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的课件12篇

李时珍的课件12篇。

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工作的一部分,相信老师对要写的教案课件不会陌生。 设计有创意的教学课件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趣味。为了满足您的需求我们为您准备了一篇“李时珍的课件”,如需更多信息请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

李时珍的课件 篇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庙、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体会李时珍为编写《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三)教学重难点: 引领学生通过课文的朗读理解感悟李时珍为写《本草》,为民造福而甘愿吃苦的品质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理解“饥餐渴饮、断垣残壁、生嚼涎滑”等词语。

二、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本文的教学,我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修订《本草》时,历经的千难万险,以及他们面对艰辛时所表现的乐观态度。主要采取找重点句,抓关键词,感情朗读等方法来引导感悟。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三处内容:

1、古寺的破败景象;

2、李时珍师徒的对话。

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的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的精神境界。

三、教学过程的安排与意图

(一)复习导入 课的一开始出示一组词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长年累月”,引导学生重温李时珍修订《本草》的艰辛,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接着引读课题,让学生从“古寺”入手,从课文中找出有关描写古寺的句子。

(二)感悟李时珍的“苦”

1、在这里重点指导朗读描写古寺的词和句,如“破败 ”“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等词语,体会环境的恶劣。特别是“断垣残壁”这个词语,请学生说说怎样的房子才叫断垣残壁?接着,指名学生读这段文字,然后请学生同时想象,补充这“古寺”是怎样残破荒凉的景象!这样,“古寺”这个词语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丰满起来,李时珍的形象也逐渐走入了学生心中! (板书:苦) (这个环节设计,我以读为主,以感受古寺“破败”为重,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目,出于口,明于心。)

2、之后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其他描写环境恶劣的句子,如“前不见村,后不着店”,在月光下记录一天寻访所得等。让学生从我的导读转为自学体悟。

(三)重点解读李时珍的人物性格特征

1、出示对话,引导学生自读,找出四个“苦”字

2、从四个“苦”字入手,先请学生说说,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李时珍察访药材的辛苦。(这时可以联系全文,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理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再根据学生回答归纳为三点:行得苦,住得苦,吃得苦。

3、请学生讨论师徒俩是如何对待“苦”的? 可以从第六小节的“挺”字入手,课文说“挺得住”的苦而不用“吃”字,怎样的“苦”需要“挺”呢?文中“常年累月”这个词眼就做了很好的解释,吃这苦可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不是一年、两年,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整整花费了时间,从生气勃勃的少年成为白发苍苍的老人,这就是“长年累月”啊!而面对这样的“苦”,李时珍不仅“挺”过来了,为什么还用了个

“笑”字呢?这就是李时珍的境界啊,以苦为乐,为民造福,高人一格!(板书:以苦为乐 为民造福 )

4、在理解了人物的心理后再指导学生分角色读好这段话。

5、自由感悟“记载药物”这一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因此学习这段文字,主要请学生自学,然后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概括出这样三点:

▲条件艰苦:主要指砖垒的桌子,还有以月色代替灯光。 ▲工作辛苦:相机理解、巩固“晓行夜宿”一词,课文中列举了很多草药名称以及它们的功能特性,由此看出师徒俩一天的收获很大,白天的工作量肯定很大,由此进一步理解了“晓行夜宿”的含义。 ▲严谨认真: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李时珍记录一天寻访所得时认真详细,甚至还要亲自尝一尝。而亲自尝药这一行为又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可他却还是这么做了。同时列举李时珍长期食用老姜和敢于尝试曼佗罗的故事,补充课文内容,丰富人物形象!李时珍严谨认真、为民造福、不怕自身危险这样的形象跃然纸上! (板书:严谨认真)

(四)总结升华。

生读最后一节,师补充:山风透过露天的屋顶吹起了他花白的头发,夜越来越深了,李时珍浑然不觉,依然在观察着、研究着、记载着,他的脸上带着喜悦和满足的笑容李时珍就是以这种不畏艰辛,严谨踏实的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才发现了很多有用的中药, 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板书:《本草纲目》) (这个环节我补充资料说明了《本草纲目》是一部医学巨著,通过资料中的数据让学生深刻认识《本草纲目》激发学生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这个环节基于课文,又高于课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夜宿古寺”只是李时珍修《本草》中的一件小事,但他不怕吃苦、严谨认真的品质贯穿于一生。)

(五)作业布置

1、复述课文。目的是培养学生复述能力。

2、课外搜集关于李时珍的小故事。目的是把学生从课文引到更广阔的语文世界中,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眼界。

李时珍的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崇高思想,学习他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2.按照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问:你知道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2.简介。谁能向大家介绍这个人物?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层次

投影出示思考题。(学生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勾画出不懂的问题。

2.课文主要讲了的哪两件事,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讲的?

三、检查预习

1.出示幻灯片认读生字词。谈自己对生词的理解。说出自己用的什么解词方法?

重点:

①完善:完美。

②口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③疑难病症:指原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④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⑤流传:传下去,传开去。

2.指读课文。

3.课文主要讲了“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两件事。

板书:立志学医(2-3自然段)

编写药书(4-6自然段)

四、质疑、归纳问题

提出不懂的问题。有些问题可由学生解决,有些难题由师生共同归纳。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熟记生字词,思考讨论课上归纳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这篇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理清了层次,了解了文章内容,这节课我们更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问:

(1)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2.齐读。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轻声读2、3自然段。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的父亲为什么不愿意让儿子当医生,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2)为什么要立志学医?

(3)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对症古方?想像一下是怎样“处处留心”、“暗自记下”药方的。

(4)的父亲是不是仅仅因为说出了一张古方而同意他学医的呢?(父亲被他坚定的决心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

(5)从这两自然段中你体会到是个怎样的人?

2.齐读2至3自然段。

四、学习第4自然段(重点、难点)

1.默读第4自然段。

学生自学、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出示思考题:(l)这一自然段每句话说的是什么?可以分成几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2)本段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3)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什么关系?(因果)

(4)决心重新编书的原因是什么?(旧药物书“不全”、“不详”、“不对”。)

2.指导朗读。(要读出旧药物书缺陷将给病人带来的危险语气)学生练读。范读。指名读。

五、学习 5、6、7自然段

1.学法导入 ,明确目标。

课文前4自然段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学得特别好,老师相信在5-7自然段的学习中,大家会表现得更好。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首先要围绕这个问题(出示幻灯片),先认真地、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要边读、边勾、边想,然后小组讨论。

幻灯片:编写《本草纲目》是怎样做准备的,他是怎样写成的?你有何体会?

2.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学习交流第5自然段。(重点、难点)

①为编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从积累经验和到各地采药两方面做准备。)

②哪句话概括了这个自然段的内容?(第一句)

③亲自采药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读后你有何体会?

学生应回答出:①不怕劳苦、饥饿、寒冷、积累经验,具有认真的科学态度。

②请教医生、农民、渔民、猎人,表现了虚心的态度,严谨的精神。

③亲口品尝药材,他不顾危险,表明了他为编书有献身的精神。

(2)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练读。范读。指名读。

(3)交流学习第6、7自然段。

①你怎样理解“终于”一词?(说明结果得来极不容易,可结合上文回答。)

②为什么说《本草纲目》一书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的著作?(规模大,中外流传。)

六、总结

1.课文7个自然段,分别叙述了“立志学医”、“编书”等内容。你喜欢哪部分内容?为什么?

2.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课文内容看,他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3.指读全文。

教案点评:

学生自学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讨论;重难点问题全班交流;查阅有关的资料。教师谈话导入 ,介绍人物;组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运用“弄懂每句话的意思,了解句与句间的.联系”的方法引导学生读懂自然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理解重难点内容。

探究活动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最喜欢的是哪一段?这一段哪些地方写得好?

2.读了《》这篇课文后,你从身上学到了什么?

3.先想想怎样读出《》这篇课文的感情,再试着写几句赞美的话或编首小诗。

4.学了《》后,你有什么想法?或想做些什么?请试着写下来。

李时珍的课件 篇3

一、说教材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收获,并且亲自冒险品尝草药,为了修订好《本草纲目》不顾劳累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通过重点段落,分析人物形象,感知人物形象。

3、通过朗读体会李时珍不怕艰苦,认真工作,为民造福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有:第一点,李时珍因察访药材吃不好、喝不好、住不好,从餐饮住三方面让学生感悟李时珍经历的艰辛。第二点,引领学生通过课文的朗读理解感悟李时珍为写《本草》,为与民造福而甘愿吃苦的品质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第三点,文中提到了许多中药名称,要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中药。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法、多媒体辅助法。《李时珍夜宿古寺》贯穿一个“苦”字,体现“不怕吃苦”四个字,我围绕文中的“苦”和“不怕吃苦”展开教学,从住破寺,啃干粮,尝草药,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感受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教学时相机穿插一定的启发引导让学生感知文字,从字词到句,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全篇,逐步读懂全文。

学法:贯穿使用自读自悟法,想象体验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伊始,我开门见山,直接揭题,学生齐读课题,引入本课的学习。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节

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导入课文的学习“这篇课文是李时珍师徒夜宿古寺时的一个动人的故事。首先让我们先来读好课文的第一小节,哪一位同学愿意来给大家读?”指名一名生读,相机出示第一小节,且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无论学生回答什么都追问一句“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并引导学生将这种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这样在潜移默化的启发引导下体会李时珍师徒察访药材过程的苦。

待学生们能体会到辛苦后,顺势抛出一个总括性问题“这节写了什么?谁能概括的说?”学生很容易抓住文章中“察访药材“这四个字来概括,我就相机指导写法:课文的第一节就只有一句话,他以非常简洁的语言就写出了李时珍师徒去察访药材的经过,这在写法上叫概括。

2、紧承上面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是他们察访药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个故事,从课题看故事发生跟“夜”有关,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迅速地去浏览,找一找与“夜”有关的词句,看谁找的又快又好。”有关夜的句子在文中很明显,学生在自读时能找到。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有关句子:

(1)第2小节“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

(2)第5小节“夜幕渐渐降临了”

(3)8小节“皎洁的月光”

(4)13小节“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

借助课件学生能很清晰的认识到这篇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3、本文内容较长,有关环境的描写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渲染带过,所以我依据文本做了这样的渲染:此时,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李时珍师徒因一心赶路察访药材而错过了客店,前不见村后不着店,他不免有些焦急起来。忽然,庞宪看到前方树丛中隐隐约约露出了一座古寺的轮廓,让我们跟随李时珍师徒一起走近这座古寺。这样自然而然引入到第四节的学习。

4、第四节的学习让学生自主开展,在自读基础上完成填空题,根据填空内容感悟古寺的破旧、人迹罕至,并结合朗读进一步体会古寺的破败,李时珍师徒住宿条件的差。在感悟住的苦后点红最后李时珍说的那句话,感悟不论条件再怎么艰苦,李时珍都不怕。

5、对于5—7节吃的苦的品析,我主要从听到的、看到的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看到李时珍师徒生起火、煮沸水、喝水、啃干粮等画面感受饥餐渴饮,条件艰苦、吃的很苦,并通过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的形式让学生感悟李时珍师徒长年累月的在外面奔波,生活非常艰苦。但他们觉得吃点苦是值得的,因为他们想修订好《本草纲目》使万民得福。在学生们心中油然而生敬佩之情时穿插有感情的朗读,使情感得到升华。

6、此时,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这时候李时珍师徒又在做什么呢?通过这一问题的设置将学生的视线引入8—12节中。通过做记录,尝草药这两方面进行品析。从12节中的扯下,端详,嚼嚼,若有所悟感悟李时珍的认真、仔细、严谨、勇于尝试、甘于奉献。并结合小资料的补充强化感受,通过朗读表达这种感受。从做记录的内容感悟记录的全面认真,观察的仔细。最后总结李时珍记录得这样仔细,一切都源于他所说的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7、学习13节我主要是通过语言的渲染,让学生体会这一节,作者一个字也没写李时珍还在记录,写的是风啸鹰叫,皓月当空,虽然没有一个字写人,但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我们可以想象下李时珍还在不知疲倦的做记录,这在写法上叫环境衬托。最后齐声再来回味这意味悠长的最后一小节。

李时珍的课件 篇4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刻理解李时珍所宿古寺环境之破败、察访药材过程之艰辛,体会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而不怕吃苦、为民造福、严谨认真、不怕冒险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产生对由衷地李时珍的敬佩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李时珍的吃住行的苦,从而体会李时珍不怕苦的精神。

2.抓住记载寻访收获的典型事例,感悟李时珍的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三、教学过程:

A激情导课:

导入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李时珍夜宿古寺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哪三件事?

生:夜宿古寺 师徒谈苦 记载收获

明确目标:学习夜宿古寺中我们明白了李时珍住的苦,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这一课,看看李时珍和他的徒弟还吃了哪些苦?

效果预期:相信每位同学都是最棒的,都能学有所获。

民主导学:

出示任务: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品质。

1.默读5-11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描写李时珍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标注下自己的理解、感受和体会。

2.小组讨论学习所得

3.展示交流:(预设)

生:我找到的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一个啃字我体会到干粮很硬,放了很长时间,很不好吃,这说明师徒二人吃的也很苦。关于这点谁有不同看法。

生:我找到的描写李时珍神态的词是“笑”,说明他是一个以苦为乐的人。

师:大家很会抓关键的字词,那么,在师徒的对话中,你又抓住了哪些字词呢?

生:“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一个“挺”字可以看出李时珍很苦。

师:挺字是什么意思?支撑

想想,是怎样的苦需要李时珍 “挺”?

住的苦、吃的苦、奔波的苦、察访的苦等等。一个挺字,上面压着的是许多的苦,如果给这些苦再加一个时间,是多长?(一夜、好几个月、长年累月、27年)如此多的苦,如此长的时间,加负在一个近50岁的人身上,靠什么才能挺下来。(坚强的意志、坚持不懈的恒心)

吃如此巨大的苦,李时珍是如何看待的呢?

齐读: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生:抓住“家里”和“破庙”,“吃苦”和“造福”两处对比,突出李时珍的乐于奉献,不怕吃苦的品质。

生:对于万民得福,你怎么看?使亿万老百姓受到益处。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本草纲目》十七世纪末即传播,先后有日、朝、法、德、英、俄等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其有关资料曾被达尔文所引。用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近代科学以及医学方面影响最大。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师:读完这段资料,你会发现,《本草纲目》自它问世至今乃至以后,全世界人都受到它的益处,可以说造福了全人类。这又是怎样的品质?

“辛苦一个人,造福全人类”的崇高品质。

师(小结本段):画面二,主要是李时珍与弟子的语言描写,如何品味人物语言,同学们通过勾画,准确地抓住“啃、笑、挺、值”这些重点词句,来理解体会,让我们看到一个甘于吃苦、却造福亿万人的伟大的李时珍形象。

过渡:第二件事大家勾画准确,体会也很深刻,第三件事大家按照刚才的学习方法学习,相信大家会做得更好。

展示交流:(预设)

生:“忍冬花初开时银白色,两三天后变成金黄色,所以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

“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

“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

从李时珍记录的内容来看,他记得非常详细,不同的草药,形态不同,用法不同,主治也不一样,这都需要费很大精力来仔细记录,对于一个近50岁的人来说,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生:“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我勾画住一系列动词:端详、扯下一点、嚼

端详是仔细地看;扯下一点说明扯的很少,这两个动词连在一起,可以看出李时珍在尝之前是非常小心的,他不清楚这两种草药的药性,但他知道这样做是很危险的。他明知危险,却依然嚼,可以看出他为科学不惜冒险,这就是一种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生: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

山风呼啸,李时珍写本草的环境很恶劣;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说明时间已经很晚了。通过寺外环境描写,反衬出李时珍不怕吃苦,潜心研究的精神。

生:(小结)通过第三个画面的学习,我们又体会到李时珍严谨、认真、为科学不惜冒险的品质。

总结全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李时珍夜宿古寺的三件事,三件事,作者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不怕吃苦、为民造福、严谨认真的可亲可敬的李时珍。大家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运用这样的写法,通过记事来表现人物品质。

检测导结:

根据你的理解来补充句子。

1.这天忙着赶路,又一次错过了客店,师徒两人只能在路旁的雨棚里过夜了。李时珍想 为了能造福万民,住的差一点没关系 。

2.满眼寒霜,冷月还在天上。李时珍这时候又起早赶路了。李时珍想

我还是早些赶路吧!那样就能多寻访一些草药 。

3.已经在外好几个月了,中秋月明,李时珍不禁思念起深爱的母亲、妻子和儿女来。

李时珍想 我还是忍耐一下吧!等我修订好《本草纲目》,好好陪陪我的亲人 。

四、板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

夜宿古寺——行的苦 住的苦

师徒谈苦——吃的苦

记载收获——严谨踏实

李时珍的课件 篇5

一、揭题:

同学们,在我国的中药书籍中有一部伟大的著作,已经被译成十余种文字,在全世界流传。它是我国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整整27年的心血力作。你们了解这本书和它的作者吗?(《本草纲目》李时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5李时珍,一起来了解这位伟大的医学家编写这一伟大的著作的历程。

板书课题:(当写到珍时)请大家注意,珍左边的王字旁写得稍微窄一些,右边的人旁下面的三撇儿一撇要比一撇长。请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这篇课文共有七个自然段,老师请七位同学读一读,谁愿意来读?

(指名后,老师说:其它同学认真听,会听的同学也是会读书的同学。要听一听这些同学是不是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全读完了以后,先让同学正音,老师随机指导同学读某些音为重点的词或较长的句子。)

四、读的同学很认真,听的同学很仔细,请大家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当中哪些内容让你感受到了一点。把相关的句子或段落划下来。

多读几遍,好好体会,等会儿和全班同学交流。

五、全班交流

老师问: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当中哪一段或者哪一句话让你感受到了这一点。

1 如果学生说了第二、三自然段教师不做重点指导,只是边小结边相机板书:

有志气、刻苦

2 学生如果先说第五自然段

出示课件文字,整段,在突出一些山高路远,严寒酷暑,品尝还有一些帮助记忆的关联词。学生还是围绕怎样的人和哪些句子来谈。教师相机点拨启发。

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出产药材的名山。(从句子中体会到天气的恶劣,路途的艰辛,走遍了说明了地方的广。学生能说到最好,不能说到老师不要拼命分析,可以通过重点词语的理解或老师口头的叙述,是呀,山那么高,路途那么遥远,有时是雪花纷飞,有时酷暑难耐,只要是出产药材的名山,李时珍都------走遍。真是不辞辛苦呀。同学们,就让我们读出李时珍的不怕坚辛吧)

他有时----------山上过夜(不怕苦,不怕累)

他走了上万里路-----------学到了----------没有的知识(虚心请教。师述:向这些不同身份的人请教,实际上是为了让医学的内容更正确,更详细,更全面。)

他还亲口品尝-------(有献身科学的精神)

师导:同学们谈得很好,都在用心读书,请大家把这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读一读。

为了写这本药书------还亲自到各地采药(读完这句后,老师小结:李时珍为了编写这部药物书,不但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采药,从这件事中我们感受到他是一个不怕辛劳,献身科学的人)

板书:不怕辛劳,献身科学

师导:那么,他这样不辞辛苦的到各地去采药,都是为了要编写一部怎样的药书呢?(完善)请大家联系上下文,也就是第四自然段说一说。

学习第四自然段,说说旧的药物书有什么缺点?学生边读相关的句子,老师边在黑板右上角做简单板书:如:说到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板书:不全面。说到有药物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板书:不详细,说到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板书:不正确。

然后老师指着板书,边说边划去了三个不,所以,内容全面、详细、正确的药物书就是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板书:全面详细正确)

完善

师小结:从李时珍下决心重编药物书,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态度严谨的人。

板书:态度严谨

老师引背第五自然段,同学们,李时珍正是为了编写一部全面、详细、准确的药物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还亲自到()。他不怕(),不怕(),走遍了()。他有时(),饿了(),天黑了就在()。他走了(),拜访千百个(),

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他还亲口()了许多(),判断()。

学习第六自然段落

出示花了整整27年,他终于编写成了一部分新的药物书,就是著名的《本草纲目》。

想想带点词语的意思,去掉这些词语,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体会这些词语整整说明时间长,终于说明历尽艰辛,著名说明这本书的价值。)

板书:有毅力,有恒心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前景。《学生谈仿佛看见什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比方说,在无数个晚上,在炎热的夏天,李时珍怎样做的等等)

六、指板书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都为我们祖国有这样伟大的医学和药物学家(板书)感到自豪,为有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感到娇傲。课后,请同学们收集有关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有关资料。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索。

板书:25 李时珍(伟大的医学和药物学家)

一心为民,处处留心

(不详细、不全面、不具体)不完善-----态度严谨

不辞辛劳 献身科学

有毅力,有恒心

李时珍的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崇高思想,学习他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2.按照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问:你知道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2.简介李时珍。谁能向大家介绍李时珍这个人物?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层次

投影出示思考题。(学生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勾画出不懂的问题。

2.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的哪两件事,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讲的?

三、检查预习

1.出示幻灯片认读生字词。谈自己对生词的理解。说出自己用的什么解词方法?

重点:

①完善:完美。

②口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③疑难病症:指原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④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⑤流传:传下去,传开去。

2.指读课文。

3.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两件事。

板书:立志学医(2-3自然段)

编写药书(4-6自然段)

四、质疑、归纳问题

提出不懂的问题。有些问题可由学生解决,有些难题由师生共同归纳。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熟记生字词,思考讨论课上归纳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李时珍》这篇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理清了层次,了解了文章内容,这节课我们更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问:

(1)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2.齐读。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轻声读2、3自然段。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意让儿子当医生,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2)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

(3)李时珍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对症古方?想像一下李时珍是怎样处处留心、暗自记下药方的。

(4)李时珍的父亲是不是仅仅因为李时珍说出了一张古方而同意他学医的呢?(父亲被他坚定的决心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

(5)从这两自然段中你体会到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2.齐读2至3自然段。

四、学习第4自然段(重点、难点)

1.默读第4自然段。

学生自学、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出示思考题:(l)这一自然段每句话说的是什么?可以分成几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2)本段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3)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什么关系?(因果)

(4)李时珍决心重新编书的原因是什么?(旧药物书不全、不详、不对。)

2.指导朗读。(要读出旧药物书缺陷将给病人带来的危险语气)学生练读。范读。指名读。

五、学习5、6、7自然段

1.学法导入,明确目标。

课文前4自然段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学得特别好,老师相信在5-7自然段的学习中,大家会表现得更好。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首先要围绕这个问题(出示幻灯片),先认真地、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要边读、边勾、边想,然后小组讨论。

幻灯片: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是怎样做准备的,他是怎样写成的?你有何体会?

2.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学习交流第5自然段。(重点、难点)

①李时珍为编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李时珍从积累经验和到各地采药两方面做准备。)

②哪句话概括了这个自然段的内容?(第一句)

③李时珍亲自采药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读后你有何体会?

学生应回答出:①不怕劳苦、饥饿、寒冷、积累经验,具有认真的科学态度。

②请教医生、农民、渔民、猎人,表现了虚心的态度,严谨的精神。

③亲口品尝药材,他不顾危险,表明了他为编书有献身的精神。

(2)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练读。范读。指名读。

(3)交流学习第6、7自然段。

①你怎样理解终于一词?(说明结果得来极不容易,可结合上文回答。)

②为什么说《本草纲目》一书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的着作?(规模大,中外流传。)

六、总结

1.课文7个自然段,分别叙述了李时珍立志学医、编书等内容。你喜欢哪部分内容?为什么?

2.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课文内容看,他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3.指读全文。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学生自学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讨论;重难点问题全班交流;查阅有关李时珍的资料。教师谈话导入,介绍人物;组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运用弄懂每句话的意思,了解句与句间的联系的方法引导学生读懂自然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理解重难点内容。

探究活动

1.读了《李时珍》这篇课文,你最喜欢的是哪一段?这一段哪些地方写得好?

2.读了《李时珍》这篇课文后,你从李时珍身上学到了什么?

3.先想想怎样读出《李时珍》这篇课文的感情,再试着写几句赞美李时珍的话或编首小诗。

4.学了《李时珍》后,你有什么想法?或想做些什么?请试着写下来。

李时珍的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查字典学会文中生字,结合课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 读顺课文,查字典学会文中生字,结合课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讲故事,揭示课题

1、 讲故事:“漏篮子和虎掌的故事”,突出药店老板把“虎掌”替代“漏篮子”发给病人家了。老板的根据:药物书上明明写着——:漏篮子又名虎掌。问题关键:旧的药物书害人不浅。

2、 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本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3、 由此揭示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板书课题,读题。

4、 释题。

二、 初读课文

1、 讲清自读课文要求

(1) 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 划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3) 田园指什么?它有哪些诗情画意?理清课文大意。

2、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3、 检查自读效果

(1) 指名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注意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师正音。

(2) 说说自己理解哪些字词的意思,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将以那种方式理解。

(3) 指名说说课文大意,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三、 指导书写生字

1、 出示生字卡片,提示:注意一些易错字的正确写法。

2、 学生练习描红仿影。

第二课时

一、 谈话导入新课

二、 精读课文

1、 学习第一阶段(1-4节)

(1) 学生读课文,说一说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

学生交流:“一心赶路,错过了夜店”。引导学生理解“一心”是什么意思?

(2)李时珍为什么这样“一心”赶路?

(3)徒弟发现了房屋轮廓。“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走进一看”怎么样?

(4)李时珍夜宿的古寺是怎么样的?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破败”

的意思是什么?文中怎样描写“破败”的?到处是“灰尘”;长满了“青苔”;连神像都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这说明了什么?(古寺没有人来,十分荒凉)

(5)李时珍就在古寺“夜宿”,这表现了李时珍的什么精神?

