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课件(推荐10篇)

唱歌课件(推荐10篇)。

教案课程必须由教师认真筹备,同时,教师也必须明白,教案课程并非随便一挥即可。教案是教学效果的主要评价标准。希望"唱歌课件"能为您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期待这些应用工具能为您带来更高效的工作模式!

唱歌课件(篇1)

活动目标:

1、区分音乐的高低变化,尝试用不同的声音表现小青蛙和老青蛙的叫声。

2、能用不同的语言节奏大胆想象、表现青蛙的叫声。

3、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大荷叶一张(能容纳活动中的幼儿)

2、指偶:小青蛙和老青蛙

3、幼儿自画害虫若干条

活动过程:

一、合作游戏“荷叶和风”,感受音乐的高低变化

1、出示荷叶:——“小朋友,你们看,这会是什么?我们一起把它打开吧!”——“荷叶长在什么地方?如果一阵风吹来,荷叶会怎么样?”

2、倾听高音区轻柔缓慢的音乐,体验游戏“小风和荷叶”——“听!风来了,你觉得这是一阵怎样的风呢?”——“当轻轻的风吹来,荷叶会怎么样呢?”

3、倾听低音区强烈快速的音乐,体验游戏“大风和荷叶”——“又有一阵风吹来了,听!这又是一阵怎样的风呢?”——“当大风吹来时,荷叶又会怎么样呢?”

4、交替进行高低不同的音乐,愉快游戏“会变的风和荷叶”——“风会变吗?仔细听音乐里的风是怎么变的?”——“风停了,荷叶怎么样了?”(说明:以上环节旨在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幼儿多通道感官的共同参与,从而感知音乐的高低变化与身体动作之间的联系。)

二、体验音乐的高低变化,尝试用不同的声音表现

1、出示荷叶上的青蛙。——“谁最喜欢荷叶?”(青蛙)——“小青蛙们,我们一起跳到荷叶上吧!”(幼儿轻轻跳上荷叶)

2、用不同的语言节奏想象青蛙的叫声。——“青蛙在荷叶上喜欢干什么?它是怎么叫的呢?”(幼儿用不同的语言节奏想象表现)(说明:这一环节教师可视条件制作多媒体以帮助幼儿拓展想象的空间,如:宁静的夏夜,静静的湖面上有许多荷叶,在大大小小的荷叶上坐着许多青蛙,它们这个“呱呱”,那个“呱呱呱”,高低起伏,象在开演唱会……)——“原来青蛙有那么多不同的叫声,它就像我们人一样,不一样的节奏就好像在说不一样的话呱呱!呱呱!”(你好!你好!)“呱呱呱呱呱呱呱!”(今天我呀真高兴!)“呱呱呱!呱呱呱!”(真热啊!真热啊!)……(说明:幼儿在交流表现中,不仅获得了语言节奏这一特有的艺术表现方式,同时更关注到动物与我们人类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多角度的理解动物与人的关系。)

3、试着用高低不同的声音表现小青蛙和老青蛙。(说明:当幼儿对青蛙的叫声产生浓厚兴趣时,教师可对幼儿的兴趣进行迁移,借助老青蛙和小青蛙不同的叫声来提升幼儿对音乐高低变化的认识。“来来,我是一颗菠菜,菜菜菜菜菜菜……”这首歌曲幼儿非常熟悉、喜爱,它的旋律很具诙谐幽默的感染力,体现老青蛙和小青蛙歌唱时的愉快心情,更重要的是它的音域跨度也很适宜中班幼儿的嗓音特点。因此,将这首歌曲根据活动内容进行改编翻唱,并借助指偶表演一定能引发幼儿歌唱的兴趣。)指偶表演:“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片绿绿的荷叶,一只小青蛙和一只老青蛙跳上了这片大大的荷叶。小青蛙见了老青蛙连忙有礼貌地打招呼:‘呱呱!’(高八度),老青蛙见了小青蛙也热情地说:‘呱呱’(低八度)。小青蛙很想和老青蛙交朋友,就用它那清脆的声音介绍自己:‘呱呱,我是一只小青蛙,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高八度)’老青蛙觉得一个人很孤单,也很想和小青蛙做伴,它就用那低沉的声音介绍自己:‘呱呱,我是一只老青蛙,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低八度)’他们越唱越高兴……”

4、初步尝试同声合唱。——“你喜欢小青蛙还是老青蛙的歌声呢?为什么?”(幼儿自由选择演唱)——“虽然老青蛙和小青蛙的声音不同,一个尖,一个粗,但它们很喜欢在一起唱,因为它们觉得那样很快乐,你们想试试吗?”(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尝试同声合唱)(说明:在熟悉的歌曲、音乐的高低变化、自主选择的叫声这三者的融合中,幼儿不仅获得了音乐的要素,更体验到了歌唱的快乐!)

