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奥斯汀的写作技巧

简奥斯汀的写作技巧。

白驹过隙,日光荏苒。回想起来,我们总会经历很多各式各样的事情,一般来说,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对这件事情的总结,总结是对过去的事情的简单概括,我们该如何去写一份优秀的总结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简奥斯汀的写作技巧”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简奥斯汀的写作技巧》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

篇一:浅析《理智与》与简_奥斯汀的风格

浅析《理智与情感》与简?奥斯汀的写作风格

作者:王强

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3年第06期

摘要: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的女作家,《理智与情感》是其最为成熟的一部文学作品,小说在创作中有一定的写作技巧。本文将以小说《理智与情感》为基本的载体,对作者简·奥斯丁的写作风格进行探讨。

关键词:简·奥斯汀 《理智与情感》 写作风格

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一生创作了很多文学作品,每一部作品都包含着深厚的社会意识与文学欣赏价值,这些都与作者的创作风格是紧密相连的,尤其是这些作品中贯穿的艺术创作的整体思路,对于整个文学创作与鉴赏都有着重大的作用。其中,《理智与情感》作为简·奥斯汀的第一部作品,通过作者女性独有的视角进行分析,纤细的写作手法和独创的艺术风格,为简·奥斯汀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写作基础和创作脉络,其中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活力的再现等写作手法,具有很大的价值。本文将围绕简·奥斯汀的写作风格与艺术创作魅力进行分析,并简要分析《理智与情感》的文学效应,从多方面探讨《理智与情感》中体现出来的简·奥斯汀的写作风格。

一、简述简·奥斯汀的艺术创作魅力

(一)简·奥斯汀介绍

作为英国著名的女性小说家,简·奥斯汀的文学创作有着相当大的艺术魅力。她的作品主要侧重于关注乡绅家庭中女性的爱情、婚姻与家庭生活,尤其是结合女性独有的视角进行细致的生活观察,将生活中的原生态画卷与故事通过活泼、幽默的文字表达出来,真实地描绘出简·奥斯汀周边的生活天地,彰显出更多的生活细节。但是,从简·奥斯汀的一生来看,这位才高八斗的女性作家,也有着很多曲折故事。简·奥斯汀终身没有婚嫁,一直生活在英国的乡村小镇,其所接触的人物,也都是一些小地主与牧师之类的,过着平淡舒适的田园生活,这些给简·奥斯汀的作品提供了宁静的写作风格,尤其是在社会矛盾的写作方面,没有全面的矛盾冲突,也不是相当激烈的矛盾问题,而是通过小女性的独特视角真实再现简·奥斯汀的生活背景,往往在戏剧性的冲突中能看到爱情、婚姻的影子,给人一种恬静、优雅的享受。

(二)爱情主角戏的概述

在简·奥斯汀的小说中,爱情婚姻一直是主角,尤其是在《情感与理智》对爱情的描述中,简·奥斯汀能从当时不同的文学风格中感受到爱情主题创作的“正能量”,可以说是一种更大

的勇气与力量。尤其是在当时“哥特式”悲伤主题影响下,简·奥斯汀给田园风光式的爱情观众注入矛盾的一波三折,将爱情作为写作的主流方向,简·奥斯汀通过喜剧场面的描述,将人情冷暖、愚蠢麻木、自私势利等现象作为弱点描述出来,从女性的视角来解读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可以说,简·奥斯汀的小说创作成为了窥探当时英国社会情感意识、社会生活、矛盾环境等多方面的小镜子,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历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相对于简·奥斯汀本身的爱情来说,曾经有过爱情的感受,这份来自于牧师家庭的经济压力,不得不让简·奥斯汀抓不牢自己的情感,这也是简·奥斯汀小说创作中的主流元素,这种爱情情感创伤并没有带给她更多的心理负担,也没有影响到简·奥斯汀小说创作的喜剧风格,相反,那些纠缠式、悲伤式的爱情微乎其微,简·奥斯汀通过充满讽刺与幽默的艺术风格,将人物对白与动作描述,将农村一幅幅安详、和谐的乡村美景图,并融入形形色色的人物,将故事整体包裹起来,在字里行间充分表现出另一种独有的艺术魅力,成为了当时最具影响力小说家之一。

(三)艺术创作的源泉沿袭

对简·奥斯汀作品的创作风格进行分析,就要突出对简·奥斯汀一生进行了解,这位有着独特气质与修养的女性作家,也有着一定的理想与追求,只是这种理想停留在狭小的空间中,因此,也就决定了简·奥斯汀的创作风格。其中作为其第一部创作的小说《情感与理智》是简·奥斯汀生活的真实再现,也是简·奥斯汀对生活最深刻、刻画最细致的表现手法,从简·奥斯汀的教育来看,小说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与把握,将这种狭小的空间用喜剧的手法表达出来,对生活理念的诠释以及生活极其严肃的批评,更加突出人物塑造上的艺术魅力,这也正是简·奥斯汀小说创作的生活源泉。

二、概述《情感与理智》的文学价值

(一)故事情节的巧妙构思

《理智与情感》是简·奥斯汀的处女之作,但是也是一部相当成熟的小说作品。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更多地围绕巧妙的构思展开,在表现因果关系时埋藏着幕后的本质缘故,是一种自然合理的写作方式。其中,通过女主人公在对现象产生合情合理的推测与判断中,就会给读者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和需要,造成出乎意料的喜剧效果。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英国田园特色的情节故事,更多地将故事情节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揭示当时英国社会思潮的一种有力方式。

(二)理智情感的矛盾冲突

正如题目而言,理智与情感作为一对矛盾冲突,将社会的种种丑态,包括社会门第、情感砝码等一些利益的影响下,男女平等思想的沟通与影响,社会平等地位的不同,独立观察的角度不同,集中表现出情感与理智的矛盾冲突,以玛丽安为代表的人物是理智不足而感情有余;以约翰·达什伍德夫妇为代表的人物是理智有余而感情不足;而以威洛比为代表的人物在感情上又是十分虚伪,表面上似乎很有情感,实际上却冷漠无情,自私透顶。作者在故事里对珍重感情的人报以赞扬,尽管对这些人在理智方面上的欠缺也不时加以讽刺,然而对缺少感情仅有

理智或是在感情上虚伪的人,却表现出了鄙夷的态度。作者最终赞赏的是女主人公埃莉诺,因为她既重感情又有理智。

三、探讨《理智与情感》中简·奥斯汀写作风格的整体表现

(一)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在简·奥斯汀《情感与理智》的创作中,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是一个始终贯穿全文的写作特色之一,在艺术的表现中,这种基于现实表达的写作方式,更好地将生活的原型表达出来。简·奥斯汀就是通过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采用现实眼光来观察简·奥斯汀周边的生活方式,并通过现实的写作手法,更多的现实笔调,个性化地将当时西方社会文化的与众不同展示出来,尤其是文艺复兴之中各种黑色诠释的写作个性。简·奥斯汀通过清醒的现实主义写作风格,着眼于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刻画,跨越了当时风靡英国的感伤主义,成为当时英国现实主义写作的先行者。这种独具特色的写作风格,将当时英国的道德、文明、标准化语言等各方面问题,通过简·奥斯汀女性的视角,将《情感与理智》中的现实环境缩小到简·奥斯汀的生活空间中,将女主人公的故事放在父权制度的背景下将其扩大,并通过对现实的剖析,将情感与理智进行归类,并将多愁善感作为批判对象,如实地、朴素地描写出他们之间的关系,从现实的角度来打动观众,并引起一定的思想意识共鸣。

简·奥斯汀在《理智与情感》中将对上流社会的那种趋炎附势、唯利是图的嘴脸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尤其是简·奥斯汀在写作中,融入清醒的现实主义写法,将对当时的那种男尊女卑的思想进行了委婉的抨击,将这种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融入在整部作品之中,其中,从当时反对的声音来看,对简·奥斯汀缺乏广度、深度、激情以及节奏感的批判来看,这些也正是简·奥斯汀现实主义写作风格的一大表现。

(二)素描与漫画气质的写作风格

在简·奥斯汀的《情感与理智》的创作过程中,她善于运用素描与漫画相结合的写作方式,通过对主人公人物事件的描述,形成一种清晰的画面质感,这种既有色彩又有内容的漫画式写作,成为了其一种重要的写作技巧,通过简单的语言描绘更多地勾勒出整个作品的风格。其中,也有漫画手法的结合运用,形成一种讽刺、夸张的写作风格。在具体的艺术创作中,对不同人物的主题进行描述,让读者既能感受到其中的故事韵味,又能有一种心寒、心酸的整体感受,通过夸张的艺术表达,更多地融入到小说之中,这种素描与漫画的写作风格,更多地诠释出简·奥斯汀的整体魅力。譬如,作者是这样描写两姐妹的性格的:她(埃莉诺)心地极好,性格可爱,富于情感,但是她懂得怎样克制情感;这是她母亲有待学习而她的一位妹妹执意拒绝学习的一门学问。玛丽安的才能在许多方面都不比姐姐差。她懂事,聪敏,而且无论做什么都专心致志,她伤心或者欢乐都毫无节制。她大方,可爱,讨人欢喜,一切都好,就是不谨慎。在这样明晰的素描中,我们一眼就看到了两位女主人公反差甚大的性格。作者不着痕迹地让读者自动在脑海中产生了这样的一个连线搭配:埃莉诺——理智;玛丽安——情感。由此,我们还隐约看到了其中矛盾的端倪。素描所产生的效果是直接的,同时并不排斥一定程度

的风趣刻画。这一番描写真可谓淋漓尽致,展现了其成熟的、善辨真伪的认知力,关注、透视人生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三)冷幽默气质的创作

在简·奥斯汀的《情感与理智》的创作中,冷幽默也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手法,通过渗入幽默风趣的写作手法,在漫画效果的作用下,将表面风光但是本质丑陋的东西展示出来,在幽默风趣的语言组织中,采用调侃、嘲讽的写作风格,不是无聊大笑的简单诠释,也不是发人深省的无厘头,而是能给读者一种冷冷的讽刺感觉,能从作品的情感与理智的冲突中体会出更大的艺术魅力。没有大喊大叫,在平淡的言语中感受到对社会力量的嘲讽,带给读者更多的理想思考与深思。并且,与清醒的现实主义素描及漫画的艺术风格相结合,使《情感与理智》经得起时间的湍流,同时具有一定的娱乐性,两者的巧妙结合,产生了冷幽默的效果,这也是简·奥斯汀的《情感与理智》的写作风格。

四、结语

简·奥斯汀的《情感与理智》的写作风格与作者的生活、情感态度等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尤其是在整部作品的描述中,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艺术魅力更加丰富,加之作者女性视角的独特性,更加鲜明地构成了简·奥斯汀的写作风格,对于英国文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海东.从《理智与情感》中欣赏奥斯汀的叙述技巧与语言风格[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03).

[2]冯俏.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浅析张爱玲与简·奥斯汀小说的异同[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04).

[3]李亚峰,高涵.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与可接受性[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06).

