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站课件

中小学站课件。

资料主要是指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的材料。平常的学习工作中,我们会经常使用到一些资料。有了资料的协助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所以,关于资料你究竟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中小学站课件,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中小学站课件 篇1

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课程内容是苏少版三年级第三单元《云雀之歌》中的那首《叫我唱,我唱》。

首先,说说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云雀之歌”,因为鸟儿悠扬的歌声一直是人们喜爱的自然音乐。它与儿童的歌声融为一体,可以激发孩子们歌唱自然、生活和家乡。

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三课。 《叫我唱,我唱》是南京六合地区的一首民歌,在南京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歌词使用隐喻和衬词来反映不同的特点。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

1.在“告诉我唱,我会唱”的教学过程中,唤起学生对江苏民歌的热爱和喜爱。对家乡的爱。

2.在唱《告诉我唱,我会唱》时,让学生唱出地方色彩,采用“一人领头”的演唱形式,展现劳动口号的独特演唱效果.

教学重点:用“田间劳动”的过程去感受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难点:创造性运用“一人领众唱”,体验《劳动号》独特的演唱效果。

二、教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锻炼了能力,又升华了他们的情感。本文采用的学习方法活动是:

1、多渠道参与法:学生的艺术活动是手、眼、脑共同参与的活动,需要学生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审美对象。活动,我让学生看一看,学一课,拍照。,表演,表演等活动安排,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学习目标。

2.尝试方法:Mr陶行知说,在“做中学,做中学,做中做”。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激活思维,创造更适合的歌唱方式,克服困难。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个人表演和集体表演。

三、讲道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该是学习活动的支持,作者,合作者,指导者。”活动中,力求实现师生之间“合作探究式”的互动。本次活动针对中低年级学生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游戏法、听唱法、音乐节奏法、合作演奏法等教学方法。学生对音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实现了科学、艺术、快乐的和谐统一。

第四,谈谈教学过程。

一、欣赏短片(反映劳动场景的卡通短片)[6-8分钟]

1、老师提问:你在短片中看到了什么?

健康:劳动现场

2.欣赏歌曲《德拉麦号子》

老师:是的,劳动是最光荣的!请孩子们听《德拉麦号子》这首歌。

健康答案:————————————

3、老师:请孩子们说说他们的“劳动口号”平时能听到。

学生:提重物时发出“嘿哟”等声音。

老师:孩子 没错。 《号子》的常见演唱形式是合唱,领头羊。这首歌《德拉麦号子》用了一个引领人群。这种演唱形式非常大气,能迅速引起听众的共鸣。谐振。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种歌唱形式。

二、新歌教学“告诉我唱,我会唱”[20-22分钟]

老师:学唱这首歌之前,让我们做一个小游戏。

[1]。旋律游戏,填唱。

1.老师唱前两首旋律,学生在红色部分用“la”唱不同的旋律。 (写在黑板上)

2. 学生创作的旋律要全班唱。

3. “我唱,我唱”的旋律,我跟着唱。

4、老师:孩子们,请跟着伴奏哼出旋律。

【二】,学唱歌词。

1. 播放“告诉我唱歌,我会唱歌”

老师:孩子们,你们唱得真好,我们来听听歌词唱的是什么。

健康:分娩号

老师介绍歌词(分娩时的快乐场景)。

2.轻声唱

用“la”跟着录音一起唱,感受歌曲劳动的心情。

3.采用多种“一统领”方式唱歌,体验“劳动颂”的独特演唱效果。

A. 与钢琴家带领和声(强调劳动小号是为了烘托气氛,歌声要铿锵有力)

B. 女孩带领男孩和

C ,一名学生领导其余学生和

[4]。歌曲表演[5-6分钟]

老师:让我们一起做音乐,好吗?请模仿农民叔叔婶婶一边干活一边喊“劳动口号”的场景。

1. 让个别学生模仿插秧和收割的动作。

2.随旋律自由创作。

3. 集体唱歌表演。

4.个人表演。 (师生评价)

四、展开[4-5分钟]

1.老师:孩子们,我们刚才学的歌是江苏民歌,所以你们以前听过其他江苏民歌吗?

学生:《茉莉花》、《紫竹调》、《杨柳青》等

2.老师:你知道的很多,这些是我们江苏的民歌(老师介绍民歌特点:方言特点,衬里起到烘托歌曲气氛的作用。)

3.播放《八卦三元房》

老师:我们江阴也有一首民歌,想听吗?

同学们:————————

3. 老师:孩子们,你们现在对江苏民歌的了解应该比较多了吧? 谁能说出欣赏它的感觉?

学生:告诉我你的感受。 (活泼开朗,方言特色等)

老师总结:通过欣赏《八卦三元坊》,唤起学生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对江苏民歌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热爱。)

V. 课堂总结[1min]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发扬了爱与劳动的优良品质,体验了民歌的特色。

中小学站课件 篇2

全国中小学多媒体课件

一、教学目标设计

认知目标:1、会说出怎样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1、学生在图形的相对运动中发生兴趣,在图形运动中首先获取感性认识

2、通过演绎变换两个重合的三角形,呈现出它们之间的各种不同位置的活动,从中了解并体会图形变换的思想,逐步培养动态研究几何的意识,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重点是三角形的性质,难点是确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应元素

三、教学对象分析:要求学生在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全等三角形的学习,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运用几何画板使学生认识到图形具有相对运动能力,学生在图形的相对运动中发生兴趣,在图形运动中首先获取感性认识,大大方便了教学,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力的辅助。

四、教学策略及教学法设计:通过学生观察“全等变换”图形运动,明确对应关系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五、教学媒体设计:几何画板,通过“全等变换”从中能够熟练地找到对应顶点、边、角及其关系。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七、版面设计:板书设计上主要由投影仪完成

八、练习设计:见《几何画板》课件,画板1、画板2。

如何制作多媒体课件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也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既能更好地辅助学生掌握知识,又要能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课件才算好的多媒体课件?我以为,主要应体现以下几个特征:,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不足;要有一些人机对话或交互式元素。搭配和谐、构图美观、制作有创意。

那么如何才能制作出好的多媒体课件呢?说起来也不难,并不象很多人认为的那样,一定要具备很高的计算机能力才能做到。当然一定的多媒体制作能力和技巧,以及美术基本功还是需要的。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多媒体课件制作实践的一般步骤及体会,粗浅地谈谈。希望能给同事们有所帮助。

一、明确制作目标,舍得花更多的时间做好构思。

动手制作课件前首先要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明确你要做的这一节课或是几个相关联的知识点、甚至一个章节中,你教授的目标是什么?要重点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你准备用什么媒体,什么方式来实现你的教学思想?你可以把你的设想,写成简要的文字说明,比如框架图。

二、根据你的构思,搜集需要的素材。

可以通过在网络中寻找,也可以在对应内容的录象片、VCD或DVD碟片,或者磁带等等途径寻找需要的文字、图片、声音、动画、音频和视频素材,然后花些时间进行整理和加工。

三、选择合适的制作平台

选择易于使用、功能强大的软件(首要的是自己比较熟悉的软件)作为课件制作平台。一般来说,如果制作时间不很充裕、课件制作结构比较简单或制作者操作水平不是很熟练,可以选用PowerPoint使用简单、功能强大,特别是它们能方便地插入课件所需要的图片、声音、影音文件,而且可以实现比较简单的动画效果。

对于有一定的课件制作基础的教师,可以考虑用Authorware等软件。Authorware具有很强的移动交互功能。

四、精心制作课件。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开始制作课件。首先按照自己原先的设计思路制作,在制作中学习制作技巧,在制作中调整结构。

最后,简单谈谈在课件制作中常用到的一些技巧:

版面主色调不和谐,或对比暗淡。解决的方法是采用撐谋究驍超链接。

视频一般需要的片段,可以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豪杰解霸来截取所需要的部分。

声音、视频文件比较大,可以用相应的一些软件进行摷醴蕯。如BMP格式图片可以用Photoshop将其转换成JPG格式的文件;wav格式的声音文件可以用豪杰解霸转换成MP3格式的声音文件等等。

动画、卡通等素材,你可以在专门的素材光盘中找到。特殊需要的素材自己可以用Flash软件来制作。

中小学站课件 篇3

范文网后面为你推荐更多小学语文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我今天授课的内容是长春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十一板块《老海龟的悲剧》的第二课时。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蕴涵哲理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只老海龟向一只小海鸥夸耀自己的本领,最后不幸被渔夫捉到的故事,告诉人们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一定要谦虚谨慎,不要骄傲自大。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阅读特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积累好词好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涵的道理:

四、重、难点:

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海龟的悲剧中受到启示,养成正直、向上、谦虚的好品质。

五、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1、对话切入、提线导读。

课文的两个主要角色,一个是小海鸥,一个是老海龟,课文的2—7自然段描写了他们两次对话。在两次对话中,老海龟的回答是学习和理解的重点。所以在这环节中我抓住老海龟的话进行理解和朗读。

2、形式多样、读中感悟。

根据三年级学生阅读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时刻抓住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品析词语、分化难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这是一只说大话的海龟,在这一环节中,我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如: “狂风暴雨”“大浪滔天”“毫不在乎”“平安无事”等词,来体会老海龟骄傲自满的本质,从而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章蕴涵的道理。

4、着眼细处、提升写作。

在这一环节中,我提出“游遍”“溜达”“观光”这三个词,帮助学生理解这三个词所要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让学生体会在一句话中如果一个词重复的使用,会使文章枯燥、乏味,使学生感受作者在用词上是多么的生动、准确,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总之,通过本节课,我力求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语及对话,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力求达到文道结合的美好意境。

小学语文说课稿(共3篇)如果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请在范文网搜索更多其他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

小学语文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

小学语文《四季》说课稿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

中小学站课件 篇4

教学目的:

1、通过讨论交流考察成果,认识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2、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们认识到蔷薇花丛中的动植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了解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含义。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在讨论中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会分析蔷薇花丛中动植物间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蔷薇花丛与动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教学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观察了花丛,并做好记录。请几个小组汇报一下。

二、探究过程

1、交流考察记录。

·请1—2个学生汇报展示考察记录。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对他们的考察情况进行简要的评价,总结评价学生的考察活动。

2、讨论蔷薇花丛动植物间的食物能量关系。

·蔷薇花的生长需要什么,它的食物和营养来自哪里?

·蔷薇花的邻里们生长需要什么,它们的食物和营养来自哪里?

·谁能分解动植物的尸体和粪便,使它们成为植物需要的肥料?

·采用提问的方式,全班研讨交流。

·谁能用图画的方式表示动植物间的食物能量关系?

如:肥料蔷薇

蔷薇蚜虫

蚜虫瓢虫

能把这些动植物间的食物能量关系连在一起吗?

·学生在记录本上表示各种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蚜虫鸟

蔷薇

微生物肥料

3、了解动植物间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

·问:除了食物关系,它们之间还有什么关系?

蔷薇花丛是蚜虫、瓢虫等动物遮阳避雨的场所;

蝴蝶为蔷薇传粉;

瓢虫为蔷薇花丛除害虫;

蚜虫等动物的粪便是蔷薇等植物的肥料。

……

·如果蔷薇花生长不好,会发生什么现象?

·如果蔷薇花旁边的小草等植物长得太繁茂,会发生什么现象?

·了解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

·知道草地、森林、沼泽、农田、城市和矿区等区域都可以看做是一个个生态系统。

4、小结。

中小学站课件 篇5

一、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应急预案

1、“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班长

副组长:团支书

组员:各寝室的寝室长

2、召开防震减灾专题会议,制定“防震减灾工作应急预案”,并及时组织班上同学认真学习,领会精神。

3、成立班级防震减灾科普宣传领导小组,结合本班实际情况,进行防震减灾疏散演习与宣传教育工作。

二、“防震减灾”主题教育活动内容:

1、班级召开“防震减灾”主题班会

20__年5月9日14:30分,全校利用早自习时间组织召开了专题的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普及学生防震知识,切实提高应急避险能力。防震减灾知识如下:

一是: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震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十二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在楼房里,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源,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余震。

二是: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里人多,如遇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三是:远离危险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四是: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这次班会不仅让同学们了解了地震的成因及过程,较好地宣传了防灾自救知识。同时,同学们也知道了发生地震等紧急情况如何去应对。

2、学生编出“防震减灾”顺口溜

通过这次“防震减灾”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还编出了一套顺口溜:地震来了不慌张,头脑清醒不着急,人多先找藏身处,用手先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处,如果不幸被埋压,保持冷静要自救,耐心等待来救援。

今后,我班将继续开展校园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并把这项工作常规化,提高全班防震减灾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自救互救、疏散救援的能力,保障同学们的生命安全,确保灾难来临时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谢谢!

中小学站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家庭电路的组成.

2.懂得火线、零线的概念,了解测电笔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3.了解插座及家用电器的接地,掌握三孔插座及三脚插头的接法。

学情分析:

教材介绍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所有的用电器都是并联接入电路的然后给出家庭电路图和各组成部分的实物图,介绍了什么是零线和火线,测电笔的构造及使用方法,使学生认识家庭电路.再分别介绍三孔插座及三脚插头的接法,对漏电保护器作用教材作了说明。

教学重点:

研究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难点:

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出家庭电路中各部分的功能。尽量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金属外壳接地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安全用电常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提问,引入新课

问:(1)我们教室里各盏灯是怎样连接的?教师依次通断教室里各盏灯,使学生知道是并联。

问:(2)那么我们家里的灯又是怎样连接的?家里的插座和台灯又是怎样连接的?我们家里的电路由哪些部分组成?

问:(3)电路中的几部分是如何连接的?保险丝的作用是什么?看来,我们最熟悉不过的生活电路中也有许多物理知识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新课学习

1.家庭电路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演示家庭电路组成板

同学们观察电路板上的各元件,同时阅读课本关于家庭电路的组成一段,找出组成家庭电路的主要部分。哪一位同学说一下家庭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板书:家庭电路由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插座、用电器和导线组成。让同学们想想为什么家庭电路要以这样的顺序安排?

电能表是用来显示整个家庭所用电能的,所以,输电线进户后首先应接到电能表上,接下来是全户用电的总开关。当家庭电路需要修理时,必须断开总开关,这时室内全部与外面的输电线分离,可以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总开关的后面是保险装置,它对所有的用电器起保护作用。由此可知: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都是对整个电路起作用的,应放在用电器的前面逐次连接比较好。

电能表实际上在生活中叫电表。关于保险丝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想想做做

我们一起做一个小实验;把保险丝、铜丝、铁丝分别放到火焰上,看看哪个能熔化。现象:保险丝熔断了。

结论:家用保险丝是由电阻率较大而熔点较低的铅锑合金制成的'。当电流过大时保险丝会熔化,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护电器的作用。铁丝、铜丝在电流过大时不熔断,起不到保险的作用,所以千万不要用铁丝、铜丝代替保险丝。

保险丝在我们生活中是英雄,它的献身精神非常可贵。不过,目前还有一种空气开关普遍使用,它同样可以切断电路,对用电器及用电线路起到保护的作用。

同学们可以观察到电能表、灯座、开关及用电器上都标有电流值,它们都是按照一定的工作电流设计生产的,因此要根据电路设计安全电流,选择合适的保险丝。

2.火线和零线

在电路板上或在家观察一下进户的两条输电线是否一样?有一条在户外就已经和大地相连,叫零线;另一条叫端线,俗称火线。如何区别火线和零线呢?可以用一支试电笔判断哪条是火线,下面我们来了解试电笔的结构及正确使用方法。

试电笔有氖管,充有氖气,两端是两个金属电极,当电流从一个电极通过氖气流到另一个电极时氖气会发出红光。使用时,手指按住笔卡,用笔尖接触被测的导线(手指千万不能碰到笔尖)。如果被测导线是火线,电流经过笔尖、电阻、氖管、弹簧,再经过人体、经过大地,流到零线,与电源构成闭合电路,氖管就会发光。如果笔尖接触的是零线,氖管中不会有电流,也就不会发光。让学生观察下图线路的接法

①提问:为什么要这样连接?灯和开关的位置能否互换?

