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感想心得(分享11篇)

听课感想心得(分享11篇)。

在学校里,我们经常会有很多感悟和看法,这个时候不妨开始撰写一份心得体会。总结好的心得体会让向不简单的成长之路更加明确,“听课感想心得”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也想发表一些见解,继续了解关于该话题的具体内容请您阅读下文!

听课感想心得(篇1)

教师语文素养提升培训体会

今天来到河畔小学进行教师语文素养提升的培训,首先听了关劲松老师的语文课《盘古开天地》,而后是翟雪曼老师通过评课谈如何上好语文课,我想,这也是语文教师素质教育提升最终的一个目标吧。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第五册的一篇课文,有幸聆听了关劲松老师的这堂课,受益非浅。

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富有想象力,叙述具体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听关老师的课就有如沐春风的感觉,让我受益匪浅,下面就让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以点带面,推动朗读。

在朗读指导“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时,学生读得不理想,邢老师老师耐心指导,问:“天和地连在一起,盘古怎样才能把他们劈开呢?

”生齐说:“猛劈!”师说:

“那怎么读好这个句子呢?”指名学生读,做动作读。在学生肯定的评价后,各自模仿读,齐读并表演体会。

教师的逐点朗读法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感知能力。

二、在表演中体会,在朗读中升华

让学生在阅读中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为了让学生体会盘古因为每天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而累得倒了下去。老师要求学生根据本文进行表演。 学生们将脚放在地面上,而手则放在天空上。

数秒钟后,老师问学生有什么感觉,学生都纷纷说累死了。老师马上过渡说:“你们坚持了二十秒就感觉累了,可盘古是日覆一日,年覆一年地坚持着……”,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盘古开天地的艰辛。

紧接着,关老师读道:“一年过去了……”学生接着读:“盘古头顶着天,用脚蹬着地。

”老师有读:“一百年过去了……”学生再读:“盘古头顶着天,用脚蹬着地。

”……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日覆一日,年覆一年”的意思,通过这一设计,水到渠成,不必大费口舌去解释字面的意思。同时,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升华了阅读的感受。

3、 拓展学生想象空间,及时巩固训练

教学时,关老师扣住重点,在引导学生朗读的时候,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如第四自然段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描写很具体,她让学生学习后问:“一百年,一万年,一百万年,盘古始终头顶着天,用脚蹬着地,天地分开了,盘古怎么样了?”学生各自读第四自然段,让学生根据自己想象说说盘古身体还会发生哪些变化?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通过配乐朗读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引导学生运用文中的语言说出“辽阔的大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鼓励和激励学生把美丽的**变成充满激情的语言。

这样,本课程的教学困难得以克服,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扩展,情感得到了升华。

关老师执教的《盘古开天地》,可以说是预设精细,课堂灵动,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课。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教学设计起点高、大气;有深层次的思维;教学如高山流水般流畅。

教师的每力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师生。教师气氛很好,学生们表现很好!我最深的感受是,这堂课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中国风味,老师可以随意地把它放进去放出去,学生们很活跃,全班充满了活力。

我想做语文教师能像关老师的这堂课上得那么美,那她一定淌漾在幸福中……

为了在语文课堂上有一种迷人的风采,课堂上充满了灵性、智慧和激情。我们必须把提高语文素养作为首要任务。我认为以下三点非常重要:

一、丰厚的文化。语文教师首先要有文化品位,所以文化来自**?那就是从阅读中来。

一个勤奋的教师,不仅读教材,读参考,更重要的是博览全书。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大家都可以感受得到,课改前觉得语文没有什么,无非是学字、解词、背课文、分段、归纳中心,并且都有一定的标准答案。

老师很容易教。几乎你不用认真备课,但你也可以教中文。现在情况不同了。语文的取向是实现工具性,拓展人文性。一下子,使教师摸不着了边际。

近年来,我们也提倡大语文教学的理念,这使得教师对语文教学的把握更加困难。事实上,无论语文如何定位,语文始终是母语教学,语文始终离不开文化。那么,一个教师缺乏文化内涵,怎么说也教不好汉语。

小学生虽小,但是他们在课堂中,问题多,他们什么都问,什么都敢问,如果教师总是支支吾吾的,或者和学生“踢球”玩,也有失教师的职责。古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个功能什么时候也不能丢失。改变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法,不是抛弃教师文化。所以,一个语文教师始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不断地从阅读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精美的语言。正确理解和使用母语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一个语文教师不能正确运用祖国语言与学生交流是不可原谅的,一个语文教师的语言不仅要用词丰富、严密,而且要流畅、纯正。

如果语文教师说话很随意,想什么说什么,一句话重复几遍,并且时常带着口头语,听这样的教师上课,就感到不舒服。还有的教师方言很重,语气平淡无味,在范读课文的时候,不读倒好,一读还不如一个学生。这样的华文教师怎么会有华文感染力。

