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5篇

优秀教案5篇。

工作总结之家已经帮您找到一篇符合要求的“优秀教案”,并推荐您收藏阅读。教案课件是老师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里面的内容也都是经过老师们自己不断完善的。而教案则是教师们备课时的重要参考资料。

优秀教案【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早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鱼游到了纸上》,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27课精讲课文。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文章,文中记叙的是作者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围观的人都说他画的鱼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随着作者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二)目标确立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预设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以自学的方式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丝不苟、赏心悦目、融为一体”等词的意思。

2、让学生从青年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感染,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品质;

3、学习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训练重点,我预设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培养学生学习作者和聋哑青年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难点为:理解“鱼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及两者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

教法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设疑导入法、朗读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方式,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大胆发表见解,从而让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生成和升华。

三、说教学过程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基础,教师要帮助学生架设生活和文本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过程预设如下五个环节: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从俗语引入:俗话说得好:“鱼离不开水。”可今天呀,这活泼可爱的鱼却游离了水,游到了纸上。(揭题,板书)对此,你一定会有所看法吧?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谈自己心中的疑惑或心中的感受,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兴趣盎然地主动学习。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创设自主读书的情景,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读前导读,导自读方法。“告诉老师,你准备怎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营造自学思考的氛围,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并指导读书的方法,明白读书的要求,鼓励学生潜心读课文。

2、读中导读,导自读习惯。

①导读正确。指导学生读准“花港、清澈、鱼缸、厂徽”等正确的读音。

②导工具书的运用。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工笔描写、速写”的意思。这种习惯的养成就渗透在读书的过程中。

3、读后导读,导自读感知。让学生感知聋哑青年的形象,以及周围的人是怎样评价他的画的。

以上教学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自主读书的习惯,学习用多种方式自读课文,自己去读懂课文的大意。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所以针对三次对青年所作的画的评价,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表格。(点击课件出示空白表格)然后,我让学生再读一读课文,并划出这三次评价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最后,我采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教学手段完成表格,根据学生汇报结果整理如下(点击课件——填满的表格),这样“鱼游到纸上”出现的次数和情况就一目了然了。

“第一次”是女孩惊奇地赞叹。(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女孩惊奇的赞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青年人“鱼画得逼真。”

“第二次”是作者的描写。这一环节我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找一找、划一划的方法找出描写青年人“画鱼画得专注、逼真”的句子。(点击课件)在这里我让学生当文中围观的人、老师当记者,用采访的方式进行口语交际。我设计这样两个问题采访学生:1、看到栩栩如生的金鱼画,你有什么话想对青年说呢?2、联系上下句你能告诉我什么是工笔描写?什么又是速写?通过这个“记者向围观人采访”的情景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青年对美的追求,体会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也为解决课文重难点作好铺垫。

“第三次”是作者与聋哑青年的笔谈。对于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品词析句的方法引导学生对重点理解词语。(点击课件)然后,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三段文字,采用指名读、比赛读、范读、评价读等多种形式,读出聋哑青年全神贯注、物我两忘的境界,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心感悟文本,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以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同时为突破本课的难点,做好情感积淀。

(四)巧作对比,情感升华

让学生把课前画好的金鱼画拿出来,然后我说“今天,我把那位青年的金鱼画也请到课堂上来了”(点击课件出示金鱼画)引导学生进行对比,由此感悟到青年的画得如此的逼真和他本人的勤于观察、刻苦练习、坚持不懈是分不开的。

这个环节巧妙地将学生由“画外人”变为“画中人”,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悟。让学生明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青年通过反复的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刻在心里,正因为有了鱼先游到了心里这个前提,才有了最终的结果——鱼游到了纸上。(板书:心里——纸上)同时,适时地利用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或“只有……才……”来对这两句加以归纳。然后再以一个问题:文章为什么不用“鱼游到了心里”为题?使学生对所感悟的内容有个总结,有个提升。

