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总结:抓住五项改革重点 探索完善基层医改

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总结:抓住五项改革重点 探索完善基层医改。

岁月流逝,流出一缕清泉,流出一阵芳香,我们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事情,在这些事情中,优秀的人写一份总结,是对自己的反省,突破。总结是对过去的事情的简单概括,我们该如何去写一份优秀的总结范文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总结:抓住五项改革重点 探索完善基层医改”,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医改办的精心指导下,我县医改工作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思路,坚持利民惠民导向,切实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民生问题放在突出位置,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稳妥推进,五项重点医改工作进展顺利,在实现了五个建立(建立了公益性管理体制,建立了全员聘任的用人制度,建立了基本药物制度,建立了绩效考核分配制度,建立了财政集中支付制度)的基础上,做到了六个确保(确保基本医疗制度基层全覆盖,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全覆盖,确保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卫服务项目有效提供,确保中医药体系建设得到加强,确保近三年重点任务基本完成),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

一、着眼人民群众得实惠,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加快推进

一是全民医保如期实现。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557841,参合率97.55%,创历史新高。二是保障能力显著增强。2011年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同时继续调整完善新农合补偿方案,提高参合补偿水平。提高重大疾病保障待遇,协调民政部门出台了《XX县重大疾病按病种付费实施办法》,提高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两类重大疾病的补偿水平。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51.41%。继续推行门诊统筹,扩大群众受益面。在启动全县243个村级卫生室(站)及29个乡镇卫生院(门诊部)门诊统筹的基础上,启动了剩余的村卫生室(站)的门诊统筹工作。实现了村村都有一所门诊统筹的卫生室(站)。启动了按病种付费试点。三是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县派驻乡镇的新农合经办人员全部到岗到位,把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作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次均费用和自付比例实行上限控制。新农合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控制在15%以内。加强对县外住院报补人员的资料核实,防范不法分子骗取、套取新农合基金。加强信息化建设,做到与省级新农合信息平台联网运行,实现数据上传、网上审核、网上结算、网上监控。加快建成民生工程补偿一网联工程。对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的农村大病救助,通过与新农合结报系统联接的一站式医疗救助系统即时办理,提高了救助时效。四是进一步完善大病救助功能。将全县民政大病救助统一纳入新农合中心一站式服务,将新农合系统与医疗救助系统延伸衔接,实现农村大病救助功能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公开化。五是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积极探索一卡通,推进异地就医结算,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全面实现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即时结报、简化住院费用报销手续。六是积极探索医疗纠纷调解工作。县医改办组织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有关工作。10月份,县医改办会同县综治委、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财政局、卫生局、县人保公司负责同志专赴芜湖市考察学习,拟定了《XX县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办法》,目前已在县财政专户安排医疗风险金50余万元。联合行动,齐抓共管,有利于提高医疗机构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二、着手构建新的运行机制,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逐步完善

我们及时贯彻全省巩固完善基层综合医改工作会议精神,从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入手,选择不同类型的3所卫生院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分配制度改革试点工作。10月份,以县政府59号文件正式出台了《XX县完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着力构建新的运行机制,收到明显效果。

建立健全补偿机制和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一是重新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支出,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予以足额保障;明确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管理办法;明确了业务收支结余使用范围和比例。建立了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落实了财政专项补助以及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2011年,县财政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2543万元,年人均21156元。二是实行多重激励政策。提倡绩效工资全浮动,乡镇卫生院制定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分配比例,其奖励性绩效工资均超过60%。同时,县财政还安排专款40万元,由县卫生局设立院长(主任)、首席医师和服务标兵奖励基金,奖励成绩突出的在岗管理和工作人员。业务收支节余部分全部用于激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事业发展,其中20%统筹调配用于基层卫生事业发展,80%按照4:6的比例由卫生院分别用于单位发展基金和在岗工作人员奖励基金。据统计2011年业务收支节余达到261.4万元。执行新的绩效工资考核办法。1-12月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已全部兑现。三是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在总结去年绩效考核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强对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和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县局对卫生院实行季调度半年一考核;绝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对职工实行月考核月兑现,实现了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适当拉开了医务人员收入差距,并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倾斜,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有效制止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业务量滑坡的局面。