相反,一个非常有语言修养的教师,往讲台一站,神采奕奕,目光炯炯,说起话来,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声声悦耳,从语气和音质上就技高一筹。一个非常有语言修养的教师,应该是语言简练、准确,字字句句,条理严密,并且有很强的逻辑性。关劲松老师就是这样的,不仅注意自己的语言,也非常注意学生的语言,他总是认真地倾听学生的语言,抓住时机去规范或矫正学生的语言。

如果学生受到这样的老师的影响,他们的语文能力就不能提高吗?教师的语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技能,是决定班级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这个“味”是什么呢, “激情”是语文味之一。汉语是一种情感语言,因为汉语不仅学习汉语知识,而且继承了具有丰富情感色彩的文化。一篇散文,一首古诗,一句名言,都没有感情?

为了教好语文,教师首先要有感情,这种感情来自对课文的解读,来自对生活的感悟,来自对学生的热爱。有人批评教师的激情是一种技巧,我认为这种理解识不正确的。教师是教书育人的,教师虽然不是演员,但必须能做到以情激情。

举个例子说,即使你有很多不愉快的事,那么,你面对学生,也不能把你内心的伤感留给学生,虚伪的也是善良的。一个激情的教师始终是想着孩子所想,始终和孩子一起共享着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激情需要点燃,它需要进入文本和读者的内心。

如果教师缺乏情感基调,如何激发学生的共鸣?学生悲与喜,不是简单的文字就能触发的,还要教师满怀激情的感染。没有丰富的情感,语文教师就不能教语文激情。

骨干教师语文素养提升培训体会

十一小张丹

语文教师素养提升培训体会

十一小张丹

听课感想心得(篇2)

愉快的有效课堂

黄雪莲十月二十四号我有幸踏上了前往南京的列车,参加“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观摩研讨课,观摩了名师们的课,我深深体会到名师之所以成名不仅智商高,情商更高。虽然学习时间很短,但有很多收获。

贲友林老师课没有花哨的课件演示,没有多余的课前铺垫,而是一上课直奔主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学生回答后立即板书课题,多么朴实、真实的课堂。一节课就一张研究纸。

本先生的课就像一杯绿茶,让我好好享受。在课堂上,本先生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他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学习的方法,要先听后讲,同伴讲的精彩时要给以掌声。掌声是来自同学的鼓励和欣赏,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为课堂带来活力,所以,在贲老师的课堂上,能够看到学生学习的激情,听到精彩的发言。

张齐华先生一如既往地充满活力和智慧,总是让学生们得到思考的火花。张老师的课是轻松,愉快的,不知不觉时间就这么过来了,听张老师的数学课是一种享受,不仅在场的听课老师有此感受,当天配合老师上课的学生更是感觉妙不可言。张老师的经典语言非常吸引人,无论是对知识的引领启发,还是对学生的鼓励赞赏,张老师都倾注满腔热情,用生动、形象、准确、富有情趣的语言,紧紧的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深深地打动着学生的心。

用专家的话说张老师有语文老师的语言功底和扎实的文学修养,加之幽默、风趣、诙谐的禀性,致使他的许多语言都富有哲理,他的每句话都能说到听课者的心里。

在短短的两天半时间里,我享受到了大师们的风采,尝到了他们带给我的美妙和感受。各有千秋的他们不约而同的通过自己的课堂演绎,让孩子们在他们的课堂里,水到渠成的掌握数学知识与方法,感悟数学思想,形成数学思维,体验数学带给我们的无限精彩和乐趣!

听课感想心得(篇3)

《匆匆》听课有感范文

这篇散文细腻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之情。整堂课的设计像是在时间的流水里遨游,让我们体会到生命的短暂;像是在诗歌的海洋里徜徉,让我们体会到语言的魅力。真正的教育是不留痕迹的,赵老师的不留痕迹处处体现着巧妙。

一、背诵小诗,衔接课文

课前赵老师在和学生交流时教学生背诵了一首《人生》小诗,这首小诗写了人生的短暂——“早晨是上眼睑,晚上是下眼睑,两眼睛一眨,就是一天;正月是左脚板,腊月是右脚板,两脚一跨,就是一年……”一首看似简单的小诗让学生陷入思索,其实是在为下文做好铺垫。背完,老师问:这首小诗的名字叫什么?叫人生。人生的名字叫什么?学生答不出,老师补充:人生的名字叫遥远。遥远的名字叫等待,等待的.名字叫岁月,岁月的名字叫“匆匆”,这样巧妙而又自然地与课文结合在一起,天衣无缝。

二、了解背景,体会“匆匆”

揭示课题后老师出示了作者的背景资料,给学生30秒的时间让学生背下来,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到30秒的滴答声的迅速,感受到30秒的短暂,从而感受到时间的匆匆。达到教学目的而不刻意。