篇二:试析简奥斯汀与夏洛蒂勃朗特写作手法的异同

试析简·奥斯汀与夏洛蒂·勃朗特写作手法的异同

1迄今为止,西方评论家对19英国小说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对它始于杰出女作家简奥斯汀这一事实已基本达成共识。简奥斯汀不仅是一位跨世纪的小说明星,而且还与夏洛蒂勃朗特等优秀女作家一起揭开了英国小说史上妇女创作的新篇章。这两位女作家不仅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坛上的佼佼者,而且为英国小说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因此将这两位成就卓越,地位有相当而艺术风格步进相同的女性作家进行比较研究无疑具有一定的意义。这不仅能使我们能深刻认识这两位杰出女性作家的艺术特征,而且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十九世纪英国小说艺术的历史概貌。然而,由于奥斯汀勃朗特两人总共创作十余部长篇小说,且题材广泛,艺术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本论文对她们的小说的比较研究主要以两部作品为依据,每人一部,即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和勃朗特的《简爱》。这也许能使我们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2尚若不查阅文字史料而光凭上述这两个文本所提供的信息,我们如何能证明勃朗特是在奥斯汀之后写成的呢?显然,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小说的题材和内容,而且也与小说的艺术内部演变过程密切相关。所谓“小说艺术内部的演变过程”是指那种能合理的解释小说艺术发展的严格的美学体系。尽管奥斯汀和勃朗特的小说都是十九世纪英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但他们都有一个历史和艺术的演变过程。这些小说不仅客观地反映了两位女作家的艺术成就,而且也体现了他们各自的艺术特征以及它们之间在艺术上的雷同于区别。毫无疑问,了解她们各自的艺术特征和他们在艺术上的雷同于区别有助于我们揭示英国小说艺术内部的演变过程。值的一提的是,奥斯汀和勃朗特二人的创作生涯并没有重叠,而且还形成了一个艺术上的连续统一体。1816年勃朗特出生,次年奥斯汀去世。不言而喻,她们都读过前人的作品,并受过其影响,而每个人都曾试图凭借自己的独特性写出与前人不同的小说。不仅如此,她们二人的小说在生动反映各个时期的社会风貌和生活气息的同时,还不可避免的带有十九世纪小说艺术的时代烙印。

3尽管像其他作者一样,奥斯汀与勃朗特也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发展或改变自己的小说艺术,而且他们前期与后期的作品也不尽相同,但《傲慢与偏见》和《简爱》无疑在他们的作品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们不仅受到了文学评论界的重视,而且还拥有大量的读者群。然而,更重要的是,这两部小说基本反映了两位女作家的艺术风格,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在小说艺术上的共性与差异,从而为我们进行比较研究并以此来揭示十九世纪英国小说艺术的某些基本特征提供了重要依据。

主题

4《傲慢与偏见》生动的反映了十九世纪英国中上层阶级的道德与价值观念以及对爱情与婚姻的态度。小说描述了贝内特太太的五个女儿简,伊丽莎白,玛丽,凯瑟琳和迪莉娅同几位富贵绅士之间的爱情纠葛。小说一大西河伊丽莎白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揭示了他们的种种“傲慢与偏见”以及最终消除偏见以真情换取美满婚姻的过程。显然,这部小说主要涉及个人在传统道德观念和世俗偏见的影响下如何取得个人幸福的问题。“在奥斯汀的所有爱情小说中,《傲慢与偏见》最恰如其分的复合通俗的浪漫主义小说模式。”就小说主题而言,勃朗特的《简爱》同《傲慢与偏见》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简爱》同样描述一个曲折而浪漫的爱情故事。这部小说以女主人公简的成长过程以及他和富贵绅士罗切斯特之间的恋爱故事为主线,生动地揭示了男女主人公复杂的情感世界(包括他们的“傲慢与偏见”)以及他们最终获得幸福爱情的经过。勃朗特在小说中不仅向读者展示了获得高尚爱情的可能性,而且还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崇尚平等,渴望独立和追求美好理想的十九世纪英国新女性的形象。就此而言,这也是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小说。尽管这两部小说在主题,情节和人

物塑造方面不尽相同,。但他们从各个侧面生动的反映了十九世纪英国的社会生活和道德状况

题目

5如果我们对以上两部小说的文本做一番哪怕是最粗略的浏览,我们便不难发现十九世纪小说艺术的某些明显变化。首先,这两部小说的书名与十八世纪的小说相比也有了明显的简化。事实上,奥斯汀与勃朗特的小说书名都十分简短,且不再附有解释性或描述性的词语。例如,奥斯汀的《理智与情感》(Sense and Sensibility,1811)和《艾玛》(Emma,1816),勃朗特的《雪莉》(Shirley,1849),《维莱特》(Villette,1853)和《教师》(The professor,1857)等等。显然,这些书名与笛福,斯威夫特和理查逊的小说采用的冗长的书名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引人注目的是,《傲慢与偏见》和《简爱》在出版时,两位女作家均未表明自己的身份和真实姓名。《傲慢与偏见》的封面上印有“《理智和情感》的作者”的字样,勃朗特采用了男性笔名“柯勒·贝尔(Currer Bell)”。毫无疑问,女性作家均以匿名或男性化笔名发表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父权社会中男尊女卑的陈腐观念,而且也表明了十九世纪试图跻身文坛的女性作家所遭受的困难与压力。

篇幅

6此外,与十八世纪洋洋洒洒的长篇巨著相比,《傲慢与偏见》和《简爱》两部小说在篇幅上也显得更加简短。以英国著名的“企鹅出版社”(penguin)出版的小型本为例,《傲慢与偏见》的篇幅为307页,《简爱》429页。显然,这与1500余页的《克拉丽莎》,2500余页是《格兰狄森》和九卷本《项狄传》等规模宏大的长篇小说已不可同日而语。这无疑表明英国小说在十九世纪开始呈现出由长到短的发展趋势。引人注目的是,尽管《傲慢与偏见》和《简爱》的篇幅并不算长,但它们当初均分为三册出版。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小说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一位英国学者曾对此作出了这样的解释:“维多利亚时期的小说大部分为三册出版。它们并不出售,而是通过当时的流通图书馆出借,……租借费每册一畿尼……经过一年的流通后,它们再以合订本的形式出版”④这种分册出版的方式能使一部分小说同时借给三位读者,因而极大地促进了小说的流通速度。当然,这对小说家的艺术构思和谋篇布局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主题

7在形式上,《傲慢与偏见》和《简爱》两部作品不同程度揭示了十九世纪“小说艺术内部的演变过程”。《傲慢与偏见》和《简爱》所描写的爱情故事不但新颖独特,而且体现了理想化的倾向。尽管它们依然能被归在现实主义小说之列,但它们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显而易见的。这两部小说都将爱情作为一种甜蜜的事业来描写,并且都展示了一个当时人们喜闻乐见的幸福结局。显然,这种小说形式与十九世纪初席卷整个欧洲大陆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密切相关。

8此外,这三部小说还揭示了另一个十九世纪“小说艺术内部的演变过程”,即从反应社会道德现状逐渐转向表现作家个人生活经历的艺术倾向,从而悄然拉开了英国自传体小说的序幕。奥斯汀也许是十九世纪第一为综合的运用理查逊和菲尔丁小说艺术的作家。在这种综合与发展的过程中,她为十九世纪的小说带来了一种更加进化的并能同时记录社会生活和作家个人感受的艺术形式。因此,奥斯汀不仅是一个跨世纪的作家,而且也是一个在艺术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小说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傲慢与偏见》中包含的新基调和新态度是建立在十八世纪小说的艺术常规和现存条件之上的……它依靠的是理查逊遗传下来的

那种人物和情节”。这种“现存条件”大致包括这样一些现象:即小说中往往出现的精明能干而又英俊潇洒的求婚者,纯洁善良却不谙世情的少女以及贫嘴薄舌的势利小人。此外,还有恋人的各种约会与私奔等等。应该说这种“现存条件”不仅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道德现实,而且也迎合了读者的阅读趣味。因此,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不能也不愿将此排除和摒弃。不过,她并未盲目地步十八世纪艺术前辈的后尘,而是成功的运用了具有新世纪时代特征的艺术形式来表现社会的道德问题以及她对这些问题的态度。然而,自十九世纪中叶起,英国的某些小说呈现出的自传化的倾向,而奥斯汀所乐意标榜的那种题材逐渐成为历史。勃朗特将个人的生活经历掺入小说之中,或者说不遗余力的从自己熟悉的人物环境和事件中寻找创作素材和艺术原型。在《简爱》中,勃朗特明显地体现了自传化的艺术倾向。她将本人童年时代的经历和先后两次当家庭教师的感受经艺术加工之后写进小说。“《简爱》的故事情节唤起了叙述者的强烈感受,它可以被视为一种回顾,反思和重新输造自己生活的过程……夏洛蒂勃朗特运用了自传的形式来探索自我表现的动机,原则和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简爱》体现了作者试图叙述真实故事以及将个人的原始素材改编成艺术作品的的愿望.事实上,这种愿望在勃朗特的另外两部小说《维莱特》和《教师》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开局

9在开局上,《傲慢与偏见》和《简爱》两部小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十九世纪“小说艺术内部的演变过程”。由于小说的开局不仅对作品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而且也真实反映了作者的艺术风格,因此,几乎所有的小说家对此都会认真构思,精心设计。奥斯汀和勃朗特两位女作家在小说的开头上别具一格,并不同程度的揭示了十九世纪小说艺术的某些具体特征。《傲慢与偏见》以一段精辟的警句似的并具有讽刺意义的评论开局:

这是一条中作周知的真理:一个腰缠万贯的单身汉必

定想娶一位太太。

尽管这个男人刚来到街坊时人们对他的感情和态度了

解甚少,但这条真理已经在周围邻居的头脑中完全确立,

他已被视为某家女儿的正当财产。

10显然,《傲慢与偏见》的开局不仅具有强烈的讽刺意义,而且还深刻地揭示了整部小说的主题。奥斯汀以一种夸张的笔触将十九世纪初期英国中产阶级金钱至上的观点和受经济利益支配的婚姻状况描写为“真理”,从而引发了读者对这种道德现实的关注。随着小说的发展,读者发现,不但贝内特太太之流认同这条“真理”,而且达西和宾格利两个“腰缠万贯的单身汉”的确都“想娶一位太太”。应当指出,奥斯汀的开局方式体现了十八世纪小说的痕迹。例如,菲尔丁在《约瑟夫安德鲁斯》中也采取了这种精辟的具有讽刺意义的主题句作为小说的开局:

这是一种陈腐却又真实的见解:榜样比格言对人

的思想更具有强烈的影响。如果那些可恶与可憎的人

是如此,那么,那些可敬与可尊的人更是如此……

11显然,上述两部小说的开局方式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无疑表明菲尔丁的小说艺

术在奥斯汀的作品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延续和运用。

12然而,《简爱》在开局上则明显地体现了十九世纪小说艺术的时代特征。勃朗特的小说不但已经脱离了十八世纪小说的艺术轨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十九世纪小说家对作品开局所具有的新的审美意识。读者不难发现,《简爱》的开局使人产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那天外出散步是不可能的。其实,那天早上我们已经在没有树叶的灌木丛中闲逛了一个小时。然而,

午饭之后(里德太太再没有人陪伴时很早吃饭),冬

天的寒风使云雾显得阴沉沉的,况且雨又下得很大,

所以再外出散步已经不可能了。

13《简爱》的开局方式新鲜活泼,第一句话尤其令人深刻。勃朗特既不像菲尔丁与奥斯汀那样采用一语道破,鞭辟入里的主题句式开局,也不像笛福和斯威夫特那样在小说的开头让叙述者回顾自己的童年生活和家庭背景。勃朗特在小说的开头出人意料的谈起某天下午的散步问题以及外面的气候与景色,显示了极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简爱》的开局方式表明,十九世纪的小说家不仅在艺术形式上显得更加挥洒自如和得心应手,而且在对作品开局的构思与设计上也更有想象力。不仅如此,《简爱》的开局还体现了浓郁的象征主义色彩。外面“没有树叶的灌木丛”,“冬天里的寒风”,“阴沉沉”的天空和“下得很大”的雨同接下来描写的里德太太家那种温暖舒适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围着他们的母亲坐在火炉旁。然而,对孤儿简来说,外面凄凉的景色与室里的气氛并无多少区别,因为她不时受到其他孩子的歧视和侮辱,并始终被“排除在专为愉快和幸福的小孩提供的优越条件之外。”。不言而喻《简爱》开头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它影射了主人公忧郁,孤独和悲伤的内心世界。显然,这种开局方式在十八世纪的小说中是极其罕见的。值得一提的是,自十九世纪中叶起,以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作为小说的开局不但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艺术手法,而且在当代英国小说中也是司空见惯的。

叙述形式

14在艺术形式上,《傲慢与偏见》和《简爱》充分体现了十九世纪小说的基本特征。就总体而言,奥斯汀和勃朗特都十分注重戏剧性对话和场景对揭示主题,渲染气氛和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作用。然而,她们二人的小说也明显的反应可各自的艺术特色。奥斯汀以幽默与讽刺见长,勃朗特对形象和象征的手法情有独钟。此外,这两部小说的叙述形势也各有千秋。《傲慢与偏见》采用了奥斯汀极为擅长的全知叙述。作者不仅显得十分自信,而且还似乎在讲故事的方式上与叙述者达成了一定默契。她对菲尔丁的“史诗性喜剧小说“的叙述形式做了一定修正以十九世纪作家的审美意识与道德理念相结合的方式以及幽默与讽刺的口吻来揭示人物从复杂对立情绪到简单的解决方式的转变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傲慢与偏见》成功的将人们熟悉的题材做了艺术的转换。因此,尽管这部小说具有传统艺术的特征,但它却是“对传统形式的新的可能性的一种发现”。

15然而,与奥斯汀不同的是,勃朗特在小说中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形式。《简爱》由女主人公本人担任叙述者的角色。她用艺术家的目光审视过去,并以一中略带自我怜悯的口吻来描述自己童年时代的孤独和所遭遇的种种歧视与不公以及青年时代的感情波折。正因为如此,简的叙述既充分地揭示了她本人的内心世界,又体现了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一方面,她试图讲一个真实的故事,而另一方面,她有试图将原始的生活素材形象化和艺术化。因此,读者对简的看法同简对自己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显然,勃朗特采用这种第一人称的

