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图书馆课件

2023图书馆课件。

资料所覆盖的面比较广,可以指学习资料。当我们的学习遇到难题时,经常都会用到资料进行参考。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你是否知晓资料到底是怎样的形式呢?也许下面的“2023图书馆课件”正合你意!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图书馆课件【篇1】

教材简析

关于图书馆,我们都不陌生,在生活中常常到这样的地方,也从中得到过许多好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子时代的到来,现在的图书馆已经悄然进行着一场革命,那就是电子化。经过电子化处理的图书就是电子图书,通过计算机技术储存和网络通信设备传播接收电子化图书的图书馆就是数字化图书馆。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了。因此,这样的事物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很新鲜很陌生的。

同样,介绍这些内容的课文对于师生来说,都是很新鲜很陌生的,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学习这样的课文,我们没有必要在关于电子知识或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方面的资料上下太大的功夫,但是,对于数字化图书馆是怎么回事,也就是它的实质是什么,一定要弄明白。

正因为这些内容是十分先进而复杂的,所以,这篇说明文作者采用的是拟人化手法,用第一人称来叙述,用生动活泼、简明易懂的文字来介绍这些最新的科学技术。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一方面要知道文章告诉我们的关于数字图书馆的常识,另一方面也要学习用浅显易懂的文字来说明比较复杂的知识的说明方法。文章中使用的词语也比较丰富,可以适当地积累与应用。同时,也让我们领略科技发展的巨大力量,保持对科普读物以及对于利用现代科技获取信息的浓厚兴趣。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知道数字图书馆是怎么回事并知道它的好处。

3. 培养爱进图书馆的良好习惯,学习用多种方式获取信息。

教学准备

1. 学生在课前去地方图书馆或阅览室体验一下,感受其中的氛围和好处,如处于农村地区,则可以组织他们到学校图书馆或阅览室去参观一下,并去翻阅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城市的学生可以了解一下有关数字图书馆的情况,感受利用现代化设施方便快捷获取大量信息的好处。

2. 教师要在课前认真研读教材,弄懂数字图书馆是怎么一回事,并适当充实有关电子化、数字化方面的知识。把握数字化图书馆的本质及好处。

建议本课教学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文章第1段以第一人称“我”作自我介绍。

*文章第2段介绍在传统的图书馆里图书们的生存状态。在对图书馆里每天的日常生活作介绍的同时,含蓄地告诉我们,传统图书馆存在的不足,“当读者需要的图书……读者失望的神情”“每当这个时候……让更多的读者阅读”,这些都从侧面反映出人们求知的热情与传统图书馆功能局限性之间的矛盾。学习这一段时,要让学生们感受到图书馆革命的必要性。“歉意”“分身术”等词语的表达作用可以关注一下。

*第3段要认真体会“人物”的感情变化,“等待着”“期盼着”“羡慕着”“叹息着”要有区别。

*第4段用“我”——一本图书的亲身经历和亲眼所见来进一步说明传统图书馆的不足,认真体会“容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伤痕累累”“疲惫不堪”这些词句指的是什么。(指由纸装订的图书容易毁损)

*第5段是全文的重点段,在这一段里,作者用简明的语言文字告诉我们什么是数字图书馆。第1句出现了“数字图书馆”这个名词。第2句说明数字图书馆收藏的是“电子图书”。第3句告诉我们什么是电子图书,这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句子,要好好领会。第4句是说电子图书的好处——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和更持久的保存。这两个最大的优点是针对前面2、3、4段所反映出来的传统图书最大的不足——传播范围受限,不能同时供很多人阅读和不利于长时间保存,容易毁损而言的。第5句说明把传统图书变为电子图书,是图书馆业的一场革命。也就是说,以前的图书馆收藏的是传统的图书,数字图书馆储存的是电子图书,实现了由“印刷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跨越。文章到这儿,把数字图书馆的实质和好处都介绍清楚了。革命:人们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中所进行的重大变革,是事物从旧质向新质的飞跃。这一段的最后两句也是过渡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6、7段继续前面的故事,介绍“我”这一本普通的图书是怎样变成电子图书的。

*第8、9段充分说明了数字图书馆的好处,凡是具有上网经验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这样便捷查阅资料的好处。即使没有上网经验的学生,也能从文字上了解到数字图书馆的好处。

*最后以赞叹结尾,简洁。

*本课生字“惫”“忐”“忑”在写的时候注意上、下两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课后第1题主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读后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主要内容。

*课后第2题中的两个小问题,提示了本课的重点。答案主要在第5段和第8段,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得到解决。可以让学生自己找一找,读一读,讲一讲。

课后第3题的词语有着很强的表达效果,要让学生多积累和使用,鼓励学生自选两个词语用在一个句子里。此练习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图书馆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

3、使学生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进位的道理。

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此之前,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已经有了了解,但对“满十进一”算理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用小棒操作8+4时,满十了怎么办难以理解,需要小组合作,教师辅导。用竖式计算时,怎样列式不是难点,但一位数加两位数的对位问题容易出错可不能大意。为什么要从个位加起的规则学生难以理解,必须让学生在练习中感悟。在计算中,进位“1”往往会漏加,初学时可以用小“1”或小“、”做辅助防止漏加,还要特别提醒计算粗心的同学没有进位可不能乱加“1”。由于一年级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必须讲清要求才开始合作,汇报时如何注意倾听他人回答问题,也要时时提醒学生注意。在开展游戏活动中一要讲清要求,二要注意照顾不同程度的学生参与的面,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应重视激趣,重视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的和

谐,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教学准备:PPT、小棒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开火车”口算)。

一、情境创设,谈话导入。

1、谈话引入。同学们喜欢看课外书吗?谁来说说你喜欢看些什么书?同学们喜欢看的书真不少,可以看出大家都是好学的孩子。

2、引入情境。我们的好朋友“机灵狗”最近新开了图书馆,听说里边的书可多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PPT)瞧,这就是图书馆的一角。(出示课题:图书馆)

二、提出问题,初探进位加法。

1、提数学问题。

(1)看图提问题。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说的很好,那你们能提出数学问题吗?(生独立思考,指名提出数学问题,师在黑板上贴问题)

(2)根据问题列式。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一下子就提出这么多的数学问题,下面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多少本?你会列式吗?请拿出练习本列出算式。(生列式师巡视)

2、初探进位加法。

(1)初探算法。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大家都同意这样列式吗?(板书:28+4)你们会算吗?我们先来估一估,大概是多少?比30多,多一些。)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做一做。(自主探索)

(2)交流算法。算好的小朋友请把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方法与你的同桌小伙伴说一说。现在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一下。

算法一: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算出来的,先摆28根小棒,再摆4根,先从4根拿2根放到8根里就是10根了,把它捆一捆合在2捆里就得到3捆零2根,就得32了。

师:请你上台演示一下。还有用小棒摆的吗?你是怎么摆的?

算法二:先从8根拿6根放到4根里就是10根(一捆)。

师:请你上台演示计算过程。

师:试着用小棒摆一摆。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算法三:我是用看算式直接口算出来的,我是这样算的先算8+4=12,再算20+12=32。

师:谁也是这样算的?

算法四:先算28+2=30,再算30+2=32。

算法五:我用竖式计算的。(让学生说用竖式计算,写得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又是怎么算的?)

师:8+4=12满十怎么办?怎样记不会忘了进一。(生讲师板书进位一)谁还会说个位相加满十了怎么办?(多指名回答)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满十进一”

师: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列竖式。

(3)小结。

通过大家的思考,我们有口算、摆小棒和列竖式等方法来解决问题。这几种方法中,你更喜欢用哪种方法?(让几个同学说说)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相信你的速度会越来越快。接下来,在刚开始贴出的问题中,选择其中一题,用你喜欢的方法,动手算一算。

师:做完后,同桌小声交流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师:找生来说算法。

选择1名列竖式的同学上台板演。请你们也试一试列竖式的方法,好吗?

三、多层次练习,巩固进位加法

1、摘小花儿

(1)机灵狗说咱们班的小朋友个个学习认真,现在大家轻松一下,玩个“摘小花儿”的游戏吧?(出示图)看到这么多漂亮的小花儿,你们想摘吗?给你们1分钟思考时间。(选人计算)

(2)摘一个评价一个,最后评价左边一竖列与右边的题有什么秘密?

2、看谁是个最好的.医生

你们看谁来了?(出示琢木鸟图)它可不高兴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快去看看吧!原来呀这里有3棵大树生病了,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帮它吧!确诊一下大树的病因好吗?(指名说错因)

四、成功体验,回味进位加法。

1、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谁来说说你学会了什么新本领?

2、你想要提醒大家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图书馆课件【篇3】

教学内容 课本第58、5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题目。

2培养学生如初步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进一步渗透要认真学习、细心计算的思想教育。

重点难点

1借助操作与直观,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口算的算理及算法,正确进行口算。

2掌握口算过程,正确进行口算是难点。

教具准备

主题图,投影片,计数器,小棒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

1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

老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全班同学用手势表示结果。

14-6 12-8 13-7 15-9 11-7 10-3

2复习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

20+4 50+3 7+40 8+20 20+4 8+30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 引导学生看懂主题图中的统计表。

你想了解哪些问题? 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故事书还剩多少本?连环画些问题?剩下的书中哪种最多?……

老师引导学生先解决“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这一问题。

2尝试列出算式。

3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尝试解决计算问题。

在写笔算竖式时个位3减7不够减,要从十位借1当10再减,就是用13-7=6,十位上还剩2个十再加个位上的6得26,以十位借1要在十位数上点点,表示退位。

小结计算方法

尝试练习

1.解决学生看统计表后提出的问题。

故事还剩多少本?列式25-8=

连环画还剩多少本?列式46-9=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拨一拨,算一算。

老师出示3道口算题分别请同学用计数器来演示计算过程。

42-6 50-3 54-8

2用竖式计算。

48-9 53-6 70-7 32-3

3下面各题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请同学当啄木鸟医生为大树看病,找出病因。

4通过乘车活动,练习100以内的加减法。找出小动物们该乘坐辆车,用线连起来。

思维训练

40- =36 34- =27 -6=54

五、课堂小结

全班同学用手势表示结果。

指名回答

学生自由提问。

学生先解决“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这一问题。

尝试列出算式。

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尝试解决计算问题。

汇报交流。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同学用计数器来演示计算过程。

不对的改正过来。说一说错那了。

找出小动物们该乘坐辆车,用线连起来。

学生说。

图书馆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安排活动的步骤,合理制定方案。

2、了解图书馆的相关要求和规定,明确图书馆的作用。

3、乐于走进图书馆,培养读书兴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讲明此次活动的.意义和要求

走进图书馆,认真观察和学习,了解图书馆的作用,并从在图书馆学习的人身上学感受到主动学习的乐趣。

二、明确活动的时间和地点

三、在学生完成实践任务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总结此次活动的收获,使活动有实效

四、在班级建立图书角,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兴趣

图书馆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并续编故事。

2.在续编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画故事。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能简单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

1.课前参观图书馆、布置“快乐书屋”、对图书有一定的了解。

2.教学挂图、《幼儿画册》、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张图片,请你看看图片上是谁?(小熊)

师:小熊开了一家图书馆,里面的书各种各样,它想让伙伴们从图书中学到本领。请你猜一猜,小熊的图书馆里可能会有那些书?

(二)仔细观察图片,想象并讲述故事。

师:小熊图书馆里还有很多书是我们小朋友不知道的,让我们赶紧看看吧!(出示图片1),提问:小熊遇见了谁?它们在说些什么?

师:请你仔细观察图片,在小组内交流说一说故事。(出示图片3)

师:谁能完整地把图片上的故事说一说?

小结:小熊非常热心,它的图书馆里的内容、品种多样,能满足不同需要的小动物。

(三)创编故事,并大胆讲述

师:小熊遇见的小动物都有各自的特殊需要,但小熊都一一为他们找到了合适的书,那小熊还会遇见谁?它是怎样做的?

先请幼儿个别思考,再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观察,掌握幼儿对故事理解的动态。

请幼儿说故事,教师评价。

(四)画故事、说故事

师:你能把你编的故事画下来吗?(发放幼儿画册、水彩笔)幼儿画故事,教师巡回观察及指导。

师:请画好故事的小朋友说一说故事。(根据自己画的故事讲述)。

活动反思:

《小熊图书馆》是一节创编故事的语言活动,其目的在于让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创编故事。活动前我进行了相关知识的积累,如参观图书馆,了解了室内的设施以及图书的摆放;学习《快乐书屋》,感知了书的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版式各异等等。综合利用多种教育资源,为幼儿更好的学习创编故事做铺为了能让幼儿将想象大胆的表现出来,我先以猜猜“小熊图书馆里可能会有哪些书?”调动幼儿的原有知识积累充分想象来回答问题。一开始,幼儿的回答比较狭隘,主要都是围绕书的种类,如迷宫书、谜语书、故事书等等。“还有撕不坏。”下面发出一个小小的怯生生的声音。我立即抓住这个契机,肯定了这一幼儿的想法,说:“小熊图书馆里还有很多书是我们小朋友不知道的,让我们赶紧去看看吧!”使幼儿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引到故事情境中。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图书馆课件【篇6】

学习目标:

1、能根据路线图描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具体路线,体会方向与距离对确定路线的重要作用。

2、在描述简单的路线图的探索与应用中,体会方向与位置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

学会看简单的平面图,能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中用数对表示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下已经学习过认识方向了,怎样在地图上辨认方向呢,这个方向是北,那这个方向呢,让学生依次说出八个方向,并强调指向标的画法。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新课既巩固了旧知又可以引出新的学习任务。

二、探索新知

1、观察并探索,引发思考。

投影出示数学书61页主题图,先观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揭示这节课学习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深入的探究,后以小组为单位有序汇报。(笑笑从家去图书馆,怎样说清楚她要走的路线?)