三、品析字词,感受“匆匆”

赵老师让学生在读中学习字词、读中理解字词、读中运用字词。在学习课文时运用学过的句式自己把换词训练连成小诗,让学生在学会运用语言的同时体会到文章蕴含的道理,把文中的事物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感受“匆匆”,也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自然而然。

四、运用课件,目睹“匆匆”

赵老师的课件运用的特别巧妙又精致,用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到大海的水的课件激起学生强烈的震撼,再联系课文感悟可谓深刻;老师顺着学生的学习,导学、品情、悟理,由学生的生成生成灵动的课堂。在学习结束前还出示了一个时针旋转的钟面,流水在匆匆淌过,让学生亲眼目睹这时间的匆匆,这人生的匆匆。

五、教给方法,真读真学

课堂上赵老师时时处处恰当合理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如看到学生在书上过多地做批注时,告诉学生批注是给自己看的,应当简练些。默读中写出品到的情,悟到的理,告诉学生要真读、真想、不装样子等。

赵老师的课堂是多元的,我的收获是丰富的,以上仅就“不留痕迹”这一点谈了自己的粗浅看法,我觉得老师的巧妙来自于功底的深厚,学识的渊博,更来自于教师的细心,细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多预设,多准备,才能游刃有余。

听课感想心得(篇4)

本堂课结尾是否显得过于仓促?“咀嚼别人痛苦的看客,也不要让冷漠杀人于无形”,最后的引导更具有现实意义,但是若能稍稍联系社会实际,我觉得对于提升学生价值态度上可以成为是本课一大亮点。

纵观本堂课,让学生沿着生活轨迹**人物形象这一问题涉及的挺好,学生能很直观的看到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死亡。通过开展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在逐步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提高思维品质。课教学设计环环相扣,由易入难,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使学生对祥林嫂这一形象有了饱满的认识,从而更深刻的理解文章的主旨。

熊老师的教学风格和蔼可亲,教学重点突出,课堂容量适中。同时,大胆让学生参与到**的新知识中,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自学能力起到了一定的帮助。在王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思考积极,回答踊跃,完成目标情况良好,课堂效率较高,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

在新课程标准下,我国当代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保持开放的心态。大胆突破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做到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乐于**,勤于思考。我认为,这些理念应该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不断加以引导,才能真正走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光明之路!

听课感想心得(篇5)

4月22日,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登上了开往杭州的汽车,有幸参加了“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中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

四月的杭州,柳絮飞扬,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一下车,我们就赶往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报名。在这短短的四天时间里,窦桂梅、王凇舟、薛法根、于永正、管建刚等30多位名师为我们奉献了近50堂别开生面的课与讲座,让我们在这几天内尽享了丰盛的精神大餐!

窦桂梅的《林冲棒打洪教头》、虞大明的《梦想的力量》、刘亚雄的《桥》、王崧舟的《普罗米修斯》、薛法根的《桂花雨》、管建刚的《作文讲评课》、林莘的《东施效颦》……这些课,如同一幕幕精彩的话剧,更如同一首首芳香的音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尤其是薛法根的《桂花雨》更是“简约”而不简单。

《桂花雨》是一篇散文,薛老师的这堂课我想用四个“实”来概括:朴实、扎实、真实、丰实。在教学开始时,薛老师展示了两行拼音读写单词。

这些词的产生看似普通,但却是经心设计的。比如第一行是:糕饼尤其新鲜;这三个词语不仅是文中的生词,它们连起来还可以组成一句话,在学生朗读时,薛老师融入了读法的指导“哪个词该读重音?

”从而突出 “尤其”,并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通过换词的方式理解“尤其”就是“特别”“格外”的意思。没有华丽的语言,却有扎实的理解力,简朴的程度可见一斑。

薛老师教学的“真实”和“丰实”更是体现在亲切自然的师生对话中。薛老师点名让学生们读了第一段,纠正了自己不好的阅读姿势,然后问:谁是好看的桂花树和梅树?

学生答:梅花树。又问:

桂花树笨笨拙拙的,好看吗?学生答:不好看。

再问:满树茂密的叶子好看吗?生答:

不好看。薛老师追问:不好看吗?

生想了想答:好看。其它学生发了一声低语,全班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

薛先生马上下结论:浓密的叶子很好看,但是浓密的叶子不那么好看,对吧?学生思维活跃,答案越来越精彩:

老师,写它不好看是为了突出香味的迷人。薛老师马上肯定道:你真专业。

另一个学生说:老师,这叫陪衬。“对,把他写下来”。

学生立刻进行了批注。薛老师又说:你理解了,但是读得不好。

他自己读书,然后让学生练习阅读。 最后,他给学生们命名以大声朗读。 学生们进步很大。薛老师的课堂就是如此真实,他的课堂总是因学生的出错而精彩,轻松的氛围,耐心地引领,真实地展示了学生从不会到会一点,从体会得浅一点到体会得深一点的过程,这才是真正的生本课堂。

《桂花雨》入编小学语文教材后,对部分段落进行了删减,至使原本文章中那浓浓的乡情和淡淡的乡愁也随之削弱。学生读不懂,悟不到,教师就补充。薛老师正在讲解课文中他母亲的最后一句话:

“外地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旧宅院里的金桂。”时,他给学生补充:这里的“外地”,指的是**,知道吗?

