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比长短教案合集

小班数学比长短教案合集。

资料可以指人事物的相关多类信息、情报。当我们的学习任务遇到困难时,往往都需要参考资料。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既然如此,你知道我们的资料有哪些内容啊?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小班数学比长短教案合集,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小班数学比长短教案(篇1)

设计意图:

比较、排序在小班的教学和游戏活动中,我们会经常运用到。结合我的子课题《探究式活动中问题的提出》,我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吸管投放到活动中,运用启发性、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吸管的外形特征,重点探索、发现比长短的方法,就是将吸管一端对齐就能比出另一端的长短。教师的提问直接指向活动目标,以针对性、开放性的原则贯穿整个活动,突出重点,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幼儿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活动目标

1、知道长和短,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

2、能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的顺序进行排序,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教师:吸管一根;一份从长到短排好队的吸管。

2、幼儿:长短、粗细、颜色不同的吸管若干;不一样长短的吸管每人3根,排序卡1张。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认识吸管。

(1)出示吸管,师:看,这是什么?老师也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吸管,请你们仔细看看你的吸管是什么样子的?

(2)幼儿自由观察、讲述。

(3)师:你的吸管是什么样子的?幼:长长的,黄色的`……

(4)师小结:吸管是长长圆圆的,中间还有一个洞。

(分析:活动材料来源于幼儿生活,孩子们对吸管的外形特征已有初步的了解。活动刚开始直接出示吸管,引起幼儿的观察兴趣。通过看看、说说,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吸管的认知。)

2、感知吸管的不同点,探究比较物体长和短的方法。

(1)师:我这还有许多吸管,请你们再选一根比一比,看一看,会发现了什么?

幼:颜色、粗细、长短不一样。

(分析:幼儿自选第二根吸管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操作使幼儿感知吸管的多样性,丰富对吸管的了解。)

(2)师:(长短)你们是怎么比的?

幼:用眼睛看出来的。

师:除了用眼睛看,谁还有更好地方法?

(3)师:看老师是怎么比的,把吸管竖在桌子上,吸管的一端要对齐,然后比较另一端,就比出哪根吸管长,哪根吸管短了。现在请你也来试一试、比一比吧。

(4)师小结:原来吸管是五颜六色的,有粗有细,有长有短。比长短时,我们要将两根吸管的一端对齐,然后比较另一端,就能比出长短了。

(分析:教师以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探究比长短的方法,帮助幼儿知道可以用目测和比较的方法比出吸管的长短,拓展幼儿的经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幼儿按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吸管,强化比的方法。

(1)师:刚才我们学会了比较长短的方法,现在我要考考你们了,我这有3根吸管请你们按长短为它们排排队。

(2)师:谁愿意先来比比它们的长短?请一名幼儿操作。比出最短的吸管后,教师马上从短到长排队。(提醒从红旗开始排队)

(分析:在集体前操作,强化幼儿比的方法。有助幼儿直观地观察、了解排序的方法,为幼儿下一步的操作奠定基础。)

(3)师:现在是从短到长来排队,还可以怎么排呢?若幼儿想不出,教师直接出示从长到短的排队方法。

(分析:以启发性的问题,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感知另一种从长到短的排序方法,丰富幼儿的排序经验。)

(4)师:下面就请你们也来比比3根吸管的长短,然后从红旗开始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来排队吧!

(5)幼儿自由操作比长短,教师指导。提醒幼儿先比3根吸管的长短,然后从红旗开始依次排队。

4、展示幼儿作品。

(1)教师将从短到长和从长到短不同的排列方法分两边摆放。

(分析:将两种不同的排序方法分类摆放,使幼儿能更直观的感知不同的排序方法,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

(2)师:看看,你们有没有都排对呀?(若有错误,就请幼儿纠正。)

(3)师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能比出3根吸管的长短,并将吸管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的来排队。

反思:

本次活动教材新颖,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参与性强。活动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吸管,发现、讲述吸管的外形特征,如长长圆圆的,中间有一个洞等。重点引导幼儿探索、发现比长短的方法。教师的提问直接指向活动目标,使幼儿发现将吸管一端对齐的方法就能比出长短,并再次操作感知比长短的方法,从而突破活动的重点。然后用比长短的方法比较3根吸管,并将吸管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序,通过在排序卡上排序,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磨研发现活动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教学内容超出小班上学期幼儿的能力水平,建议放在下学期开展。

2、第一环节应提供幼儿每人一根吸管,让孩子自己观察、发现吸管的外形特征,这样更自然、更开放。

3、排序卡画上小红旗,让幼儿竖着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地排队,更适宜幼儿操作。

4、在纠错时可请幼儿在黑板上操作、改正,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其他幼儿等待过长,也能更好地关注到孩子的个体差异,使孩子们发现错在哪里。

小班数学比长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激发排序的兴趣,大胆运用语言讲述排序结果。

2、培养观察、比较和操作能力。

3、能较熟练地按物体长短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1、课件数学。

2、长短不一的小棒各4根;食用山楂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调动幼儿情绪。

教师:今天老师要请客啦,看!这是什么?(长条山楂卷)

这两根山楂条一样长吗?(一样长)

老师将其中的一根切下一小块,请一幼儿品尝。

2、比比看,有什么变化?(一根长,一根短)

然后,老师再将长的一根切下一段,给幼儿品尝。

(直至两根全部吃完)

二、展开

1、幼儿自由探索给小棒排序。

请幼儿自己比一比小棒的长短,排一排小棒,主动探索排序方法,教师观察幼儿掌握排序的情况。

2、教师利用课件与幼儿一起总结、归纳排法。

(1)先比较4个物体,找出最长、最短的,最短的放在最前面,最长的放到后面。

(2)然后比较其它两个物体的长短、按顺序放在中间,并说出:我是按照最短的、短的、长的、最长的顺序给物体排队的。

请幼儿观看课件:3-1比较概念

(3)让幼儿在正排序的基础上进行逆排序。

3、引导幼儿讨论:两种排序的方法为什么不一样?

(1)正排序是从短到长,一个比一个长。

(2)逆排序是从长到短,一个比一个短。

(3)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表述。

三、结束

1、请幼儿自由排序,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2、教师小结,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小班数学比长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习按物体的长短差异排出四个物体的序列。

2.培养幼儿能用语言讲述排列的顺序。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教具长短不一的绿色纸条4根,标记图1张。

学具第一、二组:长短不一的冰棒棍人手4根,(或长短不一的铅笔4支)每人1张标记图,操作卡片4、5;第三组:人手3张点卡(分别为I,2,3。),每人三色花片1盘(数量分别为1~3,如:1红片,2蓝片,3黄片。),每人1个计算盒,操作卡片11;第四组:人手1套动物卡片(§张,数量分别为1~3,如。1头猪,2头牛,3只羊。),每人1个圆点印章j计算盒,印泥2盒,制卡纸若干张,操作卡片12;第五组:人手l张实物排序材料纸 (见图一)、实物卡片4张,操作卡片13。

活动过程1.集体活动。

出示四根纸条,‘‘这里有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哪根是长的?哪根是短的?用什么办法证明你说的是对的呢?”(把两根放在一起比一比)“比的时候,要把两根纸条靠在一起,下端对齐,这样就能看出哪根长,哪根短了。”出示标记图,“谁会在红线上给这几根纸条排队?想想哪根纸条应该排在最前面,哪根纸条跟在它的后面,要把这几根纸条排得很整齐,一边排一边说:什么样的纸条请你排在最前面,什么样的纸条请你跟在后面。”请个别幼儿在绒板上操作。“请大家说说他是怎样给纸条排队的_?”(最长的,长的,短的,最短的,或者最短的,短的,长的,最长的。)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给冰棒棍,给铅笔排队。

“先把盘子里的冰棒棍、铅笔都拿出来,比比它们哪根长,哪根短,再把它们放在红线上排队,排好以后,从前到后地说说你是怎么排的。”

第三组,把相同的花片放在一起。

“看看盘子里的花片有什么不同,把相同的花片放在一起,数数每样有几个,再按数目的多少有顺序地送它们回家。然后再给花片送点卡,一个花片送1的点卡,边送边说……,最后说说;几个什么花片送你几的点卡。,, .第四组,给动物排队。

“请你按卡片上动物数目的多少排队,再印圆点送给动物,最后说说:几只动物,送你几的点卡。” 。

第五组,接着给卡片排队。 .“先说说材料纸上前面的卡片是怎样排的,接着往下排,想想该是谁了,把卡片排完。再从前往后地说说卡片是怎样排的。”

3.活动评价。

展示铅笔排序的活动,请大家说说是怎样排的,体验排列的顺序和队列的整齐。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对教材的把握上设计较好。环节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在师幼互动和幼幼互动时,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兴趣很高。数学就是服务生活的,孩子在操作和游戏中掌握了区分长短的方法,理解了长短顺序的关系。

在幼儿分组操作时,忽略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在对于接受慢的幼儿没有及时给与支持和帮助,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幼儿个体差异,并实施重点关注;

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保持原有的基础上,在操作环节发现掌握不好的孩子,在游戏环节重点关注策略,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很好掌握;另外,在一日活动将此项活动延伸到各个环节,随机教育和引导。

小班数学比长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长短的概念,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并用语言进行描述。

2、能用一端对齐法对物体进行比较,并按照物体的长短特征进行分类。

3、很快融入游戏氛围参与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只篮子。里面放有彩色纸条两根(一样长),吸管两根(有长短),彩带三条(红长、绿短、黄最短)。

2、彩色纸一张,透明敞口塑料袋两个(袋上分别标有数字1、2)。

3、音乐《红绸舞》。

4、场地布置:红绿黄三个圈作舞池。

活动过程:

一、小魔术导入,激起兴趣、感知长短。

(一)老师变魔术。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魔术,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仔细喽。

把两根相同的纸条变成一长一短。

2、幼儿观察有何不同,说说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我们的宝宝真棒,用眼睛就能看出两根纸条不一样,一根长一根短。

3、告诉幼儿“变”的秘密。

(二)幼儿变魔术。

1、幼儿从篮子里拿两根纸条学做小小魔术师。

2、说一说,哪根长哪根短。

二、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长短的理解。

(一)两个物体进行长短比较、分类。

1、请幼儿从自己的小篮子里拿出两根吸管进行比较。

说说你是怎么发现哪根长哪根短。

2、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怎样做呢?

引导幼儿用一端对齐法进行比较。(可横着也可竖着斜着比)

3、送吸管回家。将长的送进1号袋,短的送进2号袋。

4、检验。

师将一个袋子里的吸管拿出用一端对齐法检查是否一样长。另一个袋子里的请有意愿的幼儿进行检查。

(二)尝试用一端对齐法对三个物体进行长短比较、分类。

幼儿从篮子里取出三根彩带。

1、选一条自己喜欢的彩带。

2、尝试比一比、说一说自己拿的是长的、短的还是最短的。

3、长的请到红舞池、短的请到绿舞池、最短的请到黄舞池。

三、游戏:彩带飘起来。

播放《红绸舞》,和幼儿共同跳起来,把彩带舞起来。

课后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之间在能力上还是有差异的,大部分幼儿能很好地进行比较,但在表达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儿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这点上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引导他们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并帮助他们梳理总结。

在活动之前也看过一些关于“比长短”的文章,和同行的活动反思,所以在准备学具和提要求时更谨慎了。引出“一端对齐法”的概念,对幼儿能较快地理解还是有帮助的。相信对将来三个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有一定的帮助。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魔术中开始、游戏中结束,整体感觉孩子们能尽快地融入整个活动的氛围,都还挺开心的。

小班数学比长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在尝试中能用目测和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长短,体验自己发现结果的成功感。

2、学习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活动。

活动准备

1.篮子(人手一只)、吸管、彩带、(每人两件,一件长的,一件短的)

2.录音机、音乐《小鸟飞》《娃哈哈》《小兔跳》

3.小兔、小猴头饰(都带上尾巴,其中小兔是短的尾巴,小猴是长的尾巴)

活动过程

1、出示物品,引起幼儿兴趣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好玩的东西,但是请你们玩之前呢,老师有个要求,就是你们在玩的时候仔细看看这些东西有什么特点,你觉得它们是怎样的?

2、每人一个袋子,里面装着准备好的物品,幼儿自由尝试发现问题。

3、2分钟后请幼儿讨论发现的问题。

4、提出要求,引导幼儿再次尝试现在请小朋友从你们的袋子里拿出相同的东西,玩一玩,比一比,看看这次聪明的你们又能发现什么?

5、幼儿把发现结果说出来。

出示带子刚才小朋友都很聪明,说出了自己发现的问题。现在看看老师袋子里面又有什么东西呢?。

看棍子,幼儿说出自己看到的情况。

教师小结:多出来的这里是长的,出示字:长。幼儿唱读。

这边没有的是短,出示字:短。幼儿唱读。

结束

1、游戏:听信号做动作教师说长,幼儿用两只手比长,开始时带着幼儿做。教师说短,幼儿用手比短。

2、游戏:看表演现在呢,有两只小动物要给小朋友表演,大家一起去看,好吗?幼儿听音乐《娃哈哈》离开位置,到前面。

老师有个要求,就是要看清楚等下出来的小动物谁的尾巴是短的?现在请小朋友准备好啦,小动物要表演了。

教师带上头饰扮演小兔小猴。

幼儿回答是小兔后,放音乐《小兔跳》带领幼儿学小兔跳。

小朋友都很棒,现在我们一起做小兔去拔萝卜啦。

课后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之间在能力上还是有差异的,大部分幼儿能很好地进行比较,但在表达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儿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这点上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引导他们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并帮助他们梳理总结。

在活动之前也看过一些关于“比长短”的文章,和同行的活动反思,所以在准备学具和提要求时更谨慎了。引出“一端对齐法”的概念,对幼儿能较快地理解还是有帮助的。相信对将来三个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有一定的帮助。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魔术中开始、游戏中结束,整体感觉孩子们能尽快地融入整个活动的氛围,都还挺开心的。

小班数学比长短教案(篇6)

目标

能在5个物体中找出最长和最短的物体,并能按其长短进行排序。

能在小组内与同伴共同活动,比较物体的长短。

准备

轻松乐曲的音乐磁带1盘。

回形针4盒,雪花片2筐,未穿的珠子2筐,分别放在桌子上。

长短排序材料若干套(长短不一的枝条、木块、玩具等各5个)。

过程

操作练习。

幼儿自己选择材料进行练习,如:将回形针穿成链状,将雪花片插成柱状,将珠子穿成一串。

停止音乐后,同小组的幼儿相互比较,看谁穿的回形针链长、插出的雪花片柱子长、穿成的珠子长等,

“比比长短”游戏。

同组的幼儿把本组穿成的回形针链、雪花片柱或串珠(帮幼儿在穿好的珠子末尾打上结)放在一起按从短到长排序。

建议

在活动角提供长短不等的物体,让幼儿自行练习排序。

小班数学比长短教案(篇7)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和涂色活动,区分2—3样同类物体的长短,培养动手能力、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蜡笔、纸。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请幼儿观察桌上的不同实物,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二、比一比。

1、同样两类物体进行比较。

问:你觉得哪把尺长,哪把尺短?

