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活动专项补助工作总结

农村文化活动专项补助工作总结。

指缝很宽,时间太瘦,悄悄从指缝间溜走。我们或多或少会在某些时候有些深刻的故事,总结那一段时间的经过是非常重要的。总结的目的在于让我们知道自己,认识自己。写好的总结范文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呢?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农村文化活动专项补助工作总结,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农村文化活动专项补助

为了加快推进我县美好乡村建设,进一步广泛开展农村体育活动,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13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民生办【2013】1号文件盒《安徽省体育局关于开展民生工程“农村文化专项补助”农村体育活动的实施办法》(皖体群【2013】18号文件)要求,县体育局联合县民生办于2013年10月份主办了颍上县首届“民生杯”秋季农民篮球联赛。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认真筹备

为了确保活动顺利进行,我们在9月份就向县政府分管县长请示汇报,并与县民生办反复学习,吃透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成立组委会进行运作。并下发通知,要求各乡镇都必须派一支由本乡镇农民组成的篮球队参赛。还多次召开乡镇分管体育负责人会议,商讨、部署有关事宜。同时抓住刚刚喜获秋收、农村较闲的有利时机,定于10月12日在沙北赛区(谢桥镇龚集社区篮球场)和沙南赛区(南照镇国家级全民健身广场)同时拉开战幕。

二、领导重视、乡镇踊跃

农民篮球联赛通知下发后,全县30个乡镇都高度重视,党政一把手亲自过问,并安排分管领导具体抓,纷纷组队训练,有的乡镇,如江口镇、刘集乡、江店孜镇等还在本乡镇农民中举行选拔赛,以期打出自己的水平。各乡镇除出资解决农民篮球队的交通和食宿外,均派分管领导任领队来带队参加比赛,夏桥、刘集、江口等乡镇的领队还兼队员亲自上阵参赛,()极大的鼓舞了大家的士气。承办沙北、沙南两个赛区的谢桥、南照两个乡镇书记、镇长多次深入现场办公,各自出资整修场地,更新篮球架,并制定安保和医疗措施,为赛事的举办提供了保证。县民生办副主任、财政局副局长邓颍同志还亲自上场执裁。在开幕和闭幕时,县人大、政府、政协多位领导出席并发表讲话,在比赛期间,有20多个乡镇的主要领导前往观赛,给队员们鼓劲。

三、活动上档次、农民反响大

1、首届农民篮球联赛,我们分别在谢桥、南照和慎城设了三个赛区,参赛的运动员、裁判员近400人,共举行了100多场激烈比赛。赛前,我们为30支球队统一购买、印制了比赛服装和训练用球,为运动员、裁判员发放了交通、食宿补助,(每支球队6000元,2个赛场各补助2万元);聘请了30多名有资质的裁判员(其中有近20名国家二级以上裁判)。球员情绪高涨、裁判水平高超,赛场上精神纷呈,场外欢声不断,为10数万农民朋友奉献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篮球盛宴。

2、这次活动,把篮球赛事送到农民朋友的家门口,受到了农民朋友的交口称赞。在半个月的比赛期间,每天都有近万名农民朋友前来观看,其中不乏周边市、县(区)的邻近村民。赛区当地的农民企业也纷纷悬挂横幅、气球、搭建彩虹门,张灯结彩进行祝贺(同时也是宣传企业),赛场内外红红火火,十分热闹。许多农民自说:这些天比过年还热闹!有的说:农民在农村的篮球场上打篮球,这才是真正的农民篮球赛。有的说:在家门口一下看这么多场比赛,真过瘾!希望每年都打几场。

四、几点体会

1、基层体育就要扎根基层,农民活动要面向农民。

2、民生工程不能搞花架子,就要真抓实干,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3、农村文化专项补助,不能搞一刀切、撒芝麻盐,而要好钢用在刀刃上,把有限资金用在农村和农民身上。

gz85.COM更多总结编辑推荐

“补短板、转作风、提效能”专项活动总结


根据《海关总署党组关于在全国海关开展补短板、转作风提效能专项活动的通知》(署党发〔20xx) 22 号)和《XX海关党组关于开展补短板、转作风、提效能专项活动的通知》(甬关党发〔20xx) 72 号)要求,保健中心结合自身业务实际,深入开展各项活动,现将专项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1.实事求是查问题,全面梳理找短板

根据活动要求,中心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分别召开处务会、全体人员会议、支委会、全体党员大会等多次会议对专项活动分阶段分目标进行精神宣贯和任务部署,并提出明确要求,要求不但要从思想上加深认识,在作风上求改变,找出中心发展中的真问题,且各科室、个人要用负责的态度把问题整改落实到位;同时各科室在查找问题时,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找自身问题,从严从实、实事求是查找问题,以促进中心良性发展、提升团队战斗力的高度完成此次活动。

在查找问题阶段中,中心共梳理部门问题3个,科室问题9个,个人问题32个,截至6月30日,完成整改问题31个,确保按照时间节点百分百按进度完成。中心所查找的问题既有对业务环节存在问题的反馈,也有对科室管理、个人问题的深刻而清晰的思考分析,切实把活动开展落到实处。