是杭州。作者和他的母亲当时住在杭州,而他们的家乡在温州。杭州是桂花名城,桂花的香味可以说是十里香。

母亲比的是不是花香?而是什么?学生自然体会到,这是乡情!

然后我问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六十岁,住在台湾。他写了这样一句话,其中也包含着他淡淡的乡愁。就是在这样的简简单单中,让学生读懂了这句本来很难理解的句子。

薛老师课堂的“丰实”还体现在注重学生的当堂练笔,他在板书“桂花还是故乡的香”后,出了这样的填空题:( )还是故乡的( ),让学生填写,并挑选部分写到黑板上,然后修改,形成了一首别有韵味的小诗:山还是故乡的秀,水还是故乡的清,茶还是故乡的浓,龙井还是故乡的妙……并取题为《乡愁》。

如此扎实有效的培训赢得了老师们的赞誉。

精心的预设和精彩的一代是薛老师课堂的最大特点,这也足以显示他深厚的教学技巧。名师们用他们的课堂,用他们的教学,用他们的智慧一次又一次地打动着我……窦桂梅老师的激情,王崧舟老师的诗意,周一贯老师的执着,管建刚老师的睿智。这么多的名师,这么精彩的课堂,真恨不能将他们的精髓一一照单全收,只可惜自己能力有限,今天只能非常遗憾地和大家分享我的一点体会,希望没有浪费大家的宝贵时间。

听课感想心得(篇6)

我会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将教材所设置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利用投影仪、录音机、简笔画、实物、模型、动作、表情、小表演等多种直观手段,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化难为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将其引入特定的情境,在具有游戏性、趣味性、故事性、探索性、竞争性等各种活动中获得乐趣,增长知识。

其次,有效实施课堂“预设”与“生成”, “预设”与“生成”是当前课改中炙手可热的焦点名词。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对教学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创造性地构建教学计划,全面理解学生,有效开发课程资源,预设才能有效。

同时,只有实现了预设,并巧妙地处理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生成才会更加精彩。

再次,让学生体验成功。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只要一个人经历了成功的喜悦,就会激发出对思想和权力的无尽追求。我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成功愿望,在课堂教学中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

最后,给学生“毅力”。

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比较远、比较好的人,并非都是特别聪明,但必须是那些肯下苦功的平常人,英语学得好的,也并非都是智商很高的人,而是那些常年坚持不懈,在听、说、读、写、译方面付出辛勤汗水的人。

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无数的失败,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和生理压力。比如记一个单词,背了十几遍都没有记住,最后花了好大的劲终于勉强记住了,可没隔几天又消失得无影无踪。像这样屡次的失败确实给学生带来了很多失望甚至绝望。

可以说,没有人认为背单词是件快乐的事。此时此刻,学生最需要的不是老师的专业知识或者一道题的标准答案,而是点亮他们心中的希望,用精神去感染他们,用希望去激励他们坚持下去,帮助他们明确目标,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信,从而以一定的心理优势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我知道一个优秀的老师不仅能让学生学习英语,而且能让他们知道如何面对挑战。挫折是相对的,成功是绝对的。只有坚持不懈的人才能沐浴在胜利的荣耀中。

除此之外,还应常反思。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有专家认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课后反思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措施。

认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结构、教学环节,在教材处理、课堂节奏、时间安排、板书设计、课件使用等方面找出成功和不足。通过反思,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反思后则奋进。

诚然,我们进行了为期十多天的听课学习,但那也只是给我们教学的一个指导作用,具体如何实施那就要靠我们将书院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进行充分的“消化吸收”,将其转变为能真正服务于我们日常教学的有效元素。感谢领导的精心安排,感谢你们精彩的讲话,感谢各位老师的无私交流和坦诚观点,是你们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充实,不断进步。因此我们已经收获了许多许多;所以我们可以继续交流和学习。

我定会不负领导的期望,一年扎稳根基,二年成为骨干,三年晋升名师。在奋斗中挑战自我,在追求中逐步提高,在忙碌中充实自我,在坚持中保持激情!