追问:你用什么方法知道它们的长短?

2、师:老师手里的两条绸带哪一条绸带长,哪一条绸带短?

追问:你用什么方法知道它们的长短?

分别比较两把尺和两条绸带的长短,说说哪把尺长,哪把尺短;哪条绸带长,哪条绸带短。

3、三样同类物体进行比较。

师:我这里有3支蜡笔,哪一只蜡笔最长,哪一只蜡笔最短?

谁能来给蜡笔排排队,从最长的排到最短的?

师:我还请来了管子,我们也来给他们比比谁最长,谁最短?

现在我们知道他们谁最长,谁最短了,谁能来帮它们按照顺序排排队?

环节三:涂一涂

1、师:我的纸上还有一些朋友需要小朋友来帮助他们比出长短。

师:我们把长的尺和长的绸带涂上黄色,把短的尺和短的绸带涂上蓝色。

师:把最长的蜡笔和管子涂上黄色,把最短的蜡笔和管子涂上蓝色,剩下的就涂上红色。

2、请幼儿在练习纸上按要求涂颜色。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小班的数学活动,活动的重点在于区分物体的长短。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的兴趣都很浓厚,最后环节的操作完成度也还不错。活动中我通过出示不同的物体来让幼儿进行长短的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我忽略了一个细节就是长短的比较应该放在水平平面上,不应该竖着放,这样更适合比高矮。在出示绸带进行比长短的时候,由于操作纸上一条绸带是弯曲的,我选择了同样长短的绸带进行比较,孩子们不能很好的理解,( )应该选用长短不同的绸带,然后将长的绸带进行弯曲变长和短的绸带一样长,这样孩子们或许能更好的理解。整个活动,我缺少了让幼儿操作的环节,这样就缺少了趣味性和游戏性,操作也是一个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的过程,应该加入活动中。在选择比较的物体时也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这样孩子们在讲述时更容易也更清楚。

【活动点评】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的设计没有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没有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掌握比较的方法来掌握物体的长和短。本次活动,大多是教师在前面说教,而幼儿不是很主动的学。并且在活动中,教师对于比较的方法讲述的也不是很清楚,(重叠和长短排等)虽然在活动设计时体现出来,但是在活动中没有。在活动中,幼儿讲述的较少,教师讲的太多。这些作为新教师需要注意到的。

亮点:

1、教师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环节能层层递进。

2、材料的准备比较充分。

不足:

1、目标制定时,教师应考虑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什么。这次的活动是数学活动,让幼儿区分长短,应该让幼儿看卡,比较物体的长短。

2、对于数学活动,教师对于语句的概括一定要规范,正确引导幼儿。

3、材料的准备要考虑周全,如像比较长短,就要选择不同的颜色,使能力差的幼儿在同伴的启发下也能掌握。

建议:

1、在第二个环节因增加幼儿的操作机会,使幼儿掌握比较的方法。

2、操作纸的要求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有机的进行调整。

小班数学比长短教案(篇8)

一、活动目标

1、在尝试中能用目测和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长短,体验自己发现结果的成功感。

2、学习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活动。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二、活动准备

1.篮子(人手一只)、吸管、彩带、(每人两件,一件长的,一件短的)

2.录音机、音乐《小鸟飞》《娃哈哈》《小兔跳》

3.小兔、小猴头饰(都带上尾巴,其中小兔是短的尾巴,小猴是长的尾巴)

三、活动过程

1、出示物品,引起幼儿兴趣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好玩的东西,但是请你们玩之前呢,老师有个要求,就是你们在玩的时候仔细看看这些东西有什么特点,你觉得它们是怎样的?

2、每人一个袋子,里面装着准备好的物品,幼儿自由尝试发现问题。

3、2分钟后请幼儿讨论发现的问题。

4、提出要求,引导幼儿再次尝试现在请小朋友从你们的袋子里拿出相同的东西,玩一玩,比一比,看看这次聪明的你们又能发现什么?

5、幼儿把发现结果说出来。

四、出示带子刚才小朋友都很聪明,说出了自己发现的问题。现在看看老师袋子里面又有什么东西呢?。

看棍子,幼儿说出自己看到的情况。

教师小结:多出来的这里是长的,出示字:长。幼儿唱读。

这边没有的是短,出示字:短。幼儿唱读。

五、结束活动

1、游戏:听信号做动作教师说长,幼儿用两只手比长,开始时带着幼儿做。教师说短,幼儿用手比短。

2、游戏:看表演现在呢,有两只小动物要给小朋友表演,大家一起去看,好吗?幼儿听音乐《娃哈哈》离开位置,到前面。

老师有个要求,就是要看清楚等下出来的小动物谁的尾巴是短的?现在请小朋友准备好啦,小动物要表演了。

教师带上头饰扮演小兔小猴。

幼儿回答是小兔后,放音乐《小兔跳》带领幼儿学小兔跳。

小朋友都很棒,现在我们一起做小兔去拔萝卜啦。

课后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之间在能力上还是有差异的,大部分幼儿能很好地进行比较,但在表达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儿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这点上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引导他们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并帮助他们梳理总结。

在活动之前也看过一些关于“比长短”的文章,和同行的活动反思,所以在准备学具和提要求时更谨慎了。引出“一端对齐法”的概念,对幼儿能较快地理解还是有帮助的。相信对将来三个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有一定的帮助。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魔术中开始、游戏中结束,整体感觉孩子们能尽快地融入整个活动的氛围,都还挺开心的。

小班数学比长短教案(篇9)

一、活动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数学活动《比长短》。比较、排序在小班的教学和游戏活动中,我们会经常运用到。

我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吸管投放到活动中,运用启发性、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吸管的外形特征,重点探索、发现比长短的方法,就是将吸管一端对齐就能比出另一端的长短。活动中问题的提出直接指向活动目标,突出重点,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感受比较的需要,体会比较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幼儿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活动目标: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小班儿童的年龄特点、能力和发展水平,制定如下目标:

1懂的长短,学会比较物体的长度。

2能够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排序,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3、 活动准备:1、老师:一根稻草;一根从长到短的稻草线。

2、幼儿:长短、粗细、颜色不同的吸管若干;不一样长短的吸管每人3根,排序卡1张。

四、说活动重难点重点:能用一端对齐的方法比较吸管的长短。

难点:三根吸管可通过比较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排序。

五、教法、学法: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给足幼儿自由的时间与空间,提供丰富的材料,采用启发探索法、观察比较法与幼儿有效地进行互动,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在活动中,孩子们观察并感知吸管的不同形状,并通过一端对齐比较吸管的长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等多种形式,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感受比较的需要,从而为突破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打下铺垫。

6、 活动流程:活动分为四个部分:

首先,引导幼儿观察吸管,了解吸管的外形特征;其次,通过两两比较使幼儿初步感知吸管的不同点,并通过探索比长短的方法;其次,引导幼儿将3根吸管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的排序,强化比的方法;最后,将两种不同的排序方法分开展示,引导幼儿检查排序情况。

第一环节,活动刚开始直接出示吸管,提问:“看,这是什么?吸管是什么样子的?”调动幼儿观察吸管的兴趣,通过看看、说说,多感官感知吸管的外形特征,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吸管的认知。

第二环节,再次提供吸管,引导幼儿自选第二根吸管进行两两比较,通过观察使幼儿感知吸管的多样性,如吸管是五颜六色的、有粗有细、有长有短,丰富对吸管的了解。重点引导孩子们通过眼神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稻草,并探索比较的方法。教师用启发性问题引导幼儿比较长度的方法,拓展幼儿的经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环节中,在知道比长短方法的基础上,让幼儿通过比较3根吸管的长短再进行排序。加强儿童比例法,培养儿童按长度排序的能力。通过孩子在集体面前的操作,帮助孩子直观观察,了解分拣方法,为孩子下一步的操作打下基础。

同时教师以启发性的问题,发散幼儿的思维,从而帮助幼儿感知另一种从长到短的排序方法,丰富幼儿的排序经验。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体验运用数学的乐趣。

最后,在第四节,老师有意识地在黑板上展示由短到长、由长到短的排序卡片,让孩子们可以查看排序情况。这不仅有助于孩子们直观地感知这两种不同的排序方法,而且巩固了孩子们的排序经验,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小班数学比长短教案(篇10)

活动目标

1、 在尝试中能用目测和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长短,体验自己发现结果的成功感。

2、 学习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活动。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篮子(人手一只)、吸管、彩带、(每人两件,一件长的,一件短的)

2、 录音机、音乐《小鸟飞》《娃哈哈》《小兔跳》

3、 小兔、小猴头饰(都带上尾巴,其中小兔是短的尾巴,小猴是长的尾巴)

4、 投影仪、课件《比长短》

活动过程

(一)入场(启蒙室),放音乐《小鸟飞》 幼儿听着音乐走到位置上坐好。

(二)第一次尝试活动

1、出示物品,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好玩的东西,但是请你们玩之前呢,老师有个要求,就是你们在玩的时候仔细看看这些东西有什么特点,你觉得它们是怎样的?

2、 每人一个篮子,里面装着准备好的物品,幼儿自由尝试发现问题。

3、 2分钟后请幼儿讨论发现的问题。

(三)第二次尝试活动

1、 提出要求,引导幼儿再次尝试

现在请小朋友从你们的篮子里拿出相同的东西,玩一玩,比一比,看看这次聪明的你们又能发现什么?

2、 幼儿把发现结果说出来。

(四)出示课件

刚才小朋友都很聪明,说出了自己发现的问题。现在老师要请你们看看有趣的课件,里面又有什么东西呢?请看。播放课件。

看棍子,幼儿说出自己看到的情况。

教师小结:多出来的这里是长的,出示字:长。幼儿唱读。

这边没有的是短,出示字:短。幼儿唱读。

(五)结束活动

1、游戏:听信号做动作

教师说长,幼儿用两只手比长,开始时带着幼儿做。教师说短,幼儿用手比短。

2、游戏:看表演

现在呢,有两只小动物要给小朋友表演,大家一起去看,好吗?幼儿听音乐《娃哈哈》离开位置,到前面。

老师有个要求,就是要看清楚等下出来的小动物谁的尾巴是短的?现在请小朋友准备好啦,小动物要表演了。

教师带上头饰扮演小兔小猴。 幼儿回答是小兔后,放音乐《小兔跳》带领幼儿学小兔跳。

小朋友都很棒,现在我们一起做小兔去拔萝卜啦。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由于对生活的经验还比较缺少,他们尝试的时候局限在大小这个方面,因为他们对大小已经掌握。后面经过学习、引导后,幼儿在游戏中玩得好。其次,幼儿年龄小,表述方面不是很够,但幼儿都喜欢自己去尝试,会大胆表现自己,多给幼儿自由操作的材料是很好的。

GZ85.com扩展阅读

小学比一比教案集合


“小学比一比教案”之需求我们已经为您准备妥当。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写好了,老师教学质量肯定也差不了。将这篇文章保存下来方便日后再次浏览!

小学比一比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选字填字,说话训练。

2.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珍惜工人的劳动成果。

教学过程:

(一)巩固生字,听写词语

开火车认读生字,说说这些生字的异同。

听写词语,听写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二)朗读课文

(三)选字填空

厂广

()大工()()告()房

(外处

到()()面校()()国

问向

早上,我()太阳()好。晚上,我()月亮()好。

己已

我()经学会自()洗手帕了。

(先看清形近字,分清各念什么音,再读句子,想想该填什么字,然后选择正确的字填空。填好后读一读。)

(四)读写句子

(1)先读句子,说说句子的意思,能珍惜工人的劳动。

(2)抄写句子,不要看一个字抄一个字,注意标点。

(3)基础好的学生,可用其他新词写一句话。

(五)读一读

读顺口溜,能在平时生活中区分形近字。

小学比一比教案(篇2)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比一比》

教学背景:学生已掌握“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三方面的知识。接着,我们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教予学生探讨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的能力。由于这是一节把现代教育技术融于小学数学教育的实践课。因此,要求学生会初步操作电脑。

设计理念:首先,这节课我打算在电脑室上,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台电脑可操作。这样不仅方便我们的教学,还能使“现代教育技术”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在电脑上我会显示一个童话的世界,儿童的乐园——“数学王国”。而通向“数学王国”有两条路,一宽一窄。我会让学生比一比哪条路宽?哪条路窄?请学生从宽路进入。进入“数学王国”后,我会引导学生参加“数学王国”里面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游戏。而每一个活动和游戏都等于是一个知识面的拓展。最后,我还会让学生思考:在“数学王国”里或日常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事物是可以拿来比较的呢?它们比的是什么?

