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书上必备《诗经》优美古诗文推荐7篇

语文书上必备《诗经》优美古诗文推荐7篇。

中华文化绚丽多彩,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曾诞生过许多杰出的诗人,为了丰富我们的文学知识,我们可以赏析解读《诗经》,它承载了民族情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哪些古诗词让您让您无法忘怀呢?工作总结之家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语文书上必备《诗经》优美古诗文”,供大家收藏参考,希望能提供一些帮助。

语文书上必备《诗经》优美古诗文(篇1)

小明

明明上天,照临下土。我征徂西,至于艽野。二月初吉,载离寒暑。

心之忧矣,其毒大苦。念彼共人,涕零如雨。岂不怀归?畏此罪罟!

昔我往矣,日月方除。曷云其还?岁聿云莫。念我独兮,我事孔庶。

心之忧矣,惮我不暇。念彼共人,眷眷怀顾!岂不怀归?畏此谴怒。

昔我往矣,日月方奥。曷云其还?政事愈蹙。岁聿云莫,采萧获菽。

心之忧矣,自诒伊戚。念彼共人,兴言出宿。岂不怀归?畏此反覆。

嗟尔君子,无恒安处。靖共尔位,正直是与。神之听之,式穀以女。

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注释】

艽〔jiāo〕野:荒远之地。

二月初吉:二月,指周历二月,即夏历十二月。初吉,朔日,即阴历初一日。

离:经历。

毒:痛苦。

共人:恭谨尽心的同僚。共,通恭。

罟〔gǔ〕:网。

除:去,指度过。

岁聿云莫:聿、云,皆语气助词,无实义。莫,通暮,此指终尽。

惮〔dn〕:瘅的假借字,劳苦,因劳成疾。

眷眷:依恋反顾貌。

奥〔y〕:燠的假借字,温暖。

蹙:紧迫,急促。

采萧获菽〔shū〕:萧,艾蒿。菽,豆类总称。

自诒伊戚:诒,通贻,给与。戚,忧愁,悲伤。

兴言出宿:兴、言,皆语气助词,无实义,一说兴指起来。出宿,居宿在外,一说不能安睡。

反覆:动荡,祸乱。一说不测之祸,一说构陷致罪。

靖共尔位:靖,谦恭,一说谋划。共,痛恭,恭敬。位,职位,职责。

式谷以女:式,乃,则,一说用。谷,善美,福禄。女,通汝。

介尔景福:介,佐助,一说通匄,给予。景福,洪福,大福。

【翻译】

光明湛然之上天,照耀鉴察人世间。我之远行向西方,到达辽远荒野地。周历二月初一日,历经严寒与酷暑。心中充满忧伤情,苦难深重极痛苦。想到恭谨诸同僚,涕泪零落如降雨。难道不会思归去?只是畏惧这罪网。往昔当我离开时,正临旧岁将终尽。何时才能回还去?一年又到落暮时。顾念自己独一人,我之事务极繁多。心中充满忧伤情,劳苦成疾我无暇。想到恭谨诸同僚,依恋眷顾心怀念。难道不会思归去?畏惧谴责与恼怒。往昔当我离开时,正值温暖之时节。何时才能回还去?政事愈加变紧迫。正临旧岁将终尽,采摘艾蒿收豆子。心中充满忧伤情,忧愁乃是自己给。想到恭谨诸同僚,出行居宿在外边。难道不会思归去?只是畏惧此祸乱。嗟叹你们诸君子,没有恒定安居处。谦卑恭敬奉职事,正直之人去结交。天上神灵听察到,就将福庆赐给你。嗟叹你们诸君子,没有恒久安逸时。谦卑恭敬奉职事,正直之人才喜好。天上神灵听察到,助你成就大福报。

【解读】

《小明》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官吏长年行役在外,事务缠身,不能归还,因而心中充满愁忧嗟怨之事。《毛诗序》认为此诗反映的是幽王治下大夫悔仕于乱世也。此外,对诗中共人一词的解释分歧较多,主要有僚友说、温恭之人说、古劳臣贤士说、妻子说等,今暂取僚友一说。

全诗共分六章,前三章各十二句,后三章各六句,前三章与后三章各自形成复沓构式。前三章细致描写了自己远役在外的艰辛劳苦和历时持久,表达了对共人的顾念之情和思归却有所畏的痛苦无奈。后二章皆以嗟尔君子的叹句发起,表达了对劳碌奔命的君子的怜悯,对他们敬慎其事、交结正直的愿望,以及神灵赐福的美好祝祷。

语文书上必备《诗经》优美古诗文(篇2)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注释】

著:通宁〔zh〕,古时富贵之家正门内有屏风,正门与屏风之间的空间称为宁,古代婚娶即在此处亲迎。

乎而: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

充耳: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饰物,下垂及耳,可以塞耳避听,也叫瑱。

尚:加上,补充。

琼华:一种美石。

琼莹:似玉的美石,用作佩饰。

琼英:似玉的美石。

【翻译】

在屏风之前等候我,冠冕垂线以白丝制成,再用琼华美石作为垂饰。在庭院之中等候我,冠冕垂线以青丝制成,再用琼莹美石作为垂饰。在厅堂之上等候我,冠冕垂线以黄丝制成,再用琼英美石作为垂饰。

【解读】

《著》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新娘眼中夫婿迎亲的情景。《毛诗序》及郑玄《笺注》认为此诗通过陈述古时的亲迎之礼,以讽刺现今婚姻不亲迎的时弊。清代姚际恒对此提出质疑,他说:此本言亲迎,必欲反之为刺,何居?又认为此女子于归见婿亲迎之诗,观充耳以琼玉,则亦贵人矣。现当代学者大多倾向于姚际恒的观点。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三句,皆运用复沓结构。本诗纯用赋法铺陈,而且都是从新娘角度展开叙述的。各章首句和《郑风丰》一诗比较类似,即开门见山地点明发生的事件,从著庭堂的地点和俟我的举动,可以推断这是一次迎亲之事,而且地点是由外至内发生渐变,展示出古时迎亲礼仪的一个侧影。各章后二句应该是新娘对新郎仪表的观察,主要集中在对其充耳的描绘上。新郎头戴的冠冕,其垂线由白、青、黄各色丝线制成,再坠以琼华琼莹琼英各种佩玉,可谓庄严华美至极,也从侧面印证了成婚者具有尊贵的身份。

本诗九句之中全无主语,故事情节的插入显得有些突如其来,清人吴闿生《诗义会通》称其句法奇峭。正是这种奇特的句法,恰如其分地传达出新娘冷静而不安、紧张又期盼的心理活动。此外,以充耳这个单一意象来指代新郎,手法新颖而妙趣横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语文书上必备《诗经》优美古诗文(篇3)

北门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谪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注释】

殷殷:忧愁深切貌。

终窭〔j〕:终,始终。窭,贫穷。

已焉哉:感叹词,表达失落无奈之意。

王事:王命差遣的公事。

适:往、到,此指给予。

一:全,都。

埤〔p〕益:增加。

室人:家人。

交遍:全都。交,一齐,交相。

谪〔zh〕:责备。

敦:督促,催促。

埤遗:厚加。遗,给。

摧:挫败,挤兑。

【翻译】

我从北门走出来,忧心忡忡不可绝。始终生活于贫寒,无人能知我艰辛。哎呀呀!真是上天所安排,还能对此说什么!王命差事交给我,政事全都加给我。我从外面回到家,家人交相斥责我。哎呀呀!真是上天所安排,还能对此说什么!王命差事催促我,政事全都厚加我。我从外面回到家,家人交相挤兑我。哎呀呀!真是上天所安排,还能对此说什么!

【解读】

《北门》倾诉了一位基层官吏郁郁不得志的心声。《毛诗序》认为此诗是对卫之忠臣不得其志的讽刺,朱熹《诗集传》亦承袭此说。与之不同,清人方玉润《诗经原始》则认为此诗主旨是贤者安于贫仕也,而今人大多认为这是一位小吏倾诉生活愁苦之作。

本诗共有三章,每章七句,其中各章最后二句叠句,二、三两章叠章。首章以出自北门起句,引出诗人忧心忡忡的原因是终窭且贫,而且无人知晓自己的艰辛。第二、三两章诗人控诉了上司给自己过度繁重的公务。自己工作的压力尚且难以排遣,回到家中不但没有得到家人安慰,反而迎来家人一致的斥责和挤兑,这对诗人无疑是落井下石、雪上加霜,悲忧苦楚之情难以言表,难怪诗人三次发出已焉哉的哀叹,并将其无奈地归结于天命为之。清代牛运震《诗志》评论这些叹句说:皆极悲愤语,勿认作安命旷达,深得其要。

全诗纯用赋法,不假比兴,尤其善用对比。比如政务繁重和薪资微薄的对比,奔波劳碌和无人体谅的对比,为家人奉献付出和家人贬斥排挤的对比,鲜明的反差烘托了全诗愁闷悲苦的基调,也使诗人的情感表现得更加立体化、细腻化。

语文书上必备《诗经》优美古诗文(篇4)

灵台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於牣鱼跃。

虡业维枞,贲鼓维镛。於论鼓钟,於乐辟廱。

於论鼓钟,於乐辟廱。鼍鼓逢逢。蒙瞍奏公。

【注释】

经始灵台:经始,开始营建。灵台,古台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攻:建筑。

子来:如同子女承事父母一样到来,形容民心归附,不请自来。

灵囿〔yu〕:周文王园囿名。囿,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

麀〔yōu〕鹿:母鹿。

濯濯:肥壮润泽貌。

翯翯〔h h〕:光泽洁白貌。

灵沼:周文王时池沼名。

牣〔rn〕:满。

虡〔j〕业维枞:虡、业、枞皆为悬挂钟磬等乐器的木架的部件。虡,指木架两旁的柱子。业,指木架横木上的大版,状如锯齿。枞,指木架上端刻的锯齿,亦代指钟磬架。

贲〔fn〕鼓维镛:贲鼓,一种大鼓,贲借为鼖。镛,一种奏乐时表示节拍的大钟。

论:通伦,有次序。一说伦理,一说思念。

辟廱〔b yōng〕:周天子设以行乡饮、大射或祭祀之礼的地方,圆形,围以水池,前门外有便桥。辟,通璧。

鼍〔tu〕鼓逢逢〔png png〕:鼍鼓,用鼍皮蒙的鼓,鼍即扬子鳄。逢逢,形容敲鼓声。

矇瞍奏公:矇瞍,指乐官,古代乐官以盲人充任,故名。奏公,演奏歌唱。公,通颂,一说通功。

【翻译】

开始修筑那灵台,经纶而又营治之。百姓出力来建造,没过多久就完工。开始修筑莫焦急,百姓如子皆到来。君王在那灵囿中,母鹿贴伏在地上。母鹿肥壮毛润泽,白鸟光泽又鲜洁。君王在那灵沼边,池中满是游鱼跃。钟架横板有崇牙,大鼓还有那大钟。敲起钟来有节奏,辟廱宫中尽欢乐。敲起钟来有节奏,辟廱宫中尽欢乐。敲起鼍鼓声砰砰,乐官演奏又歌唱。