2013/9/16

听课感想心得(篇7)

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旬邑县赤道社区小学王利芳

近期我们开展了跟踪听课、随堂听课。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我们走进教室、亲临课堂、关注教师、了解同学、感受最真实的“原生态”课堂。虽然在教学中,教师试图将新的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渗透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但是还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老师们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在课堂中使用死记硬背、满堂灌、题海战术的情况屡有发生,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实实在在体现新理

阅读课不多,新课程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有效构建,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没有提高。具体分析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一)、观念没改,角色没变

很多教师走的还是老路子,还是以“教教材”为最终目的,没有充分整合教学资源。在他们的课堂上讲的太多,与学生的互动少甚至没有,整节课下来教师口干舌燥,学生麻木不仁,收效甚微,根本就没有把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所以也就谈不上学生对这一学科有特别的兴趣了。具体表现在:

一。这种方法单调乏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满足于教材内容简单机械的重复,按照参考书的方法设计了直接叙述。他半步也不敢跨过雷池;它很少设计出相对较新的实践方法。它不鼓励、表扬、激励学生,而是批评、批评学生,挫伤了学生的实践热情。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很大影响,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能力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2、没有形成对自身有实用的教学模式。即使有,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学生自己采用的教学模式认识模糊,不能很好地把握每个环节的时间等。

3、讲授式。重结果而轻过程,不能让同学在“动手、动口、动脑”中理解知识、结论的发生和形成过程。

四。在高效课堂上提倡的小组合作、讨论**和其他学习活动尚未实施。

(2) ,不能面面俱到,学生求知欲不强

1、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只把眼光落到前几排学生身上,不肯把精力施舍给坐在后面的学生,这样将造成差生更差的恶性循环。

2、同学主动学习欲望不强。在听的11节课中,大多数同学处于盲目、随从状态,甚至有的同学玩弄东西,对教师的讲解漠不关心。

三。积极参与学习的学生太少。在课堂上,大多数同学不能积极主动地发言,不乐意表达自身的意见,课堂气氛沉闷,同学参与面小,反馈面小,考虑问题、回答问题积极的同学平均缺乏全班人数的20%,仍有80%以上的同学处于被动、机械接受状态。

4、同学之间的交流有待加强。在课堂中,同学对回答问题者不关注,不倾听同学的发言,也不能和时做出补充评价,学习状况松散、拖拉,缺少相互促进,一起达成目标的氛围。

(3) 教学目标不明确,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不能充分落实。

有些教师一进教室就开始讲,一直讲到下课,说的都对,只是一节课下来使学生很盲目:这节课到底应该知道些什么?我们应该掌握什么?

如果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就不能进行自测。具体表现在:

1、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因为教师对教材、《课标》的阅读、理解不到位,对知识的重难点和关键掌握不准确,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心中无底,致使知识、技能得不到有效落实,知识得不到联系和拓展。

2、个别教师不注意情感目标的实施,教学中在情感目标达成的最佳时机,却丢掉这个重要机会,只注重教学,不关心教育,使教育教学脱节。

(四)、教学语言不规范

语言随意、语速快、层次不明、讲述难分主次,掌握不好“精讲多练”的尺度。教师在课堂中,语言不精确、欠科学的现象屡见不鲜,而自身往往不易觉察。尤其是对学科术语的滥用甚至不使用,给学生正确掌握行为带来了麻烦和困惑。

有些教师对要讲的内容准备得很充沛,但讲话的速度过快,语调缺少抑扬顿挫,使同学来不和考虑和体会。语言水平不清,缺乏适当的量化处理,同堆,没有主次之分。他们在教学流程中,过于追求面面俱到,每一个细节都讲深讲透,但头绪繁杂,又难分主次,课堂容量过大,时常是完不成教学任务,造成“拖堂”。

虽然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同学却应接不暇,理不清线索,听的多,练习次数少,难免发生厌倦情绪。

(五)、学生听课前预习不够

很多学生上课前没有进行课前预习,这样他们进入课堂情景就需要很长时间,导致老师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切记,在我们进行课改的同时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的问题。

(六)、教师备课不充分

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教案使用价值不高

1、没有对教材和《课程规范》进行认真的研读,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掌握不到位,对本节课同学所要获得的知识、形成的技能和能力的了解不够准确,对知识的前后联系、本节课知识的地位、作用的理解不完整。没有很好地进行优秀教案,优秀教案的使用价值不高。

2、课堂教学的随意性。教师因为没有精心地设计好教学设计,对整个教学的流程心中无数,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障碍没有做好课前的预设,没有对整堂课进行全面安排和考虑,随心所欲,结构松散,环节零乱,层次模糊。

(七)、教学基本功欠佳

有些教师不注意自己的教态、仪表,举手投足之间看不到教师的气质,言语不规范,板书不整洁,绘图能力差,横不平、竖不直,整个版面没个设计,根本不能给学生美的享受。

由听课可以看出,我们的同学不用老师的作业压着就不去学习,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局面。对于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为:教师解释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探索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 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 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 批评指责多,鼓励褒扬少;因此,有必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励学生,使学生获得全面、积极的发展。

