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课件 共50份
常见课件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常见课件、常见课件范文大全等内容,帮助大家对过去的工作进行经验总结,更多常见课件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
如果您对“常见的量课件”感兴趣接下来的内容会对您有所帮助。老师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教案的编写需要贯穿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我们欢迎您来到我们的网站上阅读希望我们能够创造价值!
常见的量课件(篇1)教学内容:第25页例1、26页例2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和单产量、数量、总产量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及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在解答应用题的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
教学难点:使学生熟练运用这些术语和关系式。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理解数量关系
1.学习例1
(1)出示例1画面。
学生根据画面提出数学问题。
(2)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列式计算。
(3)小组讨论:想一想这些问题有什么共同点?
(4)小结:每件商品的价钱,我们叫他们单价;买了多少叫数量;一共用了多少钱叫总价。
(5)讨论:仔细观察以上算式,可以找出什么数量关系?(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6)做一做:举出生活中符合例1所说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3.学习例2
(1)出示例2画面,提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小结:每棵树收多少苹果叫单产量,把有多少棵树叫数量,一共收多少苹果叫总产量。
(4)讨论:仔细观察以上算式,可以找出什么数量关系?(板书: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5)做一做
二、巩固深化,应用数量关系
1.练习六第1题。(先说数量关系,再进行解答)
2.练习六第2、3题,自编后交流。
3.练习六第4题。
板书: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253=751504=600
单价数量=总价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常见的量课件(篇2)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理解、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以及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答列式。
(1)每个文具盒10元,5个文具盒多少钱?
(2)50元钱买文具盒,每个10元,可以买多少个?
(3)50元钱买了5个同样的文具盒,每个多少钱?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2.学生列式。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3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
查看更多>>请您查看以下小编整理的有关“常见的量课件”主题的相关内容,欢迎您仔细阅读,并希望您能够收藏保留。为了帮助老师更好地准备好课程,我们需要精心编写每一份教案和课件。良好的教案和课件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常见的量课件(篇1)过程与方法:
1、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岩石,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一些基本特征。
2、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语言、文字、图画等)记录观察结果,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实验等探索性活动。
科学知识:
1、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等方面的不同和遇酸反应中的不同特征;
2、知道岩石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合作探究,认真细致观察的科学习惯;
2、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产生喜爱祖国山水的美好情感;
说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实验用的岩石标号标本。、放大镜、小刀、烧杯、滴管、稀盐酸、录像或课件、盘子,学生准备:自己采集的各种岩石标本,查阅的有关岩石的资料。
说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引出岩石
1、(出示一块岩石)问:这是什么?岩石。
2、哪些地方有岩石呢?请同学们看一段岩石的资料,播放录像。
3、指名讲、补充小结:岩石在山上,在水中┈┈知道今天研究什么了吗?板书:岩石
二、研究岩石的特征
1、今天研究的岩石被老师和别的东西放在一起了,你能找出来吗?(盘子里有五块常见岩石、砖、煤、玻璃、水泥块)若找错了则追问: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呢?
2、你对这些岩石了解多少呢?
3、它们的颜色怎么样?交流、补充。
过渡:它们的颜色不一样,看来对于岩石的学问还真不少,还想研究岩石的其他问题吗?
4、小组讨论研究岩石的其他问题,边商量边把你们小组研究的方法填写在“我们的记录”这张纸上,桌上提供的材料可以用。
5、交流学法:想研究岩石的什么问题呢?用什么方法研究?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教师相机提出各种方法的注意点,如用锤子应到地面上轻轻敲击岩石,头部稍偏一点;用稀盐酸做实验时应注意安全不要滴在皮肤和衣服上,每块岩石滴一小滴,手碰到盐酸后不要揉眼睛,立即去清洗。
6、学生开始研究岩石,教师亲身介入研究活动。提醒填写研究记录表。
7、研讨交流:
(1)你研究岩石的什么问题?发现了什么?指名上台交流。
(2)你是怎么知道的?其他同学进行补充交流。
动态生成的细化问题可能有:a汇报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颗粒组成时,哪几块是颗粒组成的?其他组发现了吗?其他几
查看更多>>资料是时代的记录,它是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在我们的学习或者工作中,常常会用到一些资料。资料可以作为参考给我们一些学习工作灵感。可是你知不知道我们国家的资料有哪些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夜书所见课件,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夜书所见课件 篇1教学目标
(一)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一)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二)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叶绍翁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2.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3.师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
出示秋天的图片,为学生创设情境,感受秋天,自然导入新课。
(二)了解诗人,理解题意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他吗?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
(学生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师可适当进行补充。)
课前让学生搜集诗人的资料,交流了解诗人的背景,为学生学好古诗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做好铺垫。
2.现在我们再读一读题目(生读),那么,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1)“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写)
(2)“所见”呢?(所看到的)。
(3)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理解诗题,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也能更好地过渡到古诗内容的教学。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过渡: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写下来,那么他在夜晚看见了什么?听到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别用“△”和“·”画下来。
(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借助工具书,看插图,看注释等方法弄懂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下记号。)
2.师:刚才看见同学们认真的神情感动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这首诗。谁来说说作者看到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