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课件13篇

醉花阴课件13篇。

资料一般指可供参考作为根据的材料。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到资料。有了资料,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可是你知不知道我们国家的资料有哪些呢?在这里,你不妨读读醉花阴课件13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醉花阴课件(篇1)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以下目标:

(1)通过诵读准确把握该词的情感;

(2)了解并把握李清照的创作分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和赏析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并理解李清照创作分期和创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我们先看一句台词:“皇上,您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PPT展示),当然也有人进行过恶搞。(PPT展示:皇上,您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容嬷嬷吗)

实际上,大明湖畔确实出现过一些美女和才女,这里有一幅对联为证: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彩有后主遗风。

这就是郭沫若题李清照故居漱玉堂的对联,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走进李清照,学习《李清照词两首》。

二、板块教学,整体感知

1.读一读。向学生提出四维诵读要求。

读得准确

读出节奏

读出关键

(愁:一个“愁”字开篇,反应的是作者浓浓的愁思,使全词都笼罩在凄迷、哀怨的氛围当中。思考:李清照因何而愁?

凉。表面上:重阳节,天气转凉。玉枕纱橱,难于风寒。

深层面: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内心感到孤独、凄凉。)

引申问题:本词写作的季节?时间?

重阳节。本应于家人团聚,而此时赵明诚在山东做官,李清照在青州老家居住,李清照清寂无聊,写了这首词给赵明诚,以寄相思。“永昼”“半夜”“黄昏后”。巧妙抓住了这几个时间的推移,来写自己在家中生活的空虚,无聊,来表达自己对丈夫那种夜以继日的相思之情。

读出感觉

2.品一品。品读“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黄色的菊花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这样的比喻比较恰当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作者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和内心情感。

3.比一比:比较李清照前期作品《如梦令》,阐释不同环境下的不同创作风格,引进李清照创作分期。

18岁之前,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李格非之女,)。代表作品《点绛唇·蹴罢秋千》《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18岁嫁于赵明诚(金石学家),婚后生活幸福,44岁之前有时过着独居的生活;代表作品:《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

宋钦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李清照44岁,靖康之难;46岁,丈夫赵明诚病逝于建康。

最后,请同学为该词选一幅插图。

三、总结提升

本节课是在诵读和品味中体会李清照这首词中的情感(描绘孤独的.生活、抒发相思之情);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分期。

醉花阴课件(篇2)

课题

《醉花阴》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及其代表作品的风格

2.理解内容,体味意境

3、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能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的心境

教学难点

能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词

教学方法

朗读赏析,合作探究。

(教)学习过程

旁注与纠错

一、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接触女诗人的作品。的确,中国新文学的传世作品出自女子之手的确实比例很少,但这决不是女子们没有才情,而是因为封建社会女子社会地位低下,受教育的机会太少了。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位宋代女词人的作品——李清照的《醉花阴》。

二、 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1、常识填空

李清照(1084-1155),宋代 婉约 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她的词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称为 易安 体。李清照的词以 南渡 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内容多写 闺情(离愁) ,词风 清丽明快 。后期内容多写 怀旧悼亡 ,词风 凄凉低沉 。

2、字音通关

薄雾( )永昼( )纱橱( )盈袖( )

三、朗读理解,整体感知:

(一)朗读练习

1、师范读,生注意:字音、停顿、语气、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生练读后指名读,师生共同予以点评,然后齐读。

(二)整体感知

这首词所传递的最主要的情感是什么?应该以怎样的语调去读?

四、 深入赏析,合作探究

1.这首词哪一句话哪一个字体现了作者的情感?

答:① “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愁”字 。

②“人比黄花瘦”中的“瘦”字 。

2.愁是抽象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如何去表现愁呢?在李清照之前有很多写愁的高手,为我们写愁树立了榜样。请找出一些例句,并总结出写愁的方法。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李白

②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

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④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观

这些写愁的名句共同特点是运用了 夸张、 比喻 手法,将抽象的愁形象化了。李白写愁,说愁是有长度的,可以衡量的。杜甫写愁,从一片飞花的飘落,感受到春天的流逝,何况背后是万点红,愁是有 数量 的。李煜把愁比喻一江春水,愁是有 长度、宽度、深度 ;秦观的愁也是有 数量、深度 的。

3、李清照是如何写她的愁的呢?哪些字能体现出来?

明确:李清照写愁是从时间的长度上着手,一年之久,相思成灾。

答: “永昼”“半夜”“又”

李清照的愁思从白天到晚上,甚至更长,佳节又重阳,“又”字说明不止一个重阳节。

4.词人为何而愁?

答:思夫

5、《醉花阴》是一首小令。李清照的词有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情与景的交互相融。而且,她非常善于摘取个人生活当中极富情味的画面来写作,很有生活气息,情真意切。这首词也同样如此。请大家先仔细地阅读全词,思考一下,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谁能把它概括出来?

答:上片:重阳思亲而不得

下片:饮酒赏菊愁更愁

鉴赏评价上片

1.具体说说词的上片的内容。(注意,学习诗词要借助联想和想象,不要像古文一样原文翻译,可以自由地发挥、补充。小组相互讨论交流)

明确 薄雾淡淡,阴云浓浓,这漫长的白昼啊,好像永远没有尽头似的,真令人发愁啊。为了消磨这难熬的时光,只好在兽型的香炉当中点起了香料。恰好又碰上了佳节重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让“我”更加想念出门在外的丈夫。秋夜就寝,玉制的枕头,轻纱作的帐幔,凉气透骨,真叫人彻夜难眠啊!

2、下面是我们的合作探究时间,请大家按小组讨论,紧扣住“愁”字,以情景交融为方向,自由选择词作中的意象来进行简要的鉴赏分析。

(1)赏析“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明确:“薄雾”“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

“瑞脑销金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

此二句移情于景、移情于物,渲染出浓烈的愁苦气氛:天愁、地愁、物愁、人更愁。

(2)赏析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明确:“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半夜凉初透”,既写季节之凉,更写内心凄凉。这种凉,既是身体之凉,更是心里之凄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情景交融,委婉地展现了丈夫出门宦游后自己孤独寂寞的心境。

3、上片小结:

上片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委婉地展现了丈夫出门宦游后自己孤独寂寞的愁苦。

鉴赏评价下片

1.我们先对下片作个整体品味,谁来翻译一下下片的大意?

醉花阴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朗读的技巧,熟读体味情感。

2.品味鉴赏意象,体悟词人感情。

3.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

品味“酒”“黄花”等意象,体悟词人的感情“愁”。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酒”“黄花”等意象和结合诗句感受词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教学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提示:以“愁”的母题导入)

中国的古典诗词情深意切、意蕴绵长,以“愁”为母题的诗词比比皆是。崔灏如此说思乡之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秦观如此说寂寞之愁: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李煜如此说亡国之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轼如此说生死离别之愁: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笔下的相思之愁。

二、作者资料简介

说到李清照的相思之愁,不得不提她的丈夫赵明诚。李清照18岁时与赵明诚邂逅并且喜结连理,才子配佳人,两人恩爱有加,一同研究诗词和金石。李清照词中的相思之愁的对象,多是她的丈夫赵明诚。今天我们学一首李清照南渡前早期的、表达相思之愁的作品——《醉花阴》。

三、《醉花阴》

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独自初步感受一下词的意蕴。

1、学生自读(2分钟)

大家自由朗读完之后,有什么感受?(预设答:语调低沉缓慢,感情哀伤等)哪位同学乐意为我们朗诵一下?

2、学生代表范读(2个同学)

每一位同学读完后,请同学们作评价。

老师再做点评。

3、写作背景

我们要掌握一首诗词的朗读节奏和感情,可以通过诗词的写作背景。宋徽宗大观二年,赵明诚到仰天山罗汉洞赏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自在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因写这首词赠给赵明诚以解愁绪。

因为是重阳节的作品,后来黄升(宋)在《花庵词选》中题为《醉花阴·九日》。

“醉花阴”词牌名为李清照首创,双调小令,押仄韵格,按照本词,它押的是ou韵,朗读时,我们要用低沉缓慢的语气,感情浓厚又不热烈,带有哀伤的基调,适当停顿。比如:“薄雾/浓云/愁/永昼”。

4、教师范读

5、学生齐读

四、《醉花阴》意象的解读和情感的体悟(重点!)

1、意象与情感

一个“愁”字贯穿整首词,也就是所谓的词眼。那么,词中哪些意象体现出愁呢?请大家找一找,共同讨论如何体现“愁”的。

(讨论两三分钟,2个人回答)

请一位同学来谈谈她的'理解。(预设答案:西风、黄花、酒、暗香、东篱等。适当点拨)

除了这些,还有吗?(同学们认同她的理解吗,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请另外一个谈谈她的理解。

同学们找意象找得很准,理解也很恰当。老师再补充一下,请看幻灯片(显示:词中提到的意象的特征和用意)。

小结:

薄雾、浓云:薄雾淡淡,云霭浓浓。 “愁因薄雾起”,这样的阴天使人低迷忧郁,愁绪满怀。

东篱:指菊花圃,赏菊是重阳节的一个习俗。这里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典故,一个人重阳赏菊,孤独排山倒海而来,独坐东篱愁绪飞。

西风:暗含凄冷萧瑟之意。(晏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酒:麻木神经,或助兴,或消愁。酒在古代的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文学中的意象也是丰富多彩。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学多的关于“酒”的诗句:

v 别时,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大醉一场;

v 喜时,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欣喜若狂;

v 感怀时,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人生苦短;

v 孤独时,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v 忧愁时,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消愁不成反添愁。

李清照喜欢饮酒,借酒消愁,“沉醉不知归路”“浓睡不消残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然而愁哪是那么容易消除的?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愁上加愁。酒,对李清照而言,似乎已经附带一种化不开的愁绪。

黄花:菊花,有高洁、隐逸的象征,是重阳节的时令花,赏菊是重阳的习俗,然而,一个人孤独赏菊时,菊花,勾起人的相思,只会愁上加愁。李白“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白居易“黄花助兴方携酒,红叶添愁正满阶”,李清照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无人陪伴的重阳节,菊花,终究是伤感之花。而李清照词的黄花又有特殊的意味,她是以瘦小的黄花比喻瘦削的自己呢。

2、时间词、重点词与情感

(提示:凉、透、瘦)

这种愁,通过特殊意象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愁,还在特殊的时间里变得更加的浓烈!重阳节,独自一人赏菊,怎么能不觉得时间漫长、日子乏味呢?!愁,涌上心头。

这样的“愁”达到了什么程度呢?(凉、透、瘦)凉,既是天气带来的体凉,也是孤独寂寞思念之痛带来的心凉,这里用了一语双关的修辞。这种愁,凉彻心扉,一个“透”字,点出了词人过度思念丈夫的沉重的愁和无法解相思的无奈之情。

“瘦”,有这样的诗句: “人与绿杨俱瘦”( 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词人们以花草树木自喻,形容身形消瘦、神态憔悴,李清照更添一笔,以对比的手法突出强调自己比黄花还瘦削,神态更加憔悴,可谓巧夺天工。

李清照在自己的词中多次写到相思成愁、因愁而“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也因这出名的诗句被称为“李三瘦”。

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写相思瘦的诗句不胜枚举,大家能想起哪些?

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凤栖梧》),温庭筠“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南空子》),王实甫“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西厢记》),他们写的“相思瘦”功力不凡,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整首词,“愁”是感情基调,词人在词中是通过这些体现的:

意象:薄雾、浓云、酒、东篱、暗香、黄花、西风

时间词:永昼、佳节、重阳、半夜、黄昏后

重点词:凉、透、瘦

这也算是鉴赏诗词感情的一种方法。

五、《醉花阴》整体情感感悟

通过感悟意象,解析关键词语对“愁”的助兴作用,我们把视野投放在整首词中,去感悟一个整体环境中,词人整体的“愁”。

薄雾淡淡、云霭浓浓的阴天,正是重阳佳节,让我觉得心中格外惆怅,根本无法打发这样的无聊时光啊,我一个人静静地看着金兽中不但焚烧消减的瑞脑,百无聊赖度日如年。去赏菊吧,虽然很烦闷,但是这样的重阳习俗,我还是要耐着性子去完成,沾染了一身的菊花香,黄昏后才回到房里。西风萧瑟,不断地挑动着门帘,如此凄凉,不要说离别不苦啊,我简直比菊圃里的黄花还要瘦削,还要憔悴。

许许多多的意象营造出一个凄凉的环境,这样特定的环境塑造的是一个多愁善感、相思成愁、憔悴瘦削的女子。如此惹人怜惜。

(齐读)通过深入感悟之后,我们再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这首忧伤而优美的词,《醉花阴》。

六、探究赏析(讨论)

你最喜欢《醉花阴》的哪一句?请谈谈你的看法。

(5分钟时间。然后请同学起来发表观点。加以评价。2个人。)

预设:如果学生提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他赏析完后,教师补充:《嫏嬛记》的故事,“只三句绝佳”,是千古名句。

七、作业

《醉花阴》塑造了一个在重阳佳节独自赏菊、相思成愁的女子形象,请你发挥想象,用第一人称把这首词的内容改写成散文片段。

八、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解读意象的方式,仿佛遇见一个在闺阁中思念丈夫、度日如年的女子,感悟她从内而外绵长浓厚的相思之愁,让我们对李清照又有了深刻的理解。课后时间多积累一些李清照的“愁”的诗句,同学互相交流。背熟《醉花阴》。这节课上到这,谢谢大家!

醉花阴课件(篇4)

一、教材分析:

教材选了李清照的两首词——《醉花阴》和《如梦令》,均属于李清照的前期作品,即便是写惜花、写离愁,仍格调清新,笔法自然,毫无矫饰。充分体现了李清照作为一代“婉约词宗”的大家风范。

《醉花阴》讲述的是作者李清照在丈夫赵明诚长期外出做官之时,独自把酒赏菊过重阳的事。词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画面把自己对丈夫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因为是词,所以本文的语句显得含蓄,单从词的字面上看,学生不易读懂,因此本文的教学光靠朗读是远远不够的,重点放在赏读诗句上,通过赏读分析进而体会诗人的情感。

《如梦令》写惜花之情,此词篇幅短小,但意趣横生,主要以对话形式加以表现,很有生活情趣。全词犹如一场独幕剧,环境氛围、人物的对白、动作、神态、心里活灵活现,跃然纸上。限于课堂时间限制,在教材处理时不能兼顾,只能一主一次——重点赏析《醉花阴》,而将《如梦令》作为当堂检测,点到为止。

二、教学目标设定:

因为该两首诗编入选修课本,而且之前学过李清照的几首词,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不在于基础知识和常识,而在于通过比较、分析、阅读,对李清照对李清照其人、其创作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和把握。鉴于此,我确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赏读《醉花阴》,体会词中婉约蕴藉的情感,充分感受主人公相思的凄苦与美丽,体悟词人高雅的品格和非凡的勇气。

2、涵咏体味李清照词自然巧妙的艺术手法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3、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

三、教学方法:强调诵读、引导赏析、比较阅读

四、课前准备:

1、搜集李清照的相关图片和照片,制作PPT。

2、准备好《醉花阴》MP3音频材料。

3、印发学案,指导学生复习回顾之前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

醉花阴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 通过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2能总结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意境美3 体会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生活的方式来创造意境的好处

教学重点

能总结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生活的方式来创造意境的好处

教学课类型

精讲 教学方法 讨论赏析 主要教具 多媒体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我们从中体会了作者那种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生活态度,她的生活以及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早年,李清照过的是美满的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作为闺阁中的妇女,由于遭受封建社会的种种束缚,她们的活动范围有限,生活阅历也受到重重约束,即使象李清照这样上层知识妇女,也毫无例外。因此,相对说来,他们对爱情的要求就比一般男子要求更高些,体验也更细腻一些。所以,当作者与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面对。单调的生活,便禁不住要借惜春悲秋来抒写自己的离愁别恨了。这首词,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从字面上看,作者并未直接抒写独居的痛苦与相思之情,但这种感情在词里却无往而不在。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

二、朗读

请同学来朗读这首词,让我们从中更好的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朗读,师生点评。

三、小组自由朗读

说说自己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词的内容。(想象一幅画面——西风瘦菊,佳人对花兴叹的画面)感情基调:寂寞、忧郁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表达了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愁绪。

四、学生赏析老师订正、点拨、补充。

上片与秋凉情景,由白天写到夜晚,愁苦孤独之情充满其中。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天气阴沉,香已燃尽渲染寂寥无聊的环境氛围,“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时本应该夫妻团圆、共同饮酒赏菊,而如今只有自己,所以,才会“玉枕纱厨,夜半凉初透”的。这种凉,既是身体之凉,更是心里之凄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这是构成下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下片则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若。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然而她,却不禁触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方的亲人,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末尾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匆匆离开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把酒相对的菊花,顿感人生不如菊花之意,于是,末句“人比黄花瘦”,更成为千古绝唱。这三句,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在这首词里,虽然写的是思亲,但是却没有出现思亲或相思之苦的语句,而是用了叙事的方式,表达出深深的思亲的愁苦。显的很沉重高雅。

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如“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等等。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比喻巧妙,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

五、总结

词的意境通过描述了重阳佳节作者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补充资料: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时诚后,赵时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知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本词的最后三句。

六、自由背诵、默写、检测。

七、作业

自选一首李清照的词,结合对作品的赏析,谈谈你对婉约派创作风格的理解。

醉花阴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赏读《醉花阴》,体会词中婉约蕴藉的情感,充分感受主人公相思的凄苦与美丽,体悟词人高雅的品格和非凡的勇气。

2、涵咏体味李清照词自然巧妙的艺术手法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3、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

【课堂学习】

一、导入新课:

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奇女子,她,出身名门气质娴雅;她,诗文书画无不通晓;她,曾生活幸福爱情美满;她,又不幸历经离合丧乱;中国文学女子的第一,中国女性的骄傲!——她就是宋代婉约词宗易安居士——李清照。

我很崇拜他,所以今年暑假里,我特意去拜访了她的故居——李清照纪念堂。(在济南趵突泉公园里面,门票40元,这是我拍的几张照片。)今天,我将带着大家随着她的作品一起走近这位伟大的女性。

走近作者:(该环节可让学生在课前预习)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她的词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赵明诚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淄州等地任职,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1127年赵明诚南下奔母丧。恰在这时,战乱爆发,金人攻破洛阳,徽、钦二宗被掳,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难,建立了南宋小朝廷。因赵明诚在江宁任知府,李清照于是载书十五车过淮渡江奔往建康。不久,他们藏于家乡十余间屋中的书籍、金石、器物全被焚毁。两年后,李清照46岁时,赵明诚竟不幸病死。从此她开始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生活旅程。她先是追随流亡朝廷到过温州、越州等地逃亡避难,最后又寓居于杭州。这期间,她随身携带的她所珍爱的古铜器、书籍等也相继遗失或被盗。她孤苦伶仃地度过了悲惨的晚年,大概于1155年在临安去世。

二、赏读品味:

一读: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文句。

自读——一生读——释疑——齐读。

二读:整体感知,体会感情基调。

说说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词的内容。

明确:感情基调:“愁”——相思、孤寂。

本词内容:淡烟薄雾凄迷朦胧,秋凉渐侵,又逢重阳佳节,一个女子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终日寂寞无聊、孤寂愁苦,形容憔悴。

生成交流:你从《醉花阴》的哪些信息中看出词人写的是思念丈夫?

明确:“玉枕”,瓷枕。“纱厨”,即纱帐床榻。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

补充背景注释一: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过渡:让我们沉淀心情,小声轻读,看一看,触一触,闻一闻,品味意象,感受意境。

三读:咀嚼品味,引导学生抓住意象,体味感情,探究艺术效果。

1、全词的词眼是什么?

2、你认为本词中哪些句子能传达出词人的“愁”情,试作分析。

(此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自由找相对应词句,并能作出对词句的赏析。集体讨论时,板书艺术手法和精炼的词语:比如移情于物、衬托、比喻、夸张,又、瘦、凉等)

①“薄雾浓云”勾画一种暗淡阴沉的天气,烘染出一种阴郁的氛围。也衬托出女词人烦闷的心绪。“薄雾浓云”,可以说是抒情主人公心境过滤、染色后的景象,也可以说是她心中之愁云惨雾外化所产生的“幻景”。其实,暗淡阴沉的自然景观与孤独伤感的情怀已完全融为一体。

②“永”,白昼如此漫长,着实令人发愁!重阳佳节,即农历九月初九,已是深秋时节,依地理常识看,白昼应是越来越短,怎么会是“永昼”呢?原来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思把它拉长为“永昼”。

③“销”字写出香料慢慢燃烧,烟雾缓缓腾起:腾起的又何尝不是愁、不是苦?!时光悄然流逝,而相思之苦何时有个尽头!