二、问题分析

1、教学管理存在单薄环节。其表现为:(1)领导深入课堂倾听的人数太少,没有及时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指导力度不强。

(2) 教学设计考视质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没有对教师教学计划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进行考核和评价。

2、《课标》、教材、教学用书的学习钻研不到位。其表示为:(1)解读《课标》、教材的能力低,无法准确掌握《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教学用书的说明和建议。

(2)忽视教材的前后联系,对本节课、本单元的知识在小学学科中的地位、作用的理解不完整,对教学难度的掌握不准确。(3)没有认真、仔细地进行优秀教案,不能“量身定做”自身的教学方案。

三。教师课堂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能力低下。(1)认识的偏差。其一,只要会背概念,会用公式、法则解题就够了。

其二,“认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新的学习方式,被认为是“花架子”,得不到有效落实。(2) 有经验教学,学习主动性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缺乏交流。(3) 平时教学要求不严,随意养成不良的教学习惯,不知不觉中教学能力逐渐丧失。

三、今后的对策

一。要加强教学管理,经常深入课堂观察和讨论,掌握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加强指导。

2、认真钻研《课程规范》和教材,掌握学科的整体要求和每学期、每单元、每课时的具体要求,掌握住学科特点和知识体系。

三。强化优秀教学计划,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环节和课堂学习氛围。

四。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指导学习方法。

5个。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6。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培养。

7号。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保守的教学方法。

总而言之,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要敢于面对实际、面对问题,找准自身的缺乏,就能够有效地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会有新的飞跃。

听课感想心得(篇8)

数学教师听课学习心得

4月13日,我有幸参加了在__小学举行的“__市中小学学科教学展示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有幸听到了__小学__老师和__老师的两节数学课,以及__老师和__老师的精彩说课和点评。这次活动使我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也使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更进一步提升。下面是我听课后的一些感想。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__老师和__老师都是二年级的数学老师,同是二年级数学老师,但她们的教学目标确定却不同。__老师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掌握乘法的含义,会读写乘法算式,初步掌握乘法的竖式计算,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能解决实际问题。__老师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主题图,使学生明确乘法的含义,会读写乘法算式,初步掌握乘法的竖式计算,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能解决实际问题。__老师在教学前,就明确教学目标,所以教学就相对比较轻松,也相对比较有成效。

二、教学环境的营造。

__老师利用情景图导入了新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__老师也利用情景图导入了新课,也利用情景图巩固了乘法的含义,但相对来说,效果就没有__老师的好。__老师在教乘法的竖式计算时,让学生自己板演,自己讲解,起到了自主探索,学生主动探究的效果。__老师也让学生自己板演,但让学生自己讲解,自己探索,起到了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效果。

三、教学效果的体现。

__老师的教学效果体现在学生的读写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__老师的教学效果体现在学生的读写算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上。__老师的教学效果体现在学生的读写算、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上。总的来说,__老师和__老师的教学效果都比较好。

四、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__老师和__老师的这两节课都有一些不足,__老师的问题设计缺乏层次性,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__老师在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时,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我们在上公开课时,都会出现紧张的状况,这是正常的。但作为老师,要学会调控自己,该让学生思考的,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该让学生讨论的,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这是上好公开课,上好研讨课的必要环节。

五、及时评价,及时反馈。

__老师在让学生完成第6页的做一做时,先让学生自己看懂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换检查,老师发现学生的错误,及时纠正。__老师在让学生完成第7页的做一做时,让学生自己看懂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换检查,老师发现学生的错误,及时纠正。__老师在让学生完成第9页的做一做时,让学生自己看懂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换检查,老师发现学生的错误,及时纠正。

六、对数学教师的建议。

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摆正态度,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认真对待每一次研讨课,切忌不要把研讨课当成公开课。一定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听课感想心得(篇9)

在二〇一四年五月初,我有幸参与了市教育局组织的远赴重庆的非师范类教师的培训。在5月26日,我有幸去重庆北碚区人民路小学参加了“小学数学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听了罗建华和王鸿老师的课,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在此之前,我从小学到大学毕业,也听过许多老师的报告,也当了十几年的学生,但从来没有想到课竟然可以这么上,试想以前自己在小学的上课方式,差距自己都可以感受的到。感触最深的就是上课的方式灵活多样,他们的教学设计也是环环相扣,顺畅自然,让我们听下来还意味犹尽。下面我就听课的收获和反思谈一谈我的几点感受和想法:

一、真实对话,互动交流。

对于上好一堂课,课前的准备是很关键的,尤其像这种有上百人参加的大型观摩课,学生往往会由于很少见到这样的场合而十分紧张,这样就势必会影响学习的效果,也会影响这节课顺利进行。这次观摩课首先听了王鸿老师的二年级数学《时、分的认识》。在上课之前,王老师首先和学生进行课前交流,和他们建立初步的师生关系。罗建华老师面对的是四年级学生,内容是五年级数学《折线统计图》,上课初就结合实际情况,巧妙的与学生展开亲切的交谈,从而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记得他是这么和学生展开谈话的。

师:“同学们,你们好,谁能说说你们自己都有什么爱好对什么感兴趣呢?”生:我们喜欢跳舞、唱歌、画画??学生七嘴八舌的说着。

师:“同学们的兴趣、爱好可真多!不过,现在大家都一起说,老师听不清楚,谁能单独站起来说一说?”