教学目标:

⒈让学生在掌握原有知识(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知识面进行拓宽。除了会比较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外,还会比较事物的远近、厚薄、宽窄等等。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教科书上学过的知识。

⒈电脑显示:数学王国里的两只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出现在电脑屏幕上。这时聪聪说:“同学们,我叫‘聪聪’。”明明接着说“我叫‘明明’。您们好!我们俩是‘数学王国’的两只小精灵。你们想到我们的‘数学王国’里游玩吗?那里有很多有趣的数学活动和游戏。可好玩啦!”聪聪接着说:“可是,去数学王国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而这些知识我们可能在教科书上没学过。你们有信心做对吗?”

教师接着问学生:“你们有信心吗?有信心的请举手。”

⒉出示复习题。

教师指出:同学们聪聪有话要跟我们说。我们一起安静地听听聪聪要说什么,好吗?聪聪说:“同学们你们要去数学王国必须到玩具房里面取两样东西。一是在最高的那个柜子上有三条钥匙,你们必须取最长的那条钥匙。二是在最多玩具的那个木箱里有一个“多拉A梦”,请你把他带上。你别小看他。有困难的时候他可是你的好帮手噢!只要你把“多拉A梦”按一下,他就会发出声音召集小朋友来帮忙。(老师提示学生把“多拉A梦”放在桌面的右下角的正方形筐里。)

⒊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复习题。

二、进入“数学王国”,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

⒈进入“数学王国”。

同学们,你们都很聪明。现在,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好吗?请大家跟我来。接着画面出现了一个写着“数学王国”四个大字的门口。但是通向“数学王国”有两条路,一宽一窄。这时老师引导学生说出两条路的异同,并提出问题:应该走哪条路呢?我们听听聪聪是怎样说的好吗?电脑放出聪聪的话:同学们请大家由较宽的路进入。然后,用你们刚才拿到的钥匙打开大门。

⒉遨游“数学王国”。

⑴比大小。

老师引导学生参加游戏一:钓鱼。电脑显示一个小鱼池。鱼池里有大鱼和小鱼。请学生把钓到的大鱼放在大筐里,把钓到的小鱼放在小筐里。每条大鱼5分,每条小鱼2分。看看谁的分数最高。老师指出,请大家注意,放错了位置不给分。

⑵比厚薄。

老师说:同学们,你们肚子饿了吗?老师请大家吃三文治。(电脑显示两块厚薄不同的三文治。)在大家面前有两块三文治。它们有什么不同呢?(老师引导学生说出两块三文治的异同。)其中较厚的已经过期了,不能吃。请大家把厚的三文治放到垃圾筒。把薄的三文治放在碟子里。

⑶比远近、比直曲。

电脑显示两条河,一直一曲。在两条河上都分别有两条远近不一的船。老师指出河的对岸还有很多有趣的游戏。我们一起乘船过去玩,好吗?但是,直河上较近的船才是通向对岸的,别乘错船噢!(老师引导学生完成此题。)

三、提出问题,并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次活动或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事物是可以用来比较的?它们可以比什么?(老师引导学生交流和讨论。)最后,老师指出: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是可以用来比较的。它们有的比厚薄、有的比曲直、有的比远近、有的比多少等等。只要我们小心观察,努力探索,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处处有数学。

四、作业。

教案再认识:

1、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小事引出“比一比”的学习,使他们切身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民主地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师以一名合作者的身份提出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驳,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研究“比一比”问题的积极性。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先带领学生充分感知情境图,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由“妈妈的衣服真多呀,你也这样认为吗”这个问题,激起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进行自主探索的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由扶到放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先是领着学生比较衣服厚薄,再半放给小组交流比较衣服长短,最后通过“还可以把什么东西比一比”,让小组自选研究题目,进行比较,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使他们对新知识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

3、结合自主练习中的的插图在课堂上组织分角色表演演示活动,紧紧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符合儿童欣赏、认知特点,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小学比一比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小、少两个字。认识笔画竖钩和偏旁提土旁。

2.知道大-小、多少两对反义词,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学习正确使用量词。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入:昨天,有一位乡村小朋友给咱们班寄来了一封信,信上写着:小朋友,你们好!我叫牛牛,今年七岁了。我的家在农村,农村的生活给我带来了好多欢乐。有机会你们要到我们那儿做客哦!他还给我们寄来了一张照片,你们想看吗?

2.课件出示小院图:你看到了什么?二.认读词语,自主识字。

1.院子里的动物和水果想和咱们交朋友。大家快认认,记住他们的名字。(出示带拼音的8个词语,学生自由拼读。)

2.认识了哪些朋友?认识几个,就读几个。指名读,读对的,和他

一起读;读错的,请你帮帮忙。

3.鼓励学生连读8个词语,指名读、齐读。

4.挑一个你最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5.美读词语。学生齐读,边读边想象。(动物的悠闲,果子的甜蜜)

6.课件点击,剩下生字:黄、猫、杏、桃、苹、红

合作识字:

(1)哪些字你早就认识了,怎么认识了?请你教教组内的同学。

(2)哪些字你还不认识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并想个好办法记住它,好吗

7.交流汇报:

(1)读读认识的字,说说是怎么认识的。

(2)做找会生字朋友游戏。

指名学生上台找、记生字,其他学生补充记字方法。

鼓励学生说出多种记字方法,适时引导:桃、杏的偏旁和树木有关,可以利用偏旁的意义来记字。

8.课件点击,复现词语,齐读。

三.朗读儿歌,理解量词。

1.看到这么美的农家小院,牛牛编了一首儿歌,想读吗?

2.出示儿歌:学生自由读,质疑。

3.指名读。(评议)

4.再读儿歌,你发现了什么?(儿歌是在比大小、多少等。)

5.教师范读,学生来挑战读。

6.学生合作有感情读儿歌。(可以边拍手边读,可以配上熟悉的曲子唱一唱。)

7.理解量词:群、堆、颗

(1)课件分别出示:一只鸭子、一群鸭子和一朵花、三朵花、一束花。

学生看图说短语。拓展:还可以说一群什么?

(2)课件出示:一个杏子、一堆杏子。

看图说话,再想想:可以说一堆什么?(结合学习提土旁)

(3)课件出示:一颗糖果、一颗纽扣、一颗星星

我们还可以说一颗什么?当学生说到一棵树时,师板画,想想为什么用这个棵?

四.练习写字,赏识激励。

汉字小、少,认读,引导观察。

(1)说一说,这两个字哪儿不一样?学习新笔画竖钩。

(2)找一找,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关键笔画。

(3)描一描,试写几个,注意写字姿势。

(4)赏一赏,评议,激励,师随机范写。

五.延伸学习。

上了这节课,你对哪个方面最感兴趣,想在课外继续学习的

小学比一比教案(篇4)

一年级数学教案——《比一比》教学设计

沿江小学 金华

“比一比”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基础上的。通过比较教室里桌子、椅子的高矮,教鞭与铅笔的长短这些学生熟悉的情景着手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比一比,以及小组合作与交流,来感受长短、高矮都是通过比较的结果,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的比较意识和观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利用数学语言的培养,希望他们从小养成语言准确、严谨的习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比长短”的生活经验,但基本上用“×长,×短”这样孤立的表达方式,而不会用比较规范地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长短关系,这时我就引导学生用“××比××长”,“××比××短”……来描述长短、大小、高矮、轻重等关系,从而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对大小的比较容易掌握,对练习中的轻重的比较难理解,对最大和最小的定义也比较难区分。

教学中,便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我把教学的“长短、大小、高矮、轻重”等板书出来,同时注上拼音,让学生跟着读几遍,让学生能逐渐养成自己去审题,明白到底该做什么,要求什么,在练习中,出现的相关词,我让学生自己认读一 下,或看着黑板说说是什么意思,我发现有一半的学生能认读今天的几个相关词,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慢慢来,相信孩子每天进步一大截。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养成语言准确、严谨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初步认识一一对应,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难点: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教学准备:主题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师:星期天,小朋友们到小明家做客。妈妈切西瓜招待大家,妈妈请小明把西瓜分给大家,你看每人一块,够吗?(出示主题图)

学生观看分西瓜情境图。

二、组织活动,进行探究。㈠判断够不够分,理解“多少”的意义。

1、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判断够不够,并在组内说明理由。

提供素材:圆片和三角形。

2、小组活动汇报。

1、学生独立思考后,也许会有如下理由: ⑴看看就觉得西瓜比人多,够分。

⑵数数,数出西瓜有8块,人只有6个,一人一块,还多出2块。

⑶分一分,一人一块分好后,还有两块多。假如学生判断不够分就积极引导学生间相互帮助。

3、揭题。

比较西瓜的块数和人数,结果我们发现西瓜比人多,人比西瓜少。所以一人一块,已经够了。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比比物体的多少。

㈡操作学具分西瓜,初步认识“一一对应”: ⑴小朋友们真能干,知道了西瓜够分,那你会分吗?请用学具代替小朋友和西瓜,试一试吧。

学生用圆片代替小朋友,用三角形代替西瓜,尝试分西瓜。

⑵同桌互说,我是怎么分的,分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也许会有两种分法: a、第一排放8块三角形(西瓜),第二排放6个圆片,再一个一个对齐。

b、先放6个圆,然后一个圆上放一个三角形,一一对应后,最后还多2个三角形。

⑶再来几个小朋友,西瓜正好分完?能摆一摆,说一说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教学“同样多”。学生操作学具,八块西瓜,8个人,正好一一对应,我们就说西瓜的块数和人的个数同样多。

三、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1、童话故事,解答问题。

A、听故事:在一条蜿蜒的小河边,有一所快要盖好的小房子,一群小动物正忙着盖房子,这是小猪在帮小兔盖房子。他们有的搬着砖,有的扛着木头。河里的小鱼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禁不住蹦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热情的小兔在房前的桌子上准备了一些招待客人的水果。

学生观察图画,师提问:你发现图画上哪些东西可以进行比较?然后随机进行教学。

B、提问题。

⑴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⑵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⑶小猪搬木头,一次能搬完吗? ⑷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可以进行比较呢?

2、做一做。P。8摆一摆1、2。

四、课堂练习:

1、练习一的第1题:

(1)师引导学生看图,要求学生比一比哪个动物多?在后面的小方框里画“勾”。

(2)学生独立观察,然后指名说一说。问:你是怎样想的?

(3)老师出示幻灯片,做示范。学生独立完成。答案: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

2、第2题:

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引导学生用画线的方式,一一对应进行比较。

1、第3题:

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2、第4题:

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5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一个黄色珠子,所以黄珠子多而红珠子少。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比事物的多少,你能说说,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吗?你们认为哪种最好?

小学比一比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一种笔画和一个偏旁。

2、 知道多——少,大——小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学习正确使用量词。

3、 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 课件:比较多——少,大——小。

3、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二第一课比一比》。(板书课题)

二、 看图识词

1、 看图画,提问: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哪些动物和植物?

2、 词卡与实物相对应

A、 学生将词卡贴在相应的植物和动物旁边。

B、 请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准这些音节,词语。

3、 认读带拼音的生字

个别认读,全班认读,开火车读。(苹果的“苹”,杏子的“杏”,黄牛的“黄”是后鼻音,“少”是多音字,要注意正音。)

4、 出示不带拼音的词卡认读

先全班读,在分男女生读,比一比。

三、 记忆生字

1、 学生选择生字,用自己的方法记忆。

2、 学生选择生字进行组词或说句的练习。(引导学生在组词时理解“堆”的词义,理解堆的偏旁。)

四、 学习韵文

1、 自由读韵文。(两遍)

2、 小组合作学习

A、 交流朗读成果。

B、 交流读韵文后的发现。(有四句话,两句比大小,两句比多少。)

3、 比一比,认识量词。

图上的桃子和杏子有多少?(一堆杏子一个桃。)

杏子可以一堆一堆的数,还可以怎么样数?桃子呢?(一个,一箱,一筐……)

4、 提出疑问,开展互相解疑的活动。

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同一种物品可以使用不同的量词。如:一只鸭子,一群鸭子;一只小鸟,一群小鸟;一个苹果,一堆苹果,一篮苹果,一筐苹果………)

五、 指导书写

1、 出示“牛,羊”,学生观察,说说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牛的竖要出头,竖要压竖中线;羊的竖不能出头,竖也是压在竖中线上的。)

2、 师范写,生练习。(书空)

3、 学生写,师巡视指导。

综述

本课依据课文创设情境,在情境中作到认字和学词相结合,学词和认识事物相结合,鼓励学生在诵读中熟悉量词的用法,逐步学习正确使用量词。本课12个生字,在字音上,“苹,杏”是后鼻音,“少”是翘舌音,上课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读准音。“杏,桃,苹”的偏旁和字义有关,要提醒学生注意。韵文浅显易懂,节奏感强,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儿童朗读。因此在学习韵文这一块注重学生朗读,用比赛读,展示读,拍手读这些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学的兴趣。

小学比一比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1个偏旁提土旁。

2.会写少、小

3.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小班化特征体现

一、创设情境,观察图画,认识事物,自主识字。1、创设情境:

2、我们走进小院,看看院子里有什么呢?课件出示插图──农家小院。你想认识这些动物和水果的名字吗?

3、认字(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纠正读音)

4、那么多有趣的词语都藏在组长的信封里,请小组长拿出词语卡片分给组里的小朋友,大家一起动动脑筋,给这些词语分分类。(随机发给智慧星)

5、我们用同学的发现做个找朋友的游戏。黑板上出示水果之家和动物之家,请小朋友将相应的词语杏子、苹果、桃子、红枣、花猫、黄牛、鸭子、小鸟请到黑板上来对号入座。1、学生借助图画或拼音的提示读出这些词语?

2、学生离开图画读词

3、去掉拼音读词。

4、小组合作分类全班反馈。

5、学生上台贴词语。合作化、个别化是小班的特征之一,小组合作和组际交流是生生合作时经常用的形式。我设计的给词语分类,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学生人数的减少,给活动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在课堂中通过多种游戏,让课堂更为活跃。

二、学

习童谣,认识边、多、少、颗、群、堆。1.丁丁用这些词语和这幅画编了一首好听的童谣,听听他怎么说的。(播放童声录音)你们也想学会说吗?

