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语气课件范本4篇

虚拟语气课件范本4篇。

资料一般指代可供人们参考的信息知识等。当我们的学习任务遇到困难时,往往都需要参考资料。参考资料我们接下来的学习工作才会更加好!所以,您有没有了解过资料的种类呢?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虚拟语气课件范本4篇》,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虚拟语气课件 篇1

虚拟语气在条件状语从句中的应用

【经典例题】

1. If my lawyer _______ here last Saturday, he _______ me from going.

A. had been; would have prevented B. had been; would prevent

C. were; would prevent D. were; would have prevented

2. If I had worn my overcoat, I _______cold.

A. won’t have caught B .couldn’t have caught

C. won’t catch D. wouldn’t catch

3.—If he ______ , he ______ that food.

—Luckily he was sent to the hospital immediately.

A. was warned; would not take B. had been warned; would not have taken

C. would be warned; had not taken D. would have been warned; had not taken

4. I didn’t see your sister at the meeting. If she _______, she would have met my brother.

A. has come B. did come C. came D. had come

【答案与解析】

1.A.本题考查虚拟语气。因为从句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的假设,故从句谓语动词用过去完成时,而主句谓语动词用would have +过去分词形式。

2.B.本题考查虚拟条件句中主句谓语动词的使用。因为从句用了过去完成时,可知主句谓语动词用would / could have +过去分词形式。根据句意,可知选B。

3.B. 根据答语,可知本题考查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故从句谓语动词用过去完成时,而主句谓语动词用would have +过去分词形式。

4.D. 根据句意“在会上我没有看到你的姐姐。如果她来的话,她就见到我哥哥了”可知,这是考查对过去事实的虚拟。主句用could have done,故从句谓语动词应该用过去完成时。

【重点归纳】

一、虚拟条件句的类别

虚拟条件句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叙述与现在事实相反的情况;一类是叙述与过去事实相反的情况;另一类是叙述与将来事实相反的情况。其主句和从句的谓语动词构成如下:

1. 与现在事实相反

条件从句用过去时(be动词的过去式一律用were),主句用would (should/ might / could)+动词原形”。如:

If I were you, I would accept the invitation to the party.

如果我是你的话,我将接受去舞会的邀请。

If I knew her well, I would tell you about her.

如果我很了解她的话,我将告诉你关于她的事情。

2. 与过去事实相反

条件从句用过去完成时,主句用“would /should/ might / could + have +过去分词”, 如:

If you had been there last night, nothing would have happened.

如果你昨天晚上在那儿的话,就没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If I had got up earlier, I would have caught the first bus.

如果我起得更早一些的话,就赶上头班车了。

3.与将来事实相反

条件从句用过去时或者“were to + 动词原形”或者“should+ 动词原形”,主句用“would (should/ might / could)+动词原形”, 如:

If it were Saturday tomorrow, we wouldn’t have an exam.

如果明天是周六的话,我们就不考试了。

If you were to visit the school tomorrow, you would see Professor Smith.

如果你明天去参观学校的话,你就会看到史密斯教授。

If it should rain tomorrow, the sports meet would be put off until next Friday.

如果明天下雨的话,运动会将被推迟到下周五举行。

【特别提示】

在虚拟条件句中,谓语动词按照“后退一步法”使用,即:与现在事实相反,从句中用一般过去时;与过去事实相反,从句中用过去完成时;与将来事实相反,从句中用过去将来时。

二、虚拟条件句中的省略与倒装

如果if虚拟条件句中有were, had, 或者should等词时,可以省略if,把这些词放在主语前,形成倒装句。如:

If I should meet her (Should I meet her), I would tell her.

如果我遇见她的话,我就告诉她。

If I were in your position (Were I in your position), I would do it better.

如果我在你的位置上,我会做得更好。

If they had made preparations (Had they made preparations), they would have succeeded.

如果他们做了准备的话,他们就已经成功了。

Grammar work语法专练

动词变形

用所给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 If the factory ___________ (belong) to me, I ___________ (not sell) it.

— But it isn’t yours.

2. — If you ___________ (keep) the secret, nobody ___________ (know) it.

— I’m sorry for making such a mistake.

3. If the weather were to be (be) fine tomorrow, I ______ (go) for an outing with my parents.

4. ___________ (be) I you, I would think about this problem once again.

5. ___________ (have) I had time last night, I ___________ (go) to see this wonderful film.

完成句子

根据中文提示完成下列各句。

1. 如果你年轻五岁,你该怎么办?

What ___________ you ___________, if you ___________ five years younger?

2. 如果你开车更小心一点,就不会出这样的事故。

If you 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 car more carefully, such a traffic acciden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如果明天下雾,我就不能开车去购物。

If it ___________ foggy tomorrow, I ______________________ my car to go shopping.

4. 如果明天天气转晴,我们就去野餐。

If it ______________________ clear up tomorrow, we 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r a picnic.

5. 如果我是一个男孩,我当然会去参军。

If I ___________ a boy, I ___________ certainly join the army.

6. 如果你是我兄弟,你也会一样对我。

If you ___________ my brother, you ___________ treat me in the same way.

7. 如果我有你这样的姐姐会非常幸福的。

I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very happy, if I ___________ an elder sister like you.

8. 如果我捡到了那只钱包,一定交给失主了。

If I ______________________ up the wallet, 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t to its owner.

9. 万一明天下大雪,一切都将被改变。

If it ___________ snow heavily tomorrow, everything ___________ be changed.

10. 如果你那天没有抽烟,火灾就不会发生。

If you 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at day, the fi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ut.

Grammar quiz语法小测

测一测

选择答案。

1. He ______ you more help, even though he was very busy.

A. might have given B. might give C. should give D. may give

2. What would have happened ________ as far as the river bank?

A. Bob had walked B. if Bob should walk

C. had Bob walked D. if Bob walked

3. ________ I in your position, I would not accept the invitation.

A. Was B. Were C. Be D. Am

4. If my father ________ here the day after tomorrow, he ________ me at all.

A. came, can’t see B comes, couldn’t see

C. comes, couldn’t have seen D. came, couldn’t see

5. If it ________ to snow next week, I would not go to visit that mountain village.

A. is B. be C. were D. are

6. If it ________ rain this evening, I would not go to see this American film.

A. would B. should C. could D. might

7. __________ asked to do this, I would certainly do it in a different way.

A. Were I B. Am I C. If I am D. Was I

8. If he could help us, I am sure he ________. He’s always ready to help others.

A. should B. had C. would have D. did

9.________ her in time, she would have jumped into the river.

A. If I stopped B. Did I stop

C. If I didn’t stop D. If I hadn’t stopped

10. If I _________ ten years younger, I _________ out to try my luck.

A. am, would go B. was, will go C. were, would go D. were, would have gone

11. If you __________ my advice, you _________ such a serious mistake.

A. followed, can’t make B. followed, couldn’t have made

C. had followed, couldn’t make D. had followed, couldn’t have made

12. If I _________ that crowded bus yesterday morning, I _________ my purse with a lot of money in it.

A. didn’t take, couldn’t lose B. hadn’t taken, wouldn’t have lost

C. hadn’t taken, couldn’t lose D. didn’t take, can’t have lost

语法专练 (One possible version)

动词变形

1. belonged; wouldn’t sell 2. had kept; would have known 3. would go 4. Were 5. Had; would have gone

完成句子

1. would; do; were 2. had driven; couldn’t have happened 3. were; couldn’t drive 4. were to; would go 5. were; would 6. were; would 7. would be; had 8. had picked; would have returned 9. should; would 10. hadn’t smoked; wouldn’t have broken

语法小测

测一测 1-5 ACBDC 6-10 BACDC 11-12 DB

虚拟语气(二)

——虚拟条件句的一些特殊用法

【考点导航】

1. —My cat’s really fat. (2007浙江)

—You ______ have given her so much food.

A. wouldn’t B .couldn’t C. shouldn’t D. mustn’t

2.—How’s your tour around the North Lake? Is it beautiful? (2007全国卷I)

—It _____ be, but it is now heavily polluted.

A. will B. would C. should D. must

3. I told your friend how to get to the hotel, but perhaps I _____ have driven her there. (2007陕西)

A. could B. must C. might D. should

【答案与解析】

1.C。shouldn’t have done表示“本来不应该做某事而实际做了”。

2.C。根据句意,“本来这个湖应该是很漂亮的,但是现在被严重污染了”可知选C。should 在这里表示“本来应该……,暗含着实际上不……”之意。

3.D。should have done表示“本应该做某事而实际上未做”,本句意为:“我告诉你朋友该怎么到达旅馆了,但是也许我应该开车把她送到那儿去”。

【重点归纳】

1. 错综时间条件句:

有时在非真实条件句中,主句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和条件从句中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并不同时发生,这时主句和从句的谓语动词要根据各自所指的不同时间选用适当的虚拟语气形式。如:

Had I taken my umbrella with me when I came out this morning, I should not be wet now.

如果我今天早上出来的时候带着伞的话,现在就不会淋湿了。(从句说的是过去的事情,而主句说的是现在的事情)

If you had followed the doctor’s advice, you would be all right now.

如果你(那时)听从我的建议的话,现在就不会有事了。(从句说的是过去的事情,而主句说的是现在的事情)

If I hadn’t finished my composition by now, I would be working on it tomorrow.

如果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完成作文的话,我明天还要接着写。(从句说的是现在的事情,而主句说的是将来的事情)

2.含蓄虚拟条件句:

有时一个假设的情况并不用条件从句表示,而用其它方式来表示,这样的句子叫含蓄条件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用with, without,but for等介词短语来替代条件从句, 它们都可以转换成由if引导的虚拟条件句。如:

We might have died without your help. =We might have died if you hadn’t helped us.

如果(那时)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们可能已经死了。

Without the sun, nothing would grow. = If there was no the sun, nothing would grow.

没有太阳,万物都不能生长。

2) 用or, otherwise, but that, suppose/ supposing (that), provided / providing (that) 等引导的虚拟语气。如:

You didn’t come yesterday, or you would have seen him.

你昨天没有来,否则的话,你就已经看到他了。

I was very busy last week, otherwise I would have come to see you.

我上周很忙,否则的话,我就来看你了。

Supposing I was still a little child, I would study hard from now on.

假如我还是一个小孩子的话,我将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

3) 通过上下文来表示虚拟:这种情况下,需要加以分析。

I would have given you more money, but I was so poor then.

我(那时如果有钱的话)就可以给你更多的钱了,但是我当时太穷了。

I would have called you, but I forgot your telephone number.

我本来可以给你打电话,但是我(那时)忘了你的电话号码。

Having known the fact in time, we couldn’t have said that. = If we had known the fact in time, we couldn’t have said that.