要求学生通过讨论明确:灯与开关互换后,即使开关断开,灯也与火线相连,与站在地上的人之间存在电压,人若触摸电的产绝缘处便会发生危险.

②让学生课后观察螺旋口灯与卡口灯的灯泡及灯座,分析它们的工作电路,并说明哪种更安全些?

3.三孔插座、三脚插头的接法和漏电保护器

在我们房间的墙壁上往往有电源插孔(可看教室中的实物)这就是插座(如图2中的甲和乙).插座的每个孔中都有金属片,若插孔是两个孔的,那么其中一个孔中的金属片连接火线,另一个孔中的金属片连零线.当电器的插头插入插座时,插头的金属片与插座的金属片相接触,电器就通上电了.对于三孔插座(如图2中的乙),一般孔“2”接火线,孔“3”接零线,孔“1”接地,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插座呢?我们家中的洗衣机、饮水机等电器的外壳本来是与火线绝缘的,但如果天长日久绝缘被破坏,外壳就会与火线相连,人站在地上,人与外壳间会存在电压,此时一触外壳便会触电.若将电器外壳与地线相连,人与外壳间没电压,就安全了.由于上述原因,这种电器的插头是三脚的(如图2中的丙),最上方的一脚接电器外壳,此脚插入插座的孔“1”,外壳便与地线相连了.万一用电器的外壳和电源火线之间的绝缘损坏,使外壳带电,电流就会流入大地,不致对人造成伤害。同学们回到家后,再观察家中的插头、插座、灯座,然后集中讨论一下,那样,我们得到的知识就更全面了。

随着科技的进步,生活用电会越来越安全。如在新建的楼房里,连接各户的总开关上大多数有漏电保护器。正常情况下,用电器通过火线、零线和供电系统中的电源构成闭合电路,不应该有电流直接流入大地。但是,如果站在地上不小心接触了火线,电流经过人体流入大地,这时,总开关上的“漏电保护器”就要起作用了,它会迅速切断电流,对人身起到保护作用。

三、归纳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家庭电路由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插座和用电器组成,以及它们的主要功能。

2.什么是火线、零线,试电笔的功用和用法。

3.三孔插座、三脚插头的接法和漏电保护器的作用。

gz85.COM精选阅读

小学语文站课件


资料所覆盖的面比较广,可以指学习资料。在我们的学习或者工作中,常常会用到一些资料。有了资料,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可是,我们的资料具体又有哪些内容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小学语文站课件"这样的内容,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小学语文站课件 篇1

一、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现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二、教材分析

《白杨》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了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结合本单元“走进西部”的主题,本篇课文,一是要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的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二是要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能力。

三、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以遵循三个原则为指导思想来设计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

一是以“三为主”原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为主线;二是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三是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学习边疆者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感。

在这样的前提下,本课的教法我主要运用诱思探究法和引疑推导法。从整体着眼,以疑为主线,读思结合,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新知,培养创新能力。

本节课中,教法学法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情景教学法。采用各种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朗读品悟法。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研读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合作交流法。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课学习目标。

四、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师:今天我么一起学习袁鹰的散文佳作《白杨》,我们先看一段视频,视频看完之后,谁能最先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谁就会被老师聘请为本节课的“教学小助手”。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播放视频《小白杨》

师:听过这首歌吗?谁知道这首歌的名字?

生:《小白杨》

师:这首歌是歌唱谁的?

生:边防战士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通过画面(观察很认真)

通过歌词(很会学习)

请两位做小助手,让小助手到台前宣读他的任务。

一组:选出朗读最好的同学。评判标准是能做到声情并茂

二组:选出思维最活跃的同学。评判标准是回答的问题最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结束后,评选出结果,并代表老师把礼品赠给这位同学。 师总结引出课题 :歌曲《小白杨》是一首以白杨树作喻、赞誉中国边防军人的歌曲。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白杨》又是写了什么内容?又是歌颂谁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的读课文,并做好批注。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本文中的过渡句——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树,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以此为轴,前面介绍白杨树,后面爸爸表白自己的心。)

二、 品读,理解白杨品格特征。

师:学生读1——12段,找出爸爸介绍白杨树的句子并分析。 第一句: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让学生反复读第一个句子,看看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点拨:突出“直”,并从文中找出体现直的四字词语“高大挺秀” (板书)

高大挺秀什么意思:高大:又高又大 挺:挺拔;秀:俊秀。总体意思:高大挺拔而又俊秀。(运用组词法)

第二句: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师:“哪儿”在本文中是什么地方?

教师点拨:先让学生描绘心目中的戈壁滩,再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白杨树的特点:

你还知道有哪些像戈壁滩一样荒凉的地方(沙漠、荒地、青藏高原) 总结出白杨树的特点:生命力强(板书)

第三句话: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改变句式进行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

学生诵读体会含义:这句话赞扬了白杨树什么特点?坚强不屈(板书)

你想对白杨说什么?

生:

师过渡:爸爸不仅仅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还表白着自己的心,爸爸的心孩子们知道吗?

三、悟读,领会爸爸的心愿,由物及人。

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板书:画上一颗心的图案)孩子们现在知不知道,你从哪里知道?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启发学生不

知道什么: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去工作。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年小学,将来在念中学” 启发学生不知道什么: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

“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做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启发学生不知道什么: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爸爸为什么把他们带到艰苦的地方去呢?

板书:爸爸的心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4、师小结:他们不知道,你们知道吗?小组讨论(出示课件) 要求讨论后用一句话写下来。

孩子们并不理解爸爸的心愿,那么爸爸的心愿能实现吗? 师:爸爸的心愿能实现吗?你们从哪里知道的?

(课文结尾)那是因为??

“大树”指的是爸爸,小树指的是孩子,

从“正迎着风沙成长”你读懂了什么?

师:这里的小白杨一定会像爸爸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建设边疆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在建设者中流传着一句话: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边疆建设者像白杨树一样,边疆需要他们,他们无怨无悔的在这里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爸爸赞美白杨树,实际也是在赞美千千万万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工作者。(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觉得边疆建设者身上闪烁着一种什么精神?(无私奉献)

师问: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借物喻人”)我们播放的歌曲《小白杨》以白杨树作喻、赞誉中国边防军人,这篇课文以白杨树作喻、赞誉了边疆建设者。课下同学们阅读茅盾的《白杨礼赞》,看看这篇文章又是歌颂谁的?

出示选自《白杨礼赞》中的一段话,并推荐学生课下阅读《白杨礼赞》

五、总结课文,激发情感,教育学生。

同学们,在那里的两棵“小白杨”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一定会茁壮成长。老师也相信,我们教室里的几十棵“小白杨”也会茁壮成长,成为有用之材,到祖国需要你们的地方去,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结束)

推荐阅读矛盾的《白杨礼赞》

附板书设计:

高大挺秀

白杨 生命力强 爸爸的心 坚强不屈教学反思:

1、《白杨》是一篇有优美的散文。在教学中,我依托文本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的前半部分运用朗读法,引导学生反复的朗读,从读中品悟白杨树的特点。没有像一般老师那样,先让学生去说,老师去讲,最后齐读,我觉得这样的朗读是无效的。教学的后半部分,我采用揣摩和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明白爸

爸的心愿,并通过出示图片,很自然的学生就能知道建设者身上所闪烁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2、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教学小助手”这一环节,通过歌曲《小白杨》视频,选出有自己学习方法的同学,并让这两位学生各自的任务,评选出朗读最好的和回答问题最好的同学,而这两个评选标准就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标准,在教学结束时,两位小助手代表老师为选出的同学颁发奖品,这一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有了学习的标准。

小学语文站课件 篇2

《画鸡蛋》是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三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里选取的教学片断,是这篇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仅此片断,我们便不难看出老师明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扎实的教学功底。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这是理解课文的前提,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有些句子看起来很容易懂,其实学生并不一定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因此,要抓住学生似懂非懂的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它的意思,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和务求甚解的学习品质。如老师在讲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时,紧紧抓住“意大利”“画家”“著名画家”等词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意大利的地理位置,使学生建立“意大利”是个国家的概念。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环境,逐步理解“画家”“著名画家”等词语,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在句子训练中,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是一个明显特征。如老师在指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及时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达相同的内容,可以说是颇具匠心的。在句子训练中,他不仅要求学生把话说对,而且还要求学生把话说好,说活。用不同的方法,表达相同的内容,就是把话说活。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从以上教学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非常重视面向全体学生。无论是概括课文内容、理解词句,还是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述句子,他都注意到使每个学生有说话的机会。

从老师的“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组织课堂教学”的经验中,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务实的教风。在课堂上他让学生在“读读,说说,议议,写写”的过程中,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并受到思想教育。

小学语文站课件 篇3

一、激情导入

常听人们说狗通人性,可你是否知道鸟通人性吗?今天读了《鸟情》一文,你就明白了。

二、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三、围绕阅读提示,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1.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2.小组合作研讨。

3.班内汇报交流。

(文中体现我和小花感情深厚的词句,要允许学生畅所欲言,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如:“每天一放学,我就给它捉小虫吃。”“把它捧进屋里。”“他常常伴我左右。”

小花尾随我上学……学生在发表各自的看法时,要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理由,或者通过朗读加以体会。)

4.指导感情朗读(指读、自由读、齐读。)

5.交流感情朗读的感受,谈一谈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小作者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四、结合实际,升华情感

平时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你和它之间建立了怎样的感情?能举个例子说一说吗?

五、读写结合,培养能力

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要表达出你俩之间的深厚情谊。

小学语文站课件 篇4

一、 谜语导入、就题质疑

1、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个谜语大家猜猜看“一位老公公,一副圆面孔,有朝一日不见他,不是刮风就下雨。”猜出来了吗?

2、书写“阳”,拿出右手跟老师一起写写阳字

3、当太遇到阳,阳就要怎么读?(轻声)跟老师读一遍。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四个太阳》。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四个太阳都是什么样的?这四个太阳都有什么用?)

二、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己小声地读课文,从文中找找答案。注意读课文时要把字音读准,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谁来说说这是四个什么颜色的太阳?

3、你喜欢哪一个太阳呢?把他所在的段落找出来,自己读一读罢。

三、品读课文,感受美。

A、绿色的太阳

1、文中哪一段写了绿绿的太阳,大声的读一读。

2、学“街”

(1)这段文字有个生字宝宝,大家一起喊出他的名字吧。

(2)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记住他的?

(3)你能用它组组词吗?

3、提到夏天,你想到了什么?

5、现在呢?

6、是呀,看到这绿绿的太阳,小花觉得清凉,小草觉得清凉,还有谁也觉得清凉?

7、对了,在炎热的夏天,有了这个绿绿的太阳。(出示课文第一段话)高山上的树会说( ),田野里的庄稼觉得( ),街道上的人们想( ),校园里的小朋友也会说( )

8、真是到处一片清凉啊!

9、你能从你的朗读中让老师体会到夏天的清凉吗?先自己试试(指名读,同桌互读)

10、跟老师合作把清凉送给大家吧。

11、完成填空

我画了个( )的太阳,挂在( )的天空,( )、( )、( )、( ),到处一片( )。

12、指名填,集体读,集体背诵。同学们,其实背书并不难,只要抓住关键词句,你一定能成功的。

B、金黄色的太阳

1、喜欢金黄色太阳的小朋友,谁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板书丰收)

2、带着你的喜爱之情去朗读这段。

3、这段有三个生字宝宝,跟老师认识认识。

(出示熟、伙伴)

(1)谁来说说熟的反义词

(2)用伙伴造句。

4、果园里,果子熟了。到处都弥漫着香甜的气味。那到底是哪些果子熟了呢?你能用这样的句子说一说吗?

果园里,果子熟了,有( )、( )、( )……(逐层深入引导学生从颜色、味道、形状等方面来说)

6、请女生带我们一起走进那金色的秋天去感受那丰收的喜悦吧!

C、红色的太阳

过渡:金色的秋天很快就过去了,随后来的是猛烈的北风和满天的大雪(课件出示冬季图),在这寒冷的冬天,你有什么感觉?(引导理解冻僵)

1、小明画了一个怎样的太阳送给寒冬呢?

2、出示:红红的太阳升起

3、现在是什么感觉?

4、老师也想通过朗读让大家暖和暖和,该怎样读?谁来教我?

5、生自由练读,师学读

6、结合老师出的填空题,用刚才教你们的办法背背课文。

我画了个( )的太阳,照亮( ),阳光( )着小朋友的手和脸。

7、指名背、男女赛背

D、彩色的太阳

过渡:小画家给夏天送去了凉爽,给秋天送去了丰收,给冬天送去了温暖,那它给春天送去了什么呢?

春天,太阳是彩色的,它照到哪里,什么变成了什么颜色。提供句式:

春天,太阳是彩色的,它照到 , 变成了 色。

小画家画了个多彩的太阳送给春天,是他给春天带来了万紫千红,就让我们跟随音乐,去感受春天。(边放音乐边读,你觉的春天怎么样?你能用以前学过的词来赞美春天吗?)

(:柳绿花红、莺歌燕舞、草长莺飞、春回大地、百鸟争鸣、百花齐放、泉水丁冬……)

春天真美啊?就让我们沐浴着彩色的阳光去感受这迷人的春天吧!自己练习读读。

小结:是啊,这位小男孩真是一个对生活对他人充满了爱心的小朋友,让我们带上自己的爱心,一起来个配乐朗诵吧!会做动作的也请你做做动作!

五、拓展

1、(播放《种太阳》)静静的听听这首歌,说说看唱了什么?

2、其实每位同学都有种太阳的愿望,就请你把心中的太阳播种到卡纸上,将你心中的话以这样的句式写下来吧!

3、出示句式:我画了个 太阳,送给 ,让他 。

(生写诗)

展示学生作品。(投影)

4、就让我们将温暖的种子洒遍大地,让所有的生灵都能幸福健康!

