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包公观后感

最新包公观后感。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包公观后感”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多多观影学习到的知识不亚于多多读书,一场好作品往往能调动我们强大的共情能力。观后感是我们精神世界的代表是感触与理解的完美融合,经常写观后感,可以让自己形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你有没有为了写观后感而收集过相关资料呢?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包公观后感 篇1

永兴学区沟北小学--王显思

看《千年包公》有感

永兴学区沟北小学--王显思

2016年5月27日晚,我**安徽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承制的纪录片《千年包公》。《千年包公》共分三集:第一集《清心直道》,从包拯青少年时期的故事;第二集《铁面无私》,讲述包拯任监察御史及开封府尹等官职时,不畏权贵,****污吏及皇亲国戚的历史故事;第三集《以民为本》,通过“断牛舌案” “匿金案”“不持一砚归”等历史故事,讲述了包拯以民为本、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

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包公集清官、忠臣、名探、神袛于一体,成为公平与正义的化身,是万民景仰的“包青天”。在民间传说、戏曲舞台和影视剧中,他不仅秉公执法,像神仙一样处理案件,而且上地伏魔,代表了中国民间传统对人格化的最高期待。几千年来,没有人能比得上他。

包公,中华民族的清正廉洁的表率,他的为官之道,铁面无私,为民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精神,流芳千古,经久不衰,垂青史册。

以铜为镜,可以端正衣裳,以古为镜,可以看到兴衰。今天,作为人民的公仆,我们应该认真思考,怎样做一个负担得起国家、人民和社会的好公仆?怎样才能让群众满意、党和**放心?

怎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认为应该以包拯为榜样,自觉遵守法律、法纪,自觉遵守党章、党纪;心中始终装著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利益,爱岗敬业,努力做好份内的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要认真学习党章,严格要求自己,克己奉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作为校长,要总览大局,制定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把学校、教师、学生的事情时刻放在心上,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向40分钟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办群众放心的教育。

做一个诚实、敬业、无私的好党员、好公民、好干部。

包公观后感 篇2

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纪录片《千年包公》日前在安徽卫视播出,再现了一个“有据可查”的北宋清官包公的形象。根据单位**组织的要求,现在我将结合自己的工作谈一谈看后的感受。

包拯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生于公元999年。他二十八岁那年考上进士开始做官,后来一直做到枢密副使。“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包公初踏仕途时,曾以清心直道自勉;千年之后,包公清廉正义的形象传遍海内外,并继续影响着这个时代。

影片第一集《清心直道》,介绍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个性形成的原因;通过包拯家训以及包氏后人对他的怀念,突出包拯清正廉洁家风对世人的深刻影响。公元1062年5月13日,正在枢密院处理军政要事的包公,突然发病,卧床不起,自知来日不多的包公,提醒家人要谨记自己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在这则包氏子孙世代铭记不忘的家训里,包公要求后代子孙,如果做官者胆敢贪赃枉法,活着不准迈进老家的门槛,死后也不准归葬于祖坟。包公的家训可以说是一种家风的提炼。这种家训突出了诚实、直率、严谨的一面。他自己做,要求后代也这样做。

作为一名公务员,特别是公安部门的普通警察,必须严于律己,守住底线,经得起考验,懂得荣辱和修养。

影片第二集《铁面无私》,叙述包拯任监察御史及开封府尹等官职时,不畏权贵,弹骇**污吏及皇亲国戚的故事,其中以“七弹王逵”、“六弹张尧佐”与“断冷清案”最为精彩,突出包公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的可贵精神。发扬包公铁面无私的精神。无私方能无我,无我方能尽心尽责。

没有私心,没有私利,才能从大局出发,从党的利益出发,触及灵魂,触及核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敢于亮短揭丑的态度、以治病救人的担当,对照**八项规定,对照党纪条规,严肃认真地查找“四风”上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原因,认真加以整改,使干部作风状况有一个大的改变。