如果我们(那时)及时知道事实的话,就不会说那件事了。

Any man in his position would have done that.

处于他那个位置的任何人都会那样做的。

4)由should +动词原形或者should/could/might have +过去分词构成的虚拟语气。

种情况下,虚拟条件句经常省略,而只剩下主句结构,如:

I should have told you that, but I was afraid that you couldn’t accept the fact.

我本应该告诉你那件事,但我担心你不能接受这个事实。

Tom, you are so lazy! This work should have been finished hours ago.

汤姆,你太懒了!这个工作本应该几个小时之前完成。

3. 在if it were/had been not for …句型中的虚拟语气

If it were not for…,表示对现在事实的假设;If it had not been for…,表示对过去事实的假设。

If it were not for the Internet, everything would be very difficult.

要不是互联网,一切都会变得很难。

Had it not been for your overcoat, I would have died.

要不是你那件大衣,我就被冻死了。

Grammar work语法专练

选择答案。

1. _________ the thick forest, we would often have to suffer from a sandstorm.

A. If it is not for B. If it were not for C Is it not for D. Was it not for

2. _________ your offer of rice and vegetables, we would have gone hungry.

A. If it hasn’t been for B. With

C. Has it not been for D. Had it not been for

3. __________ your timely and correct guidance, I couldn’t have solved the problem so smoothly.

A. Had it not been for B. Were it not for

C. If it has not been for D. If it is not for

4. Jane would have gone to Washington ________ to get a plane ticket.

A. was she able B. if she had been able C. would she be able D. if she is able

5. ________ for her encouragement, I would not have paid for that good-for-nothing huge vase.

A. Were it not B. If it is not C. Had it not been D. If they were not

6. If I ________ a lot of money like you, I ________ buy that large company.

A. had, would buy B. have, would

C. had, would have bought D. have had, would have bought

7.If she ________ my English teacher, I ________ much from her.

A. was, can learn B .is, could learn C. were, could learn D. had been, could learn

8. If I ________ out to work last year, I ________ much more money.

A. had gone, would make B. had gone, would have made

C. went, would make D. went, would have made

9.I supported him in time, otherwise he ______off the bike.

A. might fall B. would fall C. should have fallen D. would have fallen

10. It is hard for me to imagine what I would be doing today if I _____ in love with Mary in my hometown.

A. wouldn’t have fallen B. had not fallen C. should fall D. were to fall

11. Without the air to hold some of the sun’s heat, the earth at night ______.

A. would be freezing cold B. will be freezing coldly

C. would be frozen cold D. can freeze coldly

12.— Why don’t you buy the necklace since you like it so much?

— I ______, but I don’t have the money.

A. would B. will C. should D. may

13. — Finally I got to my grandmother’s home on foot.

— Really? You ______ a ride there.

A. must have taken B. could have taken

C. shouldn’t have taken D. couldn’t have taken

14. If I had worked harder at school, I ______ in a comfortable office now.

A. would sit B. would have sat C. would be sitting D. were sitting

15. My father told me how to get here but perhaps he _____ me a map.

A. had to give B. ought to give C. must have given D. should have given

Grammar quiz语法小测

I.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英语。

1. 要不是你帮忙的话,我会失败的。

.

2. 如果不是两次考大学都失败的话,他也不会一声不吭地离家出走。

.

3. 如果不是你及时的支持,我就会输掉这次大选。

.

4. 没有这本杂志,我们打发时光就很难。

.

II.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完成句子。

1. If it ______(要不是)your mobile phone, I couldn’t have got in touch with her.

2. I was really very busy that day, otherwise, I _______(就去参加舞会了).

3. _________( 要不是天气好的话), I couldn’t go climbing that day.

4. Providing that I had finished the report two days before, I ________( 就不会被开除了) now.

第16期B3版Keys:

语法专练

1-5 BDABC 6-10 ACBDB 11-15 AABCD

语法小测

I. (One possible version)

1. But for your help, I would have failed.

2. Not having failed i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wice, he wouldn’t have left home without saying a word.

3. If it had not been for your timely support, I would have failed in the election.

4. Were it not for this magazine, it would be difficult for us to kill the time.

II. (One possible version)

1. hadn’t been for 2. would have gone to the party 3. But for the fine weather 4. wouldn’t be fired

虚拟语气课件 篇2

虚拟语气是汉语语法中的一种语气。它并不表达事实或者现实,而是表达一种假设或者虚构的情况。虚拟语气的使用需要仔细慎重,因为会对句意产生很大的影响。虚拟语气主要包括虚拟条件句、虚拟语气的情态动词和虚拟表达式等。

在语法上,虚拟条件句是一种用于表述未发生情况或者假设情况下可能的结果的语法结构。虚拟条件句有两个部分,一个是虚拟条件子句,另一个是虚拟结果子句。虚拟条件子句通常以"如果"或"假如"开头,表达一种假设情况下的可能,而虚拟结果子句则表达在这种假设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结果。虚拟条件句在使用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比如它的时态必须是将来时态,否则就无法表达对未来的假设情况。

虚拟语气的情态动词是一种表示假设的动词形式。虚拟语气的情态动词包括"要"、"应该"、"能"、"愿意"、"必须"等。这些动词都表示一种假设性的语气,它们的使用需要格外小心,因为一个错误的动词形式可能导致整个句子的句意出现偏差或者误解。

虚拟表达式也是虚拟语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表达式是一种用于表达假设情况或者虚拟情况下的语言结构。常见的虚拟表达式包括"要是"、"如果"、"假如"、"假使"、"除非"等等。这些表达式都可以用于引导虚拟条件句或者虚拟语气的情态动词。

在应用虚拟语气的时候,需要注意几点。首先,要注意语境。虚拟语气的使用必须和上下文和语境的环境相符合。其次,要注意语态。虚拟语气的时态必须是将来时态,而且要保证前后时态的一致性。最后,要注意情态动词的选择。不同的情态动词有不同的语义和表达方式,需要根据句意选择合适的情态动词。

总而言之,虚拟语气是汉语语法中的一种重要语素。在使用虚拟语气的时候,需要特别注重语境、时态和情态动词的选择,以确保句子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虚拟语气的运用需要细心思考和不断实践,让人们的语言交流更加准确、精彩和有趣。

虚拟语气课件 篇3

虚拟语气的课件

虚拟语气是一种语法结构,在英语中使用比较广泛。虚拟语气在语法上有很多用途,例如表示假设、愿望、建议、命令、建议、疑惑等等。本文将从虚拟语气的定义、形式、用法、注意事项等方面介绍虚拟语气的课件。

一、虚拟语气的定义

虚拟语气是一种语法结构,指的是说话人所表述的情况与事实不符合,或者是假设情况下的假设语气,常用于表示虚拟、假设、愿望、可能性等语气。虚拟语气有三种形式:过去式、过去完成式和would/could/should/might(虚拟语气动词)+动词原形。

二、虚拟语气的形式

1. 过去式:指现在或将来不可能发生的情况,或表达与现实相反的愿望。例如:If I had known the truth, I would have told you. (如果我当时知道实情,我就会告诉你了。)

2. 过去完成式:仍然表示在现在或过去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是是以更强烈的语气表达。例如:If I had studied harder, I would have passed the exam. (如果我当时努力学习,我就能通过考试了。)

3. would/could/should/might+动词原形:表示虚拟条件,表示假设现在进行或将来进行的情况。例如:If it were to rain, I would bring an umbrella. (如果天要下雨,我会带雨伞。)

三、虚拟语气的用法

1. 表达与过去现实相反的情况:例如:If I had known the truth, I would have told you. (如果我当时知道实情,我就会告诉你了。)

2. 表达对将来的虚拟条件:例如:If I were you, I would go on a trip. (如果我是你,我会去旅行。)

3. 表达对过去或现在的愿望或坏结果:例如:I wish I were taller. (我希望我能更高。)

4. 表达对现在的建议:例如:You had better not go there. (你最好不要去那里。)

四、注意事项

1. Would/could/should/might+动词原形是表示虚拟条件中最常见的形式,也是最常见的误用形式。

2. 一些谓语动词不使用虚拟语气,包括need, want, expect, hope和believe等等。

3. 否定形式应该是would not, could not, should not或might not,而不是wouldn't, couldn't, shouldn't或mightn't。

希望本文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虚拟语气,学会正确使用虚拟语气。虚拟语气在英语中应用广泛,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表达愿望、建议、疑虑等情况,还可以让人们更准确地表达意思。

虚拟语气课件 篇4

一、 条件句中的虚拟语气

1. 条件句中虚拟语气的形式

从句中提出一种与客观现实不相符或根本不可能存在的条件,主句会产生的一种不可能获得的结果。条件句中的虚拟语气根据不同的时间有三种不同的形式。

时间 从句谓语形式 主句谓语形式

将来 动词过去式(be用were)

should + 动词原形

were to + 动词原形

would / should / might / could + 动词原形

现在 动词过去式(be 用 were) would / should / might / could + 动词原形

过去 had +动词过去分词 would / should / might / could have + 动词过去分词

2. 条件中的虚拟语气的举例

(1) 将来时的条件句中的虚拟语气。如:

If he should go to Qing Hua University, he would make full use of his time. 如果他要上清华大学的话,他就会充分利用他的时间了。

If he were to come here, he would tell us about it. 如果他要来的话,他会通知我们一声。

(2) 现在时的条件句中的虚拟语气。如:

If he were free, he would help us. 要是他有空的话,它会帮助我们的。

If he studied at this school, he would know you well. 如果他在这所学校学习的话,它会对你很熟悉。

(3) 过去时的条件句中的虚拟语气。如:

If I had seen the film, I would have told you about it. 我如果看过这场电影,我会把电影内容告诉你了。

If I had got there earlier, I would have met Mr. Li. 如果我早点到那儿,我就会会到了李先生。

3. 运用条件句中的虚拟语气时,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当从句的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时,谓语动词若是系动词be时,可用was代替were。但在倒装虚拟结构及if I were you, as it were中,只能用were。如:

Were I ten years younger, I would study abroad. 要是我还年轻十岁的话,我会去国外学习。

If I were you, I would try my best to grasp the chance. 要是我是你的话,我要尽力抓住这次机会。

(2) 有时,虚拟条件句中,主、从句的动作若不是同时发生时,须区别对待。

①从句的动作与过去事实相反,而主句的动作与现在或现在正在发生的事实不符。如:

If I had worked hard at school, I would be an engineer, too. 如果我在学校学习刻苦的话,我现在也会使工程师了

If they had informed us, we would not come here now. 如果他们通知过我们的话,我们现在就不会来这里了。

②从句的动作与现在事实相反,而主句的动作与过去事实不符。如:

If he were free today, we would have sent him to Beijing. 如果他今天有空的话,我们会已经派他去北京了。

If he knew her, he would have greeted her. 要是他认识她的话,他肯定会去问候她了。

③从句的动作与过去发生的情况相反,而主句的动作与现在正在发生的情况相反。如:

If it had not been raining too much, the crops would be growing much better. 如果天不下太多的雨的话,庄家会长得更好。

If he had been working hard, he would be working in the office now. 要是他工作一直努力的话,他现在已进了办公室了。

(3) 当虚拟条件句的谓语动词含有were, should, had时,if可省略,而将were, should, had等词置于句首。如:

Should he agree to go there, we would send him there. 要是他答应去的话,我们就派他去。

Were she here, she would agree with us. 如果她在这儿的话,她会同意我们的。

Had he learnt about computers, we would have hired him to work here. 如果她懂一些电脑知识的话,我们会已经聘用他来这里工作了。

(4) 有时,句子没有直接给出假设情况的条件,而须通过上下文或其他方式来判断。如:

I would have come to see you, but I was too busy. 我本该来看你了,然而我太忙了。

But for his help, we would be working now. 要不是他的帮助,我们还会在工作呢。

Without your instruction, I would not have made such great progress. 要是没有你的指导,我不会取得如此大的进步。

(5) 有时,虚拟条件句中,主、从句可以省略其中的一个,来表示说话人的一种强烈的感情。

①省略从句

He would have finished it. 他本该完成了。

You could have passed this exam. 你应该会通过这次考试了。

②省略主句

If I were at home now. 要是我现在在家里该多好啊。

If only I had got it. 要是我得到它了该多好啊。

二、其他状语从句的虚拟语气

1. 目的状语从句中的虚拟语气

(1) 在for fear that, in case, lest引导的目的状语从句中,若用虚拟语气时,从句谓语为: should + 动词原形。并且 should不能省略

She examined the door again for fear that a thief should come in. 她又把门检查了一遍,以防盗贼的进入。

He started out earlier lest he should be late. 他很早就出发了以防迟到。

(2) 在so that, in order that所引导的目的状语从句中,从句中的谓语为: can / may / could / might / will / would / should + 动词原形。如:

He goes closer to the speaker so that he can hear him clearer. 他走近说话的人以便能挺得更清楚。

He read the letter carefully in order that he should not miss a word. 他把信读得很仔细以便不漏掉一个单词。

Gz85.com编辑推荐

高中虚拟语气课件精品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而课件内容需要老师自己去设计完善。一份好的教案是实现教学目标和落实教学内容的必要手段。我们已经为您准备好了一篇对应的“高中虚拟语气课件”文章,建议您收藏此页面以便日后查看!

高中虚拟语气课件(篇1)

高中虚拟语气课件

虚拟语气是中学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用来表示非现实情况、假设情况、愿望、建议等的语气,具有很高的鲜明性和灵活性。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虚拟语气的用法和表达方式,高中语文教师精心准备了一份富有生动性的虚拟语气课件。

课件展示了一幅农村学校的场景,一个富有激情的中学生小明站在讲台上,他向同学们介绍虚拟语气的相关知识。开始之前,小明清晰地阐明了虚拟语气的定义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接着,小明以一个故事为例,生动地向同学们解释了虚拟语气的三种形式:假设法、愿望法和建议法。

小明通过一个虚拟的假设情况来讲解假设法。他展示了一张图片,上面是一个美丽的花园,而下面写着句子:“如果我是一只小鸟,我就能飞到这个花园里。”小明解释道:“这里使用了假设法,表示一个虚拟的现象。明明我不是一只小鸟,但是假如我是,那我就能飞到花园里。”小明引导同学们思考,如果是他们,他们会怎样使用假设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接着,小明向同学们展示了一段视频,视频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男孩,他拿着一只捕鸟网,追赶着一只小鸟。可就在要成功捕捉到小鸟的一瞬间,小男孩突然停了下来,看着小鸟自由地飞走了。小明告诉同学们这里使用了愿望法。“小男孩内心希望自己能捕捉到小鸟,但实际上他却没有成功。这就是愿望法在表达中的运用。”小明强调了愿望法的一些常用句型,并让同学们自己动手编写一些愿望句子。

小明将课件切换到建议法的部分。他站在讲台前,手持一张写有“你应该少吃零食,多运动”的卡片。小明解释说:“这是一个建议句,用来表达一种合理的建议。我希望同学们通过这个例子明白建议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小明鼓励同学们思考,如果他们要给别人提建议,他们会怎样表达。

在整个课件的展示过程中,小明时不时与同学们互动,通过问题的提出和思考,引导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虚拟语气的运用。他还采用一些游戏和小测验来丰富课堂气氛,增加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度。

通过这样生动具体的课件展示,同学们对于虚拟语气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他们掌握了虚拟语气的定义、形式和应用场景,能够积极运用虚拟语气进行创作和表达。课件的设计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还提高了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在整个课堂结束之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样生动具体的课件展示,他们对于虚拟语气的掌握更加深入了。他们对课件中的故事和例子印象深刻,更加理解虚拟语气的用法和表达方式。同时,他们也被小明带来的愉快的学习氛围深深吸引,更加喜欢语文学习。这样生动具体的虚拟语气课件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还使同学们在愉快学习中获得了进步。

高中虚拟语气课件(篇2)

高中虚拟语气课件

虚拟语气在语法中是一个相当重要且复杂的概念。它用于表达说话人对现实情况的猜测、愿望、建议、假设等。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并掌握虚拟语气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虚拟语气的用法,学校制作了一份高中虚拟语气课件。

这份课件使用鲜艳的颜色和吸引人的图片设计,让学生在学习虚拟语气的过程中保持兴趣。课件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定义与基本用法、愿望虚拟语气、建议虚拟语气、条件虚拟语气和祈使虚拟语气。

课件开始阐述了虚拟语气的定义与基本用法。通过一些简单易懂的例句,向学生介绍了虚拟语气在句子中的作用。例如:“If I were you, I would study harder.” 这个句子中的“were”就是表示假设的虚拟语气。接着,课件通过举例子展示了虚拟语气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让学生对其有更深入的理解。

课件进入了愿望虚拟语气的部分。学生们可以从课件中了解到愿望虚拟语气用于表达现在和过去对未来或现实的不满、希望和愿望。课件在这部分用了一些生动的场景,如一位学生希望自己是一只鸟,可以自由地飞翔。通过这些场景的描绘,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愿望虚拟语气的意义和用法。

然后,课件详细讲解了建议虚拟语气。在这一部分中,课件通过一些实用的句型和例句,教给学生如何用建议虚拟语气来提出建议或给出相反的观点。例如,“I suggest that he eat more fruits and vegetables.” 这个句子中的“eat”就是建议虚拟语气的用法。课件还提供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

接着,课件引入了条件虚拟语气的内容。通过一些实际情境的描述,课件让学生了解到条件虚拟语气用于表达对未来的假设和对过去的虚构。例如,“If I had studied harder, I would have passed the exam.” 这个句子中的“had studied”就是条件虚拟语气的应用。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课件还提供了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实践。

课件介绍了祈使虚拟语气。通过一些祈使句式的讲解,学生们可以学会如何用虚拟语气表达对别人的要求、命令、祝愿等。例如,“May he rest in peace.” 这个句子中的“May”就是祈使虚拟语气的用法。课件通过一些互动活动,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进来,提高他们对祈使虚拟语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这份高中虚拟语气课件以生动的场景和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习虚拟语气。通过定义和基本用法的阐述以及愿望、建议、条件和祈使虚拟语气的详细讲解,学生们可以逐步掌握虚拟语气的使用方法。这份课件不仅能提高学生们的语法水平,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高中虚拟语气课件(篇3)

虚拟语气作为英语中的一种语法现象,一直是高中英语学习中的难点之一。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虚拟语气,学校特意制作了一份全新的课件,通过生动且具体的案例和演练,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这一语法知识。

课件的第一部分是对虚拟语气的概念和用法的介绍。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和明确的示例,学生们对虚拟语气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虚拟语气的记忆,并使其更有趣味性,课件中添加了一些有关虚拟语气的趣味知识,例如虚拟语气在歌曲中的应用,这引起了学生们的浓厚兴趣。

课件通过一些实际生活场景的案例来讲解虚拟语气的运用。比如,在表达请求、建议、要求和命令时,我们常会使用虚拟语气来表示礼貌和客气,例如:“I suggest that he come to the meeting tomorrow.”。同时,课件还强调了虚拟语气的虚拟条件从句的结构,例如:“If I were you, I would choose the blue dress.”。通过这些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演练,学生们逐渐掌握了虚拟语气在不同情境中的运用技巧。

在课件的下一部分,学生们通过一些互动游戏对虚拟语气进行了巩固和复习。例如,课件设计了一个虚拟语气的填空游戏,学生们需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和提示填入适当的虚拟语气形式。同时,课件还准备了一些语法练习题,通过做题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虚拟语气的理解和运用水平。这些互动游戏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又提高了学生对虚拟语气的正确使用能力。

课件的结尾部分是对虚拟语气的拓展应用。通过一些有关文学作品的摘录,例如莎士比亚的名句:“Had I but served my God with half the zeal…”,学生们能够进一步理解虚拟语气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方式。同时,课件还介绍了与虚拟语气相关的其他语法现象,例如虚拟语气的被动形式和虚拟语气的几种形式。

通过这份精心制作的虚拟语气课件,学生们在生动具体的案例和练习中逐渐掌握了虚拟语气的概念和运用规则。课件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对这一语法知识感到兴趣,还能帮助他们运用虚拟语气来提高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这份课件的成功制作和运用,让学生们在英语学习中更加轻松和自信。

高中虚拟语气课件(篇4)

导语:

高中英语学习中,虚拟语气是一个重要的语法点。虚拟语气通过一种假设或假定的方式,表达的是与事实相反或与现实不一致的情况。掌握虚拟语气的用法,可以让的表达更加准确和灵活。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中虚拟语气课件的内容和实用性,以及其应用于实际生活的场景。

一、虚拟语气课件的内容

1.介绍虚拟语气的定义和基本用法:虚拟语气是表示与事实相反、与现实不符或与未来不一致的情况。它包括虚拟条件句和虚拟假设句两种形式,用于表示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假设、建议、怀疑、命令等情况。

2.讲解虚拟条件句的构成和用法:虚拟条件句由虚拟条件从句和主句组成。从句中使用“were”代替“was”,主句中使用“would/could/should/might”等情态动词来构成虚拟语气。常见的情态动词有“would/should”表示假设或建议,“could/might”表示愿望或怀疑。

