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教案热门

穷人教案热门。

资料的定义比较广,可以指生活学习资料。在我们的平时工作生活中,会经常需要参考资料。参考资料可以促进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的提升。可是,我们的资料具体又有哪些内容呢?你不妨看看穷人教案热门,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穷人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穷人》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作者在叙述这个故事时,用朴实、准确的语言,真实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 读来使人深受感动。

【设计理念】

教学中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给足孩子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地对话,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创设一个平台,让教师、学生、作者,文本进行平等的语言交互、思想交互、情感交互。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展开联想,敞开心扉,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从而受到爱的教育。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沙俄时代,穷人的贫困和悲惨。

2、品读课文,感受桑娜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她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3、抓重点词句,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昨天,大家预习了《穷人》这一课,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简单谈谈!

2、从大家的言语中我听出来了,大家对穷人充满了同情,从大家的眼神中我也看出来了,大家对桑娜夫妇充满了敬意!因为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板书:善良)

3、今天我愿跟随大家共同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的质朴、真诚与善良!

设计意图:“预习”实际上是课堂的延展,它能使课堂40分钟的教学更有效。通过课前的预习,孩子们对文本会有自己的理解,会有整体的感悟。课一开始就让孩子们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的同时,又找到学生理解的共同点,使课堂教学的开展有了一个突破口。

二、感悟

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把你最感动的地方划记下来,多读几遍。

谁愿意把你的感动与大家分享?(引导到西蒙死去这场面。)

1、感受穷人的悲惨命运:

⑴ 我们一起来读读!

⑵ 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两个孩子睡得那么香甜。这不由地让我们想到:就在这生命的最后一刻,就在西蒙奄奄一熄的时候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孩子!那此时她会怎么做?又会说些什么呢?

⑶ 冰冷的双手会抚摸孩子的双颊,晶莹的泪珠会滴在孩子的脸庞。这场面无不让人动容。再来读读!(放哀婉的轻音乐《眼泪》)

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孩子,从身边的情与爱、媒体的人与事,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此时让孩子们充分地展开联想,他们能很快调动起已有的生活体验,充分感知这一场景的动容之处,真切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加之教师饱含情感的语言、哀惋的音乐,完全把孩子带入情景之中,学生读来情真意切!

2、感悟桑娜的善良:

⑴ 感受桑娜义无返顾的举动:

① 一个家庭的顶梁柱走了,一户穷人家唯一的一个大人走了。这对于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来讲只意味着一条路、一个字──死。可幸运的是──桑娜抱回了两个孩子。请大家自由朗读8~12自然段,你会有更深的感动。

② 桑娜怎么做的?此时,她有没有多想?想到以后自己的孩子会更苦?丈夫会更苦?自己会更苦?

③ 那桑娜是( )地把孩子抱回家。还能怎么说?

④ 用她自己的话讲“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但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是什么意思?“但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呢?

⑵ 感受桑娜忐忑不安的内心:

① 可这一抱却给桑娜的内心带来极度的不安。自由读读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看看你能体会出她的什么感受。

② (放钢琴曲《命运》)后悔、紧张、担忧、害怕,这所有的感受搅得她心神不宁,这种感觉就是──忐忑不安。我们来读读!

设计意图:学生阅读中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这里我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去感知桑娜的内心世界。并在此基础上创设一个交流平台。学生体会到哪一点就说哪一点,读读相关句子,带大家一起来感受。当紧张、担忧、矛盾、害怕、后悔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体会出来时,学生读来感同身受!

③ 只是抱会两个孩子,怎么会让她如此地被受煎熬呢?这都是因为他们也是──穷人!说说哪里能看出桑娜一家也非常穷?面对着熟睡的七个孩子此时的脑海中会浮现些什么?

④ 是啊!越想越担忧、越想越害怕、越想越着急,此时的她坐立不安!再来读读!

设计意图:“穷”字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正是因为“穷”,才更能显示出人物的高尚品质。我让学生再次回归文本,从吃的、住的、用的、劳动环境等多个角度,深切感受穷人的悲惨命运,此时的孩子们才能真正设身处地联想到桑娜将来的境况。正是这想都不感想的将来,搅得人忐忑不安。此时学生读来挠人心扉!在朗读中与穷人展开了对话,在对话中感受穷人的美好心灵。

⑤ 七口人变成九口人,这对于一个艰难度日的家庭来讲简直就是──?如果说刚开始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而此时经过了强烈思想斗争的桑娜还是坚持留下孩子,甚至是──揍我一顿也好!她的善良就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对孩子的怜爱中!(板书:对孩子的怜爱)。

⑶ 还有哪些地方能感受到桑娜的善良?(四人一组阅读、讨论)

① 根据汇报小结板书:对家庭的付出、对邻居的牵挂、对丈夫的担忧等。

② 善良的人对待任何人、对待任何事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她人性的光辉!(板书:……)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同的人因为各自的“文化语境”和“阅读期待”不同,会产生千差万别的感受。集大家的智慧相互碰撞,会对作者的意图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人物的形象在读者心中也将更加丰满。这一合作式的阅读、交流,能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

3、感悟渔家的温暖:

如此善良的人,难怪课文一开始就说──这间渔家的小屋温暖而舒适!(板书:温暖、舒适)你是怎样理解的?

三、祝福

(放音乐《祈祷》)一个温暖而舒适的小家,有妻子的付出,也少不了丈夫的努力,让我们下节课再走近渔夫、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再一次感受穷人的那份质朴、真诚与善良!

让我们祈祷吧!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板书设计】

对孩子的怜爱

对家庭的付出 温暖

善良 对邻居的牵挂 舒适

对丈夫的担忧

穷人教案 篇2

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熬过去”等词语。

2、理解描写心理活动的重点句,通过学习,感受穷人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体会心理描写作用,仿写一个心理活动片段。

1、阅读理解桑娜描写心理活动的重点句,体会桑娜内心的矛盾和善良本性是本文重点:

⑴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⑵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⑶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2、仿写一个心理活动片段是这篇课文的难点。

1、采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指导朗读,启发学生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来解决重点。

上节课,我们学习《穷人》,认识了(板书):桑娜、西蒙、渔夫。深切地从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笔下读懂了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老百姓穷苦的生活。但是,我们知道他们生活的极度贫穷并不能掩盖灵魂的高尚。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课文,走进穷人的灵魂。

1、继续自由读书,找出文中描写他们灵魂高尚的语句。

⑴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⑵她忐忑不安得想:“它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她受的了……是他来了吗?……不,还没有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恩,揍我一顿也好!”

⑶“恩,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恩,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3、引导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4、指导朗读,再现桑娜与渔夫的心理过程,感受人物的高尚品格。

引导欣赏大作家描写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的写法,小组讨论后回答(学生说、教师随时引导):

一是要有情境,即发生什么事之后,产生了想法。

二是有想法。“有想法”又分为两个层次:

1、想法复杂,又这样想又那样想。

2、最后拿定主意。

三是合理使用省略号,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

1、总结。

2、积累好词,好句。

3、以“桑娜拉开了帐子……”为话题续写《穷人》。

穷人教案 篇3

范文网后面为你推荐更多《穷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恩、嘿、哦、喃”4个生字。

能正确理解下列词语:自作自受、魁梧黧黑、喃喃、忐忑不安。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生活的穷困和悲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渔夫夫妇淳朴、善良的美好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交流收集的材料。

1、简介本文作者以及其主要作品。

2、简介时代背景。

二、自选方式,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学生读书后,要求他们提出课文中易读错的字音,读不通的句子以及不理解的词语。

仅以易读错的字音为例,学生有可能提出以下几个字:

自作自受魁梧黧黑仍旧模样勉强倾听

可采用教师带读、轮读、个别读等方式练习读准字音。

三、检查朗读,从正确、流利两个方面评价。

四、交流初读收获。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的写作特色,以及对渔夫夫妇的悲惨生活和优秀品格的初步感受几个方面谈谈初读的收获。

五、置疑,交流。

学生提出的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然后再提出小组内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主要提出以下问题:

1、为什么以“穷人”为题,而不以“桑娜和渔夫”为题?

2、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丈夫受的了,为什么还要把邻居的孩子抱过来?

3、当桑娜拉开帐子,渔夫看到邻居的两个孩子以后会有什么表现?

4、文章中省略号处桑娜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其中,第一个问题学生较易理解,因此当堂课就可以解决。而后三个问题比较有深度,初读课文后便回答比较困难。可待到以后深入理解课文时再给予解决。

六、学写生字。

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难写的字,并自己想办法识记。

【《穷人》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穷人》教学设计(共3篇)如果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请在范文网搜索更多其他《穷人》教学设计范文。

《穷人》教学设计

穷人教学设计

《穷人》优秀教学设计

穷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共19篇)

穷人教学评语

穷人教案 篇4

【主要目标要求】:

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通过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的方法。

3、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预设】

一、质疑导入,引出“穷人”

(一) 揭示课题,看题质疑。

(二)学生汇报收集资料,教师介绍作家。

二、初读课文,了解“穷人”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

2、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二)反馈检查:

1、学习生词,指导书写。

2、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品读感悟,对话穷母亲

(一)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了 “穷”?找出相关的语句深入体会。

(二)根据学生汇报,品读 写“穷”的内容。

1、引导学生理解桑娜家的穷,感受桑娜的勤劳。

2、引导学生理解西蒙的穷,感受西蒙伟大的母爱。

穷人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课文《穷人》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那,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两个小孩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渔夫和桑那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学情分析:课文离学生现实生活相差较远,学习本文,重点是从人物的行动、语言、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教学目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人物复杂的心理,初步领悟课文运用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3、感受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他们勤劳、淳朴、善良的优秀品质。

课前准备: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作品及思想性;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桑娜一家的生活现状等。

文章的细节描写以及多种方式的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尤其感人之深,本设计对此给予了特别关注,试图通过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场景,抓住感人的细节反复读书,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激发起对穷人及其美德的敬意。

教 学 过 程

一、理解桑娜的心情

初读9---11段

1、桑娜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心里是——(板书:忐忑不安)

2、谁来读9——11自然段?其他同学边读边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些什么?

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些什么?指名说。

3、如果按照先后顺序,应该是——

(学生交流)

出示:

①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②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③这是闹着玩的吗?

④他会说什么呢?

指名读。

思考:为什么课文不按这样的顺序来写呢?

4、这就是“忐忑不安”的意思。这时的桑娜头绪万千、思绪混乱。谁来读这个词,读出忐忑不安的心情来。

5、再读9——11自然段。你又从哪些词语读出了“忐忑不安”?(神情激动,惊,沉思)忐忑不安就是心里慌张、不安。

6、你能把9——11自然段读出忐忑不安的感情来吗?(自己先练读——指名读)

7、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忐忑不安”?为什么?你读懂了什么?

(省略号。她的幻想。)

说明桑娜心中已坚定了要把孩子抱过来。但坚定中又有那么多的忐忑不安。

师生合作读(师读旁白)。

8、你们读得真不错,想读得更好些吗?抬头看我,这是桑娜对自己说的,心里想的,怎么能读得这么响呢?(男生女生合作读)

9、桑娜心里很矛盾,但是又很坚定。投影填写:

如果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 );

如果不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 )。

宁可( ),也要( )。

穷人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学习抓住对桑娜的心理描写,揣摩、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桑娜的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格,体会作者对穷人的同情与赞美。(重点)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我能行

1、上节课我们读了《穷人》一文,谁能试着说一说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再一次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句段的研读应植根于文本的整体。

2、(课件出示)下面让我们一起完成下面的填空,再次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艰辛与困苦,体会穷人的“穷”。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和出去捕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儿,还只能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菜只有。

【设计意图】再一次感受“穷人”的“穷”,为结合人物处境体会人物情感做好铺垫。

3.(过渡):桑娜一家的生活是这么穷,而且自己已经有了五个孩子,为什么还要主动收养西蒙的孩子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描述,走进桑娜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她那高尚而美好的心灵。

二、合作交流,我最棒(例中学)

1、桑娜发现西蒙已经死了,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继续等待出海未归的丈夫,此时她想到了什么?请看问题探究。(指名读)

2、学生自学

3、小组交流

4、展示汇报

5、刚才,我们紧紧抓住对桑娜的心理描写,联系上下文和桑娜此时的处境,感受了桑娜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桑娜善良,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深深地感动着我们,这也是作者所要传达给我们的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勾画、批注、交流、朗读,真正走进桑娜的内心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始终着眼于对全篇文章的整体把握,采用联系上下文和人物处境的方法体验人物内心情感,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桑娜内心,我最懂(实践悟)

1、过渡:文中除了7-10自然段有对桑娜的心理描写,其他部分还有对桑娜的心理描写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对桑娜的心理描写,联系上下文和桑娜当时的处境想一想桑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由此可以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

2、学生三分钟自学时间

3、班内交流

【设计意图】在上一个环节习得体会心理描写的表达效果的方法基础上,本环节充分利用文本中其他心理描写,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检验自己对方法的掌握情况,再一次抓住心理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4.问题探究:有人说这篇课文中的“穷人”桑娜和渔夫其实并不“穷”,其实他们很“富有”。你支持这种观点吗?