2、学习第二阶段(5-7节)

(1)李时珍是怎样在古寺里过夜的,学生读第二段。

(2)交流:生火、烧水、啃干粮。

(3)分角色朗读师徒对话。

(4)组织朗读,体验人物感情。

(5)指导互评读对话的得失。“笑”的探究:庞宪对师傅的敬佩。李时珍的崇高精神。

3、学习第三阶段(8-13节)

(1)学生朗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写了些什么?(李时珍趁着大好月色记下寻访所得。)

(2)引导学生理解“端详”的意思

(3)“生嚼”怎么理解?两个省略号各有什么作用?

(4)从中可以看出李时珍的什么精神?

(5)讨论交流:作者是怎样表现“夜宿”中的时间推移的?

“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将要入夜)

“夜幕渐渐降临”。(天色渐黑)

“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了房子里”。(入夜之后,月亮升起,月色光明)

“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动到了当空”。(夜已深了)

(6)这与李时珍的精神品格有什么关联?(李时珍抓紧时间,夜以继日,多么难能可贵的'敬业精神!)

三、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说说从李时珍身上学到了什么?

第三课时

一、复习旧知

1、提默生字词

2、说说李时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指导复述

1、引导学生理出复述纲领

投宿荒凉的古寺——啃食干粮—借月光记载草药—冒险品尝草药

2、 学生练习复述。

3、 指名复述。

三、 巩固练习

1、 抄写词语

2、 完成课后练习4。

板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

投宿荒凉的古寺——啃干粮—借月光记载草药—冒险品尝草药

李时珍的课件 篇8

一、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记叙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高龄寻访药材,与弟子庞宪住破庙、吃干粮、在月光下记录寻访所得,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药材的事,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扎实的工作态度。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本课的词语、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

学习理解词语,阅读课文的方法。

3、情感目标:

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李时珍吃苦奉献的精神,理解文中出现的一些中药名称。

二、基本设计理念:

根据县教研室所倡导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利用学生对课文大体的理解以及课文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词语的字面意思之间的差距,提出问题,让学生以此为核心,展开对文章的讨论和交流。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基础知识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课文内容及难点知识的理解采取学生小组学习和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来完成,力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夜宿,就是夜晚住宿。同学们,外出旅游你们一般夜宿何处?旅馆、大酒店、宾馆……古时候把旅馆叫做客店,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夜里不住客店却住在古寺里,究竟怎么回事?我们一起来学习16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介绍李时珍。李时珍,中国医药学家。他自幼爱好医学,24岁开始跟父正式行医。李时珍花了整整30年功夫,记下了几百万字的笔记,经过一遍又一遍修改,反复校订,著成举世闻名的中药巨著《本草纲目》。。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2、检查生词认读情况。师徒俩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破庙灰尘断垣残壁青苔药材呃逆生嚼涎滑生嚼无涎庞宪安徽轮廓舀水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A一人一段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B理解句子中的词语

(1)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理解“饥餐渴饮”,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理解“晓行夜宿”这天,他们来到湖北西部山区,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眼看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师徒俩不免焦急起来。这地方前不见村,后不着店,晚上到哪里住宿呢?

(2)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表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理解“断垣残壁”。

小组讨论。可以查字典以及其他的资料。

(3)忍冬花初开时银白色,两三天后变成金黄色,所以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

“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

“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

“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小组合作学习,理解文中这几类中药的性质,及难懂的词语。

胭脂草:浆果熟时呈深红紫色或黑色,民间常用之当作胭脂涂女孩子的额角,故而也有名之为胭脂草的。入药能泻水、利尿、消肿,但有毒,应慎用。

刀豆子:豆科植物刀豆的种子。性味甘温,功效:温胃止呃。

鸡肠草:鹅不食草味辛、性温,有通窍散寒、祛风利湿、散瘀消肿、止咳的功能。

鹅肠草:清血解毒,利尿,下乳汁,本品对阑尾炎有妙效,功用与白花蛇舌草相似。

呃逆:打嗝儿。

三、熟读课文,试着复述课文。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小组交流,复述课文。

四、学习生字:

小组同学自学“我会写”。

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复习导入:

复述课文:你们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谁来说一说?

说的真好,课文就是讲了李时珍四处察访药材,夜晚住宿在一座破古寺的事情。

从课文的叙述中你体会到他们的行程怎么样?(苦累)相机板书

课文中有两个词语概括了他们的行程,能找出来吗?(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来说说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是怎样的。(学生根据字面意思理解)

就像你们说的,他们饿了吃、渴了喝;白天赶路、夜晚住宿,这又什么苦、累的呢?说说你的理由。可以小组讨论、研究一下。

二、深入学习课文:

(一)学生汇报学习情况,体会“苦”。

(1)住(学习课文2—4小节)

生汇报:我们认为他们住得苦。

把你找到的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课件出示: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表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你们用几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他们住的条件。(寺庙荒凉,脏,乱,不安全。)

说的真好,在这断垣残壁的古寺中住宿,确实看出他们非常苦,就让我们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吧!

(2)吃(课文第5小节)

生汇报:我们认为他们吃得苦。

说说你的理由。

课件出示: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教师小结:是啊,喝泉水,啃干粮。你们从这里也体会到了他们的苦。

指导朗读:把我们刚才体会到的读出来。

过渡:李时珍住的简陋,吃的简单,非常的苦,你们又怎么体会到他们非常累呢?

(二)学生汇报学习情况,体会“累”。(8—12小节)

(1)工作累:

生汇报:我们认为他们工作很累。

说说你们的理由

生:深夜用砖垒的桌子记录寻访所得,可以看出工作的累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指导朗读: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些句子。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会学习,能从他们的工作时间和地点体会出他们的累来,

有谁还能从这一部分内容中体会到别的?

(2)工作危险:

生汇报:从李时珍冒着生命危险品尝鸡肠草和鹅肠草可以看出工作的危险。

教师小结:看,你们体会的多么深刻啊,又进一步体会到了他工作的危险。(板书险)

资料补充:李时珍尝曼陀罗的故事。李时珍不仅品尝过鸡肠草,鹅肠草,还品尝过更危险的药草。有一次,为了验证曼佗罗的药性,他竟然喝下了浸泡曼佗罗的毒酒,结果由于麻醉性太强,几天昏迷不醒。他曾这样对儿子说:“你爹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今后许多人再去冒一回险了。”

李时珍是怎样区分鸡肠草与鹅肠草的?

(学生读12小节,汇报:通过端详、若有所悟等词语体会李时珍的认真)

指导朗读:让我们再来把李时珍认真区分药草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他工作的认真,负责。

你会不会品尝你不认识的东西?(不会,怕有生命危险)

小结:通过大家的讨论学习,我们充分体会到了李时珍工作的苦、累、险。那大家一定对“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两个词语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一下词语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三)升华感悟:

引导:我们已经体会到李时珍在工作中很苦、很累,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但李时珍在与徒弟交流的时候脸上却带着笑,从“笑”字中你体会李时珍心里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这就是李时珍,对于生活的苦,生命的危险他们早已置之度外,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四)写作方法渗透:

李时珍就是这样兢兢业业的工作着,看,夜已经深了。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当空。课文结尾没有些人,而写寺外风啸鹰叫和皓月当空,小组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交流。

三、课后练习: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为三段,写出段落大意。

李时珍的课件 篇9

课文前3自然段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学得特别好,老师相信在第4自然段的学习中,大家会表现得更好。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首先要围绕这个问题先认真地、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要边读、边勾、边想,然后小组讨论。

出示问题: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是怎样做准备的,他是怎样写成的?你有何体会?

2、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李时珍为编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李时珍亲自采药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读后你有何体会?

学生回答大致概括为:

不怕劳苦、饥饿、寒冷、积累经验,具有认真的科学态度。

请教医生、农民、渔民、猎人,表现了虚心的态度,严谨的精神。

亲口品尝药材,他不顾危险,表明了他为编书有献身的精神。

(2)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练读。范读。指名读。

(3)交流学习第5自然段。

你怎样理解“终于”一词?(说明结果得来极不容易,可结合上文回答。)

为什么说《本草纲目》一书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的著作?(规模大,中外流传。)

1.课文5个自然段,分别叙述了李时珍“立志学医”、“编书”等内容。你喜欢哪部分内容?为什么?

2.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课文内容看,他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3.朗读全文。

六、作业自助餐((三选二完成)。

1、熟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用几句话记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3、用“不但------而且------”造句。

李时珍的课件 篇10

教材分析

《李时珍》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的事。

课文开篇点明李时珍在我国医学史上的地位,接着讲李时珍立志学医,然后讲他编写《本草纲目》,最后讲《本草纲目》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著作以及它产生的深远影响。

那么,为什么说他“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呢?首先,他行医的目的就不是为名为利,而是为“救死扶伤”,他立志行医,“要像父亲一样为穷人看病”。由于家里世代行医和父亲的影响,幼小的李时珍耳闻目睹了病人的疾苦和医生妙手回春的高尚,潜移默化地教育了他。其次,李时珍做医生后,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发现了旧药物书的缺点,本着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药物书”。所谓“完善”,就是要克服旧的药物书不全、不细、有错的缺点,让书中药物尽可能记载得多一些,详一些,准一些,为达到这个目的,他历时27年,经过了充分准备,甚至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亲口品尝了许多药材”。作为医生,李时珍深知吃错了药的严重后果,但为了让病人吃着更安心,让后人从他的书中借鉴正确的药方,他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这绝非一般人能够做到啊!由于他的努力,《本草纲目》成了一部“伟大的著作”。由此看出,李时珍这样伟大的人,创作了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同学们把每个自然的内容都与“伟大”一词联系在一起去理解,就可以深入理解什么是“伟大”和李时珍“怎样伟大”了。

教法建议

本课教学按照“读书内化”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方法:“以自读为轴,以自问为经,以自悟为纬。”每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读促问,以问导读,以读导悟,以悟促读”的教学策略。在读的训练中,突出了三点:一、读的目标具有层次性。从训练步骤看,“通读”要求“读通”,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精读”要求“读懂”,能够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领会作者表达思想的一些方法,有感情朗读;“熟读”要求“读熟”,语速上能够熟读成诵,语调上能够抑扬顿挫,语感上能够体验品味。二、读的要求体现差异性。“阅读是从写的或印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不同读者对文章的领会程度不可能完全相同。在“通读”、“读出问题”阶段,让学生自己读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共性“问题”。其实质是尊重学生读的“异”。三、读的功能强化多维性。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我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积累语言。

词语注释

救死扶伤:救治临危的病人,扶助受伤的人。[例句]救死扶伤是每个医务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疑难病症:指病因不明而很难医治的疾病。

对症良方:针对病情开出来的好药方。

完善:完美,使更加完美。

药效:药物所起的作用。

拜访:访问。

严寒酷暑:极冷的冬天,极热的夏天,形容条件极为恶劣。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解除——废除志愿——志向鄙视——轻视

记载——记录流传——传播留心——留意

完善——完美积攒——积累著名——闻名

反义词:解除——保留鄙视——重视完善——残缺

句段赏析

1、他的父亲医术很高,给穷人看病常常不收诊费,就是不愿意自己的儿子再当医生。

析那时候行医是被人看不起的职业,医生的生活也比较清苦,父亲不愿意李时珍再当医生,是出自对儿子的爱。

2、他看到医生能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就从小立下志愿,要像父亲一样为穷人看病。

析这句话交代了李时珍立志当医生的目的和原因。目的是“为穷人治病”,原因是“医生能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另一方面,他的立志也与家庭影响有关:由于他家世代行医和父亲医术高超,他亲眼目睹了解除病人痛苦的伟大,加之父亲为穷人看病常常不收诊费的行为影响着他,所以,他立志“要像父亲一样为穷人看病”。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李时珍不为个人名利,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崇高思想。

3、不怕严寒酷暑。

析无论是非常寒冷的冬天还是非常炎热的夏天,他都在赶路,都在爬山,都在采药。

4、他还亲口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

析为了准确判断药物的药性和药效,李时珍不仅虚心请教有经验的人,还通过亲口品尝来验证。不少药材有毒性,亲口品尝是有危险的。这种科学态度和献身精神感人至深。

背景知识

明朝: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建于1368年,亡于1644年。

李时珍(1518~1593):我国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他研读过800多种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先后到湖北、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江西等省考察访问,采集药物标本,行程达一万余里。

《本草纲目》: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全书共52卷,记载药物1892种,药方11096个,药物形态图1160幅。先后被译成拉丁、法、日、朝、德、英、俄等10余种文字,流传全世界。

课后题解

3、(1)李时珍到各地去采药,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出产药材的名山。”他走了上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他还亲自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这些都说明了他不怕苦和累。

(2)“整整”说明编写药物书所用的27年中没有间断,强调了李时珍编书所花时间非常长。“终于”说明了李时珍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花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才写成的,强调了编写这本药物书的不容易。“著名”就是很有名。表明了《本草纲目》在全世界的地位及作用。去掉了这些词语,句子当然就表达不出这么丰富的含义了。

文章导读

李时珍,我国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课文讲的是李时珍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的故事。课文第一自然段简单介绍了李时珍的生平。第二、三自然段讲李时珍立志学医:先讲他为什么立志学医,再讲怎样学医。第四、五、六自然段讲他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先讲为什么要编写,再讲怎样做编写准备,最后讲怎样把书写成。最后一个自然段评价了《本草纲目》的价值: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著作。

文章结构

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李时珍是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写李时珍立志学医。

第三段(第4至6自然段):写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

第四段(第7自然段):写《本草纲目》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的著作。

写作特点

本文情节衔接紧密,从李时珍立志学医,到萌发编书的想法,到他如何编写,环环紧扣,叙述自然。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语言积累

救死扶伤 疑难病症 积累经验 严寒酷暑

拜访 亲自 品尝 流传 山高路远 完善

1、他看到医生能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就从小立下志愿,要像父亲一样为穷人看病。

2、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出产药材的名山。

李时珍的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查字典学会文中生字,结合课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 读顺课文,查字典学会文中生字,结合课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讲故事,揭示课题

1、 讲故事:“漏篮子和虎掌的故事”,突出药店老板把“虎掌”替代“漏篮子”发给病人家了。老板的根据:药物书上明明写着——:漏篮子又名虎掌。问题关键:旧的药物书害人不浅。

2、 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本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3、 由此揭示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板书课题,读题。

4、 释题。

二、 初读课文

1、 讲清自读课文要求

(1) 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 划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3) 田园指什么?它有哪些诗情画意?理清课文大意。

2、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3、 检查自读效果

(1) 指名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注意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师正音。

(2) 说说自己理解哪些字词的意思,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将以那种方式理解。

(3) 指名说说课文大意,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三、 指导书写生字

1、 出示生字卡片,提示:注意一些易错字的正确写法。

2、 学生练习描红仿影。

第二课时

一、 谈话导入新课

二、 精读课文

1、 学习第一阶段(1-4节)

(1) 学生读课文,说一说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

学生交流:“一心赶路,错过了夜店”。引导学生理解“一心”是什么意思?

(2)李时珍为什么这样“一心”赶路?

(3)徒弟发现了房屋轮廓。“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走进一看”怎么样?

(4)李时珍夜宿的古寺是怎么样的?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破败”

的意思是什么?文中怎样描写“破败”的?到处是“灰尘”;长满了“青苔”;连神像都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这说明了什么?(古寺没有人来,十分荒凉)

(5)李时珍就在古寺“夜宿”,这表现了李时珍的什么精神?

2、学习第二阶段(5-7节)

(1)李时珍是怎样在古寺里过夜的,学生读第二段。

(2)交流:生火、烧水、啃干粮。

(3)分角色朗读师徒对话。

(4)组织朗读,体验人物感情。

(5)指导互评读对话的得失。“笑”的探究:庞宪对师傅的敬佩。李时珍的崇高精神。

3、学习第三阶段(8-13节)

(1)学生朗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写了些什么?(李时珍趁着大好月色记下寻访所得。)

(2)引导学生理解“端详”的意思

(3)“生嚼”怎么理解?两个省略号各有什么作用?

(4)从中可以看出李时珍的什么精神?

(5)讨论交流:作者是怎样表现“夜宿”中的时间推移的?

“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将要入夜)

“夜幕渐渐降临”。(天色渐黑)

“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了房子里”。(入夜之后,月亮升起,月色光明)

“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动到了当空”。(夜已深了)

(6)这与李时珍的精神品格有什么关联?(李时珍抓紧时间,夜以继日,多么难能可贵的敬业精神!)

三、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说说从李时珍身上学到了什么?

第三课时

一、复习旧知

1、提默生字词

2、说说李时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指导复述

1、引导学生理出复述纲领

投宿荒凉的古寺——啃食干粮—借月光记载草药—冒险品尝草药

2、 学生练习复述。

3、 指名复述。

三、 巩固练习

1、 抄写词语

2、 完成课后练习4。

板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

投宿荒凉的古寺——啃干粮—借月光记载草药—冒险品尝草药

李时珍的课件 篇12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为万民造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为万民造福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我的预习卡”、“我的积累卡”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与确立目标:

1、课前布置大家进行了预习,现在请拿出“我的预习卡”,把生字词再小声认读一遍,有不会的赶快问问别人。(生个人小声认读)

2、(课件出示生字词)请每组的3号同学起立,每人一行开火车认读。(生按要求认读)师小结:同学们读得既准确又响亮,字词预习的很成功。请大家齐读这些字词。(生齐读)

3、现在看看大家课文预习的如何?继续看到“我的预习卡”,谁来完成一下关于课文内容的填空。(指生交流)小结:通过以上检查,老师认为大家的预习都很成功,看来同学们的自学本领越来越大了。

二、活动导学与精讲点拨:

看老师写一个人的名字(板书:李时珍)李时珍,何许人也?(生交流)师小结: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编写成功了世界著名的药学书籍《本草纲目》。为编写《本草纲目》,他走遍各地去察访药材,历尽了千难万险,吃遍了千辛万苦。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他察访药材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故事(板书完整课题:夜宿古寺),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两遍。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李时珍在察访药材的过程中吃了哪些苦?他是个怎样的人?

课件出示“思考”及“方法”,指生读“方法”,全班明确。

(一)生按要求去做,教师巡视。

(二)汇报交流(出示课件“汇报交流”):按生交流的顺序点击课件,随机出示重点语句,进行理解、感情朗读及体会。

1、生交流:读“李时珍轻轻推开门——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这里让你体会到什么?(李时珍住的地方很苦)从哪些具体的词语中体会到的?(点击课件,重点词语变红,理解“断垣残壁”)李时珍晚上就住在这样一个破败不堪、人迹罕至的寺庙里,的确很艰苦,你能把这种苦读出来吗?(生练读,指生读,齐读)住在这样艰苦的地方,你觉得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随机板书:不怕吃苦)

2、生继续交流:读“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行路的艰苦)从哪些词语中知道的?(点击课件,重点词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变红,理解词语意思)李时珍这样一路走来,有飞机可坐吗?有马车可乘吗?他走遍了好几个省,靠的是徒步行走。渴了就喝点,饿了就吃点,一早就出发,很晚才睡下。这一走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好几个月,这样做苦不苦?谁能把这种苦读出来?指生感情朗读,齐读。此刻,你觉得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不怕吃苦)

3、继续交流:生读“鸡肠草庞宪,——生嚼无涎”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有的药材味道很苦,李时珍亲自品尝,不怕苦)同学们,你们可知道,有的药材不仅味道苦而且有毒性,甚至毒性很大,尝一口就会危及生命,而李时珍为了获得准确的资料,甘冒这些危险,亲自品尝,这说明他还是一个认真严谨的人。(随机板书:认真严谨)

三练习运用与迁移创新:(点击课件,照读)

1、感悟人物精神:

过渡: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吃尽千辛万苦,课文所描写的只不过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片段,而他不怕吃苦察访药材,从他与徒弟的一番对话中我们就能体会到。(课件出示对话,指生分角色朗读)李时珍吃尽千辛万苦是为了什么?(生交流,随机板书:编写本草,万民得福)请看,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课件出示图片及文字,师朗读)此时此刻(点击课件出示李时珍塑像及《本草纲目》图片)面对李时珍的塑像和他

的著作《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说话练习,情感升华)

2、全班交流。

六、课堂练习或课下作业:完成“我的积累卡”。

板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

不怕吃苦

认真严谨万民得福

教学反思。

一、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四处内容:

1、师徒俩长年累月在外奔波;

2、古寺的破败景象;

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

4、李时珍的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一心为民的精神境界。在学习这几部分时,我让学生自己读,大胆地交流各自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加深感悟。例如:抓住“端详、扯下、嚼嚼”让学生先表演再朗读,使感情与之产生共鸣,感悟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惜拿自己作试验的献身精神,以及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二、结合本土特色,有效地设计课后作业。

课后我布置学生去当地名人的感人故事,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阅读名人故事的兴趣,更能让他们了解家乡的名人,增强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GZ85.com延伸阅读

李时珍教案15篇


笔者已经依据您的要求,为您选择了以下相关资料:“李时珍教案”。阅读完毕后,请记得收藏本网页链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准备好教案和课件。每位教师都需要撰写教案和课件来确保不会遗漏重要内容。只要教案课件写得好,就能避免遗漏关键内容。

李时珍教案【篇1】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学习生字新词,重点掌握并列式词语的结构特点。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李时珍的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一心为病人着想的精神。

3、精读课文的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2、“李时珍夜宿古寺”,读了课题,你有收获吗?知道了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呀?

关于李时珍,你能试着用一句话来介绍介绍吗?

《本草纲目》是一部药学宝典,在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前医生诊断病情、救治病人并没有一套科学系统的方法,用错药、诊错病的情况时有发生,老百姓深受其害。特别是对一些药物的正确使用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造福老百姓,不畏艰辛,登高山,探陷谷,遍寻百草,甚至亲自试验。

3、课文写的就是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中的事情。读了课题,你能说说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呢?(学生理解课题)

看,你们的眼睛多么雪亮!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像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有的文章题目,如《九寨沟》,就直接告诉我们他要写的对象……

4、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了解,李时珍为什么会夜宿古寺的?他会在这里度过怎样的一个夜晚?

二、初读课文:

1、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老师要来看看,谁预习的收获最大!学生分小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你从课文体会到了李时珍怎样的精神!

真是不错,课文读得很流利了!文中有一些词语,你能读正确了吗?理解这些词语,有利于我们理解课文内容。

2、出示词语:

察访 行囊 呃逆 涎滑 无涎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枯枝杂草 长年累月 解暑消热

(1)请一位同学准确读一遍。

(2)能不能结合课文或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教师指导从并列式结构的词语角度帮助学生理解此语意思)

(3)有没有发现,下面的这些词语都有什么样的特点。

(4)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能再说几个吗?

(开天辟地、桃红柳绿、山崩地裂、山清水秀、风平浪静、山穷水尽、波峰浪谷、欢天喜地、天昏地暗、顶天立地)

(5)这些词语简洁凝练,富有表现力,在读课文的时候,我们要抓住这样的词语仔细领会。

(6)齐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

1、谁来说说,读了这篇课文后,李时珍的什么精神让你敬佩?(学生交流)

板书: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一心为民

2、那么,大家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这点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笔圈圈画画,找到反映李时珍精神的句子。

3、学生自由朗读、圈画。

四、研读课文:

1、能不能根据课文的先后顺序来交流呢?课文的第一小节中你感受到了他什么精神?

地方多:安徽、河南、湖北、等

路途长:好几个月

条件差: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工作细:查、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实地调查

访:走访许许多多的人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

3、课文中让你感动的地方一定还有很多,下一街课我们继续交流!

五、作业:

写《习字册》

读《补充阅读》

李时珍教案【篇2】

课文《李时珍》教学设计【精选】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文《李时珍》教学设计【精选】,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全国小语会崔峦会长说:“阅读教学要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这些论述其实说明了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努力体现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李时珍那种“甘于吃苦、不怕冒险”的精神。具体地说,就是抓住古寺环境的破败、察访过程的艰辛、品尝药草的危险等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前后文,深入地品词析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并水到渠成地对李时珍产生深深的敬佩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重点,在前后联系中品词析句,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3.深刻理解李时珍所宿古寺环境之破败、察访药材过程之艰辛,体会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而甘于吃苦、不怕冒险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由衷地产生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

教学过程

一、浮想画面,感受古寺环境的破败

1.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请大家将语言组织好,先自己说,再交流:课文主要写了——李时珍师徒为了察访药材,住进了一座古寺,喝泉水,啃干粮,品尝药草,记录一天的寻访所得。

【阅读教学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整体”的观照下学习全文。这一教学过程既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也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表达训练。】

2.课文题目是“李时珍夜宿古寺”,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集中描写“古寺”的自然段读一读,想想:哪个词最能反映古寺的特点?

3.学生找出古寺的特点是“破败”后,师范读第4自然段,要求学生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破败的情景?

组织交流。①情景: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②分析:“到处是灰尘、厚厚的蜘蛛网”说明了——(长时间没人住);“断垣残壁、长满了青苔”说明了古寺一些墙壁倒塌了,无人修整,寺里阴暗潮湿)。

4.出示:李时珍和庞宪住在这里,陪伴他们的是,是,是,是。在这里,没有,没有,没有。

5.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语文教学要重视形象性。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浮想相关画面,感受到李时珍师徒夜宿的古寺是破败的。在这里陪伴他们的是灰尘,是断垣残壁,是青苔,是厚厚的蜘蛛网,在这里没有完好的桌椅,没有平整的床铺,没有口渴的饭菜,没有……所出示的填空题,有助于学生理解投宿环境的艰苦。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就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前后联系,品析察访过程的艰辛

1.师:请大家联系第1—3自然段,说说:李时珍师徒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住进这座破败的古寺的?

