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的课件15篇

说课的课件15篇。

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说课的课件”,欢迎您来到本页放松心情享受阅读。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当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一定要很完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需求制定不同的教案。

说课的课件 篇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善待地球的情感,感受地球的美、地球上生命的可爱。通过了解生活环境变化情况,深刻的识别到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动手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地球仪的观察和师生汇报介绍、了解地球资源丰富感受地球的美丽,同时深刻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体会艺术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美感,并将感受加以描绘。

教学用具:图片、地球仪、音乐、卡片。

学生用具:绘画纸、卡纸、记号笔、蜡笔或水彩笔。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激趣、谜语导入

说它像球不是球,

肚子里面啥都有。

人物、动物和植物,

全都生活在里头。

高山、森林处处见,

江河、湖水向海流。

天天围着太阳转,

猜猜它是什么球。

(出示地球图片)

二、整体感知,了解地球现状

你了解地球吗?

地球到底有多大?(表面积、岁数等)

人类是怎样在地球上生活的呢?

地球上有哪些资源?(学生一般只会说地上资源,教师可以补充地下资源)

你心目中的地球是什么样的?

“地球妈妈”如此美丽,我情不自禁的拿起手中的画笔描绘了几幅“地球家园”的情境图。接下来请同学们与我一起欣赏。(简单介绍作品)

刚才老师介绍自己作品的时候,看到一些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你们是不是也想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美丽的地球呢。那就伴随着这美妙的音乐快些动笔吧!(播放音乐)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要求:

1)画一画你心目中最理想的地球。

2)制作过程中与同伴合作,发挥想象力,大胆表达地球的美。

四、展示作品

五、总结、升华情感

这么美丽的家园,却遭到了许多破坏,你能试着举例说一说吗?(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人为破坏是可以努力遏制的,在遏制人为破坏的同时,也最大程度的降低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同学们,我们同在一片阳光下,共同拥有这个美丽的地球。让我们带着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寻找地球的美丽,让我们伸出一双充满关爱的手,维护地球生态环境,把她的美珍藏心中,让我们大声对地球妈妈说“美丽的地球妈妈,我们永远爱你。”

边听、边猜谜语。(地球)

学生积极发言。

欣赏作品。

教师引导看书。

学生动手实践。

(及时表扬有创意的作品)

自评、互评交流。

自然灾害:

四川地震、五常龙卷风、洪水等。

人为破坏:

空气污染(工厂、汽车等)、水污染(有毒废弃物)、森林(乱砍伐树木)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引入课题。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为调动学生爱护地球的情绪铺垫。

引导学生创造,为下面绘画作铺垫。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之间协作能力及提高绘画的积极性和表现能力。

通过交流提高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加深对地球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同时渗透德育教育。

对未来美好的希望和对地球妈妈的爱的延伸。

说课的课件 篇2

1. 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并会组词。

2. 认读词语,了解近义词,巩固、积累词汇。

3. 熟记成语。

4. 把句子读通顺,读流畅,具体体会判断词“是”的用法,并学习运用。

5. 能写好上中下结构的字,做到既正确、又美观。

6. 读背三条俗语警句,要求熟读成诵。

7. 边看图边听老师讲爱惜粮食的故事,然后看图练说故事。

1. 审题。

2. 指导。

(1) 出示“迎”。

(2) 以查“迎”为例,复习音序查字法的方法。

a. 在“汉语拼音索引”里找到Y。

b. Y的下面找到音节ying,看清后面的页码。

c. 按照页码,在字典的正文找到音节ying,再按声调的排列顺序,查找“迎”字,并把所在的页码填到表中

(3) 让学生口头组词。

3. 练习。

(1) 按用音序查字法(三步)查“神”字。

(2) 按要求填表格。

4. 反馈。

(1) 检查学生查字典情况、填表情况。

(2) 指出存在的问题,巩固音序查字法。

(1) 指名读。

a. 谁能用上“同意”说一句话?

b. 句子中的“同意”还可以换个词说,意思不变。

(2) 出示卡片“答应”。

(3) “同意”就是“答应”的意思,这两个词的意思相近,我们就说它们是近义词。

(4) 学生齐读“同意”、“答应”。

(5) 指名读,出示“请求”、“恳求”。

(6) 这两个词的意思怎么样?