(五)拓展延伸,展示风采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就开始潜移默化地渗透写作指导,观鱼时的神态描写,画鱼时的动作描写,及作者对青年的外貌描写。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挖掘材料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揣摩人物内心,产生情感共鸣。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6、7、8三个自然段和文中的插图想象围观的人议论的情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态、动作等来描写,并把它写下来,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板书设计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单、明了,让学生明确知识结构,体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目的的有机统一:

27、鱼游到了纸上

水里——心里——纸上

观鱼——爱鱼——画鱼

语文教学是一门永远充满遗憾的艺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有不足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优秀教案【篇2】

一、设计理念

略读课文教学讲究“简”、“略”,但也需要有“精”、“细”的部分,最理想的做法是在教学中做到点面结合,粗中有细。精心选择略读课文中需“精”读、“细”读的“感悟点”,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通过有层次、有取舍、有详略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熏陶、语言感悟与方法习得上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下面,我就在以上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二、教材解读(教师范文大全 m.jK251.CoM)

教学目标:

①学会本课的10个词语,正确理解“琳琅满目、鳞次栉比、人流如潮”等词,会用一些简单的句式说话,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周围景物的方法。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③引导学生感悟“香港”的美丽、璀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学会本课的10个词语,正确理解“琳琅满目、鳞次栉比、人流如潮”等词

难点引导学生感悟“香港”的美丽、璀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主要采用品词析句、品读感悟法、移情体验法、整体把握法、想象拓展、延伸生活等方法,具体结合教学过程展开阐述。

四、教学预设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学法,更为了体现我的设计理念,我预设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为什么喜欢旅游?学生谈完感想后播放香港风光片让学生领略香港的魅力和风情,看完后,请学生用一个词或句子来描绘看到的景象。学生谈感想后补充课题:香港,璀璨的明珠。(创设这样的情景,给学生一种全新的心灵体验,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进入学习状态,建立了一种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自主阅读,感悟文本

1.自主阅读,整体感悟。

①自由读课文,碰到生字词多读几次,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思考:课文是怎样介绍香港的。教师巡视,让学生充分地自由读。【丰厚初读,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初读环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文本,在与文本充分接触中自主识字,走进文本,做到“不读熟,不开讲”。】

②交流。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梳理学生的问题,这些问题都让学生在进一步的学习中来解决。)

2、品读第一段,了解位置。

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找找香港的地理位置。交流后明白香港的地理位置是亚太地区的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还是购物、美食和旅游的好去处。教师课件播放并解说。

3、选择主题,合作学习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根据学生的回答交流:

1、万国市场:通过让学生找词语谈来感受来体会香港万国市场的繁华,并随机指导朗读。

2、美食天堂:通过让学生找词语谈来感受及想象有哪些美食等方式来体会美食的繁华,并随机指导朗读。

3、海洋公园:先播放海豚、海狮的表演让学生说说他们表演的怎么样?再让学生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海豚、海狮表演出色的词,交流后,教师抓住“一会儿……一会儿……、有的……有的……”等重点词,让学生来谈体会,随机指导朗读,之后仿照文中的句式练习说话用“谁表演最为出色,他们一会儿……一会儿……有的……有的……的句式。

4、朗读,并谈感受。(这个环节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地让学生在美的画面、美的语言中感受到一种美的情趣,进入一种美的境界,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大胆想象,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适时进行语言训练,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积累了语言,而且更生动了课堂教学。

(三).诵读体验,加深理解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画下来,并背诵,使学生在诵读中,受到作品的感染,熏陶和启迪,有助于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四).激趣引申,课外拓展

1、上网了解香港的过去。

2、让学生说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精华的浓缩,它能体现课堂的思路和主要内容,因此本堂课的板书设计力求简练、明了。

优秀教案【篇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懂故事。

3、理解寓意,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关键词,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本学期我校开展了“建书香校园,树文化新人课外阅读”活动,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今天,老师就为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伊索寓言》。板书,注意“寓”写法。齐读。

2、什么叫寓言?(寓言是用一个简短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出示幻灯片1)你读过哪些寓言?