2、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

3、说说边、多、少、颗、群、堆这几个字,你是怎么记住它的?(随机教学:提土旁)

4、巩固字词。递进式开小火车复习。字词双轨小火车句子

5、再读童谣。这些词句都在我们的童谣中,我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

6、反馈。(随机发给表演星)1、学生看看图、比一比、读一读。

2、学生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

3、学生交流认字方法。

4、学生小组开小火车。

5、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学生可以拍手读、和好朋友一起读、同桌读、跳皮筋读等。教学要以人为本,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这一点在小班的教学中更得到充分的体现。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自己喜欢的方式,与自己喜欢的伙伴一起读读课文,更有利于学生展现自己的情感。

三、揭示课题小朋友,你知道这位小朋友是了用什么方法,才写出这首童谣的呢(揭示课题:比一比)。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在小班中,学生的主体性将进一步得到体现,教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他们应该是知识的共同发现者。我用学生的发现,学生的共同讨论得出结论,这里老师只作了适当的引导,不再是机械的灌输。

四、学写小、少1、我们也用比一比的方法来比一比小和少有什么不同。

2、你们认为什么字难写呢?(教学少)

3、小字怎么写呢?我想请一位小朋友来教,同学们推荐一位吧!

4、反馈(随机发给书写星)1、学生比一比小、少的区别。

2、学生书写少

3、学生推荐同学教学小

4、学生书写小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五、总结小结:

今天,小朋友得到了书写星、表演星和智慧星,真棒,谢谢大家!

小学比一比教案(篇7)

一.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2.在情境中快乐地朗读课文,体会农家小院的可爱有趣;

3.学习正确使用量词。

二.课前准备

录象、识字转盘、图片、词语卡片、动物玩具和水果等。

三.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游戏引入:我们来玩一玩识字游戏!

1.看动作、图片猜词语,并找出相应的词语卡片(指名说分组说),同时对念错的字正音(例如:子的轻声、苹与杏的后鼻音)。

2.玩一玩快乐大转盘,齐读复习词语(例如生念:咕噜咕噜转停蜜蜂蜜蜂。)

3.反馈作业情况,写一写少字。

(1)出示两本有差距的作业跟学生一起讨论,比一比。

(2)再看一看课件范写。

(3)写一写少字,写两个。

(4)评价(出示写得不太好的那位同学现在的作业,与前面的作业比一比,给予鼓励)。

(二)快乐朗读儿歌。

情境引入:昨天,我们去牛牛家的院子里,认识了那么多的动物和水果朋友。今天,冯老师还要带领大家去牛牛家的院子里,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东西呢!

1.正确地读一读。

(1)自由读儿歌。(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朗读上的困难请你想想办法。)

(2)朗读质疑。(可以请老师、同学帮助,鼓励并赞赏那些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的同学。)

(3)采用多种形式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2.快乐地读一读。

(1)读读第一句。

激趣引入:今天,老师请来了牛牛家院子里的小动物们,你们想抱抱他、亲亲亲他吗?(让孩子们和卡通黄牛和小猫握手、拥抱等,唤起孩子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①比较大小,体会发现大和小的乐趣。(从它们的个头上看,你发现了什么它们个头很悬殊,却是一对好朋友呢,多有趣啊!)

②自由试读第一句。(就把你的喜爱和快乐的心情用朗读表达出来吧。)

③指名读评价(提示学生注意表情)范读再指名齐读。(花猫发出喵喵的叫声,表扬读得好的小朋友。)

(2)读读第二句。

过渡:鸭子和小鸟要是听到我们快乐地招呼它,一定也会开心地叫起来的!请你读读第二句。

①自由试读齐读(传来了小鸟的叫声)。

②出示鸭子和小鸟。(小鸭子问你:嘎嘎嘎,你从我们的数量上发现了什么?)

③再齐读。

(3)读读第三、四句。

过渡:对可爱的小动物我们是那么的喜爱,那么我们喜欢甜蜜蜜的水果吗?

①自由试读三、四句(在实物投影仪上出示水果实物)(请你自己去发现,比比大小多少,把你快乐的心情用朗读表达出来。)

②男女生比赛读(个别集体)(鼓励大家读得好,一起假装咬一口:啊呜。)

(4)齐读全文。

①起立,齐读全文。(让我们一起分享我们的快乐。)

②老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小结引出下一环节:我看见有的小朋友把快乐写在了脸上,有的把快乐放在了心里。牛牛家的院子是那么有趣!

(三)读读练练,学会正确使用量词。

1.温习儿歌中的量词

(1)课件出示儿歌中一头黄牛等词组,读一读。

(2)质疑、发现这些词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左边是动物,右边是水果,都有一()。

2.迁移学习、积累课外的量词

过渡:山区农村的生活真令我向往,以后带我去你们老家玩,好吗?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一个地方老师的家。

(1)播放老师家的录象。(你看到什么东西?请你用一()?来说一说。)

(2)出示六幅房间里的小图,选择最喜欢的一两幅图和同桌小朋友说一说。

(3)反馈。(纠正学生用错的量词,例如:一个赛车改为一辆赛车,一个床改为一张床;随机复习群、堆等量词。)

(四)做做认认,完成拓展识字作业,鼓励学生课外多认字。

1.出示大的老师的房间图画(图上有认识和不认识的字)。

2.引入:看,老师把自己的房间画下来了,你认识上面的字吗?我把它贴在教室里,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去认一认、读一读。我们班的小朋友最喜欢画画,你也可以在画上写上字,不会写的可以请家长和老师、同学帮忙,要是能自己去学会再写上去就更棒了!(机动:自由选择认字、看图说量词或朗读。老师和学生一起参与。)

四.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展示了美丽的农家小院,温馨的生活场景。其间有勤快的黄牛、悠闲的花猫,有嬉闹的鸭子、快乐的小鸟,还有酸酸甜甜的杏子、桃子、苹果和红枣。这篇课文是琅琅上口的儿歌,诵读间会传出一种暖暖的情意。一个大,一个小,一边多,一边少,这是一种简单的比较,又一种充满童趣的比较,在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依稀看到一个孩子在院子里跳跃、玩耍的身影,听到孩子清脆的童音。以下谈一谈我这堂识字课的设计思路。

(一)设计富有趣味的识字情境,增加学生自主识字的机会。

我们运河学校的学生都来自山区和农村,对农村生活比较熟悉,有亲切感。第一课时以我班小朋友年牛牛介绍自己家的院子的一段录像为线索,学习了生字词语,理解堆、颗、群的用法。

小朋友最喜欢玩,最喜欢小动物。第二课时各个环节的设计都从他们的认知情感出发,通过游戏来巩固识字,通过出示小动物的玩具,让他们亲亲抱抱,充分激发孩子们识字的情趣。从正确地读到快乐地读,无论识字的热情还是朗读水平,都有了质的升华。可见,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直观、可接触的教具是最能打动他们的媒介。

一年级的学生对老师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在运用量词的训练中,我创设参观老师的房间这个拓展学习的情境,使每一位学生都饶有兴趣地积累运用量词。

我们班的学生喜欢画画,因此,我在作业中鼓励学生在画自己的房间时认字写字,积累识字量。

(二)拓宽语文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识字、爱识字。

语文源于生活,学生的语文学习资源也应回归生活。以自己房间的摆设作为量词训练课程资源的灵感,是我在一天早上起来刷牙时突然产生的。我觉得,语文教师应成为能感受生活中点点滴滴并为之感动的人。我热爱生活,热爱学生,我爱带着学生去发现生活的美,用丰富美丽的语言表达出来。一年级的孩子还不太会表达,可是当他们看到录像中牛牛的家、老师的房间时,他们脸上顿时绽放出激动、新奇和喜爱之情。这时,哪怕老师不提什么要求,他们也会快乐地举起小手,对一件件物品细细道来。

本单元的识字课都是在具体的环境中开展学习的,有《菜园里》、《比一比》和《自选商场》。这些课文启发我带着学生走进更多的环境中识字,于是我创设了一个老师的房间的识字环境:将房间画成了一幅很大的画,贴上了带拼音的生词。我想,通过这一设计,也会启发学生到课外主动识字。

(三)鼓励学生质疑、自己解决困难。

善于发现问题是学好任何一门课的关键。我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并通过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肯定寻求帮助的方法,更赞赏能独立解决问题的精神。因此,在朗读和量词的训练中,我让学生自己发现朗读的难点和一组词组的共同点,想办法读熟句子,正确运用量词。

(四)充分挖掘、体现课文的人文内涵

在重视语文训练的基础上,我没有忽略文本的人文内涵。本课呈现的是快乐的农家小院的场景,在教学设计中,我多次唤起学生对农村生活的眷恋之情,并联系实际,把学生带进老师的房间,同时也作为这一单元的延伸。

20xx年12月

一堂典范的识字课

12月16日,拱墅区新课程新理念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杭州运河学校冯洁老师所作的《比一比》一课,赢得与会专家和教师的好评。冯老师的这一节识字课被省小语会副会长、省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评为一堂堪称典范的识字课,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一个颇具价值的范例。现将王崧舟老师的评析摘要如下:

一.重学习习惯养成

众所周知,杭州运河学校是一所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城里的孩子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从今天几堂公开课来看,杭州运河学校的孩子是最好的,这与冯老师的平时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学习习惯影响着课堂品质。何谓课堂品质?课堂品质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学习欲望、学习习惯、学习表现、学习能力。从课一开始,冯老师就说:你的小眼睛?学生马上说:看着冯老师!这样的语言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很少见到了!久违了!随着《新课标》的实行,我们有些教师对《新课标》有些误解,认为只要自由,不要秩序,一些必要的课堂常规没有了。冯老师在课堂上如何把握自由和纪律的关系上,为老师们做了很好的典范。例如,在分四大组读课文时,冯老师提醒道:读书时拿起课本,书拿起人坐正。冯老师又说:请你跟我这样做!学生马上说:我就跟你这样做!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这样点点滴滴、春风化雨似地养成的。怎么听,怎么读,怎么做,怎么写课堂品质若没有课堂秩序作为保证,是要落空的。

二.重识字情趣体验

小班数学教案合集7篇


本文将详细探究有关“小班数学教案”的各个方面和细节,相信这些信息将对您解决问题起到一定帮助作用。每位教师在上课时需要准备的必备物品有教案和课件,因此我们需要静心去编写这两者。教案和课件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元素。

小班数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说出2―9各数与其相邻数的关系(多1或少1的数)。

2、让幼儿熟练地找出2―9个数的相邻数。

3、理解相邻两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4、获得参与数学活动的快乐体验,培养幼儿的专注力、想象力、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活动准备:

1、1― 10的数字头饰一套,1―10的数字卡一套。

2、已学会10以内的数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小朋友,我们知道每个数子都有自己的邻居,前面一个,后面一个,前面的比它少1,后面的比它多1。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看谁能快速的找出数字的邻居。

二、基本部分:

1、游戏:找朋友

将幼儿每十人分为一组,每组幼儿将1―10的数字头饰看好戴在头上。教师请数字3的幼儿找朋友时,全体幼儿一起唱《找朋友》的歌曲,最后把2和 4 找出来并按顺序站成一排,告诉大家,数字3的好朋友是谁和谁,为什么?

游戏前,教师请能力强的幼儿示范一遍,然后游戏继续。

(这个游戏让幼儿说出2―9各数与其相邻数的关系)

2、游戏:邻居拍拍手

每次请10名幼儿游戏,请10名幼儿任意选一张1―10的数字卡片站成一排,教师说:请数字5的邻居拍拍手,这是数字4的幼儿就拍4下手,数字6的幼儿就拍6下手,启发幼儿说出因为4比5少1,6比5多1,所以4和6是5邻居。(游戏继续)

(这一游戏能让幼儿熟练地找出2―9各数的相邻数。)

三、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每一个数字宝宝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好邻居,它们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快乐的生活着。我们小朋友也要像数字宝宝一样,大家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练习生活,对幼儿进行团结友爱的教育。)

延伸:

教师把头饰、数字卡投放到数学区角中,小朋友可在区角活动中进行游戏。填写好准备的数字卡让幼儿从卡片中看出相邻数的规律(单数的相邻数是双数,双数的相邻数是单数)。

小班数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按纽扣的特征(颜色、形状、大小、纽扣上的扣眼数量等)进行配对,并愿意在同伴面前大胆表达。

2.乐意帮助别人,知道捡到的东西要归还主人。

3.体验匹配操作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课件

2.幼儿的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引起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和纽扣有关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天,天气真好,一只小老鼠出来散步,走着走着,他看见前面有个东西向他滚来,捡起来一看,哦,原来是颗纽扣。

提问:咦,这是一颗怎么样的纽扣呀?谁能来说一说?(圆形的、白色的、上面有四个洞眼)

师:嗯,观察的真仔细,那这颗扣子会是谁的呢?小老鼠决定去问问它的朋友们。

二、观察画面,感知发现纽扣的颜色、形状、扣眼数量的不同。

(一)引导观察画面,感知发现纽扣颜色不同

问:小老鼠在路上看见了谁?(小狗)它会对小狗怎么说呢?小老鼠拣到的纽扣是小狗丢的吗?为什么?如果你是小狗,应该怎么说呢?

(二)引导观察画面,感知发现纽扣形状不同

问:小老鼠来到了萝卜地里,看见了谁?(小白兔)它会对小白兔怎么说呢?小白兔拿起放大镜看了看衣服的我纽扣,会怎么说呢?为什么?如果你的小白兔,应该怎么说?

(三)引导观察画面,感知发现纽扣扣眼数量不同

问:小老鼠这回找到了谁了?(小猫)它对小猫怎么说呢?小老鼠捡到的纽扣是小猫丢的吗?为什么?如果你是小猫,会怎么说?(要求说完整话)

(四)引导观察画面,感知发现纽扣大小不同

看接下来小老鼠遇到了谁?(大象和蜜蜂)小老鼠说:为什么你觉得不是?

