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实用7篇)

大班科学教案(实用7篇)。

根据您提出的需求我为您搜集了以下内容:“大班科学教案”,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教案是教学过程的详细设计。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理解风带给自然的不同变化,感受风的灵动之趣。

2.尝试有情感,有节奏地朗诵散文诗,能根据句式结构大胆创编。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到户外感受过风。

课件准备:“风声”音效及图片;《风在哪里》散文诗音频及图片;《风在哪里》散文诗视频;《风在哪里》散文诗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效及图片鼓励幼儿说风的存在和变化

——这是什么声音?

——除了耳朵能听到风的声音,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风的存在?

二播放散文诗/图片引导幼儿感受风吹过的变化

——你听到风在哪里?

——树儿、花儿、草儿都说了什么?

三播放散文诗及图片引导幼儿理解散文诗内容

——风吹过的时候,周围的事物都和风儿一起舞动。风不但能使万物生机勃勃,还能给我们带来收获和果实,我们继续听听。

四播放散文诗及伴奏带领幼儿诵读并表现诗内容

1.用动作和表情表现散文内容。

2.播放散文诗伴奏,幼儿跟随音乐念一念、演一演。

五鼓励幼儿想象风还会吹到哪仿编散文诗

——风还会吹到哪里?会带来什么变化?

——尝试用“xx说:当我的xxx,那是风在吹过”的句式进行仿编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镜子的特征以及会反射的道理。

2.观察理解随着两面镜子之间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数就越多。

趣味练习

准备活动

[自由选择活动-科学领域]- 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镜子分身术(镜子里有几个小朋友呢?)

活动内容

【导入】

1.观看多媒体资料【镜子分身术】,推测两个镜子对照可以看见很多个物体的原因。

- 照镜子的时候你看到过好多个自己吗?

- 在哪儿看到的?

- 同时用两个镜子照的话,为什么能看到那么多个物体呢?

【展开】

2.观看实验视频【镜子分身术】,说说实验目标,实验顺序和备品。

-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 利用镜子的特征,观察在镜子的折射下能看到多少个物体。

- 看一看实验顺序 。

1)把两面镜子的背面用胶带粘起来。

2)在镜子中间放一个球。

3)观察一下镜子折射出的球的数量。

【活动1:把两面镜子的距离拉远】

3. 观察两面镜子之间的距离变远的话,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 把两面镜子粘在一起,中间放一个彩球。

- 镜子折射出来的球有几个?

- 镜子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的话,镜子里的球的数量有什么变化?

【活动2:把两面镜子的距离拉近】

4.观察两面镜子之间的距离变近的话,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 两面镜子之间距离拉近。

- 镜子里有几个球呢?

5. 说说镜子之间距离的变化,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 镜子之间变远和变近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呢?

- 为什么球的数量会不同呢?

【结束】

6. 实验结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镜子分身术(球越来越多)写一写实验结果。

活动评价

- 对于镜子特征的理解以及观察的积极度进行评价。

教师活动相关信息

镜子有反射的特征。利用两面镜子看物体的时候,随着两面镜子之间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数就越多,所以就会看到更多的物体。利用同样的原理,用两面镜子制作一个潜望镜,看一看不能直接看到的事物。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手机的构造和功能,感受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能用连贯、完整的语言与客人老师进行交流,并能运用简单的图案进行记录。

3、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前请幼儿收集有关手机的信息,观察家长的收集,收集手机模型。

2、手机店:摆放各款玩具手机。

3、幼儿人手一份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一、参观手机店,引起孩子学习的兴趣。

教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周老师刚开了一个店,开了一个什么店呢,先不告诉你们,现在跟着周老师一起去参观一下吧,好不好啊?(播放音乐,参观手机店)

二、了解手机的构造。

1、教师:刚刚参观了周老师的手机店,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手机,请小朋友说一说你看到的手机是什么样的?

2、(出示翻盖手机和直板手机)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这两款手机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原来有盖子的叫翻盖手机,打电话时需要打开盖子的。没有盖子的叫直板手机,打电话时不需要打开盖子。

3、(出示滑盖手机)教师:看,这款手机好奇怪啊,没有盖子,但是能往上推,你们知道这种手机叫什么名字吗?原来它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滑盖手机。

4、教师:工人叔叔真聪明,设计出了翻盖手机、直板手机、滑盖手机等这么多不同款式的手机,真了不起。

5、(投影仪出示手机实物)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手机上面都有些什么啊?手机上面有屏幕,下面有键盘,键盘上有数字,这些事数字键,还有是表示功能的,是功能键。

6、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手机里还藏着秘密呢!(拆开手机)原来手机里还藏着电板和SIM卡呢,手机要有了电板和SIM卡才能使用。

三、了解手机的功能。

教师:你们在家里玩过爸爸妈妈的手机吗?他们的手机有什么本领呢?(打电话、发短信、玩游戏、拍照…)手机有很多的本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手机到底有哪些本领。你们想先试一试手机的什么本领呢?(打电话)(请一个小朋友打电话给爸爸妈妈,跟爸爸妈妈聊一聊)刚刚小朋友打了一个电话给妈妈,我们知道了手机有打电话的功能。(接着试一试拍照、录音等功能)

四、学当小记者。

1、教师:手机又很多的本领,今天请你来当一回小记者,去采访一下客人老师的手机有什么本领?

2、教师:这里有一张调查表,上面有很多图片,你们认识吗?(介绍各种图片代表的意思:信封图片表示可以发短信,钟的图片表示时间,话筒图片表示可以录音,照相机图片表示可以拍照)如果你采访的客人老师的手机有这种本领,就在图下打√,没有就空着,如果客人老师的手机还有新本领,就请你用你看得懂的图画画在下面空格里。

3、幼儿找一位客人老师进行采访并记录。

五、集中讨论交流。

1、教师:现在请小记者到前面来介绍一下,你采访的客人老师的手机有哪些本领。(幼儿介绍)

2、教师:通过采访,我们知道手机一般都有拍照、发短信、听音乐、摄像等本领,手机的作用可真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手机还有更多的新本领等着我们去发明呢,相信我们小朋友肯定能做一个小发明家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环保问题已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面临的,需要重视的一个大问题。如何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已成为当前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幼儿年龄小,如果以说教的形式向幼儿传授相关知识,可能无法激起幼儿保护地球的情感。所以本次活动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及理解能力出发,运用录像、图片等直观形象让幼儿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形象地感知地球知识,同时,让幼儿深刻地感受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活动目的:

1、了解有关地球的简单知识,知道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2、初步了解地球目前所遭受的人为破坏及其严重后果,知道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3、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地球图片,有关地球风光图片。

2、环境污染图片。

活动过程:

一、 认识地球,了解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1、教师:小朋友,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你们知道我们的地球长什么样的吗?

幼儿回答。

出示地球图片,认识地球。

2、教师:除了我们人类,还有谁生活在地球上?

让幼儿欣赏有关地球的风光图片,感受地球妈妈的美丽,体会人类与动植物和谐相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小结:地球是我们的家,也是动物和植物的家,我们要和谐相处,爱护动植物。

二 、 了解地球妈妈被破坏的情况,知道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1、边看图片边听故事——地球妈妈生病了。

2、提问:地球妈妈受到了哪些破坏?

幼儿讨论回答。

教师逐一出示环境污染图片,并小结地球生病的原因,让幼儿理解树木的乱砍滥伐、水的污染、空气的污染是地球妈妈生病的主要原因。

3、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妈妈?

4、初步了解地球日及其意义。

教师:为了帮助地球妈妈,使地球妈妈的病能够早日痊愈,人们把每年的4月22日定为地球日,告诉全世界的人都要爱护地球,保护地球。我们小朋友更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三、小结,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动植物也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家园,保护环境,从小养成好习惯。

四、活动延伸

小朋友,请你把今天学到的东西告诉爸爸妈妈,并和爸妈一起做地球的环保小卫士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课件,了解蜻蜓、母鸡、乌龟、青蛙的生育及成长过程。

2.激发幼儿对动物的热爱。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兴趣

师: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看看是谁?

小鸡想带我们到外面去看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了解蜻蜓、母鸡、乌龟、青蛙的生育及成长过程

1.课件:蜻蜓妈妈生宝宝

师:小鸟遇到了谁?它在干什么?卵生在哪里?

蜻蜓小宝宝是怎样长大的?

你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也和蜻蜓一样产卵的呢

2.课件:母鸡妈妈生宝宝

师:小鸟又遇见了谁?它在干什么?

鸡妈妈是怎样生宝宝的?

还有哪些动物也是这样的?

3.出示一些动物请幼儿看这些是不是卵生的。

师:这些动物叫卵生动物,还有哪些也是卵生的?(金鱼、蚂蚁、老鹰、壁虎)

4.课件:猫、狗

师:他们的宝宝是怎样的?

师小结:原来他们生下来和妈妈长得是一样的,叫胎生动物,还有哪些动物也是胎生的呢?

(三)竞赛游戏:分两队进行抢答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两种动物,一种是胎生。一种是卵生。现在我们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胎生的还是卵生的?(课件:企鹅、蜘蛛、熊猫等有代表性的动物)

(四)延伸活动

师:其实,动物界还有许多的动物,我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查查资料,找找还有什么动物妈妈生宝宝的故事。

专家点评:

1.本次活动采用了较好的教学策略,以科学小故事的形式,让幼儿感受到了科学神奇的现象。

2.课件的运用也非常的巧妙合理,也适当运用了竞赛的.形式,这样更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3.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在介绍卵生和胎生的时候,不能说有个好听的词叫卵生或胎生,而应该说这种方式叫卵生或胎生。

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给幼儿少一些记忆的东西,多一点感受,可以再给幼儿介绍更多的动物生宝宝的录像,让幼儿更好的感受到自然界这一神奇的科学现象。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2、初步了解影子的作用,引发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兴趣。

3、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欲望。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材料:

1、彩色纸剪的各种物体形象,立体玩具和影子棋盘。

2、白纸、手电筒、胶水若干,记录纸人手一份。

3、无影灯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1、以谈话活动“我知道的影子”,引起幼儿探索欲望。

师:你知道影子是什么样的吗?