(7) 指名读,出示“紧盯”、“注视”。

(8) 这两个词也是近义词。

3. 练习。

(1) 指名读三组词。

(2) 齐读。

4. 反馈。

(1) 指名认读词语。

1. 审题。

2. 指导。

(1) 出示第一句话。

(2) 指名读。

(3) 引导回忆毛泽东的有关课文《要好好学字》。

(4) 引导学生弄清这句话有两个部分组成。

3. 同法学习其他句子。

4. 练习。

孔繁森是( )。

梅兰芳是( )。

居里夫人是( )。

1. 审题。

2. 指导。

(1) 认读汉字。

(2) 引导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方法和写字要求。

(3) 指导书写。

3. 练习。

学生练写,老师巡视。

4. 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写姿好的学生。

1. 审题。

2. 指导。

(1) 学生自由读成语。

(2) 教师范读。

(3) 理解成语的意思。

3. 练习。

(1) 学生自由练读。

(2) 同位练习背诵。

4. 反馈。

(1) 集体背诵。

1. 审题。

2. 指导。

(1) 学生自由读。

(2) 指名试读。

(3) 教师范读。

(4) 教师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6) 学生反复练读。

(7) 学生自由背诵。

(8) 同位背诵。

3. 练习。

(1) 学生自由读背三句话。

(2) 齐背三句话。

4. 反馈。

(1) 检查朗读。

1.指导学生观察五幅图,弄清图意。

2.讨论每幅图表示什么意思。

3. 指名说说自己知道的标志的意思。鼓励各抒己见。

4. 说说你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些标志的?

出示标志,让学生上台说出这些标志告诉我们什么意思。

鼓励学生课后寻找标志,比比谁认识的标志多。

说课的课件 篇3

教学要求:

1、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认识穷苦人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9---11自然段的心理活动描写的理解,体会桑娜的忐忑不安与善良。

教具:文字片一张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质疑: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什么了?桑娜一家和西蒙一家是什么关系?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理解课文

1、桑娜和西蒙两家到底穷到什么程度呢?打开书,放开声音读1——7自然段,边读边填空,先自己填,然后同桌交流。

2、他们的确是穷啊,可是当西蒙死后,桑娜是怎样对待西蒙家的两个孩子的呢?迅速浏览有关段落,用一句话来概括。

3、当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呢?默读8——11自然段,边读边把桑娜是怎样想的划下来,划好后大声朗读一遍

(1)指名读划下来的句子。

(2)出示投影: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指名读——齐读——指名说:你觉得桑娜是怎样的一个人?

把这种善良读出来。通过你的读要让人感到桑娜的善良,应该怎样读。练读——指名读——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4、桑娜的确是善良,可是当她真的把孩子抱回家的时候,她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投影:“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

(1)指名读——想:桑娜的内心有什么变化

(2)再读这段话:读出由害怕、紧张、矛盾到坚定。

(3)自己再读读这段话,看看还有那些不懂的。

(4)处理五个省略号

A、看第一个省略号,他忐忑不安的想……受得了吗……如果你是桑娜你会怎么想——学生说第一个省略号。

B、一个省略号看出桑娜思绪万千,以下四个你任选一个,就照刚才的方法,想一想桑娜会想些什么?但要记住你就是桑娜。

(先自己准备,准备好后同桌交流。)

C、通过对省略号的理解,我们知道了,桑娜抱回这两个孩子心里充满了矛盾,那我们在读这段话的时候,一读到省略号就要想一想,要读出桑娜矛盾的心理。自己试着读读-指名读。

5、我们体会到了桑娜的高尚品质,打开书看看,跟桑娜有同样品质的人还有谁自己读12——结尾

6

当桑娜把西蒙家的情况告诉丈夫后,她的丈夫有什么表现呢?齐读24自然段。

(1)处理“熬”。这个字还可以换成什么,为什么用“熬”不用别的。

(2)通过这个熬,将来渔夫和桑娜的生活将怎样?(生命受到威胁,流落街头。板书:牺牲自己)

(3)当看到自己的丈夫是如此的通情达理,这时的桑娜心情会是怎样的,体会着说说……这些话桑娜说出来没有?

师:是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此刻,是两颗善良的心在进行心灵的碰撞。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你想说点什么吗?

师:课文学完了,让我们再回味一下托尔斯泰的这篇文章,课文通篇除了课题之外,找不到一个穷字,然而在字里行间却处处反映了穷人的贫穷和困苦;全文也没有一个美字,而文章通篇却赞美了穷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作业:学习第9段的写法,写一个心理活动的片段。

附:板书设计

21穷人

桑娜

宁可牺牲自己

渔夫

也要帮助别人

说课的课件 篇4

今天我讲了《背土豆》一课。

这节课通过三个层次的活动展开了有关7的加减法的学习。

1、一共有多少个土豆?

展示第一幅图,说一说图中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土豆。接着解决这个问题——列算式:5+2=7。提问:怎么得出5+2=7的?有同学说是一个一个数的,有同学说是从5开始往后数两个,通过问其他同学哪种方法更为简便,总结:从5开始往后数两个数是更好的计算方法。

2、还剩下多少个土豆?

咱们知道了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一起来看看小老鼠接着干了什么?——背土豆。它把所有的7个土豆都背走了吗?——没有。袋子破了个洞,掉个一个土豆。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原来有7个土豆,掉了一个土豆,还剩几个土豆?解决这个问题——列算式:7-1=6。提问:怎么得出7-1=6的?现在咱们摆一摆手中的小棒,或者用自己喜欢的数学图形表示一下,看看能不能得到这个结果。同学汇报,先干什么(摆了7个小棒代表7个土豆),再干什么(拿走一个小棒代表掉的一个土豆),得到结果(还剩下6个小棒代表袋子里还有6个土豆)。总结: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出7-1=6?