【解读】

诗中的灵台和灵沼,在《孟子梁惠王》中有一段简介: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毛诗序》认为此诗展现的是民众归附文王之旨,文王受命,而民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

全诗共分五章,每章四句。首章介绍修筑灵台的过程,二、三两章分别写文王游灵囿和灵沼的场景,其中对母鹿、白鸟、跃鱼的描摹极富情趣。四、五两章主要写了辟廱宫中敲鼓鸣钟、奏乐歌咏的场面,渲染了文王治下和恰安宁的社会状况。

语文书上必备《诗经》优美古诗文(篇5)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注释】

氓〔mng〕:本指外来的百姓,此处作为男子代称。

蚩蚩〔chīchī〕:敦厚老实貌,一说通嗤嗤,笑嘻嘻貌。

贸:交易。

匪〔fēi〕:非的假借字,后同。

即:靠近,接近。

谋:商量。

淇:淇水,卫国河名。

顿丘:卫国地名,在今河南清丰。

愆〔qiān〕期:延期,误期。愆,过错、罪过,此指延误。

将〔qiāng〕:愿,请。

乘:登上。

垝垣〔guǐyun〕:倒塌的墙壁。垝,坍塌,毁坏。垣,墙壁。

复关:从关口返回,一说为返回的车,一说为男子所居之地。

载〔zi〕:嵌在动词前的词缀,无实义。

尔卜尔筮:尔,你。卜,烧灼龟甲的裂纹以判吉凶。筮,用蓍草占卦。

体:卦兆之体。一说通履,体验,实行。

咎:灾祸,不吉。

贿:财物,此指嫁妆。

沃若:润泽貌。

于〔xū〕嗟:叹词。于,同吁。

耽:迷恋,耽溺。

说〔tuō〕:同脱,解脱。一说解说。

陨:坠落。

徂〔c〕:去,往。

食贫:过贫苦的生活。

汤汤〔shāng shāng〕:形容水势浩大貌。

渐〔jiān〕车帷裳〔chng〕:渐,淹没,浸湿。帷裳,车旁的帷幔。

爽:差错,失误。

贰:背离,怀有二心。一说同忒,差错。

罔极:背离中正之道。罔,无。极,最高的准则、标准。

二三:谓不专一,反复无定。

靡室劳矣:家中的劳务尽皆操持。靡,无。室,家中。劳,操劳。

夙兴〔xīng〕:早起。

靡有朝〔zhāo〕矣:非一天是这样,意即天天如此。朝,早晨,此指一天。

言既遂矣:言,语气助词,无实义。既遂,已经实现,指家业有成的愿望已经实现。

咥〔xī〕:笑,讥笑。

躬自悼矣:独自伤心。躬,自身。悼,哀伤。

隰〔x〕:低湿的地方,此指漯河,黄河支流,流经卫国境内。

泮〔pn〕:通畔,岸,水边。

总角之宴:总角,古代男女未成年时把头发扎成丫髻,形似两角,此处指代童年、少年时代。宴,安乐,快乐。

晏晏:和悦貌。

旦旦:诚恳貌。

反:违背。

是:此,这。

已:了结,终止。

焉哉:叹词,语气词连用以加重语气。

【翻译】

那个男子敦厚朴实,怀抱布匹交换蚕丝。其实并非前来换丝,而是找我商量婚事。送他离开渡过淇水,终于到达顿丘之地。并不是我拖延婚期,而是你无良媒之礼。但愿你不因此发怒,就以秋天作为婚期。登上那方坍塌墙垣,远眺关口返回之人。不见他从关口返回,涕泣交加流落不止。既已见他返归关口,欢声笑语接连不断。你去占断又去卜筮,卦体没有显露凶兆。去将你的车子赶来,把我的嫁妆搬运走。桑树之叶未落之时,树叶滋润而有光泽。哎呀这些鸠鸟们啊,不要吃光那些桑葚!哎呀众位女子们啊,不要耽迷于那男子!男子如果耽溺爱情,尚且有法可以脱身。女子若是耽溺爱情,却是无法可以脱身。桑树之叶零落之时,树叶变黄往下飘坠。自我嫁到你家之后,多年忍受生活贫苦。淇水沧茫而又浩瀚,浸湿车子两侧帷幔。女子所做并无差池,男子行为却有二心。男子背离中正极则,反复无定德不专一。嫁你为妇已有多年,家中劳务尽悉操持。清晨即起深夜方睡,没有一天不是如此。兴家之愿既已实现,继而变得凶暴乖戾。兄弟不知其中实情,反而对我讥笑不已。静下心来仔细思想,只有独自黯然神伤。当年发誓与你偕老,偕老之说今使我怨。淇水奔流终归有岸,低湿水沼亦有边畔。孩童之时多有快乐,谈笑之间和悦欣然。犹忆当初信誓旦旦,不料如今全然违背。违背此誓莫再思寻,也就至此终结了吧!

【解读】

《氓》这首诗描述了一位被丈夫抛弃的女子哀伤凄楚的心境,是一首典型的怨妇诗。《毛诗序》亦持此说,不过更进一步认为此诗创作的背景是宣公之时,礼义消亡,男女竞相淫奔,而有始乱终弃之风,此诗正是对这一时弊的讽刺。与《汝坟》《日月》《谷风》这类怨妇诗不同,《氓》一诗保持了故事情节的高度完整性,细述了从自己从爱恋到成婚,从相爱到背弃的全部历程,可以说不仅是一首抒情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全诗共有六章,每章十句,在《诗经》中应属较长的篇幅,主要应用赋法铺陈,兼用比兴。第一、二章记述了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确定婚期中的波折,以及结婚前的准备。从匪我愆期,子无良媒一句,可看出女主人公还抱持着需要媒妁之言的传统婚姻观。然而她对于氓又是真心爱恋,所以会担心他发怒,而将婚期确定在秋天,第二章中不见和既见两种情景的鲜明对照也佐证了这一点。第三、四两章记述了男子对女主人公由热恋到生厌的转变。其中以桑叶未落的沃若之状,喻女子年轻貌美,婚姻生活和美幸福;以桑叶已落的黄陨之态,喻女子年老色衰,婚姻生活出现裂缝,两喻皆是兴中有比。淇水汤汤两句暗示女子返回娘家,后文即交代其因:自己毫无差错,他却悖逆正德,怀有二心。面对此事,女子无辜而又不解、忧伤而又无奈的心绪自然难以排遣。第五、六两章是女子对自己出嫁后生活的回忆,写自己为家操劳付出却遇丈夫暴虐之行,而兄弟家人不但不理解安慰自己,反而予以嘲弄讥笑,真是所谓诉苦无门、雪上加霜。回想起二人孩提时代青梅竹马的快乐时光,还有成婚时所发的及尔偕老的旦旦誓言,如今早已化为乌有、荡然无存,再多的追思感怀又有何益?因此诗人最后发出了亦已焉哉的长长哀叹,余音久久不绝。

这首诗的创作,采用了比兴、对比、呼告等表现手法,和借代、顶真等修辞手法,将一位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演绎得一波三折、动人心魄。由于叙事和情感的复杂性,本诗未能采用叠咏结构,然而叠词和叹词的频繁运用也使诗歌增加了不少音韵美,读来如同一出引人入胜的传奇好剧,令人沉潜其中,欲罢不能。

语文书上必备《诗经》优美古诗文(篇6)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注释】

兴师:兴兵,起兵。师,军队。

戈:古代的一种兵器,长柄横刃,以青铜或铁制成。

同仇:指共同赴敌。

泽:通襗,内衣,如今之汗衫。

戟〔jǐ〕:古代的一种长柄兵器,合戈、矛为一体,青铜制。

偕作:同起,指共同行动。

甲兵:铠甲和兵械,泛指兵器。

【翻译】

难道说没衣可穿?与你同穿一长袍。君王即将要起兵,修缮我那戈与矛,与你一起去赴敌。难道说没衣可穿?与你同穿一汗衫。君王即将要起兵,修缮我那矛与戟,与你共同去行动。难道说没衣可穿?与你同穿一下衣。君王即将要起兵,修缮我那众兵器,与你一同前行进。

【解读】

《无衣》是一首气势雄浑、慷慨激昂的战争诗。古人多从《毛诗序》之说,认为此诗旨在讽刺秦君好攻战,亟用兵,而不与民同欲。今人考证认为,此诗反映的是公元前年,犬戎攻破西周镐京,与王畿毗邻的秦国因而奋起反抗,御敌卫国。

本诗共分三章,每章五句,皆用复沓句式。各章皆以岂曰无衣的设问句起兴,而后点明王于兴师的战争背景,以及士兵们修缮各种兵器的战前准备。全诗皆以一秦兵口吻展开,号召同军士兵们都能英勇无畏,同进退,共生死,展现了战士们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和飒爽气魄。

语文书上必备《诗经》优美古诗文(篇7)

於皇武王!无竞维烈。允文文王,克开厥后。嗣武受之,胜殷遏刘,耆定尔功。

【注释】

于〔wū〕皇:于,叹词。皇,美好,伟大。

无竞维烈:无,语气助词,无实义。竞,强盛。烈,功业。

允文:允,诚然。文,具有文德。

刘:杀戮。

耆〔q〕:致,达到。一说年老。

【翻译】

哎呀武王真崇高,强大有力建功业。文王的确有文德,能开后代之基业。武王继承受其命,战胜殷商止杀戮,你之功勋可论定。

【解读】

《武》与《我将》一诗,同为武王灭商开国所创乐舞《大武》的一部分,《武》是其二成诗歌。《毛诗序》亦云本诗乃奏《大武》也。本诗共一章七句,诗歌虽然主要赞颂武王克殷建周、止杀平治的赫赫功业,不过也溯及其源,追思了文王的美好文德和对周朝作出的奠基性贡献。