3.解析虚拟假设句的结构和应用:虚拟假设句由虚拟从句和主句组成。从句使用“should/could/were”等构成虚拟语气,主句中使用“have done”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的情况。虚拟假设句常用于表示对过去的虚拟假设,例如“if I had studied harder, I would have passed the exam”。

4.练习虚拟语气的转换和运用: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学生可以掌握将陈述语气转换为虚拟语气的技巧。练习题可以包括将一句陈述句转换为虚拟语气的练习,以及根据给定的情境补全虚拟语气句子的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虚拟语气的各种形式。

二、虚拟语气课件的实用性

1.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度:通过学习虚拟语气,学生可以准确地表达与现实不一致或与事实相反的情况。例如,当想表达一种与现实不符的愿望时,可以使用虚拟语气来表达,例如“if only I were a bird”。这样,的表达就更加准确和精确。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虚拟语气的运用要求学生思考不同情况并进行推理分析,从而使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同时,运用虚拟语气进行表达,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用更加恰当和丰富的词汇和句型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三、虚拟语气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1.社交场合中的虚拟语气:在社交场合中,虚拟语气可以用来表达礼貌和客气,例如“if you could help me with this, I would be very grateful”。虚拟语气的使用可以使的表达更加委婉和得体。

2.商务谈判中的虚拟语气:在商务谈判中,虚拟语气可以用来表达建议和假设,以达到更好的合作效果。例如“if we could lower the price, I would consider placing a large order with your company”。

3.个人生活中的虚拟语气:在个人生活中,虚拟语气可以用来表达对过去决策的后悔和反思,例如“if I had known this earlier, I would have made a different choice”。虚拟语气可以帮助表达对过去事实的惋惜和遗憾。

通过学习高中虚拟语气课件,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虚拟语气的定义和用法,掌握虚拟条件句和虚拟假设句的构成和运用,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虚拟语气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使的表达更加准确、灵活和恰当。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可以运用虚拟语气来提高自己的沟通效果和表达能力。

高中虚拟语气课件(篇5)

高中虚拟语气课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新途径

高中阶段是学生真正接触到语法和考虑语言使用的阶段,尤其是涉及到虚拟语气,更是具有一定难度。虚拟语气在语法应用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它能够表达一种假设、可能、愿望等意义,具有一定的虚拟和条件性。为此,探索一种新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虚拟语气的应用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高中虚拟语气课件便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资源。它既可以讲授基本的概念和语法规则,还能提供大量具体的实例以及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虚拟语气。此外,高中虚拟语气课件的设计构思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拥有更高的自信心和正确性。

首先,高中虚拟语气课件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虚拟语气的概念和语法规则。在授课时,教师可以使用图文并茂的课件给学生讲解虚拟语气的特点、构成等一系列重要内容,同时辅以适当的语言模拟和练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虚拟语气的应用。此外,虚拟语气还具有多种表达手段,如用虚拟语气形式表示感叹、祝愿、怀疑等具有情感色彩的语境等。因此,高中虚拟语气课件的特色就在于可以针对不同的虚拟语气形式和情感语境,给学生提供实用的教学体验。

其次,高中虚拟语气课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授课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虚拟语气的纯语法训练上,更需要利用具体的语境去激发学生对语言表达的思考和创造能力。有趣的题材和练习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以及怎样避免使用过于生硬的语言表达方式。同时,教师还需非常重视学生的语言交流技巧,课件可以设置相应的问答互动环节,并鼓励学生进行口语表达,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程度。

最后,高中虚拟语气课件还需要合理地引导学生去进行有意义的语言运用。语言的运用不仅仅是语法形式拼凑,还要在具体语言交流情境中灵活运用。在此方面,虚拟语气的语法形式往往给予了语言表达更多的情感色彩,也更加拓展了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因此,教师和课件在授课时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引导他们去解读语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情感化、投射性的虚拟表达,使学生能够从实践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实用性。

综上所述,高中虚拟语气课件是一种新时代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课件的设计和实际教学过程的指导,学生能够全面、系统、有效地学习和应用虚拟语气,同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更加自如地在语言交际中发挥自己的应用能力。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推广和运用虚拟语气课件在语文教学中,让更多的学生不仅仅是掌握虚拟语气,更是在语言表达方面得到全面、有效的提升。

高中虚拟语气课件(篇6)

虚拟语气是英语语法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用来表示虚拟、假设、愿望等非真实情况。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掌握虚拟语气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语法水平,还能够帮助他们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更加灵活地运用语言。

虚拟语气通常有三种形式:虚拟条件句、虚拟语气与时间、虚拟语气与情感。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来解释这三种形式的使用。

故事开始于一个寒冷的冬天,冰天雪地中的一个小村庄。村庄里住着一个名叫汤姆的男孩,他患有重病,需要一种特殊的药物来治疗。但是这种药物非常昂贵,汤姆的家人无法承受这样的费用。

第一种形式的虚拟语气是虚拟条件句。假设他们有足够的钱,他们将能够购买药物,以帮助汤姆康复。这样的句子可以用“if”引导,如“If they had enough money, they would be able to buy the medicine to help Tom recover.”这里使用了过去完成时和would/could来表示虚拟的情况。虚拟条件句通常用在假设条件的句子中,用来表达不可能发生的情况,也可以用来提出建议或者表达愿望,比如“If I were you, I would go to see a doctor.”虚拟条件句在表达假设的情况时,要使用过去完成时。

第二种形式的虚拟语气是虚拟语气与时间。在故事中,如果他们早知道药物的重要性,他们早已采取了措施来筹集资金。这样的句子可以用“if only”或者“wish”引导,如“If only they had known the importance of the medicine, they would have taken measures to raise the funds.”这里使用了过去完成时和would have来表示虚拟的情况。虚拟语气与时间主要用来表示对过去情况的虚拟,表达对过去无法改变的事实的遗憾或者愿望。

第三种形式的虚拟语气是虚拟语气与情感。在故事中,汤姆的家人深深地希望他能够康复,他们希望他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样的句子可以用“would rather”或者“it's time”引导,如“They would rather he were healthy and happy.”这里使用了过去式的虚拟语气来表达愿望。虚拟语气与情感主要用来表达对现在实际情况的愿望,或者表达现在或将来的建议。

通过以上的故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虚拟语气在英语中的重要性和灵活性。在高中虚拟语气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类似的故事和例句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当然,课件的设计也非常关键。一个好的虚拟语气课件应该包含有趣的故事、生动的例子、清晰的解释和练习题。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小编认为,高中虚拟语气课件的设计和教学对学生的语法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充分的练习,学生才能够真正地掌握虚拟语气的使用。希望通过这样的课件设计,学生们能够在英语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中虚拟语气课件(篇7)

虚拟语气在高中英语课程中是一个令学生头疼的难点,因为它的用法相对复杂,常常会引发混淆和错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虚拟语气的用法,学校决定引入一份全新的高中虚拟语气课件。这个课件不仅详细、具体,还生动有趣,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工具。

这个课件详细介绍了虚拟语气的定义和用法。通过简单清晰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学生能立刻掌握虚拟语气的基本概念。课件举了许多常见的虚拟语气用法,如“与过去事实相反的情况”,“与现在事实相反的情况”,以及“与将来事实相反的情况”等。每种用法都通过例句和练习进行了深入解释,学生可以通过课件的指导来学习并掌握。

课件通过设立各种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兼顾了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比如,在听力活动中,学生需要根据所听到的句子选择正确的虚拟语气形式;在口语活动中,学生们则要模仿给定的情景,用虚拟语气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阅读理解活动中,学生将阅读一些虚拟语气的文章,然后回答相应的问题;在写作活动中,学生要运用虚拟语气来写一篇关于理想的演讲稿,等等。这些实践活动的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虚拟语气的用法,还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课件还提供了一些额外的资源和练习材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课件提供的链接和二维码,访问相关的网站和学习平台,进一步深化他们对虚拟语气的理解。课件还提供了许多练习题和答案,供学生自行练习和检验。这些练习题的难度逐渐增加,旨在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应试能力和解题能力。

课件还设置了一个评估系统,用来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绩。学生可以通过课件的系统,在完成每个单元后进行自测,并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课件还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推送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和学习资料,以帮助学生弥补知识漏洞和提高成绩。

这份高中虚拟语气课件详细、具体且生动,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工具。通过课件的学习,学生可以迅速掌握虚拟语气的用法,并通过实践活动和评估系统,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应试水平。相信随着这个课件的运用,学生对虚拟语气的恐惧感会降低,他们会更加自信地运用虚拟语气,并在英语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课件范本4篇


资料的定义范围较大,可指代生产资料。平常的学习工作中,我们会经常使用到一些资料。参考相关资料会让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更高。所以,您有没有了解过资料的种类呢?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课件范本4篇,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不同风格、不同功能的居室装饰资料,认识居室装饰的特色

2、通过分析和评述,认识和感受不同表现形式和人文特色的美术作品对居室装饰的影响,八年级下美术第二单元活动一教案。

3、结合实际,通过分析和评述提高审美实践能力。

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

能够认识和体会美术作品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学习难点:

能够提高审美实践能力。教学方法讲解、欣赏、讨论

教学用具教具准备:课本。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引导阶段

1、介绍居室装饰的基本特点,展示多种居室装饰设计作品。应尽可能选择居室类型(如书房或学生房)相同,但表现方法不同的居室设计作品。以便进行类比和分析。2、重点介绍居室装饰设计的特点空间对装饰设计的影响。以引导学生在认识居室装饰的基本特点的同时,进行有目的的欣赏和分析活动。

3、重点介绍居室装饰设计的人文特色对装饰设计的影响。以引导学生在认识居室装饰的基本特点的同时,能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进行有目的的分析和评述活动。

(二)发展阶段

1、结合欣赏,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如何根据居室的特定空间选择合适的装饰风格。教师可有意的提供几种不同的居室空间,或由同学们画出自己的居室空间草图供同学们分析、比较并提出各自的建议。

2、结合欣赏,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如何根据居室的人文特点选择合适的装饰风格。教师可有意的提供不同身份人物的居室图片,或由同学们给出自己的居室图片供同学们分析、比较并提出各自的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

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烧云颜色形态变化的特点。

2.帮助学生会认“寿、秒、恍”等生字,会写“霞、紫、寿”等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课文是怎么描写火烧云形状、色彩变化的。

2、领悟事物动态变化的描写方式。

难点:1、唤起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感情。

2、掌握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对某一事物展开想象,尝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1. 图片导入,引出课题

1.出示火烧云图片,学生欣赏。

2.火烧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红彤彤、多姿多彩.....)