所以我们在表格里填上6,1。原来有7个土豆,掉个一个土豆,还剩下6个土豆。

接着想想还会发生什么?——又掉了一个土豆。那么现在掉了几个土豆了?——2个。还剩下几个土豆呢,数学算式怎么列?——7-2=5。如果我用摆小棒的方法,我应该再拿走几个小棒?——1个。数数是不是还剩下5个?在表格里填几?

好。接着又会发生什么?——又掉一个土豆。怎么列式,列完算式自己在表格中填上相应的数字。把这个表格填完。

找同学汇报结果。问:如果一个土豆都没掉,表格上应该填几?表示什么意思。如果所有土豆都掉了,表格上应该填几?表示什么意思。

根据图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列算式。

说课的课件 篇5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爱护小鸟的意识,同时愿意自觉地保护小鸟。

3、能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是重点,增强爱鸟护鸟的意识,体会人与自然和谐是难点

三、教具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导入新课:

1、孩子们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精神饱满地准备上课,真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来,齐读课题两遍,边读边想:你想从课题中知道什么?

2、抽生反馈,师在课题后用红粉笔画一个“?”

3、其实老师还想知道课题中的“红领巾”三个字为什么加上引号?(引号用蓝色添一下)

4、来,一起回顾一下,课题里隐藏的两个问题:第一个是?第二个是?

(二)学习第三小节。

带着问题读课文,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让我们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找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吧。

1、生小声地读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

2、抽生反馈,并说说你是在哪儿找到答案的?

3、课件出示第三小节:

(1)齐读这一小节,说说清晨红领巾最早来到树林,除了为小鸟放鸟巢,还做了哪些事?

(2)课件演示课文插图,让我们一起到树林里去看看吧(师指着大屏幕)当红领巾手捧鸟巢,肩扛木牌,来到树林里的时候,他们脸上的表情——心情——看到红领巾来放鸟巢,立木牌,小鸟们做了些什么?叽叽喳喳说了些什么呢?当你看到“请爱护小鸟”这句话,你会做些什么呢?真棒,你们和这群红领巾一样,都是爱护小鸟的好孩子!

(3)为了能让小鸟们有一个温暖的家,红领巾还利用课余时间做了很多的鸟巢,瞧,(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人工鸟巢”)如果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些漂亮,温暖的新家,你想对红领巾说什么呢?是啊,鸟儿们有太多的感谢要表达,千言万语,只汇成了一句话,那就是(师引)红领巾——(生答)。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这里的红领巾指的是——所以要加上引号。红领巾好在哪儿呢?(板书:爱护)所以说红领巾——(真好)老师把“?”变成“!”让我们带着对红领巾的感谢,读一读这句话吧

4、练习朗读。

(1)红领巾爱护小鸟,小鸟感谢红领巾,人和鸟是多么的和谐。

(2)请孩子们看大屏幕,数数看,第三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是问句,怎样才能读好问句呢?听我读。请孩子们自己读一读吧,抽生读,其余生听,你觉得他读出问话语气了吗?

(3)听到孩子们读得这么棒,老师也想加进来,欢迎吗?老师读第一句,全班一起读第二、三句,最后我们一起读第四句。准备好了吗?

(2)分两大组练习朗读,注意读出问话的语气和感谢的语气。

(3)同桌练习朗读。

(4)抽两名学生读,其余认真听,说说哪儿读得好。

(三)学习第一二小节。

师:(课件出示: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红领巾对小鸟的爱护,为什么红领巾会那么爱护小鸟呢?)相信孩子们能像刚才那样,认真读书,仔细思考。赶紧打开书,读一读课文的第一、二小节,找找答案吧。

1、生自由读第一二小节。

2、抽生反馈,学生答到哪个小节就学习哪个小节。

3、关于第一小节的教学;

(1)出示第一小节,生自由读,说说你从哪句话体会到小鸟的可爱?(师划线)

(2)请孩子们齐读这句话,把你不懂的词语提出来让大家帮助解决。(师板书:蓬松的羽毛)课件演示:小鸟在——除了说蓬松的羽毛,还可以说蓬松的()

(3)孩子们真聪明,一学就会。赶紧闭上眼睛,跟老师到树林里去感受清晨的美好吧。(播放鸟叫声)你觉得在这个清晨,最快乐的是—?(师板书:快乐的小鸟)除了小鸟是快乐的,还有谁是快乐的?你们快乐吗?

(4)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读一读第一小节吧,老师读问句,你们回答,一定要读出小鸟的快乐和可爱哦!

(5)同桌两个孩子,一个读问句,一个回答。

(6)全班的男孩子读问句,女生回答。

(7抽两生读,一人问,一人答。其余的认真听,说说哪儿读得好?