小结:大象的纽扣比小老鼠的纽扣大,蜜蜂的纽扣比小老鼠的小。

三、观察画面,感知发现小老鼠拣到的纽扣与妈妈的纽扣相同

(一)师:那纽扣到底是谁丢的呢?小老鼠回到家,发现了什么?(妈妈身上的衣服纽扣丢了)你们和小老鼠一起观察观察它手上的纽扣和妈妈身上的纽扣一样吗?有哪些地方一样呢?

小结:小老鼠拣到的纽扣与妈妈纽扣的颜色一样、形状一样、扣子上的洞洞数量一样,还有大小也一样,是妈妈的纽扣。

(二)小老鼠帮妈妈找到了纽扣,妈妈心里怎么样?

四、操作感知,体验匹配活动的乐趣

(一)出示操作图片,交代要求。

师:刚才我们帮小老鼠找到了丢纽扣的人,今天,许多小动物的纽扣丢了,想请小朋友帮它们找回来,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面都有一只小动物,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找一找它的纽扣是哪一个,然后把纽扣贴上。

(二)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根据需要择时介入指导

(三)小组或个别分享幼儿操作作品。

五、活动延伸

这些操作板放到区角里,我们下次还可以玩,也可以给更多的小朋友玩。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小班数学教案(篇3)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序数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理解序数,知道数字还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

2.愿意在理解的基础上大胆、清楚地进行讲述。

(二)活动准备:

1、一幢7层楼的房子

2、1——7的数字卡

3、7个动物(大象、鸭子、小狗、小猫、老鼠、公鸡、兔子)

(三)活动过程:

1、复习7以内的数量。

师:“熊猫老师开始上课了,看看它又哪些学生?共有几个学生?我们一起数一数?(数字7)”

2、引导幼儿帮助动物排队,初步感知理解序数的意义。

“熊猫老师要带它的动物朋友出去做游戏了,它要求小动物排着一条整齐的队伍出去,我们来帮助它们排队,好吗?(出示小红旗),排队要有个要求,要从红旗这里排,从左往右一个一个排在红线上。

(1)你们真棒,很快就帮小动物们排好了队。

(2)排在第一个的是谁?谁排在第三个?大象排在第几个?

3、给动物找序号,理解数字还可以表示动物的位置。

(1)为了让熊猫老师能一看就知道谁排在第几个?你们能帮它想个好办法吗?

(2)老师这里有一些数字牌,分别是几?数字1发给谁,为什么?那数字2呢?大象那应该放数字几呢?表示大象排在第几个。

(3)现在有了这些数字牌,熊猫老师能一眼就看出谁排在第几个了,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4)小结:原来这个数字不仅可以表示有几个动物,还可以表示小动物排的位置呢。

4、引导幼儿帮动物找房子,从纵向来学习序数。

(1)玩好游戏,小动物们要回家了,这里有一幢房子,小动物们就住在这里,我们来帮助小动物,把它们送回家。

(2)大象由于身体比较笨重,所以它住在第一层里,谁来把大象送回家。小狗住在第二层;住在第七层的时小老鼠……

(3)小结:原来数楼层的时候,我们是从下往上数的,数字还可以表示楼层呢?

5、玩排队游戏,巩固对序数的理解。

(1)请8个幼儿排成一排,先想一想从左往右自己排在第几个?然后根据老师的口令做相应的动作。如请第七个幼儿拍两下头。

(2)相同的队伍,从右往左玩排队游戏。

(3)小结:原来排队的方向不同了,你们排的位置也就不同了,原来熙熙排在第五个,现在方向换了,她的位置就不同了,现在排在第四个了。

6、帮熊猫老师贴上车厢的数字。

(1)第二天,熊猫老师要带动物学生坐上小火车去秋游了,为了让熊猫老师能一眼看出小动物分别坐在第几节车厢,请你帮助熊猫老师把数字贴在相应的车厢上,并说一说,XX动物坐在第几节车厢。

(2)幼儿操作

(3)请你去给客人老师看一看,你做对了没有,并告诉客人老师,小动物分别住在第几节车厢里。

《看谁抓得多》数学教学反思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看谁抓得多》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是幼儿生活中常会碰到的的事情。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用途,并且学会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对数字的兴趣,也培养了孩子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孩子学会记录的方法。所以在整个活动中,我分了三个步骤。1、怎样玩。2、抓玩具。3、猜猜看。在第一环节中利用幼儿每天都玩的积木来引出课题,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主动去想办法,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引导时交代清楚记录单记录不仅自己能看懂,也要让别人看懂。让孩子带着目的去操作。第二环节幼儿操作记录由于是大班了而且在数学活动中已经多次使用过记录表了因此这次也不例外孩子对记录表格非常熟悉。让孩子玩看谁抓得多的游戏,孩子通过玩游戏自然的导出了数的概念和认知,通过不同的数量进行观察、数数、记录,比比谁的眼力快谁的动作速度快,这样让孩子感受到了数字的神奇和有趣,并将幼儿对数字的理解、运用进一步加以扩展和延伸。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必回归生活。通过这一过程,孩子可以进一步体验到数字的妙用,感受到运用数字的快乐,从中也增强了孩子学习数学的信心。

在最后的猜猜看中我们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如:老师抓了28个我怎么抓了8个等问题值得孩子们进一不去思考。所以我把这些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孩子继续去探索发现。

小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相邻数

活动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10的相邻数,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相邻数填空卡片,人手一份图纸和1――10的数字头饰。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一些小朋友他们今天很开心,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啊?”“他们是数字小朋友,因为他们今天般了新家,小朋友们想不想去看看啊?”

2、出示图片

(1) 教师:“这个房子漂不漂亮啊,小朋友们想不想住这样的房子?”

(2) “现在让我们走进这座房子,看看数字们是怎么住的。”

(3)用向小朋友们介绍数字新邻居的方式引出相邻数这个概念。

教师:“数字们见小朋友们来了都非常的高兴,所以都换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欢迎我们小朋友的到来。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的新邻居。”

(4)逐个向小朋友介绍数字们的“邻居”,使幼儿直观的了解“相邻”这个概念

(5)介绍完后提问幼儿,使幼儿初步掌握各数的相邻数

3、发给幼儿表格,让幼儿用根据数字画几何图形的方式让幼儿初步了解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1)教师:“现在有四个数字想请我们小朋友帮一个忙,想请我们小朋友为他们画上和他们数量一样多的三角形、圆形或其他你喜欢的图形。现在我把这几个数字请到了我们小朋友的桌子上,请小朋友拿起你手中的画笔来帮帮他们吧。”

(2)画完后教室在黑板上挂一张大的挂图亲自进行演示。演示完后请小朋友一起来数一数,引导幼儿自己发现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4、出示相邻数填空卡,进行一场小竞赛。

“现在数字们想让我们小朋友们来一场小比赛,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说出他们的邻居,而且说出他比他们的邻居是多一还是少一。”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逛苹果园

一、活动构思

刚入园2个月的小班孩子的注意力还很不稳定,容易分散,不能时时注意教师的讲解,因此我以“苹果”这个孩子最熟悉的水果为主角,采用了活泼生动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逛苹果园”情景中,通过对学具的操作,使幼儿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感受数量,学习按颜色分类、配对,使幼儿学得轻松、自主。一环扣一环的情节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不断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引发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对物品颜色、数量的感知能力,尝试简单的分类。

2、幼儿在玩的过程中练习用夹子夹物,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

3、幼儿能愉快地参与活动。

三、活动准备

1、音乐《郊游》、《苹果》。

2、椅子若干,皱纹纸铺成的小路一条(宽25cm),红黄绿篮子各2个。

3、彩色苹果夹若干,纸杯制成花状(比幼儿人数多,花瓣数分别为2、3、4)。

4、数码相机一个。

5、事先在门口为每个孩子发一张果园的门票,上面印有不同颜色的苹果。

四、活动过程

㈠ 引出活动内容

1、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一起去苹果园玩玩,瞧,前面有一条小路,我们必须走小路、跨过小沟才能进入苹果园,走小路的时候要当心,千万不要踩到旁边的小草。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2、幼儿走小路,跨过小沟进入苹果园(这个环节使活动更具真实性,同时又锻炼了幼儿的平衡与跨的能力)。

㈡ 捡苹果

1、走进“果园”,师:“呀,昨晚刮了大风,苹果树上的苹果都被大风刮下来了,我们快来帮忙捡苹果吧!”

幼儿分散捡苹果,老师参与幼儿活动。

2、幼儿集中,老师请小朋友们摸摸苹果宝宝、亲亲苹果宝宝,满足其好奇心。

3、老师出示自己捡的苹果宝宝,利用夹苹果的机会让幼儿集体数数。

师:“瞧,我也捡了几个苹果宝宝,你们来帮我数数吧!”

4、请幼儿把小苹果夹在自己的衣服上(让幼儿夹苹果,目的一是练习用夹子夹物,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目的二是为下面的活动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和别人苹果数量奠定基础)。

⑴师:“哈哈,你们都变成了苹果树啦!我们一起来唱《苹果》歌、跳苹果舞吧!音乐一停小苹果树就不能动喽。”

放音乐,音乐声停,给幼儿拍照:“让我来看看哪棵苹果树是一动不动的,我来给他拍照。”(孩子都特别喜欢拍照,因此这个环节用拍照的形式能使活动更有趣味性。而且,小班的幼儿是好动的,拍照可以使他们更好地遵守规则。)

老师提问个别幼儿:“你的树上结了几个苹果?”(巩固幼儿对数量的认识,如果有超过4个以上的,可以让幼儿以“许多”表示。)

⑵第二次游戏,要求音乐声一停,幼儿坐下休息:“我们再来玩一次吧,不过小苹果树们刚才站得很累了,这次音乐一停,我们可以坐下来休息一下。”

放音乐,音乐声停,老师提问个别幼儿:“你的树上结了几个苹果?”

再次拍一张集体照。

㈢ 送苹果。

1、师:“现在苹果宝宝该回家啦,我们把她们送回去吧!看,那里有什么颜色的篮子?”

“红苹果宝宝应该送到什么颜色的篮子里去?……”

2、幼儿把苹果送到相应颜色的篮子里去,老师引导幼儿发现送错的苹果宝宝,并请幼儿自己纠正。(幼儿第一次尝试按颜色分类。)

㈣ 找朋友

1、引导幼儿按照自己门票上苹果的颜色去取相同颜色的纸杯花。

师:“我们在进入苹果园之前每个人都发了一张门票,小朋友看看自己门票上的苹果宝宝是什么颜色的?我们来为它们找个好朋友吧!瞧,那里有许多小花,请你去找一朵花心颜色和你苹果宝宝颜色一样的小花,会吗?”(幼儿第二次尝试颜色配对。)

2、师:“小朋友们,花心的颜色和你门票上苹果宝宝的颜色一样吗?看看小花上有几片花瓣?”(再次巩固幼儿对数量的认识。)

“听,那里的苹果宝宝也吵着要和小花做朋友呢,我们来帮帮它们吧。看看老师手里的花心是什么颜色的?那我该找什么颜色的苹果宝宝来和它做朋友呢?”引导幼儿发现可以用苹果夹子做花瓣,并强调一片花瓣夹一个夹子。

3、幼儿每人拿一只纸杯花,找相应的苹果夹子来装饰,先做好的可以再选择另外的纸杯花。(再次让幼儿用夹子夹物,渗透一一对应的概念,并第三次进行颜色配对的练习。)

老师巡回指导。(放音乐《苹果》)

4、拍照留念,发现有错误的进行纠正。(利用拍照使幼儿迅速地集中到老师的周围,同时也便于检查幼儿操作的结果。)

㈤ 回家,自然结束

师:“今天我们来到苹果园做了好多事情,大家都是能干的小朋友,现在现在让我们带着小花回家吧!”(播放音乐《郊游》)原路返回。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小小救援队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形状、颜色。通过探究尝试有规律的排序,体验数学中的规律美。

2、训练幼儿的推理能力,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3、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初步学会相互合作。

活动准备:

1、印有各种小动物(大灰狼、小兔、小鸡、小鸭)脚印的地垫若干。

2、音乐磁带一盘。

3、大灰狼头饰一个、小白兔头饰一个。

4、图形卡(圆形、方形、三角形)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体验感知排序规律。

引导语:“今天我们班的‘小小救援队’成立了,我们要救助一些需要帮助的小动物。现在我们就到森林里去巡视一下,看看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小动物。”

(背景音乐响起,幼儿跟随节奏律动)。

①设定花园、和池塘情景,请幼儿与花儿、青蛙打招呼,体验规律性排序。

A、以“红花好、黄花好,红花好、黄花好……”的规律与花园里的小花打招呼。

B、模仿池塘里青蛙的叫声。指导幼儿按照“见大青蛙大声叫、见小青蛙小声叫,见大青蛙大声叫、见小青蛙小声叫……”的规律与青蛙打招呼。

2、巧设情景,感知颜色的规律性排序。

①设定情景:呤……电话铃响,传来兔妈妈的声音:“小小救援队吗?我是兔妈妈,一只右脚受伤流血的大灰狼破坏了好多小动物的房子,抢走了我的小兔乖乖,你们能帮帮我们吗?”

②引导幼儿发现小动物脚印的规律性排序,通过推理判断得出结论。

提问:哪个是受伤大灰狼的脚印?教师与幼儿一同讨论、推理。

【预设结论】:

黑脚印→红脚印→黑脚印→红脚印……的是抢走小兔乖乖那只大灰狼的脚印。

③幼儿亲身实践推理的结论。引导幼儿沿着脚印,追踪大灰狼救出小白兔。

3、情景探究,实践操作体验图形的规律性排序。

①帮助“小兔乖乖找家”幼儿观察寻找通往小兔家的路。(按路标指示牌:红方形、蓝圆形,红方形、蓝圆形的规律)。

提问:请找出通往小兔乖乖的家是哪一条路?

引导幼儿按规律找出去小兔家的路

②在实践体验中发现被破坏就的道路,进一步感知规律。(规律被破坏)

教师:通往“小兔乖乖家的`路”已经被可恶的大灰狼破坏掉了,我们要帮助小兔乖乖先把回家的路修好,再送小兔乖乖回家。

幼儿共同讨论:怎样按照完整的路面找出缺失的图形?

