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汗课件收藏3篇

找汗课件收藏3篇。

在这篇文章里,笔者收集了很多与“找汗课件”有关的信息,做好教案课件是教师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每位教师都应认真编写教案课件,教材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欢迎大家参考。希望你会喜欢这篇文章!

找汗课件 篇1

[教学内容]

《小花猫找汗》,多有趣的题目呀。小花猫看见人出汗,觉得奇怪,怎么自己没汗呢?他一路问过去,知道了老牛的汗出在鼻子上,小马的汗在身上,黄狗的汗在舌头上,自己和小猪的汗原来藏在脚掌上呢。你在忍俊不禁的同时,会知道好多有关汗的有趣知识。

这是一篇科学童话,学生通过阅读能了解一些动物出汗的科学常识。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语言生动有趣,画面形象可爱,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想象。

[教学目标]

1.学会汗、牛、马、身、体、吐、舌、原8个生字,会认猫、怪、摸、凉、翻、狗、猪、哈、俩8个生字。认识偏旁厂。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了解一些动物出汗的科学常识。

[设计理念]

根据低年级年龄特点,把重点放在朗读和写字上。

1.联系上下文,读好课文中的疑问句、反问句、感叹句。

2.注重学生的朗读,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有自己的

感悟。

3.积极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愉快的状态中读、想、说、演,从而

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思维。

4.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写生字,学会合作交流,并培养学生

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教学过程l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一只动画小猫,在自己身上找来找去。

2.小花猫:这么热的天,我怎么没汗呢?

3.师:小朋友,我们今天就和小花猫一起去找找汗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师:小花猫是怎么去找汗的呢?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组内活动,把生字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一听。

3.指名读,开火车读,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及时纠正学生的读音。

4.师:小花猫找汗的路上,遇到困难,它要翻过一座词语智慧山。我们帮帮它吧!

5.课件出示本课生词,写成小山的形状,玩爬词语智慧山的游戏。(学生齐读词语,全读对,就爬到山顶了,插上红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小花猫在找汗的过程中都遇到了谁呢?

2.指名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相机纠正。

3.学生回答,老师分别出示老牛、小马、黄狗、小猪的图片板贴。

4.它遇到老牛,是怎样问老牛的,请同学们读一读1至3自然段,想想自己明白了什么。

(1)指名学生读文。

(2)说说知道了什么?

(3)课件出示,老牛说的话。

(4)学生自由读老牛说的话,老师相机指导。

(5)指名学生读老牛说的话,读出老牛说话的语气。

(6)齐读。

(7)师生分角色朗读1至3自然段。

5.师:告别了老牛后,它又遇到了谁?你又明白了什么?请同学们读后面的课文。

6.师: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答,师相机板书。

7.引导学生读文,结合课件弄清楚小马、黄狗、小猪、小花猫的汗藏在哪里。

(1)学生自由读后面的课文,思考小马、黄狗、小猪、小花猫的汗藏在哪里。

(2)学生回答,老师相机板书。

(3)小组练习读、指名读、分组读小动物的话,老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出小动物的语气。

8。师生互读,小动物间的对话。

四、品味感受,感情朗读

1.师:这只小花猫是一只多么爱提问的小花猫啊!它看见人会出汗,觉得奇怪。谁会读,你又不是狗,汗怎么会在舌头上。

(课件出示)

师:相机评价,指导学生读出语气。

2.师生分角色读课文。

五、连线游戏,理解课文

1.这些小动物的汗在哪里呢?请四个小朋友把汗贴在相应

的位置。

2.请学生连线。

老牛的汗脚掌里

小马的汗舌头上

黄狗的汗鼻子上

小猪的汗身上

3.把连好的句子读一读。

4.你还知道其它动物的汗出在哪吗?(课内不能完成,可以

让大家课后查查资料,再和大家说一说。)

六、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一些小动物出汗的科学常识,的

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有问题,等着我们去发现和了解。

找汗课件 篇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字,积累凉快等词语。

2、朗读课文,分角色读一读。

3、了解几种汗的常识。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朗读课文

1、抽读生字词语。

2、教师导言:老牛、小马、黄狗、小猪的汗有都藏在哪?

二、读文,了解汗的常识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2、指名反馈,教师板书。

3、指导感情朗读。

4、分角色朗读。

三、朗读课文,演一演

1、推荐小组上台演一演。

2、学生自由组合演一演。

四、反馈资料,说说动物的趣事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收集的资料,互相说一说。

2、说故事。

3、教师小结讲故事的情况,鼓励学生多阅读,了解有

关动物的其他知识。

五、指导书写

1、组词练习。说说书写生字时注意些什么?

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辅导。

找汗课件 篇3

教学要求:

1、认识8个生字。会写怎凉打全吐

舌等字,积累凉快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动物汗的常识,再说说有关动物

的趣事。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了解动物汗的常识。

第一课时076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积累凉快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各种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设置悬念,导读课文

1、教师板书课题: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汗吗?

2、你们都在什么情况下会流汗?汗一般会在那些地方?

3、教师:我们都知道自己的汗在哪?可是有只小动物它不

知道自己的汗藏哪了,到处找汗,它能找到吗?它的汗又在哪

呢?

二、自由读课,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读课文,学生听,把对自己有困难的生字词做上

记号。

2、学生读课文。

3、分组把课文读一读。

三、认读词语,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含有生字的词语。

2、学生借助拼音,拼读词语。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认读这些词语中的生字。

4、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四、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谁在找汗?它都问了谁,结果

怎样?

2、指名反馈,教师板书。

Gz85.com编辑推荐

找快乐课件(收藏五篇)


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只要写好教案课件,才能更加清楚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何才能写出高水平的教学课件呢?“找快乐课件”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主题想知道更多请阅读,以下文章仅供参考仅供您做初步了解!

找快乐课件【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兔宝宝寻找快乐的过程。

2、能积极参与活动,愿意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

3、感知兔宝宝情绪变化的原因,懂得帮助别人才是真正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兔宝宝寻找快乐的.过程,感知兔宝宝情绪变化的原因,懂得帮助别人才是真正的快乐。

音乐律动:教师提问:“小朋友来到这里你们开心吗?让我们把快乐的心情跳出来吧!律动表演:《幸福拍手歌》。

师:我们小朋友都非常开心,有一个小动物它开不开心呢?我们来看一看。

1、播放PPT图二,感受兔宝宝的不快乐。

师小结:它的名字叫兔宝宝,不知为什么兔宝宝总感到自己不快乐,谁也没见它开心的笑过。(PPT3)

师:兔宝宝看到小动物们都在做什么?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师小结:兔宝宝看见小猫咪在钓鱼,小喵咪很快乐,兔宝宝不快乐;兔宝宝看见小山羊在割青草,小山羊很快乐,兔宝宝不快乐。

师小结:小猫咪和兔宝宝是好朋友,小猫咪要帮助它找到快乐,给它出了一个主意。小猫咪会给兔宝宝出了一个什么主意呢?

4、分段播放PPT图八至十六画面,幼儿进一步了解兔宝宝寻找快乐的过程。

师:兔宝宝采蘑菇时遇见了谁?看到小黄狗的汽车熄火了,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他在回家的时候遇见了谁?发生了什么事?他是怎么样帮助他的?从小猴家出来遇见了谁?怎么做的?

5、播放PPT图八至十六,进一步懂得帮助别人才是真正的快乐。

1、师:老师把兔宝宝帮助别人的事编成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名字叫《兔宝宝找快乐》教师配乐讲故事。

2、教师提问:兔宝宝开始不快乐?后来为什么又快乐了?它找到的快乐是什么?

五、活动延伸:小朋友们让我们也帮助别人做好事,像兔宝宝一样找到这样的快乐,好吗?让我们出发吧!(退场)

找快乐课件【篇2】

大班散文欣赏教案“小花籽找快乐”

活动名称:散文“小花籽找快乐”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小花籽的愿望,初步感知“快乐”是付出,快乐是给予的哲理。

2、通过欣赏画面和倾听配乐散文的形式,感知小花籽找快乐的经历,并扮演角色讲述散文对话,进一步感知事物的特性。

3、参与谈话活动,并乐意在集体面前,大声自然地表达自己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

2、磁带“小花籽找快乐”、音乐欣赏《赶花会》。

3、磁性图片:小花籽、花、太阳、小鸟、蜜蜂、青蛙。

活动过程:

一、音乐活动《逛公园》。

1、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开展《逛公园》游戏活动。

2、教师:刚才,大家在一起玩游戏,我感觉很开心,你感觉怎样?除了开心,还可以用什么词语表达呢?

3、教师:有一颗黑黑的小花籽,悄悄地从妈妈的怀里蹦出来,它要出去找快乐,它是怎样找快乐的呢?

二、看图欣赏散文《小花籽找快乐》,初步感知散文内容。

1、用实物展示仪放大幼儿用书,教师边翻阅画面边讲述散文的第一、第二段。

2、教师:小花籽出去找什么?它看见了谁?说什么?别人是怎样回答它的?

3、继续欣赏散文的第三、四、五段。

4、教师:小花籽找到快乐了吗?是谁帮助它的?小花籽最后在哪里?大家喜欢小花籽吗?

三、完整欣赏配乐散文《小花籽找快乐》,感知理解散文内容。

1、看画面欣赏散文。

2、教师:小花籽在找快乐的路上遇到了谁?它们是怎样说的?

3、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的图片,并引导幼儿用散文的里语言,讲述小花籽与太阳、小鸟、蜜蜂、青蛙的对话。

4、教师:小花籽飘过了哪些地方?最后,留在哪里?

5、教师在磁性板上用笔画出大河、草原、雪山。

6、教师指图片和磁性板上的背景,引导幼儿再次欣赏配乐散文,鼓励幼儿跟述散文中的对话。

四、扮演角色色表演散文中的对话。

1、请小朋友扮演小花籽,教师分别拿图片扮演太阳、小鸟、蜜蜂和青蛙,进行对话表演。

2、交换角色,由教师扮演小花籽,全体幼儿扮演太阳等角色,进行对话表演。

五、结合已有经验,谈论自己快乐的事情,进一步理解快乐的含义。

1、教师:太阳、小鸟、蜜蜂、青蛙和小花籽都有自己的快乐,它们是怎样找到快乐的?

鼓励幼儿学说“快乐,快乐,我给××××,××喜欢我。”

2、教师小结:只有为大家多付出,多做好事,只有多给予和帮助别人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六、音乐活动:赶花会

1、教师:小花籽在雪山上安了家,还开了美丽的大红花,大家都来看,小企鹅也想来赶花回,小企鹅是怎样走路的呢?

2、带领幼儿学习模仿小企鹅走路,体验赶花会的那份快乐。

在我们的童话故事《小花籽找快乐》里,当小花籽问太阳时,太阳说:“快乐,快乐,我给大家带来阳光和温暖,大家喜欢我。”小花籽问小鸟,小鸟说:“快乐,快乐,我给大家唱歌,大家喜欢我。”……大家都以为别人做事,大家喜欢我,从心里感到快乐。快乐是一种心理体验。本次活动旨在帮助孩子认识快乐的真正含义。

活动反思:

我把《小花籽找快乐》的故事讲完后,就和孩子们一块儿玩起了角色游戏。文档仅供参考

我们模仿着故事里的角色,互相问答着,体验着角色扮演的乐趣。刚开始气氛还比较活跃,但玩了两次以后,孩子们就不太感兴趣了,有的还开了“小差”。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把活动推向高潮,让孩子进一步理解快乐的含义,我把故事中的角色进行了转换,将故事中的角色改成了我们班的小朋友,这是第一次“快乐大转移”——帮助别人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快乐。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神秘非非”

一、主题选定

去冬以来,一种极具流行的疾病“SARS”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悄悄传播开来,所有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连这一群人小鬼大的孩子们似乎也感觉到了生活的异常,终于有一天,陈可小朋友问我:“焦老师,我们的玩具怎么都被泡起来了呀?”可可的问题就像一根导火索,引来了孩子们无数个问题:“老师,我们班上的小朋友怎么有好多都没来上幼儿园呢?”“老师,我们怎么每天早上来都要泡手呢?”“老师,我在路上看到好多人都戴着口罩,妈妈也非让我戴上不可···”这时的我突然意识到,这正是孩子们自己所想,所要了解和知道的,而且和孩子们对这些问题,对生命的认识进行深入的探讨也是很有价值的。于是,由孩子们自己生成的主题系列活动“神秘非非”就这样诞生了。

二、活动理念

在《新世纪幼儿园主题探究课程》的理论基础上,我们结合了本园科研课题《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论思想,对生成性主题活动《神秘非非》进行了创造性地探究。在活动中,把游戏地主题精神与主题相关的、有社会文化内容的教育因素相结合起来,让幼儿在游戏的主题环境中与游戏化的活动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注重创设与主题相适应的游戏环境,提倡幼儿在游戏性的体验中建构知识经验,真正达到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目的。