机灵狗说:先看朝哪个方向走。

淘气说:要说清楚在哪里转弯。

笑笑说:还要说清楚每一段路要走多远。

2、亲自实践

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出要确定的物体的具体位置必须要知道方向和距离。老师启发引导,鼓励学生绘制路线图,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

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借助质疑,深入研究

如果反过来从图书馆到笑笑家,该怎么走呢?为什么这次描述和笑笑从家到图书馆不一样呢?老师引导,学生得出

结论:只是方向改变,两者间的距离并未发生改变。

【设计意图】

通过写一写,说一说引导学生发现、归纳、概括规律的能力。

4、归纳概括

怎样描述一个物体的具体位置,在描述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归纳,师小结。

【设计意图】

体现从数学走向生活的理念。

三、及时练习,巩固新知

1、课本62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试做后交流

2、课本62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试做后选取正确和错误的展示,通过对比,明确错误原因。

3、课本62页练一练第3题

独立完成后小组互批,互疑,互改,互讲。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生活中应用这部分知识时有哪些需要提示大家的?

3、对自己课中的`表现做一个评价。

图书馆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投影片、小黑板,计数器。

教学过程:

课件导入。

课外小组的同学非常喜欢读书,他们经常在午饭后到小小图书馆里汲取新鲜的养分,看,它们正聚精会神地学知识呢!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看一看。

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1)你们知道小小图书馆的藏书情况吗?(出示统计表。)谁能说说,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根据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呢?

先独立思考,再与小伙伴们说一说。

过渡: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算一算。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1)解决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

①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②指名汇报,教师板书236-118=

③看算式,试着估算出得数的范围。

④指名说说估算的过程。

⑤进行计算。236-118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⑥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汇报、交流。

(2)提一提。

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求两种书的差 的问题。

①根据藏书情况表,你能提出哪些求差的数学问题吗?

②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③让学生尝试利用已有的知识解答出来。

④指名汇报的数,并说出计算过程。

3.试一试。

探索减法验算的方法。

(1)出示前两幅图,说出图意。

(2)结合实际讨论:找回32元对不对?

(3)总结减法验算的两种方法。

(4)完成教材第57页的试一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

4.议一议。

探索笔算减法中连续退位的算理。

(1)讨论300-97怎么算呢?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 最简便。?

(2)各小组间交流、汇报。

要求学生汇报时说出计算过程。

(3)强调:笔算减法时,尤其是计算被减数末尾连续有几个0的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十位是0,要从不为0的数位上退位,0退1后看作9减。

(4)看黑板,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再来说一说。

5.想一想。

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笔算减法的法则。

(1)自己结合学过的百以内数的比算减法法则,试着总结出万以内数的笔算减法法则。

(2)在小组内交流,完善笔算减法的注意事项。

(3)班内汇报:在用竖式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4)在下面记一记。

(5)运用笔算法则和应注意的问题独立完成第58页的试一试中的题目,并互相交流计算方法。

6.议一议。

讨论加法算式验算方法。

(1)出示747+87=?独立计算出来。

(2)可以用什么方法验算呢?与同伴互相交流。

(3)汇报验算方法。

学中做

1.完成教材第59页的第1题。

2.完成教材第59页的第2题。

(1)通过动物卡片游戏,练习三位数的减法。

(2)还利用这四个动物卡片,练习列出三位数的加法。

做中得

完成教材第59页的第3题。

先让学生判断这三道题的对错,然后再指出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错误,并改正过来。

GZ85.com扩展阅读

2023岩石书课件


请阅读以下工作总结之家编辑精心收集整理的“岩石书课件”。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又到了老师开始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写好教案课件,可以避免老师遗漏重要内容。本文内容愿为您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岩石书课件【篇1】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够选择合适的方法查阅有关岩石的资料。

科学知识

2.通过调查、交流,知道岩石是组成地球的重要资源,了解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了解人们对岩石资源造成的负面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初步树立起保护、利用岩石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课前准备

1.布置、提示学生课前针对以下主题进行资料搜集和调查,为课堂探究做好准备。

①岩石用途调查表:

②调查岩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③调查人们对岩石资源造成的破坏。

2.教师准备一些有关岩石用途以及岩石资源保护方面的课件和视频资料。

三、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掌握了认识岩石的方法,认识了几种常见的岩石,各种岩石的不同性质,决定了它们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有不同的用途。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岩石的用途。(板书课题)

(一)学生交流对岩石用途的认识

1.课件出示:

岩石用途调查表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完成一个表格,请同学们在小组范围内将完成任务情况作交流汇报。

(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小组活动情况。

(小组发言人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从总结中了解岩石在生活中应用广泛,这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3.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猜岩石:课件出示各种岩石图片,

师:请你猜出这些岩石的名称、产地、作用。

(学生活动,师适时评价、激励)

4.师小结: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是重要的生活、生产资料,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它们可以雕刻、磨制成各种工艺品。岩石有这么多的用处,哪个小组能利用自己课前准备的资料,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示岩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呢?

(二)、探究、展示岩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板书)

1.小组作展示准备。

2.师巡视指导,对效率低下的小组做恰当的提示。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此环节意在让学生合作、梳理、归纳。老师在这里只起一个引导性的作用,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以便更准确、更全面地发现岩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既为大多数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的机会,也为个别同学提供了自主创新的空间,体现了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

3.分组进行展示活动。

师:现在各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活动成果,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其他小组的同学要把优点与不足记录下来,以便作出评价和补充。

【为节约时间,我采取抽签的方式,让四个小组进行了展示。】

4.学生代表评价、补充刚才的展示活动。

5.师小结:(出示课件)刚才大家展示的非常精彩,现在我们来看看岩石小精灵是怎么介绍岩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的。强调岩石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三)认识人类对岩石资源造成的破坏,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

1.游戏引入(课件出示:找宝活动)

师:今天,我们进行一个找宝藏的游戏,比一比谁找到的宝藏多。

(学生找宝藏)

2.游戏结束,学生分组交流找宝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

3.学生全班汇报交流情况,教师适时激励评价。

4.通过这次活动,你们受到什么启发?

(学生自由谈感想)

小结:我们的岩石资源就像这些小物件一样是十分有限的,越找就越少,越找就越难找,最后甚至到找不到,所以我们说岩石资源是会随着人类的开发而日益减少的。

人们在开采、利用岩石资源的同时,也对资源、环境造成了破坏,你们搜集的资料当中有反映这些问题的吗?

(学生介绍、展示,教师课件补充)

5.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新问题。

有什么办法可以弥补上述不足?(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引出新能源)

(四)拓展延伸,办手抄报

师:课后请同学们来制作关于岩石资源保护、新能源利用等为主题的手抄报,让你的所学所思、所作所为来影响大家,好吗?

【恰当引导学生课下进行拓展活动,活动主题即为课上探究活动中遗留下来的问题,既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将探究活动持续到课下,达到使学生的兴趣及各项能力持续发展。】

岩石书课件【篇2】

课程分析:

本课是《岩石与矿物》单元的第一课。通过运用多种方法认识一些常见的岩石,能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初步了解岩石的形成,建立岩石的概念;并且初步学会记录和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由此达到《标准》中学生意识到岩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愿意保护岩石等目标。在本课学习前,学生对岩石已有一定了解:他们知道在哪儿可以找到岩石,在家观察过放在水里的岩石,有的从课外科普书籍上了解了许多关于岩石的知识,这些都成为本课学习的基础。在本课的学习中,一方面学生将分享他们对岩石已有的知识;另一方面,还将以科学的方法和态度进一步观察岩石,并把自己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生活,我们需要做的是教学准备和对教学内容的调整:一是淡化科学知识目标,而着重让学生参与观察岩石和给岩石分类等活动;二是不拘泥教材,学生具体认识哪几种岩石、用哪些方法认识,教师应根据当地实际和学生实际充实教材;三是教学遵循开放性原则,整个过程不应局限在一节课进行,课前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岩石收藏活动、查询资料等活动,课后可组织学生展开岩石标本制作活动和岩石手抄报等活动,使科学学习得到更有意义的延伸;四是为学生准备“有结构”的材料,主要有常见的岩石标本(假如学校没有,可以课外组织学生采集当地的常见岩石,并指导他们把采集来的岩石洗净、敲开,露出新断面,做成岩石标本)、放大镜、锤子、水、稀盐酸等材料及有关多媒体课件。这些材料将为学生的.认识过程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以期望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多方位的发展。

●用简单的语言或图画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初步了解岩石的分布,建立岩石的概念;

●能认识花岗岩、大理岩、砂岩等常见的岩石;

●知道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生成过程;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

●从欣赏自然界中的石头美景获得美的体验,从而热爱大自然;

●从了解岩石的生成,意识到万物是在不断变化的,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教学过程设计:

1、播放课件,欣赏大自然中由岩石组成的美景。

3、学生发言。

4、谈话: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那么,你对岩石了解多少呢?把你对岩石的了解写在活动记录上。

5、学生填写活动记录。

6、组织交流学生关于岩石的已有知识。

【评析】自然界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在此教师不失时机地运用媒体,把学生带到广阔的大自然让学生产生美好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喜爱祖国河山,热爱家乡的感情。并借此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为本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1、谈话:大家对岩石了解这么多,那么哪些是岩石,哪些不是岩石你能分得清吗?

2、师生共同举办“岩石收藏展览会”。

3、学生当“小小岩石鉴定家”,找出哪些是岩石并简单说出理由。

【评析】师生共同举办“岩石收藏展览会”,使丰富的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此时让他们当“小小岩石鉴定家”,既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又增长了见识,进一步认识岩石的特征,同时也发展了学生课外采集收藏的兴趣,可谓一石三鸟。

1、谈话:现在同学们可以借助工具用多种方法仔细观察岩石标本,并把你的观察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比一比谁的发现多。

【说明】在此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提供的一些观察工具,并着重讲解稀盐酸的使用方法,科学课上强调大胆探索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相当重要的。

2、学生有序地领取所需材料并对岩石进行仔细观察,填写活动记录,教师巡回指导、帮助。

3、交流汇报观察结果。

1、谈话:现在你能把岩石分一下类吗?你能想出几种办法?

2、给岩石分类,把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记录下来。

3、交流岩石的分类方法。

4、谈话:你们想知道地质学家是按什么来给岩石分类的吗?

5、观看多媒体课件。(介绍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过程以及化石、煤层的形成)

6、谈话:现在你能像地质学家那样把你桌上的岩石标本分类吗?

7、学生尝试再次分类。

【评析】让学生先自己给岩石分类,再与同学交流,了解其他同学的分类方法。在此基础上让他们了解地质学家给岩石分类的方法和理由,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发现的价值,知道他们离科学家并不遥远,他们就是小科学家。

岩石书课件【篇3】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教学难点

认识岩石这本大“书”,初步了解地质方面的`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初步朗读课文,能够读正确、流利,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重难点

识字和写字,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师手捧一本书)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这是一本书。

师:今天,黄老师向你们介绍一本的书。请同学们看黑板。

(师板书课题:19的书)

生:老师,你写漏了双引号了。

(师给“书”字加上双引号)

师:哦,你们真细心,可是为什么这题目上的书字要加个双引号呢?

生:因为这里指的不是真的书。

师:说得真好!现在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19的“书”。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师:好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借助书的拼音自由朗读第19课。注意: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序号,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老师一边说,一边用课件出示读书要求。学生根据要求开展活动。)

师:谁来说说这篇课文有多少个自然段呢?

生:这篇课文一共有13个自然段。

师:其他同学同意吗?

生:同意。

师:现在请在同桌之间把难读的句子互相读给对方听,互相检查字音都读准了没有,句子都读通了没有。一会老师再检查你们。。

(同桌合作学习)

师:我的挑战要开始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看,这个句子你能读准确吗?

(课件出示句子:爬到半山腰,他们看见一位地质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什么。指名读)

师:还有谁想读。(再指名读,点拔:“地质勘探”一词的读音。)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句话。

师:读得真好!再来看这一句,谁想读?

(课件出示句子: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指名读。)

师:你读得真好!把“!”和“?”的语气都读出来了。

师:(出示雨痕和波痕的图片)你们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

师:“痕”就是指痕迹。那这雨点留下的痕迹叫(生:雨痕)波浪留下的痕迹叫(生波痕),水滴留下的印迹叫(生:水痕),那泪痕是什么留下的印迹?

生:是眼泪留下的印迹。

师:伤痕是什么留下的印迹?

生:是伤口留下的印迹。

师:真聪明!再看第四句话。

(课件出示句子: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

师:先请男生读。

师:请_读一读。

师:再看看这一句,谁想读?

(课件出示句子:“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川川总爱刨根问底。)

(指名读)

师:什么叫“刨根问底”?

生:“刨根问底”是指问了很多次。

生:“刨根问底”是指川川老是爱提问题,直到把问题问清楚,问明白。

师:你说得真好!现在我们看看最后一句。这一句可难读了。

(课件出示句子: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那里藏着铁矿……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

师:谁想站起来读。(指名读,点拔:“藏”字是多音字。)

师:现在请大家一起把刚才六个句子读一读。

(课件出示以上六个句子,指导学生朗读。)

师:同学们,你们看,我把句子中的生词抽了出来,你们能读正确吗?

(出示生字词课件:地质勘探趴在岩石一册书厚重脚印雨痕陆地

刨根问底埋着煤炭铁矿宝藏)

师:请大家同桌互相读,读错了帮助纠正。

师:_意做小老师带同学们读。

生:我愿意!

师:请全班齐读。

师:老师现在有一颗苹果树,如果你能读对的话,苹果树就能结果了。你能帮助这棵苹果树结果子吗?

生:能!

(学生看着课件玩苹果树游戏。)

师:恭喜同学们,你们真棒。现在我们把这些生字放回到课文当中,你还能读的这么好吗?