【预设结论】:引导幼儿明确路标指示的规律后找出缺失的图形,再动手操作。

③相互合作,共建“彩色路”。

A、相互合作共同搭建。

B、教师巡回指导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观察路标指示牌的规律,找出并完成缺失的路面。

④共同检验铺好的路,送小兔乖乖回家

4、教师小结:我们身边还有好多按规律排序的物品,请小朋友注意观察,寻找更多的规律。

活动延伸:

1、娃娃家:给娃娃家按照规律排列的方式铺地板和墙纸,布置娃娃家。

2、美工区:画“衣服、毛巾”按照规律排序涂色,利用彩泥制作彩条“棒棒糖”,能力强的幼儿可以选择三种颜色进行排列。

3、操作区:

(1)给“娃娃家”的娃娃按照颜色或形状、大小的规律排序穿项链。

(2)挂窗帘:利用形状、图案、颜色按规律进行。

4、建筑区:“給灾区的小朋友建新房”按图形、颜色的规律自由排序的方式进行。

好玩的轮子

活动目标:

1、创设玩具城情境,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和同伴共同学习的愉快情绪。

2、通过看看、说说、粘粘等形式感知4以内数量,发展思维能力。

3、能有序的进行操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活动准备:

玩具车幼儿人手一辆、幼儿操作材料每人一份、教师示范教具一套

活动过程:

一、激发去玩具城的兴趣

1、我们小朋友喜不喜欢玩玩具?你喜欢玩什么玩具?(幼儿自由讲述)

2、随律动《开火车》进入活动室

二、玩玩具,初步感知4以内的数量

1、幼儿第一次玩玩具,感知轮子能滚动的特性,初步学习点数4以内的数量

小结:原来轮子都会滚动,而且都不一样。

2、幼儿互相交换第二次玩玩具,感知不同数量的轮子,巩固对数量的认识

3、送玩具回家,幼儿按点送物

三、帮玩具宝宝数轮子

1、玩具宝宝要去参加装轮子大赛,可是他们还不知道自己该装几个轮子,怎么办呢?

2、出示范例,引导幼儿思考

这是什么车?它应该装几个轮子?(根据幼儿讲述示范粘贴一种,其他的请幼儿思考并轻轻告诉老师)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相互进行验证,适当启发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

4、集体验证

引导幼儿说一说你帮什么车装了几个轮子?是不是每一个玩具宝宝都会数自己的轮子了?

四、我们也来变一变

1、我们小朋友想不想跟着玩具宝宝一起去参加比赛?

2、请你们动一动小脑筋,变一变,你想变成什么车去?

3、幼儿随音乐出活动室

五、延伸

1、在数学区投放相应材料供幼儿巩固

2、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由的变成轮子数量不同的玩具车

设计思路: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幼儿园的小花园里都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柳树抽出了嫩芽,桃花开得正艳,在午后散步的时候孩子们总是新奇的发现着,交流着。与季节相结合,最近我班正在开展“小花园”的主题。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爱幻想,喜欢艳丽的色彩,所以我开展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发挥想象力说说心中春天的颜色,感受春天的美。

2、在装扮小花园的过程中,练习涂色的能力。

活动准备: VCR、画有线条的纸 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 说说春天的颜色

1、师:小朋友们,春天来了。幼儿园的花园里可真美丽,有着各种各样的颜色。可是,王老师,认为春天是绿色的。你们猜猜为什么呢?

幼:因为春天里有柳树姐姐是绿色的……

师:恩,说的真好。

小结:因为春天到了,绿绿的小草发芽了,所以我觉得春天是绿色的。

2、那么你们认为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呢?为什么呢?(先想一想再回答)

幼:红色的,黄色的……

3、幼儿相互讨论。

师总结:我听到有的宝宝说春天是红色的,有的说春天是蓝色的,看来春天真是一个五颜六色的季节。春天美吗?

二、 装扮小花园

1、师:看看我今天带来的是什么,你们来猜猜看

2、其实这是老师的花园,黑黑的线是花园里的小篱笆。我在这块种上绿绿的草坪(边说边涂色,指导语:要让草坪长的满满的,可以有小白点吗?)你们帮老师想想花园里除了草地还会有什么?如:花丛,花丛会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黄色的

3、师:可是,这么大的小花园王老师一人装扮,有点累。所以,我请大班的哥哥姐姐帮忙。看,哥哥姐姐装扮的小花园漂亮吗?那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在花园里种了什么呢?一起来看看VCR

4、幼儿操作

师:剩下的,请你们去用各种美丽的颜色来打扮你们的小花园吧。

三、作品交流:蝴蝶飞飞

1、暖暖的春风出来,引来了蝴蝶姐姐,我们跟着蝴蝶姐姐一起去看看你们的小花园吧。

2、幼儿边做蝴蝶飞边看看伙伴的作品。

自评:

本次活动是在春天《小花园》的主题下进行的,这段时间我们利用午间散步、森林公园春游等等机会中,一起和孩子们找找春天里的颜色。本次活动分三个环节:说说春天的颜色、装扮春天的花园、和蝴蝶姑娘一起参观花园。

这三个环节都是紧紧围绕目标所设置的,教师目标意识较强。在第一环节中,老师用说说自己心中的春天引导孩子说说他们心中春天的颜色。在这个环节中,幼儿语言表达比较完整,基本能说完整话,如:“春天是**色的,因为…..”老师可以根据孩子语言表达的能力适当的调整一下,在小结的时候可以加强为幼儿感受春天美的体验,如“春天是嫩嫩的绿色的,因为….春天是粉粉的红色的,因为…”但是在幼儿自由交流的环节,也许由于有客人老师在的缘故,讨论的气氛不是很热烈。在第二个环节中,由于看了VCR,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在装扮涂色中,孩子们的表现很好,很投入。在第三环节中,老师应该给幼儿更多的时间让孩子们完成花园的装扮,这样孩子们才水到渠成的跟着蝴蝶姑娘参观花园。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结束活动的时候总是有着很多的遗憾和不足。但是也正是有着这些遗憾才让我们有不断改进的动力和方向。

小班数学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尝试根据形状及颜色的特征找相对应的图形。

2.初步感知图形(圆形、正方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尝试拼合图形。

3、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二、活动准备:

1、用硬纸制成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图形周围涂上颜色(有红、黄、绿);小路示范图片一张。

2、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若干。

3、几何图形的房子。

4、欢快的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题

1、讲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老师昨天接到小白兔的电话,它说:“昨天,森林里刮起了大风,把我的房子都给吹破了。现在小白兔需要造一间新房子来过冬,昨天老师连夜帮小白兔造了一间新房子。

2、出示几何图形的房子,认识房子各部分,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二)、引起幼儿“修路”的游戏兴趣。

1、小白兔再次打电话给老师,并要求再次帮助

(嘟…)教师接电话,小白兔说:“谢谢你为我造了一间房子!刚才我想来跟你道谢时,家门口有很多泥坑,我不小心就摔倒了,老师你能不能再帮助我把这条路铺好呢?”

2、教师引导幼儿在示范图上“修路”

引导幼儿观察泥坑的形状、颜色:“这些泥坑都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请小朋友拿合适的石头补上。”

启发幼儿想办法把两块半圆形的“石块”和两块长方形的“石块”嵌入“土坑”中。

3、幼儿自己尝试在用硬纸板做成的小路上“修路”。

4、教师检查。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大石头用完了,就用半块的石头合起来补上。”“小路修好了,我们把它铺在地上吧。”

(三)、游戏:踩石头

小路现在变安全啦!我们现在沿着这条小路去小兔家做客吧!(音乐)

教师引导幼儿,说说:“你现在踩到的是什么形状的坑?”教师也可向幼儿提要求:“请你踩一个正方形的坑。”

(四)、延伸活动

1、把示范图投放在数学区域中,让幼儿进一步练习根据不同形状和颜色的配对活动,引导幼儿找出三角形转换方法。

2、引导幼儿用彩色纸、皱纸等材料把这条小路装饰成一条五彩路。

小班数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认识、操作和游戏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激发幼儿对图形的兴趣,并学会目测分类。

2、发展幼儿的手工操作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三角形教具、三角形拼图学具人手一套,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头饰每人一个,相应的实物若干。

2、运用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等几何图形组成画布置,用几何图形积木作幼儿的椅子

活动过程:

1、出示三角形平面娃娃,引导幼儿学习兴趣,指导幼儿观察、分析,启发幼儿说出并记住图形名称和基本特征。

2、请大班幼儿扮演三角形娃娃,由他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朋友(形状与三角形相同的实物),然后让幼儿帮助三角形娃娃找朋友,巩固对三角形的认识。

3、出示用三角形拼成的各种物体,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物体是哪些几何图形组成的。

4、用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拼成各种图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粘在作业纸上,然后把作品 挂在活动室里作装饰,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回家以后用小棍继续练习拼图。

活动反思:

根据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和活泼好动的性格,我将三角形的图形特征编成简短的故事,再结合图形拼摆,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做。使幼儿养成动手、动口、动脑的好习惯,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小班数学教案(篇6)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出课题 。于是,智慧爷爷就告诉了这3只小动物,"你们不听妈妈的话,每次出去玩都不知道回家,你们做错了事情,还不知道悔改,那就要受到惩罚了,我已经把你们回家的路给没收了,每条路只留了前面几块砖,除非你们找出规律并且正确的剩下的砖铺对了,才能再回到家里"3个小动物一听,就嗷嗷大哭起来,这可怎么办啊,后悔自己没有听妈妈的话早点回家,他们呀就做在一起想啊想啊,想怎么把回家的路铺好,聪明的小兔子想啊想,想啊想,终于想出来了,找出了规律并且把砖铺好了,可是小熊和小刺猬伤透了脑筋也想不出来,一直在嗷嗷的哭着,他们哭着哭着就走到了我们小二班,小熊和小刺猬一想,小二班的小朋友都是非常聪明的,就想请你们来帮帮他们回到家,小朋友愿意帮忙吗?

基本部分

1。启发幼儿观察小路,并发现小路的排列规律

①请幼儿观察小兔铺的小路,让幼儿讨论其规律是什么(发现砖是一个红的,一个黄的排列规律)

②再请幼儿集体帮助小熊铺路。先观察:颜色一样,形状不同的排列,讨论一下后面应该怎么排,请幼儿讨论,并且集体说出来(如果小熊的路铺对了,就把小熊换成微笑的,如果不对,还挂着哭着的小熊)

2。请幼儿操作帮助小刺猬回家(每个小朋友发一个操作卡)(水彩笔)

①教师指导

②请幼儿说出你是怎么铺的。老师小结:观察前面是怎么铺的,后面的要和前面的一样铺下去。

结束部分:集体游戏:铺路

玩法:请两个小朋友出来比赛,看谁铺的又快又好。(游戏可玩N次)

小班数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活动,激发幼儿高高兴兴参加音乐活动的兴趣。

2、激发幼儿爱小动物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

能参与游戏,并模仿大班幼儿学做各种小动物。

材料与环境创设:

1、动物头饰(小狗、小猫、小鸭、小鸡)若干个,小动物的家。

2、录音机、磁带、各种乐器若干、积木若干块。

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妈妈的依恋,喜欢“小狗”、“小猫”等小动物。故选择了这一教材,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来激发幼儿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过程:

1、以游戏口吻,引出主题。

鸡妈妈:“咯咯哒:小朋友好,我的小鸡不见了,可把我急坏了,你们看见我的宝宝吗?我得赶快去找找。”

2、幼儿欣赏、感受

鸡妈妈与大班幼儿合作表演“小鸡在哪里”,其中大班幼儿分别扮演小狗、小猫、小鸭、小鸡。

3、鸡妈妈问:“我的小鸡找到了吗?到底到哪里去了呢?”幼儿第二遍感受。

4、鸡妈妈问:“鸡妈妈找到宝宝了吗?找到谁的宝宝了?”(幼儿自由发言)。

5、鸡妈妈:“我的心里真着急,我一定要把小鸡找到!”

幼儿第三遍感受。最后“小鸡”找到了。

6、问:“鸡妈妈先找到谁?它是怎么回答鸡妈妈的?”幼儿熟悉歌词。

7、问:“想不想一起做游戏?想做鸭宝宝到小鸭家里去,想做狗宝宝到小狗家里去……”幼儿跟着大班幼儿一起游戏,反复两遍。

8、鸡妈妈:“小鸡,你们以后要跟着妈妈。”

9、介绍游戏名字__小鸡在哪里。

“鸡妈妈带你们出去玩玩好吗?”

小班数学教案


资料一般指可供参考作为根据的材料。在我们的平时工作生活中,会经常需要参考资料。参考资料可以促进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的提升。你是不是在寻找一些可以用到的资料呢?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小班数学教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数学教案(篇1)

一.导入

同学们好! 大家可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光阴胜似无价宝,日夜累计时分秒”。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人们为了能够更好的掌握时间,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钟表。

二.整理

(一)复习钟面

你知道钟面上有什么吗?

1.钟面上有3根表针,他们分别是什么呢?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哪个是秒针呢?

最短的这根是时针, 比较长的这根是分针,又细又长、跑得最快的是秒针。

2.钟面上还有什么呢?

钟面上还有1至12,这12个数。

3.钟面上还有小格。

从12到1之间有()个小格?从12到2之间有()个小格?你能很快地说出从12到7之间有()个小格吗?整个钟面一共有()个小格?

口答:通过刚才复习钟面的知识,你知道()里填什么吗?

钟面上有( )针、 ( )针、 ( )针。

钟面上有( )个数。

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有( )个小格。

整个钟面一共有( )个小格。

(二)时分秒的认识、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1.我们已经熟悉了钟面,你

知道:时针从()走到()是1时吗?

时针从1走到2是1时;时针从7走到8也是1时。

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 ) 时。

2.时针从7走到9是 ( )时。时针从12到走8是( )时。

1.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时,分针走1小格是( )分。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 )分。

分针从12走一圈回到12是()分?