教学反思:

《四个太阳》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花了四个颜色的太阳分别送给“夏秋冬春”表现了作者美好的心愿。

我在设计教学时,结合课标及文本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语言文字之美、意境之美、想象之美、音乐之美,从而学会发现美、欣赏美、追求美并将课文中的知识进行内化,从而创造美。

开课伊始,质疑学生我们看到的太阳只有一个,而且只有一种颜色,可书上怎么会有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呢?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于是尊重每位学生的发展潜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读、去想、去说、去做,引导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由学习、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

同时,借助文本,再造想象。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所以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试图在活动化的教学时空里,让学生学习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融化教材,又能超越教材,给师生营造开放的课堂环境,提供激发想象、即兴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在自己的想象王国里驰骋。

如在教学“彩色的太阳 ”这一段时让学生说说“春天,太阳是彩色的,它照到哪里,什么变成了什么颜色。”有的说:“春天,太阳是彩色的,它照到柳树上,柳枝绿了。”有的说:“春天,太阳是彩色的,它照到桃树上,桃花红了。”有的说:“春天,太阳是彩色的,它照到油菜花上,油菜花黄了。”这一设计使学生从书本世界回归于生活世界,当学生感悟到了“春天的色彩”后,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四字词组来描绘春天的景色,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春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感悟到小画家想象之美。这样既有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有再造想象的升华。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七八岁的孩子,是一株株的幼苗,让他们在想象中创造,在想象中积累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学完课文后,播放音乐《种太阳》,让学生利用准备的材料,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太阳,并想一想你要把它送给谁?为什么要这么画?最后展示作品,发表想法和意见。此时,配乐画面,表达交流,把美术、音乐和语文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想象力无疑插上了翅膀,学生们的眼亮了,语言也闪光了。有的说:“我画了个蓝色的太阳送给大海,让大海蓝得像宝石。”有的说:“我画了个心形太阳送给灾区儿童,让灾区儿童感受温暖的爱心。”

小学语文站课件 篇5

一、小学语文现代化教学现状

教育现代化,就是利用教育的理论,然后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展开教育活动,利用信息技术对教育过程和内容进行设计、开发、利用和管理,从而实现对教育的优化。现在很多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对文字、数据等一些信息进行处理,还可以对视频、音频等多样化的信息进行处理。多媒体将这些信息结合在一起并进行综合处理,形成人们想要的样子。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计算机的使用方法,让计算机成为了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成员,让传统老式的教育变得多样化,使教育的面貌焕然一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在,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潮流,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中来,逐渐代替了以往的传统教育,展现出了信息技术的优势。不少小学教师都会利用课件来为学生授课,这些课件的图像、文字、声音可以随意改变,改变成学生喜欢的样子,向学生展示形式多样的功能,这些有趣的图像和好听的音乐以及一些益智类游戏都可以让学生学习的时候更加轻松愉悦,让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学习。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将会对人类的学习和信息的传播造成非常巨大的影响,这也一定会推动教育形式的改革,这些多媒体就是教学发展的表现,也是展开教学活动的必要手段。这些发展给教育提供了非常充分的条件,不论是小学、初中还是更远的大学,教育的方法和形式都将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推动教育的不断进步。现在有很多地区都已经开始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并且还建立了关于这方面的理论,利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教育来辅助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技能,还可以让学生学到应该掌握的小学语文基础知识。让学生在现代化教育中,利用多种教学软件进行学习,完美地将小学语文和信息技术结合。

三、信息技术的特点

信息技术具有技术性,主要是因为它是现代的科学,非常先进,里面的功能也非常多,这就要求使用者必须要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并且需要具备一定的经验。信息技术服务的主体是信息,它最主要的一个功能就是提高对信息处理的效率,我们利用最多的也就是信息技术的这一点,它主要是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和一些通信技术来设计的。比方说现在的人工智能,它就是将信息和人类生活特点完美地结合起来,让信息处理系统更加的人性化。

四、小学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

教育永远不能脱离一个中心,那就是要以学科的理论为导向。小学语文学科的多媒体教学设计需要以基础理论为主导,充分地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发挥设计者的创造性,针对对象的特点来进行设计。教师需要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在多媒体中展示需要学习的重点、难点,以及这节课的核心内容,在最后还需要对此次课进行总结,让多媒体软件在教学中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让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效率大幅度提高。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内容还需要遵守一些基本的要求,首先,要正确地表达语文学科的知识内容,要体现出教师的教育思想,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要反映出教学的层次和策略。同时还要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就是“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让学生明白他们需要学的,明白学习的核心部分和非核心部分。教师还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灵活特性,体现出因材施教的原则。

五、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如果对一件事没有兴趣,那么是不会真正用心去做的,学习亦是如此,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那么就不会用心去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强烈的求知欲是自主学习的最大动力,在传统的小学课堂中,教师单一、乏味、一本正经的讲解是很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所以,教师必须运用一套比较好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达成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为了迅速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以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需要将信息技术带入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计算机形成的画面可以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和思维的冲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因为受空间或时间的限制,不能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小学生在理解起来有些难度,此时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让一些不可能出现的事物以及现象呈现在学生眼前,将抽象的事物变得直观,将一些静态的情景转化成动态的情景,显示出事物变化以及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给学生提供非常丰富的感知,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也为他们思维的跳跃奠定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语文课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认知感觉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到极限。

(二)丰富小学语文课堂信息技术的作用不仅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它还有一个更大的作用,那就是增强学习效果,丰富语文课堂。小学生因为阅历少的原因,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一些生动形象的事物和内容更加感兴趣,这就是为什么小朋友都喜欢看动画片的原因,因为动画片都非常直观,而抽象思维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可以形成。教材中有很多描写山水的古诗,但是都是以文字的形式来学习,学生感受不到这些文字所刻画的场景,这时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来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图像信息,让学生看见诗中描述的场景,也为学生对课文的领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再结合课堂的朗读,就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不懂的问题提出来然后共同解决。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环境,结合探讨的形式,根据不同的学生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各自的特长,这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途径。

(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在现代教学中,信息技术是一种学习工具,也特别适合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培养。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然后结合自己的问题,自主探究,最终解决问题,提升自我能力。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科知识、生活常识结合起来,在将课外和课内的知识联系起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得到问题的最终答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还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潜移默化地提升了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这种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利用可以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提前想好自己的问题,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在多媒体上学习,及时指导学生对信息进行筛选、处理。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完全被教师调动起来,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培养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

六、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实现家长与教师同步

在现代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息技术平台账号,在平台上面交流信息。在我看来,这个方法在小学教育上面也可以运用,教师可以建立一个信息技术交流平台,让学生家长加入进来,然后让家长可以随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信息。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吸引家长参与进来,家长可以通过屏幕看见自己的孩子,了解班上组织的活动,体验到小学课堂的快乐,最重要的是,教师可以将课堂上教给学生的内容展示给家长看,拉近家长与课堂的距离。这种方式,可以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更加了解,对孩子更加关心。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对孩子进行表扬和批评,优点要加大鼓励力度,不好的习惯要将它扼止在萌芽中。在网站上开设家长论坛,给家长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方便家长就教师的一些教育方法进行讨论,家长也可以对教师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评价,提出建议。家长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信息如此发达,教育中我们不能把学生家长置于课堂之外,而我们就是桥梁,连通学生和家长的心,构建起一个沟通的渠道。在这样的平台上面,学生也可以相互合作交流,课下可以相互交流学习的方法。当然,在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不是将大量的信息灌输进学生的头脑中,而是要根据学生可以接受的知识量来逐渐教授,真正的教育不在于量的多少,我们关注的是质,所以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一节课的量一定要有一定的把握,要做到适度适量。

七、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为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带来了新的教育变革,课堂不再是以往的死板、单一,而是新颖、多样。信息技术虽然好处多多,但是它也有弊端,现在的学生不少都戴眼镜,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长期注视电子屏幕的原因。所以,我们将教学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同时也要关心学生的健康问题,要让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小学语文站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 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2、 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3、 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地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具准备:图片(牧童、小羊、白云、鲜花、绿草??)、音响资料、钢琴、歌谱。 教学过程:

1、学生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音乐采用《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

2、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配乐旁白(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远处,一个手提着羊鞭、身背着小笛的小孩儿,赶着小黄牛和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了清澈的水,高兴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小孩儿也高兴的取出小笛吹起来,听,悠扬的笛声传来了??)

师:“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⑵学生选择背景画到黑板进行贴画。

⑶点题:师:“猜猜看,牛羊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

⑷生:“牛羊是牧童赶来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儿童”。

1、 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听??”

7、 学生慢速按节奏读第一段节奏。

9、 师:“切分节奏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出现了?共出现了几次?”(让学生指出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

10、 学生小组讨论。

11、 师:“说说切分节奏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乐色彩?”

12、 生:“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跳跃。”

13、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朗读歌词好吗?”

16、 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分三组,每组一段,按节奏读歌词,比一比哪组节奏准确并能表达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1、 出示高声部旋律。

2、 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谱学习。比一比,看一看哪组学的最认真,速度最快!”

3、 小组进行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4、 师:“老师要检验一下,看看大家学得怎样,在教师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声部旋律。”

5、 学生采用拍手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切分节奏,体会乐曲快乐的情绪。

⑵师:“你觉得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们刚才演唱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有和声?”学生回答,并指出歌曲有和声处。

⑶教师出示二声部旋律。

⑷分小组学唱第二、三句旋律。

⑹小组进行演唱。

⑺师:“我们来一个旋律接龙好吗?老师演唱第一句,其它三句每组一句怎么样?” ⑻生:“太棒了!”

⑼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⑽两个声部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A、老师演唱高声部,学生演唱低声部。B、学生分两组进行合唱。

⑾师:“看样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唱词了,下面我们就试着把歌词填进去演唱好吗?” ⑿生:“好!”

⒀分两声部进行填词演唱。

三、 知识扩展:

1、 师:“你们知道歌曲《牧童》是哪个地区的歌曲吗?”

3、 教师介绍:《牧童》是斯洛伐克民歌,斯洛伐克是一个可爱的国家,拥有肥沃的平原和连绵的高山峻岭,牧童们在自己的家乡自由地放声歌唱。

课下寻找斯洛伐克的相关材料。随《牧童》欢快旋律出教室。

小学语文站课件 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 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间的生字只识不写。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背诵课文。

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写字。

2、背诵课文。

三、教学准备:

课件。

2、了解美丽的祖国。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家》这首优美的诗歌。

2、多媒体出示配套光盘里的生字卡。

3、过渡:小朋友们读得真美,你们也能把课文美美地读出来吗?让我们先来欣赏这首优美的儿歌。

4、多媒体图文并茂地朗读课文。

5、学习第一句。

(1)出示:蓝天是白云的家。

(2)多媒体动画演示:蓝天白云图

(3)描述:一朵朵白云在蓝天上飘荡,有的像羊群,有的像冰山,你见过什么样的白云呢?

(4)蓝天衬着白云,白云依偎着蓝天,所以说蓝天是白云的家。谁来美美地读这一句话。

6、学习“树林是小鸟的家”。

(觅食、筑巢的情境。

(2)小鸟在树林里生活多么愉快,让我们愉快地读一读。

四两行。

(种子钻出泥土。

( 2 ) 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 3 ) 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卡,口头扩词。

( 4 ) 用“天上的白云可真多呀,有的像_______,有的像_____,有的像_____,还有的像______,真是千姿百态。”描述自己见过的白云。

(5)指名读这句话。

(6)多人挑战读,其他同学评价。

(8)指名读,分组赛读。

(泥土是种子的家?

第二课时

1、学习“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1)过渡:我们小朋友也有一个共同的家,我们的家在哪里呢?

(2)出示这句话。

(3)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名字呢?

(草原牧羊图、平原丰收图、小桥流水图,最后空格为开满鲜花的中国地形图。看了以后,你想说什么?

(叠印。 生

(“我是一颗种子,我要感谢我的妈妈,因为……”句式练习说话。

(7)自由练读,指名表演读,男女生比赛读。

2、有感情的齐诵这句话。

(1)指名读。

(2)齐答:中华人民共和国。

(3)哇!祖国真美呀!祖国真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呀!

(4)交流自己的感受:祖国是一个巨大的花园,我们就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5)小结:祖国大花园里有温暖的阳光,有清新的雨露,我们生活在祖国这块土地上,所以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可爱的家里,多么幸福呀!让我们带这种感情练习读课文。

( 1)这首诗写得多美呀!现在让我们也试着做个小诗人。

( 南极冰天雪地图等。

( 子”两个字。

( 4 )范写。

( 5 )小朋友们真不简单,今天不光学了这首诗,还作出了这么美的诗,课后让我们把它写到采蜜本上。

(6)激昂地齐诵这一句。

(7)自由练读练背。

(8)指名有感情地表演背。

(9)全体起立,加上动作,有感情地齐背。

(10)用“什么是谁的家”的句式作诗。

(11)扩展练说:

沙漠是骆驼的家;

海洋是海豚的家;

南极是企鹅的家;

树林是老虎的家;

夜空是星星的家;

地球是我们的家;

宇宙是地球的家;

春天是小草的家;

冬天是冰雪的家;

云儿是雨点的家;

大海是浪花的家……

①指名读,分析字形。

②描红。

③练写。

五、教学结束:

小学语文站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总结回顾本单元所学的词语、课文内容,领悟其中的道理。

2、通过听、说、读、讲多种活动,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

3、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本单元的专题是“中外童话”,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童话,《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快速说出课文题目。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盘点词语

1、出示“我会记”,学生开火车读、齐读,用其中的词语说一句话。

2、出示“我会读”,学生自由读词语,比一比谁在1分钟内记得词语多。

三、梳理课文

1、回忆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精读课文?略读课文?

《巨人的花园》一课主要讲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仿照第九课学生自行整理10、11、12课的中心,汇报。

2、分享语句

童话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你最喜欢哪些语句就把它和同桌分享吧!学生同桌之间读句子、交流,班内汇报,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总结特点

这些童话你们喜欢吗?那你发现童话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四、拓展延伸猜童话

师出示童话图片,学生猜名字或内容。

五、总结

小学语文站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熟悉“枣、浅、秃、忍、呗、虽、乘、思”8个生字,会写怎、思、穿、弯、比、服、浅、漂、啦、啊“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优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教学难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优点。

教学过程:

一、感知生字:

⑴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⑵师:现在我出示字卡,同学们找出带这个字的词和句读给大家听。

⑶师:指导学生看清声母读:枣、虽、思、乘。提示:“思”在“意思”一词中读轻声,看清韵母读:忍。

⑷师:现在听老师范读课文(听课文录音),注意老师的口型。

二、识记生字:

⑴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让学生自主识字,说说自己认识了哪个生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黑板上这8个生字,现在同桌之间说说在老师教之前你认识了哪几个字,告诉同桌你是怎样记住的?

⑵师: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和哪个生字交朋友?为什么?目的是让学生在组词说话中识记生字。

⑶师:现在呢我们来开火车认读生字。读之前,先以小组为单位做准备,特别是要帮助不会认的学生想办法认字。

三、巩固生字:

⑴巩固会认的字: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的字,现在就让我们来回忆一下已经认识的生字,看谁说得多。

游戏1:听音出示字卡。(老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又快又对。)

游戏2:组字。

禾+几=(秃)口+贝=(呗)口+虫=(虽)田+心=(思)

⑵巩固会写的字:

师:本课要写的字较多,其中,左右结构的有六个,上下结构的有四个。因前几课要求写的字大多是左右结构的字,所以,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老师就不再详细指导了,重点教一下上下结构的字。

“怎、思”二字可以合在一起指导,重点指导“心字底”的写法。左点不能写成撇,中间一点要写在竖中线上,右点要写在卧钩的外边,卧钩一定要“卧倒”,不能写成“竖弯钩”。“穿”字的特点是上宽下窄,上短下长。“弯”字的特点是上宽下窄,下面比上面略长一些。教师在示范书写时,要提示学生先仔细观察然后再仿写。

师:现在同学们可以尝试着抄写课后“读读抄抄”中的词语,同桌互相检查、订正。

四、布置作业

课后抄写今天学的所有生字,一个写一行。

小学语文站课件 篇10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②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③体会本文朴实的语言风格。

2、过程和方法目标:

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和从写作中精选材料、谋篇布局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的深深的爱子之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重点: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学习叙事中的选材方法――截取法。

难点:明确“背影”是课文的明线,“父子深情”是课文的暗线,二者和谐统一,体会文章情思绵绵的意蕴。

一、导入新课,营造氛围。

播放《父亲》这首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有诗文集《踪迹》、《欧游杂记》,散文集《背影》,都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背影》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名篇。写于1925年10月,是作者追忆8年前的事。19冬,作者的祖母死了,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也被解聘了。父亲没有积蓄,还欠了五百元债。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得知祖母去世,便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家奔丧。回扬州后,父亲将金银首饰都拿出来,又当了一件狐皮袍,才还上欠债。又借钱办了丧事。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惜别。本文所写的就是惜别的感人场面。

1、读准下划线的字的读音。

2、下列字词的意思你掌握了吗?

