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意义课件 共50份
方程意义课件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方程意义课件、方程意义课件范文大全等内容,帮助大家对过去的工作进行经验总结,更多方程意义课件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而现在又到了写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为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提供的有效途径,老师怎样做好优秀教案课件呢?就比的意义课件这个话题编辑想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比的意义课件 篇1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八册p37p38,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
教学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懂得在除法里0不能作除数的道理。
2.利用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改写乘除法算式和改编乘除法应用题。
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理解乘法的意义
(一)呈现问题情境
1.导入:今天这节课老师首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你们愿意吗?请大家准备好纸笔,老师这里有几道算式,接下来由我来报算式,请你们把听到的算式记下来,并且计算出结果,要求听清楚了吗?
2.教师报算式:5+5+5
12+12+12+12+12(指名两生在投影片上写)
3.请同学们看一下你们所记的算式,像这样的算式,你能举例吗?(指名学生报算式,其余听写)
(1)如在教师或学生报算式的过程中,出现有同学听不清楚的情况,则提问:怎样报才能让大家听清楚呢?
(2)引导学生感受到按这样的方式报算式不容易记,并且书写麻烦。
4.反馈、投影校对
(1)讨论两种书写方式
①用连加形式写
②写成乘法
a.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b.简便在哪里?
c.比较加法列式与乘法列式的结果、意义是否相同。
(2)提问: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呢?
明确必须是相同加数连加。
5.揭示乘法的定义
(1)你能说说什么叫乘法吗
(2)教师小结:所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3)投影出示定义、齐读。
二、理解除法的意义及乘除法的关系
(一)感知乘除法的关系
1.将上题其中一道乘法算式改写成除法算式。(指名改写)
2.你能仿照这样写三道算式吗
3.观察三道算式之间的联系
(1)小组交流
(2)反馈、讨论
①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写算式各部分名称
②引导学生认识到乘法算式中的积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和商。
(二)理解除法的意义
1.投影出示:()8=24
5()=30
(1)提问:已知什么?求什么?怎么求?
(2)你能说说在什么情况下用除法
查看更多>>笔者在广泛查阅资料后发现了一篇非常实用的“圆的方程课件”,感谢你的阅读。教学教案和课件是每位教师在授课中必须准备的材料之一,这也就要求教师自己花时间制作。认真备课的教案和课件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有好处。
圆的方程课件 篇1教学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会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
3、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吗?对,大熊猫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更是我国外交活动中表示友好的形象大使。动物园的叔叔正在科学的喂养大熊猫呢!
出示信息窗一,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阅读文字信息。
学生观察主题图,认真阅读信息。
活动二:借助天平理解等式。
分组实验:①天平左盘放一个10克的砝码,右盘放一个20克的砝码,天平不平衡,可以用式子10
分组实验:天平左盘放一个20克的砝码和一个不知重量的方木块,右盘放一个50克的砝码,一成天平平衡,用等式20+=50表示。
小结:等式表示相等的关系。
活动三:概括方程的意义。
师:观察黑板上的三个式子:+20=70、2=150、3+10=100,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由谈想法??
小结:像+20=70、2=150、3+10=1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活动四: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想一想,等式和方程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
小结:方程的范围比较小,等式的范围比较大,方程只是等式的一部分。 活动七:自主练习
1、判断哪些式子是方程。
师:你认为一个式子是方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小结:同时具备“含有未知数”、“相等的式子”这两个条件才是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引导学生在判断对错的同时,说出判断的依据。)
2、看图列方程。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要求学生先找出图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独立列出方程。(集体交流)
3、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让学生独立写出等量关系式并列出方程,再进行交流。)
活动五:全课总结:
引导学生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并找出不懂的地方。
圆的方程课件 篇2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了解到解方程作为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正确理解和使用乘法
查看更多>>寻找好文章“方程教学课件”是不错的选择。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所以在写的时候老师们就要花点时间咯。 教案和课件的完善可以增强教师的教学信心。我们相信您会从这篇文章中获得灵感和启示!
方程教学课件【篇1】ⅰ、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
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
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ⅱ、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ⅲ、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四、教学难点:
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挂图、小黑板等。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导:
(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