三、音乐游戏:青蛙捉害虫

1、引出青蛙捉害虫,用动作交流表现。——“青蛙除了喜欢唱歌还喜欢干什么?它们是怎么捉害虫的?”(鼓励个别幼儿大胆表现捉害虫的动作)

2、倾听高低变化的音乐,探索青蛙捉害虫的方法。——“害虫一会跳得高,一会跳得低,青蛙怎么样才能抓住它们呢?”

3、幼儿随音乐的变化进行游戏。(说明:“害虫”是幼儿在区角活动所研究的“动物喜欢吃什么——青蛙喜欢吃什么”中自制出来的。教师可将它们垂钓于一根长竿上,随着音乐不规则的高低变化,忽高忽低地抖动长竿,犹如害虫在庄稼地里跳动,幼儿一边跳跃一边捕捉害虫。在游戏的愉悦中,用肢体动作再现音乐的高低变化。)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可视幼儿的兴趣点在区角活动进行延伸,如:在探索角提供更多的动物指偶,引发幼儿想象更丰富的语言节奏表现不同动物的叫声,并提供录音机,以便幼儿自由录制,与同伴交流。在表演角:投放青蛙的头饰、服装、道具等,引导幼儿将“青蛙唱歌”改编成音乐剧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将自己熟悉、喜欢的歌曲根据情节内容进行改编翻唱。

唱歌课件(篇2)

活动目标:

①学唱歌曲《拍手唱歌笑呵呵》

②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喜欢上音乐活动课。

③能够大胆、自信的进行音乐表演。

活动重点:学唱歌曲《拍手唱歌笑呵呵》

活动难点: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能够大胆、自信的进行音乐表演。

活动准备:歌曲《拍手唱歌笑呵呵》、《手腕花》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手腕花》,训练节奏性拍手。

《手腕花》是一个音乐律动曲子,一般幼儿园都以这首曲子来整顿纪律,比如训练孩子们,听到曲子《手腕花》时,迅速回到位子上,边拍手,边坐好,准备上课状况。这首歌曲幼儿会特别熟悉,而且乐感特别强,听到这首曲子拍手也是已经习惯了的。

教师可以自行改变曲子的节奏,让幼儿根据变化的节奏,拍手或快或慢,或大声或小声,这样进行音乐游戏活动孩子们得到快乐和满足。

二、学习歌曲《拍手唱歌乐呵呵》

①记歌词:这首歌的歌词特别简单,让孩子们观察图片内容,重复几遍很快就能记住歌词。

②学唱歌曲:教师范唱,幼儿学唱,重复几遍

③表演唱:可以先进行分组比赛唱,不断重复歌曲,熟记歌词,等幼儿基本都已经记住歌曲,则可以进行表演唱(加动作)

三、拍手唱《拍手唱歌笑呵呵》

幼儿已经掌握了歌曲,现在可以给他们增加难度了,根据歌曲节奏拍手,如果孩子在随音乐拍手这方面训练的少的话,短时间内跟上节奏拍手是有困难的,但是如果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对于他们来说就轻而易举了。拍手唱歌会给人来带好心情!

唱歌课件(篇3)

教学内容:

唱:1、《拍手唱歌笑呵呵》2、模唱歌曲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拍手唱歌笑呵呵》感受生活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并能用唱名模唱感兴趣的旋律片段。

3、能用欢快的情绪、自然的发声演唱歌曲《拍手唱歌笑呵呵》,并伴着歌声进行拍手游戏。

教材分析:

《拍手唱歌笑呵呵》是一首欢快风趣的儿童歌曲,二四拍,一段体结构,旋律活泼流畅,表达了小朋友天真活泼、纯洁美好的心境以及与伙伴和睦公处的美好品格。全曲短小精悍,由四个变化重复的乐句组成,结构方整,易学易唱,适合表演。

教学重、难点:

《拍手唱歌笑呵呵》中长拍音的保持处理,唱出欢快愉悦的心情。

教学准备:

CD、CD机、钢琴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小朋友,课间你们会和好朋友玩些什么游戏呢?