④“又”字表明与亲人离别已久,独过佳节已非一回。重阳节又是亲人团聚、共登高处、饮酒赏菊之时,而“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又”字包含多少美丽的回忆,而又包含多少委屈与无奈,伤感与愁苦!也有人认为,“又”字可以理解为“却又是”,在此处起递变和加重语气的作用。索然寡居时,碰上一般性的节日,譬如说端午节,也还罢了,可恰巧遇上重阳节。词人意在突出这个佳节思亲怀人之情的炽烈。

生成问题:“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句写的是佳景还是愁景?何以见得?明确:佳景衬愁情

重九这天,寂寞无聊的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以酒消愁,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她不禁触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不能与君共赏,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这里寄情于景,盛满衣袖的哪里是菊香啊,正是满怀的相思寂寥!

3、关于《醉花阴》有这样一个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

讨论:“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说说李清照这三句神来之笔的佳妙之处。

明确:词人踽踽独行,离开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风把帘子“卷”起,环境更凄清、冷寂,寒意更浓。联想到把酒相对的菊花,顿生感慨:这次第怎么不令人伤感哀怨啊,于是词人反诘、激问“莫道”,这份思愁能否让人失魂只有当局者感受最切!

此处是运用比喻,以人喻花。菊外形上纤细,被秋风吹落恰与女词人憔悴神伤的形象吻合。菊花外形比较瘦,看它的茎又细又长,像个瘦高个儿。它的花瓣也很单薄,瘦窄。这里写人“瘦”,以外部形象表现抽象的内在愁情。

“瘦”字与上文的“愁”字呼应,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所以才衣带渐宽,形容瘦削憔悴。词人用“瘦”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愁思本来应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词人却巧妙地用黄花这种真实可感的形象把抽象的“愁”表现出来,可以说愁是瘦原因,瘦是愁的结果。

人似黄花瘦:除了运用比喻,描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意外,句子安排妥当也是原因之一。她先用一句“莫道不销魂”做引,再加上一句动态的:“帘卷西风”,这之后,才拿出人似黄花瘦的警句来,三句连成一气,好像电影中的一个特写镜头,形象性很强。

4.本词的艺术手法都有哪些?

明确:1。移情于景,借景抒情。“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所有意象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2。个性化修辞。如“人比黄花瘦”一句,一个衣带渐宽,腰肢瘦损。一个日夜思念丈夫,愁情满怀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笔调婉转含蓄。3。善于用典。佳节又重阳、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四读:想象入境

再读诗歌,展开联想,把你心目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用你的语言勾勒出来。

明确:这是一个多愁善感、孤寂无聊、相思情苦、弱不禁风的思妇形象。秋风之中,凉意袭来,一个消瘦的女子独自徘徊窗前,呆呆看着香炉内青烟一点点上升,变淡,直至无形。又是重阳登高赏菊之佳节,难耐之中,她端起酒杯愁绪千重,独自徘徊在菊花丛边,倍增寂寥。这是一个少妇的寂寞离愁。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知世也。”只有结合李清照的身世际遇,我们才能更深刻的体味作品意蕴。

古代文人的感伤往往通过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去表现。你想到的也许是,薄雾迷蒙,弥散四周,浓云凝重,堆浮天际,一位才女,独守空房,情思脉脉;

也许是,夜半时分,凉意袭人,一位佳人,独宿纱橱,孤枕难眠,愁肠百结;

也许是,夕阳西下,东篱秋菊,暗香盈袖,一位词人,形单影只,思夫情弦,再次拨动;

也许是,西风卷帘,黄菊清瘦,一位少妇,玉容憔悴,楚楚可怜。

评价:相思是如此凄苦,而又如此美丽。凄苦——她使人愁肠百结,黯然魂消;美丽——我们从她彻骨的思念之中也读出了她与丈夫之间浓浓的爱意。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女子的情感是被压抑被束缚的,而李清照却把她的感情表露得如此淋漓尽致,我们可以不禁要惊叹于她的非凡勇气、她的真实性情和她的高雅的品格。

过渡:相思是如此凄苦,此时,她还有人可以思,但后来她的生活发生了变故,她就没有这么幸福的思念了。下面让我们再进一步了解李清照其人其诗。

三、拓展阅读:

比较阅读下面几首词,进一步了解李清照创作的主题及风格。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上片极言眼前景物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构思新颖,想象丰富。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这时已到了暮春时节。“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下面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在这里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下片一转,另辟蹊径,写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小结: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南渡前】内容:悠闲生活、闺情、离愁;风格:清丽、明快。

【南渡后】内容:怀旧、悲叹身世。风格:凄凉、哀婉。

四、课堂小结

完成三个目标:

1、赏读《醉花阴》,体会词中婉约蕴藉的情感,充分感受主人公相思的凄苦与美丽,体悟词人高雅的品格和非凡的勇气。

2、涵咏体味李清照词自然巧妙的艺术手法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3、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

学生顿悟整理

五、巩固检测:

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说说理由。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懒起(节选)

唐韩偓

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明确:李词所表现的心情同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略同——写惜花之情,乃是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此词主要以对话形式加以表现,尤显活泼。全词犹如一场独幕剧,环境氛围、人物的对白、动作、神态、心里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此中运用反衬手法,以卷帘人对花事的淡漠翻出出书请主人公惜花之情。与韩诗相比李词更给人意趣横生之感。

《醉花阴》课后反思

1、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该部分属于选修内容,与必修相比,它更侧重于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内涵,使学生对某一阶段或某一专题人物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和掌握。所以,这节课我没有像以前学习必修内容时那样将字、词、句的落实作为重点,而是重在引导学生感悟领会李清照诗歌中的人物美、性情美,感受李清照作为“中国女子文人第一”的风采。从教学效果来看,这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2、教学手段多样:诗歌鉴赏重在诵读品味。为引导学生真正走入诗歌的意境,课堂上,我先后采用了自由诵读、听同学朗读、听音乐诵读、背诵朗读等多种诵读方式,使得赏析真正基于诵读品味之上,使学生获得真正的阅读体验。另外,课上我还采用了提问、追问、组织合作讨论、表演课本剧等方式,力争做到最大化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在充分的思考和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

3、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走近诗人。导入新课时,我展示了自己参观李清照故居的照片,在介绍李清照的经历时用的是自己拍的照片,学生很感兴趣,也使得学习内容更贴近生活。

4、用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和画面引领学生走进诗情画意。课堂上,我尽量保持“诗”情,使语言更凝练而富有诗意。制作课件时,我精心设计了背景图片,努力营造“诗”的文学氛围,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

5、主次处理得当。课本选了李清照的两首词,课上重点赏析了一首,而将另一首作为检测题来处理,点面结合,使得重点更突出。

不足:

1、“写”的落实不够充分。本来设计好的一个环节——在赏析结束时,让学生用富有诗情的语言将心目中的李清照形象描绘出来,但由于时间关系,最后还是将该环节放在了课下。

2、师生之间的交流较多而生生互动较少,还可以让学生的活动更充分一些。

3、个别环节之间的过渡衔接还不够自然。

醉花阴课件(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著名词人的作品。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醉花阴》含蓄的述说闺中女子的寂寞哀愁和青年女子对爱情生活得向往。是李清照前期词作的代表,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之情的感受,属于词的传统题材。但大多数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来写这一类词,往往隔着一层。而李清照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因此她的词就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以女性特有的笔法来组织,因而别有一番风味。

本单元以宋词文学为主,选取的是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的作品,涵盖了词的豪放派和婉约派风格。教学应指导学生在理解了词的内容后,教会学生鉴赏词的方法,在课上努力做到文本、编者、教师、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如情景交融,点染,白描,叠字等,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2、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醉花阴》和《声声慢》两首词是李清照的代表作,是作者分别在早期和南渡后晚期的作品。《醉花阴》含蓄的'述说闺中的寂寞哀愁和青年女子对爱情生活得向往;而《声声慢》则是作者南渡后,丈夫赵明诚病逝,形单影只的生活状况下完成的,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展现了深入灵魂的孤寂于戚戚。

两首词属同一人创作,而且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写的;再加上年代的特殊性,处于北宋和南宋交替、外民族入侵的时间。教授两词时,主要抓住词的感情变化,采用朗读和鉴赏相结合,将两词进行比较研究,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对词的语言、词的意境和抒情主人公的情思进行鉴赏,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归纳主题和品评内涵。因此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a、使学生明白朗读诗词要用情感驾御节奏。

b、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从一字一句入手,慢慢品析。

c、鼓励学生鉴赏过程中大胆地运用想象和联想进行猜测性解读。

d、通过鉴赏过程来培养学生欣赏高雅艺术的兴趣。

教学难点及重点:

a、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从一字一句入手,慢慢品析。

b、鼓励学生鉴赏过程中大胆地运用想象和联想进行猜测性解读。

这两个目标侧重能力目标。学习鉴赏宋词的方法,授之以渔。词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词中蕴含的情感、了解李清照词的风格,领略婉约词风是本单元的重点,因而定为本节教学重点。

二、说教法

李清照的词以金兵南渡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期,总体上词风婉约。所以教学设计上,首先做到知人论世,先介绍李清照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学生在了解词人生活背景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把握她的思想情感。学习诗词,重要的是教给学生鉴赏诗词的方法,对意象的分析在学习诗词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学中侧重对词中的特殊意象的理解。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细读----品读----悟读;从方式上看,师范读,引导学生跟读、细读、个读、自由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引导学生读出词味,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问题讨论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我注重问题式探究学习方法,探究合作的学习形式。设计一系列问题:

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2、词中哪个字体现了对丈夫的浓烈的相思之情?(愁)

3、词的上片那些词语能委婉含蓄的表达出“愁”来?

4、李清照写愁,不仅秀出了心理体验,而且还写出了切肤感受,这一点异于他人。她的切肤感受从词中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凉)

5、我们继续看下片。一个人有了愁绪,怎么办?任由愁绪来折磨自己吗?

6、如何消解愁绪?(饮酒,东篱把酒)

7、饮酒真的可以消解愁绪吗?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消解掉了没有?

8、李清照的消解掉了没有?

9、从词中看哪个字可以看出没有消解掉?愁的最终结果如何?(瘦)

10、一个人整日整夜的思念,愁苦不止一天,能不消瘦吗?柳永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什么意思?(瘦了)

11、愁和瘦是什么关系?(因果,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

12、瘦成什么程度?

13、人比黄花瘦,这句用到什么修辞手法?

14、比喻的构成要素有什么?

15、人和黄花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闭月羞花之貌,沉鱼尽雁之容,是形容女子的美貌,这个比喻形容什么?人的憔悴。)

16、这是外型上的相似,叫做形似。如果只是要表现出女子的外形消瘦,何必要用菊花呢,柳条又细又长,我们说杨柳细腰赛笔管,这样好不好?

17、菊花有什么特征?菊花除了外形消瘦外,还有什么意蕴没有?东篱把酒黄昏后,这一句有什么典故?(这里的采菊不指隐居,而言其清高孤傲,菊花之高洁,与其贵妇人身份相符合。重在神似)

三、说学法

这节课在教学中我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学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词节奏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词的基本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探究活动。为此,安排大量的问题,把全班分为若干小组,确定发言代表,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性,收到较好效果。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导入新课

郭沫若先生的一副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大家知道郭老这幅对联写的是谁吗?

李清照词集名《漱玉集》

与其夫赵明诚一起研究金石,著有《金石录》

南唐后主李煜,沈谦(清)《古今词话》“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是说二李是婉约词的杰出代表。今天我们来学习《漱玉集》中一篇重要作品《醉花阴》。

第二步、朗读

教师范读,语速快而豪放

学生评价(语速快,即节奏快),请学生读。

听录音,并评价。(节奏慢,感情真挚,即读出了节奏,读出了感情)

小结:读诗词要用诗词中的内容和情感驾御节奏。

第三步、分析诗文:

愁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情感,许多名家大家都有写愁的诗句: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愁是有长度的)

杜甫 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愁是有数量的)

秦观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不但有数量,而且有深度)

分四个小环节来实施。

(一)初读---找愁

1、 指导朗读,整体感知。(注意读出停顿、节奏与语气。)

2、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了解字词意,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3、 学生概述了解整首词的大意,教师指正。

(二)细读---读愁、析愁(课件)

1、师生共同逐句学习词的上下片。(结合词的背景知识理解词义)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词意,再现画面。

(三)品读---品愁

赏读词作,品味美的语言、美的构思、美的意境。

1、 愁和瘦是什么关系?(因果,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

2、 人和黄花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四)感悟---议愁

1、李清照愁从何来?(边小结边板书)

2、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第四步、拓展延伸

1、读完这首词,你想对李清照说什么?

2、如果你是李清照,你将如何消愁?

第五步、反馈小结

1、小结:读诗词要用诗词中的内容和情感驾御节奏。

2、小结:化具体为抽象,可感可知

3、小结:表达要含蓄,蕴藉。

4、小结:首两句,一句言外,一句言内。云烟雾气相溶相合,情景相交,整篇词作就在这种阴郁迷离的氛围中铺展开来。

5、小结:鉴赏诗歌,需要运用联想和想象对诗歌进行猜测性的解读,当我们对一首诗歌中的某个词语,或句子进行猜解的时候,就表明我们已经进入的诗歌的意境当中了。

最后一步、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运用同样的方法预习《声声慢》,看一看,同样是黄花,同样是愁绪,同样是秋季,同样以酒浇愁,两者的愁绪有何不同?

醉花阴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理解词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4、分析词中的意象。

教学重点

把握词中作者抒发的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

教学方法

朗诵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但宋代有位女词人却以憔悴的“黄花”自指,同学们知道她是谁吗?(李清照)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工于诗词,长于文赋,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她的不少作品,大家能不能背出一两首来?或者说出一两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看起来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词都相当熟悉。她的词婉丽清畅、精美绝伦,是词中之精品,很值得一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早期的词作《醉花阴》。(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她的词在苏轼、柳永、周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赵明诚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淄州等地任职,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1127年赵明诚南下奔母丧。恰在这时,战乱爆发,金人攻破洛阳,徽、钦二宗被掳,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难,建立了南宋小朝廷。因赵明诚在江宁任知府,李清照于是载书十五车过淮渡江奔往建康。不久,他们藏于家乡十余间屋中的书籍、金石、器物全被焚毁。两年后,李清照46岁时,赵明诚竟不幸病死。从此她开始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生活旅程。她先是追随流亡朝廷到过温州、越州等地逃亡避难,最后又寓居于杭州。这期间,她随身携带的她所珍爱的古铜器、书籍等也相继遗失或被盗。她孤苦伶仃地度过了悲惨的晚年,大概于1155年在临安去世。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南渡前:内容:闺情(离愁)词风:清丽明快。

南渡后:内容:怀旧、悼亡词风:凄凉、低沉

三、写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游宦在外;李清照独居青州,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四、释题

醉花阴,词牌名。初见于毛滂《东堂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劝君对客杯须覆”,词牌取义于此。双调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仄韵。

五、播放朗读,品味诗词

六、自由朗读提读

七、赏析

问题设置

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哪个字透漏出来的?

2、作者开篇写愁,可是愁是抽象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如何去表现愁呢?在李清照之前有很多写愁的高手(见导学案)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李白

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

这些写愁的名句共同特点是运用了()比喻,将抽象的愁形象化了。李白写愁,说愁是有长度的,可以衡量的。杜甫写愁,从一片飞花的飘落,感受到春天的流逝,何况背后是万点红,愁是有()数量。李煜把愁比喻一江春水,有长度,宽度,深度;秦观的愁有数量有深度。李清照是如何写她的愁的呢?(小组讨论)

提示

李清照的愁绪延续了多久?哪些字能体现出来?

永昼半夜又

李清照的愁思从白天到晚上,甚至更长,佳节又重阳,“又”字说明不止一个重阳节。

李清照写愁是从时间的长度上着手,一年之久,相思成灾

3、词人为何而愁?思夫

4、词人如何排遣相思之苦,打发空虚生活?赏析下片。提问明确喝酒赏菊重阳菊花怒放,香气溢人,景色越美,词人内心越凄凉。古人说借酒消愁愁更愁,因而“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关于这一句有一个故事,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时诚后,赵时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知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本词的最后三句。

5、“人比黄花瘦”这样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小组讨论

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正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取义新奇传神,言情含蓄。

6、小结这首词写了李清照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从题材看是闺怨词。是李清照的前期作品。

7、欣赏歌曲再次体会作者情感。

8、拓展延伸

阅读《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zéměng)舟,载(zài)不动许多愁。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问题设置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抒发了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丈夫已逝,只身流落金华,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觉悲从中来。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妆,以泪洗面来宣泄内心的痛苦。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为写愁名句,这是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好处?

巧妙地运用比喻,把原本无形的愁绪比作有重量的东西。变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愁绪表现的自然服帖,不着痕迹。

9、背诵《醉花阴》

10、作业运用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醉花阴》的画面

醉花阴课件(篇9)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体会其"愁"情,李清照醉花阴教案。

2,解读词的意象,感受词的意境美,把握景与情的关系。

二,重难点

1,解读词的意象,把握词的意境。

2,理解作品中"愁"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了水星上面的15座环形山,用15个世界名人的名字来命名他们,其中有一个是中国古代女性,她的名字叫李清照。作为一个封建时代女性,这是一种何等的荣耀啊!那她凭什么获得如此名誉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词人的世界,感受她的非凡才气。

2,知人论世:李清照的生平可根据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

前期:其父亲是李格非,饱读诗书,精通儒家经典,进士出身,才学之士。在北宋社会,大户人家选女婿,主要是重才,中了进士的.男子都受到尊重。中了进士后,曾做过山东郓州的教授(相当于教育局局长)。后来升官,做过太学录、太学士、太学博士(相当于京师大学堂里担任教授)得到苏轼赏识,成为"苏后四学士"之一。性格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在郓州时,很清贫,连当地知州都觉得他可怜,劝他私吞,但他不听;在江西上饶做官,当地有个专门妖言惑众危言耸听的道士,有一次,两个人的车碰见,李格非当即叫人把他拖出去,痛打一顿,驱逐出境。最后进入宋史人物传记。

母亲是王氏。王氏祖父是王拱辰,宋仁宗时的科举状元,先后担任过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国家人事部部长)、三司使(财务部部长),王氏从小在诗书世家里长大。"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宋史》。

李清照: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比当时的女孩子有着更为宽松自由的环境。古代女孩子应过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待字闺中,专攻女红的生活。

感受少年时代的词:《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摊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丈夫:赵明诚。为人品行端正,情趣高雅,从小喜欢收集金石字画文物,其父赵挺之,与李格非是同乡人,山东,政治上是变法派,与李格非刚好相对。当时流传这么一个故事,赵明诚和父亲说,做了一个梦,请父亲解梦: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词女之夫)刚好宋徽宗上位,采取折中政策,政治矛盾暂趋缓和,故赵明诚与李清照得以结为秦晋之好。这时李18岁,赵21岁。

命运转变:婚后不久,新旧两党又开始争斗,赵挺之打击李格非,李清照曾写援书,但没得到帮助。李格非被贬回老家。新党内部争斗,赵挺之死于京师,赵家也遭受灾祸。

后期:靖康事变,北宋灭亡。北方大乱,赵家大多书册文物被焚,逃难到南方。丈夫病逝。李清照曾经改嫁。一个叫张汝舟的人为骗文物而与她结婚,结果得不到,这次婚姻完全是个骗局。李清照告他虚报举数,借此离婚。她也因此坐了两年牢,但获得众人帮助,九天后出来了。最后一个人在孤独中去世。

3,写作背景

《醉花阴》写于前期。夫妻俩婚后不久,感情甚笃。后来,赵明诚宦游在外,李清照生活孤寂,对丈夫思念甚深,本词为相思之作。

4,听录音,朗读,整体感知。

5,整体把握,运用想象,勾勒出你脑中的画面。(自由发言)

明确:上片重阳思亲;下片饮酒赏菊。

6,深入鉴赏。整首词笼罩着一种氛围,即"愁"。里面写了很多景,融入了作者的"愁"情,运用了情景交融。自由选择词中的意象分析,如何体现了"愁"?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薄雾浓云:雾气不散,犹如心中绘制不散的惆怅;浓浓的云,给人压抑之感。

永昼:既是真正的白天,也是心灵上的时间,太难熬,太孤单,这一切何时才是尽头!