四、拓展迁移,我最强(迁移用)

《最美好的礼物》一文中也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法,请同学们阅读这篇文章,找到文中的心理描写,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心理描写的内容,体会保罗的思想感情,从而感知小男孩的品质。

五.积累仿写,我擅长

(1)下课后,我能积累课文中出现的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

(2)“考试后,小明的老师让把各科试卷拿回家给父母看,由于小明的考试成绩很不理想,所以他内心很是纠结……”请同学们针对小明的情况,仿照课文《穷人》桑娜的心里,给小明写一段心里活动。

穷人教案 篇7

一、出示课题、解题

1. 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2. 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开火车朗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穷人(物质上的贫穷)

1.穷人是什么意思?(物质上的贫穷)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

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___________;孩子们没有___________;吃的是___________,菜___________鱼。

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寡妇的日子___________!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___________垂下来。

母亲的临死的时候,拿___________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___________包住他们的小脚。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四、抄写生字词

穷人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3、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深入文本内容。通过穷人桑娜、渔夫的言行,剖析人物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描写桑娜心理活动变化的句子,掌握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主要目标要求】

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通过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的方法。

3、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质疑导入,引出“穷人”

1、揭示课题,看题质疑。

2、学生汇报收集资料,教师介绍作家。

3、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4、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5、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

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

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6、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穷人(物质上的贫穷)

1、穷人是什么意思?(物质上的贫穷)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

们的穷?

2、给课文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第l、2自然段)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遗孤,内心忐忑不安。

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写渔夫回来后知道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抱回两个孩子。

四、自读课文,理解文意,体悟“穷”

1、 质疑激趣师:同学们,这篇课文老师读了很多遍,除了题目之外,文中一个“穷”字也没有,让我们来试着找一找,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老师可以为大家提供两种表达观点的方式:第一,默读课文,找到能证明你的观点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第二,朗读课文,抓住最能证明你观点的句段,展开想象,读好这些句段。

2、 学生自学课文──探究穷人“穷”在哪里。(小组交流观点。)

3、 交流探究成果,多角度感悟穷人的“穷”。学生或谈看法,或朗读,充分体会穷人的“穷”。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梳理,把握下面几个要点:

(1)从“屋内装饰”看出“穷”。(课件)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2)从“吃、穿”看出“穷”。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3)从桑娜和渔夫的忙碌看出“穷”。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相机引导学生反复读描写恶劣环境的句子,(品读夫妻的对话。)

五、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出示课题,回顾复习

1、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二、理解:“穷”人(精神上的富有)

1、课文只写了穷人的穷吗?你认为他们穷吗?

2、默读课文,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善良、爱帮助人、勤劳、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有同情心、淳朴……)

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虽然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他们不是穷人!

3、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

4、品读对话,进入桑娜与渔夫的心理,体会渔夫的善良。

⑴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中的对话部分。

⑵找找:对话中几次写到沉默?并联系上下文想象:桑娜和渔夫为什么沉默?在沉默中他们各自会想些什么?

5、指名发言,出示句子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①指名朗读句子。

②议议:渔夫的脸为什么变得严肃?他忧虑些什么?(西蒙死了,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确实是个严重的问题,但无论如何孩子是不能和死人呆在一起的,总要有人抚养。可是自己现在的生活已十分艰难,如果再添上两个孩子,往后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③说说:渔夫经过一番简短的考虑,最后作出了一个什么决定?(把孩子抱来,一家人熬下去。)

④理解句子:“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a.换词法理解“熬”字。(挺、度、顶、坚持、克服)

b.讨论:这里为什么要用“熬”而不用其他的字词呢?(体会:“熬”是极度忍受的意思。反映了渔夫明知困难大,却宁愿自己多受苦,也要帮助这两个孤儿的善良而美好的心灵。同时,也表现了渔夫的坚强,虽身处困境,却相信一定能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三、细读重点句,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并感情朗读

1、交流描写环境的句子:

课件出示:

(1)屋外寒风呼啸……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读了描写环境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桑娜虽贫穷但很勤劳)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那就通过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2)对西蒙家场景的描写。(西蒙的贫穷艰难使她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但她尽到了母亲的职责。)

2、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1)桑娜沉思……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

(2)她忐忑不安地想:……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这里如此多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

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读了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让我们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世界。她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理。那你们能不能把这个矛盾的心理过程通过读展示出来呢?抽生读。

(3)“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你觉得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不仅桑娜有高尚的品质,文中还有谁有?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体会渔夫高尚品质。

(1)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2)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读了人物对话的句子,我们被桑娜和她丈夫的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所感动。自己都过得不容易,还要领养别人家的孩子,这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实在让人感动。)

(3)同桌分角色读。

读完后,你有什么疑问?两个“沉默”各有什么含义?

(第一次,当丈夫走进屋时,本来焦急盼着丈夫归来的桑娜,现在却不敢抬起眼睛看他;当丈夫询问她在家的情况时,她脸色发白,说话断断续续,丈夫平安归来,该有多少话要说呀,而现在却变得沉默,是因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盘算着从何说起,这种沉默正掩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谈到她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孩子,她沉默是带着试探意图,想看看丈夫对这件事有什么反应。)

(4)课件出示:“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这个熬字说明什么?(他为了抚养邻居家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劳动。他与妻子同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四、小结全文、续写课文

1、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2、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部分。

3、想象:渔夫一家今后的生活会是如何。

4、 学生交流续写,评价作品。

板书:

穷人

桑娜:等待渔夫探望西蒙-------勤劳善良

渔夫:回来能熬-------勇敢坚强

穷人教案 篇9

一、目标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三、教学难点: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四、教学准备: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穷人》,齐读课文。

2、回忆一下,课文中的穷人指的'是谁?

板书:桑娜、渔夫、西蒙。

3、学习了课文的1——7自然段,这三位穷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板书:勤劳、坚强。

二、自学探究,小组合作交流

1、师:他们除了勤劳、坚强,还有什么别的品质吗?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讨的问题。请:

1)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8——11自然段。思考:桑娜还具有什么品质?

2)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把有感受的句子划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想法。

3)小组成员互相交流。

三、汇报交流:

(一)体会桑娜品质

师:通过刚才学习,桑娜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读课文语句并谈体会。

生:桑娜很善良(板书:善良)。

她看到西蒙死了,就伸出援助之手,把孩子抱回家。

生:桑娜是一个热心肠的人。

师:你从哪句体会到的。

生:“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说明她根本就没细想,就把这事给做了。

师:体会得真好。

同学们,“非这样做不可”什么意思?为什么非这样做不可?

生:不这样做,孩子会冻死,会饿死;

生:不这样做,桑娜觉得对不住自己的良心,对不起西蒙。

……

师:就是因为桑娜的善良,她才会毫不犹豫地把死去的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

谁愿意把这样句话读给大家听听,体现出桑娜的善良。

学生练读,试读,齐读。

师:在抱孩子的时候,桑娜是不假思索的,把孩子抱回家后,她想了什么呢?

“她忐忑不安的想……也好。”

师:这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文中大量使用的标点符号是——

生:省略号。

师:省略号的的连续使用,表明了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时断时续。

同学们,你们小声把这段话读一读,思考:课文写了桑娜哪些心理活动?

(生:紧张、激动、担忧、害怕、坚定……)

师:这么复杂的心理活动,谁能通过读体现出来?

一生读:(指导读,提醒学生注意省略号)

学生齐读。

尽管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有没有改变?从哪句话体会出来的?

师: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生:善良:为了收养孩子,挨打挨骂桑娜也不在乎。

生:善良:只要丈夫同意收两个孩子,自己受点皮肉之苦也没什么。

师:说得好。桑娜(板书: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多么善良的桑娜。

(二)归纳学习方法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学习8——11,我们认识了桑娜的善良,我们是怎么体会到的?

学习办法:1、读课文;2、划句子;3、找重点词。

(三)提出学习问题

师:渔夫又有什么别的品质呢?我们就用体会桑娜品质的学习方法来体会渔夫的品质。

1、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至课文结尾处。思考:渔夫还具有什么品质?

2、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把有感受的句子划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想法。

3、小组成员互相交流。

(四)体会渔夫品质

师:桑娜的丈夫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渔夫很善良。

师: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

师:善良的渔夫决定收两个孤儿,聪明的孩子,你告诉我,这一决定对桑娜、对渔夫意味着什么?对他们的五个孩子来说,孩子们可能会怎样?

这些渔夫想到了没有?从哪句话体会到的?

生:……

(哦,我们,我们总能……的)

“熬”这个字如果能替换,你想用哪个字?

哪个最好?好在哪里呢?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样的日子用“熬”来过?

生:苦日子。

师:也就是说,渔夫为了————,做好了————的准备。

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同学们,为了体现渔夫的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在读这段话时,你认为应该怎样读?

生:……

四、主题的升华

(课件九)

师:数学题中5+2=7在这篇课文中,你用语文方式算一算:五加二又等于什么?

生:……

师:回答得真精彩!现在咱们再回味一下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穷人,是不是整篇内容都在写穷人的“穷”?你认为他们哪儿不穷?

师:是啊,他们是那样的勤劳、善良、坚强。学到这,你心中有什么疑问?

生:他们这样勤劳、善良,为什么会成为穷人呢?

师:问得好!为什么这样的人会成为穷人呢?(回忆一下,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写作背景的资料)

就是因为沙皇的专制统治,使得勤劳、善良的他们成为穷人。尽管他们生活上是那样的贫穷,但精神上却是那样的富有!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你看,桑娜拉开了帐子,夫妇二人看到的是,自己的五个孩子和西蒙的两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声中安静地甜甜地睡着。此时无声胜有声,两颗美好的心灵进行着碰撞。桑娜和渔夫会说些什么呢?他们是怎样抚养七个孩子的?他们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请你们放飞想象的翅膀,尽情创造吧!

穷人教案 篇10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穷人》第二课时。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七个部分进行说课。

本单元的主题是高尚。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穷人》正是达成此目标的宝贵教材。

本文作者是俄国被誉为文坛泰斗的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讲述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在字里行间透露着深沉的情感基调,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此外,还通过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展现主人公的性格,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如自主预习、边读边画边批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等,但我们农村学生对穷人的生活背景没有形象的了解及切身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结合教材特点及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订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1)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心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因为课文中人物刻画生动形象,作者主要通过人的神态、语言、心理活动来反映人物的特点,这种写法值得借鉴,因此我把教学重点定为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神态、语言的描写,感受穷人夫妇的善良、宁愿可以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体会桑娜内心活动的变化,并深刻理解穷人夫妇善良、宁愿可以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教学中,我结合本课特点,准备采取以读代讲的形式,通过朗读、默读、等形式,再加上想象、课件、展示等手段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自读自悟,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桑娜与渔夫善良、宁愿可以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我校“211”的课堂教学模式,在预习阶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在展示环节以朗读为主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共由复习导入――核心项目解读――拓展延伸三个环节组成。

《穷人》的作者托尔斯泰曾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穷人》这篇课文向我们描述了两个不幸的家庭:渔夫家和西蒙家。我们一起回顾课文,描述一下这两个家庭的不幸。

通过品读环境描写,人物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体会穷人虽穷却很温暖的家庭;虽穷但很善良的品质;虽穷但很高尚的灵魂。

1、是啊,这两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不幸。在不幸的物质生活的挣扎中,穷人的精神世界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寒冷的夜晚,走进桑娜的家。

2、读读这段,画出你喜欢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对啊,我们细细地品味语句,我们会发现文字能传递很多信息。你会怎样读这段?

4、读读这段,再看看课文题目,这段环境描写印证了题目里的哪个字?

5、与屋外的又黑又冷相比,屋内的情景有些不同。谁来读这几句话?怎么读?

6、与前一文段相比,这一段文字所描写的环境给人的感受完全不同,从这段文字里,你又有什么收获呢?

7、从这些环境描写中我们可以知道,桑娜把寒酸的房子收拾得温暖舒适,这说明,她很爱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下面,我们通过人物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一起走进穷人的精神世界。

8、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这个段落,并划记最能体现桑娜内心感受的词语。

9、你知道忐忑不安的意思吗?这一段描写,把桑娜内心的忐忑描绘得淋漓尽致。读这一段心理描写,你联想到了哪些词语?

10、她为什么会忐忑不安?

11、对啊,桑娜的心潮就如屋外的海一样“汹涌澎湃”,她为自己的这种做法感到“心惊肉跳”。她是那样“忐忑不安”。你能试着读出桑娜这种复杂的感情吗?

12、读了这一段,有哪一个字会让你眼眶一热,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请读这一句话。你们能用宁愿――也不――说一句话吗?

13、是的,读读这段,再看看课题,桑娜是一个穷人。她担心渔夫不同意,渔夫知道西蒙去世的消息后,他是怎么说的?找出来,读一读。

14、从这段语言描写里,你觉得渔夫都想到些什么?

15、与桑娜的愿挨“揍”同样感人的字是这一段里的哪个字?