4、关于第二小节的教学:小鸟是那么的可爱,那么的快乐,所以红领巾会那么爱护它们,小鸟还有哪些地方值得红领巾爱呢?(生答后师板书:捉害虫)

(1)请孩子们看着大屏幕,这是小鸟捕捉害虫的画面。从他们的动作和表情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聪明的小鸟就是机灵的小鸟(师板书)除了机灵的小鸟还有机灵的()机灵的小鸟飞来飞去,捕捉害虫,保护——(师板书:翠绿的树苗)除了翠绿的树苗,还有翠绿的()。这样的小鸟你喜欢吗?

(2)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对机灵的小鸟的喜爱之情吧。出示第二小节。(分两组读)

(3)同桌读。

(4)抽两生读,其余的孩子认真的听,说说哪儿读得好?

(四)小鸟是那么可爱,那么快乐,那么机灵,那么活跃,红领巾是那么喜欢它们,那么爱护它们。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吧。

(五)课外链接:小鸟们能快乐地生活,离不开人们的保护。(课件出示知识库)师读知识库,让生了解相关的保护措施。在人们的精心呵护下,鸟很快和人类成了好朋友。瞧!(课件出示人与小鸟和谐相处的画面)

(六),睢,多美的画面啊!正如人们所说:鸟和我们是一家人。来,再读一遍。所以我们要像爱护家人一样爱护它们。除了要爱护鸟,我们还应该爱护哪些小动物呢?

是啊,只有我们以实际行动爱护它们,它们就一定能和我们和谐相处,共同创建美好的地球家园。

(七)背诵课文。

这么美的一篇课文,相信孩子们一定会背了。请先试着背一背。

2、学生跟着老师试背。

3、同桌一起背。

4、抽生背。

说课的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和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难点是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教具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激趣导入:欣赏《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的几幅精彩的图画,学生畅谈感想。

2、探求新知:切入课文。

3、明确文题;介绍作者;介绍珍珠鸟。

4、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分小组讨论课文要点。

说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珍珠鸟长什么样儿?珍珠鸟的习性。)

二、自解课文,探究学习

1、小组讨论:

请你探究:

⑴找出文中写珍珠鸟的活动变化的句子,画上横线,读一读,说说为什么珍珠鸟的活动会有这些变化?

⑵文中有许多吸引人的描写,请你找出你觉得好的地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再有感情的朗读一下。

⑶谈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

2、全班交流:

学习活动:请你交流自己对上述问题的学习体会,你可以只就其中的某一方面来作交流。

3、查缺补疑:

文章中,还有不能理解的语句吗?

三、自赏课文,归纳积累

通过学习课文,现在你了解了什么?

四、从读学写,自练运用

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你看了这幅图片后的感想。并把它整理在自己的随笔本上。

说课的课件 篇7

【教学目的】

1、熟读课文,理解文义,体会文章的情味。

2、积累一定的文言虚词(如其而之以的用法及意义)和

实词。

3、理解作者的议论,寻求生活的启示。

【教学设想】

1、本文篇幅短小,情节生动,脉络清晰,易于熟读成诵,应把朗读作为

本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2、让学生借助注释自行领悟文章的意义,教师作必要的提示或简要的讲

解。

3、本文叙事简洁而又情节曲折紧张,引人入胜,可因势利导,将学生引

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生动的情节有深切的感受。

4、理解本文的主旨主要抓住两点:

一是故事的奇,一是作者的议论。抓住这两点,也就抓住了故事和寓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一读,重读音

学生读课文,注意读准加线的字的音:

缀行甚远。屠大窘 积薪其中 苫蔽成丘 眈眈相向 目似暝 意暇甚

止露尻尾 前狼假寐 狼亦黠矣

二、二读,重翻译

1、注意加线的词在句中的含义:

止有剩骨 止增笑耳 一狼得骨止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问其故

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顾野有麦场 弛担持刀 其一犬坐于前

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一狼洞其中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翻译下列语句: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积累虚词的用法:

虚词意义以及用法举例:

虚词 意义及用法 举例 其 之 以 而

4、翻译课文。

5、依照原文复述故事。

三、三读,重理解

1、名结构:

课文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叙事,写屠夫和狼争斗的故事。

第二部分:议论,点名文章的主旨。

第一部分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可以分为四层: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2、析形象:

① 找出文章中表现狼的语句。

② 找出文章表现屠夫的语句。

③ 概括屠夫和狼的形象特点。

四、四读,重想象

本文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夫和狼的形象的。请你根据文章的故事,试补充屠夫和狼的语言、心理描写使故事的内容更加丰富。

根据你的想象,编写白话故事《狼》。

五、五读,重创造

将课文改写为课本剧。

由全班同学推荐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狼》。

六、六读,重启示

1、屠夫在狼面前的表现怎样,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2、对比屠夫,你受到什么启示?