(学生回答,有两种情况。)

1.情况一:有学生回答“拍手游戏”。

师:喔!老师也喜欢,谁来和老师玩这个游戏?

(老师邀请学生游戏)

2.情况二:没有学生回答“拍手游戏”。

师:哇噻!你们的游戏太有意思了,花样可真多呀!下课后老师也想跟你们一起玩玩这些游戏,欢迎吗?

(学生回答)

师:现在,老师想邀请一位小朋友做一个游戏,谁愿意啊?

(老师邀请学生游戏)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一下子抓住学生的趣味,拉近学生的距离。]

二.趣味学歌

1.教师范唱

师:这个游戏有趣吧!接下来老师要边唱边做这个游戏了。

(老师邀请一位小朋友继续玩拍手游戏,同时范唱,学生听赏。)

2.在游戏中学唱歌曲。

师:你们想不想学着边唱歌边做这个拍手游戏啊?那就让我们每两个人一组,跟着老师来做一做、唱一唱吧。

(师生活动:在游戏中学唱歌曲。采用整体听唱与分句模唱相结合的方式学唱。学生可以提出演唱过程中感觉困难的乐句,由会唱的同学帮助解决,如无法解决就由教师帮助,直至学会歌曲。)

3.提高游戏难度,增加趣味性。

(游戏熟练后,教师在钢琴上变换速度弹奏旋律,忽快忽慢,学生跟着节奏相应地做拍手游戏。)

[设计意图:在变化的节奏中进一步熟悉歌曲,并在游戏中培养听辨节奏快慢能力。]

三.模唱歌曲

1.欣赏比较两首不同旋律的《拍手唱歌笑呵呵》。

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另一首歌,歌名也叫《拍手唱歌笑呵呵》,你们想听吗?

(欣赏另一位作曲家颂今为相同歌曲谱写的歌曲)

2.模唱歌谱

师:小朋友,你们听了两首《拍手唱歌笑呵呵》,有什么发现吗?

生:(歌词相同,歌谱不同)

师:让我们来模唱第二首《拍手唱歌笑呵呵》歌谱。

四.我的创造

师:和好朋友一起做游戏好玩吗?(好玩)更好玩的事还在后头呢!

(教师播放英国“Stomp”乐队演奏的“手”的打击乐片段)

师:这些动作和节奏都是可以自己即兴创编的,你们想学学吗?

(组织学生分组创编“手”的打击乐)

师:小朋友们个个都是音乐小天才,也能用一双手拍击出好听的音乐来,现在我们请各个小组来表演一下。

(学生表演、互评。教师给优胜者颁奖。)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感受生活中“音乐”的丰富多彩的同时,能引起对音响和音乐探索的兴趣,进而在多样化的音乐活动中,活跃身心,培养乐感。]

小结

师:你的眼睛里有个我,我的眼睛里有个你。其实在我们的眼睛里,不仅有你和我,还有许许多多别的人,我们要学会关爱别人,与同学们友好相处,人人都能成为好朋友。

唱歌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在倾听、做动作及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用跳跃的唱法演唱活泼、欢快的歌曲。

2.观察教师的动作及面部表情,尝试用弹跳的唱法练唱。

3.尝试用眼神与同伴交流,在与同伴目光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歌曲的快乐情绪。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教学过程

1.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氛围。

师:今天要教小朋友一首歌,先放一边录音给你们听,可要挺好喽。

师:好不好听啊?想不想学啊?

1.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理解歌曲前半段的内容。

(1)请学生做成方形,引导学生两两观察。

师:我来请小朋友们做一个游戏,请小朋友和旁边的小伙伴面对面的做,小眼睛看着自己的好伙伴,仔细的观察对方的眼睛里面有什么.