师:今天我们准备了四组材料玩影子,而且这四组材料都不一样,你可以选择喜欢的材料玩一玩、画一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幼儿操作玩影子,了解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个别幼儿演示并介绍记录结果)

师:(整理记录)当光线位置变化了,影子会变;当物体位置变化了,影子同样会变。

(示图一)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示图二)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3、利用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玩“影子棋盘”。

玩法:幼儿两人一组,分别选择红方、蓝方。轮流把中间的水彩笔的影子照在对方的棋盘标志上,影子的最远处停在不同的标志上可以得不同的星数,比一比谁的星最多。

4、影子在日常生活各种运用。

师:影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我们什么时候不需要影子?

5、延伸活动:踩影子。

6、亲子活动:制作影子钟

注意事项:

为了活动的效果,活动教室的窗户最好用防紫外线的窗帘进行遮挡。

知识背景材料:

影子产生条件: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活动反思:

选材内容的生活化。教师抓住随时捕捉到的影子这一教育 资源,和孩子们寻找不同的影子,一起和影子游戏,从而共同探索影 子的变化与事物间的联系,继而了解影子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磁铁的磁力现象,用磁铁来发现生活中的铁制品。

2、探索磁铁两极相斥相吸的属性,尝试用绘画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

3、能主动探索,大胆交流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磁铁、无机磁铁、回形针、橡皮、积木、纸团、铁片、塑料盆等

2、记录表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了解磁铁,发现磁铁的磁力。

1、出示磁铁T:"小朋友,请你们看一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呢?"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2、介绍操作材料,让幼儿用磁铁试试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起来。

T:"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东西。"(出示)T:"老师把这些东西画在一张记录表上,请小朋友用筐里的小磁铁和它们玩一玩,看看哪些东西能被吸起来,请小组长进行记录,能吸起来就打个勾,不能被吸起来就打个叉,好吗?"

3、幼儿操作,教师个别引导。

4、教师总结。

T:"能被吸起来的东西都是用什么做的啊?"T:"所以磁铁能把铁做的东西吸起来。"

二、引导幼儿观察磁铁的两端,发现同级相斥、异极相吸现象。

1、幼儿初次探索。

T:"这个小磁铁是什么样子的?"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T:"小磁铁一头是红颜色,一头是蓝颜色。"T:"磁铁的两头还藏着一个小秘密,请你和边上的好朋友用磁铁碰一碰,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幼儿自由尝试,个别幼儿说一说)

2、幼儿再次探索,并进行记录。

T:"让我们的小磁铁再来碰一碰,这次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了。"T:"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两个颜色的正方形贴纸,红色的贴纸代表磁铁红色的一端,蓝色的贴纸代表蓝色的一端。如果你想用红色的一端去碰蓝色的一端,就把红色和蓝色的贴纸贴在表格的上面,下面一格记录你的发现结果,两个小朋友一组,好吗?"

3、教师总结T:"相同颜色碰到会相斥,不同颜色碰到会相吸。"

三、引导幼儿动手操作,找出无机磁铁的两端。

1、教师示范操作T:"老师这里有一块磁铁,和刚才我们玩的有什么不一样?"T:"那我们怎么把它的两头找出来呢?"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T:"老师有一个好办法,一起来看看吧。"教师示范,用红色的一头去碰,T:"瞧,被吸住了,那这一头是什么颜色?"(弹开的话是什么颜色?)教师在无机磁铁上贴上相应颜色的贴纸T:"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黑色磁铁,请你也来碰一碰,弹开的话是相同颜色,吸住了就是不同颜色,请你来试着找一找,好吗?"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评价幼儿的操作T:"我们用什么办法来检查小朋友的小磁铁贴对了呢?"T:"用红色的去碰蓝色的,吸住了就是对的。"

4、幼儿检查,纠正错误四、利用磁铁相吸相斥的原理进行游戏,结束活动。

T:"小磁铁真好玩,瞧,它又变成了什么呢?"T:"小船上有什么?"T:"今天我们要到大海上去航行,小朋友来做船长,想想怎样让我们的小船航行起来呢?"T:"前进的话,应该怎么做?后退的话,应该怎么做?"T:"请小朋友自己来制作一艘小船,把小船上的双面胶撕掉,贴上磁铁,然后用另一块磁铁让小船航行起来吧。"

gz85.COM精选阅读

科学雨大班教案通用


资料的定义比较广,可以指生活学习资料。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都会接触到很多资料。参考资料会让未来的学习或者工作做得更好!所以,你有哪些值得推荐的资料内容呢?为此,小编特意呈上“科学雨大班教案通用”,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科学雨大班教案(篇1)

一、说教材

《荷花池》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领域活动。本次活动以图片为基础,可以在引导幼儿进行点数的基础上拓展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同时,以故事为穿插,还能够激发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正如《纲要》所要求:大班数学领域活动应当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针对本次活动的特点,我制订了如下三维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以游戏为牵引,懂得分享所带来的乐趣。

2.能力目标:熟练掌握20以内的'自然数,并能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3.认知目标:认识数与数直接存在的对应关系,并能进行相应的匹配,学会寻找初步等量关系。

其中,熟练掌握20以内的自然数,并能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式本次活动的重点,认识数与数直接存在的对应关系,并能进行相应的匹配,学会寻找初步等量关系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二、说学情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对于新信息的学习兴趣浓厚;随着他们逐步掌握自我认知和评价的能力,正确地积极地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认识和评价,再加之他们的思维方式由纯粹的以行动引发思维和形象性思维转变为抽象和逻辑思维萌芽,本次活动中,我将提供机会以供幼儿们充分展示和提升自我。

三、说活动方法

我将引入多种活动方法来丰富本次活动。以直观感受法、视听讲结合法、观察法和表演法,以多样化的形式和内容给幼儿们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巩固活动成果。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使孩子们获得完整、直观的活动体验,我特意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活动准备,活动经验准备:视频《荷塘月色》,荷叶、荷花、莲蓬实物,讨论分享生活经验;活动物质准备:挂图,地标(荷叶、荷花道具),青蛙、蝴蝶头饰。

五、说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以“小朋友们都见过荷花和荷叶吗?”的提问导入活动,进而展示实物,组织观察与触摸活动,以帮助孩子们获得直观感受。

2.基本部分

播放一段视频后,带领孩子们获得美的视觉体验,以具体形象思维为基点,针对荷叶和荷花的形状、颜色以及生长环境进行启发式的提问,调动幼儿情绪。

然后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数数,如:有一天,几只小青蛙来到荷塘边,大青蛙对小青蛙说:“快看,快看,池塘里有好多荷叶,快去叫伙伴们来这边乘凉,于是,小青蛙喊来了一群青蛙。小朋友们,快来帮忙数一数,这里一下来了多少只青蛙,荷叶够它们乘凉的吗?在讲述的基础上开展角色扮演游戏《找荷叶》,启发他们领会与人分享的乐趣!

作为奖励,老师将故事情节进一步深入,在阐明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引入小蝴蝶的对话,从减法运算的角度启发孩子们再次开展游戏《找伙伴》,巩固活动成果。

3.结束部分

最后,以拟人化的蝴蝶角色扮演合唱儿歌《蝴蝶蝴蝶真美丽》,伴随律动,整个活动最终达到高潮。

科学雨大班教案(篇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节活动是幼儿园大班的科学领域教学活动,《益虫和害虫》主要是向幼儿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益虫和害虫,以及害虫的危害。本次活动对于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有着非常大的帮助。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内容,“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科学探究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在感知具体事物基础上初步尝试归类、排序、概括、抽象,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活动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能够对本活动内容感兴趣,做到保护益虫,消灭害虫。

2.认知目标:能够认识常见的益虫和害虫。

3.能力目标:能够发展思维能力以及探究和操作的能力。

(三)活动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于教材及活动目标的分析,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如下:

1.活动重点:认识常见的益虫和害虫。

2.活动难点:在生活中拥有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

二、说学情

大班幼儿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好学好问,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所以本次活动主要采用了观察操作法,使幼儿通过真实而有意义的活动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促进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说活动方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应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个别差异”。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采用观察法、操作探究法等活动方法展开本次活动。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和经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四、说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是幼儿探索操作的直接对象。世界幼教之母蒙台梭利认为“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因此我为本活动作如下准备:

1.多媒体课件(导入需要的视频);

2.挂图若干;

3.一人一套益虫和害虫的图片;

4.自编的儿歌。

五、说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事先准备好的视频(先放美丽的花,然后害虫吃了叶子,花慢慢枯萎了;在播放一朵花,蜜蜂采蜜后花更好看了)

2.提问引发学生思考,花好不好看?被虫子吃过之后呢?

3.引出本活动――害虫和益虫

以此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

(二)基本部分

1.让幼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益虫和害虫的图片,每人选择一个熟悉的,向其他幼儿介绍它是什么,经常在那出现,他平常都做些什么?进而引发幼儿思考,这个昆虫对我们的生活是有益还是有害。如果有不完整教师及时引导补充。对每位幼儿及时鼓励。教师把幼儿都没见过的昆虫进行讲解介绍。进而突破本次活动的重点,并顺利达到认知目标。

2.所有昆虫都认识一遍后,教师再给每位幼儿发一张印有所有昆虫的纸张,让幼儿区分开益虫和害虫,这期间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最后利用挂图把益虫和害虫分开。为了让幼儿明确知道益虫好,害虫坏,教师教唱两首儿歌帮助幼儿记忆。“我是一只小害虫,破坏本领强,无论什么农作物,都不能阻挡。”,“我是一只小益虫,来帮大家忙,无论是什么害虫,统统消灭光。”通过此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3.教师讲述害虫的危害,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进而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

(三)小结

在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会让幼儿说说这一次活动的感受和收获,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最后总结,进行情感升华,以实现这节课的情感目标。

六、说活动延伸

好的教育活动不是止于特定的某一次活动,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特别是对幼儿价值观的培养,活动延伸不可缺少。因此,我采用家园合作的方法进行活动延伸,让幼儿回去和家长一起收集关于爱国主题的小故事,帮助幼儿把本次活动中学到的知识继续延伸。

科学雨大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电话种类的丰富,体验游戏的快乐有趣。

2、认识并能讲出各种不同电话的名称、外形,知道电话的使用方法。

3、能用分类的方法重新创设自己的游戏场景。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固定电话,翻盖的及不能翻盖的移动电话超过幼儿人数以上,货架若干。

2、幼儿用书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创设游戏场景,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教师:这儿新开设了一个电话超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超市里有什么电话。

2、幼儿逐一认识各种电话。介绍电话的名称、形状。

3、教师:你会使用这些电话吗?