说课的课件 篇8

设计意图

尊敬长辈、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中华文明的一枚瑰宝。如何将此文化精髓传承下去,让每个孩子心里都种下一颗敬老的种子,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我选择了利用重阳节进行了爱的教育活动。题材、图片源于幼儿生活,易于幼儿理解,从幼儿兴趣出发,力求通过幼儿身边的小事假发幼儿孝亲敬老的愿望。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老人对我们的爱。

2.能力目标: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表达对老人的爱。

3.情感目标:愿意积极行动起来,加入孝敬老人的队伍中来。

4.通过参加节日环境创设,感受参与节日庆祝活动的乐趣。

5.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老人劳动的照片、自己成长的照片、歌曲《把爱传出去》、PPT

活动过程

(一)照片导入

1.教师通过照片,使幼儿体会成长的阶段过程

教师宝贝们,你们瞧,这是一个小宝宝刚出生的样子,大屏幕继续播放幼儿成长的阶段。那这么小的宝宝慢慢会怎样,妈妈一直照顾他,如果妈妈上班去了,谁来照顾她?都为他做些什么,让他能够快快长大呢?

幼儿;幼儿进行猜测并分组讨论。

2.教师小结

教师:对的!妈妈不在的时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喂宝宝吃饭,给宝贝洗澡、洗衣服。你瞧,这个宝贝怎么啦?出现宝宝生病的照片,宝宝生病了,这个时候老人们又会宝宝做什么呢?

幼儿:做饭、为宝宝们喂水喝药!

教师:他们很辛苦,虽然年纪大了,也不怕苦和累,照顾我们长大,爷爷奶奶为了我们做了这么多的事情很辛苦,但他们却很愿意这样做!为什么?

幼儿:因为他很爱我们!

(二)请幼儿结合自己说说

1.教师结合生活提问

教师:那我们生病的时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照顾我们,去药店给我们买药、带我们去医院、喂药、给我们林一块儿凉毛巾敷在头上,那他们生病了,你会照顾他们吗?你愿意为他们做些什么?

幼儿讨论:分组讨论,为他唱歌、讲故事……让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开心!

2教师小结:

你们都很孝顺老人!是我们学习榜样!

(三)、幼儿观察图片,讲讲图片里的孩子都为妈妈做了什么

1.看图片,讲故事

教师:宝贝们,你们看看这些孩子们,他们都为妈妈做了什么事。

幼儿: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2.教师小结:

教师:不错!他们有的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捶背,有的为他们唱歌,有的洗碗,都是孝敬老人的好孩子!

(四)制作贺卡

1.送祝福

教师:孩子们,重阳节就要到了,那是全天下老人们的节日,来,你来说说你愿意在这一天对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说什么,送上一句甜甜的祝福吧! 幼儿:祝妈妈身体健康,祝妈妈永远美丽,祝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永远年轻、快快乐乐,健健康康!

2.集体制作

教师:宝贝们,重阳节就要到了,下面我们就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做一张贺卡,送给他们,代表我们对他们的祝福吧。(播放音乐——把爱传出去,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尊敬老人是我国一至以来的传统美德,家长们为了人孩子们尊敬长辈也呈为他们讲过许多有关爱老、敬老的故事。在中国每个家长都想希望自己的孩子孝子在前。因此,我们在九九重阳节的时候,开展来一次敬老、爱老的感恩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孝敬老人、关爱老人。

通过本次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快乐和幸福,了解爷爷奶奶的辛苦和劳累,从内心感知他们的辛苦,动过亲子互动做沙拉,来增加孩子们和老人之间的感情。

说课的课件 篇9

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以及创设情景,营造氛围,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以及背诵古诗。

2.感受春雨的美好。

3.教会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用歌曲《小雨沙沙》引入古诗。

二、学习古诗

1、有一首古诗中也藏着“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前四句),感受春雨的美好。(出示课题)。

2、指名读课题

3、齐读课题

4、比一比、赛一赛

(一)比一比谁能把古诗读正确。

1、学生自己练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请教一下。

2、指名读。(相机指导读准字音,教师做及时评价给读正确的同学奖励春姑娘的礼物花朵)

3、看看哪一桌读得最准确呢?(同桌读)

4、让我们一起来把古诗正确地念出来。

(二)比一比,谁能把古诗读流利,并且读出感情来呢?

1、先请同桌之间读一读,如果你觉得你的同桌能闯关成功了,那就在他的诵读书上打上一个五角星。

2、指名读,进行小老师评价。

3、欣赏范读

4、和老师比一比

5、小组推荐读,进行赛诗会。

6、齐读——齐诵

三、自主学习古诗(课堂延伸)

1、想再学剩下的四句吗?

