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小学课程改革总结:论合作学习

时光飞驰,这一阶段的工作尾声已经悄悄的逼近。此时就该对这段时间的工作来进行一次总结。写好工作总结,可以为这一阶段工作圆满地画上一个句号。您是不是正在寻找工作总结的模板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2020年小学课程改革总结:论合作学习》,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学生的学习方式变革——论合作学习

国家课程改革实施已有三年,我校紧紧围绕“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课题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课程改革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我校紧紧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确立了我校的子课题,即合作学习的研究。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教师们对合作学习有了深刻地认识,并付诸于教学实践,总结出许多经验。

一、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学习,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我校自从参加课程改革以后,在校长的带领下,不断的学习与合作学习相关的理论。表现在:

第一,我校教师积极参加教育研究活动。自从课程改革之后,教师们接受新鲜事物的热情高涨,一些教师不断的出去听课,听报告,听讲座,一些教师自己购买相关的书籍进行自学,一些教师积极参加区里、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教师们不断的学习与新课程有关的理论知识,从而用新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第二,我校聘请教育专家或教研员定期对我校的教学工作进行指导。govyi.com自从课程改革后,我校为了尽快让教师们适应课程改革,先后聘请了张梅玲、张晓霞、夏宝霞等等教学专家和区教研员到我校进行教学指导。教师们通过专家的指点,课堂教学有了明显的进步。

第三,我校每学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我校为了尽快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的优秀青年教师,不断为他们搭设展示自己教学风采的舞台。我校每学期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做研究课,结合教师们做的研究课,进行研讨,要求教师成为一名反思型的教师。

二、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战场,任何一种教育教学改革,最主要的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具体实施它。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没有什么变化,所有的教育教学的改革都很难进行下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择运用合作学习进行教学,具体的做法是:

(一)认真备课,在备课中体现合作学习。

我校教师的备课分为两种: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在个人备课时,教师重点考虑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而且要写清楚备课的每一个环节及每一环节的设计意图。这样的备课不仅突出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情况,也便于教师上完课后有针对性的写下教学反思,成为一名反思型的教师。比如:我校数学教师陈春的备课片段: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小兔请客”的教学设计。

1. 创设故事情境,引入新课。

今天是小兔的生日,它请了好多小朋友来做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出示图1。

教学加法。

(1)谁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2)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用小棍代替果子摆一摆、想一想怎样求一共有多少个果子,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先自己活动,再小组交流,最后集体交流。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己思考、小组交流、集体汇总获得新的知识。

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的前提下,学生共同探索未知,在整个环节中都体现了自主学习。

通过教师的备课,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在整个教学设计中,也充分体现了对合作学习的研究。

我校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时,教师各自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有时会因为一个问题而争论不休。有时教师会提出在使用合作学习中的经验与困惑,教师们可以畅所欲言,同时找出解决困惑和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类似的课中继续改进。如:有的教师提出在进行合作学习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感到时间不够用,没有做习题就下课了。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集体讨论的结果是:首先教师还要进一步更新观念,不要追求课堂的完美,而是要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过程,学习方法的掌握,情感的投入等等。其次教师的教学的节奏要掌握好。不需要花时间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在这个知识点上浪费时间,而应该把这些时间用在合作交流重点知识的环节上。

教师在备课中,表现出一些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重点突出课堂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为教学的实效性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体现出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二)教师在教学时,充分体现合作学习的方式。

我校教师在每节课中,都运用合作学习进行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合作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教师要善于创设自主、合作、探求的学习情境。

学习是较为枯燥的一件事,如何让学生带着良好的心情开始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校教师在教学中,力求创设惟妙惟肖、入情入景、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以便让学生带着良好的精神状态进入到学习中去。一节课中教师可设置多个情境,一是用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二是让学生在愉快、和谐、宽松的气氛中进行学习。我校教师总结出六种创设学习情境的方式。①创设问题情境。②创设生活情境。③创设故事情境④创设动手实践的情境⑤创设游戏情境⑥创设数学竞赛的情境。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老师会根据不同的课型创设不同的情境。如:美术《三原色于三间色》一课,我校刘颖老师首先创设一个虚拟的魔术现场,请同学们观看颜色调和的魔术,并请学生上来协助。通过观察后教师提问:颜色通过调和,有什么变化呀?学生马上热烈的讨论起来。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发现了新的颜色的产生,并提出新的颜色是由哪两种颜色调和而成的。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拉开上课的序幕。这个环节的设置,激活了学生的思想,他们在情境中自己发现问题,随后由学生自己明确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

我校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校教师做了如下工作。首先,我校教师把所教班的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尽量做到合理。一般每4人为一组,每组成员按学习等级水平的高低各取2名,同时还考虑到学生的性别、个性特征、活动能力及在班级中的组织能力、威信等方面的因素。小组成员的座位可以按t形、马蹄形、田字形等形状摆放。同时我们要定期调整和改换小组成员。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学生互相学习,大面积的进行相互交流。其次,我们要教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学习的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教师一定让学生做到:(a)学生在1人发言时,其余的人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要学会倾听。听这个人说的对不对,你还有没有补充,一定要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评价与判断,评价与判断后发表自己与他人不同的看法;(b)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质疑。(c)组内每个人都要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活动。教师要教给组长组织小组活动的方法。第三,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时,我校教师做的事情。(a)教师鼓励和帮助学生敢于提问,敢于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b)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让他们战胜困难,继续进行探究学习。(c)不管学生学习达到了什么程度,教师都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如: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陈春教师在教学“8加几”时,先出示一幅情景画,让学生列出“8+6”这个算式,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探究“8+6”是怎样算出了,有的小组很快就想出了计算方法,这时老师走到小组中,询问他们用几种方法算出了的,学生说是两种方法,这时老师大力表扬他们真了不起,在鼓励他们想一想其他的方法,同时和他们一起进行探究。后来这组学生又想出了两种方法。

(3)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

学生以小组形式学习完后,这节课并没有结束,教师一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集体交流,大家一起在一起进行交流与探讨,以达到共识。如: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教学“8加几”时,小组探究学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的交流与探讨。最后学生和老师达到了共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11种方法。这11种方法是:(a)一个一个地数:8、9、10、11、12、13、14。(b)把6分成2和4,8+2=10,10+4=14。(c)把8分成4和4,6+4=10,10+4=14。(d)9+6=15,8比9少1,得数就比15少1,15-1=14。(e)把6分成1和5,8+1=9,9+5=14。(f)10+6=16,8比10少2,得数比16少2,16-2=14。(g)8+8=16,8比6少2,得数比16少2,16-2=14。(h)8+10=18,6比少4,得数比18少4,18-4=14。(i)14-6=8,8+6=14。(j)6+6=12,8比6多2,得数比12多2,12+2=14。(k)8+5=13,8+6=14。学生通过集体交流,大家集思广益,从而体现了算法多样性化的思想。教师自从采用了新的学习方式以后,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校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又通过教学实践,普遍认为在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比较显著。学生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之上,与小组成员、集体成员进行探讨与交流,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学会了交往。