影片第三集《以民为本》,通过“断牛舌案”、“匿金案”、“陈州折变”、“不持一砚归”等历史故事,说明包拯以民为本,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的为官为政思想。对**污吏铁面无私,对百姓却心怀柔情厚意,他把百姓放在心上,所以一千年来,百姓把他也放在心坎里。包公文化之所以深入人心,千百年来仍广受人民赞誉,是因为包公的正义形象、为人民服务形象、廉洁形象代表着人民对执法者的期待,所以深受人民群众的信赖。

作为新时期的执法者,包公文化对我们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当下正值“两学一做”专题教育火热进行中,我们公安民警一定要认真学***文化精神,生活上要发扬包公严于律己的作风,做到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工作中要有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的可贵精神;思想上坚持以民为本,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的为官为政理念。

**完《千年包公》第一集“清心直道”感触颇深.不由让我想到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家族式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家风败坏已成为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

我有以下几点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指教。

包公从小就接受儒家思想教育,饱读诗书,宁静致远,持续的“清心”。影片中有这样一幕:包公在庐州读书时,一个有钱人请包公和李姓学生赴宴。李姓学生欣然同意,但包公没有。

包公曰: “今若赴宴,日后为官,怕凡事不能公义。”,虽寥寥数语,却反映出包公从青年时代便不结交权贵,不高攀富人。

作为一名公务员,尤其是**部门的公务员,我们必须严于律己,守住底线,经得起考验,懂得骄傲、羞耻和修养。

影片中,包公考被授予大理法官、建昌县县长等称号。由于父母年事已高,包拯要求在合肥附近就职,于是改为国家监察税。他的父母不想让他离开,于是包拯辞去了官职,回家养家。几年之后,他的父母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

直到1037年,包拯才去北京听选举,被授予天长知选。可能现在我们好多人不理解,然而,‘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怎么对工作尽职、对国家尽忠、对老百姓好呢?作为我们普通的现代人,虽不要求像包公那样的举动,然而,如今社会进入了老龄化不说,平时常回家看看,平常能给父母多打个**,能陪陪父母聊聊天,这样的些许小事,我们总该还会做到的吧!

包拯家训中言:“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大意是:包氏后世子孙有做官的,如果胡作非为,贪赃枉法,活着,不得再进家门;死了,不能葬入包家的祖坟。

在封建社会,不被宗族承认,不穿好衣服回家,不葬在祖先的坟墓里,是最严厉的惩罚。可见包公治家之威严,训子之严厉。严格的家庭纪律、家庭方式和家庭作风,也是一个家庭灵魂的延续,也是家庭内代代相传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好的家风就像无形的财富,支撑着一个家庭从风雨中脱颖而出,走向辉煌。影片中在搬迁包公墓时,程如峰专家及在场的人们满怀期待的以为作为一个朝廷的三品大员,一定会有很多值钱的宝贝吧?然而,却令现场人员及大家大失所望,包公,他的儿子包绶,孙子包永年的墓中陪葬的东西连平民都不如,也就是几十件日常用品而已,由此可见包家三代的清正廉明啊。

这又让我想到了家风家训的定义,要进一步诠释家风、家训、家规的内涵和作用,并向孩子们宣讲《孟母断织教子》、《岳母教子“精忠报国”》等这些优秀家教故事,引导广大民众从优秀家风家训中汲取培育道德的养分。

最后,我认为要弘扬优秀家训传统文化,也要培育文明家教风尚,使人们对“诚实、孝道、勤俭、诚恳”等字眼再次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从中让其感受到启发和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我看完《千年包公》这部纪录后,我被主人公包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嫉恶如仇”情怀所感动。 包公,一个震古烁今、世代传颂的名字。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包公集清官、忠臣、名探、神袛于一体,成为公平与正义的化身,是万民景仰的“包青天”。

在民间传说、戏曲舞台和影视剧中,他不仅秉公执法,像神仙一样处理案件,而且上地伏魔,代表了中国民间传统对人格化的最高期待。几千年来,没有人能与他相比。

然而,历史上真正的包公是什么样的形象呢?他为什么在中国世界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为什么他对后人有这么长的影响?