三、活动结构图

神秘SARS--神秘非非

系列活动一:非非大王

主题名称 活动内容 建议目标 活动准备 实施策略

调查阶段 神秘非非来了 ·与父母共同收集有关SARS的资料·师生共同布置SARS宣传栏·观看有关SARS的影像资料 ·丰富幼儿知识经验,激发幼儿的 探索欲望·家园互动,创设与主题适应的环境 材料准备:·和爸爸妈妈共同收集一切有关SARS的报刊或影像资料·人体模型及正常人肺部X光片·蜡烛和空瓶及已有知识经验准备·通过父母的讲解和 媒体的宣传,让孩子们对SARS病毒建立初步的了解环境准备:·将各类宣传资料布置成一个小展厅,并将资料最后装文档仅供参考

订成册以供幼儿日常随时翻阅 资源利用:·社会媒体资源利用:通过媒体对SARS进行 广泛大力的宣传,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家庭资源利用:与家长共同收集有关图片、影像等有关资料,和孩子共同讨论有关SARS的话题·幼儿园资源利用:与幼儿园各部门工作人员(厨房、花房、门、房医务处)取得联系,以供幼儿参观了解家园合作:·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做好防非典工作,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 良好的生活为生习惯环境创设:·创设与主题相适应的环境,拓展幼儿的知识面,使幼儿更准确了解SARS·创设SARS宣传栏,宣传结束后装订成册,以供幼儿日常生活中随时翻阅观察:·关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每一环节,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真正贯彻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展示:·通过情景表演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孩子们对SARS的了解

经验建构阶段 我与非非 ·绘画SRAS病毒·游戏:找非非·探究活动:会呼吸的肺·探究活动:我们身体里的秘密·谈话活动:它们并不可怕·探究活动:SARS我不怕你·调查活动:身边的人怎样预防SARS的 ·初步了解、认识SARS的主要病征及其防治方法·激发幼儿关注周围人、事、物的兴趣

表征体验阶段 从我做起 ·情景表演:非非来了,从我做起·户外活动:多运动,防非典·生活活动:做个讲卫生的好孩子·儿歌:卫生拍手歌·集体活动:全园大扫除 ·了解必要的预防保健知,教幼儿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小小宣传员 ·向小班弟弟妹妹宣传有关防SARS的 信息·向家庭社区宣传有关防SARS的信息 ·体验创造与成功的喜悦

我不怕 ·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情景短剧:抢救疑似非典病人·生成活动:非非医院 ·培养幼儿勇敢乐观的生活态度 神秘SARS--神秘非非列

活动二:非非医院

主题名称 活动内容 建议目标 活动准备 实施策略

调查阶段 可爱的白衣天使 ·请家属中的医护工作者拍摄下医院里医护人员的工作情况·观看一线医护人员救治非典病人工作情况的录像带 ·认识医护人员,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培养幼儿对医护人员的敬仰之情 材料准备:·医生护士制服,包括手术面罩、手套、脚套、防护服、防护镜及帽子·医疗用品(听诊器、体温计、皮下注射器、血压计…)等小型安全复制品已有知识经验准备:·有一定生文档仅供参考

病和看病的知识经验活动环境准备:·室内室外布置好各个医疗区(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注射室、挂号室、取药室、划价室)资源利用:·家庭资源利用:充分发挥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力量,特别请家中家属是医护工作者的家长朋友为孩子提供第一手真实的材料·幼儿园资源利用:请我园园医共同配合,指导孩子的活动家园合作:·共同收集有关活动区材料,使活动顺利进行得到保障环境创设:·创设相适应的环境,使幼儿能在一个真实的情景中游戏。观察:·观察孩子活动中的表现,将目标层层递进,落实到每个孩子身上角色扮演:·让孩子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和感知医护人员的辛苦和伟大,培养孩子们对医护人员的崇敬之情

经验建构阶段 创建非非医院 ·请园医配合,向孩子们讲解有关SARS的防治知识·谈话活动:生病和看病的经验·集体活动:师生共同商量“非非医院”病区的 划分·谈话活动:病区所需要的医疗设备和医疗用品·角色游戏:我是小医生、小护士 ·建构与主题相关的知识经验,丰富幼儿对非典有关信息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情况

表征体验阶段 表征游戏:非非医院 ·操作活动:我来建构非非医院·尝试游戏:非非医院

(一)·角色游戏:我是合格的小医生、小护士操作活动:自制钱币,并为药品定价·尝试游戏:非非医院

(二)·操作活动:调整药价·游戏:非非医院

(三)(穿上自制的小医生小护士制服游戏)·在游戏中体验医护人员的辛苦和乐趣·培养幼儿之间的协作精神,促进孩子之间的友谊

四、活动部分

系列活动

(一)--“非非大王” [活动一] 认识“SARS”

孩子和父母亲共同收集有关SRAS资料,并和同伴间相互交流,共同了解SRAS就是非典型肺炎,它是一种不同于典型肺炎和一般感冒的可怕病症。

(在活动中,孩子们对SARS病毒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尤其是在共同收集资料的活动中,孩子们的积极性非常高,和爸爸、妈妈一起剪报,网上下载资料,共同拍摄照片,为家庭成员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教师与孩子之间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互动空间,较为充分的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

[活动二] SRAS病征

(一)通过孩子之间的观察交流,加之人体模型及正常人肺部X光片的辅助教学,使孩子们初步了解SARS病毒的病征。

·生成活动:(一大早,雷雷就兴高采烈地拿着两张SARS病毒放大图片举给我看,不一会,图片就吸引了不少小朋友的注意力,于是,我随机将今天的活动做了调整,和孩子们共同研究起这神秘的SARS病毒来。孩子们都说,病毒像太阳公公,有的觉得中间的部分像眼睛,还有的说像花。于是我立刻提议:让咱们把所想象的SARS病毒画下来。孩子们大胆作画,富有创造力的他们有的画出了太阳似的病毒,有的则画出了大小不一花儿似的病毒。通过这次生成的活动,使孩子的兴趣得到了延续,在活动结束后,孩子们还指着一张画得特别大的“病毒体”说:“这个好象是大王呀!”于是最后经过大家的一致商量后决定将我们的活动“神秘SARS”改名为“神秘非非”。)

*(通过前一个环节绘画的认识,使孩子们初步了解了病毒的特征,为了使孩子进一步认识和了解SARS的特性,接着我便组织孩子们玩“找非非”的游戏。将孩子们事先画好的大小病毒藏在教室的任一角落,有孩子能看见地方,也有看不见的地方(如柜子下,床下),通过这两次的活动,使孩子更加清楚了SARS病毒的特性,知道它是无处不在的,也是我们眼所不能及的。

活动是孩子自己自发生成的,但活动怎样即满足孩子的主体性,又能挖掘到真正具有教育价值的东西,这就需要教师不切时机地引导和设计一定的游戏情景,真正的为教育服务。)

[活动三] SRAS病征及其传染途径

(二)在活动中,大部分孩子都能运用已有经验,说出其症状,但很多孩子对“肺部阴影”这个词的概念似乎不能理解。于是,我首先利用人体结构模型,让孩子清晰的看到了肺的特征,接着又进行了燃烧的蜡烛实验,使孩子真实地看到了,当瓶子里没有空气后,燃烧的蜡烛就会熄灭,而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地方,如果它被病毒入侵后,人没有氧起就会死,同时还利用了正常人的肺部X光片进行辅助讲解,让孩子知道当肺部被病毒入侵时,就会出现阴影,拍X光片就能知道并能对病人进行及早隔离。

[活动四] 小插曲--它们并不可怕

·生成活动:早上喧喧小朋友的妈妈找到我们说:“喧喧昨晚没敢独自一个人睡,文档仅供参考

说是白天看到了人的什么肺,而且还有黑呼呼的东西,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呀?”听完妈妈说的,我们首先向他表示抱歉,并向她说明了原因。家长表示理解,并也提出了它的疑惑:“是不是对孩子讲得太深奥了呀?”

针对喧喧妈妈的反映,我又随机问了几个孩子,都说:是的,它(模型)很可怕,象鬼一样,还有那个黑呼呼的(X光片)也很吓人。看来,这种对孩子造成的恐惧心理已经远远大于孩子对非典的理解,何不把这种恐惧的理解与目前的状况相联系起来对孩子进行教育呢?于是我马上告诉孩子:“这个模型是假的,一点都不可怕,因为他们可是构成我们人的一部分呀,你们看,胃宝宝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肺宝宝可以输送氧气……”。用这样一种拟人化的形式和孩子们讲起来,孩子们似乎轻松了很多,同时也对自己身体的内部构造产生了兴趣。这时,哲哲又问:“那黑黑的呢?”我笑着告诉孩子们:“那可是医生阿姨给肺宝宝照的像呀!”“那为什么是黑的呢?我们照的相片可是有颜色的呀?”我又解释道:“你们想,你们能看见你们的肺宝宝吗?”“不能”,“为什么呢?”“因为有身体遮住了?”“对呀,我们身体就像一个小房子,小房子没有门,没有窗,那会怎么样呢?”“哦,会是黑的。”

*(虽然了解人体构造是大班年龄段才接触的,但如果教师能多在讲解的语言上下功夫,及时考虑到本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这种尝试也并非不可。在这次活动中,信好我们能及时发现,及时的“补救”,及时消除了孩子恐惧心理和活动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在活动中对家长的困惑教师也要及时给予回应,要使家长真正了解活动的宗旨,活动的目的,活动真 正 的意义,使家长了解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使其真正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

[活动五] 我们不怕你--SARS

孩子们克服了这些所谓的“很可怕东西”的恐惧心理后,我给了孩子们及时的肯定,同时我也告诉他们:“你们都是勇敢的孩子,什么困难都不怕,可是,现在“非非”的到来,使很多人都很害怕,就像我们先前一样恐惧,怎么办呢?”“我告诉他们不怕非非,非非一点都不可怕,”“我们一起和它做斗争,”“

我们用消毒液杀死它……”

*(因为孩子们有了自己亲身的体验,所以能理解现在社会上人们对非典的恐惧文档仅供参考

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有了这种亲自的感受,孩子们都愿意积极的想出各种办法来对付“非非”,于是通过了一系列的园内采访和平日的观察,孩子们了解了各种防“非非”的有效方法,而且还近距离的感受到了自己周围人工作的辛苦,由此,引出了,“非非来了,从我做起的”活动。)

[活动六] 情景表演

围绕“非非来了,从我做起”的主题,和孩子们进行了各种情景表演,在活动中孩子们表演的惟妙惟肖,是活动得到了升华。

[活动七] 情景短剧--抢救非典疑似病人吴老师

(活动进行已有一周之久了,在谈话中,我发现孩子们对“非非”的兴趣似乎和我省人民对非典的恐惧心理一样,变得平淡了许多。)

活动开始,我很自然的带着孩子们进行着我们的讨论,这时,事先安排好的一出戏正即将上演了(请配班教师吴老师扮做一个有着非典症状的人)。活动顺利的进行着,这时,吴老师的几声咳嗽引起了我的注意,为了营造真实的氛围,我突然停止了我的讲话,并向吴老师的方向看去,随着我的表情和语言的变化,使所有的孩子也都和我一样,朝她看去,可似乎并没引起孩子们的太大的关注。于是,吴老师实施了我们预先商量好的第二套方案,我依然进行着我的活动,这时,吴老师朝我的方向走来,说:“焦老师,不好意思,打扰你们上课了,可是我觉得我现在很不舒服,头还有点烫烫的(边说边伴有剧烈的咳嗽声),我去休息了。这时,坐在吴老师身边的徐靖抬头看着她,并小声的说:“是不是吴老师得非典了呀?”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呀!随之,很多孩子都用很惊愕的表情看着吴老师。接下来,就是孩子们对吴老师进行的一系列的抢救活动(带防护镜,塑料袋当手套和昨天一个小姑娘带来的一套医疗小玩具)。在活动中,孩子们对发热门诊和医生的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一非常有价值的主题便在师生的有效互动中产生了。

系列活动

(二)--“非非医院” [活动一] 区域分类

今天的活动,我和孩子们共同商讨怎样在我们班创设医院的各个区域。

首先孩子们一致认为小城堡处最适合做“挂号处”。童梓昕说:“因为那里有一个文档仅供参考

小窗户。”杜灵月说:“我们只有买了病历才能去看医生。”教师概括:“医生阿姨给我们诊断病情的地方叫‘门诊’。”陈可说:“如果发

烧咳嗽就要去‘发热门诊’。”在孩子们分组讨论后,大部分幼儿同意将教师预设的‘隔离区’作为‘发热门诊’。谭师棋说:“那个柜子上面有很多针、防护眼镜。” *(评析:因为孩子们和教师共同收集的材料暂放在哪儿,孩子们通过直接观察认为那里既有医疗材料有被隔开,所以很适合做‘发热门诊’。)

教师加以引导:“如果怀疑是‘非典病人’怎么办呢?”陈逸翀马上答道:“需要马上隔离,要不然会被马上传染的。”这样顺利过度到“隔离区”的创设讨论。陈铭说:“我认为把寝室作为‘隔离区’最好,这样不会传染给其他看病的人。”陈可说:“不行,如果那样我们中午睡觉怎么办,我们不是会被传染的吗?”徐靖说:“‘药房’后面不是有个地方吗?那里可以作为‘隔离区’,我们不会到那里去的,就不会被传染。”刘泽为说:“如果下雨或者起风,病人不是很冷吗?他们的病就很难好了。”孩子们都点点头,林芳琪马上举起小手说:“我知道放在哪儿,可以放在教室的后面。”孩子们听到后都摇头表示不同意,池卓哲说:“那我们上课不是很危险?这是孩子们都不知所措的看着我。