(4)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鼓励学生写出个性化作业。

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孩子们提供了充分的表达机会,孩子们不仅能真切的感受到优美诗篇的熏陶,而且在开放、民主的环境中,迸发出了创新性的思维火花,有了再创造的激情和灵感。如学完《水乡歌》一课,孩子们不仅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增强了对祖国大好山河的了解与热爱,同时觉得水乡还有许多东西课文里还有许多东西没有写到呢!于是,教师就鼓励孩子们密切联系自己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大胆地续写或仿写出自己的诗。孩子们跃跃欲试。

夏丹婷同学写到:水乡什么多?鱼多。大大小小连成片,追逐嬉戏做游戏。

刘伊雯同学写到:北京什么多?楼多。东一座,西一座,东西南北千万座。 陈浩然同学写到;北京什么多?桥多。从二环到六环,出门就要把桥过。

白墨宜同学写到:北京什么多?名胜古迹多,长城 、北海、颐和园……汇聚中外宾客来。

……

同学们展开了想象和幻想,大千世界在他们眼里变得灿烂多彩,同时他们无拘无束地表达着自己的思想。

又如学完〈〈插秧〉〉一课,让同学们展开想象,大胆的想、大胆的说。同学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富有创意的语句就随口而出了,续写或仿写出自己的诗。

张俊凡同学写到:水田是地毯,农民在上面绘画绣图。绣出了绿色的稻秧,绣出了飘溢的稻花香,绣出了黄灿灿的稻穗,绣出了丰收的景象。

周月同学写到:大地是母亲,养育了大海,养育了长江,养育了湖泊,养育了人民。

夏丹婷同学写到:学校是乐园, 带来了希望,带来了梦想,带来了知识,带来了力量。

刘心竹同学写到:耳朵是录音机,录进了歌声,录进了故事,录进了知识,录进了心声。

人们打开录音机,欣赏到了音乐,听到了故事,学到了知识,听到了心声。

……

(三)教师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使自己成为一名教学反思型的教师。

我校的每位教师在上完课之后,都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反思。我校教师认为,课后写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总结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的地方,可以帮助教师尽快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可以帮助教师提供撰写论文的材料,还可以使自己尽快成为一名反思型的教师,促进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如:陈春在教学完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认识时钟”一课后,写下的教学反思是:我力求在这节课中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节课,设计了每组拨一个自己小组喜欢的时间并把这些时间进行分类的活动,最后在让学生说一说分类的理由。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新的学习方式。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但是,在课上具体进行分类时,由于学生拿来的钟表各式各样,学生只按钟表的形状分类,没有按时针、分针的位置分类,这是教师没有料到的。当时,由于时间比较紧迫,没能及时应变,只是把时间按时针、分针的位置分了类,然后就让让学生观察时针、分针各有什么特点。当时,如果教师要是这样引导:“同学们,如果我们按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把这些时间分类,应该怎样分呢?这样学生探讨的空间会更大,效果会更好。她总结了自己在上这节课的成功与失败的地方,为改进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方向。

(四)教师不断的摸索,创造新的教学模式。

我校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创造出一套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即:从生活中寻找音乐素材——老师用唱的形式提问——反复让学生听记作品——师生同唱、记作品——展示作品——学生提出新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老师用新的音乐作品扩展本课时所学的内容,以达到音乐作品的再生。

这种教学方式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我校教师在音乐课上,运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师生有一种愉悦的感觉,学生真正感悟到音乐的美妙,同时学生充分体验到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和陶醉。学生与音乐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音乐艺术成为学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殿堂。既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又为其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学习《你的名字叫什么》这首歌时,翟晓江老师把这首歌曲完整地范唱一遍,其目的是给学生留下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她在学习节奏时,首先用若干个学生表示节奏,即见一个人拍x,见两个人拍xx,很快学生就解决了x x | xx x|这两个节奏,接着按这样的节奏叫学生的名字,如:张 雷|毕琳琳|,然后游戏似的问学生:你的 |名 字 |叫. 什 |么?||让学生回答:我叫 xx x或 我叫 x x,老师再表扬说:你. 的 |名 字 |真好|听0||。这样的教学模式,既充满着童趣,又使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首歌曲的节奏,最后给学生提议把前面说的话变成歌曲。再一次把歌曲唱了一遍,当学生听到他们熟悉的音乐和熟悉的歌词再次出现时,他们不由自主地跟我唱起了这首歌,待歌曲唱熟以后,又以做接龙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达到让学生凭听和记的能力,学会歌谱的唱法的目的,效果极好。整节课学生时刻准备着参与教师的每一项活动以及他们自己设想的每一项活动,注意力非常集中,情绪高涨。在师生情感交融之中,此时的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他们亲切地问教师叫什么名字,老师和蔼的问学生叫什么名字,课堂上欢声笑语,欢呼雀跃,这真可谓是音乐点燃了幼小心灵,而老师却乐在其中。

总之,我校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时,深深地体会到,现在的课堂与以往的课堂大不相同,学生学习更加活跃和主动。

三、学生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后的效果。

我校学生自从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后,效果显著。我校教师也一直认为我们认为合作学习方式更适合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发展、时代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1. 合作学习更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新的课程标准对师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做了重新的解释,《课程标准》中写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领导者与合作者”,作为教师要想在课堂上真正落实这一点,就要更新观念,采用新的学习方式。通过实践,我校教师认为合作学习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教师给予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时间。其次,以合作小组的形式共同探讨问题,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帮助,最终对问题达成一致的看法。第三,小组成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感兴趣的问题来研究。第四,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第五,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习的指导者、咨询者、角色示范者。教师也不再被看作是一名学科专家,作为一名知识劳动者,他和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时是探究、创造的“搭档”。教师主要是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引导与激励他们。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权与参与权。

2.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人际交往的机会。

我们认为现代的孩子都生活在单元楼里,跟人交往的机会少而又少。而未来的社会越来越看重一个人在岗位上是否合群,是否能与人协同共事,是否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是否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建议,是否能概括提炼自己或别人的意见等等。新的学习方式为孩子提供了一个与人交往的场所。我们在采用了新的学习方式后,学生的学习就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一种被他人接受、信任和认同的情感。同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学会了与他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及礼貌用语。

3.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树立学生的团队精神。

我校教师认为团结协作的精神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现在大多数的儿童是独生子女,往往缺乏这样的精神。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指导下,小组成员共同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分工合作进行学习。他们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个小团队的思想,与其他的小组展开竞争,但又在大集体中相互交融,形成一体。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就会使学生具有协同和协调的精神,具有相互团结和帮助的精神。

4.合作学习扩大学生的参与度。

我校教师认为参与度是教学活动能否收到预期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往的集体教学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小,而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后,学生在课堂上不在是无所用心,不在是心不在焉,而是在教师课堂讲解辅导和小组学习中,全神贯注地积极参与,大大提高了参与课堂的面与度。

5.合作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

我校教师认为成功与自信对一个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成功可以使学生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到喜悦。自信是做好每件事的前提。学生在学习时,学生个个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当自己的意见被其他的同学认可时,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体验,产生一种喜悦的心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经常采用小组集体奖励的方法,使小组成员在情感上产生一种融为一体的认同感,使每个人感受到个人的努力和小组内的帮助换来了友爱尊重、接纳归属、自信自豪。大家共享着成功的欢乐,即使遇到挫折和失败,也不互相埋怨攻击,而是注重寻找原因,考虑改进对策。在这样的学习中,逐渐的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