GZ85.com扩展阅读

千人糕教案热门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按要求每个老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 新老师要认真对待教案课件,这有助于课堂活跃。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的关于“千人糕教案”的范文,下文内容仅供参考使用!

千人糕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

难点: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具准备:字卡,小黑板

主要板书计划:

10 千人糕

米粉 米 稻子 农民

米糕 锅、煤 .工人

布 农民、工人

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使社会更美好!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抄写字词、扩词、填空、照样子写词语。

课外:读背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0 千人糕

2、质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读后讨论:千人糕就是什么糕?(重阳糕)为什么称重阳糕为千人糕?

2、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3、试读课文

(1)试读第一自然段。

A 出示生字卡片:重、米、普、吗

指名认读,注意:“重”是后鼻音,“吗”是轻声。

B 出示句子:这不就是普通的糕吗?

领读句子,指名读句子。

C 指名试读课文。

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2)试读第二自然段。

A 出示生字卡片:碾、磨

指名认读生字,注意:“碾”是鼻音。

B指名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评议。

(3)试读第三自然段。

A 抽读生字卡片:接、需、厂、纺、纱、制、加、锅。

提醒学生读准下列字音:厂、纱、制。

B 出示句子:

一说起布,就会想到种棉花的,摘棉花的,纺纱的,织布的,还有制造纺织机的……

这句话读时要注意停顿。

C 指名试读课文。

(4)试读第四自然段。

A 提醒读准边音“劳”。

B 指名读课文。

要求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

4、再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读后讨论。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给下列生字加上音节。

( ) ( ) ( ) ( )

锅 重 吗 厂

( ) ( ) ( )

制 劳 碾

二、精读课文

1、精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师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和有关知识。

(3)比较句子,指导朗读。

A 出示:这不就是普通的糕吗?怎么说是千人糕呢?

B 讨论:这两句话是什么句式?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把第一句话换个说法?

(两句话后面都是问好,但第一句话并不表示疑问,它可以改说成:这是普通的糕。第二句话表示的是疑问。)

C 指导读句子。

第一句要用肯定的语气读,第二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D 指名试读,齐读。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2、3两个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A 妈妈一共说了几句话?

B 指名读妈妈说的第二句话,妈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C 指导读妈妈说的第一句话。

“怎么不是?”什么意思?我们应该怎样读?(用肯定的语气)

教师范读,指名读。

D 指名读妈妈说的第三句话。

指名读句子,这句话后面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我们应该怎样读?

(这句话后面是感叹号,要读出感叹的语气)

e 小结第2自然段。

这段话告诉我们,做糕需要米粉,米粉来得不容易。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A 我们蒸糕需要哪些东西?

(板书:锅、煤、布)

B 锅、煤、布是怎么来的?

C 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人外,还有哪些人的劳动?

D 指导朗读.

提醒学生要用谈心的语气读,速度要不快不慢,最后一句话要读出感叹的语调,“还”要重读。

齐读第三自然段。

E 小结第三自然段。

3、精读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四自然段。

(2)出示句子:

哪怕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米糕,也是成千上万人劳动的成果呀!

A 比较词语:普通 普普通通

(普普通通比普通程度上要深些,在上面的句子中强调了米糕的普通)

B 指名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一块普通的糕,都要经过成千上万人的劳动,那么,一个不平凡的'东西不更是如此吗?看来,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创造出来。)

C 练习说话。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为例,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说说这东西也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出来的。

D 小结: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需要的东西五花八门,而这一切需要许许多多的人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得到。

三、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

2、 指名说说学习过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课堂练习

1、口头扩词

劳:( )( )( )( )( )

普:( )( )( )( )( )

接:( )( )( )( )( )

制:( )( )( )( )( )

2、填空。

(1)“这不就是普通的糕吗?”这句话的意思是

。因为 ,所 以说是千人糕。

(3)读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

五、作业

练习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同桌练习背诵课文。

二、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引导自学生字字形。

要求: 找出形近字。

找出难写难记的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哪些字与我们学过的字有点像?

重 童 米 木 吗 妈 广 厂 加 功

(2)指名说哪些字笔顺难把握。

制 重 普

3、指导书写。

制:左宽右窄。

接、吗:左窄右宽。

重、厂、米:要居中写。

三、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两遍。

2、读一读,再抄写。

重阳 劳动 需要 笑着说

中午 制造 还要 接着说

3、比一比,再组词。

木( ) 马( ) 广( ) 功( )

米( ) 妈( ) 厂( ) 加( )

4、照样字写词语。

普通 普普通通

( ) ( )

( ) ( )

( ) ( )

( ) ( )

千人糕教案(篇2)

二年级下册《千人糕》课文原文

一天,爸爸对孩子说:“今天我们来吃千人糕吧”

“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问。

“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爸爸回答。

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

爸爸端来一块糕,那糕看上去跟平时吃的糕没有什么两样。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您给我买过。”

爸爸说:“是的,就是平常吃的.米糕。你知道这糕是怎么做成的吗?”

孩子说:“是把大米磨成粉做的,还加了糖。”

爸爸说:“是啊,大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

爸爸接着说:“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想想,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千人糕教案(篇3)

—、文本教学解读

《千人糕》是一篇具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课文通过一对父子的对话,说明了一块普通的糕点是很多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告诫人们要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课文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展开,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课文配有多幅插图,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言语表达的重要凭借。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3项:

1.识写生字。

本课16个生字要求会读,9个生字要求会写。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有了些识字量,具备了一些独立识字的能力,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结合上下文、联系已识生字和生活经验等多种方式自主识字。

文中出现的一些多音字是本课的读音难点,如:好奇、磨成粉、种稻子、种子、的确、应该。教学时可先将多音字归类出示,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掌握音义对应关系,从而在具体的语境中据义定音。

在识记生字时,可根据字形字义的特点巧妙理解字词的意思,丰富学生的字词积累。在理解“的确、销售”时,可找它们的近义词“确实、出售”来理解;“糕、粉、糖、蔗、菜、汁”均出自文中事物的名称,可在学生认识事物时指导识记,将识字和认识事物相结合;“熬”字是“火字底”,可以让学生结合文章插图来理解,通过观察插图,了解熬糖需要的工具有木铲、大锅等,在熬制的过程中需要加热,不断搅动。将课文与插图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认识文中出现的事物,积累运用文中的字词。“买”和“算”可展示这2个字的字形演变,激发学生的识记兴趣;“嘛”识记字形时可与“磨”进行比较,强化形声字的构字规律,鼓励学生去发现,让主动学习成为习惯。文中分别在两个不同的语境中出现词语“特别”,可让学生反复读句子,联系已有积累,尝试用“设想中的近义词”来“更换”的方法理解,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结合课后的习题“读一读,记一记”,可设计“生字开花”的.游戏,引导学生积累生字扩展的新词,丰富词汇量,为三年级的习作奠定基础。

要求会写的生字中“能”字笔画较多,学生可用个性化的方式记字形,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每个部件,提炼书写要领:左窄右宽下齐平,右边两“匕”下稍宽。“具”是独体字,极易写错,教学时可结合要领口诀“具中三短横,间隔要均匀”来提醒强调。“味”是左右结构,字形简单,学生可用加一加,记一记的方法识记。“桌、买、菜、劳”都是上下结构,教学时注意指导学生先找准这些字的中心点,再分别指导上下两部分的宽窄注意点。“甘”和“甜”在字形上有关联,“甘”是“甜”的组成部件,教学时重点指导两竖的长短和位置,在此基础上再写“甜”。

2.朗读课文。

这篇文章内容形式以人物对话为主,朗读的目标应定位在指导读出人物的语气上,通过朗读对话想象体会人物心理,读出不同的语气。

朗读课题后,让学生带着问题“什么是千人糕?”初读文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做到文通字顺。读文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并指导朗读长句。

指导学生读出人物的语气时,应着重引导学生抓住提示语和不同的标点,想象人物心理,辨析比较对话中的语气助词,使学生读出相应的语气,并在语境中巩固积累语气助词,在今后的表达和习作中正确运用语气助词,通过辨析“嘛”和“吗”,了解“吗”大多用于疑问句后,而“嘛”大多用于肯定句后。通过比较朗读文中的句子,了解“吧”用在句末,可表示提议的语气,也可表示疑问、猜测的语气。在准确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之后,再进行分角色朗读。

课后习题要求默读课文,说说米糕的制作需经过哪些劳动。二年级的学生在默读时,还不能把看到的文字转换成意义,大部分学生仍然需要依靠小声朗读才能领会。所以在指导学生默读时,不能只建构空中楼阁,可先让学生从句子入手,出示句子,“孩子说:‘是把大米磨成粉做的,还加了糖。’”要求学生不出声,从这句话中找一找米糕用什么做成的。接着通过增加句子的练习告诉学生:不读出声就知道文章的意思,这就是默读。教师先让二年级学生对默读产生初步的感性认识,随后再让学生默读整段,完整地说一说米糕制作过程中需要的劳动。如此降低要求和坡度,更符合低年级默读能力形成的规律,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默读能力。

3.活学活用。

千人糕的制作涉及许多人的劳动,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时可能很难讲清楚,教学时可借助多种策略帮助学生。首先学生默读相应段落,结合课文语句,说说千人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制成的,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将短文中两处“……”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补充。文章配有多幅插图,与课文内容相辅相成,接着让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插图再说一说,并在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说说还需要哪些劳动。随后再将思维导图引人课堂教学,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米糕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的劳动,帮助他们更加清晰地说出制作米糕需经历的劳动。

课后第二题要求学生举例说说穿的衣服、用的文具等经过的劳动,可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小组成员合作绘制思维导图,最后借助思维导图清晰地对身边事物进行举例阐述,也可让学生以第一人称“我是某某某(物品)”,谈谈某一物品是怎样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通过举例让学生发掘平常事物的不寻常,从而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二、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

1.正确识记16个生字,学写“能、桌、味、买、具、甘、甜、菜、劳”9个汉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对话,想象体会人物心理,借助语气助词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并在朗读中积累运用语气助词。

3.学习默读,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了解米糕制作需要的劳动。

4.绘制思维导图,举例阐述米糕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哪些劳动,懂得珍惜粮食及与人合作。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板块—读课文,正读音,巧记生字词

1.读课题,认识“糕”字。

(1)出示糕点图片,看图说话:你用什么方法记住“糕”这个字?提示:“糕”是一个形声字,右边“羔”字表读音左边“米”字表意思,说明糕点与粮食有关,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来帮助记字形,可以让我们记得更牢。

(2)出示生字:糖、粉,用上刚才的方法记一记这2个生字。

(3)读了课题有什么想同的吗?预设:什么是千人糕?怎么做成的?

2.自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做到文通字顺。

3.识记字词。

(1)正确认读多音字。

出示词语:好奇种稻子种子的确应该。提示:这些多音字还有什么读音?能组个词吗?

(2)认识事物,巧记生字。出示词语:甘蔗汁、甜菜汁。

读这两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你能根据偏旁记住这里面的生字吗?

预设1:这些词语都是事物的名称,糖就是用甘蔗汁和甜菜汁做出来的。

预设2:“蔗”和“菜”都是“草字头”,说明它们与草本植物有关。

预设3:“汁”是一种水,所以它的偏旁是“三点水”。

(3)书写生字“甘、甜”。

①出示,观察这2个字,说说发现。

教师补充:“甘”和“甜”都是“甜”的意思。甘,外面部分表示口和舌,里面加一短横,整个字形表示用口、舌品尝美味。平时我们在交流的时候大多用“甜”字。

②当“甘”作为“甜”字的一部分,书写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甘”字来到“舌字旁”,两竖靠近横穿插。

板块二读对话,解词语,认识千人糕

1.刚才有同学问什么是千人糕,读了课文找到答案了吗?

预设1:千人糕是很多很多人做成的糕。

预设2:千人糕是平常吃过的米糕。

提示: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很多很多人平常

2.出示第1至第5自然段,品悟人物语气,读好对话。

提示:同学通过读爸爸和孩子的对话认识了千人糕,那怎样读好他们的对话呢?

(1)抓提示语,想象心理,练读对话。

从提示语“好奇地问”和“急忙尝了尝,笑了”,猜猜孩子在想些什么,你能读出他内心的想法吗?

(2)抓标点符号,体会语气,练读对话。提示:根据不同的标点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

(3)揣摩语气助词,读好对话。

①出示:

一天,爸爸对孩子说:“今天我们来吃千人糕吧。”

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这两句中都有语气助词“吧”,读一读,分别表示怎样的语气?

提示:第一句中“吧”表示提议的语气,第二句中“吧”表示疑问、猜测的语气。

②出示:

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

爸爸说:“是的,就是平常吃的米糕。你知道这糕是怎么做成的吗?”辨析“嘛”和“吗”,这2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放在对话里语气一样吗?提示:“嘛”在这里表示很明显,事理就是如此;“吗”表示疑问的语气。 3.理解“特别”。出示:一定特别大。

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这两个句子中都有“特别”一词,意思一样吗?