(2)引出前两句歌词,教师弹唱示范。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前两句歌词,先和老师一起来念一遍。“你的眼睛里,有呀有个我,我的眼睛里,有呀有个你。”

2.学生完整地学唱歌曲。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歌词。并弹唱示范。

师:老师刚刚让小朋友怎么坐的呀?

师:好朋友对面坐可以做什么游戏呀?

师:我们来学下面的歌词:我们两个人,对呀对面坐,拍手唱歌,笑呵呵,笑呀笑呵呵。

3.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创编动作。

师:好朋友见面要怎样做?(引导学生做出挥手的动作)

师:下面的歌词跟着老师做

(1)学生在教师动作的提示下,尝试用弹跳的唱法练唱。

4.学生两两结伴边唱边表演。

师:你在朋友的眼睛里找到自己了吗?让我们听着音乐,与朋友一 起“拍手、唱歌、笑呵呵”吧!

5.教师引导学生替换“笑呵呵”处的歌词,进行表演唱。

(1)教师引导学生迁移生活中与朋友交往的经验,创编“笑呵呵”处的歌词。

师:平时除了和好朋友一起“笑呵呵”,你们还会干什么呢?

(2)教师选用个别学生的创新意见(如拉拉手或点点头),然后用动作提醒学生替换“笑呵呵”处的歌词并演唱歌曲。

(3)由提出创新意见的学生带领大家演唱并欣赏新创作的作品。

教学反思:

通过分析此次活动,首先我意识到应给幼儿留一定的时间来自己建构其经验,其次,创编环节的处理应根据幼儿情况进行适时调整.

唱歌课件(篇5)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捏面人》,感受歌曲稚趣、生动的风格。

2、在学习原有歌曲的基础上,借助ppt、同伴间的讨论,即兴创编与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今天啊,我来请来了一位老爷爷,老爷爷的本领可大啦,他呀,会捏各种各样的面人(出示课件)。来,请小朋友们来瞧瞧。老爷爷都捏了什么啊?(幼儿观看课件,自由回答。)

二、熟悉旋律与内容

1、教师:好多好多,我们都看不过来了。老爷爷的本领真大呀,捏出来的面人,把我的眼睛都看花了。听我来夸夸老爷爷吧。教师说白:“捏面人的老爷爷本领大,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看花。”(有节奏并加适当的动作)。

2、教师:来,一起和我来夸一夸:“捏面人的老爷爷本领大,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看花。”。

老爷爷本领大,不但因为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看花,而且他捏面人的时候还能“你说是啥就是啥!”

老爷叶的本领还大在哪?(唱唱并表演“你说是啥就是啥!”)

老爷爷的本领这么大,听我来唱着夸一夸他吧

你们一定也想来唱着夸夸他,那就来吧!

5、教师:老爷爷,听到你们夸他,心里真高兴,一高兴,他就又想捏面人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老爷爷又捏了啥?(教师跟着琴演唱歌曲《捏面人》,说白部分,教师不唱,做动作。)

6、教师:老爷爷又捏了啥?你看出来了吗?(幼儿根据教师的动作,来回答。幼儿回答一个后,让幼儿学一学动作。教师按顺序出示图片。)

(1)猪八戒:你从哪个动作看出来他是猪八戒?(学动作:嘟嘟嘴,大耳朵)

(有节奏)捏一个猪八戒做什么?(吃西瓜)怎么吃的?(学吃西瓜动作)

我们一起来学捏猪八戒。“捏一个……”(边说边做2遍)

(2)唐僧:我是怎样表现唐僧的?幼儿说到“骑白龙马时”讲解学动作:手拉缰绳一下一下拉。“老爷爷,捏一个……”(边说边做2遍)

(3)沙和尚:沙和尚经常挑着什么?(挑着担)老爷爷捏的沙和尚是怎么挑担的?讲解学动作:一手前,一手后,好象握着扁担一上一下行走着。

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原来是在掳胡须,一起来掳一掳。“老爷爷,捏一个……”(边说边做2遍)

(4)孙悟空:捏一个孙悟空在干什么?谁能一下子说出来并表演出来。“,捏一个……”(个别和集体各一次)

一起告诉我,老爷爷捏了那些人?(及时出现ppt)他们都是哪个故事里的人?(西游记)