五、教师运用合作学习后出现的问题。

我校教师运用合作学习进行教学时,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

1.教师们对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把握不好。

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时,时间总是把握不好。有时让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过短,没有起到合作探究的效果,有时让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又过长,虽然起到了合作探究的作用,但是学生到最后根本就不在学习,而是和同伴一起玩了起来。教师怎样把握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是我们今后研究的问题。

2.教师的教学综合素质还有待于提高。

教师采用合作学习以后,学生不在跟着老师的思维考虑问题,他们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思考与解决问题,有时会出现一些我们教师在备课中根本没有设计的问题,这时就要靠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随机应变的能力来解决这些问题。有时老师显得无法应对这些突如其来的问题,有的教师就随之带过,有的教师就扼制了学生的思维,这样做很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我校教师认为在运用合作学习进行教学时,出现一些问题很正常。我们想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这些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的。

我校已经随着课程改革的步伐,走过三年,我想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我校进行课程改革研究,收获甚多。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验与实践中去,不断的学习理论,不断的进行教学实践,不断的总结经验,获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与成效。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大教研力度,准确把握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这样教学改革才能得以顺利进行。我校相信通过教育教学的改革,会促使我们祖国的希望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Gz85.com更多 精选工作总结范文阅读

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但是班级学生人数多制约着学生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体验的全面展开,影响着学生学习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的提高及学生个性、认知、情感和技能的协同发展。章兼中教授在其专着《外语教育学》(1993)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更重要的是生生交往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的交往。因为同一班级的学生具有共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经验和思想情感,易于相互传递和接受信息,易于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增加学生用外语交往的机会,从而促进掌握外语交往的进程。因此,在大班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着,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本文拟从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入手探讨课堂合作学习策略。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法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学、认知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的。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它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王坦:《合作学习简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各小组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在实现小组目标的过程中,个体责任感保证全组成员互相帮助,共同努力,掌握学习内容,最后独立接受测试或其它方式的评估。合作学习非常强调课堂上的人际互动关系,即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监控者和咨询者,学生在自己所在的小组里也能扮演专家或教师的角色,与小组同伴共享学习资料,互相影响,互相信任,共同努力以实现小组目标。

二、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现实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新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本次课程改革的显着特征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涉及学生学习的三个方面是:动机与态度由被动到主动到自主;教学方式由接受到探究;社会环境由个人到同伴合作。这是学习观的根本变革,学习已经不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的交互能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唱独脚戏,他们花大量的时间讲解语法,组织机械操练,学生自主语言实践机会明显不够。小组活动则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据统计,如果一节课中有一半时间用于小组活动,那么学生个体训练时间是大班化讨论或问答模式下学生个体训练时间的五倍。在传统的课堂中,通常情况下是教师问,学生答,谈不上是交互的。而小组活动时,每个学生均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可以根据各自情况反馈,想答(问)什么,就答(问)什么。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自觉实践,提高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交互-交际的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我国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各地的班学生数额将继续偏大。大班中包含了各种学习风格、各种性格类型的学生。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怕在班级发言,而小组活动为那些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甚至还可以从小组中得到某些帮助安慰,建立自信,很好的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经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的同时实现不同的目标,小组中的个体在不同方面发挥优势,各个学生都张扬了自我的个性,在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小组活动中展示了才华,在达成目标的同时,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三 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合理分组 、规范操作

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小组活动。交流的多样性与个人的参与度是一对矛盾。小组规模过小,交往圈子小,提供的信息必然有限;过大,小组成员的参与必然受到限制,一些成员可能干脆被动听取,主动参与者的数量反而下降。课堂内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可以有两种做法:一是让学生自由、任意组合;二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分组。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性别、能力、个性和学习成绩等因素,在小组人员构成上有同质与异质之分,前者将有着共同兴趣、爱好、认知水准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由于有共同的语言,彼此间容易打开心扉,形成心心相印、和谐共振的心理氛围;后者则求异,形成异型交流结构,异质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所形成的互补机制,亦能使小组成员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按异质分组有利于资源的利用。一般而言,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编组原则是以异质分组为主,同时注意组际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际之间的竞争,但突出异质性。还有一种方法是按学习的问题和学生的兴趣分组,这有利于探讨问题。编组一般要小,从同桌两人小组,发展到前后两桌四人小组,再到相邻课桌(可以改变秧田型的空间结构)六人小组,具体的小组规模可根据讨论议题、讨论时间而定。小组活动时课桌椅的摆放允许灵活多样,如固定排列,组团式,或圆桌式,目的是有利于合作和互动。

合作学习宜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也就是将男生和女生、本学科学习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每个小组4-6人为宜。每学期应该调整一次小组的划分,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教师注意协调小组人员的合理分配,使每个小组都尽可能有书法好的、喜欢画画的;口语好、喜欢表达的;口语差、表达有困难的学生。小组中只有两种角色:一种是学习的操作者,一种是学习的检查者,这两种角色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当一名成员向其他人说明自己的理解过程或陈述自己的观点时,其他成员要对其发言进行评价。在全班交流中,只有中心发言人,没有小组长,而且中心发言人是轮流担任,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合作学习中消除权威,体现地位均等与机会均等。培养学生平等合作的意识。组发言人由组员推选,不同的活动由不同的人员代表发言,每个人都获得发言机会。中心发言人的交流代表的是小组而不是个人,师生对中心发言人的评价不是对其个人的评价,而是对这个小组的评价。我们可以说,you all did a good job in the discussion ,lets see which group will win, group one got the highest grade. 师生给出的评价提示词都是针对小组而不是个人。

2.明确任务、形式整合

在外语学习中,缺乏自信的学生容易出现语言焦虑。语言焦虑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虽然有些研究者发现一定程度的焦虑有助于学习,但大多数研究表明,焦虑的影响是负面的。外语学习中的语言焦虑主要是指学习者需要用外语进行表达时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心理。尽管语言学习焦虑与学习者的个体性格有关,但不同的学习活动形式或教学方法导致的焦虑程度不同。合作学习之所以降低了学生的焦虑感,是因为它改变了课堂组织结构,营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为积极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尽量多说,大胆开口,不怕讲错。学生在小组可以随时提问,问同学,问老师,随时把不懂的东西弄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自己应该宽容学生出现的语言错误,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宽容他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何自信心,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这样不仅减少焦虑感,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愉快的学习经历,使学生对学习本身和英语产生兴趣。

因此开展合作学习的任务选择非常重要。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才能开展合作学习。如果教师提出背诵一段课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就没有太大意义。如在教people and work中,我选择了 make a survey这一任务让学生开展调查访问活动;我在教a traffic accident中,让学生共同讨论,提出遵守交通规则的dos和donts .这些任务的选择都非常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和挑战性。所谓形式整合是指合作学习在实施中要与其他学习形式进行整合,以期求得最佳效果。教师先让学生个别学习、个别思考,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合作学习。独立思考是交流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那么,在合作学习中只能是观众和听众。教师必须给一定的个别学习时间,而且还应该要求学生当自己的思考有了一定的结果时,要整理自己的思维,从心理上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因此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如果问题提出后,只给了1分钟合作学习时间,6个学生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进行充分的交流。