认真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现了基层医疗机构全覆盖。一是政府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实行了零差率销售,医药费用明显降低。通过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人均药费与医改前相比降幅达到38%左右,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二是对所有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政府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品实行以省为单位网上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确保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品安全有效、品质良好、价格合理、供应及时。2011年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上采购药品2501.5万元,应付药品货款2220.7万元,已付药品货款2066.10万元。三是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政策,应急药品采购严格按照《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应急采购预案》执行,药品采购货款支付严格执行县财政局、卫生局(财社282号)转发的《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采购货款支付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对村卫生室药品采购要求由所在乡镇卫生院进行网上采购,统一提交采购订单、统一接收药品、统一网上入库,不得私自采购、网下采购等。四是设立一般诊疗费项目,调整了收费标准,调整了住院起付标准和批销比例。乡镇卫生院门诊一般诊疗费统一为10元(个人支付2元)、村室为6元(个人支付1元);确定县级医院住院起付标准为400元,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住院起付标准为100元;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政策内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80%。同时扩大了补偿范围,增加了慢性病种,报销比例提高至75%,住院治疗和慢性病治疗两项补偿封顶额达10万元。五是为了保障药品货款及时支付,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建立了500万元的药品采购周转金,对药品收支进行分账核算,专款专用,确保从交货验收到付款时间不超过30天,确保了我县基本药物制度在全县基层认真实施。中心卫生院根据业务需求,在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品外,按照《安徽中心卫生院增配药品目录(2010版)》适当增加配备部分临床药品,并规定增配药品采购金额不得超过每月总采购金额的15%,保障用药质量和数量,更好地服务患者。规(工作总结之家:

;卫生资讯网:;卫生健康网:)范药品采购和回款程序。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监管,我县建立了定期抽验通报制度,设立基本药物抽验专项经费3万元。在规范药品采购上,认真贯彻执行国办《关于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指导意见》,完善相关措施,确保药品及时配送到位,严格执行《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机构药品采购货款支付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货款结算有关通知》规定。六是加强药品采购使用监管。加强了对辖区内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的指导、检查。开展基层医务人员基本药物制度及合理用药培训工作,建立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培训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

深化人事编制制度改革。在编制管理上,以县为单位,总量控制,统筹安排,动态调整,年底从一般卫生院拿出20个编制调整到3个中心卫生院。进一步完善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用人新机制,从根本上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切实做到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新进人员全部实行公开招聘,签订聘用合同。2011年,经县政府同意全县卫生系统公开招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3人;上报全省乡镇卫生院统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25名。启动并完成县直医疗卫生单位面向全县基层卫生系统在编人员公开选调工作,共选调41名工作人员,同时完成了24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年度考核工作。通过公开招聘、选调、考核,实现了基层人员的有序流动,也激发了基层医务人员学业务、爱岗敬业的精神,增强了荣誉感和自豪感。

规范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工作。明确了村卫生室的补偿渠道和标准,实行预拨村公卫服务经费,零差率补偿由乡卫生院根据药品集中采购情况兑付到位。从9月1日起,每1000个农业户籍人口每年补助村室5000元。同时制定了村医退出补助标准和村医补助发放办法。据统计全县有近60名村医到龄,按照个人申请、乡院考核、卫生局认定、医改办审批、财政局兑付的程序进行,对符合条件退出的村医,县政府将每月补助300元。预计有近20名村医即将退出。