*(评析:孩子在讨论的过程中已经将自己的生活学习融入进去,从提出问题到寻求解决的办法,再到生成新问题找出新办法的过程中,孩子们在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当孩子们面对问题不知所措时,教师应给予一定引导和启发。)

于是我给了他们一点点提示:“我认为‘隔离区’应该是四周围起来的,不让别人随便进入,并且进入‘隔离区’的走道叫‘半污染区’。” 陈逸翀马上站起来迫不及待的告诉我:“我知道放在哪儿。”说着手指向孩子们先商量好的“发热门诊”处,他接着说:“两排柜子中间真好是‘半污染区’。”孩子门表示赞同,我马上问到:“那‘发热门诊’放在哪呢?”孩子通过讨论决定设在“药房”背后处。

接下来,我们又进入了“划价处”的讨论,李珏皓说:“可以放在小城堡的旁边。”徐靖马上反问说:“那不是‘挂号处’吗?”欧阳震说:“小城堡旁边太小,打算盘不方便。”郑翰麒说:“可以换一换。”“怎么换?”我问。“这里可以盖章、打算盘。”他指着小城堡说。“这边可以挂号。” 李珏皓马上反映过来,孩子们都看着我,我向他们点点头。张珩农说:“划价完了,我们要去药房取药和打针。”贺思睿说:文档仅供参考

“那‘注射室’和‘药房’靠在一起最好,这样取药打针都很方便。”陈可说:“那里是‘发热门诊’呀?还有拍‘X光片’的地方设在哪儿呢?”孩子们提议将教室后面作为“放射科”。

最后孩子们决定将“隔离区”旁边作为“发热门诊”,这样如果发现“疑似病人”可以直接送往“隔离区”。

*(评析: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与环境相互作用,因此环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在今天的讨论中孩子们辗转反复的思考,寻找最适合的位置。我进行了一下统计,“挂号处”更换了两次,“发热门诊处”更换了三次,“划价处”更换了一次。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在探索环境的可能性时与小伙伴相互作用,因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出现了关于这些问题的不同看法和争论。这样给教师也提供了一个了解幼儿兴趣和需要的机会,所以游戏作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课程实施的途径,也是课程生成的源泉)。

[活动二] 谈话活动(丰富活动区材料)

谈谈你觉得非非医院里还差些什么,我们可以怎样准备?

*(活动中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商量后觉得一些医疗用品可以从爸爸妈妈给买的玩具中带来,药品可以将自己平时所用过的药品的盒子带来废物利用,隔离区的防护手套可以用小积木的塑料袋来充当,鞋套家里也有,可以带来,就是防护服和眼罩孩子们便商量要我帮忙寻找。我提议眼罩可以用透明的扎实一点的东西自制,孩子们先考虑用透明袋做,可通过实验发现太软了,不行。便发现可以考虑用透明的一次性塑料碗,最后决定便用其材料自制)。

[活动三] 操作活动(我来布置非非医院)

一大早,孩子们就兴高采烈地将自己在家中准备好的材料带来给我看)在活动中孩子们将自己带来的各种材料按照区域的划分和种类分别摆放。在孩子们的精心布置下,一个真实的非非医院就正式落成了。在活动中,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之情!

[活动四] 自由游戏--“非非医院”

(一)孩子们按自己意愿分配好了角色(医生、护士和病人),自由、轻松地开始了第一遍游戏。

*(这次自由的活动,是一段愉快、有趣,而没有大人干扰的时间。但毕竟孩子的经验是有限,整个活动都是凭借着自己已有的经验摸索着游戏的,自然中间会有操作不正确或者错误的地方,而这时的我并没有选择介入,而是以一个游戏者的身份进入游戏,适时地对活动进行指导。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并不能准确驾驭,所有的行为都受到了已有知识经验的限制。于是活动结束后,我便延伸开展了“生病的经验”和“我是合格的小医生、小护士”)

[活动五] “生病的经验”

[活动六] “我是合格的小医生、小护士”

找快乐课件【篇3】

一、活动目标

1.理解并欣赏作品,会运用作品中的语言连贯完整地回答问题。学习句式:快乐,快乐喜欢我,所以我感到很快乐。

2.懂得为大家做好事,自己会得到快乐的道理。培养幼儿大胆地与他人交往、交流。

3.发展幼儿思维的独创性与想像力。

二、活动准备

1.根据故事内容制成图片。

2.影屏展示台、电视机。

3.每人一个汉字小花籽头饰。

4.字卡:太阳、小鸟、蜜蜂、青蛙J(与幼儿人数相同)。

三、活动过程

(一)音乐蝴蝶找花(幼儿带着头饰)开始。

(二)教师出示小花籽: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有关小花籽的故事。

(三)分段讲述。

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的第一、二自然段,提问。

1.故事中的小花籽从妈妈的怀里蹦了出来,它要做什么?(出示字卡快乐)

2.你们知道什么叫快乐吗?(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释)

(四)运用展示台,结合图片再次欣赏故事的第一、二自然段,提问:小花籽在寻找快乐的路上遇到了谁?它们是怎么说的?(要求幼儿用作品中的语言连贯地回答,拿着字卡分别学说角色的对话)

(五)讨论:太阳、小鸟、蜜蜂、青蛙J为什么感到快乐?(在讨论中让幼儿懂得,因为它们为大家做好事,大家喜欢他们,所以它们感到快乐)

(六)欣赏故事的后半部分,提问:小花籽看到大家都找到快乐,它也要去寻找自己的快乐。谁能帮小花籽想办法,让它也感到快乐呢?(启发幼儿发挥想像,自由地讲出自己的想法)

(七)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后半部分。

1.小花籽最后找到快乐了吗?它是怎样做的?

2.小花籽是有谁帮忙的?它们飘过哪些地方?(出示字卡:大河、草原、雪山,幼儿回答后,并找相应字卡)

3.小花籽最后在哪儿留下来了,为什么?(结合字卡进行)

4.教师小结:小花籽知道只有为大家做好事,大家才会喜欢它,自己才会得到快乐。

(八)结合图片,完整欣赏故事,请幼儿谈谈自己感到快乐的事,加深对快乐含义的理解。

(九)学习句式:快乐,快乐喜欢我,所以我很快乐。如小花籽说:XX,你,快乐吗?XX答:快乐,快乐....喜欢我,所以我很快乐。

(十)教师讲评,请每个小朋友戴上头饰扮演小花籽,去询问幼儿园的其他工作人员是否快乐,鼓励幼儿大方地与他人交往。

四、各领域渗透

科学:给每位幼儿准备一些花籽去种植,观察花籽的成长过程。

社会:培养幼儿助人为乐的精神。

艺术:学习表达愉快、高兴等情感旋律。

五、生活中渗透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愉快的心境。

六、环境中渗透把故事中的图片、汉字,放置语言区,供幼儿操作,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快乐的含义。

七、家庭中渗透家长要保持家庭气氛的愉快、和谐,为孩子营造一种健康成长的精神环境。

找快乐课件【篇4】

中班语言《小花籽找快乐》教案

一、活动目标

1.理解并欣赏作品,会运用作品中的语言连贯完整地回答问题。学习句式:“快乐,快乐??喜欢我,所以我感到很快乐。”

2.懂得为大家做好事,自己会得到快乐的道理。培养幼儿大胆地与他人交往、交流。

3.发展幼儿思维的独创性与想像力。

二、活动准备

1.根据故事内容制成图片。

2.影屏展示台、电视机。

3.字卡:太阳、小鸟、蜜蜂、青蛙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小花籽:“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有关小花籽的故事。”

(三)分段讲述。

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的第一、二自然段,提问。

1.故事中的小花籽从妈妈的怀里蹦了出来,它要做什么?(出示字卡“快乐”)

2.你们知道什么叫快乐吗?(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释)

(四)运用展示台,结合图片再次欣赏故事的第一、二自然段,提问:“小花籽在寻找快乐的路上遇到了谁?它们是怎么说的?”(要求幼儿用作品中的语言连贯地回答,拿着字卡分别学说角色的对话)

(五)讨论:“太阳、小鸟、蜜蜂、青蛙为什么感到快乐?”(在讨论中让幼儿懂得,因为它们为大家做好事,大家喜欢他们,所以它们感到快乐)

(六)欣赏故事的后半部分,提问:“小花籽看到大家都找到快乐,它也要去寻找自己的快乐。谁能帮小花籽想办法,让它也感到快乐呢?”(启发幼儿发挥想像,自由地讲出自己的想法)

(七)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后半部分。

1.小花籽最后找到快乐了吗?它是怎样做的?

2.小花籽是有谁帮忙的?它们飘过哪些地方?(出示字卡:大河、草原、雪山)

3.小花籽最后在哪儿留下来了,为什么?

4.教师小结:小花籽知道只有为大家做好事,大家才会喜欢它,自己才会得到快乐。

(八)结合图片,完整欣赏故事,请幼儿谈谈自己感到快乐的事,加深对快乐含义的理解。

(九)学习句式:“快乐,快乐??喜欢我,所以我很快乐。”如“小花籽”说:“X X,你,快乐吗?”X X答:“快乐,快乐....喜欢我,所以我很快乐。”

(十)教师讲评活动过程。

找快乐课件【篇5】

一、说教材分析

《小花籽找快乐》是一篇非常富有童趣的童话故事,故事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小花籽、太阳、小鸟、蜜蜂、青蛙等事物以人的生命和思想感情,通过简单、通俗易懂的故事情节引导孩子们理解和感受作品。故事中大量的角色对话亲切、自然,贴近幼儿生活,有利于孩子们复述和进行角色模仿。是一篇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好教材,适合在中班进行教学。本活动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孩子们理解故事情节,知道故事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本领,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为大家服务。本活动的难点是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让幼儿感受和懂得帮助别人会获得快乐的道理,从中受到心灵美的感染和熏陶。

二、教学目标

1、运用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的名称、角色和故事的主要情节。丰富词汇:快乐。

2、让幼儿懂得为大家做好事自己就会得到快乐的道理,萌发乐于助人的情感。

3、培养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发展幼儿的感受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中班的孩子有意注意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我们老师在活动中要巧妙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课件等多种教育手段来吸引孩子们。在引导孩子们欣赏、理解文学作品的时候我们要把握主线,通过讲述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来发展孩子们的观察理解、语言表达等能力,引导孩子们获得情感上的共鸣。《纲要》中提出语言学科主要就是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发展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本活动以快乐情感体验贯穿始终,让孩子们快乐欣赏故事、快乐参与活动,培养积极的快乐情感。

三、说教学方法:

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本活动我主要采用了直观演示法、情境表演法直观演示法: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进行表演和展示,引导幼儿理解作品内容。活动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整个故事制作成形象直观的动画,既可以完整欣赏,又能分段播放,通过观赏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在活动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角色配音,让故事角色与幼儿产生互动,如:小花籽和小朋友问好以及小花籽感谢的话语和对小朋友提出的问题等,变教师的引导语为课件中角色来和幼儿对话,产生互动,引起幼儿的倾听,在这种互动中与幼儿产生了共鸣,幼儿易于理解,善于接受。

情境表演法:根据教材的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通过扮演角色表演,让幼儿受到形象化的感染,既能加深幼儿对教材的理解,又符合儿童爱玩好动的心理特征。表演既可以是分角色的会话表演,也可以是制作简单道具上台表演。在本活动的第三个环节,在孩子们充分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我让幼儿戴上小花籽、太阳、小鸟、蜜蜂、青蛙等的胸饰进行故事表演,重点练习角色的对话:快乐、快乐,我给大家**、大家喜欢我,幼儿通过通过动作和语言的练习,进一步加深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事物的形象特点,并能较好的集中幼儿在活动中的注意力,为提高教学效果和突破重、难点做准备。

四、说教学过程:

整个活动分为三大环节,设计活动如下所示:

1、激发学习兴趣,引出故事的主题

2、理解故事内容,讲述故事的情节

3、进行角色表演,体验快乐的真谛

(一)、导入部分:出示主要角色,激发幼儿兴趣1、《幸福拍手歌》引导幼儿体验快乐的感觉。

小朋友,快乐的时候你们会干些什么呢?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来表演表演吧。

2、出示动画课件看,这是谁?用课件录音告诉幼儿是小花籽。由此引出小花籽也要出去寻找快乐。

(二)、理解故事内容、讲述故事主要情节

1、教师有感情地分段讲述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依据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还不稳定,为了避免分散幼儿注意力,影响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感知,所以,只运用丰富的表情、优美的背景音乐来表现故事。

讲完第一、二段后,提问:

①故事中的小花籽从妈妈的怀里蹦了出来,它要去做什么?

②小花籽在路上遇到了谁?它们是怎么说的?