我们一起来学老爷爷捏一捏西游记的故事吧 “老爷爷,捏一个……”(教师和幼儿跟着琴,边说白边做动作。)

三、学唱并表演歌曲

2、教师:老爷爷的本领真大呀,我们一起来夸夸他吧。(师幼完整跟唱歌曲)

3、教师:面人都给你们念活了,下面我来当老爷爷,你们来当捏出来的西游记里的面人,好吗?(老爷爷走来啦,教师做老爷爷,歌表演第一段。幼儿说唱说白部分。)

4、教师:你们学得可真棒,来来来,我们和老爷爷一起学捏面人吧。(师幼共同歌表演。)

四、启发幼儿创编部分歌词。

1、教师:老爷爷捏的是一个西游记的故事,如果你也会捏面人的画,你想捏一个什么故事里的人物呢?(幼儿自由回答。)

唱歌课件(篇6)

活动目标:

1、掌握×、××、×0、××××等不同的节奏型;

2、掌握2/4节奏的特点;

3、引导幼儿学会在生活中发现音乐,感受音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重点难点分析:

这是一个轻松活泼的2/4拍子的曲子。尤其在歌曲的后部分通过模拟了青蛙“呱呱”的叫声,使全曲更加生动活泼。这首曲子的重点在于让幼儿感受这首曲子的气氛,从整体上理解曲子;难点则是不同节奏型的掌握以及2/4的特点。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有以下几个方法:

2、通过让小朋友多次听音乐,模拟歌曲的节奏来掌握十六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

3、通过有趣的节奏游戏来掌握和辨认×0 、××××的节奏型。

活动准备:

4、带双面胶的小卡片,上面写几种不同的节奏型,一共八张,四张×0,一张××××,还有一张是××,一张×和一张四分休止符0。

唱歌课件(篇7)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两段歌词及表达的不同情感,在学会唱歌的基础上学习用轻柔、跳跃的歌声加以表现。

2、尝试创编歌词及制作图谱,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3、感受人与动物间和谐美好的关系,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图片《迷路的小花鸭》(一)(二),图谱(一)(二),哭笑脸谱各一个。

三、活动过程:

1、练声:我爱我的小动物(5个音阶)

(评析:开始部分的练声,既是为下面的歌唱活动作好准备,同时,也让幼儿在歌唱喜爱的小动物时自然地表达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2、故事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出示图片(一),师:你看到了什么?

幼A:我看到有一天,一只小鸭子在池塘边玩。

幼B:我看到小鸭子哭了。因为它想妈妈了。

幼C:我还看到了柳树。

师讲述故事:有一天,小花鸭在池塘边的柳树下玩,玩着玩着它迷路了,找不到家也找不到妈妈了,它哭了,哭着喊着叫它的妈妈。

(评析: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它打破了传统提问“这是什么地方?有谁?”等问题带来的局限性,它使幼儿能充分表达他们对画面意思的理解,使图片变活,也便于幼儿理解教师讲述的故事。)

3、教师随旋律跳一段舞,让幼儿猜猜老师想要告诉大家什么。

幼A:我看到老师做这个是水波的意思(做手指波动状)。

幼B:我看到树在摇摆(手臂挥动)。

幼C:我看到小鸭子在叫,这样是哭(做擦泪动作)。

(评析:这一环节主要让幼儿在欣赏舞蹈的同时熟悉旋律,同时也给下面的歌表演一个示范性的启发。)

4、师生合作填充完成图谱(一),学唱歌曲第一段。

(1)出示图谱,了解每一格表示一句歌词。教师唱,幼儿按序指图,师:碰到了什么问题?幼:第1、2、3格是空格,没有小图片。

(2)指4、5、6三格,师:你听到老师刚才在这几个地方唱了什么?

幼A:这是鸭子的嘴巴,我听到(唱):呷呷呷呷,呷呷呷呷。

幼B:第6格画的是鸭妈妈,(引导唱):哭着叫妈妈。

幼儿指图学唱4、5、6句。

(3)师:小花鸭在什么地方叫妈妈呢?