瑞脑销金兽:百无聊赖,没有人气,极其凄寂。

(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每逢佳节倍思亲,"又"说明分离已不是一两次。凉:既是身体感受,也是内心寒冷。

(3)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东篱:种有菊花的田圃。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后泛指赏菊之处。

李清照非常欣赏陶渊明,其"易安居士"也是出自诗句《归去来兮辞》:依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把酒:端着酒杯喝酒。

暗香:幽香,指菊花。

重九赏菊,是由来已久的文苑雅事。不过李清照没有这种兴致,到东篱把酒赏菊,完全是为了派遣离愁,尽量酒喝了,菊赏了,袖间还沾带了扑鼻的幽香,却更勾引起一腔思绪:过去都有心上人陪着自己,而今却形只影单,此等良辰美景,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为绝佳三句)

有这么一故事,李清照由于思念寄给赵明诚一首诗。赵明诚觉得这诗写得太好了,自己要"须眉不让巾帼",写了五十首诗,其中夹着李的诗,给友人看。友人说,只有三句最佳,就是这三句。这三句有什么美呢?大家谈谈。

明确:用帘外之黄花之瘦比喻人之形体销魂,创意极美。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画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李却以憔悴的"黄花"自指,此为独创。

人称"李三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新来瘦,非于病酒,不是悲秋。

下片以"愁"为暗线,"东篱把酒"为了排遣离愁,"暗香盈袖"更触动愁绪,"莫道"提出"销魂",正是"愁"的表现,最后落到"瘦"字,是愁的深化,与上片的"愁"相呼应。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7,课外拓展。请学生用刚刚学过的方法分析鉴赏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五,总结: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李清照用清丽的语言,抒发了她对丈夫浓浓的思念,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忧愁而美丽的画面。而这种愁情,能穿透时空,引起每一个人内心的共鸣。

六,板书设计

上片:愁永昼:薄雾浓云,瑞脑销金兽——孤独寂寞

佳节重阳,半夜凉初透——思念难眠

下片:人更瘦:把酒赏菊,暗香销魂——自怜愁闷

醉花阴课件(篇10)

课题

《醉花阴》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及其代表作品的风格

2.理解内容,体味意境

3、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能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的心境

教学难点

能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词

教学方法

朗读赏析,合作探究。

(教)学习过程

旁注与纠错

一、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接触女诗人的作品。的确,中国新文学的传世作品出自女子之手的确实比例很少,但这决不是女子们没有才情,而是因为封建社会女子社会地位低下,受教育的机会太少了。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位宋代女词人的作品——李清照的《醉花阴》。

二、 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1、常识填空

李清照(1084-1155),宋代 婉约 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她的词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称为 易安 体。李清照的词以 南渡 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内容多写 闺情(离愁) ,词风 清丽明快 。后期内容多写 怀旧悼亡 ,词风 凄凉低沉 。

2、字音通关

薄雾( )永昼( )纱橱( )盈袖( )

三、朗读理解,整体感知:

(一)朗读练习

1、师范读,生注意:字音、停顿、语气、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生练读后指名读,师生共同予以点评,然后齐读。

(二)整体感知

这首词所传递的最主要的情感是什么?应该以怎样的语调去读?

四、 深入赏析,合作探究

1.这首词哪一句话哪一个字体现了作者的情感?

答:① “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愁”字 。

②“人比黄花瘦”中的“瘦”字 。

2.愁是抽象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如何去表现愁呢?在李清照之前有很多写愁的高手,为我们写愁树立了榜样。请找出一些例句,并总结出写愁的方法。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李白

②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

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④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观

这些写愁的名句共同特点是运用了 夸张、 比喻 手法,将抽象的愁形象化了。李白写愁,说愁是有长度的,可以衡量的。杜甫写愁,从一片飞花的飘落,感受到春天的流逝,何况背后是万点红,愁是有 数量 的。李煜把愁比喻一江春水,愁是有 长度、宽度、深度 ;秦观的愁也是有 数量、深度 的。

3、李清照是如何写她的愁的呢?哪些字能体现出来?

明确:李清照写愁是从时间的长度上着手,一年之久,相思成灾。

答: “永昼”“半夜”“又”

李清照的愁思从白天到晚上,甚至更长,佳节又重阳,“又”字说明不止一个重阳节。

4.词人为何而愁?

答:思夫

5、《醉花阴》是一首小令。李清照的词有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情与景的交互相融。而且,她非常善于摘取个人生活当中极富情味的画面来写作,很有生活气息,情真意切。这首词也同样如此。请大家先仔细地阅读全词,思考一下,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谁能把它概括出来?

答:上片:重阳思亲而不得

下片:饮酒赏菊愁更愁

鉴赏评价上片

1.具体说说词的上片的内容。(注意,学习诗词要借助联想和想象,不要像古文一样原文翻译,可以自由地发挥、补充。小组相互讨论交流)

明确 薄雾淡淡,阴云浓浓,这漫长的白昼啊,好像永远没有尽头似的,真令人发愁啊。为了消磨这难熬的时光,只好在兽型的香炉当中点起了香料。恰好又碰上了佳节重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让“我”更加想念出门在外的丈夫。秋夜就寝,玉制的枕头,轻纱作的帐幔,凉气透骨,真叫人彻夜难眠啊!

2、下面是我们的合作探究时间,请大家按小组讨论,紧扣住“愁”字,以情景交融为方向,自由选择词作中的意象来进行简要的鉴赏分析。

(1)赏析“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明确:“薄雾”“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

“瑞脑销金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

此二句移情于景、移情于物,渲染出浓烈的愁苦气氛:天愁、地愁、物愁、人更愁。

(2)赏析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明确:“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半夜凉初透”,既写季节之凉,更写内心凄凉。这种凉,既是身体之凉,更是心里之凄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情景交融,委婉地展现了丈夫出门宦游后自己孤独寂寞的心境。

3、上片小结:

上片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委婉地展现了丈夫出门宦游后自己孤独寂寞的愁苦。

鉴赏评价下片

1.我们先对下片作个整体品味,谁来翻译一下下片的大意?

明确: 这天黄昏之后,愁闷无比的“我”拿起几杯淡酒,来到东篱的菊圃里。在这里,

菊花的香味四处流动,甚至充满了“我”的衣袖。景色如此美好,可往日恩爱的丈夫此时却身在外地,所以别说这景致不让人相思愁绝,黯然神伤啊。清风吹过黄昏,卷起了门帘,让人不觉感到一阵微凉。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黄色菊花,相思销魂的自己,不是比菊花更消瘦了吗?

2.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句写的是佳景还是愁景?何以见得?

明确: 这是写佳境。但在词作当中却起到了“以佳景衬哀情”的作用。古人在旧历 九月九日 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然而她,却不禁触景生情,景色如此美好,可往日恩爱的丈夫此时却身在外地,所以别说这景致不让人相思愁绝,黯然神伤啊。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眼前的美景不但没有让她变得快乐,反而更激起她心中无限的思夫之情。黄昏正是令人惆怅之时,更加衬托了作者的愁闷相思。

3.赏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明确: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正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取义新奇传神,言情含蓄。

(关于这一句有一个故事,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时诚后,赵时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知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本词的最后三句。)

4.整体感悟下片内容:下片写作者在重阳节黄昏后独自饮酒赏菊的愁绪。

五、总结归纳,领会主旨

明确: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作者使用了比喻、烘托、设问等手法。

六、 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试背两首李清照的词作

1、《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表现少女天真烂漫的生活)

2、《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七、当堂检测,巩固提升。

表面上写赏菊饮酒,实写思念之情无法排遣的句子是:

12、能使人想到一幅西风瘦菊、佳节冷落、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的句子是:

13、 描写一系列美好的事物,美好的环境,点出虽处在舒适的环境中,但是心中仍有愁闷的句子是:

14、脍炙人口的写愁佳句,具体生动的夸张,传达了无尽的相思之苦的诗句是:

15、写佳节思亲,夜不能眠,寂寞冷清的句子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醉花阴课件(篇11)

【提要】

李清照一生的生活经历与情感遭遇前后期变化巨大,诗词创作风格变化也很明显。课文选词两首是前后期的代表作,感情色彩悬殊。本课着重分析鉴赏《醉花阴》,重在品味李清照前期作品的明丽与缠绵。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吟诵这首词,做到借声传情。

2、从炼字、炼句的角度,体会本词的语言美、意境美。

3、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2、鉴赏词人的写作技巧,体会李清照词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

3、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方法】

诵读——引导——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以郭沫若的一幅对联导入,让学生猜一猜对联中写的是谁,进而引入新课。

二、知人论世:

让学生回忆初中学习《如梦令》时对李清照的介绍,最后教师总结、补充:号“易安居士”、前后期作品风格、“易安体”、《漱玉词》。

三、整体感知:

(一)读一读

1、先让学生结合注释看三分钟,字面意思不懂之处做好标记,学生间互问互答。

2、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先自读三分钟。

3、点两位同学来读,读完后师生一起点评,最后教师作朗读指导。

4、听朗读带,让学生注意朗诵家对本词节奏的划分、轻重音的处理等。

5、再给两分钟时间,让学生自读。

6、点学生来读,检查同学们的朗诵水平进否有进步。

(二)找一找

1、这首词中有哪些意象?(薄雾、浓云、瑞脑、玉枕、纱厨、酒、暗香、西风、黄花)

2、这首词中有哪些表现情感的词?(愁、凉、销魂、瘦)

(三)写一写

请从词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或几个意象,根据词中的意境,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扩写成一段话。(高考小作文训练)

四、分析鉴赏

(一)品一品

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品一品,看它好在哪里?

(让学生自己先把玩品味,然后跟周围同学交流自己的心得,最后点学生发言。在这期间,教师巡回观察同学们的交流情况,必要时适当点拔一下。这里是学生的舞台,教师在这里只是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可以说,这首词实在是太美了,可圈可点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如首句渲染出的.这种氛围;如“凉”字的双层意;“酒”这一经典意象;“暗香”的“暗”字,用得实在是太妙了;还有作者以“黄花”自喻,不仅形似,更是神似;下片:不露一“菊”字,可处处在写菊,这种“烘云托月,藏而不露”的写作妙作。

(二)背一背:根据词上下片的思路,要求学生当堂背诵。

五、课堂小结

悟一悟:“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来总结一下,鉴赏词一般有哪些方法?”

知人论世,联系词人生平和写作背景,

把握意象,想象画面,鉴赏意境美;

反复诵读,炼字炼句,品味语言美。

六、课外拓展

练一练

一 剪 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请找出这首词的词眼。

2、从词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进行赏析。

附板书设计:

醉花阴 ·重阳

上片

愁绪浓且长

佳节心更凉

下片

把酒欲遣愁

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课件(篇1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武陵春》是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5课《词五首》里的第四首,《醉花阴》是本册课外古诗词背诵的一篇词作。两篇词作是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作品,代表了南宋时期的其中流派之一——婉约派。第六单元以史传文学为主,所选的文章大部分是史学诗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描述,呈现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不同人物的思想风貌。

《武陵春》是李清照南渡之后的词作,真实地反映了她凄惨的生活处境和忧愁悲痛的思想感情。词人通过描摹外部动作和神态,通过新奇的比喻,新颖的构思,生动地展现了她内心浓重的哀愁。《醉花阴》则是李清照婚后独居青州所作,独自一人孤单,思念一个人更孤单,故作此词,抒发重阳佳节思夫念夫的愁情。愁情较为单纯,属南渡前“闲愁”之作。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创作背景对比理解词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抓住好词好句赏析,了解词的意象,感受词的意境,品味词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有韵味地吟诵词作。

(2)运用联想、想象、对比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赏析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诵读、对比使学生体会两首词不一样的“愁”。

难点:通过好词好句品味词的内涵。

二、说学情:

初中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在“少年不识愁滋味”而又喜欢“强说愁”的年龄,对于惜别的离愁,对于相思之愁,他们大多都能够体会到,也有朦胧的青春萌动之情,对《醉花阴》这首词理解起来更容易。而现在是和平年代,少数同学可能经历过死别,但是家国之恨却没有切身体验。要把握《武陵春》里词人颠沛流离、孤寂无依的感情就特别不易,所以只是通过对比手法,让学生作基础的了解。

三、说教法学法

诵读法、对比法、点拨法、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词的有关知识

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设计意图:此环节有助于温故知新,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二)资料助读

录音范读、学生自读、读通句子、读准字音,结合背景朗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重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重视语文与历史的联系,培养学生筛选资料的能力。)

(三)师生赏读

1、初读——寻愁

这两首词感情基调是什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寻愁)

——整体感知,把握情感基调,了解两首词的大意

(设计意图:此环节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知能力,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2、细读——析愁

这两首词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展开想象,自由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词意,再现画面。

(设计意图:此环节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体现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研读——品愁

这两首词分别是怎样表现愁的?

——赏读词作,品味美的语言,美的构思,美的意境。

(1)《武陵春》愁的外在行为有哪些?/“闻说”、“也拟”、“只恐”表现词人怎样的感情过程?

(2)《醉花阴》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词人怎样排遣愁绪?结果如何?

(3)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重点品读,紧扣文本感知意象,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4、悟读——比愁

李清照“愁”从何来?两首词中的“愁”有何不同?

——欣赏歌曲,体会意境,领略两种不同的愁绪。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联系背景进行比较阅读,着重培养学生阅读欣赏水平。)

四、拓展延伸——劝愁

读完两首词,你想对李清照说什么?

——从现代人的角度劝慰深陷愁思的李清照。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在体验与品味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受,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五、作业布置

积累描写“愁” 的诗句

(此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搜集积累材料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武陵春: 醉花阴:

愁景:花已尽(伤感) 国破家亡 孤独寂寞 景:薄雾浓云 西风黄花(阴沉萧瑟) 愁状:倦梳头(倦怠) 物失夫逝 离别之愁 物:瑞脑金兽 玉枕纱厨(孤寂凄凉) 愁态:泪先流(悲苦) 春暮人老 相思之苦 事:黄昏把酒 暗香盈袖(乐景哀情) 愁情:载不动(深重) 人:消魂 瘦 (忧伤憔悴)

醉花阴课件(篇13)

【教学目标】

1.结合作者及背景,鉴赏这首词独具特色的意境美。

2.从炼字、炼句的角度,体会本词的语言美。

3.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吟诵这首词。

【教学重点】

能总结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生活的方式来创造意境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自是花中第一流

她是名相岐国公王珪的外孙女。她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的李格非的千金。她是宰相赵挺之的儿媳。她是金石考据家赵明诚的妻子。

她是婉约词宗,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一才女。

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水星上第一批环形山,有十五座环形山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她是其中一位。

是的,她是李清照。是生于大明湖畔的婉丽佳人,是千载词苑里绽放的一枝秀美女儿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清照,品味醉花阴

二、云中谁寄锦书来

师:那是他们刚刚新婚不久,赵明诚便负笈游学,数年未归。那天,云中鸿雁捎来一封家书,原来是家中妻子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无人相伴,难耐相思,故作此词,我们来看,她写了什么?

1.请同学们跟着音乐轻声吟诵。

2.找个同学试读,读的时候注意节奏,语调读时要缓慢低沉,气徐声凝,一定要慢一些。

1(字音与停顿,有/暗香盈袖)3全体齐读,注意字音及停顿。

师评:同学们把握准确,已经读顺了,可要读懂,还需要理解诗文大意

4.接下来,请大家根据自学指导一

1、根据注释理解文意,并标记不理解的诗句。

2、组内合作交流,解决疑难)疏通诗文大意,并在班内解决组内疑难5.理解文意以后,自己带着你对这首词的理解,自由的朗读一遍这首诗

三、一片冰心照玉壶

晚清著名词家陈廷焯曾评论此词“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闷,元人往往宗之”,“无一字不秀雅”,说出了诗歌鉴赏中最基本的方法,那就是从字句入手,慢慢来品析。因为诗歌是最凝练的艺术,我们要想把握她,不仅要从宏观上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还要从微观上深入肌理,有时通过一个句子可以把握全篇,甚至有时通过一个字的解读,一首诗歌境界全开。1.那么,你认为我们对于《醉花阴》的解读,应该从词中的哪个字入手呢?2.那我们就从“愁”开始,看看李清照在哪些方面写了愁?

小组讨论:

视觉、感觉(时间、心情)、触觉、嗅觉四个方面入手,李清照是怎么写愁的?

感觉:

①.“又”可能作者和丈夫一起庆祝过无数的重阳节,都是那么快乐和幸福,而如今又到了重阳节,却是物是人非,只有自己消磨时光。也可能是作者与丈夫分别时间很长,独过佳节已经不是一回两回,今天又是一个孤独的重阳节。“又”字还可以理解成“却又是”,表递进和加重语气,自己独居的时候偏偏又碰上这个亲人团聚的日子。无论哪种理解,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这个“又”字里面有着太多美好的回忆,又有着太多委屈与无奈的愁苦心情。

②.“永”时间是个非常奇妙的东西,快乐时快忧郁时慢;聚友时快独处时慢;学习时快静思时慢,工作时快无所事事时慢,肯见时间是由心情决定的,词人的一个“永昼”,就将她内心的那种因思念丈夫百无聊赖,无所事事的那种愁绪展现的淋漓尽致。

③.“半夜”

④.“黄昏”,半夜”和“昼”“黄昏”联系起来思考,委婉地表达了对丈夫思念之殷切,已达到了每时每刻之地步。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选了一天中最萧瑟的一个时间来重点说明

⑤.“凉”

是感觉,也是触觉。

2触觉:“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瓷枕薄纱给人冷清的感觉,再加上此时是清秋深夜,更是加深了凉意,这种凉意不仅是清秋深夜的季节之凉,还包括词人身体上的凉,更是词人此时悲凉的心境。摸摸哪里都是凉的。

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

深层上:重阳佳节,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和亲人的陪伴,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愁愁愁!

3.同学们是不是觉得自己的内心已经载不动这许多愁了?愁成如此,难以言说,那让我们稍微宣泄一下,带着这种愁绪来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我找个同学起来试读。——本以为可以宣泄,可是没成想,又被你动情的朗读带回了那个西风卷帘的室内,读罢愁更愁。

视觉:

①.“薄云浓雾”阴天。是一种暗淡阴沉的天气。

②.“瑞脑消金兽”漫长的白天着实难捱,李清照看着香炉中的香静静地一点一点燃烧、逐渐消融,飘起缕缕香烟,以此消磨时光。可以想象,她可能是倚在墙边,也可能是闷闷地坐在椅子上,呆呆地看着香炉,半点声音都没有,又孤寂又冷清。这个“销”字,销的是香料,也销了时间,可是销不了人心中的寂寞,反而让愁绪随着腾起的香烟也升腾而

③.“菊花”:

A.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重阳节是亲人团聚、一起登高、饮菊花酒、彼此祝福的日子,可是作者此时有亲人相伴吗C.菊花经霜不落,傲霜而开,风标与梅花相似,暗示词人高洁的胸襟和脱俗的情趣。D.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反衬E.“暗香盈袖”

④.西风:秋风。“古道西风瘦马”凄凉之意。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元代戏曲家王实甫《西厢记》)

⑤.瘦:词人“愁”瘦了,你看思念把人都折磨得比黄花还瘦,可见词人心里有多苦,思念有多深。

3词人用“瘦”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愁思本来应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词人却巧妙地用黄花这种真实可感的形象把抽象的“愁”花开无人赏,人好无人陪,花瘦人更瘦

4.播放背景音乐,请学生闭目想象。学生充分想象后,教师随着背景音乐轻吟此词。

5.师生交流:想象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幅画面真是凄美,我觉得你真正走进了李清照的内心)

6.带着刚才的想象,我们一起再读一下这个词。

四、淘尽万古英雄汉

她是透着哀怨、散着清香的丁香花,摇曳在千年前的南国。纵观她的人生经历,可以用这样12个字来概括“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战乱突然而至,颠沛流离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在逃亡过程中,她和赵明诚曾经一起收藏研究的15车金石古玩,全都丢失,赵明诚也不久病逝了。正是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造成了她的个人遭遇,在她心灵深处刻下抹不去的伤痕。于是她发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誓言。国破的悲哀让她变得更加愁绪满怀她的词中这样写道: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清平乐》让学生品味,李清照诗词忠“愁”的变化

明确:1.这已然不是那个孤独的思念赵明诚的愁,这是破国的愁,是思乡的愁,是理想破灭后失望的愁,那一首首愁怨的诗词里又涌出无尽的坚韧之气,更留下了无尽的回味和思考

2.人总会在失去以后,才会加倍的珍惜

五、一身轻愁,一世风流

纵观李清照这一生的情愁,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爱情的看法。教育孩子们形成正确的爱情观。LOVE=Layal(忠诚)+Obligation(责任)+Vulued(尊重)+Excuse(宽恕)可以补充关于李清照夫妇的小故事:

4“李赵宦族,然素贫俭”,两家虽都是高官,但并不富有。他们二人都喜欢金石文物,却常常无钱购买。赵明诚上太学时,逢初一十五放假回家,常先到当铺典质几件衣物,换一点钱,然后到相国寺市场,买回他们喜爱的碑文和水果,回家后夫妇“相对展玩咀嚼”,带给他们特有的文化艺术享受,仿佛遨游于远古时代,他们高兴地“自谓葛天氏之民也”。两年后,赵明诚进入仕途,有了薪俸,但夫妻二人仍然非常节俭,把省下的钱都用来购买古文字画了。他们立下了“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之志,遇有名书画、三代奇器,不惜“脱衣市易”也要买回来。然而,刚参加工作的赵明诚工资并不高,尽管生活很节俭,甚至“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也还常入不敷出。有一次有人拿了一幅南唐画家徐熙的《牡丹图》要卖,索价20万文。他俩爱不释手,讲好拿回家筹钱,但在家中玩赏了两天,“终于计无所出”,只好恋恋不舍地还给人家,为此“夫妇相向惋惜者数日”。

Gz85.com编辑推荐

麻醉课件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用心准备的,如果没有完成的话老师就得赶紧抓紧时间了。教案是落实学校教育方针的有力工具,那么怎么写出一篇优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工作总结之家精心整理的“如何撰写高质量教案”的相关内容,相信会对您有所帮助!