生:能。

师:好,我们来试试看。请大家把书端起来,试着齐读课文。

三、学写生字

师:大家读得真好听,看来大家的生字和课文都能读好了,可是光动嘴巴可不行,我还要看看你的动手能力怎么样?下面我们就来写写这些生字吧。

(出示课件一类生字)

师:大家看,这些字就是我们这篇课文中要学习的,也是要求做到会写会用的。首先来观察,你知道我是按照什么给她们穿的颜色衣服吗?

生:独体字穿紫色衣服。左右结构的字穿绿色衣服。

师:还有补充吗?

生:半包围结构的字穿浅蓝色衣服。“岩”和“宝”字是上下结构,穿蓝色衣服。

师:谁来提醒同学,怎样把这些这写好。

生:“岩”字的“山”要写扁一点,“石”的横要和“山”差不多长。

生:“册”要注意笔顺,最后写横,而且要穿出左右两边。

师:我们看看这三个字。要注意什么呢?(出示“质、厚、底”)

生:这三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质”第一笔是平撇,第二笔是竖撇。“底”,广字头,里面的笔顺要注意,最后不要漏掉点。

师:请大家看看老师写字。“印”,左右结构,注意左边起笔高一些,右边的竖写长些。“刨”左宽右窄,注意“包”字的笔顺。(师范写“印、刨”

师:现在请大家把这一课的字每个仿写两次。(学生写字。)

师:写完的同桌评议,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修改。

师:好啦,这节课我们上到这里,下一节继续学习

岩石书课件【篇4】

今天有幸听了 吴老师的《岩石、矿物和我们》这堂课。整节课听下来一个整体的感觉是教学思路清晰,环节衔接自然,并较好的达成了教学的三维目标。

听吴老师的课总有一种激情澎湃的感觉,吴老师的语言总是这么的抑扬顿挫,有种让人“不得不听”的感觉。尤其是在第一与第二环节的衔接处,吴老师讲到“如果这块岩石不小心砸到了你,你有什么感觉?”时加上肢体语言,给人一种真的好想要砸过来的感觉。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起来。

第二个环节教材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岩石矿物的用途,然后再一起交流。吴老师则通过大屏幕的形式直接告诉学生岩石的用途及其发展过程,然后让学生找找教室里的存在的岩石和矿物,并在结束时留给学生一个作业——调查宁波地区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储存量。真正体现了学以致用。

本堂课课堂上我比较关注着学生的回答以及教师的评价。发现吴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很富艺术感,每个学生回答后都给以一定的`肯定,如:课堂上有个同学被叫起来回答问题了,然而又回答不出时,教师即时的接上:“我知道你已经知道了答案,可能还不能很好的表述出来,先坐下,我们听听别人的回答吧!”这样亲切的语言,让学生有一种乐于回答并且想要回答的感觉,进一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接下来我针对其中的细节部分谈谈自己的拙见。

1、本课开始,吴老师出示了一块岩石,让学生说说它的特点。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学会了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观察一块布认识的岩石了。但此处教师又花了大概5-8分钟时间去回顾研究岩石的方法(包括重复学生的回答),个人此处可以不用花费这么多的时间。

2、吴老师在要求学生研究矿物更多用途时,在大屏幕上出示了许多种矿物和岩石要求学生将这些岩石根据表格里的标准分类。这里我想问个为什么?为什么要限制岩石矿物的种类呢?为什么要让学生只按照书本中的这么几个标准分类。这样个人认为会牵制学生的思维。

以上是个人的不成熟的想法,不当之处请予以批评指教。

岩石书课件【篇5】

一、目的要求

1.指导学生掌握鉴别岩石的简单方法,了解几种常见岩石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

二、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 较标准的花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标本,每组各一块,供分组观察用。 2. 放大镜、小刀、铜钥匙、稀释的盐酸及滴管,每组一个。 3.花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的图片或投影片。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谈话:低年级我们玩过石头,大家一定都很感兴趣,今天,我们再来研究几种石头,找一找这些石头的特征。(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谈话:岩石的种类很多,老师今天为大家准备了五种岩石,放在你们的桌上,我们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找一找这些岩石的特征。(请学生观察一下放在桌上、标有号码的五种岩石。)

1.指导学生观察五种岩石的特征

(1)观察岩石的颜色 谈话:岩石的外表颜色很不同,有白、灰、黄、黑等单色的,也有几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的,还有带花纹的,你仔细看一看桌上的五种岩石,是什么颜色的,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课文的观察记录表中。 学生观察后,可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以取得小组的一致意见。

(2)观察岩石的结构特点 讲解:岩石的结构是指岩石是一层层的,还是一粒粒的;是粗粒的,还是细粒的;是由同种颗粒构成的,还是由几种不同的颗粒构成的。观察时可用放大镜仔细看一看,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观察记录。

(3)观察岩石的硬度 讲解:各种岩石的软硬程度不同,我们这里把岩石硬度分成很硬、较硬、较软三级,用小刀刻不动的岩石是很硬;用小刀刻得动,用铜钥匙刻不动的是较硬;用铜钥匙刻得动的是较软。 学生用小刀、铜钥匙分别刻划岩石,并做记录。

(4)观察岩石遇酸的反应 谈话:岩石遇酸是否会发生反应,有什么现象发生,请你试一试。 学生实验,并做记录。 (在使用盐酸鉴定岩石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有些学生可能不熟悉“盐酸”这个名词,应该告诉学生这是一种化学药品:②告诉学生盐酸有腐蚀性,不要弄在手上或衣服上,往岩石上滴盐酸时一定要用滴管,每块岩石上只滴2——3滴;③在分组实验时,为了安全,每组发的盐酸量不要多并且要稀释。)

(5)观察岩石的其他特征 谈话:除了上面的几个特征,你们再观察一下,岩石还有什么其他特征。 (为了使学生真正认识一些岩石,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独立研究。教学中,不必局限于课文中的几种研究方法,只根据这几种方法研究的结果,并不足以概括出所有岩石的最明显的特征。因此,应该鼓励学生在这几种方法的启发下,从其他方面再找一些岩石的特征。)

(6)全班讨论,互相交流 (在观察完岩石特征以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可以小组为单位,选代表汇报观察结果,对于不一致的意见,可以讨论或重复进行观察、实验。 应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因为岩石特征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可能只发现其中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通过交流,就可以把握得更准确,更全面。)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供的五种典型岩石特征

(这部分教学内容,如果课堂时间允许,应让每个学生仔细阅读,如时间较紧,可请几个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 教师应明确,课文给出的这些岩石特征并不全面,所列的是岩石特点中最明显、学生最易把握的,目的是让学生把这些特征与前面自己的研究进行比较,为下一步鉴别、定名岩石做依据。)

3.指导学生给岩石定名

谈话:我们观察研究了五种岩石,得到了一些有关这些岩石的特征,我们又阅读了上面这些标准岩石特征,现在请你把你记录表中的岩石特征与标准岩石特征进行比较,说一说1、2、3、4、5号岩石,分别是什么岩石。 学生比较,在小组中进行讨论。 汇报定名结果,教师总结。 让学生把正确的定名填写在书中空格处:1号是花岗岩,2号是砂岩,3号是页岩,4号是石灰岩,5号是大理岩。 对于某种岩石的特征,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形容方法,他们用的词可能互不相同,与课文中写的很可能不一样,但只要是符合那种岩石的基本特征,并能达到区分岩石的目的,就应该给予肯定。学生在对照标准岩石的特征定名时,可能定的并不准确,这没关系,最后教师还可以把正确的名字告诉学生,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鉴定的方法。通过定名,可以对学生概括的某种岩石的特征是否正确加以检验。3.布置作业 课后到野外石山、河滩或建筑工地采集一些岩石标本。

四、课后小记

岩石书课件【篇6】

《岩石书》这篇课文主要让学生懂得岩石是一本特别的书,人们能通过它了解地质的变动,还能帮助祖国寻找宝藏。学了课文后,学生觉得太奇妙了。于是,我又趁机让学生补充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特别的书,如:树的年轮可以告诉我们它的年龄,循着胡杨树可以找到地下水等等。学生听后,教室里的惊呼声此起彼伏,“哇,太神奇了!”“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看着一张张涨红的小脸和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激情高昂地说“是呀,孩子们,宇宙中有多少特殊的书呀!小到一棵草,一株花,一块石头,大到一片海洋,一颗星球,只要我们认真去阅读,就能读懂许许多多的知识。”孩子们马上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愿望,有的说:“我将来要飞上天,去读天空这本巨大的书!”有的说:“我将来要到海里去读大海这本书!”有的说:“我要到森林里去和每一种树对话,读懂它们的每一种语言!”还有的说:“我将来要利用大自然中的书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中午,我便惊喜地看到许多孩子的'手上捧着一本厚厚的书,那就是《自然百科知识全书》。看着他们聚精会神的样子,我欣慰地笑了。我想:这就是语文课人文精神的魅力吧,它就像一股清泉,静静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

上完这节公开课,在朗读方面,感觉学生个别朗读效果比较好。唯一不足的是在课堂调控时,注重了个别朗读,缺少了集体朗读。本来在练习说练习这一环节之后有全班角色朗读,由于时间不够,给删除了。在问句和感叹句的练习中,最后有一环是全班男女对读的,可是给漏了。在“自由读文,说说”一环中,学生表现不错。能提问,而且在读完“小知识”后能自行解决问题。

岩石书课件【篇7】

.颜色、条痕、软硬是矿物的重要特性。

.有的矿物具有多种颜色,有些矿物具有相似的颜色。

.矿物的颜色、条痕、硬度是识别矿物的重要依据,矿物的条痕比矿物的外表颜色更可靠。

.学习观察描述矿物颜色、软硬、条痕的方法。

.对几种矿物的颜色、软硬、条痕进行观察、比较和描述。

.在观察过程中能及时进行观察记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培养对矿物观察研究的兴趣。

.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描述是十分重要的`。

指导学生学习观察、描述矿物的颜色、条痕和硬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矿物。

【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白磁盘、石英、长石、云母,回形针、小刀、其他几种较深色的矿物、白色瓷板。

一、猜物导入,揭示课题。

1.听描述,猜物体,引导知道观察仔细和描述准确的重要性。

1.观察和描述矿物的颜色。

(1)有些矿物以颜色命名;

(2)有些矿物具有多种色彩;

(3)有些不同的矿物却具有相同的色彩。

岩石书课件【篇8】

《岩石的组成》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岩石和矿物》单元中第三课,这节课要让学生形成的科学概念主要有两个,

一是要让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矿物,知道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二是利用工具,让学生利用多种途径发现岩石的成分,培养其观察身边矿物的浓厚兴趣。了解学生关于岩石组成的初始概念,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向科学概念转变,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以“石英、长石和韵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所有的岩石都有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为主线展开系列观察活动,在观察中确定岩石鉴定的有关标准。

本课教学设计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谈话导入,让学生说说不通岩石颜色的差别为什么会那么大;

第二部分,观察花岗岩,在提供云母、长石、石英标本,以次辨认花岗岩的组成成分;

第三部分,引导学生对身边的常见的矿物进行探究。

第四部分,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兴趣。

岩石书课件【篇9】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指导学生了解采集岩石的方法,知道采集的地点。

2、指导学生掌握认识岩石特征的方法。

3、指导学生了解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鉴别事物的能力以及动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老师提供岩石图片和实物,学生自行搜集有关岩石变化的资料,使学生经历寻找岩石变化痕迹的探索过程,并在活动中了解冷热、风雨、植物等对岩石变化的作用。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假设——验证”的科学研究过程,能够根据现象,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珍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设计实验方案,能够根据现象初步认识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神秘、稀奇的事物。今天老师要邀请同学们一起到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好,我们出发吧!(课件展示风化岩石:钟乳石、蘑菇石、鹅卵石、黄山奇石等岩石)同学们欣赏了这么多的美景,想跟老师说什么呀?(欣赏并说出有什么想法。)

二、猜想与假设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真了不得,雕琢出这么多千姿百态的岩石,那么,它们的模样一直是这样的吗?(猜测岩石会不会改变模样。)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科学来研究“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板书: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猜测使岩石变化的因素。

2、教师随机分类板书:冷热、水、风、地表运动……

三、制定方案

1、同学们刚才欣赏许多形态各异的岩石,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再过一千年、一万年后,它们还会改变吗?

2、(板书:会)会是什么力量使岩石改变模样的呢?

四、实施探究

1、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使岩石变化的因素,你们能用科学的方法来验证你们的说法吗?那么我们就来研究同学们说的其中两个因素。冷热作用和水的作用使岩石发生变化的研究。其它的因素,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其它因素对岩石的改变。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你们将研究那一个问题?是研究冷热作用的,还是研究水的作用的、或者是两个都想研究。选择好之后,再讨论你们将设计怎样的科学方法验证?(两个模拟实验同时进行)

2、学生汇报实验方法。

3、其他学生修正实验方法。

4、同学们的设计方案真好,老师根据同学们的方案再给你们一些小提示。看看有哪些细节是同学们没有注意到的。(出示提示)

5、老师给你们已经准备了一些器材和实验纪录表,请各小组根据你们设计的方案,每组派两位同学来领取。器材领到后,就请同学们开始动手研究吧!(生研究,师指导。)

6、学生汇报实验发现。

7、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觉得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真棒!同时通过同学们的实验研究,的确说明冷热作用和水的作用能使岩石变化。除了这些,老师还要告诉同学们,植物的根和大气也会使岩石改变模样。(展示:长着植物的岩石图片,师简析。)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鉴别岩石的方法,了解几种常见岩石的特征。

教学难点:

给岩石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1、教师:岩石标本、实验表格、小刀、放大镜。

2、学生:采集各种岩石标本并洗干净,记好采集地点,搜集有关岩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放岩石录像。

师:关于石头,你都知道些什么?