幼:在池塘边,柳树下。m.Gz85.com

边听老师唱,边随幼儿的`回答填充1、2、3格,幼儿学唱1、2、3句。

(4)师生一起看图谱唱歌,检查贴得是否正确。

(5)请幼儿一边看图,一边唱歌。

(评析:以前都是让小朋友看着图谱学习记忆歌词,这次让小朋友听着歌词学习制作图谱,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先采用教师和幼儿一起商量贴图谱的方法,既让幼儿保持了浓厚的兴趣,又教会了幼儿在贴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5、学习制作图谱(二),创编第二段歌词。

(1)出示图片(二),师:小花鸭迷路了,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时谁看见了它?幼:是小朋友看见了它。

提示幼儿在小图片中找出小朋友、眼睛,贴进1、2两格,学唱1、2两句。

(2)师: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幼:把小花鸭抱起来。

引导幼儿贴第3格,连唱1、2、3句。

(3)师:小朋友很高兴,她是怎么唱歌的?找找应该贴哪幅图片?

幼:啦啦啦

引导幼儿贴第4、5格,连唱第1~~5句。

(4)引导幼儿将小房子贴入最后一格,并检查是否正确。连唱第二段。

(5)边看图谱,边试着唱出歌曲第二段。

6、边指图谱,边完整演唱歌曲。

7、体会歌曲不同情感,学习有感情地演唱。

出示哭、笑两张表情脸谱,请幼儿分别贴到图谱前,该如何贴?为什么?

幼:哭的脸贴上面,因为小花鸭找不到妈妈就哭了,笑的脸贴下面,小花鸭回家了很高兴。师小结:第一段讲小花鸭迷路了,找不到妈妈,心里很难过,我们要用轻柔的、伤心难过的声音来唱,第二段讲小朋友把小花鸭送回家,小花鸭心里很高兴,所以我们要用高兴的、跳跃的声音来唱。

听琴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两遍。

(评析:纯粹的语言提示也能让幼儿用不同的感情来唱两段歌词,但如此采用贴脸谱的方式,不仅加深了幼儿对歌曲所表情感的理解,而且将脸谱贴在段前也能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这符合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

8、尝试用动作进行歌表演。

(1)请幼儿边唱边想想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每一句歌词。

(2)请幼儿找个空位子进行歌表演。

评析:这是一首富有情节性的儿童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而且歌词内容丰富,如同讲述一个个动听的故事,深受幼儿的喜爱。我首先利用图片讲述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理解歌词的内容,接着利用舞蹈动作引起幼儿的思考,同时让幼儿初步熟悉旋律。然后尝试用制作图谱的方法引导幼儿创编学习歌词,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愉快、主动地学习唱歌,并从歌曲中感受到人与动物间的美好情感。最后的歌表演把幼儿的情绪推向高潮

唱歌课件(篇8)

设计思路:

对于刚进入幼儿园小班的孩子有一明显的特点,即“胆量不够”。在课堂、游戏各方面都不爱在幼儿面前表现自我,所以只能通过给予一定的胆量知识,让他们学习、体会是必要的'。从各方面逐步培养孩子养成多举手,爱举手,勇于参与各种活动的好习惯。《纲要》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为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利用故事中的小动物唱歌方法来引导幼儿杂日常生活中要自然、大胆的表现自己。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主要内容。学习词:太快、太响、太轻、太慢

2、培养幼儿在多人面前较大胆、自然的表述。

活动准备:

小猫小羊小狗小鸡等活动教具一套,背景图一张。

查看课件:小班语言课件《唱歌比赛》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故事中的小动物角色,请幼儿辨认,并模仿小动物叫声。)

二、导入故事

1、教师边演示教具边完整讲述故事一遍,然后启发幼儿共同回忆故事中的主要内容,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A、通过看、想回忆故事中谁参加了唱歌比赛?

B、小动物们是怎么唱歌的?

C、你喜欢哪个小动物并模仿?

2、那谁唱得最好呢?(分别让幼儿模仿小鸡、小鸭、小狗、小羊、小猫唱歌。了解“太轻”“太响”“太快”“太慢”的含义)

3、讲述故事第二遍。

A、唱歌比赛谁得了第一名?

B、小猫为什么得第一名?