三、着重人力财力投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一是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国家扩大内需县医院、中医院建设项目正按计划实施;梅山和江店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达标;2011年中央财政投资的卫生监督95万元能力装备项目和320万元卫生监督办公综合楼项目已经启动。县医院二甲水平有所提高,保健院一甲复审正在进行,古碑、梅山、燕子河三所中心卫生院基本实现达标,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所卫生室。全面启动了县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工程,制定了平台建设方案,明确了专抓机构和人员,设备已进入招标程序,春节前完成县局卫生信息中心建设及村室建设项目。同时,积极主动向省发改委、卫生厅申报十二五期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项目18个,申报金额13182万元。二是队伍建设得到加强。2011年继续医学教育培训1842人,培训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58人,定期考核培训840人,农村卫生项目培训288人(村医),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培训10人次,完成了全县执业医师(助理)临床526人、中医157人、公卫29人、口腔类12人、执业护士364人的定期考核工作。全年共安排10名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在县医院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按照国家和省下达的计划,为乡镇卫生院招收7名本科层次定向免费医学生。县级医院今年先后派出7名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到南京军区总院、安医附院、安徽省立医院等三甲医院进修学习。三是鼓励和引导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稳定基层医疗人员队伍,继续开展公开招聘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2011年我县分两批向社会公开招聘38名中专以上学历专业技术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县级医院和疾病控制机构医师在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基层累计服务1年的人才帮扶制度。同时,启动了县医院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建设方案,按计划完成了全科医生培训任务。四是转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模式,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全面推行院长(主任)负责制,落实了管理责任;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和巡回医疗,各基层卫生院结合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全年至少到村巡回医疗四次,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显著上升。据统计,2011年乡镇卫生院门诊人数达523464人次,较上年增加10.8%。村卫生室门诊统筹人数61177人次,门诊报销244.7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8.9%,9.0%。

四、着力全员发动,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今年以来,为了巩固基层医改成果,县卫生局理清工作思路,动员全体基层医务工作者,转变服务观念,将服务的重点放在为辖区群众提供周到的公卫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上来,改变过去重医轻防的陈旧观念,全面启动了以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服务项目。2011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25元,完善并严格执行10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操作规范和考核办法,提高服务水平。截至12月20日,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60.5%,超过省定指标十个百分点。进一步提高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为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体格检查。继续规范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发现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全部纳入管理。完善基层健康宣传网络,在利用好乡、村医疗机构固定宣传栏的同时,通过互联网、明白纸、一封信、年画等方式向辖区居民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加强组织管理,完善工作方案,制定下发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相关部门和卫生单位的职责分工及工作目标。强化资金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定下发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和绩效考核办法,明确了项目资金使用范围、各项服务补助标准和补助程序,细化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得到有效落实。全面完成了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任务,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8.6%,为138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开展了复明手术,继续开展实施了艾滋病、乙肝、梅毒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完成了1000户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任务,近三年累计完成4000户。同时,注重加强专业公共卫生能力建设,有效提高了服务可及性。

五、着实立足县情,大力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2011年,我县认真落实中医药三名工程,推进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加强中医专科(专病)科室建设及中医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工程,为缓解资金压力,县政府领导多次带队赴京到省汇报,争取到中央财政投入1200万元资金,新的县中医院预计在2012年10月投入使用。同时采取公开招聘、基层选调方式,为县中医院充实有资质专业人员8名。在乡镇卫生院普遍设立了中医科,在村级注意使用好中医实用人才。县中医院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充分发挥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的龙头作用,加强了与省中医学院、市中医院的联系,完善中医药有效参与新农合和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体系机制,并通过县中医学会广泛联络省内外中医人才,开展学术交流,进行业务研讨,使我县中医药整体水平得到了提升。

总之,2011年,我县将基层医改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强化督促检查,增加财力保障,广泛宣传医改政策,严格绩效考核,较好地完成了基层医改任务。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才依然缺乏;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问题多、监管难度大;债务化解任务重,尤其是我县基层医疗机构截至目前,形成债务5千多万元,省级认定不到2千万元,势必增加县级财政负担,造成县级发展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基层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新的一年,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认识,将巩固完善基层医改成果作为主攻方向,认真组织回头看、再完善工作,结合县情,全面落实省、市出台的医改政策。在具体工作中,着眼于健全完善基层医改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医改政策宣传力度,让医改政策更加深入人心;继续加大财政保障能力,锁定债务化解债务,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发展;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调动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为实现人民群众得实惠,卫生事业得发展,经济社会得保障作出不懈的努力。