GZ85.com延伸阅读

语文课本必备的王昌龄古诗选录推荐


中华文化丰富多彩,在我国悠久的人文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加强我们的人文修养,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唐代诗歌,它是中华文化的绮丽瑰宝,是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那么王昌龄有哪些惊艳时光的古诗词呢?为此工作总结之家小编特意整理了“语文课本必备的王昌龄古诗选录”,敬请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语文课本必备的王昌龄古诗选录【篇一】

王昌龄《长歌行》原文

旷野饶悲风,飕飕黄蒿草。系马倚白杨,谁知我怀抱。

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北登汉家陵,南望长安道。

下有枯树根,上有鼯鼠窠。高皇子孙尽,千载无人过。

宝玉频发掘,精灵其奈何。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

语文课本必备的王昌龄古诗选录【篇二】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全文赏析

此诗在构思上的特点,是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诗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开头四句是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景象。诗人把描写的时间选在深秋的黄昏,这样更有利于表现所写的内容。写苦寒,只选择了水和风这两种最能表现环境特征的景物,笔墨简洁,又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首句的“饮马”者就是军士。诗中的“水”指洮水,临洮城就在洮水畔。“饮马”须牵马入水,所以感觉“水寒”,看似不经意,实则工于匠心。中原或中原以南地区,秋风只使人感到凉爽,但塞外的秋风,却已然“似刀”。足见其风不但猛烈,而且寒冷,仅用十字,就把地域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平沙”谓沙漠之地。临洮,古县名,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即今甘肃东部的岷县,是长城的起点,唐代为陇右道岷州的治所,这里常常发生战争。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境界阔大,气势恢宏。

临洮一带是历代经常征战的战场。据新旧《唐书·王晙列传》和《吐蕃传》等书载:公元714年(开元二年)旧历十月,吐蕃以精兵十万寇临洮,朔方军总管王晙与摄右羽林将军薛讷等合兵拒之,先后在大来谷口、武阶、长子等处大败吐蕃,前后杀获数万,获马羊二十万,吐蕃死者枕藉,洮水为之不流。诗中所说的“长城战”,指的就是这次战争。“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这是众人的说法。对此,诗人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以这里的景物和战争遗迹来作回答:“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足”是充满的意思。“白骨”是战死者的尸骨。“今古”贯通两句,上下句都包括在内;不仅指从古到今,还包括一年四季,每月每天。意思是说,临洮这一带沙漠地区,一年四季,黄尘弥漫,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弃在蓬蒿间,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这里的“白骨”,包含开元二年这次“长城战”战死的战士,及这以前战死的战士。这里没有一个议论字眼,却将战争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这里是议论,是说理,但这种议论、说理,却完全是以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因而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手法极其高妙。

这首诗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

语文课本必备的王昌龄古诗选录【篇三】

王昌龄《咏史》原文

荷畚至洛阳,杖策游北门。天下尽兵甲,豺狼满中原。

明夷方遘患,顾我徒崩奔。自惭菲薄才,误蒙国士恩。

位重任亦重,时危志弥敦。西北未及终,东南不可吞。

进则耻保躬,退乃为触藩。叹息嵩山老,而后知其尊。

语文课本必备的王昌龄古诗选录【篇四】

《从军行(其五)》王昌龄唐诗鉴赏

【原文】

从军行七首⑴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tao)河北⒂,已报生擒吐谷(yu)浑⒃。

【注释】

⑴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

⒂前军:指唐军的先头部队。洮河:河名,源出甘肃临洮西北的西倾山,最后流入黄河。

⒃吐谷浑: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称,晋时鲜卑慕容氏的后裔。据《新唐书·西域传》记载:“吐谷浑居甘松山之阳,洮水之西,南抵白兰,地数千里。”唐高宗时吐谷浑曾经被唐朝与吐蕃的联军所击败。

【白话译文】

塞北沙漠中大风狂起,尘土飞扬,天色为之昏暗,前线军情十分紧急,接到战报后迅速出击。先头部队已经于昨天夜间在洮河的北岸和敌人展开了激战,刚刚听说与敌人交火,现在就传来了已获得大捷的消息。

【赏析】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可能对第五回“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有深刻印象。这对塑造关羽英雄形象是很精彩的一节。但书中并没有正面描写单刀匹马的关羽与领兵五万的华雄如何正面交手,而是用了这样一段文字:(关羽)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这段文字,笔墨非常简练,从当时的气氛和诸侯的反应中,写出了关羽的神威。论其客观艺术效果,比写挥刀大战数十回合,更加引人入胜。罗贯中的这段文字,当然有他匠心独运之处,但如果就避开正面铺叙,通过气氛渲染和侧面描写,去让人想象战争场面这一点来看,却不是他的首创。王昌龄《从军行》组诗第五首,应该说已早著先鞭,并且是以诗歌形式取得成功的。

“大漠风尘日色昏”,由于中国西北部的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均呈自西向东或向东南走向,在河西走廊和青海东部形成一个大喇叭口,风力极大,狂风起时,飞沙走石。因此,“日色昏”接在“大漠风尘”后面,并不是指天色已晚,而是指风沙遮天蔽日。但这不光表现气候的暴烈,它作为一种背景出现,还自然对军事形势起着烘托、暗示的作用。在这种情势下,唐军不是辕门紧闭,被动防守,而是主动出征。为了减少风的强大阻力,加快行军速度,战士们半卷着红旗,向前挺进。这两句于“大漠风尘”之中,渲染红旗指引的一支劲旅,好像不是自然界在逞威,而是这支军队卷尘挟风,如一柄利剑,直指敌营。这就把读者的心弦扣得紧紧的,让人感到一场恶战已迫在眉睫。读者会悬想:这支横行大漠的健儿,将要演出怎样一种惊心动魄的场面呢?在这种悬想之下,再读后两句:“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这可以说是一落一起。读者的悬想是紧跟着刚才那支军队展开的,可是在沙场上大显身手的机会却并没有轮到他们。就在中途,捷报传来,前锋部队已在夜战中大获全胜,连敌酋也被生擒。情节发展得既快又不免有点出人意料,但却完全合乎情理,因为前两句所写的那种大军出征时迅猛、凌厉的声势,已经充分暗示了唐军的士气和威力。这支强大剽悍的增援部队,既衬托出前锋的胜利并非偶然,又能见出唐军兵力绰绰有余,胜券在握。

从描写看,诗人所选取的对象是未和敌军直接交手的后续部队,而对战果辉煌的“前军夜战”只从侧面带出。这是打破常套的构思。如果改成从正面对夜战进行铺叙,就不免会显得平板,并且在短小的绝句中无法完成。现在避开对战争过程的正面描写,从侧面进行烘托,就把绝句的短处变成了长处。它让读者从“大漠风尘日色昏”和“夜战洮河北”去想象前锋的仗打得多么艰苦,多么出色。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去体味这次出征多么富有戏剧性。一场激战,不是写得声嘶力竭,而是出以轻快跳脱之笔,通过侧面的烘托、点染,让读者去体味、遐想。这一切,在短短的四句诗里表现出来,在构思和驱遣语言上的难度,应该说是超过“温酒斩华雄”那样一类小说故事的。

语文课本必备的王昌龄古诗选录【篇五】

王昌龄《风凉原上作》原文

阴岑宿云归,烟雾湿松柏。风凄日初晓,下岭望川泽。

远山无晦明,秋水千里白。佳气盘未央,圣人在凝碧。

关门阻天下,信是帝王宅。海内方晏然,庙堂有奇策。

时贞守全运,罢去游说客。予忝兰台人,幽寻免贻责。

语文课本必备的王昌龄古诗选录【篇六】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一个“春色恼人眠不得”的花月良宵为背景,描写一个被幽闭在深宫里的少女的一连串动作和意态,运思深婉,刻画入微,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并看到了她的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

诗的首句“西宫夜静百花香”,点明季节,点明时间,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花气袭人的春夜。这一句,就手法而言,它是为了反衬出诗中人的孤独凄凉的处境;就内容而言,它与下文紧密衔接,由此引出了诗中人的矛盾心情和无限幽恨。作者的构思和用词是极其精细的。这里,不写花的颜色,只写花的香气,因为一般说来,在夜色覆盖下,令人陶醉的不是色而是香,更何况从下面一句看,诗中人此时在珠帘未卷的室内,触发她的春怨的就只可能是随风飘来的阵阵花香了。

照说,在百花开放的时节,在如此迷人的夜晚,作为一个正在好动、爱美年龄的少女,竟然还没有就寝,早该到院中去观赏了,但她却一直把自己关在室内。这可能是她并不知道户外景色这般美好,更可能是有意逃避,为怕恼人的春色勾起自己心事,倒不如眼不见心不烦。可是,偏偏有花香透帘而入,使她又不能不动观赏的念头。诗的第二句“欲卷珠帘春恨长”,正是写她动念后的内心活动。这时,她虽然无心出户,倒也曾想把珠帘卷起遥望一番,但这里只说“欲卷”,看来并没有真的去卷。其实,卷帘不过举手之劳,问题是她为什么始而欲卷,终于不卷呢,该句内回答了这个问题。其原因为:不见春景,已是春恨绵绵,当然不必再去添加烦恼了。

但如此良宵,美景当前,闷坐在重帘之内,又会感到时间难熬,愁恨难遣。诗的第三句“斜抱云和深见月”,就是诗中人决心不卷珠帘而又百无聊赖之余的举动和情态。看来,她是一位有音乐素养的少女,此时不禁拿起乐器,想以音乐打发时间、排遣愁恨;可是,欲弹辄止,并没有真个去弹奏,只是把它斜抱在胸前,凝望着夜空独自出神罢了。这一“斜抱云和”的描写,正如谭元春在《唐诗归》中所说,“以态则至媚,以情则至苦”。可以与这句诗合参的有崔国辅的《古意·净扫黄金阶》“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以及李白的《玉阶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这些诗句,所写情事虽然各有不同,但都道出了幽囚在深宫中的怨女的极其微妙、也极其痛苦的心情。

诗的末句交待了她在月下凝望的是什么,又望到了什么。“朦胧树色隐昭阳”,就是她隔帘望见的景色。这一句,既是以景结情,又是景中见情。句中特别值得玩味的是点出了皇帝所在的昭阳宫。这与作者另一首《长信秋词》的结尾“卧听南宫清漏长”句中点出南宫的意义是相同的。它暗示诗中人所凝望的是皇帝的居处,而这正是她的怨情所指。但是,禁闭着大批宫人的西宫与昭阳殿之间隔着重重门户,距离本来就很遥远,更何况又在夜幕笼罩之中,诗中人所能望见的只是一片朦朦胧胧的树影而已。这时透过一层、深入一步的写法,写诗中人想把怨情倾注向昭阳宫,而这个昭阳宫却望都望不见,这就加倍说明了她的处境之可怜。

