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把《党章》的有关规定置之脑后。认为党员教育管理单靠组织生活解决不了多少问题,开展得好不好关系不大。不能真正从战略和政治的高度上充分认识开展组织生活的重要意义,把组织生活等同于一般工作会议,仅停留在执行制度的要求上,可有可无的思想比较严重。还不能从内心深处真正感悟到组织生活对党的组织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组织生活质量的高低对党组织这个机体的生存与发展能有多大的促进作用等。

二是部分党员对组织生活的认同感存在偏差。更多地把参加组织生活作为义务对待,而不是履行权利。《党章》规定党员必须编入一个党支部参加组织生活,这是党员的义务,同时也是一种权利。通过参加组织生活,党员可以行使和享受学习权、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民主权利。造成这种认识偏差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党员权利意识不强,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总感到是要我过组织生活,而不是我要过组织生活,把参加组织生活当成一种额外负担被动应对;二是一些党组织缺乏党员是党的主体的意识,在组织生活中一味强调义务的多,体现党员权利的少,久而久之,党员的权利意识在以履行义务为主的组织行为中不知不觉被弱化。

三是组织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思想性不强。有的机关党的组织不注重引导党员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强调党员的先进性,不积极帮助党员增强组织纪律观念,使组织生活达不到党性锻炼的目的。有的组织生活思想性不强,不能有效解决党员的思想困惑,对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乏有力的影响,从而制约了组织生活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由于组织生活的原则性较差,怕得罪人的在起作用,党内不能开展严肃的思想斗争,党内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风气不浓,好人主义之风盛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组织生活会的质量。

四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对组织生活的重视不够。其根源在于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处理好与机关党组织的关系。在党的组织中,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一名普通党员,都应把自己置于所在党组织的监督之下。由于不能调整自己的角色,对参加支部的组织生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客观上又存在着公务繁忙的因素,造成一些领导干部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较少。领导干部不能充分发挥表率作用,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机关党组织生活的质量。

三、提高组织生活质量的主要对策

党的组织生活质量直接关系到教育管理党员成效的好坏。要保证组织生活的质量,提高组织生活的实效性,就必须明确要求,提高认识,加强管理,精心安排。尤其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突破:

首先,要对过好党的组织生活的重要性进行一次再认识,增强主动性。过好党内组织生活,是中国共产党有别于其他任何一个政党的显著特征,是我党的性质及其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党章》规定:党内不允许有不过组织生活的特殊党员。因此各级党的组织尤其是党组织的主要负责同志要把过好组织生活作为一件头等大事,在思想认识上要上水平,在工作盘子上要有位置,在具体落实上要有制度。这是确保组织生活不走过场的关键之所在。

其次,要注重党员在组织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互动性。党内组织生活是党员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党员作为组织生活的主体角色,不只是受教育的客体,还是教育的主体。组织生活的实施只有充分考虑到党员的主体地位,才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在组织生活会的安排上,可以让党员事先参与,对组织生活的形式、内容提出合理化建议,集思广益,共同谋划和设计出生动有效的组织生活形式。这样可以激发支部成员的参与意识,并化作每个党员的自觉行动。在过组织生活的过程中,要突出民主互动性,人人既是参与者又是组织者,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要变组织生活传统灌输式、说教式为融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为一体的民主互动式,切实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

第三,要紧密联系党员思想工作的实际,增强针对性。机关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围绕发展这个主题,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抓党建。组织生活也应牢牢把握这一导向,突出服务发展、服务中心工作的主题。在内容上尽可能与本单位实际相适应,与当前工作重点相衔接,与广大党员的思想现状相协调。但要克服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效果的倾向。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当立足时效性和针对性。如: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积极开展以此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针对办公室以文秘工作为重点的特点,组织公文写作研讨等。力求通过组织生活这一教育途径,充分调动每个党员在各自岗位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市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献计献策。

第四,要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增强引领性。一方面,党员领导干部不能因自己是行政领导而忽视机关党组织的监督,要积极带头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在党员中发挥表率作用。另一方面,机关党组织要按照规定,落实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不能因其是行政领导而放弃监督。要建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参加组织生活考勤制度和通报制度,同时在安排组织生活时尽可能周密部署,充分考虑领导的工作安排,做到两不误,为领导干部参加组织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五,要丰富组织生活的形式,增强实效性。组织生活的形式单一会影响组织生活的质量,会影响党员的参与热情,选择有效的形式和载体可使党的组织生活更加生动有趣而富有成效。所以组织生活的形式应当呈现出多样性,对传统的活动形式要有选择地继承,有创新地发展。当前,网络的迅速普及应用,为党的组织生活开辟了新的活动空间,机关党组织可以尝试利用网络开设党建网页,在网上开展党课教育。建立网上党组织生活平台,借助QQ聊天工具,开展党组织生活会,由于相互之间不直接面对面,民主评议时大家可以放下思想包袱畅所欲言,这为提高组织生活质量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总之,过组织生活是手段,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是目的。各级党的组织,只有不断地总结和提高,与时俱进地不断创新,切实做好、做实、做强党内组织生活这篇文章,才能为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战略,为闽北经济社会可持续和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