叙述性是旨在反映女主人公在男权社会中的坎坷命运和争取平等的过程,并以此来揭示深刻的道德意义。显然,勃朗特对小说的第一人称叙述形势作了认真的探索,从而使这种叙述形式取得与笛福和斯威夫特的叙述手法截然不同的艺术效果。不言而喻,他们的创作实践有力的推动了十九世纪小说叙事艺术的进步与发展。

创作技巧

16在创作技巧上,这两位女作家充分发挥了各自的艺术特长,以精湛纯熟的艺术手法来揭示小说的主题和塑造人物的形象。在《傲慢与偏见》中,一个最为引人瞩目且运用的最为成功的艺术手法是作者的讽刺技巧。事实上,这部小说精彩的开局已经为整部小说奠定了讽刺的基调。奥斯汀的讽刺技巧不仅是复杂的和耐人寻味的,而且是动态的和富于戏剧性的。作者往往通过小说中部和适宜的戏剧场景和人物之间滑稽的对话来传达作品的讽刺效果。显然,《傲慢与偏见》的情节结构具有强烈的讽刺色彩。例如,在小说中占有主导地位的达西和伊丽莎白之间的关系其实已经成为作者讽刺和嘲弄的对象。当“达西”放弃傲慢并打算与伊丽莎白结婚时,她却对他充满了“偏见”;而当伊丽莎白非常愿意嫁给达西时,他却显得满不在乎。又如,奥斯汀在小说开局揭示的那条有关金钱支配婚姻的“众所周知的真理”和贝内特太太企图将他的女儿嫁给有钱人的勃勃雄心最终讽刺性的通过伊丽莎白和简的婚姻成为现实,尽管贝内特太太在这两次成功的婚姻中并未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奥斯汀对人物的描写也具有辛辣的讽刺意义。小说中的亨利和埃莉诺等人物充满了陈腐的世俗偏见,即伊丽莎白本人也经常对爱情与婚姻做出错误的判断。“事实上,小说中的叙说讽刺产于对他人行为意义的错误判断,并且更普遍的产生与人物之间所缺乏的有效的交流的能力。这种现象在伊丽莎白和达西彼此琢磨对方性格的某些场景中尤为明显。”

17在《简爱》中,勃朗特精湛的小说艺术在形象与象征的运用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作者成功的采用了大量富于象征意义的画面来映衬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例如,在第二章中,作者通过对里德太太一间阴森可怕的红房间的描写来反映简的恐惧心理:

这个房间非常寒冷,因为里面很少生火炉;它寂

静无声,因为它远离儿童房和厨房,而且它还十分阴

森,因为人们都知道很少有人进去……

里德先生去世已有九年了,他就死在这个房间

里……

……天哪,甚至牢房比它还更安全.我从里面出来

的时候经过一面镜子,我好奇的望着镜中的东西。在

空洞的视觉中,房间里的一切都显得更加寒冷和阴暗。

镜子里的那奇怪的小孩子望着我,她脸色苍白,手臂

灰暗朦胧,她那双恐惧的眼睛在死气沉沉的寂静中移

动,真像一个幽灵……

18显然,作者对这件阴森可怕的红房间的描写具有浓郁的象征主义色彩。它揭示了童年时代的简在孤独和充满敌意的环境中的恐惧感和扭曲心理。他不仅从红房间中感受到了现实的冷漠,凄凉,而且还是去了自我辨别的能力。尽管简试图从镜子中观察自己的形象,但她却发现“奇怪的小孩”脸色苍白,在黑暗中“真像一个幽灵”。这种描写寓意深刻,形象的折射出主人公严重的孤独感和异化感。随着小说的进展,各种形象不断出现,象征性意境的运用也更加频繁。例如,火是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形象。它不仅是冰冷冷的现实世界中仅存的一点温暖,而且还象征着女主人公炽热的情感。然而,火的象征意义随着情节的发展

篇三:浅谈简奥斯丁的理智与情感

英美文学史论文写作

姓 名:黄燕

班 级: 英语1202班

学 号:

外国语学院

2014年11月

浅谈简﹒奥斯丁的《理智与情感》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理智与情感》的写作艺术手法和小说中体现出来的女权主义以及简﹒奥斯汀的婚姻观。

Abstract : the text is mainly inism、the view of marriage.

一、《理智与情感》创作背景及简奥斯丁个人介绍

﹙一﹚、《理智与情感》创作背景

18世纪后期的世界文坛,主要由“哥特小说”与“感伤小说”组成,这些情感小说以浪漫主义充斥世界,小说维持的也是传统的观念和价值观,无疑这样的虚假是索然无味的,此时,简﹒奥斯汀的《理智与情感》

打破了文坛传统守旧的僵局。在当时传统的社会背景下,《理智与情感》是以反传统著称的,它视角独特,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思想,生动地营造了几对青年男女关于择偶、爱情、婚姻屡遭波折,最后终于圆满的故事。《理智与情感》的语言很有特色,它轻松幽默,情节真实,所有的冲突,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外,格调髙雅,突破了以往单纯追求浪漫的传统小说理念,在英国文坛独树一帜,可以说创建了一个新的小说派别,它对后世的影响力也不言而喻。

﹙二﹚、简﹒奥斯汀个人简况

简﹒奥斯汀本人,也由此一跃成为英国文学史上最具魅力的女性作家。简﹒奥斯汀作品的写作背景以乡村较多,这与她的农村生活经历有关,所以,她的作品大多在乡村中发生,一般以三两对绅士淑女在择偶上的坎坷故事著称。简﹒奥斯汀的不凡之处,是身处男女不平等的社会中,却一反常规,将笔触伸向处在底层的女性的婚姻和家庭等济问题上,这种独特的视角,成就了简﹒奥斯汀的出类拔萃,也对后世的女性文学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简﹒奥斯汀的一生是短暂的,完成的小说只有六部,但人们鉴于她的贡献和写作风格,给了她很大的荣誉,说她可以与大文豪莎士比亚齐名。1813年,简?奥斯汀的处女作《傲慢与偏见》出版,这是女性文学时期的开端,长篇小说《理智与情感》,将女性文学推向高潮。此后,简﹒奥斯汀又完成了《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诺桑觉寺》《劝导》四部女性文学巨著,直到去世。

二、《理智与情感》的艺术手法及创作特色

﹙一﹚、《理智与情感》的语言风格一改前人的低沉抑郁,以轻松幽默著称,这部作品也是简﹒奥斯汀最具魅力的作品。运用了 “反讽”手法,这种艺术特征对社会和人生的剖析是很独特的。作者的辛辣手笔多见于小说中人物感情和理智一反常态的时候,讽刺的意味很浓。这种笔法是夸张的,也是深刻的,一方面映射了作者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深化了作品的主题。通过简﹒奥斯汀的作品分析,不难看出她的情感细腻敏感,她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超出了常人的范畴,她的睿智和胆

略是令人称颂的;简﹒奥斯汀在作品中,以浪漫的手法歌颂真挚的爱情,以反讽的基调去鞭挞生活中的虚假和丑恶。简﹒奥斯汀的写作风格是浪漫的,这也是她有别于同时代人的标志。

﹙二﹚、叙述手法

1、对比、对照

《理智与情感》主要以叙述一对姐妹的情感婚姻为主要内容,对人性的理智和情感进行了剖析。其中主人公埃莉诺是一个非常注重情感但是头脑又十分冷静的人。看似两个矛盾的事物融合在同一个人的身上,这本身就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作者通过两姐妹同样面对感情困扰做出的不同决定,进行强烈的对比,突出了文章主旨。告诉了读者,在情感和理智的选择中,应该用理智战胜感情才能获得最好的结果,无论何时都不能抛弃理智。小说通过将两个人物故事对比叙述的手法,更能突出和强调小说表达的主题。小说中还通过一些小人物的故事叙述,表现了这些人虽然没有丰富的情感,但是却拥有强大的理智。

2、讽刺

讽刺手法是简?奥斯汀文学创作的最突出的特色,也是人们对于她的作品中评论最多的地方。她不光是通过语言上的讥讽和挖苦,而且还是在整个小说的构思和情节安排上也使用了讽刺的手法,这一文学创作特点是简?奥斯汀文学小说的主要基调和特色。在《理智与情感》的创作中,作者主要运用了两种讽刺的手法,一个是比较滑稽的模仿形式,另一个是反讽的手法,两种手法交替使用,遥相呼应,使

整个小说的讽刺手法运用得如行云流水般顺畅和自然。在小说的情节安排上作者运用了反讽的手法,比如在玛丽安拒绝布兰登对自己表示爱慕之情的时候,认为已经三十五岁的布兰登已经年迈,根本没有资格考虑婚姻,因此以坚决的口吻拒绝了他,认为自己才不会和这样的人结婚。但是在小说的最后玛丽安还是嫁给了布兰登,成为了他的太太,这种反讽意味的情节设计,讽刺了人的可笑判断和憧憬,最终理智战胜了情感。

3、幽默、滑稽

简?奥斯汀在人物形象的创作上也是非常突出的。她一改往日单纯的通过内心和心理的直接描写去塑造人物的手法,而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和故事情节的处理去间接突出人物的特点。这种叙述的视角将人物放置在具体的情节和实实在在的谈话中,使得人物形象更加具体和生动并且具有感染力。因此我们可以说简?奥斯丁塑造的人物是“立体的”。在《理智与情感》中的斯蒂尔小姐是一个直到 29 岁还没有出嫁的姑娘,因此她总是通过人们的玩笑话来寻求一点精神的安慰。人们拿她和戴维说笑的时候,她总是表现出得意的样子,但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情感,她会假意让别人帮她辟谣,这种简单对话的描写突出了斯蒂尔小姐对戴维单相思的心理。

三、《理智与情感》中的女权主义

﹙一﹚、简﹒奥斯汀对女权主义的认知

简奥斯汀一辈子没有结婚,家中经济也比较富裕。因为是在乡村小镇居住,都是与中小地主以及牧师等这样的人物接触,过的生活也

以上就是这篇范文的全部内容,讲的是关于小说、奥斯汀、艺术、世纪、情感、写作、理智、英国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Gz85.Com更多总结小编推荐

mba综合写作技巧


本页是工作总结之家最新发布的《mba综合写作技巧》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篇一:MBA综合写作模版

篇二:MBA综合写作素材大全

MBA综合写作素材大全

许多朋友写议论文时往往抓耳挠腮,勉强为之,也大多空洞无物。如何写好议论文,很重要的一点在于积累一定的论据。我在教学中搜集整理了一些素材,自感挺实用,教学效果也不错。

理想与立志:

1.最富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渡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差耻。(奥斯特洛夫斯基)

2.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却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柳青)

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清*蒲松龄)

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5.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6.鸟最要紧的是翅膀,人的是理想。(谚语)

1.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人挖土时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整整四年,不惜牺牲,做了几百次实验。正是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和忘我的崇高精神,发明了炸药。

2.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年轻时便立下“探奇于名山大川”的宏愿。后来多次遇险,几乎丧命,但他始终没有畏惧,最终给人留下了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徐霞客游记》。

3.周恩来上小学时回答校长为什么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明代李时珍,发现以前药物书中有很多错误,立志要编写一部药物书籍。走了上万里,用了三十多年,终于写成了划时代的医药巨著――《本草纲目》。

5.陈涉年轻时,曾经给人作雇工。他发出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感叹。

教育:

1.曾参杀猪教子。

2.在韩国已悄悄进行了11年的以社会上层人物为中心的“不给子女留遗产”的运动,已被公开。这一运动突出向社会做奉献,把财产奉献给社会福利机构,有的会员甚至把数亿元的土地捐献给公共机关。

3.统计资料表明,各国小学生每天的劳动时间差距不小:美国1.2小时,0.7小时,法国0.6小时,英国0.5小时,而中国仅为0.2小时。相当多的城市中小学生,上学由父母接送,不会划火柴,不敢开煤气,所谓的劳动只是擦桌子、扫地。

4.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儿子失业后,没有向父亲伸手,而是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5.狐狸母亲:冷酷中的温情。电影《狐狸的故事》中有一个情节:小狐狸长大了,可以外出谋生了,狐狸母亲便开始发了疯似的驱赶它们,不许一只留在身边。

勤奋: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天才出自勤奋。(高尔基)

4.A=X+Y+Z

A代表成功,X代艰苦的工作,Y代正确的方法,Z代少说废话。(爱因斯坦)