沈德潜《说诗晬语》说:“王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陆时雍《诗镜总论》也说:“王龙标七言绝句,自是唐人《骚》语,深情苦恨,襞襀重重,使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这首《西宫春怨》是当之无愧的。

《诗经》那些情韵优美的诗文选录推荐五篇


中华文化璀璨夺目,在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长河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我们可以赏析解读《诗经》,它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文化典籍中的至关重要的部分。那么您还记得有哪些古诗词呢?面对这些问题,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收集了“《诗经》那些情韵优美的诗文选录”,敬请阅读,希望工作总结之家小编的分享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参考。

《诗经》那些情韵优美的诗文选录(篇一)

草虫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注释】

喓喓〔yāo yāo〕:虫鸣声。

草虫:草螽,俗称蝈蝈、纺织娘。

趯趯〔t t〕:跳跃貌。

阜螽〔f zhōng〕:蚱蜢,蝗虫的一种。一说为蝗的幼虫。

忡忡〔chōnɡchōnɡ〕:忧愁貌。

止:之,他。一说为语气助词,无实义。

觏〔ɡu〕:遇见。

降:和乐。

陟〔zh〕:升,登。

蕨〔ju〕:蕨菜,多生浅山区向阳处,嫩叶可食。

惙惙〔chu chu〕:忧郁貌。

说〔yu〕:通悦,喜悦。

薇:又名巢菜、野豌豆,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结寸许长扁荚,豆粒可食。

夷:平和。一说通怡,喜悦。

【翻译】

蝈蝈发出喧嚣的鸣声,蚱蜢在草间来回跳跃。还没见到那位君子,我的忧思绵绵不绝。如果已经见到了他,如果已经遇到了他,我心自会安宁和乐。登上那座南山之巅,前去采摘蕨菜嫩叶。还没见到那位君子,我的忧思不可排遣。如果已经见到了他,如果已经遇到了他,我心自会愉悦喜乐。登上那座南山之巅,前去采摘巢菜枝芽。还没见到那位君子,我的心中哀伤愁悲。如果已经见到了他,如果已经遇到了他,我心自会平和安怡。

【解读】

《草虫》一诗的主旨,《毛诗序》概括为大夫妻能以礼自防也,朱熹《诗集传》则在此基础上阐释为诸侯大夫行役在外,其妻独居,感时物之变,而思其君子如此,这个观点可以说是传统儒家的主流观点。此外,还有大夫归心召公说、托男女情以写君臣念说以及今人多持的思妇念夫说等,不一而足。

单纯从诗作的意境上来体味,作者为我们设定了一幅秋天的图景:蝈蝈窸窣齐鸣,蚱蜢跳跃不息,或许还有秋风带来点点凉意。自古以来,秋都是一个引发凄凉萧瑟或者别离之情的典型意象,在这首诗作中亦不例外。主人公没有见到君子之时的心情,三章各用忧心忡忡忧心惙惙我心伤悲三词表达,将求而不得的愁情忧思渲染得无以复加。采蕨、采薇暗示秋冬已去而今已是来年的春夏之交,而等待君子到来似乎仍然遥遥无期。

此后却笔锋一转,开始拟想既见君子之后的情景,形容自己的心情是降说夷。降含有下降、安定之意,仿佛是心中一块石头终于落地;说则是喜悦,仿佛是眉开眼笑、喜不自禁之貌;夷含有平和之意,心情最后又恢复平静和乐,主人公心理的起伏波动用寥寥数词形容得十分贴切。这种以虚衬实、虚实相间的表现手法在方玉润《诗经原始》中称为透过一层法,这种手法的运用使得全诗情感变化更加鲜明,读来也更有艺术感染力。

《诗经》那些情韵优美的诗文选录(篇二)

羔裘

羔裘逍遥,狐裘以朝。岂不尔思?劳心忉忉。

羔裘翱翔,狐裘在堂。岂不尔思?我心忧伤。

羔裘如膏,日出有曜。岂不尔思?中心是悼。

【注释】

朝〔cho〕:上朝。

忉忉〔dāo dāo〕:忧思貌。

翱翔:遨游,漫步。

堂:朝堂。

膏:油脂,脂膏。

曜〔yo〕:照耀。

悼:悲伤,哀念。

【翻译】

身穿羔皮衣悠然徐行,身穿狐皮裘去上早朝。怎么能不思虑于你?劳心伤神忧思不止。身穿羔皮衣优游漫步,身穿狐皮裘立在朝堂。怎么能不思虑于你?我的心中忧愁哀伤。羔皮裘衣如同脂膏,太阳出来光辉照耀。怎么能不思虑于你?我的心中悲苦惆怅。

【解读】

古今学者对《羔裘》这首诗的理解,观点较为统一,大多支持《毛诗序》之说。《毛诗序》认为桧国国小而迫,君不用道,好洁其衣服,逍遥游燕,而不能自强于政治,其国大夫故作此诗,以道去其君也。也就是说,此诗是对桧君耽于燕乐、昏庸误国的针砭和谴责。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四句,皆用复沓章法。前二章起句直叙桧君身着羔裘和狐裘,逍遥翱翔、上朝壁立之状,展现了一派雍容华贵、安逸自得的风采。然而在光鲜外表的背后,是国家积弱、旦夕危亡的严峻现实,故而其国大夫以三度反诘,自问自答,流露出自己无比沉重、悲哀、痛怀的心绪,也从侧面对桧君进行了诘责和指斥。

《诗经》那些情韵优美的诗文选录(篇三)

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阳兮。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注释】

还〔xun〕:动作轻捷貌。

遭:遇见,后同。

峱〔no〕:齐国山名,在今山东临淄一带。

驱从:追逐,追赶,后同。

肩:假借为豜兽三岁曰肩,泛指大兽。

揖:作揖,拱手行礼。

儇〔xuān〕:敏捷,迅疾。

茂:美好,有才德。

牡:公兽。

昌:健壮有力。

【翻译】

你的动作矫健轻捷,在峱山的山间与我相遇。我们一同追逐两头大兽,你作揖夸我身手敏捷。你的技艺高超卓越,在峱山的道路与我相遇。我们一同追逐两头公兽,你作揖夸我本领高强。你的体格孔武雄健,在峱山的南坡与我相遇。我们一同追逐两头大狼,你作揖夸我才艺善好。

【解读】

《还》这首诗展现的是二人驰骋田猎的场景,全诗皆用赋法叙写,未用比兴。《毛诗序》判定此诗主旨为讽刺齐哀公的荒淫无道,认为哀公好田猎,从禽兽而无厌,导致齐国人狩猎成俗,使传统的价值体系被扭曲。朱熹《诗集传》亦认为猎者以便捷轻利相称誉如此,而不自知其非也,则其俗之不美可见。近现代学者则多认为此诗旨在赞美猎人的矫健身手和高超技艺。

本诗共有三章,每章四句,全用叠章手法。各章首句都是诗人对同行猎者的称赞,以还茂昌三词充分展现出其敏捷的身手、娴熟的技艺和健硕的体魄。紧接着诗人写到二人三次在峱山相遇的场景,三次地点都不同,可见这样的狩猎已经俨然成习,十分频繁。二人随后相约一起去驱从猎物,猎物在三章中也各不相同,一方面是体现狩猎成果的丰硕,另一方面也是为避免行文的重复。各章最后是对方反过来称誉自己,包含其揖手作礼的动作,还有儇好臧的赞誉,与各章首句诗人的赞辞互相呼应,浑然一体。二人对对方的赞辞虽然内容相近,诗人却能运用不同的词汇形容,展现了深厚的赋诗功力。

全诗句句用韵,每章一韵,韵脚在各句倒数第二字上。首章以还、间、肩、儇为韵;次章以茂、道、牡、好为韵;末章昌、阳、狼、臧为韵,而且各句都以兮字收尾,形成王力先生所说的富韵。句式上四言、六言、七言并用,参差错落,产生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确是《诗经》中的咏人名篇。

《诗经》那些情韵优美的诗文选录(篇四)

羔羊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注释】

素丝:本色的丝,白丝。

五紽〔tu〕:形容缝制细密。五,交午,纵横交错之意。紽,古代量词,五丝为一紽。

退食:退朝而食于家,一说减食。

自公:从公门而出。

委蛇〔wēi y〕:雍容自得貌。

革:去毛的兽皮。

緎〔y〕:古量词,丝二十缕为緎。

缝:皮革,一说缝合之处。

总:纽结。一说为数,与紽同。

【翻译】

羔羊皮革做的衣袄,白色的丝线交错缝制。从公门而出回家吃饭,心中感到怡然自得。羔羊皮革做的衣服,白色的丝线细密缝制。心中感到怡然自得,从公门而出回家吃饭。羔羊皮革做的衣裘,白色的丝线精心缝制。心中感到怡然自得,从公门而出回家吃饭。

【解读】

《羔羊》一诗的内容十分简明清晰,结构复沓的三章只描写了一件精工细作的羔羊皮裘,和一位从公门回家吃饭的卿大夫雍容自得的神态。对于此诗的主题,古今主要有赞美说和讽刺说两种。

清代以前传统的儒家学者,大多将此诗解读为赞美在位者的美德,如《毛诗序》云:召南之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德如羔羊也。薛汉《韩诗薛君章句》云:诗人贤仕为大夫者,言其德能称,有洁白之性,屈柔之行,进退有度数也。清代牟庭首先明确提出讽刺说,认为本诗旨在刺饩廪俭薄也。恰恰相反,今人持讽刺说的多认为本诗讽刺的是士大夫尸位素餐,在其位而不谋其政的不作为之行。

此外,对于本诗中一些关键字词释义的不同,也是造成诸家各执一说的重要原因之一。如素丝一词,《三家诗》的《齐诗》认为是君子朝服,《韩诗》则认为素喻洁白,丝喻屈柔;再如退食一词,《三家诗》皆认为是自公门退朝而就食,非谓退归私家,而《毛诗正义》认为是大夫因节俭而减食;还有委蛇一词,《毛传》解为行可从迹,郑玄《笺注》解为委曲自得之貌,而《韩诗》又解为公正貌。

从结构上看,本诗三章,互为叠咏,且各章后两句的句序、词序颠倒变动,并未重复。吟咏之下,仿佛这位士大夫悠然自得、从容信步的情境就活现在我们眼前,难怪清人陈继揆称赞这种用法随意变化,妙绝奇绝。

《诗经》那些情韵优美的诗文选录(篇五)

北门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谪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注释】

殷殷:忧愁深切貌。

终窭〔j〕:终,始终。窭,贫穷。

已焉哉:感叹词,表达失落无奈之意。

王事:王命差遣的公事。

适:往、到,此指给予。

一:全,都。

埤〔p〕益:增加。

室人:家人。

交遍:全都。交,一齐,交相。

谪〔zh〕:责备。

敦:督促,催促。

埤遗:厚加。遗,给。

摧:挫败,挤兑。

【翻译】

我从北门走出来,忧心忡忡不可绝。始终生活于贫寒,无人能知我艰辛。哎呀呀!真是上天所安排,还能对此说什么!王命差事交给我,政事全都加给我。我从外面回到家,家人交相斥责我。哎呀呀!真是上天所安排,还能对此说什么!王命差事催促我,政事全都厚加我。我从外面回到家,家人交相挤兑我。哎呀呀!真是上天所安排,还能对此说什么!

