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总结——让爱破茧成蝶

在我们的工作中,有时候会需要我们写总结。在总结中,我们可以找出缺点与不足,吸取经验教训。每写一次总结,就让我们多一份思考的机会:一个人刚开始做某件事的时候可能不会,但一直不会就是态度问题了。那么你知道怎么书写优秀的总结报告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班主任工作总结——让爱破茧成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泰戈尔说:“歌声在空中感到无限,图画在地上感到无限。”我说“教育在爱中感到无限。”
——题记
从不经意中走上教师岗位至今已有十几个年头,对工作的热情随着压力的增大、事情的繁琐而一落千丈,接踵而来的是抱怨、懒散,那份郁闷无处发泄……看来充电调整心态是必不可少的,于是,在教本以外阅读了许多教育教学心理、心得,寻找病因。最终发现,“爱”就一个字,它包含了所有。
原来,对工作对学生的抱怨就是因为不懂爱。因为不懂爱,我只盯着学生的缺点不放;因为不懂爱,我只觉得工作的枯燥;因为不懂爱,我失去了进步的机会。
当著名的人民教师霍懋征老前辈说道:“从事小学教师工作60年,我从没有对学生发过一次火,从没有惩罚过一个学生,从没有向一个学生家长告过状,从没有让一个学生掉队。”除了震撼,还是震撼!太不可思议了!随后,是一连好多天的反思,还是不可思议。接着,又查阅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事迹,才得出结论:只有发自肺腑地热爱自己的教学事业、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让自己的心灵破茧而出!
教学反思迫在眉睫!
鉴于此,我认识到不能只把教案写得详细周全,满足于“今天我上完课了,改完作业了,完成教学任务了”,而应该怀着满腔热情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不断创新,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并从中获得快乐。我想,这当中,首先应该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会对学生造成伤害。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都是高高在上地对学生“循循善诱”,其结果是“一片爱心付东流”。这让我记起近期一位学生的作文——他用满腔怨言责问我们任课教师:与学生谈心,为何一坐一站,难道不可以平起平坐吗?就为了叫一句老师绰号,值得老师兴师动众、大打出手吗?教室不是冰冷的牢房,何时还我们一个温馨的乐园?看到这些,我感到羞愧,这位学生的作文第一次有如此文采,然而却是那么有讽刺意味!另外,有一位弃学的“差生”,给老师留的信中说:老师们,大胆地放手吧,没有我,班级的总体成绩会提高一点。原来,不声不响呆若木鸡的她,有如此丰富的内心,我们老师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痛!痛!痛!我们成了扼杀学生心灵的刽子手!
我们可以声辩,一切都是为学生好,但同时心是虚的。因为缺乏真情,学生不领情,师生之情变得淡漠;因为缺少交流,学生不信任,师生之间有了鸿沟……
在幡然醒悟中赶紧行动。于是,我的心境豁然开朗。我不再抱怨,我笑对一切,渐渐地,课堂上有了笑声,课堂外有了招呼声。我不再吝啬表扬,更多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忽然间,他们个个变得可爱,他们的缺点并非不可饶恕。我更用心地备课、上课,我真心希望得到学生的认可。这样的努力,尽管只坚持不久,我却快乐了很多。
我知道,自己开始了蚕的破茧。我更愿意自己成为一只美丽的彩蝶,创造出这样一种教学情景——“窗外,银杏树金色的叶子在寒风中顽强地燃烧着自己最后的生命;室内,我在给学生朗读路遥的中篇小说《在困难的日子里》,我和同学们的心灵正和路遥高洁的灵魂一起激荡。此刻,教室里弥散着一种宁静、温馨而又崇高的气氛,每个人仿佛都可以听见其他人心脏的跳动。是的,我们胸膛里的热血正和着主人公青春的激情而汹涌澎湃……”(成都市石室中学李镇西老师以《心灵飞翔的时刻》为题论述的“最近一节普通的语文课”)
我想,只要心中有爱,一切的不可能都会变成可能。那么,热爱我们的学生吧,惟有热爱才能真正地理解、尊重学生,才能真正走近学生,才能放飞我们的课堂,让课堂充满生命的张力。在爱的海洋中,我们一定可以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并实现自我的发展,让自己的人生散放色彩!