二、猜想假设

生:展示自己带来的石头。

师:(小结)这些石头我们都称之为岩石,它组成了地球外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岩石。

三:制定方案:

研究各种岩石的特征。

师:关于岩石你们想了解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归纳学生提问,确定今天研究的问题:岩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研究方法。

生:回答。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要研究的问题。

生:分组研究桌上的各种岩石,并填写实验记录表。(教师要进行了解,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

师: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记录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完善、评价。完善对岩石的基本特征的认识。

师:介绍新的认识岩石特征的方法:用化学药品认识——盐酸认识岩石的特征。(化学药品先集中放,学生使用时,再由教师发给每个小组。)

师:介绍盐酸,强调盐酸是化学药品,有很强的腐蚀性,注意安全。介绍实验方法:利用滴管,在岩石上滴1-2滴,然后观察现象。

生:分组实验。(教师要进行巡视,注意学生的使用盐酸的情况。)

生:汇报实验情况。填写记录表格。

四、实施方案:

认识岩石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岩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师:播放录像资料。

生:说一说。

五、展示交流

动手玩一玩

师:展示几种不同的岩石标本盒

生:看书:了解标本盒的制作方法。玩一玩

师:布置课后采集岩石,自制标本盒的作业。

六、拓展创新

师:归纳总结。(注意既总结本课的知识点――岩石的特征,又总结研究岩石的观察方法――利用感官、工具及其它物质如化学药品,三方面的结合才全面了解一个物体特征。)

师:大家感觉我们这节课上得怎样,在刚才的研究中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对于刚才提的问题,你们自己能研究哪些?可以怎样研究活动?

师生互评,提出课后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及一些研究想法。

教学反思:

1、让学生积极对周围的事物进行探究,体验动手的乐趣。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探索自然事物的兴趣。

岩石书课件【篇10】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与《岩石和矿物》、《认识矿物的性质》、《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共同组成“岩石与矿物”单元,本单元属于“地球与宇宙”部分的内容,是小学科学教材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地球运动和地表变化”作好铺垫。

本课教材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覆盖在地球表面通过图片导入,提出问题“对于岩石,你了解多少”?为后面学习岩石的特征,岩石的种类建立联系,作好铺垫;第二部分:引导学生仔细研究各种岩石,多角度了解岩石的特征,并对岩石进行分类;第三部分:初步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学生对于岩石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岩石是一种大家经常能见到的东西,说陌生是因为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于学生来学,还处于表面的认知状态,只是一些零碎、杂乱、单一的片断,对于岩石的特性,还没有形成比较清晰、科学的认识。

1、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岩石,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一些特性。

2、能够用相关的分类标准(如颜色、形状、软硬等)对岩石分类。

3、能查阅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有关资料。

4、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实验等探索性活动。

1、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等方面的不同和遇酸反应中的不同特征。

2、认识岩石有三种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初步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过程。

1、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产生喜爱祖国山水的美好情感。

第一部分:我采用看图——赏石头——设质疑——引导提问题。

通过学生的观察,了解岩石分布——接触自己搜集的实物赏识自然美→产生质疑。

第二部分:采用设计研究方案——选择实验方法——组织分工——分组操作——观察讨论——组织交流——比较分类

第三部分:采用与信息技术课相结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查阅资料。

1、课件出示图片,学生欣赏后提问:从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欣赏完图片,同学们会产生疑问:这些美丽石头哪来的?

出示另一幅图告诉大家: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水覆盖,有的地方被土壤裹上“薄毯”,有的地方却裸露在外,这种裸露在外的物质,就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岩石,刚才我们看到了美丽石头都是岩石。

2、了解学生对岩石的已有认识。

通过这个活动了解学生对岩石已有的认知水平,在此基础上调节、调整教学预设的方案。

(2)关于岩石,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3、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板书。

1、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先对岩石的特征进行研究。

2、你们打算采用什么方法对这些岩石进行研究呢?

引导学生回顾三年级水、土壤的研究方法,让他们自己说出观察岩石的方法,进一步巩固、深化三年级下册所提出的用多种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的手段。学生会提出用放大镜看,用手摸,用刀刻,把岩石放入水中等方法,这些方法我们以前都已接触过,不必作详细指导,只要提醒大家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

学生做岩石遇酸反应的实验。

这些岩石遇到酸会怎样呢?出示稀盐酸、滴管,大家想不想试试?

这是我们第一次用稀盐酸来做实验,事先一定强调稀盐酸具有腐蚀性,不能碰到皮肤和衣物,在实验时怎么滴,包括滴几滴都要向学生讲清楚,教师并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以提醒大家注意。

在记录时要求学生可用多种方式对岩石的特征进行记录,如用文字、画图等方式,因为在描述岩石的某种特性如结构时,有时大家很难找到比较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用画图的方式就简单多了。

让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来展示自己的记录,并进行汇报,学生通过研究获得的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其间可能会发生争论,这时要让学生充分地讲,可让产生争论的小组把实物相对照再进行观察,用事实来说明一切。

6、出示岩石对照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给1~5号岩石起名。

目的是让学生在原有的认识基础上提升到科学的概念。

1、同学们已经对这些岩石进行了研究,大家能不能按自己的方法对这些岩石进行分类,前面的观察和探究活动,学生在脑中已形成一系列的关于岩石的感性认识,包括颜色、颗粒、软硬等,这些将会为岩石的分类活动提供最直接的依据和多种分类的标准。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充分把自己的想法描述出来。

4、刚才这是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标准给岩石进行了分类,有谁知道科学家对岩石是怎样分类的吗?

科学家根据岩石的生成方式把它们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大家是不是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知识呢?这些岩石又有什么用呢?

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与信息技术课横向结合进一步完成对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过程的了解及它们有什么作用。我与信息技术课老师取得联系,请他们在技术上给予支持,指导学生如何从网络中寻找到自己想要查阅的资料。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制成科学小报,在单元结束时,进行汇报展示。

这样的做法既可以节约时间,因为一堂课只有40分钟,如果在课堂上一带而过,学生学是模糊不清,而利用网络学生获得的知识会更丰富、更全面,这样为学好后面的内容打下了基础。

岩石书课件【篇11】

1、挖掘想象资源――使文本活力充溢。

让文本活力充溢,就要让学生多元地解读文本,学会想象。“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尤其是面对低年级学生,更应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培养他们想象力的舞台。这节课我让学生在观看树叶、贝壳、小鱼的化石图片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大自然中还会有哪些动植物的化石?并设计了你看,这儿有_____,有_____,那儿还有_____,这些都是_____啊!这样的说话训练。这样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多元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又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既避免了讲解科学常识的枯燥乏味,又为学生的智慧学习搭建了一个个平台。整堂课学生思维活跃,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呈现出生气勃勃的氛围。

2、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解决科学知识。

多媒体计算机进入课堂教学,以其便捷、直观、丰富等特点开启了课堂教学的新天地,给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岩石书》一文中所提到的“化石”,对于我们二年级学生来说很陌生,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精心制作了课件,由于课件使用的较灵活,因此比较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重难点,使语文教学与科学知识的落实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探究大自然奥秘的愿望。

课堂上,当让个别学生朗读课文时,我首先对听的学生提出倾听要求,请同学们专心听,认真思考。看谁的神情最专注,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不失时机的及时给予鼓励和评价,同学不但认真听了,还动脑筋思考了。由于在课堂上,我有意识的关注学生倾听情况,又有意识的通过树榜样、激励评价等语言激发学生听得兴趣,所以我班学生基本形成较好的倾听习惯。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在这节课中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课前设计教案时为了考虑过程的完美,避开了一些知识点的落实,课中对一些生成点不能坦然处之……,真诚希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2023石头书课件


为了更加贴合您的需求我们编辑了“石头书课件”。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老师还没有写的话现在也来的及。教案是教师发挥教育智慧的重要方式之一。希望此文能够为您带来一些正面的影响!

石头书课件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正确的辨识字音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扫清阅读障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找文中的对话,梳理文章的脉络,知道课文是通过对话形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概括课文内容的简单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对话的形式与内容,了解提示语的不同位置,知道提示语的作用,读好对话。品读人物语言,初步了解反问句的作用,感受反问句能表达的强烈的语气。

4、通过品读课文、欣赏图片等方法,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鼓励学生刨根问底。

二、教学重难点:

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三、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听说三9班的小朋友们啊特别喜欢看书,最近你们都读了那些书呢?

2、你们看得书真多啊,老师真佩服你们!你真了不起,都读

你的兴趣真广泛,将来一定能成为有用的呢!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看一本特别的书,来,读《石头书》。

2、当你看到“石头书”这三个字时,你想到了什么?(什么是石头书?石头怎么能叫书?石头书上有什么?石头书在哪里?……)

3、同学们根据课题,脑海中一下子就闪现了这么多问题,真好。大家都想很快找到答案,一直要把问题都弄个明白为止,对吧?

4、对,遇到问题一定要弄个明白,这就是刨根问底。那么就让我们轻轻地打开书,到课文中去问个明白!

二、初读指导,掌握生字词

老师这有读书的要求

1、出示要求:①读准生字词的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②读通读顺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③思考课文的主要讲了什么。

2、检查效果

刚才同学们读得可认真了,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读书效果。

认读生字词语,指导字形,理解词义

A组:川川磊磊叔叔

a、指读正音

b、这是课文中出现的三个人物再读

B组:地壳贝壳好奇好处藏着藏语

a、指读

b、你看这组词语里面都有多音字,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c、齐读

C组:脚印足迹雨痕波痕矿物煤炭矿石

a、指读

B、雨痕、波痕是什么意思呢?课文中有解释,同学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谁找到了,来说说?出示句子板书痕

找得很好,读得也很好。

▲预设一:你看这儿有一个逗号,读得时候要停一停,别人才能听得清。谁再来读

▲预设二:你真会读,把这些停顿都读出来。谁再来读一读

C、听了两遍,你们都记住了,谁来说一说。

同学们一下子都记住了,听得多认真啊

d、再出示

注意看,雨痕、波痕后面用的都是分号,说明这段话还没有结束呢。后面还有一句,你又读懂了什么

对,煤炭……都是矿物。想看看他吗?这些黄的、红的、闪光、透明的都是矿物,

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铁啊,铜啊都是从这些矿物中提炼的!

小结:咱们的读书效率可真高呀!你看,才一会儿功夫,大家就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课文你会读了吗?把这些词带到文中再去读一读,一边读一边观察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

2、生一:有很多对话。师:对了,同学们要注意一问一答就要对话。再去看看,有几次对话,川川和雷雷问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答案?

3、交流(师提示:交流的时候要有顺序,先问了什么?得到了什么答案吧)指名交流

4、其他同学就要向他一样,先说清问题,再说答案。

5、相机板书:一层一层的

雨痕、波痕、矿物

树叶、贝壳、小鱼

6、投影幕全部出示六个问题,你看,他们问了一个,又是一个,川川和磊磊真会刨根问底,

小结:同学们,那你们从川川和磊磊这六次刨根问底的提问中知道了什么呢?谁来概括概括?(指名交流:我知道了石头书的样子、师点拨:这些书上有字有话,这就是石头书的内容。还知道了什么?我知道了石头书的作用)

7、这篇课文主要就是由这6次对话完成的,我们可以这样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学们来试试看,谁先来说。

课文主要通过川川、磊磊与勘探队员的( ),知道了石头书的。

四、精读课文1-5小节,了解石头书的样子

1、接下来,我们走进课文,和川川、磊磊一起向叔叔学习,仔仔细细看看石头书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1—5自然段

2、自己练习着读一读。

3、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老师也想读一读里面的对话。老师范读第二三段,(故意没有读出奇怪的语气,故意不笑着读)

4、我读的好吗?(你读的不好)我觉得读的蛮好的嘛,每个字都读出来了?到底哪里读得不好,(老师没有把好奇的语气读出来,)哦原来要好奇地问呀,还有什么意见呀?(老师读得时候没有笑着读)那你能读给我听听吗?哦,原来我没有注意的提示语啊!小朋友待会读的时候,可要注意哦!

5、我们来找一找,这段文字中有几处提示的话,用笔把它画下来,看,(师出示画好的提示语)你找的对吗?这就是提示语,同学们,这些提示语真调皮,有的在前面,(教师要用手来指着)有的在后面,再看看这句话的在哪里,没有(咦,找不到了。真是太调皮)这个时候读得时候要仔细看,仔细读,要想像着去读。这些提示语都是很好的写话的方法!我们以后也可以在写话的时候也要用上。

6、自己再去念一念这段话,老师要提高要求,到你四人小组去练着分角色读读!

7、来,下面分角色来,读给大家听听,一个同学读旁白,你一定要读好提示语哦!一个读川川、一个读磊磊,还有一个读叔叔的话!

▲预设:书?哪里有书哇?他俩看了看面前这块光秃秃的石头,感到很奇怪。

(1)停,老师发现是“她俩”你们要一起读呀!

7、读了这么多遍,现在你知道石头书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答案就在叔叔的这句话的里面。(课件上把叔叔的话变红了)

▲预设:“石头就是书,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a)谁来说一说石头书是什么样的呀?,指名说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b)想看看这本书,(出示图片)

c)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真像书呀)

d)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这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页一页的书呀!)你真善于观察,难怪叔叔说石头就是书。我们一起把叔叔的话再读一读,

e)看,这种说话方式很特别,我们在前面的课文中也见过,还记得吗?(第二课《学会查无字字典》也有呀!)

出示:“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

“石头就是书,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这两句都是反问句,反问句能加强说话的语气,这里叔叔想加强肯定的语气,肯定石头就是一册厚厚的书。我们再把叔叔的话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8、同学们,1-5小节咱们已经学完了,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石头就是书,不过,这时川川又有疑问了,他真好学,想来个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他又刨到了什么呢?轻声读读课文6-9小节,这几小节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石头书上有字又有画)

五、精读课文6-9自然段,学习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1、石头书上字是什么,画又是什么,(教师手指板书)你能像勘探员叔叔那样像别人介绍介绍吗?自己先准备准备。

2、指名介绍(2人)

3、刨根问底真有意思,学到了这么多知识,老师要奖励你们了,来欣赏一下神奇的化石!