【解读】

《北门》倾诉了一位基层官吏郁郁不得志的心声。《毛诗序》认为此诗是对卫之忠臣不得其志的讽刺,朱熹《诗集传》亦承袭此说。与之不同,清人方玉润《诗经原始》则认为此诗主旨是贤者安于贫仕也,而今人大多认为这是一位小吏倾诉生活愁苦之作。

本诗共有三章,每章七句,其中各章最后二句叠句,二、三两章叠章。首章以出自北门起句,引出诗人忧心忡忡的原因是终窭且贫,而且无人知晓自己的艰辛。第二、三两章诗人控诉了上司给自己过度繁重的公务。自己工作的压力尚且难以排遣,回到家中不但没有得到家人安慰,反而迎来家人一致的斥责和挤兑,这对诗人无疑是落井下石、雪上加霜,悲忧苦楚之情难以言表,难怪诗人三次发出已焉哉的哀叹,并将其无奈地归结于天命为之。清代牛运震《诗志》评论这些叹句说:皆极悲愤语,勿认作安命旷达,深得其要。

全诗纯用赋法,不假比兴,尤其善用对比。比如政务繁重和薪资微薄的对比,奔波劳碌和无人体谅的对比,为家人奉献付出和家人贬斥排挤的对比,鲜明的反差烘托了全诗愁闷悲苦的基调,也使诗人的情感表现得更加立体化、细腻化。

诗经古诗文分享12篇


你可能在寻找与 "诗经古诗文" 相似或相关的信息,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这些句子。中华文化光辉灿烂,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当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古诗词,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传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诗经古诗文(篇1)

绸缪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注释】

绸缪〔chu mu〕:紧密缠缚貌。

三星:此指参宿三星。

良人:美人,一说女子对丈夫的称呼。

束刍〔ch〕:成捆的草。

三星:此指心宿三星。

隅:角落,此指东南角。

邂逅:欢悦貌。

三星:此指河鼓三星。

户:门扇。

粲:鲜明亮丽貌。

【翻译】

柴薪紧紧捆成束,参宿三星在天上。今夜究竟是何夜?能够见到这美人。你这人啊你这人,要将美人怎么样?干草紧紧捆成束,心宿三星在东南。今夜究竟是何夜?能够享有此欢悦。你这人啊你这人,欢悦之时怎么办?荆条紧紧捆成束,河鼓三星在天上。今夜究竟是何夜?能够见到这丽人。你这人啊你这人,要将丽人怎么样?

【解读】

束薪束楚二意象,在《诗经》中常常作为男女成婚的隐喻而出现,因此这首《绸缪》的主题就与婚事有关。诗中三次出现三星的意象,是因古人将星相和历法、人文相结合,通过观测三星在夜空中的位移决定男女成婚的吉日。

本诗共分三章,每章六句,皆运用叠章手法。学者对良人一词的解释虽存在分歧,但却不妨碍对整体诗意的把握。各章后半部分连发两问,实际上是表达诗人见到良人,并与她共度新婚之时的甜蜜和愉悦之情。今夕何夕一句,在后世文学作品中被多次引用或化用,堪称千古名句。

诗经古诗文(篇2)

鸡鸣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注释】

朝〔cho〕:朝廷,朝堂。一说早集。

匪〔fēi〕:假借为非。

昌:盛多,众多。

薨薨〔hōng hōng〕:象声词,众虫齐飞声。

甘:甘愿,乐意。

会:朝会,上朝。

且:将要。

无庶:倒装语序,即庶无。庶,但愿,希望。

予子憎:倒装语序,即憎予子,憎恨我和你。

【翻译】

公鸡已经啼鸣,朝堂已经盈满官员。不是公鸡鸣叫,而是苍蝇的声音。东方明亮起来,朝堂已有众多官员。不是东方明亮,而是月出的光芒。飞虫嗡嗡作响,甘愿与你同梦。朝会结束就要回去,但愿莫憎你我二人。

【解读】

《鸡鸣》是齐风的第一首诗。关于此诗的主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种是思怀赞美贤妃说,以《毛诗序》及朱熹《诗集传》为代表,《毛诗序》更是指明思贤妃是为警戒齐哀公的荒淫怠慢。另一种是讽刺荒淫说,以宋代严粲《诗缉》为代表。此外旧说还有称美勤政说、贤妇警夫早朝说等,现代学者则多认为此诗描写的是一对贵族夫妇间的生活情趣。

此诗共有三章,每章四句,前两章运用了复沓手法。本诗大量采取对话形式,至于各句分别为何人所说,则有多种说法。今暂以今人程俊英之说为准,以首、次两章上两句为妻言,下两句为夫言;末章上两句为夫言,而下两句为妻言。经过这样的安排,便清晰地显现出一副与《郑风女曰鸡鸣》相似的夫妻对话图:妻子叫醒丈夫,说鸡已鸣叫、东方已明,朝臣已经赫然在堂上了,言外之意是让丈夫赶紧起来去上朝;而丈夫却甘与子同梦,推脱说不是鸡鸣而是苍蝇之声,不是东方明亮而月出之光。这两句看似极不合逻辑情理,但如果当作丈夫逗趣之语来看,则别有意味。诗的末二句表明早朝已经结束,而无庶予子憎一句则暗示丈夫可能没有及时上朝,甚至暗示丈夫的身份可能是国君,因为大臣因与子同梦而不上早朝的可能性较低。

本诗全部以对话形式展开,新颖而富有意趣。句式以四言为主,杂以五言,错落有致,颇具音韵美感。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评论此诗说真情实境,写来活现,最是贴切。

诗经古诗文(篇3)

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敷时绎思,我徂维求定。时周之命,於绎思。

【注释】

敷时绎思:敷,广泛。时,同是,后同。绎,陈述。思,思索;一说语气助词,无实义。

【翻译】

文王已很勤勉,我应领受其道。广泛陈述思考,我去只求安定。这是周朝大命,应该陈述思考!

【解读】

《赉》是周朝大型乐舞《大武》的三成歌诗。《毛诗序》云此诗乃大封于庙也,郑玄《笺注》解释说:大封,武王伐纣时,封诸臣有功者。

全诗共一章六句,展现了武王上承文王之德励精图治、平定天下的治政才能,兼有武王对诸侯臣属的勉励和训诫之意。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

诗经古诗文(篇4)

於皇时周!陟其高山,嶞山乔岳,允犹翕河。敷天之下,裒时之对。时周之命。

【注释】

时:通是,后同。

嶞〔tu〕:山形狭长。

允〔yǎn〕犹翕〔h〕河:允,通沇,古济水的上游。犹,通沋,渭河下游的一条支流。翕,通洽,郃水,在今陕西合阳。

敷:遍。

裒〔pu〕时之对:裒,众多。对,相配。

【翻译】

辉煌伟大此周朝,登上高峻之山峦。山岳狭长或巍峨,沇沋洽等诸河流。遍及天下一切处,众多神灵皆配祭,此是周朝之天命。

【解读】

《般》这首诗,也有近现代学者认为是《大武》乐曲中的一章,此诗也是祭祀四方之神的一曲乐歌,如《毛诗序》所云:巡守而祀四岳河海也。

全诗共一章七句,诗中对周朝王业予以了歌颂,还对天下高山大川的神明进行祭祷,以彰显周朝上承天命的正统地位。

诗经古诗文(篇5)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释】

采采:采而又采。

芣苢〔f yǐ〕:即车前草,多年生草本,嫩叶可食,全草和种子可入药。

薄言:补充音节的语助词,无实义。另说急急忙忙、将欲等。

有:取得。

掇〔duō〕:拾取,摘取。

捋〔luō〕:顺着茎叶轻轻摘取。

袺〔ji〕:用衣襟兜着。

襭〔xi〕:把衣襟插在腰带上兜东西。

【翻译】

接连不断地采摘芣苢,采了一株再采一株。接连不断地采摘芣苢,得了一株再得一株。接连不断地采摘芣苢,摘了一叶再摘一叶。接连不断地采摘芣苢,捋了一把在再捋一把。接连不断地采摘芣苢,采来的芣苢用衣襟兜起来。接连不断地采摘芣苢,摘得的芣苢用衣襟盛起来。

【解读】

芣苢,就是俗称的车前草,这种植物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全草又可入药,可以说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植物。这首诗作,就是先秦时代的农人在田野间采摘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展现了农人劳作忙碌而欢快的场景。

虽然只是单一的采摘动作,但作者却使用了采、有、掇、捋四字去描绘,就连用衣襟兜装芣苢也用了袺、襭二字刻画,体现出作者对农人劳作过程细致入微的观察,同时也暗示作者可能具有非常丰富的乡间生活阅历。

《诗经》中重章叠句的运用十分普遍,而这首《芣苢》的叠章之甚可谓绝无仅有。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字交替变动,其余全是重叠,看似单调复沓,实则别有韵味。在反复的吟咏之下,产生了简洁明快、回环往复的韵律感,读者虽然不见采摘芣苢之人,却依然能感受到他们采摘芣苢过程中紧张有序而又兴高采烈的情绪起伏。就连那株株的芣苢,也仿佛在这农人的歌唱声中鲜活灵动起来

诗经古诗文(篇6)