合作学习强调个人负责和小组集体负责两种责任制。在确定学习内容之后, 首先进行分工, 每个成员先负责完成某一部分,然后回到小组,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成果,与大家分享信息资源,最后担任特定的角色。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使每个人都有事干,目的是杜绝小组成员相互依赖造成的惰性,唤起每个成员的责任感,确保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

3.全班交流、资源共享

合作学习最终要让各小组向全班交流,分享成果。交流的内容一是认知与技能方面的;二是过程与方法方面的;三是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学生的交流不仅仅是知识,同时,还包括方法方面的交流。如:学生在介绍相关职业的词汇和句型的同时,还交流了以绘画表达的方法;以相片或图片表达的方法;以唱歌或表演的方法;以 chant的形式表述的方法等。学生在交流知识的同时还进行了思维过程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还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发言,记录下自己没有想到的,从而达成小组成员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这种交流达到了更大范围的资源整合。

4.教师主导、合理评价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更不要做局外人。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教师都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并且不流于形式;交流的过程是学生间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这种火花可能是一个富有创意的想法,也可能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如在一次教学中,我发现一名学生在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中用了chant这种非常富有创意的形式,就马上在黑板上板书出来,并对这种学习方式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而后带领全班学生套用相关词汇和句型进行替换练习体验这种方式带来的乐趣和效果,把学生的学习推向高潮,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合作学习中,时常会出现因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的情况。这时需要教师及时的指导,才能使学生很快地排除障碍;在开始采用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时,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往往容易出现浅层次、表面化而忽略深层独特性的探究。这是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引起注意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将常模参照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在具体英语课堂实施中,我运用了量化考核制度,将小组作为一个整体,小组中任何一位同学得分集体加分,小组中任何一位同学因作业、成绩等原因失分,小组集体扣分,在整体评价量化考核实施过程中,优生在小组中己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成为小组成员欢迎的对象,学困生也不再是班级中被遗忘的角落,而是被一个个充满爱心的合作小组同学包围着。在这种评价机制的激励下,优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班级合作小组形成了一个积极融洽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

随着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参与课改的英语教师在教授新编义务教育七年级新课本《英语》(go for it)的过程中,在英语课堂上逐步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师成为了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生生交往、师生交往、课堂互动、资源共享、分工合作的课堂氛围中,体验学习的成功。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教师必须树立课堂教学交往观。课堂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合作学习把课堂互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来加以科学利用,充分开发和利用了教学中的人力资源,为现代教学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把教学建立在更加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这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教学的本质,减轻师生的负性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进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首先必须要重视师生交往,还要重视生生交往。其次,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要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在交往中寻找各自恰当的位置。第三,教学交往要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实现学生之间的直接交往。第四,教学交往要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教学交往存在本身并不是目的,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创设多样化的确切的教学交往形式。

四、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体会

学习社交技能是英语学习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把社交技能作为学习经验的一部分教给学生。一般地说,在执行群体任务之前,教师先确定一项社交技巧,然后给学生讲授并示范社交的技巧,使学生在活动中有章可循。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创造了人际交流的机会,学生可以在相互交往中练习社交英语,锻炼了诸如听取、说明、求助、反思、自控、帮助、支持、建议、协调、解释、道歉、修正意见等社交技能。随着社交技能的逐步内化,学生就能够有效地与人共事,提高学习成绩。一旦掌握了社交技能,学生就可以受用终身。

传统的评价是把是否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只有少数学生获得分数意义上的成功,大部分学生则注定是学习的失败者。这显然脱离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也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合作学习的评价观给现代教育带来崭新的理念。它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记分改为小组记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中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评价可以采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或小组评价与全员评价相结合,以及等级、打分与评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这些评价形式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交互使用。在具体操作中, 英语课堂合作可以学习引入了基础分和提高分,这是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非常显着的特色和创新之处。所谓基础分是指学生以往学习成绩的平均分;而提高分则是指学生测验分数超过基础分的程度。其目的是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为所在的小组赢得最大的分值,指导学生的着力点定位在争取不断的进步与提高上,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只要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了目标。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将小组内讨论所形成的共识及主要分歧作小结疏理,代表整个学习小组发言;认真听取其他小组的意见、想法,进行必要的质疑与辩解;对经过小组讨论形成的主要成果进行疏理、归纳,信息重组,必要时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想法,但不要将自己设想的标准答案强加给他人;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包括讨论过程与结果)作出客观的评价。

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这种英语学习方式正越来越显示着它的优越性,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识水平出发,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或班级集体中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进行互助性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体验、实验、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2020年小学2020年度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茅竹镇中心小学20xx年度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汹涌澎湃,荡漾着祖国大地的每个角落。自去年暑假新课程改革通知培训以来,我校按照县教育局及中心校的统一部署,同镇各校一样,掀起了课改的新高潮,全体师生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置于课改的热潮之中。在课改中,我们采取了不少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现将我校一年来课改实施情况向各位汇报于后:

一. 主要做法:

1. 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分层实施。学年初,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形成了“学校—教导处—教研组—教师”课程改革工作网络,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保证了课改工作顺利进行。

2. 根据课改要求和学校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及相关的计划制度,使之有章可循,不偏离方向。例如我们制定的计划有:新课改《教师考核方案》、〈〈奖惩制度〉〉、《班主任条例》、《教研方案》等等。

3. 选派年轻有为、勤于苦钻、有责任感的骨干教师担任课改实验科任教师(他们分别是:柏润平、曾慧、雷伟、柏艳芳、彭小娟、刘华丽、于美华、陈满香等教师。)

4. 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组织的课改培训,使他们及时得到充电和洗脑。本学年共派出大约140多人次参加省、市、县的课改培训和观摩课。其中省级5人次,市级37人次,县级100多人次(含寒暑假培训),例如县每次教研及比武活动,我校都选派最低不少于10人以上的相关人员观摩学习,去年下学期组织全体教师到东安参加课改教研观摩活动,借他山之石攻其玉,避免少走弯路。

5. 为保障课程改革顺利进行,课改教研有声有色,学校慷慨大方,从不吝啬,一年来课改教研费共一万多元。(其中:①市县培训费12人次×200元=2400元;②市级参观摩费5人次×350元元;③去东安观摩费1300元;④去省城学习费3人次1200多元;⑤王校长去邵阳参省观摩费600多元;⑥每次参加县观摩费100人次×10元=1000多元;⑦参加县各种比武购买教具及制作课件1000元。)

6. 为了使广大家长充分了解、支持和参与课改工作,我校利用开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介绍了课改的有关情况,同时也向家长们展示他们的孩子在课改中进步的成果,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7. 坚持以校本培训为主,教导处制定了有效持续的课改培训计划,从而实行了专题培训和分科培训。特别是教导主任柏润平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使教师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专题讲座两次,还对实验教师和骨干教师个别辅导,手把手地传授经验,而且还经常引导他们共同探讨新课改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8. 抓点带面,创设学校新课改的新格局。我们学校抓住一年级新课改这个龙头,以点带面来推动其他各年级各学科的教育教学的改革。现在其他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都呈现出了新的教育观念和新的教育方法,都有一点课改气氛。

9. 围绕课改计划,认真组织落实。

(1) 学校行政领导加强了对教师随堂课、献优课、尝试课的视导工作。学校领导随堂课的听课从不事先通知,事后一起评价探讨,这样以来一可督促老师们上课时时认真,二来可促使教师自觉地事先备好每节课;对于公开课、优质课、学校领导亲自参与,采用先听再议,接着组织骨干教师专题研讨,之后尝试,再研讨,最后出炉的方法。