3.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生字词,积累关于颜色的词语.

a:正音:一模一样(mu)

b:结合图片理解颜色的词语:葡萄灰,梨黄茄子等等

2、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a:在你的阅读中火烧云都有什么特点?(生:色彩多形态变化丰富)

b:课文主要写的是火烧云色彩和形态的什么?(生:变化)

3、 朗读课文,体会火烧云的变化

3、 精读课文,品味变化

1、 学习活动一:找到最能体现火烧云色彩变化的词语填在气泡图内。引出“动态变化”描写方法

2、 学习活动二:先默读文章4-6自然段,找出体现火烧云形态变化的词语,再填入气泡图

分析里面的关键词表达(起来、跑着跑着模糊等)

4、 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延伸各种类型的“变化”

1、学习活动三:选择你喜欢的变化方式对雁荡山展开想象,写一个片段。

板书:

站起来、大起来、伸开、模糊、跑、跑着跑着、一转眼、找不着

形态

色彩

动态变化

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课件【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底蕴和情感,学习并积累文章的优美语言。

2、领会烘托、对比、先抑后扬、象征等手法表现主题的写法,并灵活运用到课外阅读和写作中。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礼赞”的内涵,领会作者热情讴歌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伟大精神之思想感情。

2、继承和发扬当年抗日军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把自己锻炼成不怕困难的生活强者。

三、过程与方法:

1、从课内往课外拓展,将“读”“写”“考”三者紧密结合起来。

2、上课重点放在思考感悟和动笔训练。

3、先学后教,教为学服务,在学生的难点处适机点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情感与结构,学习象征等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第二段的内容及作用。

五、教学安排:两教时

第一教时:整体感知,把握线索结构和感情基调等)

第二教时:合作探究,赏析本文的艺术手法及其妙处。

【教学要点】

1、复习旧课,明确主题。

2、究一:品味本文在构思方面的艺术特色。

3、探究二:品味描写景物遣词造句的特色。

4、总结本节课内容要点。

5、布置作业:写两个作文片段,运用本文技法。

第二教时

一、导入,朗读全文。

二、复习旧课,明确主题。

(一)问题导学,复习旧课。

(二)明确主题: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描写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外在形态和内在品格三方面的特点,运用象征手法、先抑后扬等手法,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的赞美,歌颂了北方军民团结抗战、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进而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

三、探究一:品味本文在构思方面的艺术特色。

(一)赏析象征及其表现效果。

1、什么是象征手法?它与比喻有什么区别?

在文艺创作中,象征主义往往是和比喻手法融合在一起的,但二者又有区别:

(1)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状,而象征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的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而且也都从本质特征上考虑。

(2)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在全篇文章中不占主要地位,它并不是文章的主要题材,如果这类喻体在文章中占了主要地位就称为象征体了。这种手法也称为象征手法了,这是。个重要的区别标志。

(3)比喻适用于各类文体,象征一般只适用于抒情作品。

2、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贵族化的楠木又象征什么呢?

(1)白杨树本身特点就是高大挺直,生命力顽强。枝枝叶叶紧靠团结、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不折不挠。哪里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显示了不软弱,不动摇的顽强的精神,是树中的伟丈夫。作者用它象征内在品格近似的北方的农民和在敌后广大土地上守卫家乡的哨兵,也象征了在华北平原谱写历史的精神和意志。

(2)作者为什么运用象征,而不直接写抗日军民呢?

“人贵直,文贵曲”。美文运用象征,使文章显得含蓄委婉,让意境更美,给读者留下揣摩玩味的余地,同时,也可以逃过特定环境的政治劫难。

(3)“贵族化的楠木”象征什么?

茅盾同志说: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

(二)赏析先抑后扬的手法,理解其作用。

1、朗读第二段和第三段,思考:上下文是怎样衔接的?文意的重点在“单调”,还是“惊奇”?

明确:描述完高原景色,写景色给作者的感受是先“雄壮”后“单调”,为写见到白杨树“惊奇地叫了一声”作衬托,意在突出白杨树蓄势。强调白杨树的生长环境不平凡,即给西北高原带来无生机和活力,祛除色彩的单调的,给广阔无边的高原增添美感,让人们耳目一新、赏心悦目。

2、朗读第七段开头至“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思考:文意突出的“美女子”还是“伟丈夫”?

明确:先说长得太挺直的白杨树称不上“树中的美女子”,看似个缺点,而后强调它与西北风抗争的气质像是“树中的伟丈夫”。贬低它外形上缺乏多姿多彩,意在强调高大的白杨树具备的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坚强不屈等气质美,后者才是作者想赞美的部分。可见,白杨树属于内在美胜于外在美的一种树!

四、探究二:本文语言朗朗上口、生动形象,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谈谈它的妙处。

(一)词语运用准确、凝练、生动。

(1)第二自然段怎样描写高原景色的?在遣词造句方面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明确:语言凝练优美,又富于变化。尤其是谴词用字更注意形象贴切。如用“无边无垠”写高原的“大”;用“坦荡如砥”写高原的“平”;用“黄绿错综”写高原的“色”;

(2)课文第5段具体描写白杨树的树干树枝树皮运用哪些形容词?请找出来加以品赏。

明确:用“笔直”写树干树枝;用“一律向上,紧紧靠拢”丫枝,用“片片向上”写叶子;用“光滑”写树皮的质地,用“银色”“淡青色”写树皮的颜色。用“倔强挺立”和“不折不挠”写白杨树外在形象的同时,也含蓄地赞美它的品格和气质了!

(3)课文第7段用哪些生动凝练的词语高度概括白杨树的内在品格的?请找出来品赏。

明确:“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与挺拔”。这些词语与上文是否重复出现呢?没有,作者有意避开重复运用,值得我们写作上学习。这些简洁凝练带有归纳作用的词语,这些词语蕴含丰富,是对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和外形特征浮想联翩和反复咀嚼感悟得来的结果。它们恰恰与北方抗战军民的优秀品质相吻合。

(二)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对比的修辞手法,使语言富有感染力。

请同学们分别找出来,仔细品味。

四、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要点。

五、布置作业:

运用象征的手法,写一种事物,给予热情赞美。要求:

1、先写外在特点,再写内在精神,语句表达务必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采用先抑后扬的技巧。

2、写真情实感,支持顺理成章,反对牵强附会。

3、字数不少于600字。

板书设计

14、白杨礼赞

茅盾

一、复习旧课,明确主题。

二、赏析写法,理解作用。

1、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先抑后扬及其作用

3、遣词造句及其作用

三、布置作业,迁移运用

课件【篇4】

教材简介:

《最大的麦穗》是小学语文第11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全文共7节,可分为3段:第一段(第1节)写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第二段(第2—6节)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和苏格拉底对他们的教训

;第三段(第7节)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节.

能前后联系,领悟最后一节语言文字,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能联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重点:着重读好苏格拉底说的话,体会弟子们所悟出的道理.

本课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第二课时主要理解课文内容.这里主要讲第二课时.

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语文能力.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最大的麦穗》.

过渡:小小的麦穗,给人很大的启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会解开心中的疑惑,并从中受到启发.

学习第一段.

自由朗读第一段,划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的话,并读一读.

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的话: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指名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齐读

过渡:弟子们有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学习第二段.

自由朗读课文2—6节,思考上述问题,在书上的有关地方做上记号.

2, 小组内交流,要说出自己的理由.

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要有实效,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帮助学生找到可以操作的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这个教学环节避免了学生许多无效或低效的学习活动,维护了研究性学习的严肃性.

全班交流: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弟子们没有摘到的原因是:眼光不够开阔,犹豫不决……)

用边读边议的方式交流,既是读重感悟的研究结果的呈现,有是自然的思维与说理的训练.

(2),想一想,此时,他们的心情如何 他们会想些什么

4, 面对弟子们的表现,苏格拉底会有什么想法,请大家读读他说的话.

出示: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指读,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讨论:如何才能读出自己的体会.练读 .齐读.

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5,过渡: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小事来教育他的学生,含蓄的告诉学生一个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听懂了吗

学习第三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最后一节,划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

同桌交流.相机板书.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揣摩.要重感悟,重语感训练.

出示名言,读一读.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

——达尔文

机遇只垂青(重视)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查理·艮科尔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

——巴尔扎克

学到这儿,你希望找到一生中最大的麦穗吗 为了找到最大的麦穗,你会怎么做

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呢 写一句凡人名言在书上.

交流.

作业.

1,朗读文中最喜欢的句段,并背下来.

2,选择一题练习:

*如果你见到苏格拉底的学生们,你想对他们说什么,请写下来.

*最后一段话,使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事,请举个具体的例子,写出自己的体会.

附板书:

最大的麦穗

(追求)

要抓住机遇

眼前的一穗

(实实在在)

虚词课件


工作总结之家小编经过整理,提供了关于“虚词课件”相关内容。学生们要享受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提前备好教案和课件。每份课件都需要老师设计完善,因此优秀的教案需要教师进行多方位思考。建议大家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虚词课件(篇1)

常见文言虚词,是指那些使用频率很高的文言虚词。高考要求掌握的常见文言虚词计

20个,它们是:而、何、乎、乃、其、且、然、若、所、为、焉、也、以、矣、因、于、与、则、者、之。

(一)怎样辨别文言虚词的用法

辨别文言虚词的用法,其基本原则就是依据具体语境。这里分述如下:

1、依据相关语句的内容和语气

[例1]具

(1)方是时也,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手?(《师说》)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句(1)中,“既其出”就是既出,即出洞以后,可见这里的“其”是句中助词水译:“咎其欲出者”,就是要责怪那个要出洞的人。可见这里的“其”是代词,可译为“那(个)”;“余亦悔其随之…………”,意思是我也后悔自己跟着他…………,可见这里的“其”也是代词。不过,不是第三人称代词,而是活用为第一人称代词,可译为“我、自己”。句(2)中的“其”用在表示推测原因的疑问句中,表示推测的语气,可以译为“大概”。句(3)中的两个“其”用法又不同。前一个用在反问句中,意思是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可见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用在表示选择问的分句中,作连词,可以译作“还是”。这一分句可以译作“还是真的不识马呢?”