生:“我爱跳舞,还爱画画。”

师:“真好,还有谁能说一说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又有学生站起来说,到最后突然有一个学生问到了老师的年龄,此时我们的罗老师这样问“大家猜猜看!”于是大家又兴高采烈的猜起来了。

师生之间距离拉得更近了。当同学们猜得兴高采烈时,老师抛出了一句:“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学生回答准备好了。老师说:“那我们开始上课吧!”

这样很自然的就打发了上课前等待的空闲时间,消除了学生进入陌生课赛场面的紧张情绪,为接下来的上课做好了准备。

二、有效的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巧妙的开讲,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兴趣是动机的先导,是思维的源泉。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发展学生智力、提高教学效果的重

要一环。在这次观摩课中王鸿老师则创设了纯数学问题情境,王老师讲的是“小时、分的认识”,她直接是运用课件展现儿歌《时间像小马车》,从直观上认识时钟并让学生说出时钟的作用。然后揭示课题,展开新知讲授新课。这种情境的导入,虽没有引人入胜的情境画面,但却达到了简捷、流畅、实用之高效。

罗老师执教的《折线统计图》。他制作了课件,是关于北京奥运会的图片,有的是获得金牌的,有的是比赛的,还有银牌获奖的场面。课件播放这些图片后,再通过谈话引出课题,老师说:大家知道2014年北京奥运会得了多少金牌,多少银牌,多少铜牌吗?学生回答后,老师又问:那你们知道2014年雅典奥运会又获得多少金牌、银牌和铜牌吗?就有学生摇头了。这时老师说:老师有个近几年奥运会的获奖统计图,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折线统计图。接着板书课题,进入新课。罗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求和欲;同时让学生感知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此次观摩课中的两位老师都创设出了富有“童趣”性的情境:针对二年级学生要学习的《时、分的认识》创设的情境是动画片儿歌《时间像小马车》的一个小截断;而对于五年级学生的《折线统计图》,则创设的是北京奥运会的情境。这些教学情境富有趣味性、思考性、指向性和针对性,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能够很快的接受新知识,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学习为生动接受,进而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时、分、秒》时,王老师让学生自己活动,如跳绳、拍球、写字等,让学生真实的感受一分钟到底是多长的知识,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活动的器材和活动场地,让学生数在一分钟的时间内可以做几下自己喜欢的运动。这样的活动既让稍有疲惫感的学生放松了自己又让学生自己自身的时间观念得到了体悟,让学生从动手,动脑探索经历的过程中学习的知识更为深刻。还有罗老师所教的《折线统计图》,在学生认识和了解了折线图之后,在他的带领下,让学生用手势比划一个人从出生到老的牙齿颗数的变化,让学生从自身的生长过程中来体验所学的知识。后来还比划了树叶从春天到秋天的数量的变化,从学生的身边找到实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入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

又回到生活中去。既使学生学习不陌生,又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四、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电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沉闷氛围,解决了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或不能解决的问题。但是如何制作多媒体课件也要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在上《时、分、秒》老师采用了flash制作的钟表,有一定的动画效果,有利于低年级教学,这也说明王老师有很好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我想这方面是我所欠缺的,我要向这些老师们好好学习。

五、处理知识点的阶梯化,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

问题启发阶梯化问题的启发是课堂教学发展的高潮阶段,也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紧扣教学实际,设计一些阶梯式、应用化的问题,就会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一步步走向课堂高潮,当学生饶有兴趣的走向教师设计的台阶时,实际问题就解决了,学生既获取知识又满足了好奇心,成功的喜悦则油然而生。

六、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们看到的是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不再是以前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两个过程,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能让学生独立的去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都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老师都能耐心的去启发引导,突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理念。同时,上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

总之,我对这次的活动感触颇深,同时也使自己认识到了在工作中还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找出自己在教学管理方面的不足,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争取使自己的工作在这一学期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听课感想心得(篇10)

听了陆婷老师的《赵州桥》,我感受颇深,深刻感受到陆老师在教学上和指导课文上的细致,并且能够联系实际解决教学重难点。

一、目标明确,设计新颖

陆老师能正确处理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紧紧抓住赵州桥的三个特点:雄伟、坚固、美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适时的引导与提示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多媒体的运用恰到好处,巧妙地解决了教材中的难点,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二、以读为主,重视朗读