麻醉课件 篇1

学习目标:

1、正确书写“肺”;理解积累“撕心裂肺”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联系已有经验,针对重点词句提问。

3、能独立简要概括华佗行医过程中的两件事;通过研读描写华佗心理活动的内容感受他时时处处为病人的疾苦着想,感受他高尚的医德。

4、了解文章选材、详略安排与所要表达的主旨之间的关系;初步感受文章段落衔接的上的特点。

课前预习:

1、针对课题进行提问,带着问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读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说说你对华佗有了哪些了解。

教学过程:

(1)出示预习要求1 生根据对课题所提的问题,说说读文后了解到的内容。

(2)出示预习题2 生交流 师板书:神医 医术高超指导朗读课文第一节、最后一节 二、学习课文所写两件事例,品读人物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精神,体会作者选材用意。

1、联系旧知,质疑 师:《起死回生》这篇课文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情来使我们感受到扁鹊的医术高明?这篇课文一开头也告诉我们华佗医术高明,被人们称为“神医”,可下文呢?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质疑,教师归结为: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个材料?

2、学习课文重点段落,练习根据表格简述主要内容,感受人物精神。

(1)默读课文2-7节,对照表格,概括两件事主要内容。

(2)交流,师指导书写“肺”,理解“撕心裂肺”

(4)学习写心理活动的句子,感受人物精神 板书: 医德高尚 想着病人的疾苦

4、体会文章选材用意,释疑。

(表面上看文章所选的材料与“神医”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从更深层次上来说他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神医”。因为他医德高尚,时时刻刻想着病人的疾苦,所以才会不断钻研,使自己的医术越来越高超,他的名字才会刻在老百姓的心中,老百姓才会敬佩地称他为——“神医”。)

三、学习课文第8小节,体会“处处、时时”等词语作用,进一步感受人物精神

1、引读课文第八节,引导质疑 引导归结为:课文为什么详写发明麻醉剂的原因,却把事情的经过部分一笔带过?

3、讨论、释疑 师小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人的文章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人物形象已经树立,在篇幅有限的情况下,作者就把经过部分略写了。

2、出示“然而”,引导学生关注文章节与节之间连接上的特点 师小结: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可以使文章的结构更紧凑,上下文的连接更顺畅、更自然。

麻醉课件 篇2

教学要求:

1.学习抓住关键词语提问题的方法,并练习提问。

2.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直到华佗是一位关心病人,时刻为病人着想的古代名医。

重点难点

1.华佗发明麻醉剂的原因及过程。

2.抓住关键词语提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麻醉剂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叫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2.谁发明的呢?

板书:华佗

3.华佗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二、过度教学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华佗是怎么会想到发明麻醉剂的。他又是怎样发明麻醉剂的?怎么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教大家一个办法。(出示学法)

三、新授方法

第一步读句子(关键句子)

第二步找词语(重点词语)

第三步提问题(适当合理)

四、以扶为主学第一句

出示句子:“然而,有一件事却使他深感不安。”

1.读句子,并把它划下来。

2.找重点词语。

板书:深感不安

3.提问题:

(1)“深感不安”是什么意思?

(2)什么事使华佗深感不安?

①读有关内容,并用一句话把这件事讲完整。

②病孩做手术时,痛得怎么样?那些词语写出了疼痛的程度?

板书:病孩痛得死去活来

(3)“病孩疼痛,华佗为什么会深感不安呢?他有什么想法?”

提示:可从医生的角度来考虑。

(4)“华佗深感不安,说明了什么?”

过渡: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启发了他要发明麻醉剂。

五、半扶半放学第二句

出示句子:“看着这醉汉,华佗沉思起来:如果有一种药,让病人吃下去,也想醉了一样,

动手术不就没有痛苦了吗?”

1.反复读句子

板书:沉思

2.请学生提问(师归纳出几个)

(1)“沉思”是什么意思?

(2)什么事使华佗沉思?

①找出有关内容读,并用一句话说一说。

②醉汉做手术一点痛苦也没有,书商用了什么词?

板书:任人摆布

③“任人摆布”是什么意思?任谁摆布?

(3)这就引起了华佗的沉思,他沉思些什么?

(4)他这样沉思说明了什么?坚定了他发明什么的决心?

提示:从医生的角度去理解。

六、学生按学法自学

出示:从此,华佗时时留心,处处搜集单方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

剂——麻沸散。

1.要求学生按学法找出关键句。

2.找出重点词。

板书:终于

1.提问(根据学生的回答搜集归纳)

(1)“终于”是什么意思?

(2)用上“终于”说明了什么?

(3)为什么说终于合成了中药麻醉剂?

师:对,华佗“时时留心,处处搜集”。(同时板书:时时留心,处处搜集)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这件事上,所以用上“终于”,可以看出他发明麻醉剂是很不容易的。就这样华佗发明了麻醉剂,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板书: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七、

1.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今天,学习着课文的方法是:读句子,找词语,提问题。今后,大家可以用这个方法学习其他课文。

全文板书:

11.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华佗

深感不安病孩痛得死去活来

沉思任人摆布

终于时时留心,处处搜集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小黑板内容:

学法:

第一步读句子(关键句子)

第二步找词语(重点词语)

第三步提问题(适当合理)

麻醉课件 篇3

能正确理解体会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子。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心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我”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在月光的辉映下,静悄悄的湖边,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心情十分兴奋。

面对这条大鲈鱼的诱惑作者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呢?今天我们学习《钓鱼的启示》。

二、问题引路,揭示课题。

这个故事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到底是什么呢?揭示课题《钓鱼的启示》。

读题质疑。

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三、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放声朗读课文。

特别注意生字词,边读边用笔画出来,可多读几遍。

需要理解的词语,联系课文相机引导理解。

指名逐段检查朗读情况,边检查边指导,对易错的字音相机领读,对难读的句子范读。

快速浏览全文,画出文中描写月光的语句,月光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景下出现的?

引导学生发现。

第二次,“我”哀求父亲留下鲈鱼时:“我”向四周望去,月光下,没有一个垂钓者……

指导学生将这种美妙的情景读出来。

自由练习读、指名读、配音展示读。

作者在钓鱼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值得回忆的事呢?月光的描写在这里又起到什么作用呢?

四、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默读1-3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从作者对月光的描写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第一处对月光的描写表明在作者的记忆中,这件事情非常美好,连那一天的月色都是这样美,还表明作者和爸爸一起钓鱼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2、除了能从月光的描写中体会出作者的喜悦心情,还有哪些描写也能体现出来?品读第3自然段,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3、我们跟随作者回到了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与作者一起分享钓到鲈鱼时的快乐。

然而,作者和父亲没有得意多久,就遇到了难题,会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课下研读“放鱼”部分。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在三十四年前,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作者和父亲去钓鱼,作者钓到了一条少见的大鲈鱼,父子二人欣喜异常。

可是,父子二人没有得意多久,一道难题却出现在他们面前。

那个晚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使它像一杯陈酿令作者三四十年间回味无穷?这节课咱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那个夜晚。

麻醉课件 篇4

2、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处处、昏昏、时时、慢慢”等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3、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医华佗在行医中,总结经验,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麻沸散这一中药麻醉剂,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有如此悠久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而自豪的思想感情。

4、想像华佗和抬汉子的人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再写下来。

教学重点:

华佗发明麻醉剂的原因及过程。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感悟句子的含义。

1、同学们,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伟大的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其中一位有名的医学家——华佗的故事。(板书:华佗 读准多音字:华huà)

2、简介华佗: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师 随机出示课文第一节。

(3)讨论:发明与发现的不同用法。(发现是已经存在了,而发明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是创造新事物的活动。)

那么华佗发现了什么,从而发明了麻醉剂?

二、感知课文,了解华佗。

1、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默读课文。

(2)华佗发现喝酒之后人会昏睡,手术就不会有痛苦了。

三、研读课文,深入理解。

1、课文写了华佗从医生涯中的两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在这两件事情中,他分别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又想到什么呢?

2、默读课文,完成练习。

(1)交流 随机解决:“活蹦乱跳 撕心裂肺 惨叫 呻吟 任人摆布 沉思 ”这些词在文中的意思。

(2)根据表格,老师穿插指导朗读,尤其是两个问句。

①有什么办法能使动手术的病人不感到疼痛呢?

②如果有一种药,让病人吃下去,也像醉了一样,动手术不就没有痛苦了吗?

(通过改变句式和反复朗读,体会华佗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高尚医德)

(3)练习说话:第二次手术做完后,病人竟没有一点儿痛苦,人们十分惊讶。华佗也觉得很奇怪,就问抬汉子的人:“ ?”抬汉子的人回答道:“ 。”

3、两件事虽小,可是给了华佗启发,使他思考,更促使他去研究。(板书:思考 研究)

4、齐读课文第2—7节。

5、引读第8节,然后完成填空:

从此华佗( ),( )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 ),成了世界上( )。

6、比较句子:

①从此,华佗时时留心,处处搜集单方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麻沸散。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昏昏入睡,手术结束后才慢慢苏醒。

②从此,华佗留心搜集单方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麻沸散。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入睡,手术结束后才苏醒。

(1) 分组读句①②。

(2) 体会“时时、处处、昏昏、慢慢”等叠词的作用:更表现出华佗对医学的执著,对病人的关心。

(3) 齐读句①。

7、学到这儿,请你用一句话说说华佗是怎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的?

8、(出示最后一节),用赞美的语气齐读。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师总结:课文记叙了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的大夫华佗为了减轻手术病人的痛苦,研制出麻沸散,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这个发明比外国早了一千多年,说明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地位。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要为中国古代灿烂的科学文化而自豪。

(2)收集的古今中外发明家的故事。

麻醉课件 篇5

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我”精心驯养失去母亲的小狮子爱尔莎,和它一起生活了三年,又把它送回大自然的事,表达了“我”和爱尔莎之间的深厚感情,体现了“我”对爱尔莎的真心爱护。

认识本课21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

能正确读写“抚摸、教训、选择、实验、资源”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了解“我”和小狮子的亲密关系。

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了解“我”和小狮子的亲密关系,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课前,布置学生了解狮子的习性、分布等知识。

教学时,县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谈感受,初步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然后启发学生通过讨论小狮子生长过程,了解它的生活习性,重点了解“我”怎样关爱小狮子以及把它送回大自然的原因。

让学生课前搜集、了解有关狮子的习性、外形、产地等有关知识。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大体了解课文记叙顺序。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养过小动物吗?谁能给大家讲讲自己喂养小动物的趣事。(学生自由回答,体会动物与人类之间亲密的关系。)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喂养一只小狮子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激发兴趣,引导质疑。

大家听了老师的`介绍,看了课文的题目,心里会想些什么问题?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三、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大体了解记叙顺序。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发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检查生字的读音。

麻醉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处处、昏昏、时时、慢慢”等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3、了解中国古代神医华佗在行医中,总结经验,反复试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想象华佗和抬汉子的人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

教学重点:

1、能理解“高超、勉强、顺利、沉思、呻吟、挣扎、撕心裂肺、任人摆布”等词语的意思。

2、读课文,了解华佗发明麻醉剂的整个过程,并从他发明麻醉剂的故事中,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科学家的伟大,从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难点:

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培养他们的想象、说话和写话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有关华佗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引出课题

1、师板书:麻醉剂,解释“麻醉剂”。打开书,看看课文中指的是什么?找找句子,再看看它对病人有什么作用?学生交流:文中指的是麻沸散。动手术的病人吃了这种药,便会昏昏入睡,手术结束后才慢慢醒来。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吗?他是——华佗。那谁能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华佗?学生交流,板书完整课题。

a)出示课文第一节: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有一位著名的大夫叫华佗由于他医术高超,被人们称为“神医”。

指名学生朗读。

问:什么叫“高超”?能不能给它换一个词?板书:高明

谁能变换一下句式再来介绍一下华佗?

b)师:同学们介绍得非常好。那华佗怎么会想到发明麻醉剂的?他又是怎么发明麻醉剂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c)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用各种方法理解词义。

2、自学反馈,出示:勉强、顺利、沉思、呻吟、挣扎、撕心裂肺、任人摆布

3、指名读、齐读,请你找出一个表示想的词语,再说说其它意思相同的词语:思索、思考、考虑……

4、师过渡:作为一个“神医”,华佗也有深感不安的时候

板书:深感不安

深感不安是什么意思?什么事情使他深感不安?

他已经是神医了,还要深感不安,说明了什么?(急病人所急)

三、深入研读,学习课文2—7节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等会儿请你用简练的话来概括

2、交流

板书:手术

给小孩割去毒疮

给跌折腿的醉汉做手术

3、师过渡:华佗在给这两个不同的病人做手术时分别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结果怎么样?又想到什么?请你们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并完成练习

4、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练习:

5、华佗在什么情况下深感不安,说明了他是个怎样的人?(华佗是个责任心很强的医生,他能为病人着想,说明华佗是一个医德高尚、责任感强的医生)

6、班内进行交流,投影片出示相关的内容以及课文描写华佗心理活动的句子,再重点加以朗读的指导:

a)华佗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动手术的病人不感到疼痛呢?

b)华佗沉思起来:如果有一种药,让病人吃下去,也像醉了一样,动手术不就没有痛苦了吗?这是什么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板书:沉思

7、展开想象,练习说话:当第二次手术做完以后,病人竟一点儿痛苦也没有,人们十分惊讶。想象一下,这时,华佗和抬汉子的人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练一练,说一说。

8、师:华佗由两次不同的手术结果,想到了许多问题。从此,他时时——,处处——,终于——。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手术结束后——。(师生引读第八节)

板书:终于(体会制药的艰难)

9、完成课后练习2:先把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然后体会这些词语的作用。

处处 昏昏 时时 慢慢

从此,华佗( )留心,( )收集单方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麻沸散。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 )入睡,手术结束后才( )苏醒。

1、想象说话:

从此华佗时时留心,处处搜集单方进行试验,

上山采药时( )

上病人家看病时( )

跟大家聊天时( )

2、时时处处说明了什么?

3、昏昏和慢慢说明了什么?

四、拓展总结

1、看着板书,再结合课文说说华佗怎么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2、由华佗发明麻醉剂这件事,使你想到了什么?

3、师小结。

五、作业:课后作业,说写双通道

教学板书

手术 心理

给小孩割去毒疮 深感不安

给跌折腿的醉汉做手术 沉思

发明了麻醉剂

麻醉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处处、时时、慢慢”等词语在文中的作用。积累“撕心裂肺、死去活来、挣扎、呻吟”等描写病人痛苦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像华佗和抬汉子的人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再写下来。

3、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医华佗在行医中总结经验,反复试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华佗发明麻沸散的经过,感受华佗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优秀品质。

1、我们学习12课,指名读,跟老师写课题,注意:“醉”左边西里面有一横。

2、齐读课题,读了后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

(1)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是谁?

(2)麻醉剂有什么作用?

(3)他是怎样发明的?等等。

3、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里。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初读课文 媒体出示: 勉强、凑巧、挣扎、大夫、折了腿、撕心裂肺 出示图片,介绍: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昏昏入睡,手术结束后才慢慢苏醒。

出示: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有一位的大夫叫华佗。由于他医术高超,被人们称为“神医”。

出示:“高超”泛红。 初读课文 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从文中找找答案。

1、解释“麻醉剂”。课文中指的是什么?找找句子,再看看它对病人有什么作用?文中指麻沸散——一种中药麻醉剂。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昏昏入睡,手术结束后才慢慢苏醒。 读句。

2、谁是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华佗)用书上的句子介绍华佗。

A、什么叫“高超”?能不能给它换一个词?

出示:表格 着( ),华佗心想。 出示:看着这醉汉,华佗沉思起来:如果有一种药,让病人吃下去,也像醉了一样,动手术不就没有痛苦了吗?

出示: 华佗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他看到( )。又想起( )。 出示:第二次手术做完后,病人竟没有一点儿痛苦,人们十分惊讶。华佗也觉得很奇怪,就问抬汉子的人:“ ?”抬汉子的人回答道:“ 。”

出示:8、9小节的内容。 出示:从此,华佗时时留心,处处搜集单方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麻沸散。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昏昏入睡,手术结束后才慢慢苏醒。

出示:这样,华佗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他的发明比外国早了一千多年。

出示:华佗 ,三国时,东汉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鼻祖”。 华佗从小就喜欢读书,通晓各种经书和养生的学问。他立志以医救世,为民众解除病苦。华佗行医遍及很多地方,深受群众的爱戴。

1、师过渡:作为一个“神医”,华佗也有深感不安的时候。课文向我们写了华佗两次动手术的过程,分别是:给小孩动手术、

2、给喝醉酒的汉子动手术(出示表格)。 华佗在给这两个不同的病人做手术时分别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结果怎么样?又想到什么?请你们静心读课文,并完成课后表格。 手术 看到 听到 想到 给小孩割去毒疮 乱蹦乱跳 给跌折腿的醉汉做手术

4、读课文第四小节,完成练习。

5、这句话是什么句?

(1)指导朗读。

(2)你能不能抓句子中关键词语提问? 预设:沉思是什么意思?华佗沉思什么?他为什么会这样沉思?

(3)根据问题提出讨论。联系上下文,完成填空。 (指导学生给“任人摆布”换个说法)

(4)华佗这样想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在前面的句式上加上:“又想起( )。”

7、师生合作读2—7小节。

8、展开想象,练习说话:当第二次手术做完以后,病人竟一点儿痛苦也没有,人们十分惊讶。想象一下,这时,华佗和抬汉子的人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练一练,说一说。 小结:前面我们通过读读句子、抓住重点词语提出问题及深入思考的方法理解了课文、体会到华佗是一个能为病人着想的、有良好医德的人。

1、华佗究竟是怎样发明麻醉剂的呢?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默读8、9小节, 用学过的抓重点词语提出问题的方法先找出这句话中的重点词,然后根据词语提出问题,并设法解答。

2、先交流第8小节,根据学生交流,点出重点词语:时时、处处。

(1)华佗时时、处处搜集,这说明了什么?(写出华佗随时随地都注意观察,注意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2)说话练习:开动脑筋,想象华佗在发明麻醉剂时是怎样时时留心,处处搜集单方进行试验的?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又是怎样克服的?

(3)“终于”这个词语说明了什么?(写出了这项发明是极不容易的,华佗为取得理想的效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1)根据学生交流,重点词语泛红。

(2)“第一个”“一千多年”等词语说明了什么?(说明麻沸撒是医学上的重大发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超前和发达、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值得我们自豪。)

5、简单介绍华佗。

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华佗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是因为他具有善于从最常见的和偶然的事件中发现问题并刻苦研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因为他具有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好品质,他不愧是神医。希望大家努力学习,将来也能创造出一个个世界第一来,为国争光,为人类造福。

华佗 深感不安 病孩 痛得死去活来 沉思 醉汉 任人摆布 终于 时时留心,处处搜集

麻醉课件 篇8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使学生能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进一步激发热爱五星红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我国的首都是哪里?(北京)去过北京吗?如果去北京你最想去什么地方?干什么?从而揭示课题——第一个愿望。是谁的愿望?愿望是什么?

二、带着上面的问题,初读课文。

1.生借助拼音,把句子读通顺。

2.师生同读课文。

3..听录音,生标出自然段。

4.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三、讲读课文。

1.冬梅当上了希望小学的代表后,从哪里来到了哪里?请同学们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后,帮助学生理解“希望小学”“ 代表”“首都”等词。

2.学生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冬梅到达北京后的第一愿望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3.女生带着下列问题朗读第3自然段:

(1)是什么时候带冬梅和小伙伴们去广场的?

(2)这时候有没有升国旗?从哪里可以看出?

(3)升国旗的时刻是一种什么时刻?课文里用一个词概括出来了,谁能找到这个词?

4.男生大声朗读第4、5自然段,谁能说说这两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1)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武警战士护卫国旗,迈着威武整齐的步伐走过来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武警战士的威武,从而理解威武的含义。

(2)继续出示多媒体课件,播放升国旗的情景,让学生充分感受放国歌时的庄严,使学生入情入境,然后学习第5自然段。

“五星红旗缓缓升起”一句中,“缓缓”是什么意思?能用哪一个词替换?

看到升国旗,冬梅心情怎样?从哪句可以看出来?学生齐声朗读这一句。

她看见一位解放军叔叔举起手,向国旗敬礼,她的心情会怎样?指导学生观察书上插图。

如果你看到升国旗的情景,你的心情会怎样?如果你亲眼在天安广门场看见解放军叔叔升国旗,你会怎么做?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师巡回倾听作指导。

2.分组,分节读,看谁读得有感情。

五.全文小结。

本篇课文记叙了冬梅在广场,亲眼看见了解放军叔叔升国旗的情景,表现了我们少年儿童对国旗、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教学目标:

1.复习课文的内容,进一步激发热爱五星红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 本课的7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情况,导入新课。

三.用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四、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五.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六.指导书写。

1.学生描红并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2.你有什么愿望说给同桌听听,然后用愿望写一句话.