提示:有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同,我们可以结合句子的意思,用换近义词的方法理解。

4.识写生字“买”。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提示:出示:买,本义为用网兜装贝,到市场购物。

5.分角色朗读对话。

提示:同桌分别扮演爸爸和孩子的角色,读出对话中不同的语气。

千人糕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

难点: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具准备:字卡,小黑板

主要板书计划:

10 千人糕

米粉 米 稻子 农民

米糕 锅、煤 .工人

布 农民、工人

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使社会更美好!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抄写字词、扩词、填空、照样子写词语。

课外:读背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0千人糕

2、质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读后讨论:千人糕就是什么糕?(重阳糕)为什么称重阳糕为千人糕?

2、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3、试读课文

(1)试读第一自然段。

A 出示生字卡片:重、米、普、吗

指名认读,注意:“重”是后鼻音,“吗”是轻声。

B 出示句子:这不就是普通的糕吗?

领读句子,指名读句子。

C 指名试读课文。

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2)试读第二自然段。

A 出示生字卡片:碾、磨

指名认读生字,注意:“碾”是鼻音。

B指名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评议。

(3)试读第三自然段。

A 抽读生字卡片:接、需、厂、纺、纱、制、加、锅。

提醒学生读准下列字音:厂、纱、制。

B 出示句子:

一说起布,就会想到种棉花的,摘棉花的,纺纱的,织布的,还有制造纺织机的……

这句话读时要注意停顿。

C 指名试读课文。

(4)试读第四自然段。

A 提醒读准边音“劳”。

B 指名读课文。

要求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

4、再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读后讨论。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给下列生字加上音节。

( ) ( ) ( ) ( )

锅 重 吗 厂

( ) ( ) ( )

制 劳 碾

二、精读课文

1、精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师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和有关知识。

(3)比较句子,指导朗读。

A 出示:这不就是普通的糕吗?怎么说是千人糕呢?

B 讨论:这两句话是什么句式?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把第一句话换个说法?

(两句话后面都是问好,但第一句话并不表示疑问,它可以改说成:这是普通的糕。第二句话表示的是疑问。)

C 指导读句子。

第一句要用肯定的语气读,第二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D 指名试读,齐读。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2、3两个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A 妈妈一共说了几句话?

B 指名读妈妈说的第二句话,妈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C 指导读妈妈说的第一句话。

“怎么不是?”什么意思?我们应该怎样读?(用肯定的语气)

教师范读,指名读。

D 指名读妈妈说的第三句话。

指名读句子,这句话后面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我们应该怎样读?

(这句话后面是感叹号,要读出感叹的语气)

e 小结第2自然段。

这段话告诉我们,做糕需要米粉,米粉来得不容易。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A 我们蒸糕需要哪些东西?

(板书:锅、煤、布)

B 锅、煤、布是怎么来的?

C 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人外,还有哪些人的劳动?

D 指导朗读.

提醒学生要用谈心的语气读,速度要不快不慢,最后一句话要读出感叹的语调,“还”要重读。

齐读第三自然段。

E 小结第三自然段。

3、精读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四自然段。

(2)出示句子:

哪怕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米糕,也是成千上万人劳动的成果呀!

A 比较词语:普通 普普通通

(普普通通比普通程度上要深些,在上面的句子中强调了米糕的普通)

B 指名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一块普通的糕,都要经过成千上万人的劳动,那么,一个不平凡的东西不更是如此吗?看来,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创造出来。)

C 练习说话。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为例,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说说这东西也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出来的。

D 小结: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需要的东西五花八门,而这一切需要许许多多的人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得到。

三、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

2、 指名说说学习过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课堂练习

1、口头扩词

劳:( )( )( )( )( )

普:( )( )( )( )( )

接:( )( )( )( )( )

制:( )( )( )( )( )

2、填空。

(1)“这不就是普通的糕吗?”这句话的意思是

。因为 ,所 以说是千人糕。

(3)读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

五、作业

练习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同桌练习背诵课文。

二、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引导自学生字字形。

要求:找出形近字。

找出难写难记的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哪些字与我们学过的字有点像?

重 童 米 木 吗 妈 广 厂 加 功

(2)指名说哪些字笔顺难把握。

制 重 普

3、指导书写。

制:左宽右窄。

接、吗:左窄右宽。

重、厂、米:要居中写。

三、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两遍。

2、读一读,再抄写。

重阳 劳动 需要 笑着说

中午 制造 还要 接着说

千人糕教案(篇5)

妙析教材

课文通过爸爸的话,告诉我们一块普通的米糕被称为千人糕的原因,从而使我们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学情分析

学生可能都吃过米糕,但对米糕的制作过程比较陌生。因此,学生读课文时会有新奇感。对于本课所渗透的情感熏陶学生可能不易体会,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教学建议

借助插图,引导学生了解米糕这种平常食物的来之不易,再通过举例进而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每一样东西都像千人糕一样来之不易,进而让学生明白: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插图,小组合作,了解米糕的制作过程。

2.通过阅读,感悟一样东西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重点难点

重点

1.识记生字,正确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难点

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小黑板。

学生:了解日常生活用品或食品的制作过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9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重点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

引导学生质疑,知道米糕是怎样来的。

三、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千人糕。

2.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四、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

学生讨论:千人糕是什么糕?

2.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3.试读课文。

(1)试读第1~4自然段。

A.出示生字卡片:糕、特。(指名认读)

B.领读句子,指名读句子。

C.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D.想想这几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分组交流——全班反馈)

(2)试读第5、6自然段。

A.出示生字卡片:嘛、买。(指名认读)

B.指名试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C.想想这几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分组交流——全班反馈)

(3)试读第7~9自然段。

A.抽读生字卡片:粉、糖、蔗、汁、菜、熬、算、销、劳。

(提醒学生读准下列字音:蔗、算。)

B.指名试读句子。

C.想想这几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4)试读第10、11自然段。

A.提醒读准“的、确、应”,其中“的”是个多音字,在“的确”一词中读“dí”。

B.指名读课文。

(要求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

C.想想这几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4.再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

(2)读后讨论,师生交流。

五、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会写字,学生观察字形。

要求:(1)找出易写的字。

(2)找出难写难记的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哪些字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字有点像?(指名说)

(2)指名说说哪些字的'笔顺很难把握。

(教师重点讲解“能、甜、菜”的笔顺。)

3.指导书写。

能:注意右部的笔顺。

甜:第一笔是撇。

菜:下部“采”是8画,不要将中间的点与竖连成一笔。

4.学生范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交流。

六、梳理板书

千人糕1~4吃千人糕前的对话。5、6千人糕不是孩子想象中的那样。7~9米糕是怎样做成的。10、11米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2.精读课文,感悟每一件东西都来之不易,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朗读课文,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难点

精读课文,感悟每一件东西都来之不易,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三、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

2.认读词语。

特别销售劳动米糕的确

应该甘蔗甜菜汁熬糖就算

四、精读课文

1.精读课文第1~4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孩子想象中的千人糕和爸爸说的千人糕是不是一样的?

2.精读第5、6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导读句子。

A.出示: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

B.指导读句子。

第一句要读出疑问、好奇的语气,第二句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C.指名试读,齐读。

(3)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精读第7~9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分别是谁说的?(孩子和爸爸)

(2)讨论:孩子认为米糕是怎样做成的?

(3)指名读第8自然段,这一自然段说了什么不容易?(大米种出来不容易)

(4)自读第9自然段,数一数,爸爸一共说了几句话?说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

(四句,糖的来源、熬糖所需的原料、熬糖时所需的工具、米糕做好后的包装、送货、销售。)

(5)教师范读,指名朗读。

(6)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人外,还有哪些人参与了制作米糕的劳动?(学生自由说)

(7)让学生借助插图,试着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4.精读第10、11自然段。

(1)默读第10、11自然段。

(2)出示句子:

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A.尝试删去“的确”可以吗?

(不可以,“的确”强调了名副其实。)

B.指名说说对这句话的感悟。

(一块平常的糕,都要经过成千上万人的劳动,那么,一个不平凡的东西不更是如此吗?看来,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创造出来。)

5.练习说话。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为例,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说说这东西也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出来的。

五、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

2.指名说说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3.总结。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需要的东西五花八门,而这一切需要许许多多的人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做到。

六、梳理板书

千人糕

大米←农民:种子、农具、肥料、水糖糖来源:甘蔗、甜菜熬糖:工具、水后期:包装、送货、销售来之不易共同劳动。

七、教学感悟

本课教学中,我带领学生初读、精读课文,围绕关键问题“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探究感悟,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为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语文课、情感课。

千人糕教案(篇6)

千人糕教案

1、进行二次醒发15分钟。

2、《千人糕》这篇课文通过妈妈的话,告诉我们:称重阳糕为“千人糕”的道理,从而使我们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3、冷藏后吃更佳。

4、千人糕通过爸爸对孩子的谈话揭示主题

5、20克温水化开酵母,粘米粉、面粉、细砂糖、泡打粉混合均匀,加入化开的酵母水和剩下的180克水,混合搅拌成均匀的糊状。

6、上锅蒸制15分钟,杯大的话适量增加时间。

7、用料:白糖30克水200克粘米粉150克普通面粉50克酵母2克泡打粉2克(也可不加)蔓越莓适量桂花适量

8、一般蒸好后需要待凉才能切开,不然会粘在刀上。

9、时间到后出锅,白白胖胖的千人糕就做好了。

10、待小白小黄调好之后就可以开始蒸糕了,第一步下小黄,第二步再开始蒸小白,一直重复这个步骤。

11、小白小黄调好之后。开始蒸糕,先下小黄,再蒸小白,一直重复步骤。最后一层也是小黄比较美观。

12、将发好的面糊搅拌排气,放入蔓越莓和桂花搅拌均匀,装入模具,可以用蛋糕纸杯,或者刷了油的烘焙模具(我用的蛋挞托)。

13、取300g清水烧开放300g黄片糖溶解再加350g凉清水,待黄糖水凉后加入125g马蹄粉溶成黄色部分的马蹄浆。

14、首先准备材料,马蹄粉各准备一份125g。

15、如果缺少了这中间的哪个人,糕就不能我们嘴里,所以这糕叫做千人糕,是由很多人共同努力才做出来的糕。

16、蒸好一定要待凉才能切。

17、首先取椰浆一罐400g加入在纯牛奶250g中,最后加马蹄粉125g溶成白色部分的马蹄椰浆,切记一定要搅拌无颗粒才可使用。

18、开始取300g清水后烧开,放入300g黄片糖后开始溶解,稍加350g清凉水,待黄糖水凉后适当加入125g马蹄粉,待溶成黄色马蹄浆均可。

19、优点: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把握重点,突出难点。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猜想推理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有效地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体现培养学生学数学思维方式,培养思维能力反思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相信学生自己会学。缺点:教师能让学生在理解中背诵,逐步掌握本文的重点难点,但气氛少活泼。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积累一些文言虚词和固定用法,能一定程度上自译成文。做到讲练结合,联系疏通新旧知识,分析精当。建议:1、应注意培养学生分析资料(问题)和总结归纳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2、应教会学生如何容易处理数据,如何从数据中发现结论(规律)。3、应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新教师的缺点),注意控制课堂节奏、语言节奏)。

20、千人糕是一种传统的中国甜品,由糯米粉、糖、芝麻、桂花等原料制成。

21、取椰浆一罐400g加入纯牛奶250g最后加马蹄粉125g溶成白色部分的马蹄椰浆。一定要搅拌无颗粒。

22、《千人糕》课文先写爸爸告诉孩子什么是千人糕;然后写爸爸和孩子探讨千人糕制作的劳动过程;最后写孩子理解了什么是千人糕。

23、这说明做成功一件事,只有共同劳动,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也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24、制作过程中需要将糯米粉和糖混合加水搅拌成糊状,再加入芝麻和桂花等材料搅拌均匀,将混合物倒入蒸锅中蒸熟,最后切成小块即可。

25、将面糊放置温暖处发酵至两倍大。

26、千人糕的制作方法因地区和个人口味不同,也有所差异,但基本的原料和制作过程大致相同。

27、千人糕来历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科书(2018年春季修订版)新入选的课文《千人糕》所提到的词,本文通过爸爸给孩子讲述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糕中的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糕中的糖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28、制作完成后冷藏后吃会更佳美味。

29、准备材料。马蹄粉分开两份125g一份。

30、“千人糕”实际上就是咱们民间所说的米糕,早在汉朝时期就有类似米糕形式的糕点出现,只不过那时候人们对它的称呼不同而已,有“糍”、“饵”、“稻饼”等。

千人糕教案

31、《千人糕》一文的中心是赞美合作精神,要让学生懂得任何一样东西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结果。

千人糕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汉字,会认会写9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掌握多音字“的”的用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重点:

1、认识16个汉字,会认会写9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1、谈话导入:同学们看到题目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这个“千人糕”好不好?