四、听读课文录音,感知课文内容。

1、这是一篇散文,它以背影为线索,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2、本文几次写到“背影”?各在什么地方?哪一次“背影”写得最具体、最感人?

3、文章写了作者的几次流泪?为什么流泪?

②第六段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流下了感动之泪。

③第六段,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流下了依恋之泪。

④第七段,读父亲来信时,流下怀念之泪。

4、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思念父亲,最难忘怀的是父亲的背影。第二部分(2―6)回忆往事。追忆车站离别的情景,表现父亲爱子之情。其中:2、3段,交代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4、5段,叙述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为写背影作铺垫。6段,描写父亲爬铁道买橘子的背影,抒发父子情深。第三部分(7)别后思念。泪光中再现“背影”。喟然长叹,抒发怀念父亲之情。)

五、归纳小结,完成板书(展示)。

小学语文站课件 篇11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怒、暮、吻”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欣然怒放、悄悄绽放”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用科学的思想去发现世界的奥秘。

4、学习、感悟多样的句式表达。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和感悟多样的句式表达。

三、教学准备

1、课件:

(1)欣赏美丽的花。

(2)听读课文

2、收集文中所及到的花的图片和相关知识。

第一课时

一、看课件

师:老师家庭让你们看一组画面。

课件:(音乐欣赏花儿开放的画面。)

随着音乐老师调动学生的情绪:你们把眼睛再睁大点;深深的吸一口气;喊出来吧(学生在此时激情得到充分的调动,让学生看到花的美丽,感受花的香味,激发对花的喜爱。)

师:现在你想说什么?

生:略

师:花儿不仅仅有漂亮的身姿,迷人的香味,还有她神奇的地方呢。

二、初读课文

板书课题:13花钟

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符号d s表示:读一读,说一说)

学生通过读课文知道了课文的大意:课文讲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以及原因。

三、再读课文(进行几项自学的活动)

1、(聚精会神)学生读课文,重点是批划生字词。

用符号(——)画出要求会读的`词,(圆圈)画出要求会写的生词在生字上注上拼音再读一读。

2、(互相帮助)学生互相交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充满自信)学生展示读书

注重过程的评价:

(1)字音

(2)读通顺

(3)音调、节奏的初步评价

四、精读课文

1、请学生分段读课文,说说自己喜欢的部分,为什么。(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自然段的分段、大概的段落大意的理解)

学生:略

师板书: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女同学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师:你认真的听,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归纳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的现象。2、归纳有趣的现象。)

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师:用笔在句子上划上波浪线。

出示小黑板。

填一填:

牵牛花 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蔷薇 绽开了笑脸 睡莲 从梦中醒来

万瘦菊 欣然怒放 烟草花 在暮色中苏醒

月光花 舒展开花瓣 昙花 含笑一现

活动:男女同学对读。

师:读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

生:(1、开花的时间2、用了许多的形容词来形容花开的样子,写出了各种花的特点3、同一事物的不同的表达方式。)

老师要在此,时时指导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板书:睡莲、午时花、烟草花、昙花

表演读课文。加强对词语的理解。

师:你还知道了什么花开花的时间吗?

(太阳花,太阳升起的时候开花;洗澡花,下午五六点钟开花;)

师:读到这里,同学们对花的不再是因为花美丽,花香而喜欢它。更知道了花的神奇之处。那么,花儿为什么有这样的神奇呢?我们下节课继续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引言入课

师:上节课同学们在花的世界里感受了花的形美、味香和不同的花开花的时间不同的神奇。下课了,有同学问我,为什么不同的花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我想你们也有这样的疑问吧。作者有吗?

生:略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请你在书上找到作者有疑问的句子读一读。

(反复让学生读第二段第一句话,体会作者发现一种现象后的行为和我们师一样的感受。)

(1)点名同学读第一句话。(了解句式,设问句用于开头的作用引人入胜)

(2)老师顺势强调这个问句,并让学生采取互相交流的方式学习第二段。

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再读第二自然段的后部分。在相关的句子上做上记号。

2、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小结:第二段:揭示了不同花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

师:用记号标出原因读读

交流活动:

师:谁来告诉大家呢?是什么原因?

板书:观察发现 与温度 湿度 光照密切的关系

师:是真的吗?

生:是真的。

师:你怎么知道的?

详细地读第三句话中的举例——昙花。(强调与温度、湿度、关照的关系)

白天 阳光强烈 空气干燥 灼伤

夜晚 温度适度适宜 悄悄绽开

师:只有在什么时候最适合她们开放呢?

女同学读第五句话。

师:还与什么有关系呢?

生:略(有的花需要借助花粉结出种子,开花的时间与昆虫活动的时间吻合)

板书:研究发现 与昆虫传播花粉时间吻合

理解词语:吻合(用换词的方法体会词意)

课外延伸:

(1)学生能够举例说说什么花与昆虫传播花粉有关系。

(2)把自己查找的资料拿出来交流。

师小结:是的,花儿世界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条件与开花的时间,植物学家根据这一现象产生了一种巧妙想法。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男同学读课文的第三段。师:植物学家的做法巧妙在哪里?

生:略(读有关的句子并说一说。)

(2)激发学生的想象

老师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花儿开放的时间,你来读花儿开放的句子也可以做动作来表现。

生:略

师:咱们一起读读最后一句话,注意这句话的标点符号。

学生读最后一句话。读出问句的语气。(反问句)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到了什么呢?

生:略

板书:创意发现 花儿报时

二、读全文

进一步感受植物学家的读出对修建奇妙花钟的赞叹。

三、交流感悟

你从这位植物学家身上知道了什么?

四、课外扩展

学生观察一种或几种植物,并记录好观察日记,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站小学课件集锦


笔者不断地调整这份“站小学课件”,只为了您的满意。希望您会喜欢,并且坚信本页的内容对您会有所帮助。教案课件是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位教师对于编写教案课件都非常熟悉。教案是成功教学的重要前提。

站小学课件 篇1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一

针对《7 的乘法口诀》教材,就课堂教学目标及课堂导入进行教学设计。参考答案: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7 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弄清每句口诀的来源。②初步掌握7 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③能用7 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经历编制7 的乘法口诀过程,初步学会运用类推学习新知识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认识吗?赶快用掌声把她请出来吧!(课件出示:白雪公主)她的好朋友是谁?(七个小矮人)今天是白雪公主的生日,小矮人 们想邀请小朋友一起为白雪公主唱支生日歌,愿意吗?(课件:小矮人们联欢的场景,并配 上“生日快乐”音乐)细心的小矮人们还为白雪公主准备了小礼物呢!(课件:7 个小矮人,每个小矮人手捧7 朵鲜花)爱思考的白雪公主看到这么多漂亮的鲜花,问了小矮人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鲜花中藏着什么数学问题吗?”可是小矮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发现。相信聪明的你们通过仔细地观察,一定会发现的!有信心吗?(生:有。)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当当小矮人们的“小老师”,给他们讲讲吧!(随即贴出情境课题:我 给小矮人当老师)

请阅读五年级《用字母表示数》一课,就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导入进行教学设计。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①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数。②使学生在 具体情景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向学生渗透符号化思想。③通过数学活动来激起学 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创设情景,激趣导学:

青蛙儿歌(课件出示),引导学生学生齐说:1 只青蛙1 张嘴,2 只青蛙2 张嘴,3 只 青蛙3 张嘴,4 只青蛙4 张嘴,5 只青蛙5 张嘴? 师:能说完吗?能用简单的话来说一说。

生总结:多少只青蛙多少张嘴,可以用一个字母表示,a 只青蛙a 张嘴。问学生说一 说下面这些字母或符号表示的数是多少?

课件出示例:

请阅读六年级《比例的基本性质》一课,就课堂教学目标和板书进行教学设计,并谈 谈你教学设计的理念。参考答案:

一、教学目标:

①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 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②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 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③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 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 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想、反思等数学活动,获 得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本节课的教学紧 紧围绕这一理念,先让学生学习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再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最后通过简炼 的分层练习,深化比例的基本性质,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渗透假设、验证、优化 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感受“一一对应”和“变与不变”的思想。

三、板书设计

站小学课件 篇2

设计说明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这一内容的学习,既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又能让学生用它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动手实践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一种手段,它能促进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通过让学生动手画一画,使学生感知观察的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2.重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汽车由远及近行驶时司机所看到的建筑物的变化、路灯下的影子、小老鼠的安全活动范围等引发学生讨论。学生通过验证,明确了“观察的范围”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懂得了用数学知识可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体现了数学的地位和应用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师:说一说,你在不同楼层的窗口看到的景物有什么不同?

预设生:楼层越高,看到的景物越多。

师:谁知道这是什么情况?

预设生:楼层高,看到的范围变大了。

师:也就是观察的范围变大了。我们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范围是怎样变化的呢?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的范围。(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桃树下落了一地桃子,一只小猴在墙外的树上向墙内张望。

师:看,小猴爬到了这个位置(A处),它能看到地上全部的桃子吗?猜一猜小猴能看到多少个桃子?[课件出示情境图(如下图)]

学生猜测各异。

师:看来,光靠眼睛看是不准确的,你们能不能想出办法,准确找到小猴看到多少个桃子呢?说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在熟悉的环境作用下,学生更容易将自己的'情感投入进去,所以情境引入教学就是为了能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的纽带作用和驱动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习数学成为他们自愿进行的、快乐的事情。

探究新知,建构模型

1.独立思考。

师:光靠眼睛看是不准确的,同学们可以先自己想一想,画一画。

2.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有什么好方法。

(2)全班交流:哪位同学能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汇报:

①在A点时,我们把小猴的眼睛看作“观察点”。(板书:观察点)

②阻碍小猴观察视线的是墙,我们把阻碍视线的这个墙的顶点叫“阻碍点”。

(板书:阻碍点)

③将“观察点”和“阻碍点”进行连线,这条线和地面的交点,就是小猴能看到的离墙最近的点。这条线实际就是小猴的视线。

A′点右面的部分是小猴在A处时能看到的范围,A′点和墙之间的部分是小猴在A处时看不到的范围,也就是观察的盲区(如上图)。

(3)师提问:小猴想看到更多桃子,该怎么办?

生:根据我们在不同楼层看到的景物,我觉得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范围越大,看到的桃子就越多。

(4)师追问:如果小猴继续往上爬,爬到B点、C点,你能找到墙内离墙最近的点吗?(课件呈现)

学生独立思考,画一画。

(5)反馈:结合学生的想法,观察课件动画,帮助理解。

3.建立模型。

(1)师生小结:先看观察点,再找阻碍点,连接这两点,延长到地面的交点,确定观察的范围。

师:我们把三次观察的结果放在一起,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生: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说明小猴观察到的范围就越大。

师:可见,观察点的位置越高,观察到的范围越大。(板书:观察点的位置越高,观察到的范围越大)

(2)联系古诗:你能从数学的角度来探究“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道理吗?(说明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北师大,小学数学,教学

站小学课件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创设情境走进春天,了解春天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知道春天的常用色彩及春天的活动,利用各种方法表现春天。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感知、欣赏春天的美,提高色彩感受能力和对色彩的识别能力,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春天的景色及人和动物的活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大胆表现、乐于交流、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观察春天的色彩变化和各种人与动物的活动,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

【难点】

感受春天的色彩、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春天。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播放歌曲,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你可以跟着音乐唱起来也可以动起来。你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吗?(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

冬去春来,鸟语花香,春趣盎然。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春姑娘一起到大自然中去,看一看春天的景色吧!顺势导入新课《走进春天》

环节二:感受春天,尝试发现

(一)感受春天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春天的美景,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春天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你从哪些地方感觉到春天来了? 新精神。

能力:尝试用手撕彩纸、用水彩笔、油画棒绘画以及剪刀和胶水等工具和材料,通过想想、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自由、大胆地把所感所想表现出来。

情感: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认识常用色。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可以通过用撕贴和绘画的手法共同完成一幅美丽的天空剪贴画或绘画作品。

难点: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自由、大胆地把所感所想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彩色卡纸、范画。

学具准备:彩色卡纸、绘画工具、胶水(剪刀)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特别的地方,请大家插好自己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竖起小耳朵仔细听,用心感受:就很快到达目的地。老师描述:我们身边有洁白的云朵在笑着和小朋友们打招呼,一行大雁嘎嘎的叫着在向我们告别,它们要去南方过冬了,同学们能猜到我们到了哪儿呢?(引导学生进入今天的主题:天空)今天同学们就和老师一起飞向我们美丽的天空。(出示课题:美丽的天空)

二、教授新课

1、认识天空的色彩

根据季节、时间、天气的不同,天空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老师面前有一些色卡纸,请大家选一选,你见过的天空什么颜色的呢?引导:大家仔细想想,晴朗的天空—蓝色、夜晚的`天空—黑漆漆的、日出或者日落时的天空是一片金色……

(学生自由进行选择)确定几个颜色的卡纸贴在黑板上。

2、认识天空中的事物

我们每个人都有好朋友,美丽的天空也从来不寂寞,它的朋友可多了,瞧(鸟、白云、跳伞的人,太阳下山月亮出来了、焰火……)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小鸟、白云、热气球、太阳、等……

3、认识艺术中的天空

老师:同学们我们用发现的眼睛看到了天空的很多朋友。让我们看看俄罗斯绘画大师康定斯基的《蓝天》,看看他是怎样用彩笔描绘美丽的天空的好吗?请大家打到课本第16页。

A、欣赏大师的作品:康定斯基《蓝天》

天空在生活中如此美丽,在大画家的艺术作品中就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了,看蓝天上漂浮着五彩缤纷的图形,有的像木马、飞鸟、乌龟……在画家的笔下,天空是多么的有趣和生动呀!

B、欣赏小画家的撕贴天空作品

刚才我们不但欣赏了非常棒的大画家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了我们的天空,一年级的同学们也不甘示弱,他们用灵巧的小手也完成了一幅幅活灵活现的天空图,请看第17页同学们的作品。

老师:这些小画家又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天空呢?

学生:撕纸(撕贴)和剪贴

三、学生实践

同学们是不是也想要快快完成啦,那请听要求:我们用画的方法每人来完成一幅《美丽的天空》好吗?