麻醉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处处、昏昏、时时、慢慢等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3了解中国古代神医华佗在行医中,总结经验,反复试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想像华佗和抬汉子的人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再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伟大的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其中一位有名的医学家华佗的故事。(读准多音字:华huà)

2出示课题:第一个发现麻醉剂的人

自由读课题学生质疑:提出课题中的发现应该为发明。

讨论:发明与发现的不同用法。(发现是已经存在了,而发明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是创造新事物的活动。)

3修改板书。顺势提问:那么华位发现了什么,从而发明了麻醉剂。(板书:发明)

二、感知课文,了解华倍。

1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默读课文。

2回答问题:华位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如:⑴华佗发现病人动手术时很疼痛。

(2)华佗发现喝酒之后人会昏睡,手术就不会有痛苦了。

(3)华佗发现中药麻醉剂一一麻沸散有使人麻醉的作用。

3小结:对,华位是一个非常关注病人的医生,因此他发现了在麻醉的情况下动手术,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而这一切,首先来自于华佗仔细的观察。(板书:观察)

三、细读课文,完成表格。

1课文写了华位从医中的两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在这两件事情中,他分别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又想到什么呢?

出示表格:

手术看到听到想到

给小孩动手术活蹦乱跳

给喝醉酒的汉子动手术

2学生自由学习课文,找出课文所写的两件事,完成表格。

(1)再次默读课文,完成练习。

(2)交流。随机解决:活蹦乱跳撕心裂肺呻吟任人摆布沉思这些词在文中的意思或质疑其他的字词。

(3)根据表格,老师指导朗读。尤其是下列两个问句:

①有什么办法能使动手术的病人不感到疼痛呢?

②如果有一种药,让病人吃下去,也像醉了一样,动手术不就没有痛苦了吗?(反复渎,体会华佗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高尚医德)

3展开想像:这两件事情给了华佗很大的震惊,那么,大家想像一下,此时此刻的华佗会想些什么,还会问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4小结:对,两件事虽小可是给了华佗启发,使他思考,更促使他去研究。板书:思考研究

5再读课文第2—7节。

四、学习课文第8节

1指名读。

2比较句子:

(1)从此,华佗时时留心,处处搜集单方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麻沸散。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昏昏入踵,手术结束后才慢慢苏醒。

〈2〉从此,华佗留心搜集单方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一一麻沸散。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入睡,手术结束后才苏醒。

(3)通过朗读,体会叠词的作用:更能表现华馆对医学的执著,对病人的关心。

3引读第8节。

五、拓展延伸

1收集华佗的资料,整理之后交流。

2你还知道有哪些伟大的医学家?他们有些什么贡献?

3开展小小辩论会:医德与医术哪个更重要?

板书:观察:活蹦乱跳软绵绵

撕心裂肺任人摆布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华佗

思考:有什么办法使动手术的人没有痛苦呢?

(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研究:时时留心处处搜集

喇叭花课件(合集13篇)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只有做好教案才能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栏目小编精选了一些跟“喇叭花课件”相关的资料供您参考,本文的目的在于为您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多的智慧!

喇叭花课件 篇1

目标:

1.理解内容,学习打电话的简单对话。(重点)

2.能够认真倾听,较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地想法。(难点)

3.积极参与活动,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准备:

课件及录音带。

过程:

一.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副漂亮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谁能举手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提问:

1.画面上都有什么?

2.大树是什么样子的?

3.有几只小鸟?(请幼儿点数)

4.有几只小老鼠?(请幼儿点数)

5.小鸟在什么地方?小老鼠在什么地方?

二.教师结合课件第一遍讲述,幼儿初步理解内容。

1.教师讲述第一部分。

提问:

1)小老鼠喊的声音太小了,小鸟听不到怎么办呢?

2)如果你是小老鼠,你会怎样和小鸟说?我们一起说说看。

2.教师讲述第二节。

提问:

1)不能和小鸟说话,小老鼠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小老鼠很伤心,很难过,它还很着急呢!小朋友们,谁有别的好办法,可以帮助小老鼠,让小鸟听到他们的话?

3.教师讲述第三节。

提问:

1.小老鼠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2.小老鼠终于可以和小鸟说话了,他们的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三.播放录音,结合课件第二遍讲述。

提问:

1.小老鼠和小鸟都说了些什么?(请幼儿模仿小动物对话)

2.打电话时,应该怎样说,才更有礼貌?

3.如果你是小老鼠,你还会和小鸟说些什么话?

四.打电话

1.幼儿自由。要求:有礼貌的,尽量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演示打电话,教师做简单评价。

喇叭花课件 篇2

【设计意图】

随着现代化通讯工具的迅速发展、好,孩子们对电话机、手机、电脑上网聊天特别感兴趣,而“喇叭花电话机”是一则有趣的语言故事,特别是里面的情节贴近幼儿的生活,出现的小动物也是孩子们熟悉和喜爱的。如:三只很小很小的小鸟、三只小田鼠、他们同住在一棵树上,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说上话,然后根据故事情节设计这样的提问:那他们会用什么办法让彼此说上话呢?引导幼儿大胆猜想情节的发展,通过这样的设计来帮助孩子们获得更多的运用语言表述的能力及懂得与朋友可用多种方法交流、沟通、增进友谊。

【活动目标】

1、会安静地倾听故事、初步了解故事有趣的发展情节、并能大。胆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2、懂得朋友间相互打电话交流、沟通是件快乐的事。

【活动准备】

配乐故事《喇叭花电话机》磁带一盒、录音机一台、自制故事图片三幅、小田鼠、小鸟头饰各三个、《打电话》音乐磁带一盒。

【活动过程】

一、师幼一起复习音乐游戏《打电话》、导入活动、引出主题。

师:我们一起听音乐《打电话》做游戏,喂喂喂—你在哪里呀?(我在幼儿园)你在干什么?(我在听故事)。小朋友刚才做的不错,今天老师带来一则有趣的故事:也跟打电话有关系,你们想不想听(想)。

二、播放配乐故事《喇叭花电话机》,帮助幼儿了解故事的有趣发展情节。

1、小鸟为什么不会飞上去和小田鼠说话(因为小鸟太小太小了,还没长羽毛,不会飞……)

2、猜想一下小鸟会用什么方法和小田鼠说话呢?小田鼠又会用什么方法和小鸟说话呢?(幼儿大胆猜想,同时对幼儿的回答不做任何评价。)

3、小田鼠和小鸟后来到底用什么办法说上话的?(彼此通过喇叭花打电话)

三、出示图片,进一步帮助幼儿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师:出示第一幅图: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他们会发生什么事呢?(幼儿猜答)

接着出示第二幅图:小田鼠在干吗?喇叭花是什么样子的?他会帮小田鼠和小鸟说上话吗?(说说理由)

用同样的方法出示最后一幅图: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小鸟和小田鼠在干吗?

师小结:小朋友们观察的很仔细,讲述时也很大胆。你们听了这个故事觉得哪里最有趣?故事中的小动物你更喜欢哪一个?(说说理由)如果你是小田鼠你会想什么办法和小鸟说话呢?你平时在生活中喜欢用什么方法和好朋友说话、交流、沟通呀?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投放小田鼠和小鸟的头饰及相关道具、引导幼儿大胆表演故事《喇叭花电话机》。

喇叭花课件 篇3

中班美术喇叭花教案反思

引言:

美术是幼儿园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通过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作为一位幼教教师,我一直努力寻找新颖、有趣的美术教案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在中班的美术课上,我设计了一堂关于喇叭花的教案,通过观察花朵的形态和色彩,让幼儿们用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自己的喇叭花。下面是对这节课的具体反思。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的设定

在设计这节课之前,我明确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观察事物的能力,通过观察喇叭花的形态和色彩,激发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用多种材料制作喇叭花;

3. 培养幼儿的细致性和耐心,完成手工制作的过程;

4. 提高幼儿的艺术表达能力,展示他们制作的喇叭花。

第二部分:教案内容的设计

教案的设计主要分为三个环节:观察喇叭花、制作喇叭花、展示喇叭花。

第一环节:观察喇叭花

我在教室布置了一些喇叭花的图片和实物,让幼儿们观察花朵的形态和颜色。我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们观察花的特点,如花朵的形状、颜色的变化等。通过观察花朵,我希望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想象力,并激发他们对花朵的创作欲望。

第二环节:制作喇叭花

在这一环节,我提供了多种材料供幼儿选择,如纸、剪刀、彩笔、彩纸等。我给幼儿们示范了制作喇叭花的步骤,并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我给予幼儿们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选择不同的材料和颜色,以展现他们独特的创造力。在制作过程中,我时刻关注幼儿们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第三环节:展示喇叭花

在课程结束时,我安排了一个小展览,让幼儿们互相欣赏彼此的喇叭花作品。此外,每个幼儿还有机会在班级里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其他同学介绍他们创作喇叭花的过程和想法。通过展示,幼儿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创造力和艺术才能。

第三部分:教学反思与改进

根据这节课的实际情况和幼儿们的反应,我发现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1. 教具准备不充分: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我只准备了少量的实物和图片,导致观察环节的丰富程度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提前准备更多的实物和图片,以提供更多观察的机会。

2. 制作过程指导不够清晰:我在制作喇叭花的过程中只给予了简单的示范和指导,对一些细节没有进行充分说明。下次我会在示范时提供更详细的制作步骤,并给予幼儿们更多的细节指导。

3. 展示环节安排不充分:我在展示环节中没有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给予他们充分的发言和交流的机会。下次我会设置一些小组讨论的时间,让幼儿们更多地参与到展示中,并鼓励他们彼此交流和欣赏。

结语:

通过这节课的实施,我发现幼儿们对美术的兴趣和创造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他们制作的喇叭花也充满了个性和想象力。虽然有一些不足之处,但这节课仍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将通过反思和改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并为幼儿们提供更有趣、更有效的美术课程。

喇叭花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描摹6个生字,积累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喇叭花的美丽。

3、了解喇叭花的生长过程,能摘录课文中描写喇叭花的句子。能听写句子。

4、鼓励学生说说种植花草的辛苦和快乐。

5、能用自己的话来介绍一种花草。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描摹6个生字,积累5个词语。

2、了解喇叭花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喇叭花的生长过程,体会喇叭花的美丽和种植花草过程中的辛苦及快乐。

教具准备:

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1、播放《小小牵牛花》的乐曲。

2、师:歌中所唱的牵牛花还有一个名字——喇叭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喇叭花”的课文。

3、出示课题《37、喇叭花》。 齐读课题。

4、学习生字:喇 叭 说说它们的共同点。书空“喇”的右半边。 这个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名字呢?我们把它和广播喇叭比较一下。 媒体出示:喇叭花和喇叭。

5、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喇叭花是怎样的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里是怎样介绍喇叭花的?在第二小节里找一找。 喇叭花要到暑假才能开,花儿可漂亮呢,就像一个个小喇叭,有紫红的,有蓝的,有白的。 你能说说这句话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喇叭花呢?(形状、颜色) 那谁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

我知道喇叭花的形状 ,它的颜色有 。 那这些都是小作者还没有亲自栽种前听人——介绍的。

学习生字: 介:加部首:价,界,阶,芥 绍:换部首:招,沼,昭你能用介绍说一句话吗?(在造句中理解意思) 谁来介绍一下喇叭花?个人挑战读。

2、过渡:小作者自己也种了喇叭花。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的喇叭花长得怎么样。

三、研读课文,深入学习

1、朗读第4、5小节,找一找描写喇叭花的句子。

(1)交流后出示: ◆一天早晨,我照例来到院子里,欣喜地发现在那缀满了花骨朵的绿叶中,开了一朵紫红色的喇叭花,又娇嫩,又鲜艳。

◆稠密的绿叶衬着各种颜色的花,远远看去,好像挂着一匹美丽的花布。

(2)学习生字: 缀:理解“缀满”的意思。挂满、长满。 造句举例:夏夜的天空缀满了闪闪的星星。树上缀满了沉甸甸的苹果。 衬:组词“衬衫”。理解“衬托”:一样东西由于另一样东西的陪衬,显得 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 举例:有了绿叶的衬托,红花更加美丽了。 匹:量词,第三声。还可以说:一匹马、一匹狼、一匹布。

(3)自由朗读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说说理由。 花的多:缀满、花布 花的美:娇嫩、鲜艳、各种颜色

(4)你喜欢哪句话?读一读,然后试着背一背。

2、师:是呀,稠密的绿叶间开满了一丛丛、一簇簇色彩斑斓的喇叭花,有的开在花架上,有的开在屋檐上,有的甚至开在了邻家的院子里。

(1)媒体出示句子: 屋檐上也开了花,有一条花蔓还悄悄地把几朵花送到邻居家的院子里。

(2)朗读句子,体会作者用的拟人手法。(“悄悄”“送到”)

3、大组朗读三句句子,体会喇叭花的多和美。 出示说话练习:看着开得这么茂盛的花朵,我 。

4、感悟种植喇叭花的辛苦

(1)如此的美丽的喇叭花是谁种植出来的?快速读课文,找找“我”做了哪些事? 播种 浇水 搭架子

(2)书上是怎么写的呢? 交流后出示: 我在院子里种了些喇叭花,天天去浇水。 我找来几根长竹竿,给喇叭花搭了个架子。每天早晨,我都要跑出去看看花蔓长了多少。

(3)你觉得小作者种花辛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找出关键字,说说体会。(引导学生体会种植喇叭花挺辛苦。) 个人读,同桌读。

(4)师:辛苦的付出是有收获的。当我播种浇水后,喇叭花子就——发芽了,当我给它搭好架子后,它就长出了——花蔓。 这是怎么样芽和花蔓呢? 找到句子读一读。

5、是呀,种植喇叭花的过程的确很辛苦,但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喇叭花终于开了,当我看到开出的姹紫嫣红的花儿,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6、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呢?

四、拓展和复习

1、你或者你的家人种过什么花草?把其中的辛苦和快乐说给同学听一听。

2、抢读词语。补充学习“蹲”。书空。

3、听写句子:它们显得那么嫩,那么弱,是一夜春风把它们催出土的。

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3、向同桌介绍你所喜欢的一种花。

4、摘录一篇描写花的短文。

板书:

喇叭花

芽: 嫩、弱

花蔓: 迅速攀爬

叶子: 越长越密

花: 娇嫩、鲜艳

喇叭花课件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打电话的简单对话。

2、能够认真倾听,较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积极参与活动,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

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漂亮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谁能举手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提问:

1、画面上都有什么?

2、大树是什么样子的?

3、有几只小鸟?(请幼儿点数)

4、有几只小老鼠?(请幼儿点数)

5、小鸟在什么地方?小老鼠在什么地方?

喇叭花课件 篇6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打电话的简单对话。

2.能够认真倾听,较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地想法。

3.积极参与活动,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准备:故事课件及录音带。

过程:

一、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副漂亮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谁能举手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提问:

1.画面上都有什么?

2.大树是什么样子的?

3.有几只小鸟?(请幼儿点数)

4.有几只小老鼠?(请幼儿点数)

5.小鸟在什么地方?小老鼠在什么地方?

二、教师结合课件第一遍讲述故事,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讲述故事第一部分。

提问:

1)小老鼠喊的声音太小了,小鸟听不到怎么办呢?

2)如果你是小老鼠,你会怎样和小鸟说?我们一起说说看。

2、教师讲述故事第二节。

提问:不能和小鸟说话,小老鼠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小老鼠很伤心,很难过,它还很着急呢!小朋友们,谁有别的好办法,可以帮助小老鼠,让小鸟听到他们的话?

3、教师讲述故事第三节。

提问:

1.小老鼠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2.小老鼠终于可以和小鸟说话了,他们的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三、播放录音,结合课件第二遍讲述故事。

提问:

1.小老鼠和小鸟都说了些什么?(请幼儿模仿小动物对话)

2.打电话时,应该怎样说,才更有礼貌?

3.如果你是小老鼠,你还会和小鸟说些什么话?

四、游戏:打电话

1.幼儿自由游戏。要求:有礼貌的,尽量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演示打电话,教师做简单评价。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学会了用语言来模仿故事中的角色对白;从情感体验的角度来看,孩子获得了与同伴、老师亲密交流的体验;从社会性的角度来看,孩子们获得了与同伴游戏的经验。

小百科:喇叭花花色艳丽,适应性强,栽培容易,在我国南北都有种植, 是城乡庭院最常见观赏植物之一,常用于阳台、窗台、棚架、篱笆绿化。

喇叭花课件 篇7

中班喇叭花电话教案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它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潜能。本文将详细介绍这种教学方式的特点、实施方法以及教学效果。

1. 特点

中班喇叭花电话教案是一种很有趣的教学方式,它通过模拟一种花式游戏,让幼儿们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和成长。在这个游戏中,教师会将幼儿们分为几个小组,并在每组之间安排一个喇叭花电话。幼儿们需要用喇叭花电话进行通讯,传递信息和完成任务。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增进幼儿的交流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实施方法

首先,教师需要将幼儿们分组,并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喇叭花电话。然后,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任务和活动,如传递数字、字母、颜色、形状等,同时也可以引导幼儿们形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鼓励幼儿自己尝试,不断探索和学习。

3. 教学效果

中班喇叭花电话教案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它能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增强他们的沟通和合作能力。其次,它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最后,这种教学方式也能增强幼儿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自觉学习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中班喇叭花电话教案是一种非常有趣和实用的教学方式。它能够使幼儿们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习和成长,大大提高了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对于幼儿教育的任何人来说,这是一种可以推荐的教学方式。

喇叭花课件 篇8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打电话的简单对话。(重点)

2.能够认真倾听,较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地想法。(难点)

3.积极参与活动,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准备:

故事课件及录音带。

过程

一.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副漂亮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谁能举手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提问:

1.画面上都有什么?

2.大树是什么样子的?

3.有几只小鸟?(请幼儿点数)

4.有几只小老鼠?(请幼儿点数)

5.小鸟在什么地方?小老鼠在什么地方?

二.教师结合课件第一遍讲述故事,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讲述故事第一部分。

提问:

1)小老鼠喊的声音太小了,小鸟听不到怎么办呢?

2)如果你是小老鼠,你会怎样和小鸟说?我们一起说说看。

2.教师讲述故事第二节。

提问:

1)不能和小鸟说话,小老鼠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小老鼠很伤心,很难过,它还很着急呢!小朋友们,谁有别的好办法,可以帮助小老鼠,让小鸟听到他们的话?

3.教师讲述故事第三节。

提问:

1.小老鼠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2.小老鼠终于可以和小鸟说话了,他们的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三.播放录音,结合课件第二遍讲述故事。

提问:

1.小老鼠和小鸟都说了些什么?(请幼儿模仿小动物对话)

2.打电话时,应该怎样说,才更有礼貌?

3.如果你是小老鼠,你还会和小鸟说些什么话?

四.游戏:打电话

1.幼儿自由游戏。要求:有礼貌的,尽量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演示打电话,教师做简单评价。

喇叭花课件 篇9

活动目标:

1、产生与同伴亲密交流的愿望。

2、愿意和同伴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5——6页。教师用纸杯、棉线制作纸杯电话。

活动过程:

一、以疑问的方式引出话题。

有一棵树好高,书上住着小动物,树下也住着小动物,可是他们要交往的话。那要怎么样办呢?

(引导幼儿可以写信、打电话等)

小朋友们都想了那么多办法,小田鼠也想了一个好办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讲故事。

(发幼儿用书给幼儿,请幼儿轻轻打开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5——6页,认真安静观看书本)

你们认真看一下书本,他们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呢?

1、讲述故事第一部分:想出多种让小鸟与小老鼠交流的办法。

小鸟和小田鼠好想交朋友,可是小鸟还不会飞,小田鼠还不会爬树,他们怎么样交朋友呢?

提问: 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小鸟和小老鼠一起玩?(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他们可以请哪些小动物、哪些东西来帮忙,学习一些好的用词。)

2、小朋友想了很多的办法我们来听听小田鼠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

3、欣赏故事第二部分:理解故事内容。

(1)、小田鼠也想了一个好办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提问小田鼠都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2)、你们觉得小田鼠和小鸟都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3)、学习小老鼠和小鸟的对话。

3、喇叭花电话真好,它连着两个家,这样小鸟和小田鼠就可以天天说悄悄话了。

三、创设情景: 我们也来打电话。

1、小鸟和小田鼠天天说着悄悄话,真高兴,你和你的好朋友有没有悄悄话想说呢?你们会怎么说悄悄话呢?

2、 启发幼儿选用多种方法说悄悄话,如:耳语、手语、纸杯电话说话等。 3、幼儿两两结伴打电话,用自制纸杯电话交流。

四、结束活动

喇叭花课件 篇10

设计意图:

中班儿童是好奇、好问、对事物好探究的时期,培养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建构式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现在是通讯高科技猛进时期,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所以特选了这个课题引导儿童与同伴交流合作。让儿童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增强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对通讯工具的兴趣。

活动目标:

1、 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语言较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 感受体验小动物之间,自己与同伴之间互相关爱的情感。

3、学习有礼貌的打电话。

活动准备:

背景图片,kt板,小老鼠、小鸟图片,喇叭花、一次性纸杯电话。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1、教师出示一幅背景图,提问:这是一棵怎么样的树?(一颗很高很高的树。)

2、树上住着谁?有几只小鸟?怎样的小鸟?(还没长好羽毛,不会飞。)

树下住着几只小田鼠?