让幼儿自由尝试使用各种电话。教师引导幼儿不管使用哪种电话,都先要找到键盘,按下电话号码,固定电话直接可以通话,移动电话号码则还要按下通话键才能通话。

二、利用已有知识,重新创设游戏场景。

1、教师:这儿的各种电话都放在了一起,顾客来买是很不方便。我们想个办法把这些电话摆放好,方便顾客选购好吗?

2、启发幼儿商量摆放的标准,如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移动电话又可分为翻盖电话和不翻盖电话等。

3、幼儿根据标准重新创设游戏场景。

三、游戏“电话超市”

幼儿根据创设好的商场,开展买卖电话的游戏。

科学雨大班教案(篇4)

科学探索活动:沉与浮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每个人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可以说,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现象。《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因此,我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目标定位:

在新《纲要》中指出,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1) 他们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够积极探索并找到答案。

(2) 了解物体的起伏,学会记录实验结果。

(3) 培养孩子团结互助的能力。

3、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了解事物的起伏。

(2)、教学难点;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4、活动准备:

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我做了如下准备:

(1)、各种操作材料:大水盆、纸、木块、金属、石子、海绵、塑料、乒乓球、树叶、羽毛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

(2) 录音材料:记录卡和有上下记号的记号笔。

二、说教法:

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

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对自己的需求敏感,反应及时,反应得当,形成合作**型师生互动。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观察指导法: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以及幼儿的自主建构过程,采取观察指导法是比较合适的, 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能针对地进行指导,还能在观察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2、演示法:对于此活动中使用的记录卡,幼儿并未见过,因此,教师的演示是有必要的,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可以让幼儿直接了解记录卡的使用方法,减少了幼儿盲目探索的可能性。

三、说学法: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具体的学习方法如下:

1这种方法是儿童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为幼儿的**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

因此,我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而可操作的各种材料,让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发现物体起富的秘密。

2、记录法;让孩子们记录探索的成果,为孩子们的讨论和交流活动提供依据。

3、体验交流法:在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

四、活动流程:

1导游:猜猜看,这些东西中哪些会下沉,哪些会漂浮?)

刚开始,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测活动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活动奠定了基础。

2、操作活动(指导语: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

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用间接指导和个别指导。

3、认识活动(指导语:你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

在这里,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上浮”、“下沉”的标志,为接下来的记录活动做好准备。

4记录活动(说明:什么东西会下沉,什么东西会浮起来,请记下下沉和浮起的标记,并出示记录表。)

通过记录,孩子们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水中各种物体是沉还是浮,也为总结和交流活动提供依据。

5、分类活动(指导语:请你把沉与浮的物体分类放在两个篮子里。)

分类活动,让幼儿对物体的沉浮现象有所巩固。

6、交流总结活动(指导语:说说记录表,自己是如何操作的,发现了什么。)

在这里,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己记录结果,幼儿可以尽情表达,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友语言,还拓宽了幼儿思维。

7、延伸活动:(请幼儿回去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会沉下水底,哪些东西会浮上水面,并说说它们沉、浮的原因。)

在这里,活动还没结束,老师就让孩子们带着问题继续探索,让孩子们的兴趣继续,并找到更深层次的原因。

科学雨大班教案(篇5)

一、设计意图:

《感知空间-轻重》是幼儿园五大领域中幼儿大班的一节科学活动,科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幼儿不断体验、感受物体的轻与重,真正让幼儿感受到数学是**于生活的,让幼儿理解物体的轻与重和掌握判断物体轻与重的方法,同时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物体体积大不一定重的道理,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可采用不同的判断方法,所以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感知空间—轻重》。

二、活动目标:

1感觉重量,知道必须有两个或更多的物体来比较重量。

2感知物体重量,提高操作能力。

三。体验合作的乐趣和成功。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感知不同重量物体,提高动手能力。

难点:感受物体之间的传递性,学会推理思考。

4、活动准备:

(一)知识经验准备

通过课前的学习,让孩子知道平衡。

(二)物质材料准备

教具:两个蛋壳娃娃,天平称,两瓶不同重量的水,课件。

学具:玩具、壶、记录纸、笔。

5、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两个蛋壳小娃娃

老师:今天,老师给孩子们带了两个洋娃娃。它们是什么做的?

—这两个小娃娃,一个是用蛋做的,一个是用蛋壳做的,请小朋友想办法分辨出哪一个是蛋?

2.要求儿童区分并说出方法。

小结:刚才这方法叫掂一掂。

(二)基础部分

1展示各种玩具和材料,让孩子们用各种方法分组比较体重。

(1)教师:你们用什么方法分出它的轻重?

(2) 启发孩子们说:端一头,举,握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认识天平

老师:老师有一个宝藏。它的名字叫平衡。它有一种神奇的能力来测量哪个轻哪个重。

3.使用天平

(1) 要精确比较物体的重量,还可以使用称重的方法。

(2)教师在天平称一头放半瓶水,一头放整瓶水,请幼儿观察,哪边重,哪边轻。

(3)小结:整瓶的水瓶重,半瓶的水轻,重的一头垂下去,轻的一头翘起来。(学习词汇:垂、翘)

4分组操作,比较物体重量并记录。

(1)请小组幼儿从篮子里拿两样东西比轻重并记录。

(2)要求儿童与同龄人交流结果。

(3)请小组幼儿从篮子里拿三样东西比轻重并记录和排序。

(4)师幼检查操作结果。

(三)结束部分

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可以相互比较。让我们一起找到他们。

6、活动反思:

通过本节活动的学习,我主要让幼儿通过自主操作,基本掌握了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使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让孩子通过目测、手握、使用秤来判断物体的重量,培养孩子的感知和判断能力;同时幼儿学会了用正确的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基本符合了大班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使幼儿在比较物体轻重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乐趣与成功感,通过活动延伸,加深了孩子对知识的巩固以及求知的欲望,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由于活动区的材料准备还不够丰富,为幼儿提供探索的空间还显得有些局限,通过这样的一次科学游戏,让我了解了孩子在参与活动方面有很大的积极性,我以后会在这方面多给幼儿提供机会,让幼儿自主来学习,并且将继续引导幼儿良好养成良好的游戏规则意识,让游戏玩的更有意义。

2016.04.29

大班数学教案实用


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根据您的指导为您搜集整理了一篇对应的“大班数学教案”,请仔细阅读本文同时将其珍藏于书签中。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因此想要随便写的话老师们就要注意了。教案是课堂教学的指引。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体验图形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2.能用几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3.对图形之间的拼组关系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演示用的大三角形纸卡:红色两个,绿色,蓝色个一个。

2.幼儿用的红色三角形纸卡每人一个,幼儿剪刀每人一把。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三角形一次分割练习,理解图形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1、 出示红色大三角形。

教师:这是什么图形?它是什么颜色的?

2、取一个红颜色的大三角形,教师演示。

教师:三角形会变魔术,你们相信吗?

教师:你们看,一个大三角形变成了什么?

3、再取一个红颜色的大三角形,教师演示。

教师:它们还可以怎么变呢?

教师:你们看,一个大三角形变成了什么?

4、请幼儿折一折,剪一剪,再拼一拼。

教师 :请你们每人取一个红色的三角形,折一折,剪一剪,让它变一变魔术把!再把剪下来的图形拼一拼,看还能不能拼成原来的形状。

二:三角形两次分割演示。

1、 教师:你们还想看三角形变魔术吗?教师把绿色的纸卡折两下,并沿折线剪下来。

2、 教师:再将小图形拼一拼,看还能不能拼成原来的形状。

三:三角形三次分割演示。

1、教师把蓝色的纸卡折三次 ,(三条折线不交叉)或这两次(两条折线交叉) 请幼儿数一数共分成了几部分(四部分),都是什么形状的(至少有一个三角形)

2、教师:再将小图形拼一拼看还能不能拼成原来的形状。

四:打开幼儿用书,完成操作练习。

1、调动幼儿操作的愿望和兴趣。

2、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操作的要求,并指导帮助能力差的幼儿。

3、幼儿之间相互检查,交流讨论。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

2011-11-21 17:05:45来源于:亲宝网 我要评论(0)下载此教案 我要挑错 我要收藏本文Tag标签: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

导读: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名称及特征。

2、能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活动准备: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名称及特征。

2、能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活动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块。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观察两张制作材料,讲述异同。“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两张纸,请你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有6个图形组成。不同点:一张纸上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还有一张纸上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

2、幼儿操作活动。

“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纸来变魔术,怎么做呢?”