(2) 本学年每学期都组织了各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特别是今年上期参加的7节优质评比课,含盖面广,有语文、数学、英语、美术、体育、音乐、劳技、科技、活动等学科。上课的老师大胆抛弃了过去的传统教法,用“新课标新观念”武装了自己,课堂上呈现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氛围,学生的所获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心灵的感悟,而不是教师硬灌给学生的。

(3) 坚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一年来主要领导每人听课都有100多节,每位教师听课都有30多节,大大超出规定要求。而且坚持客观、公正的对所教者所上的课进行“2+2”的点评,形成了探索与争鸣的良好局面

(4) 注重课改教学过程和环节的指导。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教材。比较新老教材的联系与区别,研究探讨适合教材的各种方法。这里,我们教导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常抓不懈,善使善终

(5) 认真组织我校教师参观中心校的课改研究课,学年初我校雷伟的数学课《 钟的认识 》作为全镇的新课改尝试课,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去年下学期新课改优质课评比中,我校曾慧荣获语文组第一名,雷伟荣获数学组2名。今年上期新课改说课比武中,我校柏艳芳荣获语文组第一名,曾慧荣获第二名,陈满香荣获数学组第一名。新课改论文评比中我校王行东的《新课改质量思考与对策》荣获一等奖,曾云的《 乐中学 》、于美华的《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四性运用》、王行东的《环、做、学》荣获二等奖,柏润萍的《趣教拼音》,邓六一的《爱、细、勤、耐》荣获三等奖。

二、课改见成效,师生共发展。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各项活动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一年来,师生参加各级竞赛获市级5人次,县级15人次,镇级25人次,学校团体获县级2次,镇级4次,在课改精神的指引下,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参加各项活动的积极性高涨,学校的教学活动充满了勃勃生机。

三、一年来,经过一番的努力,我校的课程改革已露出明芽,初见端祥,用老师的话说,已经有点课改的气氛了,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反思和探讨。

1、 由于我校课改尚处于起步阶段,新的教育观念没在真正的转变,新课程理念不明确,全新的教育观念尚未形成。特别是今后的考试制度,评价机制如何建立,如何评价不明确,用现在的改法能否适应今后的考试心存疑虑。

2、 部分教师教育观念有所转变,但教学行为却大大滞后,他们迈不开大步,没能跳出过去传统教学的框架,还是老模式,旧方法。

3、 教学模式还不能打破旧框框,旧方法的束缚,基本上沿用老一套。教师在教学中仍受教材的约束,不能真正用教材,而是教教材。

4、 教师的引导作用与指导作用不够:问题过于宽泛,学习目标不集中;对于偏题学习方向的课堂发言不能及时指导;对学生正确意见的肯定过于简单;缺少归纳总结,缺少更深一层的认识。

5、 讨论的有效性不高:问题指向不明,不集中或不恰当,发言散、偏、长;缺少评价与辩论,不能深化认识;学生主动接受的信息不多,真正的参与不够;虽然轮流发言,但实际仍然是独立学习,没能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合作、互动和交流。

6、 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任务不适,没有分工,时间不足;有的学生成为“常驻代表”,组内外一言堂;后进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不能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分工合作的关系;目的与作用并不明确,为方式而方式导致形式。

四、就如何面对本校的实际,实事求是地构建切实可行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谈谈本人的一点看法:

当前课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如何面对本校的实际,实事求是地构建切实可行又符合新课程改革方案是一所学校重要课题。大家从听专题的讲座,看光盘中典型课例,都清楚地知道,这些讲座课题,都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示范性和客观的指导性,因此都是精心的组织、演练、加工筛选、编辑而成的,听起来很动听,看起来很好看,做起来却是难上难。更何况他们的办学条件,教学用具,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与我们实际距离相差甚远。课改的前一段时间,我们的教师也曾刻意模仿光盘中典型课例上课,不断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恢复他们作为课堂主人的地位,尽量用亲切的语气,平等的姿态,和悦的容颜甚至于廉价的褒奖来唤醒、保持、强化所谓主人意识,课堂上尽量引导学生多讲话,用分组讨论等方式倡导学生合作学习,注意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但这一切在实践中做得多么吃力,多么形式化和表面化,而且收获甚微。原因所在是没有根据本校实际,刻意呆板的模仿所置。

就如何看待课堂气氛活跃与否的问题上,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从报纸上媒体宣传上和专家的讲座中,基本上认为课堂上学生可以随心所欲提问题,老师在讲课中“谁想到什么”,“谁灵感来了”,“不用举手就可以说”,可以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也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找合适的同学交换意见,如需要演示也可以随意到黑板上板书,这样才能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为现实。这样课堂气氛才活跃,这样师生关系才是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不是这样,值得大家共同探讨。俗话说,没在规律不成方圆,饭得一口一口吃,话得一句一旬讲,如果大家都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随意中断老师讲课,如果课堂没有 中心,没有主题,那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我个人认为,在课改中,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旧的教学模式,要用全新的新课程理念,根据本校实际和现有条件,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构建符合课程改革理念的实施方案,在课堂教学中,该分组讨论就分组讨论,该集中学习就集中学习,教师该讲的要讲明、讲深、讲透,该学生讲的,就要用足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发言,不要呆板地规定一节课中教师讲几分钟,学生讲几分钟才算课改。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不能忽视“知识、技能”的学习。要使课改落到实处,附于具体内容,取得最大的实效,千万不要留于形式化、表面化、花样化。