要求幼儿用作品中的语言连贯地回答,并分别学说角色的对话。

在第三至五段分段讲述后,教师采用与第二段相同的方法提问,重点引导幼儿讲述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③讨论:太阳、小鸟、蜜蜂、青蛙为什么感到快乐?(在幼儿讲述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配上动画课件,来激发幼儿看着画面讲述的兴趣。)

④谁能帮助小花籽想办法,让它找到快乐。(开放性提问,有助于启发孩子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帮助小花籽,从而发散幼儿的思维。只要是孩子说的方法可行、适合我们都要加以肯定。讨论法,让幼儿在小组展开充分讨论,大家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对自己、对同伴的口语表达、分析判断、思维能力等也是一个促进和提高)

⑤教师讲述故事最后部分提问:小花籽找到快乐了吗?它为什么很快乐?

2、完整欣赏动画课件配上动画、录音让幼儿完整欣赏故事,给幼儿呈现一个完整的作品,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语言美,进一步发展幼儿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真正体现一个优秀的文学作品的教育教学价值。

(三)、进行角色表演,体验快乐的真谛在幼儿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让幼儿戴上小花籽、太阳、小鸟、蜜蜂、青蛙等的胸饰进行故事表演,能让孩子们得到充分的表现的机会。中班孩子好动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处在自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好模仿、乐于扮演角色,喜欢在游戏中学习知识,体验成功,获得发展。我们教师要在活动中为他们搭建适合他们的这样的一个平台,让孩子们在角色的表演中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快乐,也体验表演本身所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四)、迁移故事主题,进行思品教育。

通过讨论,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为大家服务的,做个乐于助人的人。可包括三个方面:(1)家庭;(2)幼儿园;(3)社会。进行品德教育。

最新小蝌蚪找妈妈课件(收藏7篇)


老师都需要为每堂课准备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教案是富有操作性和指导性的教学设计。工作总结之家小编用心打造了这篇独一无二的“小蝌蚪找妈妈课件”期待大家喜欢,如果您喜欢本文可以分享给身边朋友喔!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 篇1

一、教学目的要求:

1、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插图和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3、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哪几个自然段讲小蝌蚪在找妈妈。

教学难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蝌蚪)

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复习生字词。

二、自由读课文:

1、标自然段。

2、边读边思考:

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用横线画出来)青蛙是什么样的?(用双横线画出来)。

2、 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找出相关语句读读。

3、小蝌蚪为了找妈妈,一路上都遇到了谁?用圆圈圈出来

4、.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三、讲读课文。

第一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指点:课文上说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告诉我们小蝌蚪很开心,自由自在的,小朋友想想,我们还可以说什么快活地做什么,谁能说一句,(引导学生运用“快活地”一词,出示:“快活地”的句式)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练习)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4、齐读第一段。

第二段。

1、叙述: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课件显示),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原来的样子有什么变化?(引导观察进行比较)。

2、小蝌蚪游呀游呀,看见鲤鱼妈妈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这时候,小蝌蚪会想起谁呢?(想起自己的妈妈。)哪个小朋友能说一句话,后面用上疑问号,把小蝌蚪想妈妈的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谁是我的妈妈呢?

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

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 )

3、小蝌蚪想妈妈,就去向鲤鱼妈妈打听。小蝌蚪怎么问的?理解“迎上去”意思。鲤鱼妈妈怎么回答的?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小朋友读鲤鱼妈妈的话,大家读叙述的话。

分角色朗读。

4、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去找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找呀找呀,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前面的样子又有什么不同?

(课件显示,让学生比较。)

5、指点:小蝌蚪先长出的是后腿,后长出的是前腿。小蝌蚪正游着,他们看见了乌龟,小蝌蚪会怎么想的?

6、小蝌蚪是怎么对着乌龟喊妈妈的?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师引导学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体现出了它们以为找到了妈妈时的高兴、迫切的心情。)

乌龟又怎么说的?现在请女同学读小蝌蚪的话,男同学读乌龟的话,老师读叙述的话。

分角色朗读。

7、你们想,小蝌蚪怎么会把乌龟当着妈妈的?学生回答后加以指点:青蛙是四腿、阔嘴巴,但不等于四条腿阔嘴巴的就是青蛙。

8、现在,你们评一评,鲤鱼和乌龟的话谁说得全面?(引导学生做出判断)小组讨论。

第三段。

1、小蝌蚪听了乌龟的话,又去找妈妈,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2、小蝌蚪这次怎么把青蛙认定是自己的妈妈的?

复习读:鲤鱼妈妈和乌龟的话。

3、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你们想,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后面用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4、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朋友读妈妈的话。

分角色朗读。

5、青蛙的样子,课文上是怎么描写的?让学生比较。

课文上描写的: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

换一个说法:

荷叶上有一只大青蛙,背上颜色是绿的,肚皮上的颜色是白的,眼睛是凸出来的。

这两段话意思差不多,你们说,哪一段写得好?(课文上写得好,觉得青蛙很美很可爱。)

齐读这一段话。

6、那么课文上是怎样把青蛙写得可爱的呢?我们看,写青蛙的动作,用了哪些词儿?

(板书:蹲 披 露 鼓 )

7、启发:这些表示青蛙动作的词,都用得很好。如果把“鼓着一对大眼睛”换成“瞪着一对大眼睛”,怎么样?

8、这是写青蛙的动作。你们再看,写青蛙身上颜色也是很讲究的。谁能把这些词儿找出来?

(板书:碧绿的 雪白的)

9、比较:

青蛙披着绿的衣裳,露着白的肚皮。

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

10、指导朗读。突出四个动词和这两个形容词。

11、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要把青蛙写得这么美呢?

12、讲述:因为青蛙是益虫。一只青蛙年能捉一万五千多条害虫,我们小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

13、现在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它们和妈妈一起捉虫了,同学们看看图,再自己读读课文。

(学生自学课文最后一节)

14、出示卡片:蹲 蹬

让学生认读,并区别其含义。

三、朗读全文。

四、简要复述。

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我们知道了,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谁能简单地说说?

学生默读,准备复述。

〔板书设计〕

大脑 披衣

灰身 露肚

长尾 鼓眼

小蝌蚪 找 妈妈

长出两条后腿 尾巴变短、不见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 篇2

设计意图: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游戏是儿童活动的中心。”分析《小蝌蚪找妈妈》这则故事,在较长的故事篇幅中,最主要让幼儿了解的就是青蛙妈妈的外貌特点,因此,我根据故事中的情景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小蝌蚪找妈妈”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让欣赏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并学习复述故事中的对话。

2、学习安静的倾听故事,了解青蛙妈妈的外貌特征以及蝌蚪变青蛙的初浅知识。

活动准备:

1、幻灯片

2、图片:两只大眼睛;图片:嘴巴宽又大;图片:四条腿;图片:白肚子;

活动过程:

一、师幼一起扮演小蝌蚪,游进活动室。

(播放背景音乐)你们是谁呀?那我是谁呀?咦,我们的妈妈呢?姐姐带你们去池塘里找找妈妈吧。

二、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1、幻灯片(鸭妈妈的形象)

(1)我们看谁来了?我们问问看鸭妈妈看见过我们妈妈吗?(鸭妈妈,鸭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

(播放鸭妈妈的话:好孩子,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你们到前面去找吧。)

(2)鸭妈妈说我们的妈妈长得怎么样?(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

(3)出示图片:两只大眼睛,嘴巴宽又大。

2、幻灯片(大金鱼的形象)

(1) 游呀游,找呀找,这是谁呀?大金鱼长得怎么样?(两只大眼睛,嘴巴宽又大)。我们问问看它是我们的妈妈吗?(大金鱼,大金鱼,你是我们的妈妈吗?)

(播放大金鱼的话:好孩子,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你们到前面去找吧。)

(2) 大金鱼是我们的妈妈吗?它说我们的妈妈是怎么样的?(妈妈有四条腿)

(3) 出示图片:四条腿。

3、幻灯片(大乌龟的形象)

(1)游呀游,找呀找,你们看谁来了?大乌龟长了四条腿,我们问问看它是我们的妈妈吗?(大乌龟,大乌龟,你是我们的妈妈吗?)

(播放大乌龟的话:好孩子,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你们到前面去找吧。)

(2)大乌龟是我们的妈妈吗?它说我们的妈妈是怎么样的?(妈妈肚皮是白的)

(3)出示图片:白肚子

4、幻灯片(大白鹅的形象)

(1)游呀游,找呀找,你们看谁来了?白白的大白鹅我们问问看它是我们的妈妈吗?(大白鹅,大白鹅,你是我们的妈妈吗?)

(播放大白鹅的话:好孩子,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好孩子,快去找她吧。)

(2)大白鹅是我们的妈妈吗?它说我们的妈妈是怎么样的?(妈妈穿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

(3)指出:绿衣裳。

5、幻灯片(青蛙的形象)

(1)游呀游,找呀找,我们看看青蛙长的怎么样?(她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四条腿,白白的肚皮绿衣裳。)

(2)我们问问看,它是不是我们的妈妈?(好孩子,我是你们的妈妈)

三、完整欣赏故事至唱起歌来呱呱呱……

1、噢,我们的妈妈终于找到啦!现在请小蝌蚪们回到池塘边的椅子上休息一下,听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边听边想,我们的妈妈到底长得什么样?

2、咦!你们发现了吗?我们的妈妈怎么跟我们一点也不像呢?我们来问问看,(妈妈,妈妈,我们怎么一点也不像你呢?)(播放青蛙的话:好孩子,你们会慢慢的长大,会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你们的小尾巴呢也会不见的,还会穿上绿衣裳)

四、结束部分。

1、游戏:小蝌蚪的转变:在池塘里,小蝌蚪们一天天长大,慢慢的伸出后退,伸出前腿,穿上绿衣服,呱呱呱的叫。

2、呱呱呱跳出活动室,去草地上玩。,小班语言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 篇3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动词如披露鼓。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2.通过生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课上通过字、词训练及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三)注意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几个生长阶段的挂图打乱次序,请学生辨析,依次排列,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在课下可到池塘边细致观察小蝌蚪、青蛙的样子,了解它们是怎样发生变化的,也可将小蝌蚪带进课堂。也可用录像进行直观教学。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二)难点:

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用法。

3.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心情及身体上的变化。

4.通过教师引导学习第二段,掌握自学三、四段的方法。

(三)疑点:

了解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当成妈妈。

(四)解决方法:

通过读鲤鱼妈妈的话及描绘青蛙样子的句子,使学生了解到乌龟与青蛙不同,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同时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十分急切,所以错把乌龟当妈妈。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课上配合教学进行小组讨论来解决重点难点。

2.在学习生字词时请学生到前边来进行指导学习、认识。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戴好头饰来讲台前表演。

4.将打乱顺序的小青蛙各个生活阶段的卡片排列好并进行说话训练。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将本课应掌握的字、应理解的词、句训练到位。

2.进行朗读训练及指导。

3.结合挂图,学习课文内容。解决重、难、疑点。

4.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二)整体感知:

1.出示整幅的跨页挂图,学生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结合图画看看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解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小蝌蚪吗?它长得什么样?(投影出示,认识小蝌蚪),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它的妈妈是谁?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二)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挂图,学生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几幅图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利用投影出示,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看第一幅图着重观察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看第二幅图说说小蝌蚪遇见了谁?会说些什么?它的身体有什么变化?

用观察第二幅图的方法自己观察三、四幅图,自由说说图意,适当进行想象,教师予以指导点拨。

(三)借助拼音,结合图画,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标出自然段,用

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练习读并读准字音。

2.在认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借助拼音读课文,要读通每一句话。

3.检查自读效果,逐段指名读课文,并领读生字词,其余学生注意认真听,读后师生议论,予以评价,注意指导下面几个字的读音:塘,迎裳这几个字是后鼻韵母,要读准。

群:读q*n,不要错读成q0n。

捕:读b(,不能读成p(。

裳:读轻声shang,衣裳(shang)。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四)结合看图,读讲第一段:

1.读第一段,看第一幅图,问:

(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2)结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3)自由读第一段,说说你能够读懂那些词?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指导以下几个重点词语:

一群:指许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结合学生平时生活实际还可以说人群,建筑群。

对甩着、快活、游来游去几个词的理解要对照画面,启发学生想象。最好通过观察实物或录像。在朗读中体会甩这里是摆动的意思,例如牛甩着尾巴。

快活,游来游去能够说明小蝌蚪的心情很高兴。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着。

2.指导朗读第一段,要读出有趣、高兴的语气。

3.投影出示课后练习2的(1)题,口头填空,齐读句子。

(1)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正确答案:池塘

一群

脑袋

黑灰色

甩着

快活

(五)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读讲第二段。

1.出示第二幅图问: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再结合课文,说一说。

2.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它会说些什么?会怎样想?再结合课文阅读,找出有关句子,再回答。

理解这一段着重领会长出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特征四条腿宽嘴巴。

(1)结合看图,弄清蝌蚪先长出两条腿的位置。

(2)捕食:捉取食物。

(3)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3.指导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那种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要读出亲切、长辈式的语气。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二)讲读理解第三段。

1.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试着说说学学第三段,先试说图意然后图文对照,读读第三段,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和哪些句子?最后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2.体会: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3.解决疑点: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二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4.引申扩展:我们平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会闹笑话。

5.听录音,指导朗读第三段。要读出小蝌蚪找妈妈那种急切的心情,要读出乌龟和蔼可亲的语气。

(三)学习理解四、五段。

1.小组讨论:通过看图和朗读四、五段,你又学会了什么?小蝌蚪怎样找到妈妈的?它们的妈妈是谁?