2、依据它在句中的作用

[例2]以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三限,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2)以小易大,彼恶知之?(《齐桓晋文之事》)

(3)百姓皆以王之为爱也。(同上)

(4)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家邦。(同上)

(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意。(同上)

句(1)中的“以”与“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作状语,可见在句中作介词,应译为“在”。句(2)中的“以”与“小”合在一起作“易”的状语,可见也是介词,可译作“用”。句(3)中的“以”在句中作谓语,可见是动词,可译作“认为”。全句译为老百君王都认为大王是吝啬。句(4)前两个分句是说:给自己的妻子作榜样,推广到兄弟,“御家邦”是这样做的目的。可见这里的“以”是表目的的连词,可译为“用为”。句(5)的“以”与“教悌之意”在一起作介宾短语,在句中后置,可见作介词,可译为“用、拿”。

3、依据它在文中的位置

文言虚词有的用在句站,有的用在句中,有的用在句末。这种不同的位置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用法。

[例3]

(1)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庄暴见孟子》)

(2)盖余之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

(3)每间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促织》)

(4)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蔺列传》)

(5)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6)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7)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同上)

句(1)(2)的“夫”和“盖”都用在句首,作发语词,都有领起下文的作用。不同的是“盖”带有推测的语气。句(3)(4)(5)的虚词都用于句中,依据其在句中的作用,可知(3)(4)为连词。句(3)的“则”

虚词课件(篇2)

一、什么是虚词

虚词是指不能单独成句,意义上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汉语的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1.副词: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范围、程度等,而不能修饰或限制名词的词。如:都、只、再三、屡次、很、更、越、也、还、不、竟然、居然等。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如:从、自、往、朝、在、当(方向、处所或时间)、把、对、为(对象或目的)、以、按照(方式)比、跟、同(比较)、被、叫、让(被动)等。

3.连词:连接词、词组或句子动词。如:和、与、而且、但是、因为、如果、只要等。

4.助词:包括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时间助词,如了、着、过,语气助词,如呢、吗、吧、啊。

叹词、象声词从略。

二、试题特点

高考对虚词的考查全用选择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二是辨别文句中虚词使用的正误。从命题的角度来说,有下列特点:

1.注重常用虚词的使用

现代汉语的虚词总量比起实词来要少得多。尽管数量较少,使用频率较高,但高考涉及的虚词是更常用的。

例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讲故事或作报告,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不写稿子,应像一篇文章。

A.虽然而却即使也

B.尽管可是而虽然但

C.尽管而却虽然但

D.虽然相反可即使也

这是1998年全国卷的试题。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所供选择的关联词全是使用频率相当高的。其答案为A。考关联词语的运用,本质上是考查对句子之间内在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从提供的一段文字看,它说的是小说家应该怎么样而不能怎么样,讲故事、作报告不应该怎么样,应该怎么样,据此就大致可以选出答案来。B项最后一组关联词语使用有问题,因为根据语意没有转折关系,C项的错误也在这里。D项的主要错误在于“相反”的使用上,因为下一句子与上一句所说的意思在存在矛盾关系。

例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

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

B.“五四”时期现代诗人心目中“理想的完美的中国”,在国家观念上尽管包括了但又

“超越了社稷和民族”。

C.再就业工作是就业工作的

虚词课件(篇3)

“正确使用虚词与关联词语”教案 分清用法

㈠成套使用与单独使用

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换用。在辨析虚词时,结合例句中出现的词语,看清是不是成套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搭配关系。一些虚词有几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

⒈“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只能与“反而”搭配。“无论”只能和表选择的词语“或、还是”等搭配,不能和表并列的词语搭配。①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雨,天亮后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而且”应改为“反而”)⒉请看下面三个例句,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出规律。

①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②到了冬天,尽管天气多么冷,他还是坚持每天去夜校学习。③只要刻苦钻研,狠下功夫,才能掌握好这种复杂的技术。分析:

例①中前后句之间是一种让步关系,所以应该用“尽管”。全句应改为“尽管„„(都)„„可是„„”的形式。“尽管”义近“虽然”,表示让步转折关系,如后面有两项或多项,则这几项之间是并列关系,如“尽管„„(又、和)„„(都)„„却„„”。

例②“他还是坚持每天去夜校学习”是无条件的,所以应该用“不管”这个表无条件的关联词。“不管”义近“无论”,如后面有两项或多项,则这几项之间是选择关系,如“不管„„(多么、还是、或者)„„都„„”。以歌曲记忆:“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是我的歌„„” 例③或者用“只有„„才”,或者用“只要„„就”。

常用成套关联词语有:表并列的“不是„而是„、是„不是„、既(又)„又„”;表选择的“不是„就是„、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表递进的“不但„而且„、尚且„何况„”;表转折的“虽然„但是„、尽管„可是„”;表条件的“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论„都„、不管„总是„”;表假设的“如果„那么„、即使„也„”;表因果的“因为„所以„、既然„就„”。

⒊有些虚词一般单独使用,不和其它词语构成搭配关系。比如,“进而”、“从而”、“因而”等。

①乡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从而推动了生产的迅速发展。②下游河床狭窄,因而河水容易泛滥。

常见单独使用的关联词语有:表并列的“同时、同样”,表递进的“并且、况且、进而、甚至”,表转折的“然而、却、只是、不过”,表因果的“因而、从而、因此”等。

㈤注意虚词的词性

有些虚词还常被当作实词,主要是副词误用做动词或形容词。也有虚词混用的。(21)他犯这样大的错误,今天看来,决不是偶尔的。(“偶尔”是副词,应改为形容词“偶然”)

其它如:忽然(副词)—突然(形容词);剧烈(副词)—激烈(形容词);必须(副词)—必需(形容词);未免(副词)—难免(动词);特别(副词)—甚至(连词)

二、典型虚词用法例说 1.由—由于 “由于”既可以同“所以”配合,又可以同“因而”“因此”配合;“因为”不能同“因而、因此”配合,用“因为”的原因从句可以放在主句的后面,用“由于”的原因从句一般不能放在主句后面。“由”是介词,它有时是“从”的意思。如“由南到北”“由明年开始”“由不懂到懂”;有时是“归、靠”的意思,如“由他负责”“大家都不说话,只好由你决定了”。请分析下列句中的虚词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①他没来开会,由于他病了。(“由于”不能用在后一个分句中)②八一队这次为什么失败?我看不是为了别的,而是因为有了十比零的绝对优势而疏忽大意了。(“为了”改为“因为”,以便跟下文“而是因为„„”相一致。③他为了怕让人笑话自己胆小,便硬着头皮第一个钻进了这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山洞。(“为了”改为“由于”,也可以保留“为了”,但要将“怕”改为“不”)④学习上的退步,往往是由于自满开始的。(说的是事情的起点,相当于“从”)

⑤到目前为止,人还不能完全控制自然灾害,农业收成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好坏决定的。(说的是农业收成的好坏是靠什么决定的,把“由于”改为“由”)⑥一个人的个性和脾气也是由于他的家庭和生活环境决定的。(“由于”表示原因,“由”有时相当于“被”或“让”,如“由我照管”“由谁决定”。此句中的“由于”应该改为“由”。)⑦正因为任何缺点和错误都是对百姓不利,因此必须改正。(“因而、因此”不跟“因为”相配,“因而、因此”本身就已包含有“因为”之意。句中的“因此”应该改为“所以”。如果保留“因此”,将“因为”改为“由于”。)

⑧这种由于集体力量所鼓舞起来的无畏精神,作品里也非常鲜明的表现出来了。(“由于”改“由”)

“由”是介词,表凭借。“由于”作连词或介词,表原因或理由。㈢易混虚词 ⒈进而—从而

“从而”的作用在于引出表示结果的主句,句与句之间是因果关系。“进而”则强调在前一行动的基础上进行前进、深入、扩大,句与句之间是递进关系。比较以下两句:(例5)

①为了迫使她屈服,他们停发了她的工资,进而切断了她的一切经济来源。②为了迫使她屈服,他们停发了她的工资,从而切断了她的一切经济来源。分析:例①用“进而”,是说他们在停发了工资后,还进一步切断她除工资以外的其他经济来源。这意味着迫害的加深,前后是递进关系。例②用“从而”,是说由于他们停发了她的工资,这样就切断了她的一切经济来源,前后是一种因果关系。指出下列句子的虚词在运用中存在什么问题。(例6)

③私有观念使某些人满足于个人的眼前利益,变得鼠目寸光,进而看不到国家利益、长远利益。(“进而”应改为“从而”,因为“看不到国家利益、长远利益”是私有观念产生的结果)④来自个体经济的压力和挑战,促使国营和集体商业部门改善经营方式,改善经营手段,改善服务态度,进而无形中形成了经济生活中的竞争局面。(后不是前的进一步措施或行动,而是所出现的一种结果,应换成“从而”)

⑤铁道部决定,先评选出各局、厂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从而评选出全部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后是前的基础上采取的进一步行动,表示的是递进关系。)⒉而且—况且—何况

三个连词都表示递进关系,但意义和用法并不完全相同。“而且”多用来表示一般的递进关系。“况且”只能用来在表示进一步的申述理由——即在已经说出的理由之外,再追加一层理由,相当于口语中的“再说”。“何况”主要用来表示“逼进一层”意思,一浅一深的两件事,浅的如此,深的更不用说了,相当于口语中的“不用说”,也可表示进一步申述理由。判别下列句子的正误:(例10)

①北京都下雪了,何况是哈尔滨?(使用正确。用在反问句中,表示逼进一层的意思,即表示甲事已是如此,乙事当然更是如此,若改为“况且”就错了。)

②他的普通话夹杂着南方口音,况且因为激动,越说越快,我简直连一半也没听懂。(“连一半也没听懂”,一层理由是“夹杂着南方口音”,另一半理由是“越说越快”)③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而且这么一条小木船。(表示“逼进一层”的意思,“而且”要改为“何况”)

④搞科学研究,一定要有丰富的材料,况且要有正确的观点。(改“而且”)⑤这块地本来就好,而且又是上足了肥,收成差不多了。(改为“况且”)(以下要求分组造句,气氛应不错)⒊往往-常常 “往往”,有一定的规律性,不用于主观意愿,不能用于将来的事情,是对以前情况的总结。“常常”,可用于主观意愿,可用于将来的事情。⒋未免-难免(不免)“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侧重评价。“难免”,表示客观上不容易避免,等于“难免不”,“难免不被人误会”。

例1:缺乏艺术力量和文笔情趣,文学功能就难免受到影响。例2:你这样做,未免太绝情了。⒌才-再-又-还

才:表示动作已实现,并强调实现得很晚。再:表示动作尚未实现,但将于某时实现。又: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用于已实现的。还:动作会再一次出现,不过尚未实现; 例1:前几天我又读了一遍《西游记》,以后有时间我还要再读一遍。

例2:她昨天来检查过了,明天还来。例3:她昨天来检查过了,今天又来了。⒍终于-还是

终于: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还是:用于不希望出现的结果。例1:几经周折,案情终于大白。

例2:虽然院方竭力抢救,但他还是没有挺下来。⒎好

表示程度深,好+不+形,限于部分双音节形容词,表示肯定的意思。例1:市场上好不热闹=好热闹;他哭得好不伤心=好伤心; 例2:“好容易”和“好不容易”却都表示“很不容易”,与以上用法相反。“虚词的使用”课堂练习⒈改正下列用错的虚词

①只有理解的准确,就能说什么像什么,不走样,不含糊,不夹杂。

②我们应该刻苦学习,否则不学习,就很难把自己培养成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③尽管你的办法多好,也必须切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④这座县城对她是陌生的,没有别的熟人,没有别的可落脚的地方。⑤这不仅是对于我们的信任和鼓舞,也是对于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⒉改正下列用错的虚词

①你必须重视施工安全,不抓安全教育的单位,一定会弄出了重大事故。②对于环境污染问题,早就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重视。

③上级要求运输部门的职工识大体,顾大局,充分认识到运输工作对于四个现代化的关系。④学校处理违纪同学的办法是警告和记过:情节轻的警告,情节重的记过。⑤在日本访问的中国法律工作者代表团、中国歌舞团和中国五金进出口公司和中国矿产公司代表团,今天乘船启程回国。⒊改正下列用错的关联词语

①只要大家集思广益,这场比赛就一定能赢。

②全国各级政府的领导如果都愿意作伯乐,那么国内的千里马必然是成千上万了。③他在环境保护方面作了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常常把生活中的生动事例事教育大家。④这样的事连小孩子都明白,况且你这个大人呢?