XX 县 医 改 办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GZ85.cOm更多总结延伸阅读

卫生系统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工作总结


XX卫生局
(2012年2月)

自治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工作自2009年启动以来,全州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部署,在自治区卫生厅的具体指导下,巴州卫生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己任,把握方向、明确任务、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以创先争优为抓手,紧紧抓住国家支持新疆、河北支持巴州的机遇,围绕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目标任务,认真落实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各项要求,着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等五项改革进展顺利,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构建和谐巴州做出新的贡献。现将自治州医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医疗服务网络。全州共有二级公立综合医疗机构11家(其中州级综合医院一家,县级综合医院10家)、中医民族医医院5家(巴州蒙医院、库尔勒市维吾尔医院、博湖县蒙医院,轮台县维吾尔医院、且未县维吾尔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家(其中州级1家,县市级9家)、妇幼保健院(站)9家(除州级没有独立机构,其余8县市各1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47家、乡(镇)场卫生院83家、村卫生室315所。
(二)医务人员队伍。全州现有各级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174 名,其中高级职称占9%,中级职称占20%,初级职称占71%。全州各级医疗机构编制床位数6476张。
其中:各级综合医疗机构在职卫生技术人员3468人,中医民族医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09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职卫生技术人员298人,妇幼保健机构在职卫生技术人员258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职卫生技术人员121人,乡镇卫生院在职卫生技术人员1220人,乡村医生333名。
二、医改工作进展情况
遵循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医改方针, 按照中央、自治区、自治州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医改工作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健全体系,落实配套资金,加大实施力度,加强监督检查,进一步提高保障和水平,大力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建设、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和公立医院改革。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进一步巩固
2011年全州参合农牧民人数为40.1万人,参合率为98.38%(其中贫困人口参合总数为38877人,参合率为100%),完成了参合率达到97%要求(较去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较2009年提高了_个百分点。)。今年起全州8县1市已全面开展实施门诊统筹+住院统筹的双统筹补偿模式,全州门诊统筹覆盖率已达到100%(较2009年提高 _个百分点)。目前我州各县市参合农牧民人均筹资标准达到国家和自治区要求不低于230元目标任务(较2009年提高_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124元/人、自治区财政补助38元/人、自治州财政补助10元/人、各县(市)财政补助28元/人,农牧民个人缴费不低于30/人。全州目前县(市)财政补助最高的是库尔勒市为50元/人。各县(市)年内严格依照自治区要求,及时调整了当地补偿方案,确定乡(镇)卫生院补偿比例不低于85%;县级定点医疗机构补偿比例为65%;地州级定点医疗机构补偿比例为55%;自治区级定点医疗机构补偿比例为45%,同时将最高支付限额提高至5万元以上,确保了参合农牧民在住院就医过程中真正得到实惠。全州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为69.5%。为做好我州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工作,自治州确定轮台县为我州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综合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县,库尔勒市和若羌县为按病种付费改革试点县(市),同时也要求其它县积极开展实施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工作。目前库尔勒执行的是按病种付费的方式,确定按病种付费疾病数量10个。轮台县实行的是门诊、住院病人次均费用、补偿费用总额控制、按病种付费等综合支付方式管理。各县(市)已基本实现在统筹地区内医疗费用可在当地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工作格局。在轮台县作实施了一卡通工作试点,完成了自治区要求到2011年底至少在全州范围内完成一个县市开展一卡通工作的目标任务。另外今年全州各县(市)均已开展实施农牧区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保障水平试点工作,同时严格执行上级要求将符合规定的0-14岁的农村儿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的规定。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目前,全州政府举办的83所乡(镇)卫生院、7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了全覆盖同时,鼓励172个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占目前全州村卫生室总数的50%),实现了零差率销售。依据政策规定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协助自治区做好了基本药物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工作,确保基本药物安全有效、品质良好、价格合理、供应及时;8县1市全部实行了基本药物网上集中统一采购,并与卫生厅指定的药品配送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
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初步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各县市均出台了基层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制度,实施了量化考核。
(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2009-2011年,中央安排我州卫生建设项目共计124项,其中重点民族医医院建设项目1个,精神病院建设项目1个,县级医院建设项目9个,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18个,社区卫生中心建设项目5个,村卫生室建设项目74个,卫生监督所建设项目9个,农村巡回医疗车项目7辆,车载设备7套,总投资19222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5334万元,地方配套3560万元。其中2009年安排我州建设项目10个,总投资5012万元,2010年安排建设项目28个,总投资10939万元,2011年安排建设项目86个,总投资3271万元。
目前,全州累计启动建设完工项目_个,其中:县级医院建设项目9个、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58个、村卫生室建设项目8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5个。卫生监督所(工作总结之家:;卫生资讯网:;卫生健康网:)建设项目9个,农村巡回医疗车项目7辆,车载设备7套,精神病院建设项目1个,1个中医民族医医院建设项目因历史原因和房屋归属等手续问题未能开工建设。