2.品析重点词语: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3.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回顾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4.说说这两段主要讲什么?(要多问多想)

5.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习朗读。

6.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扩展,通过学习第五段,你懂得了什么?(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四)练习,巩固:

投影出示练习题:

1.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两条________,又过了几天,________变短了,成了________。

正确答案:后腿、前腿、尾巴、青蛙。

2.青蛙四条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________,露着________。

正确答案:宽、鼓着、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板书设计:

长出后腿

四条腿、宽嘴巴

长出前腿

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

尾巴变短→不见

绿衣裳、雪白的肚皮

第三课时

(一)看图、读全文,小结课文内容。

1.拿出己打乱顺序的青蛙各个生活阶段的照片、卡片或图片依次排列,小声说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

2.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分析生字、识记字形、组成词语、指导书写:

1.请学生在黑板前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2.注意指导学习以下生字。

塘:左右结构,13画,第8画右边要出头,第十画上下都要出头。

迎:半包围结构,与柳字相比较,里面的卬要看清,不要多写一撇。龟:共7画,下边是不是电。

裳:共14画,下边是衣不是

鼓:13画,第九笔是一,右边是支不是攴,也不是父。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碧绿:青绿色。碧:第四笔是提

(三)指导学生戴头饰表演这一课的小故事。

(四)布置作业:

1.完成字词的抄写。

2.朗读课文。

3.在实践中观察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 篇4

一、教学内容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本文是一篇溶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童话,文字浅显易懂。课文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经过“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四个阶段,最后变成了青蛙,说明了青蛙生长过程形体变化,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认知目标

(1)、认识“故、迎、阿、姨、追、顶、披、鼓”等八个生字,会写“有、在、什、么、变、条”等六个生字。

(2)、了解蝌蚪与青蛙的特点,认识蝌蚪与青蛙。

2、能力目标

(1)、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及其外形特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准确理解和运用“蹦、跳、蹬”等课文中出现的动词。

3、情感目标

(1)、通过课文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体会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三、课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1)、了解青蛙成长过程中的形体变化。

(2)、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性。

难点: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出现的表示动作的词在运用上的准确性。

四、教学对象的分析及采用的学法指导:

本课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由于孩子们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易接受感性的知识,且思维方式偏重于形象思维,表现欲强,爱模仿,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爱说爱问,活泼天真,根据这些特点,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我将以动画的形式再现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主要通过课件演示的形式,让学生区别动词;鉴于学生表现欲强,爱模仿,主要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2、引导探索、开拓思路。

由于低年级学生爱说爱思爱问,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我将以多媒体出现青蛙生长过程四个阶段的图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青蛙形体的变化,同时引导和鼓励学生发现文中没有说明的细节。如眼睛的变化等。

3、课外延伸,积累知识。

根据低年级学生聪明、好学、求知欲强的特点,我将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青蛙的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鼓励学生能从课外寻求获取知识的方法。

五、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对新教材的阅读教学要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实践中认识,在感受中领悟”。

《小蝌蚪找妈妈》是篇科学童话,为体验、感悟型阅读提供了条件。在教学设计时,我力求优化老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精神,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多媒体课件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老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主体学习行为。

1、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运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情境,播放动画、展示图片、出示练习、播放朗读,使学生在看、听、说、练的过程中渐渐进入课文内容,在调动感官功能的基础上熟悉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认识青蛙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加强朗读,感悟语文。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的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受领悟课文内容,如带着问题朗读,领会用词的准确性;分角色朗读,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不易,从而体会小蝌蚪独立生活与勇于探索的精神。

3、启发教学,提高认识。

运用多媒体课件营造想象氛围,以青蛙对话的形式想象青蛙母子相识后的交流,巩固知识,加深认识,开拓思路。另外,结合多媒体课件提供的课外知识,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青蛙是益虫。

六、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采用自制的和收集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本课课件穿插于教学过程中,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1、导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蝌蚪的外形,引导学生抓住小蝌蚪的脑袋、身子、尾巴的特点观察并说话,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对小蝌蚪的外形有了深刻的印象,在引导说的过程中学习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感知课文时,结合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使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当中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及形体变化。

3、理解词语“迎上去、追上去、游上去”时,以课件演示动画,使学生体会领悟这三个词的区别。在认识青蛙特点时,以课件出示图片,了解青蛙的形体特点,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4、在发散思维训练时,安排了青蛙鸣叫的课件演示,启发学生想象小青蛙与妈妈的对话内容。

5、以电脑小博士的形式展示青蛙图片及文字资料,并播放文字资料的录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七、教学流程分析与设计意图。

〈一〉、导入课文 。

1、师引语: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猜猜它是谁?

【课件演示】说谜面:大脑袋,园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丢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叫,抓害虫,顶呱呱。

2、生交流,说谜底。(板书:小蝌蚪)

3、【课件演示】出示小蝌蚪图片,说说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模样?

4、引语:今天请大家听听《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设计意图:以猜谜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初步认知小蝌蚪。通过图片演示,学生对小蝌蚪的印象又深一层,通过看图填空的说话练习,引导学生抓住特点观察描述小蝌蚪的外形,培养和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二〉、感知课文。

【课件演示】播放录音,要求大家听完故事后想一想,说一说。

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引语:刚才,大家听故事时都非常认真,也非常专心。现在,谁最想说一说。

3、【课件演示】出示画面,引导学生说一说。

4、自读课文,用“——”在课文中画出描写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设计意图:动画是低年级学生喜欢的形式,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既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又能增添学习乐趣。同时让学生在观察中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及形体变化。引导学生读、思、说,结合课件点拨,使低年级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三〉、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说说。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他们是怎样接近这些小动物的?他们都说了些什么话?

2、比较、体会、领悟: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课件演示】播放语句,引导学生边读边做动作,体会“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区别。

A、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

B、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

C、小蝌蚪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就游过去。

(设计意图:运用课件演示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区别三个词,同时引导学生领会用词的准确性;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将内化的语言以身体语言表现出来,符合低年级学生爱模仿的特点。)

3、分角色朗读。

(1)、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导分角色朗读。要求:戴上头饰,配上动作,表演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角色朗读,选择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体会语感。)

〈四〉、启发思考。

引语:为什么小蝌蚪认定大青蛙就是他们的妈妈?

1、点拨朗读。

鲤鱼和乌龟是怎样向小蝌蚪描述他们的妈妈的?用“~~”画一画,读一读。

2、看图填空。

引语:小蝌蚪见到的大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课件演示】出示图文练习:

(1)、选词填空。 披、鼓、蹲、露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 )着一只大青蛙,( )着碧绿的衣裳,( )着雪白的肚皮,( )着一对大眼睛。

(2)、引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配上动作。

暗示——小蝌蚪独立生活,遇事能主动探索,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借助鲤鱼、乌龟之口感知青蛙外形特点,从学生初步感受抓住特点描述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想象青蛙的模样。结合课件,看图填空,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以表演的形式再现青蛙状态,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暗示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小蝌蚪独立生活与主动探索的精神。)

〈五〉、发散思维。

引语: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变成了青蛙,听到了妈妈的招呼,他们是怎么做的?

1、【课件演示】结合动画,选词填空。

蹦、跳、蹬

他们后腿一( ),向前一( ),( )到了荷叶上。

2、【课件演示】播放青蛙鸣叫的声像,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小青蛙和妈妈都说了些什么?

3、夸夸想想。

(1)、你们喜欢小青蛙吗?能夸夸他们吗?

(2)、当妈妈不在你们身边的时候,你们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

(设计意图:低年级儿童爱幻想,抓住文中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青蛙母子的对话,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开拓学生思维,引起学生的注意。表扬是教学中常用来激励学生的有效手段,让学生去表扬小蝌蚪,有助于学生领悟小蝌蚪独立生活与主动探索的精神。)

〈六〉、课外延伸。

1、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青蛙的知识?

2、听听小博士的介绍:

【课件演示】播放介绍有关青蛙知识的文字资料。

青蛙的品种繁多,据统计,全世界有1900多种,我国就有150种左右。著名的弹琴蛙,是我国的特产,它鸣声婉转,仿佛古代仕女于花前月下操琴。而生活在北美洲的牛蛙,则鸣声低沉粗犷,好像男低音在歌唱。

蛙声除了给人以“音乐”的欣赏外,它还能预报天气。唐诗中有“水旱卜蛙声”的诗句,元代的《田家五行》一书中也有“三月初三听蛙声,卜水旱”的记载。近代,我国有不少农谚也是反映蛙鸣与天气的关系的,如“雨后蟾蜍叫,不久大雨到”,“八月青蛙叫,干得犁头翘”,等等。

青蛙还是捕食昆虫的健将。当青蛙尚处于幼虫(蝌蚪)时,它一天就能吃掉100多只孑孓;而到成蛙时,用它灵巧的舌头,平均每天可吃掉70只左右的害虫。

青蛙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特别是我国特有的中华大蟾蜍,经处理晒干成干蟾,可治疗小儿疳积。从它的耳后腺、皮肤腺中提取的分泌物,经处理后制成的六神丸、蟾酥丸以及消化解毒丸等药品,具有强心、镇痛、止血和治疗疔疮等作用。青蛙是益虫,所以必须加以保护,不准捕杀。

(设计意图:以课件演示的形式延伸课外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对于学生深入了解青蛙,保护青蛙是十分有益的,在轻松愉悦氛围中结束本课。)

〈七〉、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认读“袋、腿、、摆、连、忙、睛、追、披”,认识部首“目”字旁。在教师的指导下描写“连、忙、睛、追”。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能说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3、看图画照样子说一二句完整的话。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袋、腿、、摆、连、忙、睛、追、披”,认识部首“目”字旁。在教师的指导下描写“连、忙、睛、追”。

2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教学媒体生字卡片 媒体课件

课前学生准备

1、听录音读通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理解蝌蚪的生活习性及生长特点

教学流程

一.猜谜语,揭课题

1.猜谜语

“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尾巴,住在池塘里。”这是什么?

2.板书:小蝌蚪

完成板书:找妈妈 (学生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根据提示记住课文有关内容。

学生交流,师板书:小蝌蚪长着( ),( ),甩着( )。

2.自学生字

(1)师提出自学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

(3)小组合作,读读课后的生字、词语。选择交流自己的识字好办法。

披、摆:为什么都用提手旁。

追:书空。

睛:可用换部首的方法来识记。

3.游戏巩固生字词语。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叫号游戏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指导读句

1.轻声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按标点停顿。

想想,小蝌蚪找了几次妈妈?分别遇见了谁?

交流板书: 鲤鱼 乌龟 妈妈

2.分节学习课文。

(1)交流并出示第二小节。

A、鲤鱼妈妈在干什么?小蝌蚪看见了会怎么想?指导朗读,小蝌蚪的话,指导读出急切的语气。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B、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什么?

板书:四条腿 宽嘴巴

指导朗读,鲤鱼妈妈的话用亲切的语气读。

(2)交流并出示第三小节。

A、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当妈妈?

B、指导朗读第三小节,抓重点词语:“连忙、追、叫”等,读出小蝌蚪即高兴又着急的语气。

(3)最后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学习最后一节课文。指导读出青蛙妈妈高兴的语气。

3.再读课文,指导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生长过程图)。

4.分角色朗读全文。

5.指导背诵最后两节。

四.复习生字,积累词语

1.猜字谜。

2.给部首妈妈找孩子。

3.给词语找朋友。

4.指导书写。

连、忙、睛、追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生长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主动识字汉字,探索多种识记方法。

(2)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了解蝌蚪的成长变化。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动物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题

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一个谜语给你们猜: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课件出示蝌蚪图片)你们知道蝌蚪长大后会变成什么吗?那么,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34课《小蝌蚪找妈妈》,老师相信认真听课的小朋友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幅图,请看小蝌蚪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指名看图)谁来用完整的话介绍这幅图,注意抓住小蝌蚪的特点来说。

(学生试说: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

2、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是这样写的,齐读。

三、初识图意

过渡:刚才我们就是用看图意—读文的方法学习了第一自然段的。现在我们可以尝试使用这种方法读懂课文的大概意思。请看: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

逐一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己也长大了的过程。

2、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

四、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初读课文

同学们都能看着图画说出小蝌蚪的成长变化,下面我们看看课文又是怎样描写这几幅图的呢?请同学们认真地朗读课文。

读书要求:

(1)借助插图,读懂课文意思。

(2)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

(3)不懂的地方,自己做个记号。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带读生字。(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把小蝌蚪也吸引过来了,你们看,这八只小蝌蚪都有自己的名字,谁能大声叫出他们的名字呢?如果他叫对了蝌蚪的名字,大家一起跟他读好吗?)

(2)读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吗?

(3)(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师:拼音宝宝躲起来了,你们还会读吗?我们开火车读读。

(4)同桌交流识字方法,认识生字。

师:怎么记住本课的生字呢?现在请同学们和同桌一起讨论交流你的识字方法,比一比哪对同桌学得最认真。

(5)同学们交流识字方法特别积极,你们都记好这些生字了吗?林老师出个字谜来考考你们,有信心吗?“十颗豆来又十颗”(鼓)指名说说识字方法。

(6)学生齐读词语。

师:词语宝宝也跳出来了,我们一起把它读出来吧。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的生字词学得真不错,现在词语宝宝都跑回课文中去了,你们有信心读好吗?老师相信你们课文能读得更棒!