2.你知

道:1时和60分有什么关系吗? 1时=60分

1.分针走1小格是1分,秒针走1小格是多长时间呢?

2.“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我们跑60米用多长时间?就要用秒做单位。

4.你知道:分和秒有什么关系呢?

1分=( )秒

练习:

1分= ( ) 秒 1时= ( ) 分

120秒= ( ) 分 1时10分

= ( ) 分

(三)读、写法。

1.读出钟面上所指的时间,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4:00图 9:05图 2:50图

① ② ③

订正:

(1)这是4时。

我们可以这样看:分针指向12是整时,时针走到4,是4时整。

(2)这是9时5分。

可以这样看:时针走过9,是9时多;多多少,看分针,分针指向1,是5分,就是9时5分。

(3)这是2时50分。

可以这样看:时针走过2,是2时多;多多少,看分针,分针指向10,是50分,所以是2时50分。

2. 写出钟面上所指的时间。

(1)有的同学这样写(4时),有的同学这样写(4:00)

这两种不同的写法都写对了。

看这种写法(4:00):时和分之间用两个点隔开,两点的左边表示时,两点的右边表示分;为什么两点的右边写两个0?

(2)有的同学这样写,( 9时05分 )对吗?

不对!应该写成9时5分;

有的同学这样写,(9: 5)对吗?

不对!要这样写9:05。

(3)2时50分 2:50

三.练习与应用。

1.读出钟面上所指的时间?

图① 图 ② 图③

9时 11时55分 2时10分

订正:

(1)这是9时。你是怎么读的呢?

分针指向12是整时,时针走到9,是9时。

(2)这是11时55分。

时针走过11是11时多;分针指向11是55分,是11时55分。

还可以怎么想呢?

时针走过11不到12,就是快到12时,差多少,看分针,分针指向11,就是差5分12时,也就是11时55分。

(3)这是2时10分。

时针走过2,是2时多;分针指向2是10分,就是2时10分。

当时针、分针比较接近的时候,我们看钟表应该注意什么?

我们要看清楚哪一个是时针,哪一个是分针。

2.哪两个钟表所表示的时间相同?请你用线连一连。

闹钟图闹钟图闹钟图闹钟图

4:20 7:15 8:05 11:50

3.画出时针和分针。

6:00 12:00 8:05 12:55

图图图图

(1)先读一读这是什么时间?(6时。)

(2)再想一想6时的时候,时针走到几?分针指向几?(时针走到6,分针指向12。)

(3)画表针的时候,时针要画得短一些,分针画得长一些。

4.说一说谁写得对?

6时15分图 7时5分图 2时图 9时50分图

6:15 7:5 2时

9时50分

亮亮( )()()()

3:30 7:05 2:00 10时50分

兰兰()()()()

(1)亮亮写对了,兰兰错在哪?兰兰没有分清楚时针和分针,时针走过6,是6时多,分针指向3,是15分。应该是6时15分。

(2)兰兰写对了。亮亮错在哪?这是7时5分,不够10分,我们写的时候,写成7:05。

(3) 都写对了。钟面所指的时间是2时,他们都写对了。

(4) 亮亮写对了。兰兰错在哪儿?时针走过9,是9时多,分针指向10是50分,是9时50分,亮亮写成10时50分了。

看了亮亮和兰兰做的几道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看钟表的时候,要分清楚时针和分针;时针和分针比较接近的时候,要看清楚时针走过几;写时间的时候,如果不够10分,想一想应该怎样写。)

5.你和家人外出旅游过吗?在有些宾馆的大厅,会同时摆放几个钟表。

8:45图 9:45图 10:45图 3:45图

北京东京悉尼莫斯科

(1) 北京、东京、悉尼、莫斯科是世界主要城市。

(2) 钟面上所表示的北京现在是什么时间?(上午8时45分)

这时东京是什么时间?(9时45分)

(3) 这时悉尼是什么时间?(10时45分)

=( )分 1时20分=( )分

90分=( )时( )分

作业2:在家长的帮助下,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

总结:希望同学们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做学习的小主人。

小班数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5以内两组物品数量的多少,学习用去1添1的方法使两组物品一样多。

2、愿意探究,能仔细观察,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小鸡、虫子图片各5张,4只小兔、5根胡萝卜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13页。

活动过程

一、找椅子。

1、请4个小朋友坐5张小椅子,要求一个小朋友坐一张小椅子。

2、小朋友都坐到椅子了吗?你发现了什么?(椅子多了一张)。

3、怎样使小朋友和椅子一样多?如果小朋友多了,该怎么办?引导幼儿用减去一个小朋友或添上一张小椅子的方法来解决。

二、变成一样多。

1、小鸭要请小鸡一家来做客,它准备了小鸡爱吃的虫子。出示图片5只小鸡、4条虫子图片一一对应排列,引导幼儿进行比较。

2、小鸭准备的虫子正好是每只小鸡一条吗?引导幼儿观察虫子和小鸡是否一一对应,然后引导幼儿用添上一条虫子的办法使虫子和小鸡一样多。

3、出示4只小兔、5根胡萝卜,引导幼儿用减去一根胡萝卜的办法使小兔与胡萝卜一样多。

三、幼儿作业。

1、出示幼儿活动材料第13页,请幼儿说说小猪和小猫买了什么东西,哪些东西经常一起使用(如铅笔与书包都是学校用品,总是在一起)。

2、小猪和小猫去商场买了五次东西,请你比一比每次谁买的得多,谁买得少。

3、观察左右两边的物品数量是否一致,再选择相同粘纸贴上,使两边物品的数量一样多。

4、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使小猪和小猫买的东西一样多。

四、评价幼儿作业。

课后反思:这次我上了小班科学活动《朋友你好》,我的教学目标是:

1、尝试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5以内两组物品数量的多少,学习用“去1”“添1”的方法使两组物品一样多。

2、愿意探究,能仔细观察,表达自己的发现。

课堂前我让幼儿与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玩游戏——剪刀、石头、布,让幼儿体验与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感受。活动开始,我们小朋友一起唱“找个朋友,找个朋友,我们拉拉手,朋友你好,朋友你好,我的好朋友。”边唱边拍手找朋友。找到好朋友后自己与好朋友握握手、抱一抱。再进行引题,有一位动物宝宝也来我们小一班做客了,看它是谁?引出小熊。小熊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也邀请了它自己的好朋友到它家去吃点心,如果它邀请了5只兔子,但它拿出了4个胡萝卜的'话,每只兔子吃一根胡萝卜够吗?如果不够怎么办?引导幼儿观察是否一一对应,然后引导幼儿用添一根胡萝卜的方法使胡萝卜和小兔一样多。这里用到两种动物是因为能够让幼儿学会用同样的方法招待小猫,让幼儿自己学会观察、比较,使两组物品的数量一样多。在已操作的基础上,让幼儿数学练习,巩固已学的知识。以一对好朋友小猪、小猫逛商场、买东西为理由,让幼儿比较两组物品的多少,用添一的方法,使两组物品的数量一样多。如有3个羽毛拍、4个羽毛球,使两组物品一一对应,应该怎么办?让幼儿自己观察、比较、添一。用同样的方法比较更多的物品,如雨衣与雨鞋、碗与调羹……

本堂课下来,我觉得自己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也能很好的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但美中也有许多不足,如“减一”不能很好的显示出来,课堂中运用的不多,幼儿不能更好的掌握。还有在常规方面,幼儿不能很好的举手后再回到,总是要抢嘴。另外,在课堂中要强调幼儿用较完整的语句回答问题等等。

小班数学教案(篇3)

1、经验准备:幼儿在日常生活时感觉过轻重。

2、物质准备:

教具:玩具卡车两辆,玩具天平一个。实物:大橡皮泥、小橡皮泥各一块、棉花、积木、玻璃球。

学具:幼儿用人手一册,人手一支笔;每组一个天平,一筐实物(纸球、积木、铁片、雪花片棉花、积木、玻璃球等)。

一、看看掂掂,感知货物轻重。

出示两辆相同的大卡车,上面分别放有大橡皮泥和小橡皮泥,引导幼儿观察并猜一猜:卡车上运送一种货物,它们有什么不同:哪个重?哪个轻?

请个别幼儿上来掂掂,再说说:哪个货物重?哪个货物轻?

在汽车上换上一团棉花和一个玻璃球,让幼儿摸一摸,掂一掂,正确感知棉花和玻璃球的轻重。

出示天平器,告诉幼儿天平器是衡量两个物体轻重的一种工具。然后,在天平两边分别放上积木和玻璃球,让幼儿观察天平的变化,并说说:天平吕有什么变化?天平翘起的一边表示什么?天平沉下的一边双表示什么?也可以让幼儿说一说谁重谁轻,再在天平器上演示验证,从而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物体的轻重。

出示大橡皮泥和积木,让幼儿猜猜谁重谁轻,再请幼儿教育上来将橡皮泥和积木放在天平器的两边,带领幼儿进一步感知认识物体的轻重。

看图分辨轻重: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想一想:哪个重?哪个轻?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圈出重的物体。

分辨轻重:请幼儿每次拿两上筐中的`实物玩一玩,掂掂或在天平器上称一称,感知两物体的重量,说一说:××轻,××重。

展示《幼儿用书》P9,请个别幼儿大胆地说出谁轻谁重。

鼓励幼儿大胆地说说自己同时玩了哪两样东西,哪个重?哪个轻?提高幼儿对操作活动的兴趣。

小班数学活动:树叶分类

有幸参加了平湖市地十一届双高课的教学比武活动,在去之前准备了一些零散的经验,除了业务上的一些外,更重要的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去的.力争在比赛的24个小时里,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与那里的孩子共享快乐课堂.设计的教案如下:

小班数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点数到1--5。

2.学习按数取物,根据5以内的指定数量取出相等数量的物体。

3..感受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ppt.

2.盘子人手一个、圆珠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熊过生日

师:这是谁呀?(小熊)

师:今天小熊要过生日了!你们看,蛋糕都准备好了,猜猜看小熊过几岁生日?

师:五根蜡烛,原来小熊过五岁生日(让幼儿手口一致点数)

师:小熊过生日,它会请谁来呢?

二、学习手口一致点数到1—5

1.图片一:1只小鸡

师:你们猜猜看,小熊先请的是谁?

师:几只小鸡来做客?

师:今天小熊过生日,所以1只小鸡来做客。

2. 图片二:出示两只小猫

师:接下来谁会去参加小熊的生日聚会呢?

师: 小猫也要来做客.看一看, 几只小猫来做客?

师:还有客人去哦,想不想看?

3.图片三:出示三只小猴

师:几只猴子来做客了?我们一起来数一下。

师,几只猴子来做客?

4.图片四:出示四只小猪

师:来了几只小猪?我们一起来数一下。

5.图片四:出示五只狮子

师:几只猴子来做客了?我们一起来数一下。

6.图片五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动物来参加小熊的生日聚会了。

三、制作礼物

1.师:我们也要去参加小熊的生日聚会,那我们准备好了礼物,准备5个礼物,我们就可以去了.

师:我帮你们已经准备好了礼物盒子,下面请你们去装礼物.一定要装5个礼物哦。(5个)

2.幼儿操作。

四、分享交流

师:我们来看看,你们做的礼物,看看符合要求吗?(验证)

师:好,我们拿着礼物一起去小熊家吧!

活动反思:

3岁半到4岁的幼儿已经开始掌握计数活动,并学会按计数活动的要素进行计数,形成了最初的数概念。我班幼儿,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和训练,已经能够按顺序口头数数,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根据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顺序:按顺序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特设计此次数学教育活动。

此次活动目标设定为:

1.喜欢参加操作活动,并能按要求完成操作活动。

2.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3.学习按数取物,根据5以内的指定数量取出相等数量的物体。为了使数学活动与生活紧密相连,我在教学具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

围绕目标,我将活动过程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景——练习点数。小熊过生日要点蜡烛,请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知道过几岁生日就点几支蜡烛,引起幼儿兴趣。

(二)依次出示小熊过生日要请的动物朋友,让幼儿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

(三) 游戏“送糖果”——练习按数取物 。

三个环节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充满了趣味性、游戏性。在教学中,孩子们能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大多幼儿达到了目标的学习。但也有个别幼儿产生了困难,我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仔细的观察每一位孩子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给予个别指导。由于此节活动以复习游戏为主,再加上与生活密切相连,很投幼儿的胃口,上起来较轻松。另外,我在活动中自始至终都以小熊的身份出现,留出更多的机会给孩子,让他们多想、多说、多做,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小班数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物体数量并说出总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会按图形数量取相应的物品。

2.培养幼儿点数图形的能力。

3.愿意与同伴交流,分享,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图形片若干。

2.教学课件、动物、衣裙等图片,钱币箱。

活动重点:正确点数5以内物体数量并说出总数,知道数字代表的实际数量。

活动难点:按图形数量取相应的物品。

活动过程:

1.以“参观动物新村”引入活动,全体幼儿念《五字歌》,感知点数节律

师:小朋友,我们边走边念儿歌,去参观动物新村吧!“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碰到小松鼠。松鼠有几只?快来数一数,一、二、三、四、五。”

评:用数字儿歌来引入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巩固小班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节奏。

2.播放课件,点数5以内的物体数量。

打开第一栋房子。

师:动物新村到了,我们用“巴拉巴拉小魔仙”教我们的魔咒来打开房子吧!(念咒)房门打开了,咦,里面住着谁?

幼儿:小鸟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几只小鸟?

师:可以用几个圆点来表示?还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根据幼儿的回答点击课件验证幼儿的回答)

用相同的方法打开第二、第三栋房子。

小结:数数时要伸出右手食指,手口一致点数,然后要用手画个圈圈说出总数。

评:这个环节是重点部分,为了吸引幼儿的专注力,教师通过播放形象逼真的动画情景,生动地借用动画片中“巴拉巴拉小魔仙”的魔咒,神秘地来打开房门,然后引导幼儿手口一致点数房子内的动物数量。这样,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进行学习,注意力非常集中。

3.引导幼儿思考:如何给小动物挂门牌号。

师:3只小鸟,4只小兔,5只小狗家的门牌号用什么数比较好?为什么要用这个数?