大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三年/在前两年工作基础上,为乡(镇)卫生院完成19名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的招生和40人专科定向招生学生;完成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专业培训348人次、完成村卫生室卫生人员培训492人次;安排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 40人完成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完成了192名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岗位培训。2011年启动州公立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且末、若羌两县医疗机构卫生工作项目,派遣了9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稳步推进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2009-2011年落实中央、自治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累计5359.13万元。2009-2011年分别为1420万元、1463.37万元、2475.76万元,人均由2009年的15元提高到2011年的25元。截至目前,全州建立城市电子居民健康档案累计人数达333591人,电子建档率为69.59%(任务为50%);全州建立农村电子居民健康档案累计人数达395631人,电子建档率为 97.07%(任务为50%)。 2011年为加快推进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我州将轮台县设为开展新农合一卡通的试点,实行信息化管理系统,将所有采集到的数据全部实行计算机管理,建立参合农牧民健康卡,使新农合、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工作和医院管理系统融为一体,达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并做到卫生与财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在办公室可以监测到各医疗机构项目工作开展情况,实施随时监管。其次,尉犁县创新机制,开拓局面,实现了县域范围内的电子健康档案的信息化管理;2011年,在前两年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孕产妇、0-6岁儿童、65岁以上老人健康管理水平;高血压管理人数达40917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22.87%;糖尿病管理人数达19413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60.44%;重性精神病规范管理人数达932人。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城乡居民的健康保健意识逐步提高。
实施推进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前两年工作基础上,以库尔勒市为试点,三年完成农村妇女宫颈癌免费检查23070人,完成三年任务的(20000名)115.35%;以焉耆县为试点,三年完成农村妇女乳腺癌免费检查6000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00%;全州三年完成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28634人,完成国家任务,农村住院分娩率达到99%;全州自实施农村生育妇女免费补服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以来,免费为20271名农村生育妇女发放叶酸,完成国家任务;三年完成补助贫困白内障复明手术500例,完成国家任务;三年完成建设农村无害化厕所19629座,完成国家任务;继续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截至目前为78名艾滋病患者提供免费治疗,为2698人实施了免费自愿检测,免费为全州97%以上的产妇开展了孕期艾滋病检测。
(五)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稳妥推进
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加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管理,优化公立医院布局结构,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设置数量、布局、规模、功能定位,推动公立医院改革的各项工作。一是确定若羌县为2011年自治州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加强硬件、软件建设力度, 实行预约诊疗服务,邀请上级医院的专家开展诊疗服务。优化门诊诊疗流程,合并挂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实行挂号、收费、取药一条龙服务,大力推行电子病历和电子处方,简化患者就医手续,缩短群众候诊时间。推行双休日和节假日门诊,始终保持双休日、节假日有医生上班,缓解看病难的问题。广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全新的护理理念满足患者就医需求;二是开展了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治理机制的探索,成立了公立医院管理小组,严格执行自治区药品、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全州19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中16家医院参与同级机构检查互认,并实行成本核算控制,实行按病种付费与实行定额付费两种形式;三是8县1市均建立对口帮扶机制,乡镇卫生院与二级以上医院建立对口协作关系,不同程度地开展巡回医疗服务。县级医院与三级医院建立了长期对口协作关系,派出县级医院骨干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93人,与三级医院建立远程医疗系统的县级医院达到6个。本年度受援医院接收千名医师支持农村卫生工程医师980人,接收到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达1年的医师357人;三是全州13家二级医院开展了预约诊疗、双休日和节假日门诊以及优质护理服务(占二级医院总数的81.25%),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病区数达64个;四是以试点单位为重点开展临床路径管理,推行电子病历。全州10个公立医院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并建立规范化电子病历;五是由巴州人民医院牵头,成立了护理、院感、放射等三个质控中心,各中心都将县市医疗机构相关专业负责人纳入到了中心,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职责,积极开展学术讲座,指导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临床路径管理、院感管理等工作,纠正各医疗机构在执行标准、规范过程中的偏差,促使我州医疗机构在医疗质量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六是加强和完善医疗服务监督机制。加强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质量的监管,强化行业自律和医德医风建设,坚决治理医疗领域的商业贿赂,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以三好一满意活动为抓手,从服务态度热情周到,行为文明规范,措施便民利民,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时时处处为患者着想,努力做到服务好。严格依法执业,认真履行职责,规范诊疗行为,实施优质护理,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努力做到质量好。加大医德医风教育力度,增强医务人员的法制观念,大力弘扬高尚医德,认真开展医德考评,努力做到医德好。卫生行业形象持续提升,人民群众感受不断改善,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努力做到群众满意。