1、我们读一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在讲些什么?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糕、特、嘛、买、糖、蔗、汁、菜、熬、算、销、售、劳、的、确、应。

(1)比较认知“特”和“确”: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由偏旁加上学过的旧字组成的,比较容易识记。(出示谜语帮助识记生字。)

(2)“的”字强调音节是“dí”,还有一个读音“de”。要注意区分开,在文中的词语“的确”中读第一个音节。

(3)“应”字强调音节是“yīnɡ”,还有一个读音“yìnɡ”。要注意区分开,在文中的词语“应该”中读第一个音节。

(4)“特”字也是左右结构的字。出示谜语,帮助理解生字。

(5)出示图片帮助识记生字“甘蔗”和“甜菜”。

导学:同学们看到题目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这个“千人糕”好不好?一起来学习《千人糕》。

1、一天,爸爸对孩子说:“今天我们来吃千人糕吧。”(把句子读通顺。)

2、“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问。(想一想如何才能读出“好奇”的语气。)

3、“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爸爸回答。(真好奇啊!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啊?)

4、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tè)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哦。这句话后面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我们应该怎样读?)

5、爸爸端来一块糕,那糕看上去跟平时吃的糕没有什么两样。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mɑ)!您给我买(mǎi)过。”(到底是什么回事呢?)

6、爸爸说:“是的,就是平常吃的米糕。你知道这糕是怎么做成的吗?”(很想知道,你呢?)

7、孩子说:“是把大米磨(mò)成粉做的,还加了糖(tánɡ)。”

8、爸爸说:“是啊,大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朗读时注意顿号的停顿时间。)

9、爸爸接着说:“糖呢,是用甘蔗(zhè)汁(zhī)、甜菜(cài)汁熬(áo)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suàn)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xiāo)售(shòu),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láo)动。”(注意把长句子读通顺、流利。)

10、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想想,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bǎi)在我们面前。”(大家的力量!)

11、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dí)确(què)应(yīnɡ)该叫‘千人糕’啊!”(原来是这样!读流利、读通顺哦!)

1、比较句子,指导朗读。

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C.指导读句子。

第一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第二句要用肯定的语气读。

2、小组推荐优秀小选手分角色朗读课文。

3、练习说话。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为例,说说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千万人合力得来的,让我们心怀感恩吧。(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美。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味、具、汁、劳”的注意要点。(预设:“具”三横不要少一横。“味”注意“未”上横短,下横长。“汁”想一想其它“氵”的字。“劳”注意偏旁下面没有一点。)

1、打开“基础训练-《千人糕》”,一起来闯关吧!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出示拼音练读。

2、给生字组词,开火车组词。出示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词语,大家抢读,美读,大声读,体会语言的美好。

4、复习生字,出示形近字组词,大家进行开火车。

5、出示多音字、同音字,进行训练与积累。

6、学习生字,说一说同一个偏旁的字有什么特点。

(一)品读第1—4自然段。

导学:同学们看到题目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这个“千人糕”好不好?一起来学习《千人糕》。

“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问。

“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爸爸回答。

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tè)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

1、你在这些文本中读到了什么?

2、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到的呢?

3、“千人糕”是什么呢?我也很好奇,小朋友们,你好奇吗?

4、为什么用“很多很多”呢?

5、在孩子的想象中,“千人糕”是怎样的呢?

观察一下标点符号的用法。

B、提示语在中间,加“”,“”

C、提示语在后面,加“。”

(三)品读第5—9自然段。

爸爸端来一块糕,那糕看上去跟平时吃的糕没有什么两样。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mɑ)!您给我买(mǎi)过。”

爸爸说:“是的,就是平常吃的米糕。你知道这糕是怎么做成的吗?”

孩子说:“是把大米磨(mò)成粉做的,还加了糖(tánɡ)。”

爸爸说:“是啊,大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

爸爸接着说:“糖呢,是用甘蔗(zhè)汁(zhī)、甜菜(cài)汁熬(áo)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suàn)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xiāo)售(shòu),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láo)动。”

1、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2、试着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3、平常吃过的米糕为什么就叫做“千人糕”了呢?

4、“那糕看上去跟平时吃的糕没有什么两样”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5、观察一下标点符号的用法。

6、顿号用途: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

7、用上“就算……还得……”说一句话。

8、用上“要有……还得有……”说一句话。

9、仿照例子写句子。

(四)品读第10—11自然段。

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想想,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bǎi)在我们面前。”(大家的力量!)

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dí)确(què)应(yīnɡ)该叫‘千人糕’啊!”

1、“才”字说明了“千人糕”制作的不易。

2、想一想“经过”的意思,并用上“……经过……”说一句话。

1、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通过大家合作得来呢?(播放音乐:众人划桨开大船)

2、句式训练。

例:

看到“千人糕”,我想到了农民、稻谷、大米、甘蔗汁、包装……

看到“衣服”,我想到……

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创造出来。

打开“阅读训练-《千人糕》”,一起来闯关吧!

1、写会本课生字。

2、把积累的好词好句子写到小本本上。

千人糕教案(篇8)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千人糕》。本学期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大体围绕“春光”“爱心”“传统文化”“童话“哲理”“科技”“故事”“历史”等主题编排。而《千人糕》就是属于“爱心篇”的第二课,课文借父亲给孩子介绍千人糕的制作过程,让孩子明白任何一件物品都需要许许多多人共同完成,体会劳动的艰辛,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二、说学情

通过一年半的语文学习,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一定量的生字,积累了一些词汇,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培养了一些基本的学习习惯。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较差,读书、写字等习惯的养成有待于加强和培养,学习兴趣有待于引导、激发。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我分三部分来说,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力目标:能够口述“千人糕”的制作过程;情感价值目标: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艰辛,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

四、说重、难点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学习生字,了解“千人糕”的制作过程;而教学难点是:通过了解制作过程的不易,使学生明白在生活中要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五、说教法

在教学中我会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法,这节课我采取两次“先学后教”最后“当堂训练”。第一次学习生字时,先让学生自己根据老师出示的要求自学,然后当面反馈,有错及时纠正,学生都会的。省略不教。最后出示书面检测题,共性问题全面讲,个性问题单独讲,这样设计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也不至于让学生感到枯燥。在课堂上,我的每个环节占用的时间少,学一点,教一点,再学一点,教一点,如是循环。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故事情节,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孩子与爸爸进行对话,结合实际生活来理解千人糕的制作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说学法

在本课内容的学习中,朗读部分学生通过播放多媒体 来学习朗读方法,在学习制作“千人糕”的过程时,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

七、说教学过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我采用多媒体播 放课文朗读的方式吸引学生再次熟悉课文内容并进入这节课的主题。在教学过程中,我紧扣爸爸与孩子的对话, 培养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概括能力和对知识的自主探究能力。采用鼓励、表扬等方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经验,大胆说出自己的感想。将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语文就在身边,从而更乐意学习语文知识,学习语文教学生做人的道理。

千人糕教案(篇9)

《千人糕》是一篇文浅情深,易于理解的课文。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我首先想到的是重在对学生文化的认识,知识的积累和情感的熏陶,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从这三方面加以理解。

一、 文化认识,共同努力互相协作。 全文的中心是赞美合作精神,要让学习懂得任何一样东西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结果,怎样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热情,我首先从导入上设悬,让学生带着思考步入对课文的认识,基于这一点,学生能较快找出文章的中心,从而从客观上实现时文章的突破,在细节的处理上我注重口语训练,表达情感,因为口语表达训练是语文能力的外?在读中加以认识,在认识中加以理解,在理解后方有感悟。

二、 知识积累。 所谓知识积累,就是希望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的同时同旧有的知识加以融会贯通,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加以链接,才能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加深理解。比如我在教学时,注重启发学生头脑中旧有的知识,在学习课文时,注重同学生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人文性、生活性,让语文学习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 情感熏陶,阅读拓展。 本节课我认为最好的设计就是在于对学生情感的熏陶,阅读的拓展。让学生通过对传统节日的认识,丰富自身的情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种拓展,不仅仅体现为知识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实现情感的`接受,我发现当我打开这些传统节日时,学生眼中充满着新奇,这不是我们教学收到的最佳效果,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用心的老师才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情感上得到满足的学生,才能真正证明一堂课的成功。 学生不仅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了解,又增加了阅读兴趣,扩展了知识面,同时学会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还为第三单元《传统节日》一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千人糕教案(篇10)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识记,交流方法,游戏巩固并正确读写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一)投影画面,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美食——千人糕。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

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不重复;标出自然段序号。

(1)读第一行生字:同桌互读。同桌读有困难的地方帮助他纠正,读得好的地方表扬他并向他学习。师生共同订正:

“甜”三拼音节,“菜”是平舌音,“汁”是翘舌音,“甘”是前鼻音,“能”为后鼻音。

代表读,开火车读,齐读。

出示:

o tè m zhè áo suàn xio shòu dí què yn

(2)指名读第二行生字,纠正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算”是平舌音,“蔗、售”是翘舌音。

(3)检查评价。谁能大胆、响亮地读给大家听?指生读。

大家觉得他读得怎样?评价后再读。

3.再读课文,初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义内容,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2)自由读文,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师总结。

课文写了听爸爸讲千人糕的复杂制作过程。

读一读生字,并扩词。

2.这些生字,你们是怎么记住的?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加一加:“口+未”就是“味”,“舌+甘”就是“甜”,“艹+菜”是“菜”。

减一减:“实”减掉宝盖头上的的`两个点,就是“买”。“熊”减掉“灬”就是“能”。“真”减掉“十”就是“具”。

换一换:“叶”去掉“口”,换成“氵”,就是“汁”。

猜谜语:“草桥飞云动”,是“劳”;“要知甜不甜,快去用舌舔一舔。”是“甘”。

3.自由组合学习生字,观察一下上面的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他们写正确、美观?

4.让学生相互交流分析生字字形,生自由说,师适当补充。

“能”;右边的两个“匕”,是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具”上面不是“且”,要多一横。

“劳”注意不要漏掉中间的“冖”。

另外,“汁”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菜”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甘”是独体字,横基本压住横中线上。

5.当小老师教,说说生字的笔顺,教师范写。

6.学生书写生字。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7.交流反馈,展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说说好在哪里。

8.游戏巩固识字。

(1)“找朋友”。出示形旁和声旁,学生根据形旁和声旁组成生字。

(2)“我指你认”。一个学生指生字,一个学生在文中找含生字的词或句子。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千人糕的复杂制作过程,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收获可真不小。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课文讲了什么。

(一)复习生字,质疑导入。

1.检查认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千人糕的制作是很复杂的,到底有多复杂呢?下面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精读课文第1-5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比较句子,指导朗读。

C指导读句子。

读出反问的语气。

D指名试读,齐读。

2.精读第6-9自然段。

(1)指名读6-9自然段。

这几个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E指导朗读.

提醒学生要用谈心的语气读,速度要不快不慢,最后一句话要读出感叹的语调,“还”要重读。

齐读第6-9自然段。

3.精读第10、11自然段。

(1)默读第10自然段。

(2)出示句子:

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B指名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一块普通的糕,都要经过成许多的劳动,那么,一个不平凡的东西不更是如此吗?看来,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创造出来。)

C练习说话。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为例,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说说这东西也是成许多人共同劳动出来的。

(一张普普通通的白纸,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三)小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指名说说学习过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使社会更美好!