3、有没有同学读过《伊索寓言》呢?能说出其中的一两个故事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大寓言家,了解一下《伊索寓言》

4、指生朗读:(出示幻灯片2)

相传伊索是古希腊的一个奴隶,生于公元前6世纪,他知识渊博,聪明机智,善于讲动物故事,是个编寓言故事的高手。现存的《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大都是人们熟悉的动物,如狐狸啊,狼啊,驴子等等。每则寓言的最后,大都用一句精辟的话点明故事的寓意。

5、师补充:关于《伊索寓言》,古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曾这样说过;“你连伊索寓言都没读熟,可见你是多么无知和懒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则伊索寓言,感受一下伊索寓言经久不衰的魅力。这则寓言故事的题目叫做《牧童和狼》,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

1、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则寓言,读书时老师有两个要求:(出示幻灯片3)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生词,联系上下文,用心体会它们的意思。

②、思考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从中又明白了些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正音。(出示幻灯片4)

hóulong huāng huǎng guàn

喉 咙 慌 谎 贯

相机进行生字教学,辨析“慌-谎”,指导“ 贯”的 笔顺

(2)指名读生词,正音

(喉咙 惊慌失措 说谎 一贯

(3)分段读课文,正音,评价。

3、交流:文中说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学们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故事大意。(出示幻灯片5)

(二)、精读课文,比较研读牧童前后大叫情感的不同以及村民前后态度的不同,指导朗读,理解寓意。

1、文中两次写到牧童的大叫,一次是--,另一次是(出示幻灯片6)--牧童这两次大叫都是要告诉村民们--真的是狼来了吗?前面的大叫是谎话,后面的大叫是真话。(板书:谎话、真话)

联系课文想一想:牧童两次大叫的心情一样吗?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第1、2自然段,体会一下,练习朗读,谁能读出来?

2交流读书体会,相机抓住重点词,指导朗读。

[说假话时,他是存心要骗人,所以心里还很得意(“哈哈大笑”),所以叫的时候是--偷着乐)

(说真话时:“吓坏了”……声音抖一点;“慌忙”,声音急一点。

师引读--不得了了,狼已经吃了一只羊了,牧童大叫:--(生)“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狼又吃了一只羊了,牧童大叫:--(生)“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他再喊,“喉咙都喊破了”,声音哑一点--(生)“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3、这两次大叫的内容相同,结果相同吗?请同学们再读一读1、2自然段,看看你能通过哪些词句有所发现。

4、交流发现。相机理解词语:“闻声赶来”(提问:能否改成闻声前来?比较,加深体会,从这个“赶”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惊慌失措”是什么意思?

5、村民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后会怎样想?

6、后来牧童说真话时,喊破了喉咙,也(板书:无人前来),质疑:这里为什么不用“赶来”?

7、我们来想象一下,这时候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8、面对此情此景,你想对牧童说些什么?想一想,就写在课文的下方,看谁写得精练,写的精彩。

9、交流

10、这就是牧童和狼的故事,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故事,注意读好人物的语气。

1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出示最后一段,指生读。(出示幻灯片7)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12、从故事中理解寓意。

一贯说谎?(1)“好几次”--一贯;((2)“哪里有什么狼!”--根本没有狼,

13、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

三、迁移学习:

第十二课还有两则有趣的伊索寓言故事,课后请同学们运用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自由选择一则寓言自主学习,提出自学要求:(出示幻灯片8)

1、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抓住重点词,比较狐狸摘葡萄前后的心理活动有什么不同。

3、结合故事内容,理解寓意。

四、延伸阅读:

同学们,伊索寓言产生于20xx多年前的古希腊,经受了漫长的岁月的检验,现有仍有300多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同学们如果有兴趣课后不妨来读一读。