1.司马光是宋史学家,主持编撰了《资治通鉴》,历时19年之久。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取名“警枕”,意在警惕自己,切莫贪睡。当他枕在这圆木上睡觉时,只要稍一辗转,“警枕”就会翻滚,将他唤醒。然后,立刻坐起,继续奋笔疾书。

2.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3.诗人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4.西汉学者匡衡家贫而好学,夜晚无灯,凿壁偷光,终成知识渊博的学者。

5.著名画家齐白石年逾90,却每天作画5幅。他说:“不叫一日闲过。”他把这句话写出来,挂在墙上以自勉。

思考: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清代大学者、思想家戴震,在老师讲解《大学章句》时,就问朱熹是何时的人,他何以知道二千多年前的事。

2.牛顿对苹果落地的思考,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积累: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唐代李贺,每次出去与亲朋同游,总是带着一个白锦袋,想出妙句,立即写好放进袋里。晚间回家整理,几乎天天如此。

2.蒲松龄于大树下,准备好茶、烟,热情地邀过路人讲述自己的见闻。如此历二十余年,终成《聊斋志异》。

恒心与毅力:

1.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谚语)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战国*荀子)

3.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沬若)

4.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谚语)

5.在科学上没有平坦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1.梅兰芳年轻时为了演好戏,每天一大早起床,盯着远飞的信鸽练眼,从不间断,终于矫正了眼皮下垂、眼神不能外露的弱点,成为名扬中外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2.愚公移山。

3.唐玄奘25岁离开长安西游,经历了近一年时间,终于到达天竺国。在印度学习14年,44岁步行回到长安,带回了657部经书。

4.世界名著:几十年写成一本。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年的时间。

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37年时间。司马迁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时间。曹雪芹写《红楼梦》花了10年时间。

谦虚: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接到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陈景润的信,信中指出华罗庚文章中的错误,非常兴奋。

爱国:

1.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屈原担任楚国左徒,主张抵抗强秦,但楚王听信谗言,将他罢职流放,有人劝他别国去,屈原说:“我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鬼。”

2.鲁迅为了国家的利益,弃医从文。

3.钱学森毅然放弃了美国优越条件,不顾美国当局的阻挠和威胁,来到了刚刚成立的祖国,为祖国国防做出了巨大贡献。

4.西汉名将霍去病,抗击匈奴屡战屡胜,汉武帝赏他一座富丽堂皇的住宅,霍去病慷慨陈词:“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一句话展示了他报国的雄心壮志。

奉献: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2.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鲁迅)

3.太阳之所以伟大,在于它永远消耗自己。(谚语)

1.席勒为救助了一位想自杀的学生,写下《欢乐颂》赠给他,这位伟人的遗孀后来回忆说:“他活在世上,将整个生命与爱都献给了这个世界。”

2.孔繁森因公殉职时,留下两件令人心碎的遗物,一是仅有的8.6元钱,一是他去世前4天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几条建议。

3.两弹元勋――邓稼先,在美国获得物理博士学位后回国,离别妻儿,隐姓埋名,走向大戈壁。因癌症,病逝。临终前对妻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死而无憾!”

惜时: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3.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美*富兰克林)

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

5.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鲁迅)

6.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谚语)

1.欧阳修平生做文章,多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

腐败与惩恶:

1.包公以廉洁著称。在晚年制定了一条家训:后代若是做官,一定要清明廉政,决不允许伤天害理,贪赃枉法;否则就不是包家子孙,死后不得葬入祖坟。

2.成克杰由于贪污受贿最终判处死刑。

3.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因受贿最终判处死刑。

环境对人的影响

1.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能让命运使我屈服。(贝多芬)

2.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贝多芬)

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增益其所不能。(孟子)

1.范仲淹为了读书学习,每天晚上煮一锅粥,把粥划成几分,早上、中午、晚上各吃一块,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2.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3.司马迁受宫刑,著《史记》。

捍卫真理:

1.哥白尼不顾教会的迫害,大胆发表了《天体运行论》,确立了太阳中心说。

2.布鲁诺坚持和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被宗教裁判所活活烧死。

团结合作: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孟子)

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谚语)

3.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谚语)

1.将相和。蔺相如不把个人得失放在心上,廉颇负荆请罪。从此,赵国国势更强。

改过:

1.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孔子)

1.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2.迷途知返的周处。

诚信:

1.言必信,行必果。(墨子)

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

3.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周恩来)

1.1988年汉城奥运会,加拿大运动员约翰逊在赛场上出尽风头,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世界纪录。然而几天之后,辉煌化为特大丑闻:因服用兴奋剂,成绩被取消,剥夺他选手资格。

2.“狼来了,狼来了!”的教训。在小事上经常失信于人,在大事上人们就会对你持怀疑态度。

走自己的路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我很喜欢意大利诗人旦丁数百年前说的这句话,它使我自励、自信、自强。每当我翻开《神曲》,读到这句话,总会展开对人生意义的新的思考。

希腊神话中的先知——普罗米修斯以传播文明为自己的责任,不但教会人类各门技术,还冒着生命危险从天庭盗来火种,然而最后却被宙斯束缚在崖壁上,任秃鹰啄食他的肝脏。普罗米修斯自始自终帮助人类,却不求回报,而且甘愿受罚——他选择了责任,这就是他的人生意义。

无独有偶,中国神话中夸父的行为也会令一些人感到匪夷所思:放着好日子不去过,偏要去追赶太阳,结果渴死了不是?——这是偏见!夸父为了让人间永远充满阳光追赶太阳牺牲自己,这是崇高的献身精神和惊天地泣鬼神的英勇行为,其“敢于天公试比高”的气概实在令人感动。

时光转到中世纪,在一堆熊熊燃烧的火堆里,布鲁诺正以愤怒的目光直视着罗马教皇,他的嘴在痛斥,他的心在流血,但他

对“日心说”的正确认识和对科学的信念却坚定如一。对天体运动规律不懈的探索、对真理的勇敢捍卫,使他的思想和精神同天上的群星一样永放光辉。

时针又指向1919年,我国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正在病床上忧心忡忡地思索着。孙中山五十年如一日施展着对革命的抱负,辗转奔波,却落下一身疾病。然而他并不向命运屈服,临终前依然挥笔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语句,永远激励着后人。

忘不了第一个登上南极的勇士,忘不了柯受良飞越黄河,阿地力疾行钢索,张健横渡海峡??他们的壮举为人类征服各种极限、战胜一切困难、探索成功之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我又想到近日5名北大山鹰社登山队员因雪崩遇难的事。媒体方面批评声如潮涌,但我并不敢苟同它们的观点。在历史的长河中,失败的事例远多于成功的事例,但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从人生意义的角度看都是一致的。没有人否定早些年因漂流长江而遇难的余纯顺令人称道的拼搏精神。同理,也不应该一味批评北大山鹰社队员的牺牲。我们尊重别人的选择,因为在他们眼中,为探索和追求而献身,这样的人生便是无愧无悔的。

沿着自己选定的路,一路踏歌而行,汗水注满脚印,折射无限风光。

经典格言警句:励志篇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5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7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

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曹植《赠白马王彪》

9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列传》

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1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5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16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1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晁错论》

1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2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游《病起》

2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原《卜居》

22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2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经《鹤林玉露》

24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处事》

25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出师表》

26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陆游

27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2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训俗遗规》

29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刚复害》

3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3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32丈夫不报国,终为愚*人。—— 陈恭尹《射虎射石头》

33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3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35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 吕坤《呻吟语·应务》

36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3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

38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魏徵

39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诸葛亮

40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 鲁迅

41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稳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 席慕蓉

42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 方志敏

43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 萧楚女

篇三:2014年MBA综合写作:真题讲解1

2014年MBA综合写作:真题讲解1【mba加油站】

分析下面的论证在概念、论证方法、论据及结论等方面的有效性。600 字左右。

在全球9 家航空公司的140 份订单得到确认后,世界最大的民用制造商之一——空中客车公司2005年10 月6 日宣布将在全球正式启动其全新的A350 远程客机项目。中国、俄罗斯等国作为合作伙伴也被邀请参与A350 飞机的研发与生产过程。其中,中国将承担A350 飞机5%的设计和制造工作。这意味着未来空中客车公司每销售100 架A350 5 架由中国制造。这表明中国经过多年艰苦的努力,获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球竞争并占有一席之地。

()

5%》

上文根据空客将A350 远程飞机的5%的设计和制造任务分包给我国这一事实前提,做了一系列成问题的推论。

首先,我国所承担的该项目的5%很可能不是整机,而只是不太重要的部件,所以,无法由此必然地得出结论说,未来空中客车公司每销售100 架A350 飞机,就将有5 架由中国制造。

其次,空客分包给我国的5%,其真正的原因很可能是他们考虑到中国的市

场很大,并且分包的这部分任务也很简单,而该项目的核心技术却仍然掌握在空客自己手里,所以,我们也不能就简单地认为,我国的民用飞机研发与制造能力得到了系统地提升,并且获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再次,就算我们的民用飞机研发与制造能力真的获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也并不能就此推出,中国已经可以在航空器上参与全球竞争并占有一席之地,因为我们或许除了A350 飞机之外,我国其他的“航空器”,比如别的民用飞机、军用飞机以及航空热气球等方面的设计制造能力都很差,根本就没有竞争力呢?

最后,这次合作的结果如何,仍然不得而知,技术水平和产业国际竞争力,这样的结论并没有真正的根据。

我们认为,它所得出的一系列的结论也大概只有5

2014年MBA2

论证方法、论据及结论等方面的有效性。600 字左右。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曝光的丑闻数量却比发展中国家多得多,这充分说明经济的发展不一定带来道德的进步。企业作为社会财富最重要的创造者之一,也应该为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提升做出积极的贡献。如果因为丑闻迭出而导致社会道德风气的败坏,那么我们完全有理由怀疑企业这种组织的存在对于整个社会的意义。当公司的高管们坐着商务飞机在全球遨游时,股东们根本无从知晓管理层是否在滥用自己的权利。媒体上频频出现的企业丑闻也让我

们有足够的理由怀疑是否该给大公司高管们支付那么

高的报酬。企业高管拿高薪是因为他们的决策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当业绩下滑甚至亏损时,他们却不必支付罚金。正是这种无效的激励机制使得公司高管们朝着错误的方向越滑越远。因此,只有建立有效的激励体制,才能杜绝企业丑闻的发生。

(提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该论证的论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但上文为此而

首先,但未必是由美国现有的激励机制所导致。

家大得多,所以,美国的几乎绝大部分的、由别的原因所导致的企业不道德现象都得到了及时的曝光。如果真是这样,干吗还要改变目前原本有效的美国式的激励机制呢?

其次,加强股东对管理层的监控力度,不一定能减少企业的不道德行为,因为股东和管理层完全有可能为了共同的利益而沆瀣一气、狼狈为奸。

再次,媒体上频频曝光的企业丑闻很可能都是些小公司的,而大公司正

是靠着自己现有的“高管高薪”的激励机制有效地保障了他们在经营道德上的洁身自好。如果真是这样,又怎么能说当下的激励机制是无效的呢?

最后,企业业绩下滑或亏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一定就是由高管们的决策有误或经营不善,而很可能是由于他们不可控的政治因素或股东决策的重大失误所导致的。如果这个时候要他们来支付罚金,我们担心只会导致他们不择手段地经营、赚钱,从而滋生更多的不道德行为。

所以,为了减少企业的不道德经营以及促进企业为社会的道德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究竟该怎么做,还需要三思而后行。

以上就是这篇范文的全部内容,主要描述飞机、我们、自己、企业、人生、他们、美国、社会,希望对大家有用。

年终总结写作技巧


美容院员工年终总结思路:

1、回顾这一年的工作,你具体做了哪些?并从中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不足点?