2、师讲明方法,生自学

3、多种形式指名诵读

4、齐读全诗

四、小结

根据本节课学生实际表现情况做出相应的鼓励评价

反思:

教完《春夜喜雨》这一课后,我觉得低年级古诗教学应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快乐学习。

1.读一读,说一说,整体感知诗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在自读自悟,相交切磋,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初步感知大意。在检查初读情况时,可让学生争当小老师给大家正音,既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在读通古诗的基础上,教师切忌逐行分析诗意。此时可适时地张贴文中插图,并问“谁愿意来当小诗人?你喜欢吗?谁愿意上来说说。”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畅所欲言。其实诗意就蕴含在这一声声的话语中。

3.读一读,听一听,感知古诗韵律。

优美的古诗是我国遗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每一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其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但对于刚学习古诗的一年级小学生并不懂这些。因而在教学中可借助教师自己范读,让学生从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以学生自己的看法来朗读,富有具性地朗读,比如:你喜欢这首诗的哪一行呢?把它读给大家听听,也分享一下你的快乐,好吗?这时学生兴趣盎然,十分活跃。

说课的课件 篇10

课前准备

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充分预习,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和解词,收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的写景状物顺序和特点。

教师制作演示课件,附配乐课文朗诵。

课时安排:12课时

、学习过程:

(一)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

(演示)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3、提出学习方法(演示)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让学生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或配乐朗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明确: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以林外阳光灿烂和林中闪着烟头的红光来衬它的幽深。最后,以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来突出森林之富饶。)

(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学生边交流,教师演示。

(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描其色;

像织绵彩霞长虹绘其艳;

赛八寸的玛瑙盘状其大;

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显其多;

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M.gz85.CoM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五)拓展训练

1、归纳写作特点、然后进行小练笔:

(1)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3)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2、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和即景抒情。

课后小结: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说课的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引发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学生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情感。

2、品味文章的语言,培养阅读、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展示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提高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预习】

1、阅读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

2、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3、设计有价值的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下课时,出示幻灯片1,让学生聆听鸟儿悠扬的鸣叫。)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试想每天的清晨,都被清脆悦耳的鸟鸣声唤起,一天的开始是多么的美好!

提出要改变鸟类对人类的现状──害怕,畏惧,学习本文就可以得到改变这种状况的启发,(出示幻灯片2)让学生描述图片中鸟的外形,并抓住“珍珠似的白点”引出本文题目──珍珠鸟。

二、分组自学课文,品读文章

1、出示自学要求:

(出示幻灯片3。)

⑴ 自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⑵ 归纳“我”为鸟儿做了哪些事?

⑶ 从哪些句子看出鸟儿对“我”有怎样的反应?

⑷ “我”从和鸟儿的相处中得到了哪些感受?将相关的语句画出来。

2、组内讨论,教师巡视点拨。

3、班级交流后,教师明确:

⑴ 巢 瞅 雏 呷 垂蔓 眼睑 眸子 流泻 斑斑驳驳 生意葱茏;

⑵ 重新为它们加工鸟笼;按时添食加水;按捺住好奇心不轻易打扰;

⑶ 由胆小──渐渐胆大──开始亲近我──完全信赖我;

⑷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合作探究,悟读课文

出示探究问题:

(出示幻灯片4。)

1、“信赖”的内涵上什么?

(自由、宽容、关爱、真诚……)

2、为什么文章在开始部分用单独一段强调珍珠鸟“怕人”?

3、认为小珍珠鸟的哪些动作、神态最传神?

(如第8小节中的:“飞啄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这又像一个淘气而又听话的乖孩子。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伏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然后,“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到我的笔尖蹦来蹦去……”它居然也懂得看脸色行事。作者用人性化的眼光看待无知的小鸟,把人对动物的关照之情笼罩全篇。)

4、组内设计有价值的问题。

(至少一个。)

(此题较灵活,但应注意深入引导。)

四、美读片段,感受“美好的境界”

(出示幻灯片5。)

让学生挑选最有感触的语段,一般为6~16小节中的片段,教师配乐创设环境。

五、发挥想象 产生新疑

(出示幻灯片6。)

试想小珍珠鸟长成大珍珠鸟,还会像现在那样信赖“我”?

为什么?这让你想到了什么?

要求:联系现实生活,人类处境,国际形式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最好是时事类的。答案开放。

六、教师小结

七、布置作业

(出示幻灯片7。)

1、摘抄文中你认为的精彩语句。

2、试着接触一种不熟悉的小动物,努力使它成为你的新朋友,并尽力记录这一过程。

说课的课件 篇12

教学任务:

1、理解《望洞庭》诗意,并写出诗意。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谁能来述说诗意,并有感情地背诵?