三集高清纪录片《千年包公》就将为观众揭开包公神秘的面纱,还原一个最真实的包公。

第一集《清心直道》,通过包拯青少年时期真实的故事、包拯出仕时明志诗,介绍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个性形成的原因;通过包拯家训以及包氏后人对他的怀念,突出包拯的清正廉洁的家风与精神至今仍有深刻影响;通过同时代的**刘筠对他的影响,呈现北宋仁宗时代的社会政治环境。点面结合,有理有据。

第二集《铁面无私》,叙述包拯任监察御史及开封府尹等官职时,不畏权贵,弹骇**污吏及皇亲国戚的故事,其中以“七弹王逵”、“六弹张尧佐”与“断冷清案”最为精彩,在真实历史文献基础上的用影视剧手法进行再现,突出包公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的可贵精神。

第三集《以民为本》,通过“断牛舌案”、“匿金案”、“陈州折变”、“不持一砚归”等历史故事,说明包拯以民为本,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的为官为政思想。对**污吏铁面无私,对百姓却心怀柔情厚意,他把百姓放在心上,所以一千年来,百姓把他也放在心坎里。我们通过再现包公的真实故事,寻求包公精神的当代体现,力求在观众心目中树立一个真实可信的包公形象,既诚实又不开玩笑。

包公是历代清官的典范。他的史迹不仅展示了清代古代**尊重道德、尊重礼仪、遵纪守法的良好风范,也展示了**的公德和做官的价值追求。他一直是各种文学作品的瑰宝。电视纪录片《千年包公》,是立足充分挖掘优秀传统廉政文化,探索新形势下引导党员干部向善向上、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廉政文化建设新路径。影片也希望能给党员干部带来精神上的激荡和启迪。

包公观后感 篇3

“开封有个包青天”这句歌词几乎每个人都耳熟能详,这一方面体现着人民群众对包公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另一方面也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现代官员像包公一样为国为民的殷切期望。在开封府和包公祠,每天游客络绎不绝,很多人竞相与包公塑像或演员合影留念,这使笔者联想到如今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新时期,党员干部需要继承和发扬包公什么精神?

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发扬包公严于律己、不徇私情的无私精神。包公一生严格要求自己、大义灭亲忍痛铡包勉的故事,让人们深刻感受到包公的光明磊落。这也警示着我们党员干部要有一身浩然正气,不徇私舞弊、不朋比为奸,做官不是为了个人的私欲,而是为了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即使面对自己的亲朋好友也要敢于坚守正义、维护底线,只有这样人们才会从心底里尊重我们的党员干部。

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发扬包公刚正不阿、不畏强权的担当精神。包公一生追求正义、不惜丢官铡当朝太师庞昱的故事,让人们领悟到包公的执法严明。这也告诫着我们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坚守原则,不官官相护,不唯上、不唯权,要坚持依法维护社会正义,做到明察秋毫,即使面对强权也要坚持真理、恪尽职守,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会支持我们的党员干部。

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发扬包公为民请命、一心为国的奉献精神。陈州放粮的故事,让人们亲切感受到包公的亲民、爱民情怀。这也提醒着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时刻心里装着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对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不推诿、不拖延,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深刻认识到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是鱼和水、血和肉的关系,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会打心底里拥护和爱戴我们的党员干部。

时代在变,但“道”没有变。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立党是为了公(国家),执政是为了民。在新时期,每个党员干部都需要继承和发扬包公精神,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样才能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这个时代。

包公观后感 篇4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和几个朋友决定去包公祠游览一番。听说包公祠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方,对它充满了期待。提前做好功课,知道包公祠是一座纪念包拯的建筑,位于河南开封市龙亭区。这位包公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法官和政治家,人们对他的公正和智慧赞不绝口。相信到了包公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踏入包公祠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神圣庄严的建筑群。巍峨的主殿居于正中,金碧辉煌的琉璃瓦映照着蓝天白云,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建筑的细节之处展现出了古老工匠的智慧和技艺,使人对古人的智慧心生敬佩。