学生实践,老师巡视辅导,协助学生剪贴。

四、展示、评比

每小组选出好的作品请同学占到讲台上一起欣赏。

站小学课件 篇4

(一)学习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分类的意义,学生能够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体会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不同的标准下,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3、学生在操作中提高对比、分析的能力。

4、学生平时要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二)学习内容

1、基础性学习包 (1)根据特定标准进行分类(2)知道分类的标准(3)比较大小(4)我学会了吗?丰收园

思维导图

2、开发性学习包

(1)水果蔬菜的分类

水果和蔬菜的区别:

1)、水果生长在树上,生长期长;蔬菜一本只有一到两年的生长期……

2)、凡生长期无花的叫蔬菜,凡生长期开花的叫水果。

2

)南方水果

南方水果:

3、拓展性学习包

体验活动:

(1)整理自己的书包,说一说是如何整理的

按学科: 语文书 语文本

数学书 数学本

音乐书

品德书

按功能:

教科书一类

练习本一类

工具书一类

(2)帮妈妈整理衣服

按季节分类整理;按颜色分类整理;按上衣和裤子分类整理……

(三)实施途径

1、学科单元内整合: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在帮妈妈整理衣服,放入衣橱的时候与第二课时比较大小进行整合,了节分类与比较的相辅相成。

2、学科间整合:把传统文化课中的《饮食文化》与本节课整合,了解一些水果、蔬菜的营养。与品德与社会课程整合,渗透孝敬父父母,帮妈妈做家务的良好品德。

3、体验式活动:整理自己的桌洞、书包。

4、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3课时。

(四)教学案例:

学习内容:第二单元“帮妈妈整理衣服”——分类

学习目标:

2、学生体会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不同的标准下,分类的结果也不同。在操作中提高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3、学生平时应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教学准备: “挂图,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整理观察,体会生活的需要——按标准分类。

师:“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回家帮妈妈整理衣服,并观察你们家里的衣服是怎样摆放的。你们做了吗?(生:做了)你们能帮妈妈干活,真是些好孩子,现在让我们想一想,通过整理和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 学生同位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现在,谁想把你的发现声音响亮的告诉全班同学?”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叠得很整齐,我爸爸的放在一个橱里,妈妈的.放在一个橱里,我的放在一个橱里。”

师:“这是把每个人的衣服分别放在一起。”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上衣放在一起,裤子放在一起。”

师:“也就是说上衣、下衣分开来放。”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冬天的放在一起,夏天的放在一起。”

师:“你们家的衣服是按不同的季节分开来放。”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板书: 爸爸 妈妈 我 上衣 裤子 冬季 夏季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说得也棒极了。看来你们的妈妈都是按生活需要把衣服分开来放的。(指着板书)其实这些都是你们家分衣服的标准,而你的妈妈把衣服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开来放的做法,就叫做分类。”(揭示课题)

二、尝试分类,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说了你们小家里的衣服是怎么分类的,现在我们来给我们班集体这个大家分分类,好吗?”“你打算怎样给全班同学分类呢?”(学生独立思考)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我想按照男同学女同学来分” (师板书:男 女)

师:“现在我们就按这个同学的想法来分分看。注意:请男同学站起来。现在,全班同学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男同学,坐着的是女同学。请坐下。”“谁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生:“按东西路队来分。”

(师板书:东路队 西路队)

师:“现在我们再来按这个同学的想法分分看。注意:请东路队的同学站起来。现在,全班同学又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东路队的同学,坐着的是西路队的同学。”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两次站起来的人是同一批人吗?(不是)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生:“因为两次站的标准不一样,所以站起来的不是同一批人。”

师:“说得太好了。你还有不同的分法吗?”(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师板书)

生:“按长头发和短头发来分”

生:“按穿校服的和没穿校服的来分”

三、联系生活,体会分类的好处

师:“同学们刚才想出了那么多种分法来分咱班的同学,现在我想请教同学们,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呢?” (学生独立思考,也可以同位商量)

教师可这样引导:哪里用到分类——具体是怎么分的——这样分有什么好处? 同时要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超市里水果蔬菜的分类;自己的书包里面的物品分类整理)

四、自主练习,应用分类,明确为什么这样分。

1、自主练习第一题: 师:“看到刚才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有一群小动物也忍不住过来听课了,它们到哪去了呢?

原来它们藏在你的数学书第21页上了,看谁能最快找到它们?” “请同学们看书,都有哪些小动物来听课了?”(学生看图说一说)

教师读要求:哪些是鸟类?用圆圈圈出来。 学生独立做。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鸟类和昆虫的区别。

2、自主练习第二题: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自主练习第三题

师:“同学们,你们去沙滩玩过吗?你们是怎么去的?(坐汽车去的)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在我们的学具盒里也有一些交通工具,请你把它们拿出来。你能给这些交通工具分分类吗?”

学生动手操作,分完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注: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跟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分类在生活中有较多应用,衣服分类,交通工具分类,学生分类,超市里的物品分类……联系生活中的这些分类之后,学生学得更有趣,更愿意学数学。

站小学课件 篇5

一、教学内容:

1、加减法的意义。

2、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4、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

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

义,探索并掌握10以内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数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

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熟练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能正确理解加与减的意义,并能运用加与减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四、基本训练内容: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与减的意义。

2、通过操作、画示意图、演示等多种方式,探索和交流

算法。

3、注重数的认识和运算意义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对数的

认识。

五、教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实物投影仪,计数器等

学具:各种图形,棋子等。

课题:一共有多少

(共2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

数的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读出算式。

2.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

站小学课件 篇6

贵阳第一新世界国际学校教学设计要求

1.封面(见附件)

2.格式要求

strong>

1.教学设计必须打印在 A4 纸上 2. 标题:歌曲,第 3 号,粗体

3。正文:歌曲类型,小数四(字幕加粗)4。段落:单行距

3。教学设计内容(上课前一天交教务处)

按照有效教学设计的要点设计

1 .教科书分析2。学习情况分析

3.教学目标:必须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

4.教学重难点(重点和难点必须分开写)5.教学策略 6. 教学方法 7. 学习方法 8. 课程类型 p>

9.课程表10。教学准备

11.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成就预测……)12.家庭作业的分配

13。板书设计(特殊科目不要求)

四.口语

根据有效教学和讲课的要求,写讲义(与教案一起上交教务处),准备讲课。

V.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要按照有效教学反思的要求进行(课后一天内上交)。

附件:教学设计封面

贵阳一中新世界国际学校

贵阳新世界国际高中

< p> 2009-2010学年第二期听力与评价活动

教学设计

教学科目:

教学教师:

< p> 授课时间:

授课时间:

站小学课件 篇7

设计说明

本课学习的内容是比较图形的面积,一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面积的含义;

二是掌握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基于上述学习内容,教学设计突出以下两点:

1、采取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把方格纸作为载体,呈现各种形状的平面图形,并提出明确的要求。

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不同的图形进行面积大小的比较,掌握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并在交流中体验方法的多样性。

2、安排人物的提示性对话,向学生渗透比较图形面积大小可以使用的几种方法,以此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方法的欲望。

同时,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让学生了解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各种方法。这样开放式的编排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锻炼思维的敏锐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各种硬纸板做的平面图形

学生准备 附页2中的图形 方格纸 七巧板

教学过程

⊙直奔主题,揭示新课

出示两个用硬纸板做的平面图形。

(1)说一说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

(2)提问:如果两个平面图形的形状不同,大小很难区分时,你有什么办法?

(3)揭示课题:比较图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课程的开始教师就抛出一个和教学重点有关的问题,并且直接进入主题:比较图形的面积,更好地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49页方格纸中的图形。

师:这些图形的面积大小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剪下教材附页2中的图形仔细观察、比较,看谁的发现最多!

(学生利用已经剪好的附页2中的图形拼一拼)

2、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做好记录。

3、解决问题一

找出两个面积相等的图形,与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到的。

师:哪几个图形的面积是相等的,理由是什么?

预设生1:图①和图③的面积相等,我是通过数方格得到的。

生2:图①和图③的面积相等,我是通过平移得到的。

生3:图②和图⑥的面积相等,我是用重叠的方法得到的。

生4:图②和图⑤的面积相等,把这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

生5:图⑧和图⑨的形状不同,但面积相等,我是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的。

生6:图⑨和图⑩的形状也不同,但面积相等,我也是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的。

……

师:我们在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是否相等时,都用到了哪些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数方格、重叠)

4、解决问题二 笑笑的发现你同意吗?

师:笑笑发现了什么?请你们也照样子拼一拼,验证一下笑笑的发现是否正确。

预设生:图⑤和图⑥合起来与图⑧的面积相等。

与同桌合作动手拼一拼,得到答案:图⑤和图⑥合在一起与图⑧的面积相等,笑笑的发现是正确的。

师:你还有其他的发现吗?

预设生:图①和图③合起来与图⑦的面积相等。

站小学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收集多种多样的纸。

能够运用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深入的探究。

2.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知识与技能:

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并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保护天然资源的重要性。

2.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3.体会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了解纸的有关知识。

1、教师出示一个手工纸制品:同学们,看,这是什么?知道它是什么材料做的吗?老师告诉你这是纸做的!(板书课题:纸)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问题有了研究的兴趣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

(一)了解纸的发展史

1、你知道纸是哪国人首先发明的吗?(中国人)

2、对,造纸的技术也是中国人发明的,比西方国家早了一千多年呢!说道说到造纸术,就说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哪四大发明?(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这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

3、教师补充,视频展示相关画面:你们知道吗?远古时代没有纸。商朝,将字刻于龟甲、兽骨上。周朝时,用竹简、木简、帛布写字著书。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用布絮造纸。到了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料造纸。从此,纸的产量大增。唐朝时,造纸术开始流传国外。

【课堂一开始,就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学生从教室到实验室,一碰面,肯定是互相交流带来的名种名样的纸,这些纸是和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联的,也是他们接下来要研究的对象,他们势必对这些平时不在意的纸要多留心一些。】

(二)了解纸在生活中的用途

1、随着科技的进步,纸的品种越来越多,用途也越来越广。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很多纸制品。老师收集了好多,谁能来为我们介绍一下吗?

2、课件展示收集的纸制品(纸扇、灯笼、纸杯、尿不湿),并引导学生说出用途。

4、小组内相互交流。

5、生活中的纸制品可真多呀!听了大家的介绍,我在想:这些都是用同一种纸做成的吗?(不是)为什么要用不同的纸做呢?(不可能用饮水杯的纸来做尿不湿??)

6、小结:从刚才的交流中,我们发现这些不同的纸,有着许多有趣的性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们。

【让学生对家中带来的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纸品进行观察比较,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也能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的科学知识也是挺丰富的,也是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研究得到的。】

二、自主探究,研究纸的特点。

(一)问题提出

1、提出问题

师:你想到研究纸的哪些性质呢?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快速板书:结实、光滑、吸水、厚薄、软硬、透光、大小??

2、梳理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一节课我们是研究不完的。这里面有的问题是很简单的,很容易就能解决,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去研究。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就来重点研究纸的结实程度、吸水性、透明度三个性质。

【怎样让学生有研究的兴趣呢?这就要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学生自己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这也是探究学习中强调的一点: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使学生觉得我有问题我要解决,而不是觉得你有问题要我解决。】

(二)问题探究

1、研究同种纸的结实程度

1)下面我们首先研究纸的结实程度。老师有一张卫生纸,

我一直很想知道:它不同方向的结实程度是不是一样的?我们按照上面的条纹,左右方向,称为“横向”,上下称为“纵向”。我把它裁开,(教师裁纸)你们猜猜,那个方向的纸条结实?

师:争论下去没结果,动手试一试才能确定。你们准备怎样试呢?(学生思考)

【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的知识不是 从 老师那儿获得的,也不是从书本上获得的,而是他自己建构的。老师光有一桶水也不够,学生的知识面有时候会超过老师。他们从各个方面获得信息,有时候在某个领域老师知道的还没有学生多。所以,不是老师要有一桶水给学生倒水,而是要带着孩子一块去打水。】

2)讨论确定研究方法

生:把它们,套在一起拉一拉,看谁先断了,说明这个方向的不结实。

师:怎么拉?(学生演示拉的方法)你们同意吗?

师:这样一长一短可以吗?(不公平)把它们剪得一样长。请你来拉拉看(生试拉)结果如何?(横的断了,它没有纵的结实)你们都想试试,是吗?老师为大家准备好了纵向、横向裁下的两条长宽一样的纸条。那就试试吧!

【动手之前先要动一番脑筋,动手之前要想清楚实验如何设计;在实验过程中如何控制变量;实验怎么做;做的时候注意些什么……这些都是在动手之前要完成的任务。】

3)学生动手实验。

4)交流实验结果。

师:结果如何?(我们也是横的断了??)把横向纸条举起来让我看看,都一样呀!这可真神奇呀!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同种纸横向纵向的结实程度不相同。(板书收获)

2、研究不同纸的结实程度

师:同学们,收拾好那不太结实的横向纸条,举起那根相对结实的纵向报纸,我们现在给它再找个对手来比比。在篮子里放着跟它长宽相同的牛皮纸,大家用同样的方法让他们比试比试,看哪个更结实呢?

生动手实验后交流

生:(什么结果?)牛皮纸赢了,牛皮纸结实。

师小结板书:不同的纸结实程度不同。

【由外及内多角度观察纸样。充分地运用学生活动层层深入的进行探究。丰富学生对纸样的感性认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和看法。】

3、研究透明度和吸水性

1)确定主题

师:刚刚我们研究的是结实程度。那其他这些性质如何呢?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三种不同的纸,让大家进行比较研究。你们想针对那个问题进行研究呢?小组快速商量一下。(小组快速决定)

是什么让你们选择研究纸的透明度?(这个很简单)看来,你已经有研究它的方法了,说说吧。

2)讨论确定研究方法

生:把不同的纸朝向光亮的地方看一看,也可以用手电筒照一照。生:蒙在眼睛上看看,或者蒙在字上看。

师:嗯,这些方法都不错。既然简单,待会儿,我们就先研究它,再研究吸水性,好吗?(好)

师:那大家都想研究的吸水性实验用什么方法进行呢?小组内讨论一下。我们可要比,哪个小组的实验更科学更公平了。

小组讨论

师:交流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法吧。其他小组注意听,他们的方法有没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给点补充或建议。

A. 生:分别往每一种纸上滴水,看哪种纸上的水印“长”得最大。

生:我同意他的意见,但我认为应该分别向每一种纸上只滴一滴水,再来比较。师:你为什么要求在每种纸上只滴一滴水呢?

生:因为只有向每一种纸都滴相同多的水,才能正确比较出水迹的大小。

师:你需要用什么来滴一滴水?

生:我想借助讲台上的那个“吸管”(滴管)来滴。

师(拿起滴管):是这个吗?这叫滴管,用来滴少量水。待会儿,老师可以借给你。师:其他同学,你们同意他们的这种方案吗?(同意)

师:大家都同意你们小组的方案,你能演示给大家看一下吗?(第三小组上前演示:由一个同学依次向每一种纸滴一滴水。

师(激发矛盾):老师看到这位同学先在报纸上滴了一滴水,然后又在卫生纸上滴一滴,同学们对他这种做法有什么意见?

师:如果每隔十分钟往一种纸上滴一滴水,这样做行吗?

生:不行,应该同时往每一种纸上都滴一滴水,因为不同时滴的话,那么先滴水的纸上,水迹肯定会大些,这样会影响实验效果。

师:同学们赞同他的想法吗?(赞同)还有哪些小组跟她们研究主题一样的?有没有建议?还有别的方法吗?