2.学生自读后,组织讨论:

①是在路上走了好几个月的情况下(第1自然段)。这几个月是怎么走过来的?——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请结合第5自然段内容,想想:在路上,他们饿了——(啃几口干粮。比较:课文为什么用“啃”不用“吃或咬”?),渴了——(喝几口泉水)。他们白天——(赶路察访药材),晚上——(随便找个地方住下来)。他们真是太辛苦了!

【李时珍的辛苦不仅仅是在住宿条件上,还在于整个察访过程。这一教学环节在前后文的联系中引导学生进行品析、体会:在这好几个月的察访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饿了吃什么?渴了喝什么?白天干什么?晚上干什么?从而感受察访过程的艰辛。】

②结合第二自然段:因为他们一心走路,错过了客店。想想:客店和古寺在环境上有什么不同?

出示:在客店里,没有,没有,没有。有的是,有的是,有的是。

他们为什么不住在这样温馨的客店里,他们赶路为了什么?(察访药材,修订《本草》)

3.李时珍师徒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吃不好,喝不好,睡不好,真是太辛苦了。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5自然段。

4.李时珍觉得这样苦吗?李时珍是怎样说的.?指名读第7自然段。

抓住“吃点苦是值得的”深化理解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造福人类,甘于吃苦”的精神。①李时珍吃的苦少吗?为什么说“吃点苦”?②“是值得的”,为什么值得?

5.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1—7自然段。

【这一环节在进一步将客店与古寺的对照中,在视“诸多之苦”为“吃点苦”的比较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那种甘于吃苦的伟大精神。这样的设计是简单的,这样的过程中扎实的,学生的理解是深入的。】

三、适度拓展,体会冒险尝草的精神

1.指名读第8—13自然段,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深受感动?

2.组织交流。

①白天,赶路、采药,已经很累了,晚上还在趁着月光记录寻访所得,真令人感动。他们就是这样一天一天过来的。

②抓住“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体会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不怕冒险的精神。

讨论:李时珍尝药草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中毒,甚至死亡。)

3.出示补充资料:

有一次,李时珍拿着“山茄子”回到家,搞清了这种草药的学名是“蔓陀罗”。为了解它的药效,李时珍把蔓陀罗泡到了酒里。酒泡好了,李时珍把家人和徒弟找来,嘱咐了他们几句话,就喝了许多药酒,不一会儿就失去了知觉。

过了好长时间,李时珍还没醒过来,家人和徒弟赶忙端来事先准备好的绿豆甘草汤,灌到他嘴里,没多大功夫,李时珍醒了过来,大家才松了一口气。当家人和弟子埋怨他太冒险时,李时珍笑着说:“不亲自尝尝,怎么断定它的药效呢?”说完,赶忙记录下蔓陀罗的作用、功效以及反应过程等。

【对教学内容的拓展要体现“适度”原则。为了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尝百草的冒险精神,教学中补充了这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文字浅显,但内容感人,能很好地加深学生对李时珍的认识。】

4.指名读第13自然段,读后出示,要求学生口头填一填:

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寺内。他们饿了,渴了,冷了,累了。夜渐渐深了,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第二天一早,他们又要踏上察访药材的路程了。

【这一填空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在眼前浮现夜深人静时李时珍师徒活动的画面。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到白天他们是累的,夜晚他们仍然很辛苦。】

5.组织讨论后,指导读第8—13自然段。

6.师:同学们,这样的生活苦吗?(的确很苦。)但李时珍怎么说的,读第7自然段。

7.动笔写写:同学们,你学了本文后对李时珍一定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请给李时珍写一段心里话。组织交流,结束课堂。

【这一环节的教学其实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进一步感受李时珍的伟大,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情感的过程。】

总评

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要简明,方法要简便,但过程要扎实,理解、感悟要深入;语文阅读教学,不能重了朗读而轻了表达,不能重了人文而轻了语言。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内容易懂的课文,学生读了后,就能大致地知道文章的主要意思。再多读几篇,学生也能理解李时珍“甘于吃苦,不怕冒险”的精神。但理解是不是深入了,会不会在学生心灵深处由衷地对李时珍产生敬佩之情,学生的这种情感能不能通过自己的语言比较恰当地表达出来,这都是教者所要思考并努力实现的实实在在的目标。

这节课的教学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学过程是清晰的,是扎实有效的。一是在情境表达中训练语言。教学中设计了几个表达训练点:课始时,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古寺环境破败时,说说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深夜里,说说李时珍的活动;总结课文时,写写自己的心里话。二是在品词析句中增强感悟。课文为什么用“啃干粮”,不用“吃或咬”;将古寺环境与客店环境进行比较;“吃了那么多苦”与“吃点苦是值得的”进行品析。三是在适度拓展中升华情感。课内补充了李时珍尝药草的一个小故事,加深了学生对李时珍的理解,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通过这些过程较好地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

李时珍教案【篇3】

一、教学内容: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7册6《李指针》

二、教学要求:

1、学会14个生字(含1个多音字“累”)及新词,认读5个字。

2、了解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出《本草纲目》,为人类作出杰出的贡献;学习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

3、体会文章运用数字说明问题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

课文的第3部分,了解李时珍著书的原、经过和结果。

四、教学难点:

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药物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一个略显沉重的问题:生过病吗?

人吃五谷杂粮哪能没有个头疼脑热生病的时候。

看过中医吗?为什么选择看中医?

正是由于中药材来自于大自然,对人体的副作用较小,再加上良好的疗效,所以中医得到了历代广大人民的认可和信赖。

你知道我国古代有一部伟大的医学著作叫什么吗?(《本草纲目》)

这部医学著作的作者是谁呢?(李时珍)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事。

你对李时珍有哪些了解?书中是怎么评价李时珍的?(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书中是怎么评价《本草纲目》这本书的?(一部伟大的著作)

“伟大”是什么意思?(非常出色;非常了不起;不同一般。)

教师导语:那么李时珍的“伟大”之处就是他不同于一般人,他有不同于一般人的品质,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行为,他做出的事业也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文章哪些地方写出了李时珍的“伟大”?默读课文,在书中划批。

(二)交流感悟:

品质伟大

第1自然段:

看到父亲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就立下行医的志向。(从小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决心要像父亲一样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小而有志,为他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做出伟大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第2自然段:

理解“鄙视”的意思。(轻视、看不起)

行医受人鄙视,父亲不让他做医生,但是偷学本领。(为了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不怕被人看不起,不为名和利——品质伟大)

第3自然段:

①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为病人负责的品质。)

②理解“完善”的意思:“完备美好,没有缺点”

③旧的药物书有什么缺点,读书。几个缺点?怎么看出来的?(分号)分别用三个字概括:

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不全面。

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不详细。

有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不正确。

④想象这样的缺点会有哪些危害。

(旧的药物书的这些缺点,会造成误用药物的现象,给医生看病造成许多麻烦,病人也会延误治疗,甚至危及生命。)

⑤这些都说明旧的医药书“不完善”,李时珍要编的书应该是:很全面、很详细、很正确,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完善”。

小结:要想写出一本完善的中医方面的医药书,这是一项十分庞大的、细致的、繁琐的工程,但他还是下定决心去编写,为什么难度那么大,还要下定决心去编写?(有了这样的药物书,不仅自己可以正确地使用各种药物为病人治病,其他医生也可以借鉴、使用,最终受益的是众多的病人。因此,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是一件造福于千千万万人的事。)

过渡:通过刚才对前3个自然段的学习,我们感受到李时珍的品质是非常伟大的,下面我们来看看他又是怎么做的呢?从哪些行为、行动上能感受到他不同于一般人的伟大之处。看第4自然段。

行为的伟大

第4自然段:

①积累经验。“积累经验”是指把经验一个个地收集、整理、保存起来。

②亲自采药。

一“不怕山高路远”,山再高,他也要上;路再远,他也要去。“不怕严寒酷暑”,无论是非常寒冷的冬天还是非常炎热的夏天,他都在赶路,都在爬山,都在采药。“走遍了”这里指生产药材的名山他能去的都去了。

小结:从“不怕……不怕……”看出李时珍不怕困难;祖国的名山大川多不多?谁敢说走遍了?李时珍做到了。——伟大,读

二是说他“有时好几天不下山”,钻进大山深处寻找药材,采集药材。

小结:以山为家,凑合吃喝,条件艰苦,不畏艰险——伟大;读

三是说他亲口品尝药材。为了准确判断药物的药性和药效,李时珍还通过亲口品尝来验证。是药三分毒,不少药材有毒性,亲口品尝是有危险的。他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使他的著作真实可靠,常人做得到吗?——伟大。

PPT1:

李时珍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为什么向他们学习请教。(因为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对当地出产的药材很熟悉,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都是书本上没有的。)

小结:李时珍虚心好学、不耻下问,能够把千百人的经验,人民大众的智慧汇总提炼出来,前人做到了吗——伟大,读。

(三)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再次感受到了李时珍的伟大,这是行为上的伟大。他这么做就是为了编写一部全面的`、详细的、正确的比较完善的药物书在作准备。

有感情的朗读这个自然段,体会李时珍准备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伟大精神。

过渡:李时珍这么一个伟大的人,通过他的伟大的实践,最后终于编纂完成了《本草纲目》这本书。书中评价这是一部怎样的书?(伟大的著作)

(四)为什么说这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呀?

PPT2:他整整花了27年,终于编写出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这部书有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九百种药物,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后来这部书被译成几国文字,流传世界。

启发:透过这些数字你能想到什么?

①27年──编写的时间长

②一百多万字──所写的字数多,内容丰富、资料祥实

③记载了一千八九百种药物──包含的药物种类齐全。

小结:透过这些数字,你们想想起在当时条件下,完成这样一部书,李时珍得付出多少精力,得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啊!透过这些数字,我们能感受到李时珍这个任务身上伟大的品质。运用数字多有好处呀!以后的写作当中可以尝试运用。

④被译成几国文字,流传世界──影响大,流传广,不仅是我国伟大的药物学著作,也是全世界医药学的一部重要著作。

联系收集的课外资料,说说《本草纲目》为什么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再次体会数字说明的作用)

PPT3:补充介绍《本草纲目》为什么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五)总结全文:

通过这篇文章,感受到了李时珍身上品格上的伟大,行为上的伟大,还有他事业上的伟大,完成了《本草纲目》这部伟大的著作。李时珍以自己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为中国、乃至全人类都作出了杰出贡献。

(六)此时此刻,你想对李时珍说点什么呀?

启发:可以称赞李时珍伟大的品;可以结合《本草纲目》称赞李时珍的贡献。

李时珍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崇高思想,学习他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2.按照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书作准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名人,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咱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学更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中的一块耀眼的奇葩,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不少著名的医药学家,你们都知道哪些人?

2、生发言(略)

3、谈到李时珍时,师: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众多著名的医药学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课前我们布置大家收集了有关李时珍的资料,你们都收集到了吗?自己准备一下,再说给我们听一听好吗?

4、学生介绍课外收集的资料。

5、师:看来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锁定李时珍,一起去了解李时珍,感受他光辉的一生。

6、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这篇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老师请五位同学读一读,谁愿意来读?

(1)指名后,要求:其它同学认真听,会听的同学也是会读书的同学。要听一听这些同学是不是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

(2)全读完了以后,先让同学正音,老师随机指导同学读某些音为重点的词或较长的句子。

3、出示词语,比赛读。

诊费鄙视患者记载积累编写

疑难病症对症下药严寒酷暑本草纲目

4、谈自己对词语的理解,说出自己用的是什么解词方法?

重点:

(1)完善:完美。

(2)口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3)疑难病症:指原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4)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5)流传:传下去,传开去。

三、再读课文,按照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1、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1)认真阅读课文,了解全文讲什么。

(2)仔细阅读,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把几个邻近的讲同一意思的自然段归并成一段。如果有的自然段单独讲一个意思,那就独立成为一段。

2、阅读课文,按照“学习提示”的一般步骤给课文分段。如下表:

自然段段意分段小标题

1)李时珍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一立志

2)李时珍跟着父亲学医。二学医

3)李时珍决心编写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4)李时珍去各地采药,访问群众。三编写

5)李时珍编成《本草纲目》。

3、交流学习结果,填写表格。

四、齐读课文。

五、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小组交流识记方法。

2、仔细观察,注意容易写错的地方。

“医”的最后一笔是点。

“诊”的三撇要排纵队。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作业展示。

六、自助餐(三选二完成)。

1、抄写生字。

2、收集今天学习的好词,用喜欢的词写几句话。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表格,了解学习目标。

自然段段意分段小标题

1李时珍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一立志

2李时珍跟着父亲学医。二学医

3李时珍决心编写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4李时珍去各地采药,访问群众。三编写

5李时珍编成《本草纲目》。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问:

(1)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2.齐读。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轻声读2自然段。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意让儿子当医生,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2)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

(3)李时珍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对症古方?想像一下李时珍是怎样“处处留心”、“暗自记下”药方的。

(4)李时珍的父亲是不是仅仅因为李时珍说出了一张古方而同意他学医的呢?(父亲被他坚定的决心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

(5)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体会到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2.齐读第2自然段。

四、学习第3——5自然段。

(一)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第3自然段。

学生自学、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出示思考题

(l)这一自然段每句话说的是什么?可以分成几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2)本段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3)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什么关系?(因果)

(4)李时珍决心重新编书的原因是什么?(旧药物书“不全”、“不详”、“不对”。)

2.指导朗读。(要读出旧药物书缺陷将给病人带来的危险语气)学生练读。范读。指名读。

(二)学习第4——5自然段。

1、学法导入,明确目标。

课文前3自然段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学得特别好,老师相信在第4自然段的学习中,大家会表现得更好。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首先要围绕这个问题先认真地、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要边读、边勾、边想,然后小组讨论。

出示问题: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是怎样做准备的,他是怎样写成的?你有何体会?

2、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学习交流第4自然段。(重点、难点)

李时珍为编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李时珍从积累经验和到各地采药两方面做准备。)

哪句话概括了这个自然段的内容?(第一句)

李时珍亲自采药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读后你有何体会?

学生回答大致概括为:

不怕劳苦、饥饿、寒冷、积累经验,具有认真的科学态度。

请教医生、农民、渔民、猎人,表现了虚心的态度,严谨的精神。

亲口品尝药材,他不顾危险,表明了他为编书有献身的精神。

(2)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练读。范读。指名读。

(3)交流学习第5自然段。

你怎样理解“终于”一词?(说明结果得来极不容易,可结合上文回答。)

为什么说《本草纲目》一书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的著作?(规模大,中外流传。)

六、总结

1.课文5个自然段,分别叙述了李时珍“立志学医”、“编书”等内容。你喜欢哪部分内容?为什么?

2.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课文内容看,他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3.朗读全文。

七、作业自助餐((三选二完成)。

1、熟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用几句话记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3、用“不但------而且------”造句。

李时珍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干甘于吃苦,严谨认真的塌实作风。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16、李时珍夜宿古寺)

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对李时珍有了初步的印象。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不怕苦不怕累,心中装着百姓,为编《本草纲目》不辞辛苦……)

3、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李时珍去感受他的高贵品质。

二、学习课文第2、3、4小节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2、3、4小节,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的。

2、生交流,同时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儿住一夜吧!”

(1)为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这座古寺非常破败,但李时珍一点都没有放在心上。

(师相应板书:破败)“破”就是-------,那为什么不说破的古寺,而说是破败的古寺,究竟“破败”在哪儿呢?

△“到处是灰尘”

说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来居住了),这是一座荒凉的古寺。还“败”在哪儿?

△“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

墙壁已经倒塌,说不定地上还有残砖剩瓦,仅剩的墙壁也摇摇欲坠,而这残留的墙壁上竟然长满了青苔!青苔一般长在哪里?(背阴潮湿的地方)这是一座阴暗潮湿的古寺!还“败”在哪里?

△“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不是一点点,而是厚厚的蜘蛛网!古寺的环境是多么恶劣!

(2)面对这样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迟疑了么?读-----,“就”再读得坚定些。

3、学到这儿,老师不禁有个疑问:李时珍干嘛非要住在这样的破寺里?他在当时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凭他的名望借助在当地居民家里完全不成问题呀!

4、学生交流:

(1)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李时珍 “一心赶路”是为了--------?(察访药材)

(2)小结:李时珍为了一心赶路而错过了客店,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察访药材,一门心思扑在修好《本草纲目》上,而对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生活标准降到了最低。

5、让我们再次捧起书跟随李时珍到湖北西部山区那座破寺里去瞧一瞧,去感受李时珍那种一心为民,甘于吃苦的精神。(生齐读2、3、4小节)

三、学习课文第5——13小节

李时珍一心为民,甘于吃苦的精神还表现在哪儿?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至3自然段,找出你最受感动的句子。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学们可以把有关语句在书上划出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学生交流:

根据生答,师相应出示:“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了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学生先谈谈自己的体会。老师进一步引导:

李时珍说的“吃点苦”那是怎样的苦?(引导学生结合上文或者前面的内容来谈——住破庙、啃干粮、以砖为桌椅,借着月光记载草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等等)

(2)这样的生活仅仅是一天吗?一月吗?一年吗?不!是“长年累月”过这样的生活!

(师补充:李时珍从35岁开始编写《本草纲目》,在编写的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蒌,带着徒弟,翻山越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访医采药,到现在已经快50岁了,这样长期在外奔波的日子已经快15年了!可是李时珍却说-------

(生再读:“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了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3)而且他是怎么说这句话的,找一找描写神态的词(笑着说)

(4)指读并相应点评: ①住破庙是比家里苦多了,但李时珍并没有放在心上 ②李时珍这种以苦为乐的精神读出来了

4、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

李时珍为了修好《本草》,让万民得福,而自己甘愿吃苦的胸襟让我们感佩!

5、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动?

重点引导学生探究第12小节的细节描写。(如果学生说到,就直接切入,如果没有答到,就让学生一起来学习第12小节)

(1)自由轻声读第12小节,李时珍在无法识别“鸡肠草”与“鹅肠草”的时候他怎么做的?(放在嘴里嚼嚼)

同学们,品尝草药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很多植物是有毒的,李时珍作为医生不懂吗?那他为什么还要亲自去品尝草药?(说明他做事非常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我们也可以把这种作风成为 板书:严谨)

(3)补充:李时珍不仅品尝鸡肠草,鹅肠草,还长期吃生姜为的是检验长食生姜是否有损视力,为了证实曼佗罗的药性,他喝下了浸泡曼佗罗花的毒酒。他曾经这样对儿子说:“不通过亲自尝试,怎么能验证药性?你爹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许多病人再冒一回险。”

听到这儿,你对李时珍又有哪些新的认识?(这就是李时珍,为了万民得福,吃苦受罪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品尝草药,他的心中只装着天下百姓,惟独没有他自己!)

(4)在第12小节中的两个地方出现了省略号,它们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第一个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记到“鸡肠草“时停下在思考,第二个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还在记载其他草药。)

7、引读:“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

夜已经很深了,而李时珍还在记录着,他真是一个(完成板书:认真)的人啊!

四 总结全文

1、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此时,瞻仰着他的像,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2、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药物学家——李时珍,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五、作业:

1、熟读课文,准备复述。

2、搜集有关中药或中成药的知识,了解它们的药效。

附:板书设计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寻访药材 投宿古寺

师徒谈话 以苦为乐(或:造福万民)

月光记载 严谨踏实

李时珍教案【篇6】

一、复习导入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首先来复习几个词语。

出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长年累月

若有所悟修好《本草》万民得福

2、指名读。

3、师:你能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

4、生:李时珍为了修好《本草》,使万民得福,他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长年累月地在外奔波。

生:李时珍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住在断垣残壁的古寺中,是为了修好《本草》,使万民得福。

二、学习一至七自然段

1、师:是啊,李时珍为了寻访药材已经在外地走了好几个月了。请大家自己读读第一至七自然段,画出写李时珍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的句子。

2、生:我是从第三自然段中看出来的。

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

我觉得这儿太脏了,到处是灰尘,连个可以坐的地方都没有。我们家窗明几净,非常整洁。

生:而且这里多危险呀!

生:这儿实在太脏了,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他们该怎样睡呀?

师:是啊,赶了一天的路就住在这样的环境中。齐读这段话。

3、生:第四自然段也写到了。

出示:他们拣来枯枝杂草生起火来,一边喝着山泉水,一边啃干粮。

他们累了一天只能喝点山泉水,靠啃点干粮来充饥。

请选择其中一个情景展开想象。

出示: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李时珍

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熬,李时珍

一天,李时珍在悬崖绝壁上发现一种珍奇的药草,他

生:一天,李时珍在悬崖绝壁上发现一种珍奇的药草,他顾不得自身的安危,艰难地向顶爬去,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手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可是他忘记了疼痛,一心只想采到药草。

生: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熬,李时珍顶着烈日寻访药材,他累得大汗淋漓,嗓子都冒了烟,很想停下来歇歇,可是一想到早日修好《本草》就可以早点让百姓得福,于是他又加快了步伐。

生: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吹在脸上如刀割一般。地面上覆盖着厚厚的白雪,每走一步都那么艰难,但他没有退缩。

师:同学们的描述仿佛让我们也亲身体验到了其中的千辛苦。让我们再来回味回味师徒二人在月色下,在破败的古寺中的这番谈话吧。

分角色练习读对话,再指名读。

三、学习第八至十三自然段

1、赶了一天的路,翻山越岭,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本该好好休息才是,他们休息了吗?自由朗读八至十三自然段。

生:他们在趁着月色记录今天的寻访所得。

2、书中的哪一幕给你的印象最深?

生:他亲自品尝药草给我的印象最深。

出示:他拿在手里仔细端详,又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

师:是啊,鸡肠草与鹅肠草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李时珍有什么办法区别它们呢?

生:他仔细端详了一阵,觉得还不能辨别,于是又放在嘴里嚼嚼。

师:同学们,是药三分毒,有的药甚至还有生命危险,李时珍作为一代名医,他难道不知道吗?

生:知道。

师:那么他为什么还这样做呢?

生:他是为了让他修订的《本草》更加准确,他亲自尝尝,就避免让后人因为开错药方而出现危险了。

3、这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啊。还有一次,李时珍为了试一试曼佗罗的药性,因为麻醉性太强,几天昏迷不醒,家人焦急万分。学到这里,那么对李时珍或许有了更深的了解,你想对他说什么吗?

生:李时珍你不顾自身安危,冒险试药,心中只想着百姓,我真敬佩你啊!

生:你真是一个称职的医生每一种药草你都要仔细辨别它的药性,你修订的《本草》让万民得福,你给人类做出了贡献。

5、师:此时,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夜已经很深了,李时珍还在干什么

生:他们还在把今天的寻访记录一一写下来。

出示:他忘记了忘记了忘记了心中只有

生:他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寒冷,忘记了休息。

生:他忘记了父母,忘记了孩子,忘记了兄弟姐妹。

生齐说:心中只有修好《本草》,万民得福。

李时珍教案【篇7】

第二课时

一、复习表格,了解学习目标 。

自然段段意分段小标题

1李时珍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一立志

2李时珍跟着父亲学医。 二学医

3李时珍决心编写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4李时珍去各地采药,访问群众。 三编写

5李时珍编成《本草纲目》。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问:

(1)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2.齐读。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轻声读2自然段。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意让儿子当医生,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2)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

(3)李时珍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对症古方?想像一下李时珍是怎样处处留心、暗自记下药方的。

(4)李时珍的父亲是不是仅仅因为李时珍说出了一张古方而同意他学医的呢?(父亲被他坚定的决心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

(5)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体会到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2.齐读第2自然段。

四、学习第35自然段。

(一)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第3自然段。

学生自学、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出示思考题

(l)这一自然段每句话说的是什么?可以分成几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2)本段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3)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什么关系?(因果)

(4)李时珍决心重新编书的原因是什么?(旧药物书不全、不详、不对。)

2.指导朗读。(要读出旧药物书缺陷将给病人带来的危险语气)学生练读。范读。指名读。

(二)学习第45自然段。

1、学法导入,明确目标。

课文前3自然段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学得特别好,老师相信在第4自然段的学习中,大家会表现得更好。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首先要围绕这个问题先认真地、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要边读、边勾、边想,然后小组讨论。

出示问题: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是怎样做准备的,他是怎样写成的?你有何体会?

2、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学习交流第4自然段。(重点、难点)

李时珍为编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李时珍从积累经验和到各地采药两方面做准备。)

哪句话概括了这个自然段的内容?(第一句)

李时珍亲自采药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读后你有何体会?

学生回答大致概括为:

不怕劳苦、饥饿、寒冷、积累经验,具有认真的科学态度。

请教医生、农民、渔民、猎人,表现了虚心的态度,严谨的精神。

亲口品尝药材,他不顾危险,表明了他为编书有献身的精神。

(2)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练读。范读。指名读。

(3)交流学习第5自然段。

你怎样理解终于一词?(说明结果得来极不容易,可结合上文回答。)

为什么说《本草纲目》一书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的著作?(规模大,中外流传。)

六、总结

1.课文5个自然段,分别叙述了李时珍立志学医、编书等内容。你喜欢哪部分内容?为什么?