2020年新课程改革实验总结


积极探索 全面实践 推进新课程改革

——**县课程改革实验总结

**县教育局教研室20xx年9月,我县被确定为首批四川省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区县之一,回首三年来的历程,我们在学习中实验,在实验中探索,在探索中研究,走过茫然和困惑,经受住了观念、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冲击与挑战,以务实的工作和卓有成效的业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以办学效益的明显提高回报了社会,使我县的新课程改革实验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我县创“四川教育强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扎实的工作一、强化领导管理,转变观念,统一认识1、周密规划,制定了总体实施方案——《**县课改实验实施方案》。从实验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原则、周期、进程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规划,并对课改的实施、评价、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高屋建瓴地部署全县的课改工作,保证了课改工作按明确的方向顺利推进。同时也要求每一个学校必须根据总的方案,结合自己学校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学校实施方案,全面规范了课改行为。2、建立领导管理机构,强化课改机构建设。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教育副县长***同志为组长、教育局局长***同志为副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聘请了以省市教育专家、县内教育行家,组成了专家指导小组,由全县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组成了学科指导小组,学校也成立相应的课改领导组,由教科室、教导处牵头,组织实施,这样,形成了领导、指导、实践和管理一条线,使课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3、动员宣传,大造声势,全员投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全面推进课改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而仅是教育内部的事,它需要社会各界的全面认同、支持和配合,需要形成最浓厚的舆论氛围和宽松的环境,所以我们从实验伊始,一直重视新课程改革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了各种宣传媒体,如电视台、网络、简报、宣传栏、板报、标语、讲座、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各界宣传了新课程改革的意义、作用、理念、行为,大造课改声势,使之深入人心。在教育内部,在每年的8月底,都按计划进行了课改的通识培训,参会人员不仅是学校各科教师,更要求学校校长等行政人员都必须参与,课改年级和非课改年级都要参与,有力地促进了所有老师共同参与,迅速转变观念,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来,其中,我们还关注了学生这一层面,也要求让学生认识和明白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于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调动了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了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等各个层面的全员参与和投入,给课改工作营造了一个和谐宽松的大环境。二、建立运行机制,促进课改实施1、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落实实验经费。办学条件是新课改实施的一个重要基础,为使课改工作的高效推进,我们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教学环境换新颜,课改实验上台阶。20xx年—20xx年,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以政府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体制已基本形成,三年中,教育经费总投入达2.25亿元,大大改善了各中小学的校园环境、设施设备,新建教学用房91350平方米,学生宿舍2204平方米,学生食堂2254平方米,厕所1328平方米,扩建运动场46220平方米,购置图书214939册,新添课桌凳12840套,网络教室26间,微机配备502台,电子备课室8间,卫星接收系统10套。同时加大对d级危房的彻底改造,排除危房37558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29752平方米),占危房改造规划面积的95%,共投入1491万元。这些投入,大大改善了我县的办学条件,保证了课改实施中所需的设施设备等硬件要求。在师资建设、实验活动等方面,县、局也每年安排落实了20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活动的开展、教师的培训、课题研究等方面,为课改工作的有计划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整合教育资源,科学调整布局为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重组,为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本着科学、合理的“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义务教育与‘双高’和谐发展”的原则进行了统筹规划,对全县的学校设置作了较大布局调整,**一中初中部的改制、**职中初中的停招、**五中高完中的设置、**子弟校和**子弟校的移交地方、各乡镇基点校、村小的撤并、城郊小学合并到城区中心校等,全县各类学校由原来的177所融合为142所,均显现出**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有效地整合了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资源效益,课改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3、制定运行措施,落实配套政策。按照课改发展的需要,我们先后制定了《课改实验课程计划表》、《**县师资培训方案》、《**县学校校本研修要求》、《**县教研工作要求》、《**县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县年终督导评估课改评价细则》、《关于加强教学常规检查的措施》、《**县课改评价方案》、《课堂教学评价细则》、《**县语文教学评价方案》等,从课程的开设、师资的培训、课改的要求等进行了规定,特别是将课改的开展情况纳入年终学校督导评估的专项内容对学校进行考评,县上设立课改优秀成果奖,将教师的课改业绩与教师的利益挂钩、将新课程的学习和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必备内容等,从行政管理上、从教师业务上加强了管理和督促,增强了教师们进行课改的自觉性。三、大力加强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工作,为课改提供技术支撑1、根据《**县师资培训方案》,由教育股、教研室、教师进修校牵头,狠抓教师培训工作,帮助教师们全面了解、把握课改工作的精神实质,提高全县教师实施新课改的水平。1、参加省、市级的培训。每年都根据学科特点和人员构成,选送学科指导成员到省、市进行培训,造就骨干队伍,再进行县级的教师再培训。三年来,共送培人数达120余人次。2、开展全县所有教师的新课程通识培训。坚持“先培训先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要求本学年进入新课程的每一学科的教师必须参加,学校行政领导和其他年级的教师也尽量参加,三年中,初中的全部教师、小学的绝大部分教师达2000余人都参加新课程通识培训,提高了认识,转变了观念。3、开展学校行政人员的专项培训,特别是在领导重视的观念意识方面、新课程的管理与评价方面、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方面统一了认识,解决了思想与管理层面上的问题。4、开展学科培训。初中阶段已完成七、八、九年级各学科教师的轮训,重点落实了新教材新教法、新课程新观念的问题,小学阶段除了对每一起始年级各学科教师的培训外,还面向未进入课改的其他年级的老师,带动了整个小学阶段向新课改迈进。四、加强教育教研,引领课改向纵深发展。教育教研是变革教师教学观念、教学策略、教学行为方式的重要载体,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全面推进课改,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我们坚持以“以课改促教研,以教研促课改”为目标,积极推进教育教研工作。1、贯彻落实教育局文件《进一步加强和推进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要求,重视科研课题的选择、立项、研究和检查督促工作,加强了全过程管理。鼓励教师全员投入,全面投入,进入角色,努力做到不受干扰,抛开个人功利,杜绝研究时的两头(开题、结题)热,中间(过程)冷的现象,要求教师注意阶段总结与评价,随时调整自己的研究实施方案,以求最满意的效果,并重视实验资料的筛选、收集、整理,注重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的紧密联系,以提高实效性。2、科研课题以新课程改革为重点,分布广、数量多为其显著特色。目前,我县有国家级子课题3个、省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12个、县级课题72个,校级课题100余个,遍布到城区各校、各个乡镇,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一大批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正在崛起。3、教研部门直接进行课题研究。教研室现有省市级课题3个(国家级子课题《农业小县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难点与对策》、市级重点课题《新课程下学生评价方式转变研究》和《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研究》),对全县的课题研究起着直接的引领和借鉴作用。4、以课题展示为突破口,带动课题研究。我们先后举办了刘家中学的《语文多向互动》、前进小学《开放式的语文教学》、仙临中心校的《小学数学生活化》、裴石中心校的《自主合作》课题展示活动等,推广了课题研究成果,促进了课题的深入研究。5、总结成果,推广应用。截至今年,全县已有一些研究周期已到,已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的课题,我们配合市上,组织了相关人员进行了课题的结题检测工作。先后参与了南一中苏超灵老师的市级课题《全程多维反馈下的教育实践》、**职中马艳芬老师的《农村学校民主化课堂教学》的结题工作,又分别对江南初中、江南中心校、县幼儿园等校的课题进行了检测,帮助他们总结了研究成果,并积极推广,使其研究价值能得到最广泛的运用。6、研究与表彰奖励并行。根据制度规定,每年年终,结合县督导检查,对全县各个学校进行了一次科研、课改工作的专项检查,对在科研、课改工作方面取得较大成绩的个人和集体予以了表彰,以推动了科研工作的高效开展。五、开展求真务实的教研活动,指导具体的课改工作。1、常规视导。县教研室根据计划安排和每年每期的具体特点,对全县的初中小学都进行了集中教学视导,深入到课堂,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掌握、指导课改推进情况,而且,教研室每一位教研员还实行划片负责,承担对全县的学校分片分区的定点课改督导,要求每月的个别视导不少于2次,每年的听课、评课不少于100节次, 且与业绩考核挂钩。2、举办课标、教材讲座,对中小学课改教师进行培训,及时了解和帮助教师们解决好课改实施中各种问题,各种讲座累计,小学达18科次,初中达16科次。3、开展片区教研。小学以各乡镇中心校牵头,组织开展乡镇片区教研,初中按地域划分三个片区,每一片区均制定出《片区教研活动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每一所学校的教学优势,推选出最好的学科和老师,以课堂教学、经验交流、心得体会、课改反思等形式,组织开展活动,教研室则分派教研员牵头联系,参与指导。要求每期每一片区分科必须组织一次以上活动,多给教师们搭建展示与交流,学习与借鉴的平台,促进共同提高。4、以竞赛促教研。新课程改革的广阔天地,给广大师生提供了施展水平和才华的场所,展示课改水平,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带动广大教师参与,我们认真组织了多学科的优质课竞赛活动,先后举办了“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运用’优质课大赛”、“初中地理优质说课、赛课活动”、“初中数学优质说课、赛课活动”、“小学‘口语交际’优质课大赛”“小学音乐、美术优质课大赛”、“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初中历史优质说课、赛课活动”等,教师参与积极性很高,不仅报名参赛的人数多(如语文优质课活动,全县就有16所中学、24名老师报名参赛),而且到现场观摩的教师也很涌跃,如“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运用’优质课”的观摩教师多达一百多人,有力地推动了在课堂教学上如何贯彻新课标理念的探讨的深入,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教师。并每年如期地举办**县“教新杯”小学生(分城镇片区和农村片区)辩论赛,经过学校的初赛、复赛,最后到县决赛,历时一个月,各校和学生都涌跃参加,最大限度地锻炼了学生,展示了学校的课改业绩和学生的发展水平,现已举办了两届,学校、学生、家长都说,这是一项好活动,要坚持开展下去。5、积极提倡和指导集体备课,做到资源共享。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教师们如何迅速适应新教材、走进新课堂,提高教学效率,集体备课是一种有效的办法。我们要求学校每一个学科要成立学科备课组,对教学中系列问题进行集体研究,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6、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首先,我们邀请了北师大教授给全县中小学教师作了《成功素质教育》专题讲座,四川教育学院刘裕权教授作了《创新理念,走特色学校的创建之路》专题讲座,让教师们更新了思想,转变了观念。其次,成功地开展了首届《语文教师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标百家论坛》,100余名教师参与了讨论,或即席演讲,或书面陈述,或重理论,或重实践,有探讨,有反思,有经验,有困惑,从不同侧面全面审视了我们的新课程改革,促进了教师们学习课标,理解课标、实践课标,提升了教师们的素质。第三,我们积极鼓励和提倡教师们认真撰写教研论文,并在学校教研要求中作了明确的规定,要求每个教师必须严格完成“七个一”基本任务,即:每个教师每年读一本教育教学理专著、交一份自己最满意的教案、上一堂公开课、出一份优秀试卷、写一篇教研论文或经验文章、当一次评课的中心发言人、订阅一份教学刊物。我们对全县教师的教研论文进行统一的编辑出版,在全县交流。教师们涌跃参与,写出大量高质量的论文,仅20xx年一年我们就收集到1000余篇,展现了教师们的理论素养。六、探索新的评价方式,为课改工作保驾护航教学评价是影响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它起着指挥棒和导航的作用,所以这一环节的工作,一直是我们探索的重点,我们根据新课程理念,尽量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对课堂教学、教学质量、学校管理等方面的评价进行了大胆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一系列评价体系。一是改革考试制度,期末的统考成绩不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注重平时与过程,成绩评定时采用等级制,按a、b、c、d四个等次进行评定,并且把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结合,期末占70%,平时占30%,每一个学生都建立了成长记录卡,并把成长记录卡的情况作为升学时的综合素质考核的重要参考内容,在对学生的操行评定时,注重多元主体评价,用师评、家长评、自评、互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评定,并多用激励性的语言予以鼓励,促进了学生主动活泼的发展;二是改变对老师的考核方式,多数学校不再以期末统考的成绩作为评定教师业绩的标准,还要结合平时工作状况、班级学生发展状况、师德要求、校本研修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自我提高与发展。三是对学校各个学科课堂教学拟定出评价标准,教研室专门制定了一套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曾获省级一等奖,用于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有力地规范和导向了课改的实施,而且,教研室正在对《新课程下中小学评价方式的转变研究》的课题进行研究,努力探索更科学、更合课改需要的评价体系。如刘家中学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期末考试成绩占70%,形成性检测占30%(包括1、长记录卡的五个方面即日常行为规范考核、与人相处的能力或做人的基本态度、特长和能力优势、对学习的认识、阶段性自我总结;2、各个学科的平时检测情况;3、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的情况)。对教师的评价:建立教师发展档案,期末统考成绩占70%,对学生的过成性检测占30%,过程性检测包括政治素质、教育思想、为人师表遵纪守法、关心学生、学识水平、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查考试、班级工作、听课教研、学科竞赛等方面。如大观中学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学校以班级为单位,为每个学生建立了一个成长档案,以学期为一个时间段,分为:情感价值观、识字写字、阅读、词句、作文、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等几个方面用描述性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学校采用将学生考试成绩、师德量化积分、学生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以学生对科任教师的各种看法为主)三项综合起来考评教师的业绩。七、加强校本研修,致力提高教师基本素质校本研修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教研工作的下移,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切实开展好校本研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我们专门下发了《**县学校教研工作要求》、《**县学校校本培训工作要求》,明确规定:加强领导,把校本培训作为考核、衡量教师业务能力提高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学校校本培训的有关制度、措施,每年(每期)初教导处要制定详实的培训工作计划和考核制度,考核结果进入教师业务档案,纳入学校教导处统一管理。规定各校在每周二下午课后专门集中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每次培训的内容、形式学校可根据自身的特点灵活安排,但每次活动必须做到“四有”:即有主题内容、有中心发言人、有活动记录、有效果。并以教研室牵头,负责对各校的校本研修情况进行检查,纳入学校的年终考核。经严格要求,全县各个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蓬勃开展,教师素质明显提高。