B. 生:将所有的纸都放在水里浸湿,然后分别将每一种纸上的水挤到一个瓶子里,再来比较哪一瓶里装的水多一些,就说明哪种纸吸水吸得多。

生:我对他的方法有一点补充,应该将所有的纸同时放入水里浸湿,然后还要同时取出来,再挤出水来比较。

师:这位同学说的意思你们听明白了吗?大家对他们这种方案还有什么建议?师(举起一大一小两张纸放入水中):是不是这样同时放入水中再同时拿出来?生:不对。在这个实验中所有的纸应是同等大小的,不然纸大一些吸的水多一些,这个实验就不准确了。

师:你们小组接受他的建议吗?其他小组还有别的方法吗?

C. 生:我们还有一种方法,是将这些纸全都同时插入水中,纸的大小也是相同的,然后同时取出,看哪种纸上的水爬得高,就说明它吸水多。

师:这组同学真不简单!能够用已经学过的只是来解决。其他同学对这个小组的研究有什么建议或疑问吗?

生:如果有的纸插入水中多一些,有的纸插得少一些,结果就会不准确,我认为应该让各种纸插入水中部分同样多,结果才会准确。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利用水蒸发现象来解决、用吹风机吹干??

【与其让学生按部就班地机械学习,不如多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去学习,哪怕有时有些尝试可能是错误的,但也能通过学生之间按照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相互质疑,相互补充,使之完善。】

D. 小结

师:真是人多力量大,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好的办法。每种方法实验时都有一些要求,比如说,同学们已注意到了纸的大小,要同时放进去同时拿出来,用力要一样大小等等。要知道:只有规范的实验操作,结果才准确!

【在这一部分注意学法的指导,提供给学生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有东西可研究。在学生探究的同时,注重指导时机的介入。指导过早,扼杀了学生的思考时间。指导过晚,学生又会感到困难重重,从而失去了探究的勇气。】

3)提出合作要求,小组进行研究

师:马上就请每组根据老师准备的实验器材,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实验。好吗?(好)好,一起来看实验记录单,先研究透明度,再研究吸水性,请用强、一般、弱来表示结果,看懂了吗?实验前,我提两个要求:一是小组长组织好你们组的活动,小组成员要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安安静静做试验;二是小组内分工要明确,做好记录,保护好实验器材。能做到吗?(能)赶紧分分工,开始实验吧!

【在科学探究时,学生往往容易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往往研究得不够深入,在这里,教者不要求学生采用所有的方法,而是让学生选择其中的几种方法,这样就保证了学生在某一方面研究的时间,从而可以使研究得以深入开展下去。】

小组研究过程中,教师根据情况进行集体指导:这个小组的同学分工明确,观察非常认真!/每个小组都要想一下,如何把你们的方法清楚的快速的表示出来呢。/这个小组已经研究完第一个问题,又开始研究第二个问题了,效率可真高!

【新的课程标准对于教师的角色定位要求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在执教时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学生展开研究时教师是让学生自己制定研究计划,自己合作进行探究活动,并能把自己的研究发现和其他人分享,让探究这种学习方式成为学生学习科学课的重要途径;当然这个过程教师也不是无事可做,而是要真正体现教师的角色,积极地引导学生,并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

4)汇报交流

①分组汇报研究成果

师:同学们收拾一下,把工具放入材料篮,坐好。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研究结果。你们组是怎么研究的,有什么发现?

②成果共享。

提问:针对大家的研究成果,你又有什么收获?(板书收获)

5)我们现在知道了:不同的纸性质不同,所以用途也不同。我们更清楚地知道了:为什么生活中的纸制品要用不同的纸来制作了吧!

【讨论和质疑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途径,教师要舍得花时间,给学生创造机会,营造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氛围,使学生能够进行正常的讨论和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学生正是在这种讨论和质疑中,思维得到发展和提高的。】

三、总结下课,倡导节约用纸。

1、观看录像:现代造纸的过程

师:这些各种各样的纸是怎么制造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2、谈感受,知道节约用纸

3、课件出示节约用纸口号进行小结

师:你们说得很对,同学们,那就让我们共同来——节约一张纸、净化一滴水、保护一片绿吧!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通过科学学习,实现科学的应用价值,深化学生对学习科学的认识,唤起学生亲近科学的热情,增强探索科学奥秘的信心。】

第 小组的研究

小学站课件(汇集13篇)


资料一般指可供参考作为根据的材料。当我们的学习遇到难题时,经常都会用到资料进行参考。参考资料有利于我们完成相应的学习工作目标。既然如此,你知道我们的资料有哪些内容啊?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小学站课件(汇集13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小学站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爷、棵、到、给、穿、暖、冷、开、伞、热”10个生字,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认识一种笔画“フ”和5个偏旁“父、刂、冫、人、灬”。

2、能通过观察两幅图,小组合作学习等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看图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人和植物的关系,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了解人和植物的关系。

【教学准备】

1、可拼成本课合体字的偏旁、部件卡片,爷爷和小树的头饰。“棵、穿、伞”的猜字图。

2、学唱歌曲《小松树》

【预设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看图猜想,激发兴趣:师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两幅图大概讲了什么事?

2、师出示课题“爷爷和小树”,请学生读准“爷爷”。

3、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爷”字的?

4、师出示“爷爷”、“爸爸”,学生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认识偏旁“父”。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爷爷和小树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来读读课文。

1、读课文,读准字音。

⑴提示读课文要求: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也可以向周围的小朋友请教,遇到难读的句子就画下来。

⑵请小朋友找一个自己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听一听谁读得最正确。

⑶指名分段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

⑷教师范读后学生齐读课文。

2、自主识字。

⑴师课件显红课文中的生字,学生说说自己认识这些生字吗?在哪儿见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

⑵教师随机点击生字,学生练读。

⑶小组里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并选择好的方法,向全班介绍。师随机进行偏旁教学。

⑷找朋友游戏:四人小组里学生分别准备好偏旁或部件的卡片,教师报一个字,就请学生找到小组里的朋友组成字,看看谁最快。

⑸猜字游戏:

①一个学生指字,另一个背对着黑板猜。其他同学当裁判。

如:一个学生指“冷”,另一个同学如果猜的是“冷”,其他同学就说:“冷冷猜对了,请你快快回到座位上。”如果猜的是“暖”。同学们就说:“暖暖猜错了,请你想一想……”

②看图猜字。师出示“穿、棵、伞”三个字的图,学生集体猜字。随机请学生说说自己会“穿什么”或“今天穿了什么”;自己知道哪些“伞”。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子

1、学习第一段

⑴听老师范读,你听出什么了?(教师范读时把“我、门口、小”这几个词读得突出些。)

⑵学生自己练习读。

⑶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⑷指名读。

⑸你能用上“我家门口有()”说话吗?

⑹再读课文第一段。

2、学习课文第二段。

⑴教师课件出示冬天刮北风的景象,请学生想象北风中的小树感到怎样?

⑵看到小树冷了,爷爷做了什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⑶指名说说句子的意思。

⑷板书:穿衣,不冷。

⑸教师范读,你听出了什么?(教师范读时,突出“暖和的衣裳”。)

⑹看看图,说说“暖和的衣裳”指什么?有什么用?你还知道暖和的()?

⑺指导读第二段,读出爷爷的关心和小树的高兴。学生练习读,同桌同学互读。

⑻指名读,其他同学听听哪儿读得好,哪儿读的还不够。

⑼小树不冷了,它会对爷爷说什么话?引导学生分别戴上头饰开展口语交际。

⑽演一演第二段。

3、第三段。

⑴在爷爷的精心照料下,小树安全地渡过了寒冷的冬天,到了夏天,小树变样了。(教师出示课件:夏天枝叶茂盛的小树)

⑵你发现小树的变化了吗?

⑶夏天到了,小树是怎样回报爷爷的呢?板书:撑伞,不热

⑷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哪读得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⑸看图说一说,夏天,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你还知道绿色的()?

⑹爷爷在树下乘凉心情会怎样?爷爷会说些什么呢?小组进行讨论。

⑺演一演第三段课本剧。

四、连读全文、背诵

1、看着填空练习背诵。

我家()小树。

()天到了,()给小树穿上()。小树不冷了。

()到了,小树给爷爷()。爷爷()了。

2、教师出示图画,让学生看图练习背诵。

3、试着独立背诵。

4、同桌互背,相互纠正。

5、指名背诵,背下来的奖励一朵小红花。

五、学唱童谣

爷爷和小树

下雪了,

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

小树不冷了,

大热天,

小树给爷爷撑开绿伞,

爷爷不热了,

爷爷,真好!

小树,真好!

六、拓展说话

春天和秋天,爷爷和小树之间会发生什么事?

七、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1、学生打开书按笔顺描红,一边描一边记住每一笔的占格位置。

2、仔细观察重点笔画位置,请同学说一说。

3、在书上田字格中把每个生字写一遍。

4、让学生提出难写的字。(不、四)

⑴教师指导书写“不”字。

①电脑出示带田格中的“不”字

②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观察后说一说:第二笔撇在竖中线右边一点起笔;撇变绿色。第三笔竖写在竖中线上,上边出一点小头,“竖”变橘黄色。点击鼠标,闪2下。最后一笔“点”要与左边的撇对称。“撇和点”变绿色,点击鼠标,闪2下。

③学生说位置,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④学生独立书写,写后与范字进行比较。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⑤展示学生书写的“不”字,进行评改。

⑵教师指导书写“四”字。

①电脑出示带田格的“四”字。

②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观察后说一说:“四”的第一笔在竖中线的左边,行笔向下略向右倾斜。电脑“竖”变成红色。

第四笔是“竖弯”,教师问:这是什么笔画,教学新笔画。竖要直,转弯要圆,不要写成竖折。。电脑:竖弯变成绿色,闪2下。

③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④学生独立书写

⑤同桌同学互评并修改。

⑥展示书写优秀的字,共同欣赏。

5、同样指导写好“五”字。

6、将书上田格中“不、开、四、五”4个字各写一遍。

八、巩固练习

1、成生字本上的作业,每个生字写3遍。

2、后练习3,读一读,说一说。

3、唱一唱《小松树》

九、课外延伸

1、演一演《爷爷和小树》

2、读一读:树1

树是一座吹不倒的凉亭,农夫们累了,

就会跑到他那里休息,他从未嫌弃过谁。

树2

树有很多手他想捉天上的云

他想捉天上的星星树的头发很多

不怕动物的袭击却怕暴风雨的来临

【板书设计】

穿衣不冷

爷爷和小树

撑伞不热

小学站课件 篇2

1、引导学生欣赏、设计、制作风格独特的鞋。

2、引导启发学生将自己设计的鞋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出来。通过创作活动,训练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3、结合班级或学校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鞋展活动,体会鞋与环境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教学准备:图片和绘画工具。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设计风格不同的鞋,并尝试将自己设计的鞋制作出来。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自己设计的鞋,用不同材料制作出风格奇特的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由《灰姑娘》的故事引入到鞋。人的一生都离不开鞋,鞋对于我们非常重要。

今天,我们就来设计制作鞋。

二、教学新课。

1、欣赏讨论鞋。

我们一起来欣赏鞋的图片。

同学们一定要看仔细这些鞋的造型,了解它的特点和装饰的纹样。

2、分析创作。

让学生说说可以用哪些材料来制作鞋。

3、以小组为单位来设计、制作鞋。

三、作品展评。

采用自评、互评、点评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作业展评。

小学站课件 篇3

【课文说明】

穿着傣族的节日盛装,踩着凤凰花瓣铺成的地毯,敲打着欢快的象牙鼓,泼洒着充满祝福的清水。啊!多么快乐的泼水节!1961年的这个泼水节,因为周总理的到来而更加幸福,更加令人难忘。这篇文章讲的就是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来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本文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主要就是读的实践,因此,阅读教学要坚持以读为本,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自主学习,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激发读书兴趣,点拨读书方法,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识字写字是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低年级要重视识字,加强写字,要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上,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意思,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识字。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增强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2、难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学习活动设计】

一、导入课文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你知道傣族吗?它有什么风俗呢?

(板书:泼水节)

1961年,周总理来到傣族,和傣族人民共同度过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泼水节。

(板书:难忘的)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傣族,看一看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的场面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找出文中要求学会的和会认的字,用圆圈和横线标出来,借助拼音读几遍。

3、小组合作练读生字。

4、用多种形式巩固生字。

5、同桌之间合作读文。

(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方式,如轮读,齐读等)

三、精读课文

1、自读自悟,学习1、2自然段:

⑴ 自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

⑵ 集体交流。引导学生弄清泼水节的时间以及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

⑶ 指导读好人们高兴的心情。

2、导读第3自然段:

⑴ 指名读,思考:人们是怎么欢迎周总理的?

⑵ 从这些欢迎的场面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赶来”“四面八方”“撒满”“一条条”“一串串”“欢呼”等词句中体会人们对总理的欢迎及热爱 )

⑶ 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迎场面和人们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3、导读4、5自然段:

⑴ 设疑:

周总理是怎么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⑵ 小组合作学习4、5段:

划出有关句子,相互读一读,说一说。

⑶ 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相机理解“祝福”一词,想一想,总理和傣族人民会互相祝福什么呢?

⑷ 交际互动:

师演总理,生当人民,互相祝福。

⑸ 引导学生设疑讨论:

姑娘和小伙为什么会流下幸福的热泪?

指导朗读“有什么比总理的祝福更可贵的呢”。

⑹ 你们想看看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盛况吗?多媒体课件展示画面。

指导朗读:让我们把人们的欢乐心情给读出来吧!自由练读4、5、6自然段,再选择喜欢的部分读给同学们听听。

4、导读7、8自然段:

师述:在这一天里,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像兄弟姐妹一样,他们泼啊、洒呀!他们笑哇跳哇!这是多么开心、多么幸福、多么难忘的时刻呀!让我们也一起记住1961年这难忘的泼水节吧!齐读7、8自然段。

四、扩展升华

1、课后查资料,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小组内交流。

2、收集周总理的故事,读一读。

小学站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分角色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故事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寓言的寓意。

2、了解课文内容,以问题为线索,理解为什么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而青蛙眼中天只有井口大?体会文章在对比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教师出示儿歌,师生共同拍手朗诵:小青蛙,呱呱呱,稻田里把害虫抓,保护庄稼顶呱呱。小朋友,请记好,保护青蛙很重要。

朗诵完毕,师问:孩子们,喜欢青蛙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一则关于青蛙的寓言故事──《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给学生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生动的情境画面加之规范的课文朗读,为下面课文的进一步讲读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可以结合PPT资源,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行初步感知与思考。

2、听完范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三、学习生字,了解词语

1、教师播放课件,给学生呈现本课要求会读会写的字、词:

2、学生自学:

⑴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按要求自学。放声朗读,要求想办法把音读准。

⑵ 自学检查。

⑶ 纠音后再次朗读,教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所学。

⑷ 教师结合课件和学生一起进行生字学习,进行有重点的指导。“沿”第五画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答”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合”。“蛙”右边是两个土,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认准字形,会组词。

⑸ 师:相信小朋友都认识了这些生字朋友,那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它们,并呼唤它们的名字和它们打招呼问好吗?教师请学生自由朗读。

四、课后思考

师:小朋友,你认为天大吗?说说有多大?那么小鸟和青蛙眼里的天有多大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教师给学生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请学生认一认。

2、自由读生字、词,记忆词语。

二、朗读感悟,细读课文

师:小朋友,上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认识了课文的主角小鸟和小青蛙,现在,大家再来朗读一遍课文,找出小鸟和小青蛙的三次对话,想想它们为什么对天的看法不一样?