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注释】

凯风:和风。一说南风,夏天的风。

棘心:棘木之心,一说棘木的纤小尖刺。棘,即酸枣,落叶灌木,枝上多刺,果实小而味酸。

夭夭:树木柔嫩貌。

母氏:母亲。

劬〔q〕劳:操劳,劳苦。

棘薪:可以当做柴火的棘木。

圣善:明理贤善。

令人:品德美好的人。

爰〔yun〕:句首发语词,无实义,一说何处。

浚〔jn〕:春秋时卫国邑名,在今河南省。

睍睆〔xin huǎn〕:形容鸟声清和圆转,一说形容鸟色美好。

载〔zi〕:传载,载送。

【翻译】

和煦的风从南边而来,吹在那棘树的树心上。棘树之心还很柔嫩,母亲却是勤苦操劳。和煦的风从南边而来,吹在那棘树的枝条上。母亲明理而又贤善,我却不是美德之人。有股寒凉的清泉水,就在卫国浚邑之下。儿女纵然共有七人,母亲仍然劳苦不息。黄雀鸣声清亮婉转,悠扬之声传到耳边。儿女纵然共有七人,但却不能宽慰母心。

【解读】

《凯风》无疑是一首牵涉到中国传统孝文化的诗歌,然而对于此诗中表达的孝意,历来却有着不同的解读。《毛诗序》认为此诗创作的背景是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因此这是一首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其母心,而成其志的美孝子之诗。朱熹《诗集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认为七子通过婉词几谏,不显其亲之恶之举成其孝行。清末魏源、王先谦等认为此诗所写乃七子孝事其继母,近代闻一多则认为这首诗名为慰母,实为谏父。今人多认为这首诗表达的是儿子对母亲的歌颂和对自己的诘责,结合诗意这种理解似乎更为妥切。

全诗共有四章,前两章运用了叠咏手法,以南方来的凯风吹拂棘心棘薪起兴,比喻母亲对七子的抚养。母亲就如和煦的微风,精心照料这些夭夭的幼孩,直至棘心长成棘薪,幼孩得以成人。然而她虽劬劳辛苦又圣明贤善,我却没有成为有德的令人,委婉地表达出孝子反躬自责之心。诗的后两章,分别选取浚下寒泉和好音黄鸟两个意象进行比兴。清泉甘洌,暑夏可解人渴乏;鸟音婉转,栖木可悦人心耳,而我等七子却始终莫慰母心,再度渲染了对劳苦母亲的悯惜和对自己无能的叹息。

本诗文笔清新优美,尤其善用比兴,如凯风、棘树、寒泉、黄鸟等意象不仅暗示出由春入夏的时序变化,也蕴含着七子对母亲一片殷切的孝心。此诗对后世文学影响较大,六朝之前为妇女作的挽词、诔文乃至皇帝诏书,皆常用凯风寒泉以表达母爱,宋代苏轼在为胡完夫母亲周夫人所作的挽词中,还有凯风吹尽棘有薪这种从此诗直接化用而来的诗句。

诗经古诗文(篇7)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注释】

氓〔mng〕:本指外来的百姓,此处作为男子代称。

蚩蚩〔chīchī〕:敦厚老实貌,一说通嗤嗤,笑嘻嘻貌。

贸:交易。

匪〔fēi〕:非的假借字,后同。

即:靠近,接近。

谋:商量。

淇:淇水,卫国河名。

顿丘:卫国地名,在今河南清丰。

愆〔qiān〕期:延期,误期。愆,过错、罪过,此指延误。

将〔qiāng〕:愿,请。

乘:登上。

垝垣〔guǐyun〕:倒塌的墙壁。垝,坍塌,毁坏。垣,墙壁。

复关:从关口返回,一说为返回的车,一说为男子所居之地。

载〔zi〕:嵌在动词前的词缀,无实义。

尔卜尔筮:尔,你。卜,烧灼龟甲的裂纹以判吉凶。筮,用蓍草占卦。

体:卦兆之体。一说通履,体验,实行。

咎:灾祸,不吉。

贿:财物,此指嫁妆。

沃若:润泽貌。

于〔xū〕嗟:叹词。于,同吁。

耽:迷恋,耽溺。

说〔tuō〕:同脱,解脱。一说解说。

陨:坠落。

徂〔c〕:去,往。

食贫:过贫苦的生活。

汤汤〔shāng shāng〕:形容水势浩大貌。

渐〔jiān〕车帷裳〔chng〕:渐,淹没,浸湿。帷裳,车旁的帷幔。

爽:差错,失误。

贰:背离,怀有二心。一说同忒,差错。

罔极:背离中正之道。罔,无。极,最高的准则、标准。

二三:谓不专一,反复无定。

靡室劳矣:家中的劳务尽皆操持。靡,无。室,家中。劳,操劳。

夙兴〔xīng〕:早起。

靡有朝〔zhāo〕矣:非一天是这样,意即天天如此。朝,早晨,此指一天。

言既遂矣:言,语气助词,无实义。既遂,已经实现,指家业有成的愿望已经实现。

咥〔xī〕:笑,讥笑。

躬自悼矣:独自伤心。躬,自身。悼,哀伤。

隰〔x〕:低湿的地方,此指漯河,黄河支流,流经卫国境内。

泮〔pn〕:通畔,岸,水边。

总角之宴:总角,古代男女未成年时把头发扎成丫髻,形似两角,此处指代童年、少年时代。宴,安乐,快乐。

晏晏:和悦貌。

旦旦:诚恳貌。

反:违背。

是:此,这。

已:了结,终止。

焉哉:叹词,语气词连用以加重语气。

【翻译】

那个男子敦厚朴实,怀抱布匹交换蚕丝。其实并非前来换丝,而是找我商量婚事。送他离开渡过淇水,终于到达顿丘之地。并不是我拖延婚期,而是你无良媒之礼。但愿你不因此发怒,就以秋天作为婚期。登上那方坍塌墙垣,远眺关口返回之人。不见他从关口返回,涕泣交加流落不止。既已见他返归关口,欢声笑语接连不断。你去占断又去卜筮,卦体没有显露凶兆。去将你的车子赶来,把我的嫁妆搬运走。桑树之叶未落之时,树叶滋润而有光泽。哎呀这些鸠鸟们啊,不要吃光那些桑葚!哎呀众位女子们啊,不要耽迷于那男子!男子如果耽溺爱情,尚且有法可以脱身。女子若是耽溺爱情,却是无法可以脱身。桑树之叶零落之时,树叶变黄往下飘坠。自我嫁到你家之后,多年忍受生活贫苦。淇水沧茫而又浩瀚,浸湿车子两侧帷幔。女子所做并无差池,男子行为却有二心。男子背离中正极则,反复无定德不专一。嫁你为妇已有多年,家中劳务尽悉操持。清晨即起深夜方睡,没有一天不是如此。兴家之愿既已实现,继而变得凶暴乖戾。兄弟不知其中实情,反而对我讥笑不已。静下心来仔细思想,只有独自黯然神伤。当年发誓与你偕老,偕老之说今使我怨。淇水奔流终归有岸,低湿水沼亦有边畔。孩童之时多有快乐,谈笑之间和悦欣然。犹忆当初信誓旦旦,不料如今全然违背。违背此誓莫再思寻,也就至此终结了吧!

【解读】

《氓》这首诗描述了一位被丈夫抛弃的女子哀伤凄楚的心境,是一首典型的怨妇诗。《毛诗序》亦持此说,不过更进一步认为此诗创作的背景是宣公之时,礼义消亡,男女竞相淫奔,而有始乱终弃之风,此诗正是对这一时弊的讽刺。与《汝坟》《日月》《谷风》这类怨妇诗不同,《氓》一诗保持了故事情节的高度完整性,细述了从自己从爱恋到成婚,从相爱到背弃的全部历程,可以说不仅是一首抒情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全诗共有六章,每章十句,在《诗经》中应属较长的篇幅,主要应用赋法铺陈,兼用比兴。第一、二章记述了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确定婚期中的波折,以及结婚前的准备。从匪我愆期,子无良媒一句,可看出女主人公还抱持着需要媒妁之言的传统婚姻观。然而她对于氓又是真心爱恋,所以会担心他发怒,而将婚期确定在秋天,第二章中不见和既见两种情景的鲜明对照也佐证了这一点。第三、四两章记述了男子对女主人公由热恋到生厌的转变。其中以桑叶未落的沃若之状,喻女子年轻貌美,婚姻生活和美幸福;以桑叶已落的黄陨之态,喻女子年老色衰,婚姻生活出现裂缝,两喻皆是兴中有比。淇水汤汤两句暗示女子返回娘家,后文即交代其因:自己毫无差错,他却悖逆正德,怀有二心。面对此事,女子无辜而又不解、忧伤而又无奈的心绪自然难以排遣。第五、六两章是女子对自己出嫁后生活的回忆,写自己为家操劳付出却遇丈夫暴虐之行,而兄弟家人不但不理解安慰自己,反而予以嘲弄讥笑,真是所谓诉苦无门、雪上加霜。回想起二人孩提时代青梅竹马的快乐时光,还有成婚时所发的及尔偕老的旦旦誓言,如今早已化为乌有、荡然无存,再多的追思感怀又有何益?因此诗人最后发出了亦已焉哉的长长哀叹,余音久久不绝。

这首诗的创作,采用了比兴、对比、呼告等表现手法,和借代、顶真等修辞手法,将一位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演绎得一波三折、动人心魄。由于叙事和情感的复杂性,本诗未能采用叠咏结构,然而叠词和叹词的频繁运用也使诗歌增加了不少音韵美,读来如同一出引人入胜的传奇好剧,令人沉潜其中,欲罢不能。

诗经古诗文(篇8)

巧言

悠悠昊天,曰父母且。无罪无辜,乱如此幠。昊天已威,予慎无罪。昊天大幠,予慎无辜。

乱之初生,僭始既涵。乱之又生,君子信谗。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

君子屡盟,乱是用长。君子信盗,乱是用暴。盗言孔甘,乱是用餤。匪其止共,维王之邛。

奕奕寝庙,君子作之。秩秩大猷,圣人莫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跃跃毚兔,遇犬获之。

荏染柔木,君子树之。往来行言,心焉数之。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彼何人斯?居河之麋。无拳无勇,职为乱阶。既微且尰,尔勇伊何?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