⑤这些作品之所以为青年人喜闻乐见,是因为已流传了上千年。⒋改正下列用错的虚词

①革命的后代,决不能靠借老子的光,从优越舒适的小天地里成长。②一个人的个性和脾气也是由于它的家庭出身和生活环境所决定的。③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多次指示我们将占用的校舍尽早搬出。④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误做法,以及随意将人民币放大后销售的违法行为,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⑤这位文学爱好者写的文章,虽然内容很精彩,但是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⒌改正下列用错的虚词

①他感到自己被人不了解,十分痛苦。②今年秋天都这么冷,况且到了冬天?

③皮肤干燥,身上发痒,应当洗澡,可是有的人却为了怕麻烦不愿意洗。④他没能参加这次考试,由于他病了。

⑤农民一方面向化肥厂提出合理的要求与建议,另一方面化肥厂积极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保证化肥的供应。

⒍请分析下列句中的虚词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①她长得非常美丽,又很会打扮,所以她工作的效率也特别高。②从这个故事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③一些网络小说不能被采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格调太低,只能迎合少数成年人的口味。④一月三十日夜,本市普降大雪,对城市交通带来不便。

⑤她很后悔,不该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朋友分道扬镳。⒎请分析下列句中的虚词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①科学讲座在教育群众,引导群众远离邪教都有一定贡献。

②只有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的同学是多么的正直无私。

③几天来,老教授们在北京参观、访问、演出,无论走到哪里,哪里就响起热烈的掌声。④如果国家能够多生产一些这类配件,就可以把节省下来的外汇,进口我国暂时还不能生产的仪器。

⑤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对揭露敌人本质与表现我军力量上起了重大作用。⑥尽管他行车已达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

⑦由于国棉布一厂长期以来不抓革新,总落在国棉二厂后面。产量不是比国棉二厂低,就是质量比国棉二厂差。

⒐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他工作一向出色,在刚刚结束的技术比武活动中,他竟然获得了优秀奖。

B体育科技化进程越快,计算机技术发挥的作用就显得越发重要。

C那次在卫星升空之前,工程技术人员再对它进行了最后的检查,确保了发射的成功。

D我们应当正视自己的缺点,不应当对自己的缺点作辩护。⒑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南方制药厂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便于服用为原则,改进了处方、工艺和剂型。

B不管周围的人怎样冷嘲热讽,物质条件怎样差,他总是调查研究,终于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C诗歌作为语言艺术,必须有鲜明的形象,强烈的激情,优美的意境,浓郁的诗味,便能“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

D即使细节的出入对于全部论证不发生直接的影响,也使人对于材料的全部可靠性发生怀疑,以致伤害了论证的说服力量。

⒒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公安人员发现,盗墓贼每天从山下集合,骑车或步行上山,到达现场后先将洞口打开通风,半小时后一人钻入洞中挖掘,一人负责观望,两人负责运土。

B我来到河边,这里既不是江,两岸也没有枫。过去“江枫渔火”在我的头脑中是“寒江似火,点点夜舟,渔火相对”。而今我才豁然。

C你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不按科学的态度办事,终于会犯大错误的。

D现在,我们正面临世纪之交,把一个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带入21世纪,已成为高等教育部门以及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⒓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黄老已经75高龄,近来又患了感冒,走路显得有些老态龙钟,然而谁能料到,他会在第二天突然病故了呢?

B 校长决定成立以班主任、总务主任及职员和学生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住校生工作。

C 哥白尼的学说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并且得到越来越多的拥护者。

D 其实,细究起来,“华夏汉民族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稳定的范畴。

⒔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我们强调组织性纪律性并不反对发展学生个性,反之,我们还要保护这种个性。

B.英模们经过的时候,成千上万的居民们在街道旁热烈欢呼,场面十分感人。

C.适当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才能使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D.不管是北风呼啸的寒冬和烈日炎炎的盛夏,他都从未间断过。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不是以某种具体的工程应用为目的,以揭开智力之谜为目的,人工智能的研究目标不应是模仿人的某项具体技能,应当是具有充分的学习能力,可以从环境中,包括和人的交往过程中学习语言和任何具体技能的智能系统。A.虽然 但是 所以 而 从而

B.如果 而是 则 而 从而 C.虽然 而是 但是 却 因而

D.如果 就 那么 却 因而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因为各方面的情况都需要了解,为此我们将提供全部的信息资料。B.我们自以为已在各个角度了解到了这些情况。C.参加会议的全体人员都被高建军的报告所感动了。D.有些人认为提倡环保是小题大做,事实并非如此。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我们强调组织性纪律性并不反对发展学生个性,反之,我们还要保护这种个性。

B.在这次举办的科技博览会上,参观者都被大厅展台上的那个可爱的机器人而吸引住了。C.适当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才能使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D.不管是北风呼啸的寒冬和烈日炎炎的盛夏,他都从未间断过。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围湖造田搞了两年,因而“把草甸子变粮仓”的会战又闹了好几年——土地沙化的病根子就是这么埋上的。

B.对于批评建议,我们不能挑挑拣拣,不管是中听的还是带刺儿的,只要有益于我们改进工作,就得听取,就得采纳。

C.这篇题为《亮出你的舌苔与空空荡荡》的所谓力作,在思想内容方面或者在艺术表现方面都存在严重的错误和缺陷。

D.我们同样又看到另一种情形:在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危害的紧要关头,有极个别的干部或漠然置之,或畏葸不前。

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陶弘景知识渊博,懂得炼丹技术,对其他许多学科也有研究。他隐居山里,朝廷里有重大事情都向他请教,后人称他为“山中宰相”。A.既 又 虽然 然而 所以

B.既 还 虽然 但是 以至 C.不仅 甚至尽管可是因而

D.不但 而且 尽管 但是 因此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刘金海急匆匆地从学校图书馆借来了《辞源》、《现代汉语词典》、《英汉大辞典》暨其他一些工具书。

B.老村长火红的眼睛一直跟着阿亮走去的方向看,直到阿亮消失他才回过神来,转身去找陶先生。

C.尔后,陈处长与广西警方联系。并多次往返广西,终于获取了厉园走私的罪证,将厉园逮捕归案。

D.他的记忆力是那样惊人,以致连童年时与刘莉初次交往的细节都说得一清二楚。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本品是用银花、连翘等中药配制而成,并且具有祛寒退热的功能。B.达尔文注意到任何品种的生物不仅跟余体相似,而且有些差异。

C.汉字改革的种种好处,对于每一个同文字打交道的人都是十分明显的。D.你们有没有过这种当飞行员的想法呢?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他们深为党中央对海南人民的关怀而感到,也更深刻地认识到搞活经济要靠改革,靠发展生产致富,不能靠歪门邪道。

B.如果延误了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在新能源一旦成熟之后,埋在我国西部国土下的这笔巨资,又会再值多少钱呢?

C.会议期间,代表们经过认真讨论、修改,并通过了学生联合会章程。D.我们在互联网上查阅了水星、火星等太阳系九大行星和长江、黄河、珠江等三大河流的资料。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辩证唯物论者并不反对把个别问题从历史的大联系中抽出来,做精细而深入的研究,反之,他提倡这样的研究。

B.学习外语一定要细水长流,要有恒心,否则,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怎么学得好呢? C.有些人片面理解“减负”工作,认为“减负”就是大量减少作业和取消作业。D.在学校工作中,教师的理论水平、道德修养、气质风度、管理方法、处事原则、生活情趣,甚至世界观、人生观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为了提高写作效率,他宁愿使用“汉王”电脑代笔,并一再说“我不是赶时髦哦”。B.尽管近年来粮食储备充足,供过于求,我们也不能随意减少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C.至于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做最后决定。D.课题组成员认为,黎学痒教授所提供的数据很有价值,有助于对课题的深入研究。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①那穿着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 ②以有趣的比喻和生动的故事,作出形象的暗示

B.①没有学好的功课除非赶紧补,要不就没法跟上去 ②这里除非不刮风,刮起风来总是满天黄沙

C.①这个字岂但我们不识,恐怕那些老先生也未必知道 ②把多余的钱存入银行,岂但对国家有利,对个人更有利

D.①那么多的花,偏偏这一盆开得不好 ②你挑大的送给他,他偏偏拣小的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有的购药协议既无单位负责人或经办人签名,又无落款时间,也不加盖行政公章。B.凡事要三思而行,否则贸然行事,往往会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

C.到目前为止,农业收成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好坏决定的。D.对于凡是在科学研究上做出成果的科学家、技术人员都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17.下列加点的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老张没有听从大家的劝告,反而继续干他的傻事,结果吃了大亏。

B.只要你能在一小时内完成这篇两千字的文章,虽然够不上发表水平,也可以录用你。C.经过他长达三年的苦心研究,终于在新品种的研制开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D.对于他们来说,首先需要的还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目前国内因特网方面的政策法规亟待完善,不少业内人士因为在政策中得到的支持不够,自己做起来束手束脚而纷纷抱怨。

B.既然任何生物的活动都有时间上的周期性节奏,那么宇宙飞船中宇航员的活动也要符合地球上昼夜循环的规律。

C.人们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资看成最重要的战略性投资,终身学习将成为时代潮流。

D.自从教育部“减负”的通知下达以后,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组织中小学认真学习而且贯彻执行。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教师对学生负责当然是好事;但管得太多太细,一旦学生走出校门,反而不能独自去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那还是好事吗?