gz85.COM更多总结编辑推荐

2014成功班主任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之家工作总结频道为大家整理的2014成功班主任工作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工作总结频道。

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其行为首先表现出的特点是:爱学生,能为学生的成长奉献出身心,具有做好自己班级工作的各方面的才能。那么,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应采取怎样的符合自身角色的基本行为模式呢?综合班主任工作的过程,我以为班主任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勤于深入学生的生活。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班主任工作的实质,就是按照预定的目的,依据一定的原则、程序、方法、手段,对班级中的人、事、物进行计划和调控。而有效的计划和调控,必须建立在对班级及学生的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之上。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的那样,要想从一切方面教育人,就必须从一切方面了解人。实践证明,班主任走进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面貌、智力状况、健康状况、生活经历、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及生活环境等,有利于掌握班级总貌、特点及基本倾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

同时,在与学生日常的实际接触中,能及时地把握班级的动态,对班级新出现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能随时予以具体的引导和控制。

二、勤于观察。

要获得关于学生的第一手资料,班主任就要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处处发现,比如,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注意状况、情绪表现、答题的正误和角度、作业的质量和速度,在课外活动中观察学生的活动能力、意志品质、个性倾向、人际关系和集体观念;在家访中观察学生的家庭表现、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和教育方法,等等。可见班主任总是一位优秀的观察家,不仅勤于观察,而且目光敏锐,能从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甚或是极微小的情绪变化上,感知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把握偶发事件的荫芽,及时采取针对性教育和防范措施。

勤于观察有助于班主任从观察量的增加上把握对学生质的认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而复杂的个体,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事情上的表现不尽相同,班主任只有经常地、有目的地反复观察学生相同与不同的方面,才能在大量感知材料的基础上,从外部的种种表象中洞悉学生内心世界的本质,也才能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进行“长善救失”的教育。

三、勤于捕捉与学生交谈的机会。

班主任整天和学生打交道。一方面,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交谈可弥补眼观之不足,拓宽获得学生信息的渠道,避免了解学生过程中的“晕轮效应”;另一方面,交谈在说服、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能收到巩固和强化学生知行的效果。

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从晓理、动情到导行的过程,理的阐发、情的表达、行的引导,往往要借助于语言“媒介”来实现。称职的班主任无不与学生有大量的语言交流。他们或及时向学生传递国内外的最新信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或提出敏感的人生问题供学生思考,给学生以有益的忠告;或对学生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才能予以肯定和赞赏,对偶发事件进行艺术处理和巧妙的引导……这些在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生活等诸方面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言传”而非空洞的说教,其熏陶和感染的作用是多方面而巨大的,切不可等闲视之。

四、勤于用自己的双手给学生做出示范。

在学校,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是班主任,学生受班主任的影响也。学生接受班主任的教育,不只听其言,还会观其行。班主任只有用行动做出榜样,使学生“耳濡”和“目染”。久而久之,才能产生影响学生的巨大效能。有一位班主任接了一个差班,学生大多有随手扔纸团、纸片的不良习惯,这位班主任既不批评,也不言语,而是躬身--捡起印有泥迹的废纸,送到教室后面的“卫生角”。

从此后,教室地面开始清洁起来。在以后学校教室卫生随机检查中,该班积分总居榜首。正所谓“话说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学生工作面广量大,要想取得好效果,班主任必须抓住每一个“用手说话”的机会,做到手勤。比如,清除卫生死角时,首先扒开又烂又臭的陈年垃圾;放学了,随手关上一扇门窗;学生发烧了,用手测一下学生的额温……诸如此类的细节和动作,都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进而产生“无声胜有声”的独到效果。