4、教师小结:鼓励幼儿再次模仿小猫唱歌,学说小猫唱得不轻也不响、不快也不慢,唱得好听极了。

三、结束部分:

教师带领小朋友离开活动室。

附故事:

有一天,小鸡、鸭子、小狗、小羊和小猫比赛唱歌,它们请小白兔做评判员。 小鸡第一个唱:"叽叽叽,叽叽叽。"小白兔说:"小鸡唱得太轻了。" 鸭子接着唱:"嘎嘎嘎,嘎嘎嘎。"小白兔说:"鸭子唱得太响了。" 小狗说:"我来唱。"它很快跑到前面,唱:"汪汪汪,汪汪汪。"小白兔说:"小狗唱得太快了。" 小羊说:"我来唱。"它慢吞吞地走到前面,唱:"咩--咩--咩--"小白兔说:"小羊唱得太慢了。" 最后,轮到小猫唱。小猫不慌不忙地走到前面,唱起来:"喵,喵,喵。"小白兔说:"小猫唱得不快也不慢,声音不小也不大,好听极了,小猫应该得第一名。"

唱歌课件(篇9)

活动过程:

老师:(头戴青蛙头饰,学青蛙“呱呱”叫,按着节奏做青蛙蹦跳状出场)小朋友,这是什么小动物啊?

老师:对了!真聪明!小朋友知道青蛙住在哪里吗?它有什么本领呢?

老师:恩,小朋友们知道的真多。那小朋友知不知道,青蛙还会唱歌呢。它呀,有个很好听的外号叫“田园音乐家”。小朋友想不想学青蛙唱歌啊?

老师:好,那么现在我们都来做会唱歌的小青蛙。请小朋友每个人拿一个小青蛙的头饰戴在自己的头上。

老师:现在,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做青蛙?(老师开始做青蛙蹦跳状,注意要按着歌曲的节奏蹦跳,休止符处一定要空得明显,并让小朋友跟着跳。)

老师:好了。那我们现在来听听小青蛙怎么样学唱歌的。听完了歌曲,小朋友要告诉老师,这首歌曲有几段。(放音乐,让小朋友从整体上感受歌曲。)

老师:对了!那现在请小朋友再听一遍,然后告诉老师第一段的歌曲里,小青蛙叫了几声?(继续放音乐,只放第一段)

老师:现在请小朋友告诉老师,小青蛙一共叫了几声?

老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再听一次第一段的音乐,然后告诉老师,小青蛙是怎样叫的?

老师:现在,我们要来做一个有趣的节奏游戏。(拿出写有节奏型的小卡片出示给小朋友看。)这个是我们刚刚才学过的小青蛙唱的歌,那么现在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再来唱一次好不好?(逐一示范每一个节奏型,口中念出来,在配上拍手动作,加强直接感受。)

老师:那现在我们就要开始正式玩游戏了。请小朋友先选择你们喜欢的节奏型,贴在自己的青蛙头饰上。(等小朋友准备好)好,现在老师会用手拍一个节奏型,请拿到那个节奏型的小朋友站出来,并跟着用手拍一遍。好,游戏现在开始。

游戏规则:

老师开始随机拍出几种节奏型。几次练习之后开始按照歌曲后四节的节奏型组合拍出来,让小朋友进一步感受歌曲的节奏。最后是由小朋友按照歌曲原有的节奏型自己组合。也就是说老师不再提示节奏型之间的连接顺序了。(假若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小朋友交换节奏型进行游戏,保证每一个小朋友都能掌握和辨认节奏型)

唱歌课件(篇10)