教师播放课件,给学生图文并茂地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更易更直观地熟知课文。

课文呈现完之后,教师先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然后和学生共同找出小主角的三次对话。

1、第一次对话:

⑴ 指名读第一次对话。

⑵ 交流读懂了什么。

⑶ 指导孩子读出小鸟又渴又累的语气。并且加上适当的动作。

(浅显易懂的内容让孩子们充分地读,以读代讲,并在读中感知。)

2、第二次对话:

⑴ 自读第二次对话,画出青蛙小鸟各自的观点。

⑵ 理解“大话”,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说大话对吗?

(让孩子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点。)

⑶ 实验:用纸裹成呈圆柱形朝上看,发现了什么?

(用形象直观的摸拟观察代替烦琐的讲解,让孩子们轻而易举的理解了看似很难的问题。)

⑷ 读青蛙的话,可以适当加上动作和语言。

⑸ 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用“无边无际”说话。

⑹ 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边读边评价指导。

(课堂应是学生的,本环节注重孩子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听、说、读等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孩子通过声情并茂地读,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创造性的再现了课文。)

3、第三次对话:

⑴ 分角色读第三次对话。

⑵ 用“一……就……”说话。

⑶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第三次对话。

4、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三、角色表演,情感定位

1、孩子戴上头饰,进行角色表演,可以加上自己的想像,表演后孩子评议。

2、召开新闻发布会,小记者采访跳出井的青蛙,让青蛙谈自己的所见所感。同时采访结束时小记者把自己想说的话对青蛙和孩子们说说。

(采用儿童喜欢的角色表演和采访的形式,给孩子提供一次语言发展、创造的机会。让孩子改变角色,走进教材,充当其中的主人公,设身处地地感受文中角色的内心世界。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让认知价值和趣味价值成为“黄金搭档”。)

四、教师小结

师:从同学们说的这些,我们知道了青蛙为什么错了,就因为它生活的范围小,看到的东西少,见识就少,又不相信别人,自以为是,连天大这样的简单问题都弄错了。青蛙将永远成为一只见识短浅的井底之蛙。哪位同学帮老师解答一下,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生:……

师: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多用眼睛去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可千万别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啊!

五、拓展学习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能说说“坐井观天”的含义吗?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2、你觉得自己有像青蛙的地方吗?想一想。

3、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4、查查资料或者向些人请教,看看地球、月亮和太阳谁最大。

小学站课件 篇5

【教学内容】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第37~39页。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中的现实场景认识锐角和钝角,了解锐角和钝角的特点。

会区分并在实物中找到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相关工具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学生体验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教具准备】

三角尺、纸张、光盘。

【学具准备】

学生三角尺,纸张、小棒、剪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新老师,大家想见见她吗?

2.新老师带我们到一个好玩的地方去看看。00:33播放光盘(游乐场),00:50暂停。让学生先看:你发现了什么数学秘密。

然后点名让学生说说。

3.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下面我们把这些角请出来02:00播放光盘,02:20暂停,

你认识哪些角?学生回答。

他说得对吗?你有什么办法验证?请学生用三角板验证。

4.生活中还有很多角。我们再到桥上去找找。05:25播放光盘,06:10暂停,你从中找出了些什么角?指名回答。

电视机里的小朋友还找到哪些角?08:27播放光盘。

5.这些角在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你能给这些角分类吗?09:35播放光盘,10:25暂停。小组合作,先分清每个人干什么。分类时可以请三角板来帮忙。

学生小组讨论分类。

6.小组汇报分类情况。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电视机里的同学是怎么分的?播放光盘10:53,展示机内学生分类情况。

7.小结分类情况。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二、探究新知,动手操作

1.我们刚才把这些角分成三类,直角已经有了名称,你能给这些角取个名字吗?你是怎么想的?指名回答。

我们来听听电视机里的同学取了什么样的名字。14:08播放光盘。

小朋友说得真形象!数学上我们就把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锐角和钝角。

板书课题。

2.谁能再说说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指名说。

3.闭上眼睛想一想直角、锐角和钝角。

4.生活中还有很多锐角和钝角,你能找出来吗?

16:03播放光盘

课前游乐场中的角是什么角?18:58播放光盘,19:15暂停。让学生说一说。

你在生活中见过锐角和钝角吗?让学生指一指。

5.你会做一个角吗?请你动手做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可选择纸张、小棒、剪刀等材料)。

说说你做的是什么角。

学生汇报展示。

还有不同的吗?

6.你能画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吗?

学生动手画一个自己喜欢的角。

学生汇报。

同桌互相欣赏一下画的是什么角。

7.接下来新老师请大家做一个游戏,好吗?24:05播放光盘,猜角,比比谁猜得又快又准。机内外互动。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新朋友,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后作业:

这节课同学们和电视机里的同学都收获不少,下课以后找一找生活中的直角、锐角和钝角,并说给家长听。

机动活动:用三角板拼一拼,能拼出哪些角?分别是什么角?

小组合作。

小学站课件 篇6

教 材:人教版音乐教材第二册(小雨沙沙沙》

设计思路:曾有人说过“情景教学”顺乎其(儿童)发展规律,滋润情感的幼芽,点燃智慧的火花,让他们显示各自的聪明才智和潜在的力量,从中获得认识的快乐,成功的喜悦。音乐课堂是学会自由创造的天地,让他们自由的参加,无拘无束的创造。本课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感知上,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参加体验实践的条件,进行唱唱――敲敲――跳跳――画画――说说,培养他们学会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的快乐!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小雨沙沙沙》;

2、通过用唱、奏、舞、画多种形式的表演启发学生学会观察春天,热爱大自然。激发、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能力,提高他们交际合作协调能力。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小沙锤、小碰铃、三角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着一曲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数星星),学生自由的自编律动进入教室。

2.师生相互微笑问好。

二、谜语蕴趣――比一比,我能行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师:下面大家一起来猜猜。“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中不见了。”

师:我们上学期就学过一首关于雨的歌曲,谁能给大家来唱一唱。

(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发“红苹果”奖。)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曲关于雨的歌曲。

(好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利用学生喜欢猜谜语的心理,赋予教学内容以生命“让妙趣横生的动感”内容进入课堂,创造一个乐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媒体“渗”趣――赛一赛,我最棒

1.(师)同学们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把你所看到的画面中的景物说出来吗?

2.听录音机范唱;

3.学唱歌词;

4.跟琴学唱;

5.合作研讨学唱歌曲,小组同学一起找找相同或相似的乐句;

6.跟琴学生自由编律动。

启发学生自行创编歌词并创编与歌词相呼应的律动。

(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去思维的,帮助学生更容易的记住歌词和理解

歌词,锻炼了他们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表演引趣――叫、小舞台展示自我

我们现在已经学会唱这首歌了,下面在我们这个小舞台上层示自我吧!

1.根据学生自己不同的爱好进行分组,如,歌唱纽,舞蹈纽,器乐纽,朗诵纽,绘画组。小组长根据自己组员的特长爱好分配角色,分工明确,人人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做到人人参与,包括教师本人也积极参与到学生当中去,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开阔思路利用以前学过的音乐知识,如:在学声音的大小一课中,我们是怎么样来表现声音的?我们也可以利用我们的舞蹈课中学过的小组合来表现歌曲中花儿鱼儿及禾苗的形象。利用口风琴来为同学伴奏,朗诵组的同学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抒发一下自己对春天的感情。绘画组的同学拿起自己手中美丽的彩笔画出自己心中的春天。

2.各个小组上台展示自己的杰作。(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的方法,培养他们探索的新精神。)

(表演是天真活泼的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学生在表演中动手、动脑、动口、开心地与他人合作,既体会到音乐的快乐又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

小结:刚才各个小组的同学都非常认真努力的运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演了这首歌曲,表演的特别好,特别成功。今天我们把这首美妙的音乐留在了这里,留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中,老师还希望你们能把这美妙的音乐带回家里给爸爸妈妈去听,带给更多的人去听好吗?(在《小雨沙沙沙》)的音乐声中下课)

小学站课件 篇7

一、导入:

1、 学习一篇课文,我们可以从课题入手,那么,从课题“威尼斯的小艇”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从课文我们可以知道,课文重点写的是小艇;我补充一点,课文中写的小艇,是威尼斯的小艇。因为威尼斯是一个水上城市,小艇特别重要;)

2、 很好,威尼斯是一个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3、 那么,从课文的重点词“小艇”,如果你是作者,会围绕小艇写些什么呢?

(生思考,回答:会写小艇的样子;会写威尼斯独特的水上风光;会写人们坐小艇的感受;会写小艇的重要性……)

4、 说得真好!威尼斯位于意大利,是一座闻名遐迩的水上城市,下面请大家一睹威尼斯的迷人风光。

( ☆学生端坐,播放VCD影蝶。)

5、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下面谁能用一两句话谈一谈威尼斯给尼的印象。

(威尼斯很美,有纵横交叉的河流,有饰有雕塑的高大建筑物,有形状各异的桥梁,还有奇特别致的小船。看了这美丽风光,我简直陶醉了。)

二、了解小艇的样子和特点:

1、 说的很好,当我们置身于威尼斯的小艇中,会有一种“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的感受,那么就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造型别致、乘坐舒适的小船。

2、 我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小船的样子和特点的?(学生读,教师准备投影片)

3、下面请大家看投影:

威尼斯的小艇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行动起来轻快,灵活

这也是对威尼斯小艇样子和特点的描写, 和刚才( )读的课文比较,那一段写得生动。

4、我们一致认为课外中的一段话写得生动,那么怎么生动呢?请看投影: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5、 谁来谈一谈作者用了什么方法使我们感到描写得更生动形象?

6、 很好,作者主要运用了比喻的方法,大家看

用“独木舟”比喻小艇,说明小艇‘又窄又深’ (粘贴“独木舟”图片)

那么用“新月”比喻小艇的什么特点?——两头翘起。

用“一条蛇”比喻什么呢?——小艇的行动轻快灵活。

7、 那么,用了这三个比喻句,我们眼前就出现了小艇的样子、造型。以及它行动起来的感觉,今后我们也要学习这些描写的方法,使我们的文章也同样生动、形象。

8、好,如果有这么一艘小艇就在我们面前,你想不想体会一下坐在里面的感觉呢?

9、 好,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模拟情景”的小表演,假设大家就在这样一艘小艇中,我们现在正顺流而下,两旁是小桥,流水,人家。我读课外,大家做动作,看谁想象得好,巧:

(教师范读课外,学生作相应的“摸摸柔软的垫子”、“穿过小桥,仰望小桥”“推开船”,“远眺”,“打招呼”等动作)

10、下面我请各位乘坐小艇的同学谈一谈你的感受?

(舒服,看到两边的河流,桥梁,船只,很新鲜;两岸的建筑物很美;见到了多日未见的同学,很兴奋……)

三、学习“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一段:

1、 那么,船夫的技术如何呢?下面请男同学齐读第三节,想一想,哪些词说明船夫驾驶技术出众?(板书:驾驶技术好:)

2、哪些词说明船夫驾驶技术好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操纵自如、挤过、穿过、急转弯)

3、课文描写得很精彩,下面我请一位同学上台给大家复述一下船夫的“操纵自如”,不过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以手作小艇,边讲边演示.

好不好?(鼓掌)

4、下面我大家一起来朗读这一段内容,大家要及时接读并以手作小艇来表演。

(投影课文第四自然段,师生看投影表演读)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操纵自如”这个词,联系刚才的表演,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在课文中的意思?

四、学习“小艇和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

1、课文一开始就说“威尼斯的小艇相当于大街上的汽车”。那么都有哪些人离不开汽车,他们乘坐小艇去做什么呢?

2、下面请大家静息,我来测试一下大家的听记能力。请孟正阳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3、谁乘坐小艇去做些什么呢?

4、学生讨论、回答

5、投影:

学生回忆,商人 做生意 (走下)

青年妇女 小 (在小艇里)

孩子保姆 艇 去郊游 (坐着)

老人全家 上教堂做祷告(坐着)

看戏的人们 回家 (雇定)

…… ……

6、好!大家看,小艇和人们的生活联系是多么密切,商人、妇女、小孩、老人,他们都离不开小艇, 他们有的去( ),有的去( ),有的( ),那么,青年妇女

去哪里呢?请你展开想象说一说?

(去看戏;走亲戚;购物……)

7、 那么,在威尼斯,除了课文中写的一些人,需要用小艇做交通工具外,还有哪些人也要用小艇做交通工具去工作、去学习呢?

(邮递员,教师,学生,医生,市长,旅游者,坐着小艇做各种各样的事。)

五、小结:

1、 从黎明到夜深人静,我们可以看到小艇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当威尼斯的小艇一出动,城市就怎么样?(喧闹,充满生机和活力);当小艇一停泊,威尼斯就

(静寂、沉静,入睡了)。正像课文结尾所说,古老的威尼斯就又沉沉地入睡了。

2、 一静一动,文章写得是真好,下面让我们齐读课文,☆再来体味一下。

3、学生谈一谈学课文的感受。

结束语:

大家讲得很好,的确,课文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世界是美的,生活是美的!美的地方何止一个威尼斯,我希望大家能投入生活,热爱生活,那么你就会感到生活充满了快乐。

小学站课件 篇8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2、培养同学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4、引导同学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保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提高同学质疑、解疑的能力。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内容。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初步展开讨论。

教学难点指导同学学习质疑。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身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同学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老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小朋友的事。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身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同学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局部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同学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方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培养同学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引导同学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保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提高同学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玩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回忆上节课归纳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读书,考虑解决问题的战略。

(尽量让同学自身提出问题,假如同学提不出来,则照以下步骤进行)

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俺们找出来读一读。

四、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布置组员分角色朗读、扮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扮演。

3.挑选一组同学上台扮演,根据扮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同学扮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玩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扮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同学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敬重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祥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小朋友,回来!俺给你胶卷,俺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同学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协助小朋友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同学发表自身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身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小朋友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六、拓展活动

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小学站课件 篇9

知识能力目标:

1、培养读古诗的兴趣,感悟诗的意境。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的词语,读懂诗的内容。

3、能具体地写自己经历的、印象深的一件事。

4、语言实践活动中,锻炼听说读写的整体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

人文教育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学习不怕吃苦,有恒心的精神。

教学准备:

1、齐白石画像及其篆刻作品若干。

2、收集喜欢的童话或编写童话。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读背背。

1、导入课题。

你们学过哪些古诗?谁愿意背一首自己喜欢的诗给大家听听。现在我们来读、背一首新的古诗《登飞来峰》。

师范读——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质疑——互相释疑,教师点拨。——熟读成诵。

2、阅读齐白石的故事,说说你对齐白石有了哪些了解。——再读,交流文后思考题。

——课外搜集自己喜爱的齐白石书画刻印作品。

第二课时

1、导入课题,引起兴趣。

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曾经发生过什么事,牵动着你的感情—高兴的、委屈的或者难过的。

举例:你喂的小动物突然死了;最要好的伙伴误解了你;或者通过努力漂亮地做好了一件事等等。

2、自我选择习作题材,思考习作思路。

3、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征求意见。老师巡视,了解、指导。

4、指名介绍自己习作的内容和叙述顺序。教师顺着学生思路适当点拨。

5、教师提出习作要求:写一件事要写具体,要表达真实的感情。还要一边写一边读,注意把语句写通顺。

6、习作起草。

第三课时

一、了解学生习作起草的情况。让没有完成草稿的,继续进行。对已完成草稿的,掌握习作内容与语言表达状态。

二、选两篇内容与表达方法不相同的作文当堂批改。

三、自我修改与同学间相互修改。

四、誉清。要求书写认真、工整。

第四课时

一、导语。

今天的实践活动,由同学们自己组织、安排,进行自我学习、锻炼的语文活动。同学们要主动参与,珍视展示自我的机会,要发挥讲演的才能,体验合作的乐趣。

二、主持人:今天我们班进行“童话故事”讲演活动。

1、分小组互讲,推选讲演代表。

2、正式讲演每人次不超过3分钟。

3、评议。(评议要求:演讲者要充分发挥讲演的才能;认真倾听,尊重别人;以鼓励为主进行评议。)

三、小组活动。互讲、推选代表。

四、上台讲演。(各组派代表)

五、评议。

六、延伸。

1、将各组童话整理、装订成册。

2、挑选一个新颖有趣的故事改编成童话剧,自导自演。

教后小结:

口语训练,贵在有序地练。这个练不是个别的练,而是让每一个孩子充分参与进来,通过同桌互相讲、评价,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鉴赏语言的能力,大大方方在众人面前讲话的能力。长期坚持,必获硕果。

小学站课件 篇10

确定位置

各位老师,早上好!我来自泰兴市蒋华镇中心小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确定位置》第1课时,苏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教材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学习了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经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本册教材的“确定位置”将学生已有的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位置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教材安排了2个例题,分3课时进行教学。我说的是第1课时的内容:第15页的例1,完成相应的“练一练”和“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例1时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用不同的方式描述小军所在的位置,能清楚地介绍列、行的含义和确定列、行的规则。

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三维目标:

1、能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并能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方向与位置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4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动一动。

课前我以游戏导入,规则是:老师面对着大家从左起,这是第一列、第二列,依次往右数,请你记好你是第几列?从前往后数,这是第一排、第二排,依次往后数,请你记好自己是第几排?