1、自由读课文,再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6段)同学们可以离开座位,去找你的好朋友一起读课文。

2、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呢?请六位同学开火车接龙读课文。

3、学生评议。(评出读得好的和读得有进步的同学。)

4、听录音朗读,边听边想:课文写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有什么变化?

6、学生汇报,教师贴板书。

遇见了(鲤鱼、乌龟、青蛙)

身体变化(小蝌蚪——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青蛙)

7、课中小练习。

口头填空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xx,又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xx,没过多久,xx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xx。

六、指导书写:有、在

1、刚才同学们学习生字和读书表现得都很不错,小蝌蚪们都很佩服你们哦,现在又有两只小蝌蚪想考考你们的写字表现,大家看,这是什么字?(出示“有”、“在”两个字)你们有信心能写好它们吗?

“有”字上面的横要长,下面的“月”字,撇要变成竖。

“在”字上面的横要短,下面的竖要超出撇一点点。

2、学生书写“有、在”。(学生书写生字前先回顾正确的写字姿势要求:头正肩平,背直足安,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本子一尺,手离笔尖一寸。)

3、评比书写。

七、小结。

师小结:《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除了告诉我们小蝌蚪成长变化的知识以外,其实课文的描写也十分有趣生动,下节课我们再继续细细地读这篇有趣的课文。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 篇7

一、活动目标:

1、、在做做玩玩游戏活动中帮助幼儿建立物数对应,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巩固对数的形成的认识。

2、在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运用学过的知识帮助小蝌蚪找妈妈,从而获得成功感。

二、重点与难点:

1、在做做玩玩游戏活动中帮助幼儿建立物数对应,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巩固对数的形成的认识。

三、设计思路

春天是美丽的,春天是一个万物生长的季节,周围的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着,我们为了让幼儿感受到春天一些动植物的变化。主题一开始,家园共同收集一些有关春天的资料:如:小蝌蚪、青蛙、蝴蝶、蜜蜂、蚕宝宝还有有关的春天的图书、图片等等。因而,关于春天的学习需要创设一个与幼儿的情感态度、已有经验、认知习惯相切合的情境,而不能把客观的现成的知识简单的机械地塞给幼儿。随着主题的不断深入和我班幼儿的实际,我班幼儿对小蝌蚪的生长的都很好奇,他们都能积极探索。再根据二期课改的精神,幼儿的学习因根据幼儿兴趣、以有的生活经验。于是我设计了此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此活动主要是在熟悉故事故事内容、做做玩玩中让幼儿对数概念进一步感知和理解,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四、材料创设:

小蝌蚪胸饰若干只(正面小蝌蚪,反面青蛙,青蛙背上标有1——10数字)、幼儿人手一份小动物(有二条腿、四条腿、八条腿各种动物,但没有青蛙),

五、活动指导:

(一)、情景导入:

1、春天来了,小河里的水变暖了。池塘里游来了一群小蝌蚪。(出示小蝌蚪)数一数,有几只小蝌蚪?(10)

2、小蝌蚪在池塘里游啊游,真快活。可是有一天他们想起自己的妈妈来了:“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帮助小蝌蚪去找妈妈吧。

(二)小蝌蚪找妈妈

1、幼儿扮演小蝌蚪。

2、小蝌蚪游啊游,碰见了鸭妈妈,鸭妈妈正着急得嘎嘎叫呢!原来鸭妈妈的孩子找不到了正着急呢。小蝌蚪说:我来帮你找吧!鸭妈妈说:好啊,好啊!我的孩子身上都有记号,……………请您们快点帮我找一找。(幼儿扮演小蝌蚪帮助鸭妈妈找小鸭。让小鸭回到妈妈身边,师生共同验证正确与否)小蝌蚪看见小鸭子在妈妈身边多快活,真羡慕,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就问:“您认识我们的妈妈妈,您知道他是什么样吗?”鸭妈妈笑着说:“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大概就在前边,你们快去找吧!”

3、小蝌蚪继续向前游去,咦,他们看见了什么?原来有许多动物朋友在一起,小蝌蚪想:“这里有没有我们的妈妈呢?”请幼儿找一找,找出四条腿的朋友。有这么多啊,小蝌蚪说:“你们谁是我们的妈妈啊?”大家都笑了,“我们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二只大眼睛,白肚皮,穿着绿衣裳。”

4、小蝌蚪又向前游,看见前面荷叶上蹲着一个大眼睛、宽嘴巴、四条腿、穿着绿衣裳的家伙,难道这是我们的妈妈?你们说是不是啊?青蛙妈妈看见,说“娃娃,我是你们的妈妈呀,你们已经变成青蛙了.”(幼儿转过胸牌,露出小青蛙)“不对不对,你们有的是我的孩子,有的不是,你们还有的妈妈正在捉害虫呢,瞧,他们来了。——出示青蛙妈妈,(肚子上有点子卡)孩子们,快游到你们妈妈身边去吧。

(幼儿找到自己的妈妈,并相互验证)

(三)(活动延伸)小青蛙捉害虫

小青蛙跟着青蛙妈妈跳到岸上,跳到田里,天天捉害虫,保庄稼。

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场地模拟青蛙捉害虫。

课件(收藏12篇)


谢谢您阅读工作总结之家小编推荐给您的下一个标题,我希望能够在这个标题中给您一些帮助和支持,帮助您找到自己的力量和自信。教案也是老师工作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老师需要认真对待。教案是构建良好育人环境的有效方式。

课件【篇1】

教学目的

1、注重朗读,感受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特点,领悟其思想内涵。

2、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欣赏品味中享受审美乐趣。

3、模仿写作,初步培养学生创造性地感受与表达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

准备素材作好多媒体课件。

2、学生:

查阅作者纪伯伦的有关资料,准备在课堂上作相关介绍。

教学内容

1、指导朗读:

在朗读中整体感知这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及作者思想感情。

2、品读欣赏:

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3、模仿写作:

锻炼学生自由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这个单元的选文都是散文诗,通过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对“散文诗”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已经有所认识,哪位同学能对此谈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所谓“散文诗”,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它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等。但它又毕竟是诗(或者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体裁较为短小,具有诗质的致密等。

我们在前面集中学习了几位中国作家的散文诗作品,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外国的著名散文诗作者吗?

如屠格涅夫、波德莱尔、泰戈尔(他的《飞鸟集》、《吉檀迦利》等名著已从二三十年代起影响过我国不少作家。我们学习过他的《金色花》。)我们还学习过高尔基的《海燕》等。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首散文诗的作者纪伯伦,其在散文诗方面的成就和影响均可与以上诸位并肩。谁来对纪伯伦的有关情况作些介绍?

学生介绍后教师可作适当补充(参考教师用书上的“有关资料”部分。)

二、听读,整体感知形象及作者情感

1、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是能让人陶醉。请同学们闭上眼,美美地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

放朗读录音或教师配乐朗颂。

2、默读思考:

这两首散文诗中的“浪”和“雨”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说一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的浪_________的雨

如:热情洋溢的浪、一往情深的浪、无比忠诚的浪、多情浪漫的浪、温柔善良的浪、痴情的浪、缠绵的浪、任性的浪等;

滋润万物的雨、让山河欢乐的雨、让花草欢笑的雨、为云彩和田野传递爱情的雨、充满爱心的雨、启迪心扉的雨、沁人心田的雨等。

3、“诗根情”,作者写作散文诗,其根本就是要抒发内心充溢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往往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传达。也就是说,诗的形象(意象)之中渗透着诗人的情意。那么,这两首散文诗借助“浪”和“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可以参考《教师用书》中的“整体感知”部分内容。

4、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诵这两首散文诗,以加深对诗中形象及情感的理解。其他同学可轻声跟读:

女声配乐朗诵《浪之歌》,音乐可轻柔、舒缓一点。

男生配乐朗诵《雨之歌》,音乐可阳刚一点。

三、品读,感悟欣赏诗中美点

品诗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通过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可以培养我们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品读这两首散文诗,可以从诗的形象,诗的语言,诗的修辞方式,诗的结构形式,诗的情感,诗的抒情方式等方面进行。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选择其中一篇认真品读,自选角度,说一句或多句品析课文美点的话:

先说《浪之歌》:“美在……”

学生自由评说。

再说《雨之歌》:“美在……”

学生自由评说。

2、教师归纳学生发言,可作如下小结:

同学们赏析的内容,综合起来,有如下美点:

第一,形象之美:

在《浪之歌》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得热烈,爱得深沉,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分难舍。不仅如此,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还被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唯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

在《雨之歌》里,雨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第二,意蕴之美:

意蕴,就是渗透在作品艺术形象中的理性内涵,是读者能够体味得到的作品内在的情感、灵魂、风骨、精神及某种人生精义。从《浪之歌》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因为爱着这世界,所以哪怕“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也要守护着这个世界,它的和谐,它的美。从中我们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正应是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正如诗的末尾所写:“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在这里,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而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多么令人欣喜,它是慷慨无私的奉献者和殷勤的使者。自然万物因为它的滋润而生动而美好。我们敏感的心灵常常就是在这潺潺的雨水中,被引领着去触及那些离我们很遥远的记忆、梦想,以及深邃的精神世界。

第三,表达之美:

两首散文诗的表达之美,美在语言的清丽流畅,美在诗中语义的递进伸展,美在丰富的想象,美在作者的想象与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相贴合,美在比喻、对比、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特别是《雨之歌》中拟人手法的灵活的多方面运用)美在它所营造出的咏叹调似的浪漫与抒情,……

四、美读,享受审美乐趣

读诗是一种高雅的情感体验活动,当我们在想象中进入诗中的意境,体悟到诗中美好的情韵而又能恰当运用朗读技巧用声音加以传达,这时,我们的心灵深处便会激起情感的火花,受到美的熏陶。现在,请大家自由选择组诗《浪之歌》或《雨之歌》中的任意一首,按下列步骤,练习朗读。

媒体展示:

一读:重在整体感知诗中形象,注意语音的饱满与圆润。

二读: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顺畅,注意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停顿、快慢等。

三读:重在进入情境。注意韵脚,注意语气的轻重抑扬,注意体现散文诗的抒情性。

五、模仿,锻练自由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万物有灵,只是因为人的存在。正是因为有灵性的人的凝视,万物才显出人间的情态,有了人的聆听,雨点的敲击才构成一种乐曲。请你采用第一人称,发挥丰富的想象,学习多样化的拟人手法以及其他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选取一物,以“_______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等)模仿写作一首散文诗,表现你对人生的思考。

六、布置作业

将本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写到摘抄本上。

点评

这是两首清丽流畅,极富浪漫与抒情的散文诗,爱与美的主旋律回荡其间,令人陶醉不已。本设计抓住这一特点,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安排教学环节:听读感知──品读欣赏──美读体验──模仿创造,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对课文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学习创造。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能使学生享受到审美乐趣,受到情感熏陶。教者“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将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给予学生去自主地品读探究,然后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分享智慧成果。而教师在其中引导有方,能够激起学生解读文本,参与体验并创造的热望。整堂课的设计注重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关、全、完、家、写、爸”6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

教学重点

识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每人一张写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猜谜语的游戏,好吗?

(课件:电脑小博士屏幕出现谜语,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打一家用电器)

板书:电视。

2、谈话:

看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3、看图:

师:这是谁的家?他家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你知道他们在看什么电视节目吗?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看图,充分回答问题。

最好引导学生说出观察的依据,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二、读文思考,感悟体会

1、读文:

师:这家人看电视还真有些奇妙,你想知道到底怎么回事吗?那就赶快读一读课文吧。

学生读课文。

经过半年的学习,同学们遇到不认识的字,应该都会借助于拼音来朗读,有助于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师巡回指导,大多数同学读两遍后,喊停,总结表扬同学读书认真仔细。

教师范读之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

学生自由读、分小组读,锻炼小组合作能力。

抽测几个小组读书的情况。

2、巩固生字:

师:电脑小博士也想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是怎样识字的,要是你们能读出屏幕上的字,电脑博士就会给你一个惊喜,同学们,想不想试试?

(多媒体课件显示一台电脑,出现一个字,学生读对了,就会出现一个小朋友喜欢的卡通人物来祝贺他们。)

师:你能用你认识的生字说一句话或者一个词语吗?

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二类字的读音,还可以分析生字,交流识字的方法,

例如:

全(人+王)奇(大+可)妙(女+少)精(米+青)

学生在说词语和句子的时候,不知不觉的就积累和运用了词语。

3、朗读课文:

师:认识了生字后,读课文就更容易了,不信,你试试找出你喜欢的一节读一读,看谁读的又准确又流利。

学生自由站起来朗读。

4、理解课文:

⑴读第二小节,想想奇妙表现在那些地方:

(身为足球迷的爸爸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京剧。)

课文中的我和爸爸在做什么?

(睡觉)

师:以前你在看电视时,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做呢?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课文里的话说。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身边的事情,锻炼他们的说话能力。

⑵读第三小节,想想奇妙在那里:

(学生可能会说出奶奶不看京剧,换成了足球频道。)

师:你很聪明一下子就找到了,那么奶奶在干什么呢?是不是也象我和爸爸一样睡觉呢?谁能读一读?