【注释】

且〔jū〕:语尾助词,无实义。

幠〔hū〕:大。

威〔wi〕:通畏,虐害。

慎:诚然,确实。

僭〔jin〕始既涵:僭,过分,一说通谮,谗言。涵,接受,容纳。

乱庶遄沮〔zǔ〕:庶,或许,几乎。遄,快速,迅疾,后同。沮,同阻,阻遏,终止。

祉〔zhǐ〕:福。

已:停止。

盟:结盟。

是用:犹是以,因此。

盗:此指小人、奸佞。

餤〔tn〕:本指进食,此指增进、促进。

止共:止,中止,废止;一说做到;一说语气助词,无实义。共,通供,供奉,奉事;一说通恭,指忠于职责;一说共事。

邛〔qing〕:病,劳。

奕奕寝庙:奕奕,高大貌。寝庙,古代宗庙的正殿称庙,后殿称寝,合称寝庙。

秩秩大猷:秩秩,众多而有条理,一说明智。大猷,治国大道。

莫〔mu〕:通谋,谋划。一说制定。

跃跃毚〔chn〕兔:跃跃,跳跃貌。毚兔,狡兔,大兔。

荏〔rěn〕染:柔嫩貌。

行〔xng〕言:流言,谣言。

数:思量,计度。

蛇蛇〔y y〕硕言:蛇,通訑,浅薄傲慢貌。硕言,大话,空话。

麋〔mi〕:通湄,水边,岸旁。

拳:勇健。

职为乱阶:职,专主,掌管。乱阶,祸乱的阶梯,指祸端、祸根。

既微且尰〔zhǒng〕:微,通癓,小腿生疮。尰,通瘇,脚肿。

为犹将多:犹,通猷,计谋,策划。将多,太多,甚多。

居徒:居,积聚;一说语气助词,无实义。徒,徒众,党徒。

【翻译】

浩瀚悠远是上天,可谓人之父与母。没有罪过无错咎,祸乱竟然如此大。上天已经降暴虐,但我确实没罪过。上天广大无边际,但我确实没错咎。祸乱刚刚发生时,过分言行就纵容。祸乱再次发生后,君子依然信谗言。君子闻馋如怒斥,祸乱或可速平息。君子见贤如赐福,祸乱或可速终结。君子屡次结盟约,祸乱因此得滋长。君子亲信奸佞人,祸乱因此更暴烈。奸佞小人话甜美,祸乱因此愈增进。不但中止忠心奉,而且为王添忧劳。高大恢宏是宗庙,君子将它营建起。众多有序治国道,此是圣人谋划出。他人有心要谗毁,我能揣测忖度到。狡兔来去方跳跃,遇到猎犬被捕获。树木娇柔而幼嫩,乃是君子栽种它。往来散布之流言,心中思量又计度。浅薄自大之空话,也是从口而说出。巧妙言语如鼓簧,颜面真是无比厚。那究竟是什么人?居住在那河岸边。没有力量无勇气,专门制造祸乱根。小腿生疮脚变肿,你的勇气在哪里?谋虑策划那么多,你聚徒众有几人?

【解读】

《巧言》一诗,揭露了奸佞当道、谗言祸国的政治现状,抒发了对贤良遭难、国家危乱的痛惜和忧虑。正如《毛诗序》所言大夫伤于谗,故作是诗也,且再判此诗诗旨为刺幽王也。

本诗共分六章,每章八句。首二章诗人即以昊天起兴,以言自己本是清白却被构陷致罪,而君王听信谗言、纵容佞人之举也终究酿成大祸,且愈演愈烈。中二章进一步推进情节,指出君王屡盟信盗,听任那些口蜜腹剑之辈胡作非为,违背了古圣先贤所传的宗庙之法和治国大道,终于引发心头大患。末二章是对那些巧言令色、聚集党羽之徒的讽刺贬斥,其中蛇蛇硕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无拳无勇等词的描摹刻画,可谓活灵活现、入木三分。

诗经古诗文(篇9)

长发

濬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率履不越,遂视既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跻。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

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何天之休。不竞不絿,不刚不柔。敷政优优,百禄是遒。

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厖。何天之龙,敷奏其勇。不震不动,不戁不竦,百禄是总。

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苞有三蘖,莫遂莫达。九有有截,韦顾既伐,昆吾夏桀。

昔在中叶,有震且业。允也天子,降予卿士。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

【注释】

浚:深邃。

发:发展,兴发。

芒芒:水势浩大貌。

敷下土方:敷,治理。下土方,天下四方。

外大国是疆:外,王畿之外。疆,划定疆界。

幅陨:幅员,陨同员。

有娀〔sōng〕方将:娀,古国名,此指有娀氏之女简狄,商人始祖契之母。将,长大。

玄王桓拨:玄王,指商人始祖契。桓拨,大治,一说威武刚毅。

达:通达政教。

率履:遵循礼法。履,通礼。

遂视既发:视,巡视。发,施行。

相土烈烈:相土,契之孙,昭明之子。烈烈,威严显赫貌。

海外有截:海外,四海之外,泛指边远之地。截,整齐有序。

跻〔jī〕:达到。

昭假〔gǔ〕迟迟:昭假,向神祷告,以昭示其诚敬之心;一说以光明之德宽宥于人。迟迟,从容,舒缓;一说长久。

祗〔zhī〕:恭敬。

式于九围:式,统治。九围,九州。

球:玉石。

缀旒:表率,典范。一说缀结的旗旒。

何天之休:何,通荷,承受。休,吉庆,美善;一说美誉。

不竞不絿〔qi〕:竞,纷争。絿,急躁。

敷政优优:敷政,布政,施行教化。优优,温和宽厚貌。

遒:聚集。

共:通珙,璧玉。一说通拱,法度。

骏厖:〔mng〕:丰厚,笃厚。

何天之龙:何,通荷。龙,通宠。

敷奏:陈奏,报告。

戁〔nǎn〕:恐惧。

总:总集,汇聚。

旆〔pi〕:旌旗。

有虔秉钺〔yu〕:虔,强固,勇武。钺,青铜制大斧。

曷:危害。一说通遏。

苞有三蘖〔ni〕:苞,树根。蘖,树木残存根茎上长出的新芽。

莫遂莫达:遂,生长。达,发芽。

韦顾:韦,古国名,在今河南滑县附近。顾,古国名,在今山东鄄城附近。

昆吾:古国名,在今河南许昌附近,与韦、顾二国同为夏之与国。

中叶:中世,中期。

阿衡:伊尹,名挚,小名阿衡,辅佐成汤的贤相。

左右:辅佐。

【翻译】

智慧深邃是商祖,长久发展现吉祥。洪水茫茫浪滔天,大禹平治四方地。畿外大国定疆界,幅员辽阔边界长。有娀氏女刚长大,天命生子建商朝。玄王商契成大治,小国通达其教令,大国通达其教令。遵循礼法不逾越,于是巡视行教化。相土威严而显赫,四海之外皆有序。天帝之命不违逆,等到成汤齐天心。成汤降生并不迟,圣明诚敬日渐至。从容舒缓祈神明,恭敬事奉那天帝,天帝下命统九州。接受美玉小大球,成为诸国之表率。承受上天之吉庆,不起纷争不急躁,不过刚烈不柔弱。温和宽厚施政教,百种福禄齐聚集。接受璧玉小大共,对待各国诚笃厚,承受上天之恩宠。陈述奏告其英勇,既不震栗也不动,既不惊恐也不惧,百般福禄皆汇集。成汤高举那旌旗,强力执持那斧钺,如同火焰烈烈燃,无人敢将我侵害。树根长出三新枝,不能再生新嫩芽。九州整齐而有序,韦顾二国已讨伐,再征昆吾和夏桀。往昔商族之中世,威震四海建功业。商王诚然是天子,上天降下诸卿士。正是伊尹名阿衡,确实辅佐助商王。

【解读】

《长发》一诗,是商人祭祀成汤、相土等商朝历代先王,兼以歌咏贤相伊尹的宗庙乐歌。《毛诗序》概括此诗主旨称大禘也,禘是一种祭天之礼,为五年一次的大祭,与祫祭并称为殷祭。这首诗在内容、风格等方面与《周颂》中赞美周朝及其先祖的篇章比较近似。

全诗共分七章,第一章八句,第二章到第五章各七句,第六章九句,第七章六句。诗中贯穿着天命神授的观念,从大禹治水的事迹引入,追述了商人始祖契的出生,成汤、相土等贤明商王的文治武功,及他们为商朝基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诗人多以四海诸国归服于商并行商之教令,反衬出商朝的强盛国力和无上权威。本诗还特别将商朝元老伊尹同历代商王一起进行歌咏,这种罕见的做法凸显了商人对伊尹的推崇和尊敬。

诗经古诗文(篇10)

北山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注释】

偕偕:强壮貌。

盬〔gǔ〕:止息,停止。

溥〔pǔ〕:广大,普遍。

率土之滨:沿着王土的边涯,犹言普天之下、四海之内。

贤:劳苦。

彭彭:强壮貌,一说奔走不息貌。

傍傍:事务繁多,忙于奔走应付貌。

鲜〔xiǎn〕我方将:鲜,称赞。方将,正壮。

旅力:体力。旅,通膂,脊梁骨。

经营:规划治理。

燕燕居息:燕燕,安适和乐貌。居息,安居休息。

息偃〔yǎn〕:安息,休息。偃,仰卧。

叫号〔ho〕:征发呼召,一说呼叫号哭。

惨惨:忧闷,忧愁。

栖迟偃仰:栖迟,游玩和止息。偃仰,安居,游乐。

鞅掌:事务纷扰繁忙。

湛〔dān〕:快乐。一说通耽,沉湎。

风议:自由广泛地议论品评。

【翻译】

登上那座北山,前去采摘枸杞。强壮的士子们,朝夕都要办事。君王之事不停息,使我父母心忧愁。广阔无边的天下,无不是王的国土。沿着王土的边缘,无不是王的臣下。大夫委任不公平,独我办事多劳苦。四头公马身矫健,君王之事奔波忙。君王夸我年未老,又称赞我体正壮。体力正当刚健时,规划治理国四方。有人和乐安居休憩,有人竭力事奉国家。有人休息仰卧床上,有人奔走不加止息。有人不知征召呼号,有人忧虑辛苦操劳。有人游玩逸豫安处,有人忙碌王事纷繁。有人喜悦快乐饮酒,有人忧愁惧怕过咎。有人出入恣意评议,有人无事不去操办。

【解读】

《北山》这首诗,是从一名士子任职的角度,对自己多劳而无功的遭遇发出了喟叹,对朝廷中事务分配不公的时局进行了讽刺。正如《毛诗序》所说,此诗为大夫刺幽王也,因为役使不均,己劳于从事,而不得养其父母焉。其实,全诗的诗眼正在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一句。

