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公开课教案 共50份
教学公开课教案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教学公开课教案、教学公开课教案范文大全等内容,帮助大家对过去的工作进行经验总结,更多教学公开课教案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
资料主要是指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的材料。在学习工作中,我们有可能会使用到资料。资料可以作为参考给我们一些学习工作灵感。只不过,你是否知道有哪些资料种类呢?在这里,你不妨读读小班公开课教案,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教案标题】:小班公开课教案:探索我们的太阳系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基本构成和特点,包括太阳、行星、卫星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索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 太阳系相关的图片、视频、模型等教学辅助材料。
2. 太阳系谜题游戏、探索活动的相关材料和道具。
3. 学生手册,包括太阳系的基本知识和绘制太阳系的作业。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太阳系的照片或视频来激发学生对太阳系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太阳系是什么?有什么组成?”等。
2. 探索活动(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太阳系探索活动。学生将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副太阳系谜题卡片,并根据提示找到对应的行星,然后将行星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学生互相配合,完成谜题活动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并给予正确解答。
3. 概念讲解(1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模型等教具向学生展示太阳系各个行星的外观、大小、顺序等特点,并向学生解释每个行星的基本信息。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4. 团队合作(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行星的调查研究。学生可以利用书籍、网络等资源,查找有关各自行星的信息,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整理成ppt或海报形式。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调查结果。
5. 总结巩固(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回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太阳系的组成,并通过提问测试学生对太阳系的理解程度。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ppt或海报,分享他们对太阳系的研究成果。
【教学延伸】:
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颗行星,并绘制一个它的模型或画出它的图画,并附上一段简单的文字描述。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太阳系模型或天文馆,让学生亲身感受太阳系的恢弘和神秘。
通过本节小班公开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太阳系的基本概念,还能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口头表达的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也
查看更多>>教学计划与教学资料是每位教师在开学前不可或缺的准备工作,每个教师都需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并准备教学资料。为了顺利实施教学计划,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关于“幼儿园公开课教案”,工作总结之家有一些宝贵的经验,希望能分享给大家!快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篇1】活动目标:
1.探索色彩混合发生的变化,初步感知三原色变色规律。
2.尝试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喜欢科学小实验,享受实验成功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探索三原色相互混合后发生的变化规律。
难点:记录并能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
记录表(大和小),红色、黄色、蓝色橡皮泥若干,油画棒人手一盒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谈话导入活动教师与幼儿一起回忆故事前半部分。
师:"前几天,我们一起欣赏了故事《红黄蓝,做朋友》,猜猜看,当红色撞上黄色,咣咣咣,有可能变成什么呢?"当黄色撞上蓝色,咣咣咣,有可能变成什么呢?
当红色撞上蓝色,咣咣咣,有可能变成什么呢?
二、探索红黄蓝三原色变色规律。
1.幼儿自主操作探究。
师:"到底会变成什么呢?试一试才知道。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红黄蓝三色橡皮泥,现在小朋友就根据记录表的要求分别去试一试,注意,每做一次实验就用同色蜡笔做一次记录。"幼儿操作探究时,提醒幼儿探索两种颜色变变变时要使劲揉捏,这样变出的新颜色才比较明显、均匀。
2.分享交流实验结果。
请幼儿把做好的记录表送到前面的展板上。
师:"小朋友,你们成功了吗?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你的发现?"请幼儿到前面讲解自己的记录表,分享实验探究过程。教师根据幼儿的操作结果进行点评验证。
如:老师刚刚看了一下,大部分小朋友都认为红色撞上黄色变成橙色,也有小朋友认为红色撞上黄色变成一半红一半黄,这是为什么呢?
请一幼儿到前面操作验证,寻找原因:撞的力气太小了。
小结:红色撞上黄色变成了橙色,黄色撞上蓝色变出了绿色,红色撞上蓝色变成了紫色。那红色、黄色、蓝色撞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呢?
3.拓展实验:红+黄+蓝三、拓展延伸:颜色变变变颜色变化带给我们很多的快乐,在我们的科学角里还有许多好看又好玩的颜色,小朋友可以去一玩,变一变。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
查看更多>>为了满足您的需求我整理了以下信息:“幼儿数学公开课教案”。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写好教案课件,可以避免老师忽略重要内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数学公开课教案(篇1)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的数、形知识,学习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
2、乐意和同伴一起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乐趣。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点:
巩固已掌握的数、形知识
难点:
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寻宝地图》
2、每人一张密码条
3、寻宝所需的物品(如手电筒、地图、干粮等)
活动过程:
1、准备物品
(1)、选购干粮
"寻宝需要一星期的时间、如果每天吃一包饼干,算算一星期需要几包饼干?"
"为什么要买7包饼干。"
(2)寻宝必需品
"小朋友可两个人一组,商量一下需要买什么物品?"
(除了已经准备好的,还可以买些什么?)
2、研究地图
出示地图,找寻宝路径
"上面有3条路,走哪条路可以寻到宝呢?"(幼儿讨论)
3、进行寻宝活动
"大家看看门上的锁有密码,你们必须补齐密码,才能打开门。"
_____5______、2______4(相邻数)
1_____5_____9(单数从小到大排列)
10_____6______2(双数从大小小排列)
8+2= 9—4= 6+3=(10以内的加减法)
4、寻找聪明果
"这棵树上只有一个聪明果,请大家把它找出来。"
5、大家相互交流寻宝的过程,品尝成功的乐趣
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数字捉迷藏》是我第二次开展了,这一次活动,我汲取了第一次活动中的不足进行了改进。
我将整节活动更为细化了一些,让活动更加的游戏化,将“捉迷藏”贯穿到底,数字不停的藏,孩子们不停的找,过程更完整。既然是捉迷藏,那一开始的就得要“藏起来”,这是我上次活动所欠缺的,这一次,我将数字放在气球上,用白板的淡出及声音音效技术,让一个个的数字气球爆炸,然后消失,以达到数字藏起来的效果,更加具有神秘感,孩子的参与性就更强了。数字们共计隐藏了三次~
第一次数字藏在了兔子的身上,由数字构成的兔子,孩子们在找的过程,让孩子们在找的过程中学会讲述以自我为中心的上下左右,抑或是兔子身体部分,了解简单的方位。
第二次数字藏在了表格中,我用遮挡技术,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