三、主要做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在自治州医改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切实加强对医改工作卫生领域的领导,卫生行政部门层层安排部署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工作要点,根据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通过全州卫生系统的努力工作,使各族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二)细化政策措施。在组织实施中始终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这一中心任务,遵循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基本方法,为改革实施提供了思想保障。与各县(市)签订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责任状》,明确医改责任目标,落实医改政策,推进医改进程,切实做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三)卫生系统各级医务工作者辛勤努力。卫生系统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推进医改工作进程,面临2011年脊髓灰质炎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系统内各级医务工作者仍全力以赴支持医改工作,常常超负荷工作,努力完成各项医改目标任务。
四、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
在卫生资源的调配上,财政投入、业务用房、人员队伍、设备设施投入方面,部分县人民政府与财政部门重视程度仍需进一步提高,各县市还没有按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需要合理配置,制约了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全州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现有编制限制,出现了无人干活的现象;二是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人员能力欠缺,素质偏低,合格、全科及技术过硬的基层卫生服务技术、管理人才短缺,制约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进一步发展。乡镇卫生院编制通过核编后,却没有招聘到高素质人才,没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留住人才的长效机制;三是部分县人民政府与财政部门重视程度仍不够,没有形成由政府部门统筹管理,卫生部门主要实施,各部门相互配合的局面,县市级财政部门对项目资金的拨付仍不够及时,配套补助资金也未能足额到位,社保、药监、编制等相关卫生政策不配套,制约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深层次的发展。

卫生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XX市卫生局按照上级的要求,积极开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严格按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路线图和上级的指示精神,围绕近期重点工作,用倒逼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全力以赴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现将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2011年7月10日前,已按标准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核定、上报和下达工作。

2011年7月25日前,已对改革进展情况进行专题督导,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2011年8月26日前,已完成竞聘上岗和人员聘用工作和完成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工作。

2011年8月28日前,安置未聘人员已制定方案,报市政府审批后实施。已制定医改套改工资和机构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和激励分配方案,待报市政府审批后实施。

2011年9月18日前,对未满编机构公开招聘人员,基本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9月20日前,全市基本完成各项基层综合改革任务。