首先进入了主殿,里面供奉着包拯的塑像。包公庄重的形象立于殿中央,蓄着长者的胡须,双眼赤诚而明亮。他形神兼备的雕像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凝视着他的眼睛,仿佛能看到他严肃而又深思的神情。包公先帝在世时,在审判案件时常常公正无私,不受金钱的贿赂,对待每一个案子都非常慎重。他是中国古代司法史上的一代宗师,为人们树立了榜样。站在他的面前,我被他那种公正和智慧所深深感动。

除了主殿,包公祠还有其它的建筑和景观,如配殿、东西厢房等。一一参观,发现包公祠内的每个角落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在配殿里,有许多关于包公生平事迹的石碑和字画。那些凝聚了包公人生智慧的文字,使我对他的崇敬愈发深厚。

在东厢房,还看到了一些展示包公治理时的场景和道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模拟审判的场景。看到一些演员扮演着包公和当事人,在模拟庭审时演绎了一个个真实案件。他们的演技和表现都非常到位,使人仿佛回到了包公时代,亲身目睹了他公正审判的场面。

除了建筑和景观,包公祠内还举办了一些文艺活动,如书法展和音乐会等。恰好赶上了一场音乐会,能够在如此历史悠久的地方欣赏到音乐,让感到非常荣幸。音乐会上演奏了一些中国古典音乐和京剧,让更加亲近和了解了包公的时代。音乐会让我对包公的印象更加丰富和深刻。

在包公祠的参观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包公的一生,也对中国古代的法治精神和文化底蕴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包公祠如同一座历史的宝库,它让我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民族精神。我深深地被包公祠的庄重和庄严所打动,也被包公的故事所感动。

参观结束后,离开了包公祠。但包公祠的影响却深深地留在了我的心中。我相信,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努力做到像包公那样正直公正,努力为人民服务。包公祠散发着包公精神的光辉,它将永远激励着我,让我对正义和公正坚守初心,为了更好的社会而努力。

包公观后感 篇5

5月24日上午,电视纪录片《千年包公》首映式暨新闻发布会举行。**纪委宣传部正局级纪检监察专员阎群力,中国曲协副主席马小平,中国曲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黄群;省纪委副书记车建军,省纪委常委、省监察厅副厅长张志宏,安徽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总编辑庄保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钟俊杰,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汪学致等出席首映式。

据悉,三集高清电视纪录片《千年包公》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纪录片运用先进的纪录片创作理念,通过再现包公的真实故事,寻求包公精神的当代体现。**电视台纪录频道定于2016年5月25日开播

00起连续三天播出。

据了解,和以往包公题材的电视文艺作品不同,纪录片《千年包公》坚持真实可靠可信的创作原则,完全根据史实,摒弃戏说,进行人物和实景再现,向观众呈现一个有血有肉、可亲可敬的包拯形象。全片共三集,第一集《清心直道》介绍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个性形成的原因,通过包拯家训以及包氏后人对他的怀念,突出包拯清正廉洁家风对世人的深刻影响;第二集《铁面无私》在真实历史文献基础上用影视剧手法再现“七弹王逵”“六弹张尧佐”与“断冷清案”等典型史迹,突出包拯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的可贵精神;第三集《以民为本》通过“断牛舌案”“匿金案”“陈州折变”“不持一砚归”等历史故事,展现包拯以民为本,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的为官为政思想。

纪录片《千年包公》观后感

包公,一个震古烁今、世代传颂的名字。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包公集清官、忠臣、名探、神袛于一体,成为公平与正义的化身,是万民景仰的“包青天”。在民间传说、戏曲舞台和影视剧中,他不仅秉公执法,像神仙一样处理案件,而且上地伏魔,代表了中国民间传统对人格化的最高期待。几千年来,没有人能比得上他。