(1)介绍制作形体的方法。

出示示意图,教师简单讲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讲述异同,介绍形体名称。(正方体、长方体。)

“你们做的两件东西像什么?“(积木、盒子)“它们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老师手指正方体的一面,这就叫面。我们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这6个面都是怎样的?”(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它的名字就叫正方体。“请你把你做的正方体找出来,说说它是什么样的?”现在请你们拿出 你制作的另一个形体,数数上面有几个面?每个面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6个面里有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长方体。

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长方体的6个面,有的都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有的4个面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2 个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并说说你送的是什么形体。

4、搭积木游戏

数一数我用了几块积木来搭,数的时候要考虑到看不到的积木,提高观察能力与空间知觉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知识引入】

尺子又称尺、间尺,是用来画线段(尤其是直的)、量度长度的工具。尺上通常有刻度以量度长度。有些尺更在中间留有特殊形状如字母或圆形的洞,方便用者画图。

尺通常以塑胶或铁,不锈钢,有机玻璃制造,亦有以硬纸、木、竹,铝,皮革等制造的。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在他们的笔盒里有铅笔、橡皮、尺等文具,其中铅笔、橡皮是孩子们经常使用的文具,尺却使用的较少。尺有什么用?怎样使尺子?小学生为什么要用尺?是幼儿感兴趣而又疑惑的问题。设计此活动目的在于扩展幼儿对尺的认识,激发幼儿自己去探索,寻求,解决疑问,从而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满足幼儿渴求学习的愿望。

【活动目标】

1、 认识各种各样的尺,了解其用途,发现其区别,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

2、 初步学习直尺的使用方法,培养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活动准备】

1、 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尺,并了解尺的名称,特点及用途。(如:不同材料、不同长度的直尺、三角尺、皮尺、卷尺等。)

2、幼儿每人直尺一把。(含三种长度:10厘米、20厘米、30厘米。)

3、操场上画一条宽为120厘米的“小河”。

【过程建议】

1、 认识各种各样的尺。

(1)分组讨论交流。请幼儿将自己收集到的尺在小组介绍。要求说出是谁帮助收集的,在什么地方收集的,叫什么尺,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2) 集中交流。请小组推荐,介绍比较有趣、特殊的尺。

(3)引导幼儿归纳有些什么样的尺,各有什么用途。

2、找找尺的不同点。

(1)分组讨论。 提问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这么多的尺都是不是一样的?有什么不同?

(2)集中讨论。 个别幼儿发言,其他幼儿补充。

(3)引导幼儿归纳,从用途、材料、形状等不同方面进行小结。

3、找出尺的共同点。

(1)提问引发思考:尺有这么多不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2)引导幼儿归纳提升:它们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

4、 测量活动。

(1)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请幼儿拿出自己的尺,尝试测量桌子的长度。(以各自的尺为单位测量。)

②请幼儿说说是怎样测量的。

③引导幼儿小结测量长度的方法:测量时尺与被测量物的起点要对齐,每量一尺要做上记号,接着量时尺的一端要与记号对齐,要记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计,也不能多计,最后的测量结果就是物体的长度。

(2)测量操场上“小河”的宽度(120厘米宽)。

①幼儿用自己的尺测量,老师将幼儿测量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可让幼儿反复测量,确认后再记录。)

②集中观察记录表,看看小河有多宽,让幼儿思考,提出问题。

③集中讨论:为什么小河的宽度会出现三种不同的数字?

④引导幼儿小结:尺的长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结果也不同。

⑤分别请量出三种不同结果的幼儿说出自己的尺上刻度最大的数字(表示尺的长度),教师帮助测算出小河的宽度(120厘米)。

【延伸提示】

1、 在活动中投放各种直尺,供幼儿选用。

2、 举办“各种各样的尺”博览会。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能按群目测数群。

2、能把两部分数量合起来看,学习按群测数。

3、敢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二、活动准备:

1、教具:5、6、7、8、9、10的实物卡片共6张。

2、学具:幼儿用书,铅笔每人一份

三、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 目测数群,感知10以内的数。

教师分别出示实物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一说:图片上有什么?有多少?L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教师带领幼儿一一点数,并说出物体的总是。

(2) 学习按群测数。

教师启发幼儿用“合起来”的方法说出总数,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很快能知道有多少个x x?说一说:你们觉得这几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最快?为什么?组织幼儿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带领幼儿看5的实物卡片,启发幼儿用“合起来”的方法说出总数。教师引导幼儿观察6——7的实物卡片,鼓励幼儿自己用这种办法说出总数。教师借助手势,启发幼儿用手画圈表示总数。

2、操作活动。

(1) 看实物和圆点连线。(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实物和圆点的数量,说一说,图上有什么?每张卡片上的数量是多少?启发幼儿用连线的方法,连接数字和相应的卡片。

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请你给多的一组打√,再写上数字。

(2) 统计活动。

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哪些动物?请你将同类的动物圈在一起。启发幼儿按标记在格子里写上相应的数字。

3、活动评价。

(1) 重点评价:“看图连线”和“按标记写数字”,请幼儿自己讲述操作过程。

(2) 对操作正确以及能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给予表扬。

三、教学反思:

本次的数学活动是让幼儿区分1和许多,适合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孩子们的特点是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只学习“1”和“许多”相对低年龄段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

但伴随着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设计了贴近幼儿生活的活动。活动简单,比较形象直观,满足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建立初浅的数概念。让幼儿贴金鱼的过程又一次的加深了孩子的印象。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最近区域活动中,幼儿特别喜欢帮花片积木排队、串珠、穿项链等。通过孩子的谈话交流,我了解孩子对排列规律的浓烈兴趣,但缺乏对排列规律的正确感知、认知。因此,我就根据我们班近期发现的问题设计了这次活动。想通过这次活动使幼儿对有规律的排序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让孩子能根据花朵的排列进行排序。

【活动目标】

1、能在活动中找出花的规律,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按花的大小、颜色规律进行排序。

2、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蝴蝶姐姐小花园的场景布置;蜜蜂宝宝家的种了一些花的花园布置,种花材料(花儿)

【活动过程】

1、发现蝴蝶姐姐小花园里花的排列规律

“蜜蜂妈妈带着蜜蜂宝宝到蝴蝶姐姐的小花园里去玩喽!”

“花儿好看吗?”“长得整整齐齐的还是乱乱的?”

师幼:很整齐,像排着队。

第一排:红花红花红花红花红花……(红花排队)

第二排:大花小花大花小花大花小花……(大花、小花轮流排队)

第三排:红花黄花红花黄花红花黄花……(红花、黄花轮流排队)

小结:蝴蝶姐姐小花园里的花是按照规律来排队的。

2、引导幼儿根据已种的'花的排列规律接着种花。

“我们也要在自己家的小花园里种上花了,以后蜜蜂宝宝可以去采蜜的。妈妈已经在空地上先种了一些花,宝宝看看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再接着往后排,你们愿意吗?”

①空地1:黄花黄花黄花黄花……

②空地2:黄花红花黄花红花黄花红花……

③空地3:小花大花小花大花小花……

操作活动:启发幼儿依样接着种花(给花儿排序)。

3、活动评价。

老师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请幼儿说说,他是怎样做的?

表扬做的好的幼儿。

请两名幼儿去看看花儿长得好不好(检查并纠正)。

带领蜜蜂宝宝高高兴兴去采蜜。

【教学反思】

本次《种花》活动,目的是让幼儿找出规律并按简单的规律进行排序。整个活动以“花园的花”贯穿主线。分两大环节完成,层次清晰,第一个环节让幼儿观察去发现花的排队是有规律的,通过花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花儿排队的基本特征。第二个环节引导幼儿根据已种的花的排列规律接着种花,让幼儿感受了按花的大小、颜色规律进行排序的乐趣,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的敏捷性。

小百科:花卉,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是用来欣赏的植物的统称,喜阳且耐寒,具有繁殖功能的短枝,有许多种类。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将形状和颜色结合,进行计数,并能正确填写在格子里。

2、运用数字或符号准确记录计数结果,试用表格进行统计活动。

活动准备:

1、黄瓜 茄子 辣椒 胡萝卜。

2、二维表格。

活动过程:

一、观察画面,产生统计兴趣。

1、观察左边的图,讲述蔬菜名称。

小民的妈妈买菜回来了,你们看看都买了什么菜?(引导幼儿自由讲述菜名,然后个别提问,最后集体逐个点认。)

2、点数各蔬菜的数量,进行计数练习。

小民妈妈买了几根黄瓜,几个茄子,几个辣椒,几个胡萝卜呢?(让幼儿自由数一数。)谁能说说每种蔬菜有多少?(引导幼儿完整说出四种蔬菜的数量。)有什么办法让我一下就知道各买了多少蔬菜?

二、观看表格,学习统计方法。

1、观察右边图表,学看二维表格。

你们看书中右边有一个表格,表格上有什么?你知道表格有什么用?蔬菜、颜色标记和空格都表示什么?这一横排的格子都表示什么?(教师手指黄瓜,顺着其同排的格子慢慢地滑过去。)第二排表示什么?(茄子),表格上面有绿、红、紫、橘黄色的标记,绿色表示第一列格子的蔬菜全是绿色的,红色表示的第二列的蔬菜全是红色的。

2、分析表格,学习填表。

现在我们知道了蔬菜、颜色标记和空格表示的意思,每个格子都表示一种蔬菜,想一想格子里的茄子是什么颜色的`?(紫色)让幼儿说说黄瓜、辣椒、胡萝卜是什么颜色的,应该填在哪个格里。

三、操作幼儿用书,运用表格,进行统计。

1、了解填写表格的具体方法。

小朋友,你们再数数,妈妈各种蔬菜究竟买了多少,然后根据蔬菜的颜色在对应的格子里填上数字进行记录,这样你们数再多的蔬菜都不会忘记了。

2、自由数数,填写结果。

3、交流结果,互相检查。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的:

1、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理解和掌握6与相邻两数的关系和排列顺序。

2、使幼儿正确书写数字5和6。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准备小组用的练习单若干张,1~7数字卡片若干。

教学流程:

1、人手一套1~7的数字卡片,复习5的相邻数。

(1)请幼儿找出5的相邻数,并按顺序排成一行。

(2)问幼儿为什么找3和4做5的好朋友?要求幼儿能清楚说3个数之间的关系。

(3)共同小结:每个数都有两个朋友,一个在它前面,一个在它后面,前面的朋友比它少1,后面的朋友比它多1。

2、请幼儿按照以上方法找出6的相邻数。问幼儿:你找谁做6的好朋友?为什么?