2、展望明年,制定明年的工作计划表。

3、结语

美容院员工年终总结范文:

漫长与充满激情的2011年已尽尾声,伴随着热情与澎湃的工作,我们经历了一年的洗礼,也让我们逐渐的成长起来。

2011 我们收获颇丰,心酸,欢笑与哭泣的滋味 ,我们都曾品尝过。 成熟就是这样一点点积累来的, 成功与失败在不断地刺激着我们, 多少经历已成了真正的教科书。 憧憬着未来,虽然我们无法预料,也无法想象,可过去的一切我们应当总结。

一年来,我们围绕在公司高层领导的企业理念下,在院领导的督促下,用我们的信念与坚持,我们一次次的冲击着极限,使我们的团队走向顶峰,经历中我体会到了很多。

公司本着企业品质赢天下的企业理念,让我们所向无敌,屹立在美容界的顶端,这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每一位员工的自豪。

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说心里话自己没有什么闪光点,而整个团队让我体会到了很多。首先要说的是公司对各店领导班子的配置,我觉得院长、助理、 顾问这样的铁三角组合无可挑剔, 之所以我们能够完成公司下达的各 项服务与业绩指标,是与领导班子分不开的,作为一名基层员工我向付出的领导们致敬。

我们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每个细节都决定着我们的成败,每位其中的一员都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从导购引领顾客入店至员工积极热情的服务-到领导干部的跟踪-直至销售成功,逻辑性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精致,这是我作为一名参与者的体会与心得。

我们很多良性的工作,这只是冰心的一角,我说的还不够具体和全面,还有很多,像我们后勤的保障,对顾客的回访,不同季节推出不同卡的类别,满足了不同层次顾客群体,这都是我们的优点和致胜的法宝,只要我们好好的去利用它,发挥它,那成功是必然的。我们拥有激情,拥有活力, 拥有狼性,创造辉煌不是什么梦想, 只是想要与不想要的问题。

一年风雨,我每天工作着,体会着说到总结也只有这些琐事,但细节决定成败,总结过后,头脑中除了反复不懈的工作,也只有去奋斗,所以我无悔的工作着,工作着,工作着

崔健歌词写作技巧


工作总结之家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崔健歌词写作技巧》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工作总结之家。

篇一:写作技巧

青春总是充满了感动,每当这时很多人都有一种想歌唱的冲动。很多年轻的朋友,他们有着出色的文采,有着对生活独到的见解,又或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他们不再满足于只是听别人的歌,唱别人的歌,他们更想写自己的歌,唱自己的歌。

写一首流行不外于两种途径:一是依照写好的歌词谱曲,二是依照已有的曲子填词;这两种方法现在都经常使用。对于许多音乐基础不足的朋友而言,作词(或填词)相对容易一些。然而,要想写一首内容好、好唱又好听的流行歌词却也要下一番苦功夫才行。许多热心而有才华的朋友将他们的歌词作品向我们投稿。可遗憾的是,我们发现其中的大部分要么是语言表达的功力还不够,要么虽然写得不错却很难谱上曲子来唱。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因为这些朋友掌握创作歌词的方法和技巧,空有才华,却难以充分发挥。

那么,怎样才能创作出一首好的歌词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歌词不等于诗歌。

很多朋友寄来的作品,其实只是一首现代诗,而不是歌词。有些朋友也曾问过:究竟诗和歌词有什么不同?是啊,要想写一首好的歌词,我个人认为第一时间就要分清这二者的区别。

现代诗歌与流行歌词确实有许多相通之处,二者都从很多方面突破了传统格律的限制,形式和内容都更自由。从本质上讲,歌词也具有诗所具有的艺术特质、表现技法和情感特征,但它和诗之间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歌词为了能够配上曲子唱,在结构、语言、韵律等方面要受到音乐旋律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它又反过来制约和影响着旋律。所以,流行歌词相对于现代诗歌而言,自由度要小很多,不能随心所欲,海阔天空地写。而且语言要求通俗易懂,尽量避免谐音产生“畸意”;比如,在心里老是唱成“你知道我在等你妈(原词是?吗?)”,那种感觉要多别扭有多别扭。本来一首很好的歌,却因为糟糕的谐音而“毁”了。

话又说回来,流行歌词与现代诗歌同出一源,所以写好诗歌是创作流行歌词的基础。诗歌创作的经验也能给歌词创作以很大的帮助,其中最显著的就是成功诗歌的创作能使一个人的文笔更精练、更准确、更富表现力,这些对歌词创作都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诗歌有别于其他文体的最大特点有三:语言精练且更富有韵律,表现手法更有力度,结构更严谨。诗歌在相对较小的篇幅内要想有动人的表现力,不做到这三点是不行的,歌词也一样。有一些朋友的作品几乎像写散文诗一样自由,尽管能传神地表现内在的情感,但语言拖沓重复,甚至节奏和音韵都不整齐,这样的歌词作品即使内容非常好,很感人,也很难变成一首歌。可以说,歌词创作:第一忌,语言不精练、不优美;第二忌,节奏和音韵不合;第三忌,语言深奥晦涩或单纯说教;第四忌,结构混乱;第五忌,平平淡淡没有高潮;第六忌,有破坏没建设的糟糕的谐音。

下面,我们先来详细探讨一下怎样创作出好的歌词。

第一,要能够感动自己,更要能够激起他人的共鸣。

一定要用全部的情感去锤炼一首歌词,把自己生活中最受触动的故事和情感融会在一起,用最准确、传神的语言来表达,以严谨的结构层层铺垫,直到高潮。要写最令自己感动的东西,不仅仅要在一种充满燥动的情绪中去写作,更要在阅读自己的作品时能再次被它打动。如果能做到这一步,你就已迈出了成功最关键的一步。但这一步也是最难的,要看你的文笔和才情是否到家。

真正的高手,他或许只是听了别人的故事,却也能做到感同身受,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对人性、对感情、对人生有着深刻的见解。在这样的基础上,再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文字,也能写出感人至深的作品。

反过来,有的人虽然也有着动人的经历,文笔也过得去,可写出来的东西却怎么也找不到那种“感觉”。这是因为在写的时候,这些朋友忽略了对故事的巧妙的讲述,人物的细致刻画,以及巧妙地表达内在的情感。他们没有很好地刻画细节。所以,尽管语气热烈澎湃,但离感动总差一点点。比如,有很多朋友写他们初恋的歌,有的是没头没脑的一段抒情,有的是评书一样的爱情故事。如果这些朋友仔细地研究一下《同桌的你》,也许会真正感受到什么才是最好的关于初恋的歌词。

同桌的你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A) 老师们都已想不起/猜不出问题的你/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B)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看了你的日记/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

(C)

你从前总是很小心/问我借半块橡皮/你也曾无意中说起/喜欢和我在一起(A1)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B1)

谁遇到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看了我给你写的信/谁把它丢在风(C1)

从前的日子都远去/我也将有我的妻/我也会给她看相片/给她讲同桌的你(A2)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C2)

老狼在他的这首经典作品里,首先是对“她”进行了细致传神的刻画,“爱哭的你”、“总是很小心,向我借半块橡皮”,这样生动的描绘,言语不多,一个纯真、可爱的女孩却已活现眼前。老狼用非常巧妙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动人的初恋故事:岁月流逝,回首从前,从相识、相爱到分离,唯美但令人叹息的初恋分成三大段来歌唱,每大段都回到高潮的四句排比上,以一种“追忆逝水年华”的总的情感统御几个并不连续但很经典的画面。众多与爱情有关的意象——日记、相片、长发、嫁衣信——交错而过,那份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不但没有沉下去,没有在歌声的反复中消散,而是不断地盘旋凝聚,越来越浓郁,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热烈……

综上所述,做好第一点,刚开始的时候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

● 尽可能描写自己有着强烈感触的故事和情感;

● 对人性、感情乃至人生要有比较深刻的体悟和见解;

● 要注重细节的刻画,尤其是很多人都可能有类似经历的那些细节;● 不要说评书,要发挥诗歌跳跃性强的特点,“镜头”对准最有代表性的画面;

● 不要只有抒情没有故事,哪怕讲得再含糊也要有一点故事的“碎片”或“影子”;

● 要有最精华的句子来作高潮,“语不惊人死不休”,没有想出精彩的词句就坚决不动笔。

第二,精心规划歌词的结构,把握好“起、承、转、合(高潮)”的步调。

做好第一点后,我们应该对要写的歌词有了比较清晰的感觉,同时也应有了最精彩的词句,接下来就应该精心构思整首歌词的结构。有一些朋友一有了好的感觉或词句就迫不急待地坐下来写作,这往往得不到好的作品。我们要养成先规划好歌词段式的习惯。流行歌曲的基本段式有一段式(如邓丽君的《小诗》,见《如歌浓情》),二段式(如邓丽君的《云河》,见《如歌浓情》),三段式和多段式四种。目前大多数流行歌曲都是三段式或多段式,一段式和二段式因为太短,难以很好地表现情感,已经很少用了。一首歌曲的段式一般是由其旋律决定的,像前面的《同桌的你》,还有张楚的《姐姐》等,就是多段式。我在第一条里讲到“不要只有抒情没有故事”,主要就是针对用三段式或多段式进行整体布局而言的,因为在写三段式的歌词时,用“故事+抒情”的手法相对容易一些。而且一首歌词如果能有一点故事情节,就能更好地进行“起、承、转、合”的。虽然这听起来有一些老套,但对于刚开始学习歌词写作的朋友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其实,大多数优秀的歌词作品都是很好地把握了“起、承、转、合”的结构。我们以《驿动的心》为例,来说明歌词中的“起、承、转、合”。

驿动的心 词:梁宏志

(起——)曾经以为我的家/是一张张的票根/撕开后展开旅程/投入另外一个陌生

(承——)这样漂荡多少天/这样孤独多少年/终点又回到起点/到现在才发觉 (转——)哦……

(合——)路过的人我早已忘记/经过的事已随风而去/驿动的心已渐渐平息/疲惫的我是否有缘/和你相依

大多数三段式和多段式的歌词,“起、承、合”都十分明显,却没有明显的“转”。这种情况下,“转”主要体现旋律上,一般都是在第二段(承)的最后一句上出现向高潮过度的旋律进程,而这时的歌词往往也有比较明显情绪和语气的变化,以配合旋律转到“高潮”。虽然说“起、承、转、合”的步调主要是通过旋律的变化来体现,但词作者在作词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才行。曾见过有的朋友把一首词中最好的句子放在开头,这样只会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我常常戏称之为“塌台”,意思是词的后半截撑不起来了。

最后要注意的就是歌词的结尾,以及全词的和谐。词的结尾一般有三种:一是将高潮的全部或部分反复至结束,例如《凡人歌》;二是从高潮过渡到一些虚词上,像“啊”、“啦”之类,例如《同桌的你》;三是重复开始头(也可以略加变化),让高亢的情绪平静下来,例如《恋曲1990》。歌曲的结尾主要由曲作者安排,可词作者如果能在创作时就考虑到,就能给曲作者留下更多的创作空间。另外,全词的每一个段落要做到前后呼应,尤其在细节上,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完美的作品。

这里要注意的是:

●起——开头和高潮一样重要,你的故事、你的情感一开始就要能吸引人;●承——最不容易把握的部分,能否顺利过度到高潮,全看最后一二句;●转——不一定要有明显的“标记”,更多的可能只是情绪和语气的变化;●合——早说过了,没有想出这一段,就不要轻易动笔。

●结尾——要让人有回味无穷、“三月不知肉味”的感觉。

第三,把握好歌词每一段的节奏感,运用合理的句式来组织语言。

词作者如果是填词,那有原曲的旋律参照,一般都会处理好语言的节奏感。如果是先创作歌词,那就要会为自己的词设想一种旋律进行,并在此基础上创作。这一点很重要。

流行歌词有别于美声歌曲和民族歌曲类歌词的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相对自由一些。传统的歌词对句式有一定的要求,如2+2+3的七字句、2+3的五字句。流行歌词没有这些限制,在同一段内句式可以有比较大的变化。但在不同的段落之间,尤其是旋律相同或相近的段式中相对位置上的句式,要求不能有太大的变化。如果这些段落句式差别太大,就会给谱曲造成极大困难。《同桌的你》中不同段落间相应的句式就很同步,只在B1段的第三句上句式有少许变化。这样的变化不但是允许的,对于流行歌曲而言往往是必须的。如果每一句(或每一段的相应的句)字数完全一样,旋律上一旦处理不好,就会给人以僵化、单调的感觉。这时,相应句式的少许变化,反而会使整首歌曲显得更生动。

每一句字数基本都相同的歌词是非常难写的。没有顶尖大师的水准,最好不要尝试。这样的代表作有:罗大佑的《恋曲1990》和李宗盛的《凡人歌》。前者基本上是十二字句,但在高潮和尾声部分句式仍加入了微小的变化;后者前四段全是五字句,但进入高潮却从一个六字句过度到七字句,再进而过度到三个九字句,给了高潮部分激越的感情以充分的语言空间,在将前四段进行第二遍反复时,句式又加入了微妙的变化(加上了括号中的字)。这样的作品将语言和旋律运用得出神入化,可以说是流行歌曲里的巅峰之作了。