4、欣赏化石,(在欣赏中教师说: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等埋藏在地下,经过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几亿年之后,变成的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5、还想看更多的化石图片吗?(想看),课后同学们可以到中国化石网和《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去继续欣赏。

6、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新的生字词,还了解了一种奇怪的书---石头书的样子,它是一层一层的,上面既有字,又有画。那么到底读懂了这本书有什么用处呢?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来学习。

六、总结

这节课呀,同学们读得好,说的也不错,不知道写的怎么样?今天这节课呀,我们还一起学习了新的生字词,一定要及时写一写才不会忘记。

七、写字

出示:队、叔怪册

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叔左宽右窄左松右紧而且很容易写错

描红一次描成不能涂改

八、作业

1、推荐:《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2、搜集有关石头书的资料,明天课上和同学交流。

石头书课件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尝试自己区分石头和泥土,了解他们的特质用途。

2、通过尝试,激发幼儿观察和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3、幼儿能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创作。

活动准备:

包好的石头和泥土,盆子,水,树枝,抹布,报纸,幻灯片(石头和泥土做成的各种东西)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师:小朋友们刚才去洗手的时候啊,老师悄悄地放了两个神秘的东西在你们桌上的报纸下面。小朋友先不要碰,两个小东西在睡觉呢。我们悄悄地把手放进去摸一摸好不好。

幼儿伸进去摸师:什么感觉啊?是什么东西呢?

师:小朋友们都摸到了不一样的东西,那我们现在把它拿出来闻一闻,看一看。哇,是什么呀?

师:哦,原来是小泥巴和小石头啊。那手里的小泥巴和小石头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呢?

师:那你们有没有看见过其他样子的泥巴和石头啊?都是在哪儿看到的呢?

2、基本部分。

师:我们刚才玩的时候呢,小石头也跑到泥巴头家里去玩了。你们看现在它都舍不得走了,(出示泥巴和石头混在一起)怎么办啊。小石头的妈妈还在家里焦急地等他呢。

师:老师怎么都弄不开,你们试一试好不好。

发给幼儿尝试,也包括各种分开的工具。

师:好了,谁告诉老师你们用的什么办法。

3、**部分。

师:我们小朋友们想了各种办法终于把他们两个分开了。他们呀,都玩累了,我们来给他们洗洗澡好不好。

分两个小组,每组发一个盆子,装好水,请他们把刚刚拆开的泥和水装进水里搓。

师:好了,洗干净了就捞出来。

师:(观看幼儿):咦?怎么大家都没有捞出小泥巴呢?他到哪儿去了呢?我们再找一找好吗。

如果有幼儿说可以在太阳下晒把泥巴弄出来,就放在阳台边尝试。

4、结束部分。

师:原来泥巴在水里就看不见了。它还可以变形呢。那你们想象,除了变在水里藏起来,还可以变成什么样子啊?

师:哦,小朋友想了这么多种方式,老师也迫不及待要和大家分享一下老师看到的石头和泥巴变成了什么样子。

出示ppT,依依讲解图片。

师:哇,我们看了这么多泥巴和石头变成的东西。你们想不想自己尝试一下怎么变呢?

幼儿自己玩泥巴,做东西。

延伸活动:

陶艺课,请幼儿创造东西。

石头书课件 篇3

《驴小弟变石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活动,发现石头的魔力,想读故事。

2、能仔细阅读画面,大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体验阅读的温馨和快乐,感受故事中爱的情感。

4、激发学生阅读绘本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体验阅读的快乐。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阅读绘本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共同阅读一本书《驴小弟变石头》,这是驴小弟一家人。出示图片,驴小弟跟爸妈住在燕麦谷的松果路。他有一个嗜好,嗜好就是特别喜欢做的事,看图片猜猜看是什么?(搜集小石子)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你们再观察观察,从这幅图中,你感觉到这是怎样的一家人?(幸福)是呀,他们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多幸福啊!连花儿都开得如此鲜艳。

2、我们再看一幅图,这又是怎样的一家人?(伤心)是啊,驴小弟不见了,妈妈在哭,爸爸愁眉不展,连花儿都枯萎了。这是怎么一回事?故事要从这一天说起。

二、第一部分:获得许愿石

1、播放动画。在驴小弟短短的一生中,从来没有一个愿望这么快就实现过。同学们猜猜是怎么回事?

(驴小弟和大家想的一样,他突然觉得这一定是魔法,而且一定是这颗特别的红石子造成的。于是为了看看他的想法对不对,他把小石子放在地上,说:“我希望再下雨。”结果什么也没有发生。于是他用蹄子拿着小石子,说同样的一句话,天就变黑了,闪电和雷声来了,大雨也下起来了。)

2、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如果你现在拥有这样的小石子,你想用它干什么?

(不管你们想要做什么,这颗小石子都能够帮你们实现,这是多么高兴的一件事。所以此时驴小弟的心情我们应该能想象到吧?)

3、驴小弟高兴极了,兴奋极了!谁能读出驴小弟的心情?(“今天的运气真不错!”驴小弟想,“从现在起,我要什么就会有什么了。爸爸妈妈也可以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我的亲戚、朋友,以及所有的人都可以要什么就有什么啦”)

4、讲述:他希望太阳再从天空出现,希望左后方脚蹄上的一个疙瘩消失,结果都实现了。他开始走回家去,急着要用这颗神奇的小石子让爸妈惊喜一下。他巴不得马上就看到他们的表情。也许,一开始,他们根本不会相信他的话哩!

三、第二部分:变成石头

1、可是就在他走过草莓山,心里想着有好多好多的愿望都可以实现的时候,悲剧发生了!出示图片,仔细观察,说说发生了什么?(他突然看见一头又狡诈又饥饿的狮子正在草丛里瞪着他。这只狮子已经有好多天没有吃饭了,它正在找今天的晚餐,正好遇到了驴小弟,狮子心想:“今天我总算能饱餐一顿了!”)

2、怎么办?如果你是驴小弟,你会许下什么心愿?

3、可是驴小弟确没有大家这么镇定,他吓坏了;要是他没被吓坏的话,他就会想到要这头

狮子消失,或者希望自己平安地跟爸妈在家里。他可以希望狮子变成蝴蝶、小菊花,或者是蚊子。他可以想到好多好多办法。可是他吓坏了,吓得没办法用心想。“我希望变成石头。”他一说完,就变成了一块岩石。狮子跳过岩石,对着它闻了一百遍,绕着它走了一圈又一圈,最后迷迷糊糊,带着一肚子的疑惑走开了。“我明明看见那只小驴子的,也许我饿疯了。”他喃喃地说

4、狮子走了,危机解除了,真好!可这真的好吗?出示图片。变成岩石的驴小弟,就这样待在草莓山上,那颗神奇的小石子还在他身边,但是他没办法去拿。同学们,这时候驴小弟又是怎样的心情呢?它会想些什么?(是的,驴小弟既害怕又着急。“噢,我好希望再变成我自己。”他想了许多办法,最后他明白了,他唯一的希望就是有人发现这颗红石子,并且希望红石子旁边的这块岩石能变成一只驴子。当然了,一定会有人找到这颗红石子,因为它是这么的闪亮耀眼;可是世界上有谁会希望一块岩石变成驴子呢?这个机会顶多只有十亿分之一)

5、理解十亿分之一,体会机会渺茫。最后,驴小弟睡着了。他不睡又能怎样呢?随着星星的出现,夜,来了。

四、第三部分:父母寻找驴小弟

1、驴小弟害怕着急,但他又毫无办法,他只能随着夜色的到来睡去了。那么他的爸爸妈妈呢?此时会怎样想?又会做些什么?(这时,驴爸爸驴妈妈正发疯似地在家里打转转。驴小弟从来没有超过晚饭时间还不回家的情况。他到哪里去了呢?他们一个晚上都没有睡觉,总想着儿子会马上跑回家。但是,天都快亮了,还是不见他们的儿子回来。驴妈妈号啕大哭起来,驴爸爸不停地安慰着她。他们真希望亲爱的儿子现在就能站在他们身边啊!

“我以后再也不责骂他了,”驴妈妈说,“无论他做什么我都不会再骂他。”

一大清早,他们就开始出门四处打听儿子的下落去了。问遍了所有的孩子,谁都没有看见过驴小弟。

他们到了警察局,警察也找不到他们的孩子。所有的狗都出动去寻找驴小弟,它们嗅遍了每一个角落也没有发现驴小弟的踪影。它们也嗅过了草莓山上的每一块岩石,但是,那驴小弟变的岩石闻起来和别的石头相比没有什么不同。

整整一个月过去了。这个地区已经被搜索了无数遍,所有的动物也被询问了无数遍,驴爸爸和驴妈妈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最后,他们只能这样推测:肯定有什么不幸的、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2、他们会认为有哪些不幸的、可怕的事发生在他们儿子身上了?(同学们说得很好,有很多种可能,但这所有的可能都指向一个结果:他们再也见不到他了)

3、这多么令人绝望啊!但是生活还得继续下去,他们尽量想让自己快乐,尽量想要过得跟平常一样。但是平常的生活里总包括了驴小弟。(填空练习哪些平常生活包括驴小弟)

4、无任他们做什么,他们都会想起他。生活对他们而言已经失去了意义。一天又一天过去了,驴小弟在草莓山上醒来的时间越来越少。每次当他醒着的时候,他都感到非常绝望和悲伤。他感觉自己要永远这样下去了,所以他要学会习惯做一块石头。他渐渐地进入了没有尽头的沉睡中。就这样,驴小弟和他的爸爸妈妈一起渡过了漫长的秋天、一起渡过了寒冷的冬天,你们看,春天来了,草莓山上的小草都醒过来了,花儿也露出了它们美丽的脸庞,可是,驴小弟还是一块大石头,一动不动地呆在山上。

5、驴小弟还能变回来吗?如果驴小弟变回来了,你估计他是怎么变回来的?

五、第四部分:一家人团聚

1、驴小弟变回来了没有?我们一起接着看。(五月里,有一天,驴爸爸一定要驴妈妈跟他去

野餐。。。她温暖的体温弄醒了正在冬眠的驴小弟。)驴小弟已经那么的伤心绝望了,可醒来他见到了爸爸妈妈,他是多么的(高兴)他真想大叫:“妈!爸!是我,我是你们的小宝!我在这里!”可是他不能说话,也发不出声音,他是多么的(着急)他真像大叫:“妈!爸!是我,我是你们的小宝!我在这里!”

2、但是他的爸爸妈妈听不见。驴爸爸没有目的地四处走动,驴妈妈把野餐摆在岩石上。他们的野餐有紫花苜蓿三明治、醋腌燕麦、黄樟色拉,还有牧草蜜饯。突然间,驴爸爸看到了那颗红石子。“这一颗石子真好看!”他说,“小宝见了,一定会把它收藏起来。”他把这颗石子放在岩石上。

他们坐下来开始吃东西。这时,驴小弟已经清醒得像一头驴子了。驴妈妈感觉到了一种很神秘的激动,“孩子他爸,”她突然说,“我有一种非常奇怪的感觉,我觉得我们亲爱的儿子还活在这个世界上,而且他就在不远的地方。”

“我在,我在!”驴小弟想大声地喊出来,但他不能,如果他知道那块小红石正放在他的背上该多好啊!

“哦,多希望他跟我们一起坐在这可爱的五月天里啊!”驴妈妈说。驴爸爸悲伤地看着地面。

他们两个互相看着,又陷入了巨大的悲哀中。

“我希望我能变回我自己,我希望能再次成为真实的自己!”驴小弟想。就在一瞬间,他的愿望实现了。一眨眼功夫,他就真的变回来了

4、读到这一段,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是的,当我们读到爸爸妈妈的对话时,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儿子的思念,而读到最后,我们也为他们的团聚而高兴。谁愿意来演一演

5、他们是多么高兴啊!又是抱又是亲,问了又问,答了又答,还有怜爱的眼光和欢喜的感叹!

五、总结提升

a)现在我是驴妈妈,我要来问问我的宝贝儿子,你是怎么变成石头的? b)这颗小石子真神奇!他们会怎么用这颗小石子呢?

(驴爸爸把小红石头放在一个铁盒子里。也许有一天,他们会需要它,但现在,他们还能希望什么呢?他们已经完完全全得到了他们想要得到的一切!)也许他们本身有许多的愿望,但经历了这一切以后,他们的愿望只是一家人能够快快乐乐地在一起,他们已经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一切了。

六、作业

以“如果我有一颗魔法小石子”写一篇故事 板书设计

驴小弟变石头

爱比一切重要

石头书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边默读边思考问题,同时在书本上做记号的'读书方法。

3.理解课文,知道“石头书”是什么?“书“里有什么学问?应该怎样读这本书?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石头书”指的是什么?“书”里有什么学问,应该怎样读这本“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第17课《石头书》,石头为什么像书,到底里面有哪些奥秘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学习课文

(一)、师述: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见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川川和磊磊非常好奇,向叔叔提了什么问题呢?(指名读齐读)显示:川川好奇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呀?”

理解“好奇”,指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齐读句子)

(二)、师:我在读书呢。(叔叔笑着说)

1、听了叔叔的回答,他们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呢?(指名答)

显示:书?哪里有书哇?