3、小鸟很想和小田鼠做一对好朋友,天天在一起玩,可是他们却不能在一起?猜猜遇到了什么困难?

原来,(小鸟想和小田鼠一起玩,可是小鸟太小,没长好羽毛,不会飞

小鸟想和小田鼠一起玩,可是小田鼠也不会爬树)

4、他们碰到了什么困难?请幼儿根据故事语言说说。

那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小鸟和小田鼠一起玩?(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他们可以请哪些小动物、哪些东西来帮忙,学习一些好的用词。)

5、可是,小田鼠想了一个不一样的方法,它在树底下种了一颗喇叭花。

猜猜看,喇叭花有什么用?(教师出示喇叭花)

喇叭花爬呀爬,爬到了小鸟家。喇叭花开了,又圆又大,变成了小电话。

小田鼠在树下问:“喂,是小鸟家么?”

猜猜小鸟会怎么回答?(喂,是小田鼠么)

请部分幼儿模仿对话。

6、总结:一棵喇叭花,连着两个家,小鸟和田鼠,天天说着悄悄话。

二、完整倾听

1、我们就给故事起一个题目,叫做《喇叭花电话》一起来完整的听听,找找小鸟和小田鼠打电话的时候是怎么说的?小鸟和小田鼠还分别为对方做了什么?

2、他们还为对方干了什么事情?

(小鸟为小田鼠唱歌)小鸟最喜欢唱歌了,它是怎么唱的?请你们来试试看。

(小田鼠为小鸟念儿歌)儿歌是怎么念(大尾巴长,大尾巴大)

三、讲述

1、请两个幼儿来扮演。其余幼儿一起讲述故事。(给他们头饰、喇叭花电话)

2、那你觉得小鸟和小田鼠打电话的时候还能说些什么?平时和你的好朋友打电话会怎么说?应该怎样说,才更有礼貌? 请两个幼儿来表演。(带上头饰)

四、活动延伸:打电话

你们都有好朋友,就像小鸟和小田鼠一样,肯定也有很多心里话和好朋友说,我也带来了一次性纸杯做的喇叭花电话,去找到你的好朋友,给他打个电话吧,记得要有礼貌哦。

喇叭花课件 篇11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积极猜测,并能用完整的语句大胆表述。

2、体验故事中角色之间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ppt,两段音乐《挠痒痒》、《爱的喜悦》,故事补充。

【活动过程】

一、小鸟和小田鼠。

1、画面上有什么?(树)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又高又大的树)。

2、(出示三只鸟)在这棵高大的树上,住着三只还没长好羽毛的小鸟,那它们会飞吗?(不会)

3、(出示三只小田鼠)那树下住着谁呢?小田鼠很想和小鸟交朋友,可是小鸟不会飞,小田鼠不会爬树,这可怎么办呢?(幼儿猜测)

二、喇叭花电话。

1、观察画面并猜想。

(1)看看故事中的小鸟和小田鼠会想什么办法呢?

(2)小田鼠为什么要在树下种喇叭花?

(3)猜想:小鸟和小田鼠在电话中会说些什么呢?

2、听故事片段。

听听故事中的小田鼠和小鸟说了些什么呢?

3、听故事补充片段。

(1)如果你是小田鼠有什么高兴的事与小鸟分享?

(2)听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 )

(3)小鸟听了,这么多高兴的事,它会怎么做呢?

(4)听到这么优美的歌声,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小鸟和小田鼠有什么感受呢?

小结:一个人有了高兴的事,可以通过电话来告诉大家,与大家分享,有了电话真好!

三、好听的故事。

1、幼儿完整倾听(边看ppt边听故事)

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2、小结。

喇叭花课件 篇12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并识记“喇 叭 介 绍 搭 蔓 稠 匹 邻”9个生字;能在老师指导下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介 绍 搭 稠 匹 邻”6个生字;理解“娇嫩 稠密”等8个词语。

2、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能根据要求划出文中描写喇叭花的句子,并积累文中描写喇叭花美的句子。

3、了解喇叭花的生长过程,体会作者对喇叭花的关爱,感受小作者种植花草的辛苦和快乐。

教学重点:

1.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指导写字。

2.找出描写喇叭花的句子,感受喇叭花的美丽。

教学难点:

体会种植花草过程中的辛苦和快乐。

教学准备:

老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预习时听读课文,标上小节号、圈出生字。

课时建议:

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课时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并识记“喇 叭”等2个生字;理解并积累“娇嫩、喇叭”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积累文中描写喇叭花美的句子。

一、猜谜 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一到春天,大地上百花齐放,姹紫嫣红,像小姑娘的脸蛋一样红的桃花竞相开放,色彩斑斓的蝴蝶花好像在翩翩起舞!老师这里有一句句子

1、出示句子: 花儿可漂亮呢,就像一个个小喇叭,有紫红的,有蓝的,有白的。 猜一猜这句句子描写的是什么花?

2、出示图片“喇叭花”

(1)同学们你们一定也喜欢花,(出示“喇叭”)瞧这一朵朵花像什么呀?

(2)花的形状像喇叭,我们就叫它喇叭花。

(3)仔细看老师在黑板上写。

板书:喇叭花 (喇叭是用——,所以喇叭都是口子旁。喇中间是个束,横下面是个扁口。叭,口子旁右边是个八,拿出小手跟我写,撇低,捺高,不封口。)

3、引读句子。喇叭花可漂亮呢,形状??就像一个个小喇叭,颜色??有紫红的,有蓝的,有白的。

4、揭示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喇叭花的生长过程。

1、下面老师请大家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思,完成填空。 出示填空: 我在院子里( )了些喇叭花子,天天去( ),过了几天,我发现喇叭花子( )了,为了好让花蔓攀在架子上,我给喇叭花( )。终于有一天,( )的喇叭花开了,又( ),又( )。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学生评价

4、作者是如何种花的呢?请小朋友轻轻读读课文第一小节。

三、学习第一小节,体会作者对喇叭花的喜爱之情。

师:喇叭花既美丽又可爱,那么它们是怎么一点一点长大的呢?为了种出喇叭花,我做了些什么呢?轻声读第一小节 交流

1、我在院子里种了些喇叭花,天天去浇水。(一天都不间断) 这天早晨,我发现喇叭花子出芽了,高兴极了,我蹲下身子,仔细地看那刚出土的新芽。(付出有了收获) 就这样在小作者的精心照料下喇叭花发芽了!

2、学习芽的句子,指导学习方法

请你用直线画出描写芽的句子并轻声读一读,(交流)

①瞧,这些芽是那么的??嫩,那么的??弱,抓住了芽的什么特点?(同时圈出 嫩和弱)嫩、弱是小芽的特点。板书:嫩 弱

②就像刚出生的??婴儿,小芽和婴儿一样是那么的惹人爱,谁能读出疼爱的语气来。指名读。通过读句子我们还知道喇叭花是什么季节发芽的?板书:春

③这么嫩,这么弱的小芽,真让人疼爱,我们一起来读。

师:喇叭花既美丽又可爱,那么它们是怎么一点一点长大的呢?下节课来学习。

第二教时

课时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介、绍、稠、匹、邻”; 能在老师指导下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介、绍、搭、稠、匹、邻”; 理解“介绍、稠密、花蔓”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要求划出文中描写喇叭花的句子,并积累文中描写喇叭花多而美的句子。

3、了解喇叭花的生长过程,体会作者对喇叭花的关爱,感受小作者种植花草的辛苦和快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句子: 花儿可漂亮呢,就像一个个小喇叭,有紫红的,有蓝的,有白的。

2、生读 二、学习第二小节,师:听人介绍,喇叭花要到暑假才能开,不过得给它们搭个架子,好让花蔓攀上去。 图片理解:不过得给它们搭个架子,好让花蔓(wàn)攀上去。(又细又软的花蔓,没有办法自己直立,只能爬在架子上,一点一点长高。)(学习生字“搭、蔓”) 师引读第二节,听了介绍,我们知道?

三、学习第三小节

1、师:小作者听了别人的介绍以后,赶紧-引读?(找来几根长竹竿,给喇叭花搭个架子)。(再辛苦也值得)每天早晨,我都要跑出去看看花蔓又长了多少。 (天天都关心)花蔓顺着架子迅速向上攀,一直攀到屋檐上。

2、小作者眼中的喇叭花的叶子是怎样的?轻声读课文,找到以后用直线画出来,并大声地读一读。(交流)叶子越长越密,成了一垛绿色的墙。 板书长叶

3、看图,这一片叶子挨着一片叶子,密得不留一点空隙,远远望去,成了??一垛绿色的墙,这可是一垛绿叶墙呀。叶子的特点是什么?“密”文中还有哪个词也是密的意思? 四、学习第四小节 师:就这样过了一天又一天,在小作者的精心照料下喇叭花也一天天长大了,小作者每天都要去看看喇叭花,就在夏天的一个清晨,小作者又来到了院子里,他发现了什么?

1、出示:一天早晨,我照例来到院子里,欣喜地发现在那缀满了花骨朵的绿叶中,开了一朵紫红色的喇叭花,又娇嫩,又鲜艳。

2、指名读句子,说特点 板书:娇嫩 鲜艳

3、看这朵紫红色的喇叭花,看上去又,又,是因为它开在缀满了花 骨朵的绿叶中。绿叶丛中到处都是花骨朵,一个一个一个又一个,这就是??缀满 齐读。

4、看到这第一朵花开了,真让人欣喜,谁来读好句子。指名读,女生齐读 师:第二天小作者又来到了院子里,他又发现了什么?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五、学习第五小节

1、师:喇叭花开得一天比一天多。喇叭花越开越多,越开越美,有________有_________有________指名三人说,(把花骨朵打开成花朵),这么多颜色的喇叭花,我们可以用一个词表示。(五颜六色,万紫千红________)

2、远远看去,好像挂着??一匹美丽的花布。读准匹,他是第三声,开火车读 出示卡片 一匹花布。

3、这么美的花,我们应该读好它,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六、总结

师:对啊!就是在小作者的精心照料下,喇叭花才能开得那么多,那么美。这正是他对喇叭花的喜爱,才会观察得那么仔细,描写得那么具体、生动。

喇叭花特点

种下花子

天天浇水发芽嫩弱

搭个架子长叶密稠密

开花娇嫩鲜艳

辛苦快乐

喇叭花课件 篇13

2、小班语言故事公开课教案《喇叭花电话》含反思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打电话的简单对话。(重点)

2.能够认真倾听,较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地想法。(难点)

3.积极参与活动,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准备:

故事课件及录音带。

过程:

一、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副漂亮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谁能举手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提问:

1.画面上都有什么?

2.大树是什么样子的?

3.有几只小鸟?(请幼儿点数)

4.有几只小?(请幼儿点数)

5.小鸟在什么地方?小在什么地方?

二、教师结合课件第一遍讲述故事,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讲述故事第一部分。

提问:

1)小喊的声音太小了,小鸟听不到怎么办呢?

2)如果你是小,你会怎样和小鸟说?我们一起说说看。

2、教师讲述故事第二节。

提问:不能和小鸟说话,小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小很伤心,很难过,它还很着急呢!小朋友们,谁有别的好办法,可以帮助小,让小鸟听到他们的话?

3、教师讲述故事第三节。

提问:

1.小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2.小终于可以和小鸟说话了,他们的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三、播放录音,结合课件第二遍讲述故事。

提问:

1.小和小鸟都说了些什么?(请幼儿模仿小动物对话)

2.打电话时,应该怎样说,才更有礼貌?

3.如果你是小,你还会和小鸟说些什么话?

四、游戏:打电话

1.幼儿自由游戏。要求:有礼貌的,尽量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演示打电话,教师做简单评价。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学会了用语言来模仿故事中的角色对白;从情感体验的角度来看,孩子获得了与同伴、老师亲密交流的体验;从社会性的角度来看,孩子们获得了与同伴游戏的经验。

青花瓷课件(汇总13篇)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设计,你是否在为不会写教案课件而烦恼呢?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为您收集了一些与“青花瓷课件”相关的重要信息,以下内容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不得任意复制或作他用!

青花瓷课件【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不同造型的青花瓷,了解其纹样装饰的特点,感受作品的色调和纹样美。

2.学习用不同的线条和青花来设计装饰青花瓷物品。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瓶子、葫芦、纸杯、玻璃纸若干。

2.蓝色记号笔人手一个

3.《青花瓷》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到美工室

师:孩子们,看,今天我们来到哪里上课了呀!在上课之前老师先带领你们来欣赏一下我们的美工室作品,好不好。

师:你们有没有在里边发现跟我们教室摆放的一样的东西呀(青花瓷)。对,这里有跟我们教室一样的青花瓷盘,盘子上的青花除了可以装饰到盘子上,还可以装饰到什么地方?

二、按要求作画

师:你们刚才说了很多很多,那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画一画呀!但是在画之前老师是有要求的,今天我们统一都用青花和各种线条来装饰你的作品,你自己看怎样布局合理,我们比比看,最后谁画的漂亮,好不好。

三、自主挑选物品,进行作画

1.教师:刚才老师说的你们都听明白了吗?好,现在你可以去挑选你自己喜欢的物品,开始进行创作。

2.教师巡视,指出错的地方。

四、幼儿作品展示

1.师:孩子们都画好了吗?那现在把你的笔放下,跟着老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你们的作品,好不好。

师:你们觉得谁画的好看呢!请幼儿说一说。

2.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进行小结。

五、带领幼儿将物品带到教师,结束本次活动

师:好了,孩子们,我们一起把我们的物品带到教室让更多的人来欣赏,好不好。

活动反思

青花瓷是最富有古代中国浓郁气息的瓷器,青花瓷的主色调为蓝色和白色,图案有山水,鸟兽,人物等,栩栩如生。青花瓷的图案设计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且都是运用中心对称的原理设计。通过让幼儿图片观察青花瓷盘和动手设计青花瓷盘,使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初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中国民间工艺产生兴趣,并且懂得用有规律的花纹装饰、设计盘子,培养其审美情趣和表现力。

青花瓷课件【篇2】

1、在观察和交流的基础上学习用不同的线条和图案来设计和装饰青花瓷。

2、欣赏青花瓷,观察纹饰,感受青花瓷的美。

各种青花瓷、蓝色记号笔、幼儿操作材料、视频。

一、了解青花瓷回忆和绘画,回忆青花瓷的特点和花纹

1、今天我们要参观青花瓷展览,在参观之前,想问一下小朋友们,什么叫青花瓷?(青花瓷是蓝色的花纹,白色的底。而蓝色也叫做青色,所以我们把白底青色花纹的瓷器叫做青花瓷。)

2、请朋友上来画一画你见过的青花瓷的花纹。

小结:你们画了不同的花纹,有的是花朵、树枝、叶子,这些是来源于大自然的花纹;那么我们还有其他什么花纹(ppT),有山水风景、传说故事,这些是来源于人们表达美好的愿望。

二、参观青花瓷展观察并交流青花瓷花纹的规律。

1、接下来我们来参观青花瓷展咯(幼儿上前参观)

2、青花瓷上的花纹有哪些特点,设计师们是怎么设计的?

3、如果让你设计一个青花瓷,你如何设计?

小结:设计青花瓷有很多方法,比如重叠法、对称法、间隔法等等。(教案.出自:.教案网.)有的从上往下画,有的从里往外画,有的从外往里画,还有从左往右画或者从右往左画。

三、幼儿设计、绘画幼儿尝试用不同的线条和图案设计青花瓷。

1、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创作。

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来当小小设计师,设计一只漂亮的青花瓷,看看哪个设计师能设计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2、幼儿绘画,教师指导:重点指导幼儿有规律地装饰花纹和图案。

四、活动延伸引导幼儿欣赏青花瓷,进一步感受青花瓷的美。

(播放视频)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看青花瓷究竟是怎么制作的。

青花瓷课件【篇3】

设计意图

青花瓷清丽、隽逸,千百年来不断向世人展现她迷人的风采。有关青花瓷的日常用品虽然很多,但孩子对青花瓷的相关经验却是很少。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以观察和交流为基础,通过提问、讨论,引导孩子认识青花瓷,了解其特点,激发继续探究的兴趣,并学习设计有关青花瓷元素的作品,体现青花瓷作品的艺术美。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青花瓷的美丽花纹及色彩的独特性,感受青花瓷的艺术美。

2、尝试利用线、图案装饰物品,制作一件含有青花瓷相关元素的作品。

活动准备

1、有关青花瓷的实物若干。

2、范例作品,自制青花瓷图片一套。

3、幼儿人手蓝色记号笔一支,纸制品一个。

活动过程

一、欣赏青花瓷实物,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些瓷器,大家一起来看看。(幼儿欣赏片刻)你们知道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吗?(青花瓷)你喜欢哪一个?你觉得它美在哪里?

(幼:因为它有线条、……)

师:对!它是中国的国瓷——青花瓷,古代的人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来烧制瓷器,所以都呈现出蓝色,也因为古代人把蓝色叫做青,所以就叫青花瓷。白底青花很美,深受大家喜爱。

二、引导幼儿欣赏青花瓷图案排列组合的规律。

1、感知图案的排列顺序

师:这些美丽的图案在瓷器上有一定的排列顺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怎么排列的。

师:盘子上有什么样的花纹?盘子上除了花,还有什么线?中间是什么花纹?旁边又有什么花纹?(引导幼儿发现二方连续及中心对称的排列顺序)

师:花和线是怎么组合的?它们排列的规律是怎么样的?

2、知道装饰的位置

师:这些图案都装饰在什么地方?(瓶口上、瓶底……)

引导幼儿观察图案的排列要有疏密,注意对称还有排列的规律。

三、欣赏自制青花瓷图片,加深对线条、图案的认识。

师:老师可喜欢青花瓷了,我也设计了一些青花瓷图片,你们想不想看看?

1、出示四张图片,引导幼儿发现图片用的是什么装饰手法?

师:看,这只盘子上有什么花纹?中间是什么?周围又有什么花纹?用到了什么样的对称方法?(中心对称、二方连续、四方连续)

2、教师示范。

师:拿到瓷盘,先装饰中间的然后再装饰边缘,我想到画一条波浪线,小朋友们也可以用其他我们学过的线条来画,如锯齿线、弹簧线等等,再加几个点装饰一下。

四、教师交代要求,幼儿操作。

1、激发幼儿参与制作。

师:那就请你们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我们也用学过的本领来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一件青花瓷。

2、幼儿自由选择不同的材料装饰,用蓝色记号笔在上面进行自由创作。

3、老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幼儿用对称的方法,用线条有规律来装饰。

五、作品展示

1、请个别幼儿展示作品。

2、分组走秀,展示作品。

3、一起参观别人的作品,自由评价。

青花瓷课件【篇4】

设计意图:

青花瓷是一种彩绘装饰瓷,造型优美,色泽淡雅,素有“永不凋谢的青花”之称,是我国最富有民族特色的瓷器。大班美术欣赏活动“青花瓷盘”从欣赏传统的青花瓷盘切入,通过创设环境、用音乐渲染气氛、欣赏传统青花瓷盘等手段,营造出一种浓厚的艺术氛围,引导幼儿以线描装饰画的表现手法,在白色纸盘上装饰青花图案,绘制具有民间工艺特色的青花瓷盘,从中感受青花瓷盘独特的简约之美,并激发幼儿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目标:

1.欣赏青花瓷盘的花纹和图案,了解其纹样装饰特点,感受其独特的色调美和纹样美。

2.尝试运用烘托主题的方法装饰青花瓷盘,养成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

准备:

1.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青花瓷盘实物或图片、画册等相关宣传资料,从中感受青花瓷盘的色调美和纹样美,初步了解一些中国传统装饰纹样的知识。

2.《青花瓷盘》课件一套,《青花瓷》MP3纯伴奏音乐,一次性纸圆盘、蓝色勾线笔人手一份。

过程:

一、欣赏青花瓷盘照片,发现青花瓷盘的装饰纹样特点

1.出示两张青花瓷盘照片,初步感受青花瓷盘的装饰纹样特点。

师:请仔细看一看这两只青花瓷盘,你觉得青花瓷盘上的装饰花纹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欣赏青花瓷的'色调美和纹样美。)

师:这两只青花瓷盘上的装饰花纹、色彩怎样?

师(小结):这两只瓷盘上的花纹是用同一种青蓝颜色绘制出来的。这些白底蓝花的图案称为青花,绘制在白瓷上就被称为青花瓷。青花瓷产生于唐代,是我国非常著名的瓷器。青花瓷只有青、白两种颜色,上面的装饰花纹干净、简洁,非常美丽。

师:这些美丽的花纹都装饰在盘子的什么部位?(盘心、盘边。)

师:在盘心一般都是各种漂亮的大图案,也称主题花纹。而盘边人们往往会装饰上花边,我们称为盘边花纹,装饰盘边花纹的目的就是为了烘托盘心的主题花纹,让这只青花瓷盘看起来更美丽。古代的人们很聪明,把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花草、动物、人物等各种美好的东西都画在了瓷盘上。所以,这些瓷盘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2.出示两幅“鱼盘”青花瓷盘图片,对比装饰纹样疏密不同的效果。

师:这两只青花瓷盘选择的是同一个题材,是什么呢?(鱼。)

师:同样的“鱼盘”装饰花纹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发现疏密不同。)

师:这两只“鱼盘”因为装饰花纹的疏密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效果。你喜欢哪一种装饰效果?