全市基本完成各项基层综合改革任务主要抓好下面几项工作: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去年7月,我市成立了医改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今年,为进一步加强领导,市建立了市领导挂钩联系镇(街道办)医改工作制度,由联系各镇(街道办)的市领导同时指导开展各基层卫生机构的医改工作。市医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明确分工1名领导负责医改工作,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改革落实。针对医改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我市在市发改局成立医改办公室。为进一步加强医改办职能建设和机构建设,加强医改办的工作力量,市发改局、卫生局抽调4名专职人员在医改办上班,负责日常工作,市财政局、人社局、编委办、食药局确定1名联系人,协助做好医改办工作。

二、完善机制,保证投入。结合我市的实际和发展现状,在对涉及医改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市先后出台和制订了《XX市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XX市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细则(暂行)》、《XX市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XX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方案》、《XX市卫生系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XX市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方案》等文件,较好地指导了我市医改各项改革的深入开展。为确保医改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市卫生局成立卫生财务结算中心,负责卫生局下属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和会计业务的集中结算、核算,监督各单位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和收支情况。同时,市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医改各项投入政策,调整支出结构,将2011年医改任务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政策,确保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综合改革顺利推进,按确定的任务和进度将基本和重大公共服务经费拨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进展情况。

(一)落实分配制度改革工作。7月26日,由市审计局、财政局、卫生局、人社局等部门组成工作组,分两个小组开始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进行审计、清理检查津补贴、审查核对2008--2010年的财务收支结余情况。目前,已完成了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

(二)制定基层机构绩效考核实施办法。我市卫(工作总结之家:;卫生资讯网:;卫生健康网:)生局已制定了对基层机构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各基层卫生机构都制订办法,并由各单位职代会讨论通过后上报卫生局审核,同时报人社、财政等部门备案后实施。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方案、卫生系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三大方案已出台,人员编制方案经江门市批复并重新下达编制,重新下达11个乡镇卫生院人员670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9人,并列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人员经费由市财政按财政补助一类核拨。绩效工资方案也制定,确定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与义务教育学校工作人员绩效工资年人均水平相当。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已报批。8月12日由江门市政府副秘书长梁启华带队的江门市医改督导组到我市调研督导,对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进展情况作了充分的肯定。

(三)健全药品采购配送制度改革。由于制定采购方案、编制采购计划、招标采购等工作均由省采购中心牵头,配送商由地级市定,基层医疗机构只提出采购需求。目前,此项工作我市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时,已开展了药品库存清理工作。

(四)健全补偿机制改革。7月1日由市发改局、物价局、卫生局、社保局等部门召开相关会议,讨论调整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将门诊挂号等10多项归并为一般诊疗费,初定收费标准10元,并按上级的文件贯彻。

(五)落实人员编制,推行竞聘上岗。我市卫生系统现有在职在编的干部职工1327人,在职未入编制的专业技术人员495人,其他109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职在编干部职工中:具有高级职称的5人;具有中级职称的22人;初级以下及无职称人员623人。本科学历的19人;大专学历的115人;中专及以下学历的516人。

我市于今年7月份重新下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859名(其中卫生院670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9名),现有在职在编人员646人,仍空编213名。故此,为确保社会稳定,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有的在职在编人员实行全员聘用过渡,不存在未聘人员(在编人员)安置的问题。

市医改办、人社局、卫生局主要领导多次碰头和带领相关工作人员集中研究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制定岗位设置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完成岗位设置说明书。成立人员聘用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人员聘用、竞岗方案。8月19日在市医改办的牵头协调下,在东成卫生院举行XX市卫生系统基层医院岗位竞聘试点。8月22日在君堂卫生院举行XX市卫生系统基层医院岗位竞聘观摩会。会议和考场由市医改办、市卫生局、人社局等部门协办和指导,各医疗卫生单位正、副职领导到场观摩,让各单位了解和学习竞聘程序和要求,推动全面开展贯彻落实竞岗聘用制度。至8月26日止,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全部完成人员竞聘上岗工作。