3、分三组操作练习。

(1)改成相邻数。提供6以内数的练习纸若干张,要求幼儿根据相邻数多1和少1的关系进行改错:中间一排不动,其他排用去掉或添画的方法改成相邻数。

(2)印章。提供画有一排物体的练习纸,让幼儿根据相邻数的关系,印出它的相邻两数。

(3)填数字。提供带有空格的数字练习纸,让幼儿根据相邻数的关系,在空格内填上相应的数字。

4、教幼儿书写数字6:从上线偏右一点起,向左下方画一个弧形,碰左线、底线,绕圈向上,画成一个小圆,小圆上面超中线一点。提醒幼儿注意坐姿、握笔姿势,保持页面整洁。

课后反思:本节课使幼儿学会正确书写数字5和6。理解和掌握6与相邻两数的关系和排列顺序。学过了前面的1,2,3,4,幼儿掌握5和6的书写比较容易,许多幼儿都开始喜欢数学这一学科。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纲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我们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5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活动的设计思路来源最近我们学的《树的名片》、《树妈妈写信》两首诗歌,孩子们知道秋天到了,树妈妈忙着写着信,树妈妈告诉小动物们要做好过冬的准备,结合诗歌的内容,本次活动以尝试为小动物分房子,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活动围绕着给小动物分房子进行,每个幼儿都分到6只小动物,小动物各不相同,有的是6只小狗、有的是6只小猫、还有的是6只犀牛、6只大象、6只狮子等。每个幼儿还一张画有两座房子的图。形象可爱的教具,再加上幼儿乐于帮助小动物分房子的喜悦心情,充分调动了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在第一次给小动物分房子并记录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找出了“6”的五种分法,在展示幼儿分房记录时,有的孩子没有找出了“6”的五种分法,还有的分出的一组数字合起来不是“6”,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尝试记录,对没有掌握好的在下一个环节中我会多给予关注。接下来引导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教师并演示给6只熊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引导学习有序进行“6”的分解组成,幼儿观察“6”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幼儿在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子时,掌握了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房的结果。活动在游戏《找朋友》的欢快气氛中结束,幼儿通过探索、操作、交流、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二维空间上较快的找到物体所在的位置。

2、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第25页。

2、老鼠,猫,喜羊羊等动物片里的动物形象的贴纸。

【活动过程】

一、猫抓老鼠,说出老鼠的位置。

1、师:这是一家“森林旅馆”,他有几层楼。

2、师:有一天,来了一只老鼠,他躲进了房间里。(把老鼠卡片放在某一格子里)。旅馆管理员小猫想把老鼠赶走,可他找不到老鼠,我们一起帮帮他吧。(引导幼儿说出老鼠所在的位置)。

3、教师分别用两只手操作小猫和老鼠,出现逃和追的场面,幼儿集体,小组,个别说出老鼠的位置。

二、小动物的房间,按指令找房间。

1、师:小老鼠终于走了。小猫要不水果放到第二次第3个房间,谁来帮帮他。

2、同样方法请个别幼儿按照老师的指令摆放实物卡片。

3、师:小动物也来住旅馆了,喜羊羊说我的房间里有苹果,喜羊羊的房间在那里?(引导幼儿说出房间的位置)。

4、同样方法说出其他动物的房间位置。

三、操作活动。

发放书本,幼儿在幼儿用书第25页上黏贴动物粘纸,教师循环指导,引导幼儿互相说说把小动物送到了哪个房间。

五、作业点评。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在实验操作中进一步感知液体的守恒现象。

2、探索发现判断液体多少的多种方法。

3、愿意与同伴商量,合作进行液体的实验操作。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在实验操作中进一步感知液体的.守恒现象。

难点:探索发现判断液体多少的多种方法。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感知过守恒现象。

2、物质准备:

①大小(形状)不一的瓶子(够幼儿操作)、一次性透明塑料杯、量杯、写有“多、少、一样多”字样的粘纸、彩色及时贴,幼儿用红、绿液体等以上物品各若干;

②教师操作台、红、绿、蓝、黄(其中这两个容器的材料要不同)液体四瓶、相同一次性塑料杯两只;

③空牛奶瓶、饮料瓶、沐浴露、洗发水等瓶子若干;

④记录纸、笔。

四、活动过程:

(一)请求帮助,导入活动。

1、出示两个装有黄、蓝液体的不同大小的瓶子,问: 这量杯水是否一样多?

①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

②用幼儿说的方法证明两杯水的容积的多与少,师幼共同讨论方法的正误。 (注意细节提示:操作时,要把杯中液体全部倒出,不能溢出,也不能有剩余部分)

(二)幼儿实验操作,探索发现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

1、启发幼儿用一个杯子比较液体的多少。(提示:操作台上的材料可能会给你的实验带来帮助)

2、幼儿两两协商合作,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个别幼儿上前边演示边讲述操作方法。

4、引导幼儿用量杯精确比较液体的多少。

①介绍操作材料;

②提示操作要求。

5、幼儿再次合作实践操作,并记录。

6、师幼共同小结:比较液体的多少可以利用两个相同的杯子,也可以用一个杯子;在使用一个杯子比较时要记得用符号作好标记,以便分辨的清;最好的办法是使用量杯,他能告诉我们多多少、少多少。

(三)拓展思考,生活迁移

1、生活中,哪些需要用量杯?

2、生活中的一些食品或日用品,你从那里能很快比较出他们的多少呢?

(四)延伸活动。

回家或去超市时去找一些液体物品,比较他们的多少。

大班数学教案 篇10

一,活动目标:

1. 学习按图操作顺序,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及学习列出算式。

2. 理解加法题中用“一共”表示合起来,减法题中用“还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进一步理解“+”、“-”、“=”的含义。

3. 在活动中体现游戏的愉悦,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按图操作顺序,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及学习列出算式。

难点:理解加法题中用“一共”表示合起来,减法题中用“还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进一步理解“+”、“-”、“=”的含义。

三,活动准备:

课件: 背景图六幅(加法三幅、减法三幅)、磁性教具若干、数字卡、操作单

四,活动过程:

(一)学习 6 以内加法看图列式 。

1. 教师出示三幅背景图:(第一幅图, 河里 有4 只青蛙 ;第二幅图, 树上 有 6 只 猴子 ;第三幅图,草地上有 8 只兔子 、9只小狗、9块蛋糕、河里游8只小鸭 )请幼儿观察。

教师: 河里 有 3 只 青蛙 ,又来了 1 只 青蛙 , 河里一共 来了几只 青蛙 呢?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2. 幼儿用实物进行操作。

教师: 3 只 青蛙我们可以用数字几 来表示呢? 1只青蛙 我们用 数字几 来表示呢?第三幅图草地上有几只兔子呢?用几个圆片表示?

3. 教师:谁来用三句话把这三幅图讲出来。

4. 尝试用算式记录这三幅图。

(1)引导幼儿讨论:你能用算式记录这三幅图吗?

(2)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算式,教师用数字和运算符号进行记录0.4 + 2 = 6

帮助幼儿理解“+”、“=”以及数字在算式中的意义。(将两个部分数合起来算总数用加法。)

教师出示:“4 + 2 = 6”,这道算式表示的是什么事情呢?

数字4、2、6各表示什么意思?(4表示4 只猴子 ,2表示2 只猴子 ,6表示一共有6只 猴子 )“+、=”各表示什么意思?(加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等于号表示两边的数量一样多。)

(二)学习8以内的加法看图列式。

1, 出示小老鼠买面包圈的三幅图,请幼儿观察。

师:小老鼠去给大老虎买面包圈当点心,我们看看它买了几个面包圈。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并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小老鼠买了3个面包圈;第2幅图——小老鼠又买了5个面包圈;第3幅图——小老鼠一共买了8个面包圈。再一次引导幼儿理解“一共”表示把两次买的面包圈合起来的意思。

2. 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买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加法算式。

3, 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与符号的意思,判断算式是否正确。

(三)学习6以内的减法看图列式。

1. 出示大老虎吃点心的图,请幼儿观察。

教师:大老虎可喜欢这个点心啦,瞧它吃得多开心。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大老虎有6个面包圈;第二幅图——大老虎吃了3个面包圈;第三幅图——大老虎还剩下3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还剩下”表示吃掉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2. 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减法算式。

3, 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和符号的意思。

教师出示:“6-3 = 3”,这道算式是怎样表示图上的事情的?

(6是老虎有6个面包圈,“—”表示吃掉了,3表示3个面包圈,“=”表示还剩下,3表示3个面包圈)

4. 师幼讨论:减号后面的3和等号后面的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帮助幼儿明确“减号”后面的3表示的是第二幅图上老虎吃了的3个面包圈,“等号”后面的3表示的是第三幅图上还剩下的3个面包圈。虽然都是数字3,但它们表示的意思是不相同的)。

(四)幼儿完成操做单,教师循回指导。

1, 看图列算式。

教师:用每排的三幅图编一道应用题,并在记录单上列出相应的算式。

2. 分分合合

教师:在每横排的空格中填上一部分点子,使每一横排的点子数目都是5,并记录在后面的空格中。

给萝卜涂颜色

教师:数一数每一排有几个萝卜,给每排一部分萝卜涂色,使每一排有颜色的萝卜数目都不相同,并将结果记录在后面的空格中。

(五)教师讲评,幼儿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延伸活动:

未完成“分分合合”和“给萝卜涂颜色”的操作单在区域活动中完成。

大班数学 “ 看图列算式 ”教学反思

看图编应用题是大班幼儿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更是锻炼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在活动中,教师出示图片,很容易激发幼儿的思维兴趣,引起他们的联想。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分析,综合思维过程,不仅可以使幼儿达到真正理解题意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的提高。事实上,幼儿马上能异口同声地把答案喊出来。在创编应用题时,幼儿基本上采用了:“原来有,后来又来了”这个模式,但在最后一句问题时,有的幼儿在创编时往往把答案也编进了应用题中,需教师不断地提醒,大部分幼儿都能独立完成创编这个环节,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同时也希望家长多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创编应用题,怎样不仅能提高幼儿编应用题的能力,同时幼儿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很好的.锻炼。

大班数学教案 篇11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幼儿的数学要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并运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按规律排序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并不陌生,生活中也有很多物体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排序的。本次活动是在大班幼儿已有经验上的一个提升,以“四季舞会”为切入点,让幼儿在自主操作、比较中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进行排序。鼓励幼儿大胆设计排序方法、大胆讲述自己的`排序方法,发展观察、比较、探索的能力,体验创新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在动手操作、比较中,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进行排序。

2.能大胆讲述自己的排序方法,发展观察、比较、探索的能力。

3.大胆设计排序方法,体验创新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自主设计排序方法、能大胆讲述自己的排序方法。

难点:发现物体递增、递减的规律并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观察过生活中有规律排序的物体。

2.物质准备:

(1)彩旗两条:一条按红黄蓝规律排序;一条按2红2绿规律排序。

(2)彩链两条:一条按红色黄色不变绿色递增的规律排序;一条按红色黄色不变绿色递减的规律排序。

(3)幼儿操作《幼儿用书》17、18、19、20、23、24页,双面胶、绳子若干。

活动过程

1、以“四季舞会”引入课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最近我们一直在讨论四季,四季真美丽,我们开个四季舞会好吗?