师指导学生读“好球,好球,快射门!”时,应读的干脆有力,富有感染力。

让学生多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说说,体会老人对儿女子孙的浓浓爱意。

学生说一说:

自己的奶奶怎样疼爱自己的。

让学生体会到课文中奶奶对儿孙的疼爱。

⑶读第四小节,奇妙表现在哪里:

(关掉球赛,看音乐舞蹈。)

师指导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话:

“因为我们都爱妈妈,想让妈妈放松心情,所以我们关掉球赛,看音乐舞蹈。”

学生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因为……所以……”说话。

⑷读第五小节:

师:读了第五小节之后,你想到了什么?他家的小秘密到底是什么呢?

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总结:

每个人心里装着的东西是──爱(对别人的关爱)。

3、写字练习:

⑴师:到了写字的时间了,请同学们拿出写字卡。

(电脑博士显示:“全、家、我”等字)

师在黑板上范写:

学生注意字的写法,生书空。

⑵生写:

师巡视,注意写字姿势。

⑶小组互评。

三、课后活动

观察家里人喜欢看什么电视,说说学了课文后你想怎么做。

课件【篇3】

《莫高窟》是西师版小学语文第6册第三单元的第四篇文章。前接世界一流的《香港夜色》,后接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长城和运河》。所有这一切都那么美丽迷人,凝聚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本课描述了莫高窟姿态各异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飞天壁画,那栩栩如生的卧佛向人们展示着迷人的风采。这一奇观凝聚了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心血。

课文是以总分总的结构来介绍的,第一段总写莫高窟所处位置和环境;第二、三段着力描写了彩塑和壁画,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文中运用了生动准确的四字词和排比等描写神态,将栩栩如生的彩塑和壁画展现在读者眼前。无论是用词造句,还神态描写,表达方法,结构等方面,都有本年段的侧重训练点,教师有必要深挖;第四段总结全文,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篇文章描述的内容极具鉴赏性,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展示图片和音乐相结合引导学生多读多想象,感受莫高窟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让学生读读吧,从读中孩子定会有不少收获。

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滑”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学会承担责任。

教学过程

课前小游戏:

小朋友们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在这张卡片上有四个拼音字母:你能把他们拼成一个词语吗?bloi玻璃(你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再来一个怎么样?psiou破碎(真棒又猜出来了)。

一、游戏揭题

刚才的两张卡片小朋友都猜出来了,下面老师给你们来一个难一点的。joaoai:骄傲(你真厉害猜出来了老师真为你感到自豪)老师想对你们说一句话板书:我为你骄傲。

二、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为你骄傲这篇文章,课文中又是谁为谁感到骄傲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读通顺了请站起来再读。

2、检查反馈:

小朋友们读得非常认真相信你们已经和上面的词语宝宝交上朋友了吧?

出示三组词语:玻璃破碎继续

攒钱道歉顿时

一个信封一张便条一块光滑的小石头

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这三组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组的词语每个词语的偏旁都是一样的。观察得真仔细。第二组的词语加点的字都是前鼻音你说出了第二组词的特点真不错那么第三组词语呢?它们都是数量词小朋友们把这三组词语的特点都说出来了老师为你们的仔细观察感到骄傲!)

谁来读读第一组词语。

(读的真棒尤其是玻璃它是念轻声的,你们知道玻璃的璃单个字时是念第几声的?是呀有些字它跟另外的字组成词语时要念轻声像玫瑰葡萄凤凰姑娘让我们来齐读一遍)

谁再来读一遍?读继的时候嘴巴扁扁的读续的时候嘴巴圆一点。一起来读一遍。让我们来齐读一遍。

那么第二组呢?谁来试一试?

(你的前鼻音读的都非常到位,谁再来试一试?2位男女生读一遍)

读第三组指名读。

(你把这三个一读的很到位他们虽然是同一个一但是在具体读的时候要变调你这个信封读的很到位你们摸摸你们的课桌我们有一张光滑的课桌再摸摸咱们的小脸蛋很光滑我们一起来读读一块光滑的小石头。)

(齐读词语)

四、深入课文

这些词语都去掉了拼音我们小朋友都读得非常准确。李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课文里也有一个人为另一个人感到骄傲,出示──为──感到骄傲。你会填吗?

小男孩做了一件什么事情,让老奶奶感到骄傲?请小朋友们边读边想。知道了请举手。

1、学习4~5自然段:

谁能告诉我小男孩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后,让老奶奶感到骄傲?那么课文哪里写的是小男孩送报攒钱写便条向老奶奶赔礼道歉呢?

(4~5自然段)

请小朋友们读读4、5自然段,你觉得这个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呢?你从那句话或词语中看出的?

⑴负责任的小男孩:

我决定把送报纸的钱攒起来,给她修理窗户。自己做错事情自己承担责任,不向父母要钱自己攒自己积。

⑵有毅力的小男孩:

三个星期过去了,我已经攒了7美元。老师查过资料,一美元是我们这里的8元人民币左右,所以7美元就是56元左右。我送了一天的报纸得了一点点钱,又送了一天又得了一点钱,这样整整21天我终于攒了7美元。这可真不容易。

⑶诚实的小男孩:

我把钱和一张便条装进信封,在便条上向老奶奶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并真诚地向她道歉。

(真诚知错就改的小男孩)

李老师为这个出色的小男孩感到骄傲,那么我们小朋友呢也为他感到骄傲。你们能用朗读来表达吗?指名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2、学习1~3自然段:

我把钱和便条装进了信封并在便条上向老奶奶说明了事情的经过,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事情的经过吧?请小朋友们自由读1~3自然段说说事情是怎么发生的。我和小伙伴我和小朋友在玩扔石头时非常开心有趣。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我们玩得很开心、很有趣?重点指导这句话,你们都找到了请大家读读这句话想象一下在你面前很多的小石头在你飞过去再掉下来,请生读,老师不但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你很快乐而且你的表情也让我感到很开心老师从你的眼神中看到了兴奋的光芒,谁再来读一遍加动作眼神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我拾起一块光滑的小石头,把它扔了出去,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可是一不小心石头砸在了老奶奶家的后窗上,我们听见叭的一声,玻璃被我砸碎了,我们就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了)你们看到过兔子逃跑吗?速度非常的快,谁来读读这一句话?

打破玻璃后的那天晚上我还会那么高兴吗?那我又是怎么样的心情呢?请大家默读三自然段说说我打碎玻璃后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⑴害怕、担心你能读读这一句吗?

是呀当我吃晚饭时我一端起碗就想到老奶奶家被我打碎的玻璃,我很害怕。当我睡觉时我一闭上眼睛就想起老奶奶家被我打碎的玻璃我就很害怕很担心。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这一句。

(读出害怕担心)

⑵除了害怕、担心,还有其他的心情吗?

很不自在,你来读一读是呀往常我给老奶奶送报纸,老奶奶微笑着和我打招呼我也是微笑着和她打招呼,可是现在老奶奶微笑着和我打招呼时,我会想些什么呢?

(所以我很不自在,请生读这一句。齐读。)

⑶我害怕、担心,不自所以我把送报纸攒的7美元,和一张便条给老奶奶向她赔礼道歉。如果你是小男孩你会怎么来写这张便条,李老师给你们开了个头你能来说一说吗?

3、出示:

敬爱的老奶奶:

您好!

我是那个打碎玻璃的小男孩。在那个风和日丽的下午

---------------------------------------------

----------------------------------------------

----------------------------------------------。

老奶奶对不起,我错了请您原谅!

打碎玻璃的小男孩

2006年5月23日

(老奶奶看了这张便条后,也写了一张便条上面写着,齐读课题:我为你骄傲。)

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新词,理清情节结构;

2、了解课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

3、感悟斑羚的群体意识、自我牺牲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生动的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的强烈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神奇的自然界中,动物常常有一些出人意料的举动。一群生性温顺的斑羚被狩猎队追杀,被逼到了戛洛山的伤心崖上。当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时,它们作出了怎样的选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沈石溪的《斑羚飞渡》,去感悟那撼人心魄的惨烈与悲壮。

二、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1、检查预习,积累生词:

根据拼音填空,并解释整个成语。

⑴chéng(逞)能:显示自己的能干。

⑵恍hū(惚):本文指神智迷乱不定的样子。

⑶甜nì(腻):甜得发腻,这里指声音过分柔和。

⑷xián(娴)熟:熟练。

⑸苍qióng(穹):天空。

⑹悲chuāng(怆):非常悲伤。

根据下列解释抢答出相应的成语:

⑴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进退维谷)

⑵比较起来,略微好一些。(略胜一筹)

⑶借指环境非常清洁。(一尘不染)

⑷形容差别很大,一点也不同。(迥然不同)

⑸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眼花缭乱)

⑹心里完全愿意,没有一点儿勉强。(甘心情愿)

2、播放幻灯片,走近斑羚:

斑羚,别名青羊、山羊。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南、华南等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羚体大如山羊,但无胡须。体长110~130厘米,肩高70厘米左右,体重40~50千克。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角,长15~20厘米。四肢短而匀称,蹄狭窄而强健。毛色随地区而有差异,一般为灰棕褐色,背部有褐色背,喉部有一块白斑。斑羚生活于山地森林中,单独成小群生活。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和听觉很敏锐。以各种青草和灌木的嫩枝叶、果实等为食。秋末冬初发情交配。孕期6个月左右,每胎1仔,有时产2仔。

3、听读全文,回答:用一个词来形容你此时的感受;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4、选点细读第9自然段,复述第一对斑羚试跳成功的全过程。

半大斑羚朝前(飞奔),同时,老斑羚也快速(起跑),到悬崖边缘,半大斑羚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去,老斑羚(紧跟)在后面,头一(钩),也从悬崖上(蹿跃出去)出去,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一高一低.半大斑羚在老斑羚背上(猛蹬)一下,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也再度(升高),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而老斑羚则笔直(坠落)山崖.

5、速读全文,按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4)斑羚身陷绝境。第二部分(5—8)头羊组织飞渡。第三部分(9—15)斑羚飞渡成功。第四部分(16—17)头羊献身。

6、欣赏幻灯,二人组复述故事。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斑羚没有姓名,这只斑羚,那只斑羚,是怎样说清楚的?

作者给群体起了名目,又给个体起了名目,有了这些名目,就便于叙述了。群体的名目有“老年斑羚”“公斑羚”“母斑羚”“年轻斑羚”“小斑羚”等,

个体的名目有“镰刀头羊”“一只半大的斑羚”“灰黑色母斑羚”等,有了这些名目,故事才叙述得清清楚楚。这一点看似小事,其实在写作上很重要。

2、七八十只斑羚,有三四十对,作者怎样描写这次飞渡的?

作者采用详写一对,略写其他的方法,清楚而重点突出地写出这群斑羚飞渡的情景。“老斑羚”和“半大斑羚”的试跳情景写得特别详细,从时间上说,不过是几秒钟的事情,作者用大段文字细细叙述。叙述中又加进作者的悬念,再写飞渡情景,更出人意料,产生惊心动魄的效果。

3、画出文中写彩虹描写的内容,体会:课文中多次写到彩虹,有什么作用?

文中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一是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渲染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二是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三是头羊牺牲时,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四、赏析镰刀头羊的形象

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它的哪些表现?谈谈你对镰刀头羊的印象。

1、品味镰刀头羊三次叫声的含义:

(1)第一次“悲哀地咩了数声”,作为斑羚群体的主心骨,当群体面临陷入绝境时,它深知自己的身上的重任,但无能为力。

(2)当一头灰黑色的母斑羚就要一脚踩进深渊时,突然,镰刀头羊“咩──咩”发出吼叫,它在提醒那头母斑羚不要做无谓的牺牲。它在指挥整个斑羚群

迅速分成老幼两拨,决定让老斑羚以自己的身体为跳板协助小斑羚顺利飞渡山涧。

(3)当它看见两拨队伍中,老斑羚的数量比小斑羚少十来只时,“它眼光在两拨斑羚间转了几个来回,悲怆地轻咩了一声,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在它以身作则的带领下,“有几只中年公斑羚跟随着镰刀头羊,也自动从年轻斑羚那拨里走出来,进入老年斑羚的队伍”。多么可贵的团队精神,多么震憾人心的自我牺牲精神!

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镰刀头羊在危急关头,沉着、镇定、果断、临危不乱,迅速组织这场有序的尺渡,它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员,同时,它以能以身作则,勇于牺牲,由于它的带头作用,才保证了种群的保存。

2、镰刀头羊的形象在文中有什么意味?

(1)作为群居动物的首领,它的出色表现,也代表团了群体的风貌;(2)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

五、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在这篇文章中,人充当的是什么角色?怎么评价这种角色?