B.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牵动了全世界华人的心:无论耄耋之年的老人,抑或刚懂世事的孩子,无不感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C.甲A联赛最后两轮的各场比赛,足协全部延聘外国裁判员,尽管这未尝是一个好办法,但为了杜绝假球,也只能选此下策。

D.兴建平昌到永宁的高速公路是振兴我地区经济的大事,我们不应再迟疑:对于公路预经的自然保护区,完全可以统筹管理。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一个人的性格不是生来具有的,而是由于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B.有些人把群众看成阿斗,反而把自己看成是了不起的天才。

C.水库建成后,即使遇上十天半月不下雨和多年不遇的大旱,庄稼也能保收。D.我阅读唐诗、宋词尚且有困难,《诗经》、《楚辞》就更看不懂了。2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有关文化用品的业内人士认为,文化用品是商业更新最快的商品。B.当初这么决定可不但是我个人的意见,我只是提了一个建议。

C.由于我国目前社会帮教体系尚不健全,学校实际上承担着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任务。D.和靠文字传递信息的报刊杂志相比,电视无疑是一种更现代化的传播媒体。2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A.这所医院组成了一个以领导、医生、护士为成员的防治小组。B.这本书已经出版好多年了,所以作者最近作了较大的修改。C.文章流畅诚然很好,但主要的还在于内容。

D.事情发生后,校党委决定就这个问题进行一次讨论。2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储藏谷物的仓库,在稻谷入仓之前,要事先做好清洁工作。B.与会的代表认为,农民的经济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却是加重了。C.由于加大了监管力度,因而贪污受贿的案件明显下降。D.不管压力有多大,我国的金融市场迟早也得开放。

24.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课堂教学是按照既定的教学设计程序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它是一种动态发展变化过程,涉及各方面的复杂因素,学生的思维发展与转换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教学思维的指向有条不紊地进行,有时就难免会出现精神疲惫、思维怠滞和心理位置错位,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节外生枝”的问题。A.不仅 而且因为所以甚至

B.既然那么而且还如果 C.之所以是因为还如果那么 D.虽然但由于又也甚至 4.B(全句是假设为了某一目的而采用某种说法,应是假设关系,3、4句间无转折关系。)5.D 6.D 7.C 8.B 9.D 10.C 11.C(A.前说配方,后说功能,不需关联词,删去。B.“相似”与“差异”意思相反,应用“既„„但又„„”或“一方面„„一方面又”。D“过”作为助词,表曾经有,这里还不能确定有或无,应删去。)12.D 13.D 14.B 15.C 16.A(B.“否则”应删去,C.应将“由于”改成“由”,D.“对于”应删去。)17.D 18.B(A.“在„„中”应改成“在„„上”,C.将“对”改成“把”,D.将“而且”改成“并且”。)19.A 20.D 21.C 22.B(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删去“所以”。)23.D(A.“事先”与“稻谷入仓之前”重复,二者只能取其一。B.“却”应为“反而”。C.“因而”应为“因此”。)24.D(总体是转折关系,其次为因果关系。)

虚词课件(篇4)

正确使用虚词

教学要点:正确使用关联词、介词、副词、助词。

一、导入

虚词的运用在高考中属于常考题,从1996年到20xx年虚词年年必考,1998年考查了介词、副词等的运用,1999年考查了关联词的运用,2000年考查了助词“的”的运用,20xx年春季高考又综合考查了连词、介词、副词。

二、了解虚词的分类及其特点正确使用虚词

虚词考查主要包括一些副词、介词及关联词语等,主要命题形式是选择与填充两种。

(一)关联词语误用

关联词语是复句的有机部分。一个复句,用不用关联词语、用哪个关联词语,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着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则。

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的。

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如下毛病:

1、滥用关联词语。

例:有一些电视剧我们不能看的原因,是因为它们不适合我们,只能迎合少教人的口味。(应去掉”因为”)

2、错用关联词语。

例: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为了喜欢斗鸡,就把一个流氓抬举为殿师太尉。(应把”为了”改为“因为”)

例:尽管学习怎样紧张,他还坚持天天锻炼身体。

“尽管”和“不管”是不尽相同的。“尽管”是用于让步转折句,“不管”是用于无条件式的条件复句。应把“尽管……还”改为“不管……都”。

3、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的幸福生活得之不易。(“只有”与“才”搭配,去掉“就”)

4、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规律:各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各分句的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前面。

例:尽管他行车已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主语相同,“他”应放在“尽管”之前)

例:由于国棉布一厂长期以来不抓革新,总落在国棉二厂后面。产量不是比国棉二厂低,就是质量比国棉二厂差。(分句主语不同,“产量”应放在“不是”之后)

(二)介词误用

1、不可滥用介词

介词在语言组合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要做到当用则用,不当用的时候不可滥用。滥用介词不但会使表达罗嗦,而且。有时还会使表达混乱、造成语病。

例:

(1)他们试制了十九个心脏瓣,从而填补了我国在生物瓣替换领域的空白:(“在”是多余的,应删去)

(2)从这个故事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在我们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都无不闪耀着立党为公的光辉。(4)当我累得睁不开眼的时候,一想起班主任老师的鼓励,精神就振作起未了。(5)对于我们学校、由于开展了“学雷锋,创三好”活动,出现了新气象。[(2)中的“从”、(3)中的“在”、(4)中的“当”、(5)中的“对于”都使句子缺少主语,均应删去。]

2.不可漏用介词

应该使用介词的地方而没有使用,就是漏用介词。漏用介词同样会使表意不清,句子不通。

(1)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会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前要加上“对于”,否则句子的结构和表意都不清楚。)

(2)这种习性是动物长期求食活动中发展起未的。(“动物”之后加上介词‘在”)

(3)学生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看到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所造成的严重影响。(句首加上“从”)

(4)战国时期出现的《禹贡》和秦汉之际出现的《管子.地员》,就是我国古代土壤的专门著作。(“就是”之后加上“关于”)

3、不可误用介词

A、该用这个介词而误用

虚词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阴、阳、乘、烛、以、及”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疏通文意。

2.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

3.体会本文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积累相应实词、虚词。

2.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版图上自古有五座大山最为有名,被称为“五岳”,它们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而其中的泰山又被誉为“五岳”之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记》,领悟泰山的高峻雄伟。

二、作家作品

(参见课文注释及教师教学用书)

三、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正音。

2.默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补充注释: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古时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当其南北分者:在,正。

乘风雪:趁,冒着。

余始循以入:相当于“而”,表顺承。

及既上:到。

苍山负雪:背负。

明烛天南:名→动,照。

戊申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依稀看见。

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相杂。

尽漫失:模糊缺失。

极天云一线经:尽。

僻不当道者:偏僻。

3.理清思路:

问:全文共5段,每段要点是什么?

学生默读,讨论,明确:

第1段:总写地理环境,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

第2段:登临泰山,重点记叙登山的'艰难及到达山顶后所见景象。

第3段:重点描写泰山日出的美丽壮观。

第4段:人文景观。

第5段:补记自然景观。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文意,把握了作者的思路。作者如何详写登山过程以及泰山日出的美景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讨论的内容。

二、登山过程和路线。

问:作者如何详写登山路线和经过呢?

默读课文,分析讨论

明确:作者先从北京到泰安,历经齐河,长清,泰山西北谷,长城。

作者登山的路线是:南麓、中谷、中岭、天门、西谷、山巅。

最后见到了山顶的美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半山居雾若带然。”

学生用原文复述课文。

三、泰山日出

问:文章是怎样描写泰山日出的?

明确:文章通过景物变化写泰山日出,以时间为序,依次写出了日出前后景物的变化,展现了一幅泰山日出的美景。

例如写云,日出前是“足下皆云漫,”稍后是“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然后又有“红光动摇承之”。

写山,日出前是“白若摴蒱数十立”后是“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四、文中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说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白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动态,用语新颖、传神。然后说泰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

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到的画面,作者纵目远晀,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的云雾好似飘带,使人感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

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这一比喻写出了日观以西诸峰的特点,更显日观峰的雄伟,且形象生动。

五、总结

本文充分体现了姚鼐的散文风格,尤以泰山日出一段最为精彩,极受人们推崇。通过对其它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景物,这种写作手法也很值得我们借鉴。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选取一观察点,描写日出。

虚词课件(篇6)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考点简说】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文言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副词、代词等,文言虚词里包含有“代词”,这与现代汉语不同。

【知识归纳】依据《考试说明》整理18个文言虚词用法。

1、依据课本,归类整理,并配以典型例句;

2、抓住语境,区分用法,注意总结规律;

3、仔细比较,分清真伪,不被假象迷惑。

【方法指导】1、语境分析法

A、依据相关语句的内容和语气,判别虚词用法。

如:“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前“其”用在反问句中,表示反问,可以理解为“难道”的意思;后“其”用在一个表示选择问的句中,作连词,表示选择,可以翻译成“还是”。

B、依据虚词在句中的作用,判别虚词用法。

如:注意找出起取独、提宾、提顿、后置等作用的虚词,进而明确句意。

C、依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判别虚词用法。

如:“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君将哀而生之乎”、“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作《师说》以贻之”、“顷之,烟炎张天”、“石之铿然有声者”等句中,“之”字由于位置不同,因而用法也不同。

2、关系分析法

例如“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粗看两个分句句式相同,两个“于”字用法意义当然也该相同,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祸患”与“积”是主动关系,而“智勇”与“困”是被动关系,所以两个“于”字意义并不一样,前一个意思是“从”,而后一个意思是“被”,这是值得注意的。

3、比较区分法(可参见《语文高考导练》)

A、分清虚实。如:“皆以美于徐公”的“以”,应该是动词(实词),意思是“认为”;“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中的“以”,则是介词(虚词),意思是“用”、“那、拿”。

B、辨明用法。一个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如:“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中的“故”是连词,表因果关系,而“睥睨,故久立与其客语”中的“故”用作副词,有“故意”的意思。又“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中的“以”和“而”,作用完全一样。

C、善于把虚词与现代汉语比较。(1)用法没有改变:如“使吾勇于就死也”的“于”与现代汉语“善于”“敢于”的“于”相同。(2)用法改变。如“也”,在文言文中作语气助词用,而在现代汉语中作副词用,表同样、并行等意义。(3)用法完全消失。如“之”的取独作用,“者”的提顿作用等。

D、注意特殊虚词。第一类是兼词。如“诸”(之于、之乎),“焉”(于之)、“盍”“曷”(何不)、“耳”“尔”(而已)等。第二类复音虚词。如“所以”、“然则”、“是以”、“然后”、“无乃”、“何其”等,其意义一般比较固定,但有时也有几个意义,象“所以”就有三种情况,要注意区别,不可望文生义。第三类是习惯用法。如“不亦……乎”、“何……之有”、“无乃……乎”、“得无……乎”“孰与(孰若)……”、“唯……是……”、“为……所……”、“以……为……”、“与其……孰若……”等。

【练习】

1.下列句中“之”按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②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