本诗共有六章,前三章各六句,后三章各四句。前三章运用兴和赋,直陈自己作为士子的一员,为王事夙夜在公、殚精竭虑之实。然而即使有君王美言称许,也改变不了大夫不均的事实,所以后三章以六组排比句式,绘出了一幅官场百态图,尤使放逸游乐、夸夸其谈之徒和辛劳繁忙、戒惧谨慎之辈形成鲜明对照,使本诗的主题得到烘托和强化。

诗经古诗文(篇11)

大东

有饛簋飧,有捄棘匕。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眷言顾之,潸焉出涕。

小东大东,杼柚其空。纠纠葛屦,可以履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来,使我心疚。

有冽氿泉,无浸获薪。契契寤叹,哀我惮人。薪是获薪,尚可载也。哀我惮人,亦可息也。

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舟人之子,熊罴是裘。私人之子,百僚是试。

或以其酒,不以其浆。鞙鞙佩璲,不以其长。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维南有箕,载翕其舌。维北有斗,西柄之揭。

【注释】

有饛簋飧〔mng guǐsūn〕:饛,食物盛满器皿貌。簋,古代青铜或陶制容器,用以盛食物。飧,晚饭,亦泛指熟食、饭食。

有捄〔qi〕棘匕:捄,长貌。棘匕,用棘木做的匕匙。

砥:本指质地很细的磨刀石,此处形容平坦。

眷:回头看。

小东大东:小东,东方较近之国。大东,东方较远之国。

杼柚〔zh zhu〕:杼,织机上持纬线的梭子。柚,同轴,织机上承经线的筘齿。合称指代织布机。

纠纠葛屦〔j〕:纠纠,纠缠交错貌。葛屦,用葛藤编成的鞋。

佻佻〔tiāo tiāo〕公子:佻佻,独行貌,一说逸豫轻狂貌。公子,本指诸侯之庶子,亦泛指诸侯之子。

氿〔guǐ〕泉:从侧旁流出的泉水。

获薪:砍下的柴薪。

契契寤叹:契契,愁苦貌。寤叹,睡不着而叹息。

惮〔dn〕人:劳苦的人。惮,通瘅。

东人:西周统治下的东方诸侯国之人。

职劳:从事劳苦之事。

西人:西周都城镐京之人,一说西周的贵族。

粲粲〔cn cn〕:鲜明貌。

舟人:船夫,一说舟应为周。

罴〔p〕:熊的一种,又名棕熊、马熊等。

私人:古时称公卿、大夫或王室的家臣。

百僚是试:百僚,百官。试,用,任用。

浆:酢浆,古代一种微酸的饮料。

鞙鞙〔juān juān〕佩璲〔su〕:鞙鞙,佩玉下垂貌,一说玉圆或长之貌。璲,古代贵族佩带的一种瑞玉。

长:擅长。

汉:银河。

监:视,看。一说通鉴,照。

跂〔q〕彼织女:跂,成角状,一说通歧,分叉状。

七襄:谓织女星在白昼七个时辰移位七次。

报章:谓杼轴往复,织成布帛。报,梭子引线往复织作。章,经纬纹理。

睆〔hun〕彼牵牛:睆,明亮貌。牵牛,星宿名,亦称河鼓,俗称牛郎星,由三颗星组成。

服箱:负载车箱,犹驾车。

长庚:金星〔太白星〕晨在东方,称启明星;夕在西方,称长庚星。

天毕:星宿名,即毕星,由八颗星组成,状如捕兔的毕网。

载施之行:施,陈设,位列。行,此指二十八星宿之行列。

箕〔jī〕:星宿名,又称南箕,由四颗星组成,状如簸箕。

簸扬:扬去谷物中的糠粃杂物。

斗〔dǒu〕:星宿名,又称南斗,有六颗星组成,形似斗。

挹〔y〕:舀出。

载翕〔xī〕其舌:箕宿二星为踵,二星为舌,踵窄而舌宽,如舌伸展貌。翕,伸展,一说闭合、收拢。

西柄之揭:西柄,南斗宿呈斗形有柄,其柄常在西方,故称。揭,高举,翘起。

【翻译】

簋里盛满了饭食,棘木匕匙样子长。大道平坦如砥石,笔直如同箭一样。君子走在此路上,小人只是看一看。转过头来在回望,涕泪潸然而流下。东方近远诸侯国,织布机上空荡荡。纠缠交错葛藤鞋,可以踩在秋霜上。独自行走公侯子,正走在那大道上。既已去了又到来,使我心忧如生病。测流泉水凉又冷,柴薪砍下莫浸湿。忧愁难寐发叹息,哀怜我辈劳苦人。砍下木薪作柴火,尚可将其运载回。哀怜我辈劳苦人,也该可以休息会。东方诸国人之子,专事劳务不能来。西周京都人之子,衣服鲜艳又明洁。舟楫之人其之子,熊罴毛皮做裘衣。贵族家臣其之子,百官任其来运用。有人可以得酒喝,有人却无酸浆饮。低低下垂璲玉佩,并非其才本擅长。天空之中有银河,远望也见有光芒。织女星宿成角状,整个白昼移七次。虽然位移有七次,不能织出文采章。牵牛星宿熠熠亮,不能驾车载车厢。东方金星叫启明,西方金星叫长庚。天毕星宿形状长,也在廿八星宿列。天空之南有箕宿,不能扬筛谷糠粃。天空之北有斗宿,不能舀取酒和浆。天空之南有箕宿,口宽如同伸展舌。天空之北有斗宿,斗柄在西高翘起。

【解读】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大多在其东方,所以以大东小东分别指代距离周室远、近的诸侯国。周道,又称周行,是西周王室修筑的战略要道,用以和东方各诸侯国间运输军队、物资、贡赋等。本诗的主旨,毛诗序认为是讽刺时局之动乱,即所谓东国困于役而伤于财,谭大夫作是诗以告病焉。此说基本得到古今学者的赞同。

全诗共分七章,每章八句。前四章运用赋法写实,诗人通过簋飧周道杼柚葛屦氿泉穫薪等意象起兴,或兼有比,西周贵族豪华奢侈的生活和东国百姓劳苦贫贱的遭际形成巨大反差。后三章转移到天文星象上,诗人运用比拟、夸张等手法,以别具文化内涵的星象之理,与前文的簋飧棘匕杼柚等形成呼应之势,进一步深化了诗歌主题。

诗经古诗文(篇12)

伐木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

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乾餱以愆。

有酒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注释】

丁丁〔zhēng〕:象声词,伐木声。

相〔xing〕:观察,审视。

矧〔shěn〕:况且,何况。

许许〔hǔ〕:劳动时共同吆喝声。

酾〔shī〕:斟酒,一说滤酒。

藇〔x〕:甘美,一说清澈。

羜〔zh〕:出生五个月的小羊。

速:邀请。

适:恰巧。

微:非,不是。

粲:鲜明貌。

馈〔ku〕:食物。

簋〔guǐ〕:古代盛食物器具,圆口双耳,青铜或陶制。

牡:此指公羊。

诸舅:天子称诸侯或诸侯称大夫,同姓皆曰父,异姓则称舅。一说舅指异姓亲人。

阪〔bǎn〕:山坡。

衍:溢出。

干糇〔hu〕:干粮,亦泛指普通的食品。

湑:〔xǔ〕:将酒滤清。

酤〔gū〕:此指买酒。

坎坎:象声词,击鼓声。

蹲蹲〔cn〕:起舞貌。

【翻译】

砍伐树木叮叮作响,鸟儿鸣叫嘤嘤有声。从幽深山谷飞出来,迁徙到高大树木上。它发出的嘤嘤鸣叫,是为求得好友之声。端详审视那些鸟儿,尚且发出求友之声。何况我等诸位为人,难道不知求得朋友?天上神明请予聆听,永久和乐且又平顺。砍伐树木呼呼吆喝,斟上美酒甘甜香醇。既有肥美五月羊羔,邀请各位同姓叔伯。宁肯他们恰好没来,不能说我没有顾念。洒扫庭院焕然一新,摆放食物盛满八簋。既有肥美公羊之肉,邀请各位异姓舅父。宁肯他们恰好没来,不能说我存在过失。砍伐树木在山坡上,斟酒满满流溢而出。笾豆礼器齐整陈列,兄弟相处不要远离。人民或有失德之事,一块干粮可致罪愆。如果有酒为我滤清,如果没酒为我买来。咚咚击鼓为我而奏,翩翩起舞为我而演。等到我有闲暇之时,再饮这些清澄好酒。

【解读】

《伐木》也是一首抒发宴乐欢娱之情的诗。正如《毛诗序》所说: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亲亲以睦,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古今学者大都赞同此说。

本诗共分六章,每章六句。首二章以伐木和鸟鸣起兴,并以鸟鸣求友推类人亦须有友之理。中二章写准备美酒佳肴,邀请诸父诸舅之事,且言宁肯对方不来,勿使自己礼数不周。末二章表达对兄弟不远、亲人间互相理解信任的希望,并以饮酒奏乐、载歌载舞的和乐氛围,烘托出诗人对质朴醇厚、真纯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向往。

勇于做出改变的励志句子收藏
2022.10.02 重新改变自己的句子 改变自己的简短说说 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句子
最美古诗词作文范文(集锦7篇)
2024.02.13 最美古诗词作文 最美古诗词
那些假期开学作业没做完的文案集合(48句)
2022.10.02 开学的句子 开学的文案 开学的心情说说 开学的简短语句
欢度国庆周年活动师生共建方案大全(6篇)
2022.10.02 学校国庆活动方案 小学国庆节活动方案 中学国庆节活动方案
「精」小学班主任工作总结(7篇)
2022.10.02 小学班主任工作总结 班主任工作总结小学 小学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
2024十一小长假社区居民方案范文汇总(4篇)
2022.10.02 社区庆国庆节活动方案 社区庆国庆节的活动方案 国庆节社区活动策划方案
闲坐看书寒假个人心得体会(6篇)
2022.10.02 寒假读书心得体会 寒假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体会
和学生过国庆主题趣味小学方案汇编10篇
2022.10.02 学校国庆活动方案 小学国庆节活动方案 中学国庆节活动方案
台上主持发言领导表彰主持词推荐
2022.10.02 公司表彰大会主持词 优秀员工表彰大会主持词 公司表彰大会主持词模板
[参考]幼儿园春季大班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九篇
2022.10.02 幼儿园春季大班教学工作总结 幼儿园春季大班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春季大班教学工作总结
古诗文诵读主持词手稿
2022.04.08 古诗文诵读主持词 经典诗文诵读主持词 古诗诵读比赛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