恋曲1990 词:罗大佑

乌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脸/怎么也难忘记你容颜的转变

轻飘飘的就时光就这么溜走/转头回去看看时已匆匆数年

苍茫茫的天涯路是你的漂泊/寻寻觅觅常相守是我的脚步

黑漆漆的孤枕边是你的温柔/醒来时的清晨里是我的哀愁

或许明日太阳西下倦鸟已归时/你将已经踏上旧时的归途

人生难得再次寻觅相知的伴侣/生命中就难舍蓝蓝的白云天

轰隆隆的雷雨声在我的窗前/怎么也难忘记你离去的转变

孤单单的身影后寂寥的心情/永远无怨的是我的双眼

凡人歌 词:李宗盛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你)既然不是仙/难免有杂念/道义放两旁/(把)利字摆中间

多少男子汉/一怒为红颜/多少同林鸟/已成(了)分飞燕

人生何其短/何必苦苦恋/爱人不见了/向谁去和喊冤

问你何时曾看见/这世界为了人们改变/有了梦寐以求的容颜/是否就算是拥有春天

第四,语言要有优美的音韵,即使是纯粹的朗诵也能给人强烈的乐感。从学术上讲,语言的音韵是由其平仄和辙韵构成的。

所谓平仄,指的是字的声调,在普通话中汉字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基本上前二种为平声,后二种为仄声。一些方言的声调就更复杂了,比如粤语(广东话)就有九种声调,说起话来都像唱歌一样。不过流行歌词的平仄并不是很讲究的,相信大多数词作者在创作时不会从声调的角度去考虑平仄的问题,而是凭自己的语感,自然而然地调整歌词的平仄关系。

所谓辙韵,就是我们常说的押韵,辙和韵是同一个意思。中国的传统诗歌对辙韵(以及平仄)有很深入的研究和规定,比如一个四句的段落中,二、四句一定是押韵的,第一句也常押韵。辙韵有“十三辙”和“十八韵”之分,前者又是后者的基础。下表列出了十三辙的类别,供大家参考:

十三辙 韵 母 用此韵的歌词

发 花 a(啊) ia(呀) ua(哇) 《雨一直下》

梭 波 o(喔) e(鹅) uo(窝) 《小城故事》

乜 斜 ie(耶) üe(约) 《雾里看花》

姑 苏 u(乌) 《风雨无阻》

一 七 i(衣) ü(迂) er(儿) 《同桌的你》

怀 来 ai(哀) uai(歪)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灰 堆 ei(诶) uei(威) 《爱不后悔》

遥 条 ao(凹) iao(腰) 《我是一只小小鸟》

油 求 ou(欧) iu (优) 《让我欢喜让我忧》

言 前 an(安) ian(烟) uan(弯) üan(冤) 《真永远》

人 辰 en(恩) in(音) un(温) ün(晕) 《凡人歌》

江 阳 ang(昂) iang(央) uang(汪) 《梦里水乡》

中 东 eng(冷) ing(英) weng(翁) ong(轰) iong(拥) 《月亮代表我的心》在很多流行歌曲中,用了不只一个韵,为了让歌词的音律有更多的变化,往往会用二个以上的韵,但一般不超过三个。比如:《驿动的心》三段分别用了“人辰”、“言前”、“一七”三种韵,由于这三个韵母的发音变化很自然,所以韵虽用的多,依然有很好的乐感。巧妙的换韵,会赋予歌词以多样的色彩和情绪,用得好的话会有很好的艺术效果。过多的换韵会使这首歌没有明显的韵脚,处理不好的话,歌词就会显得很难唱。初学写作的人不要轻易尝试。

在歌词转韵中,常常会用“通韵”的手法,即利用韵母中主要元音相近、相似的字,如音和英、安和昂、优和乌、衣和诶等韵,这样会自然很多。一个优秀的词作者会十分重视歌词的押韵,他们会从作品的表现技法、作曲家谱曲、歌手演唱三个角度综合考虑,挑选那些适于传达情感、咬字清晰、发音顺畅的字作韵脚。

只有在偶然的机会下,一些顶尖的词作家才会用自由韵(也即不押韵),初学者千万不要模仿,那只会浪费你的灵感。这样的作品并不多,而且往往是在一些原创的经典作品。自由韵的代表做有张楚的《孤独的人是可耻的》、顺子的《回家》、朱哲琴的《阿姐鼓》等。其实换一个角度去看,这些歌词是用了很自然而又巧妙的转韵,只不过韵脚太多,且转换之间也没有什么规律可言,所以被归入自由韵之列。

以上分别从立意、构思、分段、遣词四个方面介绍了流行歌词的写作要

篇二:歌词的写作技巧

歌词的写作技巧

作者: 日期:2010-8-24 8:57:55 人气:16 标签:

歌曲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或者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覆盖面很广,今天越来越被人们喜欢,可以说“无处不飞歌,无处不歌唱”。特别是年轻人更喜欢歌曲,他们不但爱唱歌,而且还要自己写歌。有歌必有歌词,写歌首先也必须先写歌词,这样就有一个认识歌词基本特征、掌握歌词技巧的问题。说起歌词创作很复杂,也很吃功,有的人写了许多年,也没弄懂歌词是什么。今天,我和青年朋友谈谈如何写歌词,这里有的是我的实践、我的思考、有的是学习别人的,也有的是约定俗成的东西。如果说写歌词是画龙,技巧就是为龙“点眼睛”,这不是一朝一夕的,我们还是从基础谈起吧!

第一节:歌词是被音乐同化了的诗

歌词是什么?我认为歌词就是歌曲要演唱的内容,就是为歌曲准备的文学语言。歌词由于是诉诸于听觉的所以叫听觉艺术,也叫时间艺术,也就是说歌词是给人听的。一首歌曲3、4分钟稍纵即逝,因此,应该一听就懂,来不及揣摩,尽管现在有电视可以走字幕,但是大多时是靠听的。那么,歌词和诗歌有什么不同呢?寻根溯源,歌词和诗本是一家,远在古代,歌即诗,诗即歌。从诗经到汉魏六朝的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大多是可以唱的。诗歌可唱,也是我国历代诗词、民歌的传统特色之一。随着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就出现了能阅读的诗和能入乐的诗,诗和歌词就分家了。今天,不但出现了一支歌词创作队伍,而且,还有一大批歌词爱好者,歌词理论队伍也在逐步形成。

有些年轻朋友不仅要问,如今的歌词从形态上和诗差不多呀?确实,歌词仍然具有诗歌的一些特点,有人就有这样的理论:“要把歌词当诗写”。我理解,“当诗写”是吸收诗歌的一些特点来为演唱服务。说到这里,你们就可以理解我的这一节的题目了,也就是说歌词曾经是诗,它具有诗歌的许多特点,而今天,说它是诗也只能是说被音乐同化了的诗。也就是说,这种具备诗歌特点的歌词,此时是一个依附品,是一首歌曲的肢体,而音乐是翅膀,只有在同音乐结合、同音乐重组、被音乐所同化才能飞翔,才能产生一种新的艺术样式——歌曲。此时,没有人说它还是诗歌或者另外的什么文学体了。恰恰能入乐的诗在被音乐同化之后,得到了包装,给人一种新的审美意境。

说歌词是被音乐同化的诗,还因为这时的歌词已经具备被音乐同化的条件,而只能阅读的诗就不具备被音乐同化的条件,因此,也就不能称为歌词。

那么,被音乐同化的诗(歌词)什么特征呢?简言之可以概括以下几句话:主题集中,高度概括生活,形象鲜明,语言简洁动人。结构严谨,形式短小精悍,有节押韵,朗朗上口易记。

第二节:歌词是声乐形式的文学素材

声乐的演唱形式很多,因此,歌词的写法受之制约。不同的演唱形式,需要不同的写法的文学素材——歌词。许多年轻人爱写歌词,但是,只能写一种歌词,就是独唱。有的人甚至不知道歌词还有其他种类。

歌词有多少种类呢?这就必须知道声乐形式有多少种。我这里不是指的唱法(美声、民族、通俗),是指歌曲种类。

歌曲大体上有以下几种:独唱、重唱、对唱、表演唱、小合唱、大合唱、组歌、交响合唱等。当然,决定这些形式主要靠作曲家,不过,歌词的基础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作曲者谱什么形式,大多时是根据歌词的内容、篇幅、风格而定的。

下面,我就把这些形式的基本特点简要作以介绍。

独唱:顾名思义,一个人、一个声部的演唱,歌词要求直抒胸臆,抒情、舒展,段落句子可长可短,有时还可以按演唱者的条件而定。独唱歌词的例子很多,这里就不赘述了。

齐唱,它是一个声部的歌曲,像群众歌曲、队列歌曲。歌词要求主题集中,篇幅短小,节奏性强。《打靶归来》就是这样的歌曲。

重唱:包括男女声、男声、女声二重唱,女声三重唱,男声四重唱等。歌词要考虑写声部的需要,句子、字数不宜过长,对称性要强一些,写重唱选材时就应该有所考虑。例如:《山村好姐妹》青山绿水的好山村/这里有对好姐妹/一个叫红梅,一个叫春梅??这样的歌词显然是为女声二重唱写的歌词。当然,有时一个现成的歌曲也可以改成重唱歌曲。

对唱:这是一种山歌的形式,一般是一个人对一个人,一组人对一组人演唱,有问有答。例如:《什么花开最美丽》女:我说那个一来,你给对上一,什么花开最美丽?男:你说那个一来,我给你对上一,开革花开最美丽??

表演唱:是集唱、说、演为一体的形式,要求歌词有表演性,趣味性。例如:《库尔班大叔你上哪》、《八大员》等,就是这样的歌曲。

小合唱:分男声小合唱、女声小合唱、男女声小合唱。这主要是两个声部的歌曲。为女声写的就要女性化强一些。为男声写的就要阳刚一些。歌词的写法和独唱、重唱的没有太大的区别。

大合唱:是若干人分若干声部演唱的一首多声部的歌曲。一般大合唱多为颂歌,因此,歌词要气势磅礴、豪迈舒展。要考虑各个声部的特点。所谓大合唱并不一定歌词就大,这样,反而画蛇添足。当然,《黄河大合唱》就是另一种构思、另一种布局,只要研究一下,就可以学习到写这样歌词的要领。

组歌:是指在表现一个主题时,由若干支歌曲组成的歌曲。歌词要求的较严格,讲究布局、讲究起承转合。一般大多由阵容强大的专业队伍来完成。《长征组歌》就是典型例子。

交响合唱:这主要是以表现交响乐队为主要功能的歌曲,歌词在合唱中并不十分重要,这类的合唱也是专业交响乐团在能胜任,但是,我们必须了解它的基本特性。交响乐《沙家浜》属于这一类,因为是改编,不典型。

第三节:歌词的体式与段式

按歌词要表现的内容写成什么风格体,叫体式,写成几段叫段式。

歌词按风格,可以分成格律体、自由体、民谣体、问答体。

按性质,有抒情体、叙事体、回旋体、分节歌等。

歌曲的段式,有一段式、两段式、三段式、多段式。

关于体式1:

格律体,自然从格律诗而来,被谱成曲就是格律体的歌词了,毛泽东的一些格律诗大多被谱成了曲,显然这就是格律体的歌词。这种词被约束在固定格律里,讲究平仄,难掌握,写现代生活内容还要服从格律形式,本末倒置,青年人还是尽量少写。

自由体,没有固定的格律,可长可短,可以按内容随意发挥,是现在人常用的一种歌词体,许多的歌词都是这种类型。

民谣体,这是民间口头文学形成的一种歌词体,自由、流畅,可写景、可喻情。《众手浇开幸福花》,还有当年一些歌颂红军的歌曲大多是这种文体。问答体,上一章在对歌中已经讲过,不再多说了。

关于体式2:

抒情体,也叫抒情性歌词,一般说它没有故事情节,是抒发作者内心思想情感、生活和事物的。许多独唱、合唱都是这种文体。《那就是我》、《祖国慈祥的母亲》都是很好的抒情体歌词。

叙事体,歌词中有人物、故事、事件。但是,只能简约的描写,主要还是写人物的思想情感。《兰花花》、《老房东查铺》等,都是这种文体。其他的体式用的较少,在以后的章节里再涉及。

关于段式:

一段式,(A式)整首歌词只有一段,或四、六句,或十几句。内容集中,情节统一,情感变化不大。例如:《骑马要骑千里马》戴花要戴大红花/骑马要骑千里马/唱歌要唱跃进歌/听话要听党的话。还有《志愿军战歌》、《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等都是属于一段体。