2.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课文内容看,他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3.朗读全文。

七、作业自助餐((三选二完成)。

1、熟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用几句话记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3、用不但------而且------造句。

李时珍教案【篇8】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根据时间脉络再现情景式复述课文

一、引入

在前一课《说勤奋》学习中,我们认识两位可敬的人(生答)。从他们身上,我们认识到: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学生接应背:他们用汗水与心血浇灌出来的)。今天,我们学习16课,又将认识一个人,他是板书:李时珍。课前预习,对他有什么了解呢?用简洁的语言来介绍。

从同学们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了李时珍同样是一个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他手中的鲜花是板书:《本草纲目》。这是一部怎样的医学巨著?在《李时珍与》一文中,我看到了这样一组数据:

投示:《本草纲目》全书共计190万字,分为五十二卷,共收录了1892种药物,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l111幅精美的插图,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让学生谈谈感受。

是的,这要付出多少汗水,这又要耗去李时珍多少心血。今天我们学习的“李时珍夜宿古寺”就是其中的一个镜头。补充板书:夜宿古寺。我们来读读吧

二、朗读课文

1、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对照生字表注音读准,遇到读不顺的句子想想意思练习读顺,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画上问号,看看文章读完后这样的问题能否明白,如果还不明白就问同学问老师。学生对于文中出现的几个药草一定好奇想了解,图片介绍。

2、考验一下同学们课文读得怎么样。

(1)把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送到课文中组词。例:宪,庞宪;徽,安徽。(意图:既检查生字的正确认读,又检查对课文的熟悉情况。一个个生字词在课文中找到位置,生字词会学得更牢,读着词语还会勾起课文内容的回忆。)

(2)出示: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枯枝杂草 长年累月 解暑消热

a、上面的四字词语读课文时注意了吗?读一读。

b、在课文中将这六个词语圈出来,读一读句子,试着想一想词语的意思。

(3)指名学生朗读,根据学生现场表现用适当的话语去激发、引导。下面的话语供参考:

a同学,你刚才自由朗读十分投入,表情生动,所以第一节老师想请你读,你一定能给大家带个好头。

a同学读书时,b同学听得多专注。b同学,第2节你来读。

对,读书时,身子站正,书本捧好,吸气、定神、再开口,这是会读书的表现。第3节c同学来试试。

11小节这么难的段落d同学不打结地读了下来,不简单。当然朗读时头脑中有画面,并通过恰当的音高声调将画面再现出来,这是需要技术,更需要勇气。谁来应战。

最后一小节我们把机会让给离老师较远的e同学朗读。

一定还有同学没读,来,咱们一起来读课文最重要的最后两小节。注意:坐姿,书本,情绪,好,开始。

三、初步复述课文

1、听同学朗读,真是一种享受。下面再请同学读课文,不过这一次提高要求:一,不许出声,也就是默读;二,在默读过程中画出反映时间变化的句子来。默读是有速度的,给同学们三分钟时间。(学生默读,画句)

2、交流,摘要板书:太阳渐渐下山了夜幕降临了月亮升起来了月亮移到了中天

3、下面请同学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提示,在脑中放电影:太阳渐渐下山了,李时珍和他的徒弟庞宪正在……夜幕降临了,师徒俩……皎洁的月亮升起来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不觉月亮已移到了当空,李时珍……

4、怎么样,头脑中有画面吗?是的,一定有的。看着黑板上的时间提示,把脑中的情景用自己的话清楚说出来。同桌合作练说。

5、推荐三名同学分别复述:“傍晚寻宿”“生火谈话”“月下记录”。师生评点补充。

6、和学生一起总结复述的方法:读课文,理出时间线根据时间,脑中“放电影”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脑中的画面。(强调复述不是背诵,复述时想的应当是情节画面,说出的是自己的话,不要总是想着课文里是怎么说的。即使说得没有文本语言精练,这有什么要紧呢,复述本来应当用的就是口语,很自然的生活话语。多说一点:每当看到电视里讲话念稿的镜头,我心里就不是滋味,我在想,这种语言不自信的表现,是不是需要从小就培养,从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开始培养。)

四、作业(前两条课堂完成,第3条课后完成)

1、选字填空:[详 祥]

端( ) 吉( ) 慈( ) 安( ) ( )细

2、写一段话,描写月色,用上下面的词语:

飞鸟归林 夜幕降临 隐隐约约 皎洁 轮廓

3、把“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要求按时间顺序讲清过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根据课文中一些精彩词句展开想象,创造性复述课文。

一、带着思考读进去

1、上一课时我们通过朗读、复述课文抓住了课文的主要信息,课文主要讲(生述:傍晚寻宿”“生火谈话”“月下记录)。这叫将课文读薄。今天我们要反过来,通过边读边思,走进课文,体验那情境,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将课文读厚。同学们一定感兴趣。读第1小节试试,哪些词语能够让你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学生练习)

2、交流,示范。

顺着学生来,如果学生的理解很到位,那么下面的示范便转为对学生的附和肯定。

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饥餐渴饮”,那是什么样的情景?饿了就啃一点干粮,渴了就喝两口水继续赶路。生活苦。“晓行夜宿”呢?早晨天刚亮,他们师徒已经背起行囊赶路了,一直到天黑才休息。工作累。“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三个省,这是多大的范围。他们不是观光,不是只赶路,他们要到荒山野岭寻察药材,他们要走村窜户访询问药效;一天两天“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也许平常人能够坚持,可李时珍他们几个月了,天天如此,这需要多么大的意志啊。)

读,学生的声音里此时一定增加了几分崇敬。在学习下面“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时,再回应这小节。抓住“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两个词语,八个字,包含了多少内容?在学生发言后接着学生的理解发挥:辛劳在其中,理想在其中,毅力在其中。可谓意蕴丰富、凝练集中,妙!再将词语分拆(a 、饥餐渴饮 / 晓行夜宿 b、饥餐 / 渴饮,晓行 / 夜宿)分男女生对应读,体会词语的对仗,音律的叠回。

3、继续读下去,看看下面的课文中会有哪些语句扣动你的心弦,让你流连、回味。(学生自由读思画注)

4、课堂交流。

这是一个开放的交流时空。估计学生会注意下面的一些语句,下面写下自己的体会与教学设想,以备上课时与学生有效对话,指导学习:

飞鸟归林,师徒俩不免焦急起来。

“飞鸟夜晚回家了,师徒俩的家呢?眼看天色已晚,他们今晚宿于何地呢。他们能不焦急吗?”估计学生大都会如此理解,也允许个别学生有所发挥的“篡解”:对于他们,难道没有露宿野外过?那既然是常有的事,他们又为何如此焦急呢?联系下面,我想他们焦急的恐怕是不能够当晚将所察访到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

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的厚厚的蜘蛛网。

设想学生应当在这样三方面突破:一是联系下面的细节想象 “破败”,二是感受这样具象写的精彩,三是体会写“破败”实际为写人的意义。如果学生在某点上有忽略,要引导其关注思考。特别是第三点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充分展开,比如可以这样点拨:“破败”不仅在这里体现,下面还有地方得到印证,能找到吗?(如“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等)从这你想到了什么?由学生言说李时珍修《本草》十分辛苦,顺势进入下面师徒俩关于“苦”的对话学习。

李时珍笑着问徒弟……“但我们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这段话中有两个点必须抓住:一是李时珍的神情“笑”,二是他说的两个词“吃点苦”和“值得”。点拨:他们是只吃了一点点苦吗?回应第一小节,品赏“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再读古寺“破败”段,讨论力量的源泉:缘自理想,一个为民造福的崇高理想。

练习填空:

a、这天忙着赶路,又一次错过了的客店,他们只能在路旁的雨棚里过夜了,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满眼寒霜,冷月还在天上,李时珍这时候又起早赶路了,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岁月不饶人,50岁了,天天和水啃干粮,李时珍的胃病又犯了,生生的疼,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已经在外好几个月了,中秋月明,李时珍不禁思念起深爱的母亲、妻子和儿女,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填空后小结:没有修好《本草》,让万民得福这崇高的理想,没有为万民得福,自己吃苦也值这不屈的信念,李时珍何以能够如此风餐露宿,如此别家离子,在荒山野岭间奔波。出示:“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更是他们用_____和_____培育出来的。讨论填上“理想和信念”,读这句话。分角色读课文对话。

怎样区分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

读,角色表演。与扮演者交流:“李时珍”,你为何要将那两片叶子上下左右反复看?你分辨出来了吗?嚼?你怎么敢嚼,不恶心?过去嚼过吗?你就不怕野草有毒?小结:这一“端详”,我们端详出了李时珍工作的严谨,这一“嚼”,我们嚼出了他“为民得福,吃苦、甚至献出生命也值”的伟大情怀。深情引背:看来,成功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更是他们……”

二、表现理解再创造

1、投示: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枯枝杂草 长年累月 解暑消热

焦急 笑 值得 端详 嚼嚼

读一读,还记得刚才我们的讨论吗?你能不能根据这些词语,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李时珍师徒夜宿古寺的情景进一步说详细呢?比如关于“嚼”,他们师徒间肯定有一番对话的,是不是?注意用上上面的两组词语,注意情节的丰富与创新。(学生个人准备,相信前面填空所描述的情景会对学生有启发)

2、和同桌共同来创造。(相互提醒、补充)

3、推荐同学上讲台创造性讲述故事。师生评议。(评议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注意对于存在问题不要去简单否定,关键是讲清理由,提出自己具体的修改意见。)

4、教师小结:抓住关键情节,联前想后,以细节去表现,这就是复述的创造。

三、课后作业:

收集资料,并选择其中的一个讲一讲,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张衡与地动仪

居里夫人与镭的发现

爱迪生与电灯

_______与______

李时珍教案【篇9】

我执教的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16课《李时珍夜宿古寺》。本课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顾年岁大,住破寺、吃干粮的经历,以及认真记载、研究药物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离他们的生活是很遥远的。这不仅仅是时间和年代上的距离。我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李时珍的可贵精神,产生对这位历史伟人由衷的敬佩之情。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处理好“小故事”与“大背景”的联系。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件事,相对于李时珍修《本草》来说,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可是就是在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到一个为了实现人生目标,造福人民的高大形象。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决定把这个“小故事”与修《本草》这个“大背景”紧密结合来进行教学。

由于学生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比较陌生,所以我在导入部分用谈话方式向学生介绍了李时珍以及《本草》的巨大历史成就,并让学生读一读评价、说一说体会,使学生感受《本草纲目》在医药史上的重要地位,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更为理解下文“修好本草,万民得福”打下了基础。

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我把文中出现的“察访药材”“试药性”等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都进行了知识的扩充,帮助学生体会要修一本药书是何等的艰难。在课的总结部分,我用录音图象等方式,对修订《本草》的概况进行了综述,这样既是为了引导学生领悟到“夜宿古寺”只是李时珍修本草中的一件小事,由此感受到不怕吃苦、严谨认真的品质贯穿于李时珍的一生,正因为如此,他的事业才获得了成功。同时又是对课文中的难点“修好本草,万民得福”这句话的深化理解。

二、以课文为背景的词语教学。

本课有不少难以理解的新词,只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的字面义理解之后,学生才能真正读懂课文内容,也才能以课文内容为背景,真正理解这些词的意思。我有选择地把生字、多音字等词语在一起出示,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整体感受到了这些词所表达的意思——艰辛与困苦。由此产生了对课文内容的相关联想,提高了学词的效率。

三、突出重点、读中感悟。

本文的教学,我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修订《本草》时,历经的千难万险,以及他们面对艰辛时所表现的态度。主要采取找重点句,抓关键词,感情朗读等方法来引导感悟。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三处内容:

1、古寺的破败景象;

2、李时珍亲自尝草药;

3、李时珍师徒的对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的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的精神境界。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再谈谈各自的理解,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好这几处内容,学生通过对这几处重点内容的精读,体会到李时珍修《本草》时的艰辛与危险,从而在心目中树立起李时珍的高大形象。

四、读写结合,以拓展升华。

因为本文只是李时珍修《本草》漫漫长途中的一个小故事,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他们的艰辛,我在结束时布置了一个写的作业:这天,李时珍和弟子庞宪来到一片森林,察访药材,又错过了客店……

想象以下,自己编个小故事。希望课的结束,成为学生思维新的开始。

李时珍教案【篇10】

一、教材分析:

《李时珍》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九组教材的一篇讲读课文。全文从“立志-学医-编书”三个方面介绍李时珍,反映了李时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献身医学的精神。课文通俗易懂。本册教材的阅读训练重点要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要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主体课文后面的思考题。“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根据课文特点及本册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我认为《李时珍》一课的导学应突出一个“读”字:初读,理线索;引读,明大概;细读,识经过;品读,悟精神。

二、教学目的:

1、阅读课文,了解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学习李时珍为了能够解除病人痛苦,不畏艰险,坚持实践,行医著书的高尚精神。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诊费”“记载”“解除”“拜访”“流传”“救死扶伤”“疑难病症”“严寒酷暑”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回答书后问题。

4、给课文第4自然段分层次。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为重点,培养学生分层和概括层意为难点。

三、教学思路:

教学生字词——初步理解——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深刻理解——指导朗读

四、教学资料:

李时珍(1515—1593):我国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22岁随父学医。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他研读过800多种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先后到湖北、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江西等省考察,行程达1万余里。

《本草纲目》: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全书共分52卷,包括药物1892种,药方11096张,药物形态图1160幅。先后被译成拉丁、法、日、朝、德、英、俄等10余种文字,流传全世界。

五、教学用具:投影仪和幻灯片。

六、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李时珍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时珍,一起来了解这位伟大的医学家编写这一伟大的著作的历程。出示幻灯片:看看我国古代十大名医之一:李时珍的照片

二、初读,理线索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自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李时珍是怎样一个人?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的?板书:立志、学医、编书。

2.找出与上面三方面对应的自然段。

3、请大家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中哪些内容让你感受到了这一点。把相关的句子或段落划下来。

多读几遍,好好体会,等会儿和全班同学交流。

4、、全班交流

老师问: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当中哪一段或者哪一句话让你感受到了这一点。

三、引读,明大概

课文第1、2自然段是非重点内容,所以采用引读的方式,使学生明确李时珍是何时、何地、怎样的人,他立志学医的原因是什么?

四、细读,识“经过”

(1)指导学生围绕“编书”质疑。

(2)梳理学生提问,并有针对性地释疑。

A.导读第3自然段,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完善的药物书,并进行分层训练。

出示幻灯片:学习第3自然段,说说旧的药物书有什么缺点?1、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不全面。

2、有药物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不详细

3、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不正确。

然后老师指着板书,边说边划去了三个“不”,所以,内容全面、详细、正确的药物书就是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板书:全面详细正确;结合第二句话进一步理解“完善”的意思)

①引读第1、2句。

②旧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在书上标序号。引读旧的药物书有三个缺点,并指导概括:不全、不详、不准。

③理解句与句的联系:“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与后面几句是什么关系?(总分)指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叙述总分关系。

④旧的药物书有这么多缺点,李时珍有什么想法?(读第3句)有什么决定?(读第4句)

师小结:从李时珍下决心重编药物书,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态度严谨的人。

板书:态度严谨

⑤比较句子:

他决心编写一部药物书

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药物书

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a.默读三句话,比较句子异同;

b.引导学生理解“决心”、“重新”、“完善”的意思,重点理解“完善”:完善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药物书才是完善的药物书?请联系第2句理解。

⑥第2句和第3、4句是什么关系?(因果)指导用“因为......所以......”说话。

B、讲读第4自然段时,提问:“为了编写这部药物书,李时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出示文字课件:“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而且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的名山。他有时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他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上千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从句子中体会到天气的恶劣,路途的艰辛,“走遍了”说明了地方的广。)学生能说到最好,不能说到老师不要拼命分析,可以通过重点词语的理解或老师口头的叙述,是呀,山那么高,路途那么遥远,有时是雪花纷飞,有时酷暑难耐,只要是出产药材的名山,李时珍都------走遍。真是不辞辛苦呀。同学们,就让我们读出李时珍的不怕坚辛吧)

“他有时----------山上过夜”(不怕苦,不怕累)

“他走了上万里路-----------学到了----------没有的知识”(虚心请教。师述:向这些不同身份的人请教,实际上是为了让医学的内容更正确,更详细,更全面。)

“他还亲口品尝”-------(有献身科学的精神)

①读第1句,可以看出这一段主要写李时珍哪方面工作?(亲自上山采药)

②朗读写他亲自上山采药的句子。

③结合课文插图,指导理解“走遍了”,“不怕......不怕”,“拜访”等词意思,学习李时珍严谨科学态度和献身医学的崇高品质。

④出示句子:

他还品尝了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

他还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

他还亲口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

a.品尝是什么意思?

b.品尝药材会有什么危险?

c.品尝越多,遇到的危险就越大,他明知道这一切,他为什么还亲口品尝许多药材?

d.三句话相比,哪一句更体现了李时珍献身医学的崇高品质?再读体会。

⑤后面4句和第1句是什么关系?(总分)用“--”画出总起句。

⑥教给学生“抓总起句概括自然段意思”的方法。

小结:李时珍为了编写这部药物书,不但“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采药”,从这件事中我们感受到他是一个不怕辛劳,献身科学的人)

师导:那么,他这样不辞辛苦的到各地去采药,都是为了要编写一部怎样的药书呢?(完善)请大家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老师引背第4自然段,出示幻灯:同学们,李时珍正是为了编写一部“全面、详细、准确”的药物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还亲自到()。他不怕(),不怕(),走遍了()。他有时(),饿了(),天黑了就在()。许多药材他都要(),判断药性和药效。他走了(),拜访千百个(),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

C、自由读第5自然段,了解李时珍编的《本草纲目》是否已达到完善的要求。

①《本草纲目》达到了完善的要求吗?自由读第5自然段,看看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

②指导朗读,注意突出“伟大”一词。

③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完善”的意思。

4.再读第5自然段,进一步体会编书的不容易。

①编写这部书容易吗?从哪些词体会到?用“…”标出来。

②自读体会编书的不容易。

出示“花了整整27年,他终于编写成了一部分新的药物书,就是著名的《本草纲目》。”

想想带点词语的意思,去掉这些词语,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体会这些词语“整整”说明时间长,“终于”说明历尽艰辛,“著名”说明这本书的价值。)

板书:有毅力,有恒心

四、品读,悟精神

边读边想象,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情景。比方说,在无数个晚上,在炎热的夏天,李时珍怎样做的等等)

五、指板书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都为我们祖国有这样伟大的医学和药物学家(板书)感到自豪,为有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感到骄傲。课后,请同学们收集有关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有关资料。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索。

李时珍教案【篇1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书写:宿、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认真严谨的精神

二、学习任务: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三、导入新课:

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七课,又将认识一个人,他是——

李时珍(板书)

通过课前预习,你对他有什么了解呢?用简洁的语言来介绍。

从同学们的介绍,我知道了李时珍同样是一个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他手中的鲜花是——《本草纲目》。(这是一部怎样的医学巨著?

四、任务一: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一)出示自渎提示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画出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并在有疑问的地方作上记号。

(二)学生展示交流,教师指导

A、住宿药材师徒灰尘煮沸破庙修订砖头端详扯下

B、晓行夜宿断垣残壁若有所悟

C、多音字交流:饮宿蒙累

D、课后生字交流:

E、长句子朗读

指多名学生读、齐读课文,或者精彩句段。

任务二: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一)出示自渎提示

再次读文章,想想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从中你觉得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二)学生展示交流,教师指导

A、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一心赶路飞鸟归林

断垣残壁枯枝杂草

月光皎洁笔墨纸砚

B、李时珍:不怕吃苦,严谨认真。

C、再次读文章。

五、检测导结:

本文写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不顾年岁大,为修好( ),住( ),啃( ),在月光下记载( ),从中我们感受到李时珍是个( )的人。

六、板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

不怕吃苦

严谨认真

李时珍教案【篇12】

一、教材分析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订《本草纲目》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加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本文故事性强,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品格、品质。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浅绿色内的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3、体会李时珍为修订《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修订《本草纲目》时历经的千难万险,以及面对艰辛时所表现出的乐观态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会认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理解“饥渴餐饮、晓行夜宿、长年累月、断垣残壁”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介绍李时珍及《本草纲目》,理清课文脉络,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今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请看大屏幕,根据老师的给的提示猜出相关的人物。

(1)砸缸救人史学家《资治通鉴》

(2)远渡重洋生物学家青蛙卵剥离手术

(3)法国留学画家《奔马》

(4)一万余里“医林二圣”之一《本草纲目》

这些人物分别是?司马光、童第周、徐悲鸿、李时珍

2、我们知道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那李时珍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呢?(《本草纲目》)。

3、简介《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7年编成。全书共计16部,52卷,约200万字,共收录了1892种药,收集医方达11096个,书中附有手绘插图1160幅。此书是我国医药宝库中一份珍贵的遗产。

4、这要李时珍付出多少的汗水和心血,才能写出这部巨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李时珍为修订《本草纲目》而付出辛劳的一个镜头。

二、简介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湖北蕲(qí)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行程一万余里,编成《本草纲目》一书。

三、出示课题

1、出示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2、理解课题:宿:住宿,过夜。夜宿古寺:夜晚在古寺过夜。

3、再读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1)李时珍为什么“夜宿”古寺?

(2)“古寺”是什么样的?

(3)李时珍在“夜宿古寺”时做了些什么?

四、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贵有疑,带着问题读书是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让我们一起读课文吧。要求:大声读书,读准词语,读通读顺句子。

出示:正确通顺响亮

2、检查预习和自读情况

(1)夜宿庞宪李时珍师徒俩

这篇课文里出现了两个人物,是谁和谁?

庞宪是李时珍的弟子,所以又可称为师徒俩。齐读两遍。

(2)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察访药材

大屏幕出示:饿了吃点干粮,渴了喝点水,这就叫——饥餐渴饮。

大屏幕出示:白天赶路,晚上住宿,这就叫——晓行夜宿。

大屏幕出示:他们这样辛苦是为了——察访药材。“察”和“访”又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讲述李时珍师徒俩察访药材的一个生活性的镜头。齐读两遍。

(3)断垣残壁长年累月笔墨砚台若有所悟

这些词语展现了李时珍所住的寺庙的环境以及记录访所得时那认真的工作态度。齐读两遍。

(4)齐读所有的词语。

五、朗读全文

1、让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回到课本中,再深入地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读课文的时候,同学们思考一下,刚才你们所提出来的这些问题。

六、走进古寺,感受生活之苦

1、在这座古寺里,李时珍和弟子庞宪为什么要住宿在“古寺”里?

2、李时珍和弟子庞宪是怎样度过的?请同学们快速通读课文的第1—7自然段,用一个字概括他们的生活。(苦)

3、李时珍也深深地知道他们生活得特别艰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出示)

4、李时珍说:“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他们究竟吃了哪些苦呢?读读课文第1—7自然段,把描写他们吃苦的语句画出来。

5、交流1:哪两个词让你看出来他们生活的艰苦?(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样的生活可不是一天两天啊,而是“好几个月”。(齐读第一自然段)

6、交流2:李时珍师徒俩不仅吃的不好,住的条件也是十分的艰苦。他们住的竟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苦!请同学们读读第4自然段,找找哪些词语能让我们看出古寺的破败。

(1)到处是灰尘。(小结:好久没有人到这里住过了)

(2)断壁残垣。理解词语:垣就是墙的意思。读了这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小结: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实在是太危险了)

(3)蜘蛛网。(神像是寺庙里最神圣的地方,如今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可真是一座破败的古寺啊!)

(4)小结:这可真是一座破败的古寺。请同学们齐读第4自然段。

7、交流3:“啃干粮“。学生谈理解。

(1)引导理解:这里展示的是李时珍师徒俩在古寺住宿时一个特写镜头。如果他们住在家里,他们可以过怎样的生活?

(2)可是今天他们却住进了这样一座破败的'古寺,过着艰苦的生活。朗读第5自然段。

8、交流4:“长年累月地不奔波。”

(1)理解词语。哪个词语让我们看出他们生活的艰苦。

(2)对于李时珍来说,这长年累月究竟有多少年?(27年)想象一下,在这27年中,李时珍会遇到哪些困难?同学们发挥想象说一下。

9、小结。

(1)让我们再来看一看最后一句话,这里说“吃点苦”,真的是吃了一点苦吗?(千辛万苦)可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啊?

(2)引读:为了修订好《本草纲目》,为了万民得福,李时珍说……(生答)

七、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感知人物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精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读课题)。你们通过昨天的学习,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2、过渡:李时珍是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用毕生的精力编写了世界药物史上的一部巨著《本草纲目》。本课讲的就是他在修订《本草纲目》近三十年、近一万个日夜中极普通的一夜。

二、回顾1—7自然段

昨天,我们讲了李时珍生活条件的不好,渴了就喝口水,饿了就啃干粮,住的还是断垣残壁,破败不堪的古寺,但是他仍然乐此不疲地为了百姓得福而奔走于各地,修订了《本草纲目》。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他是怎么工作的。

三、再入古寺,感受工作之勤

1、为了修订《本草纲目》,李时珍住进了这样破败的古寺,他们是怎样修订《本草纲目》的呢?读课文第8—12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使你感受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2、学生读书,师巡视指导。

3、李时珍是怎样修订《本草纲目》的呢?(预设)

(1)齐读第8自然段。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

评价: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李时珍工作的辛勤。的确,今日事,今日毕,这是李时珍多少年来坚持的习惯啊!(引导学生读)

(2)“边忆边写”。从这个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内容?

评价:这个“忆”字不但让我们看到李时珍夜晚工作的辛苦,更让我们看到他白天采药的艰辛。(引导学生读)

(3)“记录的内容”,由他记录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他记录得特别仔细,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才不至于延误病情。(引导学生读)(板书:工作认真)

4、引导理解“端详”、“嚼嚼”。

(1)让我们一起来关注“端详”这个词。他为什么要仔细地看呢?原来是在看这两种外形相似的草。(出示图片)看到这两种草。你有什么感受?

(2)在古寺里,在月光下,李时珍要想区别这外形十分相似的两种草,他需要怎样看?