五、勤于思考。

班主任要将班内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活生生的人,塑造成符合社会要求的全新的人,就要付出创造性和高度复杂性的劳动。因此,开动机器,勤于思考是班主任工作的灵魂。

班主任需要思考的内容十分广泛,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划分出不同的范围。以班主任工作过程为线索,既要思考如何在自然状态下掌握学生的感性材料,分析、研究其隐藏着的本质特点,又要思考通过怎样的途径、手段、方式、方法,才能实施有效的教育和引导;以教育对象为线索,既要考虑全班的共性特点,又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以教育目标为线索,既要考虑班级目标的远景性、整体性,也要考虑近景性和局部性;以教育内容为线索,既要全面思考学生必须明白的“大道理”,又要考虑到各种具体的学习、工作、生活实际。

可见,班主任的一切工作都离不开大脑的积极参与,否则,其教育只能是僵死的、教条的,或者是主观的、随意的、缺乏科学和艺术的。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同一个班、同一个学生或同一事件,在不同的班主任手中,由于教育和处理的方式不同,效果也大不一样。虽然这与班主任的资历、知识水平等有一定的关系,但班主任对学生的“用心”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教育经验、教育艺术的差异,也是造成此种现象的一个极重要的因素。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班主任工作虽有规律可循,但教育对象是千差方别的。班主任只有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立体思维,做到左思右想、三思而后行,才能找到打开每一把“锁”的“钥匙”,提高班级工作的有效率和成功率。当前,我国正处在加速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对象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心理、个性等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班主任要把握住时代走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要运用边缘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最新科研成果研究教育现象,指导教育实践;要善于运用“侧向思维”,实现触类旁通和经验迁移,以期从其他领域获得借鉴,探索出班级工作的新规律。

用心、用爱点亮班主任工作


用心、用爱点亮班主任工作

相遇是一种缘分,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怀着感恩的心来对待我们的孩子,当然也要让学生也怀着一份感恩的心在班级中学习生活,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在快乐的环境中,怀着感恩的心、带上愉快的心情去学习。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学习生活好,班级才能成为一个品牌,健康地成长。

这些都是两天的培训中来太原的王文英老师和来自南京的陈宇老师带给我的全新理念。一直在感慨为什么其他班的学生就能对他们班的班主任俯首称臣,为首是瞻,而我对他们那么好,他们却不是很听我的话。现在想想是这样:你不能对孩子太好,要给孩子定死规定,要给孩子下高难度的任务,要激发孩子学习、挑战的兴趣,而不是要为孩子奉献你自己的一切,或者天天对孩子们说你对他们很好。老师是一名演员,班主任更是如此,要天天变戏法似的让孩子感受到新鲜,但是作为班主任,最重要的还是让一套行之有效的班规来为你说话,替你撑腰,只有这个成了,再加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那么再谈班级的凝聚力才会有效。

当王文英老师向我们展示她自己的才华的时候,我不禁佩服得五体投地了。一个工作任务如此繁忙的著名教师,却不忘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她利用空余时间学习钢琴、舞蹈,让女儿教自己弹古筝,学习服装设计、发型设计,训练自己的会场组织能力、导演才能等等,想想她的生活是精彩的,她的人生是有目标的,是绚烂的。我想我也许没有她的艺术细胞,也许没有她的兴趣广泛,但是至少我能学一样我喜欢的东西,当别人问起来的时候,我至少能够自豪地说出来。也许有人会问你当班主任,这些兴趣能起作用吗?这是当然的,班主任作为一班之主,不仅是用各种教育方法来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成长,更是在无形之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师者,人之模范也。只有教师不断进取,不断学习,那么学生才会全面发展。

当王文英老师把和学生的点点滴滴汇成照片和视频向我们展示的时候,很多老师和我一样眼眶都湿润了。是的,我们随着王老师的照片,和她一起感受着,快乐着孩子们的快乐,感动着孩子们的执着,欣慰着孩子们的进步和收获。我想孩子是天真的,是善良的,虽然很多时候会让我们因为他们不做作业而苦恼,会因为他们上课不听而生气,更会因为他们的打架而伤透脑筋,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当你用真心去对待他们的时候,当你用智慧和他们比拼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其实很好骗,他们其实很容易满足,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还有什么不能满足的呢?还有什么不开心的呢?请相信我们不是神人,我们不可能让每一个孩子成为爱因斯坦,我们不可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考一百分,更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名人,那么只要孩子们能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能有一个快乐的有意义的童年,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去追求其它的东西呢?