化学教案热门


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 教案和课件的设计应该体现教师的思想火花和创造力,如何才算是写好一份教案课件呢?接下来是编辑准备的“化学教案”,热烈欢迎参考这些信息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化学教案 篇1

生活与化学教案

主题:生活中的化学实践

引言: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以及与能量之间的关系的科学。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化学的身影。从我们吃的食物,到我们使用的日常用品,乃至于我们身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都离不开化学的知识。因此,通过生活中的化学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的应用,并能够将其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本次授课将围绕生活中的化学实践,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丰富他们的化学知识,并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食物中的化学

1. 糖的溶解实验:将糖分别放入冷水、温水和热水中观察其溶解速度。

2. 酸碱中和实验:利用红/蓝色的纸片将柠檬片的酸性和肥皂水的碱性进行鉴别。

3. 原理解析: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糖的溶解性和酸碱中和的过程,使他们认识到食物中的化学成分并学会如何检验。

二、日常用品中的化学

1. 肥皂的制作实验:利用易获得的材料如植物油、植物碱和水制作肥皂。

2. 洗衣粉的活性实验:将洗衣粉溶解在盐水和纯净水中,观察泡沫的形成与持久性的变化。

3. 原理解析:通过以上实验,让学生了解到肥皂的制作过程和洗衣粉的活性成分对清洁效果的影响,培养他们对日常用品中化学成分的关注。

三、人体中的化学

1. 呼吸实验:观察植物在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了解呼吸过程中产生和消耗的氧气。

2. 能量消耗实验:通过测量不同活动强度下的能量消耗,了解身体能量的来源和使用。

3. 原理解析:通过以上实验,让学生认识到人体呼吸和能量消耗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并提高他们对身体健康和营养平衡的意识。

四、环境保护中的化学

1. 水质分析实验:利用验纸、试剂盒等工具,对不同来源的水样进行化学分析。

2. 燃烧实验:观察不同材料的燃烧过程,并分析产生的气体和残余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3. 原理解析:通过以上实验,让学生理解到水质的化学成分和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对环境的影响,并引导他们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结语:

通过以上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同时,他们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融合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希望本次的教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并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化学教案 篇2

生活与化学教案

主题: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导言:

化学是一门探索物质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教案将围绕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展开,通过实际案例和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知识,并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

一、化学与我们的食物

1. 了解化学与食品质量卫生的关系:

- 实际案例: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的使用。

- 分析剖析:学习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作用,了解食品防腐剂的原理和风险。

- 实验设计:用红蓝指示剂检测市售果汁中的酸碱性。

- 思考启示:学会正确选择食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二、化学与我们的衣物

1. 了解洗涤剂的原理和分类:

- 实际案例:洗涤剂在衣物清洗中的作用。

- 分析剖析:学习表面活性剂的定义和作用,了解洗涤剂的种类及其原理。

- 实验设计:使用不同类型的洗涤剂处理污渍,比较清洁效果。

- 思考启示:学习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洗涤剂,养成良好的衣物清洗习惯。

三、化学与我们的环境

1. 了解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化学原因:

- 实际案例: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水对环境的影响。

- 分析剖析:学习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主要化学成分和来源。

- 实验设计:利用白烟实验模拟尾气排放,观察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 思考启示:呼吁保护环境,参与环保行动,减少污染源。

四、化学与我们的健康

1. 了解药物的化学原理:

- 实际案例:普通药物的作用原理。

- 分析剖析:学习普通药物的种类和作用机制。

- 实验设计:酸碱指示剂对常见药物进行鉴别。

- 思考启示:正确使用药物,培养对药物的正确认识和使用意识。

五、化学与我们的能源

1. 了解化石燃料的化学能量转化:

- 实际案例:汽车燃料和电池储能。

- 分析剖析:学习汽车燃料的种类和化能转化原理,了解电池的类型和储能原理。

- 实验设计:通过电池驱动小灯泡实现能源转化。

- 思考启示:学习节约能源,探索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六、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品质

1. 了解香料、颜料和香精的化学应用:

- 实际案例:香水的制作和染发剂的使用。

- 分析剖析:学习香料、颜料和香精的种类和应用。

- 实验设计:制作自己的香水或染发剂。

- 思考启示:培养艺术和生活品质,学会正确应用香料和颜料。

总结:

通过以上案例和实验,学生将深入了解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同时,通过良好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

化学教案 篇3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内空是以典型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选取的代表物有甲烷、乙烯(制品)、乙醇(酒)、乙酸(醋)、糖、油脂、蛋白质等,这些物质都与生活联系密切,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听到的,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即一方面为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认识到有机化学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最基本的知识基础、帮助他们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况和主要研究方法,激发他深入学习的欲望。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时要求,本章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较少涉及到有机物类概念和它们的性质(烯烃、芳香烃、醇类、羧酸等)。为了学习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只简单介绍了烷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没有涉及烷烃的系统命名等。

教材特别强调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从实验开始,组织教学内容,尽力渗透结构分析的观点,使 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不盲目扩充代表物的性质和内容,尽量不涉及类物质的性质,注意从结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甲烷、乙醇、乙酸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教材增加了章图、结构模型、实验实录图、实物图片等,丰富了教材内容,提高了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本章的内容结构可以看成是基础有机化学的缩影或概貌,可表示如下: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典型物质的有关反应、结构、性质与用途等知识,教材采用了从科学探究或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如甲烷、乙烯的研究,乙醇结构的研究,糖和蛋白质的鉴定等,都采用了较为灵活的引入方式。同时注意动手做模型,写结构式、电子式、化学方程式;不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总之要把握以下三点:

1、教材的起点低,强调知识与应用的融合,以具体典型物质的主要性质为主。

2、注意不要随意扩充内容和难度,人为增加学生的学习障碍。

3、尽量从实验或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知识出发组织或设计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有机化学就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之中。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甲烷的存在及储量情况。

2、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甲烷的结构式和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

3、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并掌握甲烷的取代反应原理。

4、了解甲烷及其取代反应产物的主要用途。

5、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通过简单计算确定甲烷的分子式。

画出碳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甲烷分子的结构。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比空气轻,是天然气、沼气(坑气)和石油气的主要成分(天然气中按体积计,CH4占80%~97%)。

2:化学性质:甲烷性质稳定,不与强酸强碱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以下反应:

观察实验现象:不褪色 证明甲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溶液褪色。

结论: 一般情况下,性质稳定,与强酸、强碱及强氧化剂等不起反应。

观察现象:色变浅、出油滴、水上升、有白雾、石蕊变红。

在室温下,甲烷和氯气的混合物可以在黑暗中长期保存而不起任何反应。但把混合气体放在光亮的地方就会发生反应,黄绿色的氯气就会逐渐变淡,有水上升、有白雾、石蕊试液变红,证明有HCl气体生成,出油滴,证明有不溶于水的有机物生成。

定义——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取代反应。

CH4、CH3Cl、CH2Cl2、CHCl3、CCl4均不溶于水

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置换反应遵循金属或非金属活动顺序。

3、用途:

甲烷是一种很好的气体燃料,可用于生产种类繁多的化工产品。

D.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所生成的产物四氯甲烷是一种效率较高的灭火剂

D.甲烷分子中H-C—H的键角为90℃

4.将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氯气混合后,在漫射光的照射下充分反应,所得产物中物质的量最大的是 ( )

5.下列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 ,其产物既可使无水硫酸铜变蓝,又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

6.甲烷的电子式为________,结构式为________。1 g甲烷含_______个甲烷分子,4 g 甲烷与____________ g水分子数相等,与___________g一氧化碳原子数相等。

7.甲烷和氯气发生的一系列反应都是________反应,生成的有机物中常用作溶剂的____________,可用作灭火剂的是_____________,氯仿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参照此类反应,试写出三溴甲烷在光照条件下与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标准状况下,1.12 L某气态烃(密度为0.717g/L)充分燃烧后,将生成的气体先通过无水氯化钙,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经测定前者增重1.8 g,后者增重2.2 g,求该烃的分子式。

烃的分子里碳原子间都以单键互相连接成链状,碳原子的其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达到饱和状态。所以这类型的烃又叫饱和烃。由于C-C连成链状,所以又叫饱和链烃,或叫烷烃。(若C-C连成环状,称为环烷烃。)

分别书写甲烷、乙烷、丙烷等烷烃的结构式。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相称为同系物。

甲烷、乙烷、丙烷等都是烷烃的同系物。

关于烷烃的知识,可以概括如下:

①烷烃的分子中原子全部以单键相结合,它们的组成可以用通式CnH2n+2表示。

②这一类物质成为一个系统,同系物之间彼此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

③同系物之间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因此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则随分子量的增大而逐渐变化。

(烃基:烃分子失去一个或几个氢原子所剩余的部分叫烃基,用“R-”表示;烷烃失去氢原子后的原子团叫烷基,如-CH3叫甲基、-CH2CH3叫乙基;一价烷基通式为 CnH2n+1- )

定义: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化学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如正丁烷与异丁烷就是丁烷的两种同分异构体,属于两种化合物。

我们以戊烷(C5H12)为例,看看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写法:

先写出最长的碳链:C-C-C-C-C 正戊烷 (氢原子及其个数省略了)

然后再写少两个碳原子的直链:把剩下的两个碳原子当作一个支链加在主链上:

5.在常温常压下,取下列4种气态烃各1mol,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其中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 )

CH3︱

7.根据有机化学命名原则,判断下列命名是否有错误,若有错误请根据所要反映的化合物的结构给予重新命名。

8.室温时20 mL某气态烃与过量的氧气混合,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通过浓硫酸,再恢复至室温,气体体积减少了50 mL ,剩余气体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又减少了40 mL 。求气态烃的分子式

化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

(2)掌握N2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重要用途。熟悉自然界中氮的固定的方式和人工固氮的常用方法,了解氮的固定的重要意义。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位、构、性”三者关系,掌握利用元素周期表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

(2)通过N2结构、性质、用途等的学习,了解利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线索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氮气的化学性质。氮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教学过程

[引入]

投影(或挂出)元素周期表的轮廓图,让学生从中找出氮族元素的位置,并填写氮族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根据元素周期律让学生通过论分析氮族元素在结构、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教师引导]

氮族元素的相似性:

[学生总结]

最外电子层上均有5个电子,由此推测获得3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所以氮族元素能显-3价,最高价均为+5价。最高价氧化物的通式为R2O5,对应水化物通式为HRO3或H3RO4。气态氢化物通式为RH3。

氮族元素的递变性:

氮 磷 砷 锑 铋

非金属逐渐减弱 金属性逐渐增强

HNO3 H3PO4 H3AsO4 H3SbO4 H3BiO4

酸性逐渐减弱 碱性逐渐弱增强

NH3 PH3 AsH3

稳定性减弱、还原性增强

[教师引导]

氮族元素的一些特殊性:

[学生总结]

+5价氮的化合物(如硝酸等)有较强的氧化性,但+5价磷的化合物一般不显氧化性。

氮元素有多种价态,有N2O、NO、N2O3、NO2、N2O4、N2O5等6种氧化物,但磷主要显+3、+5两种价态。

[教师引导]

氮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有哪些递变规律?

[师生共同总结后投影]

课本中表1-1。

[引入第一节]

化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能力培养: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重点 、难点: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空气,而空气中有氧气。

请你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用到氧气的地方

氧气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是人类和动物自下而上不可缺少的物质。

倾听

回答:人和动物呼吸,急救病人。

倾听

激发兴趣。

氧气具有哪些性质呢?

化学上要系统的研究某种物质一般都有一个程序,即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再通过性质研究它的用途。

思考、猜想

设疑创设情境。

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的程序。

什么是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什么内容?

回答:

1 不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

一瓶氧气

1. 说出氧气的色态

2 .氧气有气味吗?

3.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

4.在1升水中仅溶解30毫升的氧气怎样表示氧气的溶解性?

如果我们改变条件,氧气会由气态变为液态,所以说气体时必须要注明在通常状况下。

观察、讨论,一位学生回答(别的学生补充)

1氧气是无色的气体

2氧气是无味的(闻气味)

3氧气比空气重

4氧气不易溶解于水

领悟

培养学生的面容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闻气味的方法。

一、物理性质

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2.比空气略重

3.不易溶解于水

4.氧气

液态氧 固态氧

无色 淡蓝色 淡蓝色

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__无__色_无__味的_气_体__,_不易_溶解于水,比空气_略_重__。

2.液态氧为_淡_蓝__色,由气态氧变为液态氧属于_物_理__变化。

什么是化学性质?

氧气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看课本第14页、记录

做课堂练习

回答: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思考、猜想

加深记忆

及时反馈

复习提问,引出新知识。

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 氧气与带火星的木条反应

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1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有什么现象?

如何检验一个集气瓶中是否是氧气?

我们可以利用上述实验来检验一个集气瓶中是否是氧气

记录

观察、记录。

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设疑问。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会检验氧气的简便方法

2.氧气与硫反应

展示硫粉

1观察硫粉的色态 2 点燃硫粉后放在空气中可看到什么现象 3 把点燃的硫粉伸入纯净氧气中可看到什么现象 4 生成物有气味吗

这种气体对空气有污染吗?

这种气体叫做二氧化硫,近年业我国禁止燃放鞭炮,是因为放鞭炮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污染环境,所以我们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从我做起,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思考、猜想。

观察并记录。

硫粉是淡黄色固体,点燃的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火焰为明亮的蓝紫色。生成物有刺激性气味。

讨论并回答:有

倾听

怎样写出硫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硫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写出文字表达式、记录:

加强记忆。

3.氧气与铝箔反应

1.观察铝箔的颜色、状态

2.观察集气瓶底放的是什么?

3.将铝箔点燃后伸入氧气瓶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4.观察生成物的色态。

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加少量的水或细沙

防止高温的生成物落到瓶底而炸裂集气瓶

怎样写出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铝 + 氧气 —— 氧化铝

倾听。

猜想。

观察、记录。

铝箔是银白色的固体,一端裹着火柴。集气瓶底部放了少量的水,铝箔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粉末状的固体。

加强记忆。

质疑,激发兴趣。

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加强记忆

1.氧气能与木条、硫、铝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那么氧气是不是活泼气体?

2.物质在空气中与纯氧气中燃烧哪个剧烈?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

讨论并回答:

自由回答。

回答:氧气

思考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化学反应

提问:什么是物理变化?

什么是化学变化?