(3)小结:这样翻来覆去、仔仔细细地看才叫端详。这样端详对于年近50的人来说太辛苦了。咱们劝劝李时珍,别端详了,行不行?(引导:假如有个医生或是药店伙计弄错了药,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4)正因为害怕别人会分不清这两种药草,所以李时珍在端详之后还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他的工作做得是多么认真、多么细致!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齐读第12自然段。

5、引领环境渲染

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课文结尾不是写寺内的人,而是写寺外的风啸鹰叫和皓月当空。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情感。

(1)指导板书:27年的艰苦生活,27年的辛勤工作化成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本草纲目》。

(2)出示介绍《本草纲目》的内容,看着这本传世巨著,你想说些什么?

李时珍教案【篇13】

《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中心,我反复地研究教材,发现文章的第七节,也就是李时珍夜宿古时所说的一段话,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因此,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地整合。

通读课文,不难发现,文章写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访药材,错过了客店;写古寺非常破败;写李时珍在古寺里吃得差;写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体现了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这个中心。这几个部分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出示了课文的第七节,让学生朗读体会李时珍所说的苦,再引导他们到课文中去找找描写“苦”的段落或句子,反复朗读感悟。最后,又回到第七节,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种教学,打乱了原来的课文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把重点的、有语文价值的归纳出来讲,其余的不多讲,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主动性很高,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四处内容:1、师徒俩长年累月在外奔波;2、古寺的破败景象;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4、李时珍的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一心为民的精神境界。在学习这几部分时,我让学生自己读,大胆地交流各自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加深感悟。例如:抓住“端详、扯下、嚼嚼”让学生先表演再朗读,使感情与之产生共鸣,感悟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惜拿自己作试验的献身精神,以及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李时珍教案【篇1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三处主要内容精读,学习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一、 复习导入(可伴随悠扬的古筝旋律,轻轻的悠悠的,引出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学生读题)

2、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不怕吃苦、严谨认真……)(板书:不怕吃苦)

3、课文是怎样反映出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反映李时珍精神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4、小组交流。

二、交流读书体会。

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不怕吃苦的呢?

(一)第一段(从李时珍夜宿古寺中看出。)

1、 展现在你眼前的是怎样的一座怎样的古寺?

(出示: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讨论交流:灰尘、断垣残壁、青苔、神像、蜘蛛网)

练习朗读。

继续展开想象:你还看到些什么?

这样的寺院,你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破败、荒凉、简陋。板书)

(学生朗读)

2、 你知道李时珍住破庙的原因吗?(因为他们一心想赶路,错过了客店。)

a) “一心”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什么事一心赶路?他们是怎么赶路的?(让学生联系“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来交流)

b) 错过了客店,就没人家住宿了吗?(抓“前不见村,后不着店”,“ 隐隐约约”理解)

c) 是啊,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没有减缓李时珍师徒前进的脚步,为了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这时,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学生朗读)看到这一切,李时珍会说些什么呢?(出示。句中无“就”字。学生辨析。“就”字说明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不怕吃苦——随遇而安。)

(二) 第二段(从师徒谈论“苦”字看出)

1、师徒俩在什么时候谈论的?(板书:啃干粮)

2、可见,他们的条件是这样的艰苦:没有柴火,他们——捡树枝杂草;没有丰盛的晚餐,他们——烧开水,啃干粮。他们谈笑风生:(出示第五自然段最后一句~七自然段。学生朗读)

这种生活苦不苦?为何觉得不“苦”?

(“破庙”——“家里”的对比,看出现在的“苦”,“万民得福”——“吃点苦”的对比,看出李时珍——“以苦为乐”。)

因此,他是怎样和徒弟谈论“苦”字?(出示 笑)李时珍是何等让人敬佩!怎样来读好这段话?

3、分角色表演朗读。(同桌互练,个别表演。)

(三) 第三段

1、过渡:

“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它们工作到什么时候?(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这时已是深夜,但李时珍还在认真辨别着,记录着。从白天工作到深夜,用一个成语来说说——夜以继日,日理万机,怎么不辛苦呢?(板书:连夜记)

2、虽然这么辛苦,师徒俩对工作采取什么态度呢?(出示第12自然段。朗读。)

(1)“鸡肠草……”这儿用了一个省略号,什么意思?“鹅肠草,生嚼无涎……”

这儿又用了一个省略号,表达的意思和前面的相同吗?(不同,前面的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记到“鸡肠草”时,有点吃不准,于是疑惑、思考,这才叫庞宪拿来药包,找出“鸡肠草”和“鹅肠草”作比较。后面的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记下的并非到鹅肠草为止,下面还有很多其他的药材。)

(2)李时珍是怎样分辨“鸡肠草”和“鹅肠草”的不同药性?(放在嘴里咀嚼。)(李时珍的这样做将遇到什么样的危险?)好多植物是有毒性的,这样鉴别你们觉得值得吗?可见,李时珍对科学是那样的——严谨认真。(板书)

(3)亲自尝草药是很危险的,李时珍这样做就是为了——万民得福。我们怎样来读好这段话“(敬佩、赞扬)

学生练读,个别读,齐读。

三、总结课文

(建议:最好截取一段有关他的电影片段播放或寻找专题介绍他的节目片段,伴上音乐,效果可能更好,可能难度有点大,但相信你!)

1、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此时,瞻仰着他的像,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可让学生写一些,再交流。)

2、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药物学家——李时珍,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四、作业

1、搜集有关中药或中成药(包装盒或说明书),了解药效。

2、课外搜集有关李时珍的故事或像李时珍一样的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故事会。

李时珍教案【篇15】

(一)简介李时珍。

教师谈话简介李时珍。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的一生成就很多,他为了编写《本草纲目》,研读过八百多种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为了考察访问,采集标本,行程一万余里。他编写的《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

(二)学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体会出“严寒酷暑”在本课中的意思为李时珍无论在非常寒冷的冬天,还是非常炎热的夏天,都在赶路,都在爬山,都在采药。

(三)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救死扶伤——救:帮助,使脱离困难或危险。扶:扶助。抢救快要死的人,照顾受伤的人。现在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崇高精神。

疑难病症——疑:不能解决的,不能断定的。病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世代行医——行:实际地做。祖祖辈辈当医生为人治病。

本草纲目——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全书共52卷,记载药物1892种,药方11096个,药物形态图1160幅。先后被译成拉丁、法、日、朝、德、英、俄等10余种文字,流传全世界。

诊费——诊:医生为断定病症而察看病人身体内部外部的情况。费:诊治疾病所收的钱。中医专指药费以外的诊断病情所收的钱。

(四)作业。

1.书写生字及词语。

2.熟读课文。

李时珍教案范例9篇


以教学要求为准,老师在授课前需准备教案及课件,故非简单撰写即可。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逻辑可在课堂表现中反映,如何编写教案课件方为良好?编辑经过调研,特分享一篇名为“李时珍教案”的文章,愿有所裨益!

李时珍教案 篇1

教案内容: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2、“李时珍夜宿古寺”,读了课题,你有收获吗?知道了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呀?

关于李时珍,你能试着用一句话来介绍介绍吗?

(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简介相关内容:《本草纲目》是一部药学宝典,在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前,医生诊断病情、救治病人并没有一套科学系统的方法,用错药、诊错病的情况时有发生,老百姓深受其害。特别是对一些药物的正确使用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造福老百姓,不畏艰辛,登高山,探陷谷,遍寻百草,甚至亲自试验。)

3、课文写的就是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中的事情。读了课题,你还有什么收获呢?(学生理解课题)

4、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1、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老师要来看看,谁预习的收获最大!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课文,随机正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想一想,李时珍的哪些行动让你感动?指名简要说说。

三、理解词语:

1、你在读书时遇到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讨论。

2、重点理解:出示词语:

A-察访行囊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长年累月

请你读一读(学生个别读)

预习时,你已经理解了哪些词语?说说你理解的方法。

从这几个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李时珍的辛苦)

B-破败断垣残壁

这两个词语在课文哪一小节?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朗读第四小节,谈体会)反复读,抓住相关词句体会条件差和不怕苦。

C-金银花胭脂草刀豆子鸡肠草鹅肠草

自由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这些草药有什么作用?找到相关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交流出示:呃逆 涎滑 无涎 读一读词语,并结合句子理解。

生活中,我们常要接触一些重要,你能说出几味来吗?(学生自由交流)

中药是我国宝贵的遗产,课后我们还可以去了解!李时珍为了弄清这些草药的功效,编写《本草纲目》,27年间,日日夜夜奔波着!

四、指导学生写字:

1、认真观察课后生字表,看看哪些字比较难记?该怎么样来记住这些生字?

2、教师重点强调,学生动笔描红。

五、课外作业:

课后搜集有关李时珍的故事,搜集几种中草药的名称与用途

李时珍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李时珍及《本草纲目》,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学习字词,通过字词句的学习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学习用拆字法来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在我国古代啊,就有这样一个人,他历时二十七年,倾注毕生的心血编成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曾称赞这本书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对,他就是李时珍。

3、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他为编写《本草纲目》,在察访药材时的一段经历。请大家拿起手跟我一起写课题,板书:《李时夜宿古寺》(宿,是生字,它是宝盖头,代表一个家,这个家里可以住上一百个人,这个字就成了上下结构。在这里它读SU,它还有另外两个读音(出示三种读音)。意思是住宿,过夜的意思。夜宿古寺:夜晚住宿在古寺里。)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1、李时珍夜晚住在古寺中,那么他住在那干什么呢?出示要求。

2、、学习生字词。

刚才老师发现很多同学读书都很认真,文中有些词,大家能读正确吗?

指名读正音,齐读。

四(1)班的同学真了不起,字音读的非常准确。那这一组,谁能来读?指名1人读,

①出示第一组词: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察访药材 修订《本草纲目》

△这些词语的意思你读懂了吗?

△ 刚才我们知道,宿就是住宿,那行呢?晓和夜呢?这个词是告诉我们,李时珍师徒俩天刚亮就(出行),到了夜里才(住宿)。

△ 对,同学们真聪明,(那这个词有谁读懂了?) “饮”就是喝水,渴就是口渴了,“渴饮”就是口渴了才喝水,那么“饥餐”呢? 生:饿了才吃饭。

△我们一起读读这两个词。(齐读)从这两个词你感觉出什么?(行得苦)

△再读读这两个词,体会体会李时珍师徒俩的辛苦。

他们这样辛苦是为了(察访药材,修订《本草纲目》)出示读。

△ 刚才我们用拆字法,逐个字组词再串联起来,理解了“晓行夜宿”,你也能用这个方法来说说“察访”的意思吗?察是察看、考察,访;寻访、访问。连起来就是考察寻访的意思。课文中指李时珍通过观察访问对药材进行调查。

△这些词语都在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我们一起来读读。

过渡:一天晚上,因为一心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只能夜宿古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古寺呢?谁来读读这几个词?(指名读)

2、出示第二组词语:灰尘 破庙 断垣残壁

△读完,你仿佛看到了一座什么样的古寺?

从这几个词,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住的很差。(住得苦)

△出图,看,这就是断垣残壁的破庙,屋顶上、窗户上都是洞,不时有冷风灌进来,有些墙壁已经倒塌,一半立在那里,一半全是碎砖,这就叫 (断垣残壁),

△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看哪一自然段描写了寺庙的破败,(第四自然段)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过渡:请同学们看书上的这幅图,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此时,他们在干什么呢?(亲自尝草药)

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9-12自然段,看看文中写了哪几种草药?(指名说)

△出示词语,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草药的名字。

△那这些草药有什么作用呢?怎么去辨别他们呢?

同桌两个人互相说一说。

△指名说。(A这些词刚才几位同学在读的时候这几个词都读的很准确,B这几个词刚才有同学没有读好: 胭脂草 捣烂 呃逆 涎滑 端详 扯下)(理解“呃逆”)

△这些草药大多都是苦涩难咽的,甚至是有毒会导致中毒身亡的,但李时珍却亲自品尝,可见品尝之苦啊!板书:品尝苦。

△想认识一下这些草药吗?(出示图,看一下)

△中药是我国宝贵的遗产,课后我们可以再深入地区了解,李时珍为了弄清这些草药的功效,完成《本草纲目》的修订,花了27年的时间,日日夜夜地奔波着。

三、再读课文

1、下面我们继续走进李时珍夜宿古寺的那个夜晚,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这件事的。

2、指名交流。

3、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来给课文分分段。

指名说。

4、学到这,你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说。

5谁能把这几句话读短,用一两句话来概括一下。

6、指名1个人来说。是不是觉得难度?想知道我是怎么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吗?

指着板书:李时珍夜宿古寺。

7、一起来读一读课题,其实很多时候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你们看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告诉了我们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以后,同学们也可以借助题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写字教学

最后我们一起来学写3个字。

写“煮”砖”“尘。

1.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个字,怎么样把他们写好?

2. 指名说。

3. 说到那个字,老师写哪个字?学生描红,描一个,写两个。

五、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走进《李时珍夜宿古寺》,学习了生字词,学会用拆字法来理解词语,并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到了李时珍师徒俩承受了那么多的苦,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板书:李时珍夜宿古寺

行得苦 住得苦 尝得苦 记的苦 吃的苦

李时珍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通过重要段落,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文本

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齐读课题。

2. 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

出示: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长年累月

本草纲目 万民得福

你能选用上面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讲了什么吗?

3.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走近李时珍。

二、精读感悟,走近李时珍

出示 “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你有什么感觉?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预设:从山风呼啸、猫头鹰尖叫感觉阴森森的,叫人恐怖、害怕甚至毛骨悚然。

师:再读一读,读出让人毛骨悚然的感觉。

同学们的朗读确实制造出了阴森恐怖的气氛。是的,如果我们一个人在荒郊野外的古寺里,唯一能引起我们注意的就是由山风呼啸和猫头鹰尖叫所带来的恐怖气氛。但是,彼时,却有一个人的心似“一轮明月”,他是谁?这时他在哪呢?在古寺。

那么李时珍究竟住的是什么样的古寺呢?清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古寺的自然段读一读,想一想:哪个词最能反映古寺的特点?【破败】

出示: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

2. 交流。

古寺破败到什么样子?

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到处是灰尘--很脏;积了厚厚的一层;断垣残壁--年代久远,墙壁破损了;

长满了青苔--阴暗潮湿;可能还有蛇虫鼠蚁;

厚厚的蜘蛛网--很久没有人住了、很久都没人来过了;

4、假如让你在这儿住下,你愿意吗?为什么?(室内很脏;四处都没有人,让人害怕;房子很破了,很危险…还可引导与家对比,没有温暖的床铺、可口的饭菜、完好的桌椅……)(请你读。你读出了古寺的荒凉;把体现"脏"的地方都读出来。你再试试)

(请你读。你读出了古寺的残破;我眼前仿佛出现了灰蒙蒙的蜘蛛网)

(请你读。你读出了古寺的危险。这样的地方,不要说"住",就是看一眼,都觉得——把你的感受送进文字,读。)

同学们理解这么到位,一定也能读好是吗?我们一起读。

品析察访过程的艰辛

1. 李时珍师徒俩是在什么情况下住进这座破败的古寺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1到3自然段。

2. 交流。

(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他们是偶尔遇到这样的情况呢,还是经常?(经常)你从哪看出来的?

(第一自然段)

出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这八个字,概括了李时珍和弟子的这一路艰辛。住的地方我们刚才已经知道了,就这样的一座破败的古寺。那么饿了他们吃什么?渴了他们喝什么?

李时珍教案 篇4

说教材: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通过记事来写人的记叙文。课文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庙、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课文共13个自然段,以时间为序展开故事情节。课文第1自然段写了李时珍领着弟子在各地察访药材。第2到13自然段写了一天李时珍和弟子因一心赶路,错过客店便夜宿古寺,并借着月光记载寻访收获。而第2到13自然段又可以分为三层。(2——4)欲宿古寺;(5——6)寺中谈苦;(7——13)夜记药材。

说教法:

整篇文章有三个地方突出表现了李时珍的高贵品质,是指导学生精读的重点所在。

第一处是课文第4自然段:这一段具体描写了李时珍夜宿古寺的破败。其中“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长满青苔”、“厚厚的蜘蛛网”等关键词都突出体现了当时环境的恶劣。这里也是通过环境烘托来表现李时珍以苦为乐,甘于付出的精神品质。

第二处是第5——7小节,是李时珍和弟子庞宪的一段对话。这段对话讲述的是李时珍和庞宪谈苦。教学时可以抓住“枯枝杂草、舀来泉水、长年累月地奔波、破庙过夜”等词句来引导学生感受为了修订《本草》,为了万民得福,李时珍甘愿个人吃得苦、住得苦、奔波得苦。

第三处是课文的第12小节——李时珍亲自尝记草药的过程。教学这一段时除了可以通过带领学生一起研读李时珍的一系列动作来感受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外,还适时地通过补充相关资料(如《本草》共记载了多少种草药;李时珍多少次冒着生命危险吞服有毒药物)来加深学生对这一人物的认识。

说学法:

教学

《李时珍夜宿古寺》贯穿一个“苦”字,体现“不怕吃苦”四个字,我围绕文中的“苦”和“不怕吃苦”展开教学。我先让学生感知文字,从字词到句,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全篇,逐步读懂。学法上我采用了以下形式:

一、找文中所有的苦。首先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完成找一找的任务,学生开始认真读课文,用笔找出文中的“苦”,并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语体会“苦”。

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李时珍所受的苦,再对比李时珍面对“苦”的表现,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三、分角色朗读师徒二人的对话,体会李时珍以苦为乐,胸怀天下的情怀。

四、用词语串说课文主要内容,不仅帮助学生复习了词语和课文内容,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说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本课10个生字,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品析赏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敬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齐读课题)。

首先来复习几个词语。

教学

出示: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长年累月

修好《本草》万民得福

2、小组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你能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指名说)

二、寻“苦”

(一)过渡:是啊,李时珍为了修好本草,吃尽了千辛万苦。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画出表现“苦”的语句。画出来后,用心体会,并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感受。

1、学生默读,找句子,画句子。

2、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指名交流找到的句子,并随机在大屏幕上出示:

1、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A、这段话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苦”?B、你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

2、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A、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苦”,你能用朗读表现了出来吗?

B、品味语句,看图,想象这样一座破败的古寺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危险?再读体会。

C、李时珍的话应该是什么语气?(为什么要在此住上一夜?)联系第2段,领会虽是破败的古寺比起山林中夜宿要安全得多。

教学

3段,读出庞宪话的“喜悦”。

D、再次走进这座破败的古寺,这座可以给李时珍师徒俩带来一些安全感的古寺。齐读第四段。

3、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A、细细地读读这段话,你想说些什么?

B、联系生活:你啃过干粮吗?啃过冷馒头吗?这样的饮食是一天吗?引读第一段。他们累了一天只能喝点山泉水,靠啃点干粮来充饥。他们为了修订《本草》不辞辛劳。

C再读本段,应该怎样读才能再现这样的“苦”呢?读慢些。指名读,再齐读。

三、体味“不辞辛苦”

1、过渡:面对这些苦,李时珍是怎样的表现呢?(出示: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A、品味“笑”这笑里有什么?透过“笑”感受到什么?B、引读对话:让我们再来回味回味师徒二人在月色下,在破败的古寺中的这番谈话吧。屏幕再出示:

“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 “嗯,长年累月的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同桌分角色朗读,再指名分角色读。)

C、激情:为了修订《本草》,让万民得福,李时珍觉得。是值得的.是值得的是值得的。再齐读李时珍的话。

2、赶了一天的路,翻山越岭,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本该好好休息才是,他们休息了吗?(指名交流)

教学

3、在这个月明这夜,李时珍开始记录自己的寻访所得。可是他遇到一个难题,是什么呢?默读第12段,思考。再指名说。

4、是啊,鸡肠草与鹅肠草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李时珍有什么办法区别它们呢?(指名交流体会李时珍的严谨认真)

5、是药三分毒,有的药甚至还有生命危险,李时珍作为一代名医,他难道不知道吗?

6、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指名说)

7、学到这里,你对李时珍或许有了更深的了解,你想对他说什么吗?(指名交流)

8、此时,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夜已经很深了,李时珍还在干什么?

四、畅说

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图片),此时,瞻仰着他的像,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五、总结

让我们永远记着这位为了人民,行程一万余里,倾注毕生心血和精力,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完成医学著作《本草纲目》的李时珍。(齐读)

翻开历史教科书

必定会嗅到草药的芳香

那是您耗费二十七年心血

采集的标本

您攀悬崖、走河畔、耐严寒、受酷暑

遍访名儒、混藉、渔樵

大江南北都成了您的药圃

教学

您用一千九百种药物一万余药方

锻造出一柄降妖除怪的利剑

以本草纲目之名传世

它寒光四射削铁如泥

足以斩断病魔的毒爪

六、板书设计

李时珍教案 篇5

我执教的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16课《李时珍夜宿古寺》。本课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顾年岁大,住破寺、吃干粮的经历,以及认真记载、研究药物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离他们的生活是很遥远的。这不仅仅是时间和年代上的距离。我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李时珍的可贵精神,产生对这位历史伟人由衷的敬佩之情。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处理好“小故事”与“大背景”的联系。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件事,相对于李时珍修《本草》来说,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可是就是在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到一个为了实现人生目标,造福人民的高大形象。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决定把这个“小故事”与修《本草》这个“大背景”紧密结合来进行教学。

由于学生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比较陌生,所以我在导入部分用谈话方式向学生介绍了李时珍以及《本草》的巨大历史成就,并让学生读一读评价、说一说体会,使学生感受《本草纲目》在医药史上的重要地位,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更为理解下文“修好本草,万民得福”打下了基础。

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我把文中出现的“察访药材”“试药性”等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都进行了知识的扩充,帮助学生体会要修一本药书是何等的艰难。在课的总结部分,我用录音图象等方式,对修订《本草》的概况进行了综述,这样既是为了引导学生领悟到“夜宿古寺”只是李时珍修本草中的一件小事,由此感受到不怕吃苦、严谨认真的品质贯穿于李时珍的一生,正因为如此,他的事业才获得了成功。同时又是对课文中的难点“修好本草,万民得福”这句话的深化理解。

二、以课文为背景的词语教学。

本课有不少难以理解的新词,只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的字面义理解之后,学生才能真正读懂课文内容,也才能以课文内容为背景,真正理解这些词的意思。我有选择地把生字、多音字等词语在一起出示,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整体感受到了这些词所表达的意思——艰辛与困苦。由此产生了对课文内容的相关联想,提高了学词的效率。

三、突出重点、读中感悟。

本文的教学,我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修订《本草》时,历经的千难万险,以及他们面对艰辛时所表现的态度。主要采取找重点句,抓关键词,感情朗读等方法来引导感悟。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三处内容:

1、古寺的破败景象;

2、李时珍亲自尝草药;

3、李时珍师徒的对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的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的精神境界。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再谈谈各自的理解,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好这几处内容,学生通过对这几处重点内容的精读,体会到李时珍修《本草》时的艰辛与危险,从而在心目中树立起李时珍的高大形象。

四、读写结合,以拓展升华。

因为本文只是李时珍修《本草》漫漫长途中的一个小故事,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他们的艰辛,我在结束时布置了一个写的作业:这天,李时珍和弟子庞宪来到一片森林,察访药材,又错过了客店……

想象以下,自己编个小故事。希望课的结束,成为学生思维新的开始。

李时珍教案 篇6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李时珍(读),你们了解他吗?学生自由发言。

2、从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捕捉到了一个信息:李时珍这个人物和一本叫《本草纲目》的药书有着密切的关系。你们对《本草纲目》又了解多少呢?学生发言。请听听世人对它的评价吧——(出示课件)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述:是啊!作为中国人,我们为有这样一部惊世之作而自豪。可是你们知道李时珍是如何编写这部巨作的吗?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李时珍编《本书》的小故事。(板书:夜宿古寺)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词。

出示词语: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行囊 前不见村、后不着店 啃干粮 断垣残壁

先指名读2遍,再齐读,说一说读后的感受(很辛苦)

过渡:是啊!为了修《本草》,李时珍历尽了千辛万苦。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他们吃了哪些苦?你能找到文中语句来体会吗?

三、学习课文。

一)、体味生活之苦。

1、自由读课文。

2、交流:

1)第一节。

“饥餐渴饮” 饮食差; “晓行夜宿” 一天的工作时间长;

“……等地……”路程远; “好几个月” 连续时间长。

述:好几个月,多少个日日夜夜,李时珍师徒跋山涉水(板书:跋山涉水),为的是什么呀?(板书:访药材)

因为要编一本药书,必须对每一种药材进行考察,有时还要去拜访有经验的村民,以获得最准确的资料。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小节。

2)第4节。

① 学生找到后出示语段。

② 交流:住宿条件差。古寺荒凉、破败。

③ 谁能用朗读,让我们感受古寺的荒凉、破败呢?指名读。

④ 评价:听了他的朗读,老师好象看到在古寺的每一个角落都布满了灰尘,因为他有一个词读得特别好——“到处”(点击红点)你们也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评一评这位同学的朗读吗?

⑤ 学生抓住关键字评价。一一点击词语“断垣残壁” “长满”、“厚厚”。

⑥ 同学们真像个小老师,评价很到位。那你能读好这段话吗?指名读。

3)第5节。 吃得苦。

4)第9第1句。 工作条件简陋。

小结:是啊,为了察访药材,李时珍师徒白天跋山涉水察访药材,晚上就只能在破败不堪的古寺中过夜,有时连最起码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面对生活上的苦,李时珍师徒的态度用书上的一个字,就是——“笑”。从这个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过渡:要编好一本药书,除了要承受生活上的苦,他们还要承担更为繁重复杂甚至危及生命的工作,你们知道有哪些吗?请读一读课文8——12节。

二)品味工作之苦。

1、学生自由读课文8——12节。

2、交流:

①做记录。“把寻访所得记下来”“边忆边写”读一读相关句子。

②试药性。(板书:试药性)

述:同学们,药性的准确与否,可是与人们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呀,所以试药性至关重要。有时,两种草药——读“叶子十分相似”李时珍就会——读“端详了一阵子”,点击“端详”什么意思?外形看不出,就只能——读“放在嘴里嚼嚼”亲自尝试,“若有所悟”,他悟出了什么?——读“鸡肠草 ……”药性的不同区别开了,只因为李时珍的“放在嘴里嚼嚼”同学们,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咀嚼动作吗?不是,在不知道药性的情况下,亲自尝草药是十分危险的,李时珍是冒着生命危险在研究呀。此时此刻,你想对李时珍说些什么呢?

