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机关人员编制缩减5% 是意味着什么

近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公布,在这次改革方案中提出了精减中央国家机关人员编制,那大家对于中央机关人员编制缩减5%是怎么看,知道这是意味着什么吗?

中央机关人员编制缩减5%是意味着什么

本轮改革提出的“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减”要求,还是适度适中的,体现出渐进有序、积极稳妥的思路。它之所以深受关注,其直接原因可能是一些人误以为是简单的人员裁减。

实际上,缩减编制未必是裁员,更不是绝对数量的减少。对此,改革方案已经作出了清晰表达: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减,收回的编制主要用于加强重点领域和重要工作。由此可见,本轮中央国家机关改革中的编制精减,首先意味着它是一种结构性优化。

精减冗员体现了改革的未来方向。本轮中央国家机关机构改革在彰显结构性优化意蕴的同时,也凸显了党和国家坚持锐意改革、精兵简政的决心和力度,意味着要通过精兵简政提高政府的运行效能。一直以来,政府机构改革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通过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提升运行效率,解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作风散漫、战斗力降低等顽疾。

这次中央国家机构改革在人员编制上做“减法”的举措,同样有这方面的内涵。其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精兵简政,打造一支精干专业、担当作为、凝聚力战斗力强的人员队伍,进而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这同今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各级政府坚持要过紧日子”“全国财政支出70%以上要用于民生”“过紧日子不是短期的应对措施,而是要长期坚持”等要求,也是一脉相承、高度吻合的。

必要的增减是实现“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只有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才能充分释放结构性优化的潜在功能。这正是本轮中央国家机关机构改革所彰显的深刻意蕴。秉持“好钢用在刀刃上”的结构性优化逻辑,这次机构改革必将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国家治理提供有力保障。

GZ85.com扩展阅读

x疾病是什么病毒 X疾病是什么意思


近期又一词汇出现——X疾病,“X疾病”并不代表某一种具体的疾病,而是由未知病原体引发可能导致全球大流行的传染病。该术语早于2018年被世卫组织采用。“X疾病”有机会在任何时间、由多种来源触发,恐会夺去数百万人的生命。下面小编带来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X疾病是什么病毒

“X疾病”并不代表某一种具体的疾病,而是由未知病原体引发可能导致全球大流行的传染病,该术语早于2018年被世卫组织采用。

实际上,“X疾病”并非当下真实存在的特定疾病。根据世卫组织的解释,“X疾病”指一种未知的病原体引发严重国际大流行的可能性。它有机会在任何时间、由多种来源触发,恐会夺去数百万人的生命。

这一概念并非首次被提出。早在2018年,世卫组织就发出过类似警告,将“X疾病”列为可能引发疫情或大流行的“重点病原体”。与之并列的还有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等。世卫组织官网消息称,列入“X疾病”是为了涵盖可能导致严重国际流行病的未知病原体。

“在我们有生之年,我们有可能,甚至很有可能会面临另一场大流行病。我们不知道它会有多严重,但我们可以做好准备。”谭德塞近日在2024年世界政府峰会上说,尽管在监测、大流行基金、疫苗生产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世界仍然没有为下一种“X疾病”和下一次大流行做好准备。

 “X疾病”普通人如何应对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就此问题作了解答:

“X疾病”是由新出现的病原体或任何具有大流行潜力的已知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其最大特点是突发性高,传播能力强,监测、检测难度大。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18年就提出了“X疾病”的概念,主要是为了引起全球对新出现的病原体或变异病原体的重视,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它们对人类的危害。

谭德塞曾就“X疾病”发出警告,一种“未知”的病理现象可能导致“比新冠大流行还要高20倍的死亡率”。目前,有哪种传染病与“X疾病”相似?

赵卫:谭德塞之所以发出这样的警告,主要是为了引起公众对“X疾病”的关注,并不意味着下一个流行的“X疾病”的死亡率会比新冠疫情高出20倍。

目前,新冠病毒感染与“X疾病”最相似。因此,我们要对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及时总结,这有助于未来更好地应对“X疾病”。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确定性以及病原体变异的不定向性,我们很难准确预测未来“X疾病”的出现时间。但从长远来看,未来“X疾病”一定会在某地发生。

如何科学应对可能到来的“X疾病”?