2、这里写出了他们怎样的想法?(指名答充满疑惑)

师:他们觉得有书吗?(没有)面前只有(生齐答)光秃秃的石头。

3、谁来把这种疑惑读出来?(指名读表扬读得好的学生)

(三)、显示:石头就是书。

1、张老师要考考同学们了,这里石头与书哪里像?(指名答)

(石头一层一层,书一页一页,所以石头就是书。纸越多书越厚,一层一层越多石头也越厚。石头的一层一层就像书页)板书:一层一层书页

2、石头像不像书?(像)谁来读一读勘探员叔叔说的这句话?(指名读)

显示:石头就是书。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同学们读得真好,谁再来读读?(指名读齐读)

(四)、重点学习第7自然段。

1、师:石头是不是就这一点像书呢?(不是)看看我们的书上都有些什么? (有字有图画)这石头书上有没有这些东西呢?它到底像不像石头书呢?川川的想法跟我们差不多的,请同学们读读下边这段话(显示第7自然段)把石头书上像字的地方圈出来。

2、交流:指名读(适当指点)

问:石头书上有哪些像字的东西?(指名答)(如雨痕,雨写的字。波痕,波浪留下的足迹……)板书:雨痕波痕矿物

3、谁来像小雨点一样在石头上留下脚印?(指名读);谁来像波浪一样在石头上留下足迹?(指名读)

4、师: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黄的可能是铜或金子;红的可能是铁;闪光的可能是银子;透明的可能是水晶……

5、谁来做做这些小不点儿,来读一读这句话?

(五)、我们读的书上还有画呢。找找看,石头书上有画吗?

1、自由读第9自然段。

2、你找到了吗?石头书上有些什么画呢?(树叶贝壳小雨)

师:你想欣赏一下这些化石吗?(欣赏化石图片)

(六)、过渡:同学们,我们日常读的书上的文字图画,能告诉我们什么呢?(指名答)

1、像石头一样的化石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2、自由读第11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3、像石头一样的化石包含着这么个有趣的故事呢。树叶长在树上,所以这里肯定有树木;贝壳生长在海里所以这里有海洋。化石能告诉我们地质变化(板书)

(七)师:川川和磊磊,一连向勘探队的叔叔问了好几个问题,可他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还想问问勘探队的叔叔,这就叫:刨根问底(生齐答)

1、师:看懂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川川特别爱刨根问底。谁来读读下边这段文字(显示第13自然段)

2、像文字一样的矿物告诉我们里面有矿藏(板书)。黄点告诉我们里面有铜,黑点告诉我们里面有煤炭,红点告诉我们里面有铁……

(八)川川和磊磊学到了这么多知识,他们可高兴啦。齐读第14自然段。

三、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跟着川川和磊磊一起听勘探员叔叔上了一课,了解了石头像书,你觉得石头哪些地方像书呢?(结合板书小结一层一层的就像书页,上面的雨痕波痕和矿物能告诉我们矿藏;树叶、贝壳、小鱼的化石,能使我们了解地质变化。)

石头书能告诉我们这么多知识,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究,去研究。我们现在应努力学习,长大了去揭示那些奥秘。

板书:

石头书

一层一层书页

雨痕波痕矿物文字矿藏

树叶贝壳小鱼(化石)图地质变化

石头书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精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了解什么是石头书、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以及研究化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什么是石头书、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以及研究化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养成教育训练点:

1.培养学生乐于倾听的习惯。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一块小石头。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石头书”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非常有趣的课文。

有谁见过“石头书”没有?学生质疑。

二、整体感知

1.师述:

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见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川川和磊磊感到非常好奇,向叔叔提了很多问题.

2.快速朗读课文,找找川川和磊磊问了几个问题?

3.(显示:6个问题) (只要读引号里的对话内容)

师:川川和磊磊提了这么多问题,目的就是要把一个问题弄明白,探个究竟,什么问题---“为什么叫石头书?”找一找,书上有个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显示:刨根问底)指名读读

过渡:做学问都应该这样,下面请大家也进入“石头书”的世界去“刨”个明白,把你认为能找到“为什么叫石头书”的自然段好好读读,或者做个记号。

三、学习课文

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五节

交流(板书:一层一层)

(从外形上看,书是一页一页、一册一册的,石头是一层一层的,很像)

2.“你们看,……厚厚的书吗?”这是一句反问句。

叔叔这样说是想加强肯定的语气,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导朗读

3.齐读第五自然段

第七自然段

1.交流:书上有字,石头上也有字(板书:字)

2.指名读第7段,评价读书(来啊,是比较兴奋的语气)

3.通过朗读,你知道这石头书上的字是什么:雨痕、波痕、矿物

这里的省略号里让你明白了什么?

(矿石还有其他的颜色,说明石头书上的字也是很多的)

4.师生分角色读6、7两节

第九自然段

1.找到这一自然段的同学起立读读。

2.说说理由:书上有画,石头书上也有画(板书:画)

3.“树叶、贝壳、小鱼”都叫---化石

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等埋藏在地下,经过很长时间变成的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4.分角色读8、9两节

5.师引导质疑:看到了这些化石,同学们有问题要问吗?

师:我们有一个问题能解决:化石能说明什么呢?

十一自然段

1.指名当勘探员叔叔读11节(读好“很久很久”慢些)

(1)显示:

___________________化石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石头书上的雨痕和树叶判断出这里曾经是“一片密林”;根据石头书上的波痕和贝壳、小鱼判断出后来这里变成“大海”,现在又变成高山。化石可以让我们了解各个地质时期的特点。)

(2)联系7、9和11两节先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练说

(3)交流:这里怎么能说明石头是书?(它也能让我们获得知识。石头能告诉我们地壳变化这一知识。)板书:获得知识

(4)齐读11节

十三自然段

1.石头书上还有什么学问?

(1)“……”省略号说明什么?石头书上的知识十分丰富啊,比如我们都没有见过恐龙,但恐龙骨骼和牙齿的化石是我们了解恐龙生活的主要线索。

2.从叔叔的回答中川川和磊磊知道了很多,他们是多么高兴呀!

生齐读14节

四、总结

1.石头就是书,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而大自然更是一本百科全书。同学们更要学会读这本身边的无字的书。

2.自己浏览各网站,把你刨到的关于石头书的知识发在网上。

第二课时

一、揭题,质疑

1.揭题。

2.谈话。(出示课文插图)

师: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还知道两个小朋友川川、磊磊看见一位叔叔正看着一块大石头,这位叔叔还说他在——(生:读书)他读的是什么书呀?(石头书)为什么要读这石头书呢?请大家来读读这一句话。

3.质疑。

(1)出示句子: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

(2)指名读句子。

(3)质疑:读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提问,师归纳)

(4)过渡: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只要认真地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1.解决“石头能做成书吗”。

(1)师: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课文第五自然段,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读读这一段,看谁能自己解决。(学生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2)学生交流。

师听后边说边板书:原来,这篇课文讲的是石头像书,而不是用石头做成书。(把课题改成“石头书”)

(3)激趣:可是这石头怎么能像书呢?你们看我们平时用的语文书、数学书、英语书等等,它们都有什么特点?(生回答,师板书:一页一页、字、画、获得知识)

(师拿起一块石头)可是这石头光秃秃的,我左看右看,也看不出它哪儿像书呀!这个问题你们能帮助老师解答吗?

2.解决“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

(1)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该怎么找答案呢?老师教你们一种读书方法,拿出笔来,一边轻声读课文,一边想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了石头像书,找到了就在这个自然段前作一个“☆”的记号。然后同桌讨论讨论,说说自己选择这个自然段的理由。

(2)学生自读课文,作上记号后同桌讨论。

(3)交流。(应该是第五、七、九、十一、十三自然段)

(学生说到哪个自然段就学习哪个自然段)

A理解第五自然段。

①请交流的同学读读这一段,并让他说说石头哪儿像书。(师板书:一层一层)

②句子训练。

出示句子: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请学生把这句问号的句子改成句号的句子,然后进行比较,说说哪句好,为什么,最后指导朗读。

③说话训练。

请学生用“因为……所以……”说一说为什么石头像书。

B理解第七自然段。

①请学生说说选择这一段的理由。

②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找找这石头书上有哪些字,并把它们圈出来。

③再交流。学生回答,老师板书:雨痕、波痕、矿物……。

理解“雨痕、波痕、矿物”,并想象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最后欣赏矿物(演示课件)。

④说话训练。还是用“因为……所以……”说一说为什么石头像书。

⑤师生对读第六、七自然段。

C理解第九自然段。

①请找到第九自然段的同学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

②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师板书:树叶、贝壳、小鱼……)

③理解“化石”。(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物等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演示课件,欣赏化石。

④练习说话。用上“因为……所以……”再说说石头为什么像书。

⑤分男女生朗读第八、九自然段。

D理解第十一、十三自然段。

①学生自由朗读这两段,并想想石头书能告诉我们什么,用直线划出来。

②交流,板书:告诉我们……

③出示填空,指名口答。

化石告诉我们:这里曾是__________,后来变成了__________,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__________,这里又变成了__________。石头书会告诉我们__________……

④探究。

再读第十一、十三自然段,并联系上文,想想勘探队员是根据什么来推断这里曾经是密林和大海的。

⑤师生对读第十至十三自然段。

(4) 小结。

再次出示句子: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

让学生说说石头书里究竟有哪些学问,这里的“读”是指我们平时的读书吗? (“读”是指探索、研究)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索了石头的奥秘,知道石头里原来有这么多的学问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谈话

四、课外延伸

你们见过哪些石头?它们是什么样的?

教学反思:

《石头书》这节课上得较成功的地方是:我在备课时就发现书上的许多资料不够齐全,于是我就上网查找有关的资料并制作课件,让学生直观地感觉到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物等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其次,我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通过朗读深入感悟课文,了解“岩石”这本大书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让学生拓展视野,自觉的探索大自然,初步开发的探究精神。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使整个过程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石头书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石头书中的学问,激发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激发学习兴趣

上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有趣的课文——石头书。我们读准了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了部分词语的意思,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老师来检查小朋友上堂课的学习情况。

出示:课文主要写了川川、磊磊通过 ,

了解 。

指名生回答。

教师小结:那么“石头书”中到底有哪些学问呢?今天我们就和川川、磊磊一起来“刨根问底”,比一比谁的本领大,看谁从“石头书”中“刨”到的知识最多。

二、学习课文,了解“石头书”内容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石头中有些什么学问?可以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表扬有些同学会读书,一时不懂的语句反复多读几遍,边读边动笔)

2、刚才同学们学得可认真了,把你从文中“刨”到的知识和小组里的同学讨论一下,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同学在说时我们要边听边思考,有补充或不同的看法,等同学说完再谈自己的想法。

3、通过和小组内同学的交流,我想现在大家对课文的了解就更多了。现在你愿意把“刨”到的知识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吗?

4、指名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1) 石头上有字。生答师相机板书:雨痕波痕 矿物

“矿物”指什么?省略号表示什么?

出示幻灯片(3)请同学们看雨痕、波痕、矿物图片,了解这些字只有勘探队员才认识。

(2)石头书上有画。生答师相机板书:树叶 贝壳 小鱼

出示幻灯片(4)请同学看树叶、贝壳、小鱼化石。这些都是化石,图纹清晰,保存得十分完整。

出示幻灯片(5)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别的化石,请同学们欣赏各种各样的化石,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化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吗?(这么多化石哪儿来的呢?上面的画又能说明什么呢?……)

(3)出示幻灯片(9):“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后来,这里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山。”

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段文字,也许你能从中“刨”到答案?

a、勘探队员是根据什么推断这里曾经是密林和大海的?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思考。

师小结:勘探队员根据石头上的字、画推测到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密林、后来变成大海。

b、了解化石的形成。(有些动物或植物,由于地壳运动被埋了起来,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几亿年以后,这些动植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就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d、指名生有感情读这段文字。

(4)读懂了石头书还有什么用呢?(找矿、了解人类的发展、生物的进化……)

师小结:今天我们和川川、磊磊一起“刨根问底”,了解到石头书上的学问可真不少。5、分角色朗读课文

我们班哪些同学特别喜欢刨根问低,就请你们读川川、磊磊的话,爱解决问题的同学就读勘探队员的话。

三、总结深化 激发探究欲望

1、教师引导:学到这里,老师也想和川川、磊磊一样来“刨根问低”——

2、川川、磊磊怎么会“刨”到这么多学问?(善于观察 充满好奇 不懂就问)

3、勘探队员怎么会知道那么多的知识?(知识丰富、观察仔细、研究投入)引导学生联系“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这什么。”理解。

4、教师小结:这样看来,不仅石头是一本书,勘探队员也是一本书,川川、磊磊也是一本书啊!小朋友你们同意吗?

5、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竟然有这么多学问。看来生活中许多看似普通的东西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也能学到许多知识。真可以说“生活处处皆学问”。

四、布置作业 课外拓展延伸

1、今天小朋友学得这样认真,老师送大家一份礼物,这块石头采自水蜜桃之乡——无锡阳山,阳山水蜜桃驰名中外,特别好吃,据说这和它有着密切的关系。

小朋友有兴趣读一读这本书吗?

2、老师向大家推荐课外阅读《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上网浏览

石头书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的态度。

重点难点:

读好对话,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石头书”指的是什么,“书”里有什么学问,应该怎样读这本“书”。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石头、小黑板、挂图、一堆石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指导书写生字。

一、我的十分钟,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师: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板书:书)同学们,你们能说说书的好处吗?

生交流汇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把书比作是灯塔,书是方向性的。”

“读书可以让我们学到丰富的知识,可以让我们开阔眼界,还可以使人进步。”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师,说得真好,希望大家今后多读书,读好书,在书中学知识,长见识,增长才干。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共同来读一本书。 (在“书”前板书:石头)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3.同学们,你们刚才提出的疑问,书上已有明确的答案,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课文,就会弄明白的。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 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 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勘探 足迹 聚精会神

矿物 地壳 刨根问底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足迹 矿物 一册 脚印 叔叔 勘探队员

奇怪 矿石 煤炭 化石 贝壳 刨根问底

(2)指名逐个读,注意读准平舌音:册、足 翘舌音:叔叔

前鼻音:印、勘、炭 后鼻音:矿

(3)找出正确的读音。

地壳(qiào ké) 好奇 (hǎohào) 埋藏(cáng zàng)

贝壳(qiào ké) 好看(hǎohào) 宝藏(cáng zàng)

(4)课文中有很多与地质勘探有关的词语,通过课前查课外书,你知道了哪些词语的意思,给大家介绍介绍。

(5)齐读生字词。

(6)出示生字黑板。指名读,你能给他们找朋友吗?(成语)

这些生字中,你认为哪些特别容易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选择你认为比较难的字描一描,写一写。

(7)试读课文。

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轻声试读课文。

找出自己认为读得好的段落展示给大家听。

三、自主练习

1.出示多音字组词

壳ké ( ) 禁jīn( ) 好hǎo( )

qiào( ) jìn( ) hào( )

2.扩词。

怪 ( ) ( ) ( ) ( )

矿 ( ) ( ) ( ) ( )

迹 ( ) ( ) ( ) ( )

3.读句子,再用带点词语造句。

(1)川川好奇地问:“叔叔,你在看什么?”