千年包公观后感:

既要强调为政之制又要重视为官之德

历史上真实的包公以孝、刚、廉、明著称,后来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包公以善断狱案闻名,被誉为折狱断案“箭垛式人物”、“东方的福尔摩斯”,并形成独特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包公司法文化。

包公观后感 篇6

我有幸参观了位于中国南部的包公祠,这是一座富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整个观览过程让我对包公这位传奇人物产生了更深的认识和敬仰。

包公祠座落在一片宁静的山林之中,它的壮丽外观吸引了我的眼球。门前高耸的石碑上刻有“包公祠”三个大字,字迹有些斑驳但清晰可辨。我迈过门槛,眼前豁然开朗,一座独特的庭院风格建筑出现在我的眼前。红色的大门上镶嵌着金色的神龛,闪烁着瑞瑞祥祥的光芒。院内的屋檐上雕刻着祥云纹,宛如一条条曲线勾勒出的美丽画卷,将整个建筑显得更加庄重而细腻。走进包公祠的正厅,散发着古老的木材气息和清新的香味,仿佛将我带回了历史的长河。

包公祠内陈列着包拯的生平事迹和他主持审判的画面,这些丰富而详细的展示让我感受到了包公司法思想的伟大和其对社会的深远影响。在展览中,我看到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作,描绘了包公审讯囚犯的场面。包公端坐在高座上,脸上表情严肃而庄重,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审判了许多复杂的案件,为百姓伸张正义。这些画作让我深深感受到包公司法的公正和毫不妥协的决心。

在包公祠的侧殿,还有一个包公铜像,宛如栩栩如生地立在那里。他身穿官袍,面容庄重却不失慈悲,眼神中透露着智慧和仁爱。我凝视着这尊铜像,仿佛能感受到包公的威严和慈善。他是一个神圣而伟大的人物,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决心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包公祠还有一个寺庙式的大厅,用于举行各种宗教仪式和庆典。我参观的时候,正好赶上包公祠的庙会,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大厅内焚香笼罩着一层淡淡的烟雾,庙会上人们目不转睛地看着表演和游戏,欢声笑语不断。这里充满了庄严和喜庆的气氛,人们共同庆祝包公的智慧和贡献。

参观包公祠让我深受触动,对包公这位传奇人物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敬仰。他是一位具有清正廉洁的品德,他用智慧和决心推动社会的进步。包公不仅仅是一位崇高的法官,更是一位为民众着想、关心百姓的人。他的事迹和思想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回想起包公祠的这次观览之旅,我深深感受到包公的伟大和包公司法思想的深奥。这座庄严而庄重的建筑,让我对包公这位传奇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法官,更是一位有胸怀、有责任感的伟大人物。我会将这次观览的经历深深记在心中,时刻铭记包公的智慧和贡献。

包公观后感 篇7

包拯是北宋人,28岁考取进士,包拯为官大公无私,清正廉明,断案如神,体恤民众,被人称为包公。

听了上面的介绍你一定很想听听包公那铁面无私的故事吧!那就听我讲一讲吧!有一个叫罗进贤的人,和一个叫邱一所的人因为争夺一把伞到底是谁的?闹出矛盾,罗进贤说:“这把伞是我的”。邱一所却振振有词的说:“这把伞明明是我的”。于是,包公问:“这把伞多少钱?”罗进贤说:“五个铜钱”包公一听,立刻气势汹汹的说:“好啊”,你们既然因为这点小事而争吵。”说着便把那把伞撕了两半,罗进贤出了府以后就不高兴了,而邱一所便嘻嘻的笑了,因为包公还在后面看着,于是便把他们重新招回府来,包公说:“这把伞应该是罗进贤的,因为刚才他愁眉苦脸的,你却笑嘻嘻的,就说明伞的主人不是你”。于是命人将邱一所打了20大板,并赔罗进贤一把伞。

我们应该学习包公那铁面无私敢干与坏人斗争的品质与精神。做一个像他那样正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