所以王老师是快乐的,她的快乐源于她了解自己,也了解学生。虽然我们第一眼看到她的时候,觉得有点飞扬跋扈,觉得在她的身上找不到一点教师的元素,但是她的展示让我们知道,教师并不是男的要西装革履、严肃,女的要传职业装,有老师的样子,只要我们了解我们自己,了解孩子,让孩子们尊敬我们、喜欢我们,这就已经足够了。

接下来的陈宇老班带给我另外一种惊喜。刚刚听陈老师的讲座时,全然看出他有什么特殊的,但是听着听着就不禁为他的故事而感动。一个全市最不好的学校,一个全校最不好的班级,竟然在他的带领下,一步一步走出了困境,走出了阴霾,走出了众人眼中的差班,成为全市,乃至全国的优秀的班级。这中间有多少的艰辛,有多少的付出,更会有多少的反复,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陈老师为孩子们写信的优美文字中,从他坚持不懈地为孩子们拍照,记录他们的点滴成长中,我们读懂了,这是一位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的成长放在心上的好老师,这也许就是这位草根出生的老师走向全国,成为名师的秘诀吧。

一个一直坚信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老师是一个成功的老师,一个能亲自动手,让本来看出颜色的大理石地板变得亮晶晶的老师是成功的老师,一个能让本来一点也看不进书,一上课就讲话的班级,晚自修成为无人守望的纪律最好的班级的老师也是成功的老师。或许你会说,这些我都能做到,但是你一直就这么做了吗?你是否也坚持住了呢?

能做到这些并非偶尔,这是陈老师一直明白什么时候是教育的最佳时候,一直用心用爱在寻找教育的方法,一直把学生的需要当作是自己的需要,一直了解挑战对于孩子们是充满着诱惑的,所以他成功了,所以孩子们都收获了他们的努力结果。

都是教育是柔软的,是的,教育似水,带着水的柔情来感化我们的孩子,但是水也有她的坚强,水滴石穿,直到我们的孩子成长为止。愿我能成为这沧海一粟,把你融化,让你坚强自信,成为天边那一颗最亮的星辰。

爱孩子不能越俎代庖(班主任)