(六)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正常运转。为确保医改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市卫生局成立了卫生财务结算中心,负责卫生局下属事业单位和资金管理和会计业务的集中结算、核算,监督各单位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和收支情况。市财政局、卫生局组织基层医疗机构会计进行培训,学习新的会计制度,并开展新会计制度整理账目和过账的准备工作。卫生财务结算中心抽调相关工作人员,全力以赴开展工作,请有资质的公司进行财务软件安装和新会计制度过账,至9月20日止卫生财务结算中心已开始正常运作,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同时,市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医改各项投入政策,调整支出结构,将2011年医改任务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四、当前主要困难和存在问题

我市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工作虽然取得了重大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差距。一是上级缺乏改革的配套政策,遇到难题指导性少,压力大。特别是有部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退休人员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身份未能确认,难以办理退休工资;二是临时聘用人员安置难。由于相当部分人员低学历、低职称,若分流重新再就业将会有难度,给社会造成不稳定因素。三是财政配套资金压力大,实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后,市财政预算支出每年多2千万元,对我市捉襟见肘的财政来说压力非常大,希望上级部门给予支持。

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总结


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2010年2月,**市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市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试点工作以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培育和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力推进公共资源向社区服务中心集中,合理界定社区服务中心的职能,进一步夯实区域化党建基础,加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的功能,初步形成以社区为主的新型城市基层管理体制。

在新形势下,城市村(居)民的生活需求与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民主意识增强,社会的发展进步决定"社会管理"并不是现代政府的唯一职责,提供"公共服务"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能。如何履行社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等四大功能提出以下意见:

一、要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充分汲取群众意见和建议,积极拓展四大功能,有效促进农村民主管理。

(一)议事决策功能加强民主。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健全以社区重大事项"一事一议"、村"两委"联席会、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内容的议事决策制度,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村(居)民代表大会,对社区重大事项组织村民进行讨论研究。实现社区民主决策的公开化、透明化、合理化。

(二)事务公开功能凝聚民心。坚持在社区服务中心定期公开党务、政务、财务,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切实保障村(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三)便民服务功能高效便民。充分利用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便民服务代理点",开展全程代理服务,推行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及时接待来访群众,帮助调解邻里纠纷,化解群众矛盾;积极为群众代办宅基地审批、独生子女证、外出务工证等,切实方便了广大村(居)民的生产生活。

二、创新管理模式:"四化"运作规范行政。为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大胆创新社区管理工作方法,采用"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人性化"管理,

(一)完善四级网络。纵向:建立社区、村(居)民委员会、村(居)民组长、村(居)民骨干(党员户、文明户)"四级网络",对社区管理工作的点、链、面进行了有机"焊接";横向: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建立社区与辖区单位基层党组织的党建议事协调机构,覆盖率达90%以上,初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管理网络。

(二)建立统一数据库。以社区为板块,以村(居)为单元,对社区人口、社区组织、公共资源等基本内容设立台账,并建立较为完整的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

(三)畅通信息渠道。区、社区、村(居)三级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共享,构建上下互通、左右相连、邻里互动的信息平台;通过"便民联系卡"、()"社区网站"、"公共电子信箱"、"村寨信息平台"等双向交流平台,把社区工作延伸到每一角落、每一户家庭,知民情、解民难。

(四)推行人本管理。实行"五为":一是制度为群众建。坚持实施区、社区为民办实事和领导干部进村
(居)为民排忧解难活动。二是活动为群众办。开展和睦邻里节、社区运动会、文艺专场等社区文化活动,以及医疗服务、法律咨询、再就业招聘活动,满足群众需要。三是平台为群众搭。充分发挥社区网站、社区图书室和活动室、市民学校的功能,为群众提供自我服务载体。四是实事为群众办,解决影响群众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五是利益为群众谋,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关心、爱护特困群众、弱势群体。

三、完善议事会工作机构的制度建设和履行职责工作。

进一步完善居民议事代表联系户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居民议事代表补选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使议事会成员及时了解和反映居民的意愿和要求,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社区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同时宣传、引导村(居)民自觉执行各项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