2.按照计划逐步落实,确保不留死角

按照活动开展计划表,中心根据部署逐一进行落实。在组织内务规范学习教育和关容风纪、工作纪律和办公秩序规范整顿方面,中心分别于4月19日和6月25日对内务管理、安全生产及效能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全体通报;4月26日组织全体人员观看《海关内务规范》示范片,同时将示范片视频发给全体人员可随时进行学习,确保学习不留死角。

在开展讲政治、知敬畏、严自律、守底线专题警示教育活动方面,中心于5月15日召开了全体人员会议,全员观看警示教育片《警钟长鸣》和《关口浪尖警示录III》,学习海关系统内外各类典型案例;并于当天召开全体党员会议,由支部书记上廉政党课1次,同时结合八项规定精神,对公务接待、公车使用管理等相关规定进行全员宣贯,要求全体人员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坚决严守廉政底线。中心还于6月底前对各科室负责人进行了廉政谈话,将廉政工作落地生根,并实现全员逐级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

同时,中心党支部建立了党建微信公众号,发挥新媒体及时、便捷的优点,通过会上专题学、会下自主学相结合的方式,让广大党员群众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中心党支部将每周五固定为党员学习日,要求全体党员定时完成XX市直机关工委在知新党教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党员测试试题,测试内容涉及《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等相关内容,通过测试进一步提升了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

二、 下一步计划根据活动要求:中心将继续落实好查找问题的整改,确保在对应的时间点上将问题落实到位。同时,中心将继续以党风廉政建设为抓手,学习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学习海关机构改革文件要求,学习海关法律法规精神,坚决贯彻落实总署各项工作任务。


 

“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活动总结


入夏以来,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增多,为确保流浪乞讨人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XX市民政部门主动作为,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做好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到目前为止,共帮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488人次,救助保护流浪未成年人18人次,帮助107名精神病人、流浪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安全返回家庭。

一、强化街头主动救助力度。组织全站力量,增派上街巡查人员,加密巡查次数,重点对车站码头、繁华地区、地下通道、桥梁涵洞等流浪乞讨人员重点集中活动和露宿区域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救助和管理。同时积极配合公安、城管、街道和社区等部门,做好街面职业乞讨人员劝离教育工作,及时扫除救助管理工作死角和盲区,确保流浪乞讨人员不出任何问题。自开展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活动以来,共出动车辆38次,上街巡查38次,劝导救助25人次。

二、强化站内规范管理。进一步强化工作人员责任心和服务意识,考核小组不定时检查工作人员在岗在位和履职尽责情况,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和树立良好的精神面貌。落实以人为本和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尽力在食宿、联系、救治、返乡等方面为受助人员提供便捷和良好救助服务,切实保障各类流浪乞讨人员的生活权益和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三、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召开临时救助点会议,布置本辖区街面流浪乞讨人员的摸底排查工作。统筹救助工作力量,突出重点,尤其是对多次寻求救助的老顾客、老朋友,要求县、市救助站要及时了解行踪,掌握动态,尤其在高温期间,做到重点防范。加强与公安、城管、医院等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做到早发现早救助。对公安机关等执法部门送来的疑难杂症类救助对象,本着先救助后处置的原则,认真做好交接、观察和救助等工作,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安全度夏。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总结


2011年秋季,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这是党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保持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观的重要体现。为确保政策落到实处,我校在开学初的近一个月时间里进行了紧张、严密、扎实、有效的一系列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首先,我校以开家长会为主,利用有效途径公布资助信息,确保广大学生家长知晓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的政策内容。还通过全体学生会议,班级会议、板报、标语、横幅等形式直接宣传政策内容,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深入人心。

与此同时,我校还成立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领导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评审组,对学生自愿填写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申请书的内容进行严格的调查、核实,最后通过比较,初步确定了资助名单,接着我校将资助学生名单及具体的受助原因制成板面在学校及学生家庭所在村民组分别进行公示,并确保公示时间不少于规定的7天,充分接受学生和社会的监督。公示无异议后,学校组织受助学生填写《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登记表》,建立受助学生档案,最后将名单及评审公示情况上报市教育、财政部门。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的实施,切实减轻了广大农民的经济负担,使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看到了上学的曙光,深受农村农村家长和学生的欢迎。但由于我们是农村学校,生源绝大部分来自农村,而且是山区农村,经济相对落后,所以学生家长组成人群中,特困户多,贫困户多,单亲家庭多,而学校总的受助人数是很有限的,这就给我们受助生的审定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我们需要反复讲通理才能平息部分家长和学校的冲突情绪。除此之外还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给我们的工作造成缺憾。例如有位学生,其父亲得了白血病,但母亲怕伤孩子的自尊心,便没有让孩子写申请书。后来学校已把名单上报了,这位母亲又找到学校说明情况。但我们只能对她表示同情,并把情况记录下来,待到下次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时再审定。

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中,由于我们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组织实施中坚持“三个必须”,“四个到位”,最终达到了“一个确保”,即确保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办成“阳光工程”,把党和政府的关怀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