1 什么是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变化

2什么是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区别两者:前者为过程,后者为结果。

回忆

分析、归纳并回答。

例子:天然气燃烧、铁生锈、煤燃烧等都是化学变化。

石蜡的熔化、水蒸发成水蒸气、木材变成桌子等都是物理变化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明确各知识点要达到的目标

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常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在化学反应中,还发生能量变化,这种变化常常以放热、发光的形式表现出来。

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课后记:从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起,初中化学开始具体研究物质,物质的性质决定其有何用途。而物质的性质主要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方面起,因此,掌握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区别与联系;物理化学性质都包括哪些方面是要求学生熟记的。

化学教案 篇6

1、通过让学生亲自做钠及化合物性质的实验,使学生加强对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认识。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焰色反应检验钠和钾及其化合物。

1、通过实验巩固对钠及化合物性质的认识。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初步培养其设计实验和评价实验的能力。

试管、试管夹、烧杯、胶头滴管、铁架台、酒精灯、药匙、滤纸、粗玻璃管(10mm×10mm),带导管的橡皮塞、铂丝、蓝色钴玻璃、铝箔、火柴、小刀、水槽、镊子、蒸发皿、细长玻璃管、脱脂棉、气球。

钠、Na2O2、Na2CO3、NaHCO3、CuSO45H2O、KCl的固体及溶液、BaCl2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澄清的石灰水。

[引入]本章我们主要学习了钠及化合物性质。本节课我们通过具体的实验来对这些知识加以巩固。

[板书]实验三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师]本节课我们主要进行以下实验内容。

[板书]一、钠的性质。

1、钠与水反应。

2、钠在空气中燃烧。

二、过氧化钠的性质。

1、Na2O2与水的反应。

2、Na2O2与CO2的反应。

三、Na2CO3与NaHCO3的性质。

1、NaHCO3的不稳定性。

2、Na2CO3、NaHCO3与酸的反应。

3、Na2CO3与NaHCO3的鉴别。

四、用焰色反应检验Na+、K+、Cu2+。

[提问]1、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试管中为什么不能有气体?

2、在NaHCO3加热分解的实验时,为什么要先将导管移出烧杯,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3、做好焰色反应的关键是什么?

[注意]:

1、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金属钠。

2、实验中所取钠块不得超过黄豆粒大小。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思考]:

1、如果将钠与盐酸溶液反应,钠是置换水中的H,还是置换HCl中的H?

2、一开始我们发现Na用煤油保存,经过以上一系列的对钠的性质的研究,你能说出为什么吗?

4、用盐的固体或溶液做焰色反应的实验时,何者现象更明显?

[布置作业]填写好本次的`实验报告,并能熟练地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1)掌握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

(2)掌握N2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重要用途。熟悉自然界中氮的固定的方式和人工固氮的常用方法,了解氮的固定的重要意义。

(1)通过“位、构、性”三者关系,掌握利用元素周期表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

(2)通过N2结构、性质、用途等的学习,了解利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线索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氮气的化学性质。氮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教学过程 ]

[引入]

投影(或挂出)元素周期表的轮廓图,让学生从中找出氮族元素的位置,并填写氮族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根据元素周期律让学生通过论分析氮族元素在结构、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教师引导]

最外电子层上均有5个电子,由此推测获得3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所以氮族元素能显-3价,最高价均为+5价。最高价氧化物的通式为R2O5,对应水化物通式为HRO3或H3RO4。气态氢化物通式为RH3。

[教师引导]

+5价氮的化合物(如硝酸等)有较强的氧化性,但+5价磷的化合物一般不显氧化性。

氮元素有多种价态,有N2O、NO、N2O3、NO2、N2O4、N2O5等6种氧化物,但磷主要显+3、+5两种价态。

[教师引导]

氮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有哪些递变规律?

[师生共同总结后投影]课本中表1-1。

布置学生阅读教材第2-3页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游离态:大气中N2的体积比为78%、质量比为75%。

化合态:无机物中(如硝酸钾等),有机物中(如蛋白质、核酸等)。

[引导]请学生观察周围空气并通过联想分析氮气的物理性质。

[投影]常见气体在常温常压下的溶解度,让学生进行比较。

[思考]实验室制N2时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收集?

[引导]结构决定性质,先研究N2的结构。

电子式: SPACE PREFIX =O />;结构式:N≡N。氮氮三键的键能很大(946kJ・mol-1),所以N2很稳定,通常情况下,性质很不活泼。

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上述三个反应。进而得出“氮气既能表现氧化性,也能表现还原性”的结论。

[引导]中国有句农谚,叫做“雷雨发庄稼”,谁能解释这句话的含义?请大家阅读教材第3-4页内容,再来理解这句农谚。

[学生总结]

[补充演示实验]

教师事先在一烧瓶内充满一氧化氮气体,让学生观察一氧化氮的颜色等。打开瓶塞,让学生观察变化。

[学生观察结论]

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二氧化氮显红棕色。通常条件下,一氧化氮易转化为二氧化氮。

[教师引导]

双线桥法标出以上三个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学生活动]

完成以上作业 ,教师根据学生作业 情况加以说明。

1、合成氨、制氮肥、制硝酸。

[教师引导]

请学生分析以上用途中利用氮气哪方面的性质。

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叫做氮的固定。

途径:自然固氮(雷雨固氮、生物固氮);人工固氮:合成氨工业。

教师向学生介绍人工模拟生物固氮这一世界性研究课题的现状和前景,鼓励学生献身科学研究为人类作出贡献。

[课堂小结]

结构、性质和具体反应之间的联系: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C)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合成NO (D)工业上用氨和二氧化碳合成尿素

2、在汽车引擎中,N2和O2进行反应会生成污染大气的NO(N2+O2 2NO+Q),据此,有人认为废气排出后,温度即降低,NO分解,污染也就会自行消失,事实证明此说法不对,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4、现有M、R两种第ⅤA族元素,下列事实不能说明M的非金属性比R强的是( )。

5、在F、P、Si、Fe这四种元素中,每种元素都有某些方面区别于某它三种元素。若从中选出氟元素,选择的理由中正确的是 ( )。

6、在标准状况下,将O2与NO按3:4体积比充满烧瓶,将烧瓶倒置于水中,最后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单位:mol・L-1)( )。

(A)0.045 (B)0.036 (C)0.026 (D)0.018

7、18,曾有人发明了固氮的一种方法,该法以石灰石、焦炭、空气为原料。第一步反应是石灰石分解;第二步是使第一步反应产物和焦炭反应,在电炉中的高温下制得第三步反应起始物;第三步反应中另一反应物是空气,该反应也是在电炉中完成的,生成一种固体;第四步是使该固体和水蒸气反应制得氨气。又知该固体中有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

(1)试写出四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试简评该固氮方法。

答案:(1)CaCO3 CaO+CO2↑; CaO+3C CaC2+CO↑;CaC2+N2 CaCN2+C ; CaCN2+3H2O(g)=CaCO3+2NH3↑。

(2)这种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电能,原料众多,设备重,生产成本高。

A+D E+H2O, E+O2 D,

C+D B+F, B+O2 C。

且已知其中:C为红棕色,D能使石灰水变浑浊,E常温下是固体,F是一种酸酐。

(1)写出四种气体的化学式: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

(2)写出C+D B+F所表示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D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H2S、NO、NO2、SO2。

(2)NO2+SO2=NO+SO3。

(3)SO2+Ca(OH)2=CaSO3↓+H2O。

化学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通过介绍各种碳单质,使学生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别,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2) 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2、能力目标

(1) 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2) 体会将自然界中的转化与实验室中的转化统一起来的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的兴趣,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

(2) 了解人们经常利用科学知识实现碳元素的转化,为人们服务的案例,体会化学科学的伟大,增强求知的欲望。

(3) 通过介绍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自然界中碳转化的平衡所造成的后果,激发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维护生态平衡的热情和责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难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自主归纳,多媒体教学

化学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1、地位和功能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内空是以典型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选取的代表物有甲烷、乙烯(制品)、乙醇(酒)、乙酸(醋)、糖、油脂、蛋白质等,这些物质都与生活联系密切,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听到的,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即一方面为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认识到有机化学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最基本的知识基础、帮助他们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况和主要研究方法,激发他深入学习的欲望。

2、内容的选择与呈现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时要求,本章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较少涉及到有机物类概念和它们的性质(烯烃、芳香烃、醇类、羧酸等)。为了学习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只简单介绍了烷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没有涉及烷烃的系统命名等。

教材特别强调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从实验开始,组织教学内容,尽力渗透结构分析的观点,使 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不盲目扩充代表物的性质和内容,尽量不涉及类物质的性质,注意从结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甲烷、乙醇、乙酸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教材增加了章图、结构模型、实验实录图、实物图片等,丰富了教材内容,提高了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3、内容结构

本章的内容结构可以看成是基础有机化学的缩影或概貌,可表示如下: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典型物质的有关反应、结构、性质与用途等知识,教材采用了从科学探究或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如甲烷、乙烯的研究,乙醇结构的研究,糖和蛋白质的鉴定等,都采用了较为灵活的引入方式。同时注意动手做模型,写结构式、电子式、化学方程式;不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总之要把握以下三点:

1、教材的起点低,强调知识与应用的融合,以具体典型物质的主要性质为主。

2、注意不要随意扩充内容和难度,人为增加学生的学习障碍。

3、尽量从实验或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知识出发组织或设计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有机化学就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之中。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甲烷的存在及储量情况。

2、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甲烷的结构式和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

3、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并掌握甲烷的取代反应原理。

4、了解甲烷及其取代反应产物的主要用途。

5、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甲烷的结构和甲烷的取代反应

教学过程:

通过简单计算确定甲烷的分子式。

画出碳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甲烷分子的结构。

一、甲烷的分子结构

化学式:CH4

电子式:

结构式:

二、甲烷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比空气轻,是天然气、沼气(坑气)和石油气的主要成分(天然气中按体积计,CH4占80%~97%)。

2:化学性质:甲烷性质稳定,不与强酸强碱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以下反应:

(1)可燃性(甲烷的氧化反应)

学生实验:

①CH4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观察实验现象:不褪色 证明甲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溶液褪色。

结论: 一般情况下,性质稳定,与强酸、强碱及强氧化剂等不起反应。

(2)取代反应

② 取代反应实验

观察现象:色变浅、出油滴、水上升、有白雾、石蕊变红。

在室温下,甲烷和氯气的混合物可以在黑暗中长期保存而不起任何反应。但把混合气体放在光亮的地方就会发生反应,黄绿色的氯气就会逐渐变淡,有水上升、有白雾、石蕊试液变红,证明有HCl气体生成,出油滴,证明有不溶于水的有机物生成。

定义——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取代反应。

CH4、CH3Cl、CH2Cl2、CHCl3、CCl4均不溶于水

化学式

CH3Cl

CH2Cl2

CHCl3

CCl4

名称(俗名)

溶解性

常温状态

用途

取代反应与置换反应的比较:

取代反应

置换反应

可与化合物发生取代,生成物中不一定有单质

反应物生成物中一定有单质

反应能否进行受催化剂、温度、光照等外界条件的影响较大

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置换反应遵循金属或非金属活动顺序。

分步取代,很多反应是可逆的

反应一般单向进行

3、用途:

甲烷是一种很好的气体燃料,可用于生产种类繁多的化工产品。

4.补充练习

1.下列有关甲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采煤矿井中的甲烷气体是植物残体经微生物发酵而来的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C.甲烷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D.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所生成的产物四氯甲烷是一种效率较高的灭火剂

2.下列关于甲烷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甲烷是一种非极性分子

B.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

C.甲烷分子具有极性键

D.甲烷分子中H-C—H的键角为90℃

3.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与CH4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

A.氯气

B.溴水

C.氧气

D.酸性KMnO4溶液

4.将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氯气混合后,在漫射光的照射下充分反应,所得产物中物质的量最大的是 ( )

A.CH3Cl

B.CH2Cl2

C.CCl4

D.HCl

5.下列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 ,其产物既可使无水硫酸铜变蓝,又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

A.H2S

B.CH4

C.H2

D.CO

6.甲烷的电子式为________,结构式为________。1 g甲烷含_______个甲烷分子,4 g 甲烷与____________ g水分子数相等,与___________g一氧化碳原子数相等。

7.甲烷和氯气发生的一系列反应都是________反应,生成的有机物中常用作溶剂的____________,可用作灭火剂的是_____________,氯仿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参照此类反应,试写出三溴甲烷在光照条件下与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标准状况下,1.12 L某气态烃(密度为0.717g/L)充分燃烧后,将生成的气体先通过无水氯化钙,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经测定前者增重1.8 g,后者增重2.2 g,求该烃的分子式。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烷烃、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现象等概念

2、了解常温下常见烷烃的状态

3、通过探究了解烷烃与甲烷结构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4、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及探究能力

重点、难点:

同分异构体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烷烃:结构特点和通式:

烃的分子里碳原子间都以单键互相连接成链状,碳原子的其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达到饱和状态。所以这类型的烃又叫饱和烃。由于C-C连成链状,所以又叫饱和链烃,或叫烷烃。(若C-C连成环状,称为环烷烃。)

分别书写甲烷、乙烷、丙烷等烷烃的结构式。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相称为同系物。

甲烷、乙烷、丙烷等都是烷烃的同系物。

关于烷烃的知识,可以概括如下:

①烷烃的分子中原子全部以单键相结合,它们的组成可以用通式CnH2n+2表示。

②这一类物质成为一个系统,同系物之间彼此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

③同系物之间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因此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则随分子量的增大而逐渐变化。

(烃基:烃分子失去一个或几个氢原子所剩余的部分叫烃基,用“R-”表示;烷烃失去氢原子后的原子团叫烷基,如-CH3叫甲基、-CH2CH3叫乙基;一价烷基通式为 CnH2n+1- )

二、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定义: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化学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如正丁烷与异丁烷就是丁烷的两种同分异构体,属于两种化合物。

正丁烷 异丁烷

熔点(℃) -138.4 -159.6

沸点(℃) -0.5 -11.7

我们以戊烷(C5H12)为例,看看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写法:

先写出最长的碳链:C-C-C-C-C 正戊烷 (氢原子及其个数省略了)

然后写少一个碳原子的直链: ( )

然后再写少两个碳原子的直链:把剩下的两个碳原子当作一个支链加在主链上:

(即 )

探究C6H14的同分异构体有几种?