教学中陆老师非常重视朗读的指导,而且读的形式非常多样轻声读、同桌互读、教师范读,配乐朗读、读与评结合、提示朗读要点等穿插于教学的全过程。能面向全体学生做到有所侧重,关注每一位学生读书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当有些学生朗读得不够好时,老师留给了充分的时间耐心地进行指导,使他们的朗读得到进步。

三、读写结合,渗透方法

陆老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文本现有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写的指导。例如:中心句、过渡句的认识,练说栏板上龙的图案等。

四、就地取材,联系实际

为了让学生体会赵州桥的雄伟,陆老师能利用现有阶梯教室的长与宽来体会,就地取材,十分直观地让学生体会赵州桥的雄伟。对于一些关联词的运用,学生能活学活用,对于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教师能运用画面给予学生最直观的感受。

学生的学习很大程度上会受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因此,教师的教学才显得格外重要,不断创新的教学方式更能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提升教学质量。

听课感想心得(篇11)

首先请允许我向在座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领导的支持与信任,,给了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下面我将这次学习情况介绍一下。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听课心得,一是参观田家学校的心得。 一、20xx年11月22日上午,由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组织的20xx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开幕式在田家学校隆重举行。省基础教育教研中心研训部主任、初中语文教研员都春月、盘锦市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张佳余、初中部主任张娜、初中语文教研员赵继武、田家学校校长金国辉以及来自全省十四市的300余名初中语文教师参加了开幕式。

本次比赛为时两天。在这两天的课堂教学大赛中,参赛的十六名语文教师以其自身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充分展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生动形象的讲解、声情并茂的范读、恰到好处的点拨、工整美观的板书、课外知识的拓展、饱满激昂的情绪??无不让人由衷叹服,得到了评委和与会数百名教师的称赞。

我有幸的观摩了七节课,课堂上年轻教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收获颇多。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此次活动的学习心得:

第一, 备课的精心和设计的新颖。授课教师的课件多采用幻灯片,课件内容丰富,设计引人入胜,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片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鞍山的王丹老师在讲授《老王》一课时,用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配着各种不幸者生活困苦的图片去感染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学会去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以善良回报善良。盘锦市的张伟老师在讲授《云南的歌会》一课时,用彩云之南这首歌配着云南各种美丽的图片向学生充分展现出彩云之南的民族风情与民俗文化。

第二,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自由畅谈,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我所听的七堂课都是分组教学的形式,全班三十人分成六个小组,五人一组坐在一起(大屏幕)。课堂上老师抛出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后并派出一位同学汇报成果,其他组同学对该组同学进行不同的点评,教师最后进行个别重难点问题的讲解。很多老师在课的结尾都让学生自己畅所欲言,谈谈本堂课的收获。盘锦的张伟老师在上课时,让同学写板书,在写完课题后,让同学自己说通过本节课希望能学到什么。并让学生自己的理解方式谈谈什么是优美的语句。学生们各抒己见,积极性很高,非常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课堂气氛活跃有序。

第三, 注重反复朗读。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老师都把朗读当作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径,借助朗读反复欣赏感悟文章的情感和语言。比如:辽阳的刘君老师在《夏感》一颗中让学生反复诵读,在朗读、点评、再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感受夏天的特点。盘锦的张伟老师在《云南的歌会》一课中,引用了孔子的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来向学生传达了朗读对于学习语文课文的重要性。

最后,就是老师所特有的魅力,比如说教师的语言。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谁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在上课时,这几位老师的

语言魅力深深的折服了我,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她们都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了相应、合理的评价。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们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 “这个地方你再读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 “对于这个问题,你先保留自己的意见,我们听听其他组的不同建议”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二、这次比赛,田家学校的语文骨干教师也为大家上了一堂课《春》,她为我们展现出了新颖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充分地体现出了自由和平等。

上课开始了,首先一名学生组织课堂演练(内容:提问基础知识,古诗词,文体常识等)。接下来由授课教师进行情境设置导入本课。然后有一名学生介绍本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接下来就由小组(有时是全体)按照“学案”的顺序开展学习活动了。学生可以自由离开座位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表达, 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能大胆地、自然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课堂的气氛热烈而不失和谐。

经过同行人员的交流,不难发现田家学校课堂的一个共同的特征:老师敢于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把整个的学习过程放给学生,把发展的舞台送给学生,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体现。教室的三面都有长长的黑板,每个教室外的走廊上也有一块大黑板。每个人都能到黑板上书写,黑板成了学生施展才华、展示自我、合作交流的阳光地带。在课堂上讨论问题时,师生是学习的合作伙伴,是平等探讨和交流;学生自由发言时,老师积极了解学生的思维,认真倾听学生讲解,关键时候及时地追问、点拨和评述。

通过此次听课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