师:青花瓷盘上的花纹画得密一点,内容丰富,花纹精致;如果瓷盘上的花纹画得疏一点,少一点,主题便很突出,图案很清晰,青花瓷盘看起来就显得特别简洁。

(析:在《青花瓷》静谧、古朴的MP3纯音乐声中,幼儿安静欣赏两组生活中常见的传统青花瓷盘,从而在视觉、听觉双重审美感受中初步体验到了青花瓷盘的色调美及纹样美,进而产生喜爱之情。)

二、观察青花瓷盘绘制步骤图,了解“青花盘”的绘制顺序与装饰要点

1.观察图示,熟悉“青花瓷盘”绘制的顺序。

师:这是青花瓷盘的绘制步骤图,请你仔细看一看,绘制青花瓷盘时应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分析布局图示,了解青花瓷盘绘制的装饰要点。

①观察中心布局图示,了解盘心主题花纹的装饰要点。

师:画青花瓷盘盘心主题花纹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幼:中间花纹要大一点、圆一点。

幼:花纹要画在中间,不能画到边上去。

幼:可以画花朵、太阳和很多圆圆的东西。

师(小结):盘心主题花纹可以画花朵、太阳、人物、动物等很多美好的东西。但是要注意将花纹或图案画在盘子中心,画得大一点、饱满和圆润一点,不能偏离中心,也不能画得很小。

②观察盘边布局图示,了解盘边“有规律排列花纹”的装饰要点。

师:那么,在画盘边花纹的时候,又要注意些什么?

幼:边上的花纹比中间的花纹画小一点。

幼:边上的花纹要排好队,不能乱画。

幼:可以画小一点的花朵、三角形、小爱心等图案。

师(小结):绘制盘边花纹时,要画很多个一模一样的小花纹,而且要排列整齐。花纹的头可以一起朝向外边或中心排列,还可以一个跟着一个绕着盘边同一方向有规律地排列。

(析: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及难点,教师先出示步骤图,引导幼儿了解绘制青花瓷盘的顺序,随后通过中心布局图示与盘边布局图示,帮助幼儿形象、直观地理解绘制青花瓷盘主题花纹及盘边花纹需要注意的一些装饰要点,以促使幼儿在接下来的创作中能进行有目的的构思,从而初步培养起整体布局的构图意识。)

三、尝试运用烘托主题的花纹装饰方法,设计并制作青花瓷盘

1.教师交代操作要求。

师:请你尝试用烘托主题的花纹装饰方法,设计并绘制你自己喜欢的青花瓷盘。

师:主题花纹的设计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花草、动物、人物等图案,图案可稍大一些;盘边花纹的设计尽量选择简单一点的花边纹样,以起到烘托主题花纹的作用。

师:先画盘心处的主题花纹,再往外一圈圈(或一层层)地画盘边花纹。;本文盘边花纹的设计要求是简单重复、纹样清晰,注意单个花纹的方向要有一定的规律,排列要整齐。

师:绘制完后,可以跟大家说一说,你设计的青花瓷盘上的主题花纹是什么,盘边花纹的排列又有什么规律。

2.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可以根据幼儿能力差异,分别进行语言提示或示范指导。

四、展示幼儿绘制的青花瓷盘,相互欣赏与交流

1.展示幼儿的作品,请个别幼儿上前介绍自己的作品。

2.采用幼幼互评、教师点评等形式进行讲评,重点围绕主题花纹设计、盘边花纹排列、整体布局、艺术审美等展开。

(析:讲评的重点不在评判作品的好坏,而是根据幼儿的作品一起找一找其中的与众不同,或者是其中的十足创意。可以着重引导幼儿关注青花瓷盘的整体装饰效果是否整洁、美观,盘心花纹与盘边花纹的比例是否恰当等,以通过具体明确的评价活动有效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五、延伸活动:进一步丰富与拓展幼儿相关知识与经验

发动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一些其他品种的青花瓷器,如青花瓷瓶、罐头、茶杯、笔筒等,引导幼儿不仅关注其花纹图案,还能关注其外部造型、彩绘花纹等特色,可以有意识地搜集一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年年有鱼”“万事如意”等系列的青花图案,以丰富幼儿相关的民俗知识与经验,进一步引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喜爱与自豪之情。

活动反思: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色彩缤纷、形态各异的精致盘子,走进了家家户户。而那些富有传统文化的青花盘,被越来越少的人所青睐。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感受白底青花独特的色彩美和对称美,我设计了本次活动《青花瓷盘》。

在整个活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我用浅显、易懂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了“中心对称”的作画方式,突出了重点。我特意自制了一个“中心对称”图案非常明显的青花瓷盘,让幼儿先认准“中心”,接着用“找一样的图案”的方法,让幼儿逐渐理解“中心对称”的方法就是:以中间的图形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面对面用一样的图形来装饰的方法叫中心对称。在幼儿初步理解中心对称的基础上,我还给幼儿上来操作的机会,一方面检验幼儿掌握中心对称的情况,另一方面,起到给幼儿示范操作的作用。其次,在作品呈现的方式上,我考虑了色彩与内容的搭配以及作品的呈现效果。青花瓷的色彩是白底蓝花,我给幼儿准备的课件、盘子插座都是“白底蓝花”的色彩搭配,作品本来是呈现在嵌体板上的,我考虑到如果把作品放在插座上,作品会更具美感、整体效果会更好。最后,在这个活动中,幼儿的环保意识,环保行为习惯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知道一次性的盘子还能变废为宝制作“青花瓷盘”呢。

同时,在活动中,我也发现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1.在给幼儿介绍磁盘花纹的时候,没有用简浅易懂的语言,解释不是很到位。

2.幼儿在装饰过程中,还有个别幼儿围绕中心进行装饰,不能很好的运用“中心对称”的方法来有规律的进行装饰盘子;

3.在幼儿相互欣赏作品时,太随意,没有提出明确要求。

青花瓷课件【篇5】

设计意图:

青花瓷以其突出的历史风格和独特的艺术特色被誉为是中国的“国瓷”,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有关青花瓷的日常用品虽然很多,但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一清新,秀丽的设计了解甚少。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以观察和交流为基础,通过提问、讨论,引导孩子认识青花瓷,了解其特点,激发继续探究的兴趣,设计有关青花瓷元素的作品,从中感受青花纹样独特的简约之美,并激发幼儿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传统纹样装饰特点,感受青花瓷的色调美和纹样美。

2、尝试运用连续的线条或者花纹设计一件青花纹样的作品。

3、知道青花瓷是中国人发明的,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了解青花瓷装饰花纹的特点是连续的,有规律的。

难点:运用青花瓷装饰花纹的特点进行设计创作。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白色待装饰的材料若干,蓝色记号笔若干

3.古典音乐

4.青花瓷展区布置

5.幼儿知识储备:运用点、线画花纹和图案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教师提问,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China是什么意思吗?”

师:“China除了表示中国,还有另外一个意思,是瓷器。”

2.教师带领幼儿欣赏各种青花瓷,了解青花瓷的纹样和用色特点。

3.观看视频,了解白色底蓝色花纹是青花瓷的图案特点,体会中国传统文化。

二.观看实物和幻灯片,欣赏并了解青花瓷装饰花纹的特点。

对比青花瓷实物,观看幻灯片,和幼儿共同探讨青花纹样的特点是有一定规律的,连续的。

1.第一次对比(出示两个盘子,一个是普通白色,一个是青花瓷盘)

师:“这两个盘子哪个是青花瓷盘?为什么?”

师:“花纹在哪儿?”

师:“哦。盘子边缘有蓝色的花纹,那这些花纹有什么规律呢?”

师:“一朵大花,一朵小花,这些花纹是有一定规律的,连续的排列。”2.第二次对比(出示两个盘子,一个是边缘有花纹,一个是中间也有花纹的)

师:“快看,我这还有一个青花瓷盘,这个是青花瓷盘吗?这两个都是青花瓷盘,可是它们有什么不同?”

师:“恩,青花瓷盘不单单在盘边有装饰,在中心也可以添加图案,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先来看看边缘的花纹,也是有规律的连续的,那大一些的图案放在了哪里?--中间

3.展示瓷瓶(播放幻灯)

师:“青花瓷不仅仅有盘子,还有什么呢?”

师:“瓶口的花纹是怎么排列的?”

师:“哪里还有有规律的,连续的花纹?”

师:“设计师大块的图案放到了哪里呀?”

“对,在整个瓶子最突出的地方绘画大面积的图案”

三.观看幻灯片,展示人们将青花瓷纹样在现代中的运用,引导幼儿进行设计。

四.运用青花瓷的装饰花纹的特点进行图案设计(伴随音乐)

1.请幼儿运用青花瓷的装饰花纹的特点在设计图纸上设计青花纹样。

2.教师指导,并将幼儿的设计图在展板上展示。

3.幼儿欣赏同伴作品,并互相讨论

五.运用青花瓷的特点进行设计创作。

1.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利用青花纹样的特点进行设计。

2.幼儿展示作品

活动实录

一.情景导入。

1.教师提问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China是什么意思吗?”

生:中国

师:“China除了表示中国,还有另外一个意思,你们知道吗?

生:无语

师:china的另一个意思是瓷器。”

2.教师带领幼儿到瓷器前进行参观并提问。

师:“今天王老师带来很多瓷器,你们快过来看一看。(敲一敲)这就是瓷器,他们很漂亮,可是他们易碎,所以我们应该轻拿轻放。

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生:花瓶,碗,水杯,盘子

师:这些瓷器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有蓝色的花纹?

师:你总结的很准确。

生:他们的底色是?

生:白色

师:这种白底蓝色花纹的瓷器叫做青花瓷。

师:你都看见了什么图案?

生:花朵

师:这是花朵,象征着花开富贵和吉祥的。寓意真好!你们还看见什么图案了?

生:竹子

师:竹子象征什么,你们想一想。

生:节节高升

师:在古代人的设计中,这些瓷器上的图案都是代表着吉祥,有美好的寓意。

师:“我们看一段录像,进一步了解青花瓷。

3.观看视频,了解白色底蓝色花纹是青花瓷的图案特点,体会中国传统文化。

4.教师提问并小结。

师:“视频我们看完了,你都记住什么了?”

生:青花瓷是白底,蓝色花纹的。

师:“青花瓷是白色底蓝色花纹,也因为古代人把蓝色叫做青,所以就叫青花瓷。它也是瓷器中最美的一种,是由我们中国人发明的,我们中国的领导人还会将青花瓷作为国礼送给外国的领导人呢!

二.欣赏并了解青花瓷装饰花纹的特点。

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青花瓷的花纹。

1.第一次对比(出示两个盘子,一个是普通白色,一个是青花瓷盘)

师:“这两个盘子哪个是青花瓷盘?为什么?”

生:这个盘子是青花瓷,因为是白色底,蓝色花纹的。

师:“花纹在哪儿?”

生:在盘子周围,边上。

师:“哦。盘子边缘有蓝色的花纹,那这些花纹有什么规律呢?”

生:花,树叶,花

师:“一朵大花,一朵小花,这些花纹是有一定规律的,连续的排列。”2.第二次对比(出示两个盘子,一个是边缘有花纹,一个是中间也有花纹的)

师:“快看,我这还有一个青花瓷盘,这个是青花瓷盘吗?

生:这个是青花瓷,

师:这两个都是青花瓷盘,可是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是边上有花纹,另一的中间也有图案。

师:“恩,青花瓷盘不单单在盘边有装饰,在中心也可以添加图案,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先来看看边缘的花纹,也是有规律的连续的,那大一些的图案放在了哪里?

生:中间

3.展示瓷瓶(播放幻灯)

师:“青花瓷不仅仅有盘子,还有什么呢?”

生:花瓶

师:“瓶口的花纹是怎么排列的?”

生:连续的,有规律的

师:“哪里还是有规律的,连续的花纹?”

生:瓶底

师:“设计师大块的图案放到了哪里呀?”

生:瓶子的中间

生:对,在整个瓶子最突出的地方绘画大面积的图案。

三、播放幻灯片,展示人们将青花瓷纹样在现代中的运用。

师:咱们看了这么多漂亮青花瓷,你们喜欢青花瓷吗?就是因为古代人设计和发明了这么美的青花瓷,所以我们现代人并没有把这种传统艺术遗忘,还把青花瓷的花纹用在了生活中很多的物品上,我们一起看看吧。

四、图案设计练习

师:“今天我请大家来当设计师,我们一起来设计青花纹样的作品吧。设计之前我为你们准备了设计图纸,请你在设计图纸上画出你喜欢的有规律的并且是连续排列的线条或者图案,画好之后请小朋友给大家介绍一下,好了,设计师们请摆正椅子,面向桌子,完成你们的设计图吧!”

教师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然后请设计师分组展示,介绍自己的设计图纸。

五、运用青花瓷的特点进行构图设计(伴随音乐)

师:“每位设计师的想法都很独特,我很欣赏你们的想法,小设计师们,现在可以开始你真正的创作啦。”教师请设计师分组选取待设计的物品。

幼儿创作之后向大家展示。

六.结束

活动延伸:师:“小设计师们,我们回到班级与其他的小朋友继续设计,好吗?现在请拿起你的设计作品向周围的老师展示一下吧!(音乐响起)”。

活动反思

在第31届教学“百花奖”活动中,我觉得自己收获颇丰,有历练、有成长,同时也到了自己还需要不断的提升和努力。

首先谈一下我的个人收获,对幼儿园艺术领域教学活动的认知。艺术领域活动中,该如何培养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欣赏是上好一节活动的前提,教师要为幼儿提供环境、材料上的支持,让幼儿的审美属性诸如色彩、节奏等在直接刺激下,可以不受现实生活中各种常规的约束,自由地展开想象,产生一种以情感愉悦为主调的心理状态,形成一种审美的感受,从而,促使幼儿具有一双欣赏美、发现美的眼睛,促进幼儿欣赏能力的提升。其次,在幼儿的艺术表现与创造方面,显著表现特征为自发性,也就是说,儿童与生具有艺术潜能,每名幼儿都是天才设计师,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素材以及适宜的教学环节,促进幼儿在头脑中产生创作愿望,并能利用艺术的形式语言、艺术的工具和材料,发挥幼儿丰富的想象与潜能,将它们重新组合,为幼儿创作出新颖独特的艺术作品提供支持,从而促进幼儿在艺术领域活动中的提升与发展,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此外,我也看到了自身还需要不断的提升和努力的方向。

1.增强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

在课堂活动中适时使用教育机智,对幼儿做出随机应变的快速反应和灵活采取恰当措施。积极、主动的参与各种大型活动,使课堂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逐步提升。

2.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课堂上,正确判断幼儿的能力,提问要深入浅出,循序渐进。选择恰当的时机提问,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提高对幼儿的个别指导及关注。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每个幼儿各个阶段的发展是不同步的,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尊重孩子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些特点,为幼儿创设温暖的、互动的、富于理解和激励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孩子按照自己的速度、节奏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提高对幼儿的个别指导及关注,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更要做到细致入微地发现,及时鼓励,并做到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最后,感谢幼儿园两位园长、主任和同事们运用集体的智慧引领我进步,感谢进修学校辛老师为我们搭建了教学“百花奖”这一承载新理念、孕育优质教师的平台,我们衷心地祝愿南岗区教学“百花奖”越办越好,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这个平台展示其课堂教学的魅力和风采。

青花瓷课件【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青花瓷花瓶的花纹和图案,了解其纹样装饰特点,感受其独特的色调美和纹样美。

2.养成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青花瓷花瓶实物或图片、画册等相关宣传资料,从中感受青花瓷花瓶的色调美和纹样美,初步了解一些中国传统装饰纹样的知识。

2.每人一份操作材料:蓝色勾线笔和白色花瓶的底花瓶。

活动过程:

一、欣赏青花瓷花瓶照片,发现青花瓷花瓶的装饰纹样特点

1.出示两张青花瓷花瓶照片,初步感受青花瓷花瓶的装饰纹样特点。

师:请仔细看一看这两只青花瓷花瓶,你觉得青花瓷花瓶上的装饰花纹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欣赏青花瓷的色调美和纹样美。)

师:这两只青花瓷花瓶上的装饰花纹、色彩怎样?

师(小结):这两只瓷花瓶上的花纹是用同一种青蓝颜色绘制出来的。这些白底蓝花的图案称为青花,绘制在白瓷上就被称为青花瓷。青花瓷产生于唐代,是我国非常著名的瓷器。青花瓷只有青、白两种颜色,上面的装饰花纹干净、简洁,非常美丽。

师:这些美丽的花纹都装饰在花瓶的什么部位?

师:花瓶上人们往往会装饰上花边,我们称为花瓶边花纹,装饰花瓶边花纹的目的就是为了烘托花瓶心的主题花纹,让这只青花瓷花瓶看起来更美丽。古代的人们很聪明,把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花草、动物、人物等各种美好的东西都画在了花瓶上。所以,这些瓷花瓶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2.出示两幅青花瓷花瓶图片,对比装饰纹样疏密不同的效果。

师:这两只青花瓷花瓶选择的是同一个题材,是什么呢?(引导幼儿发现疏密不同。)

师:青花瓷花瓶上的花纹画得密一点,内容丰富,花纹精致;如果瓷花瓶上的花纹画得疏一点,少一点,主题便很突出,图案很清晰,青花瓷花瓶看起来就显得特别简洁。

二、观察青花瓷花瓶绘制步骤图,了解"青花花瓶"的绘制顺序与装饰要点

1、。观察图示,熟悉"青花瓷花瓶"绘制的顺序。

师:这是青花瓷花瓶的绘制步骤图,请你仔细看一看,绘制青花瓷花瓶时应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分析布局图示,了解青花瓷花瓶绘制的装饰要点。

师(小结):花瓶的花纹可以画花朵、太阳、人物、动物等很多美好的东西。但是要注意将花纹或图案画在花瓶子上,画得饱满和圆润一点。边上的花纹要排好队,不能乱画。

三、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可以根据幼儿能力差异,分别进行语言提示或示范指导。

四、展示幼儿绘制的青花瓷花瓶,相互欣赏与交流

1、展示幼儿的作品,请个别幼儿上前介绍自己的作品。

2、采用幼幼互评、教师点评等形式进行讲评,重点围绕主题花纹设计、花瓶边花纹排列、整体布局、艺术审美等展开。

备注:可以画:云纹,卷草、莲瓣、古钱、海水、回纹、朵云、蕉叶等花纹

青花瓷课件【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青花瓷瓶的外形特征,尝试在椭球体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建构表现青花瓷瓶。

2、能大方地用语言描述青花瓷瓶的外观,感受青花瓷的美。

3、能积极地参与建构活动,体验自己与同伴共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ppt、雪花片、半成品、展台、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各种各样的青花瓷,感知青花瓷瓶的外形特征

1、出示ppt,引导幼儿观察

师:最近我们开展了青花瓷韵的主题活动,我们共同收集了许多青花瓷瓶。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许多青花瓷瓶,它们的外形是什么样的?你最喜欢哪一款?

(幼儿观察讲述,教师注意引导幼儿从瓶口、瓶颈、瓶肚、瓶底来观察。)

师幼共同小结:原来青花瓷瓶是蓝白相间的,上面有许多的花纹装饰。有的瓶口圆圆的小小的、像圆柱体,瓶颈有的是细长的,像长方体,有的瓶身肚子大大的,像个椭球体,有的瓶底像半球体,造型非常美,千姿百态。

2、拓展幼儿的思维

教师:前段时间我们还去了瓷器城参观,你还见过哪些独特的青花瓷?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二)幼儿建构,教师观察指导

1、师:今天我们都来做巧手匠,用雪花片来建构一个青花瓷瓶,比比看谁最有创意,能建构出造型非常美的青花瓷瓶。

2、师:你想建构一个什么样的青花瓷瓶呢?(鼓励幼儿自由说一说)

3、幼儿自主建构,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添加青花瓷瓶的把子、底座等部位。

(三)活动评价

1、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师:今天我们都是能工巧匠,建构出了造型不一,非常漂亮的青花瓷瓶,真棒!你插的青花瓷瓶是什么样的?

