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课件 共50份
天净沙秋思课件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天净沙秋思课件、天净沙秋思课件范文大全等内容,帮助大家对过去的工作进行经验总结,更多天净沙秋思课件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
您是否对“天净沙秋思课件”感兴趣看看我们整理的相关资讯吧,我们会持续更新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要知道一份优秀的教案课件应当与时俱进,还需包含各个知识点。
天净沙秋思课件 篇11、体会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述出的一幅美妙的风景图,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潜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述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初步具有创造潜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古诗词修养,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1、体会本首诗词的意思和包含的情感。
1、培养感悟古代诗歌资料的潜力。
2、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资料。
1、作者简介。
2、了解什么是元曲及特点。
3、理解词语意思。
课前小组长检查学生预习状况,作好记录。老师抽查学生预习状况,做到心中有数。课堂展示
(一)导入新课:
1、师诵读童谣《秋天到》,让学生体会秋天到处是丰收的景象,空气中弥漫着果实的浓香。
2、大雁南飞时,在外打工的人也开始准备回家的行囊,期望在新年之夜和亲人欢聚一堂。
3、在大家沉浸在丰收的喜悦,回家的迫切之情时,有一个人牵着瘦弱的老马,一个人孤独的走在荒凉的小道之上,他就是——元代马致远(板书)。
作者生活于元代,在元代最著名的文化遗产是元曲,“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元曲继唐诗宋词后兴起,是元代的新诗体。
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述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向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它的体裁是“曲”。
(三)、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1、透过课题大家明白了哪些信息?(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季节是秋季、在秋季时表达的感情等等)
2、这天我带来了马致远人在他乡的旅途中所经过了这一处景色,(出示课文插图),此刻请你观察插图,看看图中有哪些景物。
3、学生小组根据课文插图讨论并在插图中圈出来。
查看更多>>导入部分:在教案课件的导入部分,需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用案例、展示图片或视频等方式来导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目标明确:在教案课件中,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技能。
教学过程:在教案课件的教学过程部分,应该详细列出每个教学环节,包括引导学生思考、讲解知识、示范操作、学生练习等。同时,还要注意安排合理的教学时间,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教学方法:在教案课件中,应注明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环节,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在教案课件中,可以附上相应的教学资源,如教材、参考书、ppt、练习题等。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评价反馈:在教案课件的最后,应给予学生相应的评价和反馈。可以设计一些测验题、作业题或小组讨论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以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总结归纳:在教案课件的总结部分,要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通过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注意,编写好教案课件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加有效。希望本文能对您在工作学习中编写教案课件有所帮助!
天净沙秋思课件 篇1天净沙·秋思
教学目标:
1、反复吟咏,有感情的朗读并加以背诵
2、细细品味此小令,重点体会文中景物的作用
3、仔细分析,能够深入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章景物描写的作用
2、深入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讲解课文:
1、介绍作者:马致远(1250?—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及戏曲作家。毕生从事杂剧创作,今传15种,代表作是《汉宫秋》,散曲120多首,有《东篱乐府》传世。他早年曾追求功名,但郁郁不得志,晚年因不满朝政隐居田园。
2、详细讲解课文:
a.文章题目:天净沙,曲牌名;秋思才是题目,解释文章写的主要内容。
b、学生齐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文章具体写了哪几种景物,以及这些景物的特点?
答:景物:(枯)藤、(老
查看更多>>今天工作总结之家为大家准备了有关“天净沙课件”的内容。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 教案和课件的重要性不可低估。敬请您阅读本文!
天净沙课件 篇1《天净沙·秋思》
课标解读:诗歌教学重点应在读上下功夫,因此,教学本诗重在教会学生读,采用反复诵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品,读中感。再用比较的方法,提供另外几首李清照的词作,了解词的特点,感悟作者的写作风格。
诗歌重在读,学习本诗,要让学生加强诵读,运用反复诵读法,适当辅以讲授法,充分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和换词的方法品读景物描写——品秋景
2、通过“知人论世”和“相关诗句延伸”体悟、揣摩作者的情感——悟秋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联想法、品读法
教学评价:
1.通过“情境渲染导入新课”、 “诵读感知,体验诗情”、完成学习目标1的检测。
2.通过“品读感悟、读出诗情”、“ 拓展延伸、尝试评价”完成教学目标2的检测。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
时间
情境渲染导入新课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段秋思。大家是否记得唐代的王建有《秋思》?
(生与师齐背):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背称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秋思》
(板书课题:天净沙秋思)
背诵《秋思》
师生共同背诵古诗,创设氛围,布设“情感场”,为引入诗歌情境做好铺垫,同时是前后知识形成链条,为研究性学习和迁移运用奠定基础。
5分钟诵读感 知体验诗 情
1、出示学习目标
2、听读这首小令,谈谈给了你一种怎样的感受?你从哪些景物可以感受出来?
3、带着自己的感情朗读小令。
1、学生勾点圈画相关景物,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2、学生朗读
通过朗读指导,主要是让学生把握诗歌朗读的基本方法,提升学生朗读古诗的水平;对于物象的初步感知,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点。
10
品读感悟读出诗 情
1、 品读“枯藤老树昏鸦”(出示图片和诗句“饥啅空篱雀,寒栖满树鸦。荒凉池馆内,不似有人家。”昏鸦何处落,野渡少人行。黄叶声在地,青山影入城。——文天祥)
2、 品读“小桥流水人家”(出示图片)
3、 品读“古道西风瘦马”(出示图片和诗句“古道迢迢人迹稀”)
4、 题为“秋思”,那作者又思什么呢?
5、 知人论世(出示 马致远资料)
1学生
查看更多>>