爱孩子不能越俎代庖(班主任)
爱孩子不能越俎代庖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润滑剂和粘合剂。素质教育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全面地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要求每一位教师胸怀一颗爱心,用心灵去耕耘心灵,让每一位孩子都得到应有的爱。
关于教育需要爱这个观点,广大教育工作者均已达成共识,在此不必赘述。最重要的是我们还得深思下一个问题--怎能去爱?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末代皇帝溥仪长期受到无微不至的爱,吮奶经历竟达八年之久,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以至二三十岁了都还不会系鞋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昵?难道溥仪没有得到爱吗?事实恰恰相反,他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爱",本来应该溥仪自己做的一丁点儿小事都有人替他代劳。正是这无微不至的"爱",使溥仪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由此可见,爱不能越俎代庖。"溥仪现象"毕竟是历史,我们更关心的是现实。令我们痛心的是一些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却正在有意或无意之中扮演着太监和侍女的角色。近年来,随着家庭物质生活条件逐渐优裕,对独生子女宠爱、偏爱、溺爱的风气也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在生活上,有的家长对子女总是采用"抱养"的方式,代子女洗衣、叠被、穿鞋,甚至出现老师布置劳动,家长奋勇代劳的怪现象;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一味采用注入式教学法,代学生"拾柴"、"烧火"、"做饭"、甚至于出现了代学生"品味"的怪做法。教育者(广义)将无微不至的关怀,方方面面的照顾,多种形式的包办代替视为无私的爱。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势必扼杀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浇灭了学生智慧的火花。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学生失去了自理能力,失掉了自立意识,丧失了自强精神。这些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社会责任感;在人格道德方面存在严重缺陷,缺乏健康的心理素质,成了名副其实的"小皇帝"、发生了许多闹剧。诸如"鸡蛋无缝无法剥"、"鸡蛋外壳很脏,洗干净后放在太阳下曝晒"、"拿麦苗当韭菜"的笑话以及高分低能现象。从1995年关于"中日夏令营中的较量"的热烈讨论,可以看出我们的孩子在生活实际中缺乏生存能力、责任感以及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缺乏与困难作斗争的意志和毅力,往往因失败而颓废,从而失去了进步的勇气。尽管事情已告一段落,但它的冲击波是永存的,警钟是长鸣的。如果我们不引起高度重视,那么,我们便会有比夏令营之忧更忧的经济之忧、事业之忧、未来之忧。
其实,解忧的方法也可以从溥仪后半生的转变中得到启示。解放后,溥仪成了秦城监狱的囚犯,什么都得自理,经过多年的劳动改造,终于变成的自食其力的公民。倘若溥仪继续过他的皇帝生活,继续受到应有尽有的"爱",恐怕到不惑之年也未必会系鞋带,更不要说自食其力了。看来人的能力是靠锻炼培养起来的,不锻炼就会丧失起码的能力。我们应该懂得爱不能强迫,不能包办,更不能代替。一位伟人曾经说过:"教育者的任务不在于交给下一代一个完整的世界,而在于引导并帮助他们用智慧和力量去创造新的世界。"因此,我们再次疾呼:家庭、学校、社会一定要给孩子们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练出多种能力,千万不能像侍从们对待溥仪那样过分溺爱孩子。倘若溺爱,那是走溥仪前期之路,是走断送人才之路;倘若放开手脚促其自理,那才是走溥仪后期之路,是走培养英才之路。社会给了溥仪锻炼的机会,使他由皇帝变成了自食其力的公民,我们的孩子能否具有自食其力的能力,主要取决于我们在教育中能否下决心,下狠心,不为其"送饭",不为其"穿衣"、不代其"品味",让他们多参加实践锻炼。实践锻炼是要使每一个孩子在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接触先进科技中得到锻炼;实践锻炼要引导孩子在实践中进行全面素质的训练,全面发展;实践锻炼要重视孩子的实际,因材施教,通过活动来培养孩子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身体素质,动手能力和社会观察力;实践锻炼,要在教学中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能引导学生学习,绝不能越俎代庖。
实践锻炼的具体内容、要求、形式复杂而多样,在此不想一一论述。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根据具体环境、具体条件,孩子的实际情况等具体分析。如生活自理方面,要使孩子充分意识自己的事要自己做,克服依赖别人和怕苦怕难的思想,从身边生活琐事做起,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已经对这个问题有了认识并作了一些探索。有的组织孩子参加磨难教育;有的让孩子假期打工;有的让孩子假期卖报;有的让幼儿园小朋友自己到银行存零花钱或者到超市购物(有老师暗中保护,中央电视台记者暗中摄像)……当然,孩子在这些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我们不必惊惶失措。我们应该让他们懂得没有百

折不挠的性格,没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没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一个人奋斗目标的高低,是与可能遇到的挫折的大小成正比的。古往今来成大事的英雄豪杰,无一不是在挫折中一再奋起,在惊涛骇浪中一生搏击的人。"玉经琢磨多成器,剑拔沉埋更倚天"。正是挫折和艰难的磨练,使他们具备了坚韧不拔的意志,从而成就了伟业。
总而言之,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爱,但我们在给予孩子无私的爱时千万不能越俎代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