2、说说对刘禹锡的了解:刘禹锡,唐代诗人,洛阳人,其诗通俗、清新、有民歌特色。

1、3、介绍洞庭湖:位于湖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有”八百里洞庭“之称,湖中有君山,名胜很多。指名说。

2、指名背。

二、回忆学法,引导自学。

1、指导回忆《峨眉山月歌》的学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2、串讲诗句的意思。

3、看图想象。

朗读体会。

运用学法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自学情况。

检查生字:磨洞潭螺

三、流汇报自学情况

1、

一、二句的意思: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天空的月亮银光闪闪,湖水与月亮叫相互应的那么宁静、和谐,湖上一点风都没有,湖面就像没有磨拭过的铜镜一样。

交流:1、字词意思: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镜未磨:未曾擦拭过的镜子。

2、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

3、

三、四句的意思:远远望去,那在月光映照下的洞庭湖就像一个白银作成的盘子,而那湖中青翠的君山就像放在银盘里的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

遥望;远望。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

引导思考讨论:1、诗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2、”湖光山色“为什么会”两相和“?3、文中的饿”镜“、”白银盘“、”青螺“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

1、看图想象,思考讨论。

2、交流。

四、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课文挂图或幻灯。观察,用文中的词句来描绘图意。

2、观察图,朗读诗句。

指名描述意境。

指导朗读、背诵。

1、师范读

2、评读,指点停顿方法和重音。

以赞美的语气来读。

1、生听读。

2、自由练读。

指名读、背。

指导生字练写生字。

作业:想象《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意境,并写下来。

说课的课件 篇13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其计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体验两位数加一位和整十数的算法的形成过程。

3、培养学生细心的计算习惯和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小棒若干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40+20=(你是怎么算的?)60+7=(你是怎么算的?)

12+5=3+40=50+50=11+8=30+60=80+6=

刚才咱们口算时,知道在计算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时就是把几个十几个十合起来,在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时,就是要把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我们今天还要用这些方法学习新的知道。

(本节课是在数的组成基础上学习的加法,开课时就进行数的组成的复习,并归纳出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对学生今天的学习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二、创境激趣:

1.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仔细观察这幅图,老师要跟同学们发新书了。发了什么书?

你是在哪里发现数学书和语文书的信息的?

师整理信息:你能用这三条信息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要求数学书有多少本要怎样列算式?生:35+3=38

还能提吗?(生: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多少本?)

那该怎样列算式呢?(35+30=65)

(在研读教材时,最初的设想是让学生根据教师直接提出的问题寻找信息,然后尝试让学生根据梳理出来的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理清思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1)刚才计算出35+3=38,你们同意吗?你是怎样算的?

会算的人小声说一说,其余的人拿出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

指名汇报:先摆三十五根小棒,再摆三根,把三根和五根合起来就是八根,再和三十根合起来就是三十八根。

师:五根表示什么,三根又表示什么?

我们就是要把五个一和三个一合起来就是八个一,八个一再和三个十合起来就是三十八。

师:我们刚才都是把五个一和三个一合起来就是先算几加几?再算什么?

还有谁会象他这样说一说。同位互相说一说。

(2)那35+30=65,算得对吗?拿出你们的小棒,一边摆一边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汇报:先摆三十五,再摆三十根,用三个十和三个十合起来就是六个十,再把六个十和五个一合起来就是六十五。

师:把三个十和三个十合起来,就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指名生)

同位说一说。

(不会算的学生用小棒帮着算,会算的学生可以直接算,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有提高。在不断的提问和追问中,在小棒的直观作用下,让学生初步感受并理解为什么要把几个一要和几个一合起来,几个十要和几个十合起来。)

(3)咱们再来观察这两道算式,都是35+几,他们在计算时的方法一样吗?第一题先算的是什么,第二题先算的又是什么?

师小结:第一题我们是先把三个一和五个一合起来,第二题我们是先把三个十和三个十合起来。

(让学生观察两道例题的计算方法的不同,教师进行及时的小结,这样的教学策略是这一节课必须的。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用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你能正确口算吗?

3.内化算法,揭示课题

书中61页做一做。

指名汇报。

观察上面的三道题,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下面的三题都是两位数加整十数,今天咱们就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咱们知道在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时,都是把几个一先加几个一,再和几个十合起来,而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时,都是先把几个十加几个十,再和几个一合起来。

(通过例题和做一做中的对比练习,适时地总结算法。)

三、巩固练习

(1)现在来一场口算比赛怎么样?

全对的人为自己奖励一枚智慧果,错了的,改过来也把智慧果奖励给自己。

(2)用咱们今天学习的知识不光能正确口算,还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呢?

在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说课的课件 篇14

教学目标:

1、使幼儿逐渐学会分清左右,正确的穿鞋。

2、懂得讲究个人卫生,不随意光脚在地上。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1、剪好的小脚印若干。

2、小脚印表情图一幅。

3、在睡眠室地上贴多对摆放正确的脚印。

教学过程:

1、讨论:为什么在户外时“悠悠”小朋友摔倒了?