两段体,(AB式)不完全是指相同并列的两段,也许是一段歌词,主要特征是歌词分前后段,但是,由于中间情绪的变化,在谱曲时写成了AB 式,例如:《 太阳岛上》 A幸福的热望/在青年心头燃烧/甜蜜的喜悦/挂在姑娘眉梢/带着真挚的爱情/带着美好的理想/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 B幸福的生活靠劳动创造/ 幸福的花儿靠汗水浇/朋友们献出你智慧和力量/明天会更美好 这首歌词,前八句为一个段落既A段,后四句情绪变化了作为副歌处理为B段。这就变成了两段式。相反《又见炊烟》两个四句,平行段,在作曲上处理恰恰是一段体。还有副歌两段式和这个例子差不多,中间加一个衬词“啊”,情绪变化了,就成了两段式了。《这片土地》就是这种样式。

三段式,三段式是从一段歌词发展而来的为ABA结构式,它的特点是一段A和三段的A句数、内容要相同。例如:《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第三段仍然重复的是这四句。三段式也有ABC结构式的,例如《红旗飘飘》三个段落各不一样。

多段式,这是指超过三段,每一段内容、情绪又都不一样的段式。因为,多段式歌词变化大,层次多,作曲的难度也大,一般很少有人写,这里就不讲了。

第四节:完整画好歌词这只凤

我把好的歌词比喻一只凤,它给人飘逸、给人美丽、令人神往??歌词写成功了,凤就活了。如何画好这只“凤”?让我想起了戏剧的结构特点——起承转合,形象的说,结构时要做到凤头、虎背、熊腰、凤尾。歌词的结构方法,我也想了这样几个字——立稳凤头、托好凤身、护好凤尾。也叫“起点要高、发展要新、结束要精”。

立稳凤头(起点要高)这里主要是指确立好主题,写好开头两方面。我们创作不能随心所欲,想哪写哪,一开始就必须确立主题,我们要写什么内容,要表现什么思想,这是歌词成败的关键。譬如,你要写和平题材,就要在这个大的范围中寻找一个突破点,有人用和平鸽表现。有人用鲜花表现。有人用歌声表现。你用什么表现,怎样表现?这里,举一个我自己写歌词的例子,我一直想写一个达斡尔族人热爱新生活的歌词,想了很久,最终定为写“敖包会”,起名《欢乐的敖包会》。从哪入手呢?我在构思时决定从外向内写,从宏观向微观写。结果成功了。因此,要立好主题。说到这一点,还有写好开头的问题。歌词的开头一定要开门山,不能云遮雾罩。说开头难写,关键是要对歌词的特点把握的准。《欢乐的敖包会》的开头看起来很平常,你细细的琢磨就会觉得这个头开的很好——金马驹驮来流云一片/绣花袍落下彩云一片/小路上的姑娘和小伙/把美丽的夏日带

到嫩江边。这样写开头自然流畅,主题一下就带了出来。托好凤身(发展要新)这里主要是讲,主题确立之后,要写好内容,表达好情感。也就是歌词的发展段落,它像凤的脊背和肚子,一定要有内容。写法要精心铺排、句句连贯、步步深入为高潮做好铺垫。事实上,一首歌词的中心,主要靠这一段完成。我们的歌词在这里要具体、鲜活、典型、动人。还要把情感写透。例如:《再见吧妈妈》这部分写的就很精彩——你不要悄悄的流泪/你不要把我牵挂/当 我从战场上凯旋归来/再来看望亲爱的妈妈。中间短短的四句,无论内容还是情感都表达的淋漓尽致,令人折服。可见,要想托稳凤身,写好中段的发展`很重要。《再见吧妈妈》这首歌的开头四句——再见吧妈妈,再见吧妈妈,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行装已背好,部队要出发。写的非常精彩,如果中间发展的不好,就像一个人得了大头病,发展的好,也像一个人一样,曲线就表现出来了。但是,也有这样的情况,前边的四句,接着就是副歌,这时,这前四句就包含了头和身两部分,更要合理布局。

护好凤尾(结束要精)我们在生活中常听到这样的话“脚底没鞋穷半截”,如果收不好歌词的尾,前面的一切都白费工。我这里说的是歌词要收的好、收的住,同时,还要有余音。一段体,最后两句很重要。两段体,副歌很重要。三段体,

第三段很重要。但是,一般三段体,有时第三段是重复第一段,这时在不影响词格的情况下,要有飞来之笔。例如《血染的风采》——如果是这 样/ 你不要悲哀/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每段八句歌词,这后两句收的真如飞来之笔,为这首歌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还有一首外国的歌词《鲜花与士兵》,是用咬尾的手法写的,一气呵成,如何结尾?给人留下悬念,但是你看——鲜花那里去了/鲜花被姑娘采去了/姑娘哪里去了/姑娘被小伙娶走了/小伙哪里去了/小伙到军营里当兵去了/军营的士兵哪里去了/军营的士兵到前线去了/前线的士兵哪里去了/前线的士兵到坟墓里去了/坟墓那里去了/坟墓被鲜花掩盖了。请注意,如果没有这后两句,我们是不是会认为是玩文字游戏,在耍贫嘴,可是“坟墓那里去了/坟墓被鲜花掩盖了。”的出现,简直是让人叫绝。凤凰的尾翼是最美的,歌词的结尾也应该如此!

第五节:寻求口语化语言,增加歌词的艺术感染力

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随着音乐文学的成熟,假大空、豪言壮语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假小空、套话依然没有杜绝,常用歌词200句的现象还在歌词创作中频频出现,歌词语言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如何解决?当然要感受生活、感受时代、感受变革时期人们的心理活动。在感受中思考、在感受中采集、在感受中创造。认识歌词语言的基本特点很重要。这一节,我谈谈歌词语言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在歌词创作中把握口语化的话题。要想做到歌词语言的口语化,我认为有三忌讳,1 忌讳华而不实 2 忌讳拖沓晦涩 3 忌讳多种意象;有三提倡 1 提倡开门见山 2 提倡形象准确 3 提倡深入浅出

毫无疑义,歌词和诗歌一样都需要美的语言,然而,由于歌词受音乐的制约,它的语言和诗的语言就有了很大的区别了。歌词语言三忌讳只是我的理解和认识,也许有偏颇。1,忌讳华而不实,其实,任何文体都忌讳华而不实,歌词尤其要注意。本来歌词的篇幅就很小,面似华丽,实为隔靴搔痒的语言再占去一些,这首歌词就费了。歌词的语言最忌讳形容词过多(并不是绝对的)形容词、装饰词多,就影响音乐的主题、音乐的想象空间。举个例子,同样写茉莉花,初学者可能认为写的越“美”越像歌词,于是,就会写成“像白玉、像月光、像少女亭亭

玉立,像棉桃、像朝霞、像白云飘向天际??”写了这么长的两句也不知道写什么,“皮”厚自然不必说,人们如在雾里,音乐的形象就更难抓了。可是民歌《茉莉花》开头就叫你一目了然——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她??这样朴实无华的歌词语言,一比一兴立刻就使人闻到一股沁人的芬芳。这样的歌词很容易被音乐接受、被听众接受,是我们写歌词的一篇好范文。说道忌讳华而不实,并不是反对歌词的文学性,关键是用的好,用的巧。《好日子》中写了阳光的油彩,月光的水彩??生活的花朵等很漂亮的句子,不但没有影响歌词的内容,反而,还增加了歌词的审美魅力。为什么?因为此时没有形容词了,全成了名词“阳光的油彩”而不是油彩般的阳光。“生活的花朵”而不是花朵般的生活。你们看,我说的是不是有道理。2,忌讳拖沓晦涩,无论是抒情歌曲还是叙事歌曲,简约、明快是它的基本要求。歌词不能写成“词报告”。一首词写成四段,每段十六句,从“猴子变人”写到信息化,这样显然不行。这里面有一个歌曲基本规律的问题,也有一个让听众真正听进去,记得住的问题。这就是听觉艺术的功能,决不能用歌曲代替政治报告。

谈到拖沓还有一个词句过长、空洞,没有层次、没有语言分工,总也不入题的现象,用一句民间说法“墨迹”。晦涩,是指语言生涩、难读、难懂、难记、或者咬文嚼字,或语意含混。举一个例子:“我的行囊装满许多泡沫,我还有筐提包和锁”还有一些生造的词句和无法唱的词句,如:城市里有一片虹霓,这显然是为了压韵,不顾别人能不能唱,演唱后人们能不能听懂,这和歌词的属性格格不入。3,忌讳多种意象,(也包括多种形象)一句或者一段歌词中的多意象是作曲的绊脚石。听觉的绊脚石。记忆的绊脚石。也会使作曲者找不到准确的形象,听众的听觉找不到通道,记忆找到不到记忆点,例如:“村庄里的阴沉鞋子里的沙砾空气里的麦芽气。一个桌子一个椅子一个杯子一种情绪”这样的句子作为诗也许可以,作为歌词绝对不行。关于三提倡,因为篇幅的关系,我在这里不多说了,举三个不同的例子来说明。“是你给我爱,爱向我走来”这就叫开门见山的写法:“生活像一团麻,总有解不开的小疙瘩”这就叫形象准确;“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息怒哀乐一时都到心头来。鬼也不是鬼,怪也不是怪,牛鬼蛇神倒比正人君子还可爱”这就是深入浅出。上述的种种理由,就是强调歌词的口语化,口语化使抒情酣畅,有利于记忆传唱;口语化口语情态生动,有利于提供情境;口语化亲近自然,有利于贴近听众。但是,口语化决不是浅薄。歌词语言要不断创新,近些年来,一些歌词语言确实有了很大变化,总的特点是吸收了绘画和舞蹈的变形艺术。例如:“窗外两三枝樱桃,每年开一次喧闹”,“心灵是快乐的自治区”以及上述的《好日子的》歌词等等,这些语言或意识形象化、或形象意识化、或意象重组化,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由于这种变形化语言的出现,改变了现实主义传统叙事和抒情的具像的直白的结构方式,把新诗的一些特点吸收进来,在不违背音乐规律的情况下,给歌词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第六节:用色彩、声音、装扮美丽的歌词

我们掌握了歌词的基本属性、掌握了歌词的种类、掌握了歌词的体式、段式,接着,就想把歌词写的更好,这里面除了需要大量的实践,有些成名词作家的经验不可忽视。这一节,我给大家讲一讲如何在歌词的语言中用好色彩、声音。我讲歌词语言中运用好色彩,是一个写作手段的问题,关于歌词特色中的民族色彩、地方色彩、时代色彩、是另一个话题,在这里就不涉及了。

色彩是歌词美丽的时装

一首好的、能给人留下印象的歌词,除了主题、哲理之外,歌词语言中能适当的

篇三:歌词创作技巧

歌词创作技巧

第一忌,语言不精练、不优美;第二忌,节奏和音韵不合;第三忌,语言深奥晦涩或单纯说教;第四忌,结构混乱;第五忌,平平淡淡没有高潮;第六忌,有破坏没建设的糟糕的谐音。下面,我们先来详细探讨一下怎样创作出好的歌词。

第一,要能够感动自己,更要能够激起他人的共鸣。

一定要用全部的情感去锤炼一首歌词,把自己生活中最受触动的故事和情感融会在一起,用最准确、传神的语言来表达,以严谨的结构层层铺垫,直到高潮。要写最令自己感动的东西,不仅仅要在一种充满燥动的情绪中去写作,更要在阅读自己的作品时能再次被它打动。如果能做到这一步,你就已迈出了成功最关键的一步。但这一步也是最难的,要看你的文笔和才情是否到家。

真正的高手,他或许只是听了别人的故事,却也能做到感同身受,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对人性、对感情、对人生有着深刻的见解。在这样的基础上,再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文字,也能写出感人至深的作品。

反过来,有的人虽然也有着动人的经历,文笔也过得去,可写出来的东西却怎么也找不到那种“感觉”。这是因为在写的时候,这些朋友忽略了对故事的巧妙的讲述,人物的细致刻画,以及巧妙地表达内在的情感。他们没有很好地刻画细节。所以,尽管语气热烈澎湃,但离感动总差一点点。比如,有很多朋友写他们初恋的歌,有的是没头没脑的一段抒情,有的是评书一样的爱情故事。如果这些朋友仔细地研究一下《同桌的你》,也许会真正感受到什么才是最好的关于初恋的歌词。

同桌的你 词:老狼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A) 老师们都已想不起/猜不出问题的你/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B)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看了你的日记/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C) 你从前总是很小心/问我借半块橡皮/你也曾无意中说起/喜欢和我在一起(A1)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B1) 谁遇到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看了我给你写的信/谁把它丢在风里(C1) 从前的日子都远去/我也将有我的妻/我也会给她看相片/给她讲同桌的你(A2)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C2) 啦??(D)

老狼在他的这首经典作品里,首先是对“她”进行了细致传神的刻画,“爱哭的你”、“总是很小心,向我借半块橡皮”,这样生动的描绘,言语不多,一个纯真、可爱的女孩却已活现眼前。老狼用非常巧妙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动人的初恋故事:岁月流逝,回首从前,从相识、相爱到分离,唯美但令人叹息的初恋分成三大段来歌唱,每大段都回到高潮的四句排比上,以一种“追忆逝水年华”的总的情感统御几个并不连续但很经典的画面。众多与爱情有关的意象——日记、相片、长发、嫁衣信——交错而过,那份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不但没有沉下去,没有在歌声的反复中消散,而是不断地盘旋凝聚,越来越浓郁,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热烈??