好奇——

(2)石头是一本很特别的书。

特别——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理解课文,知道“石头书”指的是什么?“书”里有什么学问,应该怎样读这本“书”。

一、导入新课

(1)(指着石头)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2)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这些石头,你们还想不想继续探索这些石头的奥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石头书》。

(3)检查朗读:指名分节读课文。

过渡:课文中有这样一个词“刨根问底”,谁知道是什么意思?

做学问就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这节课,我就要看一看哪位同学能做到“刨根问底”。

(4)我的十分钟

师:“什么”这个词在文中出现了两次,意思一样不一样?

生讨论

师总结:同样的词,用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思不一定一样。

想一想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生思考 交流

生:《蒲公英》一课中“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第一个“有什么意思”的意思是情趣。

第二个“有什么意思”的意思是意义。

“如果我们光读书,却不用心思考,提不出问题,这可是个问题”

“提不出问题”的“问题”是想回答的题目。

“这可是个问题”的“问题”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师:例子举得不错,两个“意思”“问题”的意思的确不一样,通过刚才的讨论,你

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有些词语,用在不同的地方,他们所表达的意思不一定一样,我们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二、质疑激趣,精读课文。

1.书上有这样一句话。出示

“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

(1) 指名读这句话。

(2) 看到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根据学生回答相继出示:石头怎么做成书呢?

“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呢?

该怎么读这本“石头书”呢?

2.这三个问题其实很简单,答案就在课文里,现在请你自己读读课文,读完后再与同座同学交流交流。(给予充分的时间)

3.全班交流。

(1)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在第几小节?谁把这一小节读一读,再回答第一个问题。板书:石头 像 书

a听同学们这样说,老师倒有个问题了:石头怎么能像书呢?你看我们平常用的书,语文书啦,思品书啦,它们都有什么特点?(板书:一页一页,字、画,获得知识)。 b 而这石头光秃秃的,怎么看也看不出它哪儿像书呀?你能帮老师解答吗?怎 么才能找到答案?

老师教你一种读书方法。拿出笔,一边默读一边想: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了石头像书?用笔在这些自然段前做一个记号。

C交流:你找的是哪一自然段?把这一段读一读。(第五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写了石头哪儿像书?(一页一页)

指导朗读这一段。

练习说话。用“因为---所以---”说一说为什么说石头像书?

d 按以上步骤完成第七、九自然段。

(2)我们读书能获得知识,那石头会告诉我们什么呢?

a 自由读十一、十三自然段。

b指名回答。

C练习说话:(出示)

化石告诉我们:这里曾是( )。后来,这里变成了( )。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 ),这里又变成了( )。石头书会告诉我们( )···

(3)川川和磊磊听了叔叔的话后高兴地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这里的“读”是我们平常读书的读吗?那这个“读”字该怎么理解?

(读:钻研、探索)

(3) 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1、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2、理解练习

3、小结:今天,我们跟随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石头里竟蕴含了这么多的学问。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似“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研究。我们现在应该努力学习,掌握知识,长大了去揭示那些奥秘。

四、布置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自主练习

1、“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它和哪个歇后语的意思相近?

2、川川和磊磊从石头书中“刨”到了哪些学问?

板书设计:

石头→书

一层一层 一页一页

雨痕、波痕…… 字

树叶、贝壳、小鱼…… 画

告诉…… 获得知识

石头书课件 篇8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⒈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题目是:22

⒉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⑴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不了解的词语。

⑵会读会写生字词。

⑶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⒉学生自读课文。

⒊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词语,让学生逐个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⑷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勘、探、叔、矿、刨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

⒊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⒋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⒌弄清脉络,出示思考题:

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⑴川川和磊磊发现一位勘探队员趴在石头上看着什么,感到好奇。

⑵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

⒈引出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清在稳重画出有关的词语。

⒉朗读第1、2自然段。

⒊朗读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这种好奇的心情表现出来。

⒋过渡:勘探队员的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川川和磊磊的好奇,哪们,勘探队员到底在干什么?下节课学习。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石头书课件 篇9

一、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我这次活动的选材就来源于生活。石头是构成自然生态环境的一种无生命的物质,同时也是幼儿经常接触的事物,比如在几次户外活动时,我看到有几个孩子特别喜欢去捡石头玩,用石头在地面上、墙面上、花坛边等各地方敲一敲,一边玩一边兴奋地叫同伴一起过来听石头敲击所发出的声音。

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成课程,于是就设计了这个小班的科学活动《奇妙的石头碰碰响》,希望通过游戏引起孩子们对探索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的兴趣,引导他们在“玩中学”在“玩中求发展”,就如《纲要》中所说:“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发现和感觉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保持永久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说目标

从“新纲要”科学领域目标的表述中可以看出: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意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纲要精神,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目标:

1、感知石头的基本特性,尝试自由探索,并愿意大胆表述。

2、感受石头敲击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体验玩石头的乐趣。

三、说教法以及重难点

1、本次活动主要采用引导观察法、自主探索、集体共鉴和小组讨论法、探索比较法来增进幼儿探索石头的兴趣。

2、本次活动的重难点为“感知石头的基本特性,尝试自由探索.(通过探索,发现硬的物体和石头碰撞可以产生响亮的声音,而软的物体与石头碰撞则没有声音)”在活动中我采用了让幼儿自主探索比较法来解决难点,通过两次探索比较让幼儿发现这一特性。

四、说准备

1、物质准备:幼儿人手两块石头;若干件硬的物品(木头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若干件软的物品(海绵,手帕);3张桌子等。2、经验准备:已学习节奏乐《闪烁的小星星》。

五、说过程

我主要通过以下三个环节来达到活动的目标:

1、感知特性

借助实物,一开始以“百宝箱摸宝贝”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使用触摸的方式,引导幼儿通过触觉和听觉发现石头不同形状、质感,对石头的基本特性有一定的了解,为后面的环节做好铺垫。幼儿通过看一看、捏一捏、猜一猜和碰一碰的方式感知石头硬的特性。

2、探索比较,进一步感知石头特性

这个环节是活动的重难点所在。通过两次探索比较,让幼儿发现硬的物体和石头碰撞可以产生响亮的声音,而软的物体与石头碰撞则没有声音,并愿意大胆表述。第一次以分组活动的方式展开,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初步感知软硬物体与石头碰撞产生的不同现象,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并帮助幼儿总结经验;第二次再次尝试,经过探索验证进一步感知这一现象,巩固经验

3、拓展经验

请幼儿选一件硬的物体与石头一起来为《小星星》打节奏,这是活动的延伸环节,进一步增强了幼儿对探索石头的兴趣,也是之前经验的一种提升,让幼儿通过另一种途径来巩固经验、提升经验

石头书课件 篇10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区分泥土,石头,了解它们的性能用途。

2.通过尝试,激发幼儿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3.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4.了解保持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石头、泥土、水箱、小筐、小工具、抹布等。

活动过程:

区分泥土和石头

1.幼儿尝试区分泥土和石头。

师:这是什么?请你们试着把他们分开。

2.老师巡回指导:了解幼儿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区分?

3.引导幼儿边分边讲,鼓励幼儿讲述。

4.说一说你是怎能么发现这里有泥土和石头的。

5.老师归纳小结不同的区分方法。

6.让幼儿再尝试的分找泥土和石头。

一、给泥土石头洗澡

1.师:给石头洗澡,看看石头有什么变化?

2.试说给石头洗澡后的结果。

3.给泥土洗澡,观察泥土的变化和洗后的结果,引导幼儿将两种物体作比较,并小结。

二、做泥团

1.能不能试着把泥做成团?

2.引导幼儿尝试泥干了怎么办?"湿了怎么办?

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成功地把泥团起来的?

4.观察泥土在水里的变化。(变混合)

三、介绍泥土和石头用途

1.请幼儿试说石头的用处。

2.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造桥、铺路、假山、石雕、石桌等)。

3.请幼儿试着说出泥土的用处。

4.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种杆、雕像、陶器、泥房、泥娃娃)。

5.大家都知道石头和泥土的本领。等我们长大,我们要让石头和泥土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我参加国培所上的一节公开课。幼儿是从培训所在地幼儿园找的大班的孩子,课堂上幼儿很兴奋,参与也很积极。幼儿通过看、听、闻、做对空气有了新的认识、了解。在空气娃娃的制作中,也懂得了废物利用。这节公开课得到了老师和其他学员的认可。

石头书课件 篇11

师:今天啊,老师请大家见识一本非常奇特的书――

师:其实这也是一种书,他也能教给我们许多知识,这就叫做“石头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请同学们把手拿出来,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注意“头”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师:看了这个课题,你们想说些什么?或者有什么疑问呢?

师:同学们对课题提出了许多疑问,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怀有浓厚的兴趣,这就叫“好奇”。那就让我们一起带着好奇心来读读这篇课文。

师:(出示词语)大家先自己读一下。(学生自读)谁能读的请举手。(指名读)现在请大家一起来朗读这些词语。(齐读)

师:谁能解决刚才同学针对课题提出的疑问?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师:第1、2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你读了课文明白了什么?生:他们不知道勘探叔叔在干什么!

生:不像,那勘探员叔叔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怎么说是书呢?

师: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

师:石头书上真的有字吗?谁能告诉我是什么样的字?

[师]石头书上真的有字吗?谁能告诉我是什么样的字呢?

[生]石头上的字,就是雨点留下的痕迹。

[师]还有吗?

[生]还有许多不同颜色的小不点儿,叫矿石。

[师]看看他们说得对不对?(教师通过课件在视幕上展示勘探员叔叔的第一段话:“有哇,你们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这些都是石头上的字。”)请一位同学把这段话朗读一下。(一位学生朗读。)

[师]听了这位同学的朗读,你知道石头书上的字是什么了吗?

[生]是雨痕和波痕。

[师]谁能说得具体一点?

[生]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还有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

[师]雨痕和波痕的形状可能有什么不同?

[生]雨痕是一点一点的,波痕是一圈一圈的。

[师]石头书上的字就这些吗?

[生]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

[生]表示还有很多很多。

[师]对的。这些小不点儿叫什么?

[生]叫矿物。

[师](教师通过课件展示5幅不同矿物标本)这些矿物有不同的颜色,有的金光闪闪,有的晶亮透明……看到石头书上的这些字,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它们?

[学生纷纷回答]千奇百怪。五颜六色。密密麻麻。千姿百态。姿态各异。

2023地形图课件(精品6篇)


学生们需要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而这就少不了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如果老师还没有准备好教案,那就要赶紧准备了。编写完整的教案是实现高质量高效益教学的基础。通过查找,工作总结之家终于找到了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地形图课件”,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地形图课件(篇1)

等高线的相关计算

(1)两点相对高度计算A、两点均在等高线上,直接读数相减的差值。B、两点介于最高值和最低值之间但不等于最高和最低值,假设a点海拔高度为n1

(2)一般情况下,等高线不能相交,但在悬崖峭壁,等高线可以重合。

悬崖高度的计算方法如下:A、悬崖顶部和底部绝对高度(海拔)的计算重叠于断崖处的等高线中,最大值为m,最小值为n,等高距为h,则:m≦顶部绝对高度(海拔)(3)坡度:tanα=H/L井的深度:h=a-b

选址①选建水库坝址:一般选在峡谷处,且考虑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洼地处。

②农业区划: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水源条件等,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区划。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山坡草地多发展畜牧业,山地多发展林业。

③工厂厂址选择:除交通、资源、技术等因素外,往往也要考虑地形、地质情况。

④建海滨浴场、码头:浴场多选择在海滨缓坡沙岸,码头选在深水港湾。

⑤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空气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⑥铁路、公路、引水线路、输油管等选线:公路、铁路一般尽量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公路、铁路线建设一般沿等高线走,可以减少施工难度。引水线路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输油管线尽可能知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⑦居民区选址: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处。

洋流1.(P57)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一般也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寒流刚好相反。

2.洋流的主要动力:盛行风。

3.(P57)冬季洋流的分布:图3.5;北半球中低纬度是顺时针的大洋环流,中高纬度是逆时针的大洋环流;南半球中低纬度是逆时针。(巧记:北半球呈“8”字型,南北球呈“0”字型。方向规律是逆顺逆顺)

4.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盛行西南风,所以是顺时针的大洋环流;冬季盛行东北风,是逆时针的大洋环流。(夏顺冬逆)

5.北大西洋暖流:使北极圈内出现不冻港。

6.四大渔场的形成:(1)寒暖流交汇形成:纽芬兰、北海道以及北海渔场。

(2)受离岸风影响:秘鲁渔场。

7.厄尔尼诺现象:来自秘鲁附近的海区,是赤道暖流向南流动,引起秘鲁沿岸水温升高。引起秘鲁、厄瓜多尔形成洪涝灾害;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旱灾。其大气环流图:

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P61)水量的丰歉:以多年平均径流量衡量。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2.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亚洲。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巴西。我国位于第六位。

3.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时间——夏秋多冬春少,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4.合理利用水资源:开源节流。

地形图课件(篇2)

教学目标的确定符合课程标准,联系学生实际,从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以及美育目标,很好的把握学生心理,考虑个体差异进行系统设计。以下是“高中地理优秀说课稿”,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其中前四课主要介绍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运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优秀说课稿模板