(2)大家一起来布置会场,我们该如何布置呢?

(3)刚才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布置会场的方法,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材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评析:这一环节是导入环节,通过与幼儿讨论布置会场的方法,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发现并说出彩旗和彩链的排列规律。

(1)教师出示制作好的彩旗1,提问:这条彩旗上有什么颜色?是怎样排列的呢?它是按照红黄蓝的规律排列的。

(2)教师出示彩旗2,提问:接下去应该怎样排呢?为什么?它是按照2红2绿的规律排的。

(3)教师小结:刚才两条彩旗,一条是按照红黄蓝的规律排列的;还有一条是按照2红2绿的规律排的。如果把颜色的规律改变就能排出各种各样美丽的彩旗。

(4)提问:你想用什么颜色,排列成一条有规律的彩旗呢?

(5)教师出示彩链1,提问这条彩链有个什么秘密?你发现它是按照什么规律来排的?什么颜色没有变?绿色是怎样变化的?

(6)教师小结规律:这条彩链是按照:红色黄色不变,绿色一个比一个多的规律来排列的。

(7)教师出示彩链2,提问这条彩链跟刚才的一条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不一样?你发现它是按照什么规律来排的?

(8)教师与幼儿共同小结规律:这条彩链是按照:红色黄色不变,绿色一个比一个少的规律来排列的。

(9)教师小结:刚才两条彩链,一条是按照红色黄色不变,绿色一个比一个多的规律来排列的;还有一条是按照红色黄色不变,绿色一个比一个少的规律来排列的。如果把数量改变也能排出各种各样美丽的彩链。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活动过程首先让幼儿找到小动物的排队规律,然后让孩子排一排,说一说身边什么是有规律的,最后让孩子们摆一摆,让孩子们在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大班数学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形的三种特征(形状、大小、颜色)为图形寻找合适的空间位置。

2、能大胆、正确地表述几何图形特征和方位。

【活动准备】

1、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的几何图形若干。

2、大图形板一张,小图形板若干。

3、幼儿操作卡片两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果园好吗?告诉你们哦!还有宝宝也想和我们一起去参观果园呢!一起来看看有谁!(幼儿自己观察交流)

二、复习四种图形。

出示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红色、黄色、蓝色),请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

三、游戏“参观果园”。

1、第一次操作

师:是哪些图形宝宝想和我们一起去参观果园呢?因为果园有些远,需要坐汽车,请小朋友帮它们分一分,看看需要几辆汽车。分好后请和对面的小朋友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提问:你是怎么分的?幼儿上台操作并讲述分法。

2、第二次操作

师:图形宝宝都坐上车了吗?我们出发啦!播放音乐,一起玩开汽车的游戏。果园到啦!请小朋友下车,农民伯伯请我们坐缆车参观果园,可是缆车坐不下这么多图形宝宝,请大家再帮图形宝宝分一分,好吗?分好后请和对面的小朋友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提问:你是怎么分的?幼儿上台操作并讲述分法。

3、第三次操作

师:看!果园里有苹果、橘子、梨子、葡萄……这么多水果啊!(观看PPT)今天我们参观果园的活动结束了,农民伯伯请我们吃水果啦!你们高兴吗?在请我们吃水果前,农民伯伯要求我们帮图形宝宝也分一分,一起分享水果,你们愿意吗?分好后请和对面的小朋友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提问:你是怎么分的?幼儿上台操作并讲述分法。

四、分享水果。

师:农民伯伯夸我们小朋友真厉害,观察仔细、会按形状、大小、颜色来帮图形宝宝分类;水果已经准备好了,我们一起去品尝吧!

大班数学教案(实用9篇)


资料可以指生产、生活中必需的东西。如: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工作中,时常会需要资料作为参考。有了资料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学习工作!那么,你知道资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大班数学教案(实用9篇)”,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大班数学教案【篇1】

步履目标:

1.了解三角形、长方形、圆形及三种图形标识表记标帜。

2.能在了解的根基内幕上,马糊三种图形举行开端的分类。

3.乐于插手步履,并能体验步履的快乐。

步履豫备:

海洋场景;圆形、三角形贪图的小鱼多少好多;贴有标识表记标帜的3个篮子。

水族馆音乐

步履入程:

一、听音乐入进大大年夜海场景。

1.克期教员带你们到鱼宝宝的家里往,那你们猜猜鱼宝宝的家是什么样的呢?而今咱们就往瞅瞅吧,出发吧。(听音乐入场)

2.鱼宝宝的家到了,咱们轻轻的找个座位坐下吧。你瞅到了什么?(马糊呀有蓝蓝的海水;你还瞅到有绿绿的水草;哦还有大度的海螺……)

二、出示图形标识表记标帜,寻觅与图形相应的实物。

1.大度的家里还有不少的`鱼宝宝,有哪些鱼宝宝?(三角形鱼宝宝,出示三角形标识表记标帜)那三角形宝宝长患上什么样?(它有三条直直的边,三个尖尖的角)

2.海洋里除有三角形的鱼宝宝,还有什么形状的鱼宝宝呢?瞅瞅哪个宝宝的眼睛很亮的?(圆形鱼宝宝,并出示圆形标识表记标帜)圆形长患上什么样?(圆圆的)

3.还有什么形状的鱼宝宝?眼睛再睁大大年夜点瞅瞅。(长方形鱼宝宝,出示长方形的标识表记标帜)长方形宝宝长患上长长的,方方的。

:大大年夜海里住着三角形的鱼宝宝,圆形鱼宝宝,长方形鱼宝宝,它们快乐的在大大年夜海里游呀游。

三、与鱼宝宝找妈妈做游戏

1.你们想不想以及这些鱼宝宝做游戏?(想)而今就一块儿到大大年夜海里游一游,并找一条自己喜欢的鱼宝宝以及它跳圆圈舞。(呀,这条小鱼以及远远跳个圆圈舞,瞅他们跳的多喜悦呀。)

2.玩累了,鱼宝宝们想妈妈了,它们的妈妈在那里呢?咱们一块儿来找一找工作报告,三角形的鱼妈妈在那里?(找呀找,找呀找,找妈妈,呀咱们找到了三角形的鱼妈妈啦,这是谁的妈妈?(是三角形鱼宝宝的妈妈)咱们跟三角形鱼妈妈打声号召。三角形鱼妈妈好!

3.咱们再找谁的鱼妈妈?(长方形)找呀找,找呀找,找妈妈,这是谁的妈妈?(是长方形鱼宝宝的妈妈)咱们也打一声号召:“长方形鱼妈妈好!”

4.还有谁的妈妈没有找到?(圆形),噢,圆形鱼妈妈藏在这儿呢。这是谁的妈妈?(是圆形鱼宝宝的妈妈)快,也打声号召吧:“圆形鱼妈妈好!”

四、送鱼宝宝归家。

1.天黑了,鱼宝宝想妈妈了。而今咱们就帮忙鱼宝宝往找妈妈,记取,要说一句好听的话:“我把三角形鱼宝宝送给三角形妈妈。”(教员演示一遍)快往帮小鱼找妈妈吧。

2.游戏查抄。而今范教员瞅瞅鱼宝宝以及鱼妈妈他们都喜悦的笑了,他们以及自己的妈妈在一块儿很喜悦呢。三角形妈妈谢谢你们呢。小朋侪应该说:“不用谢”。

圆形妈妈也要谢谢你们呢。小朋侪也说:“不用谢”。范教员听到有两条小鱼悲恸的哭了?为什么呀?(正本小朋侪给它送错了,快谁来帮忙它?)

3.:克期小3班的小朋侪真炫目,能把三角形的小鱼送到了三角形妈妈家里,把圆形鱼宝宝送到圆形妈妈家里,把长方形鱼宝宝送到长方形的妈妈家里。鱼妈妈以及鱼宝宝们极度谢谢你们。

大班数学教案【篇2】

复习9的分合,体验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相关系。

1.教师出示4~5张圆圈条图片(见附图一所示)、记录单一张(如附图二所示),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把9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答案?(8种)如果把9个圆圈按顺序分成两份,至少分几次就可以知道它的全部答案呢?(启发幼儿说出4次就能知道它有8个答案并说出理由)

教师:请愿意用短线的方法分一分、试一试,将纸条上的圆圈分成两份,并将结果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请一名幼儿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想法并记录。

3.师幼共同观察该名幼儿的记录。

教师:大家同意这4个答案吗?这4个答案可以让我们想到9组成两份还有哪些答案呢?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另一张记录单上将答案一一对应地记录下来。(见附录四所示教师:把9分成两份究竟有几种不同的答案?(全体师幼根据记录单回答)

(二)学习由9的分合导出10的分合。

1.教师:9分成两份有8种不同的答案,那么10分成两份会有几种不同的答案呢?