综上所述,做好第一点,刚开始的时候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

● 尽可能描写自己有着强烈感触的故事和情感;

● 对人性、感情乃至人生要有比较深刻的体悟和见解;

● 要注重细节的刻画,尤其是很多人都可能有类似经历的那些细节;● 不要说评书,要发挥诗歌跳跃性强的特点,“镜头”对准最有代表性的画面;● 不要只有抒情没有故事,哪怕讲得再含糊也要有一点故事的“碎片”或“影子”;

● 要有最精华的句子来作高潮,“语不惊人死不休”,没有想出精彩的词句就坚决不动笔。第二,精心规划歌词的结构,把握好“起、承、转、合(高潮)”的步调。

做好第一点后,我们应该对要写的歌词有了比较清晰的感觉,同时也应有了最精彩的词句,接下来就应该精心构思整首歌词的结构。有一些朋友一有了好的感觉或词句就迫不急待地坐下来写作,这往往得不到好的作品。我们要养成先规划好歌词段式的习惯。流行歌曲的基本段式有一段式(如邓丽君的《小诗》,见《如歌浓情》),二段式(如邓丽君的《云河》,见《如歌浓情》),三段式和多段式四种。目前大多数流行歌曲都是三段式或多段式,一段式和二段式因为太短,难以很好地表现情感,已经很少用了。一首歌曲的段式一般是由其旋律决定的,像前面的《同桌的你》,还有张楚的《姐姐》等,就是多段式。

我在第一条里讲到“不要只有抒情没有故事”,主要就是针对用三段式或多段式进行整体布局而言的,因为在写三段式的歌词时,用“故事+抒情”的手法相对容易一些。而且一首歌词如果能有一点故事情节,就能更好地进行“起、承、转、合”的变化。虽然这听起来有一些老套,但对于刚开始学习歌词写作的朋友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其实,大多数优秀的歌词作品都是很好地把握了“起、承、转、合”的结构。我们以《驿动的心》为例,来说明歌词中的“起、承、转、合”。

驿动的心 词:梁宏志

(起——)曾经以为我的家/是一张张的票根/撕开后展开旅程/投入另外一个陌生

(承——)这样漂荡多少天/这样孤独多少年/终点又回到起点/到现在才发觉

(转——)哦??

(合——)路过的人我早已忘记/经过的事已随风而去/驿动的心已渐渐平息/

疲惫的我是否有缘/和你相依

大多数三段式和多段式的歌词,“起、承、合”都十分明显,却没有明显的“转”。这种情况下,“转”主要体现旋律上,一般都是在第二段(承)的最后一句上出现向高潮过度的旋律进程,而这时的歌词往往也有比较明显情绪和语气的变化,以配合旋律转到“高潮”。虽然说“起、承、转、合”的步调主要是通过旋律的变化来体现,但词作者在作词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才行。曾见过有的朋友把一首词中最好的句子放在开头,这样只会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我常常戏称之为“塌台”,意思是词的后半截撑不起来了。

最后要注意的就是歌词的结尾,以及全词的和谐。词的结尾一般有三种:一是将高潮的全部或部分反复至结束,例如《凡人歌》;二是从高潮过渡到一些虚词上,像“啊”、“啦”之类,例如《同桌的你》;三是重复开始头(也可以略加变化),让高亢的情绪平静下来,例如《恋曲1990》。歌曲的结尾主要由曲作者安排,可词作者如果能在创作时就考虑到,就能给曲作者留下更多的创作空间。另外,全词的每一个段落要做到前后呼应,尤其在细节上,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完美的作品。

这里要注意的是:

●起——开头和高潮一样重要,你的故事、你的情感一开始就要能吸引人;

●承——最不容易把握的部分,能否顺利过度到高潮,全看最后一二句;

●转——不一定要有明显的“标记”,更多的可能只是情绪和语气的变化;

●合——早说过了,没有想出这一段,就不要轻易动笔。

●结尾——要让人有回味无穷、“三月不知肉味”的感觉。

第三,把握好歌词每一段的节奏感,运用合理的句式来组织语言。

词作者如果是填词,那有原曲的旋律参照,一般都会处理好语言的节奏感。如果是先创作歌词,那就要会为自己的词设想一种旋律进行,并在此基础上创作。这一点很重要。

流行歌词有别于美声歌曲和民族歌曲类歌词的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相对自由一些。传统的歌词对句式有一定的要求,如2+2+3的七字句、2+3的五字句。流行歌词没有这些限制,在同一

段内句式可以有比较大的变化。但在不同的段落之间,尤其是旋律相同或相近的段式中相对位置上的句式,要求不能有太大的变化。如果这些段落句式差别太大,就会给谱曲造成极大困难。《同桌的你》中不同段落间相应的句式就很同步,只在B1段的第三句上句式有少许变化。这样的变化不但是允许的,对于流行歌曲而言往往是必须的。如果每一句(或每一段的相应的句)字数完全一样,旋律上一旦处理不好,就会给人以僵化、单调的感觉。这时,相应句式的少许变化,反而会使整首歌曲显得更生动。

每一句字数基本都相同的歌词是非常难写的。没有顶尖大师的水准,最好不要尝试。这样的代表作有:罗大佑的《恋曲1990》和李宗盛的《凡人歌》。前者基本上是十二字句,但在高潮和尾声部分句式仍加入了微小的变化;后者前四段全是五字句,但进入高潮却从一个六字句过度到七字句,再进而过度到三个九字句,给了高潮部分激越的感情以充分的语言空间,在将前四段进行第二遍反复时,句式又加入了微妙的变化(加上了括号中的字)。这样的作品将语言和旋律运用得出神入化,可以说是流行歌曲里的巅峰之作了。

恋曲1990 词:罗大佑

乌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脸/怎么也难忘记你容颜的转变

轻飘飘的就时光就这么溜走/转头回去看看时已匆匆数年

苍茫茫的天涯路是你的漂泊/寻寻觅觅常相守是我的脚步

黑漆漆的孤枕边是你的温柔/醒来时的清晨里是我的哀愁

或许明日太阳西下倦鸟已归时/你将已经踏上旧时的归途

人生难得再次寻觅相知的伴侣/生命中就难舍蓝蓝的白云天

轰隆隆的雷雨声在我的窗前/怎么也难忘记你离去的转变

孤单单的身影后寂寥的心情/永远无怨的是我的双眼

凡人歌 词:李宗盛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你)既然不是仙/难免有杂念/道义放两旁/(把)利字摆中间

多少男子汉/一怒为红颜/多少同林鸟/已成(了)分飞燕

人生何其短/何必苦苦恋/爱人不见了/向谁去和喊冤

问你何时曾看见/这世界为了人们改变/有了梦寐以求的容颜/是否就算是拥有春天

第四,语言要有优美的音韵,即使是纯粹的朗诵也能给人强烈的乐感。

从学术上讲,语言的音韵是由其平仄和辙韵构成的。

所谓平仄,指的是字的声调,在普通话中汉字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基本上前二种为平声,后二种为仄声。一些方言的声调就更复杂了,比如粤语(广东话)就有九种声调,说起话来都像唱歌一样。不过流行歌词的平仄并不是很讲究的,相信大多数词作者在创作时不会从声调的角度去考虑平仄的问题,而是凭自己的语感,自然而然地调整歌词的平仄关系。

所谓辙韵,就是我们常说的押韵,辙和韵是同一个意思。中国的传统诗歌对辙韵(以及平仄)有很深入的研究和规定,比如一个四句的段落中,二、四句一定是押韵的,第一句也常押韵。辙韵有“十三辙”和“十八韵”之分,前者又是后者的基础。下表列出了十三辙的类别,供大家参考:

十三辙 韵 母 用此韵的歌词

发 花 a(啊) ia(呀) ua(哇) 《雨一直下》

梭 波 o(喔) e(鹅) uo(窝) 《小城故事》

乜 斜 ie(耶) üe(约) 《雾里看花》

姑 苏 u(乌) 《风雨无阻》

一 七 i(衣) ü(迂) er(儿) 《同桌的你》

怀 来 ai(哀) uai(歪)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灰 堆 ei(诶) uei(威) 《爱不后悔》

遥 条 ao(凹) iao(腰) 《我是一只小小鸟》

油 求 ou(欧) iu (优) 《让我欢喜让我忧》

言 前 an(安) ian(烟) uan(弯) üan(冤) 《真永远》

人 辰 en(恩) in(音) un(温) ün(晕) 《凡人歌》

江 阳 ang(昂) iang(央) uang(汪) 《梦里水乡》

中 东 eng(冷) ing(英) weng(翁) ong(轰) iong(拥) 《月亮代表我的心》

在很多流行歌曲中,用了不只一个韵,为了让歌词的音律有更多的变化,往往会用二个以上的韵,但一般不超过三个。比如:《驿动的心》三段分别用了“人辰”、“言前”、“一七”三种韵,由于这三个韵母的发音变化很自然,所以韵虽用的多,依然有很好的乐感。巧妙的换韵,会赋予歌词以多样的色彩和情绪,用得好的话会有很好的艺术效果。过多的换韵会使这首歌没有明显的韵脚,处理不好的话,歌词就会显得很难唱。初学写作的人不要轻易尝试。在歌词转韵中,常常会用“通韵”的手法,即利用韵母中主要元音相近、相似的字,如音和英、安和昂、优和乌、衣和诶等韵,这样会自然很多。一个优秀的词作者会十分重视歌词的押韵,他们会从作品的表现技法、作曲家谱曲、歌手演唱三个角度综合考虑,挑选那些适于传达情感、咬字清晰、发音顺畅的字作韵脚。

只有在偶然的机会下,一些顶尖的词作家才会用自由韵(也即不押韵),初学者千万不要模仿,那只会浪费你的灵感。这样的作品并不多,而且往往是在一些原创的经典作品。自由韵的代表做有张楚的《孤独的人是可耻的》、顺子的《回家》、朱哲琴的《阿姐鼓》等。其实换一个角度去看,这些歌词是用了很自然而又巧妙的转韵,只不过韵脚太多,且转换之间也没有什么规律可言,所以被归入自由韵之列。

以上分别从立意、构思、分段、遣词四个方面介绍了流行歌词的写作要点。但千万别把这些当成条条框框生搬硬套,真正在写作时应灵活处理。这里介绍一种速成的方法,就是模仿他人的作品,进行填词。找一二首旋律非常熟悉的歌曲,不要看原词,纯粹从旋律的角度考虑来填词。这样能很快明白诗歌与歌词的不同,而且也能从中领悟到很多语言无法准确讲述的技巧和要诀。

其实拿别人的曲子来填词也是流行乐坛常见的做法,不少港台的流行歌曲都是拿欧美或日本的流行歌曲来重新填词的,如《柠檬树》。说不定,你的成名作就是从此诞生的呢!

如果填词已能摸到诀窍,就可以开始自己作词了。歌词从内容上分不外乎叙事、抒情、写景、说理、对唱五种。而流行歌曲中最常见的就是“叙事+抒情”,即使是纯叙事的歌曲也需浓厚的感情做基础(如李春波的《小芳》和《一封家书》)。纯抒情的歌也不多,《一千个伤心的理由》勉强算是吧,但还是有一点点情节的影子。写景的流行歌曲好的很少,BEYOND的《长城》是其中的叫佼佼者。说理的流行歌曲也不多,因为一不小心就成了说教,写得好的当属《凡人歌》,说理歌到此也就见顶了。对唱的形式一般用在重唱中,二个或更多的人像互相对话一样地歌唱,经典之作首推李宗盛的《当爱已成往事》和《最近比较烦》。

我个人认为,开始学作词时,还是以创作“叙事+抒情”的作品来锻炼自己

《崔健歌词写作技巧》是篇好范文参考,讲的是关于歌词、歌曲、一个、变化、没有、朋友、就是、语言等方面的内容,觉得好就请(CTRL+D)收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