那就让我们读出深深的敬意吧。8——11节自言自语,12节齐读。

3、拓展。

述: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古寺内,李时珍师徒…… 拿出笔来,把你脑海中的画面描绘出来。

3、如果白天他们是为了查访药材跋山涉水,那么夜晚他们又为了记录与试验药性——披星戴月(板书:披星戴月)

三)揭示中心。

述:生活的苦,生命的危,李时珍师徒早已置之度外,他们只有一个信念——出示:“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蔡老师补充说一下:中医给人治病,要根据药书开药 ,在以前,有许多种药书,但是记载有很多错误,有的一种药有几个名称,有的种类不齐全,有的药性不明确,有的甚至还掺杂迷信荒谬的东西。这可是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大事呀。

现在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吗?

拓展:课件。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因为《本草纲目》而受益得福,李时珍的夙愿得以实现了,让我们再一次地重温这一句朴素的话语——齐读。

李时珍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脉络

3、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教具准备: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由生字宿导入,揭题

板书宿,师:认识这个字吗?你能组哪些词?哪个词是夜宿这个词中宿的意思?

晚上住宿就是夜宿,昨天你们夜宿在哪?外出旅游一般夜宿何处?古时候把旅馆叫做客栈,有位古人出门在外不夜宿客栈,却夜宿古寺,这位古人就是李时珍(板书课题)

学生介绍李时珍。

师:《本草纲目》在课文中简称《本草》,李时珍写《本草纲目》三次易稿,前后花了近三十年时间,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其中的一幕。

(二)听课文范读,要求听准字音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检查

1、认读生字词: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药材师徒俩

灰尘断垣残壁青苔破庙

呃逆生嚼涎滑生嚼无涎

前不见村,后不着店

2、将词语顺序打乱,重新排列

师徒俩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破庙灰尘断垣残壁青苔

药材呃逆生嚼涎滑生嚼无涎

学生认读,找找排列有什么规律

找一找这些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再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不理解的词语所在的句子。(四句话)

(四)李时珍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出示第一句(课文第一段)

1、饥餐渴饮什么意思?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与此相关的内容。

出示句子庞宪用陶碗.......啃干粮

读句子,你觉得李时珍吃得怎样,喝得怎样?饥餐渴饮

(吃不好,喝不好)(联系上下文可以使我们对词语的意思理解的更准确。)读句子,读出意思。(板书:饥餐渴饮)

2、用同样的方法理解晓行夜宿的意思。

默读课文,划出文中相关语句。

出示这天晚上到哪里住宿呢?

这句话写出了晓行夜宿中哪一部分的意思?这么晚他们才找地方投宿,试想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又会干什么?这就叫晓行夜宿。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李时珍)

这种情况可以说在这对师徒身上经常发生。读句子,再读问句。

3、再读第一段话

四、第二句(第4节第一句)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是怎么样的一座寺庙呢?指名读句子

断垣残壁这个词语的理解难点在哪?

理解垣,理解断垣残壁(通过,理解关键字,帮助理解词语)

可以用什么词语形容这座古寺呢?

朗读。

五、在这样一座破庙里李时珍简单地吃过晚饭,又干什么了呢?快速在课文中寻找答案,用文中的语言回答。(板书:记下寻访所得)

出示第三、四句(11小节和12小节最后一句话)

刀豆子......呃逆

他接着往下写......无涎......

1、你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理解词义呢?

2、汇报结果

(、结合生活实践......)

3、出示句子:

1)忍冬花.......

2)胭脂草......

3)刀豆子......

4)鸡肠草......

学生正确读句子。

介绍:《本草纲目》一共记载了1892味药,李时珍就是这样一边察访药材,一边及时记下所得,终于完成了这一巨著。

六、这节课学到这你有了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七、再读生字词

八、生字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师引说:我们知道了李时珍和弟子庞宪一路,(饥餐渴饮)来到一座(引古寺)。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板书: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二、走进古寺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看看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

2.多媒体出示古寺,交流感受古寺的破败,画出重点词语,重点给合图形理解断垣残壁。

3.读出破败的景象,体会住的苦。

4.懂读好李时珍的话,抓住就字体会住的苦。

三、寺中谈苦

1.师徒俩决定住在古寺中了,夜幕渐渐降临启读第五自然段。你感受到什么?

2.交流吃的也很苦。画出重点词语,品读感悟。

3.第一第二句话可以用哪个词语概括。(饥餐渴饮)

4.这一切在李时珍看来苦不苦?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出从师徒的对话中看出来的)

5.从哪句里听出来的?相机出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抓住重点字值体会他们的生活实际上是苦的,但他觉得值!

6.庞宪觉得苦吗?从哪里看出来的?你是怎样体会庞宪的话的?

7.分角色朗读。

四、月下记录

1.看图,你想怎么形容当时的天气。(大好月色)请同学们自读8至13自然段,看看他们在这大好月色下做些什么?

2.把打动你的地方找出来,边读边做记号,教师巡视指导。

A连夜记录

从第8第13自然段体会李时珍白天寻访药材,到了晚上还不休息,夜以继日的工作。

配乐朗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听。

如果你是李时珍,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引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抓住重点字值体会他们的生活实际上是苦的,但他觉得值!

B边读边写部分

出示李时珍读的内容,仔细品读。

齐读第9自然段第一句话,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生活苦)

但是引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抓住重点字值体会他们的生活实际上是苦的,但他觉得值!

C区别药性部分

自读第12自然段,画出关键的动词。和同桌交流表演,进行体会。

表演区别药性的部分,抓住重点词语。

你敢这样做吗?为什么?

李时珍为什么敢呢?

引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抓住重点字值体会他们的生活实际上是苦的,但他觉得值!

注意两个省略号的运用。

五、情感升华

1.小结,多媒体出示李时珍修订《本草》的资料。

2.配乐,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你想说些什么?

3.齐读板书形成的小诗。

4.有感情地齐读李时珍这个名字。

中国医学史册上永远记载着这个名字李时珍;

世界医学史册上永远记载着这个名字李时珍;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为为民造福而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严谨认真的医学家李时珍;

让我们永远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六、作业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李时珍)

1.讲述《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个故事

2.认识一些中药,了解它们的药效,举行一个中药交流会。

板书设计一:16、李时珍

夜宿古寺不觉苦,

饮餐渴饮修订本草万民福。甘愿吃苦

晓行夜宿月下认真做记录,甘愿冒险

极端负责称楷模

板书设计二: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破败)

喝水、啃干粮

边忆边写

端详、扯下、嚼嚼

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踏实

李时珍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脉络

3、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教具准备: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由生字“宿”导入,揭题

板书“宿”,师:认识这个字吗?你能组哪些词?哪个词是“夜宿”这个词中“宿”的意思?

晚上住宿就是“夜宿”,昨天你们夜宿在哪?外出旅游一般夜宿何处?古时候把旅馆叫做客栈,有位古人出门在外不夜宿客栈,却夜宿古寺,这位古人就是—李时珍(板书课题)

学生介绍李时珍。

师:《本草纲目》在课文中简称《本草》,李时珍写《本草纲目》三次易稿,前后花了近三十年时间,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其中的一幕。

(二)听课文范读,要求听准字音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检查

1、认读生字词: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药材

师徒俩

灰尘

断垣残壁

青苔

破庙

呃逆

生嚼涎滑

生嚼无涎

前不见村,后不着店

2、将词语顺序打乱,重新排列

师徒俩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破庙

灰尘

断垣残壁

青苔

药材

呃逆

生嚼涎滑

生嚼无涎

学生认读,找找排列有什么规律

找一找这些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再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不理解的词语所在的句子。(四句话)

(四)李时珍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出示第一句(课文第一段)

1、“饥餐渴饮”什么意思?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与此相关的内容。

出示句子“庞宪用陶碗.......啃干粮”

读句子,你觉得李时珍吃得怎样,喝得怎样?“饥餐渴饮”(吃不好,喝不好)(联系上下文可以使我们对词语的意思理解的更准确。)读句子,读出意思。(板书:饥餐渴饮)

2、用同样的方法理解“晓行夜宿”的意思。

默读课文,划出文中相关语句。

出示“这天……晚上到哪里住宿呢?”

这句话写出了“晓行夜宿”中哪一部分的意思?这么晚他们才找地方投宿,试想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又会干什么?这就叫“晓行夜宿”。

这种情况可以说在这对师徒身上经常发生。读句子,再读问句。

3、再读第一段话

(五)第二句(第4节第一句)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是怎么样的一座寺庙呢?指名读句子

“断垣残壁”这个词语的理解难点在哪?

理解“垣”,理解“断垣残壁”(通过,理解关键字,帮助理解词语)

可以用什么词语形容这座古寺呢?

朗读。

(六)在这样一座破庙里李时珍简单地吃过晚饭,又干什么了呢?快速在课文中寻找答案,用文中的语言回答。(板书:记下寻访所得)

出示第三、四句(11小节和12小节最后一句话)

“刀豆子......呃逆”

“他接着往下写......无涎......”

1、你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理解词义呢?

2、汇报结果

(、结合生活实践......)

3、出示句子:

1)忍冬花.......

2)胭脂草......

3)刀豆子......

4)鸡肠草......

学生正确读句子。

介绍:《本草纲目》一共记载了1892味药,李时珍就是这样一边察访药材,一边及时记下所得,终于完成了这一巨著。

(七)这节课学到这你有了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八)再读生字词

(九)生字描红

(十)作业

收集常见中药名称及药效

板书: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李时珍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的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中国的医药学史上,有一本空前巨著,板书《本草纲目》,它是医药科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作者就是,板书:李时珍。

2、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李时珍这个人物有多少了解?学生自由畅谈。

3、今天我们就要阅读一则他在创作《本草纲目》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写全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二、质疑

1、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2、读了这个课题以后,你有什么疑问呢?请学生回答。

3、请学生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李时珍晚上寄宿在古寺中。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四、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出示本课生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对于难读的词语,请学生多读两遍

3、交流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能够解决的,马上师生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到下节课的教学中。

五、理清文章的主要段落大意

六、朗读课文

七、生字教学

八、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的上的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通过重要段落,分析体会人物形象感知人物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16、李时珍夜宿古寺

2、读了这个课题,我们的脑海中不禁闪现出这样一个问题: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请小朋友赶紧拿起课文,到课文的第一、小节中去找找答案,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二、教学课文第一、二节

1、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一、二节

2、你知道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吗?指名学生交流。(因为他们一心想赶路,错过了客店)

3、从这一点中,你体会到什么?

4、从这两小节中,你还知道李时珍师徒察访药材怎么样?(让学生联系“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来自由交流交流)

5、是啊,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没有减缓李时珍师徒前进的脚步,为了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这就是李时珍夜宿古寺的主要原因。

6、齐读第一、二节

三、学习课文三、四节

1、是的,前不见村,后不着店的荒野上,李时珍师徒焦急地走着,突然前方的树丛中隐约出现了房屋的轮廓,走近前一看,哦!是一座—“古寺”(生答。出示古寺的图片)

2、小朋友,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啊?请你细细读读课文第四节,将描写古寺的相关语句画出来!

3、学生朗读,做标记

4、交流:

一座破败的古寺、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5、读了这几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古寺的条件非常的差,很久没有人来了,很危险等等)

6、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7、读好这句话“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厚厚的蜘蛛网。”

四、分析课文5-12节

1、为了察访药材,为了修好《本草》,这些对李时珍来说已经算不得什么了!师徒俩毅然决定在古寺中寄宿一夜!

2、小朋友,请你自己读读课文5-12节,去看看一下李时珍在古寺的生活,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旁边简单地做做批注。

3、学生认真读课文,在有感触的地方做上批注。

4、交流:

非常仔细

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若有所悟。

出示两中药材的图片,请学生看

●抓住李时珍的动作来说说体会

●朗读体会

非常爱劳动人民

●抓住李时珍的语言来体会

a.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笑”字,让学生联系课文的前前后后,说说这种真的苦不苦?)

b.“恩,长年累月地------值得的。”(两组对比,住在破庙里和住在家里,万民得福和自己吃苦,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

c.“庞宪,趁着大好-----记下来吧。”(放弃自己休息,在月光下记录)出示他在月光下记录的图片,你想对他说写什么?

5、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但李时珍还在认真辨别着,记录着。

五、拓展说话

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这个故事(朗读课题),仅仅是发生在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中的一个故事,你还了解他的哪些故事?(指名一两个学生说)

2、正是由于李时珍这种不畏艰辛,认真踏实的作风,才发现了很多有用的中药,例如课文讲到的:

忍冬花初开时,-----消暑解寒。

胭脂草------治虫咬伤。

刀豆子-----治呃逆。

鸡肠草------

3、你还知道哪些中药?说说它的药效!

4、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图片),此时,瞻仰着他的象,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六、总结课文

让我们永远记着这位为了人民,行程一万余里,倾注毕生心血和精力,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完成医学著作《本草纲目》的李时珍(齐读)!

现在完成时课件12篇


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教案课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只有提前备好教案课件,这样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有大的提升,大家在写教案课件前考虑哪些问题?这篇“现在完成时课件”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的心血之作希望它能够被您欣赏,请您收藏此页面以便随时查阅!

现在完成时课件(篇1)

用来表示之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动作或状态,而其结果却和现在有联系,即:动作或状态发生在过去,但它的影响现在还存在。

--他们已经离开了,也就是说现在他们人不在这里。

ihavehadmylunch.

--我已经吃过午饭了,也就是说我现在不饿。

也可表示持续到现在的动作或状态。

eg:hehaslearnedenglishsince.

--从开始学的,现在还在继续学。

(通过举例子来理解现在完成时的含义,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学以致用)

现在完成时与一般过去时的区别:

现在完成时表示的是在过去某个时间开始并持续到现在的动作/状态,或者发生在过去却对现在造成的影响

(用数轴的形式来理解区别,更直观形象,更易接受,符合初中生学习的心理特点)

a.liu'aoisnothungry.hehasalreadyeaten.

b.su'anishungry.he'snoteatenyet.

c.haveyoueatenyet?

由此already一般用于肯定句中,yet一般用于否定句和疑问句中。

我们已完成作业了。

wehavealreadyfinishedourhomework.

他们还没有完成作业。

theyhaven’tfinishedtheirhomeworkyet.

a.i’vebeenheresince.

b.she’sbeenthereforanhour.

since:引导的短语表示时间点,意为“自从…以来”,如since1982

请在下列时间前填上for或since:

(这种归纳总结在语法教学中屡试不爽,反应也还比较快,效果可见一斑)

现在完成时课件(篇2)

for, since, so far, ever, never, just, yet, till / until, up to now, in past years, always,

3)现在完成时可表示持续到现在的动作或状态,动词一般是延续性,如live, teach, learn, work, study, know.

过去时常用的非持续性动词有come, go, leave, start, die, finish, become, get married等。

举例:

I saw this film yesterday.

I have seen this film.

Why did you get up so early?

Who hasn't handed in his paper?

She has returned from Paris.

她已从巴黎回来了。

She returned yesterday.

她是昨天回来了。

He has been in the League for three years.

He has been a League member for three years.

He joined the League three years ago.

I have finished my homework now.

---Will somebody go and get Dr. White?

---He's already been sent for.

句子中如有过去时的时间副词(如 yesterday, last, week, in 1960)时,不能使用现在完成时,要用过去时。

(错)Tom has written a letter to his parents last night.

(对)Tom wrote a letter to his parents last night.

1)It is the first / second time…. that…结构中的从句部分,用现在完成时。

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ve visited the city.

It was the third time that the boy had been late.

2)This is the… that…结构,that从句要用现在完成时.

This is the best film that I've (ever) seen.

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电影。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I've heard him sing.这是我第一次听他唱歌。

---No,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 ___ here.

was B. have been C. came D. am coming

答案B. This is the first time 后面所加从句应为现在完成时,故选B。

---No, it's the first time I ___ here.

even, come B. even, have come C. ever, come D. ever, have come

答案D. ever意为曾经或无论何时,反意词为never,此两词常用于完成时。 This is the largest fish I have ever seen. It is / was the first time +that-clause 的句型中,从句要用完成时。

注意:非延续性动词的否定形式可以与表示延续时间的状语连用。即动作不发生的状态是可以持续的。

(错)I have received his letter for a month.

(对)I haven't received his letter for almost a month.

Since 用来说明动作起始时间,for用来说明动作延续时间长度。

I have lived here for more than twenty years.

I have lived here since I was born..

My aunt has worked in a clinic since 1949.

Some new oilfields have been opened up since 1976.

I have known Xiao Li since she was a little girl.

My brother has been in the Youth League for two years.

I have not heard from my uncle for a long time.

注意:并非有for 作为时间状语的句子都用现在完成时。

I worked here for more than twenty years.

I have worked here for many years.

小窍门:当现在完成时+一段时间,这一结构中,我们用下面的公式转化,很容易就能排除非延续动词在完成时中的误使。

(对) Tom has studied Russian for three years.

= Tom began to study Russian three years ago, and is still studying it now.

(错) Harry has got married for six years.

= Harry began to get married six years ago, and is still getting married now.

显然,第二句不对,它应改为 Harry got married six years ago.或 Harry has been married for six years.

现在完成时课件(篇3)

谓语动词构成:I/we/you/they have worked;   he/she/it has worked

(1)表示过去某一时刻发生,且延续到现在的动作或状态,这种情况常与表示一段的时间状语连用

We have lived here since last October. 自从去年十月份我们就一直住在这儿。

She has studied English for 5 years. 她学英语已有5年之久

(2) 表示某个已经发生且对现在造成影响或结果的动作,这种情况常不与任何时间状语连用

I'm sorry I have lost my key. I can't open the door.

对不起,我把钥匙弄丢了.门开不了了.

She has left. If you want to see her, you'll have to come tomorrow.

她已经走了.如果你想见她的话,你得明天再来一趟.

谓语动词构成:I/ we/ you/ they have been working

The Chinese have been making paper for two thousand years.

中国有的造纸历史.

I have been learning English since three years ago.

自从三年前以来我一直在学英语.

We have been waiting for you for half an hour. 我们已经等你半个钟头了.

They have been living in this city for ten years.

They have lived in this city for ten years.他们在这个城市已经住了了.

I have been working here for five years.

I have worked here for five years.我在这里已经工作两年了.

I have been writing a book.(动作还将继续下去)我一直在写一本书.

I have written a book.(动作已经完成)我已经写了一本书.

I have known him for years. 我认识他已经好几年了.

这类不能用于现在完成进行时的动词还有:love爱,like喜欢,hate讨厌,等.

谓语动词构成:I/ we shall work  , he/ she/ it/ you/ they will work

Perhaps I shall play a visit to France this winter.

我可能在今年冬天到法国观光。

Will you be at home at seven this evening? 今晚七点你会在家吗?

(2)“be going to +不定式”多用于口语中,表示打算、将要发生的事.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明天你要干什么?

Look at the dark clouds, there is going to be a storm. 看那乌云,暴风雨快来了.

When are they to hand in their plan? 他们的计划什么时候交上来?

The queen is to visit Japan next year. 女王将于明年访日.

He is about to retire. 他即将退休.

The English evening is about to begin. 英语晚会即将开始.

(5)come,go等动词用“一般现在时”表示按规定、计划或时间表将要发生的事

He starts next week. 他下个星期出发.

We leave very soon. 我们很快就离开.

(6)come,go等动词在口语中用“现在进行时”表示主语计划将要作的动作

They are leaving for New York tomorrow. 明天他们将要动身前往纽约.

Is your brother departing soon? 你的兄弟很快就要启程吗?

谓语动词构成:I/we/you/they had worked;   he/she/it had worked

(1)表示过去某一时刻之前已经完成的动作,常与由by,before引导的时间状语连用

We had learned 5000 words by the end of last month.

到上个月底为止我已经学了五千个单词.

I had finished the composition before supper. 晚饭前我就已经把作文写完了.

(2)表示过去某一动作之前已经完成的动作,常与由when,before等连词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连用

When I woke up it had already stopped raining. 我醒来的时候雨就已经停了.

I hadn't learned any English before I came here. 我来这儿之前没学过英语.

I wondered who had taken the umbrella without permission.

我想知道谁不经允许就把雨伞拿去.

He told me that he had passed the exam. 他告诉我他已通过考试.

(4)某些动词的过去完成时表示一个打算要做却没有做成的事.

I had intended to come over to see you last night, but someone called and I couldn't get away. 昨晚我本打算来看你,但有人来找,脱不开身.

We had hoped to catch the early bus, but found it was gone.

我们本来希望乘早班车,却发现车已开了.

If you had come yesterday, you would have met him.

如果你昨天来的话,你就已经见到他的面了.

She would have come if she hadn’t been so busy.

要不是这么忙的话,她就已经来了.

谓语动词构成:I/he/she/it was working; we/you/they were working

(1)表示过去某一时刻或过去某段时间内正在进行的动作,一般要有表示过去时间的状语

At that time she was working in Oxford. 那时,她正在牛津大学工作.

It was raining at 6 o'clock this morning. 今天早晨六点钟天正下着雨.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I phoned you last night? 昨晚我给你打电话时你在干什么?

He was studying in Cambridge between and .

在和那段时间,他在剑桥学习.

From January to March I was traveling in Egypt.

从3月份到4月份期间,我在埃及旅游.

It was a sunny morning. Some people were sitting on the riverbank. Some were walking with their dogs. Several boys were playing football nearby...

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河堤上坐着几个人.有的人在溜狗.不远处有几个男童在踢足球...

这类动词有 come来, go去, leave离开, start开始, stay逗留 等.主语必须是人.

He telephoned me, saying that his aunt was coming to see me soon.

他打电话给我,说他姨很快就要看我了.

谓语动词构成:I/we/you/they have worked;   he/she/it has worked

(1)表示过去某一时刻发生,且延续到现在的动作或状态,这种情况常与表示一段的时间状语连用

We have lived here since last October. 自从去年十月份我们就一直住在这儿。

She has studied English for 5 years. 她学英语已有5年之久

(2) 表示某个已经发生且对现在造成影响或结果的动作,这种情况常不与任何时间状语连用

I'm sorry I have lost my key. I can't open the door.

对不起,我把钥匙弄丢了.门开不了了.

She has left. If you want to see her, you'll have to come tomorrow.

她已经走了.如果你想见她的话,你得明天再来一趟.

谓语动词构成:I am =I’m working   ,  she/he/it is = he’s等 working

, We/you/they are =We’re等working

Please don’t make so much noise, I’m writing a composition.

不要吵闹,我正在写作文.

Let’s set off, it isn’t raining now.咱们出发把,现在天不下雨了.

Its four o’clock in the afternoon, the children are playing football on the sports ground.现在是下午4点,孩子们在操场上踢足球.

We are working in a factory these days.这几天我们在一家工厂工作.

They are compiling a dictionary.他们在编一本词典.

They are leaving for New York tomorrow.明天他们将要动身前往纽约.

He's always quarrelling with others.他老喜欢跟别人吵架.

She is constantly worrying about her son's health. 她不停地为她儿子的健康担心着.

The boy is forever asking questions.那个男孩老是提问问题.

(6)有的现在进行时句子和一般现在时同义。用现在进行时表示问者的关切心情

How are you feeling today? 你今天感觉如何?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next visit.我盼望你下次再来.

Why are you looking so sad? 为什么你看起来这么愁眉苦脸的样子呢?

Our study is becoming more interesting. 我们的学习变得越来越有趣了.

The leaves are turning red. 树叶渐渐地变红了.

Wait a moment, I am finishing my supper. 等一会儿,我的晚饭就要吃完了.

(8)“be”动词的现在进行时。“be”动词用于现在进行时表示说话者认为是短暂的、和平常不一样的、甚至是伪装的.

He is being foolish. 他在装傻.

He is being honest. 他表现得特别老实.

I can't understand why he is being so selfish.我不明白此时他为何如此自私.

现在完成时课件(篇4)

说明:这里的have /has是助动词,没有什么具体意义。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助动词用has,其余人称一律用have。 has,have的缩略式分别为's或've。规则动词过去分词的构成与过去式的构成方式一样,不规则动词可参看不规则动词表。实例:

1)I've just copied all the new words .我刚抄写了所有的生词。 (表示不要再抄了)

2)She has lost her books .她丢失了她的书。 (表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

(如果用过去时:She lost her books . 则强调书是过去丢的这一动作,而不知现在有没有找到)

3)We've just cleaned the classroom .我们刚好打扫了教室。(表明现在教室是干净的)

说明:现在完成时构成否定句时,只需在助动词have /has后面加not就行。have not,has not的缩略式分别为haven't ,hasn't。另外,肯定句中有some,already时,改为否定时要分别改成any,yet。实例:

1)I haven't finished my homework yet.我还没有完成我的作业。

2)She hasn't travelled on a train .她没有坐火车旅行过。

3)We have never spoken to a foreigner.我们从来没有和外国人说过话。

注:有时not可以用never代替,表示“从来没有”的意思。又如:

4)I have never seen him before.以前我从来没有见过他。

助动词Have /Has +主语+过去分词+其它 ?