西方寓言除了《伊索寓言》外,还有德国的《莱辛寓言》、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被后人称为四大寓言。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寓言的热爱,对书的热爱,读更多的寓言,读更多的好书。让那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充实我们的智慧,点亮我们的人生。

五、布置作业:

1、用学习《牧童和狼》的方法自学第十二课另两则语言。

2、读一读《伊索寓言》这本书。

六、板书设计:

12 伊索寓言

牧童和狼

牧童: 谎话 真话

村民:闻声赶来 无人前来

优秀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技巧。

课前准备:

1、 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并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教师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相应诗句、图画和音乐。

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过唐代诗人朗士元的《听邻家吹笙》:“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虽然我们不知道诗人在写这首诗身处什么季节,但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诗人看到了无数盛开的桃花。今天,我们身处万物凋零的秋季,但我们仍然可以从《春》这篇教学设计>文章看到一个明媚的春天。(出示“春”动画)

通过相关的诗和画面营造一个美丽的氛围,吸引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师:首先,让我们听着音乐,朗读课文,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的春的世界吧!配乐朗读,请大家注意读出语气基本语调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语音质朴。同时朗读层次清楚,由低到高,由慢而渐快。首先我请一个同学来读读第一、二两个小节,然后四个小组依次来读一读三至六小节,我们可以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最动情。最后四个小节全班齐读,请大家注意衔接自然一些。

(学生配乐朗读)

初步了解朗读要求,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品味课文语言。此过程也是学生掌握朗诵要求的起点。

三、品味语言。

师:本文共分为三段:盼春、绘春、赞春,其中写得最形象、最生动、最美丽的是第二段,而这一段又可以分为几幅画面?

生:春醒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师:回答的很好,我觉得全文中写得最美的就是这六幅画面,刚才我要求同学们划出你认为最值得欣赏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那么现在我给大家一分钟时间,从中选出一幅你觉得写得最美的画面,在下面小声朗读一下。

(学生自由朗读自己所选段落)

师: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你选择了哪些画面呢?请同学们在回答时突出你喜欢什么词句?这个词句有什么特点?表达效果如何?

生:我觉得春草图这一句话写得很好——“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它让我感到春天的人很快乐。

师:人为什么会感到如此快乐呢?

生:因为受到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的感染。

师:所以,这里实际上是突出小草的生命力。

生:我觉得“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一句写得很好,它写出了小草的生命力很旺盛。

师:为什么要强调“偷偷”,是不想让人发现吗?

生:是因为人在不知不觉中发现了小草已经出现了。

师:这里正如一首唐诗中所说的:“天街小草润如酥(sū),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里所表现出的就是这种意想不到的欣喜。

(学生与教师一起重复这首诗)

生:我觉得“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一句写得好,这句写出春天百花烂漫的情景。

师: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拟人。

师:作者用拟人手法让你们感到了春花的什么特点?

优秀教案【篇5】

一、说教材

《碧螺春》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十二册上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久负盛名的碧螺春茶名字的由来以及采摘、制作和品尝的生动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勤劳、聪明的劳动人民的热爱。

课文可分四段。文末引用了外国诗人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这是作者的匠心独运,借此既抒发了感情,又深化了中心。本文条理清楚,内容生动,语言优美,描写细腻,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训练。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所处的位置,针对学生的实际,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认知与技能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情感目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背诵,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

教学难点: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二、说教法、学法。

自主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自主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使学生主体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本课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以优化课堂教学:

计算机 多媒体 辅助教学法。新大纲规定: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它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现代网络技术能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信息,能极大地丰富课程资源,它为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舞台。鲁迅曾经预言: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碧螺春》这篇课文的内容较生动,也是学生十分兴趣的。学生的兴趣来自对采茶和制作茶叶的兴趣。遵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精心编辑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利用网上相当丰富的有关焙茶的信息资源,创设了一个有美丽风光,轻松活泼的学习课文的良好情境,我想比单一的读文、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