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贝日记观后感 共50份
拉贝日记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拉贝日记观后感、拉贝日记观后感范文大全等内容,帮助大家对过去的工作进行经验总结,更多拉贝日记观后感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
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为您精选了一篇有价值的文章,题目为“拉贝日记观后感”。如何写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名观后感呢?当我们观看完一部作品后,脑海中会浮现出许多别具一格的思考。观后感就是对作品中艺术描写和意象象征的领悟和解读,撰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建议您收藏本网页的链接,以备日后访问之需!
拉贝日记观后感【篇1】国防与经济
《拉贝日记》讲述了一段尘封了几十年的真实历史,诉说了一个支离破碎的国度里人民的悲惨,赞颂了他乡异客对中国人民的救助……是的,就在那战火纷飞的二战时期,就在日本帝国主义用他们的坦克践踏中国的领土,用他们的枪炮轰炸中国的人民,用他们的谎言欺骗这个世界的时候,几位以拉贝为首的外国人,凭借着他们的身份,凭借着他们对中国人民怜悯的心,在南京大**期间一手组建了国际安全区,挽救了20多万中国人民的生命,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对于拉贝,在看电影前,我是一点都不了解的,相信绝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是,但看完影片以后,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敬佩他的勇气,敬佩他的爱心,尤其敬佩他作为一名外国人,一名忠诚的纳粹党人,在战争的残酷现实中挺身而出,对于中国人进行无私帮助……我认为,中国国民**授予他的“中国人民英雄”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为了中国难民,拉贝毅然放弃了和妻子一起回家的机会。当时,放弃这个机会意味着把他的头放在刀尖上,和中国人民一起生死。需要多少勇气。我相信这种勇气来自于拉比内心的善良。
拉贝是善良的,更是无私的。就在那个血腥的南京大**期间里的圣诞节平安夜,安全区所需要的粮食,资金都已经难以维持了,而拉贝则用一块蓝色的格仔布把他平生的积蓄包了起来,悄悄地放到教堂里,默默地捐赠出来,使得安全区得以继续勉强维系。而拉贝本人,则在二战返回德国后,因为一个荒谬而可笑的原因,涉嫌与中国勾结串通而被拘捕。
他被禁止说出在南京的所见所闻,他要求放弃纳粹党籍,一度为同盟国所拒绝。在一个被遗忘和贫穷的环境中,拉贝于1950年在柏林去世。而时至今日,世界才还给拉贝一个公道,才让这位中国人民的英雄现身,但拉贝已经远远地离我们而去,而中国人民似乎并不能做些什么来报答他的恩情。
但我相信拉贝这样做并不是为了报答中国人民。
而与之相比较的日本侵略者,则显得异常的残忍,影片中,拉贝的司机被日军砍头了,原因只是在于,他没有留在车上,而,被砍头,则是日本军官在进行砍
查看更多>>究竟如何写好作品名的观后感呢?一部好的作品总是能使我们的情绪有所转变。此时可以用文字将自己的想法记录成观后感,以加深我们的印象,观后感的撰写也可以增加我们人生的阅历,经过仔细研究栏目小编特别推荐了题为“拉贝日记观后感”的文章,请将本页加入收藏夹方便随时查阅和分享!
拉贝日记观后感 篇1给我感觉最深的印象就是,这没有过多的刻画屠杀的场面,但是同样让人感受到1937年南京的恐怖,其中有三个场景:
第一个是“纳粹旗下求生存”,日军开始进攻南京,虽然号称是打击重点目标,但实际对市区实行了无差别轰炸,拉贝所在西门子公司也遭到攻击,他命令门卫把挡在厂门外的中国人放进来,冒着危险取出一面硕大的纳粹旗,让人们都躲在旗帜下面,最终日军飞机离开。蚂蚁般的人聚集在下面祈求保命,那面巨大的纳粹旗几乎充满银幕,非常有视觉冲击力。
网上有人说:“在自己的土地上,竟拿着纳粹旗才能活命是对中国人的侮辱”。我不赞同,一种特殊的历史时期,连自己的国家都被别人侵占,人的生命都如草菅一样任人随意践踏时,这位仁兄还在高唱“拿着纳粹旗才能保全性命”不免有些站着说话腰不疼的味道。那些人可都是像我们一样的普通老百姓,在那样危及生命的时候,保命是很自然衍生出来的反应,难道这位仁兄以为是在拍《蜘蛛侠》《超人》《变形金刚》吗?