说明:把陈述句中的'have或has放到句首,句末打问号,同时把句中的some ,already改为any ,ye t就构成了一般疑问句。肯定回答用“Yes ,主语+have/has.?否定回答用“No,主语+haven't/hasn't.”有时也可以用“No,not yet./No ,never./No,not even once.”等。实例:

1)—Have you ever made dumplings ?你曾经做过饺子吗?

—Yes ,I have .是的,我做过。

2)—Has she ever been abroad ?她曾经出过国吗?

—No,never.不,从来没有。

3)—Have they found the lost books yet ?他们已经找到了丢失的书吗?

—Yes ,they have.是的,他们找到了。

注意:当句中有否定词not ,hardly(几乎不),never的时候,在改为反意疑问句时,附加部分用肯定形式。例如:You have never come to our school ,have you ?你以前从来没有来过我们学校,是吗?

(一)现在完成时的用法1:表示过去发生或已经完成的某一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结果。此时,常与时间副词already(已经) ,yet(还、已经) ,just(刚刚、仅仅) ,ever(曾经) ,never(从不) ,before(以前)等连用。这几个副词的用法如下:

1.already意为“已经”,通常用于肯定句中,可放在助动词之后,过去分词之前,也可以放在句末。实例:

1)I've already read this book. 我已经读过这本书了。

(“读”这一动作发生在过去,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是“知道书中的内容”。)

2)I've washed my clothes already.我已经洗了衣服。

注意:在表示吃惊或明知故问等感情色彩时,already也可用于(口语)疑问句中。实例:

3)Have you met him already ?你(真的)已经见过他了?

2.yet用在疑问句中意为“已经”,用在否定句中意为“还”,常放在句末。实例:

1)—Has he found his watch yet ?他已经找到他的手表了吗?

—No,not yet.不,还没有。

2)The woman hasn't found her dog yet .

那位妇女还没有找到她的狗。(没找到狗,心里着急,这就是对现在的影响)

3.just意为“刚刚”,表示行为刚刚过去,常放在助动词与过去分词之间。实例:

He has just come back from school .他刚从学校回来。

4.ever意为“曾经”,用于疑问句或否定句中,放在助动词与过去分词之间。实例:

1)Have you ever been to Hong Kong ?你曾去过香港吗?

2)I haven't ever spoken to her.我未曾和她说过话。

5.never意为“从来没有”常与before连用(before要放在句尾,而never多放在助动词与过去分词之间。实例:

I have never travelled by plane before.我以前从来没有乘飞机旅行过。

6.before意为“以前”,指过去不确定的某个时间,总是放在句末,不受句型的限制。实例:

1)Have you been to Hainan before ?你以前去过海南吗?

2)I haven't eaten Guangdong food before.我以前没吃过广东菜。

(二)现在完成时用法二2——持续性用法(肯定句,疑问句中谓语动词必须是延续性动词):表示过去已经开始,持续到现在的动作或状态。此时常与“for +一段时间?或“since+过去的点时间或从句(从句用一般过去时)以及so far(到目前为止)等时间状语连用。

实例:

1)I've lived here since 1990.自从1990年以来我就住在这里。

= I've lived here since 13 years ago.

= I've lived here for 13 years.

= It is 13 years since I began to live here.

2)I haven't seen him for three years .我三年没有看见他了。

= I haven't seen him since three years ago

= I haven't seen him since .

= It is 3 years since I saw him last time.

3)Mr Wang has worked in the factory since he came to the city .

自从到这个城市以来,王先生一直在这家工厂工作。

4)She's been at this school since five years ago.

自从五年前以来她就在这个学校。

注意:①在这类句子的肯定句和疑问句中谓语动词必须用延续性动词。短暂性动词由于动作不能持续,故不能与for(达到;累计)或since(自从。。。到现在)引出的时间状语连用。

1) 他入团两年了。

误:He has joined the League for two years.

正:He has been a League member for two years.

2)我买这辆自行车三年了。

误:I have bought this bike for three years.

正:I have had this bike for three years.

2) ▲部分短暂性动词与之对应的延续性动词:

become interested in → be interested in

有人可能会问: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所表示的动作都发生在过去,那么这两种时态有什么区别呢?

☆答:①一般过去时与具体的表示过去时间状语如:yesterday连用;强调动作在过去发生,与现在无关。

②现在完成时与自已的特征词连用,强调过去发生的动作对现在的影响或过去开始发生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动作。

例: He saw the film last night. (过去时,表示他昨晚看过那部电影了,现在不知还要不要再看一次)

He has (ever) seen the film before.(现在完成时,表时他已看过那部电影,现在不想再看了)

现在完成时课件(篇5)

一、单项选择。

1、Both his parents look sad . Maybe they _________what's happened to him.

2、He has _______ been to Shanghai , has he ?

3、Have you met Mr Li ______?

4、The famous writer _____ one new book in the past twoyear .

5、—Our country ______ a lot so far .

—Yes . I hope it will be even ______ .

A. has changed ; well B. changed ;good

C. has changed ; better D. changed ;better

6、Zhao Lan ______already ______in this school for two years .

A. was ; studying B. will ; study

C. has ;studied D. are ; studying

7、We ______ Xiao Li since she was a little girl .

8、Harry Potter is a very nice film .I_______ it twice .

A. will see B. have seen C. saw D.see

9、—These farmers have been to the United States .

—Really ? When _____ there ?

10、—______ you ___ your homework yet ?

—Yes . I _____ it a moment ago .

A. Did ; do ; finished B. Have ; done ; finished

C. Have ; done ; have finished D. will ; do ; finish

11、 His father ______ the Party since 1978 .

A. joined B. has joined C. was in D. has been in

12、—Do you know him well ?

— Sure .We _________ friends since ten years ago .

A. were B. have been C. havebecome D. have made

13、—How long have you ____ here ?

—About two months .

A. been B. gone C. come D. arrived

14、Hurry up!The play __________ for ten minutes .

15、 It _____ten years since he left the army .

16、 Miss Green isn't in the office . she_______ to the library .

A.has gone B. went C.will go D. has been

17、My parents______ Shandong for ten years .

18、The students have cleaned the classroom, ?

A. so they B. don’t they C. havethey D. haven’t they

19、 hasMr White been a member of Greener China since he to China?

A. How soon, comes B. How often, got

C. How long, came D. How far, arrived

20、 His uncle for more than 9 years.

A. has come here B. has started to work

C. has lived there D. has left theuniversity

1、现在完成时主要强调过去发生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过去发生的动作还未结束,一直持续到现在或将来,重点在于对现在的影响。这种考查难度较大,往往无时间状语,需要从上下文分析、推理才行。故上两侧根据上下文分析、推理,正确答案是B。

2、现在完成时常与already(已经),just(刚刚,正好),ever(曾经),never(从来,也不;从不),before(以前),yet(仍然)等连用。故2应选B。

4、现在完成时常与recently(近来),so far(到目前为止),in the past/“last + 一段时间”等时间状语连用。因为上述短语表示的是从现在起往前推算的一段时间,句中的动作是从过去某一时间或时刻开始持续到现在的。故4应选D。

6、现在完成时时常与“for +时间段或since +过去时间点”连用(含从句,从句过去时)。故6应选C。

8、现在完成时还与once(一次),twice(两次),three times(三次),several times(几次)等表示重复次数的词语连用。故8应选B。

9、现在完成时与一般过去时容易混淆,就是因为它们所表示的动作都发生在过去,但二者又有区别: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某个时间发生的事、存在的状态或经常发生的动作,说话的'侧重点在于陈述一件过去的事情,与现在没有关系;现在完成时表示与现在有关系的发生在过去的动作,它不与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如yesterday , last week ,a moment ago等)连用。故9的正确答案为B。

11、现在完成时中,非延续性动词不能与for和since引导的表示一段时间的状语连用,通常是用相应的延续性动词来代替。故11的正确答案依次为:D。

12、B 13、A 14、C 15、A。

16、“have/has gone to + 地点”表示“某人去了某地(还未回来)”,指主语所指的人不在这儿。“have/has been in + 地点”表示“在某地呆了多长时间”,常与表示时间的状语连用。“have/has been to +地点”表示“曾经去过某地(但现在已不在那儿)。”故16的正确答案为A。

现在完成时课件(篇6)

现在完成时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结果或表示过去的动作或状态持续到现在。

一、引入:

-Did you visit Beijing before? -Yes, I did. -No, I didn’t.

Have you ever visited Beijing? Yes, I ________. No, I ________.

Have you ever been to Beijing? Yes, I ________. No, I ________.

二、定义:

现在完成时表示到现在为止已经完成或仍在持续的动作、状态;强调对现在的影响或联系。

三、 结构:

接触一:肯定句式 现在完成时的肯定句式是“have(has)+过去分词”。如:

① We have just finished our homework.

② She has gone home.

注意:

1)该句式中的have或has是助动词,has用于第三人称单数,其它人称一律用have。

2)该句式中have(has)和过去分词之间可用just插入。

3)把该句式译成汉语时,往往用“已经”、“刚刚”、“过”或“了”等。

接触二:否定句式:现在完成时的否定句式是“haven't(hasn't)+过去分词”。如:

⑥ We haven‘t studied Unit 2 yet.

⑦ The train hasn't stopped yet.

接触三:疑问句式 现在完成时的一般疑问句式是把助动词have或has提到主语之前。

③ Have you read this story book yet?

特殊疑问句及反意疑问句结构如下:

④ What have you done with my bike?

⑤ You've read this story book, haven't you?

注意:1)现在完成时的一般疑问句往往在句末加yet。

2)把现在完成时的一般疑问句译成汉语时,

往往译成“……过吗?”、“已经……了吗?”等。

3)其肯定回答用“Yes,...have(has).”,

否定回答用“No,...haven't(hasn't).”,有时用“No,not yet.”或“No,never.”。

1)Worked,visited,asked,played,stayed 2)liked lived moved

3)stopped dropped robbed planned, preferred 4)carried,worried,tried,cried

五、现在完成时常与一些词、词组连用 :

1、ever(曾)、never(未曾)、already(已经) 、

3. in the past/last+一段时间 : in the past ten years 在刚过去的十年里

4. since + 过去某一个时间: since 1991 : 自从1991年到现在

一段时间 + ago since 14 years ago: 自从前到现在

一般过去时句子: since I was born : 自从我出生到现在

already, yet, ever, never, just的用法

Already 肯定句,强调已经的意,放句中或句末.

I have already finished my homework.

= I have finished my homework already.

He hasn’t finished his homework yet.

Has he finished his homework yet?

ever 问句,表示曾经的意思 Has John ever been to Zhuhai?

never 含否定意思的肯定句,表示从没的意思 He has never been to China.

just 肯定句,表示刚刚的意思 I have just come back from China.

练习:用already, yet, ever, never, just填空

1. Have you seen the film ( )?

2. Have you done your homework ( )? -Not ( ), I will do it after supper.

3. Have you ( ) been to England? -no, ( ).

4. I have ( ) finished reading the book.

5. I have ( ) paid for the car.

Joey has been in New York for 10 years.

Since + 时间点(具体时间/ … ago/ 某个动作发生的时间 ):

Joey has been in New York since .

Joey has been in New York since ten years ago.

Joey has been in New York since he first arrived.

两者都可以回答由How long引导的问题。

How long has Joey been in New York?

1. The wind has blown ( ) 2 hours.

2. The dog has stayed there ( ) it ate its dinner.

3. ( ) has the old man lain in bed?

4. The teacher has thought about the problem ( ) yesterday.

5. The horse has run ( ) quite a long time.

6. The ducks have swum ( ) thirty minutes.

7. The poor child has worn the old clothes ( ) 7 years old.

Have (has) been to表示曾经到过某地(通常现在已经回来了)

My mother has been to London twice. 妈妈去过两次伦敦。(妈妈现在已经回来了,在家)

Have (has) gone to 表示已经去了某地(通常不在说话的`地方)

My mother has gone to London. 妈妈去了伦敦。(妈妈现在就在伦敦,不在家)

练习:

1. Jenny is well-traveled. She has ______________ to Germany twice.

2. Jane isn’t in now. She has ______________ to the office. Can I take a message?

3. My father is a successful businessman. He’s ______________ to many countries.

4. It’s a dangerous place. Nobody has ever ______________there.

5. The manager has ______________to Beijing. He will be back tomorrow.

6. The tiger of the zoo is missing. None of us knows where it has______________.

have been to, have been in, have been

Have been to 去过某地,现在不在那里 I have been to Paris. Now I am staying in Zhuhai.

I came to Zhuhai in . So I have been in Zhuhai for 2 years already.

Have been 后接名词和表状态的词组 I have been a teacher since 2004.

I have been at No. 4 Middle School for 2 years.

练习:

1.A: Where’s Jim, Li Lei?

B: He ______________the school library.

2.The Greens _____________China for three years.

We _____________the Great Wall twice. It’s very beautiful.

1. Some of us have ______________ Zhuhai for only a week.

2. Susan has ______________ in this band for over five years.

3. My father has ______________Guangdong several times.

4. It has ______________a long time since I first met Johnny.

5. He loves Zhuhai and he has ______________ there quite a few times.

6. Judie has always______________a good student and her classmates like her.

7. Tony has ______________ America before, so this time he will travel to France.

8. Betty’s ______________ at home for three days. She doesn’t feeling like going out.

9. The boss has ______________ the office since early this morning. He works hard.

延续动词表示经验、经历;

瞬间动词表示行为的结果,不能与表示段的时间状语连用。

He has completed the work. 他已完成了那项工作。 (表结果)

Julia has borrowed the book. Julia已经借了那本书。

I've known him since then. 我从那时起就认识他了。(表经历)

Julia has kept the book for 3 days. Julia已借了三天这本书了。

延续动词用于肯定句,表示“做……直到……” 瞬间动词用于否定句,表示“到…才…”

He didn‘t come back until ten o’clock. 他到10 点才回来。

He slept until ten o'clock. 他一直睡到10点。

瞬间动词不能和表示一段时间的时间状语连用,但是他可以转换成相应的延续性动词.

buy– have catch(get) a cold –have a cold borrow—keep Come/go /become—be

Join the Party –be a Party member

die—be dead finish – be over begin—be on

leave—be away fall sleep – be asleep close – be closed

go to school– be in school join the army – be in the army

1.我们买这本书三年了.

We have had the book for three years.

We bought the book three years ago

2.他感冒三天了.

He has had a cold for three days.

He caught a cold three days ago.

1. His uncle ____________ (die) for two years.

2.He left his hometown three years ago. (改为同义句)

He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his hometown for three years.

判断正误:

1. Ann has become a teacher for 4 years.

2. Maria has borrowed the CD from me for a over a week.

3. Jeff hasn’t had a day off since last Monday.

4. Norman has put the machine right for a few hours.

5. The students have finished the homework for a while.

6. The front door has been open for 8 hours already.

7. The meeting has lasted for two hours and a half.

8. Berry has been late for school several times this term.

9. I have met Philip once.

10. The Greens have eaten the supper for two hours.

现在完成时表示过去发生的某一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结果,强调的是现在的情况,所以它不能和过去具体的时间连用,而过去时可以.一般过去时常和过去时间短语连用。

1. He ____________(work) in our school for one year.

2. He ______(come) to our school last year/in .

3. They _______________(cook) the supper already.

4. They ___________ (cook) the supper half an hour ago.

练习:Finish the sentences with the correct tenses:

A city ________ (be) born beside the Pearl River years ago. Later it__________ (become) bigger and more important. It _______________ (change) a lot in the last few years. Now the Baiyun Hills,Tianhe and Fangcun_______________(be) parts of the City. Baiyun hotel ___________(be) once the tallest building in China. But now many buildings _________ ( be) much taller than it . People in Guangzhou ____________(build) many new buildings these years. In its long life, the city ___________(have) four names.Do you know what are they ?

1. You’ve never seen such a wonderful film before, _______?

A haven’t you B have you C do you D don’t you

2. --Ann has gone to Shanghai. ---So ________ her parents.

3. – I have watched the game.

--When ____ you ____ it?

A have watched B do watch C did watch D will watch

4. Mr. Green ____ in China since five years ago.

A lived B has lived C lives D is going to live

5. His grandma ______ for two years.

A died B has been dead C was dead D has died

6. –Where is Han Mei now?

--- She ____ to Shanghai. She will be back in two days.

A has gone B has been C goes D had gone

7. ---_____ to the United Stated ? ---- No, never, but I went to Canada a few years ago.

A. Did you go B. Do you go C. Have you been D. Have you gone

8. You haven’t changed your mind,_______?

A do you B are you C have you D did you

1. I have already finished my homework.

我已经做完家庭作业了。

2. He has just had his meal.

他刚吃过饭。

3. Have you ever sung this English song?

你曾唱过这首英文歌吗?

4. They haven’t started yet.

他们还没有动身。

5. We have never heard of it.

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件事。

6. I've been to Beijing three times.

I have just received a letter from my brother, Tim. He is in Australia. He has been there for six months. Tim is an engineer . He is working for a big firm and he has already visited a great number of different place in Australia. He has just bought an Australian car and has gone to Alice Springs, a small town in the centre of Australia. He will soon visit Darwin. From there , he will fly to Perth. My brother has never been abroad before, so he is finding this trip very exciting.

1. Only one of these statements is true. Which one?

The writer has been in Australia for 6 months.

Tim is a mechanic and he’s working in Australia.

Tim is working for an Australian firm.

Tim is working for a big firm as an engineer.

2. Only one of these statements is true. Which one?

Time has been in Darwin for 6 months.

It’s the first time Tim has ever been to another country.

Perth is in the centre of Australia.

Tim’s brother has never been abroad before.

1、Talk about some places which you are interested in. Why do you like there?

2、用英语写一段话,要求组织好材料,安排层次,勘酌词句,并注意书写工整。

字数在60字以上。

1)上星期天我去杭州旅游。

2)我以前从没去过如此美丽的城市。

3)杭州以西湖著名,有许多名胜古迹。

4)游园,划船,爬山,美好时刻,终生难忘.

现在完成时课件(篇7)

1、现在完成时的构成:

现在完成时是由“助动词have/has+动词过去分词”构成的。

①助动词have/has可以与主语缩写为’ve/’s。

e.g. I have → I’ve We have → We’ve He has → He’s It has → It’s

②规则变化的过去分词与动词过去式一样。

③不规则变化的动词过去分词见表。

2、现在完成时的基本句型。

①陈述句肯定形式。

e.g. I have had lunch. 我已经吃过午饭了。

He has gone to Beijing. 他去北京了。

②陈述句否定形式。(在助动词have/has后+not,可缩写为haven’t/hasn’t)

e.g. I haven’t had lunch. 我还未吃午饭。

He hasn’t gone to Beijing. 他还没有去北京。

③一般疑问句形式及其答语。(将助动词have/has提前,答语一般用have, has回答)

e.g. Have you had lunch? 你吃过午饭了没? Yes, I have. No, I haven’t.

Has he gone to Beijing? 他去过北京了没有? Yes, he has. No, he hasn’t.

否定回答还可以用:No, not yet. / No, never. / No, not even once等。

e.g. Where has he gone? 他去了哪里?

3、现在完成时的三个基本用法。

(1) 现在完成时的第一个基本用法表示过去发生或已完成的某一个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结果。

e.g. Have you had lunch? Yes, I have. I’ve just had it. 你吃过午饭没?有,吃过了,我刚刚吃的。(影响及结果:我现在饱了,不需要了)

He has gone to Beijing. 他已经去北京了。(影响及结果:他人现在不在这里了)

该用法常already(已经), never(从不), ever(曾经), yet(仍然), just(刚刚), before(以前)等副词(作状语)连用。

① already, just, ever, never常用于助动词之后,实义动词之前。 already, just多用于肯定陈述句。

e.g. She has already finished her work. 她早已干完了活。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see the film? No, I’ve seen it already.不,我已经看过了。(already偶尔会出现于句末)

They have just won a game. 他们刚刚赢了一场比赛。

有时already可以用于疑问句,表示期待肯定回答,或表示惊讶、意外。

e.g. Have you finished reading the book already? 你真的已经读完这本书了?(表示惊讶)

ever多用于疑问句,问初次经历。

e.g. Have you ever spoken to a foreigner? 你跟外国人讲过话吗?(问初次经历)

e.g. He has never done such a thing, has he? 他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事,不是吗?(否定)

② yet一般用于疑问句(已经)或否定句(还),常位于句末。

e.g. Have you got ready yet? 你已经准备好了吗? He hasn’t finished his homework yet. 他还没完成作业。

③ before一般位于句末。

e.g. I have never seen the film before. 以前我从未看过那部电影。 现在完成时的第一种用法常与以上的副词连用,因此这些词有时可以作为现在完成时的标志词。

(2) 现在完成时的第二个基本用法表示过去已经开始,持续到现在的动作或状态。该用法常和表示过去某一时刻延续到现在的一段时间的状语连用。

①与for +一段时间连用,表示多久。

e.g. He has learned English for two years. 他已经学习两年英语了。

I have been here for three days. 我在这里已经3天了。

②与since +时间(起点)连用,表示自…以来。

e.g. His father has worked in that factory since 1991. 他爸爸自1991年以来都在这家工厂工作。

I’ve had a cold since last Friday. 自上星期五起我就感冒了。

③与since +一段时间+ ago连用,表示自…以前就…。

e.g. Jim has waited there since half an hour ago. 吉姆自半个小时前就已经在那里等候了。

He has stayed here since three weeks ago. 他在这儿已呆了三个星期。

④与since +从句(从句用一般过去时)连用,表示自某事发生后就一直…。

e.g.The Greens have lived in Beijng since they came to China. 格林一家自从来到中国后就一直住在北京。

I’ve known her since I came to work here. 自从我来这里工作就认识他了。

(3) 现在完成时的第三个基本用法表示到现在为止这一时期中多次动作的总和或所做过的工作的量的积累。

e.g. I have been to Beijing twice. 我去过北京两次。

We’ve learnt five English songs this year. 今年我们学了五首英语歌曲。

How many pages of the book have you read? 这本书你读了多少页了?

4、延续性与非延续性动词在现在完成时态中的使用。

(1)有一些动词是瞬间动词,也叫非延续性动词,这些动词一发生就结束了,常见的有:come, go, arrive, reach, leave, begin, start, buy, join, die, borrow, get up, become, open, stop等。这些动词虽然可以用于现在完成时(说明某个动作的结果还存在),但由于它们不能延续,因此不能跟表示一段的时间状语连用。(也即现在完成时的第二个基本用法中不能使用非延续性动词)。

e.g. Jim has come back. (正) 吉姆已经回来了。

Jim has come back for a month. (误) come back的动作不能延续一个月,因此错误。

(2)瞬间动词不可以用于有段时间的现在完成时态中,因此,若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应把它改为相应的延续性动词或短语,主要有以下几种:

如: buy → have borrow → keep come/go/become → be put on → wear catch a cold → have a cold ②转换成be+名词

如: join → be a member of go to school → be a student ③转换成be+形容词或副词

如: die → be dead leave → be away begin → be on finish → be over fall asleep — be asleep open → be open get up → be up close → closed ④转换成be+介词短语

如: come to/go to/arrive in (at)/get to/reach …→ be in/at… join the army → be in the army(军队)

e.g. I have borrowed the book. 我已经借了那本书。

I have kept the book for two days. 我已经借那本书两天了。

Jim has joined the band. 吉姆已经加入那乐队了。

Jim has been a member of the band for a month. 吉姆已经加入那个乐队一个月了。

His grandfather has died. 他祖父已经死了。

His grandfather has been dead for 2 years. 他祖父已经死了两年了。

My father has arrived in China. 我父亲已经到达中国了。

My father has been in China for a week. 我父亲已经在中国一个星期了。

(3)在否定句中,非延续性动词也可以与时间段连用。

e.g. I haven’t borrowed books from the library since last year. 自去年以来我就没有在图书馆借过书。

Jim hasn’t come back for a year. 吉姆已有一年没回来了。

6、现在完成时的几种常见的句型转换。

现在完成时可以转化成一般过去时,还可以转化成“It is/has been +时间段+since从句(用一般过去时)”等句型。

e.g. Jim has been back for a month. 吉姆已经回来一个月了。 = Jim came back a month ago. 吉姆一个月前就回来了

= It is/has been a month since Jim came back. 自吉姆回来已经有一个月了。 = A month has passed since Jim came back. I have kept the book for two days. = I borrowed the book two days ago.

= It is / has been two days since I borrowed the book. = Two days has passed since I borrowed the book.

7、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的区别:

现在完成时强调的是过去的动作对现在的影响,它和现在有密切的联系。现在完成时经常会出现下列的标志词。

如:already, yet, just, ever, never, several times, before, so far, for +时间段, since +时间点或从句等。一般过去时强调的是动作发生的时间、地点,不涉及对现在的影响,所以凡含有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的句子,都必须用一般过去时,不能用现在完成时。

不管是英语课前还是你准备开始学英语之前,你都可以唱首英文歌来热身。当然要选择那些容易理解的歌。这个简单有意思的活动会帮助你放松自己,迅速使大脑集中在英语上。因为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保持放松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你激活你的创造力,而创造力会帮助你在操练英语的时候想起更多的例子。

如果你马上要开始复习英语了,先别急着翻开书本。而是随意写一段英文,可以是关于你的朋友的,你的一天,你的爱好等等,什么都可以。和唱英文歌一样,练笔可以帮助你很快进入到英语状态,同时也可以巩固你的知识。

小说可以帮助你了解西方文化,杂志可以帮助你接触到最鲜活的语言。不管读什么都可以帮助你提高英语能力。注意,不要选择太难的读物,遇到生词的时候也不要立即停下来查字典,而是设法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即使你非常想知道某个词的意思,也要等到读完一页或一个章节的时候再查。

词汇只有通过使用来巩固,因此无论是口语还是写作的练习中,有意识地使用刚刚学过的词汇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你想说说关于度假的话题,就可以先回忆一下上次你是在哪里度假的?你最喜欢的事情是什么?有那些词汇可以描述风景,心情,又有哪些词汇可以把动作描述得更为准确?