教师出示另一张9的分合记录单(见附图三所示),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2.教师:如果将这份9的分合作业单变成10的分合记录,需要哪些修改调整?

教师:首先要改变哪个数?(即将总数9变成10)

教师:总数改变后这份分合式出现了什么问题?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呢?(需要将每一排的答案进行修改,如1、8变为1、9或2、8。教师要让幼儿充分发表意见或演示,引导大家评议这样修改有没有道理)

3.教师带领幼儿讨论并完成第一组答案的修改。(1和8中有一个数字需要修改,即在1和8中的一个数字上画上一个否定标记,再在旁边的空格中写上比它大1的数,使两数合起来是10,如:2、8或1、9)

4.教师引导幼儿继续讨论。

教师:为什么不能将一组答案中的两个数字都添1?

教师:是不是将这张作业单上的每一组答案修改好了,我们就完成了10的组合?10分成两份的答案是不是同9一样也只有8种呢?(引导幼儿发现9的分合修改成10的分合记录后,答案只有8种,还缺少一组答案)

教师:少了一组怎样解决呢?(在记录单的.最上面或最下面一排写出缺少的一组答案)

(三)请幼儿把自己的记录单(9的分合式,见附图三所示)改变成10的分合式。

1.展示个别幼儿的修改结果,师幼共同认读10的分合式。

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一个数分成两份得出的答案数目总是比该数数目少一个。

3.展示2~9各数的分合式,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

教师:谁能说说从2到10每个数分成两份都有几种不同的答案?你有什么发现呢?

4.教师小结:当我们把一个数分成两份时,其答案数目总是比这个数少1个。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反思

大班数学《分一分》活动是让幼儿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数学对幼儿来说,是较抽象的思维概念,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我把双数比成都找到了好朋友的数字,单数比作需要找朋友的数字,将抽象的概念生活化,具体化,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活动中适当的给予引导,将游戏的方式交给幼儿,由幼儿自己理解并完成,每一操作过程结束小结,留意到每位幼儿的学习情况,而不仅仅只是作为一个游戏简单的一带而过,当幼儿出现错误时,及时的帮助其修正,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如个别幼儿将双数和单数区分不清楚时候,不能忽略这些现象,在后面的环节中,要给予弥补,结合《幼儿用书》的实际生活经验看一看糖葫芦哪些是双数的,哪些是单数的,加入了迁移生活经验的活动,体现了数学活动的生活化。

《分一分》活动提倡的是操作性和游戏性,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受益,真正体验到操作游戏的快乐,这也是《分一分》活动的主要目的,整个活动条理清楚,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来学习单双数。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讨论操作结果,达到了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活动中,在操作中,幼儿能自己开动脑筋探索知识,获得经验,并运用各种感官参与,使得多种智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幼儿熟练掌握任意数是单数还是双数?这是我下一步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总之整个活动在动静交替中进行,且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单双数的概念,活动的教学效果较好。

大班数学教案【篇3】

活动目的:

1、初步理解序数的含义,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10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2、感知上下、左右、前后等不同方位,以及从不同的方向积极探索周围环境中物体所处的位置。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火车车厢,引导幼儿观察:

(1)火车有几节车厢,邀请小动物坐上火车。

(2)从前后不同的方位说一说:小动物坐第几节车厢?

2、幼儿操作:按教师指令的要求,邀请小动物坐火车郊游。

3、游戏:开火车:听指令,请乘客下车。

4、幼儿跑组活动:

(1)小树排队:提供5棵高矮不一的小树排队,并用数字卡片标上序号。

(2)串珠子:提供5粒不同颜色的珠子,幼儿串好珠子后记录珠子的序号。

(3)送小动物住新房:根据卡片的要求,把动物送回家。

活动过程:

1、出示“动物旅馆”的挂图,提问:

(1)动物旅馆有几层,每层有几个房间?

(2)小兔、小猫、小狗分别住在第几层的第几间?(从不同的方向判断动物所在的位置)

2、游戏:猜一猜,它住哪里?

规则:按教师的指令把动物准确送回家。

3、幼儿跑组活动:

(1)找座位:幼儿两两玩找座位游戏,甲幼儿拿电影票,由乙幼儿随意抽出一张,并把电影票插入座位中。再由甲幼儿检查是否正确,游戏交换进行。

(2)跳格子:5个幼儿共同玩,比一比谁跳得最远,并说一说“我跳的是第几行的第几格?”

(1)练一练:提供10以内粗细、宽窄不同的物体,幼儿按顺序排列并放上相应的数字卡片。

(4)看谁飞得远:提供纸飞机,幼儿站在同一起点线上飞,飞机落地后,说“我的飞机落在第几行的第几格?”

活动反思:

本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认识1-10 的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和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考虑到序列是多样的,序列的方向不是固定的,教学中,我进行一些序数变化方式,如:

1.辨认排列形式不同的“序列”如:横直排的,纵向排的,

2.从不同的方向确认序数,如:从左到右是第几?从右到左是第几?从上到下上第几?从下到上是第几?

3.确认同种类物体的序列,哪个物体排第几?

4.在变化的情景中确认序数,如确定了序列中物体的序数后,变换序列中的物体,再认一认变换后的物体排第几?这样做既有利于形成序数的概念,也有利于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整个活动,幼儿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与他们共同参与,起到了导向辅助的作用。本节课教具准备充分,游戏性、趣味性强,课堂气氛活跃,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积极性。

大班数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用一样大小的物体来间接测量比较面积的方法。

2、感受为故事情节中的公主挑选物品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公主来了》;

2、幼儿人手操作材料一份(磁性板一块——正反面分别贴有地毯图片和记录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磁片若干;记号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比较床的大小

1、操作课件,讲述故事的第一部分:公主要来村子里游玩并要住一晚,村长号召大家把家里最大、最好的东西拿出来给公主用。我们一起去帮村长把最大的东西挑出来吧。

2、提问:用什么办法来比一比,两张床哪一张更大呢?村长想了什么办法?第一张床用了几块垫子?第二张床呢?那么哪张床更大呢?

二、比较镜子的大小

1、出现两面镜子,提问:你觉得哪面镜子最大?你们的意见都不一样,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证明呢?

2、操作课件,提问:村长为你们准备了长方形和圆形两种垫子,你想用哪一种?为什么圆形不太合适?

3、请个别幼儿上前分别在两面镜子上铺满方形垫子。提问:两面镜子各用了几块垫子?第一面镜子和第二面镜子比,到底有没有谁大谁小呢?它们一样大吗?

三、比较地毯的大小

1、出示操作材料,请幼儿自己选择一种形状的材料去铺满两张地毯,比一比,看看哪块地毯更大?

2、教师展示幼儿操作材料,提问:哪块地毯更大?你是怎么知道的?虽然你们用了不同形状的材料,但是比下来结果一样吗?

大班数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在纸牌游戏中,运用已有数序经验、进行逻辑推理;

2、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体验和同伴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扑克牌两副

活动过程:

一、认识扑克牌

1、出示一副扑克牌,和孩子一起熟悉各种花色。如:大怪小怪、红桃、黑桃等。

二、游戏:少了哪个

1、介绍游戏方法:幼儿从五张牌中任意抽取一张,教师说出抽掉的牌。

2、教师准备五张牌(1-5),请幼儿任意抽取,教师观察牌面后说出答案。

3、请幼儿猜猜教师为什么会猜对。

4、小结:在这些牌中,缺少的那张牌就是被抽走的牌。

5、教师出示1-10的扑克牌,请个别幼儿任意抽取。猜猜抽掉的'是什么。

三、游戏:猜猜是哪张牌

(一)通过线索,找出答案。

1、教师在桌面上摆放1-10的扑克牌,正面朝上,然后从另一副牌中,任意抽取一张。

2、介绍游戏方法:请幼儿猜猜是数字几,教师用“大了”“小了”回答,幼儿根据提示将不需要的扑克牌翻过去,直到猜出答案。

3、适时提问:你为什么把数字8翻过去?除了这张牌,还有什么牌也可以翻过去?为什么?“大了”是什么意思?

4、小结:当数字(8)大了,不光是数字(8),还有(9和10)其它的数字。

(二)幼儿尝试用提问的方法找出答案。

1、教师出示两种花色的扑克牌,然后从另一副牌中任意抽取一张,请幼儿根据提示,找出是哪张牌。

2、介绍游戏方法:请幼儿猜猜是哪张牌,不仅要猜对数字还要猜对花色。教师用“大了”“小了”“是”“不是”回答。

3、适时提问:这个问题,只能翻去一张牌,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翻掉更多牌呢?

大班数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复习10以内的数概念(数的形成、数数、认数字、比较数的小和数序等)。

2.训练思维的正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几何图形片10张、红黄蓝三色的几何图形板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上有红黑绿三种颜色写的1“10的数字各一个)、数字牌每人一块。

活动过程:师生进入数学宫

游戏一:做的.对有快(复习10以内数的形成、数数)

1.目测几何图形的个数做动作

2.添上或去掉1后做动作。如:看到8快图形就做9或7的动作。

游戏二:踏得对又快(复习10以内的数字、比小)

在地上任意放置图形,幼儿按要求找到图形数字,用脚踏上去。老师可提各种各样的要求,如:踩三角形上红颜色数字;踩比3、比7小的黑颜色的数字。

游戏三:排得对又快(复习10以内的数的排列和分类)

1.按图形的形状不同将数字从到小的顺序排列。

2.按图形的颜色不同将数字按从小到的顺序排列。

游戏四:比得对又快(复习10以内数的小、数序)

1.每一幼儿胸前挂一数字牌,在乐曲声中找一位好朋友,找到朋友后两位幼儿比较数字的小:数字的幼儿站着做动作,数字小的幼儿蹲下做动作,数字一样的幼儿相互拥抱做好朋友。

2.要求幼儿迅速胸前数字小依次从到小排队,做动作走出数学宫。

大班数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能根据动物的不同特征进行二次逐级分类。

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

进行二次分类难点:根据动物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活动准备:

小动物胸饰、围栏围成"新家"、幼儿用书《小动物住新家》

活动过程:

1、设置情境"动物新村里造了几幢新房子,这下小动物们可热闹了。可是该怎么分房子呢?"