人充当的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是一种不光彩的角色。人类自诩是高等动物,可以“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对于和自己一起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其他物种,则是轻视它们,任意屠杀它们,人类的行径已经导致许多物种的灭绝。

人类应当牢记: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善待生命,就是善待我们自己。在灾难降临时,我们会有什么举动呢?学习斑羚那种宁死不屈的意志,那种临危不乱的勇气,那种精诚协作的团队精神,那种视死如归的高贵品质

课件【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作者梁晓声的资料,阅读有关歌颂母爱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我们刚学了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受到的母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课一定使你感受到母爱的深沉。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展示资料,交流预习

1、简介

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诗歌语言的凝练性、思想的丰富性。充分朗读,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中“雨”的形象,在此基础上尝试诗歌的创作。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反复诵读,在读中品味诗歌的语言,领悟诗歌的意境。通过学生对话,师生对话以及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实现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感受诗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诗歌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主题,感受真情。

教学难点

品析诗歌语言,理解诗意。

教学方式

1、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

2、运用联想想象法,指导学生把握诗歌意象。

3、运用探究学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让他们畅所欲言。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朗读教学带。

教学构思及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背诵出描写春雨的诗词佳句,由传统诗歌引入到现代诗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朗读,初步感知

1、听配乐诗歌朗读,营造氛围。

2、学生边听边读,熟悉诗歌内容。

3、学生齐读,教师指导。(节奏、重音、语调、情感等)

4、引导学生理清诗歌内容之间的联系,把握思路。

5、运用想象,理解诗中“雨”的形象。

6、教师简介写作背景,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

三、合作探究,具体研习,品味诗意

1、请学生找出每节诗中的意象,通过联想和相象,把这些意象所在诗节描绘成一幅图画。

2、联系诗句,说说诗歌中“雨”的形象。

3、齐读七、八两节,品味其中的“笑”。

问题探究:这些动人的笑有什么含义吗?试品析。

从两个“勇敢地笑”中,你获得了些什么启示呢?

4、找出诗歌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一些诗句,反复吟咏,细细品味。

四、学生齐读全诗,师生共同总结诗歌艺术特点

五、迁移练习

春雨对孩子们说了这么多,现在,你想对春雨说些什么呢?几行诗几句话都行。

六、课堂小结

诵读全诗,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位温柔可亲,勇敢乐观的爱的使者形象。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诗人对中国儿童的热爱与祝福。希望同学们也如诗人一样,做生活的有心人,积极观察生活,以引发我们的艺术情感。

七、作业设计

1、熟读全诗,感受诗意。

2、请用几行诗或几句话对春雨作一番描绘。

板书设计

雨说

郑愁予

探访四月的大地

亲近孩子

来自遥远的地方

教孩子们勇敢的笑

快乐的安息

课件【篇8】

1.认识“钥、匙”等8个生字,会写“扇、邮”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老师想和同学们欣赏一下,好吗?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师引: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2.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初步体悟本文语言文字的美。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美的多读几遍。

3.把自己认为美的读给同桌听听。

4.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谈谈自己对本段的看法。

(2)在品读时,注意读好“清凉和温柔”“轻轻地”“留意”,其中“留意”一词需引导学生理解。(留心、在意等)

(3)想象画面: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二自然段。

(2)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3)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写的景物简单地画一画。

(5)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那样用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吗?

3.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a、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b、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c、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d、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e、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a、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b、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

c、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d、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_________。小喜鹊______,小松鼠_______,小青蛙_______,松柏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 先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秋天的雨 教案教学设计]

课件【篇9】

教学思路

1、单元分析:

《雨说》是第六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诗歌,学习第二单元,要在第一单元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即学生要了解一点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艺术创作倾向,这对于准确把握诗歌的主旨和诗中的情感态度大有帮助。

2、教材分析:

《雨说》是一首写给孩子的诗,因此诗人采用了一种亲切、欢欣、并带有祝福意味的声音和语调,从而形成了一种富有魅力的诗的声音,一种动人的诗的旋律,特别适用于朗诵。授课时要引导学生加强诵读,体会诗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⑴知识卡片:

郑愁予其人其诗;意象与意境。

⑵萨克斯乐曲《春风》。

2、学生准备:

描写春雨的诗词佳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体会本诗独特的表现形式,并加以运用。

⑵学习本诗以“爱”和“美”为主题,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吟咏春雨,加强朗读,品味美句雅词,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教学重难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方法设计

诵读感悟──联想想象──评析欣赏。

(设计说明: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循其形,入其境,体其情,深入领会诗歌的意境美,从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握诗中的意象;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诗中的语言,强化鉴赏过程中的审美愉悦。)

学习方法设计

自主──合作──探究

过程设计

一、导语

请同学背诵出描写春雨的诗词佳句,并思考“春雨”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诗歌中有怎样的内涵。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喜悦、轻松的心情,来聆听“雨说”,去感受春雨的美。

(设计说明:此导语设计可激发学生背诵诗词佳句的兴趣,同时也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解题

1、简介作者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简介意象、意境的知识。

三、研习全诗

1、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⑴学生听朗读录音,注意:

①正音;

②朗读节奏,在诗中作具体的标记。

⑵播放萨克斯乐曲《春风》,请学生伴随音乐朗读全诗,仔细品味诗中的意境。然后请学生说说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调。

(设计说明:通过反复吟咏,学生一读一思,一思一得,从而领会诗歌的意境美。)

2、具体研习:

⑴播放录音,请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意象,并通过联想、想象把这些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副画。

(设计说明:此设计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感知诗歌的意象。)

⑵自由吟咏,请学生结合自己想象的画面,给“雨”前边加上恰当的修饰成分,并思考诗人寄予“雨”怎样的内涵。

(设计说明:此设计是在形象思维、感受诗歌的意象的基础上对典型意象“雨”的感悟。)

⑶合作探究: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一些诗句,反复吟咏,细细品味。

(设计说明:此设计要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重在方法的指导)

⑷齐读第七、八节,品味其中的“笑”。

(设计说明:此设计强化学生对文章的感悟欣赏,重视学生的自我感受,培养学生“情知对称”的人格。)

3、欣赏品味。

⑴学生读诗,从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交流自己的看法。

⑵教师强化本诗拟人化的艺术手法。

4、课堂小结。

⑴学生小结鉴赏诗歌的方法。

⑵教师总结:今天我们欣赏了非常优美的诗歌,其实在中华诗歌的艺术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诗歌,因而,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作诗歌的知己吧,感受诗歌的艺术美,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设计说明:此设计鼓励学生阅读大量的诗歌名篇,提高鉴赏能力和欣赏品味。)

四、作业布置

A类:反复朗读本诗,把握本诗的主旨。

B类:课外阅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比较两诗在选用意象、语言风格方面的异同。

课件【篇10】

片断:扩展运用

1、老师示范引路:

春雨淅沥沥,淅沥沥,

小草呀,快钻出来!快钻出来!

春风笑盈盈,笑盈盈,

小鸟说:“我要给您唱歌!我要给您跳舞!”

2、学生实践:

学生个人或小组模仿老师的示例按课文内容进行写话练习。对韵脚及句式不作要求。

如:

春雨沙沙沙,沙沙沙,

笋芽儿呀,快醒醒!快醒醒!

春雷轰隆隆,轰隆隆,

笋芽儿说:“我要钻出来!我要钻出来!”

春风笑盈盈,笑盈盈,

笋芽儿说:“我要长大!我要长大!”

3、作品展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如:

集体朗诵、配乐朗读、自配乐曲歌唱等。

课件【篇11】

学习目标

1、会认“滑”等9个生字,会写“报”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

3、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读课题,质凝:课题中的“我”是谁?“你”又是谁?

二、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要求: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再读全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三、交流

1、请学生指出自学过程中最容易读错的生字,全班正音。

2、请班上朗读最好的学习分段读课文,老师用“我为你们骄傲”我句话来评价,请学生说说老师为什么为他们骄傲,铺垫“骄傲“在文中的意思。

3、解决课题问题:

根据学生回板书:老奶奶“我”

送报的孩子“你”

四、默读课文,学习词句

1、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带生字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自己喜欢的句子。

2、同桌互读互听自己画出的词语和句子。

3、展示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师生共同评价。

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五、指导书写

1、请学生观察要写的字,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2、细看生字,说说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重点指导:“璃”的右下部分是“撇折”“点”,不是“人”。“碎”的右边要注意“十”字要写在两个人字的下面,竖不能伸到两个“人”的中间。

“继”的笔顺是先写“幺”,再写“米”,最后写“”

3、练习书写四个字、四个词。

4、点评反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用多种方法认读生字、新词。

2、用投影出示一些句子,指名朗读。

二、自读感悟

自由读课文,思考:

1、是什么事情,使老奶奶写了“我为你骄傲”这句话?(指导学习生有条理地说说事情的经过)

2、老奶奶为“我”的什么品质感到骄傲?(引导学生懂得做了错事,要勇敢地承认并及时弥补)

二、感情朗读,加深体会

1、分组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是怎么解决的。

三、练习书写

听写生字词。

四、积累语言

1、你觉得这篇课文中哪个句子写得最好,用横线画出来。

2、读读抄抄课后词语。

3、交流评议,提高学生对文字的鉴赏水平。

教学后记

这是一篇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相关的课文,在教学时着重抵住体会“我”的心里变化,让学生借“我”的角色来抒自己的情感,学生感悟得全面又深刻,最后让学生对老奶奶的话提出质疑来感受“骄傲”一词在这儿的深远意义。

课件【篇12】

设计理念:小学生读一篇课文,要进入情境,感悟语言符号所代表的生活场景与思想感情,就需要体验或发现学习,然而,学生年龄小,知识积累有限,人生阅历不深,很多时候需要教师讲解,需要接受学习,因此,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了解莫高窟的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习课文。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活学习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

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语文知识目标:

1、 字:学会本课12个生字,绿线中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掌握多音字“佛”的读音。

3、 句:能用“有……有……有……还有……”说一句或几句话。

5、 篇:让学生了解课文以“总--分--总”的形式结构全文。文章先介绍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概貌,然后选取“彩塑”、“壁画”、“藏经洞”这三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具体介绍了莫高窟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最后指出莫高窟这一艺术宝库的意义。

(三)能力培养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 知道课文采用了“总--分--总”的写作手法,并练习在写作上加以运用。3.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圈划点评,查寻资料,培养学生的搜集、筛选资料和网上阅读的能力。

设计特色:利用多媒体,把莫高窟的情况、情景展示给学生看,帮助他们理解、学习课文。

1.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在我国的西北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莫高窟,里面蕴藏着许多珍贵的文物,有精妙绝伦的彩塑,有宏伟瑰丽的壁画,还有面积不大的藏经洞。

你们想亲眼去看一看吗?(想)那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瞧一瞧吧!

1、 交流:同学们,你们在网上看到了洞窟内有哪些景物呢?(彩塑、壁画、藏经洞)那么,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学生自由回答,如:精妙绝伦、惟妙惟肖、宏伟瑰丽……)

2、 同学们,看到这么好的景物,你想不想介绍给大家呢?(想)有一位叔叔参观了莫高窟以后,就把他所看到的用笔写了下来,那么,这位叔叔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呢?谁愿意代表这位叔叔向大家介绍?(指名三人分读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

3、 同学们,听了介绍后,你觉得叔叔哪一段介绍得特别好?

(1) 你为什么会觉得彩塑这一段介绍得特别好?

(2) (学生一边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一边出示批注。如: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真多啊)。这些彩塑个性鲜明(各个塑像各不相同),神态各异,(神态也多种多样)有慈眉善目的菩萨(多么慈祥和蔼,多么亲切),有威风凛凛的天王(真的很神气),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真是力大无穷,确实神勇)。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好大呀,师:16米,你们知道有多长吗?你看,多么大呀!),他侧身卧着,眼睛微(这字用得好,非常传神)闭,神态安详(出示画面)。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确实非常逼真地写出了我们所看到的彩塑)的彩塑,游人无不赞叹。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出示相应的批注和画面,并适当表扬学生,如:你说得真好;你和老师想到一块去了;你真会评价等)

师小结:这些彩塑真是个性鲜明,神态各异呀!其艺术造诣之精深、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丽,气魄之宏伟,令人叹为观止。那我们能不能学着叔叔的样子也来介绍介绍莫高窟的彩塑呢?试试看。(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课文中除了这一段以外,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介绍得也不错呢?

请大家读读课文,划划词语,看看画面,谈谈感受,写写批注,待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

(1) 你觉得介绍壁画这一段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如: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写得很具体)(词汇丰富,用词贴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这些壁画真是造型生动,形象优美)

(2) 师小结: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感受到这儿的壁画真是栩栩如生,十分逼真,多精美呀!你们愿意和作者一样也用生动的语言来把这一段介绍介绍吗?(学生齐读)还有谁愿意来单独介绍的?(指名朗读)

(3) 这些精美的壁画大多都出自隋唐时期,到现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大家想想,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辈就已经能画出这么宏伟瑰丽的壁画,多么了不起啊!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技术真是高超啊,我们每个人来到这儿,都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学课文后,通过感情朗读来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三、小结:

1.同学们,刚才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欣赏了闻名世界、光辉灿烂的敦煌莫高窟,看到了洞窟中那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它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2.老师这儿还有几幅形象逼真的彩塑和壁画,(出示相关录相)你们看看,能不能学着这位叔叔的介绍也来描绘一下呢?让我们先一起来看录相。你可以任选一幅。谁愿意先来试试?(指名回答)

3.同学们刚才说得真精彩,能试着把它写下来吗?这就作为我们今天的作业。

1. 描述一幅彩塑和壁画。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莫高窟(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