可喜的成绩一、观念的转变通过三年来的辛苦努力,从社会各界到教育内部,教育的价值观正发生迅速的转变。新课程实施的氛围已初步酿成,新的教育观念正逐步形成,课改工作的发展呈良好的发展态势。教师们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由面向少数的“精英”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从发展学生智育、看重学生学业成绩转变到关心学生“三维目标”的发展,从只重学习结果转变为更注重学习过程,“以人为本”的观念成为教育的核心,新的教师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已初步形成,学生正主动、活泼、自主、全面地发展。二、机制的建立保证新课程改革实施所需的一系列管理运行机制已初步形成,从教育管理到教育评价,从课堂教学到学业成绩考核,从思想教育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评定、从教学教研到校本研修、从教师专业化成长到学生主动性发展,都有相对完善的评估指标和具体细则,年初教育局有统一安排,年中有教育股、教研室、教师进修校等部门的督促指导,年终有教育督导和考核,有效地保障了课改工作的全面实施。三、教学行为的变化:教师角色的变了,教师已走下了“师道尊严”的神坛,来到了学生们中间,成为了学生的朋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为了“平等对话中的首席”,由知识的灌输者、传授者变为了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气氛变了,课堂上死气沉沉的“填鸭式”没有了,取而代之是热烈的课堂讨论、激烈的思想交锋,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已悄然走入教室。教师备课的形式变了,由独立、单一、封闭的自主型备课逐步变为了合作、集体、开放的研究型备课,达到资源共享。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教的方法多样化,教师不再以统一、标准化的答案来禁锢学生思维,学生的自主体验多了,动手操作多,问题探讨多了,实践活动多了,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体现了教与学的“双主体”。师生关系变了,教师学会了重新认识学生,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构建起了平等、和谐、合作的朋友式新型关系。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更紧密了,不论是教材,还是对教村的实施,老师们都自觉地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积累相联系,大胆对课程进行开发,比如建立的“大语文观”、数学学习的“生活化”等。刘家小学一年级学生,就把每个学生的名字分别写在卡片上,美其名曰:“名片”,每天上课前利用两三分钟时间让生自己持“名片”上台去自我介绍,重点介绍自己名字的特点及由来,并教大家读两遍,如此以来学生特别兴奋,特别好奇, “名片”上的字就轻而易举被他们在愉悦中认识了,同时还培训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四、学生的变化在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学生各个方面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学习态度上,由“厌学”到“乐学”,学生们能以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课堂中学生的参与面是影响一节课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在学习行为上,由独立学习逐步转变讨论合作式学习,课堂的交流、对话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五、教师的成长新课程呼唤专家型、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新课程要求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经过三年的探索,通过各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培训,通过务实的教学教研与校本研修,通过课题化的教育研究,教师们不断学习、全面实验、深刻反思,从理论到实践,从观念到行为,教师们都有很大的变化,素质得到迅速提高,正在“与新课程一起成长”。六、课程资源的开发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其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大力主张各地各校根据自身的实际,因地制宜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进一步丰富课程资源,由此,我们在这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许多学校、老师跳出了“以本为本”的传统观念,大胆删繁就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巧妙地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结合自身的实际,开发出了很多丰富的教学资源:如:金竹学校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编写了《油樟栽培技术》、《优质西瓜早熟丰产栽培技术》、《优质雪梨栽培技术》等地方教材。如刘家中学开设的《趣味数学》、《兴趣物理》、《动物养殖》、《植物栽培》等课程,开展的科技活动:“红庙村矿石资源开发的调查”、“龙虾的生活习性”、“退耕还林的调查”等。如刘家中心校开设的地方史研究课程,由学生通过调查,查阅资料访读等形式收集本镇发展史上的名人佚事,然后整理交流,既训练了学生的写作、交流、整理能力,又使学生了解了家乡,热爱家乡进而自然迸发出立志为建设美好家乡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等等,这些探索,极大丰富了新课程资源,