2、扮演角色(体验一次分类)

(1)、幼儿戴上胸饰扮演小动物,自己商量该怎么分,住到"新家"里。(幼儿交流)按动物的生活习性分(生活在水里、天上、陆地)按照野兽与家禽分按照动物翅膀的数目、脚的数目、是否是两栖动物分

(2)、幼儿尝试进行分类主要让幼儿知道分类的依据3、贴贴玩玩(进行二次分类)

(1)、幼儿将《小动物住新家》里的动物剪下,依据特征贴在各幢房子里,进行第二次分类

(2)、幼儿讲述自己的分类结果

4、收拾整理操作材料

活动反思:

动物是小朋友们最为熟悉的朋友,一提起小动物,小朋友们便滔滔不绝地讲起与动物相关的故事,爱动物是孩子的天性。那么,怎样让幼儿了解动物,进而能根据它们的特征、生活习性进行分类,并简单的掌握家禽、家畜、野兽、飞禽的概念呢?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我们幼儿园的新课程里设计关于动物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能更加贴近动物、爱护动物。

在本次主题活动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让幼儿观察狮子、牛、燕子、鸡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给孩子们一个主动学习与发展的机会,让幼儿自己总结出动物的分类,使他们对家禽、家畜、野兽、飞禽的不同特征有个清晰的认识,从而掌握野兽、家畜、飞禽、家禽的概念,进行一个概念上的提升。

孩子们对于动物的喜爱程度是根据小动物的可爱程度来决定的,我们班的孩子喜欢兔子、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通过游戏的形式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教师以游戏的身份介入游戏中,既便于观察幼儿又拉近了与幼儿的距离,在《动物找家》游戏中幼儿又进一步巩固了对家禽、家畜、野兽、飞禽的认识,另外在第二遍游戏中,教师可以增加幼儿难以归类的动物,再一次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幼儿在活动中增强了胆识,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合作意识,能直接在游戏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当然,在游戏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还有三个家的布置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场所的特征应更加的明显些,这样“小动物”们就不会进错“家”了。教师应该真正的参加游戏,以猎人的身份去抓捕动物,这样孩子们才会对游戏更感兴趣,才能起到预设的效果。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孩子们应该保护它们,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观看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孩子们了解了动物为什么会越来越少的原因,通过观看视频,孩子们真正了解到保护动物从我做起。

在教学中,我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其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尝试用这种形式来开展以后的教学中,充分拓展孩子的潜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使自己不断地进步、成长。

大班数学教案【篇8】

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名称及特征。

2、能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活动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块。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观察两张制作材料,讲述异同。“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两张纸,请你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有6个图形组成。不同点:一张纸上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还有一张纸上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

2、幼儿操作活动。

“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纸来变魔术,怎么做呢?”

(1)介绍制作形体的方法。

出示示意图,教师简单讲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讲述异同,介绍形体名称。(正方体、长方体。)

“你们做的两件东西像什么?“(积木、盒子)“它们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老师手指正方体的一面,这就叫面。我们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这6个面都是怎样的?”(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它的名字就叫正方体。“请你把你做的正方体找出来,说说它是什么样的?”现在请你们拿出 你制作的另一个形体,数数上面有几个面?每个面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6个面里有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长方体。

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长方体的6个面,有的都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有的4个面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2 个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并说说你送的是什么形体。

4、搭积木游戏

数一数我用了几块积木来搭,数的时候要考虑到看不到的积木,提高观察能力与空间知觉能力。

大班数学:猫捉老鼠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

2、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秩序。

活动准备:

老鼠(背后有式题)、小猫头饰、拱形门、海洋球(球上贴有算式)、投球盒(盒上数字为1-10)、算式题(幼儿、老师都有)、彩旗(旗上有数字)、布置场景、铃鼓一只、雪花片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猫妈妈,幼儿扮演猫宝宝

师:宝宝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出去玩,好吗?来,坐上火车,出发啦!(火车音乐)

进场后转一圈

2.无意发现鼠迹

师:呀,这里真漂亮,你们找个朋友玩一会儿吧!

宝宝,你们快来看哪,这里怎么乱七八糟,是谁干的呀?瞧,这里还有老鼠脚印呢!

幼:老鼠

师:喔。原来是老鼠干的坏事情呀,我们来收拾一下(带领幼儿将垃圾捡干净)

师:宝宝,来,我们坐下来想用什么办法对付他们,好吗?

幼儿坐好后

师:宝宝们,你们想用什么方法对付他们呢?

幼儿讨论回答。

老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现在妈妈就来教你们一些捉老鼠的本领,好吗?

3.老师教本领

A.看谁脑筋动得快(看算式说答案)

师:妈妈现在就来看看哪个宝宝的脑筋动得最快,好吗?

出算式,幼儿说答案

B.对暗号(复习对数游戏)

师:刚才,宝宝们的脑筋动得真快,现在妈妈还要来考考你们,待会儿抓老鼠时,妈妈和你们会有联络暗号,我们的暗号是看妈妈小旗上的数字,听妈妈跺脚,你们接下去跺,让妈妈跺脚的次数和你们跺脚的次数合起来是小旗上的数,好吗?

C.看谁耳朵灵(听得数出算式)

师:现在妈妈要来考考你们的听力,看谁的听力最棒,好吗?请你们从小椅子下拿出卡片,妈妈拍铃鼓,你们听是几下,把你卡片上的算式算出答案,如果答案跟妈妈铃鼓声一样,那就站起来,好吗?

D.打靶(综合练习)

师:现在妈妈来请你们玩个游戏,把你的小椅子和卡片放到前面来,好吗?

幼儿摆好椅子后

师:宝宝,瞧,这里有什么,知道怎样玩吗?谁来说一说

老师交代要求,幼儿练习投掷,玩后,老师检查对与错。

4.执行任务

师:宝宝,你们的本领练得真棒,现在我们就出发去抓老鼠啦!来跟在妈妈后面

放音乐,走一圈,停下

师:宝宝们,现在妈妈先去试探一下,待会儿我们用暗号联络,好吗?

老师悄悄走过去,用小旗挥挥,跺暗号,幼儿回答。

A.先派一名幼儿抓

师:瞧,老鼠真狡猾,还有问题让幼儿回答对了才能真正抓住。宝宝把题目算出来,抓住一只就到妈妈这里来领奖。

幼儿计算后到老师那里那雪花片(老师看幼儿题目是否正确,如正确才给予雪花片)

老师小结:今天开心吗?谁抓的老鼠最多?

5、结束部分

带幼儿开火车回家。

大班数学教案【篇9】

这里选编的活动反映了日本幼儿园教育的几个侧面,其中有些内容是我国幼儿园很少涉及的,有些内容尽管我国幼儿园也有,但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我认为这些活动体现了这样几个特点:①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②重视幼儿的操作与实践。③重视幼儿经验的积累。④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这与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提倡的是一致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们在组织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时,应立足于为幼儿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更加关注幼儿的实际与幼儿园的实际,在生活中,在多姿多彩的世界中,充分发现、挖掘、创造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一、活动前幼儿状态

幼儿离园排队时经常会说:“我排第一。”“我排第二。”这其实就是序数的学习。幼儿往杯子里倒水,看看倒多了还是倒少了,这其实就是量的学习。幼儿的计多活动都包含着数量关系。如何让幼儿更加关注这些数量关系?教师在“帽子战斗”游戏中作了一些尝试。

二、活动由来

“帽子战斗,”一般在大班初期玩。幼儿分成两个小组,两组人数一样多,以猜拳决定哪一组先去抢对方的帽子。多次反复后,抢到帽子多的一组获胜。

三、活动目的

幼儿园数学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幼儿对周围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产生兴趣,在游戏中认识数量,从而感知数的存在和数的必要。

四、活动的展开

1.猜拳决定谁先抢帽子。两组幼儿各推选一人猜拳,赢者所在的小组可以先去抢另一组幼儿戴的帽子。这时,教师只让幼儿按小组抢帽子,不要求他们数帽子。

2.数小组的帽子数。当幼儿对组的意识有所增强时,抢帽子就开始了。决出胜负后,幼儿数帽子数。当出现一组抢了20顶,另一组抢了18顶时,幼儿只认帽子多的一组为胜者,而对于两组人数不加考虑,也一无所知,

3.数小组的人数。幼儿自由组合,玩了一会儿,乙组输了。这时,乙组的一个男孩子发现两组人数有多少。教师便让两组幼儿分别排成一路纵队,两队幼儿一一对应手拉手,结果甲组比乙组多出10名幼儿。怎么办呢?大家一起讨论。教师建议10名幼儿全加入到乙组去,甲组幼儿不同意:“这样,我们人少了。”一个幼儿说:“每组加5人。”这样两组人数是否一样多了呢?大家一起数起来。确定两组人数相同以后,游戏继续,最后乙组获胜。这以后,只要玩“帽子战斗”,幼儿总要先通过一一对应的方式确定人数。

五、指导要点

教师对幼儿游戏中包含的数量要素应心中有数,以便随机指导。教师应考虑以下几种数量要素:①数数。②对应――物与物的对应,数词与物的对应,声音、动作与数词的对应,集合与集合的对应。③集合。④长短。⑤宽窄。⑥轻重。⑦大小。⑧多少。⑨高矮。⑩顺序。

六、反省评价

在日常生活中,可让幼儿学习数量关系的机会很多,教师应将引导幼儿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有趣当作重要事情来对待。“帽子战斗”游戏说明,当活动中出现的数量要素与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自身的发现相一致时,幼儿对数量的认识、兴趣及关心程度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