。本课是在前四课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大气运动的原理已掌握,接触过各类天气现象,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欲望,但认识不够深刻需加以引导。

(三)教材重点、难点的确定

1、教学重点: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高压系统、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

2、教学难点: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

3、教学重、难点确定的依据:

确定锋面天气为本课重点之一是因为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另外,掌握了冷、暖锋的形成以及与天气的关系可以“学以致用”,解释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例如“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高压、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因为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常出现的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表现,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以及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好天气都是在高压系统的控制下形成的。

把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确定为难点之一,原因有四。一是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二是要抓住冷、暖气团哪个为主动,三是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有明显差异,四是要懂得什么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它们分别被什么天气系统控制。本课难点之二是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造成这一难点的原因主要是难于长久性的记忆,容易将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水平气流旋转方向记错。

二.三维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记住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理解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别,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通过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提高学生阅读识图能力。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欲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通过阅读各类图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取读图分析法和对比法。本课的许多知识点容易混淆,例如,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气,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等。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比较深刻地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异与同,区别与联系,可以深刻地把握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本课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而课本有许多的插图,所以可通过教师一系列的设问,来指导学生分析图表中的地理信息,变抽象为直观,更好地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事物的空间分布,运动状态,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象、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给学生以全新的视听感觉。

四.学法指导

1、让学生重视图文转化,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本课文字简洁,图象丰富,色彩鲜艳,主题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应紧密联系教材中的插图,将抽象、深奥的天气系统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象,弥补同学们感性认识的不足,并巩固理性知识。

2、借助手势,帮助强化记忆。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的判别,是本课的难点之一,可指导学生借助手势,帮助强化记忆。

五.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段天气预报的画面)

介绍最近几日里齐市的天气变化,阐述要了解这些变化的原因首先要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其与天气有关的基础知识。这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

(二)讲授新课:

一.锋面系统

(利用多媒体播放锋面动画,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了解锋面的概念,结构特点,天气特点)

【通过这样设计,使学生从感官上接受概念并能运用以前的知识更好的理解念,为下面的知识做好铺垫】

1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2结构特点:暖气团在锋面上面,冷气团在锋面下面。

(问:①为什么暖气团总在锋面的上面②一上一下两种不同性质气团会稳定存在吗)

【适时的提问,使学生的思维再度扩展,引出对学习过的知识的回忆,为接受新知识提供依据】

3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过渡:根据冷暖气团谁主动移动,可将锋面一般分为两种类型)

锋面类型与天气

(利用多媒体播放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动画,通过以下问题帮助学生学习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地形图课件(篇3)

等高线地形图

秦宏亮

一、高考目标要求

(一)、高考考纲内容:

1)理解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理解等高线和地形图的相互关系。2)掌握等高线地图的一般规律、判读方法与实践运用。

(二)、高考命题规律:

1)从考核内容上,主要是以等高线图为切入口,考查识图能力与相关计算能力。2)从考核形式上,有直入主题,有设置试题情景,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从考核能力上,识图能力是根本,也是知识迁移的基础,以后将在多类等值线图中都可以借鉴等高线图的读图技巧!

(三)、高考命题趋势:

综合考核图表语言是未来高考的命题趋势

1)常规的等高线地图的判读,可能会设置新情景,增加试题的灵活度。

2)等高线地形特征的文字描述,试题的难度要求可能降低;等高线与聚落、交通线等的结合运用类的试题可能会增加!

二、知识结构:

1.等高线、等高距、示坡线等概念 2.等高线的特点

3.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单元类型和判读方法(见表格)

4.等高线图的实践运用 附).等高线综合判读和主要应用:(根据要求考虑位置,海拔及其周围的环境)

1)水库坝址的选择:一般选在峡谷地段,“口袋形”洼地处(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第 1 页

2)铁路、公路选线:一般应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沿等高线建盘山路,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3)建港口、海滨浴场

港口应选在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浴场一般选在海滨缓坡沙岸。

4)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5)选择引水线路:不仅考虑距离的远近,还应当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自流。6)选择输油管线:

既考虑线路尽可能短,还要考虑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

7)港口码头的位置:应选在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塞;近岸要有足够的水深,表现为沿岸等深线密集并且数值较大。8)工业区、居民区选址:

工业区宜建在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

9)进行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 农林牧副渔业布局方案。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牧业。

三、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尤其是从图表及图表语言当中获得相关信息的能力。

导入新课。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2)等高线、等高距、示坡线等概念

教师出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图,让学生对照观察,总结:如何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疏密特点,判断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基本特征。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程必相等—等高。

2.各条等高线必然闭合,如不在本幅图闭合,必定在相邻的其他图幅闭合—闭合。3.只有在悬崖处,等高线才相交—不相交。

4.同一幅图内等高距为定值,所以,地面缓和处等高线平距大、陡峭处平距小—稀缓密陡。

5.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6.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3)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和判读方法

教师出示等高线地形图的地貌素描图,让学生对照观察,总结:如何根据等高线的弯曲、疏密特点和数值变化等,判别地形图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形。

(1)山头与洼地

第 2 页

山头:曲线内高外低,示坡线向外

洼地:曲线内低外高,示坡线向内(2)山脊与山谷

凸低为脊(中间高两侧低)

凸高为谷(中间低两侧高)

(3)鞍部:两个山头间的低凹处,一般也是两个山脊和两个山谷的会聚处。

(4)悬崖

悬崖: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起。

强调:分水线与集水线 ●雨水垂直于等高线、向下坡方向流淌。因此,山脊线成为分水线、山谷线成为集水线。

第 3 页

●一系列山脊线可作为汇水范围的边界线。

[学生探究点] 1)老师利用下图先讲解崖顶高度、崖底高度的取值原理。

2)让学生课后进行探究学习:想方设法运用数学不等式的运算原理列出陡崖相对高度计算公式。

附)陡崖高度的计算

陡崖的判断:该图中崖顶高度、崖底高度和相对高度各是多少? 相对高度与等高距之间的关系:

(n-1)×等高距≤h<(n+1)×等高距

[布置课后练习]

1.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脊

②山谷

③鞍部

④山顶 B.①山谷

②山谷

③山顶

④鞍部 C.①山谷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 D.①山脊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

5.河流ab段的流向为()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

6..下面叙述土地利用方式中较不合适的是 A.甲坡修水平梯田种水稻

第 4 页

B.丙坡种植果树 C.乙坡植树种草

D.乙坡修水平梯田种水稻 [教学反思] 等高线地形图知识作为等值线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等高线学习为学习其他等值线铺路,一定要打好坚实的基础。本节的学习只作基本知识的介绍,内容的深化还需在今后的学习中强化。

第 5 页

地形图课件(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二中交通布局及其影响一章中最后一节的问题研究课,

前面学习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还有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这对研究南京

的交通主要面临问题和解决方案的探讨有启发的意义,教材中给出的资料也有

助于同学全面思考自行车在交通问题中影响的大小和发展方向。

知识与技能:

1.在问题研究中初步学会探究学习。

2.了解南京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的相应措施。

3.培养学生查找、搜集、分析地理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地调查或借助于图书馆、网络等手段收集阅读相关资料,分析南

京交通问题及解决对策。

2、小组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素养和态度。

2.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

1.探究学习方式的初步体验。

2.查找、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

1.探究学习方式的初步体验。

2.查找、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培养。

3.南京交通问题解决建议措施。

二、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探究思考解决问题,学生在思考时要联系本章内容,分析交通方式对城市的影响。

1.利用图文信息,分析南京目前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

2.通过师生分析、发现的学习,分析南京交通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建议,并分析自行车应承担的责任和发展方向。

三、学习方法

1、学生课前积极搜集相关资料。

2、发挥团队精神,小组互助学习,积极探究。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中用的最多的交通方式是什么?

答:自行车

城市里交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今天我们就围绕交通谈谈有关话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出南京主要交通问题。

提问:你们在这张图片上看到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交通拥堵问题、交通环境问题以及交通安全问题都是南京面临的主要交通问题。

进一步和学生共同探讨,南京的交通问题主要是交通拥挤和交通工具造成的

环境污染,并和同学分析造成南京交通拥挤的原因以及是否与自行车有关。

归纳小结:

南京交通拥挤的原因:

私人小汽车呈爆发式增长态势。

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单一,轨道建设滞后于机动化发展进程

道路网体系和功能不完善

公交线路及站点设置存在问题

停车设施供应严重短缺

道路施工加剧了交通拥堵

交通管理上还存在不科学、不到位的地方

自行车和行人过多,并且不遵守交通规则

强调:自行车多并不是造成我们南京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例如多使用自行车,可以相对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但在一些混合车道地段,自行车多可能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一个原因。

那么我们怎么去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小结:

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明确道路分工

合理规划停车场

减少出行距离

错开出行高峰

加大城市道路建设

进行科学合理的交通管理,重视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

提问:这组同学在幻灯片中提到城市环境污染源主要有哪些?

城市交通环境问题除了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带来大气污染外,还会给城市环境带来什么问题?

这组同学基本同意自行车多是加剧南京空气污染的间接原因,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小结:自行车是一种绿色交通工具,既环保又经济。只有当它在某些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不分的地段,影响车辆行驶速度的时候,它才可能成为加剧空气污染的间接原因。

那么我们针对交通工具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除了这组同学提到的三点解决措施以外,我们还有什么要补充的解决方法吗?

归纳小结:

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

加强道路绿化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提高车速

制定相关法规严禁各种车辆违规鸣喇叭

在噪音严重的地区设置先进的隔音设施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了自行车过多并不是造成我们南京交通拥挤的主要原因,但自行车多并且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确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一个原因。从这方面来讲,在一些混合车道地段,自行车是造成空气污染加剧的间接原因。那么在我们南京到底是应该鼓励自行车的发展还是限制自行车的发展呢?

学生辩论:鼓励自行车和限制自行车

小结:针对我们南京的实际情况,《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的建议稿提出我们南京应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对私家车的发展进行主动引导,并辅以有限的限制和差别化调控,更加关注改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

五、板书设计

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

一、南京主要交通问题

交通拥堵

交通环境问题

二、交通问题的原因

三、交通问题的解决建议

四、自行车的发展方向

鼓励自行车和限制自行车

地形图课件(篇5)

一、说教材:

自然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域之间产生了人和物交流的需要。交通运输是实现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而交通运输线路的布局,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会产生哪些影响呢?课文主要从两部分讲述:

(1)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教材的着眼点是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强调一个“变”字,体现两个“影响”。

教材文字虽少,但内容与我们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本节配置了许多的“活动”和“案例”,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通过围绕相关的“活动”设计活动内容教学,既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活动过程,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发现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法、合作与探究、对比法,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节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联系生活中的例子,将地理知识生活化,从而理解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城市及其商业网点布局和发展的影响,学会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

(2)学会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培养学生参与城市交通布局和建设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培养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知识的技能。

二、说教法:

通过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对比法的综合运用,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文字材料和案例材料,提取信息,掌握知识要点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充分的收集资料、信息,采用多媒体演示手段通过各种图片资料,强化对学生的感受,更好地进行分析对比。比如,根据图5.8“山区商业网点示意”、图5.9“平原商业网点示意”,对比山区和平原的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得出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

三、说学法:

学生通过多媒体的演示的各种图表,案例资料,通过各种形式的资料讨论,对比,分析并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能较好地达成课标中知识与技能的要求。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问卷调查“如果你是一名普通的工薪阶层人士,要置业(买房),以下因素中,哪三个你认为是最重要的?”引出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引入课题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2.新课讲授:要了解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就先跟学生们一起复习有关聚落的基本知识和聚落的形式和空间形态的知识。再通过读图分析比较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影响,通过补充知识《大运河沿岸城市的兴衰》来分析说明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对第二部分“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也是通过上面的顺序即先对商业网点相关知识作一下简要的提问,再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交通条件对对商业网点密度,对商业网点位置,对集镇发展的影响。总的来说,这节课的教学,主要依靠具体的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最后,小结本节课内容,布置适当作业,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2.对商业网点位置的影响

3.对集镇发展的影响

地形图课件(篇6)

一、说教材

本节课源于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问题研究,该节课主要是要求同学们能够对于前面知识的运用,能够结合所学分析住房应考虑的因素,城市化过程中发生的负效应,对于城市化我们应该如何冷静的分析面对,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知识目标:购房影响因素;理解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的含义及特点,能够分析材料现象。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自身因素,及社会环境等因素,合理地选择住房。

情感目标:树立对于城市化应有的情感态度,结合自身不要随意的判断一件事物的好坏。

二、说教法

小组探讨、调查研究、对比归纳

课本资料、多媒体

三、说学法

1、利用课前小组探究形式对所学问题进行相关调查,培养学生深入生活交际表达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2、通过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抓住事物本质特征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学习

课前我让同学们调查分析了住房选择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同学们的成果,总结出购房的原则性问题,合理地指导我们购房。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开门见山,因为事前已经让同学们预习调查过了,知道了要学习的内容,同学们都期待展现成果,故直接表现同学们的内心节约时间。

2.活动设计

课前活动:分成四组,对南京三个住房地段进行调查,新街口夫子庙、板仓、仙林,对住房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分析该地段的房价要求,居民的要求,居民为何要在该地段购买住房,基础设施设置等等其它与居民购房有关的因素。

◆设计意图:利用课前小组探究形式对所学问题进行相关调查,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了解知识来源于社会还能培养学生深入生活交际表达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3.问题设计

同学们,不知道你们在调查过程中是否发现一个问题,郊区的房子,特别是别墅,都是些高档居所,许多有钱人的居住场所,那为什么会这样呢?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中居民都往城里挤,为什么还会有许多有钱人往郊区搬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第二个问题:逆城市化。

◆设计意图:承转过渡知识,从购房选择因素的学习过渡到郊区化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给学生以启迪。

五、说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