补充练习

1.下列有机物常温下呈液态的是 ( )

A.CH3(CH2)2CH3

B.CH3(CH2)15CH3

C.CHCl3

D.CH3Cl

2.正己烷的碳链是 ( )

A.直线形

B.正四面体形

C.锯齿形

D.有支链的直线形

3.下列数据是有机物的式量,其中可能互为同系物的一组是 ( )

A.16、30、58、72

B.16、28、40、52

C.16、32、48、54

D.16、30、42、56

4.在同系物中所有同系物都是 ( )

A.有相同的分子量

B.有相同的通式

C.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D.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5.在常温常压下,取下列4种气态烃各1mol,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其中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 )

A.CH4

B.C2H6

C.C3H8

D.C4H10

6.请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以下烷烃

C2H5

CH3

⑴ C2H5-CH-CH-(CH2)3-CH3 ⑵

CH3-CH-CH-C-H

CH3︱

C2H5︱

CH3

CH3

C2H5︱

CH2-CH2-CH3

CH2

CH3

⑶ ⑷

CH3-CH-C-CH3 CH3-C-CH2-C-CH3

7.根据有机化学命名原则,判断下列命名是否有错误,若有错误请根据所要反映的化合物的结构给予重新命名。

(1)2-乙基丙烷:

(2)2,4-二乙基戊烷

(3)3,3-二甲基-4-乙基己烷

(4)2,4-二甲基-6,8-二乙基壬烷

8.室温时20 mL某气态烃与过量的氧气混合,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通过浓硫酸,再恢复至室温,气体体积减少了50 mL ,剩余气体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又减少了40 mL 。求气态烃的分子式

参考答案:

6.(1)4-甲基-3-乙基辛烷

(2)2,3,4-三甲基己烷

(3)3,4-二甲基-4-乙基庚烷

(4) 2,2,4,4-四甲基己烷

7.(1)错 2-甲基丁烷

(2)错 3,5-二甲基庚烷

(3)对

(4)错 2,4,6-三甲基-6-乙基癸烷

化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掌握饮用水净化的方法

3、知道水质评价与污水处理

[教学重点]

1.饮用水的净化

2.水质评价与污水处理的方法

[课时安排]共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节生活中的饮用水

一、生活中的饮用水

1.水的概述

[引导阅读]水的分布及水与生命的关系(P10)

[归纳小结]

根据所含盐分的差异,水分为淡水和咸水。水是人体内的六大营养物质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工农业生产也离不开水,世界上用于工农业生产的淡水量占人类消耗淡水总量的`60%-80%。

一般情况下,每人每天需要水2.5kg。水是优良的溶剂,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运送到人体的各个部分,以维持人类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人体内的一切生化过程都是在水的参与下进行的。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人的生命将无法维持。

[问题讨论]

地球上70%覆盖着水,为什么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缺水的危机?

[例题一]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包括()

A.冰川及冰盖B.河流C.地下水D.内陆海

点击下载全部“沪教版高一化学教案:生活中的饮用水”

数学教案热门


笔者为您搜罗了多种“数学教案”相关的资讯。教育者在推出新的授课计划时,通常会准备教学大纲和课件,需要严肃对待每个教案课件的编写。教师需不断地总结经验和加强教学管理系统的培养。相信这些资讯一定会为您提供帮助!

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旅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在解决如何合理“租车”的活动中,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经历观察、思考,运算等数学练习过程,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积累生活经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积累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经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渗透有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

课件及车溪风景区美景视频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大家去过哪些地方旅游,或者有什么非常想去的地方呢?

课件:春天来了

同学们一定也感受到了春天气息,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到民俗风景区宜昌车溪去看看。我们要到车溪旅游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生:租车)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唤起学生对以前旅游美好经历的回忆或向往,为后面旅游活动作铺垫;接着出示宜昌风景区春天美景图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参入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

(一)活动一:租车

1、(课件完整出示情境信息)生独立阅读信息后提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

(1)我们班的同学有31名,为了安全学校还派了9名老师。

(2)大车每辆限乘18人;小车每辆限乘12人。(大车、小车图)

2、我们怎样租车呢?(对话框出示问题)

3、研究租车方案

温馨提示:

(1)请独立设计租车方案,把你的方案填在表格里。看谁的办法多!

(2)四人小组交流,并对组内租车方案进行整理,填在小黑板上的表格中。

(3)看哪组合作,能把组内的想法有条理的进行描述。

A、学生活动

B、全班交流。(各组派代表上台发言)

教师白板出示自己的整理表格。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表格,你认为那种整理得?为什么?(学生比较租车方案统计表)(板书:有序思考) 4、这么多种方案,你会选择哪种方案?为什么?

请看(课件添加信息):大车每辆160元,小车每辆120元。

5、猜一猜:哪种方案最省钱?

(板书:空位最少最省钱)

5、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分组计算各种方案需要多少钱.

比较得出租1辆大车2辆小车最合理,花了400元,空座位也最少。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得出不同的租车方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小组合作的优越,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活动二:购门票

1、出示信息:同学们,我们坐上汽车很快就来到了车溪风景区的大门口,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信息),购买门票就可以进去啦!

成人票每张80元,学生票每张40元。

团体票40元/人(45人起订)

2、提出问题:怎样买门票最合算?

3、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设计方案。

(2)集体交流

(三)游车溪:课件出示:车溪美景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游览车溪。(看图片及介绍)

师:我们徜徉于车溪的青山绿水时,无尽的乡土气息如清泉般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仿佛回到了“梦里老家”。

【设计意图】解决了租车问题后,学生已经略显疲惫。欣赏车溪风景区美景,调节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得到短时的放松,还能起到过渡的作用。

(四)活动四:用餐

师:醉人的景色真是让人流连忘返,不知不觉肚子饿了。同学们我们看看有什么好吃的。

多媒体出示37页快餐店图片

1、合理点菜

(1)师:假如你们一组人到本店吃饭,你们想吃什么?共花多少钱?请大家设计一个最合理的方案。

(2)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整理方案。

(3)汇报。

(4)仔细看看,哪种订餐方案好,为什么?引导得出点菜时注意营养,荤素搭配,主食搭配,同时注意养成节俭的习惯。(板书:荤素搭配,注意营养,节约不浪费)

2、合理配菜

(1)师:同学们,现在本店隆重向大家推出了20元四菜一汤并赠米饭的活动,假如你是快餐店的老板,你打算怎样配菜?怎样配菜才合理呢?请大家想一想,在小组内设计出一种合理的配菜方案。

(2)学生小组交流,设计方案。

(3)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点菜设计中,再与组内成员交流,使学生体验到与人合作的优越;对别人点的菜进行评价,提出合理的建议,增强了生与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反思交流、感受快乐

师:同学们,今天的旅游活动很顺利愉快,你们开心吗?在旅游中知道了什么?(生谈收获)

师补充:1.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

2.旅游中除了学会计算,节约费用,还要注意安全、卫生、健康、文明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学习是有意义的,从而深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四、实践活动,学以致用。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共同解决了旅游中许多问题,你们真棒!旅游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要考虑,如时间,住宿等等,课后为班级制定一份旅游计划。下节课再全班交流。

作业:

设计旅游计划

这次旅游,同学们非常高兴,还有很多收获,你们想去哪儿游玩?

布置学生设计旅游计划,填写旅游计划书。

数学教案【篇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三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认识小数、年月日、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个别学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表现在计算技能较差,对数学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弱。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学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

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

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教学重点:万级数的读、写法。

2、教学难点:把个级数的读、写推广到万级。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1、教学重点:用量角器量角、画指定度数的角。

2、教学难点:量角的方法,量角器刻度的认识。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1、教学重点:口算、笔算的方法

2、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垂直线与平行线的画法。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第六单元:统计

1、教学重点: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1、教学重点: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教学难点: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第八单元:总复习

1、教学重点: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并巩固和提高。

2、教学难点:使学生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

五、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常去商店吧,今天我们就要进行一次购物,请同学们看挂图!

二、探索新知:

213元 42元 12元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5、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钱?

12×4=48(元)

6、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1)12+12+12+12=48

(2) 12 (3)12

12 × 4

12+ 12 48

48

三、拓展应用

1、试一试:

买两个书柜需要多少钱?

213×2=()(元)

213× 2 答:

2、 14 31 123 214

× 2 × 3 ×3 × 2

3、7×3+4 8×6+3 5+2×8

2×6+5 4×9+6 3+6×7

4、一件大衣的价钱是一件羊毛衫的3倍。一件大衣多少钱?一件大衣比一件羊毛衫贵多少钱

羊毛衫132元

5、填表。

2辆 3辆 4辆 5辆 6辆 7辆 8辆

大车乘客数 60

小车乘客数 24

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操作、描述、讨论的活动中,经历探索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2、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3、在拼长方形和用语言描述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教具准备: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探索长方形面积公式

1、自主操作。提出教材中的拼图要求,鼓励学生拼出不同的图形。

2、交流拼出的图形。先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拼出的长方形,再展示拼出的图形。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只要表达清楚,就可以。

3、讨论“议一议”。启发学生根据拼的图和表中的数据去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学生充分交流不同发现的同时,要使每个学生了解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之间的关系。

4、公式。先让学生试着,再交流。

三、试一试:

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先自己试着算一下,再全班交流。

四:练一练:

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二、三题,是关于学生身边实际物品表面面积的计算,按教材中的要求进行。

五、: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

数学教案【篇5】

一、教材分析

教材选用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是位置与顺序学习中的一部分。

二、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对象为一年级中度智力落后的学生,共8名,其中3名学生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三人中有两人课堂表现积极活跃,另一人的表达欲望不是很强;2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障碍,有表达的意愿,在帮助下能进行简单表述;1名唐氏综合征的学生,给予刺激后可以做出简单的表述;2名认知和表达都有困难,有一定的模仿能力,能仿说但遗忘较快。

三、教学目标

1.轻度目标:区分物体的上、下位置空间关系。会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2.中度目标:区分物体的上、下位置空间关系。基本上会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3.重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学习内容。

4.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养成摆放物体有序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辨上下位置关系,并能描述物体的上下关系。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四幅含有树的图画,太阳,苹果和小花的图案若干

六、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揭示上下

在上课之前呢,老师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在大森林里住着一位树爷爷,他善良慈祥,待人友善。在森林里有很多的好朋友。今天啊,是树爷爷的生日,于是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为树爷爷过生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有谁来了,好不好?有谁来为树爷爷过生日了啊?(指着多媒体课件上的小动物)噢有小鸟,还有小兔子。那么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的观察力,看那位小朋友眼睛最亮。请小朋友观察下它们站在哪里?等下老师请小朋友们来说一说,(小鸟在上面,小兔子在下面),那么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认识“上下”。

2、探究新知,理解上下

a.认读上下,认读并领读说出小鸟在上面,小兔在下面(积极的同学已经会说了小鸟在上面,小兔子在下面,帮助中间的同学指引他们说出答案,最后重复答案让全班跟读小鸟在上面,小兔在下面,让程度较差的同学能够说出这部分内容)。

b.认识上下,教师举例教室内的一个上下关系,比如灯在上面,桌子在下面。之后让同学们自己举例身边的事物。(适时的给予一定的指导,并让每个同学都有举例的机会,针对具体的例子来具体辅导)。

c.区别上下,出示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有家里的客厅,卧室,冰箱里摆放的食物,还有森林里的小动物们等等(让同学能具体分辨出物体的位置上下关系)。

3、巩固练习,进一步体会上下

a.动手摆一摆上下,同桌两个人为一个小组,两人发一张树的图画,还有太阳、苹果和小花,让同学们自己完成一幅完整的画面。(看程度好的同学给他们鼓励,中度的同学告诉他们太阳在上面,小花在下面,让他们自己动手完成,程度较差的同学要特别辅导,非常清楚的说出太阳在上面,指出太阳和图片的上面的位置让他们自己动手贴到对应的位置,如此完成整幅图画)。指导完毕后鼓励全班同学,让同学们自己给自己鼓掌表扬。

b.听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来,全体小朋友,拍拍手,向上看一看,向下望一望(检查学习上下的效果并锻炼孩子的运动和反应能力)。

4、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上下,同学们都学的很棒,回家后跟爸爸妈妈说一说家里客厅里物品,什么在上面什么在下面,好不好。好那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