X疾病”的病原体具有未知性,增加了预防和治疗的难度。因此,疾控机构首先需要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包括建立未知病原的检测技术,形成更敏感有效的监测预警网络,储备充足的个人防护装备;其次,提升医务人员的临床救治水平和服务能力,能够应对突发的医疗需求激增的情况;最后,提升新疫苗的研发技术和生产能力,能够在“X疾病”暴发后在人群中快速建立免疫屏障。

十三薪是什么意思


资料是作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可供参考的材料。平常的学习工作中,我们会经常使用到一些资料。参考相关资料会让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更高。那么,你知道优秀的资料是怎样的呢?以下“十三薪是什么意思”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十三薪是指在部分企事业单位给予员工的一种特殊津贴,通常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发放。它是广大职工期待已久的福利之一,也是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从起源、发放条件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探讨十三薪的意义和影响。

一、起源及背景

十三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方国家。最早出现在欧洲某些国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这一制度传入了中国。中国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试行十三薪制度,为了激发职工工作热情,提高企业整体生产力,带动经济发展。

二、发放条件

根据最新的信息实际情况,一般而言,企事业单位会根据公司业绩、职工绩效表现等因素,决定是否发放十三薪。发放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利润稳定增长或达到一定比例、个人业绩优秀、年底绩效考核排名靠前等。这一制度旨在激励职工为公司做出更多贡献,加强员工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三、经济效益

十三薪制度不仅对个人职工具有激励作用,也为企业带来一系列积极的经济效益。

1. 提高职工积极性:十三薪作为一种额外的奖励,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他们知道,努力工作会为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回报,这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2. 改善员工稳定性:十三薪制度使得公司更容易留住优秀的人才。员工知道公司重视他们的贡献,并愿意长期为公司服务。这减少了员工的流动和培训成本,提高了整体稳定性和战略竞争力。

3. 促进内部竞争与合作:十三薪作为一种奖励制度,增加了员工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员工们不仅要与公司达成共同目标,还要超越同事,以获取更高的绩效和奖金。这种内部竞争激发了员工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切磋,促进了整体团队的进步。

四、社会意义

十三薪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1. 促进消费:十三薪的发放通常在年末进行,这对于刺激消费具有积极影响。员工获得额外的奖金,将有更多的资金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从而拉动消费市场,支持国家经济稳定增长。

2. 提高生活品质:十三薪为员工提供了额外的收入来源,使得他们能够改善生活品质。他们可以用这笔钱偿还贷款、教育子女、提升自己的技能等。这有助于改善全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十三薪作为一项特殊津贴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它不仅可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整体生产力,还可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因此,企事业单位应该重视十三薪制度,合理设定发放条件,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同时鼓励员工积极进取,共同推动企业和社会的进步。

闰二月是什么意思


闰二月,即农历一年中出现两个二月,则第二个二月为闰二月。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农历年月与回归年(即四季)脱节。下面工作总结之家小编带来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21世纪仅有四次闰二月

分别是2004年(甲申年),2023年(癸卯年),2042年(壬戌年),2099年(己未年)

2023年3月22日是癸卯兔年闰二月初一。天文科普专家表示,作为一种历法现象,闰二月比较少见。就21世纪这100年来说,闰二月一共有4次。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闰二月出现的频率逐渐下降,要么有一次或两次,要么一次也没有。

3月21日农历二月三十,是中气春分,下一个中气谷雨在4月20日农历三月初一,这当中的3月22日至4月19日的农历月中只有一个节气清明,没有中气,所以这个农历月就定为闰月。因为它的前面是二月,所以叫闰二月。

我国现行公历和农历两种历法,一个公历年的长度是365天或366天,一个农历年的长度是354天或355天,公历年和农历年相差11天左右。“经年累月”下去就会发生农历年的月份与季节不能对应,寒暑颠倒的现象。为使农历年与公历年能基本对应,农历采取“19年7闰”的方法来调节,也就是在19年中安排7个闰月,置闰的规则根据二十四节气来确定。

使农历年与公历年能基本对应,农历采取“19年7闰”的方法来调节,也就是在19年中安排7个闰月,置闰的规则根据二十四节气来确定。二十四节气是将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即黄道,以15度为间隔等分为24份,又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二者相间排列。农历历法规定,每个农历月都有一个中气,如果某个月中不包含中气,就算上一个月的闰月,为置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