回答:?“他乱跑”?“她没听老师的话”?“老师、我发现她的鞋穿反了”。

2、讨论穿反鞋会给小朋友带来那些危险:“会踩鞋子”

“会摔倒”“会把鞋穿坏”……

3、让幼儿了解每人的两只脚是一对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好朋友就要友好高高兴兴地、如果把鞋穿错好朋友就会闹别拗,会生气、观察表情图:“生气的样子就是把鞋穿错了,高兴的表情就是穿对了。”

4、游戏:小脚丫找朋友

幼儿在若干个小脚丫中找出正确的一对,找出后可以与睡眠室地上的脚印对照,检查自己找得对不对。

5、幼儿相互间说一说自己的脚丫找到的朋友

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正确分清左右穿鞋上是有困难的,只有具体形象性他是可以接受的,因此睡眠室贴的一对对脚印幼儿每天起床后穿好鞋都去与地上的脚印比一比看看是否穿对,这样幼儿会很快掌握正确穿鞋。

说课的课件 篇15

教学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帮助学生掌握有关“6”和“7”的加减法。

2.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交流、积极思考,并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3.在游戏活动中,使学生不断积累经验,发展他们的数感。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其实我们的手不仅有这些用途,而且还能做数学游戏呢,你们想用手和老师做游戏吗?

师左手出示2,右手出示3,再两手和在一起,请生用算式表示。

师左手出示2,右手出示2,再两手和在一起,请生用算式表示。

师左手出示1,右手出示4,再两手和在一起,请生用算式表示。

师出示一只手,弯掉1个手指,请生用算式表示。

师出示一只手,弯掉2个手指,请生用算式表示。

师:刚才我们一起玩了一个小游戏,复习了前面我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减法,小朋友玩得都很开心。下面我们还有个游戏,大家想不想玩?

猜数“1”或“5”

1.教师谈话:我们一起玩一个猜数游戏好不好?(教师出示一个磁珠,让学生看看它的大小)猜一猜老师的两只手里一共抓了几个这样的磁珠?

2.学生猜数,并说出简单的理由.

3.教师提问:

(1)老师的手里到底有几个磁珠哪?想不想知道?

(4)有谁猜对了?你怎么知道一共有6个磁珠呀?

(5)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

4.教师谈话:还想不想再玩一次?我们还用这6个磁珠,(教师把这六个磁珠摘下,重新握在手里)老师的两只手里都有磁珠,如果告诉你一只手里有几个,你能猜出另一只手里有几个吗?(教师按照学生的意愿出示一只手中的磁珠的数量1或5)谁能猜出我的另一只手中有几个?

5.教师提问:

(1)你猜对了吗?你怎么那么肯定你猜对了?

一共有6个磁珠,老师左手有1个,右手一定有5个.

(2)能把你的想法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吗?

6.小结:你们猜得有理有据,所以都猜对了,快为你们的胜利鼓鼓掌吧!

猜数“2”和“4”

还是这6个磁珠,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玩一玩,(教师悄悄地引导请上来的学生捂住1个)猜一猜他捂上了几个?

猜数“3”

1.我们还用这6个小磁珠,换个玩法好不好?(教师用手捂住3个)猜猜老师用手捂住了几个?

你们是不是都很想玩猜数游戏?那同桌的两位小朋友就来一次猜数大赛好不好?

1、教师谈话:同学们从学具盒里数出7个小珠子,看谁数得快!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一个同学捂,另一个同学猜,并说出算式.如果猜和算式都说对了,就可以从学具盒里拿出一个小珠子,放在盒盖中,表示得一分.比赛结束时,谁得的小珠子多,谁就获得了胜利.

2、小组活动.

3、你们俩是怎样玩猜数游戏的,结果怎样?

我们一起玩了猜数游戏,玩得高兴不高兴?我们今天又结识了许多算式朋友!这些朋友可以帮助我们做许多事,信不信?

师生互动,两人合起来的数是6和7。

3+4= 7-4= 7-3= 7-5= 1+6= 2+5=

6-3= 7-1= 7-7= 4+2= 3+3= 1+5=

说明:学生在连一连的时候,可能是把两个数相连,有可能是把三个数相连,只要加起来和是7就是正确.

有一天夜里,一只小老鼠实在太饿了,他就到土豆地里偷土豆,你们看他来了.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哪?

你们能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3、能根据他们编的数学故事列出数学算式吗?

4、小结:看到你们这么聪明、能干,小老鼠自己却不劳动,偷东西吃,心里非常难过,他表示以后一定改邪归正,自食其力.

师: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你都有哪些收获?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6和7的加减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并突破了重点,但是还未突破难点,对于有序思维能力的培养落实不好。

本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数学游戏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它好比强大的磁场,最大限度的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着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在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了兴趣之后,才能够产生学习的动力。在复习铺垫环节,用手势游戏来回顾5以内的加减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在探究新知环节,师生进行猜数游戏学习6的加减法(师引导学习)可以上的活一点,早点让学生自己操作探究,引导学生归纳整理,进而迁移学习7的加减法。这样可以节省操作时间,用来强化训练。本节课有游戏、有故事、有习题,在处理各部分时间的问题上把握得不是很好,有的部分用的时间应该再长一些,而有的就应该短一些,所以在处理课堂用时方面还要多花心思,仔细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