第二个是“拉贝的司机惨遭砍头”,拉贝到日军总部交涉,中国司机在楼下抽烟,却被一名日军刁难抓走。拉贝四处寻找,却只从门缝里看到日军砍去了司机的脑袋,影片没有正面描写砍头的细节,但当拉贝冲进场去,只看到一排中国人头颅,看得出是按照某张很著名的暴行照片来设计,虽然镜头一晃而过,那种视人命如草芥的肃杀已令人心寒。虽然看这部影片前已知道会有这样一个场景,扮演司机的中国演员李明,也说了那些头颅(包括他自己的)都是十分逼真的仿真人头,可是真正看到那一幕时还是让我忍不住闭上了眼睛。
第三个是“琅书冷静的用相机拍下了被日军枪杀的中国士兵的惨状”,安全区遵照和日本人的协议,将缴了械的中国士兵一百多名交给了日本军官,以换回他们的生命和安全区的安全,可是卡普蕾女士面对日军军官提出“要带走二十名中国女学生时,以予了断然的拒绝”。日本军官冷冷的说:“你会为你的行为后悔的”,随后就是一阵枪场响起,那一百多名士兵被枪杀了,卡普蕾女士痛苦的掩面而泣,这时,张静初扮演的中国女学生出场了,她以冷静的态度按
查看更多>>电影是长久时光长河里必不可少的艺术形式之一。当一部好的作品观看完毕时,心灵深处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被震撼。观后感不仅是观众与作品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同时也可以为这部作品提供一个优化的机会。写观后感是提升作文能力的捷径。在撰写作品名的观后感时,需要注重哪些方面呢?如果您需要针对“拉贝日记观后感”的相关推荐,请查看以下建议。希望本文能对您提供一些帮助!
拉贝日记观后感【篇1】1882年,约翰·拉贝在欧洲十字路口的明灯——德国汉堡诞生。拉贝先生始终坚持“把世界还给人,把人归还自己”这一人道主义的精髓,像一弯持久不落的新月,沐浴,净化着无数的魂魄。1937年日军向南京进攻前夕,约翰·拉贝从北戴河赶回南京被推为南京安全区主席。12月13日,日军攻战南京,进行了令人发指的血腥屠杀。金陵古城陷入黑色的恐怖大海。拉贝利用自己的纳粹身份,在自己的住宅收容了600多名中国以民,在他负责的不足4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内,他和他领导的十多位外国人,不仅拯救了25万中国人的生命,而且扞卫了人类的真理和尊严。他在他租住的小粉桥1号院子内,写下了著名的《拉贝日记》。
这部日记所记述的,都是拉贝的亲历亲见亲闻,非常具体、细致和真实,无人能否认其可信度。
“在清理安全区时,我们发现有许多平民被射杀于水塘中,其中一个池塘里就有30具尸体,大多数双手被绑,有些人的颈上还绑着石块”,揭发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对他国民众生命的无视。
1月6日:克罗格看见汉中门边的干渠里大约有3000具尸首,都是被机枪扫射或是别的方法弄死的百姓。”这些明显的数据揭示出日本所犯下的罪行是不可磨灭的,是存在的。
拉贝先生所写的日记在告诉我们:历史是不可磨灭的,而作为一个人要真实,真诚的去解释还原事实。而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做一个诚实,甘于奉献的人。
为了纪念拉贝先生,1997年,德国柏林的墓碑运抵南京,现保存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他的墓碑上也仅只书写下“一个好人,一个不屈的人,约翰·拉贝”。他所做的,所写的,所成就的,几乎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部分,但他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个英雄。
今天,面对拉贝故居,我们仿佛仍能听到拉贝先生朗朗的笑声,沉重的叹息;看到他挥舞手臂的愤怒表情,伏案奋笔疾书的侧影。
拉贝日记观后感【篇2】说实话,4月份连续两个档期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片给人的感觉是压抑得透但是气来。南京大屠杀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