教师说位置并对坐在该位置上的学生提出行动要求,这部分学生按要求做动作,其余学生判断。

(师:) 请二、三、四排的同学拍拍手!请一、三、五列的同学拍拍肩!请六、七、八排的同学摸摸头!请二、四、七列的同学向后面的老师挥挥手,大声问“我快乐”!

[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经常运用有关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所以课前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关的感性经验。这里就是要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复习已有的表示物体位置的有关知识,为本课的学习做铺垫,同时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个环节,猜一猜

首先,请同学们猜一猜,我说一个位置,只要你认为自己可能符合条件就马上起立。

条件1:坐在第三列的同学!猜是谁?(无法确定,坐下,接着继续听条件。)

条件2:坐在第五排的同学!猜猜是谁?

然后,让站了两次这位同学来验证一下。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他的位置?

紧接着,我导入新课:其实,确定位置也很讲究方法的,今天我们就一块来研究如何确定位置。 (板书:确定位置)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切入,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应从两个角度确定位置,激发他们获取新知的欲望。]

第三个环节,找一找

首先,我出示“班级座位图”的场景图。 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小青的位置表示出来,估计学生有以下几种表示法。

板书: 3列2排

第3组第2个 (3,2)

第2排第3个 三2

3—2

… …

然后,师生一起来优化方法:这么多的方法,哪种方法既清楚又简便?

接着,引导学生对“数对”初步产生感知,让学生看书上的导学语:其实,小青在“第3组第2个”可以用(3,2)这样的一组数对(板书;数对)来表示,“数对”是数学上统一用来表示位置的方法。我进行板书:

(板书:)竖排叫列 横排叫行

紧接着,我设计了一个小小辩论台:数对(3,2)和(2,3)表示的位置一样吗?

[这里我设计的小小辩论台,是让学生通过辩论,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口才,更展示了学生的思维的过程,使学生在辩论中展示个性。课堂的情境做到了动静结合,让学生加深感知坐标图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构新知系统,促学生成功学习。]

最后,我以辩论会“主席”的身份根据学生的辩论过程小结:原来(3,2)表示的是第3组的第2个,而(2,3)表示的是第2组的第3个。所以说,一个数对表示的位置是唯一的,它只能表示一个位置。所以,“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要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的外面要用小括号括起来。

[整个环节的设计呈现了学生多种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头脑中原始的、粗浅的、局部的、零碎的经验进行调整、提升、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感悟等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的教学活动中,自主发现、探究、获取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掌握表示位置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坐标图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构新知系统。]

第四个环节,练一练

练一练中的第一道是用“数对”表示,第二道是根据给出的“数对”说出表示的是第几列第几行,是对数对的基本理解、运用。

第五个环节,做一做

刚才,同学们根据两个数组成的数对,能很快确定位置。生活中有没有运用数对解决的问题呢?由此我将学生的思维带到生活中,请看练习三的题目。

首先,我们看第1题。要求学生:任意报出某个同学的名字,让小组内其他同学说说这个同学是在第几列第几行,并用数对表示。

然后,导入在我们的厨房里经常看到这样的图案,出示第2题,想想看用数对怎么表示呢?前后4人小组完成。

最后,让学生在第2题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第3题。

[这些练习的设计是想让学生利用学生熟悉的现实场景,安排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到这些方法不是单一的,有时也是随着事物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第六个环节,学一学

确定位置的方法不仅在我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而且在天文地理这些科学研究中也要用到。如神舟五号返回仓就是应用了蕴含着“数对”原理的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再如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笛卡尔在蜘蛛拉丝的启示下,用一对有顺序的数表示平面上的一个点,创建了直角坐标系。希望大家向这些科研人员学习,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做一个有心人。

[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能再次激起学生探究大自然奥妙的兴趣,拓展知识视野,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综观全课,我给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按照“动一动——猜一猜——找一找——练一练——做一做——学一学”这6个环节进行设计的。这样的设计不仅把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课堂生活紧密相联,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丰富了学生的教学体验,加深了学生的思考,突破了学生思维和经验的障碍,而且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板书:

用数对确定位置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的外面用小括号括起来。

各位老师:我在说课中存在很多问题,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小学站课件 篇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更新教学观念是这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我校的对学生进行多元智能培养的理论可以说是走在了新课程改革之前,走入了我们的课堂,它似一股新鲜的活力与新课改相融合,将课改的精髓与目标贯彻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步骤。我也将其渗透到我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以备更好的完成新课程改革赋予教师的职责。

我的基本教学观念:人类个体的智能结构是多元的,每个个体身上都至少存在着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等七八项智能,当今社会是个多元化的信息社会,它要求每个人多项智能的全面发展及个性、才能的充分展示。所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各项智能的发展,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智能。在教学设计中确保给学生提供多样化和个别化的学习机会和学习途径,强调智能的情境性,营造丰富的有利于儿童与他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学习环境。这样可以:

1、学生成为自己主动学习的老师;

2、使得学校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术专长和个人特长;

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处世能力。

我在本课教学中设立了几个培养目标:

1、完成对知识的掌握理解:

⑴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⑵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2、多元智能的能力培养:

⑴ 让学生主动学习,做好充分的预习。

⑵ 让学生全面参与,创设身体运动与人际交往智能的培养情境。

【授课时间】

20**年10月8日。

【授课地点】

安达小学。

【授课班级】

三年四班。

【教学手段】

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教学准备】

课下预习,仔细研读,认真排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⑴ 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⑵ 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⑶ 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⑷ 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三、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四、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教学回顾】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多元化智能培养与新课程改革的融合与目标的落实,教学步骤的第一环节复习导入,说话练习,使学生的语言智能与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协调发展。角色演读,体会感情更是让学生个性体验、理解以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一可以深层次的理解课文的内容与某些关键的词语;另外在各小组的排演过程中相互之间的评价,对角色表演的切磋,可以使学生人际间的交往进一步加强,也可凸现某些表现力强的同学的表演能力。课堂还给学生但老师的主导作用也没有忽视巧设疑问,升华感情,老师的巧设悬疑,又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收拢,并进一步将思想感情升华到一个层次上来,使课堂环节,环环相扣,螺旋向上。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做到了知情意的高度统一,也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融会贯穿于教学始终。

小学站课件 篇12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讲述了住在山洞里的小熊一家想造一间木房子,可走进森林,他们始终舍不得吹树,多少年过去了,他们仍然住着山洞。文章最后用动物们给小熊一家献花告诉大家:小熊一家做得对,值得敬佩、赞扬。

课文不注拼音,要鼓励学生独立认字、阅读

教学要求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年、左、右"3个字。认识1个偏旁"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是一种美德。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懂得要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教具准备

1、森林四季景色的.课件

2、轻快的乐曲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识10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是一种美德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懂得要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有一只熊它们一家住在一个山洞里,它们想要造一间木头房子,可是却没有造成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第20课、小熊住山洞。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说出每幅图画的是什么。

2、检查初读情况重点是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抓住重点语段,读读议议

1、看图,说说小熊一家住在哪里,他们在做什么?

2、读3-6自然段

每个季节树上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把有关的句子画一画,然后交流。

3、看图6,说说小熊一家住在哪里,动物们在做什么?

4、读课文7、8自然段,。说说动物们为什么很感激小熊一家。

小熊一家为什么没有砍树造房子?你懂得了什么?

四、指导朗读

1、第七自然段要突出"一年又一年"、"一直"说明小熊一家始终没有砍树造房子保护了森林。

2、最后一个长句子,需适当停顿

森林里的动物/都很感激/小熊一家,给他们送来/一束束/美丽的鲜花。(示范、领读)

五、播放森林四季

边播放.课件听老师朗读课文,感受林中环境之美,小熊一家行为之美。

六、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巩固课文,进一步指导朗读

2、练习正确书写3个生字

3、指导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重点

1、识字教学,指导书写

2、巩固课文,做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接读课文,齐读课文

2、配乐朗读课文

3、回答课后练习题:动物给小熊送鲜花时,会说些什么?

二、分小组自学生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年、丽、束、舍"几个字的音

2、分析字形,说一说你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指导写字

年:提示笔顺,第四笔"竖"要略短些,轿向右斜。

左:第一笔"横"短,第二笔"撇"长,最后"长横"起笔高于"撇"的收笔。

右:与"左"比较,第一笔"横"要长,下面的"口"扁些,不宜写大。

3、学生书写,老师巡回指导

4、"左、右|"怎样区分?

三、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1、理解题意,是学用量词的练习

2、先读一读

3、让学生说说练习

个只比较好说,说与其他不一样的,不合适的老师给予纠正。

四、讲评小结

小学站课件 篇13

说教材:

《小鹰学飞》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篇童话,叙述了小鹰在追随老鹰学飞的历程中,老鹰不停向小鹰提出新的目的,从而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止境,应该不停朝上前进的原理。全文共6个天然段,生动风趣,富有行动性。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课文内容,有助于门生细致视察,合抱负象。

说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这样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开展小组讨论,使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全方位的培养。

2、能力目标:通过课文中的对话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学习课文,认识老鹰对小鹰的期望,使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虚心学习,不断进取。

4、习惯目标:通过渗透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互学互帮,自主学习的习惯。

说重难点:

1、重点: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理解课文,进入角色会读书。

2、难点:体会老鹰对小鹰的期望及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虚心学习,不断进取。

说教法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构建有活力的课堂,我采用开放式谈话讨论法、自主阅读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式教学法来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学习,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说教学: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本课的教学思路是:以读为主,将情境教学贯穿始终,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语句,引导学生积极地阅读,在读中进入角色,在情境中动情,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寓意。据此我如下设计教学:

(一)通过朗读张扬个性

课标对阅读的要求是这样描述的:“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这样的理念支撑下,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

1、初读课文时,先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再读课文,划分自然段,并思考小鹰在学飞过程中一共说了几次“自己会飞了”。接着分自然段读,同时思考小鹰说这些话时到底学得怎样?老鹰怎么回答的?

2、在学习1-2自然段时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老鹰和小鹰的话多读一读,结合插图,让学生看到小鹰已飞到了大树的上面,会怎么想?再结合文字“高兴”、“喊”让学生通过动作表演出来,进入情境体会小鹰自以为飞到了大树的上面,飞行的本领就已经学会了,自然地读出它此时高兴、满足的心情。这时候,再问学生老鹰是怎么说的?你是从哪儿看出老鹰不满意。学生通过读,指出“摇摇头”,“还不算”,明白老鹰希望小鹰飞得更高。老师用亲切的语言点出母亲对孩子的爱,鼓励学生读出亲切、和谒的语气。(初读阶段让学生读了3遍课文,学习1、2自然段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入情境感情朗读,这不仅使学生的读书有了量的保证,而且不同的要求与形式让学生每次读书都有新的目标,也就是让阅读教学过程变成了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的过程。)

(二)、通过活动演绎精彩

如何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内心深处体验“小鹰学飞真刻苦”以及更进一步体会“学无止境”的寓意。我在教学中通过读悟、指点、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使学生通过活动再现出作品的情景,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1、在学习下文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着三个问题学习小鹰第二次试飞(第三、第四自然段)。1)、小鹰怎么说?2)、老鹰怎么回答?3)、老鹰为什么这么说?

孩子是最喜欢动起来的,在交流时播放插图使学生体会飞到大山上空,小鹰更加高兴了。指导学生自己编动作朗读老鹰和小鹰的对话,指名学生上台表演,鼓动其他小朋友一起分角色表演,让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在边读边演中学习朗读,理解词语。

2、在半扶半放中学会了小鹰的第二次试飞后,我放手让学生同样带着上面的三个问题自学小鹰第三次试飞(第五、第六自然段)。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读课文,自己解决问题,然后再交流朗读。

教师注意重点词的理解,“鼓起劲”、“拼命向上飞”,不但描述了小鹰用出全身力气刻苦练习飞行的样子,而且说明越往高处越难飞。“飞呀,飞呀”是说小鹰反复地练飞,“急促地喘着气”是说快而短促地喘着气,这些都让学生来表演,体会小鹰由于刻苦练习而练得很累,连呼吸也变得快而短促了。这时,小鹰用探问的语气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小鹰用探问的'语气说明它经过老鹰的几次教育,不仅提高了飞行本领,而且变得虚心了。学生在小组内表演朗读并体会小鹰当时急促地喘着气说话的神态和不敢肯定的语气。

(三)、通过想象拓展感悟寓意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这里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老鹰对小鹰的话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让小鹰再往高处看。这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小鹰看到更高处“还有几只鹰在盘旋”,会想些什么?它又会怎么去做?从而悟出鹰还可以飞得更高,也就是说,飞行的本领是没有尽头的。

说反思:

“讲授就其素质而言,是来往的历程,是对话的运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来往与相同运动中配合创造意义的历程。”阅读本领从何而来?应实事求是地驻足于文本,重在品词析句领会笔墨的神韵,领会推测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和情绪,联合本文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现实环境,我牢牢围绕以读为主线,将情境讲授法贯串始终,让学生在肯定的情境中明白语句,在创造性想象表达中积淀语感。因此,我致力于建构民主、同等的气氛,恭敬、信托学生,在学生明白了课文内容,有了本身奇特的阅读感悟中,激生路生的本性,触发门生在与文本、与老师和同砚对话历程中积极情绪的反响,使之爱阅读,爱语文。在整个讲授历程中,学生的心态是开放而宽松的,师生之间是调和的,讲堂满盈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