评:给小动物挂门牌号,不仅是发散幼儿的思维,也是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应用意义,知道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让小朋友喜欢数学。

4.逛动物超市。引导幼儿用图形卡购物,根据图片右下角的图形的形状和个数,付相同形状相应数量的图形片。如:图片苹果的右下角有 “ ”就表示要用2个圆形的图形片来购买,花裙子的右下角有“ ”就表示要用3个三角形图形片来购买。

评:本次活动“按图形数量取相应的物品”是幼儿学习的难点,为了更好地突破难点,教师引导幼儿玩“逛超市” 的游戏,购物时幼儿要先判断商品是用什么形状的钱来买,还要数清楚用几个来买。这里对幼儿的要求比较高,幼儿不仅要认识图形,还要手口一致点数图形,并说出图形总数。幼儿以顾客身份参与活动,把所学到的知识在游戏中加以应用,非常感兴趣,气氛也是很活跃的,有效突破了难点。同时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交流,分享,体验到了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后反思:

这是一次幼儿园开展的数学教研活动。对于我班的孩子来说,数学是一个薄弱环节。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考虑到小班的数学活动比较枯燥,所以在备课的时候,也考虑了很久,想通过用简单易懂有趣的方法引导幼儿学习。本次活动的收获有以下几点:

1.情景游戏法有效调动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班数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看标记把吃的和玩的分类。会说“xx是吃的,xx是玩的。”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玩具:玩具车、娃娃等

2。吃的:苹果、香蕉、橘子、果冻、酸奶、饼干

活动过程:

一、吃吃玩玩

宝宝们,你们看,妈妈在我们的旁边给宝宝们准备很多好玩的和好吃的东西,我们一起去吃一吃、玩一玩吧。

提问:你刚才赶什么了?(学说xx是吃的,xx是玩的)

二、学习分类

现在妈妈想请宝宝们帮我一个忙,好吗?

出示大筐里混合的东西。你们看妈妈这些筐里有很多吃的和玩的东西,请宝宝把这些吃的和玩的东西分开来。把吃的给嘴巴吃,把玩的给小手玩。(幼儿分类)

宝宝门很快帮妈妈把吃的和玩的东西都分开来了,让妈妈来检查一下,看宝宝们分的饿好不好。(如果有错,就请大家一起纠正)

三、活动结束

今天宝宝们真能干,帮妈妈把吃的和玩的东西都分开来了。做饭的阿姨今天也给宝宝们准备了好吃的东西,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

小班数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能够按照不同形状和颜色,给6以内的数量进行一个隔一个的排序。

2、对数学操作活动感兴趣,能有序地进行操作活动。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重点难点:

按不同形状颜色,给6以内的数量进行一隔一的排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能够按数字的顺序口头数数。

2、物质准备:《熊出没》中的人物图片和场景图。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圆形的小树3棵,三角形的小树3棵)。幼儿每人一张排序板。

活动过程:

一、故事情境导入

1、出示被砍伐的森林的图片。

师:小朋友,你们看,光头强把森林里的树木都砍伐掉了。

2、情景创设,导入活动

师:熊大和熊二决定要把砍掉的树木重新种树,看他们已经挖好了树坑。

(分析:幼儿容易被故事情境所吸引,这样的导入可以让他更感兴趣)

二、观察排序板,引导幼儿发现排序的规律。

出示树坑的排序图,请幼儿观察。

师:你们看看,熊大和熊二都挖了一些树坑,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树坑的颜色有什么不一样。(熊大是黑色,熊二是黄色的,而且是一个隔一个的)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树坑,哪个小朋友愿意来帮忙接着刚刚的树坑排一下。

请幼儿根据排序图上的顺序接着排下去。

(分析:在幼儿自己操作之前,老师先带领他一起排列。可以让不明白的幼儿加深理解)

三、取树苗(按要求取出相应数量的树苗)

师:熊大和熊二还挖了一些红色的树坑,现在要去运树苗了,看看他们运了什么样的树苗。(出示两种树苗,让幼儿认识三角形树苗和圆形的树苗)

告诉幼儿每人都有一份树苗,分别是三角形树和圆形树。

(分析:介绍好材料,巩固知识三角形和圆形)

四、排序活动《种树》

看排序板,了解排序要求。

“熊大和熊二邀请我们小朋友来当爱心志愿者,帮忙种树

老师交代排序的要求:

1、要种在红色的树坑上,种得整齐。

2、看排序板上的顺序,是一个隔一个的。

3、把准备好的3棵三角形树苗和3棵圆形树苗要种完。

幼儿排序(种树),老师进行指导。

检查幼儿种的树,找两个幼儿的排序板来演示(一个正确,一个不正确)进行比较,对照,对错的地方进行改正。

(分析:一人一个排序板,可以清楚的知道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更有利于老师进行个别指导。)

五、结束部分,庆祝活动。

师:“谢谢小朋友,把树种好了。现在我们和熊大、熊二一起开着火车去参观新的树林吧。我的火车要一个男孩隔一个女孩才可以上车哦。我们出发喽!”(播放音乐开火车出发)老师一边开火车,一边提醒幼儿要男女一个隔一个上车。

(分析:整个活动的延伸部分,也是再次学习的过程。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的设计是以熊出没来贯穿的,激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我首先出示了熊大、熊二挖的树坑,让孩子们自己观察这些树坑有什么不同,很多孩子都高高举起了小手,说出了颜色不同,但始终没有说到排序的规律,后经我的提醒,才说出来。课后我在想:是否应该先带领幼儿一起去熟悉这种规律,在多讲解几次。这样幼儿就能很明显观察到排序的规律了。也有利于接下来的幼儿自己操作环节。

小百科:《熊出没》用夸张的卡通手法讲述森林保护者熊兄弟与破坏森林、采伐原木、并占领土地开发创业实验田的光头强之间上演的一幕幕搞笑对决;整部动画片从头至尾充满喜感,轻松搞笑,幽默诙谐。

小班数学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2、培养在生活中热爱学习,把生活和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律动《我爱你爸爸妈妈》

2、复习7以内数

参观数字王国,数字王国的大门要敲3下才能开,数字王国的大门打开后,你都看见了什么?

Y:三只长颈鹿用数字3表示

Y:一头大象用数字1表示

S:小喜鹊邀请我们去参观森林舞会,舞台上有6位小朋友在跳舞,又来了一位,现在是几位呢?用数字几表示?

Y:舞台上有6位小朋友,又来了1位,现在是7位,7个小朋友用数字7表示。

S: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数字7,7像镰刀割青草,7还像什么?

Y:还像拐杖,尺子

3、数一数,有几个填到括号里

【活动延伸】

S:在我们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数字7,说一说?

Y:电话上、车牌上、衣服上等等

S:老师在生活中搜集到了一些带有数字7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教学反思:

通过巩固联练习,大部分幼儿都能准确的发音,以及数字7的书写格式都能正确掌握,除个别的民族幼儿发音不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写数字7,而且还要教会如何把数字7写得更漂亮。

小班数学教案(篇9)

活动准备

教具:森林场景创设、花园宝宝依古比古、演示板、红旗、音乐。

学具:人手一份:4红4黄树叶共8个、帽子底版一块。

重点难点

尝试将两种颜色的树叶有规律的进行交替排序。

活动目标

能用简单的语言讲述物品的排列规律。

积极参加排序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尝试将两种颜色的树叶有规律的进行交替排序。

活动过程

一、排队去森林,欣赏交替排序的枫树和银杏树带来的美。

1.出示依古比古实物,相互问好。

2.排队去森林,了解森林里树的颜色,欣赏枫树、银杏树交替排序的美。

评析:依古比古是幼儿最熟悉的动画片人物,通过与动画人物打招呼,很好的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排队也是按照男孩女孩的顺序排列的,无形中给予幼儿排序的概念,同时在到达森林以后,对枫树和银杏树的欣赏,又一次感受到了间隔排序

二、排树叶,了解交替排序的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排序的兴趣师:一阵大风吹来,把美丽的树叶都吹倒了地上,让我们一起和小树叶玩排队的游戏好吗?

2.幼儿个别尝试排树叶。

教师:可以怎么排呢?谁上来试试?

教师小结:原来小树叶排队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照一片红树叶一片黄树叶这种方法间隔排队,另外一种是两片红树叶两片黄树叶间隔排队的。

3.幼儿模仿。

教师:小朋友,风儿把小树叶吹到了你们的盘子里了,请也用这两种方法排一排。

评析: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出给树叶排序这个环节,这样的设计使环节过渡自然,幼儿容易接受,通过请个别幼儿展示给树叶排队,总结出树叶排队的两种方法,并在幼儿模仿的环节中让幼儿自由的选择两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排序方法给树叶排队,感受两种颜色的树叶交替排序的规律

三、做帽子,学习应用交替排序的方法

(每人4红4黄共8片树叶)

1.明确制作要求。

教师:依古比古要开舞会啦,小花瓣要把我们宝宝打扮的更漂亮!

出示三张操作卡,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观察。

完成快的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

评析:本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巩固两种颜色树叶按规律排序这个知识点,老师提供的三种材料具有层次性:第一种材料是老师已经贴好红黄红黄四片树叶,请幼儿接下去排序,第二种材料是老师已经贴好红红黄黄红红六片树叶,请幼儿接下去排序,第三种材料是空白的操作卡,幼儿可以任选一种进行方法进行排序,这三种材料的提供能很好的顺应孩子的发展需求,体现了因材施教

四、戴帽子,体验活动的快乐

1.讲评。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给小树叶排队的?

2.参加舞会。

评析:本环节是对幼儿的操作活动进行讲评,同时也是让幼儿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以及成功感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中继续感知两种物体按规律交替排序。

评析:生活是丰富多彩、生动真实的,我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材料,给孩子提供一个乐中学的空间。但是活动的结束并不代表这个知识点的结束。老师在区域中继续提供各种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让幼儿不断地感知,动手操作,数数排排,注重幼儿主体性的发展,注重形成幼儿持续学习的意向。幼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孩子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因此幼儿的兴趣得以激发,各种潜能得以开发。

小班数学教案(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找颜色或形状相同的物体,初步感知集合。

2、观察、理解图示,学习将相同特性物品圈在一起的方式表示集合。

活动准备:

1、红、蓝色色小筐各一个。

2、红、蓝小玩具每幼儿各一个(大小、形状不相同)、红、蓝颜色的积塑每人一颗(大小、形状不相同)。

活动过程:

一、将花按颜色进行分类。

1、教师出示红、蓝色的玩具;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

2、请幼儿每人拿一个玩具,要求幼儿大声说:我拿了一个红(绿)玩具,然后回位子上。

3、出示红、蓝两种颜色的筐子:这是玩具的“家”,它们有什么不同?(颜色) “想一想哪个是红玩具的家?哪个是蓝玩具的家?”(红筐是红玩具的家、蓝筐是蓝玩具的家)“小朋友看看你拿的是什么颜色的玩具,想想把它送到哪个家里去?边送边大声说:红(蓝)玩具,我送你回家。

二、将积塑按形状分类。

1、出示积塑;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红、蓝颜色的积塑) 请幼儿每人拿一颗积塑,并大声说:红、蓝积塑,我和你做好朋友。

2、出示红、绿两种形状的筐子。

积塑要回家了,请小朋友看看自己手上的积塑的形状,想想应该把它送到哪个家。要求幼儿边送边说:红、蓝积塑我送你回家。

三、比较两个筐里的物体。

出示红、蓝两个筐:这是什么形状的筐?住着谁?为什么它们能住在一起?(因为形状相同。)

四、幼儿做练习册,教师个别指导。东营区实验幼儿园 李真

小班数学教案(篇11)

一、活动目标:

1。巩固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知道各形状的简单特征。

2。愿意为图形宝宝找朋友,并按规则进行游戏。

二、活动准备:

1。三种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图形的家

2。三种形状的图形(与幼儿人数相等)

3、幼儿操作材料

三、活动过程:

1、师:小朋友,今天有许多客人老师来看小朋友上课,你们开心吗?今天老师还带来一位小客人,看看是谁呀?这可不是普通的口袋,它很神奇哦,可以给小朋友变出好多好玩的东西,你们想要吧!

师:要魔法袋变东西时,要说一句咒语“变变变”它才会变哦!你们会说吗?

“小朋友,看看是什么呀(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它长的什么样子呢!

2、师:小朋友,图形宝宝都认识吗?刚才魔法口袋告诉老师,它想送一份礼物给小朋友,想要吗?闭上眼睛。

“小朋友,看看你桌子底下有什么呀?”!

“小朋友,自己说说找的什么图形宝宝。

3、师:图形宝宝说他今天看到小朋友都这么聪明非常开心,想和小朋友来做做游戏!

师:图形宝宝边走边唱歌,然后找一个和自己一样的图形宝宝做游戏。

师:老师的是什么图形宝宝

师:老师找他做好朋友呢?

师:你们会找朋友了吗?谁来试试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好不好啊?

师:看一下你的好朋友找对了吗?

师:哎呀!图形宝宝玩得有点累了,带他们回到座位上休息一会儿了。

4、游戏《图形找家》。

(1)师:图形宝宝玩得有点累了,他想要回家了,我们一起送他回家吧。

(2)师:看看这会是谁的家呢?你怎么知道呢?老师先把图形宝宝送回家,小朋友送的时候要有礼貌的说“圆形宝宝我送你回家,我们一起来说说?谁来帮老师把三角形送回家呢?

师:图形宝宝都回到自己的家里了吗?小朋友真棒,来表扬一下我自己吧!

5、幼儿操作。

(1)师:今天帮图形朋友找到了家,它们真开心啊!

师:“早上老师去过图形宝宝家,发现图形宝宝家的地板破了,看看破了哪些图形宝宝的小洞洞呢?找一块相同的形状把它补好。

(2)幼儿每人一份补地板。

6、展示补好的地板。

师:小朋友你们真能干,帮图形朋友补好了地板,表扬表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