延伸:鼓励幼儿在区域中继续建构造型不一的青花瓷壶等。

青花瓷课件【篇8】

设计思路:

青花瓷以其突出的历史风格和独特的艺术特色被誉为是中国的"国瓷",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它是将自然物象用中国特有的水墨画图式在瓷器上表现出来,构图简洁,色彩素雅明快,造型,线条极其丰富,给人一种淡雅的视觉美感。正好满足中班幼儿强烈的学习探索欲望,是中班幼儿易于理解和接受的一门艺术,也是一个很好的幼儿美术欣赏教材,既可以扩大孩子的视野,又丰富了他们的审美情趣。于是,今天我们走进了青花瓷的世界,更近距离地欣赏国瓷,感受中国文化。

活动目标:

1、 欣赏青花瓷,能初步感受到白底青花的古朴简约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以及表现能力。

2、 引导幼儿懂得利用美丽的线条将事物进行装饰提亮。

3、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4、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1、 知识经验准备:事先幼儿有认识过生活中的普通瓷器制品。

2、 物质材料准备:场景--米奇妙妙屋;展示台--1个大藏宝箱,内部摆放各种青花瓷实物;电脑投影仪;青花瓷课件;音乐情境--3首古典音乐,分别对应于幼儿出场、欣赏以及创作时间的不同氛围;幼儿人手一份--1次性纸盘、蓝色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欣赏青花瓷欣赏一:(实物欣赏)1、 以幼儿喜爱的"米奇妙妙"引入课题,(音乐)调动幼儿的情绪,激发幼儿美术欣赏的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去米奇妙妙屋做客,妙妙屋里有很多好玩的宝贝,小朋友想不想去呀?现在就让我们跟着美丽的音乐轻轻地出发吧。

教师带领幼儿随着古典音乐的舒缓旋律,轻轻地舞动入场。

2、 进入展示区--发现米奇的藏宝箱,教师与幼儿一同揭开藏宝箱里的秘密,并进行实物欣赏。

师:这些是什么宝贝呀?它们上面画了什么?有什么形状?它们的颜色呢?

3、组织幼儿进入米奇妙妙屋内做客,教师出示现代瓷器与青花瓷器实物,引导幼儿在直观的比较中小结刚才发现的奥秘。

师:刚才我们看见的那些瓷器,你们发现了什么?在颜色上它跟我们现代这种瓷器有什么不一样?

师小结:这些瓷器它们只有白底和蓝色,这种白底蓝色的瓷器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青花瓷。古代人把蓝色叫做青,他们又觉得这种瓷器像花儿一样美,所以叫青花瓷,是我们中国特有的瓷器。

欣赏二:(课件欣赏)1、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带着问题(播放青花瓷课件)集中欣赏图片。

(1)师:有个要求,请小朋友欣赏时注意观察青花瓷它们的花纹、形状、图案,美在哪里?

(2)请小朋友念通关米奇的通关咒语把神秘墙(投影仪)打开,欣赏图片。

(3)提问幼儿欣赏后的感受:看完这些青花瓷你有什么感觉?你觉得青花瓷器美在哪里?

2、引导幼儿重点欣赏几个富有特色的青花瓷器。

(1)启发幼儿重点说说青花瓷上美丽的图案。

¨ 师:小朋友的小眼睛真厉害能够发现青花瓷器里各种各样的美。这些里米奇也有几个特别喜欢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美在哪里?

¨ 以米奇有几个特别喜欢的青花瓷器,引导幼儿用猜测的形式进行逐图欣赏,并说说它们美丽的图案。

¨ 教师提问:瓷器上画了什么美丽的图案?它画了什么故事?他们在干什么呢?

(2)引导幼儿想象如果自己是创作者想画什么美丽的图案故事。

师:原来每个美丽的青花瓷器上,中间画的都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如果让你来设计,你想给青花瓷器画上什么美丽的图案呢?

(3)认识各种美丽的花边花纹。

¨ 出示几张范图,启发幼儿发现图案少了花边花纹的装饰并不完美,引导幼儿认识花边花纹装饰的重要。

¨ 组织幼儿再次念念咒语打开神秘墙,观看花纹课件,认识各种美丽的花纹。

师:米奇用相机拍下了很多美丽的青花瓷花纹,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人是怎么装饰花边的。

¨ 结合节奏小游戏,引导幼儿发现各种花纹的规律美。

师:你喜欢哪一个花纹?你觉得哪个花纹美,它们是怎么排列的?

二、制作青花瓷,装扮米奇妙妙屋。

1、师:今天米奇让小朋友认识了这么多美丽的青花瓷,现在我们也用自己学到的本领来帮它把妙妙屋打扮打扮。

2、幼儿尝试用蓝笔在纸盘上进行创作,进一步感受古代青花瓷的简约美,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三、展示幼儿作品,幼儿互相欣赏评价,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点评:

1、整个活动让人耳目一新,让大家真正理解了幼儿园美术欣赏教育活动。虽然活动重点是欣赏,但教师并不是将欣赏作为孤立的一个活动,而是注重多种艺术形式的有机整合,古典音乐为主线的前后贯穿,给幼儿带来了古代水墨江南的诗情意蕴,有一种清心素雅的感觉。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青花瓷课件【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青花瓷花纹的主要特征,感受其典雅高贵的美。

2.知道青花瓷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尝试用多种方法装饰青花瓷。

3.培养幼儿学会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大胆、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重难点:

了解青花瓷花纹的主要特征。

幼儿尝试用多种方式装饰青花瓷。

活动准备:

幻灯片:青花瓷的图片,装饰有青花瓷实物、图片的展室。

幼儿操作材料:泡泡泥、蓝色白板笔、蓝色水粉、水粉笔,各种纸餐具、花盆、塑料小瓶,展示台。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青花瓷的色彩美,了解青花瓷。(在音乐声中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欣赏青花瓷。)

师:请你来看看,图片上的瓷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只有蓝白两种颜色,就是我们中国特有的青花瓷。)

小结:青花瓷只有蓝白两色,很有特点。它给人的感觉典雅、高雅。

二、理解青花瓷的装饰特点,进一步感受它的构图美。

1.继续欣赏青花瓷。(看幻灯片)师:这次欣赏的时候请你仔细观察,青花瓷的花纹和图案有哪些?

2.请幼儿说说看到的青花瓷花纹和图案有哪些?

小结:青花瓷的花纹图案有的来自于大自然,也有的代表人们心中美好愿望的吉祥物等等。

3.了解青花瓷花纹排列上的特点。

(1)笔洗,它的图案是怎样的?(小结:单纯的绘画,没有其它花纹装饰。)

(2)观赏壶,花纹是怎样的?(小结:按照花纹图样有规则地排列。)

(3)盘子,它的花纹和图案是怎样排列的呢?(小结:把绘画和花纹相结合,中间是一幅主题绘画,周围用了一些小花的图案有规则地装饰。)

4.认识青花瓷中常见的花纹:蕉叶纹、卷草纹、莲瓣纹、团花纹、回纹。

三、大胆创新,尝试多形式地装饰青花瓷。

1.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名青花瓷设计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纸餐具、塑料花盆、小瓶等材料,请你选用线描、水粉、泥塑等三种方法,大胆设计你心目中的青花瓷!设计的时候可以把你觉得最美的、最喜欢的东西加入进去。画完以后请将作品放在展示栏上,到时老师会请你上台来分享你的作品。(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课件滚动播放青花瓷视频)

2.请幼儿来介绍自己设计的青花瓷?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设计青花瓷的?在你的青花瓷里有什么?代表什么意思?(表扬有创意的作品)

四、延伸:

在生活中青花不仅可以运用在盘子上,还可以运用到很多生活用品中,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青花带给我们的美吧!

小结:看了以上的图片,我们知道了美丽的青花花纹已经将我们生活中很多物品装饰的更加高雅。作为小小设计师的你们,希望等你们长大,能将我们中国的青花瓷发扬光大,得到全世界的认可!老师很期待看到你们的作品。

活动反思:

活动始终强调幼儿的自主探索。教师始终保持用平等的对话方式引导幼儿步步解读青花瓷的文化韵味,让幼儿在对话中轻松获得青花瓷的相关信息(色彩、图案造型、花纹的运用,以及所表达的情感、意境)。活动环节循序渐进,层层深入,通过欣赏体验--设疑推进--幼儿内化拓展--提升创作,全程带给孩子们一个充满创造性的学习空间,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了解青花瓷、接受青花瓷,并再次创造青花瓷的美。幼儿的活动过程是快乐的,幼儿的作品也是丰富的。

青花瓷课件【篇10】

设计意图:

青花瓷以其突出的历史风格和独特的艺术特色被誉为是中国的“国瓷”,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有关青花瓷的日常用品虽然很多,但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一清新,秀丽的设计了解甚少。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以观察和交流为基础,通过提问、讨论,引导孩子认识青花瓷,了解其特点,激发继续探究的兴趣,设计有关青花瓷元素的作品,从中感受青花纹样独特的简约之美,并激发幼儿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传统纹样装饰特点,感受青花瓷的色调美和纹样美。

2、尝试运用连续的线条或者花纹设计一件青花纹样的作品。

3、知道青花瓷是中国人发明的,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了解青花瓷装饰花纹的特点是连续的,有规律的。

难点:运用青花瓷装饰花纹的特点进行设计创作。

活动准备:

1. PPT课件

2. 白色待装饰的材料若干,蓝色记号笔若干

3. 古典音乐

4. 青花瓷展区布置

5. 幼儿知识储备: 运用点、线画花纹和图案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教师提问,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China 是什么意思吗?”

师:“China 除了表示中国,还有另外一个意思,是瓷器。”

2.教师带领幼儿欣赏各种青花瓷,了解青花瓷的纹样和用色特点。

3.观看视频,了解白色底蓝色花纹是青花瓷的图案特点,体会中国传统文化。

二.观看实物和幻灯片,欣赏并了解青花瓷装饰花纹的特点。

对比青花瓷实物,观看幻灯片,和幼儿共同探讨青花纹样的特点是有一定规律的,连续的。

1.第一次对比(出示两个盘子,一个是普通白色,一个是青花瓷盘)

师:“这两个盘子哪个是青花瓷盘?为什么?”

师:“花纹在哪儿?”

师:“哦。盘子边缘有蓝色的花纹,那这些花纹有什么规律呢?”

师:“一朵大花,一朵小花,这些花纹是有一定规律的,连续的排列。”2.第二次对比(出示两个盘子,一个是边缘有花纹,一个是中间也有花纹的)

师:“快看,我这还有一个青花瓷盘,这个是青花瓷盘吗?这两个都是青花瓷盘,可是它们有什么不同?”

师:“恩,青花瓷盘不单单在盘边有装饰,在中心也可以添加图案,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先来看看边缘的花纹,也是有规律的连续的,那大一些的图案放在了哪里?--中间

3.展示瓷瓶(播放幻灯)

师:“青花瓷不仅仅有盘子,还有什么呢?”

师:“瓶口的花纹是怎么排列的?”

师:“哪里还有有规律的,连续的花纹?”

师:“设计师大块的图案放到了哪里呀?”

“对,在整个瓶子最突出的地方绘画大面积的图案”

三.观看幻灯片,展示人们将青花瓷纹样在现代中的运用,引导幼儿进行设计。

四.运用青花瓷的装饰花纹的特点进行图案设计(伴随音乐)

1.请幼儿运用青花瓷的装饰花纹的特点在设计图纸上设计青花纹样。

2.教师指导,并将幼儿的设计图在展板上展示。

3.幼儿欣赏同伴作品,并互相讨论

五.运用青花瓷的特点进行设计创作。

1.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利用青花纹样的特点进行设计。

2.幼儿展示作品

青花瓷课件【篇11】

活动目标

1.欣赏不同造型的青花瓷,了解其纹样装饰的特点,感受作品的色调和纹样美。

2.学习用不同的线条和青花来设计装饰青花瓷物品。

活动准备

1.瓶子、葫芦、纸杯、玻璃纸若干。

2.蓝色记号笔人手一个

3.《青花瓷》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到美工室

师:孩子们,看,今天我们来到哪里上课了呀!在上课之前老师先带领你们来欣赏一下我们的美工室作品,好不好。

师:你们有没有在里边发现跟我们教室摆放的一样的东西呀(青花瓷)。"出自:屈;老.师"对,这里有跟我们教室一样的青花瓷盘,盘子上的青花除了可以装饰到盘子上,还可以装饰到什么地方?

二、按要求作画

师:你们刚才说了很多很多,那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画一画呀!但是在画之前老师是有要求的,今天我们统一都用青花和各种线条来装饰你的作品,你自己看怎样布局合理,我们比比看,最后谁画的漂亮,好不好。

三、自主挑选物品,进行作画

1.教师:刚才老师说的你们都听明白了吗?好,现在你可以去挑选你自己喜欢的物品,开始进行创作。

2.教师巡视,指出错的地方。

四、幼儿作品展示

1.师:孩子们都画好了吗?那现在把你的笔放下,跟着老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你们的作品,好不好。

师:你们觉得谁画的好看呢!请幼儿说一说。

2.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进行小结。

五、带领幼儿将物品带到教师,结束本次活动

师:好了,孩子们,我们一起把我们的物品带到教室让更多的人来欣赏,好不好。

活动反思

青花瓷是最富有古代中国浓郁气息的瓷器,青花瓷的主色调为蓝色和白色,图案有山水,鸟兽,人物等,栩栩如生。青花瓷的图案设计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且都是运用中心对称的原理设计。通过让幼儿图片观察青花瓷盘和动手设计青花瓷盘,使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初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中国民间工艺产生兴趣,并且懂得用有规律的花纹装饰、设计盘子,培养其审美情趣和表现力。

青花瓷课件【篇12】

设计思路:

青花瓷以其突出的历史风格和独特的艺术特色被誉为是中国的国瓷,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它是将自然物象用中国特有的水墨画图式在瓷器上表现出来,构图简洁,色彩素雅明快,造型,线条极其丰富,给人一种淡雅的视觉美感。正好满足中班幼儿强烈的学习探索欲望,是中班幼儿易于理解和接受的一门艺术,也是一个很好的幼儿美术欣赏教材,既可以扩大孩子的视野,又丰富了他们的审美情趣。于是,今天我们走进了青花瓷的世界,更近距离地欣赏国瓷,感受中国文化。

活动目标:

1、欣赏青花瓷,能初步感受到白底青花的古朴简约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以及表现能力。

2、引导幼儿懂得利用美丽的线条将事物进行装饰提亮。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事先幼儿有认识过生活中的普通瓷器制品。

2、物质材料准备:场景--米奇妙妙屋;展示台--1个大藏宝箱,内部摆放各种青花瓷实物;电脑投影仪;青花瓷课件;音乐情境--3首古典音乐,分别对应于幼儿出场、欣赏以及创作时间的不同氛围;幼儿人手一份--1次性纸盘、蓝色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欣赏青花瓷欣赏一:(实物欣赏)

1、以幼儿喜爱的米奇妙妙引入课题,(音乐)调动幼儿的情绪,激发幼儿美术欣赏的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去米奇妙妙屋做客,妙妙屋里有很多好玩的宝贝,小朋友想不想去呀

教师带领幼儿随着古典音乐的舒缓旋律,轻轻地舞动入场。

2、进入展示区--发现米奇的藏宝箱,教师与幼儿一同揭开藏宝箱里的秘密,并进行实物欣赏。

师:这些是什么宝贝呀

3、组织幼儿进入米奇妙妙屋内做客,教师出示现代瓷器与青花瓷器实物,引导幼儿在直观的比较中小结刚才发现的奥秘。

师:刚才我们看见的那些瓷器,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这些瓷器它们只有白底和蓝色,这种白底蓝色的瓷器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青花瓷。(教案出自:教案网)古代人把蓝色叫做青,他们又觉得这种瓷器像花儿一样美,所以叫青花瓷,是我们中国特有的瓷器。

欣赏二:(课件欣赏)

1、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带着问题(播放青花瓷课件)集中欣赏图片。

(1)师:有个要求,请小朋友欣赏时注意观察青花瓷它们的花纹、形状、图案,美在哪里

(2)请小朋友念通关米奇的通关咒语把神秘墙(投影仪)打开,欣赏图片。

(3)提问幼儿欣赏后的感受:看完这些青花瓷你有什么感觉

2、引导幼儿重点欣赏几个富有特色的青花瓷器。

(1)启发幼儿重点说说青花瓷上美丽的图案。

师:小朋友的小眼睛真厉害能够发现青花瓷器里各种各样的美。这些里米奇也有几个特别喜欢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美在哪里

以米奇有几个特别喜欢的青花瓷器,引导幼儿用猜测的形式进行逐图欣赏,并说说它们美丽的图案。

教师提问:瓷器上画了什么美丽的图案

(2)引导幼儿想象如果自己是创作者想画什么美丽的图案故事。

师:原来每个美丽的青花瓷器上,中间画的都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如果让你来设计,你想给青花瓷器画上什么美丽的图案呢

(3)认识各种美丽的花边花纹。

出示几张范图,启发幼儿发现图案少了花边花纹的装饰并不完美,引导幼儿认识花边花纹装饰的重要。

组织幼儿再次念念咒语打开神秘墙,观看花纹课件,认识各种美丽的花纹。

师:米奇用相机拍下了很多美丽的青花瓷花纹,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人是怎么装饰花边的。

结合节奏小游戏,引导幼儿发现各种花纹的规律美。

师:你喜欢哪一个花纹

二、制作青花瓷,装扮米奇妙妙屋。

1、师:今天米奇让小朋友认识了这么多美丽的青花瓷,现在我们也用自己学到的本领来帮它把妙妙屋打扮打扮。

2、幼儿尝试用蓝笔在纸盘上进行创作,进一步感受古代青花瓷的简约美,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三、展示幼儿作品,幼儿互相欣赏评价,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点评:

1、整个活动让人耳目一新,让大家真正理解了幼儿园美术欣赏教育活动。虽然活动重点是欣赏,但教师并不是将欣赏作为孤立的一个活动,而是注重多种艺术形式的有机整合,古典音乐为主线的前后贯穿,给幼儿带来了古代水墨江南的诗情意蕴,有一种清心素雅的感觉。

2、活动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投影仪的教学效应,化难为易,通过幼儿熟悉喜爱的卡通形象,结合念咒语、节拍小游戏等有趣的魔法小手段,让活动充满了神秘感,更具趣味性,大大调动幼儿的参与热情。

3、活动始终强调幼儿的自主探索。教师始终保持用平等的对话方式引导幼儿步步解读青花瓷的文化韵味,让幼儿在对话中轻松获得青花瓷的相关信息(色彩、图案造型、花纹的运用,以及所表达的情感、意境)。活动环节循序渐进,层层深入,通过欣赏体验--设疑推进--幼儿内化拓展--提升创作,全程带给孩子们一个充满创造性的学习空间,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了解青花瓷、接受青花瓷,并再次创造青花瓷的美。幼儿的活动过程是快乐的,幼儿的作品也是丰富的。

青花瓷课件【篇13】

活动目标:

1.了解青花瓷花纹的主要特征,感受其典雅高贵的美。

2.知道青花瓷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尝试用多种方法装饰青花瓷。

3.培养幼儿学会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大胆、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

活动重点:了解青花瓷花纹的主要特征。

活动难点:幼儿尝试用多种方式装饰青花瓷。

活动准备:幻灯片:青花瓷的图片,装饰有青花瓷实物、图片的展室。

幼儿操作材料:泡泡泥、蓝色白板笔、蓝色水粉、水粉笔,各种纸餐具、花盆、塑料小瓶,展示台。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青花瓷的色彩美,了解青花瓷。(在音乐声中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欣赏青花瓷。)

师:请你来看看,图片上的瓷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只有蓝白两种颜色,就是我们中国特有的青花瓷。)

小结:青花瓷只有蓝白两色,很有特点。它给人的感觉典雅、高雅。

二、理解青花瓷的装饰特点,进一步感受它的构图美。

1.继续欣赏青花瓷。(看幻灯片)师:这次欣赏的时候请你仔细观察,青花瓷的花纹和图案有哪些?

2.请幼儿说说看到的青花瓷花纹和图案有哪些?

小结:青花瓷的花纹图案有的来自于大自然,也有的代表人们心中美好愿望的吉祥物等等。

3.了解青花瓷花纹排列上的特点。

(1)笔洗,它的图案是怎样的

(2)观赏壶,花纹是怎样的?(小结:按照花纹图样有规则地排列。)

(3)盘子,它的花纹和图案是怎样排列的呢?(小结:把绘画和花纹相结合,中间是一幅主题绘画,周围用了一些小花的图案有规则地装饰。)

4.认识青花瓷中常见的花纹:蕉叶纹、卷草纹、莲瓣纹、团花纹、回纹。

三、大胆创新,尝试多形式地装饰青花瓷。

1.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名青花瓷设计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纸餐具、塑料花盆、小瓶等材料,请你选用线描、水粉、泥塑等三种方法,大胆设计你心目中的青花瓷!设计的时候可以把你觉得最美的、最喜欢的东西加入进去。画完以后请将作品放在展示栏上,到时老师会请你上台来分享你的作品。(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课件滚动播放青花瓷视频)

2.请幼儿来介绍自己设计的青花瓷?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设计青花瓷的?在你的青花瓷里有什么?代表什么意思?(表扬有创意的作品)

四、延伸:

在生活中青花不仅可以运用在盘子上,还可以运用到很多生活用品中,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青花带给我们的美吧!

小结:看了以上的图片,我们知道了美丽的青花花纹已经将我们生活中很多物品装饰的更加高雅。作为小小设计师的你们,希望等你们长大,能将我们中国的青花瓷发扬光大,得到全世界的认可!老师很期待看到你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