存在的问题一、经费的不足虽然我们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改善了办学条件,培训了师资,但,这距新课程实施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交流学习、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活动、教学所需的资料、设施、设备等等方面都需要较大的经费支出,学校有时难以承受,势必会对新课程实验有较大的制约。二、小学师资业务素质较差全县的师资素质整体水平还不高,且呈现出小学教师老龄化、学历层次不高、分布不平衡(城镇好,村小差)、代课教师数量大等等状况,制约着课改实施水平。三、课改实验不平衡由于受环境、条件、师资、经费、观念等影响,全县的课改工作开展不平衡,表现在城区轰轰烈烈,乡镇中心校热热闹闹,村小则涛声依旧。四、教材编排质量有待提高教材涉及到的人、事、物方面,城市化倾向较重,对于乡村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比如初中阶段的语文有较多的脱离学生实际的选文和活动,一年级教材容量过大,语文识字量过大,识字400个,掌握100个,课文中复现率不高,小学生易忘,而且少数课文没有拼音,学生读起来困难;有些课后出现的生字,并未在本课;教材编排上,反映农村生活的内容太少。七年级教材与课标不完全统一;有些教材习题太简化,缺乏趣味性;教材要求偏高、偏深、偏难现象依然存在,有些内容也是远离学生生活的;教材中有些内容脱节(如七年级数学),学生理解困难;综合实践阶段性、操作性不强,不适合农村学生。等等。教师就很被动地去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研究新的教学方式和怎样更好地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五、评价的限制教育评价一直以来,都是制约新课程改革的瓶颈,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不能全面科学地衡量一个乡镇、一个学校、一个老师或学生的工作,加上目前社会的应试观念更较浓厚,给评价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压力。考试这一指挥棒随时导向着教学,特别是中考,更是课改工作的航标灯,所以如何改革招生、考试方式、如何命制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试题,同样是课改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总之,新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虽然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距新课程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整个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继续依靠社会的支持、领导的重视、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推进我县的新课程实验工作,“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相信我们明天的新课程实验会更好。二00五年八月二十日

2020年课程改革实验总结





“做一名好老师”是许多老师一生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我的目标。自踏入教育这个岗位以来,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本学期已尽尾声,现将一学期的课改实验工作总结总结如下:

一 、 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是实践的先导,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程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一切先进的教育改革都是从先进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而先进的教育观念来自不断的学习,因此,我把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作为我自己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步,把新课程理念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我对照新课程的要求,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讨论反思。通过学习、讨论和反思,提高了认识,深刻地感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与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必由之路。在今后本资料权属文秘俱乐部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俱乐部的教学中,一定要贯彻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实现五个转变: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怎样教,更要精心研究学生怎样学;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培养学生“会学”;4、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转变,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5、由教材的接受和传递向教材的开发和创造转变,教师不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教材开发者了创造者。

教与学的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传统的教与学,就是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是知识的主宰者和阐述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和储存者,没有教师对知识的输出,学生就接收不到知识,学生没有自由选择和自主学习的权利和机会,完全处于单一的、被动的接受状态,失去了自主性和独立性。所以,在课改实验中,我狠抓课堂教学,努力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向学生学习引导者转变;由高高在上的权威,向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转移;由单一的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转变。学生要从被动的接受者向主动参与者转变,由学习的主体转变。要创设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真正达到师生交往,平等对话,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目的。经过几个月的实践,我的师生关系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居高临下地要学生接受学习,而是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情感交流,与学生交朋友,成为完成学习任务的合作伙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不再是学习的被动者和接受者 ,而是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合作者,把学生参与教学,探究知识贯穿于整个课堂。小组学习时,让小组长当小老师检查、辅导本组学生,并选出学习好的小组到前边讲台教全班学生读写等等。课堂上师生配合紧密协调,关系融洽和谐,一种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正在消然形成。

二 、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求教师从旧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使用学习,着眼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前已初步建立了问题情境—共同探究—多项交流—实践应用的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例如:为了便于学生多感官接受和传递信息,增加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便于学生之间相互切磋,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我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学习互相交流。

三、 掌握教材,灵活使用

以往教学,教师都是一成不变的使用教材,不管教材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心理,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成为教材内容的忠实的阐述者和传递者,而现在我领会了新课改理念后,才用了新的做法,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刻领会本资料权属文秘俱乐部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俱乐部教材编写的意图,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找例子,灵活的处理教材,展开课堂教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老师能把学生的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学生,学习也离不开生活。这种方法更容易达到增强学生兴趣、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的目的。

四、 密切合作,多项沟通

课改是一个艰巨的工程很多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单兵作战是不行的。我特别注意老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就与同行交流磋商,还定期总结一些问题与同行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使自己的知识的到了丰富,能力也的到了提高。

五 、认真总结,不断思考,充分做好今后实验工作

从开展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我们的工作思路就是:实验—反思—调整—改进—再实验。对实验的每一步,我们都要作认真总结,反思,思考,详细分析,成功之点,作为经验,继续发扬;失败之处,作为教训,改进调整,继续前进,并把这些总结的经验教训作为一个专题“课改小结”记录在在自己的教案上。这样,不但积累了经验,也使我对今后的实验工作始终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明确的思路。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微薄经验,还希望各位同行提出宝贵批评建议促进我们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