活动目标 1、初步听辨音乐的强弱、高低、快慢。 2、尝试用声音、动作区分老青蛙和小青蛙的叫声。 3、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老青蛙、小青蛙手偶。自制小乐器、节奏卡、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强弱 自由表演律动“大风和小风”。 1、这是谁啊?(青蛙)炎热的夏天来了,青蛙宝宝觉得很热,它们想出去旅行,它们来到河边,听到了一种声音,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放小风和大风的音乐让幼儿感受。 2、师:“第一段音乐是什么样的风?”(是轻风)“第二段音乐又是什么风?”(是狂风)小青蛙们听到了风声开始跳起舞来了,幼儿随音乐自由表现动作。 轩轩:我听到了轻轻的风吹来了,好像还有一点呼呼的声音。 嘉嘉:我听到了微风吹来了,小树叶有点摇动。 灵灵:我也听到小风吹来了,吹在身上很舒服的。 浩浩:我听到大风吹来了,呼呼啊,呼呼啊的声音很响。 天逸:我听到狂风吹来了,好像是大灰狼的声音。 烨烨:我也听到狂风吹来了,好像房子要倒塌了。 重点难点——初步能听懂音乐的强弱。 小结:原来大风和小风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小青蛙们的舞蹈也是不一样的,风小的时候动作做的小一些温柔一些,风大的时候动作大些,你们表演得真好。 在幼儿自由表演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都能根据音乐的强弱进行表演,特别是在表演大风的时候,孩子们能用较大的动作来表现狂风吹来时小青蛙的跳跃动作。这个表演游戏,调动幼儿多通道感官的共同参与,从而感知音乐的高低变化与身体动作之间的联系。 二、体验音乐——尝试用强弱不同的声音表现音乐的强弱。 1、发声练习:青蛙叫 过渡:小青蛙你们的歌唱得真好听,可是在这个时候又来了一只老青蛙。小青蛙看到老青蛙很高兴,就热情的跑过去和老青蛙一起做起了自我介绍。听听小青蛙和老青蛙是怎么介绍自己的。 2、老青蛙和小青蛙是怎样介绍的?谁来学学看?出示节奏卡,教师帮助幼儿提炼。 幼儿在学习老青蛙和小青蛙的叫声的时候,发现孩子们对于小青蛙比较感兴趣,学的也很像,但是老青蛙的声音幼儿一时还学不像,后来经过提醒后,幼儿经过使用节奏卡把老青蛙和小青蛙的声音区分开来了。在拍手打节奏时,小青蛙的声音打得又响又快,而老青蛙的声音我是让幼儿用拍腿的方法来体验,让幼儿彻底了解了老青蛙的声音又慢又轻。 3、这里有两段音乐,我们一起来听听,哪一段音乐是小青蛙唱歌的音乐?哪一段音乐适合老青蛙唱歌?为什么?(倾听两段强弱变化的音乐) 教师小结:原来小青蛙的歌声又快又响,而老青蛙的歌声是又慢又轻。 4、学唱歌曲(2—3遍),并分角色演唱歌曲,运用自制小乐器表现音乐的强弱。 重点难点——幼儿运用音色的强弱变化表现老青蛙和小青蛙的歌声。 三、表现音乐——运用肢体动作表达音乐的强弱 游戏:青蛙捉害虫       重点难点——听辨音乐的高低,变换捉虫的动作。 1、小青蛙捉害虫。小青蛙有没有捉到?这只小青蛙捉到了,我们问问它是怎么样捉到的?(跳的高,唱的响) 2、老青蛙来试试看?老青蛙有没有捉到害虫啊?(老青蛙唱的轻跳得低没有捉到) 3、旅行结束了,我们回家休息吧。(做青蛙跳出教室) 成功之处 1、幼儿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 幼儿对于音乐活动很感兴趣,对于节奏比较敏感,听辨音乐的能力比较强,能正确区分音乐的高低和强弱,这和平时的教学基础是分不开的。 2、多样活动形式激发幼儿兴趣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老师采用了多种方法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唱唱、玩玩中感受音乐的兴趣。 3、教师准备充分活动流畅 老师在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准备活动做得相当充分,自制的打击乐器等比较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整个活动比较流畅。 需要调整之处 1、教学活动可以拆分为二教时 我在整个活动中发现孩子们虽然能正确的听辨音乐的强弱和高低,也能进行表演,但我还是发现孩子们对于歌词和旋律还没有完全掌握好,孩子们只能跟着我一起唱和表演,如果脱离了我的琴声,孩子们好像还不是很熟悉旋律。所以我觉得应该把这节课分成二教时进行,第一教时先让孩子们学唱歌曲,第二教时在孩子们已经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进行听辨音乐的活动,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孩子们的兴趣也会更高。 2、游戏规则要交代清楚 最后的集体音乐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但是我在游戏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告诉幼儿,我们扮演的是小青蛙,而不是真的小青蛙,也不能真的来抢小虫子吃。以后在类似的教学中,我们要对小班的孩子讲清楚游戏的规则,这样就不会出现孩子们抢小虫子吃的现象了。看来老师的启发性语言还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