结合学过的语法项目,可以稍微做一下回顾。比如本学期学了哪些句型?当我们回顾定语从句的时候,首先就要知道什么是关系代词,什么是关系副词。当我们学习名词性从句时,也应该懂得哪些从句的陈述句可以省略that,哪些不可以省。当我们学习一般过去时的时候,不仅可以描述一下上周末做过的事情,而且可以思考一下它和现在完成时的区别。如果把学英语的人比喻成建筑师的话,词汇是砖瓦,语法则是架构。由此可见,没有正确的架构,是建不起高楼的。

天天接触到英语很重要。不过别误会,我可不是让大家只学英语。每天30分钟比一周一次但持续4个小时要好得多。持续时间短但频率高会帮助你的大脑永远为英语保鲜。

本次整理就到这里啦,祝大家在考试中能金榜题名!

现在完成时课件(篇8)

教学过程

1.引入:I have read this book twice. Read 动作发生在过去。

2.现在完成时的动作发生在过去,对现在造成的影响。

3.现在完成时结构中have/has的作用:通过do/dose/be等联想法推导出have/has的语法能。

否定句:主语+have/has+not+过去分词+其他.

简略答语: Yes, 主语 + have/has.(肯定) No, 主语 + haven't/hasn't.(否定) 用法

(1)现在完成时表示过去发生或已经完成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结果

I have spent all of my money (so far).(含义是:现在我没有钱花了.)

Guo zijun has (just/already) come. (含义是:郭子君现在在这儿)

My father has gone to work.(含义是:我爸爸现在不在这儿)

(2)现在完成时可以用来表示发生在过去某一时刻的,持续到现在的动作(用行为动词表示)或状态(be动词表示),常与for(+时间段)或since(+时间点或过去时的句子)连用.

⑤It is+时段+since+从句(过去时) Mary has been ill for three days. I have lived here since .

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式的区别:

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所表示的动作都发生在过去,那么这两种时态有什么区别呢? ①一般过去时常与具体的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如yesterday, last year, just now等连用;强调动作在过去发生,与现在无关。

②现在完成时与自已的特征词already ,yet ,just ,ever ,never,before等连用,强调过去发生的动作对现在的影响或过去开始发生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动作。

例: He saw the film last night. (过去时,表示他昨晚看过那部电影了,现在不知还要不要再看一次)

He has (ever) seen the film before.(现在完成时,表示他已看过那部电影,现在不想再看了)

③现在完成时可表示持续到现在的动作或状态,动词一般是延续性的。如:live, work,study等。而一般现在时对动词是否延续无任何要求。

时间状语的区别:

除了我们讲过的already, yet, still,just, ever, never, since短语和 for短语外,还有许多时间状语常用于现在完成时,我们要留心将它们和一般过去时的时间状语区分开来:

1. lately, recently是完成时的`时间状语;just now 有a moment ago 之意,是过去时的时间状语。如:

Have you heard from your family lately/recently? Did you see Joan just now?

2. in the past few years 意思是“过去几年来”,常用于完成时中;in the past意思是“在过去”,常用于过去时中。 如: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my hometown in the past few years.

Where did you work in the past?

3. ever since then与from then on / after that 都有“打那以后”之意,但前者常用于完成时,而后两者常用于过去时。如:

She's lived here ever since then. I didn't hear of Jim from then on/after that.

4. before 通常用于完成时;...ago通常用于过去时。如:

I have never been to Japan before. She went to Japan two years ago.

5. so far“到目前为止”, these days“这些天来”也是现在完成时常见的时间状语。如: So far, no man has travelled farther than the moon.

What have you done these days?

持续性用法(肯定句,疑问句中谓语动词必须是延续性动词):表示过去已经开始,持续到现在的动作或状态。此时常与“for +一段时间或“since+过去的点时间或从句(从句用一般过去时)以及so far(到目前为止)等时间状语连用。

例:

1)I've lived here since 1990.自从1990年以来我就住在这里。

= I've lived here since 21 years ago.

= I've lived here for 21 years.

= It is 21 years since I began to live here.

注意:①在这类句子的肯定句和疑问句中谓语动词必须用延续性动词。短暂性动词由于动作不能持续,故不能与for(达到;累计)或since(自从。。。到现在)引出的时间状语连用。 ②对for和since引导的时间状语提问要用How long

1) 他入团两年了。

误:He has joined the League for two years.

正:He has been a League member for two years.

区别:have been in, have been to 与have gone to 的用法

1. have(has) been in 意为“已经在某地呆了多长时间”,常与表示一段时间的状语连用。如:

Mr. Brown has been in Shanghai for three days. 布朗先生来上海已经有三天了。 They have been in Canada for five years. 他们到加拿大有五年了。

2. have(has) been to意为“曾经去过某地”,表示现在已经不在那里了。可与just, ever, never等连用。 如:

I've just been to the post office. 我刚才去邮局了。

Have you ever been to Hangzhou? 你曾经去过杭州吗?

Mary has never been to the Great Wall. 玛丽从未去过长城。

3. have(has) been to 后面可接次数,表示去过某地几次。如:

I've been to Beijing three times. 我去过北京三次。

They have been to that village several times. 他们去过那个村庄好几次了。

4. have(has) gone to 意为“到某地去了”,表示到了某地或正在去某地的途中。 总之,说话时该人不在现场,一般不用第一、第二人称代词作句子的主语。如: ---Where is Tom? ---He has gone to the bookshop. 他到书店去了。

三、例题精析

【【题干】Both his parents look sad . Maybe they _________what's happened to him .

A. knew B. have known C. must know D.will know

【解析】现在完成时主要强调过去发生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过去发生的动作还未结束,一直持续到现在或将来,重点在于对现在的影响。这种考查难度较大,往往无时间状语,需要从上下文分析、推理才行。正确答案是B。

【题干】Harry Potter is a very nice film .I_______ it twice .

A. will see B. have seen C. saw D.see

【解析】现在完成时还与once(一次),twice(两次),three times(三次),several times(几次)等表示重复次数的词语连用。故应选B。

【题干】—These farmers have been to the United States .

—Really ? When _____ there ?

A. will they go B. did they go C. do they go D. have they gone

【解析】现在完成时与一般过去时容易混淆,就是因为它们所表示的动作都发生在过去,但二者又有区别: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某个时间发生的事存在的状态或经常发生的动作,说话的侧重点在于陈述一件过去的事情,与现在没有关系;现在完成时表示与现在有关系的发生在过去的动作,它不与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如yesterday , last week , a moment ago等)连用。故正确答案为B。

【基础】1. Both his parents look sad . Maybe they _________what's happened to him . A. knew B. have known C. must know D.will know

2. He has _______ been to Shanghai , has he ?

A. already B.never C.ever D. Still

3. Have you met Mr Li ______?

A. just B. ago C.before D. a moment ago

答案及解析:

1、现在完成时主要强调过去发生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过去发生的动作还未结束,一直持续到现在或将来,重点在于对现在的影响。这种考查难度较大,往往无时间状语,需要从上下文分析、推理才行。故上两侧根据上下文分析、推理,正确答案是B。

2、现在完成时常与already(已经),just(刚刚,正好),ever(曾经),never(从来,也不;从不),before(以前),yet(仍然)等连用。故2应选B。

1. The famous writer _____ one new book in the past two year

A. is writing B.was writing C.wrote D.has written

2. -Our country ______ a lot so far . -Yes . I hope it will be even ______ . A. has changed ; well B. changed ; good

C. has changed ; better D. changed ; better

3. Zhao Lan ______already ______in this school for two years .

A. was ; studying B. will ; study C. has ; studied D. are ; studying

答案及解析:

1、现在完成时常与recently(近来),so far(到目前为止),in the past/“last + 一段时间”等时间状语连用。因为上述短语表示的是从现在起往前推算的一段时间,句中的动作是从过去某一时间或时刻开始持续到现在的。故2应选D。

3、现在完成时时常与“for +时间段或since +过去时间点”连用(含从句,从句过去时)。故3应选C。

【拔高】1. We ______ Xiao Li since she was a little girl .

A. know B. had known C. have known D. knew

2. Harry Potter is a very nice film .I_______ it twice .

A. will see B. have seen C. saw D.see

3. -These farmers have been to the United States .

-Really ? When _____ there ?

2、现在完成时还与once(一次),twice(两次),three times(三次),several times(几次)等表示重复次数的词语连用。故2应选B。

3、现在完成时与一般过去时容易混淆,就是因为它们所表示的动作都发生在过去,但二者又有区别: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某个时间发生的事、存在的状态或经常发生的动作,说话的侧重点在于陈述一件过去的事情,与现在没有关系;现在完成时表示与现在有关系的发生在过去的动作,它不与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如yesterday , last week ,

3. 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对比和总结

1. -______ you ___ your homework yet ?

-Yes . I _____ it a moment ago .

A. Did ; do ; finished B. Have ; done ; finished

C. Have ; done ; have finished D. will ; do ; finish

2. His father ______ the Party since 1978 .

A. joined B. has joined C. was in D. has been in

3. -Do you know him well ?

Sure .We _________ friends since ten years ago .

A. were B. have been C. have become D. have made

2、现在完成时中,非延续性动词不能与for和since引导的表示一段时间的状语连用,通常是用相应的延续性动词来代替。故11的正确答案依次为:D。

1. -How long have you ____ here ?

-About two months .

A. been B. gone C. come D. arrived

2. Hurry up! The play __________ for ten minutes .

A. has begun B. had begun C. has been onD. Began

3. It _____ ten years since he left the army .

答案及解析:

1. Miss Green isn't in the office . she_______ to the library .

A.has gone B. went C.will go D. has been

2. My parents ______ Shandong for ten years .

3. The students have cleaned the classroom, __________?

A. so they B. don't they C. have they D. haven't they

答案及解析:

1、“have/has gone to + 地点”表示“某人去了某地(还未回来)”,指主语所指的人不在这儿。“have/has been in + 地点”表示“在某地呆了多长时间”,常与表示时间的状语连用。“have/has been to +地点”表示“曾经去过某地(但现在已不在那儿)。”故16的正确答案为A。

现在完成时课件(篇9)

上一期我们学习了现在完成时的构成,在本期中,我们来学习现在完成时的用法(一)。

现在完成时表示过去发生或完成的某一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结果。如:

Have you read that story?你读过那个故事吗?(“读”这一动作发生在过去,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是:是否知道故事的内容。)

I have bought two apples. 我买了两个苹果。 (“买”这一动作发生在过去,对现在造成的结果是:拥有两个苹果。)

在学习这一概念的同时,还应注意常与现在完成时连用的几个副词:already,just,ever,yet,never等。already,just多用于肯定句中,ever,yet,never多用于疑问句和否定句中。如:

I have already finished my homework.我已经做完家庭作业了。

He has just had his meal.他刚吃过饭。

Have you ever sung this English song?你曾唱过这首英文歌吗?

They haven't started yet.他们还没有动身。

We have never heard of it.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件事。

现在完成时表示过去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一般过去时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在过去。试比较:

The plane has arrived . 飞机已经来了。(说明现在的情况:飞机在这儿。)

The plane arrived a quarter of an hour ago. 飞机是一刻钟以前抵达的。(强调动作发生的时间在过去。)

接触六:have been in, have been to 与have gone to 的用法

1. have(has) been in 意为“已经在某地呆了多长时间”,常与表示一段时间的状语连用。如:

Mr. Brown has been in Shanghai for three days. 布朗先生来上海已经有三天了。

They have been in Canada for five years. 他们到加拿大有五年了。

2. have(has) been to意为“曾经去过某地”,表示现在已经不在那里了。可与just, ever, never等连用。如:

I've just been to the post office. 我刚才去邮局了。

Have you ever been to Hangzhou? 你曾经去过杭州吗?

Mary has never been to the Great Wall. 玛丽从未去过长城。

3. have(has) been to 后面可接次数,表示去过某地几次。如:

I've been to Beijing three times. 我去过北京三次。

They have been to that village several times. 他们去过那个村庄好几次了。

4. have(has) gone to 意为“到某地去了”,表示到了某地或正在去某地的途中。总之,说话时该人不在现场,一般不用第一、第二人称代词作句子的主语。如:

-Where is Tom? 汤姆在哪里?

-He has gone to the bookshop.他到书店去了。

下列各句均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1. So far we learned about six hundred English words.

2. I've been in Australia twice.

3. -Have you had your lunch?

-No yet.

Key:

1. learned → have learned 2. in →to 3. No→Not

现在完成时课件(篇10)

现在完成时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语法项目,也是初中英语语法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语法现象较为复杂,难度较大,是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

2. have gone to / have been to/ have been in 的区别。

3. 延续性动词和费延续性动词在现在完成时中的应用。

4.现在完成时与一般过去时的区别。根据以上考点的分析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为宗旨制定一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的有关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时态的题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通过复习使学生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

“完成”和“过去”概念定义的差异,学生往往对两种时态的含义和用法产生混淆,同时两种时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正确理解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的用法及区别,正确使用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解决有关时态的题目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本节课的`难点。

说教法:结合教材和复习课的特点,采用讲授和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精讲巧练,循序渐进地深化教学内容。展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

说学法: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使用了比较归纳、分析概括的方法,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知识的结构和体系,更有利于发展学生求同辩异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一步:知识复习总结,首先分别复习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的有关知识,对重点进行分析并结合习题进行巩固,再对两种时态进行比较归纳,使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这两种时态的结构和体系。

第二步:知识点练习。结合历届中考试题中部分考查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的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达到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标。

第三步:知识点练习。结合历届中考试题中部分考查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的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达到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标。

通过本节复习课,学生掌握了现在完成时的各种用法以及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的区别,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遇到的题目,效果较好。但由于时间关系练习量太少。

现在完成时课件(篇11)

(一) 教材分析:

本模块以运动为话题综合运用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这两个时态学生容易弄混,但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大部分同学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尤其是涉及及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及运动明星,因此他们乐于谈论。根据这个话题可以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比如观看各种各样的运动比赛。丰富的课余活动,开运动会等,都能就运动这个话题充分展开讨论,而且能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创新思维。对运动的讨论还涉及到德育。通过不同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运动能产生美。而运动员身上顽强拼搏,永不服输的精神无疑会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姚明非常熟悉,在这班有很多的男同学喜欢打篮球,而且还有一部分女同学喜欢看篮球比赛,他们都是姚明的球迷,我就抓住这个有利的契机,结合学生感兴题的话题把学生吸引住。而且,给合的北京奥运会,来学习本模块中所谈到的有关奥运的知识,这使学生很容易接受。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复习实义动词的现在完成时及完成进行时,一般过去时与现在完成时的区别

2、宾语从句的使用,连词的使用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活动谈论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及运动明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谈论运动及运动员,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学习运动健儿永不服输的拼搏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实义动词的现在完成时及完成进行时,一般过去时与现在完成时的区别

(三)教学难点:

学会用英语描述自己喜欢的运动员能综合运用各种时态,注意连词的使用能与同学就运动这个话题交换信息,开展一些模拟现实生活的活动并表演

现在完成时用来表示之前已发生或完成的动作或状态,其结果的确和现在有联系。动作或状态发生在过去但它的影响现在还存在;也可表示持续到现在的动作或状态。其构成: have (has) +过去分词。

动词一般是延续性的,如live, teach, learn, work, study, know.

举例:

I saw this film yesterday.

I have seen this film.

Why did you get up so early?

Who hasn't handed in his paper?

She has returned from Paris.

她已从巴黎回来了。

She returned yesterday.

她是昨天回来了。

He has been in the League for three years.

He has been a League member for three years.

He joined the League three years ago.

I have finished my homework now.

---Will somebody go and get Dr. White?

---He's already been sent for.

关于现在完成时上述例举了许多关于它的介绍,同学们可以在例句中寻找现在完成时的真谛。

关于英语中动词的种类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学习。

动词是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按其词义和在句子中的作用可分为行为动词,连系动词,助动词和情态动词。

行为动词可分为及物动词 (vt)和不及物动词(vi),及物动词表示动作或状态,有完整的词义,能单独作谓语,后跟宾语;不及物动词表示动作或状态,有完整的词义,能单独作谓语,但后面不能直接跟宾语,如要带宾语则与介词或副词构成短语。

如:

More and more people study English.(vt)

The students are listening to the teacher carefully.(vi)

连系动词本身有一定的`词义,但不能独立作谓语,必须与表语一起构成谓语。常用的连系动词有 be, get, turn, become, look, feel, grow, seem, sound, taste, smell等。

如:

Our country is becoming stronger and stronger.

助动词本身无词义,不能单独作谓语,只能和主要动词一起构成谓语动词,表示否定,疑问及动词的时态、语态、人称和数等语法特征,助动词有 be,do,have,shall,will等。

如:

How do you usually come to school?

The children are playing yo-yo now.

情态动词本身有一定的意义,但不能独立作谓语,只能和主要动词原形一起构成谓语,表示说话人的语气和情态。情态动词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情态动词有 can (could),may(might),must, need, ought to, dare等。

如:

Can I help you?

- Must we go now? -No, you needn't .

a. can与be able to的用法有所区别。can只用于一般现在时和过去时,指本身有能力的“能”;be able to用于各种时态均可,指须经过努力而“能”。

b. must与have/has to的用法。must表示说话人主观认为“必须”,只用于一般现在时和一般将来时;have/has to表示客观需要,意为“不得不”,它可用于各种时态。

c.need和dare既可作情态动词也可作行为动词。

对于英语的学习中,关于动词不定式的形式知识点的内容,我们做下面的讲解学习哦。

1.作主语。 如:

To learn English is very important.

但实际上不定式作主语常用 it来作形式主语,而将不定式移至谓语动词后作真正的主语。

如上句可表达为:

It's very important to learn English.

2.作表语。 如:

My idea is to ring him up at once.

3.作宾语。 如:

I have decided to go to Binjiang Primary School.

4.作宾语补足语。

a. ask, want, teach, tell, know, would like, allow等动词后面接动词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

如: The policemen asked him to get off the bus.

b. hear, see, look at, feel, watch, notice, listen to等动词后接不带to的动词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

如: We often see Miss Li clean the classroom.

c. let, make, have这些使役动词后接不带to的动词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但在被动语态中这些不带to的都须带上to。

如: In those days the bosses often made the workers work day and night.

d.动词help接动词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可带to也可不带to。

如: Can you help me (to) carry the heavy bag?

5.作定语。

a.与被修饰词有动宾关系。如:I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tell you.但如果不定式动词为不及物动词,后面的介词千万不要省略。

如: Maybe they have three rooms to live in.

b.与被修饰词有主谓关系。

如: Mr Liang is always the first to come and the last to leave.

c.与被修饰之间只有修饰关系。

如: I have no time to play cards.

d.作状语,表示目的、原因、方法、方向、结果等。

如: I'll go to meet my friend at the railway station.

e.不定式复合结构“for sb. to do sth” 作主语时,常用“It is +adj+ for

of sb. to do sth”的句式。形容词good, bad, polite, unkind, kind, ice, clever,

right, wrong, careful等用“It is +adj +of sb. to do sth.”

其他形容词用 for。

如:

It's dangerous for you to ride so fast.

It's very kind of you to help me.

8.动词不定式与疑问句who, what, which, when, how, where, whether等连用。

如: I don't know when to start.

He didn't tell me where to go.

但上面结构相当于一个从句,故上述句子也可表达为:

I don't know when we'll start.

He didn't tell me where he would go.

注意:

a.有些动词或动词短语不能带不定式,只能接动词的-ing形式。

如: enjoy, finish, keep, mind, miss(错过),be busy, go on, keep on, be worth, practise等。

如: The peasants are busy picking apples.

Would you mind my opening the door?

b.有些动词后可接不定式,也可接动词的-ing形式,但意思不同。

如: Lu Jian forgot to post the letter.(该寄但还没做)

Lu Jian forgot posting the letter.(已经寄过信了)

They stopped to sing a song.(停止在做的工作而去做另一件工作)

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是老师对短语动词的四种类型知识总结。

动词与介词、副词等构成的固定短语,叫短语动词。主要有四类:

有的一般不跟宾语,如go ahead, fall behind, get up, lie down, go up, run out, give in, stay up等;有的可以跟宾语,如put out, carry out, give up, wake up, check in, eat up, fill in, find out, fix up, hand in, mix up, look up, make out, turn down, work out等。

注意:宾语是名词时,放在副词前面或后面都可以,但若作宾语的是人称代词时,就只能放在动词和副词之间了。如:

We’ve decided to put the meeting off (=put off the meeting) . 我们决定把会议推迟。

We’ve decided to put it off. 我们决定将它推迟。(不说put off it)

如ask for, care for, call for, break into, deal with, call on, look for等。后面必须接宾语。如:

I don’t care for tea. 我不喜欢喝茶。

如look forward to, put up with, looked up to, go in for, go along with, date back to, look down on, keep up with, add up to, run out of等。如:

She soon caught up with us. 她很快赶上了我们。

如take care of, pay attention to, make use of, make contribution to做出贡献等。如:

Take care of your brother while I am away. 我不在的时候,你要照顾好你弟弟。

希望上面老师对短语动词的四种类型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学习的很好的哦。

关于英语中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的知识学习,我们做下面的内容讲解。

根据其后是否带宾语,动词可分为及物动词(带宾语)和不及物动词(不带宾语)。如:

When will he arrive? 他什么时候到?(arrive 不带宾语,为不及物动词)

He reached Beijing yesterday. 他昨天到达北京。(reach 带了宾语,为及物动词)

有的动词既可用作及物动词也可用作不及物动词:

The child is playing. 这小孩在玩。(不及物用法)

The child is playing the piano. 这小孩在弹钢琴。(及物用法)

He is writing a letter. 他在写信。(及物用法)

The boy is reading. 这男孩在阅读。 (不及物用法)

The boy is reading a magazine. 这男孩在看杂志。(及物用法)

下面是对英语中实义动词与非实义动词知识的内容讲解,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

根据其含义和句子功用,动词可分为实义动词和非实义动词(包括时态助动词和情态助动词等)。如:

He bought a story book. 他买了一本故事书。(buy 为实义动词)

He has read the story book. 他已读过这本故事书。(has 为时态助动词,read为实意动词)

He should read the story book. 他应该读读这本故事书。(should 为情态助动词,red为实义动词)

现在完成时课件(篇12)

现在完成时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结果或表示过去的动作或状态持续到现在。为了方便老师们教学,分享了现在完成时的课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初三年级语法复习课,在已经复习完动词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和过去进行时的基础上,进行动词时态中最重要的现在完成时的复习。课时分配为两节讲练结合课和两节专项练习课。本课为讲练结合课的第一课时。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二年级学习过现在完成时后,一直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复习。在前阶段的语法复习中能够看出来学生的对于该语法项目遗忘程度比较严重。而现在完成时在中考中的地位较高,是单选的每年必考的项目,所以针对学生的现状和考试的要求,都要在该时态复习时下一番功夫。

复习现在完成时的构成和两种基本用法。

现在完成时与一般过去时的区别。

have been to, have gone to和have been in的用法。

(三)教学难点:

1.现在完成时与一般过去时的区别。

2.have been to, have gone to和have been in的用法。

三.课堂流程:

1.复习现在完成时的构成和两种基本用法。

2.现在完成时与一般过去时的区别。

3.have been to, have gone to和have been in的用法。

教学重点 复习现在完成时的构成和两种基本用法。

1.现在完成时与一般过去时的区别。

2.have been to, have gone to和have been in的用法。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1. I have lived in Beijing.

2. He has already seen the film.

3. I have not had his lunch yet.

4. She has not visited your school before.

5. 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 Forbidden City before ?

6. I have never been to that farm before.

7. I have just lost my English book.

主语+have / has  +  过去分词+~

1)现在完成时态表示 过去发生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结果 。

标志词:already   ,yet , just,  before,  never ever

1. A: ______ your brother _________ a new watch?  (buy)

1.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⑴ When is the Present Perfect Tense used?

⑵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ave/has gone to” and “have/has been to”?

⑶ What kinds of words or phrases can be often used in the Present Perfect Tense ?

2.检查讨论情况并做典型题例。

此步骤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合作精神。

Step 4 Revis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the tense(区别一般过去时与现在完成时)

1.先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练习,让学生自己发现两种时态的区别并及时总结。

2.让学生举例说明。

此步骤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瞬间动词转化为延续动词的用法。

初中阶段常见的终止性动词转化成延续性动词有:

come to → be in(at) come back → be back

begin/start → be on join→ be in/be a member of

leave → be away get to know → know

finish → be over fall asleep → be asleep

catch a cold → have a cold fall ill → be ill

come to work here → work here leave here → be away from here

规律: 除了borrow → keep buy → have 其余都可以转化为be +介词或副词或形容词。

口诀:

终止性动词一瞬间,不与时段紧相连。

来买发现停止参加开始变得死离开……

用时千万别胡来,记住要用别的动词来替代。

注:where 和when 引导的.从句一般不用现在完成时,但Where have you been ?除外。

此步骤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间竞赛,得分多者为胜,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达到巩固现在完成时的目的。

练习I. 用already, yet, ever, never, just填空

设置两个情景,让学生自选两人一组编一个对话,并且用上现在完成时态,将语法知识拓展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践,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

熟练掌握现在完成时的用法。

板书设计:

肯定句式:现在完成时的肯定句式是“have(has)+过去分词”。

否定句式:现在完成时的否定句式是“haven't(hasn't)+过去分词”。

疑问句式:现在完成时的一般疑问句式是把助动词have或has提到主语之前。

肯定回答用“Yes...have(has).”。

否定回答用“No...haven't(has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